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2022年中國煤電成本分析與風險分析評估報告(4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人民大學:2022年中國煤電成本分析與風險分析評估報告(46頁).pdf(4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1年,南票電廠因政策原因關停,無力償還本息,10 月 15 日,法院受理農行葫蘆島分行訴南票煤電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煤電轉型過程中,企業經營成本可能進一步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借款償還能力下降,信貸違約概率增加,因此發生借貸違約、擔保糾紛、債券違約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通過修正的 z-score 對煤電機組運營狀況進行計算,發現基準情景下全國有291個“易違約”煤電機組,即一年內違約的可能性為 95%,兩年內違約的可能性32 為 70%,剩余貸款本息和超過 1970 億元。靈活性改造情景下,“易違約”機組分別達到 673 個,剩余貸款本息 3446 億元,對銀行資產質量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2、造成銀行壞賬風險,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圖 3-10 各省煤電貸款額與違約貸款額對比 新疆、寧夏、內蒙古、山東等省份煤電剩余貸款額高于 500 億元,且“易違約”機組的剩余貸款額均高于 50 億元,需警惕煤電轉型可能引發的次生金融風險。甘肅、廣西、貴州、吉林等典型省份,盡管煤電剩余貸款額整體水平不高,但煤電轉型影響下的信貸違約比例高于其他地區,對銀行資產質量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需重視該類地區信貸風險。2021 年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召開,一行兩會、發改委和財政部做了關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定發展工作問題的匯報,強調防止在處置其他領域風險過程中引發次生金融風險。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20
3、18對銀行壓力測試中發現,銀行資本充足率超過 80%來自于信貸風險損失的影響,即重度沖擊情景下,貸款質量惡化,不良貸款率上升,嚴重影響銀行系統穩定。33 鑒于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之間以及金融市場主體之間的密切聯系,低碳轉型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有可能通過網絡效應從金融部門傳導到整個經濟系統,即低碳轉型過程中,能源系統轉型損失通過產業系統和經濟系統傳導演化為系統性、全局性風險,對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破壞性影響。尤其金融系統內細分行業之間關聯密切,風險能夠在銀行、保險、金融市場等子系統之間傳導,社會穩定有序發展受到一定影響。煤電轉型過程中,需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加強預期引導和管理,嚴守風險底線維護金融穩定,將轉型風險納入風險管理體系,制定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期策略,防止信貸風險傳染擴大。圖 3-11 信貸風險向其他經濟金融系統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