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022!1226#$58%&$&$577%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創新驅動增長的前景如何?年全球創新指數:創新驅動增長的前景如何?!#$%!#$%2022 年 9 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2 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這是自 2007 年以來該機構發布的第 15 份報告。報告對全球 132個經濟體的創新指數及科技集群進行了排名,中國連續十年穩步提升,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 11 位;入圍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的數量首次與美國持平。報告把“創新驅動增長的前景如何?”作為年度主題,針對當前生產力增長放緩的局面,闡述了對創新驅動增長的未來持悲觀態度和樂觀態度的主要原因,探討了即將到來的創新浪潮
2、,為克服未來創新驅動增長的障礙,提出了相關商業和政策建議。賽迪智庫科技與標準研究所和知識產權研究所對報告進行了編譯,期望對我國有關部門有所幫助。!&(%!&(%全球創新指數 創新驅動增長 生產力增長放緩 )-2-!2022#$%&()*+#$%&()*+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反映了132個經濟體的創新生態系統表現,并跟蹤最新的全球創新趨勢。(一)(一)2022年全球創新領先者年全球創新領先者 各區域前三名創新經濟體如圖 1 所示。圖圖1 各區域前三名創新經濟體各區域前三名創新經濟體(二)(二)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2022 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情況如圖 2 所示。-3-圖
3、圖2 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三)(三)2022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創新表現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創新表現 2022 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創新表現如圖 3 所示。-4-圖圖3 2022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創新表現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創新表現(四)主要內容(四)主要內容 1、動蕩時期的創新狀況、動蕩時期的創新狀況 創新投資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高峰期大幅增長,并在創新投資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高峰期大幅增長,并在2021年全面擴張,但在年全面擴張,但在2022年,隨著世界迎接各種新挑戰,這種持年,隨著世界迎接各種新挑戰,這種持續的恢復力出現不確定性。續的恢復力出現不確定性。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預期
4、2020年和 2021 年的研發、知識產權申請和風險投資會迅速削減。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2021 年,全球發表的科學文章首次突破 -5-200 萬大關;2020 年,全球研發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率為 3.3%。國際商標申請 2021 年增長強勁,增長率達 15%。2021 年風險投資交易增長 46%,創下紀錄。技術的進步、采用和創新的社會經濟影響都顯示出疲軟的跡技術的進步、采用和創新的社會經濟影響都顯示出疲軟的跡象象由創新由創新驅動增長的未來正處于緊要關頭。驅動增長的未來正處于緊要關頭。!#$%&()*+&,-./0123456789:的技術進步指標出現放緩跡象。與之相對;?ABCDE;FGH
5、(IJKLMNNO的短期影響使得創新的社會經濟影響處于低點。2、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結果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結果 GII排名前排名前15位的一些關鍵變化:中國、土耳其和印度鞏固位的一些關鍵變化:中國、土耳其和印度鞏固了全球創新強國的地位。了全球創新強國的地位。PQRSTUVQ;WXYZ 11 位。L_abcLd 15 名。韓國和新加坡躋身全球創新前十名。efg和印度首次進入前 40 名。4PQhi%j8;kl、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菲律賓是在創新方面追趕最快的中等收入經濟體。mnhopqrstuvw#H7xy、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土耳其。智利是唯一進入前 50 名的拉美國家。就就經濟發經濟發展展
6、水平水平而言而言,一些發,一些發展展中經濟體在創新方面的表現中經濟體在創新方面的表現高于預期。高于預期。例如: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 26個國家的創新表現超出了發展水平。-6-中國現在中國現在擁有擁有與與美美國相同數國相同數量量的全球的全球頂級頂級科技科技集群集群。百強科技集群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洲三個地區,尤其集中在中國和美國。PQz|QsK Qg;10 個集群,以科隆和慕尼黑為首;日本有 5 個集群,以東京-橫濱和大阪-神戶為首。,$%&-./,$%&-./(一)科學與創新投資(一)科學與創新投資 科學與創新投資在新冠肺炎科學與創新投資在新冠肺炎疫疫情的高峰期大幅增長,并在情
7、的高峰期大幅增長,并在20212021 年全面擴張,但年全面擴張,但 20222022 年科學與創新投資年科學與創新投資存存在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繼2020 年下降了 3.1%后,全球科學與創新支出在 2021 年強勁復蘇,估計增長了 6.1%,但由于地緣政治動蕩、供應鏈中斷和其他挑戰,預計 2022 年將再次收縮,預計增長 3.2%。全球科學與創新投資的關鍵指標,即科學出版物、研發支出、國際專利申請和風險投資交易,在 2020 年和 2021 年仍然強勁。然而,2022 年的早期跡象表明,新的挑戰即將到來。1、科學出、科學出版物版物 2021 年,全世界發表的科學文章數量繼續穩步增長,20
8、21年首次突破 200 萬大關。研究重點進一步轉向公共、環境和職業健康、數字技術以及環境方面。-7-2、研發、研發支支出出 2020 年的全球研發投資雖然以 3.3%的速度持續增長,但低于 2019 年的 6.1%。研發支出最高的五個經濟體分別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韓國。除中國外,土耳其是唯一一個在 2020年總研發支出和商業研發支出方面出現增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3、國際、國際專利專利申請申請 2020 年間,包括在國際上申請的專利、商標和外觀設計在內的知識產權申請活動有所增加。2021 年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了0.9%,達到約 2.78 億件國際專利申請。按照 2020 年的趨勢,與健康有
9、關的技術繼續在所有技術領域中實現最快的增長。此外,商標在 2021 年出現了驚人的增長,達到了近 15%。4、風險投資、風險投資 2020 年,風險投資交易的數量增長了 8.5%。2021 年,風險投資交易的數量又增長了 46%。在世界范圍內,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和非洲的分線投資交易增長幅度最大。2022 年第一季度的增長僅比 2021 年第一季度提升了 13.2%。此外,由于緊縮的貨幣政策的施行以及其對風險投資產生了連鎖反應,越來越多人認為2022 年第二季度的風險投資交易將大幅減速或下降。-8-圖圖4 1997-2022年按地區劃分的三項移動平均風險投資交易價值(上),以及年按地區劃分的三
10、項移動平均風險投資交易價值(上),以及2020-2022年年按地區劃分的風險投資交易價值增長(下)按地區劃分的風險投資交易價值增長(下)(二)技術進展(二)技術進展 半導半導體速度、體速度、電電動動電池價格電池價格、可再可再生生能源成本能源成本和和藥品審批藥品審批等等領領域的技術進步指標與長期趨勢相域的技術進步指標與長期趨勢相比明比明顯放緩,在顯放緩,在藥品審批藥品審批方面方面甚至甚至出現了下出現了下降降。微芯晶微芯晶體體管管數數量量:在過去的 10 年里,技術進步速度有些放緩,而最新的 2019 年至 2021 年的趨勢表明進步速度更加緩慢,個人電腦的晶體管數量增加了 21.4%。-9-電電
11、動動車電池價格車電池價格:電池價格的下降速度放緩了,從 2020 年的 13%下降到 2021 年的 5.7%。這是由于用于陰極的原材料-鋰、鈷和鎳-的成本上升,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圖圖 5 25 2010010-20212021 年電動電池價格和電動車股票年電動電池價格和電動車股票 可再可再生生能源成本能源成本:2019 年至 2020 年期間,成本僅下降了 7%,是過去十年來的最低降幅。但是,風能在 2019 年和 2020 年之間成本下降了 12.5%,這一降幅高于 10 年平均的 7.5%。藥品審批藥品審批: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 2021 年批準了50 種新藥和生物制品
12、,自 2011 年以來,平均每年增長 5.2%。(三)技術采用(三)技術采用 技術的采用正在技術的采用正在取取得進得進展展,全球創新跟蹤,全球創新跟蹤器器所所分析分析的各種技的各種技術術(特別(特別是是電電動動汽車)汽車)都在進步。都在進步。然而然而,除已覆蓋除已覆蓋全球全球絕絕大大多多數數人口人口的的移移動動寬帶外寬帶外,滲透滲透率率仍仍處于中低水平。處于中低水平。寬帶滲透寬帶滲透率率:與 2020 年相比,2021 年的固定和(活躍)移動 -10-寬帶用戶都呈現正增長,分別為+5.7%和+7.6%(均低于其 10 年的平均水平)?;ヂ摼W和寬帶在世界各地的部署速度和效率在整個技術史上看都很高
13、。機機器人器人和和自自動化動化:2020 年,全球部署工業機器人存量達到 300萬臺大關,與 2019 年相比增長了 10.4%。工業機器人的五個主要市場是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這些國家的總新安裝量占全球新安裝機器人的四分之三。但是,在技術驅動力較弱的部門和中低收入經濟體(中國除外),整體自動化程度仍然較低。電電動動汽車汽車:到 2021 年底,世界道路上的電動汽車超過 1650萬輛,三年內數量增加了兩倍。(新)電動汽車注冊量在 2020年出現了 41%的增長,并且在 2021 年繼續增加了 120%,達到 660萬。這主要是受到許多歐洲政府推出的與電動車有關的新冠肺炎刺激措施,以及新
14、車每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目標的鼓勵。(四)社會經濟影響(四)社會經濟影響 由于新冠肺炎的短期影響,創新的社會經濟影響由于新冠肺炎的短期影響,創新的社會經濟影響似乎似乎處于低處于低點,點,勞勞動生產率和平動生產率和平均均壽命壽命出現了大幅下出現了大幅下降甚至降甚至完完全全停滯停滯不前,不前,二二氧氧化化碳碳排放未排放未能能實現持續減實現持續減少少。勞勞動生產率:動生產率:2020 年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非常迅猛(4.5%)。2021 年,每小時工作產出停滯不前,隨著遏制措施的放松,就業恢復到大流行病前的模式,重新分配效應抑制了總的生產力增長。-11-由于能源和俄烏沖突導致的供應鏈中斷等因素造
15、成的投入成本增加,預計在 2022 年這一趨勢仍將繼續。預期預期壽命壽命:2020 年的預期壽命比 2019 年下降了 0.02%,這種可能的暫時性下降反映了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的發生而導致的死亡率的增加,但在過去的六十年中,年平均預期壽命增長率呈現出更系統化逐漸放緩的趨勢。二二氧氧化化碳碳排放:排放:二氧化碳排放 2020 年下降 5.2%,其主要原因是各國政府為防治大流行病而采取了相關遏制措施。這些活動在 2021 年出現反彈,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21 年再次上升4.9%。(五)結語(五)結語 總體而言,面對經濟衰退,對科學和創新的投資具有顯著的彈性。盡管如此,在獲得更多公司和國家的
16、科學與創新投資數據之前,不可能評估大流行病是否最終對那些尚未成為領先研發超級公司和領先創新國家的公司和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前沿技術的進步和技術的采用帶來了巨大的希望。然而,數據也顯示,除了某些進步和頂尖的表現(如移動寬帶普及率),一些進展正處于迂回狀態例如,摩爾定律不再成立,普及率仍然相對較低。從衡量標準來看,創新的社會經濟影響目前處于歷史低點,-12-這也部分反映了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的影響。隨著世界渡過這場危機,關注其影響將如何演變將非常重要。002022#$%&()123#$%&()123(一)(一)2022年年GII創新領先者創新領先者 1 1、只只有有少少數經濟體數經濟體繼繼續保持最續保
17、持最佳佳創新表現創新表現 瑞士連續第 12 年在 GII 中拔得頭籌。美國超過瑞典攀升至第二位,并繼續在 2022 年 GII 的 81 項創新指標中的 15 項上取得世界最高分。德國排名今年攀至第八位,是 2009 年以來的最高排名。中國在 2022 年達到第 11 位,仍是前 30 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地區保持在第三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中保持第一。加拿大自 2016 年以來首次返回前15 名,它曾在 2012 年跌出前 10 名。專專欄欄 1 1、美美國在關鍵創新指標國在關鍵創新指標上繼上繼續續領領先先,新加坡、中國、,新加坡、中國、中國中國香港香港和和以以色列
18、色列緊隨其緊隨其后后。在 81 個指標中,美國有全球企業研發投資者、風險投資投資者、高校質量等 15 個指標排名世界第一,比 2021 年多了兩個。新加坡排名緊隨美國,共有 11 個指標位居世界第一,比 2021 年多一個,包括在政府有效性、ICT 普及率等指標上領先。中國、中國香港和以色列并列第 3 位,各自在商標、高技術進口和研發支出等方面獲得最高排名。-13-(二)不斷變化的全球創新格局(二)不斷變化的全球創新格局 中國、土耳其和印度等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土耳其和印度等中等收入經濟體繼繼續續改改變著創新變著創新格局格局;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尼西亞等其等其他他
19、國國家家則則顯示出顯示出良好良好的的潛潛力。力。除中國、保加利亞和馬來西亞外,土耳其和印度是另外兩個進入前 40 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中等收入組中,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的排名過去十年中都有明顯提高,在改變全球創新格局方面顯現出日益重要的潛力。(三)創新表現突出者(三)創新表現突出者 就就經濟發經濟發展展水平水平而言而言,共,共有有 2 26 6 個經濟體在創新方面的表現個經濟體在創新方面的表現高于預期,高于預期,被稱作被稱作創新實現創新實現者者。印度、肯尼亞、摩爾多瓦共和國和越南連續 12 年成為創新實現者,繼續保持記錄。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在 2022 年首次成為創新
20、實現者。此外,牙買加、約旦、津巴布韋等國家重返創新實現者行列。巴西、伊朗和秘魯連續第二年保持實現者地位。(四)持續存在的區域創新鴻溝(四)持續存在的區域創新鴻溝 1 1、東東南南亞亞、東亞東亞和大和大洋洋洲繼洲繼續續縮縮小小與與北美洲北美洲和和歐洲歐洲的的差距差距 世界各地區創新表現排名這一年仍沒有變化。北美洲和歐洲繼續領先,其次是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排得更低的是北非和西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亞和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北美洲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地區,美國和加拿大在全球排 -14-名中分別取得第二位和第 15 位。歐洲仍然擁有最多的創新領先者,共有 15 個國家躋身前 25 名。在覆蓋的
21、39 個歐洲經濟體中,今年有 12 個經濟體的排名上升,包括荷蘭、德國、奧地利等。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SEAO)地區繼續縮小與北美和歐洲的創新表現差距,七個 SEAO 經濟體是全球創新領先者包括韓國、新加坡、中國等。在中亞和南亞地區,印度和伊朗排名前兩位,分別排名第 40 位和第 53 位。在北非和西亞地區,以色列仍是創新領先者,排名位于 16 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步較大,排名第31 位。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智利重新進入前 50 名,巴西排名繼續上升至第 54 位,墨西哥繼續保持前 60 位的排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毛里求斯和南非躋身前 80 名。(五)創建均衡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
22、五)創建均衡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 部部分分經濟體在經濟體在將將創新投入創新投入轉轉化為產出方面化為產出方面非非常常高高效效。在高收入組中,瑞士(第 1 位)在創新投入水平相當的情況下,產出水平大大高于其他高收入經濟體,如美國(第 2 位)、瑞典(第 3位)和新加坡(第 7 位)。德國(第 8 位)以較低的創新投入水平,取得和美國、荷蘭(第 5 位)相同的產出。在中等偏上收入組經濟體中,中國(第 11 位)在創新產出次級指數總排名中排在第八,產出水平與荷蘭和德國等高收入經濟體相當,而創新投入水平卻較低。土耳其(第 37 位)的產出 -15-與澳大利亞(第 25 位)等高收入經濟體相當,但投入較少。
23、一些高收入經濟體為保持投資水平和一些高收入經濟體為保持投資水平和成成果之果之間間的平的平衡花衡花了了很很大力大力氣氣,但,但往往往往不不利利于于整整體創新表現。體創新表現。這類經濟體主要包括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加拿大(第 15 位)、挪威(第 22 位)等。其他勉力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經濟體包括新加坡(第 7 位)、澳大利亞(第 25 位)等。創新創新領領先者先者(前前 2 25 5 名名),尤尤其是前十名,最為其是前十名,最為明明顯地在所顯地在所有有七七個創新個創新支支柱柱上上都表現都表現均均衡且衡且強勁。強勁??偣仓挥?15 個經濟體,包括未進入 GII 前 20 名的挪威和新西蘭,在
24、 GII 所有七個支柱上均表現強勁。然而,某些在 GII 中整體排名偏低的經濟體卻在特定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各經濟體內部的這種不均衡表現暗示了其創新體系正在發生變化并且富有活力,有可能在未來提高整體表現。圖圖 6 20226 2022 年創新投入年創新投入/產出表現產出表現 -16-(六)結語(六)結語 abcL+AK一是前 15 位創新者發生重大變化,美國、新加坡、德國和中國的排名上升,中國超過了法國,而加拿大重回前 15 位;二是新興創新強國土耳其、印度以及伊朗繼續取得強勁的進展;三是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巴基斯坦首次在創新表現超過其發展水平。p正在迅速追趕北美和歐洲,但世界其他地區,特
25、別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差距,仍需迫切關注。值得密切關注的還有,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當前的地緣政治動蕩,貨幣政策的緊縮,以及全球供應鏈和全球創新網絡受到的沖擊對中低收入經濟體中新生創新體系的影響。4456785678(一)全球百強科技集群(一)全球百強科技集群 GII 繼續公布了全球百強科技集群,并首次介紹了前 100 名以外的科技集群。-17-圖圖7 2022年世界百強科技集群年世界百強科技集群 1、東京東京-橫濱繼橫濱繼續續領領跑跑百百強科技強科技集群集群 在前 100 名科技集群中,東京-橫濱(日本)是表現最好的集群,其次是深圳-香港-廣州(中國和中國香
26、港)、北京(中國)、首爾(大韓民國)和圣何塞-舊金山(美國)。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與去年相同,但上海和蘇州現在已經合并為一個集群。排名上升最多的是中國的三個科技集群鄭州(+15 位)、青島(+12 位)和廈門(+12 位)。德國的柏林(+4)、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4)、日本的金澤(+4)、土耳其的安卡拉(+3)、韓國的大邱(+3)和印度的孟買(+3)今年也取得了強勁的進展。中國集群的科技產出增幅最大,增幅中位數達到 13.9%,其中,青島(+25.2%)和武漢(+21.9%)增長最快。除中國以外的 -18-中等收入經濟體也表現出強勁增長,包括土耳其伊斯坦布爾(+7.3%)、印度欽奈(+7.1%
27、)和德里(+5.2%)。高收入經濟體集群的增長速度普遍低于中等收入經濟體集群。表現亮眼的集群包括新晉的瑞士巴塞爾(+10.5%),德國慕尼黑(+8.6%)(正在縮小與科隆的差距),以及日本金澤(+8.1%)。2、中國入、中國入圍圍全球全球百百強科技強科技集群集群的數的數量量與與美美國一國一樣樣多多 2022 年與往年一樣,百強科技集群高度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洲三個地區,尤其集中美國和中國。中國上榜的集群數量首次與美國持平,各有 21 個。德國(10 個)緊隨其后,其中科隆和慕尼黑是最大的兩個集群。日本有 5 個,東京-橫濱和大阪-神戶-京都也進入了前十。與去年的結果一樣,除了中國之外,只有五個
28、中等收入經濟體的集群進入百強:(1)巴西圣保羅(1 個),也是拉丁美洲唯一入選的地區;(2)印度(4 個):班加羅爾、德里、孟買、欽奈(首次進入);(3)伊朗德黑蘭(1 個);(4)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2 個);(5)俄羅斯莫斯科(1 個)。上述集群中,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爾和印度孟買都取得了進步。3、曼谷曼谷、布布宜諾宜諾斯斯艾艾利利斯、斯、開羅開羅、吉吉隆隆坡和坡和墨墨西西哥哥城城是是百百強名強名單單之之外外中等收入經濟體的中等收入經濟體的領領先先科技科技集群集群(二)全球百強集群的科技強度(二)全球百強集群的科技強度 -19-自 2020 年以來,GII 還提出了按科技強度排名的
29、百強集群名單。所謂的科技強度是指專利和科學出版物份額除以人口所得的數值。英國的劍橋和荷蘭/比利時的埃因霍溫被認為是科技密集度最高的集群,其次是大田(大韓民國)、圣何塞-舊金山(美國)和牛津(英國)。瑞典的隆德-馬爾默、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整體表現強勁。只有圣何塞-舊金山進入了 GII 科技集群和科技強度排名的前五名。許多歐洲和美國的集群顯示出比亞洲更密集的科技活動(表7)??萍紡姸扰琶?25 個集群中,美國占了 7 個,德國 5 個,瑞士和瑞典各有 3 個,中國僅北京進入前 25,排名第 23。表表 1 1 20222022 年按科技強度劃分的年按科技強度劃分的領先領先科技集群科技集群 人均排
30、名人均排名 集群名稱集群名稱 經濟體經濟體 1 劍橋 英國 2 埃因霍溫 荷蘭/比利時 3 大田 韓國 4 加州圣何塞-舊金山 美國 5 牛津 英國 6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劍橋 美國 7 密歇根州安阿伯市 美國 8 加州圣地亞哥 美國 9 華盛頓西雅圖 美國 10 隆德-馬爾默 瑞典 11 洛桑市 瑞士/法國 12 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 美國 13 慕尼黑 德國 14 金澤 日本 15 斯德哥爾摩 瑞典 16 哥德堡 瑞典 17 赫爾辛基 芬蘭 -20-18 紐倫堡-埃朗根 德國 19 蘇黎世 瑞士/德國 20 東京-橫濱 日本 21 哥本哈根 丹麥 22 北京 中國 23 斯圖加特 德國 24
31、 巴塞爾 瑞士/德國/法國 25 俄勒岡州波特蘭 美國 資料來源:WIPO 統計數據庫,2022 年 4 月。9:;?1ABCDEFGHICJKL9:;?1ABCDEFGHICJKL 盡管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研究與開發(R&D)和其他形式的創新努力出現了大規模的增長,但最近的技術發展尚未產生以前的工業革命中所看到的那種持續的生產力激增。事實上,高收入經濟體的創新投資并未推動增長,而是出現了生產力長期放緩的情況(通常被稱為“大滯脹”),從而使人對創新創造未來增長的能力產生懷疑。與此同時,一些專家預測,世界可能正處于一個由創新驅動的生產力迅猛增長的新時代的風口。為此,報告對創新驅動增長
32、的未來前景進行了專題研究。(一)創新驅動生產力的罕見激增如何開始提高生活水平并(一)創新驅動生產力的罕見激增如何開始提高生活水平并帶來巨大變化(往往存在長帶來巨大變化(往往存在長期滯后)期滯后)創新驅動的生產力突增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創新浪潮是罕見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發生,并且需要無數的補充條件到位才能實現。過去和未來由創新浪潮帶來的生產力突增有四個基 -21-本要素:(1)持續努力將技術前沿的突破性發明轉化為有可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創新。(2)在所有必要的互補創新均完備可用的基礎上,可擴展的創新很容易在經濟的廣泛部門中擴散和采用。(3)同時,新興經濟體在技術前沿采用創新,提高世界生產力。
33、(4)頂住可能降低生活水平的阻力,如人口老齡化。這四個因素是評估任何潛在的未來生產力突增的關鍵。第(2)和(3)點意味著任何全球創新增長刺激往往只是在長期延遲后才發生。在最初階段,創新和生產力的起效非常緩慢,需要在幾年后才會產生明顯影響。(二)(二)20世紀世紀70年代以來的生產力衰退:創新和生產力之年代以來的生產力衰退:創新和生產力之間的聯系中斷了嗎?間的聯系中斷了嗎?今天,創新似乎并未能帶來生產力增長,對高收入經濟體來說尤其如此它們正在努力尋求復刻其過去的成功。除韓國外,高收入經濟體從1950年到1973年間的3.8%的年平均增長率下降到 1976 年到 2007 年的 2.1%。而在 2
34、010 年至 2021 年期間,幾乎所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含韓國)都出現進一步下降,年均增長率僅 1.2%(見圖 8)。此外,生產力增長放緩在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再次加劇,并在此后不斷惡化。而這種放緩在實踐中意味著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改善,甚至會下降。對于中等收入經濟體來說,其趨勢更加多樣化,而且充滿了 -22-測量的不確定性。中國的生產力增長從 20 世紀 80 年代起開始加速,但在中國開始融入世界經濟后,在過去十年中它的生產力增長速度過早地放緩了(見圖 8)。而絕大多數其他新興經濟體從未有過生產力飆升的情況,特別是非洲和拉丁美洲,但也包括中東或亞洲的大部分經
35、濟體。值得注意的例外是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圖圖 8 18 1871871-20212021 年勞動生產率增長年勞動生產率增長 對于創新驅動生產力增長的前景,技術悲觀主義者認為,新增創新的減少減緩生活水平改善。他們認為變革性的想法越來越難找到了;創新系統不再那么富有成效了;其他因素如人口老齡化,使創新更難發揮作用。技術樂觀主義者不同意這種消沉的“大滯脹”,他們的核心論點是,創新需要時間。其主要觀點是:從歷史上看,我們做得很好,但不間斷的指數式生產力增長是錯誤的基準;吸取創新的力量并使其產生影響需要時間;生產力數據 -23-可能被低估或完全是錯誤的衡量標準,過去的經濟主要以制造商品為中心,而
36、今天則以服務活動為主,生產力統計并未反映其全部程度內容。(三)復興還是滯脹?(三)復興還是滯脹?報告評估了創新的復興使生產力增長滯脹結束的可能性。生產力會在新冠肺炎的生產力會在新冠肺炎的推推動下增長動下增長嗎?答案嗎?答案是是否否定的。定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全球勞動生產率在 2021 年急劇下降到零,預計 2022 年將再次停滯,這其中的原因包括能源投入成本增加帶來的影響,以及俄烏沖突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在大多數經濟體中,生產力水平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低于趨勢。這并不意味著大流行病所引發的數字化加速沒有對生產力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需要時間才能在數據中顯示出來。是是否否會出現創新驅動的生產
37、力復會出現創新驅動的生產力復興興?有證據表明,有兩類新的創新浪潮正在形成,而且每一類都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可衡量的(也可能是不可衡量的)生產力和福利影響,即數字時代和深度科學浪潮。構成“數字時代浪潮”的 ICT 浪潮由兩次連續的 ICT 激增構成。第一次 ICT 激增促進了復雜的通信網絡和設備(諸如互聯網、移動設備等)的安裝,目前還在繼續蓬勃發展。雖然 ICT 革命導致了美國生產力增長的初步上升,但這既沒有持續下去,也沒有 -24-蔓延到其他國家。在第二次 ICT 激增中,超級計算、云計算、物聯網(IoT)、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等 ICT 正作為通用數字技術擴散開來。鑒于商業背景下應用的復雜性,IC
38、T 在第二次革命和所需的數字轉型中的影響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除了數字時代浪潮振興之外,另一個即將到來的創新浪潮是深度科學浪潮。它圍繞生命科學與健康、農業食品、能源和清潔技術以及運輸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和創新而發展。在這些領域,大科學、工業創新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強而不是更弱。數字時代和深度科學浪潮可能對不同經濟部門產生影響。首先,許多可能提高生產力的創新將積極影響那些在過去十年中表現高于平均水平的部門,包括 ICT、農業、制造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第二,對于那些需要提高生產力的部門來說,情況比較復雜生產力落后的部門是否能夠扭轉其命運尚不清楚。第三,盡管創新對能源、綠色技術、醫療保健和教育的影響
39、可能是巨大的,但對直接和需要衡量的生產力的影響可能是有限的。創新的擴創新的擴散散、應應用和國際追趕:驅動力和用和國際追趕:驅動力和障礙障礙。創新主體和決策者急需將技術轉移到市場中,并為日益緊迫的社會挑戰找到切實可行的、創新驅動的解決方案,這明顯促進了應用。然而,還存在一些影響快速應用技術和補充性創新的挑戰。如“超級明星”企業的主導地位(即贏家通吃)會減緩創新應用;嚴重的技 -25-能短缺減緩新技術采用;目前經濟的不確定性和資本成本上升可能會限制私人技術和補充創新投資;健康(基因工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交通(自動駕駛汽車)和生物工程食品等領域創新是激進的,需要社會認可、配套基礎設施和新的監管框
40、架等。創新創新能能否改否改善善生生活活水平增長放緩的水平增長放緩的局局面面?十年前,戈登提出需要創新來應對導致生活水平長期增長減緩的重大阻力,如債務積壓、人口老齡化、不平等等。他提到的阻力有些至今仍然非常強大,有些則變小了,但同時又出現了新阻力。這些阻力包括:投入成本上漲、能源和全球價值鏈中斷;公共債務使未來投資更加困難;人口老化和勞動力萎縮;收入不平等現象加??;環境立法領域的新法規或政策雄心(暫時)增加生產成本等。(四)釋放下一波生產力增長的商業和政策實踐(四)釋放下一波生產力增長的商業和政策實踐 盡管描繪了以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力增長的潛在積極軌跡,但要出現一波新的創新驅動的增長,必須滿足一些
41、條件,這方面所需的商業和政策實踐很多,且具有挑戰性,政府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除了一般創新政策優惠外,還可確定幾個優先事項:為突破性創新提供資金并提供商業激勵;制定明智的需求方政策促進轉化和采用;建立互補的基礎設施;解決不平等問題,促進競爭;加快縮小技能差距;完善數據基礎設施并加強管理;推進社會辯論,提高社會接受度;保持國際學習和技術流動的活力;解決發 -26-展中國家在利用現有技術時存在的障礙;找出重要的衡量重點:更好地衡量無形資產,更好地衡量數字經濟,更好地理解 ICT 內部和外部的質量改進。(五)結語(五)結語 在經歷了幾十年緩慢的生產力增長和衰退的創新能力之后,出現了兩種新型的創新浪潮數字
42、時代浪潮和深度科學浪潮。這兩種浪潮均可能對生產力和福利產生巨大的影響。然而,這些浪潮的積極影響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必須克服許多障礙,特別是在技術采用和傳播領域。如果數字時代的創新及其先進的 ICT 解決方案要大幅提高服務部門的生產力,需要提高其先進性。尚未確定現有的生產力衡量標準是否能夠體現創新的潛力。許多社會關注的問題,以及新的數字時代和深度科學創新的許多影響,都集中在福祉上,包括健康、更好的教育、環境和住房。但它們不一定符合既定的生產力概念,即用更少的錢生產更多的東西。這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我們如何衡量創新的影響和成果這是未來創新衡量和政策工作的沃土。-27-譯自:The U.S.Bi
43、oeconomy:Charting a Course for a Resilient and Competitive Future,April 2022 by SCHMIDT FUTURES 譯文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 楊磊 王磊 聯系方式:18631728689 電子郵件: -29-編 輯 部: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 66 號賽迪大廈 8 層國際合作處 郵政編碼:100048 聯 系 人:黎非凡 聯系電話:(010)88559658 15117933026 傳 真:(010)88558833 網 址:)電子郵件: 報:部領導報:部領導 送:部機關各司局,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送:部機關各司局,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相關部門及研究單位,相關行業協會相關部門及研究單位,相關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