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業回流:效果和展望-250209(2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美國制造業回流:效果和展望-250209(21頁).pdf(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21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宏觀研究 【粵開宏觀】【粵開宏觀】美國制造業回流:美國制造業回流:效果效果和展望和展望 2025 年 02 月 09 日 投資要點 分析師:羅志恒分析師:羅志恒 執業編號:S0300520110001 電話:010-83755580 郵箱: 分析師:馬家進分析師:馬家進 執業編號:S0300522110002 電話:13645711472 郵箱: 分析師:鄧洪波分析師:鄧洪波 執業編號:S0300524070001 電話:18612595900 郵箱: 近期報告近期報告 【粵開宏觀】2025 年地方政府怎
2、么干?目標與抓手2025-02-04 【粵開宏觀】特朗普打響“加征關稅 2.0”第一槍:原因、影響、推演及應對2025-02-02 【粵開證券】“特朗普 2.0”對華加征關稅在不同情景下的影響測算2025-01-23 【粵開宏觀】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有哪些看點?哪些期待?2025-01-23 【粵開宏觀】復盤 2024 年中國經濟,力爭 2025 年一季度“開門紅”2025-01-19 摘要摘要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相繼出臺各類政策,謀求制造業回流美國。特朗普在 2024 年競選總統時,再次提到推動制造業回流是其重要的施政目標。隨著特朗普 2.0
3、 時代正式開啟,美國未來的制造業回流政策也愈發受到公眾關注。美國為什么要大力推動制造業回流?為此采用了哪些政策工具?制造業回流總體效果如何,其中哪些產業較好,哪些產業較差?特朗普 2.0 時代,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將發生什么變化,中國又應如何應對?本文主要研究和討論以上問題。一、一、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的動因和政策工具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的動因和政策工具 1、推動制造業回流已成為美國兩黨為數不多的共識推動制造業回流已成為美國兩黨為數不多的共識,其,其動因主要包括減少貿動因主要包括減少貿易逆差、增加制造業就業崗位、縮小貧富差距易逆差、增加制造業就業崗位、縮小貧富差距、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提升供應鏈
4、韌性與安全水平等等。由于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等問題短期內無法改變,因此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具有長期性,難以因執政黨更迭而變化。2、美國吸引制造業回流采取了美國吸引制造業回流采取了對內對內吸引性政策和吸引性政策和對外對外限制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對內吸引性政策包括通過減稅、財政補貼等激勵和優惠手段,吸引人才、資金等參與產業投資或創新活動,主要面向需鼓勵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對外限制性政策包括通過加征關稅、限制采購等,提高貿易成本從而引導企業在本土投資,該政策適用范圍廣泛,涵蓋大部分進口產業。二、二、美國制造業回流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政策的成效與不足的成效與不足 1、制造業回流制造業回流政策政策在就業、投資和增加
5、值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就業、投資和增加值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實現了顯著的“V”形反轉,從總體下降轉為上升,2023 年較 2010 年增加 136 萬人,而同期英國、日本分別減少 21 萬、5 萬人。二是美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增加,2023 年(7434 億美元)較 2010 年(3650 億美元)增長了一倍多。三是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大幅增長,2023 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較 2010 年增長了59%,而德、英、法分別增長 24%、19%和 9%。2、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和問題。一是投資進度滯后,部分投資出現項目延期和暫停的問題。據英國金融時 宏觀深度宏觀深
6、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2/21 報2024 年 8 月的報道,在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2022 年實施一年內公布的約 2279 億美元投資項目中,累計有近 40%、價值達 840 億美元的制造業投資項目已延期或暫停。二是貿易逆差仍在擴大,從 2010 年的 0.65 萬億美元擴大到 2023 年的 1.06 萬億美元。三是制造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還在下降,從 2010 年的 11.9%降至 2023 年的 10.2%。三三、企業回流的、企業回流的驅動因素和制約因素驅動因素和制約因素 1、驅動企業回流的驅動企業回流的因素因素主要主要有有:一是美國加征關稅提高了進口產品成本,
7、導致美國生產的成本與進口產品價格差距縮小,如光伏、家具產業。二是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對回流制造業進行大量補貼和政府采購,降低了商品在美國生產的綜合成本,如初級金屬產品產業。三是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降低了制造業對勞動力的依賴,如機械產業。四是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影響下,企業更多考慮降低供應鏈風險和靠近市場,如半導體產業。2、但、但美國制造業回流依然面臨一些制約因素:美國制造業回流依然面臨一些制約因素:一是勞動力成本較高。長期來看,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但自動化設備的研發、維護和升級需要更多高技能勞動力。二是產業配套和技術工人不能完全匹配需求。長期來看隨著制造業逐漸回流這一問題會有
8、所改善,但短期內要實現供應鏈和技術人員的本土化需要額外的投資和技術人員培訓。三是環保成本較高。長期來看未來降低環保要求的可能性較低,為滿足環保要求而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需要高投入。四四、細分產業回流情況細分產業回流情況 本文討論的美國制造業回流,主要涵義為制造業的生產活動遷回美國本土,其形式既包括美國企業將在美國之外投資或外包的環節轉移回美國(狹義的回流,也稱在岸外包),也包括美國企業將未來要在他國的投資轉為在美國投資、以及他國企業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和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即 FDI)。(一)(一)不同回流效果的產業不同回流效果的產業 在中低端產業中,機械、初級金屬產品、機械、初級金屬產品、家具及相關
9、產品、紡織服裝、家具及相關產品、紡織服裝、塑料塑料和橡膠產品和橡膠產品等產業等產業回流效果較好回流效果較好,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 2010-2023 年累年累計新增崗位數分別達計新增崗位數分別達 17.1 萬、萬、9.2 萬、萬、9.0 萬、萬、6.4 萬、萬、5.7 萬,共萬,共 47.4 萬萬。經測算,美國對中國等國家加征關稅,對家具、玩具、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商品以及機械設備等商品影響較大。另外,美國根據國防生產法 基建法案 通脹削減法案等,為機械和初級金屬產品產業提供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政府采購等支持舉措,如基建法案總支出 1.2 萬億美元,該法案的 kVjV
10、pOoMoNnRqN6McM8OoMoOoMqNeRoOpNlOnMoO7NrRwPvPqMzRxNpOsR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3/21 資金用于道路、橋梁、鐵路、寬帶、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從而拉動了機械行業的設備需求。在其他中低端產業中,金屬制品、金屬制品、非金屬礦物產品、能源石油和煤炭產品、非金屬礦物產品、能源石油和煤炭產品、木材和紙制品木材和紙制品、食品和飲料回流效果、食品和飲料回流效果不明顯不明顯。成本和供應鏈成本和供應鏈這兩個因素對金屬制品和非金屬礦物產品產業的布局非常重要,美國這兩個產業的企業在過去幾十年內大量外遷,形成了穩定的海外供應鏈;
11、制造業回流政策難以彌補美國企業在成本和供應鏈上的劣勢,企業回流意愿較低。能源石油和煤炭產品、木材和紙制品、食品飲料等產業的生產布局主要受資源、市場資源、市場等因素影響,受回流政策影響也較小,且過去只有部分產業轉移到他國,因此回流效果不明顯。在高端產業中,運輸設備運輸設備、計算機和電子產品計算機和電子產品、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醫療醫療設備和用品設備和用品、化學藥品、化學藥品等等回流效果都較好回流效果都較好,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2010-2023 年累計新增崗位數分別達年累計新增崗位數分別達 42.6 萬、萬、35.5 萬、萬、31.8 萬、萬、15.7
12、萬和萬和 10.8萬,共萬,共 136.4 萬萬。由于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干擾,同時由于美國高技術人才眾多、前沿技術發達、應用市場廣闊等因素,他國企業增加對美國的投資;美國企業出于補貼等因素也將原本對外的投資轉回本土,如特斯拉將在德國的動力電池投資計劃改為在美國生產。(二)(二)美國制造業產業回流有美國制造業產業回流有兩兩大特征大特征 一一是是回流產業廣泛,回流產業廣泛,既既有高技術產業有高技術產業,也有傳統產業也有傳統產業,且且傳統產業占較大比傳統產業占較大比例例。據非營利組織回流倡議(Reshoring Initative),2010 年到 2021 年回流美國的所有制造業企業中,中低技術和
13、低技術產業的企業共占回流企業總數的49%。二二是是回流產業回流產業新增新增的的就業崗位以高技術為主就業崗位以高技術為主。據 Reshoring Initative,2023 年回流制造業企業帶來的新增就業中,高技術和中高技術企業的就業崗位占比達 87%。這主要因為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生產規模更大,新增就業崗位更多;而低技術產業由于自動化技術的采用,新增就業崗位較少。五五、回流主要來源地及目的地回流主要來源地及目的地 回流回流美國美國的制造業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德國和韓國的制造業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德國和韓國,這四國分別占 2010-2023年間回流企業數量的 24.6%、12.2%、12.8%、
14、6.0%,占回流新增崗位數量的19.7%、14.6%、12.7%、10.5%。除補貼等共同要素外,來自中國的制造業回流受關稅、制裁影響大,而來自日、韓、德的制造業回流更多是因為美國的市場規模大和技術實力強,德國等還受到了俄烏沖突等地緣因素的影響。中國中國是美國制造業回流是美國制造業回流的的第一來源國第一來源國,據 Reshoring Initative,2010-2023 年間從中國回流美國的企業共 1425 家、回流的就業崗位共 21 萬個;來自中國的回流企業主要分布在計算機及電子產品、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運輸設備、紡織服裝、化學品等產業中?;亓骰亓髅绹绹闹圃鞓I主要落地在的制造業主要落地
15、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這些地區勞動力、能源等成本以及稅負相對較低,部分地區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也吸引了特定制造業如紡織服裝業的回流。如 2013 年浙江棉紡企業科爾選擇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建廠,因為南卡羅來納州的蘭卡斯特縣曾是美國紡織業重鎮,具有良好的紡織業基礎。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4/21 六、六、特朗普特朗普 2.0 政府制造業回流政府制造業回流政策展望及中國政策展望及中國應應如何應對如何應對 展望展望未來未來,特朗普政府特朗普政府在政策工具上在政策工具上或或仍以仍以關稅和補貼關稅和補貼為主為主,在產業在產業方向方向上上可能加大可能加大對對人工
16、智能和自動化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的支持力度支持力度。在政策工具上,過去的關稅政策在促使紡織服裝、家具等產業回流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美國未來或繼續提高關稅和擴大關稅適用范圍;補貼政策也將持續,但補貼方向可能調整,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可能取消,半導體產業的補貼將持續甚至加碼。在產業方向上,美國將在科技領域,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自動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對中國而言,對中國而言,面面對對美國的關稅、產業補貼政策美國的關稅、產業補貼政策對對全球全球制造業制造業格局格局的的沖擊沖擊,要,要高度重視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的長期性,制定針對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的長高度重視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的長期性,制定針對美國制
17、造業回流政策的長期策略,期策略,可可從從供給供給和需求和需求兩兩大大方面進行應對方面進行應對:一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產業鏈國內有序轉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同時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新質生產力,尤其是支持人工智能發展。二是積極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同時財政發力,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強收入預期。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美國對華政策超預期、國際經濟政治局勢變化超預期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5/21 目目 錄錄 一、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的動因和政策工具.7(一)動因:減少貿易逆差、增加就業崗位、縮小貧富差距、提升供應鏈韌性水平.
18、7(二)政策工具:對內吸引性政策和對外限制性政策.8 二、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的整體成效與存在不足.9(一)取得一定成效:制造業就業人數、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增加.9(二)存在一些不足:部分項目延期,貿易逆差仍在擴大.10 三、企業回流的驅動因素及制約因素.11(一)驅動因素:關稅、補貼、自動化、市場.11(二)制約因素:勞動力成本高、產業鏈配套不足、環保成本高.12 四、細分產業回流情況.13(一)不同回流效果的產業.13(二)制造業回流的兩大特征.14 五、回流主要來源地及目的地.15(一)來源地主要是中、日、德和韓等國,中國是第一來源國.15(二)目的地主要是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勞動力、能源等成
19、本較低是主因.16 六、特朗普 2.0 政府制造業回流政策展望及中國如何應對.18(一)特朗普 2.0 政府制造業回流政策:關稅和補貼仍是主力.18(二)中國如何應對.18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美國貨物貿易差額.8 圖表 2: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8 圖表 3:美國和日本、英國制造業就業人數.9 圖表 4:美國制造業占非農就業人數的比重.9 圖表 5:美國私人部門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10 圖表 6:美、英、法、德制造業增加值變化(2002=100).10 圖表 7:美、英、法、德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比重.10 圖表 8:金融時報跟蹤的 2022 年以來投資規模超 1 億美元的美
20、國新投資項目進展.11 圖表 9:2010-2023 年不同產業回流的新增崗位數量及企業數量.13 圖表 10:不同技術類別的產業回流企業數量占比.14 圖表 11:2010-2023 年累計新增崗位的制造業行業分布.15 圖表 12:不同產業平均一個企業新增的就業崗位(2023).15 圖表 13:2010-2023 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和企業數量的國家分布.16 圖表 14:美國四大區域劃分.16 圖表 15:美國新增就業崗位和新投資企業的地區分布.16 圖表 16:美國各州的時薪(2024 年 11 月).17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6/21 圖表 17:美國
21、各州聯邦和州企業所得稅(2022 年 9 月).17 圖表 18:美國不同地區工業部門平均電價(2011-2024).17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7/21 一、一、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的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的動因和政策工具動因和政策工具 推動推動制造業回流制造業回流(reshoring)已成為美國兩黨已成為美國兩黨為數不多為數不多的共識,的共識,這一共識這一共識根植于美根植于美國經濟國經濟的幾的幾大大問題問題:貿易逆差不斷: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增加、制造業就業減少、貧富差距日趨擴大、供應鏈、制造業就業減少、貧富差距日趨擴大、供應鏈安全與韌性存在風險等安全與韌性存在風險等。
22、這些問題短期無法改變,也意味著制造業回流政策具有長期性,難以因執政黨更迭而變化。美國美國吸引吸引制造業回流制造業回流采取了采取了對內對內吸引性政策和吸引性政策和對外對外限制限制性政策性政策。前者包括通過減稅、財政補貼等激勵和優惠手段,吸引人才、資金等參與產業投資或創新活動,主要面向需鼓勵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后者包括通過加征關稅、限制進口等設置門檻和限制條件的手段,提高貿易成本,該政策適用范圍廣泛,涵蓋大部分進口產業。(一)(一)動因動因:減少減少貿易貿易逆差、增加就業逆差、增加就業崗位崗位、縮小貧富差距、提、縮小貧富差距、提升升供應鏈供應鏈韌性韌性水平水平 本文討論的美國制造業回流,主要涵義為制
23、造業的生產活動遷回美國本土,其形式本文討論的美國制造業回流,主要涵義為制造業的生產活動遷回美國本土,其形式既包括美國企業將在美國之外投資或外包的環節轉移回美國(狹義的回流,也稱在岸外既包括美國企業將在美國之外投資或外包的環節轉移回美國(狹義的回流,也稱在岸外包),也包括美國企業將未來要在他國的投資轉為在美國投資、以及他國企業增加在美國包),也包括美國企業將未來要在他國的投資轉為在美國投資、以及他國企業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和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即的投資和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即 FDI)。美國深知無法實現所有制造業的回流,因此近年來美國推動重塑全球產業鏈時,除了最重要的制造業回流政策外,還積極實施友岸外包
24、(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策略。其中,友岸外包是要求企業撤離跟美國有地緣沖突的國家,并轉移至美國盟國或與美國價值觀相近的國家或地區;而近岸外包是將供應鏈相關環節外包至美國周邊國家。自奧巴馬政府以來自奧巴馬政府以來,美國美國不遺余力地推動制造業回流,其不遺余力地推動制造業回流,其動因動因主要主要包括減少貿易逆包括減少貿易逆差、增加制造業就業崗位、縮小貧富差距、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差、增加制造業就業崗位、縮小貧富差距、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奧巴馬政府在國際金融危機后,面對日益空心化的制造業和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于 2009 年通過美國制造業振興框架
25、,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鼓勵創新、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特朗普 1.0 政府面對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和就業崗位大幅減少的制造業,提出“制造業回流”戰略,試圖縮小貿易逆差和增加制造業就業。后來拜登政府也提出“供應鏈彈性”戰略,試圖提高美國制造業的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尤其是在關鍵礦物和原材料方面。具體而言,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的動因體現在:第一,第一,減少減少貿易逆差貿易逆差。20 世紀 50 年代初期,美國是世界頭號制造業強國,其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高達 40%,因此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在內的大部分時間美國都是貿易順差。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制造業向國外轉移,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比
26、重到 2010 年已降為 16.9%;美國的貿易逆差自 1997 年以來明顯擴大,2008 年已達到 8000億美元,而同年美國出口僅 13000 億美元。第二,第二,增加增加制造業就業崗位制造業就業崗位。美國制造業向國外轉移后,制造業就業人數從 2000 年的 1718 萬人下降到 2009 年的 1148 萬人,減少了 33.2%,制造業崗位的減少引發了產業工人的不滿。第三,第三,縮小縮小貧富貧富差距差距。美國的企業主將制造業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并從企業的效率提升中獲益;但勞動者在制造業轉移后工作崗位更少,整體利益受損。據米拉諾維奇的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時代的一種新方式中的估計,1980
27、年代到 2010 年,美國的基尼系數從 0.3 上升到了 0.4,勞資差距不斷擴大。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 美國 2010年的收入、貧困與醫療保險情況,美國人群中最富有的 1%擁有總收入的約 20%,然而同時美國貧困率為 15.1%,貧困人口達到 4620 萬人,為 52 年來最高。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8/21 第四,第四,提升提升供應鏈供應鏈韌性韌性與安全水平與安全水平。美國在關鍵礦物、信息與通信技術、清潔能源等多個行業和技術領域對外依賴度較高,供應鏈安全可能受公共衛生事件和地緣政治影響。如美國內政部在 2018 年公布了關鍵礦物清單(草案),該清單列舉了美國
28、對外依存度高且對美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 35 種關鍵礦產清單,如稀土、鎢、銻和鍺;其中,有 31 種依賴進口(進口占年消費的 50%以上),14 種關鍵礦物完全依賴進口。圖表圖表1:美國貨物貿易差額美國貨物貿易差額 圖表圖表2: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注:負值表示貿易逆差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二)政策工具(二)政策工具:對內對內吸引性政策和吸引性政策和對外對外限制性政策限制性政策 對內對內吸引性吸引性政策包括政策包括通過激勵和優惠手段,吸引人才、資金等通過激勵和優惠手段,吸引人才、資金等在美國開展在美國開展產業投資產業投
29、資或創新活動,或創新活動,具體具體包括包括補貼補貼、減稅減稅、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等等。其一,補貼包括對投資、研發活動、人才培養等進行財政補貼。拜登政府 2021 到 2022 年間先后通過的 基建法案、芯片法案、通脹縮減法案的補貼政策最具代表性,這三大法案支出總規模達 2.2 萬億美元,重點對清潔能源、半導體、基礎設施等在美國生產或使用美國生產的零部件進行補貼。其中通脹削減法案規定汽車企業必須使用至少 50%在北美制造或組裝的零部件才能獲得 3750 美元的補貼;如果想要獲得另外 3750 美元補貼,則超過 40%的電池核心礦物必須來自美國或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其二,減稅包括
30、普遍的稅收抵免、對特定主體如小企業減稅等。特朗普政府在 2017 年通過減稅和就業法案最具代表性,該法案將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從 35%降低至 21%,以吸引企業擴張建廠和研發。另外,為了促進技術的發展,奧巴馬政府還成立了多個制造業創新機構(比如美國制造業設計中心),以促進研究、開發和商業化新技術。對外對外限制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包括包括通過設置門檻和限制條件通過設置門檻和限制條件等等手段,提高貿易成本手段,提高貿易成本,從而迫使跨從而迫使跨國企業在美國進行投資國企業在美國進行投資,具體包括具體包括加征加征關稅、限制關稅、限制采購采購等等。其一,關稅方面,特朗普政府 2018 到 2019 年先后四
31、輪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美國對華進口平均關稅稅率從 2018 年初的 3.1%最高漲至 2019 年底的 21%,加征關稅的商品占 2018 年美國自中國進口金額的 68.7%。其二,限制采購方面,奧巴馬政府美國復興和再投資法中插入了“購買美國貨”條款,要求任何由該法案資助的公共基礎設施或公共工程項目只能使用美國國內生產的鋼鐵和其他制成品。-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億美元)100012001400160018002000(萬人)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9/21 二二、美國美國制造業回流制造業回流政策政策的整
32、體的整體成效成效與存在不足與存在不足(一)(一)取得一定成效取得一定成效:制造業制造業就業就業人數、人數、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顯著顯著增加增加 第一,第一,制造業就業人數制造業就業人數 2002 年后年后不斷不斷下降,而下降,而 2023 年比年比 2010 年增長了年增長了 136 萬萬。其其一一,美國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制造業就業人數實現了顯著的“實現了顯著的“V”形反轉”形反轉,2010 年之前制造業就業人數不斷減少,而 2010 年后持續增長,2010 年(1160 萬人)到 2023 年(1296 萬人)就業崗位增長約 136 萬,新增就業人數占 2023 年制造業就業人數的 10
33、.6%。據跟蹤企業回流趨勢的非營利組織回流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的統計,2010 年至 2023 年美國制造業通過回流企業累計新增工作崗位達 190 萬個。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的增加并非只是金融危機后經濟復蘇的結果,因為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的增長幅度大于英國、日本,而同期英、美人口增長比例接近,可見美國的制造業回流政策確有效果。其二其二,除了就業除了就業人數人數增加,增加,制造業就業人數占非農就業人數的比重在制造業就業人數占非農就業人數的比重在 2010 年后下降年后下降速度速度也有所也有所放緩放緩。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占比從 2022 年的 13.7%持續下降到 2010
34、 年的 10.7%,年均下降 0.4 個百分點;之后下降速度放緩,2010-2023 年平均下降 0.1 個百分點。圖表圖表3:美國美國和和日本、日本、英國英國制造業就業人數制造業就業人數 圖表圖表4:美國制造業占非農就業人數美國制造業占非農就業人數的比重的比重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第二,第二,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增加,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增加,2023 年年(7434 億美元)億美元)的制造業固定資產投的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資是是 2010 年年(3650 億美元)億美元)的的 2.0 倍倍,也大幅高于,也大幅高于 2002-2007 年
35、間年間(均低于均低于 4000 億美億美元)。元)。金融時報2024 年 8 月的報告顯示,僅在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實施的第一年內,金融時報統計了 114 個投資過億美元的清潔能源和半導體大型項目,其總投資就達 2279 億美元。2402803203604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萬人)(萬人)美國日本英國(右軸)0%2%4%6%8%10%12%14%16%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0/21 圖表圖表5:美國私人部門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美國私人部門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第三,第三,制造業增加值大幅
36、增長,增長幅度大于英法德等國,制造業增加值大幅增長,增長幅度大于英法德等國,2023 年較年較 2010 年,美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 59%,而,而德、德、英英、法分別增長法分別增長 24%、19%和和 9%。2010 年之前,美國的制造業增加值發展速度和英法德等發達國家相當,但 2010 年后,美國增速顯著快于英法德等國家。另外,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制造業的比重在 2010 年后趨于穩定,2020年以來還略有提升,2010 年這一比重為 16.9%,而 2023 年達 17.6%,而同時期的英法德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仍在下降。圖表圖表6:美
37、美、英、法、德、英、法、德制造業增加值制造業增加值變化(變化(2002=100)圖表圖表7:美、英、法、德美、英、法、德制造業增加值占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全球制造業增加制造業增加值值比重比重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二二)存在存在一些一些不足不足:部分項目延期,貿易逆差仍在擴大部分項目延期,貿易逆差仍在擴大 第一,第一,部分投資出現項目延期和暫停部分投資出現項目延期和暫停的的問題問題。英國金融時報2024 年 8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實施的第一年內,金融時報跟蹤的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
38、00(億美元)美國私營部門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50100150200250美國英國法國德國0%5%10%15%20%25%30%0%2%4%6%8%10%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右軸)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1/21 2279 億美元制造業投資中,累計有近 40%、價值高達 840 億美元的大型制造業投資項目已延期或暫停,有些重大項目遭遇了兩個月到數年不等的延期。以臺積電為例,其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第一座芯片代工廠計劃在 2024 年量產,但目前量產時間已推遲到 2025年上半年;而臺積電在該州建設的第二座代工廠計劃在 2026 年量產,但最新披露的量產時間較原計劃也推遲近
39、兩年。企業推遲了項目進度,主要是因為補貼規則模糊、市場環境惡化、需求放緩,以及美國大選年政策存在不確定性。第第二二,貿易逆差貿易逆差仍仍在擴大在擴大。與美國旺盛的需求相比,有限的制造業回流未能有效縮小貿易逆差;2010 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為 0.65 萬億美元,隨后貿易逆差繼續擴大,2023年時貿易逆差擴大到 1.06 萬億美元。第三,第三,美國制造業增加值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占 GDP 的比重的比重還在下降還在下降。美國制造業增加值雖不斷增長,但增速低于 GDP 增速,占 GDP 的比重也從 2010 年的 11.9%降至 2023 年的 10.2%。圖表圖表8:金融時報跟蹤的金融時報跟蹤的
40、2022 年以來年以來投資規模超投資規模超 1 億美元的美國新投資項目進展億美元的美國新投資項目進展 資料來源:FT Research、粵開證券研究院 三三、企業企業回流的回流的驅動因素及制約因素驅動因素及制約因素(一)驅動因素:關稅、補貼、自動化(一)驅動因素:關稅、補貼、自動化、市場、市場 美國制造業成本上升和要素全球范圍配置是上一輪美國去工業化的主要動因,而近年來美國勞動力、環境等成本仍較高,制造業回流卻依舊取得一定效果。其原因主要是高關稅、美國政府補貼、地緣政治影響、美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吸引和自動化技術采用等因素。第第一一,關稅提高了進口產品成本,美國生產的成本,關稅提高了進口產品成本,
41、美國生產的成本與進口產品價格差距與進口產品價格差距縮小縮小。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對大量的進口產品加征關稅,如對中國的幾輪加征關稅影響了機械設備、汽車、鋼鐵、塑料制品等中間品和資本品,家具、紡織服裝、玩具等消費品。據美國服裝鞋類協會統計,加征關稅后美國服裝進口成本平均上升了 10%-15%,許多服裝品牌商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以應對成本上升,因此高關稅提高了在美國生產商品競爭力。投入運營2.6%按計劃進行45.9%不確定14.0%延期31.0%暫停5.7%取消0.9%進度滯后37.6%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2/21 第第二二,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對回流制造業進行大量補貼,
42、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對回流制造業進行大量補貼,降低了降低了商品在商品在美國生產美國生產的綜合成本的綜合成本。在聯邦政府層面,拜登政府自 2020 年以來,先后通過了基建法案、芯片法案以及通脹削減法案,三大法案涉及的財稅資金分別為 1.2 萬億美元、2800 億美元和 4370 億美元,合計規模超 2.2 萬億美元。這些資金主要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支持芯片和清潔能源相關的產業,政策力度大且政策導向明確,部分企業為了補貼而選擇在美國投資。在州政府層面,部分州對制造業回流給予較大力度的補貼,如佐治亞州向現代電動汽車工廠提供價值 18 億美元的補貼,包括收購土地、土地整備、建設基礎設施和工人培訓等方
43、面。據智庫 Good Jobs First 統計,2022 年共有 51 項州級電動汽車補貼方案,是該機構自 1980 年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補貼潮。第第三三,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技術降低降低了制造業對了制造業對勞動力勞動力的的依賴依賴。美國近年來提高了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部分因勞動力成本高而轉移出去的產業,在面臨中國等國家勞動力成本上漲壓力的同時,開始逐漸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和生產規模。如近年來中國等國家的紡服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增加,美國紡服產業的投資和增加值在2010 年后明顯提升。第第四四,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影響下,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影響下,與美國市場深
44、度綁定的跨國與美國市場深度綁定的跨國企業考慮降低供應企業考慮降低供應鏈風險和靠近市場鏈風險和靠近市場,從而,從而在在美國美國投資建廠投資建廠。新冠疫情后,跨國企業愈發認識靠近市場和客戶有利于降低成本;而近年來地緣政治摩擦也讓跨國企業出于降低關稅風險和供應鏈擾動風險的考慮,從而重構產業布局。如臺積電在拜登政府出臺 芯片法案 之前的 2020年就宣布在美國建廠,主要是因為美國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場,美國諸多大企業如蘋果、英偉達、AMD 等皆是其客戶,臺積電在美建廠可縮短供應鏈長度,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并降低運輸風險與成本。(二)制約因素:(二)制約因素:勞動力成本高、產業鏈配套不足、勞動力成本高、產業鏈
45、配套不足、環保成本高環保成本高 但是還有一些產業的回流效果欠佳,其原因主要包括勞動力成本較高,短期內產業配套和技術工人不能完全匹配需求,環保成本高等。第一,第一,勞動力成本較高勞動力成本較高。長期來看,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但自動化設備的研發、維護和升級同樣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第第二二,短期內產業配套和技術工人不能完全匹配需求短期內產業配套和技術工人不能完全匹配需求。產業配套方面,美國部分制造業供應鏈依賴全球市場,尤其是中、韓、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要實現供應鏈的本土化,需重構美國產業鏈條,既要額外的投資和技術轉移。技術工人方面,美國缺乏一些產業的熟練工人尤其是技術工
46、人。例如,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芯片代工廠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缺乏相應的熟練工人,為保證項目運轉,臺積電從中國臺灣派遣了 1000 多名技術工人到美國工作,這占到了該項目目前 2200 名員工的近 50%。第第三三,環保成本環保成本較高,較高,為滿足環保要求,需要高投入,為滿足環保要求,需要高投入,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這這增增加了制造業運營成本加了制造業運營成本。據測算,美國制造企業為遵守聯邦法規(包括但不限于環保標準)需要支付的總成本在 2023 年達到了 3.1 萬億美元?;さ刃袠I為了滿足環保標準需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而投入過高抑制了部分企業回流。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47、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3/21 四四、細分細分產業回流情況產業回流情況(一)(一)不同回流效果的產業不同回流效果的產業 經濟規律比政策強,主觀意愿要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美國制造業全面回流是不切實際的,但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回流趨勢非常值得關注。第一,在中低端產業中,機械、初級金屬產品、家具及相關產品、紡織服裝、塑料第一,在中低端產業中,機械、初級金屬產品、家具及相關產品、紡織服裝、塑料和橡膠產品等產業回流效果較好和橡膠產品等產業回流效果較好,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 2010-2023 年累計新增崗位年累計新增崗位數分別達數分別達 17.1 萬、萬、9.2
48、萬、萬、9.0 萬、萬、6.4 萬、萬、5.7 萬,共萬,共 47.4 萬。萬。其一,關稅方面,根據我們在特朗普打響“加征關稅 2.0”第一槍:原因、影響、推演及應對中的測算,美國對中國等國家加征關稅,對家具、玩具、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商品以及機械設備等商品影響較大。其二,在財稅補貼和采購方面,美國根據國防生產法 基建法案 通脹削減法案等,為機械和初級金屬產品產業提供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政府采購等支持舉措,如基建法案總支出 1.2 萬億美元,該法案的資金主要用于道路、橋梁、鐵路、寬帶、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從而拉動了機械行業的設備需求;又如美國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別投入超
49、過 6000 萬美元支持稀土開采和加工,2022 年又依據通脹削減法案 提供 5 億美元用于支持關鍵礦產開發。其三,在自動化技術應用方面,由于一些行業海外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如紡織服裝業因為中國等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美國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對勞動力的依賴,近年來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紡織服裝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建廠增加。第二,在中低端產業中,金屬制品、非金屬礦物產品、能源石油和煤炭產品、木材第二,在中低端產業中,金屬制品、非金屬礦物產品、能源石油和煤炭產品、木材和紙制品、食品和飲料回流效果和紙制品、食品和飲料回流效果不明顯不明顯。其一,金屬制品和非金屬礦物產品產業方面,美國的企業在過去幾十年大量外遷,形成
50、了穩定的海外供應鏈,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難以彌補國內劣勢,企業回流意愿較低。其二,能源石油和煤炭產品、木材和紙制品、食品飲料等產業的布局主要受資源、市場等因素影響,過去只有部分產業轉移到他國,一般較難回流,如石油和煤炭產業 2010 年后由于產能過剩,投資和增加值增速不及之前。第三,在高端產業中,運輸設備、計算機和電子產品、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醫療第三,在高端產業中,運輸設備、計算機和電子產品、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醫療設備和用品、化學藥品等設備和用品、化學藥品等,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這幾個產業的回流企業在 2010-2023 年累計新增崗位數分別年累計新增崗位數分別達達 42.6 萬、萬、3
51、5.5 萬、萬、31.8 萬、萬、15.7 萬和萬和 10.8 萬,共萬,共 136.4 萬萬。他國企業由于美國政府禁令、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干擾,美國高技術人才眾多、前沿技術發達、應用市場廣闊等因素,增加對美國的投資;美國企業也出于補貼等因素將原本對外的投資轉回本土,如特斯拉將在德國的動力電池投資計劃改為在美國生產。圖表圖表9:2010-2023 年不同產業回流的新增崗位數量及企業數量年不同產業回流的新增崗位數量及企業數量 回流效果類型回流效果類型 產業類型產業類型 產業產業 新增崗位數量新增崗位數量 企業數量企業數量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機械 171276 1093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
52、端產業 初級金屬產品 92136 614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家具及相關產品 90109 740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服裝和紡織品 63727 1065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塑料和橡膠產品 56588 269 回流效果較好 高端產業 運輸設備 425827 1581 回流效果較好 高端產業 計算機和電子產品 355091 1470 回流效果較好 高端產業 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 317896 1303 回流效果較好 高端產業 醫療設備和用品 156943 1378 回流效果較好 高端產業 化學藥品 107779 1150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4
53、/21 回流效果類型回流效果類型 產業類型產業類型 產業產業 新增崗位數量新增崗位數量 企業數量企業數量 回流效果有限 中低端產業 金屬制品 45725 359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非金屬礦物產品 36417 300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能源、石油和煤炭產品 26146 303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木材和紙制品 19108 187 回流效果較好 中低端產業 食品和飲料 9843 87 資料來源:Reshoring Initative、粵開證券研究院 注:表中不含不便分類的雜項 (二二)制造業回流的兩大特征制造業回流的兩大特征 綜合美國制造業不同回流效果的產業,可以綜合美國制造
54、業不同回流效果的產業,可以發現發現有有兩兩大特征。大特征。第一,回流產業廣泛,第一,回流產業廣泛,既既有高技術產業也有傳統產業有高技術產業也有傳統產業。Reshoring Initative 依據 OECD對制造業的分類,將回流的制造業企業的產業類型分為四類,分別為高技術、中高技術、中低技術和低技術。據 Reshoring Initative,2010 年到 2021 年回流的所有企業中,中低技術和低技術產業的企業數量共占回流企業的 49%;這一比重在 2022 和 2023 年盡管略有下降,但也接近 30%。圖表圖表10:不同技術類別的產業回流企業數量占比不同技術類別的產業回流企業數量占比
55、資料來源:Reshoring Initative、粵開證券研究院 第第二二,回流產業新增的就業崗位以高技術為主,回流產業新增的就業崗位以高技術為主。據 Reshoring Initative,在制造業回流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中,2010-2021 年來自高技術企業和中高技術企業的占比共為 67%,而2022年和2023年這一比重增長為86%和87%,新增的崗位中高技術的比重越來越高。從產業來看,也可以發現,2010 年到 2023 年,新增崗位中,運輸設備、計算機和電子產品、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三個產業新增的崗位占比就達到 54.5%。目前回流的高技術制造業尤其是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都需要大量投資
56、和雇工,如 2023 年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行業平均一個企業新增 339 個就業崗位;而回流的低技術企業,多為可領取補貼、21%47%33%30%26%37%24%16%20%25%12%10%0%20%40%60%80%100%2010-202120222023高技術中高技術中低技術低技術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5/21 規模較大、技術較先進的企業,這些企業回流美國時往往增加了自動化技術的采用,因此新增就業崗位較少,如紡織服裝業平均一個企業僅新增 22 個就業崗位。圖表圖表11:2010-2023 年累計新增崗位的制造業行業分布年累計新增崗位的制造業行業分布
57、圖表圖表12:不同產業平均一個企業新增的就業崗位(不同產業平均一個企業新增的就業崗位(2023)資料來源:Reshoring Initative、粵開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Reshoring Initative、粵開證券研究院 五五、回流回流主要主要來源地及目的地來源地及目的地(一)(一)來源地主要是中、來源地主要是中、日、德日、德和和韓韓等國等國,中國是第一來源國,中國是第一來源國 回流的回流的制造業制造業,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德國和韓國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德國和韓國。這四國占這四國占 2010-2023 年間美國年間美國回流企業數量的回流企業數量的 24.6%、12.2%、12.8%、6.
58、0%,占占新增新增回流崗位數量的回流崗位數量的 19.7%、14.6%、12.7%、10.5%。除補貼等共同要素外,來自中國的制造業回流受關稅、制裁影響大,而來自日、韓、德的制造業回流更多是因為美國的市場規模大和技術實力強,德國等還受到了俄烏沖突等地緣因素的影響。中國中國是是美國制造業回流第一來源國,美國制造業回流第一來源國,據據 Reshoring Initative,2010-2023 年間年間從中國從中國回流美國的回流美國的企業企業共共 1425 家、家、新增新增就業崗位就業崗位 21.0 萬個萬個。來自中國的回流企業主要分布在計算機及電子產品、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運輸設備、紡織服裝、化
59、學品等產業中。如在光伏設備方面,2023年晶澳科技和浙江昊能分別宣布將在美國投資6000萬美元和3300萬美元建設新工廠;而隆基綠能則宣布與美國可再生和清潔能源開發商 Invenergy 合作,通過新的合資企業 Illuminate USA 投資 6 億多美元,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建設光伏組件廠。運輸設備21.1%計算機和電子產品17.6%電氣設備、電器和組件15.8%機械8.5%醫療設備和用品7.8%化學藥品5.3%其他23.8%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個)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6/21 圖表圖表13:2010-2023 年累計新增就業崗
60、位和企業數量的國家分布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和企業數量的國家分布 資料來源:Reshoring Initative、粵開證券研究院(二)(二)目的地主要是目的地主要是美國美國中中西西部和南部部和南部,勞動力、能源等成本較低勞動力、能源等成本較低是主因是主因 美國制造業美國制造業本土回流主要流向美國本土回流主要流向美國中西部中西部和和南南部部,2010-2023 年,回流年,回流這兩個地區這兩個地區的的企業合計超過企業合計超過 7000 家,創造就業崗位超過家,創造就業崗位超過 132 萬個萬個,占回流企業數量的占回流企業數量的 66.5%和和新增新增就業崗位的就業崗位的 76.3%。圖表圖表14:
61、美國四大區域劃分美國四大區域劃分 圖表圖表15:美國新增就業崗位和新投資企業的地區分布美國新增就業崗位和新投資企業的地區分布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美國人口普查局、粵開證券研究院 注:美國人口普查局根據位置將美國分為四個大地區和九個小分區:東北部地區,包括新英格蘭區與中大西洋區;南部地區:包括南大西洋區、中部東南區與中部西南區;中西部地區,包括中部東北區與中部西北區;西部地區,包括山地區與太平洋地區。資料來源:Reshoring Initative、粵開證券研究院 這兩個地區成為主要回流地,這兩個地區成為主要回流地,主要由于勞動力主要由于勞動力、能源等、能源等成本成本相對較低相對較低
62、,稅負較低,稅負較低,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19.7%24.6%14.6%12.2%12.7%12.8%10.5%6.0%0%20%40%60%80%100%就業崗位企業數量中國日本德國韓國加拿大墨西哥其他54.7%44.0%21.6%22.5%0%20%40%60%80%100%新增就業崗位新投資企業數量南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西部地區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7/21 第一第一,中西部是中西部是傳統工業基地,產業工人多,傳統工業基地,產業工人多,而南部由于移民工人較多,低工資水而南部由于移民工人較多,低工資水平的勞動力供給相對充足,平的勞動力
63、供給相對充足,這這兩個地區的多個州時薪低于兩個地區的多個州時薪低于 30 美元美元。2024 年 11 月,全美時薪最低的四個州全在中西部和南部,如密西西比州(27.12 美元)、新墨西哥(28.49 美元)、阿肯色州(29.03 美元)、西弗吉尼亞州(29.15 美元)和肯塔基州(29.15 美元),遠低于東北部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哥倫比亞特區(51.66 美元)、馬薩諸塞州(41.92 美元)和華盛頓州(41.42 美元)。第第二,中西部和南部地區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二,中西部和南部地區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較低較低。一般而言,美國企業需要繳納聯邦和州企業所得稅,但一些中西部及南部州,
64、如俄亥俄州、南達科他州、德克薩斯州不征收州企業所得稅,企業只需承擔 21%的聯邦企業所得稅。圖表圖表16:美國各州的時薪(美國各州的時薪(2024 年年 11 月)月)圖表圖表17:美國各州聯邦和州企業所得稅(美國各州聯邦和州企業所得稅(2022 年年 9 月)月)資料來源:Sage、粵開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TAX FOUNDATION、粵開證券研究院 第第三,三,中西部和南部地區的能源中西部和南部地區的能源和土地和土地價格較低價格較低。以電價為例,美國能源信息署 2024年 10 月數據顯示,美國中西南部和中東南部地區的工業部門平均電價在美國所有地區中最低,僅 6.01 和 6.83 美分
65、/千瓦時;整個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地區的電價基本都低于美國平均工業部門電價(8.21 美分/千瓦時,更遠低于太平洋海岸地區(16.42 美分/千瓦時)和新英格蘭地區(16.42 美分/千瓦時)。圖表圖表18:美國不同地區工業部門平均電價美國不同地區工業部門平均電價(2011-2024)電價(電價(美分美分/千瓦時)千瓦時)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中西南部地區 5.55 5.40 5.73 6.03 5.18 5.42 5.35 5.10 4.97 4.93 5.88 7.29 5.9
66、0 6.01 中東南部地區 6.06 5.96 5.78 5.53 5.63 6.12 5.85 5.87 5.43 5.41 5.95 7.31 6.60 6.83 洛磯山脈地區 5.53 5.73 6.09 6.11 5.76 6.04 5.93 5.97 5.78 5.84 6.41 8.57 7.11 7.35 中西北部地區 5.75 6.00 6.24 6.27 6.33 6.73 6.73 6.74 6.64 6.41 6.94 7.45 7.15 7.52 南大西洋地區 6.46 6.43 6.49 6.40 6.21 6.44 6.33 6.34 6.14 6.37 6.87
67、8.15 7.56 7.73 中東北部地區 6.45 6.56 6.40 6.92 6.69 6.93 6.90 7.24 6.61 6.76 7.54 8.25 7.84 8.22 中大西洋地區 7.58 7.31 7.09 7.14 6.86 6.88 6.86 6.78 6.44 6.34 7.18 8.74 7.82 8.45 新英格蘭地區 12.45 11.77 12.52 11.76 11.93 12.30 12.64 13.60 13.06 12.72 14.25 16.01 16.19 16.42 太平洋海岸地區 6.98 7.17 7.49 8.04 8.06 8.13 8.
68、51 8.61 8.76 9.39 10.13 12.37 12.36 16.42 太平洋非鄰接地區 25.60 25.74 26.22 24.20 19.15 20.08 22.58 25.10 23.34 20.78 26.62 33.47 31.03 28.52 美國平均 6.51 6.52 6.62 6.7 6.42 6.67 6.63 6.67 6.38 6.41 7.16 8.5 7.66 8.21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8/21 注:太平洋地區則包括太平洋海岸地區(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和太平洋非鄰接
69、地區(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2024年的數據時間為2024年10月,其余年份的數據時間為當年12月 第第四四,部分州在特定產業上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如美國東南部具備良好的紡織業,部分州在特定產業上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如美國東南部具備良好的紡織業基礎設施(高度自動化且環保的生產設施),因此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回流至這些地區基礎設施(高度自動化且環保的生產設施),因此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回流至這些地區。如2013年浙江棉紡織龍頭企業科爾集團宣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2.18億美元開設其第一家海外工廠,而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蘭卡斯特縣曾是美國有名的紡織業重鎮,紡紗是當地的傳統行業,具有良好的紡織業基礎。六六、
70、特朗普特朗普 2.0 政府制造業回流政府制造業回流政策政策展望展望及及中國中國如何如何應對應對(一)(一)特朗普特朗普 2.0 政府政府制造業回流制造業回流政策政策:關稅和補貼仍是主力:關稅和補貼仍是主力 特朗普在 2024 年競選總統時承諾將重振經濟并創造就業機會,并將“停止外包,讓美國成為制造業超級大國”作為其競選綱領之一。而從特朗普和其他內閣成員宣傳的政策主張中,我們可推測特朗普 2.0 政府將通過關稅、減稅等政策措施,繼續促進制造業回流美國。第一,第一,關稅關稅仍是仍是特朗普特朗普 2.0 政府政府促進制造業回流的重要工具促進制造業回流的重要工具,尤其,尤其是以往的關稅政是以往的關稅政
71、策在促使策在促使紡織服裝、紡織服裝、家具家具等產業等產業回流回流方面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發揮了一定作用,因此未來因此未來特朗普政府特朗普政府會繼續會繼續甚至加大關稅的甚至加大關稅的實施實施力度力度和實施范圍和實施范圍。從政策力度看,特朗普曾在競選時宣稱中國、墨西哥和歐盟讓美國貿易受損,并提出可能對所有出口至美國商品無差別征收 10%的基準關稅,對中國加征 60%或更高關稅,對產自墨西哥的中國汽車加征 100%關稅。而目前特朗普已開始陸續出臺關稅政策,當地實際 2 月 1 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征收 25%的關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征收 10%的關稅。第二,第二,補貼政策會
72、持續,但補貼政策會持續,但補貼的方向可能調整補貼的方向可能調整。特朗普 1 月 20 日上任首日即簽署行政令,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盡管其尚未廢除通脹削減法案,但其重視傳統能源,反對發展新能源的方向沒有變化。未來新能源方向的補貼應會取消,對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產業的回流可能影響,但芯片法案可能繼續發揮作用。在產業方向上,在產業方向上,特朗普特朗普 2.0 政府政府可能可能加大對人工智能、自動化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人工智能、自動化的支持力度。當地時間 1 月 21 日,特朗普宣布甲骨文公司、軟銀和 OpenAI 將投資一個名為“星際之門”的項目,投資金額達 5000 億美元,用于美國的人工智能基礎
73、設施建設。當前美國在人工智能上保持領先,而特朗普對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積極態度,可能有助于進一步降低美國制造業對勞動力的依賴。(二)(二)中國如何應對中國如何應對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增加、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美國的制造業回流政策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對我國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因此我國的應對需更具前瞻性和戰略性。制造業回流是美國政壇共識,難以因政黨更迭或者國際關系變化而改變,要重視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的長期性,制定長期策略。面臨美國的關稅、產業補貼政策面臨美國的關稅、產業補貼政策和人工智能對制造業布局的沖擊,中國可從供給和需求兩和人工智能對制造業布局的沖擊,中國可從供給和需求兩大大方面進
74、行應對方面進行應對。第第一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無論美國政策如何變化,要始終以我為主、立足,無論美國政策如何變化,要始終以我為主、立足長遠,持續提高制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增強制造業競爭力長遠,持續提高制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增強制造業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和比較優勢。一是加快一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其一,加大技改補貼力度和實施范圍,鼓勵傳統企業與人工智能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推動企業的智能化、自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9/21 動化和數字化改造。其二,積極推動并購重組,通過企
75、業整合、橫向一體化,提高傳統企業競爭力。其三,深化供給側改革,積極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向產業鏈附加值更高的環節轉移。二是二是產業鏈國內有序轉移,產業鏈國內有序轉移,推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其一,優化產業鏈國內布局,打造以鏈主企業加配套企業形成的產業鏈集群,加強產業鏈集聚優勢。其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鐵水聯運效率。其三,建設承接平臺,支持各地以現有園區為基礎,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主平臺,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可以考慮產業轉移地區和承接地區共建產業專業工業園區。其四,優化欠發達地區營商環境,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尤其是涉及企業用地等行政審批事項;同時加快建設公平準入、公平競爭、開放包容的市
76、場經濟體制,積極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三三是是大力大力發展發展先進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和新質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尤其是支持發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支持發展人工智能。其一,加大對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發和財稅補貼支持力度。其二,對新興產業營造適度寬松的監管環境。其三,扶持培育中小企業,對未來產業領域,通過優化環境、引進領軍人才吸引企業集聚,推動產業規模逐步壯大;同時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的孵化和培育工作,通過創業補貼、租金補貼、創業貼息支持等,降低初創企業運營成本。其四,加大人才培養和培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能力。四是四是重視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強化自主可控能力重視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強化自主可
77、控能力。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作用,加強關鍵技術攻關,聚焦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等關鍵領域,加快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第第二二,積極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積極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的優勢在于美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為了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中國對于制造業的吸引力,要堅定不移地擴內需促銷費。一是一是加快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二是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強收入
78、預期和增強收入預期。提高消費要解決居民消費能力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提高收入和增強收入預期。要進一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通過完善稅制、增加轉移支付、加快農村土地市場化流轉等方式,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并且加大對特定群體的補助和支持,以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并提振消費,包括對失業大學生的補助、對農村老人群體的補貼、對于二孩以上家庭的特定補貼等。詳見羅志恒:財政如何提振消費。三是改善三是改善消費場景消費場景,尤其是服務業的消費場景,尤其是服務業的消費場景。其一是堅決打擊詐騙、假冒偽劣產品和不安全食品等,穩定消費者信心。其二是優化消費政策和制度環境,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優化市
79、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加強對市場的綜合監管。其三是提升消費便利度和滿意度。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20/21 分析師簡介分析師簡介 羅志恒,2020 年 11 月加入粵開證券,現任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證書編號:S0300520110001。馬家進,經濟學博士,2021 年 7 月加入粵開證券,現任首席宏觀分析師,證書編號:S0300522110002。鄧洪波,經濟學博士,2024 年 6 月加入粵開證券,現任宏觀分析師,證書編號:S0300524070001。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
80、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在執業過程中恪守獨立誠信、勤勉盡職、謹慎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本報告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接收到任何形式的報酬。與公司有關的信息披露與公司有關的信息披露 粵開證券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編號:10485001。本公司在知曉范圍內履行披露義務。股票投資評級說明股票投資評級說明 投資評級分為股票投資評級和行業投資評級。股票投資評級標準股票投資評級標準 報告發布日后的 12 個月內公司股價的漲跌幅度相對同期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基
81、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買入:相對大盤漲幅大于 10%;增持:相對大盤漲幅在 5%10%之間;持有:相對大盤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大盤漲幅小于-5%。行業投資評級標準行業投資評級標準 報告發布日后的 12 個月內行業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相對同期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增持:我們預計未來報告期內,行業整體回報高于基準指數 5%以上;中性:我們預計未來報告期內,行業整體回報介于基準指數-5%與 5%之間;減持:我們預計未來報告期內,行業整體回報低于基準指數 5%以下。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21/21 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本報告由
82、粵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客戶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通投資者客戶(以下統稱客戶)提供。若您并非上述類型的投資者,請取消閱讀,請勿收藏、接收或使用本研究報告中的任何信息。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公開信息和資料,但本公司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亦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可隨時更改報告中的內容、意見和預測,且并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的通知。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詢價,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
83、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本公司員工或者關聯機構無關。本公司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參與、投資或持有本報告涉及的證券或進行證券交易,或向本報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服務或業務支持。本公司可能與本報告涉及的公司之間存在業務關系,并無需事先或在獲得業務關系后通知客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不應將本報告作為作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報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須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粵開證券研究”,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意愿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如因侵權行為給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公司并不對其他網站和各類媒體轉載、摘編的本公司報告負責。合法取得本報告的途徑為本公司網站及本公司授權的渠道,非通過以上渠道獲得的報告均為非法,本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聯系我們聯系我們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大道 60 號開發區控股中心 19、22、23 層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 377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