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2020年監測結果報告(3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2020年監測結果報告(38頁).pdf(3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粵港澳珠江三角洲粵港澳珠江三角洲 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區域空氣監測網絡 20202020 年年 監測結果報告監測結果報告 報告編號報告編號 : : PRDAIRPRDAIR- -20202020- -5 5 報告編制報告編制 : : 廣東省廣東省生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環境監測中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署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局澳門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澳門特別行政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審批單位審批單位 : : 粵港澳珠江三角洲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區域空氣空氣監測網絡質量管理委員會監測網絡質量管理委員會 保密分類保密分類 : : 非保密文件非保
2、密文件 報告目的報告目的 本報告提供“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2020 年全年的監測結果及統計分析。 目目目目錄錄錄錄 頁數頁數 1. 前言 6 2. 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簡介 6 3. 監測網絡的運行情況 9 3.1 監測網絡的質量控制(QC)及保證(QA)工作 9 3.2 監測網絡的準確度及精確 9 4. 污染物濃度統計及分析 11 4.1 二氧化硫 (SO2) 11 4.2 二氧化氮 (NO2) 15 4.3 臭氧 (O3) 19 4.4 一氧化碳 (CO) 23 4.5 顆粒物 PM10 27 4.6 顆粒物 PM2.5 30 4.7 污染物濃度月際變化 33 4
3、.8 污染物濃度年均值變化(2006 年至 2020 年) 34 附錄 A:監測子站地點資料 36 附錄 B:空氣污染物濃度的測定方法一覽表 38 表目錄表目錄 頁數頁數 表 4.1a:二氧化硫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 12 表 4.1b:二氧化硫 24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8 百分位數) 13 表 4.1c:二氧化硫每月平均值及平均值 14 表 4.2a:二氧化氮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 16 表 4.2b:二氧化氮 24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8 百分位數) 17 表 4.2c:二氧化氮每月平均值及平均值 18 表 4.3a:臭氧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
4、20 表 4.3b:臭氧日最大 8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0 百分位數) 21 表 4.3c :臭氧每月平均值及平均值 22 表 4.4a:一氧化碳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 24 表 4.4b:一氧化碳 24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5 百分位數) 25 表 4.4c:一氧化碳每月平均值及平均值 26 表 4.5a:顆粒物 PM10 24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5 百分位數) 28 表 4.5b:顆粒物 PM10每月平均值及平均值 29 表 4.6a:顆粒物 PM2.5 24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5 百分位數) 31 表 4.6b:顆粒物 PM2.5
5、每月平均值及平均值 32 表 4.8:監測網絡污染物濃度的年平均值 34 圖目錄圖目錄 頁數頁數 圖 1: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子站空間分布圖(2005 年 11 月至2014 年 8 月) 7 圖 2: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子站空間分布圖 (由 2014 年 9 月起) 7 圖 3:2020 年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準確度 10 圖 4: 2020 年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精確度 10 圖 5:監測網絡二氧化硫 (SO2)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11 圖 6:監測網絡二氧化氮 (NO2)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15 圖 7:監測網絡臭氧 (O3) 濃
6、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19 圖 8:監測網絡一氧化碳 (CO)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23 圖 9:監測網絡顆粒物 PM10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27 圖 10:監測網絡顆粒物 PM2.5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30 圖 11:監測網絡污染物濃度月均值變化 33 圖 12:監測網絡污染物濃度年平均值趨勢變化 35 6 1. 前言前言 “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自 2005 年 11 月 30 日啟用,從 2006 年開始,每年分別發表半年和全年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報告各一次。 因應區域空氣污染防治及區域發展需求,粵港兩地環保部門聯同澳門特別行政區環保及氣象部門,商議優化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監
7、控網絡,于 2014 年 9 月把空氣質量監測范圍擴展至粵港澳三地,監測子站從 16 個增加至 23 個,以進一步完善該網絡的空間布局,并加入一氧化碳(CO)和顆粒物 PM2.5兩個新的監測因子以完備監測內容。網絡同時更名為“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 簡稱“監測網絡”) 。 為了配合網絡的優化、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更新和提高監測結果發布的頻 次,從 2014 年開始,除了在新的互聯網平臺上每小時發布實時監測數據以替代每天一次的區域空氣質量指數外,每季度發布一次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的季度報告以取代之前的半年報告和保持每年發布一次全年監測結果報告。季度報告主要以數據統計概要介紹有關季度的區域
8、空氣質量狀況;而每年一次的年度報告,除了公布相關統計數據外,亦會提供較為詳細的分析和比較,詳述整年的空氣質量狀況。 2. 粵港粵港澳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監測測網絡簡介網絡簡介 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1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署(簡稱“香港環保署”)于2003-2005 年聯合構建“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2005 年 11 月 30 日正式啟用,每日向公眾發布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指數”監測結果。其時網絡由 16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組成 (參考圖 1),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內。其中 10 個監測子站由廣東省內有關城市的生態環境監測站運作,3 個區域子站則由廣東省生態環
9、境監測中心運作,和 3 個位于香港境內的子站由香港環保署運作。各子站均設有儀器測量大氣中顆粒物 PM10 或稱可吸入懸浮粒子、可吸入顆粒物、RSP、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的濃度。 自 2014 年 9 月,網絡優化擴展并更名為“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監測子站從 16 個增加至 23 個,粵方在原來 13 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的基礎上再新增 5 個,包括位于廣州花都的竹洞、惠州的西角、廣州的磨碟沙、臺山的端芬和鶴山的花果山;港方在原來 3 個監測子站的基礎上新增元朗監測子站;澳門則加入位于氹仔的大潭山監測子站。監測因子方面,監測網絡除繼續監測原來的四種
10、主要空氣污染物外,并加入一氧化碳(CO)和顆粒物 PM2.5 或稱微細懸浮粒子、細顆粒物、FSP 兩個新的監測因子。網絡升級優化后的監測子站空間分布圖詳見圖2。自 2016 年 11 月起,粵方有 8 個城市監測子站改為由國家委托的第三方運維機構運作。 為了確?;浉郯娜乜諝赓|量監測結果高度準確可靠,監測網絡在原有粵港共同制定的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質保/質控標準操作程序的基礎上,修訂及形成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標準操作程序(簡稱標準操作程序),使標準操作程序符合三地各自的質量管理政策。而監測網絡的設計及運 1 原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于2020年12月更名為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
11、心 7 作,均符合標準操作程序的規定。為配合監測網絡的優化工作,有關標準操作程序會適時進行修訂。 圖圖 1 1: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子站空間分布圖: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子站空間分布圖(2005(2005 年年 1111 月至月至 20142014 年年 8 8 月月) ) 圖圖 2 2: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子站空間分布圖: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子站空間分布圖 ( (由由 20142014 年年 9 9 月起月起) ) 注:有關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界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665 號所述,根據國務院第 116次常務會議于 2015 年 12
12、月 16 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 8 為了配合監測網絡的優化和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更新,監測網絡的網上平臺加強發布頻次,每小時發布各子站的實時監測空氣質量信息以替代以往每天發布一次的區域空氣質量指數。 設立監測網絡的目的包括: 提供準確的空氣質量數據,協助粵港澳三地政府了解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空氣質量狀況及污染問題,以制定適合的防治措施; 通過長期的監測,評估空氣污染防治措施的成效; 向公眾提供區域內各地空氣質量狀況的信息。 本報告為 2020 年年度監測結果報告。由 2015 年度開始,每年的年度監測結果報告為監測網絡 23 個監測子站、6 個監測因子的監測結果。 附錄 A
13、 及 B 詳細列出監測網絡內各監測子站的地點資料及測量空氣污染物的測定方法。 9 3. 監測網絡的運行情況監測網絡的運行情況 除了磨碟沙子站由 2020 年 3 月 31 日起暫停運作、竹洞子站因原址重建站房而在 7 月 2 日至 8 月 3 日暫停運作、端芬子站因原址重建站房而在 9 月上旬間斷地暫停運作外,監測網絡內各監測子站在 2020 年整體運作暢順,23 個子站 6 項污染物的有效小時數據獲取率平均為 96.9%(磨碟沙子站 4 至 12 月和竹洞子站 7 月除外)。 3.13.1 監測網絡的質量控制監測網絡的質量控制(QC)(QC)及保證及保證(QA)(QA)工作工作 粵港澳三方已
14、全面落實協定的質控工作,包括零點/跨度檢查、精度檢查及動態校準等。監測網絡的質量控制和保證工作,按照質保質控操作程序的規定執,以確保監測子站錄得的空氣質量數據高準確可靠。為了保證監測網絡的運作持續地符合質保質控操作程序的要求,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香港環保署、澳門環境保護局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設立了“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質量管理委員會”(簡稱“質量管理委員會”,QMC),每季度對監測網絡及各子站的儀器設備、質保質控工作、數據傳輸系統及運作情況作出回顧和評估。此外,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年對監測網絡進行一次系統審核,以評估系統管理的成效,并根據審核結果,編制審核報告,列出整改措施和建議
15、,并跟進落實。 3.23.2 監測網絡的準確度及精確監測網絡的準確度及精確 監測網絡的準確度按成效審核的方式進行評估。氣態污染物和顆粒物(顆粒物PM10和顆粒物 PM2.5)準確度的成效目標應分別在20%和15%以內。2020 年監測網絡子站的分析儀及顆粒物監測儀共進行了 442 次審核檢查。結果顯示,在 95%置信度下,監測網絡的準確度介于 -9.6%至 8.7%之間,均在要求的成效目標以內(參見圖 3)。 精確度(精密度)用以測定可重復性,按照質保質控操作程序手冊規定進行計算。氣態污染物和顆粒物(顆粒物 PM10和顆粒物 PM2.5)精確度的成效目標應在15%以內。2020 年監測網絡各子
16、站的分析儀及顆粒物監測儀共進行了 3566 次精確度檢查。結果顯示,在 95% 置信度下,監測網絡的精確度介于 -10.6%至 13.9% 之間(參見圖 4),均在要求的成效目標以內??傮w上,2020 年監測網絡的質保質控表現理想,并符合操作程序規定的要求。 10 圖圖 3 3:20202020 年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年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準確度域空氣監測網絡的準確度 圖圖 4 4: 2020: 2020 年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精確度年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精確度 11 4. 污染物污染物濃度統計及分析濃度統計及分析 從 2014 年年度報告起,空氣質量評
17、價依據國家標準 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二級標準濃度限值計算評定。根據國家標準修改單指引,本聯網報告自2019 年起,以溫度為 298.15K,壓力為 101.325 kPa 作參比狀態計算氣態污染物濃度,而顆粒物 PM10、顆粒物 PM2.5濃度為監測時大氣溫度和壓力下的濃度。 由于磨碟沙、竹洞、西角和南城元嶺子站全部污染物及端芬子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顆粒物 PM10在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故不用于以下統計及分析,其數據只作參考。 4.14.1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燒含硫的礦物燃料產生,排放源包括發電廠、燃料燃燒裝置、車輛和船
18、舶等。二氧化硫除了對公眾的呼吸系統功能造成影響外,亦會在空氣中氧化為硫酸鹽粒子,對區域的顆粒物水平、酸雨及能見度均有重要影響。 2020 年,監測網絡各子站錄得的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介乎于 2 至 11 g/m3之間,符合年平均標準限值(60 g/m3)。圖 5 顯示,各子站的二氧化硫的年平均值普遍處于低水平。2020 年間,監測網絡各子站均符合 24 小時平均標準限值 (150 g/m3)及 1 小時平均標準限值(500 g/m3)。 表 4.1a 至表 4.1c 分別列出監測網絡各子站二氧化硫的每月最高 1 小時值、每月最高 24 小時平均值及年度第 98 百分位數、每月平均值及年平均值。 圖
19、圖 5 5:監測網絡二氧化硫:監測網絡二氧化硫 ( (SO2) )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注:由于磨碟沙、竹洞、端芬、西角和南城元嶺子站因在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故濃度平均值分布圖中未包含該子站數據。 12 表表 4.14.1a a: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1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 (二級標準(二級標準 : : 500 500 g/m3) 監測子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麓湖(廣州) 19 15 13 18 13 12 15 17 16 18 17 17
20、磨碟沙(廣州)# 25 23 24 - - - - - - - - - 南沙科大(廣州) 19 17 21 29 19 16 17 18 22 23 28 32 天湖(廣州) 24 7 15 15 11 12 14 16 15 17 17 25 竹洞(廣州)# 20 15 19 29 27 21 - 22 28 31 26 31 通心嶺(深圳) 8 7 8 11 8 12 8 8 10 8 11 8 金桔咀(佛山) 16 23 18 36 23 16 13 22 16 17 20 17 惠景城(佛山) 22 18 20 55 30 19 21 44 46 22 25 34 唐家(珠海) 20
21、15 12 19 12 12 12 19 20 15 18 17 東湖(江門) 27 25 21 30 27 12 14 20 34 26 29 23 端芬(江門)# 16 11 15 17 18 9 12 19 14 22 19 22 花果山(江門) 49 12 36 64 43 63 69 94 58 63 58 47 城中(肇慶) 44 13 28 84 94 48 120 93 138 58 52 28 下埔(惠州) 15 15 16 36 23 22 24 22 33 26 30 33 西角(惠州) 44 21 25 12 14 26 33 8 25 19 13 15 金果灣(惠州)
22、 20 16 14 16 14 35 14 26 15 11 14 16 紫馬嶺(中山) 15 11 12 17 13 14 8 10 18 16 22 17 南城元嶺(東莞) 24 17 18 20 22 15 12 24 25 18 21 22 塔門(香港) 9 9 10 5 4 7 8 8 8 9 13 12 荃灣(香港) 12 12 13 14 13 13 12 15 20 11 14 16 元朗(香港) 9 9 20 9 8 7 14 10 10 11 13 14 東涌(香港) 14 14 10 16 12 5 6 12 15 10 14 22 大潭山(澳門) 9 10 6 12 1
23、4 7 11 6 6 6 9 16 注: 所有濃度單位均為微克/立方米 (g/m3) # 表示磨碟沙子站、竹洞子站和端芬子站因重建站房而暫停運作,故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該子站在 2020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13 表表 4.14.1b b: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2424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898 百分位數)百分位數) (二級標準二級標準 : : 150 150 g/m3) 監測子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達標率 第 9
24、8 百分位數 麓湖(廣州) 10 8 8 14 9 7 8 9 10 11 13 12 100.0% 12 磨碟沙(廣州)# 14 12 13 - - - - - - - - - - - 南沙科大(廣州) 13 9 8 15 11 8 8 9 11 12 15 18 100.0% 15 天湖(廣州) 7 4 4 9 7 6 10 10 9 15 11 13 100.0% 11 竹洞(廣州)# 12 9 13 14 14 13 - 10 13 17 17 16 - - 通心嶺(深圳) 6 6 6 8 6 7 6 7 8 8 9 7 100.0% 8 金桔咀(佛山) 9 6 7 15 8 6 7
25、8 7 13 9 10 100.0% 9 惠景城(佛山) 14 12 13 27 14 12 15 17 18 15 18 22 100.0% 19 唐家(珠海) 10 8 8 10 8 5 6 10 7 11 12 11 100.0% 10 東湖(江門) 10 8 10 15 12 7 8 10 11 16 15 14 100.0% 13 端芬(江門)# 9 7 9 9 9 6 7 8 8 10 12 16 - - 花果山(江門) 17 5 11 15 11 10 15 15 17 16 18 19 100.0% 16 城中(肇慶) 18 9 15 24 22 17 25 19 21 14
26、28 19 100.0% 21 下埔(惠州) 10 9 9 15 12 9 11 13 14 17 16 15 100.0% 15 西角(惠州) 24 7 6 5 5 4 5 3 9 6 7 8 - - 金果灣(惠州) 10 11 10 11 10 13 9 11 13 8 11 9 100.0% 11 紫馬嶺(中山) 9 6 8 9 6 7 6 6 8 12 16 11 100.0% 12 南城元嶺(東莞) 16 9 11 13 13 11 10 11 12 13 13 15 - - 塔門(香港) 9 8 8 2 2 3 5 4 5 8 9 10 100.0% 9 荃灣(香港) 6 7 7
27、9 7 7 7 7 8 9 11 10 100.0% 9 元朗(香港) 6 6 8 7 6 5 6 4 6 8 10 10 100.0% 9 東涌(香港) 8 8 7 10 7 2 3 5 7 5 8 8 100.0% 8 大潭山(澳門) 4 4 4 7 2 1 1 2 3 4 6 8 100.0% 7 注: 所有濃度單位均為微克/立方米 (g/m3) # 表示磨碟沙子站、竹洞子站和端芬子站因重建站房而暫停運作,故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該子站在 2020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14 表表 4.14.1c c:二氧化硫每月平均值:二氧化硫每月
28、平均值及及平均值平均值 (二級(二級平均標準平均標準 : : 60 60 g/m3) 監測子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平 均值 麓湖(廣州) 7 6 7 9 7 6 5 7 8 9 9 9 7 磨碟沙(廣州)# 11 10 10 - - - - - - - - - 10* 南沙科大(廣州) 8 7 7 8 7 6 6 7 8 9 10 12 8 天湖(廣州) 3 2 3 4 4 4 6 7 7 7 7 8 5 竹洞(廣州)# 8 7 8 10 9 9 - 8 8 11 11 11 9* 通心嶺(深圳) 5 5 6
29、 6 6 6 6 7 7 5 6 5 6 金桔咀(佛山) 6 4 5 7 5 3 4 4 4 5 6 6 5 惠景城(佛山) 9 9 11 12 8 9 10 11 9 12 13 16 11 唐家(珠海) 6 5 6 7 5 4 5 4 4 7 7 7 6 東湖(江門) 7 6 6 8 6 5 6 6 8 9 10 9 7 端芬(江門)# 6 6 6 5 5 5 5 5 5* 6 8 11 6* 花果山(江門) 6 3 5 8 5 5 5 6 9 10 11 10 7 城中(肇慶) 7 4 10 13 12 11 12 11 11 7 11 7 10 下埔(惠州) 8 7 7 9 7 6 7
30、 9 10 12 11 11 9 西角(惠州) 5 3* 3* 3 2* 2 3 2 2 4 3 4 3* 金果灣(惠州) 8 8 9 9 8 8 8 9 7 4 6 6 8 紫馬嶺(中山) 6 5 5 6 4 5 4 5 3 8 8 6 5 南城元嶺(東莞) 9 7 8 11* 10 7 7 6 7 8 9 10 8* 塔門(香港) 7 6 5 2 2 2 3 3 4 5 5 7 4 荃灣(香港) 4 5 5 6 5 5 6 5 6 6 7 7 6 元朗(香港) 5 4 4 5 5 4 4 3 4 5 7 8 5 東涌(香港) 5 5 6 7 3 1 1 2 3 3 4 4 4 大潭山(澳門
31、) 3 2 2 3 1 1 1 1 2* 2 3 5 2 注: 所有濃度單位均為微克/立方米 (g/m3) * 表示對應時段該項目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低于 85%。 # 表示磨碟沙子站、竹洞子站和端芬子站因重建站房而暫停運作,故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該子站在 2020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15 4.24.2 二氧化氮二氧化氮 (NO2) 二氧化氮 (NO2) 主要是由燃燒過程中排放的一氧化氮 (NO) 氧化而成,來源包括發電廠、燃料燃燒裝置、車輛和船舶等。二氧化氮除了對公眾的呼吸系統功能造成影響外,亦會在空氣中氧化為硝酸鹽粒子,對區域的顆粒物
32、污染水平、酸雨及能見度均有重要影響。 2020 年,監測網絡各子站錄得的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介乎于 9 至 35 g/m3 之間,符合年平均標準限值(40 g/m3)。2020 年間,有 7 個子站未曾超出過二氧化氮 24 小時平均標準限值(80 g/m3),各子站的相關達標率介乎 97.2%至 100.0%。15 個子站未曾超出二氧化氮 1 小時平均標準限值(200 g/m3)。 表 4.2a 至表 4.2c 分別列出監測網絡各子站二氧化氮的每月最高 1 小時值、每月最高 24 小時平均值及年度第 98 百分位數、每月平均值及年平均值。 圖圖 6 6:監測網絡二氧化氮監測網絡二氧化氮 ( (NO
33、2) )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 注:由于磨碟沙、竹洞、端芬、西角和南城元嶺子站因在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故濃度平均值分布圖中未包含該子站數據。 16 表表 4.24.2a a:二氧化氮:二氧化氮 1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 (二級標準(二級標準 : : 20200 0 g/m3) 監測子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麓湖(廣州) 204 111 101 134 90 73 64 100 105 104 166 196 磨碟沙(廣州)# 173 109 103
34、 - - - - - - - - - 南沙科大(廣州) 106 98 101 168 67 52 66 66 90 107 117 207 天湖(廣州) 79 46 43 52 49 39 38 36 28 17 74 39 竹洞(廣州)# 111 66 88 117 83 54 - 64 69 77 85 97 通心嶺(深圳) 77 49 58 68 59 43 39 69 57 60 144 124 金桔咀(佛山) 140 94 87 153 93 58 64 59 86 143 137 174 惠景城(佛山) 180 105 89 149 93 85 55 72 102 139 183
35、235 唐家(珠海) 183 78 110 104 74 54 46 64 82 88 141 126 東湖(江門) 110 52 70 99 56 45 33 60 84 90 136 177 端芬(江門)# 52 26 41 56 32 19 19 32 45 49 57 52 花果山(江門) 107 43 84 89 44 40 35 56 80 100 140 111 城中(肇慶) 198 70 100 109 80 52 68 87 100 109 128 150 下埔(惠州) 110 72 58 88 51 43 41 47 52 74 107 146 西角(惠州) 24 18 2
36、5 41 28 34 24 22 20 17 23 26 金果灣(惠州) 58 25 37 63 38 34 41 26 41 29 39 87 紫馬嶺(中山) 83 67 63 107 69 47 35 59 67 93 135 139 南城元嶺(東莞) 139 68 86 107 74 63 50 68 85 114 118 122 塔門(香港) 42 23 48 39 51 24 37 34 38 23 41 52 荃灣(香港) 156 128 111 137 92 58 62 102 141 105 143 180 元朗(香港) 136 104 96 106 70 43 44 62 7
37、4 77 167 166 東涌(香港) 125 153 89 131 97 48 42 76 99 83 111 119 大潭山(澳門) 93 57 67 97 57 35 25 46 46 52 81 133 注: 所有濃度單位均為微克/立方米 (g/m3) # 表示磨碟沙子站、竹洞子站和端芬子站因重建站房而暫停運作,故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該子站在 2020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17 表表 4.24.2b b:二氧化氮:二氧化氮 2424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和年度第 9898 百分位數)百分位數) (二級
38、標準(二級標準 : : 80 80 g/m3) 監測子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達標率 第 98 百分位數 麓湖(廣州) 122 56 64 96 48 43 32 55 53 60 65 92 99.2% 71 磨碟沙(廣州)# 87 52 67 - - - - - - - - - - - 南沙科大(廣州) 61 48 59 87 31 29 31 35 42 54 60 104 98.9% 64 天湖(廣州) 43 18 18 34 20 18 20 19 15 11 34 25 100.0% 28 竹洞(廣州
39、)# 64 32 54 61 33 35 - 33 35 33 56 48 - - 通心嶺(深圳) 48 23 31 45 33 20 18 28 35 27 45 56 100.0% 39 金桔咀(佛山) 92 44 66 86 53 34 29 29 45 61 75 85 98.6% 72 惠景城(佛山) 113 63 67 96 56 45 32 42 58 64 83 103 97.2% 83 唐家(珠海) 51 36 60 48 48 27 23 27 39 32 61 81 99.7% 59 東湖(江門) 73 31 52 57 41 23 22 29 47 49 67 83 9
40、9.7% 63 端芬(江門)# 30 16 25 29 16 11 10 13 25 25 32 30 - - 花果山(江門) 75 27 52 46 34 24 19 23 40 59 67 73 100.0% 63 城中(肇慶) 92 37 67 65 33 34 32 44 46 59 67 91 99.2% 69 下埔(惠州) 46 22 27 46 26 26 24 26 26 27 39 65 100.0% 40 西角(惠州) 14 11 15 20 15 13 13 10 9 9 11 16 - - 金果灣(惠州) 27 11 22 25 17 13 20 12 16 18 24
41、 32 100.0% 23 紫馬嶺(中山) 52 23 39 53 32 17 22 23 44 46 59 85 99.2% 62 南城元嶺(東莞) 73 35 47 51 40 41 32 46 44 42 48 79 - - 塔門(香港) 15 10 19 20 17 10 19 15 16 13 24 28 100.0% 19 荃灣(香港) 78 65 77 64 48 37 36 47 60 44 65 83 99.7% 73 元朗(香港) 74 52 53 60 41 26 27 36 48 39 77 83 99.7% 66 東涌(香港) 71 68 54 72 67 19 18
42、 42 58 42 59 82 99.7% 64 大潭山(澳門) 53 32 52 44 37 20 15 26 25 33 47 75 100.0% 53 注: 所有濃度單位均為微克/立方米 (g/m3) # 表示磨碟沙子站、竹洞子站和端芬子站因重建站房而暫停運作,故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該子站在 2020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18 表表 4.24.2c c:二氧化氮每月平均值及:二氧化氮每月平均值及平均值平均值 (二級(二級平均標準平均標準 : 40: 40 g/m3) 監測子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43、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平 均值 麓湖(廣州) 42 29 37 45 31 25 18 28 38 30 42 46 34 磨碟沙(廣州)# 42 29 41 - - - - - - - - - 37* 南沙科大(廣州) 34 24 35 33 17 11 16 23 30 26 36 47 28 天湖(廣州) 15 9 12 16 11 12 14 10 7 8 13 14 12 竹洞(廣州)# 30 19 32 36 21 18 - 21 25 22 30 30 26* 通心嶺(深圳) 19 11 15 20 14 11 10 14 17 17 22 31 17
44、 金桔咀(佛山) 41 23 33 42 22 16 16 17 29 30 42 47 30 惠景城(佛山) 44 28 38 47 33 24 15 26 37 28 43 47 34 唐家(珠海) 29 22 32 32 18 13 13 15 22 20 33 45 25 東湖(江門) 32 18 25 31 17 12 10 15 24 30 39 45 25 端芬(江門)# 14 8 12 14 7 4 4 6 11* 17 16 19 11* 花果山(江門) 32 19 26 27 15 9 9 14 24 35 45 44 25 城中(肇慶) 36 20 31 29 22 19
45、 18 26 30 26 37 38 28 下埔(惠州) 23 13 18 22 18 17 17 16 16 15 22 27 19 西角(惠州) 8 6* 10* 10 9* 8 9 5 6 6 9 11 8* 金果灣(惠州) 13 6 12 13 10 8 10 8 10 14 15 19 11 紫馬嶺(中山) 24 13 18 27 11 5 9 14 17 27 37 50 21 南城元嶺(東莞) 32 18 28 30* 24 21 19 27 26 21 32 35 26* 塔門(香港) 9 6 10 9 7 6 9 6 6 8 12 16 9 荃灣(香港) 46 37 38 4
46、0 31 26 26 28 33 31 42 46 35 元朗(香港) 46 36 33 35 25 18 18 22 29 28 40 45 31 東涌(香港) 37 30 29 37 24 9 10 20 29 28 33 44 28 大潭山(澳門) 34 22 25 28 12 6 6 11 14 22 32 45 21 注: 所有濃度單位均為微克/立方米 (g/m3) * 表示對應時段該項目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低于 85%。 # 表示磨碟沙子站、竹洞子站和端芬子站因重建站房而暫停運作,故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據只作參考。 該子站在 2020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其數
47、據只作參考。 19 4.34.3 臭氧臭氧 (O(O3 3) ) 臭氧(O3)并不是從污染源直接排放的,而是由氧氣、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在陽光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臭氧能刺激眼睛、鼻和咽喉,在高水平時會增加人體感染呼吸系統疾病的機會,亦可令呼吸系統疾?。ㄈ缦〉龋┗颊叩牟∏閻夯?。 雖然臭氧的前體物(NOx 與 VOCs)主要來自城市污染源,但由于這些前體物自排放后至臭氧形成及升至峰值,一般都需要數小時,這期間臭氧及其前體物可隨風輸送到其源頭的下風向地方,因而往往出現城市下風向的郊區測得臭氧濃度高于市區的現象。 2020 年,監測網絡各子
48、站錄得的臭氧年平均值介乎于 42 至 77 g/m3 之間,其中錄得臭氧年平均值最高的地方都位于郊區,包括廣州天湖和香港塔門,情況與往年相若。2020 年間,各子站日最大 8 小時平均值全年達標率介乎 85.4%至 99.2%。各個子站均曾超出臭氧 1 小時平均標準限值(200 g/m3)及日最大 8 小時平均標準限值(160 g/m3)。 表 4.3a 至表 4.3c 分別列出監測網絡各子站的臭氧每月最高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的日最大 8 小時平均值及年度第 90 百分位數、每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 圖圖 7 7:監測網絡臭氧監測網絡臭氧 ( (O3) ) 濃度年平均值空間分布濃度年平均值
49、空間分布 注:由于磨碟沙、竹洞、端芬、西角和南城元嶺子站因在 2020 年的有效日數據獲取率不足,故濃度平均值分布圖中未包含該子站數據。 20 表表 4.34.3a a:臭氧:臭氧 1 1 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小時平均值(每月最高) (二級標準(二級標準 : : 200 200 g/m3) 監測子站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麓湖(廣州) 219 178 156 297 259 180 232 255 240 239 200 241 磨碟沙(廣州)# 225 186 151 - - - - - - - - - 南沙科
50、大(廣州) 397 217 160 298 256 152 197 313 335 263 316 272 天湖(廣州) 183 171 171 297 204 217 257 228 190 189 179 169 竹洞(廣州)# 253 177 165 299 305 198 - 245 303 234 223 280 通心嶺(深圳) 132 146 129 266 181 92 153 245 312 217 222 233 金桔咀(佛山) 221 160 156 288 254 172 204 299 269 252 283 235 惠景城(佛山) 243 184 162 331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