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互聯網數據中心:2023年中國智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SMARTPACS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IDC互聯網數據中心:2023年中國智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SMARTPACS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July 2023,IDC#CHC51013123 特殊研究 中國智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SMART PACS)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Leon Xiao Erin Lin 近年來中國醫療信息化系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醫學影像信息系統作為醫療機構的重要系統在醫院得到普及應用,并隨著醫療信息化的升級而不斷迭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產品的技術特征也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應用得到了改進。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升級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醫療改革帶來的信息化升級,另一方面是新興信息化技術的變革為系統的升級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國家及地方多部門的政策發布是推動醫學影像信息系統(以下或簡稱“醫學影像系統”)發展的重要
2、因素,引領了這一市場發展的方向。政策直接或間接地對市場發展產生影響。一方面,中國醫療改革持續推進,“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等多項政策對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市場起到推動作用,其中“檢查檢驗互認”政策正式落地,加速推動影像診斷資源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以及“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影像信息化建設給予價值肯定,并持續推動影像信息系統與新興技術領域結合,向智慧醫學影像系統發展。醫學影像系統是醫療機構的重要信息系統。隨著 PACS/RIS 系統在院內的應用,該系統所發揮的作用已經不僅限于作為信息
3、歸檔與處理、科室管理的工具。面對逐步升級的政策和需要,醫學影像系統需要以 PACS/RIS 系統為基石,不斷升級成為能夠提質增效且滿足管理者、醫生、患者等多方需求的智慧化助手。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向智慧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新一代的智慧醫學影像系統需要擁抱新需求,引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其產品功能和形態將發生變化,服務能力范疇拓展,向著平臺化、一體化、云化、數據化、智能化、集約化存儲的方向發展,從而在影像診斷全流程、科室管理、科學研究、患者服務、滿足監管要求等多個方面展現出其內在的系統和數據價值。構建廠商生態將成為加速智慧醫學影像系統發展的重要推手。智慧影像的發展將帶
4、動各類廠商從不同角度切入市場,各自探索,并逐步在不同的領域形成競爭。然而,各類廠商在智慧影像發展的浪潮中,迎來機遇也面臨挑戰,需要從各自為戰、分散、競爭走向協同,發揮各自所長,共同推動行業發展。未來,各級各類醫療衛健機構在政策的推動下,對新一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需求逐步增長。此外,數據服務是構建系統良性閉環的關鍵,將成為遠期行業需求和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技術的進步,院內信息化系統的補充和升級,影像數據的挖掘和應用將成為下一代醫學影像系統的發展方向。醫學影像系統需要進一步整合和研發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挖掘等能力,以適應未來的需求。2023 IDC#CHC51013123 表目錄表目錄 頁 關于
5、此項研究關于此項研究 2 執行概要 2 市場綜述市場綜述 3 醫學影像系統的定義 3 醫學影像系統的發展歷程 4 PACS 系統發展歷程演變中,產品和服務持續迭代 4 中國醫改政策推動醫學影像系統升級發展 5 近年來多項醫改政策推動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持續升級 5 醫療改革推動醫學影像系統的需求從院內向院外延伸 5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政策加速醫學影像系統升級 6 醫學影像系統(PACS)技術發展動態 7 影像設備更新換代,新型技術層出不窮,驅動醫學影像系統持續升級 7 醫學影像系統(PACS)的技術架構緊跟新興信息化技術發展 8 中國醫學影像系統市場發展的挑戰 9 醫學影像系統不斷迭代,但仍不均衡
6、 9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架構、產品和應用難以適應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需求 9 未來展望未來展望 中國醫學影像系統發展趨勢中國醫學影像系統發展趨勢 11 傳統 PACS 系統正在演進成為新一代的智慧醫學影像系統 11 平臺化:影像平臺全面賦能診療流程 12 一體化:全生命周期和全棧式的系統建設 13 云化:醫療機構、醫護工作者與患者在影像平臺實現更好交互 13 數據化:數據價值加速實現 13 智能化:AI 與 PACS 系統將從割裂向融合發展 14 集約化存儲:存儲方式集約化和靈活多樣化 14 醫學影像系統(PACS)的廠商生態演進 15 構建新生態,協同共贏 15 新一代醫學影像系統發展正當
7、時 16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將持續升級換代 16 未來數據服務是構建系統良性閉環的關鍵 17 新一代醫學影像系統案例介紹和產品介紹新一代醫學影像系統案例介紹和產品介紹 18 案例介紹 18 表目錄表目錄 續續 頁 南京鼓樓醫院 18 2023 IDC#CHC51013123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 18 蘇州市醫學影像云平臺 19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20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20 新一代智慧醫學影像系統-東軟集團智慧醫學影像解決方案 21 要點提示要點提示 22 給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廠商的建議 22 進一步研究進一步研究 22 2023 IDC#CHC51013123 圖目錄圖目錄 頁
8、表 1 近期發布的重要醫療改革政策 6 表 2 近期發布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政策 7 表 3 專家引言 1 9 表 4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于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需求 10 表 5 傳統 PACS 系統架構、產品和應用的不足之處 11 表 6 智慧醫學影像系統的特征 12 表 7 專家引言 2 12 表 8 各類醫學影像信息化廠商的優勢和挑戰 15 表 9 醫學影像信息化廠商新生態 16 表 10 專家引言 3 17 表 11 未來數據服務是構建系統良性閉環的關鍵 17 2023 IDC#CHC51013123 2 關于此項研究關于此項研究 執行概要執行概要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以下或簡稱“醫學影像系
9、統”)在影像信息的圖像歸集預處理以及科室的流程管理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醫療信息系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醫學影像信息系統作為醫療機構的重要系統在醫院得到普及應用,并隨著醫療信息化的升級而不斷迭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產品的技術特征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應用都得到了全面改進。醫學影像系統的升級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醫療改革帶來的信息化升級,另一方面是新興信息化技術的變革為系統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2022 年以來,中國發布多項政策推動了醫療信息系統改革,“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的通知要求集約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要
10、素體系,全面促進了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而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的發布,則直接加速了醫學影像信息系統與影像信息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以實現影像數據的跨區域流轉。盡管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產品和服務得到顯著的改進,但面對醫療衛健管理者、醫生、患者等多方的需求,醫學影像系統需要面臨新一輪的升級,向智慧影像信息系統邁進。新型系統需要具備以下六類特征:平臺化:平臺化:基于數據整合與業務協同的需求,醫療衛健機構將對醫院影像平臺和區域影像平臺更為重視,從而推動平臺的建設和深度應用。一體化:一體化:醫療衛健機構傾向于選擇集咨詢、規劃、設計、建設、運維保障、系統升級為一體的服務。云化:云化:PACS 系統與云計
11、算結合,形成云 PACS 和影像云平臺。區域醫療、基層醫療的發展將加速該方案的成熟與普及。數據化:數據化:影像數據對于科室運營和臨床診療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而數據平臺的建設和基礎架構的升級為數據的整合應用提供了有利基礎,加速了數據化轉型的進程。智能化:智能化:數據化轉型加速 AI 系統的研發與應用,也加速了 AI 系統與 PACS 系統的整合,促進了 AI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研發和完善。集約化集約化存儲存儲: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存儲方式、存儲技術更為多樣化,其中分布式存儲、云存儲需求增速較快。未來,市場對于醫學影像系統將持續升級,將進一步推動行業進入智慧影像時代。各類醫療衛健機構將積極擁抱新的醫學
12、影像產品形態,深度應用并發揮其價值潛力。隨著信息化在醫療機構的落地和應用,影像數據的整合和應用基礎逐步成熟,將加速影像數據的價值兌現。影像數據將在信息化的升級過程中構建良性循環,從而為疾病管理、臨床科研、醫療管理等多重場景提供價值。未來智慧醫學影像系統的發展需要醫療機構與廠商共同合作完成?;谑袌鲂枨笞兓彤a品形態改變,多類廠商加入到這一領域的建設中,主要廠商類型包括醫療信息化廠商、醫學影像設備廠商、云廠商、遠程影像廠商等。廠商從不同的角度為醫療機構提供影像信息系統產品和服務。其中,PACS 系統的建設以醫療信息化廠商為主,且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市場格局;而新型系統的建設需求,為各類廠商的進入
13、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會。市場綜述市場綜述 醫學影像系統的定義醫學影像系統的定義 中國醫療機構影像科的常用系統通常包括 PACS 系統和 RIS 系統。其中,PACS 系統是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的簡稱,主要由計算機、網絡設備、存儲器以及軟件組成,是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數字化圖像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絡通訊技術結合的產物。PACS 系統主要由醫學影像采集系統、影像的儲存管理系統、圖像顯示處理系統三個部分組成:2023 IDC#CHC51013123 3 影像采集系統:醫學影像成像設備是 PACS 中數據的
14、主要來源,影像采集設備包括各類斷層掃描成像系統及各種射線照相技術所形成的膠片的硬拷貝數字化掃描采集設備,以及 X 線數字成像、超聲成像、內窺鏡圖像等醫學圖像的采集設備。影像的存儲管理系統:是整個 PACS 系統的核心,是 PACS 系統的網絡通訊、影像數據的存儲和影像通訊工作流實施管理的系統單元。其主要任務是將采集到的圖像與數據庫相連接,按照特定的存儲策略存放到指定的存儲介質上,以便于圖像的隨時調閱。主要包括 PACS 控制器和影像存儲系統兩部分。影像顯示處理系統:通過相應的專業圖像處理軟件,對醫學圖像進行各種后處理,進而提高圖像的診斷價值。主要可以分為三類。診斷工作站:影像學部門醫師執行醫學
15、影像診斷過程操作的人機界面和影像軟拷貝顯示界面。其中最關鍵性的要求是顯示分辨率。后處理工作站:用于醫學影像后處理操作,作為影像診斷或科研過程的輔助和支持。瀏覽工作站:用于臨床醫學影像瀏覽目的的工作站,譬如應用于非醫學影像學檢查科室(如外科/手術室/急診室等)執行醫學影像瀏覽的工作站。PACS 主要是處理圖像存儲和傳輸的系統,而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主要是用于放射科的預約登記、分診與導診、信息統計與查詢、報告書寫等日常流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構成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發展,以及醫院和科
16、室管理的需求,RIS 系統與 PACS 系統集成,二者之間的界限逐步模糊,工作內容相互融合,成為密不分的模塊。因此,通常情況下 PACS 和 RIS 統稱為 PACS 系統,在本報告中也將采用這一叫法,即以醫學影像系統(PACS)作為標準名稱,而不再單獨論述 RIS 系統。PACS(PACS/RIS)除具備上述 PACS 系統三個組成部分外,還需要涵蓋以下功能模塊:預約登記模塊:登記檢查信息,確定檢查部位、檢查時間、檢查設備、檢查房間和查費用等臨床信息,提示相關護理和醫技人員做好檢查準備工作。影像檢查模塊:通過技師工作站,實現申請單查看、檢查信息補充及患者叫號的工作,輔助技師按照申請單的內容對
17、患者進行檢查,并對影像進行調整。影像診斷與生成模塊:顯示和處理影像、書寫診斷報告的工具。此模塊具有影像處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夠提供診斷報告模板,輔助醫生編寫報告單。影像診斷與報告生成模塊主要包括影像診斷、診斷報告編寫、診斷報告審核三個部分。診斷結果發放模塊:該功能是將各種數字醫療設備生成的醫學圖像文件利用 DICOM 打印機從服務器中輸出到醫用膠片或醫用打印紙上。遠程影像會診模塊:該模塊可實現申請醫生收集需要會診的患者信息及影像資料,向對應會診中心工作站發出通知,并將患者影像資料通過遠程放射系統發送至放射學專家所在地。會診服務站在接到會診指令后,通過 PACS/RIS 系統的相關功能對圖像進行處理
18、和出具會診結果,并將結果返還給申請醫院。其他輔助功能模塊:患者排隊叫號、科室管理、設備管理等。醫學影像系統的發展歷程醫學影像系統的發展歷程 PACS系統發展歷程演變中,產品和服務持續迭代系統發展歷程演變中,產品和服務持續迭代 從 PACS 的技術性發展趨勢歷史時間看來,可分成三個階段:2020 世紀世紀 8080 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至 2020 世紀世紀 9090 年代中期年代中期:PACS 概念正式提出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這一時期的 PACS 主要是將放射科的一些影像設備進行連接,以膠片的數字化為目標,實現醫學影像傳輸、管理和顯示。由于計算機硬件性能有限,此期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
19、利用計算機資源處理大容量的數字圖像,如硬件加速、算法優化等。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各生產商的影像醫學設備輸出的文件格式不統一,難以達到影像數據信息的合理共享。因此,這一時期的 PACS系統以單機版為主,速度比較慢,作用單一,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但價格昂貴。此階段的PACS 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價值未受到認可。2020 世紀世紀 9090 年代中后期年代中后期至至 2020 世紀世紀 9090 年代末期年代末期:PACS 開始進入中國醫療領域,系統價值逐步顯現。90 年代電子計算機圖形工作站、網絡通信技術性、光電技術都得到發展,PACS 用戶終端的速度和功能得到加強與完善。顯示技術的發展和顯示質量
20、控制軟件的出現,使得圖像顯示2023 IDC#CHC51013123 4 質量基本能夠達到讀片要求。圖像和通信的規范如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標準產生,RIS 系統開始出現,PACS 系統能夠展現較為真實的圖像,其價值逐步獲得了認可,并展開商業化應用。20 0 世紀末至今世紀末至今:現階段伴隨著 DICOM3.0 標準的普及,PACS 與 RIS 整合并逐漸與 HIS 全面融合,且被用于遠程診斷系統?;诰邆涓咝阅艿娘@示設備的出現,影像顯示質量得到大幅提升。PACS 的發展與應用進入完善和升級
21、環節,并以 PACS 系統為核心向智慧化產品延伸。在上述發展過程中,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PACS 系統產品形態也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可以概括為單機 PACS、科室級 PACS、全院級 PACS 和區域影像系統。單機單機 PACSPACS:多指局限于單一醫學影像部門或單一影像模式,只連接影像科內的數字化設備,實現影像的數字化傳輸、存儲和軟拷貝顯示功能。其中大部分是影像設備廠商自帶的系統??剖壹壙剖壹?PACSPACS:多用于放射科內部運行,PACS 系統只與影像科室內設備作接口,然后將獲取到數據存儲到服務器上,以數字化方式傳輸到調用終端。全院級全院級 PACSPACS:從系統管理的角度出發,
22、通過系統將醫學影像科室、超聲科室、導管室及內窺鏡等設備連接起來,使用一套系統對全部影像相關科室信息進行統一的影像通訊與存檔管理,并將院級 PACS 與醫院 HIS 系統做融合對接,打破了科室之間的信息互通障礙,實現了醫院內部醫學影像資源的共享。區域級影像區域級影像系統:系統:為區域內用于支撐影像業務的信息化軟件,能夠收集影像信息,并支持遠程診療,使不同醫院間能夠共享醫療資源,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不同地區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在日常使用中,PACS 系統通常需要不斷適應醫院檢查項目的增加而升級。然而,由于系統內各模塊之間的耦聯較緊密,單獨通過增加功能模塊來升級系統的難度較高、費用較大,且反而可
23、能導致系統性能降低。因此,在過去幾年中,很多醫療機構在升級 PACS 系統本身來適應業務的同時,額外建設醫學影像信息平臺。發展到今天,醫學影像系統的形態組成已經改變??v觀醫院影像信息系統形態,按照業務功能特點區分,PACS 系統和影像平臺成為醫院影像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影像平臺根據覆蓋的范圍不同,主要分為醫院影像平臺和區域影像平臺。PACSPACS 系統系統:PACS 系統不再按照單機、科室、全院等進行形態分類,而是通過覆蓋的診斷??苼韰^分。當前系統的??聘采w正隨著設備的增加而豐富,包括了放射、超聲、病理、內鏡、核醫學等多個???PACS 系統。醫院影像平臺:醫院影像平臺:醫院的醫學影像信息系
24、統包括多個???PACS 系統等,這些系統建設時間不同,分布在不同的部門,形成了相對獨立的部門級應用系統,而且系統供應商眾多,軟件架構多樣,通信協議不一致,數據結構千差萬別,數據庫系統多樣而復雜,從而阻礙了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交換。醫院的影像平臺將全院異構的各 PACS 系統的信息整合在平臺上,各系統間通過DICOM 通信協議交換影像數據,從而實現數據與業務的共享與交換,有利于實現數據應用和新型系統的整合。區域影像平臺:區域影像平臺:區域內各類等級醫療機構的 PACS 系統形態復雜,不同機構建立的時間、廠商選擇差異較大;而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系統分布不均衡。區域影像信息平臺能夠整合各類機構的醫學影像
25、系統,為區域范圍內醫療機構的醫學影像系統提供醫學影像圖像的互通共享平臺,集合影像設備資源,通過平臺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教學等支持,并可兼容各類新技術和新應用。區域居民、醫療機構、管理者都能從平臺的建設中受益。由此,區域影像信息平臺成為了區域影像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形式。中國醫改政策推動醫學影像系統升級發展中國醫改政策推動醫學影像系統升級發展 近年來多項醫改政策推動近年來多項醫改政策推動醫學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持續升級影像信息系統持續升級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和影像數據將在國家發布的多項醫療信息化建設和醫療數據管理和應用的政策推動下,與新興技術結合,加速補充和升級。2021 年 5 月
26、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推進電2023 IDC#CHC51013123 5 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動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2021 年 10 月關于印發“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依托縣醫院建設互聯互通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消毒供應等資源
27、共享五大中心,推動不同級別類別的醫療衛生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促進縣域內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同質化;依托信息數據中心,優化服務流程、提高管理效能,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2022 年 11 月關于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的通知要求:一是集約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二是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三是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四是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要素體系;五是推進數字健康融合創新發展體系;六是拓展基層信息化保障服務體系;七是強化衛生健康統計調查分析應用體系;八是夯實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障體系?;ネü蚕砣旯孕袆樱夯谑〗y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推進省級影像云存儲基礎設施建設
28、,實現檢查檢驗數據智能、高效、融合、經濟的存儲和傳輸。鼓勵醫院信息系統云上部署,推進醫學影像數據存儲、互聯網服務和應用信息系統分步上云。2022 年 7 月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醫療領域積極探索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臨床診療輔助決策支持、醫用機器人、互聯網醫院、智能醫療設備管理、智慧醫院、智能公共衛生服務等場景。醫療改革推動醫學影像系統的需求從院內向院外延伸醫療改革推動醫學影像系統的需求從院內向院外延伸 長期以來,中國的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和省會城市,各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發展不均衡,部分??苹A薄弱、發展遲緩,整體醫療質量
29、、技術水平不高,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近年來,中國推動醫療改革,完善縣域醫共體、區域診療中心建設,推動了云影像、區域影像、遠程影像會診等基于 PACS 系統的應用的發展,在完善原有院內的 PACS 系統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此類醫療模式,解決上下級醫院的診斷能力不均衡和醫聯體內、區域內、跨區域的影像信息互通互認的難題,建立遠程影像中心并提升醫學影像數據的協同性、共享性、可靠性等。圖圖 1 近期發布的重要近期發布的重要醫療改革政策醫療改革政策 來源:公開資料,2023 2023 IDC#CHC51013123 6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政策加速醫學影像系統升級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政策加速醫學影像系統
30、升級 近年來,中國異地就醫人次處在高位。據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246.59 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 554.16 億元,基金支付 323.11 億元,基金支付比例為58.3%;全國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1112.85 萬人次。隨著異地就診人次的增加,重復的檢查將造成醫療費用的增加,根據國家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中國每年的檢查檢驗費用持續增加。為提高醫?;鸬氖褂眯?,簡化就醫的流程,提升患者就醫的便捷性,檢查檢驗互認機制正加速落地,由此進一步推動醫學影像系統升級。圖圖 2 近期發布的近期發布的檢查檢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政策結果互認政策 來源:
31、公開資料,2023 醫學影像系統(醫學影像系統(PACS)技術發展動態)技術發展動態 影像設備更新換代,新型技術層出不窮,驅動影像設備更新換代,新型技術層出不窮,驅動醫學影像系統醫學影像系統持續升級持續升級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信息顯示,中國醫療機構的設備數量在逐年攀升,2021 年中國醫療機構萬元以上的設備臺數已經達到 1049.1 萬臺,其中百萬元以上的設備占 29.5 萬臺,影像設備是主要類別。影像廠商的技術能力顯著增強,設備的更新將會驅動系統的升級。隨著醫學影像設備更新迭代,圖像的精度越來越高,PACS 系統面臨升級。中國的診療人次持續增加,影像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單張圖像的存儲
32、占比顯著增加。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 53 條規定: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于 15 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于 30 年,持續增長的影像信息數據對存儲需求提高。各大醫院向智慧醫院升級,PACS 系統需要與更多的系統和設備互聯。例如 PDA 等物聯網設備在臨床工作中逐步應用,驅動 PACS 系統需要滿足與該類設備的適配和鏈接。另一方面,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驅也為系統升級奠定基礎,從而形成正向循環:醫學影像 AI 加速發展:2020 年中國醫學影像 AI 行業獲得了首個 NMPA 頒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到 2023 年約有 50 個醫學
33、影像 AI 產品獲得了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標志著醫學影像2023 IDC#CHC51013123 7 AI 系統的價值被認可。而影像 AI 系統的院內應用,以及后續系統的升級和開發需要與 PACS系統深度融合。醫療大數據價值逐步放大:大數據主題增加,從專病大數據、科研大數據等擴展到運營管理大數據,在形式上從醫院內部發展到跨醫院機構、??坡撁说拇髷祿?,并且融入患者數據的真實世界證據大數據也在探索中,用于新藥研發的大數據主題也在發展中。影像數據作為醫療行業最重要的健康數據,蘊藏著巨大的價值,大數據作為信息挖掘的重要手段,也在驅動 PACS 系統升級,從而適配數據采集、清洗、分析、挖掘等流程。云計算
34、技術的發展為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發展帶來契機:云計算基于其彈性、可擴展、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等特性得到了醫療行業的認可,醫療衛健機構將云計算作為系統升級的方向之一,嘗試將一部分應用上云,也有一部分醫療機構將院內系統全部遷移上云。云計算與醫療的結合愈發緊密,在 PACS 系統領域也衍生出了云膠片、云 PACS、影像云等產品和應用,并為系統持續的更新換代提供了便捷的解決方案,為智慧影像的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形式逐步被患者和醫療機構認可,促進了醫療服務和影像診斷新形式的出現和發展。醫療機構相繼建設互聯網醫院。通過將互聯網與醫院信息系統聯通,患者可以在網上查詢自己的診斷云膠
35、片和診斷報告。物聯網:醫療物聯網設備在院內得到應用,輔助患者的就診流程,為醫護人員提供診療服務帶來便利。通過物聯網技術,檢查的影像數據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傳輸到信息系統,同時醫生也可通過手機、PAD 等設備在查房的同時查看影像圖片以及提供遠程診斷和會診服務。醫學影像系統(醫學影像系統(PACS)的技術架構)的技術架構緊跟新興信息化技術發展緊跟新興信息化技術發展 為滿足醫療機構的診療需求以及醫院信息系統升級的需求,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持續更新,在基礎設施、系統架構等方面有了明顯的進展。系統系統架構架構方式方式多樣化多樣化 過往,PACS 系統的傳統構架以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C/S
36、)的模式為主。在 C/S 模式的PACS 系統中,所有的醫學影像在成像設備、工作站和數據庫之間的傳輸以及工作站和數據庫之間的通信都在局域網內實現。當前影像診斷數據的使用場景更為廣泛,C/S 架構應用在局域網中,需要額外安裝程序,并不能適應各種場景的需求,且維護成本較高。為了匹配各類客戶的需求,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B/S)模式誕生。B/S 模式是由用戶通過客戶端瀏覽器向分布在網絡上的 Web 服務器發出請求,Web 服務器響應客戶端瀏覽器的請求,并對瀏覽器的請求進行處理,將用戶所需信息返回到客戶端瀏覽器。B/S 架構免安裝且適合廣域網,便于維護,并適合多院區場景的統一管
37、理需求。當前根據需求可以采用 C/S、B/S、C/S+B/S 多種架構。服務器服務器體系體系升級升級 在過去運行 PACS 系統的服務器大多為分散的多臺獨立 PC 服務器,其類型有數據庫服務器、DICOM服務器、應用服務器等。得益于醫院信息化的發展,影像服務器也得到了升級,其計算能力、穩定性、安全性方面得到改善。例如:應用服務器軟件將院內多臺服務器建立集群或者采用虛擬化技術實現計算資源合理分配,提高了計算速度和設備使用效率;應用多節點設計實現高可靠性,降低了服務器單機故障造成的影響。優化數據存儲模式優化數據存儲模式 影像存儲系統的進階一方面持續擴容,另一方面其存儲模式日益豐富,主要包括直聯式存
38、儲(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網絡接入式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SAN)等。存儲介質可以組合不同存儲系統來實現影像數據的海量存儲和隨機存取。此外,云存儲的方式也成為部分醫療機構的選擇。存儲系統的發展也改善了數據的存儲方式。醫學影像存儲方案采用了在線、近線、離線三級存儲方式,當在線存儲超過一定容量時,系統自動按照時間順序將影像進行無損壓縮,轉移到備份存儲系統,調用影像時系統自動調用近線存儲的數據。在近年的發展中,在線存儲可支持同步轉發后備存儲、無損壓縮和解壓、有條件數
39、據遷移等;近線存儲的調閱策略在向著完整、高效等方向轉變,也能在未來影像數據遷移中提供便利。2023 IDC#CHC51013123 8 中國醫學影像系統市場發展中國醫學影像系統市場發展的挑戰的挑戰 醫學影像系統不斷迭代,但仍不均衡醫學影像系統不斷迭代,但仍不均衡 中國醫學影像信息建設在過去的 40 年中取得飛躍式的發展,90%以上的醫院都已經在全院應用 PACS系統,成為醫療機構的基礎系統。按照影像信息系統的建設場景不同,大致分成醫院影像信息化和區域影像信息化建設項目。等級醫院在長期的發展中不斷升級 PACS 系統,建設醫院影像平臺。而區域場景下,則主要按照不同主題的需求搭建區域影像信息平臺。
40、醫院影像信息化建設現狀:醫院影像信息化建設現狀:等級醫院在發展中不斷對 PACS 系統進行迭代。按照原有的產品形態,大型醫院已基本完成全院級 PACS 系統建設,并通過接口完成了影像部門和全院 HIS、EMR 系統的融合。然而,基于部分醫療機構,尤其是縣域內的影像設備陳舊、接口標準不一的問題,PACS 系統的建設難以適應各類新增的設備和功能需求,因此很多醫院單獨建設了影像平臺。相較于 PACS 系統主要應用于業務管理,影像平臺在數據的整合治理、業務協同等方面更具備優勢,二者之間相輔相成,構成了新一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主要產品。區域影像信息化建設現狀:區域影像信息化建設現狀:隨著醫聯體建設和區域
41、醫療建設的推進,為解決基層影像診斷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及滿足各級機構的影像數據互聯互通需求,區域影像平臺的建設成為當前的重點任務之一。當前,已經有部分地區實現了區域影像信息化的初步建設,但大部分為區域影像系統,與醫院現有的系統相獨立。目前國內大部分區域影像信息化建設采取這種方式,盡管該方式具備部署實施周期短、速度快,無需解決多軟件系統之間的接口問題等優勢,但也面臨一些不足。該方式僅將診斷能力共享,但未實現區域內影像資源共享,且不易與協同機構實現HIS 或 EMR 等系統的對接,也無法實現唯一主索引下的數據調用和互聯互通效果。區域影像信息平臺需要進一步向緊密型變遷。醫學影像信息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
42、的的架構、產品架構、產品和和應用應用難以難以適應適應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需求的需求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正發生持續的變革,基于院內、外的發展,以及患者日益升級的診療需求,對于檢查檢驗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新時代下,PACS 系統也有了新的價值和定位,需要承載更多的管理、臨床診療等功能,支撐起新興應用,需要成為賦能的工具。圖圖 3 專家引言專家引言 1 來源:專家訪談,2023 因此,PACS 系統應更貼近業務設計,并疊加新興數字化技術,發揮數據價值,生成智能化應用,從而為管理者、醫生、患者等多方參與者提供支持。管理者:管理者:希望信息系統對外符合監管要求,對內可處理和分析全面的影
43、像圖像和文件數據,助力醫院和科室內的決策管理,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率和水平,便于醫院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符合各項評級的要求。醫生:醫生:系統需要滿足診療服務全流程。在優化業務流程方面,系統將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預約管理、結果查閱、報告撰寫、危急值提醒、質量控制等功能支持;在診斷上,適配和集成更豐富的智能影像診斷系統,從而提高診斷效率?;颊叨耍夯颊叨耍合Mㄟ^系統的優化從而給予患者更好的診療體驗與更優的診療質量?;颊呦M愿俚臅r間、更簡單的流程完成從檢查到報告獲取的全過程,同時希望快速準確獲取檢查結果。2023 IDC#CHC51013123 9 圖圖 4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于對
44、于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的需求需求 來源:IDC,2023 如上所述,盡管 PACS 系統在近些年已經取得了進展,但面對影像設備的升級、診斷醫師的短缺、影像數據量的大規模增長等問題,以及醫院管理、醫生診療、患者就醫的各類需求,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面臨新一輪的升級。一方面,PACS 系統本身的設計在基礎設施、平臺設計、功能應用、安全和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都有著較大升級空間。另一方面,院外的需求也促進醫學影像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向院外延伸。圖圖 5 傳統傳統 PACS 系統架構、產品系統架構、產品和和應用應用的不足的不足之處之處 來源:IDC,2023 2023 IDC#CHC51013123
45、10 未來展望未來展望:中國醫學影像系統發展趨勢中國醫學影像系統發展趨勢 傳統傳統 PACS 系統正在演進成為新一代的智系統正在演進成為新一代的智慧慧醫學影像系統醫學影像系統 傳統 PCAS 系統難以應對醫生和患者全流程賦能的需求,新一代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正順勢而生。新一代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不僅是將 PACS 系統升級,而是需要建設平臺系統,融合新興技術應用,升級構架為多類系統提供高效的運行環境,逐步集成更多醫學 AI 影像、醫療大數據等應用,由此衍生出適配更廣泛的醫療場景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通過對于上述系統設計和需求的分析,新一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需要滿足以下特征。圖圖 6 智慧醫學影像系統
46、的特征智慧醫學影像系統的特征 來源:IDC,2023 平臺化平臺化:影像平臺:影像平臺全面賦能診療流程全面賦能診療流程 信息平臺具備業務分治、統一管理、復用擴展等特征,在信息化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將進一步促進影像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工作,能夠滿足院內和區域影像的多重需求,平臺建設需求正成為重要的市場增長力量。圖圖 7 專家引言專家引言 2 來源:專家訪談,2023 2023 IDC#CHC51013123 11 醫院影像平臺的需求:醫院影像平臺的需求:院內的各類異構 PACS 系統將會隨著業務開展逐漸增加,另一方面各類影像輔助診斷等系統需要與 PACS 系統相融合。因此,需要一個統
47、一的平臺整合數據,以實現院內信息互聯互通,以及系統之間的相互融合。同時,在醫院信息集成平臺建設的進程中,影像平臺也能夠更好地輔助集成平臺來管理大規模的影像數據,有利于醫院信息集成平臺與影像平臺數據的多維度交互,支持全院的業務協同,從而為臨床和科研提供支持。區域影像平臺的需求:區域影像平臺的需求:在建設緊密型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區域醫療中心等各類政策的推動下,各區域對于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將增加。尤其是在檢查檢驗互認政策發布之后,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的數據對業務協同的需求更為旺盛。此外,醫療衛健部門正逐步重視數據價值,而區域影像平臺為各級機構提供了各院影像信息匯總的平臺,有利于區域醫療數據的分析和
48、應用。在上述因素的推動下,區域影像平臺建設將加速。一體化:全生命周期一體化:全生命周期和和全棧式全棧式的系統建設的系統建設 一個完整的信息化項目周期通常包含調研咨詢、規劃設計、系統建設、保障運維、系統優化升級等各類服務。在傳統的信息化服務過程中,不論是廠商還是醫療衛健機構都將項目重點放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對于前期調研設計、后期運維保障與系統升級等各項服務的需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此經常導致系統建設偏離用戶最初的需求,或者導致信息系統在建設之后并沒有得到深度應用而閑置,又或者由于運維不及時而給予產品和廠商以負面評價。由于過往信息系統操作體驗不佳、難以維護的情況時常出現,醫療衛健機構的信息化建設
49、需求已不僅是系統建設,機構對于前期的調研深度、解決方案設計的前瞻性、項目驗收、日常使用的培訓指導、后期的維保障能力都愈發重視,對各類服務的付費意愿有較大提升。醫療衛健機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單獨采購運維保障升級服務的情況并不少見。因此,隨著醫院信息化系統持續豐富,系統的運行壓力增加,具備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服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將更受青睞。云化:云化:醫療機構、醫護工作者與患者在影像平臺實現更好交互醫療機構、醫護工作者與患者在影像平臺實現更好交互 云計算具備可擴展、成本低等特性,在醫療行業逐步得到普及。根據 2021 年 IDC Industry CloudPath 調查,全球范圍內已經有 46%的醫
50、療機構在過去 12 個月內開始參與或者使用醫療云服務。聚焦中國醫療行業,2022 年已有 16.9%的醫院、醫共體等單位實現了 IT 基礎設施的整體上云。云計算與醫學影像系統的發展需求相適配,促進了二者的結合?;?PACS 系統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以及區域影像平臺建設和新技術應用,醫學影像系統需要進一步滿足彈性擴容、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需求?;谠朴嬎愕奶匦?,二者的結合應用提供了新的選擇方式。機構在升級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選擇將影像數據存儲云化,還可以將整體系統架構云化,適用于各級醫療機構、醫聯體、區域影像中心建設,并已經在部分醫療機構和區域平臺中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兩類建設形式:云云 PACSPA
51、CS:結合云計算的新一代 PACS 系統。云 PACS 系統提供基于云平臺的醫學影像解決方案,可以與 CT、MR、CR、DR、DSA、ECT、超聲、內鏡、病理等影像設備配套使用,提供影像信息系統通訊存儲和管理等功能,并支持云平臺遠程影像診斷、患者移動查詢瀏覽等應用。機構可以采用自建云和租用云兩種方式:系統基于 web-base 的云架構,自建云 PACS 系統;而對于中小型醫療機構,由于業務量較小,自建成本較高,可租用第三方機構云 PACS 系統。影像云平臺:影像云平臺:依托云計算和互聯網等技術,將各類醫學影像原始圖像和診斷數據存儲到云端,并結合云計算應用服務能力,可用于承載提供影像數據歸檔、
52、影像后處理、遠程診斷、移動閱片、AI 輔助診斷等多種云服務模式的平臺,主要包括醫院影像云平臺和區域影像云平臺。以上兩種形式,可以根據不同場景的需求而搭配: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對于單體的醫療機構而言,可單獨采用云 PACS 的形式,將醫學影像系統部署在云端,醫生、專家及患者使用各類終端通過網絡直接訪問影像數據。此外,也可以通過云部署的方式,將數據存儲和計算需求擴展到云端,實現云存儲和多院區的影像數據互聯。區域影像中心和醫聯體影像中心:區域影像中心和醫聯體影像中心:不同醫院可以通過影像云平臺對同一個病人在線閱片,進行遠程影像專家診斷和會診,并且專家可以提供診斷咨詢,可以對影像直接標注、輸入文字并且
53、傳遞文件,提高影像報告的質量,同時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此外,對于已經配置了影像設備、但并未建設 PACS 系統或者無法適配的基層醫療機構,一方面可通過專網接入到云 PACS 中,2023 IDC#CHC51013123 12 用于診斷;另一方面,患者做完檢查后及時上傳影像至區域影像平臺中,中心端醫院客戶端從平臺下載影像并編寫診斷報告,分發至社區醫院打印分發報告。數數據化:數據價值加速實現據化:數據價值加速實現 數據價值的挖掘是未來影像行業智慧化升級的重要前提。醫療大數據的應用雖然仍處于初期,但在近年來發展迅速。一方面醫療大數據主題的類型快速增多,另一方面地級市和縣級的醫院也開始籌劃和建立醫療大數
54、據業務。根據 IDC 全球大數據與分析支持指南,2021 年中國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17.0 億元,未來五年中將保持高速發展,預計 2021 至 2025 年復合增長率為 23.0%,到 2025 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 38.8 億元。其中,臨床是醫療大數據主要的應用方向,而科研、健康等方向的應用仍在探索初期。醫學影像信息作為醫療行業最重要的健康數據,蘊藏著巨大的價值。影像信息為 DR、CT、MR 等醫學影像設備產生并存儲在 PACS 系統內的大規模、高增速、高價值、異構的和真實的數據集。然而,由于該類數據的處理難度較大,醫學影像大數據分析在國內剛剛起步。隨著數據治理與分析的基礎設施逐
55、步完善,行業對影像數據價值的探索將加速。如前所述,部分醫院建設了影像平臺,且醫院整體架構正在向云化遷移。底層架構的轉變,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有利基礎。一方面平臺的應用,能夠將系統數據整合治理;另一方面,云化的方式能夠影像數據的快讀調取,在實現高并發的同時,也能夠適配對于計算、網絡、存儲的彈性需求。未來,醫院管理、臨床診療、科研教學等都將進入數據驅動的時代,影像數據治理與價值挖掘需求將擴容加速。智能化:智能化:AI與與PACS系統將從割裂向融合發展系統將從割裂向融合發展 隨著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的不斷發展,AI 技術在醫學影像的識別診斷領域的應用日漸成熟。2022年底已有近 50 個醫學
56、影像 AI 系統獲得審批,市場規模在 2021 年已經達到 8.3 億元。隨著 AI 系統在臨床上得到普及應用,AI 與 PACS 系統相互獨立分割導致的問題愈發明顯:當前,AI 醫學影像系統多為輔助單一部位診斷的獨立產品,醫院內往往同時存在多款醫學影像AI 軟件產品。然而,AI 醫學影像系統大多使用獨立的服務器、工作站,或是作為放射科醫生工作站的一個單獨應用存在,較少與日常的數字化閱片診斷工作流程集成在一起。AI 醫學影像系統和 PACS 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使得醫生在工作時需在 PACS 系統與 AI 工具之間反復切換,不利于放射科醫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體驗提升。醫學影像 AI 產品作為一個獨
57、立系統,需要通過定制化的接口從 PACS 系統獲取影像數據。而每個 PACS 系統都有獨特的開發語言和技術標準,信息科需要為每一款醫學影像 AI 產品獨立開發PACS 系統接口。因此,對接的 AI 廠商越多,需要開發的接口就越多,在增加接口開發的工作量的同時,也不利于后期管理。架構的升級將有助于 AI 醫學影像系統的應用與開發,從而促進影像系統向智慧化升級,并將加速 AI 影像系統與醫院系統的融合:PACS 系統與 AI 醫學影像系統融合:影像信息平臺的搭建有利于 AI 系統的融合。平臺可支持增加人工智能平臺模塊,應用 AI 算法編排器功能,還可以連接 PACS 影像和人工智能應用,自動將影像
58、數據按既定規則傳送給 AI 軟件。相反的,平臺也支持 AI 結果自動導入到報告中,簡化醫生書寫報告流程操作。從而優化了 AI 醫學影像系統的調用。區域影像平臺智慧化升級:隨著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向云化發展,AI 醫學影像系統能夠與云平臺結合,從而使 AI 醫學影像系統能夠應用到更廣泛的醫療場景。部分廠商不僅整合優質診斷醫生資源提供診斷,也將影像云與 AI 影像系統結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對影像 AI 系統的可及性,提高影像醫師的診斷效率。集約化存儲:存儲方式集約化和靈活多樣化集約化存儲:存儲方式集約化和靈活多樣化 醫學影像數據在醫院總數據中占比非常大,尤其是大型醫院日均產生的醫學影像容量達上百 GB
59、,且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給有限的醫院存儲帶來巨大的挑戰。PACS 系統的存儲設計需要具備高擴展性和靈活性的特性,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實現無縫不停機擴容,且不因擴容而增加成本。因此,為應對爆發式的增長影像數據,高效利用和擴展 PACS 系統存儲成為當前各級醫療機構主要的升級需求。2023 IDC#CHC51013123 13 醫療機構應用多種存儲技術,包括虛擬化存儲系統、FC-SAN、服務器內置或直連、分布式超融合、NAS 等,而分布式存儲、云存儲等技術方式在解決影像數據存儲問題時具備較大的優勢,受到市場關注,需求快速增加。分布式存儲:相對于多數 PACS 系統應用的集中式存儲模式,分布式存
60、儲使用可擴展的系統結構,利用多臺存儲服務器分擔存儲負荷,利用位置服務器定位存儲信息。該方式不但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還具備易擴展、高讀寫、高性價比等特性?;诜植际酱鎯Φ拿黠@優勢,近幾年醫院在存儲升級時,分布式存儲的應用較為廣泛。云存儲:IDC 通過匯總分析近年來的招標文件發現,在擴展存儲形式的選擇中,云存儲成為醫療衛健機構進行醫學影像系統擴容的主要選擇之一。通過云存儲對本地化的存儲進行擴展,將在線、近線數據存儲在本地,將歸檔數據通過網關傳輸到對象存儲?;谠瓶蓮椥詳U展的特性,能夠通過負載均衡對存儲容量進行擴展,一次改造便能夠長期應對不斷生成的影像數據對于存儲容量的需求。此外,
61、云存儲的形式在擴展存儲容量的同時,還能夠解決數據容災備份,實現業務高可靠,便于數據互聯互通,給醫療機構帶來了額外的收益。當前,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可與多類存儲形式結合,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選擇。其中,部分醫療機構出于對數據安全、業務增長及覆蓋情況的考慮,選擇本地化的擴展方案。而對于業務量較大,數據增長速度快,有跨院區業務的醫院而言,云存儲是長期緩解存儲問題的較優選擇之一。醫學影像系統(醫學影像系統(PACS)的)的廠商廠商生態演進生態演進 構建構建新新生態,協同共贏生態,協同共贏 隨著醫學影像系統向智慧化升級,多類廠商從不同的角度參與到 PACS 系統的建設當中,主要包括醫療信
62、息化廠商、醫學影像設備廠商、醫學影像 AI 廠商、云廠商、遠程影像類廠商。然而,各廠商之間對于系統架構的搭建、數據格式的需求都會有所不同,廠商各自為戰,將造成時間、資源的浪費,以及最終方案上的缺失。圖圖 8 各類醫學影像信息化廠商的優勢和挑戰各類醫學影像信息化廠商的優勢和挑戰 來源:IDC,2023 廠商之間應發揮各自優勢,并強化廠商間合作。由于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發展需要以 PACS 系統為橋梁串聯影像設備和其他應用軟件,以影像信息系統作為數據價值挖掘的源泉,以影像信息為 AI 輔助診斷系統開發的基礎,以醫學影像系統業務為核心構建云端能力。因此,醫療信息化廠商作為 PACS 系統的主要建設方,
63、在市場的布局及后期醫學影像系統的升級方面是重要的串聯者。其中,那些擁有更多客戶資源以及具備長期本地化維護能力的廠商能夠更具備主導協調的優勢。2023 IDC#CHC51013123 14 圖圖 9 醫學影像信息化廠商新生態醫學影像信息化廠商新生態 來源:IDC,2023 新一代醫學影像系統發展正當時新一代醫學影像系統發展正當時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將持續升級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將持續升級換代換代 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學影像信息升級進程仍在繼續,不同類型機構對于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需求有所不同。根據需求主體的不同,主要分等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第三方影像中心與衛生監督管理部門。等級醫院:等級醫院:等級醫療機構
64、的 PACS 系統將隨著影像設備的更迭而不斷升級,如:增加功能模塊,加快圖像存取速度等,以應對日益提升的數據和處理需求,從而促進醫院向高質量發展;在互聯互通測評與電子病歷評級等政策的驅動下,更多的醫療機構將建立影像平臺,并嘗試結合新興技術,加強對影像數據的處理,應用 AI 醫學影像系統等?;鶎俞t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基層機構內的影像設備單一、診斷能力不足,信息建設資金有限?;鶎俞t療機構的影像信息化能力將會隨著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的影像信息系統建設而得到完善,如通過使用醫聯體平臺內云化部署 PACS 系統而實現影像信息處理和業務管理。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影像中心目前規模較小,但
65、其未來發展潛力較大。??苹谌结t學影像中心發展迅速,在支持遠程會診、疑難雜癥診斷與治療、支持基層醫療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更傾向于采用新一代的系統和平臺,積極采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從而在影像管理與影像數據利用方面取得優勢。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衛生監督部門將更加注重并推動影像平臺的建設及影像數據的互聯互通工作,加速影像數據價值應用,區域影像平臺建設是有利的增長點。從而匯總患者與區域內醫療機構的檢查數據和文檔,分析區域內患者的健康水平,并對影像診斷提供能力和質量進行監督,有望在未來輔助管理決策。未來數據服務是構建系統良性閉環的關鍵未來數據服務是構建系
66、統良性閉環的關鍵 在長期的影像診斷過程中,各機構的醫學影像系統內匯集了大規模的影像圖像數據、診斷報告數據等診療數據,以及包括預約信息、科室排班等管理類數據。將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內的數據按照疾病管理、臨床科研、醫療管理等不同的使用目的進行治理和分析,可以為醫療機構、醫生、上游廠商、患者等多方參與者提供幫助,這一數據價值也受到醫療行業的關注。2023 IDC#CHC51013123 15 圖圖 10 專家引言專家引言 3 來源:專家訪談,2023 盡管當前大部分的影像數據由于監管、系統設計、技術應用等一系列因素而未被完全挖掘,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院內信息化系統的補充和升級,影像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將成為下
67、一代醫學影像系統的發展方向。醫學影像系統需要進一步整合和研發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挖掘等能力,以適應未來的需求。圖圖 11 未來數據服務是構建系統良性閉環的關鍵未來數據服務是構建系統良性閉環的關鍵 來源:IDC,2023 新一代醫學影像系統案例新一代醫學影像系統案例介紹和產品介紹介紹和產品介紹 案例介紹案例介紹 以下案例按照終端用戶名稱的拼音首字母排序。南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 南京鼓樓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共有床位 3000 張、員工5600 余名,位列“2021 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第 35 位,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成果顯著,先后通過國家電子病歷系統應
68、用等級評價六級標準、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五級乙等。2023 IDC#CHC51013123 16 南京鼓樓醫院與東軟集團合作,打造了醫學影像信息平臺和南京都市圈遠程影像診斷平臺,整合了分散異構的影像信息系統,為臨床診斷提供提效工具。此外,針對于未來的數據需求,鼓樓醫院還建立了數據庫,為長期的數據價值挖掘分析提供了有利基礎。第三方中立醫學影像數據倉庫:依托信息技術和相關國際標準,鼓樓醫院建立醫學影像數據倉庫,整合院內分散的醫學影像數據。異構影像系統集成:結構化繼承了原放射 PACS 數據,同時接入了醫院十余家廠商的??漆t學影像信息系統,實現影像數據和報告數據的標準化采集、存儲和管理應用。
69、360 度影像信息全景圖:實現多影像業務系統數據的統一瀏覽,以影像檢查時間為軸線,形成多期、多模態數據的統一視窗瀏覽。醫療信息系統集成:實現與十余家廠商的臨床醫療信息系統的數據接口集成,實現數據共享,系統間互聯互通。醫學影像數據價值挖掘分析:實現了多影像業務系統數據的統一存儲、管理,全科影像的數據分析挖掘。構建區域內分級診療的遠程影像會診體系:實現院內影像信息平臺與南京區域影像中心平臺整合,共建南京都市圈百余家醫療機構參與的“南京遠程影像診斷中心”,接入醫療機構 150 余家,發揮三級醫院的引領與幫扶作用。經過此次建設,南京鼓樓醫院的影像信息化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對臨床診斷、提高科研能力、優化工
70、作流程等方面都得到顯著的收益。醫生的閱片效率大幅提升,影像信息系統間和醫院信息系統間的“信息孤島”問題得到解決。此外,數據的匯總和分析也方便了科研教學的開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始建于 1956 年 8 月 23 日,是一所以神經外科為先導,以神經科學集群為特色,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亞洲神經外科臨床、科研、教學基地。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全國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WHO 神經科學培訓合作中心、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第五臨床醫
71、學院等機構設在醫院。醫院于 1999 年建設了全院級 PACS 系統,二十余年間 PACS 系統經過了幾次大的版本升級,覆蓋放射、超聲、內鏡等醫學影像業務科室,連接各類影像設備近百臺,系統每天吞吐和處理海量的醫學影像檢查數據,系統在精細流程、精準診斷、精益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支撐醫院的醫學影像業務。作為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醫院同時肩負著多項國家級課題的臨床科研工作,為構建服務于科研的醫學影像專病庫,建設科研 PACS 系統。同時,為實現醫學影像數據的科研價值挖掘和醫院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需要,推動醫院“互聯網+醫療”新模式的開展,醫院于近年上線了東軟集團的醫學影像平臺系統、電子膠片系統和
72、移動診斷系統等系統軟件,旨在構建服務醫患、輔助臨床、助力科研的一體化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經過此次建設,影像信息進一步豐富了多項功能和應用,為醫院的臨床診斷、科學研究、科室管理、患者服務等工作帶來了諸多益處:系統業務流程設計符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和醫學影像相關標準規范,針對患者的預約、登記、到診、檢查、取結果等來檢流程,提供多種業務模態應用,覆蓋患者檢查的全過程,提升檢查流轉效率,提升患者就診滿意度。提供集影像瀏覽處理、影像后處理(三維重建)、報告書寫等功能一體的影像診斷工作站,工作站圖像加載效率高并內置豐富的專業診斷工具,對醫生診斷過程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支撐。影像診斷報告編輯的結構化錄入應用,并實現診
73、斷報告數據的結構化存儲,為后續科研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基礎。質控、晨讀、排班和隨訪等影像科室管理軟件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科室的管理效率和業務質量。專為科研服務的科研 PACS 系統,從業務流程設計、??苹蛯2』瘧玫綌祿|量,完全適用于科研課題研究的開展。2023 IDC#CHC51013123 17 在數據管理上實現了醫學影像數據的統一存儲、統一管理和統一發布,系統建成以來的全部歷史影像數據均可進行實時調閱,形成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影像數據集,并以此為基礎服務于影像診斷和臨床醫療業務。實現了多影像業務系統數據的統一瀏覽,以影像檢查時間為軸線,形成多期、多模態數據的統一視窗瀏覽,為臨床提供全面的醫
74、學影像信息參考。以醫學影像平臺對數據的整合、清洗和治理為基礎,進行醫學影像數據的分析挖掘,方便了科研工作的開展。系統與醫院的集成平臺、HIS 和 EMR 等系統標準化集成,實現了數據共享和業務互通,目前醫院已通過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六級、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甲等。電子膠片的應用和推廣,方便了患者獲取影像檢查結果,提升了患者的就診體驗和滿意度。與院內 PACS 系統核心集成的移動診斷系統應用,使影像醫生可以隨時隨地的調閱影像和書寫報告,使異地辦公成為可能。蘇州市醫學影像云平臺蘇州市醫學影像云平臺 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化,國家、江蘇省以及蘇州市對醫療健康信息化都提
75、出了明確的目標。然而,在醫學影像信息化建設方面面臨多重問題,如何實現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通共享,推進落實分級診療,以及機構間的協同;如何實現影像數據的應用和挖掘,并為政府防控、醫院診療、院??蒲刑峁﹥r值成為整個醫療行業關注的重要話題。東軟提供智慧醫療健康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以信息化為手段,全面支撐健康蘇州整體規劃,為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打造了蘇州市醫療影像云平臺。該平臺是以蘇州市各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影像數據為基礎的市級區域醫療影像平臺。(注:在該項目的建設和應用中是以“蘇州市醫療影像云平臺”來命名的,名稱中的“醫療影像云平臺”與本報告中論述的“醫學影像云平臺”是相同定義的。)借助影像云平臺建設
76、,蘇州市衛健委和各級公立機構獲得了多項能力的提升,實現了數據整合與業務互通,實現了診斷資源的下沉,提升了面向公眾的影像服務能力,強化了數據安全基礎設施?;诔鞘嗅t療形態,實現多級平臺下數據傳輸與訪問:全市 10 個區縣級影像平臺納入統一管理,蘇州大學附屬、市屬 9 家醫院的影像數據全面歸檔,影像數據流轉耗時小于 5 秒。廣泛的數據互聯,促進醫療影像的共享開放: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基礎平臺與協同平臺的全域覆蓋,提供患者生命周期影像的調閱服務,支持多模態圖像處理與病灶追蹤,對重復檢查開立進行預警,降低百姓檢查支出負擔。全場景遠程業務連接,構建全市醫療資源“高速公路”:以蘇州大學附屬、市屬醫院為中心,聯
77、結姑蘇區等基層醫療機構,實現遠程影像診斷、遠程超聲示教等協同業務,促進全市醫療能力全面發展。面向全市居民的電子影像檔案,提升居民醫療服務獲得感:聯通蘇周到、蘇州健康 APP 全方位移動場景下的互聯網應用,滿足全市居民移動端調閱、復診需求。大規模數據容災與監管,保障數據安全與應用價值:蘇州市將 165 家醫療機構的影像數據質量納入平臺進行統一監管,日增數據量達 794GB,全市影像數據容災安全得到保障。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是一所現代化大型綜合性數字化醫院,醫院的醫療信息化建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通過國家電子病歷系統應用等級評價七級標準、醫院信息
78、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五級乙等。為了響應醫療改革的多項政策,并在推動區域影像診療技術提升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盛京醫院與東軟集團合作共建 PACS/RIS 系統,將盛京醫院的臨床診斷、科研及質控優勢與東軟集團的醫學領域的信息化優勢,賦能醫院提高智慧診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能力,并將影像診斷勢勢利向周邊服務輻射,實現區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安全穩定的海量數據處理:安全穩定的海量數據處理:盛京醫院建設了 PACS/RIS 系統系,系統上線二十余年來運行穩定,累計影像數據量已達到 PB 級,全部歷史數據均可實時在線調閱。2023 IDC#CHC51013123 18 多院區影像業務的協同:多院
79、區影像業務的協同:實現了三個院區跨院區、跨業務科室的影像業務的數據交互和協同,從而達到了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效果。完善的患者服務流程:完善的患者服務流程:針對患者的預約、登記、到診、檢查、取結果等業務流程的優化,為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指引,提升檢查流轉效率,提升患者就診滿意度。全流程質量控制:全流程質量控制:質控業務全域覆蓋,建立統一完善的質控標準,確保影像檢查的質量。診斷任務智能分發:診斷任務智能分發:基于亞學科分組的影像診斷任務智能分發,實現了公平合理的績效評定。院外影像業務擴展:院外影像業務擴展:以盛京醫院為中心醫院,向盛京醫療聯盟的醫療機構提供醫學影像業務信息化的擴展應用。新冠疫情期
80、間,快速響應,緊急部署,實現盛京醫院與支援醫院間的影像會診業務及時開展。中南大學中南大學湘雅湘雅三三醫院醫院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建于 1989 年,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南大學附屬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預算管理醫院。百年來,醫院著力打造“以醫療服務為主體,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為側翼,現代醫院科學管理為尾翼”的“一體三翼”發展新格局,現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隨著醫院影像檢查業務的發展,醫院原有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逐漸暴露出多重問題,如: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導致影像數據占用存儲空間非常大,且仍在持續增長;早期系統
81、建設簡單,缺乏統一預約、醫生排班、技師管理、影像高級三維、科室早讀、云膠片等模塊;原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廠商無法提供后續維保及軟件更新服務,醫院的業務運行和后期運維工作面臨較大壓力?;谏鲜鎏魬?,2020 年湘雅三醫院決定升級改造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并對新系統建設進行了全盤考量。醫院要求新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既要實現醫技科室內部數據完全共享,還要實現臨床與醫技科室數據的共享互通,并滿足醫院服務醫技,服務臨床,服務管理,服務患者的“四個服務”要求,基于此,醫院經過多輪遴選與論證,選定東軟集團對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新系統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顯著改善與提升:新系統采用全面的統一預約平臺
82、,支持自助預約,臨床診間預約和醫技科室集中預約。提升醫院影像檢查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患者檢查效率。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新系統中增加了醫技護信息交互的功能,可實現放射檢查技師、登記護士、報告醫生之間留言,讓科室的溝通實現信息化。每個節點都可以通過系統進行保存,保障了溝通的高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增加了影像高級處理功能,如:MPR,CPR,VR,一鍵去骨,一鍵去床板等,每一臺工作站都能實現影像的高級處理,提升了診斷準確性。實現了醫生的移動閱片,臨床科室通過手機或 PAD 實現移動查房,患者可通過手機進行報告和圖像的瀏覽,讓患者不必排隊等候就能獲取檢查結果,間接提高醫院的就診環境。結構化報告錄入
83、大大提高醫生診斷效率,系統還提供智能糾錯功能,排隊叫號功能等,緩解了影像科患者擁堵情況。系統還提供多重質控形勢:臨時質控、抽樣質控、主動質控。質控條件可進行豐富設定,為醫院醫療質控打下基礎。此外,質控的結果還可以作為科主任管理的有效數據手段。系統提供的晨讀功能,可以給醫生提供交流的平臺。通過晨讀系統,可以實現科室內部傳、幫、帶,典型病例可以快速加入到晨讀病例中。在系統后臺,提供 360 度可視化的影像業務數據監控、預警、日志查看功能,可以實時掌握服務器運行情況,如:DICOM 傳輸情況,服務器存儲使用情況,維護了系統的穩定性。經過系統改造,醫院目前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得到顯著升級。醫院系統系
84、統通過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五級和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五級及以上評級的要求,對內實現了信息閉環管理,以及整個業務流程作為一個閉環系統,具備了預約登記、技師、報告、審核、臨床發布等環節的連續封閉和反饋回路。2023 IDC#CHC51013123 19 新一代智慧醫學影像系統新一代智慧醫學影像系統東軟集團智慧醫學影像解決方案東軟集團智慧醫學影像解決方案 東軟是醫療健康技術和商業創新的引領者和賦能者。東軟及東軟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創新公司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涵蓋智慧醫療健康信息化、醫療保障、醫療大數據與智能技術研究、醫療物聯網與 5G、醫療設備制造、
85、云醫院平臺等。東軟基于 20 余年醫學影像信息化解決方案經驗和積累,研發 PACS/RIS 系統。系統符合 DICOM、HL7標準及 IHE 規范,并運用智慧物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醫療機構的放射、超聲、內窺鏡、病理、電生理、核醫學、介入等科室,以管理者、醫生及患者需求為中心,提供影像集中存儲與調閱、??圃\斷工作站、業務流程信息化、智能輔助診斷、臨床系統交互、績效管理、質控管理等服務。該產品的設計具備以下特性:安全高效的數據管理:安全高效的數據管理:系統支持標準化、規范化的影像數據采集和存儲。并具備處理海量影像數據的吞吐能力。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效率。專業的影像診斷支
86、撐:專業的影像診斷支撐:依托于東軟在醫學圖像處理的深厚積淀,針對各類影像提供??苹挠跋裨\斷軟件高級應用,提升醫生工作效率和診斷準確率。全面的科室管理:全面的科室管理:系統提供針對科室績效、質控、科研、教學等科室管理需求,提供相應的專業管理系統,幫助科室持續提升科室管理能力。人性化的患者服務:人性化的患者服務:從檢查預約、候診、檢查、結果發放等患者參與的業務環節入手,通過系統智能化的設計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系統間的無縫集成:系統間的無縫集成:以全院信息化的整體高度建設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實現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完全支持各類信息化評審評級需求。此外,東軟以一體化、智能化、??苹癁槔砟?,
87、以 PACS/RIS 產品能力為核心向外延伸,構建了智慧醫學影像解決方案?;谠簝葮藴蕶z查流程,從智慧服務、智慧診斷、智慧管理三個層面,該解決方案具備運營管理、患者服務、診斷等能力,可提高患者就診滿意度、輔助醫生精準診斷、提升科室管理水平,服務于全院影像業務信息化建設與發展:運營管理能力:運營管理能力:基于全面業務數據,運用多種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全院影像業務效益分析,促進醫療效率提升及臨床業務持續發展?;颊叻漳芰Γ夯颊叻漳芰Γ喝嫣嵘颊呔驮\檢查體驗,以信息化應用優化就診流程,提升患者獲取信息的便利性,讓醫療工作者省心、讓患者滿意。高效診斷能力:高效診斷能力:構建滿足多??埔蟮挠跋裉幚砼c
88、診斷平臺,實現高效、安全的診斷工作支撐。同時將全院影像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整合以開展學術工作。東軟在 PACS/RIS 系統的產品和服務力有多年的積淀,可適應數字化、智能化浪潮,不斷適應各級各類醫療用戶變化,定制開發智慧醫學影像解決方案。依托東軟集團的能力,截至 2022 年底,東軟已服務600 余家三級醫院客戶、2800 余家醫療機構客戶、50000 余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了 30 多個省市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業務的廣泛覆蓋。要點提示要點提示 給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廠商的建議給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廠商的建議 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并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獲得競爭優勢,我們提出了如下建議:廠商協同:
89、隨著需求的升級,廠商多從單一需求出發,各自具備優勢領域。廠商可結合資深優勢領域,與差異化布局的廠商合作,協同發展,共同研發產品,相互促進市場的拓展,相輔相成,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棧式的服務能力,降低客戶自行適配的難度,有益于業務的發展。產品能力拓展:新興技術與醫學影像信息化領域結合將愈發深入,行業的需求也正向多方位發展,廠商不能局限于現有的業務,一方面需要將現有產品線與新技術和新應用進行適配,另一方面積極跟進技術的發展,通過自研和合作,主動升級自身的產品及服務能力。協助釋放數據價值:當前醫學影像數據價值挖掘工作仍處于探索初期,數據的挖掘需要醫療機構、衛健委以及各類廠商共同探索。數據對于各類廠商的業
90、務都有加持作用,廠商一方面需要為數據釋放做好業務準備,如做好數據標準化、引入隱私計算技術、提高數據安全能力,另一2023 IDC#CHC51013123 20 方面也要為數據價值挖掘和應用做好準備。影像數據呈現出數量規模大、多模態、復雜異構等特征,數據治理及數據價值挖掘難度較高,需要專業的技術積累和沉淀。數據安全保護:醫學影像是敏感的醫療數據,廠商應該加強數據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提高用戶的信任度。市場拓展:院內醫學影像信息化發展對于功能和技術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大型醫院的競爭較為激烈;而區域醫學影像將成為未來市場發展的關鍵動力,廠商需要關注下沉市場及區域市場的機會,并通過協同合作
91、,共同滿足客戶的需求。進一步研究進一步研究 中國醫療軟件系統解決方案市場預測,20232027(IDC#CHC50361523,2023 年 2 月)中國醫學影像 AI 系統市場份額,2021:產品與應用模式正持續創新(IDC#CHC48582422,2022 年 12 月)大綱大綱 IDC 中國高級研究經理肖宏亮表示:“中國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類新技術將與系統逐步融合,加速系統向智慧化邁進。未來,在分級診療醫療改革,檢查檢驗互認互聯互通政策的推動下,在新興技術的加持下,智慧醫學影像系統將進一步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并將在多類場景下得到普及應用,系統需求將保持較高增速。同時
92、,在新型產品演變過程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容,更多廠商將參與其中,廠商之間相互協助,廠商新生態正在形成?!标P于關于 IDC 國際數據公司(IDC)是在信息技術、電信行業和消費科技領域,全球領先的專業的市場調查、咨詢服務及會展活動提供商。IDC 幫助 IT 專業人士、業務主管和投資機構制定以事實為基礎的技術采購決策和業務發展戰略。IDC 在全球擁有超過 1100 名分析師,他們針對 110 多個國家的技術和行業發展機遇和趨勢,提供全球化、區域性和本地化的專業意見。在 IDC 超過 50 年的發展歷史中,眾多企業客戶借助 IDC 的戰略分析實現了其關鍵業務目標。IDC 是 IDG 旗下子公司,IDG
93、 是全球領先的媒體出版,會展服務及研究咨詢公司。IDC China IDC 中國(北京):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北三環東路 36 號環球貿易中心 E 座 901 室 郵編:100013+86.10.5889.1666 Twitter:IDC 版權聲明 本 IDC 研究文件作為 IDC 包括書面研究、分析師互動、電話說明會和會議在內的持續性資訊服務的一部分發布。欲了解更多 IDC 服務訂閱與咨詢服務事宜,請訪問 。如欲了解 IDC 全球機構分布,請訪問 IDC 服務的價格及更多信息,或者有關獲取額外副本和 Web 發布權利的信息,請撥打 IDC 熱線電話 800.343.4952 轉 7988(或+1.508.988.7988),或發郵件至 。版權所有 2023 IDC。未經許可,不得復制。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