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Table_Info1Table_Info1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 Table_Date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2022-10-13 Table_Invest 優于大勢優于大勢 上次評級:優于大勢 Table_PicQuote 歷史收益率曲線 Table_Trend 漲跌幅(%)1M 3M 12M 絕對收益-9%-24%-24%相對收益-2%-9%-2%Table_Market 行業數據 成分股數量(只)74 總市值(億)8680 流通市值(億)3961 市盈率(倍)9.61 市凈率(倍)1.50 成分股總營收(億)9110 成分股總凈利潤
2、(億)953 成分股資產負債率(%)49.44 Table_Report 相關報告 建筑材料行業動態:陶企紛紛轉產鋰電材料,競爭格局有望改善-20220916 建材行業動態點評:政策落地在即,瓷磚膠市場規模有望提升-20220818 建材行業深度報告:需求、成本、估值-20220730 Table_Author 證券分析師:濮陽證券分析師:濮陽 執業證書編號:S0550522070002 15316658048 研究助理:陶昕媛研究助理:陶昕媛 執業證書編號:S0550120090037 0755-33975865 Table_Title 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報告 新時代的復合材料,下游新時
3、代的復合材料,下游市場市場藍海激蕩藍海激蕩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 報告摘要:報告摘要:Table_Summary 碳纖維碳纖維性能優異新材料,應用廣泛。性能優異新材料,應用廣泛。碳纖維除了具有一般碳素材料耐高溫,耐磨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特性,還可表現出穩定的化學性能及物理性能。碳纖維產業鏈上游為原油、輕油、丙烯等下游應用領域廣闊,航空航天、體育休閑等傳統領域的需求穩步發展同時,風電葉片、壓力容器、碳碳復合材料等新興領域成為驅動市場的重要引擎。需求方面:需求方面:1、下游應用百花齊放、下游應用百花齊放,風電葉片為需求提振主力。風電葉片為需求提振主力。近年來市場需求保持穩定增長
4、。2015-2021 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穩中有升,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4.27%。其中,風電葉片在全球和中國碳纖維需求應用中均排名第一。十四五風電基地建設有望持續推動市場需求。技術提升+成本降低助力碳纖在風電中的應用拓展,風電領域碳纖維需求有望快風電領域碳纖維需求有望快速釋放,速釋放,2025 年或達到年或達到 6 萬噸,復合增長率接近萬噸,復合增長率接近 30%。2、供給創造需求,碳碳熱場、壓力容器、航空航天新興領域隨碳纖制、供給創造需求,碳碳熱場、壓力容器、航空航天新興領域隨碳纖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有望迅速擴容。造成本進一步降低有望迅速擴容。我們預計我們預計 2022 年我國碳纖維需求
5、有年我國碳纖維需求有望達到望達到 7.7 萬噸萬噸。碳碳熱場、儲氫瓶、碳陶剎車片等應用領域不斷擴張,我們認為碳纖維行業是供給創造需求的典型行業,隨著產能以及成本的優化,我國碳纖維需求將會飛速擴張,藍海市場正待探索。供給方面:供給方面:1、小絲束:技術突破干噴濕紡為核心驅動。小絲束:技術突破干噴濕紡為核心驅動。小絲束干噴濕紡具備產品強度高、紡絲速度快等優點。但目前相較于龍頭小絲束碳纖維生產企業,我國工藝在小絲束生產方面仍需改進,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完成工藝更新迭代,實現技術沉淀與突破。2、大絲束:成本先行實現規模效應為長期目標。、大絲束:成本先行實現規模效應為長期目標。規模效應與持續降本成為
6、大絲束未來發展方向。面對大絲束生產的難點,我國企業研究最佳碳化溫度與時間并改進大絲束碳纖維浸潤與擴展設備,積極謀求降本增效新通路。隨著眾多企業大絲束碳纖維產能落地投產,遠期有望可加速規模效應。3、原絲、原絲、碳化、碳化產能不斷布局,國產替代正當時。產能不斷布局,國產替代正當時。大型企業吉林化纖旗下企業積極拓展大絲束及復合產線,以中復神鷹和光威復材為代表的企業在小絲束領域探索。原絲方面,以吉林碳谷為主“十四五”期間 20萬噸的原絲產線將會落地。我國原絲碳化復材一體化優勢逐步形成,打造全產業鏈勢在必行。投資建議:投資建議:碳纖維下游需求持續增長,國產替代進行時,風電光伏領域積極向好,建議關注建議關
7、注碳纖維碳纖維產能缺口產能缺口較大較大成本要求高的成本要求高的原絲原絲制造制造環環節節;下游下游或會有或會有井噴發展井噴發展的的民品民品制造制造領域領域;價格價格穩定性穩定性較高的較高的軍軍品品小小絲束絲束方向方向有關有關標的標的:光威復材光威復材。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產能投放超預期,成本下降不及預期產能投放超預期,成本下降不及預期.-30%-20%-10%0%10%20%2021/102022/12022/42022/7建筑材料滬深300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目目 錄錄 1.碳纖維性能優異,下游應用增勢較強碳
8、纖維性能優異,下游應用增勢較強.5 2.供給創造需求,行業藍海激蕩供給創造需求,行業藍海激蕩.7 2.1.全球碳纖維規模穩步增長,下游應用廣泛.7 2.1.1.全球碳纖維規模穩步增長,產能首超美國.7 2.1.2.國際碳纖維下游應用領域前景可觀.9 2.1.3.全球碳纖維未來發展態勢.10 2.2.國內需求強勢增長,未來增量可期.11 2.2.1.風電需求持續增長,成本降低成為核心關鍵.12 2.2.2.體育休閑全球集中度維持高位,需求增量明顯.19 2.2.3.航空航天需求穩增,國產大飛機 C919投產拉動需求.20 2.2.4.多項應用領域綜合發力,助力碳纖維需求再上高點.21 3.碳纖維
9、產能擴張,國產替代正當時碳纖維產能擴張,國產替代正當時.23 3.1.碳纖維產能擴張,中國貢獻主要增量.23 3.1.1.全球產能高增,區域分布失衡.23 3.1.2.中國快速放量,產能利用率仍需提升.25 3.2.技術+成本雙軌齊驅,國產替代正當時.26 3.2.1.小絲束:技術突破干噴濕紡.26 3.2.2.大絲束:成本先行實現規模效應.28 3.2.3.國產替代加速進行中.30 3.3.優質賽道,碳纖維長期向好.30 3.3.1.政策加碼助力碳纖維成長.31 3.3.2.布局打造一體化產業鏈.32 3.3.3.國資控股多重受益,碳纖維時代難沒落.33 4.主主要公司介紹要公司介紹.34
10、4.1.吉林碳谷正在崛起的大絲束碳纖維原絲龍頭.35 4.2.吉林化纖大絲束+民品是重點.35 4.3.光威復材軍品小絲束佼佼者,價格波動小,長協有優勢.36 4.4.中復神鷹高端民品+軍品小絲束領軍企業.37 4.5.中簡科技軍品龍頭助力超高盈利能力.38 5.風風險提示險提示.38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圖 1:聚丙烯腈: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生產工藝示意圖基碳纖維生產工藝示意圖.5 圖圖 2:碳纖維按照力學性能分類:碳纖維按照力學性能分類.6 圖圖 3:聚丙烯腈(:聚丙烯腈(PAN)基碳)基碳纖維行業產業鏈纖維行業產業鏈.7 圖圖 4:2015-2021 年全球碳纖維市場規模(億美元)
11、及增速年全球碳纖維市場規模(億美元)及增速.8 QVjXdUmUzW9UtYoVbR8QaQsQqQoMoMeRoPqQlOpOqMbRmNoONZmNsPuOmNtR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5:2021 年全球碳纖維運行產能區域年全球碳纖維運行產能區域.8 圖圖 6:2015-2021 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萬噸)及增速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萬噸)及增速.9 圖圖 7:近年國際碳纖維需求區域分布:近年國際碳纖維需求區域分布.9 圖圖 8:2020 年世界各國現役軍機數量(架)年世界各國現役軍機數量(架).10
12、 圖圖 9:2016-2022E 中國碳纖維需求量(噸)及增速中國碳纖維需求量(噸)及增速.11 圖圖 10:2021 中國碳纖維各領域需求情況(噸)中國碳纖維各領域需求情況(噸).12 圖圖 11:2021 碳纖維需求量全球分布情況(噸)碳纖維需求量全球分布情況(噸).12 圖圖 12:2015-2021 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走勢(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走勢(GW).13 圖圖 13:2016-2021 年中國風電年度新增裝機情況(年中國風電年度新增裝機情況(GW).14 圖圖 14:我國陸上風電風機平均報價(元:我國陸上風電風機平均報價(元/千瓦)千瓦).15 圖圖 15:2010-2020 年
13、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年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MW).16 圖圖 16:風電葉片長度發展情況:風電葉片長度發展情況.16 圖圖 17:2010-2020 年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年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比.17 圖圖 18:拉擠碳板工藝介紹:拉擠碳板工藝介紹.17 圖圖 19:2020,2021 年體育休閑下游主要應用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噸)年體育休閑下游主要應用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噸).19 圖圖 20:2016-2021 年中國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占全球比例(噸)年中國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占全球比例(噸).20 圖圖 21:2016-2
14、021 年中國體育休閑碳纖維需求量(噸)年中國體育休閑碳纖維需求量(噸).20 圖圖 22:2016-2021 年中國及全球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噸)年中國及全球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噸).21 圖圖 23:2017-2021 年中國及全球碳碳復材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及占比(噸)年中國及全球碳碳復材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及占比(噸).22 圖圖 24:2017-2021 年中國氫氣產量及增速(萬噸)年中國氫氣產量及增速(萬噸).22 圖圖 25:2016-2021 年中國及全球壓力容器領域碳纖維需求及占比(噸)年中國及全球壓力容器領域碳纖維需求及占比(噸).23 圖圖 26:全球碳纖維生產重要節
15、點:全球碳纖維生產重要節點.24 圖圖 27:全球碳纖維產能(萬噸):全球碳纖維產能(萬噸).24 圖圖 28:全球碳纖維產能分布:全球碳纖維產能分布.25 圖圖 29:中國碳纖維產能(萬噸):中國碳纖維產能(萬噸).25 圖圖 30:中國碳纖維產量(萬噸):中國碳纖維產量(萬噸).25 圖圖 31:中國碳纖維產能分布:中國碳纖維產能分布.26 圖圖 32:國內大小絲束價格(元:國內大小絲束價格(元/千克)千克).27 圖圖 33:丙烯腈價格:丙烯腈價格.29 圖圖 34:碳纖維生產流程:碳纖維生產流程.32 圖圖 35:碳纖維企業實際控制人:碳纖維企業實際控制人.33 圖圖 36:吉林系公司
16、股權關系:吉林系公司股權關系.36 圖圖 37:中簡科技近五年毛:中簡科技近五年毛利率與凈利率利率與凈利率.38 表表 1:碳纖維復合材料與其他材料主要性能特點比較:碳纖維復合材料與其他材料主要性能特點比較.5 表表 2:碳纖維各分類及優劣:碳纖維各分類及優劣.6 表表 3:2021-2025 年風電年風電、碳碳復材等下游領域增長顯著、碳碳復材等下游領域增長顯著.10 表表 4:雙碳計劃相關政策:雙碳計劃相關政策.13 表表 5: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的具體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的具體應用.14 表表 6:2009-2020 年中國風電上網電價情況年中國風電上網電價情況.15 表表
17、7:各企業碳纖維應用情況:各企業碳纖維應用情況.18 表表 8:風電碳纖維需求測算表風電碳纖維需求測算表.18 表表 9:“十四五十四五”期間民航局航空航天領域相關政策匯總期間民航局航空航天領域相關政策匯總.21 表表 10:干噴濕紡與濕法對比:干噴濕紡與濕法對比.27 表表 11:企業干噴濕紡技術對比:企業干噴濕紡技術對比.28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4/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 12:日本東麗與國內企業產:日本東麗與國內企業產品對比品對比.28 表表 13:大小絲束對比:大小絲束對比.29 表表 14:原絲生產消耗能源:原絲生產消耗
18、能源.30 表表 15:企業未來產能擴張預期:企業未來產能擴張預期.30 表表 16:碳纖維政策:碳纖維政策.31 表表 17:各企業針對領域與主要技術:各企業針對領域與主要技術.34 表表 18:中復神鷹在研項目:中復神鷹在研項目.34 表表 19:一步法與兩步法對比:一步法與兩步法對比.35 表表 20:光威復材新簽訂單:光威復材新簽訂單.36 表表 21:中復神鷹核心技術:中復神鷹核心技術.37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5/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1.碳纖維性能優異,下游應用增勢較強碳纖維性能優異,下游應用增勢較強 碳纖維是以經過特殊處
19、理的高質量聚丙烯腈(PAN)為原料。PAN 基碳纖維擁有 1000至 48000 條碳絲,每條碳絲直徑為 5-7m,都是微晶石墨結構。碳纖維通常與樹脂一起固化成復合材料。由聚丙烯腈纖維原絲制得的高性能碳纖維,其生產工藝較其他方法簡單,產量約占全球碳纖維總產量的90%以上,其生產過程一般可分為聚合、紡絲和碳化等部分。圖圖 1:聚丙烯腈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生產工藝示意圖基碳纖維生產工藝示意圖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 碳纖維除了具有一般碳素材料耐高溫,耐磨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特性,還可以表現出穩定的化學性能以及物理性能。在化學性能方面,碳纖維可加工成各種織物,在要求高溫、化
20、學穩定性高的場合,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物理性能方面,其具有很強的抗拉力和纖維柔軟可加工性,因此很多材料都是應用了它的物理性質進行應用的。碳纖維由于具備以上良好屬性,可以稱為新材料之王。表表 1:碳纖維復合材料與其他材料主要性能特點比較碳纖維復合材料與其他材料主要性能特點比較 密度密度(g/cm3)抗拉強度抗拉強度(MPA)彈性模量彈性模量(GPA)比強度比強度 比模量比模量 耐腐蝕性耐腐蝕性 減 重 率減 重 率(%)高強度鋼高強度鋼 7.80 1000 214000 1.3 0.27 一般 15-25 鋁合金鋁合金 2.80 420 71000 1.5 0.25 較強 40-
21、50 鎂合金鎂合金 1.79 280 45000 1.6 0.25 差 55-60 鈦合金鈦合金 4.50 942 112000 2.1 0.25 強 40-50 玻璃纖維復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合材料 2.00 1100 40000 5.5 0.25 強 25-35 碳纖維復材碳纖維復材(高強度)(高強度)1.50 1400 130000 9.3 0.25 非常強 55-60 碳纖維復材碳纖維復材(高模量)(高模量)1.60 1100 190000 6.2 0.25 非常強 55-60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當代石油石化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中的應用 按照原材料種類,碳纖維可分為 PAN 基碳纖
22、維、瀝青基碳纖維和粘膠基碳纖維。其中,PAN 基碳纖維由于生產工藝相對簡單,產品力學性能優異,用途廣泛,自20 世紀 60 年代問世以來,迅速占據主流地位,占碳纖維總量的 90%以上;瀝青基、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6/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粘膠基的產量規模較小。因此,目前碳纖維一般指 PAN基碳纖維。表表 2:碳纖維各分類及優劣:碳纖維各分類及優劣 分類分類 原材料原材料 優勢優勢 劣勢劣勢 應用現狀應用現狀 PAN 基基 PAN纖維 生產工藝較為簡單,產品綜合性能優異-碳纖維主流 瀝青基瀝青基 可紡瀝青 原料豐富,理論成本低,在碳化階段
23、產率較高 纖維強度較低,產品重復性差、穩定性不好 規模較小 粘膠基粘膠基 纖維素 力學性能較高,耐高溫性能好 對設備和工藝技術的要求都很高,制備成本較高 主要應用于耐燒蝕材料、隔熱材料,軍工應用占比大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新材料在線,賽瑞研究 按照每束碳纖維中單絲根數,碳纖維可以分為小絲束和大絲束兩大類別按照每束碳纖維中單絲根數,碳纖維可以分為小絲束和大絲束兩大類別。早期小絲束碳纖維以 1K、3K、6K 為主,逐漸發展出 12K 和 24K。小絲束碳纖維性能優異但價格較高,一般用于航天軍工等高科技領域,以及體育用品中產品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類別,主要下游產品包括飛機、導彈、火箭、衛星和釣魚桿、高爾
24、夫球桿、網球拍等。一般認為 40K 以上的型號為大絲束,包括 48K、50K、60K 等。大絲束產品性能相對較低但制備成本亦較低,因此往往運用于基礎工業領域,包括土木建筑、交通運輸和能源等。隨著目前碳纖維制作工藝的提升及產品價格的下降,小絲束在工業領域的運用已逐步拓寬。按照按照力學性能,碳纖維可以分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力學性能,碳纖維可以分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纖維強度為1000MPa、模量為 100GPa 左右。高性能型碳纖維又分為高強型(強度 2000MPa、模量 250GPa)和高模型(模量 300GPa 以上)。強度大于 4000MPa 的又稱為超高強型;模量大于 450GPa的
25、稱為超高模型。圖圖 2:碳纖維按照力學性能:碳纖維按照力學性能分類分類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 紡絲、碳化、復合三段工藝,原絲制作為技術核心。原絲制備是碳纖維制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直接決定碳纖維產品的質量和成本。原絲制備包括聚合和紡絲兩個環節,聚合是將丙烯腈單體聚合成紡絲液,紡絲決定了原絲的性能。丙烯腈聚合按工藝不同可分為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的聚合轉化率高,工藝流程短,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7/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是小絲束主要采用的工藝,二步法適合生產大絲束。得到原絲后,將卷繞好的聚丙烯腈原絲進行退絲,預氧化,轉化
26、為耐熱梯形結構的預氧絲(PANOF),再經低溫和高溫碳化轉化為具有亂層石墨結構的碳纖維(CF),上漿,經烘干得到碳纖維產品。圖圖 3:聚丙烯腈(: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行業產業鏈)基碳纖維行業產業鏈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光威復材招股說明書 2.供給創造需求,行業藍海激蕩供給創造需求,行業藍海激蕩 2.1.全球碳纖維規模穩步增長,下游應用廣泛 2.1.1.全球碳纖維規模穩步增長,產能首超美國 2016 至 2019 年,全球碳纖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0 年全球碳纖維市場規模有所下降,主要源于碳纖維價值量占比較高的航空航天領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航空復材領域需求大幅度降低,2021 年回升至
27、 34.0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06%。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8/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4:2015-2021 年全球碳纖維市場規模年全球碳纖維市場規模(億美元)(億美元)及增速及增速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賽奧碳纖維,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產能方面,2021 年,中國大陸地區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產能國,運行產能占比達 30.5%;美國以 23.5%的運行產能排在第二;日本第三,占比 12%。圖圖 5:2021 年全球碳纖維運行產能區域年全球碳纖維運行產能區域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賽奧碳纖維,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碳纖維是目
28、前世界上所有高性能纖維中比強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纖維。據統計,2015-2021 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穩中有升,從 5.3 萬噸增長至 11.8 萬噸,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4.27%。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9/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6:2015-2021 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萬噸)(萬噸)及增速及增速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賽奧碳纖維,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國際碳纖維需求區域的總體分布情況來看,近年來世界碳纖維需求最多的地區為北美,該地區需求量約占全球總需求量的 35.69%;其次是歐洲,需求量約占 26.64%;日
29、本和亞洲其他國家分別占 19.74%和 17.93%。近年來國際碳纖維需求區域總體分布圖如下:圖圖 7:近年國際碳纖維需求區域分布近年國際碳纖維需求區域分布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光威復材招股說明書 2.1.2.國際碳纖維下游應用領域前景可觀 全球風電葉片對碳纖維需求量最大,航空航天用碳纖維市場規模第一。碳纖維下游應用領域廣闊,主要有風電葉片、航天航空、體育休閑等領域。航空航天需求略有下降,預計未來平穩復蘇。航空航天需求略有下降,預計未來平穩復蘇。2021 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中,商用飛機對碳纖維的需求量最大,為 5800 噸,占比為 35.3%,其次是無人機以及軍用飛機。受疫情影響,全球民用航空
30、市場萎縮,對航空航天領域用碳纖維的需求端造成不利影響。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全球航空客運量有望在 2023 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預計 2024 年以后將迎來明顯恢復?;谝咔榛謴偷墓澴嘁约昂娇蘸教煺J證周期較長本身提滲透率難度較大,因此航空航天需求復蘇以平穩為主。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0/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8:2020 年世界各國現役軍機數量(架)年世界各國現役軍機數量(架)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世界空軍報告 風電市場發展迅速,未來需求前景可觀。風電市場發展迅速,未來需求前景可觀。風力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先于光伏
31、發電受到全球各國的青睞,近十幾年以來經歷了全球化的高速增長。當前,隨著風力發電機率增大,特別是在海上風機的需求刺激下,全球風機大型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將超過 300GW。其中,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海上風電正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預計在未來五年會有40GW的新增裝機。風力發電行業及風電葉片用碳纖維的需求前景可觀。表表 3:2021-2025 年風電、碳碳復材等下游領域增長顯著年風電、碳碳復材等下游領域增長顯著 需求(噸)需求(噸)2025 年年 2021 年年 CAGR 體育休閑體育休閑 22487 18500 5.00%風電葉片風電葉片 80566 33
32、000 25.00%建筑建筑 6149 4200 10.00%壓力容器壓力容器 22810 11000 20.00%混配模成型混配模成型 15519 10600 10.00%航空航天航空航天 20635 16450 5.83%碳碳復材碳碳復材 24277 8500 30.00%電子電氣電子電氣 2928 2000 10.00%汽車汽車 12645 9500 7.41%電纜芯電纜芯 1611 1100 10.01%船舶船舶 2196 1500 10.00%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年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體育休閑領域需求略有下滑,預計未來回歸正常水平。體育休閑領域需求略有下滑,預計未來回
33、歸正常水平。2021 年全球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 1.85 萬噸,其中釣魚竿對碳纖維需求量最高,占比 35.14%,其次是高爾夫和自行車,分別占比 22.16%和 19.46%。運動健康理念的普及,以及人均消費能力的提升,將驅動體育休閑市場長期平穩增長。得益于歐洲體育產品特別是自行車補貼政策的推動,以及其他體育用品制造國的生產能力原因,2021 年我國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的需求火爆。2022 年,隨著需求增長逐漸回歸正常,上半年的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有所下降,且下半年有繼續下滑的態勢,但整體用量預計將回歸到 2020年水平或略有下滑。2.1.3.全球碳纖維未來發展態勢 碳纖維下游應用領域廣闊
34、,近年來市場需求保持穩定增長。2020 年全球碳纖維需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1/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求繼續突破 10 萬噸級,達到 10.69 萬噸,預計 2025 年碳纖維市場需求 量將達到 20 萬噸,年復合增速超過 10%。航空航天、體育休閑等傳統領域的需求穩步發展同時,風電葉片、壓力容器、碳/碳復合材料等新興領域成為驅動市場的重要引擎。從國內市場來看,2020 年,國內碳纖維需求達 4.88 萬噸,同比增長達 2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進口產品依存度較高,主要源自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碳纖維龍頭企業。未來隨著航空航天、風電葉片
35、、碳/碳復合材料等。新興產業的需求帶動,預計 2025 年國內碳纖維總需求將接近 14.95 萬噸,國產碳纖維的市場占比也將逐漸提高。2.2.國內需求強勢增長,未來增量可期 需求高增速態勢維持,應用方向廣泛發展。中國碳纖維需求量自 16 年起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16-2021 年復合增長率約 26.06%,占全球碳纖維需求比重逐年提升。國內碳纖維以風電葉片,體育休閑為主要下游應用方向,21 年需求占比分別為36.1%,28.1%。碳纖維下游應用領域廣泛,碳碳復材,航空航天,壓力容器領域需求量等均有快速增長。圖圖 9:2016-2022E 中國碳纖維需求量中國碳纖維需求量(噸)(噸)及及增速增
36、速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2/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10:2021 中國碳纖維中國碳纖維各領域各領域需求情況需求情況(噸)(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國產自用占比提升顯著,海外進口多點分散。需求來源方面國產碳纖維市場份額不斷攀升,2019-2021 國產需求占比分別為 31.7%,38%,46.9%,市場份額增速顯著,但同時需求端進口依存度仍存在。21 年進口需求略超 50%,日本,中國臺灣進口占比超 10%,美國,韓國市場份額超 5%,
37、呈現海外多地區進口的態勢。其中從日本,韓國進口以小絲束為主,歐洲及北美地區以大絲束為主。圖圖 11:2021 碳纖維碳纖維需求量全球分布需求量全球分布情況情況(噸)(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2.2.1.風電需求持續增長,成本降低成為核心關鍵 新能源政策利好頻頻,風電領域裝機步入平價年后仍有十足動力。近年我國雙碳計劃相關政策頻繁出臺,強調風電領域發展在雙碳計劃實施中的重要性。在“十四五”規劃指出應保證每年新增裝機量 5000 萬千瓦以上,到 2030 年總裝機容量至少達到 8億千瓦,2060 年達到 30億千瓦。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
38、聲明及說明 13/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 4:雙碳計劃相關政策雙碳計劃相關政策 發布部門發布部門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文件內容文件內容 國務院國務院 2021 年 2 月 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 十四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的目標,落 實 2030 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錨定努力爭取 2060 年 前實現碳中和。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全國政協 2021 年 3 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到 2025 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
39、明顯優化,綠色產業比 重顯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法律 法規政策體系更加有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國務院國務院 2021 年 10 月 2030 年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 提出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國資央企發展全局,加快央企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發改委發改委 2021 年 12 月 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導意見 明確了“十四五”與“十五五”期間推進碳達峰行動的主要目標,明確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
40、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國務院國務院 2021 年 12 月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數據 我國近年來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隨著風力發電補貼的深入高速增長。2021 年是風電退補的第一年,裝機增量略有放緩后但依然超預期,2020/2021 年風電新增裝機量分別為 7167/4757 萬千瓦。預計后續隨著我國機械制造水平不斷提升,電價體系不斷優
41、化風電裝機仍將持續制造驚喜。圖圖 12:2015-2021 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走勢(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走勢(GW)數據來源:東北證券,Wind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4/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13:2016-2021 年中國風電年度新增裝機情況(年中國風電年度新增裝機情況(GW)數據來源:東北證券,Wind 碳纖維作為優質的輕量化材料,在風電葉片中有廣泛應用。大絲束碳纖維增強的復合材料與玻璃纖維材料相比有著密度較小,耐腐蝕,強度高等優勢,主要用于主梁帽,葉片根部及蒙皮等部位,可有效提升葉片剛度及疲勞強度。對某國產風電葉片對檢測顯示
42、:采用纖維灌注工藝的玻璃纖維 0拉伸與壓縮模量分別為54GPa、52GPa;碳纖維則為 120GPa、115GPa,強度提升近 1 倍,可有效提高風電葉片使用年限。碳纖維的輕量優勢在葉片制備中得到體現,采用高模玻璃纖維灌注主梁的重量為 3.6 噸而采用碳纖維拉擠主梁的重量僅為 1.4 噸,整支葉片重量從13.5噸降低至 11.8 噸,減重比例達 12.59%,有望降低后續發電成本。表表 5: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的具體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的具體應用 應用部位應用部位 應用效果應用效果 主染帽主染帽 使葉片的重量明顯降低,井目提升葉片的剛度 蒙皮表面蒙皮表面 提高葉片抵抗壓力和拉力的能
43、力,緩解環境對葉片的腐蝕 葉片根部葉片根部 1.提升根部材料的斷裂強度和承載強度,降低根部螺栓的壓力 2.使螺栓數量增多,環固葉片與輪轂連接處的性能,提升靜態強度和疲勞強度 防雷系統防雷系統 葉片前后緣經過特殊設計,使葉片高效避免留擊,保障葉片相關性能 氧近葉尖部分氧近葉尖部分 1.降低重量,降低輪轂上的負載 2.過相關方法與措施,可以使葉片振動方向和強度得到保障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信息 成本+上網電價制約使得碳纖維在風電領域的應用有一定局限。碳纖維雖在性能上具有顯著優勢,但其在風電領域的應用受到高成本的制約,尤其是在目前上網電價走低的大背景下風電葉片碳纖維滲透率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小型
44、發電機組(葉片長度小于 100m)采用玻纖材料更具性價比,而大型風電機組(葉片長度大于 100m)使用碳纖維可在保持葉片強度大前提下減輕重量約 20%,但成本上升約80%。目前我國風電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總裝機量以小型機組為主碳纖維應用較少,2020年陸上風電主流機型單機容量 2.0MW-2.9MW(最大為 5MW);海上風電主流機型單機容量達 5.0MW(最大為 10MW),21 年風電葉片碳纖維滲透率約 4.7%。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5/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 6:2009-2020 年中國風電上網電價情況年中國風電上網電價情況
45、 I 類陸上風電類陸上風電 II 類陸上風電類陸上風電 III 類陸上風電類陸上風電 IV 類陸上風電類陸上風電 近海海上風電近海海上風電 2009.8-2014 年標桿電價年標桿電價 0.51 0.54 0.58 0.61 2015 年年標桿電價年年標桿電價 0.49 0.52 0.56 0.61 2014.6-2017 年標桿電價年標桿電價 0.85 2016-2017 年標桿電價年標桿電價 0.47 0.5 0.54 0.6 2018 年年標桿電價年年標桿電價 0.4 0.45 0.49 0.57 0.85 2019 年指導價年指導價 0.34 0.39 0.43 0.52 0.8 20
46、20 年指導價年指導價 0.29 0.34 0.38 0.47 0.75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國能源網 風電整機價格走低,成本向上傳導。自 2020 年底開始,風電整機領域出現“降價潮”。目前,陸上風機的價格最低報價已降至 2050 元/千瓦左右,海上風機價格跌破 4000 元/千瓦,其價格相比搶裝時的歷史高點均已“腰斬”。在這樣背景下,產業降本壓力勢必沿著產業鏈傳導至上游葉片環節。圖圖 14:我國陸上風電風機平均報價(元我國陸上風電風機平均報價(元/千瓦)千瓦)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葉片大型化、海風快速發展,為碳纖維替代傳統玻纖提供應用市場。我國目前風機大型化趨勢愈發明顯。
47、2021 年,中國新增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為 3514千瓦,同比增長 31.7%,其中,陸上風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同比增長 20.7%,海上風電機組同比增長 13.9%。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較陸上更大,所需葉片長度也更長,碳纖維復合材料優勢得到凸顯。隨著我國風電建設能力的提升,海風發展近年來步入快車道,碳纖維在我國風電葉片領域的應用有望實現較大增量。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6/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15:2010-2020 年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機組平均單機容年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量(MW)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48、 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風電回顧與展望 2021 圖圖 16:風電葉片長度發展情況:風電葉片長度發展情況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IPCC 海風新增裝機占比維持高位,助力近年風電葉片碳纖維需求增長。2020/2021 年我國風電葉片碳纖維需求量分別為 20000/22500 噸,21 年同比增長 12.5%,風電葉片需求占總需求份額同比下降 4.8pct 至 36.1%。2020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達到 1087 萬千瓦,占風電裝機總量3.86%,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裝機比例帶動碳纖維需求走高。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7/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
49、度行業深度 圖圖 17:2010-2020 年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年中國陸上與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比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風電回顧與展望 2021 外部限制因素逐步淡化,技術提升+成本降低助力碳纖在風電中的應用拓展。我國風電領域碳纖維成型方法有預浸料工藝、灌注工藝和拉擠工藝三種。其中拉擠法將拉擠碳板用到了風電葉片并降低了對于碳纖原料的要求,在生產較長尤其是百米以上尺寸葉片時具有工藝簡化降低成本,成品質量穩定的優勢,適合進行大批量生產。此前拉擠工藝預制條帶的設計專利為維斯塔斯公司(Vestas)所有,使得國內企業在生產成本上處于劣勢,制約了
50、中國碳纖維葉片的發展空間。22 年 7 月19 日該專利 20 年保護期限到期后拉擠工藝將不再有專利限制,有望助力我國葉片企業在技術層面上進行成本優化,進一步提升碳纖維在風電領域滲透率。圖圖 18:拉擠碳板工藝介紹拉擠碳板工藝介紹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復材應用技術 已有眾多企業開始使用碳纖維葉片,專利到期后市場需求提升在即。已有眾多企業開始使用碳纖維葉片,專利到期后市場需求提升在即。由于碳纖維葉片具備多方位優勢,目前全球已經有眾多企業開始在應用碳纖維葉片,包括Gamesa、LM、Nordex、中材科技等。根據2020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2020年全球風電葉片碳纖維用量約 3.1萬噸,
51、維斯塔斯占有的市場份額超過 80%。后續隨著維斯塔斯專利到期,應用碳纖維的企業數量將進一步增加,碳纖維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提升。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8/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 7:各企業碳纖維應用情況各企業碳纖維應用情況 企業名稱企業名稱 葉片尺寸葉片尺寸/機組功率機組功率 部位部位 應用形式應用形式 Gamesa 42.5m/2MW 44m/2MW,62m 梁帽 預浸碳纖維與預浸玻璃纖維交替 LM 61.5m/5MW 梁帽/后緣 碳纖維和玻璃纖維混合 Vestas 44m/3MW 梁帽 全碳纖維 GEC 48.5m 梁帽 全碳纖維
52、Nordex 44m/2.5MW 56m/5MW 梁帽 全碳纖維 NEG 40m/1.5MW 梁帽 木質材料和碳纖維混合 Dewind 40m/2MW 梁帽 全碳纖維 Repower 40m/2MW 梁帽 碳纖維和玻璃纖維混合 GmbH 56.5M/5MW 梁帽/葉根 全碳纖維 MTorres 40m 梁帽 全碳纖維預浸料 美國能源部美國能源部 9m 蒙皮全表面 碳纖維和玻璃纖維混合 南通東泰南通東泰 2MW 梁帽 全碳纖維 中材科技中材科技 56m/3MW 梁帽 全碳纖維 中復連眾中復連眾 39.2m/2MW 梁帽 全碳纖維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 風電領域碳纖維需求有望快速釋放,2025 年或
53、達到 6 萬噸。根據過去風電裝機情況,我們對未來裝機情況以及相關參數進行以下假設:1、陸風平均單機容量每年上升 0.4MW,海風平均單機容量每年上升 0.8MW;2、葉片平均長度按照下表長度增長;3、葉片長度與重量關系按照 y(重量)=0.527*x2.473公式計算;(公式來源:基于工程經濟學評估的風力及葉片長度設計)4、根據北極星電力網以及公開資料收集整理,假設碳纖維占葉片重量的 1/4;5、海外方面:2021年國內維斯塔斯碳纖維用量 1.8萬噸左右,參考 GWEC數據,假設其增長率維持 4%左右。表表8:風電碳纖維需求測算表風電碳纖維需求測算表 2022 2023 2024 2025 陸
54、風平均裝機功率陸風平均裝機功率(MW)3.5 3.9 4.3 4.7 葉片長度葉片長度(m)60 64 66 68 陸風裝機總功率(陸風裝機總功率(GW)50 56.89 60.50 64.22 葉片重量葉片重量(噸)(噸)11.35 13.29 14.32 15.40 碳纖維主梁重量占比碳纖維主梁重量占比 1/4 1/4 1/4 1/4 陸風每兆瓦碳纖維需求陸風每兆瓦碳纖維需求(噸)(噸)2.43 2.56 2.50 2.46 陸風碳纖維滲透率陸風碳纖維滲透率 4.5%5.0%5.5%6.0%陸風碳纖維總需求陸風碳纖維總需求(噸)(噸)5474.5 7268.8 8312.9 9471.9
55、海風平均裝機功率海風平均裝機功率(MW)6.4 7.2 8 8.8 葉片長度葉片長度(m)83 88 93 98 海風裝機總功率(海風裝機總功率(GW)10 13 16.5 21 葉片重量葉片重量(噸)(噸)25.04 28.87 33.04 37.53 碳纖維主梁重量占比碳纖維主梁重量占比 1/4 1/4 1/4 1/4 海風每兆瓦碳纖維需求海風每兆瓦碳纖維需求(噸)(噸)2.93 3.01 3.10 3.20 海風碳纖維滲透率海風碳纖維滲透率 10%20%30%45%海風碳纖維總需求海風碳纖維總需求(噸)(噸)2934.2 7820.2 15331.3 30230.1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
56、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19/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海外維斯塔斯需求海外維斯塔斯需求(噸)(噸)18720 19468.8 20247.552 21057.454 合計合計(噸)(噸)27128.6 34557.8 43891.7 60759.4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碳纖維制造成本逐漸減低,維斯塔斯專利問題得到解決,碳纖維在風電尤其是大葉片制造領域全面替代玻纖的將成為現實。預計 2022 年我國風電領域碳纖維需求同比 2021年增長 20%,按照上表測算在 2025年我國風電領域碳纖維需求量達到 6.08 萬噸,符合增長率接近 30%。若碳纖
57、維制造成本逐漸降低,碳纖維風電領域需求釋放節奏將進一步加快。2.2.2.體育休閑全球集中度維持高位,需求增量明顯 碳纖維替代進程順利,高端產品需求增加。碳纖維在體育器材領域的應用已經過半世紀的發展,憑借其輕量,高剛度的優勢已成為高端器材的最優選擇,滲透率不斷提高。碳纖維具體在高爾夫,自行車,球拍,釣魚竿等領域有著集中應用,其中釣魚竿碳纖維替代時間進程較短在 21 年引來高增量,同比碳纖維需求增長85%,未來需求值得期待。圖圖 19:2020,2021 年體育休閑下游主要應用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噸)年體育休閑下游主要應用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58、 代工效應集中,需求放眼世界。中國體育休閑類碳纖維產品的生產以代工形式為主,即從海外進口大絲束碳纖維進行加工后銷往海外的經營模式。近年產業集中效應維持高位,2021 年全球超 90%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量集中在中國,在海外疫情影響削弱的大背景下需求有望形成新增量。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0/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20:2016-2021 年中國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占全球比例(噸)年中國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占全球比例(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海外疫情影響減弱,2022 年體育休閑領域需求
59、有望突破 2 萬噸。2020 年受全球疫情肆虐影響,戶外體育運動受限導致全球范圍體育休閑器材需求增量放緩。2021年伴隨海外疫情管控措施放寬,疫情影響進一步減弱,帶動全球范圍體育器材需求量上升。我國 2021 年碳纖維需求量 17500 噸,同比增長約 20%,過去五年復核增長率接近 10%,由于疫情的逐步放松,且民品碳纖維產能釋放價格下降,預計2022 年我國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增速為 15%達到 20125 噸,繼續沖擊需求新高點。圖圖 21:2016-2021 年中國體育休閑碳纖維需求量(噸)年中國體育休閑碳纖維需求量(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2
60、.2.3.航空航天需求穩增,國產大飛機 C919投產拉動需求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助力航空航天持續高速發展。據2021 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國始終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航局于“十四五”期間陸續出臺相關政策規劃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以追求高質量、可靠性為堅定目標。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1/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 9:“十四五”期間民航局航空航天領域相關政策匯總“十四五”期間民航局航空航天領域相關政策匯總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文時間發文時間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十四五”通用航“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空發展
61、專項規劃 2022 年 6 月 牢牢把握“五個相結合”。一是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二是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三是安全底線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四是試點先行和整體推進相結合,五是行業政策資源供給與地方承擔發展和安全監管雙重主體責任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笆奈濉焙娇者\“十四五”航空運輸 旅 客 服 務 專 項 規輸 旅 客 服 務 專 項 規劃劃 2022 年 4 月 大力推動新技術在民航服務領域的深度應用,擴大數字化智能化服務覆蓋范圍,為旅客提供便捷隨心、健康安心、快樂舒心、溫暖貼心的“四心”服務,滿足旅客“人享其行”的智慧出行需求?!笆奈濉焙娇瘴铩笆奈濉焙娇瘴锪靼l展專項規劃流發展專項規
62、劃 2022 年 2 月 推進“十四五”時期航空物流發展,要堅持市場主導、安全可靠、系統觀念、平急結合、創新融合五項工作原則?!笆奈濉泵裼煤健笆奈濉泵裼煤娇瞻l展規劃空發展規劃 2022 年 1 月 提出以服務國家戰略和滿足人民需要為目標,構建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一體兩翼、覆蓋廣泛、多元高效的航空服務體系。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數據 碳纖維性能優勢明顯,替代進程步入快車道。小絲束碳纖維在航空航天端的替代使用具有天然優勢,作為新型復合材料對比鋁合金等傳統材料有密度低,硬度高,耐腐蝕,性質穩定等優勢。碳纖維復合材料較強的耐蠕變性能和耐高溫性能有利于在太空中維持形狀,使其得以廣泛應用于航天領域,用
63、以制備載人航天器及繞地衛星。碳纖維輕量優勢在民用飛機制備過程中得到體現,飛機整體減重可有效降低成本,飛機減重 300 千克每年可增加 1000 萬美元凈收益,運營成本優勢進一步推動碳纖維替代進程。全球航空需求回落,把握機遇迎頭趕上。伴隨疫情對航空業的嚴重影響,20 年全球航空航天碳纖維用量回落明顯,同比下降約 30%,低于 2016 年需求量,21 年與20 年需求保持低位未有明顯增量。與此同時我國航天航空領域碳纖維用量繼續增長,21 年同比增長 17.65%,2016-2021 復合增長率達 37.97%,雖占全球需求總量比重仍較低,但碳纖維替代發展趨勢持續向好。我國在戰機及民用飛機含碳量與
64、海外成熟機型仍有20%左右的差距,伴隨技術進步碳纖維替代用量有望進一步提升。圖圖 22:2016-2021 年中國及全球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年中國及全球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噸)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2.2.4.多項應用領域綜合發力,助力碳纖維需求再上高點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2/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光伏產業迅速發展,熱場替代進程順利。近年我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0/2021 年我國光伏新裝機容量分別為 4820/5493 萬千瓦時,2019-2021 復合增長
65、率 22.38%。碳碳復材在光伏熱場制備領域具有較強替代優勢,與傳統材料等靜壓石墨相比,優勢集中體現在制備大尺寸熱場原材料損耗減少,熱性能更優秀等方面。替代成本較低有力推動了碳纖維在光伏熱場中的滲透進程,碳碳復材需求全球占比同步提升。圖圖 23:2017-2021 年中國及全球碳碳復材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及占比(噸)年中國及全球碳碳復材領域碳纖維需求量及占比(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氫氣產量增加,儲氫瓶迎來快速增長階段。近年我國氫氣產量逐年上升,2016-2021 復合增長率約 14.57%,帶動儲氫瓶行業快速發展。得益于密度小,力學性質穩定的特點,小絲束碳纖
66、維廣泛應用于儲氫瓶的制備,用于改善內襯的受壓狀態,降低內襯層的應力,從而提高纏繞纖維的利用效率,提高壓力容器的抗疲勞性能。21 年全國壓力容器碳纖維需求量同比增長 50%,占全球需求比重逐年提升發展步入快車道。圖圖 24:2017-2021 年中國氫氣產量及增速(萬噸)年中國氫氣產量及增速(萬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商情報網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3/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25:2016-2021 年中國及全球壓力容器領域碳纖維需求及占比(噸)年中國及全球壓力容器領域碳纖維需求及占比(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全球碳纖維
67、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供給創造需求供給創造需求需求增速有望持續高增。需求增速有望持續高增。航天、碳碳熱場、壓力設備相關領域的碳纖維需求處于高速增長期,同時碳陶剎車盤等領域需求也在快速釋放,但是由于以上領域占比相對較小,我們給予整體增速假設,預計除風電、體育領域2022 年需求整體增長率為 35%,達到 30240 噸。故故 2022 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為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為77494噸,與噸,與2021年同比增長年同比增長24.2%。且預計我國碳纖維需求增速有望持續保持高位。3.碳纖維產能擴張,國產替代正當時碳纖維產能擴張,國產替代正當時 3.1.碳纖維產能擴張,中國貢獻主要增量 3.1.1.全球
68、產能高增,區域分布失衡 追本溯源,工藝研發突破產能從無到有。自 1860 年斯旺制作碳絲燈泡打開碳纖維的大門,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碳纖維行業一路高歌猛進。1950 年,美國Wright-Patterson 空軍基地開始研制粘膠基碳纖維,初代碳纖維工藝基本確立;1959 年,日本大阪工業試驗所發明了用聚丙烯腈纖維制造碳纖維的新方法(PAN 基碳纖維),對傳統粘膠基碳纖維發起挑戰;1963 年,英國航空研究所在預氧化過程中施加張力,打通了制造高導熱 PAN 基碳纖維的技術路線,奠定了現代生產 PAN 基碳纖維的工藝基礎;1970 年,日本吳羽化學工業公司生產的通用級瀝青基碳纖維上市,三大不同原絲
69、類碳纖維均已落地實現生產,現代碳纖維雛形基本形成。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4/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26:全球碳纖維生產重要節點全球碳纖維生產重要節點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資料整理 精耕細作,技術變革實現產能高速增長。近半個世紀以來,碳纖維技術更新迭代加快,老牌碳纖維名企不斷更新工藝、提高產量;同時全球各國涌現出更多的新興企業投身于碳纖維事業,不斷向著具有高模量、高強度、高導熱、耐腐蝕等特點的產品進發,并應用至各個領域。時至今日,碳纖維行業發展欣欣向榮。2021年全球碳纖維行業有效產能 20.76萬噸,同比 2020年 17.1
70、7萬噸上升 20.91%,相比2015 年 11.75 萬噸上升 76.68%。近年來,全球碳纖維產能快速擴張、企業高速發展,碳纖維行業充滿活力。圖圖 27:全球碳纖維產能全球碳纖維產能(萬萬噸)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商情報網 三足鼎立,全球產能分布嚴重不均。受碳纖維行業發展歷史與技術沿革創新的問題,目前全球范圍內碳纖維產能分布嚴重失衡。2021 年全球前三大碳纖維產能國分別中國、美國、日本,合計運行產能達到 13.71萬噸,占全球運行產能的 66.04%,幾乎壟斷全球碳纖維接近三分之二的供應。全球剩余產能零星散落在匈牙利、墨西哥、法國、韓國等世界各地,占比均為 5%左右。在碳纖維生產企業
71、中,全球前五大碳纖維生產企業均來自中美日。其中,日本東麗為全球碳纖維產能龍頭公司,2021 年運行產能達 5.75 萬噸。產能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已持續多年,在技術等硬性要求下短期內難以發生較大改變。0510152025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5/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28:全球碳纖維產能分布全球碳纖維產能分布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商情報網 3.1.2.中國快速放量,產能利用率仍需提升 產能產量實現雙增。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起步于 1962 年,與日本等碳纖維大國起步時間相差無幾
72、。但由于技術研發等重重阻礙,中國碳纖維生產長時間沒有實質性進展。2010 年之后,新資本與企業涌入,行業加速出清,碳纖維企業數量由 40多家銳減至 10 家左右。在淘汰戰中存活下來的優質企業迎來發展春天,輔以政策支持與技術驅動,中國碳纖維行業迅速崛起。2021 年中國碳纖維產能為 6.34 萬噸,去除折算產能 1 萬噸,仍有 5.34 萬噸扎實產能。相較 2020 年 3.62 萬噸運行產能,同比增長 47.72%。產量方面,根據賽奧碳纖維,2021 年中國碳纖維產量達到 2.43萬噸,較 2017 年 0.74萬噸有顯著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26.85%。圖圖 29:中國碳纖維產能中國碳纖
73、維產能(萬噸)(萬噸)圖圖 30:中國碳纖維產量中國碳纖維產量(萬噸)(萬噸)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商情報網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商情報網 0%20%40%60%80%100%20172018201920202021美國日本中國匈牙利墨西哥其他0123456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國碳纖維產能(萬噸)00.511.522.53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6/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 31:中國碳纖維產能分布中國碳纖維產能分布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2021
74、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 產能利用率仍有待提高。高產能、低產量的背后,部分是由于一些產線于 2021 下半年建成,計入產能遠大于實際產量。如常州新創碳谷新建產能 6000 噸;吉林化纖集團增長近 16000 噸;中復神鷹增加 8000 噸等大部分產線于 2021 年下半年建成投產。此外,在產能統計口徑上也會出現偏差。例如生產 12K 的小絲束產線,在實際生產中可能只生產 1K、3K 等小絲束碳絲,由此導致了產能產量間的差距。產能利用率的問題也同樣不可忽視。按照此口徑我國 2021/2020 碳纖維產能利用率為45.51/51.10%,雖較之前有所提高,但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65-85%的水平
75、仍有差距。因此,要實現碳纖維行業質的提升,還需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向美國、日本等高端碳纖維大國看齊。3.2.技術+成本雙軌齊驅,國產替代正當時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物流緊張,運輸效率下降,中國碳纖維進口也受到很大程度影響;疊加日本等碳纖維大國對我國頒布出口限制條令,碳纖維國產化已推上日程。2021年我國碳纖維總需求為 62379噸,進口量為 33129噸,國產碳纖維供應量為 29250 噸??傮w中國市場的情況仍是供不應求。但國產碳纖維市場份額從 2019 年的 31.7%,2020 年的 38%,繼續攀升到 2021 年的 46.9%,充分表現了國產碳纖維的巨大
76、進步。然而,我國作為世界碳纖維產能頭號大國,在國產市場份額方面與美日等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也深刻反應出我國碳纖維產品核心競爭力較弱、關鍵技術仍未突破的現狀。面對疫情持續不減與發達國家封鎖對中出口的局面,未來關于碳纖維的布局與改進,應朝著技術迭代驅動產品質量提高的方向前進,加速推進實現國產替代。3.2.1.小絲束:技術突破干噴濕紡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2026 年中國小絲束碳纖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在全球中,小絲束碳纖維市場主要被日企占據,日本東麗、東邦、三菱三家企業占據全球 5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中日本東麗占據全球小絲束碳纖維總產能的 25以上。我國小絲束碳纖
77、維生產的企業有中復神鷹、光威復材、中簡科技、吉林化纖等,合計運行產能約 2 萬噸。小絲束產品主要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價值領域。相較大絲束而言,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小絲束價格也更高,在盈利上更有優勢。截止 2022 年 9 月 9 日,國內小絲束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吉林化纖中復神鷹新創碳谷光威復材太鋼鋼科蘭州藍星上海石化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7/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平均價格為 208元/千克,遠高于國內大絲束 133 元/千克。其中,t700、12k的小絲束價格更
78、是高達 270 元/千克。圖圖 32:國內大小絲束價格國內大小絲束價格(元(元/千克)千克)數據來源:東北證券,百川 小絲束干噴濕紡具備產品強度高、紡絲速度快等優點。和濕法工藝相比,干噴濕紡絲的分子排列更加整齊,最終可以拉出質地更均勻,表面更光滑,強度更高的纖維材料。紡絲速度方面,干噴濕紡比濕法要快 34倍。國內企業中,中簡科技目前的濕法紡速是 130 米/分鐘;吉林碳谷是經歷了一個持續不斷提升的過程,目前100 米/分鐘,后續還有提升空間;對于干噴濕紡,中復神鷹目前是 400 米/分鐘,西寧二期產線預計能夠提升到 500 米/分鐘;光威復材雖然批量更小,但是紡速達到了 500 米/分鐘的級別
79、。相較于日本東麗 700 米/分鐘的紡速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也是還需持續不斷的去提升工藝的空間。表表 10:干噴濕紡與濕法對比干噴濕紡與濕法對比 干噴濕紡干噴濕紡 濕法濕法 紡絲速度紡絲速度(米米/分鐘分鐘)400-500 米 100-130 米 分子排列程度分子排列程度 分子排列緊密 分子排列較松散 噴絲孔徑噴絲孔徑(mm)0.1-0.3 0.05-0.07 纖維形態纖維形態 質地均勻、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強度強度 超高強度 高強度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資料整理 而干噴濕紡的一個劣勢在于工藝極難掌握,技術要求高,目前國內能夠規?;a的企業并不多;此外,由于粘稠的紡絲液容易在空氣段的時候粘
80、在一起,所以紡絲板本身噴絲的時候,孔徑應該會更大一些,相應的孔和孔之間的距離會更遠一點,這樣同樣面積的紡絲板上干噴濕紡的孔會更少一點,以致于很難形成大通量大絲束。面對小絲束生產的困難與不完備的地方,我們仍需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完成工藝更新迭代,實現技術沉淀與突破。100120140160180200220240碳纖維小絲束國內碳纖維大絲束國內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8/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 11:企業干噴濕紡技術對比企業干噴濕紡技術對比 公司公司 干噴濕紡技術水平及對應產業化水平干噴濕紡技術水平及對應產業化水平 中復神鷹中復神鷹
81、 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千噸級干噴濕紡關鍵技術突破,建成了國內首條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生產線,已實現成熟的干噴濕紡碳纖維工業化生產,產品覆蓋T700、T800、T1000、M30、M35、M40 級別,報告期內對外銷售碳纖維均為干噴濕紡產品 光威復材光威復材 2020 年度實現了干噴濕紡原絲線全方位高速運行,對外銷售干噴濕紡碳纖維產品主要為 T700 級別。中簡科技中簡科技 目前規?;a產品為 ZT7 系列濕法產品,曾受讓取得山西煤化所“干噴濕紡高性能 CCF-3 制備技術”恒神股份恒神股份 已掌握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產業化技術,建成年產量達2200噸的干噴濕紡原絲生產線,目前對外銷售產品大部
82、分為濕法產品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復神鷹招股說明書 對還未掌握干噴濕紡技術的企業來說,核心任務是突破干噴濕紡這樣的一種“低成本、高質量”的工藝方法,提高小絲束生產效率和產品性能;對已掌握干噴濕紡的企業來說,未來需要向更高強度的方向拓展,努力實現 T1100的超高強度碳纖維生產,擴大 T700、12K 的高強度高模量的碳纖維規?;a,并在未來嘗試將干噴濕紡應用在大絲束生產。目前,我國企業持續推進技術升級,已突破多重技術門檻。例如,中復神鷹首次實現干噴濕紡單線年產 3000 噸高性能碳化生產線,實現 T700、T800 碳纖維萬噸規?;a。相較于日本東麗世界龍頭小絲束碳纖維生產企業,我們目前
83、還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仍需繼續努力,提高產品拉伸強度與拉伸模量。表表 12:日本東麗與國內企業產品對比日本東麗與國內企業產品對比 日本東麗日本東麗 中復神鷹中復神鷹 光威復材光威復材 中簡科技中簡科技 牌號牌號 拉伸強度(MPa)拉伸模量(GPa)牌號 拉伸強度(MPa)拉伸模量(GPa)牌號 拉伸強度(MPa)拉伸模量(GPa)牌號 拉伸強度(MPa)拉伸模量(GPa)T300 3530 230 SYT45 4000 230 TZ300 3530 230 T700S 4900 230 SYT45S 4500 230 TZ700S 4900 230 ZT7 4900 235-265 SYT49
84、4700 230 TZ700G 4900 255 SYT49S 4900 230 TZ800S 5880 294 T800S 5880 294 SYT55S 5900 295 TZ800H 5490 294 ZT8 5500 29010 T1000G 6370 294 SYT65 6400 295 TZ1000G 6370 294 ZT9 5800 33010 M35J 4510、4700 343 SYM35 4900 340 M40J 4400 377 SYM40 4700 375 TZ40J 4410 377 ZM40J 4400 38010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復神鷹招股說明書 3.2
85、.2.大絲束:成本先行實現規模效應 受下游風電與汽車等需求的牽引,大絲束的生產應用日益火爆。據賽奧碳纖維,2021 年全球碳纖維需求中大絲束為 5.14 萬噸,占比 43.6%。大絲束碳纖維制備屬于低成本生產技術,其售價只有小絲束碳纖維的 50-60%。大絲束的制備難度較高,國內外生產差距較大。日本東麗在收購卓爾泰克后,成為世界最大的大絲束生產企業,大絲束產能達到 2.84 萬噸;同時還有德國 SGL、日本三菱等知名大絲束生產企業。國內方面,大絲束供應主要以吉林化纖為主,目前產能約為 2.2 萬噸;此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29/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
86、深度行業深度 外,上海石化、新創碳谷等也逐步實現大絲束碳纖維的達產,大絲束碳纖維產能緊張的情況得到緩解。大絲束碳纖維的制備也面臨多種挑戰。大絲束的生產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在凝固成型、牽伸、預氧化、碳化、上漿等的均勻性難度極大。主要存在絲束均勻度不穩定、毛絲占比高和碳化環節毛絲凸顯等問題。因此,大絲束碳纖維的離散系數一般較大。此外,在大絲束碳纖維應用方面也存在諸多技術問題,其中亟待解決的主要是展紗的工藝和浸潤的效果。由于絲束較大、易于集聚,因此展紗效果不好,進而造成樹脂對大絲束纖維束內部浸潤性較差,絲束間容易產生孔隙且容易造成樹脂相的富集與分離等缺陷。另外,在大絲束碳纖維展紗過程中會出現毛絲甚至斷
87、紗,導致纖維破損和混亂,影響預浸料的制備工藝性,材料性能得不到有效轉換,從而導致產品性能不穩定,進一步增加了大絲束碳纖維應用難度。表表 13:大小絲束對比大小絲束對比 絲束數量絲束數量 價格價格 應用領域應用領域 小絲束小絲束 24K 較高 國防軍工、航空航天 大絲束大絲束 24K 一般 工業領域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吉林碳谷招股說明書 規模效應與持續降本成為大絲束未來發展方向。面對大絲束生產的難點,我國企業研究最佳碳化溫度與時間并改進大絲束碳纖維浸潤與擴展設備,積極謀求降本增效新通路。第一條通路是降低原絲成本。第一條通路是降低原絲成本。在碳纖維生產過程中,原絲成本占比較高,約占總生產成本的5
88、0%。原絲生產過程是將丙烯腈單體聚合制成紡絲原液,然后紡絲成型。丙烯腈價格受原油與供需關系影響,未來隨著原油價格下降與供需關系調整,原絲價格有下降趨勢。此外,隨著聚合、原液、紡絲三大生產環節技術提升,丙烯腈及油劑等原材料消耗量將減少,原絲生產效率提高。圖圖 33:丙烯腈價格丙烯腈價格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百川 第二條通路是提高碳化效率。第二條通路是提高碳化效率。目前,我國大多數碳纖維企業原絲與碳絲的轉化比約為 2.2:1,少數優質企業 2:1。公司大量投入研發打磨技術,未來朝著更低的轉化比前進。原絲與碳絲轉化比的極限值約為 1.35:1,各企業深耕技術升級,最終有望實現 1.5:1 的超高轉化
89、效率。轉化效率微小的提升帶來的是大幅減少原絲的高額采購成本。此外,碳化過程中需要通過高溫燒到 3000,需要消耗大量能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0/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源。由于轉化效率提高,單位能耗也相應下降。目前生產 1 噸碳絲大約需花費 2 噸電,隨著技術升級,能源耗費的成本也有望下降。表表 14:原絲生產消耗能源原絲生產消耗能源 主要能源主要能源 2021H1 2020 2019 水 采購金融(萬元)548.87 943.25 583.19 采購量(萬噸)680.42 1185.4
90、1 797.78 采購單價(元/噸)0.81 0.8 0.73 電 采購金融(萬元)1370 1967.6 1339.83 采購量(萬度)2395.38 3230.66 1953 采購單價(元/度)0.57 0.61 0.69 氣 采購金融(萬元)4213.98 5686.97 4056.45 采購量(萬噸/萬立方)1236.99 1581.02 1192.13 采購單價(元/噸/立方)3.41 3.6 3.4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吉林碳谷招股說明書 第三條通路是實現生產設備國產化。第三條通路是實現生產設備國產化。目前,我國碳化設備基本依靠國外進口,而國外進口設備價格昂貴,國產設備普遍比進口設
91、備價格低 30%-50%。未來伴隨技術升級我們將實現設備國產化,從而降低資本性支出并攤薄折舊費用。大絲束性能通常會弱于小絲束,但是由于其大通量,可以提高碳纖維的單線產能來降低單位成本。隨著眾多企業大絲束碳纖維產能落地投產,遠期有望可加速規模效應。3.2.3.國產替代加速進行中 國企擴產計劃明確,未來碳纖維產量將高位增長。大絲束方面,吉林國興碳纖維目前產能 1.5 萬噸,預計明年項目投產可達 2.5 萬噸,2025 年達 6 萬噸;吉林寶旌目前產能 8000 噸,預計 2025 年可達 1.2 萬噸;上海石化目前產能 1500 噸,1.2 萬噸大絲束項目正抓緊建設中,預計今年投產 6000 噸,
92、2024 年底產能全部釋放。小絲束方面,吉林凱美克于 2022 年 6 月完成 1K、3K 碳纖維第二條生產線開車,目前產能 600 噸;中復神鷹西寧一期項目 1.1 萬噸產能已投產,加連云港原有產能3500 噸以及 200 噸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纖維項目于 7 月開車,今年合計產能約為14700噸;光威復材當前產能 2655噸,預計今年有一條 T700/T800的產線可投產,預計產能可達 3585 噸;此外,預計包頭項目一期 4000 噸產能將于 2023 年年初建成;二期 6000 噸產能會在一期投產后啟動建設,由于一期很多附屬設施已經建好,預估二期建設周期會比一期快一些,2023/2024
93、預期產能分別為 7585/13585 噸。原絲方面,吉林碳谷目前產能4.5萬噸,十四五期間完成 20 萬噸原絲的計劃正穩步推進,預計今年產能可達 8.5 萬噸以上。表表 15:企業未來產能擴張預期:企業未來產能擴張預期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吉林國興吉林國興 12000 15000 25000 60000 吉 林 寶 旌(權 益 產吉 林 寶 旌(權 益 產能)能)4000 6000 吉林凱美克吉林凱美克 300 600 600 600 600 上海石化上海石化 1500 7500-13500 中復神鷹中復神鷹 11500 14700 28700 光威復材光
94、威復材 2655 3585 7585 13585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司公告投資者關系 3.3.優質賽道,碳纖維長期向好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1/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3.3.1.政策加碼助力碳纖維成長 擁有高強度高模量等一系列優勢、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的碳纖維備受國家重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眾多政策,支持碳纖維生產制備,推動碳纖維行業發展。在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家提出要加強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應用。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到 2025 年
95、,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5%,化纖產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穩定。形成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設化纖強國。政策大力扶持為我國碳纖維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表表 16:碳纖維政策碳纖維政策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 政策名稱政策名稱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2022.4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提出到 2025 年,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化纖產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穩定。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行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 2%,高性能纖維研發制造能力滿足國家戰略需求。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
96、效,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 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0%。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纖維占比提高到 25%以上,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規模進一步發展,行業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形成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設化纖強國。2021.9 江蘇省科技廳 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聚焦了先進碳材料板塊。其中在高性能碳纖維領域,將以提升高強碳纖維技術成熟度為主要方向,重點支持優化PAN 原絲提純、連續聚合、紡絲等關鍵工藝,開展高強高模 T1100 級及以上、M50J 級及以上碳纖維制備技術研發
97、及規模量產,加快推進高強高模碳纖維的更新迭代。2021.7 山東省發改委 山東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在山東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五強”新興產業,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推動產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體力量。其中在新能源新材料中前沿新材料板塊,將大力推動碳纖維 T700、T800 的產業化,積極開展碳纖維 T1000、T1100、M60J、M65J、M40X 的技術攻關,將威海、濟寧、德州、泰安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碳纖維產業基地。2021.6 浙江省經信廳 浙江
98、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指出將重點發展高性能碳纖維等,以及連續纖維增強預浸料及復合材料、樹脂基復合材料、注塑用纖維增強特種工程塑料復合材料等;擬重點突破的關鍵技術中,突破纖維表界面成鍵化學的精準調控技術、高粘聚酯制備技術,多尺度、高精高效設計仿真技術,超高強度超高模量碳纖維等制備技術,復合材料量產制造及裝備技術;在領軍骨干企業重點培育領域,圍繞高性能碳纖維、玄武巖纖維、玻璃纖維、復合材料預浸料等領域培育 35 家國內領先的新材料企業。2021.4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搶占先機發展新材料中提出發展壯大碳基新材料。推進碳基合成新材
99、料和高端碳材料制備等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創新,積極開展結構材料等下游領域的技術研發、產業化培育和市場化應用,打造國家級碳基新材料研發制造基地。延伸焦化產品鏈,制備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等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在報告提出的 14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碳基新材料產業中,重點推進高端碳纖維千噸級基地等,打造國家級碳基新材料制造基地。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2/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2021.3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提出要加強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應用,用未來碳
100、纖維行業的技術進步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2021.3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 十 四 個 五 年 規 劃 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在該規劃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專欄戰略性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專項中發展低成本碳纖維復合材料關鍵制造技術及其在汽車、軌道客車和風電葉片產品上的應用;在完善區域創新布局中著力在吉林市突破碳纖維等創新發展方向;在培育新興產業中未來產業新興產業重點項目中涉及吉林化纖 20 萬噸碳纖維全產業鏈,建設年產 15 萬噸碳纖維原絲、年產萬噸碳纖維碳絲、年產萬噸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生產廠房及裝置;吉林精功 8000 噸大絲束碳纖維,建設條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形成年產大
101、絲束碳纖維 8000 噸生產規模;吉林國家碳纖維產業園,建設萬噸碳纖維生產線及配套設施。2020.9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 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要求重點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圍繞保障打飛機、微電子制造、深海采礦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高導耐熱材料、耐腐蝕材料、大尺寸硅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 2019.11 工信部 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 指 導 目 錄(2019年版)將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工、風電裝備、壓力容器等領域的高強型、高強中模型、高模
102、型等碳纖維列入關鍵戰略材料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資料整理 3.3.2.布局打造一體化產業鏈 碳纖維全產業鏈可分為原絲制造、碳纖維生產、復合材料產出等三大階段。在原絲制造中,首先要從石油等原燃料中提取丙烯,經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丙烯腈經聚合和紡絲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絲;再經過預氧化、低溫和高溫碳化后得到碳纖維;碳纖維可制成碳纖維織物和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與樹脂、陶瓷等材料結合,可形成碳纖維復合材料,最后由各種成型工藝得到下游應用需要的最終產品。圖圖 34:碳纖維生產流程碳纖維生產流程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復神鷹招股說明書 一體化布局優勢互補,打造全產業鏈勢在必行。整體來看,各生產步
103、驟相輔相成,各環節核心技術相通,合理進行一體化布局,有望加深企業對各步驟技術理解、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在充分了解上游原絲供給與下游產品需求后,企業可根據不同需求更好完成原絲配備,整體生產節奏更加緊湊。各環節來看,原絲制備中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3/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實現公司自產,有效減少采購成本;碳化環節實現原絲自供,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并且對原絲了解程度更深,預氧化及碳化技術能充分發揮應用;復材環節可根據不同需求定制化產品,實現精準把控,且下游產品附加值高,可提升盈利能力。一體化產業鏈布局需要企業在各個環節攻克核心技術,實現完整全
104、產業鏈落地投產,則有望大幅增加企業在各生產制造環節話語權與定價能力;同時提升企業綜合知名度,有望逐步擴大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業界龍頭,并最終“走出去”,擴大海外出口,增強在全球碳纖維領域的競爭力。3.3.3.國資控股多重受益,碳纖維時代難沒落 在我國眾多碳纖維企業中,大多都是國資控股。吉林化纖實際控制人為吉林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復神鷹實際控制人為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石化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控股會站在更長遠的角度,以產業長期繁榮興盛為目標,不會局限于一時的向好而造成短視行為。國企遵循公司與行業內在發展邏輯,尊重歷史發展沿革,設定準確的階段性目標,穩定擴產路徑節
105、奏,合理控制產能擴張速度,不盲目擴產低端產能,從而有效避免產品供過于求而價格下降、產能過剩的局面。圖圖 35:碳纖維企業實際控制人碳纖維企業實際控制人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復神鷹招股說明書 未來供需均衡,產能擴張合理。吉林化纖集團主要生產大絲束碳纖維,產品應用于風電葉片等領域;中復神鷹主要生產小絲束碳纖維產品,應用于體育休閑、碳碳復材等領域;中簡科技與光威復材主要生產高性能小絲束碳纖維產品,應用于軍事領域。未來各企業擴產計劃與下游需求增量適度匹配。風電葉片、體育休閑等潛在需求增量大,高端軍品需求增量較小,適合各企業產能擴張計劃。在健康的供需關系下,碳纖維行業不會落入產能過剩的局面。請務必閱讀
106、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4/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 17:各企業針對領域與主要技術各企業針對領域與主要技術 企業企業 主要應用領域主要應用領域 核心技術核心技術 中復神鷹中復神鷹 體育休閑、碳碳復體育休閑、碳碳復材材 1)開發了高粘度原液多級垂直分配及高壓擠出紡絲技術,)開發了高粘度原液多級垂直分配及高壓擠出紡絲技術,最終實最終實 現了多紡位的穩定擠出紡絲;現了多紡位的穩定擠出紡絲;2)突破了干噴濕紡)突破了干噴濕紡成型技術,使纖維凝固過程均成型技術,使纖維凝固過程均 一化,實現了空氣層干噴段一化,實現了空氣層干噴段高倍牽伸和凝固成型段牽伸;高
107、倍牽伸和凝固成型段牽伸;3)開發了高壓蒸汽高倍牽伸)開發了高壓蒸汽高倍牽伸技術,保證了牽伸腔內的蒸汽壓力,提高了蒸汽牽伸倍技術,保證了牽伸腔內的蒸汽壓力,提高了蒸汽牽伸倍數,實現了高速化、數,實現了高速化、高取向化、細旦化原絲制備。高取向化、細旦化原絲制備。吉林化纖吉林化纖 風電葉片風電葉片 公司聚焦公司聚焦 25-50K 大絲束制造;大絲束制造;2022 年年 5 月,國興碳纖維月,國興碳纖維首條首條 35K 風電專用大絲束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單線產能風電專用大絲束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單線產能在在 2500 噸以上。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形成噸以上。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形成 1.2 萬噸碳纖維產萬噸碳
108、纖維產能,以滿足下游工業級應用需求;能,以滿足下游工業級應用需求;1.2 萬噸拉擠板項目正在萬噸拉擠板項目正在建設中,應用于碳梁等風電領域。建設中,應用于碳梁等風電領域。中簡科技中簡科技 軍品高性能碳纖維軍品高性能碳纖維 具備高強型具備高強型 ZT7 系列(高于系列(高于 T700 級)、級)、ZT8 系列(系列(T800級)、級)、ZT9 系列(系列(T1000/T1100 級)和高模型級)和高模型 ZM40J(M40J 級)石墨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在我國率先實現級)石墨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在我國率先實現ZT7 系列碳纖維穩定批量生產并應用于航空航天高端領系列碳纖維穩定批量生產并應用于航空航
109、天高端領域,在高于域,在高于 T700 級碳纖維批量供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級碳纖維批量供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是國內大型航空航天企業集團的批量穩定供應商。是國內大型航空航天企業集團的批量穩定供應商。光威復材光威復材 軍品高性能碳纖維軍品高性能碳纖維 公司已規?;a的主要產品為公司已規?;a的主要產品為 GQ3522(T300 級)高強級)高強型碳纖維;同時成功研制了以型碳纖維;同時成功研制了以 GQ4522(T700 級)高強級)高強型、型、QZ5526(T800 級)高強中模型、級)高強中模型、QM4035(M40J級)高強高模型等為代表的系列化碳纖維產品。級)高強高模型等為代表的系列化碳
110、纖維產品。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開資料整理 國資控股企業能較好享受政策傾斜優惠待遇,并享有更多資源與合作的機會。同時,有國家政府作背書可以較好使企業獲得貸款、授信等,融資難度相對較低,有充足資金投入研發、申請專利。截止2022年上半年,中復神鷹申請專利182個,獲得專利 85 個;上海石化申請專利 55 件,獲專利授權 39 件。吉林化纖本體獲得專利 27 項。在碳纖維這樣一個技術壁壘較高的賽道內,攻克核心技術難題,實現技術升級迭代,可有效解決“卡脖子問題”,撬開高端領域的大門,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國資控股的碳纖維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光明。表表 18:中復神鷹在研項目中復神鷹在研項目 數據來源:東
111、北證券,中復神鷹招股說明書 4.主要公司介紹主要公司介紹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5/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4.1.吉林碳谷正在崛起的大絲束碳纖維原絲龍頭 吉林碳谷于 2008 年成立,2016 年在新三板掛牌,2021 年上市北交所。公司主要從事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在國內是首家采用三元水相懸浮聚合兩步法生產碳纖維聚合物,DMAC 為溶劑濕法生產碳纖維原絲,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及相關產品的供應商。公司現在主要生產有 1K、3K、6K、l2K、24K、48K 等聚丙烯腈基(PAN)碳纖維
112、原絲以及預氧絲。公司主要客戶是碳纖維生產商及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廠商和貿易商。公司設立之初,擬打破國際巨頭對碳纖維行業技術的壟斷,專注于攻關小絲束碳纖維原絲,并成功實現了軍工級別的 1K、3K、6K 等小絲束產品;2016 年至今,開始研發大絲束碳纖維原絲,目前已經實現了 24K、25K 和 48K 的穩定大規模生產;未來公司將繼續在大絲束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力爭未來五年實現 35K、50K、75K、100K、480K 等系列產品穩定大規模生產,使公司成為全球知名的大絲束碳纖維原絲供應商。公司全部產品碳化后均可以達到 T400 的穩定大規模生產,部分產品亦實現了碳化后 T700 的穩定規模生產。公
113、司碳纖維原絲整體規模、研制、生產能力及技術水平在國內均處于行業先進水平,并且是國內目前少數可對外銷售原絲的企業。公司現有原絲產能為 4.5 萬噸,計劃“十四五”內完成20萬噸原絲擴產計劃,今年產能預計可達8.5萬噸以上。公司所特有的兩步法三元水相懸浮聚合技術聚合反應速率快,克服了溶液聚合后期體系粘度增大導致換熱、脫單困難等難題,具有傳熱效果好、反應平穩均衡、聚合釜不易結疤等優點,聚合釜體積放大后質量更趨穩定,解決目前單個聚合釜生產能力較小問題,易于大規模、低成本、工業化生產。表表 19:一步法與兩步法對比一步法與兩步法對比 兩步法兩步法 一步法一步法 特點特點 工藝相對復雜,水相沉淀聚合得到P
114、AN固體粉末后粉碎、烘干等之后再進行溶解產生原液。水相聚合可以獲得溶液聚合不能得到得到的高分子量 PAN,溶解得到的原液可用于紡絲的范圍廣,提高了聚合物分子量和濃度上限。均相溶液聚合工藝,流程較短,工序較少,操作性強,可控性好,工序較少,操作性強,可控性好,利于獲得高質量的 PAN原絲。溶劑介質既能溶解單體又能溶解聚合體,聚合紡絲一條線。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吉林碳谷招股說明書 4.2.吉林化纖大絲束+民品是重點 公司過去主要從事粘膠長絲、粘膠短纖的生產與銷售,產能分別達 8/12 萬噸,為全球最大的粘膠長絲廠商。近年來,公司投身碳纖維生產,尤以大絲束碳纖維為主。公司控股 49%的吉林寶旌聚焦
115、25-50K大絲束制造,目前產能為 8000噸,折合權益產能約 4000噸,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形成1.2萬噸碳纖維產能,以滿足下游工業級應用需求;公司全資子公司吉林凱美克聚焦 1K、3K 小絲束原絲生產,主要以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特殊應用領域為主,目前產能達 600 噸;吉林國興碳纖維目前是吉林系最大的碳絲生產商,現有產能約 1.5 萬噸,預計明年達 2.5 萬噸,十四五期間完成 6 萬噸擴產計劃。同時公司利用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到位,緊鑼密鼓地建設年產 1.2 萬噸碳纖維復材拉擠板項目,主要應用于風電葉片等民用領域,進一步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6/40 建
116、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向碳纖維產業鏈邁進。圖圖 36:吉林系公司股權關系吉林系公司股權關系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Wind 區位優勢形成產業集群,打造全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公司所處吉林化纖集團位于吉林市,是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公司將充分利用好國資平臺優勢和產業集群的資源優勢,積極進行資源整合,延申下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受益一體化布局降低生產成本,更多資金致力研發投入,加大新材料市場的開拓力度,提高公司業務輻射區域和服務及時性,加強對市場機會的實時動態跟蹤,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全面有效地抓牢未來新材料發展的市場紅利。4.3.光威復材軍品小絲束佼佼者,價格波動小,
117、長協有優勢 主攻高性能軍品,充分享有先發優勢。光威復材成立于 1992 年,實際控制人為威海光威集團陳亮,并于 2017 年上市,是我國 A 股第一家碳纖維上市公司。公司主攻高性能碳纖維軍用領域,T300級 1K/3K碳纖維產品自 2005年就開始航空應用驗證,2008 年開始穩定供貨;T700、T800 級產品均已通過下游應用認證,具備批量生產能力;M40J/M55J級產品已逐步開始應用在衛星等航天領域場景。軍品驗證周期較長,基本為 7-8 年及以上,且在確定配套關系后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光威復材充分把握先發優勢,完成軍品認證周期,現階段已實現穩定向軍方供貨,鎖定未來短期訂單。表表 20
118、:光威復材新簽訂單光威復材新簽訂單 合同訂立客戶合同訂立客戶 合同總金額(萬元)合同總金額(萬元)合同履行進度合同履行進度 累計確認銷售收入累計確認銷售收入(萬元)(萬元)應收賬款匯款情況應收賬款匯款情況 是否存在無法履是否存在無法履行重大風險行重大風險 客戶 A 209757.62 26.25%48726.14 正常 否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公司中報 客戶結構優良,營收具有保障。光威長期致力碳纖維產品研發,既確保了我國國防軍工裝備發展對關鍵材料的需求,同時業務不斷向下游延伸,積極開發民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品,積極培育碳纖維應用市場,實行寓軍于民、軍民共用、以民養軍、軍民品互動發展的軍、民融
119、合發展戰略。軍品營收占比約60%,訂單量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7/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有保證,價格波動較??;民品則可根據供需實現以量換價,總體營收維持健康。一體化布局,長期協同優勢顯著。公司以高端裝備設計制造技術為支撐,形成了從原絲開始的碳纖維、織物、樹脂、高性能預浸材料、復合材料制品的完整產業鏈布局,主要經營范圍為高性能纖維、織物、預浸材料、各類復合材料制品及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開發與咨詢,備案范圍內的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等。公司構建一體化布局,有望發揮長期協同效應,實現降本增效。4.4.中復神鷹高端民品+軍品小絲束領軍企
120、業 下游熱門賽道市占率較高,公司成長前景看好。中復神鷹主要從事高性能小絲束的生產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壓力容器、碳碳復材、風電葉片、交通建設、體育休閑等領域,其中下游市場關注度最高的是碳陶復合材料、碳碳熱場以及壓力容器。目前中復神鷹在該領域內的供應量占比分別達到 80%、65%、70%。在有絕對市占率優勢的情況下,公司營收潛在增量大,未來發展前景光明。深耕技術研發打造高端產品。中復神鷹 2006 年成立于江蘇連云港,隸屬于中國建材集團,是我國碳纖維行業中龍頭央企。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研發,突破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噴濕紡紡絲、快速均質預氧化碳化等核心技術工藝,系統掌握了碳纖維 T300 級、
121、T700 級、T800 級、M30 級、M35 級千噸級技術和 M40 級、T1000 級百噸級技術,建成了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生產線。主要產品型號包括 SYT45S、SYT49S、SYT55S 和 SYM40 等,具有高模量、高強度等一系列性能優勢。表表 21:中復神鷹核心技術中復神鷹核心技術 時間時間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技術鑒定組織機構技術鑒定組織機構 鑒定結果鑒定結果 2010 千噸規模 T300 級原絲及碳纖維國產化關鍵技術與裝備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公司千噸 T300 碳纖維項目建立了完整的企業標準,全部裝備實現國產化,打破了國外技術和裝備封鎖,綜合技術
12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3 干噴濕紡 GQ45高性能碳纖維工程化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發項目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在國內率先突破了千噸級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工業化制造技術,總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2015 千噸級高強型、高強中模型干噴濕紡高性能碳纖維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在國內率先建成了基于干噴濕紡工藝的碳纖維生產線,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總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性能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 2019 QZ6026 超高強度碳纖維百噸級工程化關鍵技術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在國內率先建成了基于干噴濕紡工藝的百噸級超高強度 QZ6026(
123、T1000G)碳纖維生產線,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1 萬噸級干噴濕紡高強型碳纖維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項目建成了萬噸規模干噴濕紡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基地,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氫能、太陽能、風能等新型戰略領域,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中復神鷹招股說明書 產能優勢實現規模效應。中復神鷹西寧一期 1.1 萬噸小絲束項目于今年投產,結合連云港原有產能,目前合計產能為 1.47 萬噸,是我國產能最大的小絲束碳纖維企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8/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業。未來公司擴產路徑清
124、晰明確,西寧二期 1.4萬噸項目于 2021年 9月啟動,目前正穩步推進中,預計 2023 年可投產。大規模批量生產可降低單位能耗與折舊,提高盈利水平。4.5.中簡科技軍品龍頭助力超高盈利能力 中簡科技于 2008 年在江蘇常州成立,并于 2019年 5月上市創業板。公司 ZT7系列碳纖維產品已經率先穩定批量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多年,新一代碳纖維也伴隨不同應用領域進行了長達幾年的多型號的應用驗證,進展順利,常年積累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客戶黏性優勢,雙方合作關系穩定。同時,公司始終在追趕潮頭,正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未來隨著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高端碳纖維市場廣闊,公司 ZT7 系列及以上級碳纖維
125、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有望進一步擴大。得益于軍方高價格采購,公司盈利能力優秀,過去幾年毛利率穩定在80%左右,凈利率也基本維持在 50%上下,利潤空間顯著。5.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產能投放超預期,成本下降不及預期。圖圖 37:中簡科技近五年毛利率與凈利率中簡科技近五年毛利率與凈利率 數據來源:東北證券,Wind 010203040506070809020172018201920202021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39/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研究研究團隊團隊簡介:簡介:Table_Introduction 濮陽:上
126、海交通大學金融學碩士、金融學本科。曾任長城證券、西南證券、興業證券建材、公用事業分析師。曾獲 2021 年金牛最佳分析師建材第五名、2021 上半年東方財富最佳分析師建材第一名、2021 年東方財富最佳分析師建材第三名。2022年 7 月加入東北證券,現任東北證券研究所建材組首席。陶昕媛: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碩士,現任東北證券建材組研究助理,2020 年加入東北證券。重要重要聲明聲明 本報告由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制作并僅向本公司客戶發布,本公司不會因任何機構或個人接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核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
127、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不發生變化。本報告僅供參考,并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證券買賣建議。本公司及其雇員不承諾投資者一定獲利,不與投資者分享投資收益,在任何情況下,我公司及其雇員對任何人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本公司或其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涉及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并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不進行披露;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財務顧問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歸本
128、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須在本公司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本報告的發布人和發布日期,提示使用本報告的風險。若本公司客戶(以下稱“該客戶”)向第三方發送本報告,則由該客戶獨自為此發送行為負責。提醒通過此途徑獲得本報告的投資者注意,本公司不對通過此種途徑獲得本報告所引起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作者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并在中國證券業協會注冊登記為證券分析師。本報告遵循合規、客觀、專業、審慎的制作原則,所采用數據、資料的來源合法合規,文字闡述反映了作者的真實觀點,
129、報告結論未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特此聲明。投資投資評級說明評級說明 股票 投資 評級 說明 買入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漲幅超越市場基準 15%以上。投資評級中所涉及的市場基準:A 股市場以滬深 300 指數為市場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市場基準;香港市場以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為市場基準;美國市場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或標普 500指數為市場基準。增持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漲幅超越市場基準 5%至 15%之間。中性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漲幅介于市場基準-5%至 5%之間。減持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漲幅落后市場基準 5%至 15%之間
130、。賣出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漲幅落后市場基準 15%以上。行業 投資 評級 說明 優于大勢 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的收益超越市場基準。同步大勢 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的收益與市場基準持平。落后大勢 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的收益落后于市場基準。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請務必閱讀正文后的聲明及說明 40/40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Table_SalesTable_Sales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網址:網址:http:/http:/ 電話:電話:400400-600600-06860686 地址地址 郵編郵編 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生態大街 6666
131、 號 130119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錦什坊街 28號恒奧中心 D座 100033 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楊高南路 799 號 200127 中國深圳市福田區福中三路 1006 號諾德中心 34D 518038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冼村街道黃埔大道西 122 號之二星輝中心 15 樓 510630 機構銷售聯系方式機構銷售聯系方式 姓名姓名 辦公電話辦公電話 手機手機 郵箱郵箱 公募銷售公募銷售 華東地區機構銷售華東地區機構銷售 阮敏(總監)021-61001986 13636606340 吳肖寅 021-61001803 17717370432 齊健 021-61001965 182216281
132、16 李瑞暄 021-61001802 18801903156 周嘉茜 021-61001827 18516728369 周之斌 021-61002073 18054655039 陳梓佳 021-61001887 19512360962 chen_ 孫喬容若 021-61001986 19921892769 屠誠 021-61001986 13120615210 康杭 021-61001986 18815275517 丁園 021-61001986 19514638854 華北地區機構銷售華北地區機構銷售 李航(總監)010-58034553 18515018255 殷璐璐 010-58034
133、557 18501954588 溫中朝 010-58034555 13701194494 曾彥戈 010-58034563 18501944669 王動 010-58034555 18514201710 wang_ 呂奕偉 010-58034553 15533699982 孫偉豪 010-58034553 18811582591 閆琳 010-58034555 17862705380 陳思 010-58034553 18388039903 chen_ 徐鵬程 010-58034553 18210496816 張煜苑 010-58034553 13701150680 華南地區機構銷售華南地區機構
134、銷售 劉璇(總監)0755-33975865 13760273833 liu_ 劉曼 0755-33975865 15989508876 王泉 0755-33975865 18516772531 王谷雨 0755-33975865 13641400353 張瀚波 0755-33975865 15906062728 zhang_ 鄧璐璘 0755-33975865 15828528907 戴智睿 0755-33975865 15503411110 王熙然 0755-33975865 13266512936 wangxr_ 陽晶晶 0755-33975865 18565707197 yang_ 張
135、楠淇 0755-33975865 13823218716 王若舟 0755-33975865 17720152425 非公募銷售非公募銷售 華東地區機構銷售華東地區機構銷售 李茵茵(總監)021-61002151 18616369028 杜嘉琛 021-61002136 15618139803 王天鴿 021-61002152 19512216027 王家豪 021-61002135 18258963370 白梅柯 021-20361229 18717982570 劉剛 021-61002151 18817570273 曹李陽 021-61002151 13506279099 曲林峰 021-61002151 1871782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