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互聯網行業:天風問答系列海外五問五答之全球監管進程和未來方向-20211017(1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球科技互聯網行業:天風問答系列海外五問五答之全球監管進程和未來方向-20211017(15頁).pdf(1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預計“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是長期政策目標,8 月末深改委會議提監管初見成效,市場對互聯網的整體政策預期逐步趨穩,關注年末決策層會議表態。目前中國科技互聯網監管“制度化”推進的特征愈加明顯,政策可預期性有所提高。其中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機制已相對成熟,典型案例落地后或進入常態化階段。下半年來,公平競爭、數據安全/數據隱私、在線娛樂、勞動保障、金融科技等領域監管逐步深化,多數細分領域已經或正在進入落實監管要求的階段。后續 1-2 個季度關注重點方向包括:1)數據安全領域重點執法案例的落地;2)個人信息保護以及算法推薦方面的監管細則落地和實際執行情況;3)在線泛娛樂領域的未成年人防沉迷、內容治
2、理和消費管控的推進和延展;4)平臺互聯互通第二階段的監管具體要求和商業合作方案;5)靈活就業勞動著權益保障的制度和試點的細則;6)金融科技監管細則,以及騰訊金融業務整體重組的潛在可能。此外,建議長期關注共同富裕方向下三次分配以及行業差距方向下的政策變化。從宏觀層面來看,預計“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是長期政策目標,8 月末深改委會議指出監管初見成效,關注年末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階段性表態:830 深改委會議指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證監會和央媒多次表態堅持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穩定制度環境。市場對科技互聯網領域的整體政策預期逐步趨穩,恐慌情緒相
3、較于 7 月有所緩解。2020 年末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列為 2021 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當前全球互聯網平臺企業監管趨嚴,預計“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是中國平臺企業監管的長期政策目標。從階段性工作的重點和方向而言,要密切關注年末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表態。1) 重點執法案例的落地,如滴滴、“運滿滿”“貨車幫”“BOSS 直聘”(數據安全領域,政策預期主要影響中概股)。2021 年 9 月 1 日數據安全法生效,9 月 30 日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工業和電信數據分類里,境內核心數據不
4、得出境,未經同意不得對特定主體進行精準畫像。2) 個人信息保護以及算法推薦方面的監管細則落地和實際執行情況(數據隱私領域,潛在影響覆蓋整體互聯網行業,并可能傳導至相關實體行業)。個人信息保護法將于11 月 1 日生效,近期主管部門印發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關于加強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相關監管細則將逐步落地,需要持續關注平臺企業在用戶信息收集/使用/分享、內容/廣告算法推薦等方面的實際調整情況。3) 在線泛娛樂領域的未成年人防沉迷、內容治理和消費管控(在線泛娛樂領域,主要影響網絡游戲行業、短視頻行業等)。8 月末以來,網絡游戲行業監管措施有所升級,
5、目前重點方向為未成年防沉迷、內容治理和氪金管控。后續一方面關注網絡游戲行業版號審批節奏變化、內容治理和氪金管控細則進一步清晰,另一方面,不排除游戲氪金管控向成年人延伸、未成年人防沉迷向其他在線娛樂行業延伸的可能性。4) 平臺企業互聯互通第一階段要求或初步完成,后續自上而下的具體監管要求以及自下而上的企業間商業合作方案(公平競爭/價格行為領域,主要影響騰訊、阿里、字節等超級平臺及其生態關聯企業,如拼多多、京東、美團、快手、微盟、有贊等),潛在涉及方向包括 H5 頁面、小程序、跳轉 app、數據共享、支付接入等?;ヂ摶ネㄊ切袠I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守住互聯網安全底線下,分階段解決不同問題。9 月工信部
6、召開行政指導會,提出三條合規標準(第一階段要求或主要針對網址鏈接)。近期騰訊、阿里、字節等平臺在網址鏈接的整改或已基本完成第一階段要求。5)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和試點的細則(勞動保障領域,主要影響網約車、外賣、快遞、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行業)。7 月人社部等主管部門密集出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指導意見;9 月約談了 10 家頭部平臺,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6) 金融科技(非銀支付、征信、互聯網貸款、互聯網保險等)監管細則繼續落地,以及騰訊金融業務整體重組的潛在可能。目前中國金融科技監管的主要政策方向涵蓋多條業務線:i)金控公司監管,目前以螞蟻整改為代表,后續不排除騰訊金融業務整體重組的可能;ii)支付回歸本源,斷開支付工具與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鏈接,降低小微企業支付費率。此外非銀支付領域亦存在一定反壟斷監管壓力;iii)互聯網貸款/征信持牌經營,強化數據監管,互聯網貸款控杠桿/控集中度,類征信的助貸模式或迎來較大調整;iiii)互聯網保險持牌經營,強化數據監管和風控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