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維格-先進微納結構制造廠商多元產品布局成長性凸顯-20211116(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大維格-先進微納結構制造廠商多元產品布局成長性凸顯-20211116(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 短期韓系廠商退出不及預期,中長期份額下滑為國內廠商提供契機。三星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已關停 G7.但 G8.5 代線將持續運營到 2022 年以保證其集團客戶的供應穩定。LGD 則持續推行“雙軌道”策略,韓國與廣州的 OLED產線均在第二、第三季度完成擴產。同時,LCD G7.5 產能提升到 150Ksht/M,運營其 7 代線和 8.5 代線 LCD 工廠至 2023 年。盡管三星顯示一再延后其LCD 產能關停時間,但整體技術重心向 OLED 領域轉移,退出 LCD 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LGD 的“LCD+OLED”并行策略支撐其出貨穩定,但“不進則退”,其在 LCD 面板市場的領先地位
2、已被中國面板廠取代。2) 大陸 10.5/11 代線量產更具競爭優勢,領先地位將會進一步增強。大陸面板廠 10.5/11 代線在切割效率和量產良率上更占優勢,在生產大尺寸面板上有明顯的生產成本優勢,生產 75 英吋以上的 8K 大尺寸電視面板一般會比舊的8.5 代線節省 10%20%左右。新產線的陸續量產將會淘汰上一輪落后產能。導光板和擴散板作為背光模組的核心元件,在背光模組成本中占比較高,通常在 40%左右。液晶顯示模組一般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組構成,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自發光,所以必須提供外加光源以達到顯示效果,而背光模組就是液晶面板實現圖像顯示的光源提供器件。背光模組通常由背光源(C
3、CFL 或 LED)、反射膜片、導光板、擴散膜片、及外框等組件組成,其基本原理是將 CCFL 或 LED 提供的“點光源”或“線光源”,透過層層導光板提高發光效率,并轉化成高亮度且均勻的面光源。大尺寸導光板需求主要應用于筆記本、TV。其中 TV 分為側入式(占比約 20%)和直下式背光模組(占比約為 80%),導光板在側入式背光模組中有所應用。 側入式 TV 背光模組相對更為輕薄,但是顯示質量偏低。筆記本由于輕量化+省電需求主要應用側入式背光模組。根據豐盛光電招股書數據,2020 年對于大尺寸導光板的需求面積為 5800 萬平方米/年,同比增長 5.7%。熱壓印是當前導光板生產主流工藝。導光板
4、制造工藝有傳統印刷、傳統注塑和熱壓印?;诮7抡?、工藝制程和數據分析相結合的微結構導光板生產工藝結合微結構熱壓印制程技術是當前導光板生產主流工藝。相比于傳統印刷和傳統注塑工藝來說,熱壓印技術生產的導光板成品質量更高、穩定更好、可加工產品類型多樣、生產效率高、產品良率高等優點,適合于定制化、多品種和差異化生產,并且能夠不斷適應工藝改進需要和相對低的成本對產線進行改造升級,以適應產品快速迭代升級的需要。激光加工模具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效果好等特點,自制模具能夠具備低成本優勢。導光板以日本、中國臺灣廠商為主,產業鏈轉移背景下國內導光板廠商獲得成長機遇。隨著液晶顯示面板行業產業鏈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
5、一些日本或中國臺灣的導光板生產廠商正在逐漸淡出該行業,如三菱化學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導光板產量下降較快,市場占有率大幅下降,達運精密(原中國臺灣輔祥)已經將其在中國大陸的導光板生產線出售給雙象股份,保留了中國臺灣生產線,中國臺灣的南京冠鑫導光板工廠、韓國世化北京導光板工廠、日本住友無錫導光板工廠等也相繼關閉,而國內導光板生產廠家則獲益于產業鏈的轉移近年來保持增長。導光板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國內具有大量的生產企業,且單一企業市場占有率不高,競爭較為激烈。目前市場上進行導光板生產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背光模組生產企業,該類企業在生產背光模組的同時進行導光板的生產,如大陸企業翰博高新以及我國中國臺灣企業瑞儀光電、中強光電;一類是專業從事導光板生產的企業,如大陸企業蘇州維旺、億光源、商祺光電,以及我國中國臺灣企業金名山、穎臺科技、茂林光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