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數據中心:2021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5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西省大數據中心:2021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56頁).pdf(5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前言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為載體,廣泛利用各種數字技術手段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興經濟形態。近年來,江西省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密集出臺系列政策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在政策引領和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省數字產業蓬勃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以數據要素為核心的創新應用不斷涌現,數字經濟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全面了解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評價各設區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受省發展改革委委托,省大數據中心在去年發布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的基礎上,基于數據可得性、指標統計連續性、指標典型性等原則,進一步優化
2、了數字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并編制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 年)。白皮書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反映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情況:一是數字產業化。主要從產業規模、產業利潤、納稅能力、投入能力、專利發明以及創新發展能力等方面,反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水平、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二是產業數字化。反映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情況,體現傳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包括智能制造、農業數字化以及現代服務業等方面。三是數字政務與民生。主要體現政府治理與公共服務模式創新,反映數字江西省大數據中心化政府水平和信息惠民成效。包括政務體系數字化、數字技術在醫療、社保、養老、交通等公共服務及民生領域的融合應用程度等。四是基礎
3、環境支撐。反映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普及程度等外部發展環境, 體現數字經濟基礎支撐能力。隨著數字化發展不斷推進,數字經濟的內涵也在逐步豐富,相關的理論體系、統計指標、標準規范等將不斷完善,我們將持續跟進,力求更好地反映全省數字經濟的發展形勢。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偏頗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界批評指正。江西省大數據中心目錄目錄一、數字經濟發展形勢一、數字經濟發展形勢.1 1(一)面臨的新機遇.1(二)面臨的新挑戰.4二、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情況二、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情況.8 8(一)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情況.8(二)設區市數字經濟發展情況.12三、重點領域發展情況三、重點領域發展情況.1616(一)數字產業化
4、發展情況.16(二)產業數字化發展情況.23(三)數字化治理能力發展情況.31(四)數字經濟基礎環境情況.37四、發展建議四、發展建議.4242附件 1: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47附件 2: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一級指標得分及排名. 50江西省大數據中心圖 目 錄圖 目 錄圖 1 近年來省級數字經濟政策發布的年份占比.3圖 2 中國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數量前五名城市.6圖 3 2020 年我國部分省市數字經濟規模、占比、增速.8圖 4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9圖 5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一級指標得分.9圖 6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二級指標得分表現.10圖 7 各設區市數字經濟綜合發展指數.
5、13圖 8 各設區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一級指標得分情況.13圖 9 江西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增長情況. 17圖 10 江西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企業利潤及增長情況.17圖 11 江西省首批 VR 應用示范項目應用領域分布.19圖 12 各設區市獲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證書企業數量比重. 25圖 13 省級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企業)數量占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數比重.28圖 14 截至2021年3月各設區市及省直單位贛政通平臺激活數和激活率.33圖 15 江西省及各設區市電子社??ǜ采w率.35圖 16 各設區市 5G 基站開通數量.39圖 17 江西省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及同比增速.40
6、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 -一、數字經濟發展形勢(一)面臨的新機遇1.新冠肺炎疫情驅動數字經濟逆向增長2020 年,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成為年度最大“黑天鵝”事件,不僅對經濟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布局及資源配置產生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唯有數字經濟逆勢上漲,表現出很強的韌性與活力。一方面,疫情推動各種在線服務不斷涌現,在線教育、遠程醫療、居家辦公、電子商務等蓬勃發展,不僅有效保障了人們正常生活和學習秩序,也全面提升了我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疫情為世界各國做了一次“生產生活習慣的大型數字化培訓”。世界主要國家都更加意識到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7、對信息技術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據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GSA)統計,全球 123 個國家的 381 個運營商宣布過它們正在投資建設 5G, 數字經濟成為后疫情時期經濟復蘇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顛覆性科技創新排浪式涌現當前,以數字科技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仍方興未艾,在數字科技不斷成熟,產業不斷轉化的同時,不斷有新的顛覆性科技創新涌現出來, 展現出催生新產品、 新模式、新業態的巨大潛力。顛覆性的數字科技及其帶動的商業模式和產業業態創新不但會在中短期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經濟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 -增長,而且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持續深入推進,會形成代表更
8、長期發展方向的未來產業??萍及l展的方向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后發國家和地區與先發國家和地區基本處于相同的起跑線上,這就為后來者帶來“換道超車”的機遇,不斷會有初創企業誕生并迅速成長為行業巨頭。3.高質量發展開辟數字經濟廣闊空間“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成為主題。數字經濟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以數據要素為基礎,促進要素投入種類和數量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發生新的變化。在市場需求、技術創新與公共政策的協同推動下,數字經濟一方面可通過提高生產和組織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提高產業融合和創新效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
9、步加深,催生新的產業集群,挖掘更多商業機會,創造更多新產品,為自身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我國在政策層面因勢利導,國省二級數字經濟政策體系基本成型。國家層面,出臺了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系列指導文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加快數字化發展” 單獨成章, 明確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各省市密集發布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行動計劃等,競相布局發展數字經濟。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 -圖 1 近年來省級數字經濟政策發布的年份占比4.數字技術賦能產業發展能力增強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具備了條件。首先,傳感器、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傳統技術更加智能化、精準化,且成本不斷呈現下降的趨勢,具
10、備替代人工和大規模應用的經濟基礎。其次,在消費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更加成熟,逐步能夠滿足產業特別是工業生產活動高度精準性的要求。最后,隨著日益廣泛連接的建立與企業的跨界發展,消費領域數據逐步與產業數據打通,實現跨產業互聯和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用戶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循環。 此外,在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我國基礎軟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投入將持續加大,數據賦能效應與技術乘數效應相疊加,將推動以要素共融、資源共享、價值共創為核心的應用場景創新走向深入,加速產業要素裂變、融合、重構,引爆數字經濟新增長點,為國內經濟復蘇提供持續動力。江
11、西省大數據中心- 4 -(二)面臨的新挑戰1.外部國際政治與市場環境壓力增大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首先,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一場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風暴正在席卷全球。如何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機遇,比過去更加高效、更加敏捷地開展創新,成為重塑國家競爭新優勢、獲得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外部壓力持續增大,從制造業產業向數字化產業領域延伸,形勢愈演愈烈。美國對華遏制政策已快速延伸到數字經濟領域,成為中國數字化產業轉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新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經濟低迷、 全球市場萎縮。
12、 貿易與投資的放緩、中斷甚至終止可能實質性影響全球產業鏈,部分產業鏈合作被中斷,甚至出現產業鏈“硬脫鉤”的趨勢,并引致不均衡的結構性沖擊,致使全球經濟陷入較為嚴重的長期性衰退,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困境更嚴峻。2.國家間圍繞數字經濟競爭加劇數字經濟既是當下國民經濟中增速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動能,也代表著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將影響未來世界各國的經濟地位和產業話語權。由于數字軟硬件設施和服務系統滲透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和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伴隨著海量數據生成和傳輸,一些國家擔心如果不能實現核心數字科技和系統的自主,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產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5 -業安全、政治安全、
13、國防安全等方面會面臨巨大風險。因此,圍繞數字科技和數字產業發展,世界主要國家不約而同地加強布局,不斷推出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戰略和政策,甚至不惜采取違反國際經貿規則的做法對其他國家的技術和產業發展進行遏制。3.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凸顯我國東部沿海發達省市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而一些西部省份數字經濟總量則差距較大。 2020 年, 從數字產業化占 GDP的比重來看,占比超過 15%的省市只有北京、江蘇和廣東,占比不足 5%的省市超過半數以上, 江西僅為 2.8%; 從產業數字化占 GDP 的比重來看,除上海、福建、浙江、天津、北京、山東、湖北、遼寧、重慶、廣東、河北等 11 個省市占比
14、超過 30%以外,其余基本都處在 20%-30%之間,江西為 29.7%。1另外,據長城戰略咨詢最新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 2021顯示:2020 年中國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 251 家,分布于 29 座城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聚集了近九成。其中,獨角獸企業分布最為密集的 5 座城市分別為:北京 82 家,上海44 家,杭州 25 家,深圳 20 家,廣州 12 家,江西省內僅愛馳汽車 1 家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共有 12 家,近六成為北京企業。1中國信通院,2021 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6 -圖 2 中國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數量
15、前五名城市4.平臺經濟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產物,平臺企業快速成長發展,并以其網絡效應實現技術、數據、金融和基礎設施等多維度賦能,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而隨著平臺經濟發展日漸成熟,不少平臺企業逐漸從規??焖贁U張期轉入資源掌控期,不規范競爭行為集中出現。2020 年 12 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因此,為進一步發揮平臺經濟的重要作用,建立公平競爭、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和諧的平臺經濟新秩序。國家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發展進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7 -行了方向性的把控,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
16、資本無序擴張”,出臺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充分彰顯我國規范治理數字經濟發展的態度和決心。壟斷平臺監管案例1.2020 年底,市場監管總局針對阿里巴巴以及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 并于2021年4月10日依法對阿里巴巴處以182.28億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2.2021 年 4 月, 上海市消保委督促拼多多在平臺經營過程中摒棄唯流量思維,要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真正落實平臺主體責任。拼多多表示將對其相關的業務進行自查與整肅,并向消保委遞交整改報告。3. 2021 年 5 月,交通運輸部等八部委對滴滴等 10 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聯合約談。
17、要求各平臺公司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立即開展整改。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8 -二、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情況江西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動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著力將江西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產業重要基地,出臺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 支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20 條、 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26 條等,不斷完善“1+N”的政策體系,數字經濟整體保持較快增長。2020 年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 8354 億元, 占 GDP 比重 32.5%, 增速 12.7%, 其中數字產業化規模 714億元,產業數字化規模 7640 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圖 3 2020 年我國部分省市數字經濟規
18、模、占比、增速(一)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情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增幅明顯。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增幅明顯。 2020 年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得分為 72.4 分,同比增長 5.2%。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政務與民生、基礎環境支撐 4 項一級指標得分增長率分別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9 -為:3.5%、6.1%、6.8%和 3.8%,對綜合指數得分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 19.8%,37.0%,30.9%、12.4%。圖 4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圖 5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一級指標得分從二級指標看,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 10 個二級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智能制造、數字民生、數字政務 3 項指標得分增長較
19、明顯,對綜合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兩位數,分別為:26.9%,15.8%,15.1%。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0 -圖 6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二級指標得分表現從指數測算結果來看,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情況整體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數字產業穩步發展,創新潛力顯著提升。一是數字產業穩步發展,創新潛力顯著提升。江西省對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斷增強, 大力推動大數據、VR、物聯網、電子信息等數字產業發展。2020 年,全省數字產業化指標提升 2.2 分,其中發展潛力和規模效益兩項二級指標對數字產業化指標貢獻率分別達到 45.7%和 32.3%。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達到為
20、4754.2 億元、281.7 億元,同比增長了 19.4%和 6.1%,納稅過千萬企業數量升至 102 家。產業投入不斷增強,創新載體加速建設,數字產業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提升明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年度擬建項目數由 2019 年 592 項增至 1029 項,增長近 75%,擬建項目總投資額由2019年的2253.6億元增至2020年的約4800億元,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1 -增長超 1 倍,新增省級創新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2數量 71 個,累計總數達到 865 個。二是產業數字化進程加速,融合水平不斷提高二是產業數字化進程加速,融合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產業數字化指數提升 4.3 分,對綜合指
21、數增長貢獻率為 37.0%,其中智能制造、數字農業、現代服務業三項二級指標對綜合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 26.9%、9.8%、0.2%。智能制造工程穩步推進。2020 年江西省評選 46 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發揮智能制造標桿企業行業帶動作用。產業融合水平不斷提高。開展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量達到 402 家,啟動評定企業數量 222 家,通過評定企業數量占貫標企業數量的比例達到 53.2%。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信息進村入戶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省級農業物聯網基地數量占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比例超過 10%,農產品網絡銷售額3超過 22 億元。積極打造現代服務業,持續推動電子商務、數字文創等新業態發展。新增電
22、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數量6 個,累計達到 52 個,超過全省縣級行政區總數的一半,網上賣家數量4超過 17 萬家,扶持數字文化創意項目超過 220 個。三是三是政務服務體系日益完善,信息惠民成效顯著政務服務體系日益完善,信息惠民成效顯著。全省數字政務與民生指標增長 5.2 分,數字政務與數字民生指標分別增長 4.5 分和 6.3 分。積極推動政務應用,不斷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全省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由 2019 年 73.6%提升至 2020年的 82.6%,2020 年新建成的“贛政通”政務移動辦公平臺,有力支撐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截至 2021 年 22創新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包
23、括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技術創新中心和省重點實驗室。3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特指阿里巴巴平臺農產品網絡銷售額4網上賣家數:特指阿里巴巴平臺賣家數量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2 -月底,平臺用戶注冊數近 31 萬,激活率達到 78.7%。社保、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服務數字化建設穩步推進。2020 年,電子社??ê灠l量累計超過2000萬張, 電子社??ǜ采w率由2019年的7.49%提升至44.8%; 贛教云教學通應用覆蓋率達到93.2%,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使用率接近 50%,通過省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機構數量由2019年的96家增至122家,數字出行5人均月消費額較 2
24、019 年提高 2.4%。四是四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支撐能力逐步增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支撐能力逐步增強。全省基礎環境支撐指標得分增長 2.6 分,對總指數的貢獻率 12.4%。近年來,江西加快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 5G 基站、千兆網絡、移動物聯網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截至 2020 年,全省 5G 基站開通數累計 33757 個,新增 5G 開通數較去年增長超10 倍, 千兆家庭用戶滲透率到達 1.5%, 移動物聯網用戶數接近1500萬, IPv6 活躍用戶數突破 4000 萬, 電信業務總量達到 3500億元,較去年增長 24.7%。(二)設區市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設區市三級梯
25、隊之間差距明顯。設區市三級梯隊之間差距明顯。根據各設區市經濟發展指數統計測算結果,按照 80 分以上、70 分-80 之間和 70 分以下為標準可劃分為三級梯隊。 2020 年全省綜合指數平均得分 71.4(虛線所示),位于平均得分以上的地市有 4 個,分別是南昌、贛州、吉安和宜春。各設區市均呈現不同程度差距,最大分差5數字出行人均消費額:特指江西省居民使用滴滴出行平臺的人均月消費額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圖 7 各設區市數字經濟綜合發展指數 84.3 75.2 73.2 71.7 70.1 69.7 69.3 68.9 68.8 67.8 66.5 南昌贛州吉安宜春上饒九江撫州新余鷹潭萍鄉景德鎮5
26、0556065707580859095南昌 景德鎮 萍鄉九江新余鷹潭贛州吉安宜春撫州上饒基礎環境支撐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政務與民生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4 -居全省第一,贛州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政務與民生方面居全省第二位,鷹潭在基礎環境支撐方面居全省第二。數字產業化指標各設區市之間差距明顯數字產業化指標各設區市之間差距明顯。得分在平均分以上的城市有三個, 分別是南昌、 吉安和贛州, 其中南昌得分 82.8分,吉安得分 72.2 分,其他各設區市得分均在 70 分以下。南昌和吉安在數字產業方面綜合表現最為突出,在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兩個方面南昌均居全省第一,吉安在規模效益方面居全省第一。近年來,
27、南昌在數字經濟產業方面不斷投入,集中力量謀求突破。2020 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1691.2 億元,同比增長 14.8%,新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擬建項目數達到 269 個,總投資額超過 900 億元,形成了半導體照明(LED)、移動智能終端、VR 三大優勢產業,在硅襯底 LED 細分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全球領先。吉安數字產業發展迅猛,電子信息產業已發展成為全市主導產業,形成了 LED、移動通訊終端等六大超 200 億元細分集群,“點線面體網”全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2020 年吉安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 1400 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占吉安 GDP 的比重超過 65%,數字
28、經濟產業領域內相關企業近 300 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一。產業數字化指標各設區市得分表現相對均衡產業數字化指標各設區市得分表現相對均衡。 南昌以 81.7分位居全省第一。近年來各地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加快產業數字化融合步伐。智能制造方面智能制造方面,南昌、宜春、贛州表現突出。2020 年南昌有 11 家企業被認定為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占全省 23.9%,上云企業數超過 6000 家。 宜春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工作, 積極鼓勵引導企業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5 -啟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推進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擁有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獲證企業數量達到 89 家,占全
29、省41.6%,貫標工作居全省之首。數字農業方面數字農業方面,鷹潭、南昌和吉安表現較好。 2020 年鷹潭省級農業物聯網基地數量占本地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比例達到 24.1%,遠超省內其他地區。南昌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到 4.5 億元,人均農產品網絡銷售額位居全省第一?,F代服務業方面現代服務業方面,各設區市平均得分 66.4 分,景德鎮整體表現突出, 得分 82.5 分。 景德鎮在網上賣家數占本地區人口比例以及每萬人數字文化創意優秀項目數量兩項指標上均位居全省前兩位, 網上賣家數量達到1.2萬, 占本地人口比例0.7%,遠超全省平均水平,累計扶持數字文化創意優秀項目數量達到24 個。在數字政務與民生方
30、面,在數字政務與民生方面, 排名前三的為南昌、 贛州和吉安,除景德鎮外,得分均在 70-80 區間。數字政務方面,數字政務方面,南昌排名第一,“贛政通”平臺用戶平均日活率達到 14.85%,平臺用戶激活率達到 99.3%,基于贛服通平臺的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達到 95.9%。數字民生方面數字民生方面,贛州居全省第一,截至 2020 年,贛州共簽發電子社??ǔ^510萬張, 電子社??ǜ采w率接近65%,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使用率達到 51.6%,贛教云教學通應用覆蓋率達到 93%。在基礎環境支撐方面,各設區市整體差異較大在基礎環境支撐方面,各設區市整體差異較大。指標最大分差為 18.5 分,南昌得分
31、84.3 分,位居全省第一,鷹潭緊隨其后得分 76.3 分。南昌統籌部署 5G、NB-IoT 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累計開通5G基站8620個, 全省占比超過四分之一, NB-IoT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6 -基站 4836 個, 已基本實現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 鷹潭市在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展迅速,人均 5G 基站數居全省第二,千兆家庭用戶滲透率達到 6.6%,排名全省第一。在應用普及方面, 南昌 2020 年電信業務總量超過 700 億元, 人均電信業務總量超過 12600 元,IPv6 活躍用戶數達 685 萬,超過本地人口數量。三、重點領域發展情況(一)數字產業化發展情況2020
32、年,江西省進一步搶抓機遇,加緊布局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基礎產業為引領、以先發優勢產業為特色、以前沿新興產業為突破的數字產業化發展新格局。1.電子信息基礎產業保持中部地區首位產業規模持續增長。電子信息基礎產業保持中部地區首位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20 年,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完成營業收入 5253.5 億元, 同比增長 17.4%; 實現利潤總額 263 億元,同比增長 21.2%,產業規模全國排名第 8 位,在中部地區繼續保持第 1 位。電子信息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2691.7 億元, 同比增長 26.18%
33、。 其中移動智能終端產業完成營業收入 1062.6 億元,同比增長 20.96%;半導體照明產業完成營業收入 674.5 億元,同比增長 25.22%;數字視聽產業完成營業收入 954.5 億元,同比增長 33.31%。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7 -圖 9 江西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增長情況圖 10 江西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企業利潤及增長情況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鏈不斷完善。培育了歐菲光、立訊、天河、合力泰等一批龍頭企業,引進阿里巴巴、??低?、滴滴等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在江西總部成功落地。 擁有 13 大產業集群和兩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了整機+關鍵元器件+電子材料完整產
34、業鏈。產業細分呈多元化態勢。產業細分呈多元化態勢。 南昌形成了以半導體照明 (LED) 、移動智能終端、VR 為主的三大優勢產業,硅襯底 LED 細分領域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8 -技術創新能力全球領先; 九江形成了智能電氣、 電子電路材料、智能終端、 半導體照明四大細分產業; 吉安大力發展觸控顯示、數字視聽、通訊傳輸等產業,創新發展“VR+”紅色旅游;贛州初步形成以智能終端生產制造為重點,芯片加工制造和封裝測試、觸顯一體化模組、5G 通訊模組、智能手機生產等一體化全鏈式產業發展格局。2.先發優勢產業持續呈現向好發展勢頭VR 產業以南昌為核心加快集聚先發優勢產業持續呈現向好發展勢頭VR 產業以
35、南昌為核心加快集聚。 一是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一是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2020 年 VR 產業產值達到 200 億元。 2020 世界 VR 產業大會云峰會上, 共簽約 VR 產業項目 78 個, 全省簽約總金額 661.9 億元。截至 2021 年 4 月,項目注冊率、進資項目數、開工率約 90,投產率近 80。二是產業生態圈逐步完善二是產業生態圈逐步完善。相繼出臺支持 VR產業發展的“13 條”和升級版的“33 條” 。各種 VR 產業要素加速向江西聚集,并持續發力 VR 產業建設,VR 產業基地“四大中心”“四大平臺” 不斷提質升檔。 華為南昌研究所、 微軟 AI+VR創新基地、 高通影創
36、聯合創新中心、 北理工 VR 標準平臺等一批“高大上” 的產學研用平臺落地運營, 累計落戶 VR 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17 個、VR 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16 個,初步構建“產、學、研、用、融”一體化 VR 產業生態圈。三是江西(南昌)VR 城市品牌不斷擦亮三是江西(南昌)VR 城市品牌不斷擦亮。目前擁有 VR 相關企業 350 多家,聯想、微軟、 阿里巴巴等一批世界 500 強企業, 歐菲光、 紫光等中國 500強企業, HTC、 清華泰豪等龍頭企業及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相繼落戶江西。深耕示范應用領域,先后實施了 35 個 VR 技術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19 -應用項目,推動了 VR 技術與教
37、育、文旅、商貿、黨建、綜治、消防的深度融合。圖 11 江西省首批 VR 應用示范項目應用領域分布物聯網產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物聯網產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江西省物聯網產業主要以鷹潭、 南昌、 撫州等重點城市為依托,截至 2020 年 12 月底,全省移動物聯網核心及關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 1000 億元。 其中鷹潭物聯網核心及關聯產業業務收入達 500 億元,物聯網制造類項目 30 個,金額達 264.9 億、外資 2 億美元;其中“5020”項目65 個,金額達 150 億元、外資達到 2 億美元。二是產業集群由量變向質變轉化。二是產業集群由量變向
38、質變轉化。作為示范核心區,鷹潭物聯網企業超 300 家,規模以上物聯網相關制造企業 87 家,產業主要集聚在通信元器件、光學電子、智能終端等方向。南昌物聯網產業快速成長,已培育聚集物聯網企業 600多家??傮w來看,全省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在細分領域涌現歐菲光、犀比、訊特、天河、立迅、三川等一批具有全國競爭力6“中國成長企業 5020 工程”(簡稱“5020 工程”)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方向,動態遴選出 50 個中小行業領域,和 50 個創新型產業園區。在每個選定行業領域和園區選擇確定 20 家左右發展速度快、成長潛力大、具有“專精特新”優勢的中小企業,作為重點聯系企業。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9、20 -的物聯網制造業龍頭企業。三是物聯網應用優秀案例全國領先。三是物聯網應用優秀案例全國領先。2021 年全省 5 個項目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1 年移動物聯網應用優秀案例,占全國總數的近八分之一,位居全國第二。項目分別為:“智贛 119”消防大數據應用平臺項目及農村人居環境治理 5G+長效管護平臺項目、石化企業基于 5G 和 NB-IoT技術的智能化應用項目、 5G+數字車間項目、 物聯網智能凈水系統應用項目。大數據產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一是產業規模增長迅猛。大數據產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一是產業規模增長迅猛。截至 2020 年 10 月,全省共有大數據企業 1469 家(規上企業272
40、 家),大數據產業規模 439.74 億元,環比增長 60.16%。二是初步形成區域性產業聚集區。二是初步形成區域性產業聚集區。上饒先后落地華為大數據產業園、滴滴呼叫城、江西阿里云大數據學院、中科院云計算中心大數據研究院、貪玩游戲、巨網科技等一批重大項目。中科曙光、 天津卓朗在撫州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建設, 投資 40 多億建設 1 個數據中心和 4 個信息產業園,5 家大數據企業通過工信部認定,成功申報國家級試點示范企業,通過率達 50%。截至 2020 年 5 月,宜春大數據產業園入駐企業 69 家。華為、國民傳奇產業聯盟、網易聯合創新中心等 104 家企業或機構相繼落戶。三是重點領域數據
41、平臺和應用不斷增加。三是重點領域數據平臺和應用不斷增加。以“江西省復工復產多級聯動指揮調度平臺”為代表的抗疫系列平臺軟件已在江西省“贛服通”、九江、撫州、鷹潭、上饒、吉安、新余、宜春、萍鄉、贛州、等設縣區的地市部署應用,特別是“江西省復工復產多級聯動指揮調度平臺”已服務省內十幾家廳局和省內外近 40 多家國家級、 省級重點園區十萬余家企業。 新余推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1 -出“政務大數據+普惠金融”產品,與農商行、建行和農行等建立合作,6 個月累計授信 4.89 億元,用信金額 3.25 億元,為2827 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上饒初步形成數字文娛、數字營銷、數字金融、數字醫療、數字呼叫等核
42、心板塊。宜春打造“云上宜春”平臺,帶動以 8 朵主干云為龍頭的大數據產業鏈,涵蓋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旅游、智慧醫療、智慧消防、智慧市監等產業快速發展。3.前沿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人工智能產業特色優勢日益顯現。一是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前沿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人工智能產業特色優勢日益顯現。一是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省人民政府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在教育、醫療、人才培養等重點領域的創新應用和持續發展提供平臺支撐。二是多場景應用得以實現。二是多場景應用得以實現。景德鎮獵戶星空城市會客廳 AI 智能展館投入運營,整合智能傳感器采集的大量數據,在
43、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綜合治理等社會服務領域都有示范意義,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擁有世界最大的 AI 語音交互控制大數據可視化五面體沉浸式體驗空間”。江西壯龍入選 2020 全球無人機五十強企業,目前已開發消防領域出面向山林、高層樓宇、工廠石化等六大系列產品。5G 產業部署與創新應用全面提速。一是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產業部署與創新應用全面提速。一是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先后出臺2020 年江西省 5G 工作要點 5G 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召開全省 5G 建設發展推進會系統部署全年 5G 建設工作, 協調開放公共資源、 解決 5G 頻率占用等問題,全面落實 5G 基站電費補貼等
44、政策,支持和保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2 -障三大運營商加快 5G 網絡建設。 同時, 積極推動 5G 技術在垂直行業的融合創新和跨界融合,支持 5G 在工業互聯網、VR、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加速應用。二是企業和項目競爭力提質增效。二是企業和項目競爭力提質增效。已培育 4 家 5G 應用方案解決供應商,支持 28 個示范應用項目。 培育建設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 4 個及“5G+工業互聯網”項目 70 多個,其中 14 家企業被遴選為全省首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企業。三是融合創新應用逐步增多。三是融合創新應用逐步增多。開發 5G 云VR、5G+無人機巡檢等應用場景,第一個商用智能手機的 5G數
45、據電話和首個跨省 5G 高清視頻電話在撫州打通,并建成了覆蓋商業綜合體及周邊生活區的 5G 生活廣場。信息安全產業支撐作用越來越強。一是鏈長制實施落地。信息安全產業支撐作用越來越強。一是鏈長制實施落地。2020 年,按照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以實施信息安全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將信息安全產業鏈列為全省重點發展的 14 條產業鏈之一。 制定了 江西省實施信息安全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 江西省網絡信息安全產業五圖六清單 ,組建了省信息安全產業鏈鏈長制專家咨詢委員會。二是合作示范效應日益顯現。二是合作示范效應日益顯現。江西省政府與撫州市政府共同組建了省信息技術網絡安全研究院,面向大數據、區塊鏈、
46、工業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網絡安全相關技術、服務、產業等方面研究,打造網絡安全產業研發和人才培養基地。推動網絡安全創新平臺建設,開展省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著力擴規模、強服務、建生態、拓合作,為實施網絡強省、工業強省戰略提供安全保障和產業支持,持續推進全省信息安全產業發展。三是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三是基地建設穩步推進。2020 年全省信息安全產業產值增長 258%。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3 -省信息安全產業鏈鏈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贛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簽訂共建江西信息安全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 ,標志著全省首個省級信息安全產業園落地贛州。區塊鏈產業及應用進一步拓展。一是探
47、索創新取得實效。區塊鏈產業及應用進一步拓展。一是探索創新取得實效。成立國內首個區塊鏈學院, 設立運行國內首個區塊鏈服務大廳,成立國內首個省級區塊鏈學會及區塊鏈產業聯盟,成立國內首個健康領域省級區塊鏈研究中心江西省健康區塊鏈研究中心。截至 2020 年 8 月,全省共有區塊鏈企業 60 多家。二是產業鏈初具雛形。二是產業鏈初具雛形。 通過構建區塊鏈產業園, 引入上下游關聯企業,促進區塊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的深度融合,以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進一步擴展應用領域。引進了一批區塊鏈技術團隊、研究機構和企業,打造贛州鏈、橙鏈、家具鏈、 長征鏈、 井岡蜜柚鏈、 陶瓷鏈等一批區塊鏈產業
48、。 2020年成功承辦全球區塊鏈創新發展大會,得到人民網、新華網等全國媒體廣泛關注, 打響了江西區塊鏈品牌。 到 2020 年 8 月底,全省提供區塊鏈技術開發與服務的企業近 300 家,在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下,注冊企業數量仍然翻了一番。(二)產業數字化發展情況作為數字技術價值實現的落腳點,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是當前江西省發展數字經濟的重點。近年來,全省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呈現出明顯的“三、二、一”逆序特點。然而,2020 年受疫情和洪水的肆虐,實體經濟部門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整體上看,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下降,第二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4 -產業則又一次成為推動江西經濟增長的主力
49、,充分展現了工業部門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保障。在這一過程中,數字化的生產方式以及營銷模式對于緩解沖擊產生的破壞影響,迅速恢復經濟正常運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工業數字化水平躍上新臺階兩化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數字化發展環境持續向好兩化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數字化發展環境持續向好。一是融合示范工作持續推進。一是融合示范工作持續推進。2020 年全年共建成 14 個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園區,成功培育 251 個兩化融合示范企業,60 余個兩化深度融合示范項目落地。二是企業融合貫標有序開展。二是企業融合貫標有序開展。78 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列全國第 14 位;53 家企業被列入國家兩化
50、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一批企業和項目列為國家試點示范。三是兩化融合指標不斷提高。三是兩化融合指標不斷提高。根據全國兩化融合服務平臺最新數據, 2020 年全省企業生產設備數控化率達40.9% (上年 39.5%) ,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 64.9% (上年 61.6%),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 43.6%(上年 42.2%),躋身全國中上水平。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5 -圖 12 各設區市獲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證書企業數量比重工業互聯網加快部署,有效帶動企業轉型。工業互聯網加快部署,有效帶動企業轉型。隨著 512 工程7持續推進, 2020 年有 4 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全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
51、范項目,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九,打破了之前無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的歷史。其中,全省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正式接入國家頂級節點,為工業互聯網在省內企業的應用普及,全省重點行業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開展 “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企業培育工作,江西藍星星火有機硅有限公司等 14 家企業脫穎而出, 成為全省首批“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企業。智能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帶動經濟協調發展。一是“萬千百十”工程建設碩果累累。智能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帶動經濟協調發展。一是“萬千百十”工程建設碩果累累。累計帶動了近 500 個智能制造項目實施,部署智能裝備超過 18000 余
52、臺(套),實施了 1300 多個“數字化車間”, 創建了 12 家省級智能制造基地。 二是實體經濟積極邁向智能化升級。二是實體經濟積極邁向智能化升級。在以電子信息、航空、醫藥健康、新72019 年 11 月 22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5G+工業互聯網”512 工程推進方案,提出:“512工程即完成 5 大類 12 項工業互聯網重點工程,全力推動“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創新?!苯魇〈髷祿行? 26 -材料為代表的產業部門,涌現出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發揮著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升級。其中,如江中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九江萍鋼鋼鐵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被
53、評為 2020 年江西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三是智能制造輻射帶動作用顯現。三是智能制造輻射帶動作用顯現。江西福斯特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新余“5G+數字工廠”工程項目、鷹潭智能機器人項目及智能制造產學研總部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有力地帶動了區域經濟轉型。工業云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企業上云深度和廣度大幅提升。工業云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企業上云深度和廣度大幅提升。全省企業上云數量新增近5000家, 上云企業數量累計3萬多家,打造上云示范標桿企業20多家, 工業云平臺應用率達到40.5%。通過在 4 個地市開展全省企業上云試點,試點地區企業在試點期內可免費使用 4 大類 12 中類共 200 余款云應用軟件,
54、 試點區域企業上云率超過 40%。贛州市龍南駿亞“工業云平臺”精品工程成為業內標桿項目。贛州市龍南駿亞“工業云平臺”精品工程成為業內標桿項目。 該平臺通過設備上云、 信息系統上云、數據上云,有效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消耗,提升經營效率和產品研制周期,助力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運用云平臺打通信息流、技術流、物資流,整合優化設計、生產資源,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效對接與協同創新。該平臺為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聚力賦能。2.農業數字化建設穩步推進12316 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成效顯著。12316 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成效顯著。12316 熱線成為最貼近農民的在線化“三農”服務“金字招牌”。在 2020
55、年抗疫、防汛的嚴峻形勢下,12316 在助力抗疫保供,聚焦手機新農具,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7 -回應農民關切上出實招,推出“一碼找專家”“萬村碼上通”“專家微課堂”“小碼施肥”“碼上查補貼”等系列“碼上服務”,用心答好“農民之問”。12316 服務平臺(含熱線、微信、廣播、網站等)全年累計受理各類咨詢 9 萬余次,回訪滿意度達 99.89%;轉接受理假劣農資、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涉農投訴舉報 474 次, 受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類投訴 2096 例; 發送惠農短信 195 余萬條,受眾群體超過 1100 萬人。智慧農業項目成為農業數字化發展的核心動力。智慧農業項目成為農業數字化發展的核心動力。智慧
56、農業建設項目是財政部 PPP 示范項目和國家發改委 PPP 農業試點項目,項目總投資 2.12 億元。目前,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一期和智慧農業體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省級智慧農業“123+N”平臺“一云、兩中心、三平臺”平穩運行,新業務系統不斷開發上線。由省農業農村廳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的首個萬畝智慧農場于 2020 年 11 月正式落成。 智慧農場系統通過 50 多個智慧農情檢測站和無人機對農作物的病、蟲、害進行監測,能夠在水稻收獲、秸稈打捆、旋耕、機插秧、水稻條播、散播、植保等方面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以及耕種環節的精準作業。借助智能化農機裝備,26 名種植戶就能耕種 13000 多畝農田,
57、徹底將農民從種田的“苦累臟”中解放出來。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8 -圖 13 省級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企業)數量占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數比重傳統農業機具實現數字化升級。傳統農業機具實現數字化升級。為享受農機補貼的聯合收割輪式拖拉機、履帶式拖拉機等大中型農機具配備衛星定位裝置,農機化主管部門、農機生產企業、購機者可登入平臺管理機具、查看作業情況。目前,全省共有 8000 余臺農業機具接入平臺,為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補貼等工作網絡化邁出了重要一步,為農機大數據運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益農社服務功能日益完善。益農社服務功能日益完善。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益農信息社聯合共建,推出更多的服務功能,推動了
58、信息服務下行和農產品銷售上行。益農信息社為農民提供公益、電商、培訓、體驗服務 3000 萬次,帶動交易額約 29 億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覆蓋全省的食品溯源平臺成立。覆蓋全省的食品溯源平臺成立。 2020 年末“江西省食品安全溯源平臺” (簡稱“贛溯源”)在全省范圍正式上線運行, 建立了以冷鏈食品特別是進口冷鏈食品為重點品種的入贛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管理體系。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29 -目前入網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已達 4307 家。 換語氣積極推進并完善和運用由國家級平臺、江西省食品安全溯源平臺組成的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實施科學預警、開展科學防控。3
59、.服務業數字化發展不斷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態勢良好。服務業數字化發展不斷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態勢良好。 2020 年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 26.3億元,增長 323.7 倍,有效對沖了疫情負面影響。省級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開通,多地紛紛試水跨境電商產業。九江成功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吉安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有力帶動了跨境電商 1210 進口8、9610 出口9業務常態化運營。各設區市電商產業園建設持續開展。目前,全省電商產業園數量已經達到了近 50 個。 作為全省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南昌發展電商的區位優勢明顯,電商產業園數量達到12 個,數量位居全省之首。而上饒和九江電商產業園數量
60、分別為 10 個和 9 個,位列前茅。金融科技創新加速。一是全省開發區加快實施金融創新“5313”工程金融科技創新加速。一是全省開發區加快實施金融創新“5313”工程。設立鷹潭物聯網金融創新中心、撫州創建科技金融創新試驗區、贛州建設區塊鏈金融產業園。截至目前,鷹潭高新區物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入駐金融機構 10 家、入駐企業50 家、搭建融資平臺 10 家,完成金融創新街區、路演大廳、人才服務用房建設。撫州高新區積極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小鎮,“科貸通”貸款已發放 73 筆,貸款總金額達到 2.45 億元。贛州區塊鏈金融產業園區已完成 4000 平方米一期物理空間建設,8海關監管方式代碼“1210”,全稱
61、“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簡稱“保稅電商”?!?210”監管方式用于進口時僅限經批準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試點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物流中心。9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全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簡稱“電子商務”,適用于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0 -入園企業達 70 余家,涵蓋農業、人才、家居、食品、金融監管、數字身份等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的高新技術企業。二是建立全省一站式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二是建立全省一站式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完善平臺融資對接功能,優化簡化業務操作流程,打造線上化、智能化服務模式,上線銀行續貸服務功能,不
62、斷提升對接效率和用戶體驗。三是積極推動金融抗疫情,有效遏制疫情沖擊。三是積極推動金融抗疫情,有效遏制疫情沖擊。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搭建“疫情防控重點支持企業庫”,實時推送并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服務。開設“抗擊疫情金融產品專區”,協調金融機構研發上線 33 款抗疫專項金融產品, 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四是利用科技手段積極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四是利用科技手段積極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新余于 2020 年 5 月率先在全省啟動“政務大數據+普惠金融”試點工程。 通過利用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推出了自主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普惠金融產品。依托新余市數投公司,將婚姻、房產、車輛、公積
63、金、企業登記、社保、稅務等政務信息數據,經脫密脫敏后關聯分析,為金融機構提供 40 多項高質量的信貸決策因子, 使銀行快捷掌握貸款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快速判斷貸款額度及利率,發放貸款有的放矢,為中小微信貸用戶提供了更優質的信貸平臺,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已有超過 3000 位小微企業主和個體戶受益,貸款總額超 5 億元。省級智慧旅游服務體系框架形成。省級智慧旅游服務體系框架形成。省級智慧旅游大數據中心和智慧監管平臺于年初上線。 大數據中心通過對接國家平臺,實現省、市、縣、景區四級聯動;監測平臺充分依托省政務云,全面支撐旅游業的智慧監管,大幅提升行業運行監測分析、旅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1 -
64、游安全保障、公共信息服務支撐能力。全省高等級旅游景區智慧化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全省182家4A級以上景區的閘機系統、視頻監控已接入監管平臺。各設區市也紛紛建設全域旅游智慧平臺。其中,吉安積極推進市、縣兩級旅游大數據中心和智慧旅游網絡搭建,并推動市、縣和旅游企業三級智慧旅游平臺對接。 井岡山風景區智慧景區建設已初見成效。 2021 年清明假期,井岡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 3.47 萬人次,同比增長 478.3%。(三)數字化治理能力發展情況江西省以建設高效協同數字政府、均衡發展數字社會、便捷高效惠民服務為目標,全面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提升社會治理智慧化水平、 拓展數字惠民應用場景, 推動省域治理能力
65、、治理體系向著更高層級邁進。1.政府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進一步提速。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進一步提速。完成省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并納入全國政府網站第一次普查范圍的省直部門網站全部遷移至省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 11 個設區市完成市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建設,市直部門和縣區政府網站穩步推進遷移上線工作。省、市兩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均已完成IPv6 改造工作, 達到二、 三級頁面支持度 90%以上的國家要求。同時,按照統一標準對接,實現政府網站資源優化融合、平臺安全整合、數據互認共享、管理統籌規范、服務便捷高效。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取得積極成效。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取得積極成效。持續開展“
66、打破信息孤島”攻堅行動, 加快推進政務數據共享開放。 累計打通 43 個單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2 -位 118 個業務系統, 對接匯聚數據量達 3.08 億余條, 累計交換結構化數據 57.8 億余條,為各部門提供 2188 個數據(接口)服務。在南昌順利舉辦以“數聚贛鄱大地,智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的 2020 江西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 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基于江西開放數據的創新應用解決方案。大賽共開放生態環境、民生經濟、道路交通等 7 個領域的 2 億余條公共數據,設置數據創意應用和數據分析治理兩個賽道,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科研機構、數據分析公司、高等院校的 582 支隊伍參賽,提交作品216 個
67、,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挖掘開放數據的潛在價值,探索政務數據與互聯網數據、企業數據的融合,促進全省數字經濟良性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政務數據開放共享進一步深化“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一鏈辦理”等改革,助力政務服務流程重塑再造?!皟赏ā敝腔蹜梅漳芗壋掷m提升?!皟赏ā敝腔蹜梅漳芗壋掷m提升?!摆M服通”以公共服務應用為突破, 不斷拓展應用場景, 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升級,在“贛服通”3.0 版基礎上升級打造“贛服通”4.0 版, 建成了全國首個全省統一“區塊鏈+企業信用服務”平臺,推出了全國首個全省性融合評價分“贛通分”,為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作出了有益探索?!摆M服通”金融服務專區上線運行,成為
68、全國首個擁有綜合性金融服務專區的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摆M政通”平臺共聯通 11516 個政務部門,接入 340 個政務應用,注冊實名用戶數達 30.8 萬, 主要指標均排在全國第二位, 是繼浙江、廣東之后,全國第三個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移動協同辦公的平臺?!摆M服通”“贛政通”兩大平臺相輔相成、互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3 -為支撐,成為推動政府數字化治理的“雙引擎”,實現了“贛服通”受理、“贛政通”辦理的政務服務完整閉環。圖 14 截至 2021 年 3 月各設區市及省直單位贛政通平臺激活數和激活率2.社會治理數字化成效初顯多頭并舉開創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局面。社會治理數字化成效初顯多頭并舉開創新
69、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局面。依據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工作計劃,持續迭代升級“城市大腦”、“智鄱源”等智慧城市建設示范項目。南昌“城市大腦” 打通 53 個市直部門、11 個省直部門,實現20 多億條數據的共享協同,于 2020 年 11 月開始試運行;“文明創建不下線” 系統斬獲 2020 世界智慧城市大會中國賽區創新理念大獎,標志著南昌城市大腦建設“南昌樣板”成為“世界樣本”。九江通過“一中心兩平臺”(“一中心”即“智慧九江”數據中心;“兩平臺”即“智慧九江”公共管理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智慧九江”城市大腦項目落地,引領九江進入城市運營“智慧時代”。 吉安圍
70、繞智慧城市 “優政、惠民、興業”總體目標,統籌推進天網工程、智慧養老、贛服通等 30 個重點智慧應用項目建設, 助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務效能。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4 -“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皵底粥l村”試點建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2020 年 6月,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江西省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意見,就大力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優化數字惠民服務、 提升數字治理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 作出了具體部署。贛州安遠縣、南昌進賢縣、吉安井岡山市、上饒玉山縣 4 地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同期,人居環境治理“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在九江、 武寧縣等地上線, 覆蓋 31
71、8 個村、800 多名農村管護人員,實現了對農村的智慧化管理,推動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賦能全省人居環境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3.數字化惠民場景不斷涌現“智慧社區”打造社區便民生態。數字化惠民場景不斷涌現“智慧社區”打造社區便民生態。依托社區平臺,配置社區鄰里中心配套幼兒園、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點、鄰里社區便利店(含凈菜配送)、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便民服務,打造社區便民生態,形成新型集聚的智慧化社區。推進新建商品房小區 100%配套智能化停車、安防、智能家居管理、充電樁等系統,推行“互聯網+”智慧物業建設,推動業主大會網絡投票和小區出入口人臉識別系統建設?!爸腔凵绫?/p>
72、”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爸腔凵绫!苯ㄔO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社保信息系統的省級集中處于全國第一方陣, 是 2021 年與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改造對接的首批 8 個先行先試的?。ㄊ校┲?。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卡建設實現全省“一卡通用”。 截至 2020 年底, 社??ɡ塾嬛瓢l 4630 萬張,覆蓋全省人口比例達 99.2%,完成三代卡的人社部審批和加密服務平臺的測試和部署。電子社??ń魇〈髷祿行? 35 -累計簽發數量實現新突破,并進一步拓展應用功能,不斷推動“一卡通”服務事項向手機端延伸,已實現景區旅游(南昌、新余、九江等地)、藥店(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南昌、贛州等地)一卡通行,并
73、可作為有效身份證件使用。圖 15 江西省及各設區市電子社??ǜ采w率“智慧教育”推動教育資源普惠化?!爸腔劢逃蓖苿咏逃Y源普惠化。按照建好“一條路”、造好“一批車”、 搭好“一朵云”和完善“一批機制”的思路,扎實推進“互聯網+教育”深度融合。建成省級骨干教育網絡、全省統一的終身學習賬號體系和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贛教云”),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已有 356.317萬余名師生和社會公眾開始使用全省統一的終身學習賬號;“贛教云”教學通應用覆蓋率達到 93.2%。疫情期間,為保證學生“停課不停學”,搭建中小學線上教學平臺。累計為全省中小學師生推送課程 6117 節, 為包含全省在內的全
74、國中小學生提供線上教學服務 14 億人次, 共消耗流量 70PB。 開啟高職院?!爸腔郏〝底郑┬@”建設評價工作,有序推進各級各類學?!爸腔郏〝底郑┬@”建設步伐。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6 -“智慧醫療”數字化應用精準落地“智慧醫療”數字化應用精準落地。為推動數字化“智慧醫療”的建設, 組織醫療機構參加 2020 年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工作?;窘ǔ墒〖壔ヂ摼W醫院監管平臺,推進互聯網醫院上線運行。遠程醫療平臺實現省內、省外、國際同步開展遠程會診、教學培訓等功能,目前已接入 15 所省直醫院、81 所縣級綜合醫院,湖北省隨州市 9 所新冠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國外醫院。1
75、1 個設區市啟動電子健康碼建設,共計制發碼(含預制碼)2000 多萬張,2020 年度約95 萬人次使用電子健康碼就醫,覆蓋率全國排名前十,三級醫院改造完成率全國排名第十,區域就醫服務“一碼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推動實名制就醫和醫療信息互聯互通打下一定基礎?!爸腔劢煌ā睂崿F自助化掌上化?!爸腔劢煌ā睂崿F自助化掌上化。建成多層次綜合運輸票務平臺(“江西省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 接入 99 家二級以上客運站和部分三級客運站,在主要客運站投入使用 300余臺自助售取票機?!摆M優行”門戶網站、手機客戶端和自助售取票終端已實現身份證實名制售取票。系統自開通試運行以來,累計銷售車票 361 萬余
76、張,票款 2.7 億余元,真正成為了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爸腔巯馈睂崿F防控指揮精準化?!爸腔巯馈睂崿F防控指揮精準化。強化數字技術在重大疫情監測分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應用,全省各級持續推進“智贛 119”工程建設,接入泛物聯網連接數達到 101萬個, 在火災精準防控、 滅火調度高效指揮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以鷹潭為例,全域一體化智慧消防助力全市火災起數同比下降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7 -80%,傷亡人數下 99%,直接財產損失下降 63%,火災形勢平穩可控,消防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四)數字經濟基礎環境情況江西省多措并舉大力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縱深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數據要
77、素市場培育、 數字人才結構優化、網絡安全保障、數字技術創新等一系列重點工作,成效顯著,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1.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加快部署。一是高速光纖網絡和 4G 網絡全面覆蓋城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加快部署。一是高速光纖網絡和 4G 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全省 2900 個貧困行政村所轄的 33315 個自然村的光纖寬帶和 4G 網絡覆蓋率均已超過 98%。 截止 2021 年 3月底, 全省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 225.88 萬公里, 省際出口帶寬達到 39420G,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到 2467.4 萬個。其中光纖到戶端口達到 2349.1
78、 萬個,占比達到 9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00 兆及以上固定寬帶用戶占比達到 90.9%, 全國排名第9 位。截止 2021 年 4 月,全省城市萬兆無源光網絡(10G-PON)端口總數達 15.3 萬,城市地區千兆光纖網絡家庭覆蓋率為84.2%,500M 及以上速率寬帶接入用戶達到 60.7 萬,占固定寬帶接入用戶 3.9%。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光纖接入。鷹潭千兆家庭用戶滲透率達到 6.6%, 全省排名第一, 遠超其他地區。二是 5G 網絡實現核心區域覆蓋。二是 5G 網絡實現核心區域覆蓋。5G 基站建設布局加速拓展,截至 2021 年 3 月,全省累計開通 5G 基站 349
79、04 個,2021 年新開通 1147 個, 實現 11 個設區市主城區 5G 網絡連續覆蓋和全部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8 -縣城核心區覆蓋, 全省 12 個 5A 級景區均實現 5G 網絡覆蓋, 5G網絡用戶數達到 334 萬戶。三是互聯網協議第 6 版(IPv6)規模部署取得積極成效。三是互聯網協議第 6 版(IPv6)規模部署取得積極成效。持續推進(IPv6)升級改造工程,制定并印發江西省通信管理局關于貫徹落實工信部 2020 年 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 ,提出在應用基礎設施、終端設備、 網絡質量等方面精準發力。 于 2020 年 8 月完成全省骨干網、城域網和接入網的
80、 IPv6 升級改造,完成 LTE 端到端、固定網絡端到端、重點數據中心和 DNS 域多遞歸解析系統的IPv6 改造,具備向個人用戶、政企客戶等提供基于 IPv6 的互聯網接入能力。 2020 年新部署家庭網關設備全面支持 IPv6, 存量家庭網關已升級1219.3萬臺, 完成存量占比99%。 月活躍IPv6用戶數達到 3962.6 萬。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39 -圖 16 各設區市 5G 基站開通數量物聯感知多網協同格局初步形成。物聯感知多網協同格局初步形成。窄帶物聯網(NB-IoT)和增強機器類通信 (eMTC) 網絡建設實現全省全域覆蓋, NB-IoT連接數呈現快速增長。截止 2020
81、年 11 月,累計部署 NB-IoT基站 73048 個, 基本實現 NB-IoT 網絡縣以上全覆蓋。 其中開通基站 30310 個(試點區鷹潭開通 1199 個) ,新增基站 241 個。截止 2020 年底, 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 1496 萬個 (其中 NB-IoT聯網終端達 197.2 萬個) 。共部署 eMTC 基站 77293 個,開通基站 29240 個,可根據業務快速實現全省全域覆蓋。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0 -圖 17 江西省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及同比增速綠色集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綠色集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按照省級打造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要求,南昌、九江中國電信中部云
82、、中國移動(江西)數據中心、上饒華為江西云、宜春贛西云、贛南數據湖、智慧江西時空等大數據中心正在建設。目前,全省已投產使用規模以上(機架數超過 100 個)數據中心 33 個,規劃在建規模以上數據中心共 18 個, 現有機架數量超過 35000 個, 部署服務器數量超過 20.9 萬臺。 11 個設區市均有數據中心分布,其中超大型數據中心 1 個,大型數據中心 2 個,其余主要是規模在 3000 架以下的中小型數據中心。2.數字經濟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數據生產要素新動能逐步釋放。一是規劃先行,引領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數字經濟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數據生產要素新動能逐步釋放。一是規劃先行,引領數據要素市場培
83、育。2021 年 1 月 19 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發布,全面部署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舉措。二是開放共享,釋放數據要素資源價值。二是開放共享,釋放數據要素資源價值。建成省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推進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1 -城市建設、道路交通、民生服務、教育科技、衛生健康等 12個主題數據開放共享。數字人才集聚形成“磁場效應”。數字人才集聚形成“磁場效應”。數字經濟相關專業門類和布局逐步優化,人才培養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高校作為數字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陸續開設了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等近百所高校均開設計算
84、機、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虛擬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截止 2020 年 11 月,全省共有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在校生 89916 人,其中博士生 54 人、碩士研究生 1182 人、本科生57711 人、??粕?30969 人。面向全省企事業單位,向國內外征集數字經濟領域博士以上崗位 243 個。其中,8 個專業人才入選“百千萬人才”, 10 名專業人才入選“國貼”及“省貼”,激發了數字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數字經濟發展“安全線”日益穩固。數字經濟發展“安全線”日益穩固。各基礎電信企業深入落實國家和行業相關網絡安全防護標準以及等級保護要求,累計定級備案網絡單元 824 個,定級備
85、案率達 100%。利用僵木蠕監測系統、移動惡意程序監測系統不斷加強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威脅監測處置力度,強化僵木墉病毒、移動惡意程序樣本庫建設,惡意程序監測準晶率提升至 70%以上。目前,日監測樣本量達萬級,日處置量達千級。數字技術創新“攻關戰”全面打響。數字技術創新“攻關戰”全面打響。強化技術統籌,編制數據共享標準規范,為系統互通和數據共享創造技術條件。累計制定政務數據共享技術規范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對接技術規范移動政務服務應用技術接入技術規范等 17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2 -個標準規范,作為地方標準在全省施行。推動各類技術在重點行業的轉換應用,鞏固提升數字化水平。其中,2020 年累計支持
86、智慧醫療領域科技項目 9 項;開展“井岡山綠色蔬菜生產及冷鏈物流外銷窗口建設示范”、“基于 arm-Linux 及 VPN 技術的模塊化硬件及開放式云平臺農業物聯網系統研發”等 10 余個數字化農業項目建設。四、發展建議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尚不明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區域間數字經濟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如何充分把握機遇加快本地數字經濟發展,成為江西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國家 “十四五”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這
87、為江西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緊盯信息關鍵數字技術發展,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為重點,在政務服務、政府治理、社會民生等領域主動開放一批應用場景,鼓勵企業探索應用新技術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示范應用場景, 通過示范應用推動技術標準、產業平臺、 產業生態的落地, 帶動本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重點扶持電子信息制造、移動物聯網、虛擬現實等優勢數字產業發展,補齊補強產業鏈,不斷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數字經濟核心優勢。著力提升大數據平臺、物聯網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3 -平臺、 人工智能平臺、 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關鍵領域的平臺功能,增強
88、平臺要素的供給能力。積極培育多層次、遞進式的市場主體,集中資源扶持壯大一批發展潛力較大的數字化企業,通過做大做強本地企業來吸引人才、沉淀資源、打造產業生態。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大力引進國內外數字經濟知名企業,創新合作方式、擴大合作領域,充分借助外部人才、資金和優質管理、運營模式,助力本地產業生態發展。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行動。一是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是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按照“一業一策”的發展理念,基于江西優勢產業率先打造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高地,重點以醫療器械、家俱制造、有色與稀土、陶瓷、電子信息制造等產業為突破口,推進智能制造、5G 工
89、業化應用、工業互聯網的產業升級,形成數字經濟新增長點。二是加速推進服務業數字化發展。二是加速推進服務業數字化發展。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醫療、教育、養老、體育、旅游等領域深度融合,豐富數字化服務產品供給,提升質量和體驗。面向民生服務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發揮數字化在資源整合、信息傳遞、模式創新等方面核心優勢,創建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務體系,提升數字民生服務智能化水平。三是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三是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加強與工商聯及各行業協會合作,選擇一批容易轉、愿意轉的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項目,以點帶面,通過標桿引領提高中小企業的轉型積極性。全面總結各
90、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和經驗,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指導和建議,并將其作為一項公共服務納入到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中,有效降低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和風險,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4 -解決中小企業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積極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以政務數據的流通和市場化應用引領帶動數據要素的市場化。一是加快政務數據挖掘應用。一是加快政務數據挖掘應用。以市場需求為引領,加強政企合作,共同開發政務數據應用場景,在保障數據安全前提下,推動政務數據與市場化數據的融合,讓數據真正的跑起來、用起來、活起來,充分釋放政務數據的價值。二是加快推動政務數據開放。二是加快推動政務數據開放。
91、以舉辦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為重點,不斷強化大賽品牌,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挖掘數據價值,通過政務數據的開放來引領社會數據的開放共享。三是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三是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創新研究,重點開展數字資產登記、確權、治理、交易等基礎制度和技術標準探索研究,建立大數據交易場所,鼓勵市場主體開展數據交易。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水平。全面推進政府運行方式、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數字化和智能化。持續完善“贛服通”平臺功能,不斷創新應用場景,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掌上辦、移動辦” ,打造全國“掌上辦事”新標
92、桿。建立以“贛政通”為政務數字化基礎平臺的應用集群,搭建立體公文交換應用,推進多部門業務協同,實現機關內部辦事“一次不跑” 。加快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共享,推動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匯聚融合和深度利用。加快構建數字技術輔助政府決策機制,提高基于大數據精準監測預測預警水平,不斷提供決策科學性。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抓住國家加大對“新基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5 -建”投資力度的發展機遇,提高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從省級層面統籌協調推進相關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加快
93、5G、物聯網、大數據中心、城市工業互聯網基礎建設,為數字經濟發展提速扎牢基礎。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來,采取 BOT、PPP 等多種模式,進一步提升“新基建”水平。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包容審慎監管政策,破除阻礙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發展的行業壁壘和政策約束,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入實施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落實各類優惠政策,努力減輕企業負擔,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 “玻璃門”“旋轉門” ,讓企業家們放下思想包袱,減輕經營重擔,輕松上陣。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市場監管體制,推進政企聯動、行業聯動的
94、信用共享共治。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在基礎設施共用、數據資源共享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的轉移轉化和收益分配制度,充分激發社會創新發展活力。建立健全數字經濟推進機制建立健全數字經濟推進機制。一是強化統籌協調一是強化統籌協調。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創新領導小組領導作用,以全省數字經濟發展 “十四五”規劃為指導, 統籌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和資金, 引導各地市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合理布局,實現全省資源高效配置和統籌協同,形成全省范圍內跨區域的供應鏈、產業鏈,避免各地一哄而上、重復建設等問題。二是強化統計評價二是強化統計評價。盡快構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6 -建數字經濟統計監測體
95、系,建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方法,確定數字經濟統計分類目錄,強化日常統計和運行監測。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理論研究,不斷完善數字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更好地對數字經濟發展進行定性和定量測度,為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政策提供支撐。 三是強化政策支持三是強化政策支持。 統籌各級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和試點示范的支持。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優先提供政策性融資擔保,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化企業發行債券。加大對數字人才引進的激勵力度,吸引高端數字人才留在江西發展與創業。鼓勵和引導高校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通過適當提供政府補貼的方式支持企業開展數字人才的培訓與技術提升。江西省
96、大數據中心- 47 -附件 1: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評價體系(一)評價指標體系(一)評價指標體系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評價體系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政務與民生、基礎環境支撐 4 個一級指標組成,下設 10 個二級指標: 規模效益、 發展潛力、 創新能力、 智能制造、數字農業、現代服務業、數字政務、數字民生、網絡基礎、應用普及, 以及 30 個三級指標。 數字產業化指標主要體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水平、 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 包括產業規模、產業利潤、納稅能力、投入能力、專利發明以及創新發展能力等。產業數字化指標反映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情況,體現傳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包括智能
97、制造、農業數字化以及現代服務業等方面。數字政務與民生指標主要體現政府治理與公共服務模式創新, 反映數字化治理水平和信息惠民成效。包括政務體系數字化、數字技術在醫療、社保、養老、交通等公共服務及民生領域的融合應用程度等?;A環境支撐指標反映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普及程度等外部發展環境,體現數字經濟基礎支撐能力。(二)指數計算方法基于指數綜合法進行指標計算。(二)指數計算方法基于指數綜合法進行指標計算。針對各評估對象,將單項指標值與基值相比,求得單項指標得分,再對單項指標得分進行加權算術求和即得綜合得分?;翟O為單項指標預測的最優值,且基值對應的指數綜合加權得分為 100 分。通過預測保證基值在未
98、來五年中的穩定。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8 -評價指標權重設置:評價指標權重設置:評價體系采用德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指標權重,即邀請業內專家,分別對一、二、三級指標權重進行背對背打分。通過對專家打分的算術平均數,保證權重設置對不同專家差異化意見的充分吸收和評價體系整體方向性統一。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49 -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50 -附件 2: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一級指標得分及排名總指數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政務與民生基礎環境支撐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南昌84.3182.8181.7190.5184.31贛州75.2267.9379.0285.0269.55吉安7
99、3.2372.2273.6579.9365.910宜春71.7463.4578.8375.5969.28上饒70.1563.0673.5679.0465.811九江69.7661.1772.9777.9669.47撫州69.3764.6470.7973.81069.56新余68.9859.5869.71078.9572.33鷹潭68.8956.11071.9876.8876.32萍鄉67.81059.1969.71177.4768.19景德鎮66.51154.71174.1468.61171.54全省72.464.774.782.070.4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51 -版權聲明版權聲明本白皮書版權屬于江西省大數據中心,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 “來源:江西省大數據中心” 。違反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江西省大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