《中化國際-碳三項目強化化工端新材料新能源轉型在即-210829(5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化國際-碳三項目強化化工端新材料新能源轉型在即-210829(54頁).pdf(5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環氧丙烷下游主要為聚醚及丙二醇,需求平穩增長。環氧丙烷是非常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原料,當前七成以上消費集中在聚醚多元醇領域,另外還應用于丙二醇、碳酸二甲酯(DMC)、醇醚等精細化工品生產。2020 年中國聚醚表觀消費量達 328.2 萬噸,同比+7%,未來聚醚多元醇集中擴能,拉動環氧丙烷需求平穩增長。環保趨嚴背景下,傳統氯醇法逐漸退出。據卓創資訊,2020年國內環氧丙烷產能達320.7萬噸,2025年產能將增至 966.7萬噸,復合增速為 24.7%。目前氯醇法占比高達五成以上,盡管環氧丙烷產能不斷增加,甚至面臨由供需平衡逐步轉向供應略過剩的風險,但受環境政策影響,氯醇法本身“高污染、高耗能”,生
2、產中產生的大量廢水、廢渣難處理,使得這部分產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部分產能面臨淘汰。繼山東永大年產5萬噸氯醇工藝裝置淘汰后,年內金浦錦湖8萬噸/年氯醇法裝置關停,石大勝華裝置產能由7萬噸/年下降至4萬噸/年。2020年氯醇法產能降至163.2萬噸,占國內總產能 51%,同比下降2個pct。由于疫情導致2020年上半年環氧丙烷平均利潤較低,僅有836元/噸,下半年利潤恢復,達5466元/噸,2020 年平均利潤為3151元/噸。2021年上半年環氧丙烷平均利潤達6794元/噸,同比增加712.9%。中化國際增產40萬噸直接氧化法環氧丙烷,規模技術均國內領先。公司碳三項目規劃建設年產40 萬噸直接氧
3、化法環氧丙烷裝置及配套設備,順應國家環境保護政策。作為國家鼓勵類工藝,直接氧化法制環氧丙烷能夠克服氯醇法設備腐蝕嚴重,廢液、廢渣多的缺點,工藝流程簡單,產品收率高,生產過程中只生成環氧丙烷和水,原料和輔助助劑可以循環使用,原材料和能耗較低,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具有環保無污染的優點。另外直接氧化法工藝包昂貴且獲取較為困難,有較高的進入門檻,設備建成投產后,中化國際產能規模和技術將處國內領先地位。新能源推廣背景下,DMC成為需求亮點。DMC產品用途廣泛,下游涵蓋塑料、農藥、醫藥以及汽車、儲能等領域,工藝包括酯交換法、甲醇痰基法氧化法和尿素醇解法。目前鋰電池電解液溶劑在DMC下游應用中的占比已達30
4、%,純度較低工業級DMC主要應用于傳統下游及PC,而鋰電池電解液則需要更高純度的電池級DMC。目前電池級DMC 的供應商主要有石大勝華(7.5萬噸/年)、奧克股份(2萬噸/年)等,未來即將進入的有新宙邦、中化泉州、浙石化、華魯恒升等,未來3-5年國內碳酸酯系列產品的新建項目產能超過400萬噸/年,將成為環氧丙烷的新增需求。環氧樹脂產能擴大,上游環氧氯丙烷(簡稱ECH)需求增加。中國是世界最大的ECH生產消費國,ECH下游市場消費應用很多,包括環氧樹脂、TGIC、陽離子醚化劑、醫藥中間體等。環氧樹脂占比最高,約占ECH消費總量的87%,市場消費高度集中導致環氧樹脂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決定了ECH 的需求走向,國內環氧樹脂產能168.8萬噸,規劃新增達134.8萬噸,對ECH需求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