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2021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白皮書(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聯通:2021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白皮書(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基于意圖的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網業協同編排編排白皮書白皮書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2021 年 8 月 前言 當前,企業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只有先于對手發掘并占領新市場,才能在競爭中取得決定性優勢。因此,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使組織和技術更具靈活性、敏捷性、應變能力,從而改善客戶體驗,促進業務增長。電信運營商在數字化轉型中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客戶需求定制化、個性化程度加大,同時,客戶對交付的要求越來越高,快速滿足客戶需求是未來運營商的最大競爭優勢,為此,網絡需要能夠進行動態協調,以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二是網絡規模與復雜性增加,傳統的業務支撐方式無法應對此
2、項變化,需要加速建立易于使用的網絡 IT 解決方案,以自動化流程取代網絡運營中的人工管理,在動態環境中維持服務。運營商普遍希望基于現有的技術能力平穩升級,實現網絡服務的靈活敏捷、輕便智能,以支持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本白皮書對運營商“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體系”提出愿景、原則、基本要求、發展路線與展望,旨在幫助電信運營商加快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進程。目錄 前言.2 一、網業協同編排的意義和愿景.4 1.1 網業協同編排的需求.4 1.2 相關概念及發展.7 1.3 網業協同編排的發展愿景.10 二、網業協同編排的目標架構和發展階段.13 2.1 網業協同編排發展原則.13 2.2 網業協同編排的架構與
3、定位.15 2.3 網業協同編排發展階段.16 三、網業協同編排實現的關鍵要素.19 3.1 業務意圖驅動.19 3.2 模型及策略驅動.20 3.3 設計與運行分離.21 3.4 平臺兼容與開放.23 四、網業協同編排的應用場景.24 4.1 客戶視角.24 4.2 運營商視角.25 五、展望與建議.27 一、網業協同編排的意義和愿景 1.11.1 網業協同編排網業協同編排的需求的需求 蓬勃發展的萬物互聯與多元融合,給電信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加劇了對網絡運營各方面的挑戰,運營商需要探索更加適合新環境新趨勢的技術支持與運營模式。(1 1)降低運營成本)降低運營成本 根據 OVUM 分
4、析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電信行業的收入增長從未跑贏過 OPEX 的增長,隨著網絡規模逐年增加及網絡制式、設備形態的復雜程度增加,OPEX 的快速增長暴露了運營商為管理和改變網絡所付出的高昂代價。運營商普遍認為“配置管理”問題是造成其運營成本高昂的根因。OSS 中手動配置、硬編碼供應不足、昂貴的網絡適配器增加和維護等因素導致了交付緩慢和巨大的網絡開銷。根據華為對運營商 1800多項典型運維活動的數據分析,95%的流程和作業節點都需要人為干預,導致要保持龐大的運維團隊。在服務交付方面,一些運營商使用電子表格和腳本來交付服務,這種方式可以讓網絡工程師方便的實現服務,但是作為一種人工的方法,嚴重依賴專家
5、們使用 CLI 編制特定代碼的專業水平,無法大規模使用推廣。另一些運營商通過OSS 系統硬編碼來實現服務,這種方式可以支持自動化,但不靈活,當服務定義需要改變,或者增加新網絡元素時,運營商需要通過OSS 供應商來做系統變更,帶來較大的時間與成本消耗。(2 2)提升)提升服務敏捷性服務敏捷性 各行各業的用戶都在進入數字化環境,在各種 IT 新技術的加持下,業務發展速度不斷增長,客戶對電信服務的期望也在同步提高,他們期望能以與自身業務發展相匹配的速度,近乎實時地按需創建和消除聯接。然而,當前運營商的業務實施仍需要大量的人工解釋和手動干預,以確保 IT 系統與網絡滿足服務需求,該過程無法滿足業務的敏
6、捷性要求,尤其是在融合業務大量發展、組網復雜,萬物互聯、網絡規模持續擴大的環境趨勢下。在傳統的業務實現過程中,網絡人員需要逐一配置、激活網元,部分業務通過網絡適配器可以實現部分自動化,但是適配器的開發成本高、周期長,每個激活流程都是一次性工作,復用程度低,而業務發展趨勢要求網絡服務不再是一系列“一次性”供應和激活,必須支持連續的服務變更。此外,運營商各個業務專業往往由不同團隊分別運營,總部部門、省分公司、子公司之間 IT 系統多、流程復雜,銜接難度大,自動化程度低,業務加載周期長,更無法靈活敏捷調整,需要打造統一的協同支撐模式,實現端到端一體化、高度自助化。SDN/NFV 新型技術可以提升網絡
7、的靈活性、敏捷性并降低成本,但根據近幾年結果來看,其并不能解決未來各類應用大規模部署,及新技術引入與擴張的問題,另外,SDN/NFV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無法替代現有的 OSS/BSS 體系與流程。如何大規模、全流程提升網絡運營效率,持續、快速引入新技術,是全行業一直在探索的課題。為了提升服務敏捷性,需要關注:1)設計敏捷性,如何實現快速引入新服務,用靈活的方法添加服務功能,而非硬編碼等剛性設計方式;2)操作敏捷性,如何實現快速提供服務,減少交付障礙,如人工/工單流程對業務的影響,并按需修改服務實例;如何提升網絡的易用性,在網絡規模增長與復雜性提升的環境中,使網絡更易于配置、操作與維護。(3
8、 3)增強商業變現能力增強商業變現能力 電信行業雖然擁有大量資源與客戶基礎,但商業變現能力不足,具體表現在產品差異化不足、網絡適配能力不足、業務創新慢。加強產品差異化:當前,運營商基于特定網絡能力,封裝固定產品提供給客戶,且客戶需要依賴于客戶經理,才能理解并選擇較為匹配自身需求的產品。即便是在維持此種商業模式的條件下,傳統的按需開發方式因其產品加載慢、業務融合難、靈活性不足等問題,也難以滿足產品復雜性提升、客戶需求多變的業務發展趨勢,需思考如何升級當前的產品營銷模式。提升網絡適配能力:提升網絡基礎設施靈活性,降低網絡服務使用難度,促進網絡開放與融合,如云網融合、X 網融合、共建共享等,加速網絡
9、之間、網絡與行業的無縫銜接,實現網絡即服務。加速網絡業務創新:與互聯網企業相比,電信運營商新業務的融合創新速度慢。電信產業新業務平均上線時間大于 6 個月,而 AWS(Amazon Web Services)1 年推出 300+個新業務。電信網絡基礎設施應支持全數字化業務,而非阻礙其發展,這就要求網絡自身具備極高的靈活性,能夠快速適配不同特性的融合產品,根據客戶需要與業務創新提供隨選服務支撐。1.1.2 2 相關相關概念概念及發展及發展 針對當前的各類問題,電信行業需充分、科學的運用 IT/DT 新技術,推動網絡架構和運營模式演進。(1)基于意圖的網絡 基于意圖的網絡將新的網絡功能與新的網絡運
10、營模式集于一身,有助于增強網絡與業務之間的聯系。具體而言,客戶可以直接表明希望網絡實現的業務意圖,這些意圖會自動轉化為網絡操作,網絡自動執行操作,并運用網絡狀態感知技術持續監控、了解并優化網絡性能,以確保意圖得到實現?;谝鈭D的網絡解決方案將常規做法替換為由控制器引導的和基于策略的抽象,這更便于操作員表達意圖,并隨后驗證網絡正確執行他們所要求的操作。Gartner 認為,“基于意圖的網絡”最大好處是提高了網絡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并能夠支持跨多個基礎設施的統一意圖和策略,基于意圖的網絡系統的實現可以將網絡服務部署交付時間有效減少 50%到 90%,同時將停機的次數和持續時間減少至少 50%。思科指
11、出,“基于意圖的網絡”借助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構建起一個自動化的網絡,能夠極大的彌合業務部門與 IT 部門之間的差異,從而為業務主管和 IT 主管帶來好處。它帶來的優勢可歸納為五個方面:更高的業務靈活性、更高的運營效率、網絡與業務目標不斷保持一致、更好的合規性和安全性、減少風險。在 2017 年初 Gartner 發布的Innovation Insight:Intent-Based Networking Systems報告中,定義了 IBN 應該具備的四種能力:轉譯和驗證、自動下發與執行策略、網絡狀態的察覺、精確診斷以及動態的優化和補救。轉譯和驗證:系統從最終用戶獲取更高級別的業務策略,并將
12、其轉換為必要的網絡配置,生成并驗證最終的設計和配置以保證正確性。自動化實施:系統可以在現有網絡基礎設施上配置適當的網絡變更,通過網絡自動化或網絡編排完成。網絡狀態感知:系統為其管理控制下的網絡提供實時網絡狀態,并且協議和傳輸是不可見的。保障和自動化優化/補救:系統持續驗證原始業務意圖是否得到實現,并且可以在所需意圖無法實現時采取糾正措施。各行業標準組織正在進行意圖網絡相關概念、場景、技術、用例的標準制定。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表 1:意圖網絡研究情況統計 標準標準組織組織 研究情況研究情況 3GPP3GPP 在 Release 17 中,3GPP SA5 正在研究意圖網絡的概念、場景和解決方案,
13、以簡化網絡運營管理,輸出標準為 TR 28.812/TS 28.312。ETSIETSI 在最新的 ENI Architecture 中,中國電信牽頭新增了意圖翻譯的描述、架構和用例。IETFIETF 提出“針對不同方案和用戶的意圖分類”技術報告 CCSACCSA 成立“面向意圖網絡的技術架構研究”課題 (2)服務設計與編排 服務設計編排是指對網絡進行編程,即以單一端到端事務的方式,自動配置參與服務的所有元素,將新配置作為原子事物應用于網絡,而非傳統的工作流方式。與服務編排相關的可編程性和自動化使此類事務能夠以更低的成本近乎實時地執行。由于全新的業務發展速度要求頻繁變更服務,服務編排還需管理在
14、使用中對服務進行的持續配置變更,以便它們能夠應對客戶需求的動態特性?!胺站幣拧闭谔娲鷤鹘y的資源調配與網絡激活概念,這種按需動態配置、激活物理/虛擬網元的能力是運營商未來的關鍵能力,是實現可編程網絡/用戶定義網絡/網絡即服務 NaaS 的基礎。(3)低/無代碼開發 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大多都遇到了業務需求快速響應與IT 交付能力的差距越來越大的矛盾。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低代碼/無代碼技術降低開發難度,以及功能、資源、資產、技術等的集成。Forrester2014 年提出,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序的開發平臺(Low-code/No-code)。這類平臺面向的是IT
15、 專家或者平民程序員,以快速交付應用程序為目的,甚至可以直接面向無代碼基礎的業務人員及其他各類人員,輔助其快速構建適應企業各種需求變化的應用。無代碼開發和傳統開發相比,在開發時長、實施時間、使用門檻和使用范圍上都具有更明顯的優勢。2019 年以來,低代碼是整個 ICT 產業當中最明顯的增量市場,根據2021 年中國低代碼/無代碼市場研究報告,我國整體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19 億,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49.5%;第三方使用人員規模達到 42.6 萬人,入局廠商涵蓋云廠商、行業軟件廠商、開發工具廠商。但目前,專業低代碼平臺的使用場景基本聚焦于數據管理與數據可視化分析、財務管理、內部溝通、協同辦公
16、等方面,在網絡領域的使用較為缺乏。1.31.3 網業協同編排網業協同編排的發展愿景的發展愿景 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旨在通過技術升級提升企業的靈活性、敏捷性、自動化程度,促使商業模式升級、開發運營模式升級,適配面向未來的業務需求。(1)營銷:商業模式升級,改善客戶體驗 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將當前以產品為驅動的商業模式,轉變為以客戶意圖為驅動的未來商業模式。圖 1:運營商傳統商業模式升級 如圖所示,當前運營商的營銷模式,是“以產品為驅動”,存在一系列典型問題,如,產品嚴重依賴運營商商業判斷及設計水平,不能保證市場效果;產品固定,無法靈活調整內容;客戶難以理解與選擇產品;人工環節多,存在大量
17、低效工作環節;新產品上線周期長,業務交付時間長等。運營商應向“以意圖為驅動”的商業模式轉換:客戶直接說明意圖,產品自動匹配生成,無需客戶理解、選擇產品,以自動化取代大部分低效人工操作,實現網隨意動,網絡產品購買簡單、快速滿足甚至超越用戶需求。此場景依靠當前以人工/工單流程為主的基礎方式無法實現,要求運營商具有極高的業務靈活性,具備快速響應能力的網絡與 IT 環境。(2)協同:網絡、IT 與業務緊密相符,相互促進 引入情境感知、機器學習等概念,基于統一的模型表達,消除業務與網絡/IT 的差異,實現業務智能理解,網絡與業務持續保持一致。網絡以業務為驅動,業務自動、持續的轉化為網絡基礎設施任務,網絡
18、根據業務準實時調整基礎設施服務,并持續驗證網絡配置與業務的一致性,及時糾偏,更進一步,分析問題、預測問題、解決問題。(3)運營:全流程自動化,降本增效 當前網絡運營已實現部分自動化,但程度仍然不足,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流程、全專業自動化尚有距離?;谝鈭D的網業協同編排,前端與網絡服務貫通,將所有重復的手動配置抽象、組合,轉變為基于策略的模型表達及操作,消除耗時、重復的手動過程,加快網絡調配、部署,提高生產力、降低運營成本,將勞動力工作重心從傳統的被動支撐轉移到高價值的主動運營。圖 2:網絡運營工作重心轉移(4)開發:統一集成編排,消除 IT 孤島 集成全專業標準 API,形成全
19、網跨域跨層的編排能力,融合現有應用/服務與新能力、新技術,任何服務可以按需快速加入網絡,實現面向未來的產品設計與開發。通過服務編排的方式,拉通 IT 孤島、簡化業務流程,進一步促進組織優化。開發實施與策略相結合,策略通過相關能力協同實現,能力集成規模越大,可支持的策略范圍越大。持續打造并維護低代碼開發環境及模式,縱向專業分工:底層基礎設施快速封裝標準的服務能力,上層敏捷提供業務產品;橫向高效統一:使能頂層設計與發布,規范全網模型與流程,形成合力,融會貫通。平臺可適當對外開放,憑借簡單易用、能力全面的開發條件,降低面向合作伙伴的網絡服務使用門檻,便捷的將網絡服務與各行業自身業務靈活組合,以此促進
20、產業融合。(5)生態:加速 2B 生態成熟,提升通信運營商價值 通過網業協同編排的能力構建,實現運營商極致靈活、敏捷的基礎架構,在面向客戶,尤其是 2B 領域,可以極大提升運營商的行業賦能水平,加速 2B 生態成熟。于 5G 時代背景中,更容易的探索出新型商業模式、產業模式,發掘并提升運營商價值。二、網業協同編排的目標架構和發展階段 2.12.1 網業協同編排網業協同編排發展原則發展原則 網業協同編排發展過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則:(1)以意圖為驅動 商業意圖轉換為網絡執行策略,網絡基礎設施可以根據意圖動態靈活調整。意圖與網絡持續保持一致。關注商業意圖成為運營商網絡運營工作重心之一,利用大數據、機
21、器學習等技術跟蹤意圖、分析意圖、預測意圖,高度滿足客戶需求,甚至超越客戶需求。(2)以策略為樞紐 策略是網業協同編排中的核心部分,相當于網絡的大腦,主要包括意圖轉換策略、服務編排策略、流程策略等策略設計制定。通過對服務與設備的抽象、建模與組合,實現業務的表達,而非傳統的一事一議的工單流程。服務建模過程應首先打通網絡與業務的模型語言,統一規格,相互聯動,消除網業融合編排的基礎障礙;第二,應使用基于標準的方法,原生支持服務模型編程操作,支持可擴展的復雜性,并可進一步支持新興的 NaaS,允許客戶將自己的服務放到運營商開放的編排環境中編排。(3)以編排為引擎 編排是意圖與策略的具體執行者,全面而規范
22、的集成跨域跨層的服務能力,支持大規模事務能力,并靈活調用各類原子服務以實現任意策略,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流程。編排層需具備強大的適配能力,北向快速融合新應用、新工具,南向快速適配新廠商新設備。面向開發與運營人員,編排平臺需要提供簡易、便捷的操作環境,降低平臺的操作門檻,提升服務開發與應用的敏捷性。(4)以場景為步調 編排能力所覆蓋的場景范圍越全面,編排效果將越顯著,但在編排模式引入之初,應從單個場景開始,逐漸擴充場景范圍,確保編排能力的有序、有效實施。運營商根據每個階段選定的場景范圍,封裝并開放所對應服務能力,使編排與場景、業務密切結合,最終促成運營商全域能力開放的成熟發展。2.22.2 網業協
23、同編排網業協同編排的的架構架構與定位與定位 運營商當前已有成熟的 BSS/OSS 系統及運營流程,同時,對于各類新業務,也在快速建立對應的編排協同器,應基于當前的 IT/CT能力,進行能力開放,通過網業協同編排平臺,與業務意圖緊密關聯,并根據業務意圖靈活敏捷調用各類開放能力。網業協同編排平臺主要需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意圖模塊、設計模塊與運行模塊,北向對接運營商門戶或營銷應用,南向對接各類控制器/協同器,東西向對接 BSS/OSS IT 服務能力。圖 3: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平臺功能及定位(1)意圖模塊 意圖模塊包含意圖輸入、意圖解析、意圖匹配、意圖分析等功能。從北向接收來自客戶或一線的商業
24、意圖,通過關鍵字識別匹配、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式,將業務語言分解為網絡執行語言,匹配網絡產品。同時負責利用大數據、AI 等技術,自動捕獲意圖、分析意圖、預測意圖。(2)設計模塊 設計模塊包含模板設計、場景設計、模型設計、API 設計、策略設計、編排包發布等功能。在業務需求輸入前,做好服務能力的設計與編排,將設計好的產品模板、服務模板導入意圖轉換模塊等待意圖匹配,同時發布到運行模塊等待服務實例化。做好策略及規則設計,支持流程自動化創建及更改。設計模塊包含可視化操作界面、對象定義及識別等能力,將模型、API、動作流等元素進行可視化封裝,支持通過拖拽方式組合復雜功能或產品。(3)運行模塊 運行模塊包含編
25、排包解析、編排包就緒、編排包運行、運維監控等功能。對設計模塊發布的編排包進行解析、存儲、管理。收到實例化需求后,進行實例化執行,并對執行中的編排包進行過程監控、異常處理,同時收集數據供運維分析。(4)相關接口 目標接口以 REST API 接口協議為主,包括南向控制器、協同器開放的能力,及東西向 BSS/OSS 應用開放的標準能力。但在能力開放體系完全成熟之前,需要靈活適配各類其他標準接口協議,實現能力全面集成的要求。2.32.3 網業協同編排網業協同編排發展階段發展階段 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是一個遠大的目標,當前的技術與運營現狀與之相比,差距較大,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分階段實現目標。(1 1
26、)核心)核心技術技術發展階段發展階段 意圖部分發展階段:Level1-意圖被動獲?。和ㄟ^點選式、文本/語音輸入等方式輸入意圖,意圖自動翻譯為網業模型語言;Level2-意圖主動獲?。褐鲃痈櫷獠繑祿?,根據智能模型,分析用戶潛在意圖,建設意圖識別能力;Level3-意圖學習分析:利用機器學習,實現意圖信息的分析、預測、引導、推薦,提升用戶感知,促進產品創新;Level4-意圖閉環優化:通過感知意圖執行情況、用戶反饋、環境變化等信息,結合智能算法,實現意圖自優化、自調整。編排部分發展階段:Level1-人工高效編排:編排設計及運行功能及環境具備。形成規范有序的模型設計、服務抽象方法論;建成面向開發
27、團隊的低代碼開發環境,可人工拖拽設計流程,實現局部自動編排;Level2-基于意圖的半自動編排:系統根據意圖解析結果,自動匹配預先配置好的編排模型,執行可重復的任務,減少人工操作,提高編排效率;Level3-基于意圖的全自動編排:建立流程自動設計與執行能力,系統可根據意圖策略,端到端全流程自動編排網絡服務。(2 2)運營商實施部署運營商實施部署關鍵關鍵步驟步驟 制定路線、形成基礎:運營商審視自身當前 IT 基礎設施情況,探討如何基于現有BSS/OSS 運營體系向自動、智能編排體系遷移,完成頂層框架設計,并在全企業上下統一愿景及目標。重點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以低代碼開發模式逐步替代傳統開發模式
28、、當前的工單/調度模式與編排模式的結合與轉變、基礎能力的封裝與開放、網絡資源可視化等。實施范圍逐步擴大:從局部到全局逐步擴展落地范圍,從個別業務場景、分子公司開始試運行,向全業務全公司推廣;從網絡領域支撐能力具備,向業務領域應用銜接擴展;從運營商內部技術、運營模式調整,向對外開放融合發展。從局部試點開始,以可靠的解決方案推動業務顯著增長,通過效果反饋,持續優化,進而全面覆蓋。技術引領組織優化:技術能力分階段具備,業務轉變隨之分階段上線,團隊組織及運營模式隨之匹配調整。(3 3)網業協同編排體系發展階段總結網業協同編排體系發展階段總結 根據運營商當前的業務支撐現狀來看,網業協同編排體系大概需要以
29、下兩個發展階段來實現基本能力:自動自動化化階段(階段(2021202120232023)技術階段:意圖部分實現 Level1Level2,編排部分實現Level1Level2??傮w來說,自動化階段需完成意圖的靈活輸入、智能理解,編排設計階段可支持開發人員根據意圖可視化拖拽設計的人工模式,支持預先設計好策略供意圖自動匹配的半自動化模式,根據不同業務特征,靈活選擇適用的模式。實施階段:企業完成網業協同編排功能建設,50%業務上架實施,業務相關能力/模型納入平臺,企業 80%組織完成編排能力覆蓋,人工環節自動化率與實施之初相比提升 40%。智能智能化化階段(階段(2024202420252025)技
30、術階段:意圖部分實現 Level3 Level4,編排部分實現Level3??傮w來說,智能化階段需意圖的分析、預測與自學習、自優化,通過自動編排,與網絡基礎設施動態聯動。實施階段:企業完成網業協同編排體系配套的組織及運營模式建設,90%業務上架實施,業務相關能力/模型納入平臺,編排能力全網覆蓋,人工環節自動化率與實施之初相比提升 80%。三、網業協同編排實現的關鍵要素 網業協同編排的實現,需要重點從以下幾方面的建設入手。3 3.1.1 業務意圖驅動業務意圖驅動 業務意圖驅動需要重點實現三方面功能:意圖輸入、意圖轉換與意圖分析。意圖輸入:系統具備圖形用戶界面,提供與網絡相通的業務抽象模型表達,供
31、用戶精準輸入意圖需求,并將模型提供給開發人員用以后續編排輸出,轉換為基于模型的策略。系統具備文本/語音輸入界面,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主觀輸入信息轉換為機器可讀的信息,并通過人機多輪對話,使用智能算法,對客戶非專業的意圖進行補全。意圖轉換:收集沉淀客戶需求數據、解決方案經驗數據,推導學習其關聯,計算從需求到操作的匹配,將頂級意圖映射到網絡配置動作。意圖分析:根據意圖數據、執行數據,持續核查意圖與網絡動態的一致性,如發現偏離,智能自動調整。意圖學習,具備更復雜的洞察力,如,沉淀并不斷豐富意圖庫,并探測外界信息,從中自動捕獲、匹配已有意圖;了解、預測意圖趨勢;在用戶提出主觀意圖的過程中,智能提示
32、、推薦更優方案。3 3.2.2 模型模型及策略及策略驅動驅動 對象建模:參考 TMF PSR 模型概念,自下而上設計模型,由北向南,依次由意圖模型、產品模型、面向客戶的服務模型、面向網絡的服務模型、資源模型組成并層層關聯,統一規范模型頂層設計,新模型按要求加入,實現高級需求分派到每個設備的命令集。模型編程使用基于標準的 API 接口,如 NETCONF/YANG 或 REST 類型的標準協議,NETCONF/YANG 協議在逐漸成熟中,用以實現自動化服務設置及事務激活,REST 是廣泛使用的應用標準接口,可以主要通過 REST API 實現各專業服務的集成與編排。流程建模:編排系統可抽象流程動
33、作及其關聯關系,自動創建流程,是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的必經之路。系統根據業務特性,利用動態策略組織編排流程,動態策略源于設計并高于設計,使用智能算法自動尋找最優編排方案。模型兼容與復用:新技術(如 SDN/NFV)、新業務等元素使用通用模型與規范接口,可以隨時加入網絡,統一融合編排,增強網絡應用開放性。標準模型可復用,避免從頭開發,提升業務敏捷性。智能動態模型:避免每個服務實例,都配有“創建、修改、刪除等”多個模型,精簡模型數量,利用智能算法,在服務實例運行過程中,基于實例變更參數,計算預期狀態與當前狀態的最小差別,自動為設備重新編寫配置,實現網絡的“最小變更”、動態修改。3 3.3.3 設計設計
34、與與運行分離運行分離 架構:設計態與運行態分離 參考 ONAP 規范,使用設計態與運行態分離的架構,模型設計創建與服務實例運行解耦,各自獨立,通過編排包傳遞設計信息,保證運營的靈活性。打破傳統的產品開發模式與一事一議的系統改造、周期迭代,提升服務的敏捷性。功能:設計編排包運行 設計:設計態負責業務規則設計,包括對組成業務的各類對象和關系進行建模,人工或自動制定指導業務行為的策略規則。提供低/無代碼的模型設計操作環境,基于云原生架構,配套一系列技術能力和工具集,如在線可視化建模設計平臺(提供可視化、圖形化、組件化的開發工具,可拖拽開發配置)、沙箱測試(全自動化測試工具,提供端到端業務服務測試,驗
35、證編排包可行性)、跨系統服務能力集成管理(標準 API 能力即插即用,以目錄、地圖等形式存儲及呈現,機器可讀、可判斷)等。編排包:編排包是設計態和運行態之間交互的介質,拉通業務設計到業務運行間的橋梁,設計態以編排包的方式輸出設計的內容,運行態按需獲取和加載編排包,實現業務快速加載。編排包基于OASIS 組織制定的云應用拓撲編排規范的 TOSCA(Topology and Orchest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loud Applications)規范,將設計內容采用統一結構、統一命名規范、策略及流程描述語言進行打包。文件包內包括 SR 服務對象(CFS/RFS/RES
36、)信息、公共對象信息、PST 信息、網絡拓撲信息、API 信息、流程信息、策略信息、測試用例信息等運行態運行時所需要依賴的配置項。運行:運行態針對設計的服務實例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控制。運行態接收設計態發布的業務規則,根據商業需求動態生成和執行業務流程。運行態不僅提供最初的服務實例,還需實現網絡全生命周期的維護、修改配置,具備分鐘內重新編程設備,支持實例動態運行的能力,要求具備網絡配置數據的實時存儲庫,及時了解網絡情況,并進行分析、修改。運營:編排包發布編排包訂閱 標準業務一點設計、全網發布:全網統一使用設計平臺,進行模型設計與發布。對于標準業務,總部一點設計,全網發布、訂閱;或者對于優秀設計
37、,全網共享。差異業務頂層設計、全網更新/配置:對于存在差異性的業務,總部做好頂層設計,分子機構按照模板要求自行完成,規范敏捷,減少差異與重復設計。3 3.4 4 平臺平臺兼容兼容與開放與開放 與現有體系集成:編排平臺要與現有的 BSS/OSS 體系相互通信、調用、觸發,才能發揮服務編排的最大價值。良好的服務編排系統需要與現有的服務提供方式共存,使操作員從現有的服務方式平穩遷移到新方式。與未來網絡集成:編排平臺需要考慮與 SDN/NFV 的集成,服務編排系統需要驅動MANO 編排功能,以編程方式指示 MANO 啟動 VNF 及相關資源,以部署服務。開放與生態建設:合作伙伴開發者都可以在編排平臺找
38、到解決方案、使用案例等開發者資源,可以利用自助式的 IT 操作進行服務開發,也可使用沙盒在虛擬網絡環境中運行代碼,查看結果。在此基礎上,需注重生態的構建,面向客戶,可以提供“意圖專區”,客戶將自身意圖在此提出,并可給予激勵;面向開發者,可以在“意圖專區”任意揭榜,使用平臺資源,提供實現意圖的服務,通過此類模式,促進網絡與業務靈活創新。四、網業協同編排的應用場景 4 4.1.1 客戶視角客戶視角 被動觸發服務:客戶通過語音或文本的方式,口語化的表達自身需求,而非在運營商門戶上了解并挑選固定產品,或必須通過客戶經理的幫助。如下圖所示,客戶表達主觀意圖,意圖助手通過匹配業務/產品模型,與客戶進行多輪
39、對話、推薦、協商,以獲取完整、標準的意圖輸入,并進行后續的自動化模型驅動的流程。圖 4:客戶自主表達意圖 主動觸發服務:意圖網絡通過收集外部商機信息與自身網絡信息,及時智能捕獲客戶的潛在需求,觸達客戶進行推薦;或預測、發現網絡問題,及時維護修正或告知客戶并提供解決方案。4 4.2.2 運營商視角運營商視角 (1 1)以商機支撐環節為例,以商機支撐環節為例,使用使用網業協同服務編排平臺,網業協同服務編排平臺,從售從售前、前、售中售中、售后售后進行進行智能支撐、智能支撐、敏捷敏捷交付交付,如下圖所示。圖 5:使用意圖編排平臺支撐業務運營 正常情況:1)意圖模塊從客戶/解決方案經理處獲取標準意圖,進
40、行意圖解析;2)根據解析結果自動匹配產品,進一步自動匹配編排包(前期已由設計模塊設計完成);3)意圖匹配結果交予運維人員可視化審核確認,如通過審核,則進行編排包測試、部署執行,最終開通業務。如未通過審核,則由運維人員進行編排修改;或提交開發申請,由開發人員在設計模塊進行開發后上線,同時通知前臺該需求暫時無法滿足。異常情況 1:在“編排包部署執行”環節中,如出現異常,則自動轉派人工處理,最終開通業務。異常情況 2:在“自動生成編排包”環節,即,意圖匹配產品的過程中,如果無法找到對應的產品/編排包,匹配失敗,則反饋客戶/經理,同時提交設計申請,由開發人員在可視化設計平臺上,進行建模設計,設計完成后
41、,新的產品/編排包就緒上線,實現業務支撐。(2 2)從運營商整體運營體系來看,從運營商整體運營體系來看,通過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通過基于意圖的網業協同編排,提升運營商業務支撐效率排,提升運營商業務支撐效率,具體體現在加速業務上線時間、統籌全域業務支撐、升級傳統運營模式與開發模式。加速上線時間:通過規范網業語言、低代碼設計等手段,加速業務開發,縮短產品上線/交付時間,同時,支持產品快速試錯、創新,助力產品線規模擴張。統籌業務支撐:通過一點集成、編排各域服務能力,打破運營商當前廣泛存在的各專業各自編排各自運營的模式,橫向拉通跨域專業、縱向兼容新舊網絡,實現前端一點對接,后端一點交付。升級運營模式:
42、通過意圖轉換、無代碼開發、自動化編排等技術,推動當前以線下溝通、工單流轉為主的運營模式向業務智能理解、自動生產的模式轉變,提高網絡運營效率。升級開發模式:以編排包發布、訂閱的模式支撐業務創新與調整,而非傳統系統升級改造。通過業務模型“一點設計、全網訂閱”,“頂層設計、個性實施”,簡化、規范各省差異性業務實現。五、展望與建議 (1)運營商內部運營達成共識 基于意圖的編排不應被視作一種解決所有前述問題的單一產品或軟件,其價值的發揮需要所有領域人員、過程和技術的配套協調。在運營商內部,網絡與業務部門需要達成共識、協同一致,使用統一的方法、模板與平臺,各個專業需做好底層能力的準備與開放。運營商應將基于
43、意圖的編排視為一種面向未來架構的演進,通過使用多種智能技術、行業先進理論,形成融合優勢,驅動電信行業的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對生產方式、運營模式、思維模式與人員技能進行革新與提升。(2)加速運營商數字化轉型 以構建運營商意圖編排體系為抓手,全面加速運營商數字化轉型。通過服務編排,推動網絡能力的數字化、標準化及開放水平;通過意圖轉換,推動運營商業務轉型,提升客戶感知;通過開發運營模式升級,推動運營商生產提速增效。(3)共同促進通信行業生態繁榮 規范南北向標準接口,使設備商、運營商、應用客戶與合作伙伴更加便捷的相互融合、銜接,減少差異性、屏蔽各端復雜性,促進通信網絡行業的生態繁榮。通過開放平臺搭建與社
44、區運營,營造多邊互惠共贏的商業環境,按需孵化,高水平、高價值創新,共創生態繁榮??s略語列表縮略語列表 縮略語縮略語 英文全名英文全名 中文解釋中文解釋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軟件定義網絡 NFV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網絡功能虛擬化 BSS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業務支撐系統 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運營支撐系統 NaaS Network as a Service 網絡即服務 TOSCA Topology and Orchestration Specifi
45、cation for Cloud Applications OASIS 組織制定的云應用拓撲編排規范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應用程序接口 NETCONF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網絡配置協議 REST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表現層狀態轉化 ONAP Open Network Automation Platform 開放的網絡自動化平臺 PSR Product Service Resource TMF 定義的產品、服務、資源模型 PST Product Service Templet 產品服務模板 MANO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網絡功能虛擬化)管理與編排 CLI Command-Line Interface 命令行界面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華為自動駕駛網絡解決方案白皮書【2】基于意圖的網絡-彌合業務部門與 IT 部門之間的差異【3】基于意圖的網絡需要開放性平臺的原因【4】向基于意圖的網絡邁進【5】Driving Network Agility Through a Service Orchestration Approach【6】思科網絡服務編排器 NSO-通向自動化的橋梁【7】思科服務編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