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安全: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工信安全: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19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國 家 工 業 信 息 安 全 發 展 研 究 中 心 人工智能所 目錄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研究背景 01 指標體系 02 指數解讀 03 趨勢研判 04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研究背景 01 01 研 究 背 景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日本: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大人工 智能相關企業創業支持 【治理】發布以人類為中心的人工 智能社會原則 【技術】發布機器人社會變革促進 會議報告 【資金】增加預算支持人工智能與機 器人產業發展 【人才】發布AI戰略,計劃每年
2、培養 25萬人工智能領域人才 歐洲:加快科研創新轉化, 構建可信人工智能 【治理】歐盟發布可信人工智能倫理 指南 【資金】德國加大人工智能研發投 入;英國將投資建設國家AI實驗室 美國:加快技術標準制定,發力 保持人工智能全球領導地位 【政策】發布新國家人工智能 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 【技術】開發人工智能技術標準 【資金】國防部、能源部等加大 人工智能投資 中國:加大國際合作,從應用層發力 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 【政策】各地區相繼出臺新一代人工智 能發展規劃、融合發展行動計劃等 【治理】我國首次發布發展人工智能治 理原則 人工智能受到全球先進經濟體的高度重視,2019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
3、區在推動本土人工智能發展方面動作不斷,力圖爭奪主導權 01 研 究 背 景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各省市發展特點各有不同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高速增長,加速滲透多應用場景,成為促進 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全國多地結合自身條件,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布局,相繼出 臺產業支持政策,區域間競爭態勢初步形成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約為344億元344億元 7.4萬篇 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文獻產 出共30.5萬篇,其中中國發表7.4萬篇,占比近三 成,超越美國的5.2萬篇 796.9億元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融資額
4、達796.9億元 2019年,全國已有20個省市地區建 設人工智能產業相關園區,其中江蘇 17家、廣東16家高居榜首,北京、 上海各9家 整體而言,東部沿海地區建設力度較 強,西南部地區園區建設較為滯后 2019年,全國已有21個省市地區 政府出臺人工智能產業相關政 策,其中北京、廣東各9項政策, 上海、浙江、江蘇緊隨其后,均 出臺5項(含)以上相關政策 整體而言,沿海地區政府關注度 高,而西南地區不甘落后,加快 產業支持政策出臺 2019年9月,人工智能相關公司總數已超2500家 2500+家 數據來源:全球論文數據來自艾媒咨詢,其余均來自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01 研 究 背 景
5、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需要創新手段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多角度評估 備注:本報告對2017、2018兩年的數據在新指標框架下進行了重新計算 人工智能已經滲透融合到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領域,產業發展迫切需要完善統計制度,創新監測手 段,使數據信息真實反映發展實情,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指數(2019),側重分析我國 31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明確我國整體及各地區人工智能發展現狀、趨勢與主要挑戰,為各級政府、關 注人工智能行業的機構及相關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直觀的參考依據。 機構報告說明 斯坦福大學人工
6、智能指數報告通過活動量和技術性能兩大核心指標分析對比全球各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 美國數據創新中心誰會贏得AI競賽:中國、歐盟還是美國?通過人才、研究、開發、應用、數據和硬件六類指標分析中美歐的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清華大學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 通過科技產出與人才投入、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發展戰略和政策環境、社會認知和綜合影響四 方面分析中國人工智能發展面貌 武漢大學、長江商學院中國人工智能指數2018通過學術、產業、人才、開源情況、公眾認知等指標對比中美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數據堂2019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通過人工智能產業基礎、數據、算法、應用等產業鏈分析全面展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7、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指標體系 02 01 02 指 數 體 系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構建原則 動態性 原則 可操作 性原則 可比性 原則 目的性 原則 系統化 原則 指標體系構建應以國家整體 戰略規劃重點為指導目標 指標涵蓋評價對象的各個方面, 并且合理構造層次數量 選取指標所對應的數據資料應有 明確來源,方便采集與收集 指標要橫向可比(不同區域)、 縱向可比(不同時期) 不同階段,要根據工作重點 對指標進行調整和改變 01 02 指 數 體 系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指標體系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基礎支撐 + 創新能力 + 融
8、合應用 + 產業運行 + 環境保障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從“內生動力”、 “外部環境”兩個維度出發,既考慮到人工 智能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潛力,又考慮到人 工智能產業與外部環境及其他產業領域的相 互影響關系,設立基礎支撐、創新能力、融 合應用、產業運行、環境保障5個一級指標及 18個二級指標,較為客觀全面的反映我國人 工智能產業發展態勢和特征。 基礎支撐 融合應用 創新能力 產業運行 環境保障 $ 外部環境內生動力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指數解讀 03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達到64.5 20
9、19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為64.5,較2018年增長4.7%, 2017-2019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1%,表明近三年我國人工智 能產業發展呈現持續穩步增長態勢 60 64 58 0 66 62 64.5 201720182019 58.4 61.6 +5.5% +4.7% +5.1% 備注: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會各省市地區指數均值;由于數據獲取等 原因,出特殊說明,本報告的地區數據不包含港澳臺地區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全國),2017-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省市),2019 96.4 95.4 94.9 84.5 84.0 76.0 75.0 74.8 74.5 7
10、3.9 73.6 72.2 72.1 71.9 71.1 67.2 66.2 63.8 62.2 61.1 59.5 52.9 50.8 50.5 48.1 42.3 42.2 40.5 37.2 32.2 31.5 北京 湖北 安徽 河北 浙江 遼寧 上海 廣東 江蘇 福建 山東 天津 重慶 湖南 四川 新疆 陜西 貴州 甘肅 黑龍江 河南 江西 吉林 廣西 寧夏 山西 云南 海南 內蒙古 青海 西藏 北、上、廣三省市的 指數超90分 甘肅、海南名次提升 最多,均上升3名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2019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一級指標前十名
11、 基 礎 支 撐 創 新 能 力 融 合 應 用 產 業 運 行 環 境 保 障 排名省市基礎支撐 1北京95.6 2上海95.6 3廣東92.3 4貴州92.0 5浙江86.3 6江蘇75.9 7山東75.2 8福建75.0 9天津74.5 10河南73.8 排名省市創新能力 1北京95.6 2廣東95.5 3江蘇94.5 4上海94.3 5陜西81.2 6安徽80.2 7浙江79.5 8山東79.0 9湖北77.9 10遼寧76.2 排名省市融合應用 1北京95.6 2廣東95.5 3上海95.1 4浙江84.1 5江蘇80.9 6福建76.8 7四川76.2 8湖北75.9 9天津75.
12、3 10重慶75.1 排名省市產業運行 1北京98.6 2廣東95.6 3上海95.4 4江蘇85.3 5浙江85.3 6安徽77.4 7天津75.6 8重慶75.4 9福建74.7 10湖北74.2 排名省市環境保障 1上海97.3 2北京95.6 3廣東95.6 4浙江88.1 5江蘇82.7 6重慶75.8 7安徽75.7 8四川75.0 9福建73.5 10湖南73.1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核心觀點 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各項指標協同推進 總體 情況 基礎支撐地區分化顯著,上海、浙江、貴州數據開放程度位居前列
13、35所高校首批設立人工智能專業,廣東、北京、江蘇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三 融合應用加速突破,安防、醫療成為落地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業 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超過2500家,超半數省市已在產業鏈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均有布局 21省市多管齊下發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產業 運行 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呈現三大梯隊,北上廣浙江領跑全國 地區發展切入點有所不同,基礎產業、技術創新、融合應用各有特色 華東躍居區域綜合指數第一,五大指標全面領跑 地區 發展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 濟融合的指導意見,工信部支持建
14、設上海人工智能創新 應用先導區、江蘇(無錫)車聯網先導區,科技部印發國家 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全方位 多角度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我國在算力、數據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據復旦大學統計, 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國已有82個地級及以上政府上線數 據開放平臺,數據集容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清華大學發 布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天機芯”,有望推動通用 人工智能發展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 能智能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 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動指南,規范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我國人工智能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科大訊飛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5、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合作助力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曠視 Face+為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人臉識別 、圖像識別、智能視頻云等多項人工智能服務,為當地人 民打造更加優化的社會環境,共享智慧科技成果 總體情況 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各項指標協同推進 指數分解(全國),2017-2019 58.763.0 64.4 60.5 61.163.2 60.8 62.4 65.5 55.9 62.1 66.0 55.7 59.9 63.7 201720182019 308.5 322.7 291.5 18-19 增速 基礎支撐6.4% 創新能力6.2% 融
16、合應用4.9% 產業運行3.4% 環境保障2.1% 近三年來,五項一級指標協同推進,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2019年,基礎支撐、創新能力指標增加最為顯著,其次是融合應用,反 映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對相關領域的重視 觀點1 政策支持 基礎支撐 發展環境 企業發展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基礎支撐 基礎支撐地區分化顯著,上海、浙江、貴州數據開放程度位居前列(1/2) 全國各一級指標指數標準差變化,2017-2019 基礎支撐指標對應人工智能產業鏈中的基礎層,主要評價人工智能產業 發展主要驅動力的技術進步及應用情況。從指標來看,近三年基礎支撐 地區間差異有
17、所縮小,但2019年基礎支撐的地區分化相對其他一級指標 更為顯著 15 20 25 201720182019 各地區數據開放程度指數排名(前13名),2019上半年 56.3 55.8 55.1 48.5 44.2 40.6 40.2 38.8 32.4 31.4 24.0 22.9 19.7陜西 上海 北京 天津 浙江 貴州 福建 山東 廣東 海南 河南 江西 寧夏 根據復旦大學開放數林2019年上半年報告,我國超四成省份已推出數據 開放平臺,全國開放數據集總量增長到2019年的6.28萬余個,其中約兩 成平臺上的開放數據容量已超過1億。從數據開放指數來看,上海、浙 江、貴州的數據開放程度位
18、居前列 數據來源:2019年上半年地方政府開放數林綜合指數.復旦大學 觀點2 環境保障 基礎支撐 融合應用 創新能力 產業運行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圖例: 基礎支撐 基礎支撐地區分化顯著,上海、浙江、貴州數據開放程度位居前列(2/2) 觀點2 北京、杭州、深圳算力水平位居全國前三,算力基礎設施的進化 推動產業AI的發展 全國已建立15個國家級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分布于北京、浙江、 安徽、廣東、上海五地 上海浙江北京安徽 廣東 來源:2019-2020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IDC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19、指數 - 2019 創新能力 35所高校首批設立人工智能專業,廣東、北京、江蘇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三(1/2) 觀點3 排名地區18-19年排名變化 1北京0 2江蘇0 3湖北7 4山東8 5遼寧( 2 ) 6河南5 7安徽7 8陜西( 1 ) 9廣東( 5 ) 10四川( 1 ) 地區創新能力指數排名,2019首批35所增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高校名單,2019 地區數量學校 江蘇5 東南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南京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北京4北航、北交大、北科大、北理工 陜西3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大、西北工 業大學 四川3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大 吉林2吉林大學、長春
20、師范大學 遼寧2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上海2上海交大、同濟大學 地區數量學校 安徽1安徽工程大學 福建1廈門大學 甘肅1蘭州大學 廣東1華南師范大學 河南1中原工學院 黑龍江1哈爾濱工業大學 湖北1武漢理工大學 湖南1湖南工程學院 江西1江西理工大學 山東1山東大學 山西1中北大學 天津1天津大學 浙江1浙江大學 創新能力指標對應人工智能產業鏈中的技術 層,從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潛力角度進行 評價。從排名來看,北京、江蘇近兩年在AI 創新能力方面穩居前兩名,湖北、山東、河 南、安徽四個省份名次躍升進入前八 在人才培養方面,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產業人才缺口或將達到千萬級別。在 需求拉動
21、下,2019年全國21個省市、共35所高校首批獲得人工智能專業本科建設資格, 其中江蘇、北京、陜西及四川等四地的相關高校數量在2家以上;此外,截至9月,今年 新增10家相關重點實驗室,新增后全國總計達36家國家級及工信部級實驗室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在論文成果方面, 2019年,全國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新增論 文數量預計超過4600余篇,增速較上年 下降明顯 從地區分布來看,北京地區機構發布的 論文數預計占全國總數超四成;前五個 省份合計論文數占全國總數近七成 在專利產出方面, 截至9月,今年全國人工智能相關專利 數新增超過9.4萬余個,基本與
22、去年年末 數據持平,專利申請情況穩步提升 從地區來看,廣東、北京專利申請數位 列前兩位,兩地專利數合計占全國總數 近四成;前五個省份合計專利申請數占 全國總數超六成 創新能力 35所高校首批設立人工智能專業,廣東、北京、江蘇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三(2/2) 觀點3 全國新增論文數量,2019 2,990 4,234 4,632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1720182019 +41.6% +9.4% 43% 7%7% 31% 6% 6% 4.湖北 1.北京 3.上海 2.江蘇 5.廣東 其他省份 數據來源:Scopus數據庫,2019年數據為年末預估 全國年
23、度新增專利申請數,2017-2019.9 單位:萬個 0 3 9 6 12 20182019.09 9.4 2017 8.3 9.9 單位:篇 20% 16% 12% 7% 7% 38% 1.廣東 2.北京 4.上海 3.江蘇 5.浙江 其他省份 數據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2019年為截至2019年9月數據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融合應用 融合應用加速突破,安防、醫療成為落地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業(1/2) 觀點4 29大應用場景企業數量分布,2019 321 193 154 143 139 130 126117 110 110
24、103 94 84 73 6057 5150 49 44 3331 23 23 11 6 4 2 智 能 機 器 人 智 能 金 融 智 能 醫 療 無 人 船 無 人 機 智 能 教 育 智 能 安 防 智 能 制 造 智 能 硬 件 AR /VR 設 備 智 能 零 售 智 能 汽 車 智 能 健 康 與 養 老 智 能 交 通 智 慧 城 市 智 能 商 務 智 能 家 居 智 能 物 流 智 能 農 業 智 能 政 務 智 能 穿 戴 智 能 客 服 智 慧 法 庭 智 能 辦 公 智 能 保 險 智 能 環 保 智 能 征 信 智 能 寫 作 智 能 軍 事 數據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
25、全發展研究中心整理 備注:“應用廣度”指標為各地區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場景數量 28 28 27 26 24 22 21 21 19 18 17 17 16 13 13 11 9 8 8 6 6 6 4 4 4 3 2 2 1 1 1 廣西 北京 海南 福建 西藏 山西 貴州 河南 河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內蒙古 吉林 廣東 江西 遼寧 12 寧夏 陜西 青海 山東 四川 上海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甘肅 安徽 江蘇 各地區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數,2019 在應用廣度方面, 2019年,融合應用加速 突破,北、上、廣、浙 四地應用場景數已超過 25個;此外,包括江蘇 、四川、福建、湖北等
26、 地區的人工智能企業實 現20個以上的場景落地 各大應用場景中,機器 人、安防、醫療成為多 地區爭搶的熱門應用場 景,發展相對成熟;智 能軍事、智能寫作、無 人船等領域相對處于起 步階段,僅北京、廣東 、四川、浙江、湖北等 地的企業涉足 157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融合應用 融合應用加速突破,安防、醫療成為落地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業(2/2) 觀點4 醫療安防 目前全國人工智能+安防領域共有193家企業 主要分為兩類參與者:一類是傳統安防行業巨頭,如海 康、大華,在安防領域深耕多年,有深厚的積累;另一類 是技術類公司,包括商湯、曠視等AI計算機
27、視覺算法公 司,寒武紀、深鑒科技等芯片公司和阿里、華為等云計算 商等 目前各類競爭者在產業鏈中各具優勢 目前全國人工智能+醫療領域共有157家企業 大部分企業從單領域突破,醫學影像上的輔助診斷、在線 智能化問診等是目前比較集中的方向 對于醫療類的企業來說,技術真正落地離不開真實的應用 場景,算法模型、可持續的優質醫療數據、變現渠道缺一 不可 競 爭 格 局 代 表 企 業 競 爭 格 局 代 表 企 業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產業運行 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超過2500家,超半數省市已在產業鏈基礎層、技 術層、應用層均有布局(1/2) 觀點5
28、地區產業鏈布局情況,2019.9 數據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整理, 截至2019年9月 在產業鏈布局方面, 截至2019年9月,全國31個省市地區均在產業鏈不同環節設立企業,其中,全國18個省市已在產業鏈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均有布局 從全國來看,各地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布局在應用層,企業數占比近七成,而基礎層企業數僅占7% 產業鏈布局省份數 布局三層18 布局兩層7 布局一層6 尚未布局0 全國地區各產業鏈環節布局情況,2019.9 68% 24% 7% 基礎層 應用層 技術層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產業運行 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超
29、過2500家,超半數省市已在產業鏈基礎層、技 術層、應用層均有布局(2/2) 觀點5 地區人工智能企業分布及排行,2019.9 截至2019年9月,全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2500家,其中,北京 地區共738家,占比近三成,廣東緊隨其后,兩地區合計占比近五成 從人工智能企業增加數來看,截至2019年9月,北京、廣東較年初均增加 超100家,上海、浙江、江蘇較年初增加的企業數也達到30家以上 排名地區企業數量占比 1北京73828.9% 2廣東51620.2% 3上海36614.3% 4浙江2268.8% 5江蘇1847.2% 6湖北612.4% 7福建592.3% 8四川592.3% 9
30、山東512.0% 10天津471.8% 數據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整理,截至2019年9月 地區人工智能園區數量分布及排名,2019.9 截至2019年9月,全國已有20個省市地區建立95家人工智能園區,其 中江蘇、廣東不分伯仲,分別建設園區17、16家,北京和上海并列第 三,各有9家園區 排名省份園區數量 1江蘇17 2廣東16 3北京9 4上海9 5安徽6 6福建6 7天津5 8遼寧5 9浙江5 10湖北5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上海率先出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實施 計劃”,目前已開放AI+農業、制造、交通 、醫療、教育、文
31、化旅游等31個場景,實現 一二三產業全覆蓋 天津、上海先后成立千億級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 金,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提出要加大對 成立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 上海建設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山東確立150家“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 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和項目 四川、山東、遼寧等省份通過設立政府專項資金 、補貼人工智能企業及人才等手段大力支持當地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環境保障 21省市多管齊下發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1/2) 觀點6 9 9 8 6 5 4 3 3 3 3 3 3 2 2 2 2 1 1 1 1 1 河南 北京 浙江 廣東 遼寧 上海 江蘇 安徽 福建
32、 貴州 湖南 江西 重慶 四川 天津 吉林 山東 湖北 河北 黑龍江 廣西 地區人工智能政策累計數,2019 截至2019年9月,北、廣 、上、浙四地已各自累計 出臺超過5項人工智能相關 產業支持政策 與2018年相比,山東、河 南兩省實現零的突破 資金 支持 試點 示范 產業 基金 開放 場景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環境保障 21省市多管齊下發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2/2) 觀點6 2012年至2019年5月,人工智能產業投資頻數增速放緩,整體投資 階段向中期轉移 2019年人工智能大會相繼召開,推動領域交流及合作平臺建設 第二
33、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5月6-8日 福建福州 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 5月16-19日 天津 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博會) 5月26-29日 貴州 第二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8月29-31日 上海 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10月20-22日 浙江烏鎮 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智博會) 8月26-29日 重慶 20 336 5 26 61 157 2018 32 2013 12 42 0 20 1 2 2 2012 1 64 18 50 108 2014 8 26 137 425 2015 8 2016 4 7 2017 2 7 13 3 3 248 2019.1-5 7 10 3 139
34、27 24 10 13 13 23 1 56 58 104 95 39 202 325614134380 16 戰略投資C/C+輪 PreB/B/B+輪D-IPO前 PreA/A/A+輪 種子/天使輪 數據來源:2019中國人工智能投資市場報告.億歐智庫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領跑者 (80分以上) 追趕者 (60-80分) 起步者 (60分以下) 區域特點 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呈現三大梯隊,北上廣浙江領跑全國(1/2) 觀點7 96 84 61 0 20 40 60 80 100 海 南 廣 東 上 海 云 南 湖 北 黑 龍 江 北 京 浙
35、江 山 東 江 蘇 安 徽 福 建 天 津 重 慶 湖 南 四 川 遼 寧 陜 西 河 北 西 藏 貴 州 河 南 寧 夏 江 西 內 蒙 古 吉 林 甘 肅 廣 西 山 西 新 疆 青 海 32 地區人工智能產業指數梯隊分布,2019 領跑者 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山 東五省市領跑全國,在企業數 量、創新研究、產業運行等方 面表現亮眼 追趕者 主要包括安徽、福建、湖北、 山東、天津、重慶等地區,因 缺乏技術基礎和區位優勢不明 顯與領跑者存在一定差距,主 要依托當地科研、傳統產業等 優勢基礎布局人工智能產業 起步者 包括吉林、廣西、云南、海南 、山西等地區,優勢產業不突 出,缺乏良好的產業發
36、展環境 ,人工智能技術基礎和應用市 場有待進一步加快推進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區域特點 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呈現三大梯隊,北上廣浙江領跑全國(2/2) 觀點7 產業運行 技術創新 第一梯隊(領跑者)領先優勢分析 廣東省以7.9萬件專利申請數量位列全國首位,占比 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20%,北京、江蘇、上海、浙 江緊隨其后 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已率先實現人工智能產業 場景的全面覆蓋 企業數量 五省市擁有全國近80%的人工智能企業,覆蓋超過 90%的人工智能頭部企業 梯隊 領跑者 追趕者 起步者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
37、展指數 - 2019 區域特點 地區發展切入點有所不同,基礎產業、技術創新、融合應用各有特色 觀點8 地區人工智能產業一級指數梯隊分布,2019 山東融合應用 發展切入點示例 技術創新 基礎產業 貴州 陜西 貴州省發揮優勢,通過數據基 礎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陜西省已有13所高校具有人工 智能學院或專業,新增人工智 能領域論文數排名第八,專利 申請數位列第十,可通過技術 創新發力實現趕超 山東省是制造業大省,具有廣 闊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青島市發布“高端制造業+人工 智能”攻勢作戰方案,發揮人 工智能賦能效應 省市基礎支撐創新能力融合應用產業運行環境保障排名 北京 9696969996 1 上
38、海 9694959597 2 廣東 9295959696 3 浙江 8680848588 5 江蘇 7694818583 4 安徽 7280757776 6 福建 7574777573 7 湖北 7378767473 8 山東 7579747272 9 天津 7472757671 10 重慶 6874757576 11 湖南 7174727273 12 四川 6475767175 13 遼寧 6576737373 14 陜西 7381717254 15 河北 7068676370 16 貴州 9240587072 17 黑龍江 7270556260 18 河南 7472703371 19 江西
39、 7261535766 20 吉林 3058687170 21 廣西 3069456060 22 云南 4354525745 23 海南 7247494637 24 山西 5270453047 25 甘肅 3051444540 26 寧夏 6337473036 27 新疆 3032544640 28 內蒙古 3033543141 29 青海 3030383034 30 西藏 3030373031 31 02 03 指 數 解 讀 0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區域特點 華東躍居區域綜合指數第一,五大指標全面領跑 觀點9 區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2019 區域省市排名基礎支撐創
40、新能力融合應用產業運行環境保障總指數發展階段 湖北8追趕者 湖南12追趕者 江西20追趕者 河南19追趕者 北京1領跑者 天津10追趕者 河北16追趕者 山西25起步者 內蒙古29起步者 上海2領跑者 江蘇5領跑者 浙江4領跑者 安徽6追趕者 山東9追趕者 廣東3領跑者 福建7追趕者 廣西22起步者 海南24起步者 陜西15追趕者 甘肅26起步者 寧夏27起步者 新疆28起步者 青海30起步者 遼寧14追趕者 黑龍江18追趕者 吉林21起步者 四川13追趕者 重慶11追趕者 貴州17追趕者 云南23起步者 西藏31起步者 東北地區 西南地區 華中地區 華北地區 華東地區 華南地區 西北地區 上
41、海、江蘇、浙江、安徽簽訂智能網聯汽車 道路測試互認合作協議 長江三角洲地區簽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互 認合作協議,是落實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 要舉措,可以有效規范測試行為,加強檢驗機 構協調合作,提升綜合檢測能力,推動區域內 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的數據共享與測試結果 互認,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研發進程,促 進車聯網應用快速落地 區域領頭羊區域綜合指數第一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趨勢研判 04 02 03 01 04 趨 勢 研 判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 2019 芯片、計算能力和數據開放仍將是重點發力方向 各省市有望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格局 圍繞人工智能的安全、標準等問題將成為下一步發展重點 制造業是人工智能融合應用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發展展望 1 2 3 4 謝 謝!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CHINA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地 址: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路35號 通信地址:北京市750信箱 電話:010-68632898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