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中國肉類消費結構分析及肉雞行業市場供需研究報告(4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全球中國肉類消費結構分析及肉雞行業市場供需研究報告(45頁).pdf(4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從雞肉進出口總量來看,我國禽肉進口>出口,其中雞肉進口占禽肉進口的90%以上。雞肉進口中,以雞爪,雞翅類為主。2019年開始,禽肉進口大幅增加,主要由于非洲豬瘟導致近兩年國內整體肉類供應緊張,低價家禽產品替代作用明顯,牛羊肉的性價比相對豬肉也更高,推動了肉類產品進口的增長。從肉類進口結構來看,雞肉是我國第三大進口肉類,僅次于豬肉和牛肉。根據海關總署數據, 2020年,中國肉類(含雜碎)累計進口990萬噸,其中豬肉進口439萬噸(占比44%),牛肉進口212萬噸(占比21%) ,雞肉進口143.3萬噸(占比14.5%)。從雞肉進口來源來看,進口雞肉主要來自巴西、美國、俄羅斯、泰國等,其中巴
2、西是第一大進口國。2020年巴西進口量達63.76萬噸(占比44.50%)、美國(39.11萬噸,占比27.30%)、俄羅斯(14.16萬噸,占比9.88%)、泰國(10.27萬噸,占比7.17%)、阿根廷(9.22萬噸,占比6.43%),其余從智利、白俄羅斯、法國、波蘭、烏克蘭、土耳其進口。我國的雞肉出口主要以白羽雞肉占主導,2014年至2019年,雞肉出口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0.09%。按照出口國,日本為中國最大的雞肉制品出口市場,2019年向日本出口雞肉19.3萬噸,占出口總量的45.07%,歐盟是中國雞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2019年向歐盟出口雞肉2.7萬噸,占出口總量的 6.37%。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白羽肉雞飼養國,我國白羽肉雞消費量已經超過其他種類。通常,我們在超市買的雞腿、雞胸大多是白羽肉雞,在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吃的漢堡里的雞塊、炸雞等,都是白羽肉雞。黃羽肉雞是我國的歷史悠久的本土肉雞品種。生長周期比較長,而且多以散養為主,料肉比方面較白羽雞無優勢,所以這種雞的成本高,售價也就更貴,又因為這類雞肉品質和味道要更好一些,大多走“高端”路線。817由白羽肉雞的父本與常規商品代蛋雞的母本雜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