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報告(113頁).pdf

編號:115933 PDF  DOCX 113頁 3.53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德勤: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報告(113頁).pdf

1、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 行業預測德勤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匯聚了全球最頂級的行業專家,組成全球最大的專業團隊之一,協助各類形態和規模的企業在數字化時代蓬勃發展,成就輝煌。德勤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專家致力于為企業提供豐富的定制化服務,幫助他們順應變革趨勢,搶占行業先機,所服務的客戶遍布全球,覆蓋全價值鏈。了解更多信息,敬請聯系作者或訪問。目錄前言 3電信行業:暢享互聯 4衛星通信,蜂擁而至:寬帶衛星將擠占太空空間 5觸手可及:99美元5G智能手機將面世 125G樂土終來臨:5G獨立組網將變革企業網絡連接 18半導體行業:煥“芯”未來 24芯片“智”造:半導體企業正利用人工智能設計更優芯片,速度更

2、快、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 25增壓半導體:新材料芯片后來居上,硅芯片面臨“高壓”瓶頸 32強強聯合:抗輻射芯片加持,太空技術、核能領域突破新高 39屏幕與傳媒:悅見不凡 45萬眾矚目:AVOD觀眾與日俱增 46體育直播:流媒體角逐的下一個戰場 53虛擬制作,至臻之境:實時特效開創先河 59社交商業熱潮:購物社交化,年銷售有望突破萬億美元 65VR前景透視:一切盡在內容 71科技行業:科技賦能 77企業“邊緣”混戰:邊緣計算市場方興未艾,各方摩拳擦掌 78科技界的氣候承諾:受組織和個人推動,科技行業領導者 加速采取氣候行動 85并購:浪潮洶涌 95游戲風云:行業整合、投資組合調整和游戲科技東風已來

3、,游戲并購乘勢而上 96卷土重來:2023年TMT資產剝離交易規?;蛴瓘妱莘磸?1013前言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隨著通貨膨脹、利率上行、經濟放緩及消費者信心頹靡成為年度熱點話題,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的相關議題也很大程度上受其所限。本年度報告將繼續聚焦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并側重于考量外部因素的重要影響。面對不斷高企的燃油、生活用能和食品價格,許多消費者被迫重新審視疫情下的非必要消費。去年已取消訂閱型視頻點播(SVOD)服務的消費者們,如今紛紛轉向更劃算的廣告型視頻點播(AVOD)服務。我們預測到今年年底,各大SVOD服務商都將推出AVOD套餐。與此同時,油價上漲使得電動

4、汽車的吸引力日漸攀升,進而拉動了對大功率碳化硅芯片的需求。當前經濟格局下,科技領域的資產剝離交易逆勢反彈,游戲行業并購高潮迭起許多標的公司的價格較一年前大幅下降。同時,賣價高于1000美元的5G智能手機并未掀起搶購熱潮,反而低于100美元的5G手機有望以超預期的速度引爆市場。芯片行業則需要在減少人工的同時加快芯片制造速度,這意味著新型人工智能在芯片設計領域將大有用武之地。制作深受AVOD觀眾喜愛的爆款視頻需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但如果使用虛擬制作技術,則將大大降低投入成本。與此同時,各大零售企業正竭力通過“社交商業”模式力挽狂瀾這是一個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年輕一代對其了若指掌。我們預計,全

5、球低軌衛星數量將在年底前達到逾5,000顆,高軌衛星對抗輻射芯片的需求也將日益看漲。我國在低軌通信衛星行業有望進入快車道,衛星發射數量上升空間巨大。預計2023年共計在軌低軌衛星規模超過800顆。到2027年我國低軌衛星網絡總規模有望達到3,950顆。5G方面,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獨立組網網絡。5G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縣城城區。反觀蔚藍地球,在科技公司引領下,各行各業正加速推進轉型,并紛紛設定2030年碳中和目標,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毋庸置疑,經濟始終是發展的主線。我們能否如愿在2024年前(甚至更早)實現經濟軟著陸、迎來復蘇,目前尚無定論。期待在下一年的科技、傳

6、媒和電信行業預測中,我們能夠撥開重重迷霧,續寫創新未來。林國恩德勤中國副主席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主管合伙人電信、傳媒及娛樂行業主管合伙人廉勛曉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以簡馭繁,事半功倍經濟等因素推動下,消費和企業支出方式改弦易轍前言4 4 電信行業:暢享互聯5衛星通信,蜂擁而至:寬帶衛星將擠占太空空間低軌衛星可讓世界各地暢享高速網絡連接,前提是這些衛星能夠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所幸的是,周邊產業正加速崛起,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支持。David Jarvis,Duncan Stewart,Kevin Westcott,Ariane Bucaille,Roger Chung,Taylor Lam 衛星通信,

7、蜂擁而至:寬帶衛星將擠占太空空間德勤 2020科技、傳媒和電行行業預測 報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低軌寬帶衛星星座會掀起通信革命,還是帶來太空垃圾?1 三年過后,這一問題仍然沒有明確的解答,但很多企業都篤信前者。德勤全球預測,到2023年底,低軌寬帶衛星總數將達到逾5,000顆,構成兩大衛星星座,為全球各地(包括偏遠地區)近一百萬用戶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展望未來,倘若各家公司現有的低軌衛星星座計劃均告成功,到2030年將有七至十個衛星網絡投入運營并形成競爭態勢,這意味著共有四至五萬顆衛星為逾一千萬終端用戶提供服務。精心布局,逐夢太空寬帶衛星部署預計將大幅增長,這對用戶而言無疑是則好消息。新興應

8、用程序將不斷涌現,價格也會隨之下降,用戶將迎來廣覆蓋、低延時以及更加可靠的衛星通信服務。但仍有一些因素阻礙了行業發6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展進程,例如軌道環境越加擁堵、碰撞風險日益增長等,這對深化合作與統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各國各地區以及全球的行業參與者將繼續搶占頻譜和軌道資源,并在發射能力及地面市場機遇方面展開競爭。主要的行業競爭者包括:SpaceX星鏈計劃(Starlink):目前在軌的星鏈衛星總數已超過2,600顆,可為近五十萬用戶提供服務。2除了傳統的消費業務,星鏈衛星還在近期多起自然災害中充當應急通信,發揮了顯著的作用。3多家航空公司開始探索并測試高速機上互聯網連

9、接系統。4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還授權SpaceX為船舶、飛機及其他交通工具提供移動互聯網服務,這也是SpaceX公司的早期承諾之一。5 亞馬遜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亞馬遜計劃實現3,236顆衛星的在軌運行。雖然目前尚未將任何衛星送入軌道,亞馬遜已于2022年4月宣布與三家企業達成數十億美元的發射合同,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完成大部分衛星的發射。6亞馬遜須快馬加鞭,在2026年前完成一半的衛星部署,并于2029年前將整個星座送入軌道,否則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授權將失效。OneWeb:英國OneWeb計劃實現648顆衛星的在軌運行,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二的衛星部署,并致力到20

10、23年底啟動全球衛星通信服務。7OneWeb近期還與法國Eutelsat達成了35億美元的合并交易。8合并后的公司將整合Eutelsat的地球同步衛星和OneWeb的低軌衛星網絡,專注于為企業和政府提供通信網絡服務。9 此外,加拿大衛星運營商Telesat計劃于2025年開始部署由188顆衛星組成的光速(Lightspeed)星座。10AST SpaceMobile公司的星座計劃由243顆衛星組成,可讓移動設備與低軌衛星網絡直接連線。11作為中國航天計劃的組成部分,民營航天企業銀河航天于2022年3月發射六顆試驗衛星。中國太空“國網”的衛星總數或達1.3萬顆。12這些公司面臨的重大挑戰在于如何

11、讓衛星免受損害。目前,太空監視網可對超過3.1萬個在軌目標進行追蹤,包括6,000多顆在軌衛星。13除此之外,預計還有逾十萬不可追蹤的殘骸碎片,包括報廢的衛星碎片以及漆片等。為了防止衛星相互碰撞和被碎片擊中,有必要對這些物體進行實時、精準定位,這一學科被稱為太空態勢感知(SSA)。有效的太空交通管理(STM)同樣至關重要,即通過技術手段和監管規定,提升衛星發射、在軌運行以及返回地球過程中的安全性。14如今,政府通常會提供太空態勢感知數據,但挑戰依然存在。15無論是技術還是操作層面,大幅增加要追蹤的衛星數量可能造成當前系統過載。自從低軌寬帶星座熱潮興起,近乎碰撞(衛星在彼此相距1公里的范圍內經過

12、)的風險情況已大幅增加。16這一挑戰正推動新興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商業太空態勢感知,盡管目前這一市場相對小眾,但到2032年其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14億美元。17太空態勢感知提供商正著力整合地面與天基傳感器以及強大的計算機模型,以追蹤太空中的物體并預測其軌道路徑。18完善的商業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可為政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共同繪制高度可信的太空運行圖景。美國太空商務辦公室(Office of Space Commerce)的資金扶持有助于這一市場的穩步發展,該辦公室最早將于2024年接管民用太空交通管理職責。197衛星通信,蜂擁而至:寬帶衛星將擠占太空空間Deloitte Insigh

13、ts| 1在商業衛星星座的推動下,低軌衛星發射數量大幅上升發射數量 低軌衛星星座還將增強衛星在軌服務,并為清除太空碎片提供助力。清除太空碎片時,一顆專門的衛星會對接失效的衛星或物體,將其捕獲并推入不同的軌道或大氣層,隨后安全地燃燒銷毀。目前已多次完成太空碎片清除任務的概念驗證,20未來幾年計劃開展更多相關任務。21衛星在軌維修旨在延長衛星壽命:維修裝置可為衛星補加燃料以延長其使用壽命,或在故障發生后更換個別部件,避免整顆衛星報廢。交會與服務操作執行聯盟(CONFERS)正致力為這一新興行業制定標準。22 中國低軌衛星通信市場呈快速發 展趨勢中國雖然在低軌衛星通信領域起步較晚,但隨著衛星互聯網被

14、納入我國新基建發展規劃,將會進一步促使衛星通信市場發展提速。近年來,國防科工局、工信部等密集出臺相關支持性政策文件,為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在短、中、長期時間內,積極部署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促進“天地通一體化”發展;同時,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衛星通信領域。82022年,世界航天報告發射次數將超越歷史紀錄。美國準備發射145次;中國準備發射近50次,位居世界第二。但目前中國衛星發射主要圍繞導航和遙感領域,通信衛星數量相對偏少。伴隨高通量衛星帶動寬帶衛星通信業務蓬勃發展,中國低軌通信衛星行業有望進入快車道,衛星發射數量上升空間巨大。預計我國2023年共計在軌低軌衛星規模超過800顆。長

15、期考慮,參考StarLink等星座計劃,隨著產業鏈各環節技術成熟及成本下降,2027年我國低軌衛星網絡總規模有望達到3950顆,預計衛星制造、發射和地面設備總投資達1690億元,衛星運營市場空間可達7000億元。小結如果該行業延續當前的發展態勢,低軌寬帶衛星市場不僅會迎來增長,還將帶動周邊市場不斷擴張,從而創造一個欣欣向榮的全新生態系統。為了確保這一生態系統的長續發展,所有相關方都應集中精力與資源,共同維護太空秩序。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在太空交通管理方面,全球合作的推進情況如何?參與者們將在多大程度上建立并遵循“交通規則”?可否廣泛獲取并運用優質的太空態勢感知數據,以避免衛星運營商深陷碰撞風險

16、?在先進抗輻射芯片等因素的驅動下,23如何有效運用不斷優化的星載計算和處理能力,實時躲避太空碎片或其他衛星?為避免陷入不可持續危機,近地軌道還能容納多少太空碎片?如果情況變得更糟,市場將如何應對?回到最初的問題,低軌衛星星座會掀起通信革命,還是帶來太空垃圾?正如開篇所述,目前尚無定論。隨著更多參與者入局、更多衛星升空,兩種情況皆有可能或許會同時存在。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13.31%圖 2中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預測8058949671,1052,32705001,0001,5002,0002,50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億元)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91.

17、David Jarvis,Mark Casey,and Craig Wigginton,High-speed from low orbit:A broadband revolution or a bunch of space junk?,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9,2019.2.Stephen Clark,“SpaceX deploys 53 more Starlink satellites on record-tying 31st launch of the year,”Spaceflight Now,July 17,2022;Michael Sheetz,“S

18、paceXs Starlink satellite internet surpasses 400,000 subscribers globally,”CNBC,May 25,2022.3.Mihir Tripathy,“How is Starlink changing connectivity?,”Smithsonian Magazine,September 13,2022.4.Micah Maidenberg and Alison Sider,“Delta Air Lines tested SpaceXs Starlink internet for planes,Delta CEO Says

19、,”Wall Street Journal,April 18,2022;Michael Sheetz and Leslie Josephs,“SpaceXs Starlink to provide Wi-Fi on Hawaiian Airlines flights with free service for passengers,”CNBC,April 25,2022.5.Micah Maidenberg and Drew FitzGerald,“SpaceX wins permission to connect planes,boats,and other vehicles to Star

20、link internet service,”Wall Street Journal,June 30,2022.6.Jeff Foust,“Amazon signs multibillion-dollar Project Kuiper launch contracts,”Space News,April 5,2022.7.Jason Rainbow,“Eutelsat and OneWeb agree multi-orbit merger plan,”Space News,July 25,2022.8.Sara Reuberg,“Deal struck to create European s

21、atellite rival to Elon Musks Starlink,”Wall Street Journal,July 26,2022.9.低軌道距離地球的高度為160至2,000千米,其軌道周期相對較短(約為90至120分鐘),常用于遠程遙感、載人航天與數據通信等。低軌衛星僅能在特定時間與地面小部分地區通信,因此需部署大量衛星方可實現全球化覆蓋。地球同步軌道距離地球的高度為35,786千米。地球同步衛星的速度與地球自轉的速度相同,因而與地面對應的點近乎同步。由于地球同步軌道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僅需部署少量衛星即可覆蓋全球,因此分布著大量成像、通信和氣象衛星。10.Jason Rainb

22、ow,“Telesat to order 100 fewer satellites for LEO constellation,”Space News,May 6,2022.11.Martyn Warwick,“New 243-strong satellite system will bring 4G and 5G to equatorial regions,”Telecom TV,December 18,2020.12.Andrew Jones,“China launches test satellites for broadband constellation,”Space News,Ma

23、rch 7,2022.13.Space Debris Users Portal,Environment report,accessed October 26,2022.14.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Space traffic management and small satellites:new topics to be included in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pace law discussions,”press release,April 25,2015.15.US Depar

24、tment of Commerce,“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d Department of Defense sign Memorandum of Agreement to advance coordination in space,”press release,accessed October 26,2022;National Space Council,Recommendations on trust and interoperability in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data,accessed October 26,2022.

25、16.Tereza Pultarova,“SpaceX Starlink satellites responsible for over half of close encounters in orbit,scientist says,”S,August 18,2021;Ramish Zafar,“Starlink moved its satellites 1,700 times to evade Russian missile debris,”WCCF Tech,July 16,2022.17.Jason Rainbow,“Getting SSA off the ground,”Space

26、News,June 17,2022.尾注衛星通信,蜂擁而至:寬帶衛星將擠占太空空間1018.SCOUT Space,“A new vision for spaceflight,”accessed October 26,2022;Privateer,“Home,”accessed October 26,2022.19.Sandra Erwin,“Office of Space Commerce to start developing architecture for traffic management,”Space News,July 13,2022.20.Astroscale,“Astros

27、cales ELSA-d mission successfully completes complex rendezvous operation,”press release,May 4,2022;Jackie Wattles,“Satellite captures space junk for the first time,”CNN Business,September 20,2018.21.Tereza Pultarova,“Commercial space clean-up service could be ready in 2024,”S,May 26,2021;Sandra Erwi

28、n,“Space Force selects 125 industry proposals for on-orbit servicing technologies,”Space News,May 2,2022.22.CONFERS,“Home,”October 26,2022;Mandy Mayfield,“Industry offering on-orbit satellite servicing,”National Defense,January 29,2021.23.Duncan Stewart et al.,Thats just rad!Radiation-hardened chips

29、 take space tech and nuclear energy to new heights,Deloitte Insights,November 30,2022.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11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Adam Routh and Aijaz Hussain for contributing with their insights and expertise to this chapter.致謝David Jarvis|David Jarvis is a senior research manager with Deloit

30、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Deloitte Services LP.He has more than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is a passionate expert and educator focused on the future of our digital society.Duncan Stewart|dunstewartdeloitte.caDuncan Stewart is the director of TMT Re

31、search for Deloitte Canada and is a globally recognized specialist on the forecasting of consumer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 trends.He presents regularly at conferences and to companies on marketing,technology,consumer trends,and the longer-term TMT outlook.Kevin Westcott| Ke

32、vin Westcott,vice chairman,is the leader of Deloittes US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practice and th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Media&Entertainment(TME)practice.His industry experience spans film,television,home entertainment,broadcasting,over-the top,publishing,licensing,and games.Arian

33、e Bucaille|abucailledeloitte.frAriane Bucaille is Deloittes global TMT industry leader and also leads the TMT practice and the TMT Audit practice in France.S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is a chartered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關于作者衛星通信,蜂擁而至:寬帶衛星將擠占太空空間12觸手可及:99美元5G智能手機將面世百美元以內的5

34、G智能手機將為全球消費者帶來先進的無線網絡體驗,軟件應用、廣告投放以及內容銷售將成為利潤來源。Ben Stanton,Paul Lee,Craig Wigginton,Gill Hofmeyr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全球范圍內,有數十億人無法獲得任何類型的智能手機,更別提5G智能手機了。對許多人而言,成本一直是其中的主要障礙,而如今這一障礙正在消失。德勤全球預測,第一批售價99美元或其他同等價值貨幣的5G智能手機將會在2023年發布。雖然這種手機在2023年智能手機銷量中可能僅占極小份額,但將有望使幾乎所有市場中的絕大多數消費者最終用上5G,加速推動5G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應用。手機制造

35、成本較以往更低,而供應 商需尋求手機銷售之外的收入來源對發達經濟體的消費者而言,99美元的智能手機可能令人難以理解,畢竟他們可以支付上千美元購買到最高端的手機。然而,這種低價位的手機其實早已存在。2022年,100美元以內價位的手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8,400萬臺,其中48%發往亞洲(不含中國),8%發往中國,11%發往拉丁美洲,8%發往非洲。113觸手可及:99美元5G智能手機將面世所有這些手機均為3G或4G手機,而德勤全球針對智能手機零部件成本的分析顯示,制造出類似的5G智能手機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99美元的5G手機可能與999美元價位的機型同樣大小,但零部件配置卻大不相同:低端屏幕、單鏡頭

36、攝像頭、低功耗處理器以及適度的存儲容量。這種手機的材料、運輸和組裝成本在2023年可低至每臺87美元(圖1),主要歸因于2023年單個5G微處理器的成本將降至20美元以下。銷售及市場營銷、廠房設備以及能源消耗等商業運營成本可使每臺手機成本增加至少40美元。兩者相加,總成本達到了127美元,但部分具備強大通信、服務和內容能力的公司很可能會對差價進行補貼,以使標價99美元或同等價值貨幣的5G智能手機得以上市。而2023年以后,零部件價格將進一步下降,供應商無需補貼也可維持這一價格。很顯然,智能手機供應商難以指望銷售需要補貼的超低價手機來實現盈利。所幸在過去十年,除先期手機銷售之外,許多供應商均已成

37、功創造了多種收入來源:預安裝應用。智能手機供應商可在手機中預裝第三方開發商的應用并收取費用。過去,供應商通常以每臺手機為基礎向開發商收取費用,而基于業績的付費模式采用動態預裝機制在智能手機激活之后衡量應用的實際使用情況如今則更為普遍。對應用開發商而言,這使預安裝成為網絡廣告之外一個切實可行的備選方案。預安裝以單次安裝成本付費模式操作,例如一臺安卓手機的單次安裝成本無論用戶是否打開過該應用平均為1.22美元。2 廣告。在發達市場中,手機推送宣傳某一設備生態(如無線耳機和智能手表)的通知十分常見。雖然此類產品的經銷商不太可能將99美元手機屏幕10.30美元總計:$87.404,000 mAh中框、

38、外殼、螺絲、隔熱等6.20美元前置攝像頭1.80美元小型集成電路、音頻編解碼器、傳感器1.90美元零售包裝盒、說明書、USB線1.20美元許可費、組裝、測試、制造、運輸6.80美元后置攝像頭3.00美元WLAN/藍牙模塊4.20美元32GB機身存儲4.50美元3GB內存11.60美元應用處理器16.10美元電源管理3.50美元無線/射頻12.00美元電池4.30美元資料來源:德勤全球與CCS Insight及Counterpoint Research合作估算。Deloitte Insights| 1低成本零部件將使99美元5G手機成為可能2023年單臺低成本5G手機制造及交付成本預測14202

39、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的購買群體視為目標客戶,但對其他類型的公司而言,智能手機廣告可能正合他們的需要。例如,本地新聞資訊可作為通知推送,智能手機供應商則通過點擊量創造收入。內容。擁有自主應用和服務包括游戲、云存儲、電影電視、資訊、健康、購物、音樂、金融等的移動電信公司,是能夠通過99美元5G手機取得成功的主要潛在企業。依托內容收入,發展中市場已有部分電信公司為自有品牌的低成本4G智能手機提供了數額較大的資金補貼。加上通過SIM鎖卡所產生的強制數據和呼叫方案帶來的收入,從經濟上而言,這些電信公司進一步提高對自主品牌設備的補貼亦是切實可行的。應用商店管理。在許多國家以及許多智能手機上,智能手機

40、平臺iOS或安卓決定了客戶所使用的應用商店。然而在中國,許多智能手機供應商均運營著自己的應用商店,通過應用銷售和應用內購買實現收入創造。這種收入使他們得以為自主品牌設備的銷售提供補貼,其同等設備的售價較世界其他地區低達40%。3就數量而言,這一市場潛力巨大。首家推出99美元價位5G設備的公司無論是智能手機供應商或移動電信公司將會通過為較不富裕群體帶來新一代先進技術而獲得巨大聲譽。這種手機很可能率先在中國推出,得益于中國城市地區幾乎無處不在的5G網絡覆蓋。這些手機大概率由某一智能手機供應商設計和發布,并利用自身的應用商店和服務虧本銷售手機硬件。撒哈拉以南非洲及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將緊跟中國的步伐。在

41、非洲等5G普及度較低的發展中地區,許多電信公司計劃首先推動5G智能手機的大量部署,之后再開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確保其客戶所使用的手機緊跟未來發展,這些電信公司可切實提高自身5G網絡在運營首日的盈利能力。在推進這一戰略的過程中,這些地區的電信公司卻一再推遲5G網絡的部署,一大主因正是缺乏價格低廉的5G智能手機。4然而,隨著99美元5G手機的問世,電信公司的業務戰略可能將迎來巨大轉變主要由于在5G網絡技術下,千兆字節數據的傳輸成本較4G更為低廉。15小結第一步十分明確:讓客戶實現人手一臺5G手機。然而對許多人而言,99美元依然是十分高昂的價格。除手機之外,人們還需要為移動數據和服務定期支付相關

42、費用。因此,提升信貸獲取渠道很可能將成為99美元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這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發展中地區有29%的人沒有銀行賬戶,因此缺乏正式的信貸歷史記錄;5對貸款機構而言,向這一群體發放信貸將面臨極高風險,且將產生高昂的額外費用。而如今,相關解決方案正不斷涌現,幫助減小貸款機構所面臨的風險敞口。例如,提供商可推送相關通知,若客戶未能支付費用則通過遠程方式將設備上鎖。在拉丁美洲等地區,遠程上鎖機制有效將債務拖欠率從35%降至11%6且設備被鎖后,有83%的客戶在15天內便還清了欠款,而此前通常需要數月。在發展中市場,許多電信公司已經推出了移動支付和資金解決方案,并具備充分的條件參

43、與創造融資。在制定5G發展長遠戰略時,電信公司需要平衡多個方面要素。首先,他們會產生網絡部署成本,這是一項巨額的資本支出。其次,隨著數據傳輸效率更高的5G取代4G,他們有可能會實現成本節約。同時在整個過程中,他們有可能面臨不確定性,難以準確預測關稅價格會在何時開始下降。因此,要制定制勝戰略,電信公司可以5G的代際生命周期為基礎打造盈利模型。在需求方面,他們也很可能需要量化單臺99美元價位的手機可吸引的凈新客戶數量,以及其現有客戶可增加的數據消費量。也許最重要的是,低成本5G智能手機為電信公司提供了一個探索新型業務模式的平臺。例如,對于有線互聯網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手機可作為臨時的固定無線接入設

44、備,為處于網絡覆蓋范圍的其他家庭設備提供高速寬帶網絡連接。并非只有新興市場的電信公司才能從低價5G手機獲益。例如,發達經濟體的許多制造商都渴望開展私有5G網絡試驗,但是許多試點項目均因缺乏有競爭力價格的5G調制解調器而一再推遲。5G智能手機雖不足以驅動一間智慧工廠的各項要素,卻完全可用于進行大規模部署前的概念驗證。當然了,99美元價位的5G手機無法具備1,000美元價位機型的功能和性能。從某種角度看,這會引發有關5G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疑問。舉個例子,若5G是為了觀看高清畫質的視頻,那么低價5G手機的存在便毫無意義其低清晰度的屏幕無法顯示具有高刷新率的4K高動態范圍(HDR)內容,同時用戶在獲得

45、高速、順暢的下載體驗后可能會發現,設備有限的存儲容量正在迅速減少。但是,5G并非僅僅為了這些樣板應用而存在。長期來看,對于數以千萬還未能享受相關服務的人而言,5G能夠為其提供一流的網絡連接,助力在工作、教育或娛樂領域釋放更大的價值。而這僅需99美元,實屬劃算!觸手可及:99美元5G智能手機將面世161.Canalys估算及預測,“智能手機分析”。2.Artyom Dogtiev,“Cost per install(CPI)rates(2022),”Business of Apps,August 29,2022.3.例如,請見小米12 Pro 5G版在中國(652美元)和法國(1,102美元)的

46、價格對比,截至2022年9月:小米,“小米12 Pro天璣版”,2022年9月;小米,“小米12 Pro”,2022年9月。4.Business Daily Africa,“Costly phones slow Safaricom 5G rollout,”May 16,2022.5.Asli Demirg-Kunt et al.,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21:Financial Inclusion,Digital Payments,and Resilience in the Age of COVID-19,World Bank,2021.6.Trustonic

47、,“How a Latin American mobile carrier reduced its bad debt and doubled credit application acceptance through our Telecoms Platform,”June 17,2022.尾注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17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Wayne Lam and Ben Wood of CCS Insight;Ethan Qi of Counterpoint Research;John Helliwell of Trustonic;Gar

48、ikai Matambo,Stefanus van der Merwe,Andronicah Jiyane,and Lynn Mountford of Deloitte Africa;and Kirti Khattri of Deloitte India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is chapter.致謝Ben Stanton|bstantondeloitte.co.ukBen Stanton is a TMT Insights manager with Deloitte UK.His research spans technology,media,and t

49、elecommunications,covering devices,connectivity,streaming,social media,data privacy,gaming,Web3,and the metaverse.Paul Lee|paulleedeloitte.co.ukPaul Lee is a partner at Deloitte UK,and head of research for th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industry at Deloitte.In addition to running the TM

50、T research team globally,Lee manages the industry research team for Deloitte UK.Craig Wigginton|Craig Wigginton is Deloittes global 5G leader.He has more than 30 years of experience leading large,complex accounts across the TMT industry,with an emphasi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Gill Hofmeyr|

51、ghofmeyrdeloitte.co.zaGill Hofmeyr is a director with Deloitte South Africa and a leader in both the Telecommunications,Media&Technology,and the Human Capital practice.She applies her 28-plu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both fields to the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business design and transformation progr

52、ams for clients.關于作者觸手可及:99美元5G智能手機將面世18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通過引入虛擬化、以云為核心的技術能力,5G獨立組網將加速推動顛覆性變革,能夠實現比此前無線網絡技術(2G/3G/4G)的漸進式發展更大、更快的進步。盡管數據在持續變化,德勤全球預測投資于5G獨立組網包括開展相關實驗、計劃部署或實施項目的移動網絡運營商數量將會翻番,從2022年的超過100家增長至2023年底的至少200家。這些運營商正走在發展的前沿,協助釋放5G久經傳頌的巨大效益,開啟通向顛覆性應用場景之門,助力運營商及其企業客戶提高生產力、提升運營效率、改進成本優化并創造新的營收機

53、遇。15G樂土終來臨:5G獨立組網將變革企業 網絡連接 未來網絡將向5G獨立核心組網轉變,有望提升設備密集度、可靠性和 時延,開啟通向先進企業應用之門。Naima Hoque Essing,Pedro Gonalo Sanguinho,Ariane Bucaille,Pedro Marques Tavares,Roger Chung,Taylor Lam195G樂土終來臨:5G獨立組網將變革企業網絡連接資料來源: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GSA),“5G獨立組網2022年6月總覽”,2022年8月31日。Deloitte Insights| 15G獨立組網投資持續增長,在5G整體投資中的占比日益增大

54、全球投資于5G部署的移動網絡運營商數量 其他類型5G 5G獨立組網491481464453428412402388381348328235201182154134110998982686152Q1 2022Q4 2021Q3 2021Q2 2021Q1 2021Q4 2020Q3 2020Q2 2020Q1 2020Q4 2019Q3 2019Q2 2019Q1 2019Q4 2018Q3 2018Q2 201820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獨立組網架構使5G的企業應用 愈受重視在2019年移動網絡運營商最初開始實施5G無線網絡時,大多數運營商選擇了在自身現有4G或LTE核心網基礎設施的

55、基礎上,以非獨立組網形式部署5G無線電。這些早期的非獨立組網部署主要面向消費大眾,使其能夠通過增強移動寬帶(eMBB)立即享受到更快的網速和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例如在智能手機上觀看高清晰度視頻)。然而,要實現5G更令人向往的特性,首先需完成向獨立組網模式的遷移,且5G無線電需建立在5G核心網基礎設施之上。原因在于,除eMBB外,5G獨立組網還可實現另外兩個典型的5G應用場景2,這在企業環境下有可能成為釋放更大價值的關鍵:大規模物聯網(mIoT),可實現極高的設備連接密度(每平方公里多達百萬臺設備)并確保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快速、無縫通信 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URLLC),可支持高可靠性網絡和1毫

56、秒或以下的超低時延最終,5G獨立組網可助力實現統一的端到端虛擬網絡架構,其中原生云編排、網絡功能和管理系統從核心到邊緣持續協同運作,同時具有電信級質量保障。這一統一平臺可為移動網絡運營商帶來多重運營效益,包括更強的網絡性能、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快的服務交付和創新周期。對移動網絡運營商而言,5G獨立組網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能創造的服務和營收新機遇。除接近于零的時延和龐大的設備密度之外,5G獨立組網可使移動網絡運營商能夠向客戶尤其是企業客戶提供規?;W絡接入服務,并讓客戶享受到無線光纖的網速、關鍵任務保障的可靠性、精準的位置服務,以及高服務水平的定制化網絡切片。借助這種新型網絡能力,企業可著手探索更廣

57、泛的前沿應用和業務場景,其中可能包括自動駕駛汽車、精密機器人、無人機檢查與配送服務,以及人工智能驅動型安全保障、質量控制及預測性維護系統。那么為何5G獨立組網還未成為行業標準呢?原因在于,部署獨立組網需要多項舉措同步開展,要求在技術、運營和企業層面緊密協同和高度集成。5G獨立組網需要移動網絡運營商將核心網絡本質上即網絡的“大腦”從單一整體式、以硬件為中心的基礎架構,遷移至輕量化、模塊化、虛擬化的新型云端架構。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對現有網絡 包括高度復雜的編排、運營和業務支持系統以及網絡功能進行分解、重組并重寫至軟件之中,使其能夠在不同云端環境下運營并具備電信級性能表現。此外,這些新型核心系統須與

58、端到端網絡中的其他部分充分融合,包括正處在轉型過程中的邊緣無線接入網絡。這一系列升級需要企業做出許多關鍵戰略決策,這些決策將顯著影響未來運營和資本成本、業務、運營及組織模式,以及潛在的收入增長和利潤收益。例如,受到熱議的一個話題是移動網絡運營商是應在公有云上部署核心網,還是打造并運營自身的云基礎設施。雖然私有的內部部署可給予移動網絡運營商更多的控制權,但這通常需要大量的先期投資,且可擴展性較差。公有云能夠提供構建完好的可擴展云平臺,但在滿足可靠性和數據隱私要求方面可能會有不少挑戰。企業亦可采用綜合性策略作為備選方案,但往往會面臨極為復雜的多重云環境管理問題。移動網絡運營商面臨的另一大阻礙,可能

59、在于推動自身的員工和工作方法向更加企業化、敏捷和軟件導向型的流程轉變,以使5G獨立組網的運營更具成效。這種轉變可能會對員工角色與職責、文化與思維觀念,以及總體工作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此企業應予以重視。盡管面臨重重困難,但獨立組網似乎是大勢所趨。部署實施5G獨立組網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35G發展路線圖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若不采取行動,移動網絡運營商將難以開展有效競爭。通過升級5G獨立組網取代非獨立組網架構,移動網絡運營商可獲得多重顯著優勢,包括:運營復雜性和成本降低。獨立組網支持來自多種接入技術的流量,能夠實現單一網絡中固定線路與無線、語音與數據、消費者與企業,以及4G與5G流

60、量的有效轉換,極大降低運營多個網絡的復雜性和成本。215G樂土終來臨:5G獨立組網將變革企業網絡連接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增強。獨立組網基于云端的性質,可為移動網絡運營商在定位和管理所需的核心網絡功能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無論在單一云、多重云、網絡邊緣、私有數據中心,抑或任一組合的環境下,均能助力打造最佳客戶體驗。獨立組網同時也更易于擴展,這對于未來順應分布式(邊緣)計算增長趨勢而進一步開發成百甚至上千個邊緣位置十分重要。4迅速響應需求。5G獨立組網的許多新特性有望成為現實,因其采用一個統一的、可編程的平臺(稱為服務化架構),使移動網絡運營商能夠將眾多分布式位置作為單個統一網絡進行無縫管理。這使得獨

61、立組網不僅易于擴展,并且更具彈性,可有效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而無需增加額外的人員、硬件或成本。換言之,獨立組網從本質上推動移動網絡運營商從粗糙的資本支出模式向更為精細的運營支出模式轉變。5 開發新特性。得益于其基于軟件的服務模式和敏捷持續的創新及部署周期,5G獨立組網可進一步加快服務交付,縮短創新周期。移動網絡運營商亦能夠更便捷地與第三方開發商合作,推出新的網絡功能和特性。其中一個頗具前景的機遇,便是創造出更多先進的自動化工具,利用大數據技術有效降低網絡成本和復雜性。例如,利用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應用,獨立組網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或環境條件進行自我優化并調整資源配置。6隨著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62、企業亦有可能實現全自動化系統運行,最終達成閉環的、零接觸式服務履行、提供及保障。創造營收新機遇。例如,許多人將網絡切片視為移動網絡運營商進一步擴大潛在市場的重要機遇。利用網絡切片技術,移動網絡運營商可在同一基礎設施中創建并管理多個不同的虛擬網絡,并單獨配置每個切片以支持特定客戶應用對不同服務水平的要求。7這將促進運營商轉變當前提供簡單網絡連接解決方案的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加先進的增值服務,如私有網絡、網絡運營托管以及定制化隱私與安全解決方案等。移動網絡運營商還可以選擇向第三方開發商開放自身的獨立組網平臺(類似于云服務提供商的做法),從而推動潛在創新應用的開發。中國:開啟行業新時代隨著近年中國

63、5G基站建造數量的顯著增加,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獨立組網網絡。截至2022年11月末,5G基站總數達228.7萬個,比上年末凈增86.2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1.1%,占比較上年末提升6.8個百分點。5G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縣城城區。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圖 2中國新建5G基站數量預測8089856045020406080100120(萬個)202120222023E2024E2025E22小結移動網絡運營商可采取以下多個舉措,加速推動5G獨立組網的部署轉型:明確適當的遷移計劃、部署模式及云戰略。8基于自身遺留網絡的現狀,運營商決定向前推進的

64、方式可能千差萬別。從根本上說,5G其實是一種云技術,因此移動網絡運營商應制定總體的云和數據管理戰略,以管控5G獨立組網。在某些時點,移動網絡運營商可能需要采取果敢行動,迅速投入資源推動網絡運營實現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并向云端遷移。自動化網絡管理系統及組織架構。在以數據為中心的超高速連接時代,自動化是降低成本和復雜性的重要方法。移動網絡運營商最終有可能實現跨網絡互通服務的全自動化管理與協調,無需人工干預。引進合適人才并做好準備應對文化沖擊。由于5G獨立組網本質上是將網絡連接與信息技術計算融合,因此移動網絡運營商可能需要引進工程技術人才或提升人才技能,以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導向型運作模型(DevOps)強

65、化現有網絡運作模型(NetOps)。移動網絡運營商還可能需要考慮引進外包人才以填補特定領域的經驗空白,進一步強化員工隊伍。審慎選擇供應商。市場中并沒有任何一家供應商能夠獨立提供一整套、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幫助企業成功實現5G獨立組網的遷移。這正促使移動網絡供應商采用最佳供應商組合實施開放系統模式,而非僅僅依賴少數幾個老牌供應商。然而,采用多個供應商的模式將會帶來諸多挑戰,難以保障所有組件能夠順暢整合并良好運作這需要企業審慎選擇供應商并開展有效的整合、測試及驗證。鑒于5G獨立組網的功能和特性,移動網絡運營商向5G獨立組網遷移勢在必然,只是時間和方式的問題。盡管挑戰重重,但其所能創造的效益毋庸置疑:

66、完全成熟的5G技術能力能夠充分釋放5G的潛能,助力移動網絡運營商顯著提高效率,推動創新,增創價值。尾注1.YouTube,“Open for debate:Is the industry moving fast enough on standalone 5G?,”video,57:14,July 25,2022;Dan Jones,“Whats happening with standalone 5G?,”TechTarget,January 2022.2.5G獨立組網將數據速率進一步提升至每秒10Gb,而5G非獨立組網僅為每秒1.5Gb。3.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是移動通信行業的標準

67、設定組織。4.Naima Hoque Essing et al.,Battle for the Enterprise Edge:Providers prepare to pounce on the emerging enterprise edge computing market,Deloitte Insights,November 30,2022.5.Guy Daniels,“Removing the barriers to cloud native operations within telcos,”Telecom TV,September 14,2021.6.Qualcomm,“What

68、s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future of 5G and beyond?,”September 21,2021.7.Naima Hoque Essing and Dan Littmann,The 5G network slicing opportunity,Deloitte Insights,August 19,2020.8.Samsung Newsroom,“Samsung introduces 5G migration strategy in new whitepaper:“5G Standalone Architectur

69、e,”January 7,2021;GSMA,“Guidance out now on 5Gs Standalone Option 2 configuration,”June 30,2020.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中國在5G建設初期非獨立組網比較有優勢,但長遠來看,5G網絡轉向獨立組網是必然趨勢,同時也是5G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采用獨立組網模式的5G商用網絡覆蓋率越來越高,將對經濟增長和行業變革帶來深刻影響,成為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展望未來發展,5G SA是推進云網融合落地的最佳契機,云網協同的優勢可以加快5G與垂直行業的適配,促進5G開放生態的建立。如中國電信從架構、技術

70、、服務多維度實現創新,能更好地滿足垂直行業如工業、交通、媒體、警務、醫療、教育多樣化的場景需求。23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Paulo Lopes Costa,Nuno Andre Oliveira,Thiago Elias de Silva,Junko Kaji,and Tim Kraus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is chapter.致謝Naima Hoque Essing|Naima Hoque Essing is a research manager in the Deloitte Center for Tec

71、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Deloitte Services LP.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emerging technology,business,and regulatory trends on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Pedro Gonalo Sanguinho|psanguinhodeloitte.ptPedro Gonalo Sanguinho is a senior manager with the Global Telecom Engineering Exce

72、llence(gTEE)Center within Portugals Consulting practice.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industry experience as a telecom engineer working mostly with network equipment providers,with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E2E networks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Ariane Bucaille|abucailledeloitte.frAriane Bucaille is De

73、loittes global TMT industry leader and also leads the TMT practice and the TMT Audit practice in France.S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is a chartered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Pedro Marques Tavares|petavaresdeloitte.ptPedro Marques Tavares is the lead partner of TEE,Deloittes Cen

74、ter of Excellence for Telecom Engineering.He has more than 25 years of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the TMT,energy and utilities,consumer,and public sector industries.關于作者5G樂土終來臨:5G獨立組網將變革企業網絡連接2424 半導體行業:煥“芯”未來25芯片“智”造:半導體企業正利用人工智能設計更優芯片,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 近期機器學習的發展正賦能芯片企業解決芯片設計史上的一大難題:如何在平方英寸的空間排列上千億個晶體管?J

75、eff Loucks,Duncan Stewart,Christie Simons,Brandon Kulik,Roger Chung,Mark Lian,Leo Chen 芯片“智”造:半導體企業正利用人工智能設計更優芯片,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成為人類芯片工程師的強力助手,助力高效完成極度復雜的半導體設計工作。德勤全球預測,2023年全球半導體企業將投入3億美元,以利用內部自有或第三方人工智能工具開展芯片設計,1且未來四年這一數字將每年增長20%,到2026年將超過5億美元。2 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6,600億美元,3相比之下這一數額雖然不大,但對于

76、投資所帶來的超?;貓蠖詤s意義非凡。人工智能設計工具正在賦能芯片制造商拓寬摩爾定律的邊界,節約時間和資金成本,緩解人才短缺困境,甚至帶動過時芯片設計邁入現代化新時代。與此同時,這些工具亦能增強供應鏈安全保障,助力延緩下一波芯片短缺潮。換言之,用于芯片設計的人工智能軟件工具的單用戶授權費用雖可能需要數萬美元,但利用這些工具設計的芯片價值可達數十億美元。26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與時間賽跑:先進人工智能極大 加速芯片設計進程數十年來,電子設計自動化(EDA)供應商已針對芯片設計開發了多種工具2022年這一行業規模達到100億美元以上,且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4EDA工具通常采用基于規則

77、的系統和物理仿真,以協助人類工程師開展芯片設計與驗證。部分工具甚至融合了基礎的人工智能。然而過去一年,在芯片制造商和科技企業已開發出自有人工智能設計工具的同時,規模最大的EDA公司也已開始推出先進的人工智能賦能型工具。5這些先進工具并不僅僅是試驗品,而是正被應用于諸多真實芯片設計場景中,每年創造的價值可達數十億美元。盡管并不能取代人類設計師,但這些工具在速度和成本效益方面具有顯著的互補性優勢,大大增強了芯片制造商的設計能力。芯片設計與制造過程極為復雜。先進人工智能可在以下三個主要方面提供助力:制造全新及更優芯片:采用10nm以下制程節點的芯片普遍應用于智能手機、計算機和數據中心,在芯片市場中增

78、長最快,6也是目前最具盈利能力的部分。但其制造成本亦是最高,單個全新芯片設計投入高達5億美元。7相比傳統方法,先進人工智能工具可顯著提高這些芯片的設計速度,從而降低成本。提升過時芯片性能:2022年全年售出的芯片中,有三分之二采用65nm或更大的制程節點,而這是幾十年前的過時技術。8將這些過時的芯片設計轉至更為先進的制程節點(即“縮小”),能讓這些芯片實體更加小巧、能效更高,且并不依賴于過時淘汰的制造設備。借助先進人工智能工具,芯片制造商能更快速地以更低成本完成“縮小”過程。彌補芯片人才短缺:2022年全球芯片行業從業人數約為200萬人,然而隨著美國、歐盟和中國日益推進芯片自主化戰略,到203

79、0年芯片行業還需增加100萬人。9先進人工智能工具作為一個可彌補人才短缺的方法,其重要性將會日益增長。資料來源:WSTS;Global Market Insights;及德勤全球。圖 1先進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工具將迅速增長,預計將為EDA工具的兩倍以上、芯片銷量增長的三倍以上芯片銷量、EDA工具及先進人工智能設計工具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預測(20232028)40%先進人工智能設計工具EDA工具芯片銷量20%8%6%27芯片“智”造:半導體企業正利用人工智能設計更優芯片,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芯片設計需要經過三個主要階段:系統級設計、寄存器傳輸級設計(RTL)以及最終的物理電路設計。先進人工

80、智能工具可真正發揮作用的,便是在最后的電路設計階段。芯片設計的目標是優化三個變量指標功耗、性能和面積(PPA),從而使制造出來的芯片具有最小用電量、最大處理速度以及最小尺寸。采用傳統工具進行PPA優化不僅耗時漫長且需要大量人力:設計迭代可能耗時長達數周,且這些迭代對PPA的提升往往極為有限。而從芯片設計到實體落地,再到設計與實體落地的評估、測試和仿真,可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芯片內部含有數以十億計的晶體管,表現為不同的組合模塊(包含存儲器子系統、計算單元、控制邏輯系統及電源)和標準單元。在高度復雜的芯片中,這些組合模塊被最長達到50千米的線路連接在一起。若組合模塊未實現最優化排列,其連接所需的線

81、路和空間則會更長、更大。各組件之間產生的非預期電荷量(稱為寄生效應)可降低芯片的性能,增加功耗。先進人工智能工具可用于檢測人類完成的設計,發現導致功耗增加、性能下降或空間利用效率低的布局錯誤,提出改進建議,并對此進行仿真驗證和檢測。這些工具可從過往迭代中學習提升,以最大限度地改善PPA。但是真正革命性的一點,是先進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完成這一過程,相比利用傳統EDA工具的人類設計師,能夠實現更優的PPA表現,某些情況下甚至能在幾個小時內完成,僅需一名設計工程師協助,而無需整個工程團隊工作數周乃至數月的時間。這些先進的人工智能能力基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圖神經網絡(GNN)和強化學習(RL)。圖神經網

82、絡是專門用于分析圖形(包含“節點”和“邊緣”的數據結構,節點可以是任何對象,而邊緣則定義了節點之間的關系)的一種機器學習算法。10傳統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在圖形分析方面較為棘手,11而圖神經網絡則能夠從圖形中提取信息,有效預測圖形之間的聯系,并在保留關鍵聯系的同時將節點重新排列。12由于芯片的結果本質上與圖形類似宏模塊和標準單元相當于節點,將其連接在一起的線路則相當于邊緣圖神經網絡是進行芯片分析和優化的絕佳之選。強化學習可將物理芯片設計變成一個圖形優化“游戲”。這與谷歌在戰略棋盤游戲圍棋上用于擊敗人類冠軍的是同一種技術。圍棋比象棋甚至更為復雜,且曾被認為是超出人工智能能力范圍的游戲。物理芯片設計

83、的復雜程度遠遠高于圍棋(圖2),但強化學習依然可以同樣的方式應對。它利用數以千計的“棋局”芯片布局規劃進行訓練,通過仿真芯片設計找到最優的PPA排列。人工智能生成布局規劃后,人類設計師可對有效優化PPA的設計(如減少了線路長度、擁擠度、密度、功耗和面積等13)給予“獎勵”,并對不理想的設計給予“處罰”,從而進一步強化布局規劃設計。久而久之,這種持續不斷的強化能夠提升強化學習系統,使其學習到如何自主生成更優設計。1428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資料來源:摘自新思科技“什么是設計空間優化?”,2020年7月21日。Deloitte Insights| 2人工智能在象棋和圍棋上擊敗人類已令人

84、大開眼界,若是設計芯片呢?相比象棋和圍棋,芯片設計在配置上擁有的可能性遠遠更多1010,00010123103601090,0001020,0001030,0001040,0001050,0001060,0001070,0001080,0001090,000象棋芯片組件的布局圍棋29芯片“智”造:半導體企業正利用人工智能設計更優芯片,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采用圖神經網絡和強化學習結合實現的PPA,其表現與由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制造出的PPA不相上下,甚至更優,且所需要的人類工程師人數更少,耗時亦遠遠更短。這在現實中已有不少案例,近期有:麻省理工借助人工智能工具開發電路設計,其能量效率是人類設

85、計的電路的2.3倍。15 聯發科采用人工智能工具調整一個關鍵處理器部件,使其尺寸減小了5%,能耗降低了6%。16 Cadence成功將一枚5nm移動芯片的性能提升了14%,能耗減少了3%,僅需人工智能工具加上一名工程師用10天的時間完成,而無需10名工程師耗費數月之久。17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持續穩定產出芯片布局規劃,PPA指標均優于經驗豐富的人類工程師,且耗時在六小時以內,而非數周乃至數月。18 英偉達利用自有強化學習工具進行電路設計,在確保具備相同性能的同時,成品尺寸較人類工程師采用EDA工具設計的電路降低25%。19中國:AI技術助力EDA發展芯片設計環節繁多,精細且復雜,EDA

86、工具對于提升芯片設計效率,優化芯片設計,保證芯片功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國三大EDA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占據全球EDA市場超過60%的市場份額1,絕大部分芯片設計公司都需要三巨頭的EDA工具。國產化率僅10%左右的國產EDA2,面對發展了二三十年的EDA三巨頭的技術和商業壁壘,想要進一步提升國產化率面臨極大挑戰。目前,中國的AI技術全球領先,這種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短期內加快追趕步伐。還有不可忽略的云技術,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云上設計芯片能夠減少芯片設計流程中耗時較多的芯片設計驗證時間。受益于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趨勢,中國EDA市場將以14.71%的

87、CAGR增長,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27.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小結主要芯片制造商和設計師如今正采用先進人工智能設計芯片,甚至在先進節點也不例外。事實上,部分芯片的復雜性日益增長,先進人工智能的使用可能很快便成為必然要求:例如,新思科技的最新芯片設計包含超過1.2萬億個晶體管和40萬個人工智能優化核心。20 借助基于云的EDA服務,先進人工智能亦正在加速普及,潛在市場進一步擴大。成功上云后,技術水平和計算能力不足的小型企業也能夠充分獲取先進人工智能能力,不再僅限于少數行業專家和市場領導者。21 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公司甚至可以利用先進人工智能開發全新服務,創造新的收入來源。通過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圖神經

88、網絡和強化學習能力,這些公司不僅能夠自主開展芯片設計,同時亦可為其重要客戶提供芯片設計或聯合設計服務,包括聯合開發垂直專用芯片。對芯片行業而言,人工智能的作用可并不僅僅局限于芯片設計。例如,人工智能可用于晶圓的外表檢查,其檢查次數可達到近九次,從而提升故障檢測能力。22借助人工智能,芯片公司還能有效應對供應鏈方面的挑戰,如管理半導體組裝和測試外包提供商網絡。23近幾年來,我們曾針對人工智而設計專門的芯片;如今,由人工智能設計芯片已成必然之勢。未來將會如何發展?人工智能有望與人類聯手,共同設計驅動其自身運行的硬件和軟件,開啟21世紀新一輪創新浪潮!301.德勤全球預測,2022年主要供應商的第三

89、方人工智能芯片設計軟件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2023年將增長至超過2億美元。此外,我們預測大型芯片公司內部自用的人工智能設計工具亦具有相當規模的價值。2.德勤全球根據EDA公司公開聲明和相關分析報告預測的增長率。3.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The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has released its new semiconductor market forecast generated in August 2022,”press release,August 22,2022.

90、4.Global Market Insights,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market report,2020.5.在EDA工具中融合機器學習元素已有數年時間,而圖神經網絡和強化學習等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則是新興趨勢,并已經顯著提升人工智能在芯片設計方面的成效。6.John Ciacchella et al.,2022 semiconductor industry outlook,Deloitte,2022.7.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IBS),2021.8.Ciacchella et al.,2022 semic

91、onductor industry outlook.9.德勤全球采用自上而下(國家/地區最新報告的直接就業數據)和自下而上(所有大型公司報告的員工數據)兩種方式估算2021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直接就業人數。鑒于到2030年該行業收入規模將增長80%,而行業集中程度相較當前將會降低(因而單位營收則需要更多員工),我們假定行業將需要增加約50%的員工。10.Abid Ali Awan,“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graph neural networks(GNNs),”DataCamp,July 2022.11.如欲直觀地了解關于為何神經網絡難以有效分析圖形數據

92、,以及為何圖神經網絡表現更好的原因,參見Ben Dickson,“What are graph neural networks(GNN)?”,VentureBeat,2021年10月13日;如欲從技術角度了解更多,參見DataCamp,“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graph neural networks(GNNs)”,2022年7月。12.Dickson,“What are graph neural networks(GNN)?”13.Ed Targett,“AI outperforms humans in chip design breakthroug

93、h,”The Stack,June 10,2021.14.BBC News,“Go master quits because AI cannot be defeated,”November 27,2019.15.Will Knight,“Need to fit billions of transistors on a chip?Let AI do it,”Wired,July 9,2021.16.James Morra,“Cadence taps AI technology to speed up system design,”Electronic Design,June 13,2022.17

94、.John Koon,“Improving PPA with AI,”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May 12,2022.18.Azalia Mirhoseini et al.,“A graph placement methodology for fast chip design,”Nature 594(2021):pp.20712.19.Rajarshi Roy,Jonathan Raiman,and Saad Godil,“Designing arithmetic circuits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NVIDIA D

95、eveloper,July 8,2022.20.Stelios Diamantidis,“Why now is the time to create an AI strategy for chip design,”Synopsys blog,June 16,2021.21.Jeff Loucks,Artificial intelligence:From expert-only to everywhere,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11,2018.22.Tobias Schlosser et al.,“Improving automated visual fault

96、inspection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using a hybrid multistage system of deep neural networks,”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33(2022):pp.10991123.23.Deloitte,“Supply chain and network operations:Enterprise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accessed October 26,2022.尾注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31Jeff Lou

97、cks| Jeff Loucks i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Deloitte Services LP.He conducts research and writes on topics that help companies capitalize on technological change.Duncan Stewart|dunstewartdeloitte.caDuncan Stewart is the director of TMT Resea

98、rch for Deloitte Canada and is a globally recognized specialist on the forecasting of consumer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 trends.He presents regularly at conferences and to companies on marketing,technology,consumer trends,and the longer-term TMT outlook.Christie Simons|Chris

99、tie Simons is the Audit&Assuranc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industry leader with Deloitte&Touche LLP.She specializes in serving fast-growing,dynamic venture-backed companies and large complex publicly listed technology clients with external audit,IPO,M&A,and SOX services.Brandon Kulik|

100、 Brandon Kulik leads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segment within Deloitte Consulting LLPs Technology,Media&Telecom industry practice.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helping technology companies with market strategy,operational,talent,and technology solutions.關于作者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101、 Ariane Bucaille,Gillian Crossan,Dan Hamling,and Karthik Ramachandran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is chapter.致謝芯片“智”造:半導體企業正利用人工智能設計更優芯片,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32增壓半導體:新材料芯片后來居上,硅芯片 面臨“高壓”瓶頸消費電子產品充電器和純電動汽車等高壓高功率應用日益普及,驅動氮化鎵和碳化硅半導體迅猛發展。Duncan Stewart,Karthik Ramachandran,Christie Simons,Brandon Kulik,Roger C

102、hung,Mark Lian,Leo Chen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盡管硅一直是手機、電腦和數據中心所用芯片的標準材料,但卻存在嚴重不足之處。隨著純電動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快充、高效能太陽能板以及先進軍事應用日益普及,硅并不適合這些高壓高功率的應用。因此,德勤全球預測,2023年,主要由氮化鎵和碳化硅等高功率半導體材料構成的芯片銷售總額將達到33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40%。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有望達到6,600億美元規模,1盡管高功率半導體芯片只占其中一部分,但該領域卻將進入高速擴張階段。這些類別的芯片總稱為復合功率半導體,其增長率預計將在2024年達到近60%,創逾50億美元

103、收入記錄。鑒于該領域對迅速發展的相關行業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各國各地區紛紛致力于確保本地擁有充足產能。33增壓半導體:新材料芯片后來居上,硅芯片面臨“高壓”瓶頸氮化鎵、碳化硅芯片駛入快車道,助力環保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硅芯片并不會因為復合功率半導體的發展而過時。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硅將始終作為半導體材料。指甲蓋大小的硅芯片能夠容納數十億個晶體管,可在一兩伏的電壓下以不足毫瓦的功率運行,可供電池供電類消費設備維持數小時,而數據中心也不會出現過熱情況。但電腦、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的硅處理器均屬于低壓器件,工作電壓為1至1.5伏左右,遠遠低于普通家用電源插座所提供的120伏或240伏電壓。如果智能手機芯

104、片直接連接到這些插座上,就一定會炸裂。許多快速發展的應用仍需要更高的電壓,這就意味著芯片必須能夠應對數十、數百甚至數千伏電壓。例如,純電動汽車的快速直流充電器能夠在480伏電壓下工作,2純電動汽車的內置電池和動力系統目前的工作電壓通常為400伏,且大多數純電動汽車的工作電壓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800伏。3復合功率半導體還可用于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站、所有類型的電源、電氣火車、航空航天以及防御系統等。4盡管稱為功率金氧半場效晶體管(MOSFET)的特殊硅基功率半導體已應用于此類設備多年,但在氮化鎵和碳化硅為原材料的芯片加持下,這些系統可以實現尺寸縮減、降本增效、密度提升,同時還能增強工作頻率,

105、耐受更高溫度。注:E表示估值,P表示預期值。資料來源:德勤基于AlphaSense信息所作的分析,Compound semiconductors:The crown joule of high voltage,Cowen Research,2022年6月。Deloitte Insights| 1復合功率半導體市場加速擴張碳化硅和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年度銷售總額(10億美元)碳化硅 氮化鎵 11億美元1億美元1億美元202017億美元202121億美元3億美元2022E28億美元5億美元2023P43億美元9億美元2024P復合年增長率(2020-24年)97%41%34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

106、預測有趣的是,氮化鎵和碳化硅芯片并不會出現相互競爭,因為二者均有自己的主導市場。至2026年,消費電子產品充電器在氮化鎵芯片市場的占比預計將達到66%,5而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汽車應用在碳化硅芯片市場的占比預計將達到60%。6兩種應用均具備可持續性和實用性。氮化鎵芯片非常適合用于消費電子設備的充電器,而全球共有超過100億臺此類設備。7但這個應用進程比想象的更為復雜。專用芯片可在墻上插頭的120伏或240伏以及智能手機電池充電的5伏下工作。這些芯片與智能手機中的電源管理集成電路(PMIC)配合使用,可確保電池在接近充滿電時安全平穩地充電,而不會過熱。硅功率MOSFET將逐漸被氮化鎵芯片所取代,氮

107、化鎵芯片比等效的硅芯片更小,因此可以被壓縮成更小的充電器。然而,為地球帶來的最大益處是氮化鎵芯片充電器的工作效率為98%,而硅芯片充電器的效率為90%。8八個百分點看上去不算多,但100億臺設備每年節省的能源卻可高達千兆瓦。碳化硅芯片預計將在2023年創造28億美元收入,而隨著純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擴大。2021年全球純電動汽車的銷量為660萬輛,較2020年翻了一番,2022年第一季度的銷量較2021年同期高出四分之三。9此外,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純電動汽車占歐洲新乘用車銷量的十分之一,10達到新高。根據一位分析家的預測,2023年7月,在英國售出的所有新車中,純電動汽車

108、的占比將高達50%以上。11事實上,隨著純電動汽車內部電壓從400伏提高至800伏,預計碳化硅芯片將在2023年創造28億美元的收入,而這還只是保守的估計。一家領先的碳化硅半導體生產商在2022年第二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其碳化硅芯片銷售額季度環比增長了一倍。該生廠商還預估其碳化硅芯片全年銷售額將翻一番,達到10億美元左右,并表示已將碳化硅芯片三年遠期銷售訂單額從之前的26億美元提升至40億美元。12至2026年,消費電子產品充電器在氮化鎵芯片市場的占比預計將達到66%,而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汽車應用在碳化硅芯片市場的占比預計將達到60%。35中國功率半導體呈快速發展趨勢中國是全球功率半導體最

109、大的需求國,新能源光伏發展有望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的進一步提升。功率半導體用于所有電力電子領域,應用范圍涵蓋電源管理、計算機及外設設備、通信、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多個領域。行業發展主要依靠新興領域如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變頻家電等帶來的巨大需求缺口。隨著國內高電壓、高功率應用(如消費電子產品、電池電動汽車)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氮化物和碳化硅半導體正在加速發展。2023年,以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將保持快速增長。未來五年中國的功率半導體市場將以4.5%的CAGR持續增長,至2027年有望達到238億美元1。資料來源: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產業及標準化白皮書(2019版)圖 2202

110、0-2024全球及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預測4524624815025221711821911982060100200300400500600202020212022E2023E2024E(億美元)全球中國增壓半導體:新材料芯片后來居上,硅芯片面臨“高壓”瓶頸36小結在氮化鎵、碳化硅和其他功率半導體真正騰飛之前,還需要采取一些舉措。首先應建立生產這些芯片的新設施(晶圓廠),而全球各地新建的氮化鎵和碳化硅晶圓廠也在投入生產(圖2)。然而,這些晶圓廠及其所需材料均引發了棘手的供應鏈和國家安全問題。硅、碳和氮資源充沛可供使用,但目前幾乎所有的鎵均來自法國、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13與半導體制造中使用的

111、其他要素和氣體一樣,可用資源較少,因此生產風險較高。此外,功率半導體生產的地域分布與傳統的硅半導體生產存在顯著不同,全球80%的產能集中在東亞,主要為中國臺灣、韓國、日本和中國大陸。14盡管這四個地區在現有和計劃中的功率半導體晶圓廠中占有相當比例的份額,但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以及美國所占比例也不相上下,東南亞也占據較少份額(圖2)。15因此,從供應鏈角度看,功率半導體行業以及依賴于它的純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行業能夠實現相對自給自足且具備一定韌性。功率半導體生產商面臨一項挑戰,他們很難開發出特定技術的設計工具、生產工具以及構建針對各種技術的包裝、測試和組裝能力。例如,硅晶圓與硅芯片不同,需要以不同

112、方式進行蝕刻、摻雜和減薄。16如此多的技術和工具有待開發,因此投入大量資金生產和開發這些高度專業的芯片并不足為奇。中國三大碳化硅生產商專門撥出40億美元,作為2022年及未來的資本支出。17此外,中國還繼續為碳化硅初創企業提供大量私募風投資金(僅2022年6月的總額估計就達到15億美元)。182021年,中國還產生了第一支超過3億美元的碳化硅上市股,并見證了一家襯底生產商上市。19不僅是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的碳化硅及氮化鎵生產商計劃在2022年實現至少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20一家加拿大氮化鎵公司從風投機構募集近2億加元;一家美國氮化鎵公司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價值逾

113、10億美元;法國一家大型碳化硅公司在2021年年末收購了一家規模較小的法國同行。21面對數萬億芯片,碳化硅和氮化鎵不會取代硅,而現在以及未來,硅都將遠勝一籌。盡管功率半導體仍屬于小眾市場,但基于其在承受高壓方面具有優勢,并且各方需要其所支持的更多產品,這一小眾市場的增長速度可能遠快于硅芯片主流市場。圖2復合功率半導體產能分布于全球各地預計2022-2026年現有和計劃中的碳化硅和氮化鎵晶圓廠總數歐洲、中東及非洲16北美13中國大陸13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12東南亞7注: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數據為德勤基于公開資料來源預估所得。資料來源:多項公開數據。2023科技

114、、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371.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The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has released its new semiconductor market forecast generated in August 2022,”August 22,2022.2.CALeVIP,“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101,”accessed August 18,2022.3.Andrei Nedelea,“Most of the EV indus

115、try to shift to 800 volts by 2025,report says,”INSIDEEVs,April 19,2022.4.基于德勤分析,資料來源Hui Zhang and Haiwen Liu,“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impact of most-recent silicon carbide power electronics in wind turbine systems,”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2012),pp.81109;Energy Efficiency&Renewable Energy,“

116、Silicon carbide in solar energy,”accessed September 26,2022;CAF Power&Automation,“Silicon carbide,moving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train,”January 27,2021;Military+Aerospace Electronics,“Silicon carbide MOSFETs for aerospace and defense 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introduced by SSDI,”January 22,2

117、019.5.Dean Takahashi,“Power Integrations saves energy with gallium nitride chips for mobile chargers,”VentureBeat,May 24,2021.6.Patrick Waurzyniak,“The silicon carbide race begins,”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September 20,2021.7.BankMyCell,“How many smartphones are in the world?,”accessed September 26

118、,2022.There are well over 10 billion mobile devices(6.6 billion smartphones,plus feature phones,tablets,etc.)as of 2022,all needing chargers.Additionally,there are close to a billion laptops,plus smartwatches,e-readers,gaming devices,and more.8.Amos Zeeberg,“Whats down the road for silicon?,”The New

119、 York Times,May 16,2022.9.IEA,“Global electric car sales have continued their strong growth in 2022 after breaking records last year,”press release,May 23,2022.10.Blagojce Krivevski,“EU: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share reached 10%in Q2 2022,”Electric Cars Report,July 26,2022.11.Robert Osfield,“UK mark

120、et share BEV vs ICE(incl.hybrids)car sales with S-Curve projection,”Twitter post,October 5,2021.12.The Motley Fool,“ON Semiconductor(ON)Q2 2022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August 1,2022.13.National Minerals Information Center,“Gallium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USGS,accessed on August 18,2022.14.Dan

121、Hamling,Duncan Stewart,and Karthik Ramachandran,Five fixes for the semiconductor chip shortage,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6,2021.15.德勤全球對全球現有和計劃碳化硅和氮化鎵工廠相關的公開資料進行了分析。這些是實際生產點,而非公司總部。16.Adele Hars,“How quickly can SiC ramp?,”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July 21,2022.17.iMedia,“The SiC field of the third

122、-generation semiconductor related standards,”September 26,2022;IJiW,“China moves onto a faster track of developing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s following a global trend,”February 9,2022.18.分析與預估結果基于公開二手資料中的數據和信息,包括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C以及 IJiW。19.IJiW,“China moves onto a faster track of devel

123、oping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s following a global trend”;Jessie Shen,“China SiC substrate supplier to raise funds through IPO,”DIGITIMES Asia,April 22,2022.20.分析與預估結果基于公開二手資料中的數據和信息。21.Charles Mandel,“GaN Systems nails$189.7 million cad to drive semiconductor innovation,”Betakit,November 19,20

124、21;Cision PR newswire,“Navitas Semiconductor and Live Oak II announce additional$18mm PIPE investment and up to$30mm forward-purchase agreement in connection with$1.04 billion SPAC business combination,”news release,October 7,2021;Soitec,“Soitec acquires NOVASiC to strengthen its silicon carbide waf

125、er technology,”press release,November 30,2021.尾注增壓半導體:新材料芯片后來居上,硅芯片面臨“高壓”瓶頸38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Dan Hamling,Negina Rood,Gautham Dutt,and Mark LaViolett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is chapter.致謝Duncan Stewart|dunstewartdeloitte.caDuncan Stewart is the director of TMT Research for Deloi

126、tte Canada and is a globally recognized specialist on the forecasting of consumer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 trends.He presents regularly at conferences and to companies on marketing,technology,consumer trends,and the longer-term TMT outlook.Karthik Ramachandran|Karthik Ramac

127、handran is a senior research manager with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hrough his research,Ramachandran provides pragmatic solutions to help high-tech and telecom companies identify and address long-term issues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Christie Simons|Christie Simons is

128、the Audit&Assuranc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industry leader with Deloitte&Touche LLP.She specializes in serving fast-growing,dynamic venture-backed companies and large complex publicly listed technology clients with external audit,IPO,M&A,and SOX services.Brandon Kulik|Brandon Kulik

129、leads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segment within Deloitte Consulting LLPs Technology,Media&Telecom industry practice.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helping technology companies with market strategy,operational,talent,and technology solutions.關于作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39強強聯合:抗輻射芯片加持,太空技術、核能領域突破新高新一

130、代抗輻射芯片支撐下,用于高輻射環境的設備終將追上21世紀發展步伐。Duncan Stewart,David Jarvis,Christie Simons,Gillian Crossan,Roger Chung,Mark Lian,Leo Chen強強聯合:抗輻射芯片加持,太空技術、核能領域突破新高抗輻射芯片小巧智能,能夠承受其他多數芯片無法應付的輻射水平。德勤全球預測,抗輻射芯片電子產品市場將在2023年創造15億美元銷售額,1盡管芯片市場總規模預計將突破6,600億美元,2抗輻射芯片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但這些芯片的強大之處在于它們能實現的功能,而非創造的金錢價值。先進抗輻射芯片助推全行業轉型電

131、離輻射的能量比引發皮膚癌的紫外線高一萬億倍,不利于芯片使用。電離輻射會持續損傷芯片(根據總電離輻射劑量(TID)測量),降低芯片性能并最終導致設備無法正常工作。而高能粒子則引起另一種輻射效應。高能粒子會導致單粒子效應并將處理器或內存晶體管的值從1翻轉到0或者從0翻轉為1,這一現象被稱為“位翻轉”。經過足夠多次的翻40抗輻射芯片制造方式抗輻射芯片有物理和邏輯兩種制造方式。首先(本次預測的重點),芯片的物理制造方式有所不同,可采用碳化硅或氮化鎵(詳見關于這些材料的相應預測)等不同生產材料,或者硅的處理層可置于絕緣層或襯底上。其他方式還包括使用雙極集成電路代替傳統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

132、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代替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RAM),使用廢棄的硼阻擋輻射,或通過專門設計進行輻射硬化。此外,在太空應用中,普通包裝無法承受重力和其他環境條件。因此,抗輻射芯片需特制包裝(如陶瓷),能夠比其他普通材料更有效地承受更高的重力以及更廣的溫度范圍。設計和布局工藝也可用于技術設備硬化。邏輯硬化可以通過各種冗余實現,也可通過特殊的硬化鎖存器、布局工藝和定時電路實現。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轉,計算就會被破壞,甚至造成稱為“閂鎖”的永久性致命錯誤。3太陽耀斑釋放的高能粒子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可能引發“位翻轉”現象。太空中,由于晶體管的尺寸較小,單粒子效應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

133、問題。與此同時,在更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任務中,總電離輻射劑量也值得關注。部分地面應用(例如福島核電站核污染凈化4)還要求對伽馬射線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另外,對于暴露在X射線下的醫療設備,強化抗輻射性有助于延長其使用壽命5。盡管抗輻射芯片適用于所有應用場合,但在太空及核能領域卻能發揮最大效用。太空:對于芯片而言,太空環境過于惡劣。振動、劇烈的熱變化、靜電放電和發射時的重力都要求太空芯片比普通智能手機芯片更加堅固。這些重重危險中,輻射可以說是其中最大的威脅。地球大氣層能夠非常有效地阻擋輻射。但更高軌道上的衛星位于大氣層上方,因此會持續暴露在較高的有害輻射之下,而在太陽最活躍的時候,這些衛星還會間歇性地

134、受到高度輻射照射。除了國際空間站阻擋的部分之外,目前太空中的大多數芯片都是“傳統芯片”,能夠耐受輻射,但因采用的技術已過時,無法實現人工智能圖像處理和圖形操作等中端智能手機也能進行的處理流程。因此,許多太空設備都是“啞終端”,它們捕捉圖像、提供連接并自主操縱,但需要通過地面處理協助完成所有任務。它們需要把所有東西傳送回地球,等待地球確定下一步行動,然后再把正確的指令傳送回來。這一過程比較緩慢。適用于太空環境的新一代抗輻射電子設備或將改變這一局面,并可能帶來巨大益處。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Space Cube是一種現場可41強強聯合:抗輻射芯片加持,太空技術、核能領域突破新高編程

135、門陣列(FPGA)機載系統,可幫助提高太空中的機載計算能力、自主性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能力。6在這些技術進步的支撐下,航天器的智能化程度、耐用性和可信度均得到提升。成像衛星可以觀測到海底地震等自然災害,并提前數小時發出海嘯警報,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不合法的甲烷排放(甲烷導致短期全球變暖的程度是二氧化碳的85倍)7可被實時檢測到,因此可以更快抓獲違法者并處以罰款。存在碰撞風險的衛星能夠加快自主移動速度,降低失控碰撞和遭遇軌道碎片的風險。8核能:出于對安全和浪費的擔憂,核裂變能源生產已在過去20年中有所減少,但實現 巴黎協定 2030年氣候目標的時間仍較緊迫,因此裂變又重新引發了人們的關注。9未來

136、十年,將涌現出多個全新現代化的核電站,比過去的核電站更小、更安全。日益先進的抗輻射芯片已經能為這些新型核反應堆提供有力支持。然而,核能的核心并非裂變,而是聚變。更清潔、更環保、(理論上)更強大且更成功的聚變反應堆將在幾十年內推動解決地球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但實現聚變需要磁場、高壓以及不斷波動的溫度,而所有這些要素均需要非常穩健且極度抗輻射的芯片進行感知、闡釋和控制。10隨著近期的各種發展進步,聚變動力比以前想象的更具可行性,11運行這些反應堆的必要性正在上升,并有望在這個十年末成為推動抗輻射芯片需求增長的關鍵因素。中國抗輻射芯片正走向獨立自主在中國,抗輻射集成電路技術創新團隊已取得諸多成果:成

137、功研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FPGA、CPU等多款宇航核心集成電路產品,已在北斗導航、載人航天、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中使用,實現了我國集成電路研制能力的跨越式發展。到2023年,中國將進一步推動抗輻射技術的開發和研究,致力于提升抗輻射芯片的國產化率。在未來,通過將AI功能與新一代抗輻射芯片集成在一起,空間設備可以自行處理所有高級分析圖像檢測、圖像分類、自動決策、及時行動。42小結正如近期芯片短缺所暴露的問題一樣,只在一兩家工廠制造任何特定類型的芯片并不明智。各國各地區希望確保本地擁有抗輻射芯片供應商和制造商。例如,美國聯邦政府斥資1.7億美元在明尼蘇達州推進抗輻射芯片制造。12抗輻射芯片對軍事和國家

138、安全也相當重要。秘密軍事監控衛星以及核武器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所有軍事應用芯片自給自足程度都不高,截至2021年,美國軍事系統所使用的芯片中只有2%是由可信任的美國廠商制造提供。13有趣的是,低空執行短時任務甚至可以使用商用現成技術(COTS)芯片,而無需采用特制抗輻射芯片,因為COTS芯片可在系統層級實現抗輻射。這就意味著抗輻射領域出現了重大變局,也降低了某些太空應用的芯片成本。14如上所述,太空中使用抗輻射芯片的另一領域是整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能力,并將邊緣計算納入太空應用,如此就無需將它們捕獲的所有圖片和圖像發回地球,等待進一步分析和洞察,也可避免使用有限的網絡帶寬。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

139、能力與機載抗輻射芯片相結合,太空設備則可自行處理所有高級分析,如圖像檢測、圖像分類、自動決策和及時行動。15除了大力發展機載分析外,各公司還在試驗將側重分析的有效載荷送入軌道,專門用于執行高級數據處理和分析任務。此類計算密集型專用衛星可作為向其他軌道衛星提供邊緣計算服務的樞紐。16公司和政府或將鼓勵持續研發抗輻射技術。近期,各方均在實施計劃,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高性能航天計算(HPSC)項目,他們的重點在于使用先進芯片和現代架構推進新一代太空任務,旨在支持人類重返月球以及登陸火星的宏偉計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Microchip近期合作開展了一項耗資5,000萬美元的項目,致力開發星載處理器

140、,其性能將超過當前工業處理器100倍之多。17繼續探索的方向包括研究復合物半導體(氮化鎵和碳化硅)等材料,以新方式使用傳統硅(鰭式場效應晶體管(FinFET)和絕緣硅片(SOI),同時也催生出ARM或RISC-V等常見實用商業技術的抗輻射版本。18此外,目前幾家芯片巨頭正在試驗先進技術節點和小于10nm的線寬,或將助推減輕發射裝置的整體重量。這些舉措至關重要,將有助于控制項目總成本,同時提高任務的成功率。衛星產業可能會面臨重大挑戰。幾十年來,太空傳感器一直依賴于地面處理。大幅提升機載處理和內存能力帶來全新機遇,未來幾年,這些新功能將推動衛星產業大有可為,讓我們拭目以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

141、行業預測43尾注1.德勤全球預測和分析基于公開資料信息。2.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The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has released its new semiconductor market forecast generated in August 2022,”press release,August 2022.3.JEDEC,“Single-event latch-up,”accessed August 31,2022.4.Martin Fackler,“Six

142、 years after Fukushima,robots finally find reactors melted uranium fuel,”The New York Times,November 19,2017.5.Gary Hilson,“Medical devices require radiation-tolerant memory,”EETimes,July 8,2014.6.Xilinx,“Radiation Tolerant Kintex UltraScale product overview,”accessed August 31,2022.7.United Nations

143、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The challenge,”accessed August 31,2022.8.David Jarvis et al.,Too congested before were connected?Broadband satellites will need to navigate a crowded sky,Deloitte Insights,November 30,2022.9.Laura Benshoff,“Nuclear power is gaining support after years of decline.But

144、old hurdles remain,”NPR,June 30,2022.10.Kyungsoo Jeong et al.,“A Radiation-Hardened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for Sensor Readout Integrated Circuits in Nuclear Fusion Applications,”Electronics 7,no.12(2018):429.11.Jeff Tollefson,“Exclusive:Laser-fusion facility heads back to the drawing board,”Natur

145、e,July 22,2022.12.Samuel K.Moore,“U.S.invests in fabs that make radiation-hardened chips,”IEEE Spectrum,October 29,2019.13.Sujai Shivakumar and Charles Wessner,“Semiconductors and national defense:What are the Stakes?,”Center for Strategic&International Studies,June 8,2022.14.例如,由于抗輻射芯片價格相當昂貴且難以升級,因

146、此采用商用/現代芯片,并在系統層級打造抗輻射功能。參見Anastasi in Tech,“Computer chips for space travel”,YouTube,2021年9月14日。15.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Radiation hardening chips for outer space”,YouTube,December 14,2021.16.Debra Werner,“Living on the edge:Satellites adopt powerful computers,”Space News,January 24,2022.17.Pr

147、aharsha Anand,“Microchip scoops NASAs$50m contract for high-performance spaceflight computing processor,”ITPro,August 16,2022.18.Rob Aitken,“Radiation-hardened Arm chips aim for the stars,”Arm,February 27,2020;Gareth Halfacree,“Microchip shows off rad-hardened RISC-V for low-cost satellites,”AB Open

148、,July 25,2019.強強聯合:抗輻射芯片加持,太空技術、核能領域突破新高44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Karthik Ramachandran,Dan Hamling,and Brandon Kulik for their help in supporting our research.致謝Duncan Stewart|dunstewartdeloitte.caDuncan Stewart is the director of TMT Research for Deloitte Canada and is a globally recognized

149、 specialist on the forecasting of consumer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 trends.He presents regularly at conferences and to companies on marketing,technology,consumer trends,and the longer-term TMT outlook.David Jarvis|David Jarvis is a senior research manager with Deloittes Cen

150、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Deloitte Services LP.He has more than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is a passionate expert and educator focused on the future of our digital society.Christie Simons|Christie Simons is the Audit&Assuranc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

151、cations(TMT)industry leader with Deloitte&Touche LLP.She specializes in serving fast-growing,dynamic venture-backed companies and large complex publicly listed technology clients with external audit,IPO,M&A,and SOX services.Gillian Crossan|Gillian Crossan is a principal in Risk&Financial Advisory,De

152、loitte&Touche LLP,and leads the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sector.She has been with Deloitte US for more than 25 years and has worked across sectors including energy,health care,consumer products,and technology.關于作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45 屏幕與傳媒:悅見不凡46萬眾矚目:AVOD觀眾與日俱增 隨著對價格敏感的觀眾越來越愿意為了折扣或免費視頻而觀看廣告,AVOD模式的吸

153、引力順勢上升。Paul Lee、Jeff Loucks,Kevin Westcott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伴隨消費與產業經濟的加速發展,廣告型視頻點播(AVOD)對觀眾的吸引力正日益提升。德勤全球預測,到2023年底,發達國家中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每月使用至少一種AVOD服務,同比增長5%。我們進一步預測,到2023年底,發達國家的訂閱型視頻點播(SVOD)都將在免廣告視頻訂閱的基礎之上,推出帶廣告的訂閱服務。到2024年底,此類服務商中有半數將推出廣告支持的免費流媒體電視(FAST)服務。我們預計,到2030年大多數在線視頻訂閱服務將部分或全部迎來廣告贊助,逐步轉向廣告贊助類視頻占據

154、主導的發展中國家模式德勤全球早在2020年便對這一演變趨勢作出預測。147萬眾矚目:AVOD觀眾與日俱增我們還發現,SVOD服務商和擁有十余年市場經驗的廣播公司一樣,紛紛推出了帶廣告的流媒體服務。(分析涵蓋所有旨在提供專業生成內容的播放平臺,不包括提供用戶生成內容的播放平臺,因后者內容生產成本較低,商業模式存在差異。)內容付費走高和通脹壓力之下,消費者熱切追求折扣在發達市場中,許多流媒體視頻服務均為訂閱會員提供無廣告觀看體驗,并普遍認為,一旦觀眾習慣了不被廣告打擾,就再也無法接受廣告插播。但實際上,隨著流媒體服務的盛行,每家平臺都推出不容錯過的精品內容,觀看費用也水漲船高,使得許多家庭(甚至包

155、括最富裕國家的消費者)越發難以負擔無廣告訂閱費用。高級無廣告套餐定價為每月5美元到20美元不等,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尚可接受。2然而,時下多部爆款劇目分別在四五個平臺播出,訂閱成本因此大幅上升。例如,2020年HBO Max登陸美國市場時,帶來了 老友記 和 生活大爆炸 這樣的熱劇。3摩登家庭 則在Disney Plus上線。4而 富家窮路 也于2022年10月登陸美國Hulu。這些大熱劇集都在不同平臺上播出。5除此之外,隨著通脹的急劇攀升,許多消費者的收入也大副縮水。6這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了AVOD的廣泛普及。帶廣告的訂閱服務將包含每小時4到10分鐘的廣告,消費者可享受五折的優惠。換言之,用戶可

156、通過觀看廣告換取更便宜的訂閱費用。除了觀看廣告節省費用之外,還可通過一次性訂閱全年會員,額外獲贈幾個月的免費會員。德勤全球在多個市場展開了消費者調查,了解他們在訂閱新的流媒體視頻服務時會選擇何種套餐。在所有市場中,大多數消費者均表示會選擇半價或免費的帶廣告套餐(見圖1)。除了帶廣告的低價SVOD訂閱服務外,發達市場中47%的消費者通過帶廣告的流媒體訂閱觀看專業制作的內容,其中大部分都是免費內容(見圖2)。此類內容通常由全國廣播公司或影視公司提供。雖然有觀眾抱怨,隨著物價上漲,唯一符合預算的只有帶廣告的流媒體套餐,但廣告畢竟已經成為大多數媒體內容的“??汀?,廣播電視、手機游戲、現場音樂會等都會穿

157、插廣告。各類數字廣告牌在城市中無處不在,零售連鎖店也擁有門店廣告網絡。因此,將廣告引入流媒體視頻的確是求變之舉,但還談不上革新。此外,SVOD平臺推出AVOD服務時,并未在廣告播放量上急于求成:2023年的標準廣告時長約為每小時四分鐘。相比之下,廣播電視在黃金時段的廣告時長可能是其兩倍甚至三倍之多。48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資料來源:Kevin Westcott等,2022年數字媒體趨勢(第16期),Deloitte Insights,2022年3月28日。圖 2近半數消費者觀看帶廣告的流媒體視頻33%45%58%59%30%巴西德國日本英國美國資料來源:Kevin Westcott

158、等,2022年數字媒體趨勢(第16期),Deloitte Insights,2022年3月28日。圖 1在大多數國家/地區,消費者更青睞能減免訂閱費用的帶廣告視頻套餐40%US$1226%34%38%21%41%30%15%55%39%17%44%41%25%34%10R$40121,500US$65R$206750無廣告/月費用每小時6分鐘廣告/月費用 每小時12分鐘廣告/無月訂閱費用巴西德國日本英國美國49萬眾矚目:AVOD觀眾與日俱增內容平臺將借力AVOD,拉動會員 和營收增長對于沒有廣告淵源的“傳統”SVOD平臺來說,當前引入廣告的關鍵目的是維持增長態勢,特別是在2022年發達市場中會

159、員凈增量受限的情況下。AVOD既可為新會員提供入門級優惠套餐,也可為現有會員提供更劃算的選擇,避免取消訂閱服務。自2020年以來,會員流失已成為SVOD公司的根本性挑戰。在美國,會員退訂率自2020年以來一直徘徊在37%左右。雖然其他大多市場中流失率略低,但考慮到獲客成本,流失率仍大大影響了盈利能力(見圖3)。訂閱成本或價格因素已成為2022年會員退訂的主要原因,并可能更大程度上影響2023年的訂閱量。推動AVOD服務增長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通過廣告產生額外收入。截至2022年中旬,許多僅提供視頻點播的內容平臺均面臨無法盈利問題,而盈利則取決于用戶的增長。對于傳統廣播公司來說,AVOD可帶來額外

160、的收入來源不僅是來自線性廣告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線上視頻廣告收入,此前這部分收入全被純線上視頻平臺收入囊中。通過推出AVOD服務,各平臺致力響應廣告商積壓已久的需求。對廣告商而言,在電視屏幕上播出廣告至關重要,因為電視端廣告的影響力往往勝過智能手機端的廣告。近年來,隨著廣播電視收視率的下滑,觀看廣告的年輕觀眾數量也相應減少;而主要在電視端播放的AVOD則通常吸引16至34歲的觀眾,可有效解決廣告商的需求,以較高價格實現精準投放。AVOD的千人成本(CPM)在美國市場或超過50美元,而在歐洲市場也達到30美元。資料來源:Kevin Westcott等,2022年數字媒體趨勢(第16期),Deloi

161、tte Insights,2022年3月28日。Deloitte Insights| 3發達市場SVOD平臺面臨流失率難題過去六個月退訂過至少一家流媒體視頻會員的消費比例32%19%30%37%38%巴西德國日本英國美國50小結AVOD再掀熱潮,對整個電視行業而言是一大利好。對于SVOD平臺而言,在解鎖額外收入來源的同時,也可有效減少會員流失;對于廣播電視公司而言,AVOD讓其多年來的服務更具影響力;而對于消費者而言,通過AVOD可繼續以低價觀看喜歡的內容,即便需要偶爾忍受看廣告的煩惱。誠然,AVOD無法吸引所有觀眾,但大多數人都對其偏愛有加,最發達國家的用戶也是如此。邁向AVOD的路程自然不

162、會一帆風順,應逐步引導消費者有序完成過渡。SVOD平臺可能需要開展結構重組、提升銷售能力,并對現有內容的呈現模式進行調整,同時改變抽成方式、評估廣告效果并推進文化轉型。最大的挑戰之一在于,如何盡可能地提升廣告的觀賞性。這不僅關乎每小時廣告量的多寡,更對廣告的多樣性提出了嚴格要求。即使少量的重復廣告也會讓人覺得味同嚼蠟。廣告的多樣性應能媲美甚至超越傳統電視廣告。為此,內容提供商應向傳統廣播公司學習,借鑒其數十年來所積累的廣告銷售架構和文化。對于某些繼承了廣播公司傳統的SVOD平臺來說,這應該算是易事一樁;但對于從未有過廣告銷售經驗的純視頻平臺而言,摸索難度要高出許多。原本面向無廣告套餐用戶的內容

163、,可能需要進行重新編輯,以確定廣告插播的時間點。而一開始就包含了廣告插播的資源庫內容則無需重新修改。某些授權內容可能不允許出現廣告插播,因此需要修訂相關協議。內容提供商也可效仿廣播公司數十年來業已完善的另一個做法,也就是把內容分集播出,從而讓爆款內容足以激起持續的現象級討論。為此,應當對新內容進行定期的熱點宣傳和分批上架,而不是一次性上線一整季的內容。AVOD市場的新參與者應當注意,這一市場的規模存在國家/地區差異,其中美國憑借全球最大電視廣告市場的體量,從長遠來看應該也會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美國電視廣告市場預計在2022年將達到700億美元,是英國的十倍。7同時,在英國等市場,從SVOD到A

164、VOD的過渡也將面臨來自本國廣播公司現有廣告贊助服務的競爭,尤其鑒于此類廣播公司多年來已經推出過不少全國現象級的內容。從零開始的廣告植入應該被視為一種進步,而非倒退。從長遠來看,在推動消費者為想看的內容買單時,不僅要依靠會員訂閱,也須以廣告收入作為進一步補充。這對于幾乎所有媒體而言都是一直以來的常態,而非特例。AVOD模式的優點在于能讓各收入水平的觀眾都能觀看視頻內容。即便大眾依然更偏愛無廣告的觀看體驗,但如果內容付費遠超預算,那么這種傾向也將逐漸式微。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511.Jeff Loucks,Mark Casey,and Craig Wigginton,Ad-suppo

165、rted video:Will the United States follow Asias lead?,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9,2019.2.截至2022年9月30日,美國Apple TV+會員費用為每月4.99美元,Netflix高級訂閱套餐的價格為19.99美元;參見Apple TV+“Plans and pricing”和Netflix“Plans and pricing”,2022年10月26日。德勤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為獨立出版刊物,未受到Apple Inc的授權、贊助及許可。3.Warner Media,“HBO Max launches t

166、oday,”press release,May 27,2020.4.Disney+Hotstar,“Modern Family,”accessed October 26,2022.5.Hulu Press,“Hulu acquires US streaming rights for Schitts Creek,”April 28,2022.6.Ira Kalish,Weekly global economic update,Deloitte Insights,2022年9月28日。以美國為例,“各行業平均時薪較上一年增長5.2%,與自12月以來的最低增幅持平。隨著通腫率突破9%,工薪人士的購買

167、力大幅下降?!?.Jon Lafayette,“GroupM sees US traditional TV ad revenue dipping 0.4%in 2022,”Broadcasting+Cable,June 13,2022;Thinkbox,“1 billion more invested in TV advertising in 2021,”March 9,2022.尾注萬眾矚目:AVOD觀眾與日俱增52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Rupert Darbyshire,Ben Stanton,Alexander Mogg,Ralf Esser,C

168、hris Graves,Brooke Auxier,Akash Rawat,Andrew Evans,Chris Hanson,and Helen Rees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is chapter.致謝Paul Lee|paulleedeloitte.co.ukPaul Lee is a partner at Deloitte UK,and head of research for th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industry at Deloitte.In addition to running

169、 the TMT research team globally,Lee manages the industry research team for Deloitte UK.Jeff Loucks|Jeff Loucks i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Deloitte Services LP.He conducts research and writes on topics that help companies capitalize on techno

170、logical change.Kevin Westcott|Kevin Westcott,vice chairman,is the leader of Deloittes US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 practice and th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Media&Entertainment practice.His industry experience spans film,television,home entertainment,broadcasting,over-the top,publishing,l

171、icensing,and games.關于作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53體育直播:流媒體角逐的下一個戰場隨著市場版圖持續擴大,流媒體服務商能否再下一城?David Jarvis,Paul Lee,Pete Giorgio,Kevin Westcott體育直播:流媒體角逐的下一個戰場無論是足球、板球、棒球還是高爾夫,世界各地的流媒體服務商豪擲數十億美元爭奪賽事直播權,企圖吸引并挽留越發“善變”的觀眾,并由此邁向變現之路。德勤全球預測,2023年,各大流媒體服務商將總計投入超過60億美元,用于購買在全球主要市場的獨家大型賽事直播權。1相比而言,2021年所有流媒體服務商的全部內容支出合計

172、約500億美元。2流媒體服務商在賽事直播權上的支出占總投入的比例雖相對有限,但其意義不容小覷。賽事直播內容的支出增長進一步表明,流媒體服務商與大型賽事聯盟之間的相互依賴與日俱增。流媒體服務商和賽事主辦方改弦 易轍繼有線電視、廣播和衛星服務之后,流媒體服務新晉入局賽事直播,共同打響體育賽事爭奪戰。一方面,具備傳統線性播出渠道的各大娛樂公司和區域體育網絡(RSN)業已提供流媒體服務;3另一方面,純流媒體服務商僅將流媒體服務作為觸達消費者的一種方式。而與此同時,還有各大科技公司正費盡心思擴大自身流媒體服務的覆蓋面,從而增加用戶在自家生態系統中的活躍時間。除此之外,各大賽事聯盟和個人團隊通過專門的流媒

173、體服務與觀眾直連,專注于為超級粉絲服務。4 54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近期的兩大案例突顯了流媒體服務商當下的打法。一是蘋果已經通過一項獨家全球協議承諾斥資至少25億美元,利用其Apple TV應用程序獨家播出未來10年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全部賽事。5MLS的季票持有者將免費訪問這款應用,但其他觀眾都需要為賽事內容付費(Apple TV+訂閱會員可免費觀看部分賽事)。二是印度媒體巨頭Viacom18以30億美元的價格獲得了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PL)未來五年在印度市場的數字版權。6而此前同時斬獲數字和電視版權的迪斯尼將在同一時期內向IPL支付30億美元以保留電視版權。迪士尼最近還

174、獲得了國際板球理事會賽事在印度市場的數字和電視版權,持續至2027年。7圖 1各大公司對流媒體賽事直播的投資履創紀錄 近期主要賽事直播流媒體版權交易賽事聯盟體育項目公司地區總成交價(每年)簽約時長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周四美式橄欖球之夜)美式橄欖球亞馬遜美國132億美元(每年12億美元)11年20222033年印度板球超級聯賽(數字版權)板球Viacom18印度30億美元(每年6億美元)5年20232027年英超足球Viaplay歐洲9國27億美元(每年4.5億美元)6年2022-2028年意甲足球DAZN 意大利25億美元(每年8.4億美元)3年20212024年美國職業足球 大聯盟足球蘋果

175、全球25億美元(每年2.5億美元)10年20232032年西甲足球DAZN西班牙24億美元(每年4.7億美元)5年2022-2027年法甲(80%賽事)足球亞馬遜法國7.5億美元(每年2.5億美元)3年2021-2024年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周五棒球夜)棒球蘋果8個國家5.95億美元(每年8,500萬美元)7年20222029年注:上述成交價中部分由歐元轉換為美元,基于2022年9月20日匯率,1歐元=1美元。每年價格為整個簽約期內平均每年的價格。資料來源:多項公開數據。8 55體育直播:流媒體角逐的下一個戰場流媒體服務商和賽事主辦方都能從日漸增強的共生關系中獲益匪淺。面對競爭和用戶流失加劇,

176、許多流媒體服務商企圖通過賽事直播實現差異化,以吸引并留住用戶。流媒體服務商還希望利用體育賽事直播引進廣告商,因為廣告商往往樂意為龐大的觀眾群買單。9賽事主辦方則希望進一步通過版權變現,擴大產品受眾,并贏得年輕消費人群的青睞。媒體版權是英超、IPL、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FL)和NBA等頂級體育賽事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還包括門票銷售、贊助和周邊商品),而流媒體服務商也同樣貢獻了一部分收入。10對于新型小眾體育運動和聯賽,流媒體服務有助于擴大受眾覆蓋面,從而為打響知名度和進一步增長鋪平道路。11流媒體服務商還可以將一項體育賽事呈現給全球更多觀眾,讓不同國家的觀眾更容易接觸到此前也許知之甚少的運動

177、。好消息是,體育迷可獲取與所熱愛運動相關的更多內容(例如原創節目與紀錄片、歷史游戲、相關次級賽事等)。流媒體服務還可在個性化、交互性和實時數據分析方面開拓創新。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應該會看到流媒體服務商在定制化體驗方面展開新的探索。FuboTV已經開始嘗試整合體育博彩功能,而亞馬遜也正計劃在美國為NFL賽事同時提供多線直播,讓橄欖球迷可以自由選擇觀看體驗。12 然而,不同平臺往往掌握著不同的直播版權,這讓觀眾越加難以隨心所欲地觀看賽事,更不用說因此而增加的費用和麻煩。許多體育迷不得不訂閱一個或多個付費電視和流媒體服務才能觀看到自己喜歡的球隊和比賽。這可能讓球迷因為錯過喜歡的賽事內容而感到沮喪和失

178、落。13賽事聯盟和流媒體服務商需避免為球迷觀賽制造人為障礙。另一個挑戰是,在進行高品質的體育直播時,流媒體平臺面臨的技術難度比電視轉播更大。體育賽事往往瞬息萬變,因而需要具備比其他類型內容更高的幀速率。14而體育迷,特別是付費訂閱用戶,也會對畫質和穩定性提出苛刻的要求。此外,體育賽事對畫面延遲問題更為敏感,而對于流媒體而言,延遲問題有時候可能會持續長達一分鐘。15展望未來,流媒體唯有解決延遲問題,方可實現賽事博彩和交互等體驗。體育直播走向流媒體并非一夕之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廣播公司可能仍是重要賽事版權的大買家,但其市場份額會相應縮水。其中一個原因是賽事版權的時效問題:盡管存在地區和賽

179、事類型上的差異,但合約期限通常為三至十年不等。這表示對于一些諸如NFL這樣的主要賽事而言,各大流媒體服務商下一輪競標、搶占份額的機會將不會早于2030年代初。而另一個原因是,鑒于現有的線性廣播公司已經具備高質量、低延遲且業已成熟的內容生產和傳播設施及能力,賽事版權方可能不愿在其關鍵收入來源上冒風險。同時還需考慮到的是,免費的賽事轉播向來是提升賽事整體知名度、培養新粉絲的關鍵所在。56小結唯有經歷一輪又一輪的版權交易,方可縱覽體育直播的未來走向。下一步的關注重點是,NBA自2025年起在美國市場的播放版權將花落誰家。16為了推動體育流媒體行穩致遠,賽事主辦方和娛樂公司應著重思考以下幾點:一切以粉

180、絲為先。最好利用一手數據了解粉絲需求和喜好,并以合理的價格提供足量的高品質內容、便捷的觀看體驗、引人入勝的用戶體驗和獨家用戶權益。擴大流媒體服務的影響力??紤]整合社交媒體、體育博彩、游戲、夢幻體育和其他數字參與渠道。提升流媒體的技術實力。提高播出質量(例如將分辨率從4K提升至8K)、減少延遲并規避服務中斷問題。流媒體服務商和賽事主辦方都應思考如何平衡長短期需求。純流媒體服務商和科技公司應考慮高昂的賽事直播版權是否值得一搏,是否有助于吸引并留住用戶,是否會為其他產品和服務帶來光環效應。同時擁有線性頻道和流媒體服務的傳統娛樂公司應確定優先投資哪項服務。而賽事主辦方應該思考的是,自身的版權交易是否既

181、能滿足當前的粉絲需求,又能同時培養下一代粉絲。若能找到這些關鍵問題的獨到之解,便找到了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571.此處預估的賽事版權費僅涉及通過流媒體平臺獨家呈現體育賽事的公司,不包括同時在線性頻道和流媒體平臺播放體育賽事的公司。2.Ampere Analysis,“Content spend sees double digit growth and reaches$220 billion in 2021,driven by SVoD services,”press release,December 20,2021.3.NESN,“NESN becomes fi

182、rst RSN to launch direct-to-consumer service with introduction of NESN 360,”June 1,2022.4.Emma Roth,“NFL Plus streaming has live games for$4.99 per month but not on your TV,”The Verge,July 25,2022;FIFA,“FIFA launches FIFA+to bring free football entertainment to fans everywhere,”press release,April 1

183、2,2022;Steve McCaskill,“Tottenham Hotspur launch SpursPlay global OTT platform with Endeavor,”SportsPro,July 8,2022;Andrew Cohen,“Inter Milan Joins Recast to Offer Pay-Per-View Channel With Behind-the-Scenes Footage,Player Interviews,”Sporttechie,August 10,2022.5.Sam Stejskal,“MLS agrees to 10-year

184、broadcast deal with Apple worth$2.5 billion:Sources,”The Athletic,June 14,2022.6.Patrick Frater and Naman Ramachandran,“India media landscape redrawn as Viacom18,Disney carve up$6.2 billion IPL cricket rights,”Variety,June 14,2022.7.Naman Ramachandran,“Disney star scores ICC India cricket rights thr

185、ough 2027,”Variety,August 27,2022.8.Joe Flint,“Amazon to get exclusive NFL rights a year earlier than expected,”The Wall Street Journal,May 3,2021;Patrick Brzeski,“Viacom18 nabs streaming rights to Indias premier league cricket for$2.6B,Disney takes TV rights for$3B,”The Hollywood Reporter,June 13,2

186、022;Rica Roy,“Viacom18 Bags packages B And C As IPL digital rights rake in more than TV,”NDTV Sports,June 14,2022;Rory Jones,“Serie A rights picture set for reshuffle as DAZN and TIM open door to Sky deal,”SportsPro,August 4,2022;Michael Long,“NENT pockets Premier League rights in five more countrie

187、s,”SportsPro,July 7,2021;Daniele Lepido,“DAZN nears football-broadcast deal with Sky in Italy,”Bloomberg,August 3,2022;Stejskal,“MLS agrees to 10-year broadcast deal with Apple worth$2.5 billion:Sources”;DAZN,“DAZN secures La Liga rights in Spain,”December 14,2021;Rory Jones,“LaLiga TV rights split

188、by Movistar and DAZN in 4.9bn deal,”SportsPro,December 14,2021;Tariq Panja,“As France chases title at euros,its league faces a$400 million hole,”The New York Times,June 20,2021;Mike Ozanian,“MLB deals with Apple And NBC sports are worth A combined$115 million annually,”Forbes,March 9,2022;Apple,“App

189、le and Major League Baseball to offer“Friday Night Baseball”,”press release,March 8,2022.9.Kendall Baker,Sara Fischer,and Neal Rothschild,“The NFL has an extraordinary grip on Americas media diet,”Axios,January 15,2022.10.Mike Ozanian,“Worlds most valuable sports teams 2021,”Forbes,May 7,2021.11.Ric

190、k Porter,“Amazon snags partial WNBA rights amid live sports push,”The Hollywood Reporter,May 12,2021;Meg Linehan and Steph Yang,“2022 NWSL TV schedule:CBS television network to air 2 regular-season games,championship,”The Athletic,April 13,2022;Vince Rugari,“A-League seals landmark five-year,$200m b

191、roadcast deal with Network Ten,”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May 26,2021.12.Matthew Keys,“FuboTV abandons plans to build sports wagering service alone,”Fierce Video,August 4,2022;Masha Abarinova,“FuboTV launches sports betting-centric network SportsGrid,”Fierce Video,August 11,2022;Lillian Rizzo,“Amazo

192、n wants its NFL coverage to come in different flavors,”The Wall Street Journal,August 1,2022.13.Pete Giorgio et al.,A winning strategy for the future of sports streaming,Deloitte Insights,July 21,2022.尾注體育直播:流媒體角逐的下一個戰場58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s for contributing thei

193、r insights and expertise to this chapter:Akash Rawat,Chris Hanson,Adam Deutsch,Kim Lachmann,and Ralf Esser.致謝David Jarvis|David Jarvis is a senior research manager with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Deloitte Services LP.He has more than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techno

194、logy industry and is a passionate expert and educator focused on the future of our digital society.Paul Lee|paulleedeloitte.co.ukPaul Lee is a UK partner and the global head of research for th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t Deloitte.In addition to running the TMT research team glob

195、ally,Lee manages the industry research team for Deloitte UK.Pete Giorgio|Pete Giorgio,a principal with Deloitte Consulting LLP,leads Deloittes Global and US Sports practices.His main areas of focus are strategic growth,customer acquisition,digital transformation,innovation,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

196、n,new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and cross-unit integration.Kevin Westcott|Kevin Westcott,vice chairman,is the leader of Deloittes US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practice and th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Media&Entertainment(TME)practice.His industry experience spans film,tel

197、evision,home entertainment,broadcasting,over-the top,publishing,licensing,and games.關于作者14.Harmonie Duhamel,“Video bandwidth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bandwidth requirements for streaming video,”Dacast,February 3,2022.15.Chris Wilson,“2022:The year live sports streaming kicks latency issues into touch

198、?,”MediaKind,February 21,2022;Brian Ring,“Streamings high latencyNo one cares,but you still should:Ring,”Fierce Video,May 13,2021.16.Bill Shea,“The NBAs next broadcast deal:After MLS payday with Apple,what can we expect?,”The Athletic,June 16,2022.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59虛擬制作,至臻之境:實時特效開創先河借助數字工具和技術,影視片場已能

199、實現虛擬特效,制作更加靈活 多樣、經濟高效,展現空前創造力。Chris Arkenberg,Jeff Loucks,Kevin Westcott,Gillian Crossan虛擬制作,至臻之境:實時特效開創先河虛擬制作工具和技術正在逐步革新影視制作方式。虛擬制作可以將后期制作中的圖像及視覺效果通過電腦實時生成,投向實體片場,從而提升制作效率,縮短制作時間。德勤全球預測,到2023年,虛擬制作工具市場將增長至22億美元,比2022年預估的18億美元高20%。這一增長由多股力量推動:影視內容高度依賴數字制作,其受眾進一步擴大;流媒體視頻服務希望通過此類內容增加片量,降低成本;遠程辦公、異地辦公致

200、使數字工具重要性進一步提升;以及部分頂尖游戲引擎提供商希望進一步擴展電影和視頻制作市場服務。虛擬制作,煥發新境多年來,電腦三維動畫和視覺特效始終是豐富電影敘事的兩大工具。2001年,根據J.R.R.托爾金 指環王 拍攝的同名電影便已顯露數字工具和技術的不俗實力,開創視覺敘事的全新境界。60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然而,在拍攝幕后,現場布景和后期制作尚不能完美結合。演員在綠幕前表演,被要求想象著后期將要添加的場景和特效。導演和攝像師在片場看到的是穿著動作捕捉服的演員,而非經過3D渲染后呈現的熒幕形象。特效場景無法可視化,只有等到后期制作才能見分曉。另外,許多鏡頭需要在現場完成拍攝,因此制

201、作方必須將專業團隊和道具請到現場,克服當地多種突發狀況,在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的同時面臨著高度不確定性。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工作室涌入市場,降低制作成本、縮短時間周期的壓力與日俱增,影視制作方越發感到疲于應付。而虛擬制作恰好能帶來更大的制作自由度和靈活性。憑借游戲引擎、LED光源和增強現實等技術,虛擬制作可以將電腦實時生成的圖像和視覺特效直接加入拍攝,片場所有人都能直接看到畫面并與之互動。拍攝場景可以在游戲引擎中搭建,也可以使用攝影測量法進行捕捉,例如,可以通過掃描某個巴黎街區的所有平面,為其創建3D模型,之后這個街區的虛擬場景和視覺特效便可以在LED發光體上以高分辨率渲染呈現。換言之,在拍攝片場

202、的幕墻和天花板安裝LED,位于美國加州的影棚便搖身一變,成為巴黎街區的布景。演員身臨數字場景,感受著虛擬元素,表演更加自然。借助攝像機的AR技術疊加,掌機和攝影師能夠更快追蹤動態的數字資源,如動作捕捉演員飾演的虛擬角色。舞臺攝像機可以與虛擬攝像機緊密配合,精確追蹤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中的運動。虛擬制作帶來的收益不僅能在拍攝現場體現,對制作人員而言,還是提升電影制作靈活性的法寶。例如,數字場景中的物體可以按需隨意排布,真實布景、虛擬布景的燈光也可以輕松配合。不僅縮短制作時間,而且降低成本,消除時間和空間限制,開啟創造的新篇章。1 影視工作室開始支持更多種類的流媒體視頻服務,甚至推出自家流媒體服務,

203、在此背景下,許多大型影視制作項目開始采用虛擬制作技術。如工業光魔(ILM)采用虛擬制作技術,將部分室內影棚和室外場地打造為2019年美劇 曼達洛人 中的布景,將一個電影級視效的星際宇宙搬上了流媒體電視。2人們認為,這部劇的成功進一步催化了虛擬制作的推廣。3 對于蔚為壯觀的奇幻世界特效,觀眾從未厭倦。過去十年中,冒險片和動作片已經成為最成功的電影題材,奇幻片、科幻片緊隨其后。這些類型的影片為三維動畫和視覺特效提供了完美的展示舞臺,但也對虛擬制作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化腐朽為神奇,把演員和觀眾帶入一個天馬行空的世界。4領先的流媒體視頻服務商也借助這類影片填充節目單,虛擬制作技術成為滿足觀眾嚴苛期

204、望的制勝武器。5 新冠疫情進一步突顯虛擬制作的價值,促進虛擬制作的普及。6在領先媒體和娛樂公司推出流媒體視頻服務之際,疫情導致的停業和社交距離的要求使得觀眾從影院和移動端觀影轉為居家刷片。61圖 1虛擬制作在真實世界實現數字效果LED墻面展現虛擬場景和元素,AR(增強現實)技術則為電影制作者創造實時疊加效果,如角色在演員身上的呈現資料來源:德勤分析。Deloitte Insights| 鏡頭校準、色彩校準AR圖像(3D投影技術)LED墻面實時圖像 AR圖像(3D投影技術)LED圖像虛擬制作,至臻之境:實時特效開創先河流媒體平臺和影視工作室需要在不犧牲內容數量或質量的情況下充實原創片單,由此帶動

205、了虛擬制作和虛擬特效的普及,尤其是更依賴視覺特效的影視內容。新冠疫情之下,慣常同地辦公的制作團隊開始采用遠程和分布式辦公方式。在專業制作人員無法前往拍攝地點或缺席片場的情況下,制作單位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虛擬制作復刻拍攝要素。62小結虛擬制作已經在影視制作業內占有一席之地,正積蓄能量由早期使用者階段步入早期大眾階段。8由于大大提高了影視從業者和制作團隊的靈活性和自由度,虛擬制作越發風靡。各大流媒體服務商之間的競爭加劇、觀眾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在此背景下,內容開發的成本壓力有增無減,迫使更多影視工作室借助虛擬制作技術降本增效,加快制作周期。但虛擬制作面臨一個潛在障礙,即所需投資金額不菲。在一切規劃得

206、當的情況下,相較傳統技術,雖然虛擬制作成本更低,制作速度更快,但其中所涉及的各種工具可能紛繁復雜、有較高的使用門檻,需要大量培訓及購買精密昂貴的硬件設備。合格的虛擬制作人才目前仍然稀缺,因此成本較高。此外,相關的定制化服務企業較為分化。9大中型工作室和流媒體服務商或已籌備起獨立的虛擬制作工具鏈,正在摸索如何將其完美嵌入制作鏈條中,小型工作室和流媒體服務商或需聯手第三方,才能獲得人才、軟件和硬件的全套供應。上述各方都可能面臨參考標準、安裝與后續跟蹤服務良莠不齊,以及實景和虛擬場景無縫融合方面的考驗。10 另外,虛擬制作可能影響影視作品的制作周期和融資方式。虛擬制作的出現將不少后期制作工作轉移到制

207、作初期,因此制作單位必須做足先期準備工作:搭建數字資產,進行色彩搭配,調試軟硬件等。而部分投資人不希望在制作初期就投入資金,因而選擇拒絕投資。未來,隨著虛擬制作市場進一步擴張,虛擬制作的成本壓力、專業門檻和籌資難度也將逐步下降。同時,隨著行業發展成熟,最佳實踐不斷積累,虛擬制作將越來越便捷實用。隨著布景、角色和畫面等數字資源在不同媒介之間快速流動,游戲和影視制作的相互融合可能形成一個內容開發閉環。越來越多的制作單位開始熱捧各種游戲和影視中的大IP宇宙,越來越多的觀眾也開始向往豐富多元、奇思妙想、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娛樂越發社交化、交互性強,虛擬制作技術很可能成為元宇宙的基本構成模塊和技術驅動要

208、素。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視頻游戲高仿真技術的進步,成為虛擬制作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Epic Games公司的虛幻引擎便是公認的業界先驅,借助高性能計算、3D建模和物理學原理,將費時費力的后期制作升級為真實質感的現場即時渲染,借此實現自身游戲技術實力的進一步提升。7其他包括Unity平臺在內的游戲引擎領導者也不斷推動3D游戲體驗和2D敘事的融合,未來將可能創造全新的IP、觀眾體驗和娛樂形式。在通往元宇宙這塊淘金熱土的途中,電影和游戲之間的聯動結合或可解鎖集電影敘事、沉浸式社交游戲和網絡直播于一體的全新娛樂形式。631.Allan V.Cook,“The future of conte

209、nt creation:virtual production,”Deloitte,2020.2.Jay Holben,“The Mandalorian:This is the way,”American Cinematographer,February 6,2020.3.同上。4.Robert Demeter,“Which movie genres earned the most at the box office between 1980 and 2020?,”Cutting Room Music,2020.5.Holben,“The Mandalorian.”6.Beth Merchant

210、,“The evolution of ICVFX:ILM stagecraft and dimension,”Randi Altmans Post Perspective,July 20,2020.7.Randi Altman,“Virtual production roundtable,”Randi Altmans Post Perspective,July 19,2020.8.Ibid.9.Marcus Lim,“Virtual production here to stay,despite high costs and Asias shortage of skills,”Variety,

211、December 1,2021.10.Lane Brown,“TVs are too good now:Why does Home Alone look better than the latest Marvel fare on the most advanced displays?,”Vulture,July 20,2022.尾注虛擬制作,至臻之境:實時特效開創先河64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Duncan Stewart and Ankit Dhameja for their help in supporting this research.致謝Chr

212、is Arkenberg|Chris Arkenberg is a research manager with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evolution of media,technology,and human behavior.Jeff Loucks| Jeff Loucks i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

213、ns,Deloitte Services LP.He conducts research and writes on topics that help companies capitalize on technological change.Kevin Westcott|Kevin Westcott,vice chairman,is the leader of Deloittes US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practice and th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Media&Entertainment(TM

214、E)practice.His industry experience spans film,television,home entertainment,broadcasting,over-the top,publishing,licensing,and games.Gillian Crossan|Gillian Crossan is a principal in Risk&Financial Advisory,Deloitte&Touche LLP,and leads the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sector.She has been with Deloitt

215、e US for more than 25 years and has worked across sectors including energy,health care,consumer products,and technology.關于作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65社交商業熱潮:購物社交化,年銷售額有望 突破萬億美元在社交媒體博主和數字原生消費者的雙重助推下,社交商業為媒體 電商市場擴展奠定堅實基礎。Brooke Auxier,Ariane Bucaille,Kevin Westcott,Dennis Ortiz社交商業熱潮:購物社交化,年銷售有望突破萬億美元社交媒體推送已成

216、為購物新渠道,用戶并非只看不買。德勤全球預測,2023年全球社交媒體的商品和服務消費將突破一萬億美元(圖1)。1這一預測假定該領域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5%左右,2023年將有超過20億人在社交媒體平臺下單,根據目前的增長態勢以及大眾對移動數字產品的依賴有增無減,這一假設合情合理。2 社交購物:成功種草和即時滿足的雙重享受 所謂社交商業是指用戶通過社交媒體平臺下單購物。這一業態結合了意外種草的驚喜和數字支付的輕松便利,創造出讓人欲罷不能的購物可能。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刷社交媒體時,關注的博主剛好更新動態,一眼看中照片中博主的潮鞋。于是點點鼠標,在66Technology,Media,and Tele

217、communications Predictions 2023購物車添加博主同款商品,支付、下單,幾天之后快遞便配送至家門口。躺著完成全程操作,甚至無需切換應用。2023年,全球社交媒體用戶預計將達50億,3社交商業市場的增長速度遠超傳統電商,4且尚無放緩跡象。新冠疫情期間,社交商業市場迅速風靡,5疫情此起彼伏,而社交商業市場增長態勢一 飛沖天。一項2021年的研究表明,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消費者曾經通過社交媒體下單購物,三分之一以上的消費者表示借助社交媒體的推廣方式間接觸發其購買行為。6社交商業不斷增長的背后有哪些推動力量?很大程度上,創作者經濟的崛起功不可沒。數以百萬計的網紅、博主們憑借自身

218、影響力向粉絲宣傳和推廣產品,且影響力遍及全球。在美、英、德、巴西和日本等多個國家,60%及以上的民眾表示會關注網紅動態。為了將粉絲轉化為回頭客(網紅利用線上內容變現的主要方式)7,他們會與粉絲建立連接,鼓勵粉絲入群,然后不斷更新美照和自拍進行自我營銷。不少網紅僅發布一篇帖子就可以創造數千美元的收入,不過具體的回報金額根據各平臺粉絲數量的不同也存在較大差異。8 注:2020、2021年數據為實際數據,2022年數據由德勤估算得出,2023年數據為德勤預測數據。資料來源:德勤全球分析。圖1全球社交商業市場有望持續擴張,2023年銷售額有望突破萬億美元全球社交商業市場(單位:十億美元)02023P2

219、020A2021A2022E1,2001,00080060040020067社交商業熱潮:購物社交化,年銷售有望突破萬億美元社交媒體用戶十分認同網紅帶貨的推廣方式。比如,三分之一的美國消費者表示,社交媒體的網紅會影響自身購買決策。在巴西,由于其民眾相較其他國家受訪者使用社交媒體、關注網紅的頻率更高,這一比例高達50%。9在中國市場,因為社交商業格局更為發達成熟,社交網紅更是能做到一呼百應。10 目前,社交商業市場的生力軍是千禧一代,約占全球人口的20%(圖2)。11不容忽視的是,許多Z世代(95后)年輕人隨著年齡增長,經濟實力逐步增強。Z世代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一代人,占全球人口的30%

220、以上,12而這一代人本就生于數字時代,他們中的大部分都保持著隨時社交、隨時在線的狀態。絕大多數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巴西和日本的Z世代受訪者表示會使用社交媒體平臺,85%的美國Z世代社交媒體用戶表示會每天登錄社交媒體,50%以上的美國Z世代年輕人表示從社交媒體上獲得購物靈感,13這是整個消費過程中的首要環節。未來,Z世代年輕人將繼續通過網絡購物,而他們所關注的網紅將為他們精準推薦個性化產品,并提供所需的產品訊息。注:巴西消費者總數為1,000;美國消費者總數為2,000;英國消費者總數為1,002;德國消費者總數為1,002;日本消費者總數為1,000。資料來源:Kevin Westcott等

221、,2022年數字媒體趨勢(第16期),Deloitte Insights,2022年3月28日。圖 2表示其購買決策受社交媒體網紅影響的受訪者中,Z世代、千禧一代消費者占比最高表示其購買決策受社交媒體網紅影響的各類型消費者占比該國所有消費者 Z世代 千禧一代 X世代巴西50616248美國33525336德國22404315日本18462816英國2653421968小結對品牌、社交平臺和開發者而言,日益擴張的社交商業生態將創造無限商機。各大品牌、網紅應專注于挖掘社交商業品類,跟蹤用戶行為、消費偏好相關的文化動向。得益于創作者經濟和內容創作者,社交平臺的媒體消費量今非昔比,社交平臺成為品牌定位

222、潛在客戶的理想渠道。網紅不僅能代表品牌,且能與目標消費者建立情感鏈接,挖掘、聯手這類社交媒體達人,將成為社交商業成功的關鍵。14此外,各大品牌商將受益于社交營銷的精準定位和個性化推薦。借助社交媒體的算法,品牌商將能高效識別推送廣告的目標用戶,調動數十億的海量數據點,應用強大的分析工具洞察消費者行為和需求。在美國、英國、德國、巴西和日本,一成以上受訪消費者表示會通過社交媒體發現所需商品。15社交平臺還可以創造耳目一新的社交購物體驗,如直播造勢(這方面中國尤為成功)16、推出AR(增強現實)線上試穿功能。多數社交平臺已通過網紅帶貨獲利。平臺獲得新的變現途徑,同時通過內容創作者的影響力完成用戶留存。

223、平臺技術開發人員搭建基礎架構、優化功能,打造渾然一體、方便快捷的購物和支付體驗,將能進一步為平臺獲利。社交媒體、流媒體平臺、游戲、音樂和播客,以及未來元宇宙中的絕大多數應用都是如此。通過不斷摸索,向更成熟的市場取經,社交商業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為更廣闊的購物媒體市場提供藍圖。借助社交商業的發展,新產品更加觸手可及,支付更加得心應手,跨平臺購物更加迅捷便利。展望2023年,絕大多數數字體驗預計都將直接支持購物,其他線上服務可能效仿社交媒體平臺的一鍵下單操作。設想某一天,你在流媒體視頻上刷到美食節目的時候,也可以一鍵暫停、選擇食譜,將所有食材、配料添加購物車,選好送貨時間,完成手機付款,接下來

224、只需等待快遞上門晚餐一鍵到家。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691.Deloitte,“Social commerce and the creator economy:Business mode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ecosystem,”accessed September 19,2022.2.Accenture,“Shopping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xpected to reach$1.2 trillion globally by 2025,new Accenture study finds,”press release,Ja

225、nuary 4,2022.3.Simon Kemp,“Digital 2022:Global overview report,”DataReportal,January 26,2022.4.Accenture,“Shopping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xpected to reach$1.2 trillion globally by 2025.”5.Sarah Perez,“COVID-19 pandemic accelerated shift to e-commerce by 5 years,new report says,”TechCrunch,August

226、 24,2020.6.Kevin Westcott et al.,Streaming video on demand,social media,and gaming trends,Deloitte Insights,October 19,2021.7.Carly Olson,“How do influencers make money?And how much?Shell tell you,”Los Angeles Times,September 23,2021.8.Nashville Film Institute,“How much do influencers make?Everythin

227、g you need to know,”accessed September 19,2022.9.Kevin Westcott et al.,2022 Digital media trends,16th edition:Towards the metaverse,Deloitte Insights,March 28,2022.10.Man-Chung Cheung,“Influencer marketing in China,”Insider Intelligence,August 1,2018.11.Schroders Wealth Management,“What investors ne

228、ed to know about Gen Z,”August 4,2021.12.同上。13.Westcott et al.,2022 Digital media trends,16th edition:Towards the metaverse.14.Deloitte,“DEI in the creators market:Leading with purpose in social commerce,”accessed September 19,2022.15.Westcott et al.,2022 Digital media trends,16th edition:Towards th

229、e metaverse.16.Michelle Greenwald,“Live streaming e-commerce is the rage in China.Is the U.S.next?,”Forbes,December 10,2020.尾注社交商業熱潮:購物社交化,年銷售有望突破萬億美元70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Akash Rawat,Jimmy Zheng,Abhilash Thalathoti,Kelly Moran,Duncan Stewart,and Lupine Skelly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230、this chapter.致謝Brooke Auxier|Brooke Auxier is a research manager with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Her research focuses on media,entertainment,and consumer technology.She has a PhD in journalis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Ariane Bucaille|abucailledeloitte.frAriane Bu

231、caille is Deloittes global TMT industry leader and also leads the TMT practice and the TMT Audit practice in France.S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is a chartered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Kevin Westcott|Kevin Westcott,vice chairman,is the leader of Deloittes US Technology,Media&T

232、elecommunications(TMT)practice and th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Media&Entertainment(TME)practice.His industry experience spans film,television,home entertainment,broadcasting,over-the-top,publishing,licensing,and games.Dennis Ortiz|Dennis Ortiz is a principal with Deloitte Consulting LLP in the TMT

233、 practice focusing on the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sector.He specializes in digital operations transformation,working with media clients to define their transformation ambition,design new operating models,and execute transformation programs across the media value chain.關于作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71VR前景透視:一切

234、盡在內容 VR市場高增長率的關鍵在于,開發實現VR獨有功能的應用程序。Naima Hoque Essing,Jack Frittz,Ariane Bucaille,Craig Wigginton,Roger Chung,Taylor Lam,Mark LianVR前景透視:一切盡在內容 預計到本年底,Meta Quest、HTC VIVE或索尼PlayStation VR用戶將無處不在。德勤全球預測,2023年全球VR市場收入將達70億美元,相較2022年47億美元的收入增長高達50%。90%的收入來自頭戴設備,預計2023年將有1,400萬臺頭戴設備售出,平均每臺售價450美元。部分收入來自

235、規模較小的軟件市場,主要包括VR內容(大多是游戲和部分企業級應用),約有7億美元收入。此外,2023年VR頭戴設備的活躍用戶量將達2,200萬,比2022年中期高出近50%。72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VR發展取決于其獨有功能2016年,德勤首次統計VR市場規模得出,1硬件和軟件總規模為10億美元,基于此,若2023年達到70億美元,可謂巨大突破。這一增幅部分源于底層技術的精進,包括處理能力、屏幕畫質和音效的提升。2023年,頭戴設備的處理能力、屏幕畫質和音效或將進一步提升,實現更高的幀速率,呈現分辨率更高的顯示畫面,創造更具空間感的音效(用戶能夠辨別聲音方向,如用戶交談的聲音),從而

236、營造身臨其境的使用體驗。優化人體工程學設計,包括減輕設備重量,提升透氣效果,將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然而,VR設備的市場份額要迎頭趕上其他數字設備,仍然長路漫漫。僅智能手機眼下就有近50億的全球用戶,2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和電視的用戶數量也有數十億之多。即便是2017年才推出的相對較新的產品智能音響,到2023年底的用戶量也可能超過5億臺。3對比之下,到2023年VR活躍用戶僅有2,200萬臺,仍然歸屬小眾愛好行列。VR未來增長的關鍵在于,要能充分利用VR的沉浸式媒介,為消費者和企業打造好用的應用程序。社交VR游戲、下一代敘事、遠程旅游、遠程教育以及遠程企業培訓和協作辦公等應用,如能進一步發展,將

237、有助于VR的推廣。然而,如果VR的使用場景過于新穎,或者應用程序擴展性差強人意,或者單純在其他設備上運作更順暢,那么VR的普及率預計將難以企及其他消費電子設備。VR硬件和軟件商對此非常清楚:就消費者和企業VR應用的定位而言,預計2023年整個行業將取得長足進步,以滿足其他設備甚至現實世界里無法滿足的需求。VR的用武之地在于,無需頻繁精確操控(如打字輸入)的沉浸式應用程序。這類應用會著重于追蹤用戶的手部動作,然后逐步追蹤眼睛和身體運動。游戲應用也可以通過游戲手柄或阻力環同步輸入。由于VR用戶在四處移動時可能撞到周圍的物體或人,所以VR體驗更適合在專用空間而非公共場合進行。頭戴設備和位置追蹤設備可

238、以對用戶穿戴設備的物理空間進行建模,甚至追蹤他們的身體運動。由于目前無線頭戴設備的電池續航存在限制,且部分用戶會出現眩暈疲勞,因此VR較為合適的單次連續使用時間為幾十分鐘,而非幾個小時。4某些用戶可能也會因為頭戴設備產生的熱量而眼干。5因此,用戶無法全天使用VR,但VR本無全天使用的必要性。游戲可能是VR在消費領域的一大主要應用領域,特別是在第一人稱射擊、賽車和模擬器等強調代入感的游戲類型。VR在這類游戲方面的最大優勢正是其高度沉浸式的體驗。誠然,大尺寸電視和顯示器也可以提供遼闊的視野,但VR可以帶來無邊無際的畫面效果。隨著索尼即將在2023年初推出第二代VR頭戴設備,6同時20多個大型游戲或

239、于2023年推出VR版或VR選項,7越來越多的游戲玩家有望開始試水VR。但其中一大局限在于,風靡游戲主機和電腦端的眾多2D游戲最多可以允許150名玩家在線參與,而目前最領先的VR多人游戲只能同時容納10名玩家在線。VR如欲擴大多人在線游戲的玩家規模,還需借助下一代網絡技術優化其同步性能。8 73VR前景透視:一切盡在內容 其他消費級VR內容還包括沉浸式驚悚恐怖類游戲。9遠程旅行和遠程教育應用也將滿足一些小眾市場消費者的體驗需求。除此之外,VR還在正念冥想領域發揮作用,用戶通過佩戴VR設備,要么瞬間置身熱帶雨林之中,要么仰頭便能欣賞極光而無需忍受嚴寒。VR的企業級用途主要體現在工作體驗模擬、企業

240、及工業系統可視化,以及擺脫物理距離限制等方面。例如,2023年的VR系統有望出色地完成小型團隊的遠程會議任務。很多人或許會發現,通過VR開展的虛擬會議將會搶盡傳統2D視頻會議的風頭,因為在VR中可以眼耳并用,更容易觀察到會議發言人。VR虛擬人物還可以讓與會人員更加投入會議,避免類似2D視頻會議不開攝像頭、查收郵件或看手機的現象。VR還可用來開展沉浸式的培訓和作業模擬體驗,為線下授課和2D網上教學提供補充。員工可以使用虛擬界面和機器模型進行訓練,運行客戶模擬程序,開展應急演練,從而避免潛在風險損失。此類模擬體驗可以利用數字孿生對象,即通過連接實時數據傳感器創建實體系統的3D虛擬模型,實現對機械、

241、工廠甚至城鎮的數字3D建模,重建出極具功能性的數字對象。10用戶一旦能夠直接接觸、操作數字模型,企業元宇宙便可能應運而生,進而將遠程辦公人員召集到虛擬空間中,實現其與3D對象、團隊和系統交互的可能。中國VR產業雖然增長快,但相較全球市場體量仍然較小我國VR設備產業呈快速增長趨勢,僅2022年上半年,我國VR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達到166.2%,而2023年出貨量更有望超過200萬臺。目前,我國VR產業發展日趨全面,在近眼顯示、渲染處理等關鍵技術,整機設備、開發工具軟件、行業解決方案、分發平臺等產品供給,VR+教育、文旅、制造、健康、房地產等應用領域均取得較大發展。此外,我國虛擬現實產業加速發展也

242、激發了投融資信心和活躍度。但是,相比于全球市場,我國VR設備市場的整體規模仍然較小,2022年僅占全球出貨量的15%不到,其主要原因在于國產VR生態尚不成熟,應用場景、內容制作、平臺開發仍有待進一步完善。74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對于企業而言,管理層應清楚哪些應用程序適合哪種設備,并謹記短期內商業應用程序的應用范圍非常有限。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機初露頭角時,主要應用是收發郵件,后逐漸擴展用途,到如今其應用已不勝枚舉;VR的發展軌跡可能如出一轍。各大企業應持續追蹤VR部署成效,并確定受歡迎程度高、棄用率高的應用程序分別是哪些。部分人群對VR興趣寥寥,穿戴控制自身視野的設備,會令他們

243、渾身不適、頭暈目眩,而非愛不釋手。企業還需通過其他舉措推廣VR應用,包括提供技術支持,提升連接性能與信息安全,甚至可為重要的應用數據收集、部署提供潛在的合規支持。例如,由于部分VR頭戴設備可追蹤眼部運動,催生有待監管的新型數據類型。盡管面臨空前挑戰,VR市場仍有巨大的持續增長潛力。VR設備始終能夠創造身臨其境的體驗,令人不禁連連感嘆,但其發展前路尚不明朗。如消費者和企業能夠提升應用的實用性、普及度,大眾使用VR頭戴設備以及周邊產品的頻率也將提高,為VR內容買單的幾率也將提升。按照這一趨勢,VR硬件和軟件市場將能在增長的良性循環中相互借力、互利共贏,最終從小眾圈層走向主流。小結如欲擴大VR的現實

244、應用(尤其是消費端應用),首先須確保VR內容的質與量。在數百萬個應用程序的支撐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互聯網電視等設備得以蓬勃發展。而VR要想緊隨其后,須有大量的VR應用程序持續創新。截至2022年中旬,市面僅有千余個VR應用。11如今的消費端VR不得不與手機、平板、游戲主機和個人電腦等強有力的對手正面競爭,VR開發者正面臨高品質創新的嚴苛挑戰。資料來源:數據來自德勤數字消費者趨勢(全球版),2022年4月至7月;其他德勤資料。圖 1目前VR設備用戶量仍然較少2022年,表示擁有或有機會使用VR設備的受訪者占比 20%8%美國意大利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00%8%12%8%6%6%3%751.De

245、loitte,“Virtual reality(VR):a billion dollar niche,”accessed October 21,2022.2.GSMA,The mobile economy 2022,accessed October 21,2022.3.僅在2021年,智能揚聲器的銷量便達到1.63億臺。參見Canalys,Global smart speaker market 2021 forecast,2020年10月22日。4.一份英國政府報告指出,使用時間為15至30分鐘,其中包括休息時間。參見Department for Business,Energy&Industr

246、ial Strategy,The safety of domestic virtual reality systems,2020年9月。5.YouTube,“Trapped in the Metaverse:Heres what 24 hours in VR feels like|WSJ,”accessed October 21,2022.6.Ben Lang,“PlayStation VR 2 launching early 2023,Sony confirms,”Road to VR,August 22,2022.7.Nick Tan,“Sony confirms PSVR 2 will

247、have over 20 launch games,”PlayStationLifeS,May 25,2022.8.Rutgers,“Edge cloud augmentation for virtual reality MMOGs,”accessed October 21,2022.9.Gergana Mileva,“How VR horror films can take fear to new heights,”ARPost,June 29,2021.10.Aaron Parrott,Brian Umbenhauer,and Lane Warshaw,Digital twins:Brid

248、ging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January 15,2020.11.Janko Roettgers and Nick Statt,“Why Meta decided against an open VR app store,”Protocol,April 7,2022.尾注VR前景透視:一切盡在內容 76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Manya Kalia,Simon Ames,and Duncan Stewart for their help in supporting our research.致謝Paul Lee|paull

249、eedeloitte.co.ukPaul Lee is a partner at Deloitte UK,and head of research for the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industry at Deloitte.In addition to running the TMT research team globally,Lee manages the industry research team for Deloitte UK.Chris Arkenberg|Chris Arkenberg is a research ma

250、nager with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and Telecommunications.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evolution of media,technology,and human behavior.Ben Stanton|bstantondeloitte.co.ukBen Stanton is a TMT Insights manager with Deloitte UK.His research spans technology,media,and telecommunications,c

251、overing devices,connectivity,streaming,social media,data privacy,gaming,Web3,and the metaverse.Allan Cook| Allan Cook is a managing director with Deloitte Digital and the Digital Reality Business leader,working with clients on augmented reality(AR),virtual reality(VR),mixed reality(MR),360-degree im

252、mersive strategies and experiences.He was also the Global TMT sector leader for ops transformation with more than 30 years of industry experience;and work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organizations on strategy,scenario planning,business transformation,innovation,and digital reality.關于作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77

253、 科技行業:科技賦能78企業“邊緣”混戰:邊緣計算市場方興未艾,各方摩拳擦掌讓運算更快、更安全、更便宜的邊緣計算服務與產品成了企業投資新對象,引得云技術、電信、設備和平臺企業爭相競逐。Naima Hoque Essing,Jack Fritz,Ariane Bucaille,Craig WiggintonRoger Chung,Taylor Lam,Mark Lian企業邊緣服務正迅速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新前沿,而這塊蛋糕的規模之大,使得從公有云HYPERSCALER(超大規模業者)到通信服務商,從基礎設備制造商到管理平臺供應商的種種企業都你追我趕地想要分一杯羹。德勤全球2021科技、傳媒和電行行

254、業預測 報告已經做出研判,認為邊緣服務是一個值得注目的機遇。1我們當時預判的一些阻力后來確實延緩了市場的整體發展,降低了企業投資的意愿。但隨著市場的發展,行業主要玩家的產品與戰略逐漸清晰;德勤全球預測,邊緣計算的企業市場在2023年將增長22%,2相比之下,同期的企業網絡設備支出增長將僅為4%,整體企業IT支出增長將僅為6%。3這種增長一開始或以硬件投入為主,但隨著市場進一步成熟,其方向或將轉向軟件和服務。雖然企業在邊緣計算方面的投入日益增長,但起點基數仍相對較小。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79企業“邊緣”混戰:邊緣計算市場方興未艾,各方摩拳擦掌隨著企業開始追求邊緣計算帶來的效益,相關服

255、務商熱情相迎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已達數十億的量級:智能手機、電腦、安保攝像頭、機器傳感器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設備會產生巨量的數據,其中的大部分會通過互聯網傳輸到云端應用程序。而云本身又依賴于少數幾家企業所運營和提供的龐大集中式數據中心和平臺。這其中的問題在于,預計2025年前連接點的設備數量將陡增至1,500億,數據規模將達到175澤字節,4屆時通過遙遠的云端處理數據的效率將逐步降低,成本也會不斷攀升。此外,這種模式還可能無法保證新型應用程序所要求的實時數據和響應時間。因此,越來越多的組織正在考慮采用混合云模式,以通過邊緣計算補足現有云戰略的缺口。邊緣計算將云的可擴展和彈性計算能力分布在更貼近數

256、據生成和使用的地方。這些地點的形式多樣,比如企業的內部服務器、通信服務商的中央機房或基站塔、hyperscaler的區域數據中心、終端用戶的設備,或者這之間的任何一點。由于數據不必再遠距離傳輸,邊緣計算將有助于節省網絡資源、降低傳輸成本、提高可靠性、減少延遲,5以及(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增強企業對數據和應用程序的掌控力。例如,邊緣計算可以通過將敏感數據保留在企業內部,以幫助其滿足日益嚴格的數據主權、隱私和安全要求。不但如此,當邊緣計算與高級互聯方案(特別是5G)相結合時,還可以為數據密集、AI驅動、時間敏感或事關重大的應用程序提供靈活和近乎實時的響應。低延遲、高級連接性能和更強的數據操控力,

257、有望讓諸如安保與質量控制領域的視頻分析和計算機視覺、沉浸式混合現實訓練、自動駕駛汽車和精密機器人等眾多物聯網運用案例變得更加切實可行。資料來源:基于德勤對IDC、Gartner、Omdia、TBR、HPE、AvidThink、Precedence Research、Grandview以及STL預測的分析。圖 1企業邊緣基礎設施投入增長已經遠超網絡設備和總體IT支出的增長2023年市場增長率預估值48%49%22%4%6%邊緣硬件基礎設施網絡設備信息技術80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當前發展中的邊緣計算生態系統極具多樣性。盡管芯片組制造商、設備制造商、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安全專家和系統集成商

258、都是重要參與方,但我們的分析將重點關注邊緣計算市場的四大類型企業:公有云hyperscaler、通信服務商(CSP)、基礎設備供應商和云管理平臺。圖2邊緣計算市場賽道擁擠 邊緣計算價值鏈上的代表性公司 公有云 hyperscalers 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 Google Cloud通信服務商 Telstra Verizon KDDI SK Telecom T-Mobile Orange Telenor Telefnica AT&T Vodafone基礎設施 設備供應商 Dell Nokia Cisco JMA Wireless Mave

259、nir Ericsson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邊緣云 管理平臺 Red Hat VMware Nutanix MobiledgeX Amdocs資料來源:多項公開數據。81企業“邊緣”混戰:邊緣計算市場方興未艾,各方摩拳擦掌公有云HYPERSCALER:HYPERSCALER或將在企業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標準化、簡易化和商業化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利用其平臺、生態系統和市場帶來易于使用、規模合適但可擴展且價格合理的解決方案。Hyperscaler將邊緣計算視為其現有云業務的延展,并將其龐大的全球云基礎設施進行區域劃分(regionalize),形成

260、更小的形態,使得客戶能夠在更接近或直接在其設備內處理任務。為此,許多公司與通信服務商、內容交付網絡、移動塔臺所有者和其他具備高度分布式網絡設施的企業聯手合作,共同將這些規??s減后的邊緣云平臺安排在臨近潛在客戶的地方。一些hyperscaler甚至還更進一步縮減云平臺,為企業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邊緣計算平臺,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網絡環境中部署自己的硬件基礎設施。為了贏下這一市場,他們還與專門的系統集成商及其他各方合作,將銷售渠道擴展到特定的垂直行業之中。通信服務商:通信服務商也具備提供全套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能力。除了在hyperscaler的集中云與企業自身的數據中心、服務器或設備之間提供連接之外,許

261、多通信服務商還認為可以通過提供邊緣計算解決方案以及安全可靠、可支持實時應用軟件的網絡連接獲利。這些通信服務商正穩步開發自身的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平臺(通常與hyperscaler聯手)以及服務統稱為多訪問邊緣計算(MEC)。通信服務商可以利用其5G網絡作為多訪問邊緣計算的一部分,為客戶提供多種多樣的定制或統一的連接、計算、存儲和安全邊緣服務,甚至可以根據企業的特定需求開發自己的B2B和B2C應用程序。許多通信服務商與企業客戶維持著良好的關系、口碑和互信,從而為自身的多訪問邊緣計算業務打下了基礎。而另一方面,許多企業仍有待把戰略、價值主張、業務和運營模式、合作關系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銷售能力建設到位

262、,以有效地推出和交付這些服務?;A設施設備供應商:對于基礎設施設備供應商來說,邊緣計算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為服務商供應設備的機會,畢竟日益虛擬化和開放(基于通用標準)的網絡性質正逐步降低準入壁壘,同時引入了更多元化的供應商群體。誠如戴爾首席執行官Michael Dell近期所說:“全球有700萬個手機基站,每一個基站都將變成數據中心”可以想見,戴爾應該正打算向它們提供相應的邊緣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事實上,在2022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2)上,不光是戴爾,HPE、思科和其他IT硬件供應商都已發布針對通信服務商和企業客戶的全新從邊緣到云(Edge-to-cloud)的計算解決方案。在追逐這

263、些新商機的過程中,許多IT設備供應商正在將其日益商品化、以硬件為中心的產品組合轉變為更具附加值、以軟件為中心和基于消費的業務模式。HPE便是這一趨勢的代表之一。HPE在2018年就承諾投入超過40億美元,以圍繞其在MWC 2022上發布的基于云和服務的業務模式,發展自身的邊緣計算業務。與此同時,網絡基礎設施供應商們也紛紛加入戰局。由于更高的頻譜可用性、通用架構和使用案例要求,邊緣計算和專用移動網絡通常會被同時部署。因此,邊緣計算和專用移動網絡的市場發展可謂齊頭并進,并在技術堆棧各層次和整個價值鏈上形成合作關系。由于移動網絡所需的技能儲備與邊緣計算有所不同,因此這種聯合部署的情況為具有無線電技術

264、優勢的網絡基礎設施供應商帶來更廣闊的獲利機會。邊緣云管理平臺:由于邊緣計算具有許多部署選項,而每個選項都涉及到不同的供應商和應用程序,因而需要通過一個抽象層(即邊緣云管理平臺)來更好地管理這些形態各異的環境。此類管理平臺正逐步開始推出帶集中工具、KPI和儀表板的通用操作系統,從而使運營商、企業和開發人員能夠更容易地在多樣化、混合型的環境中量身打造性能和安全政策。這些可編程平臺使用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來控制底層的物理網絡基礎設施。此外,鑒于API標準化和開源化程度越來越高,可以擺脫供應商方面的限制,而通過運用這些API便可讓來自不同供應商的混搭組件獲得更強的互操作性。使用這些API也能逐步

265、消弭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之間的界限,因為網絡功能已經越來越多地在通過代碼而非基礎設施來實現。82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中國邊緣計算行業快速發展趨勢隨著中國5G產業的快速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行業全面進入了數據化的時代,車聯網、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物聯網、AI等應用行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這些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作為支持,催發邊緣計算需求。2021年,我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27.9億元,并2025年增長到1987.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7%。中國邊緣計算的主要場景游戲和電競是初具商用規模的邊緣計算應用場景。隨著對沉浸性、交互性和數據密集性要求提升,游戲和電子競技

266、對邊緣計算的產生了一定需求,這包括超低時延降低延遲,實時處理使能實時內容,以及更接近用戶位置的海量處理數據。中國邊緣計算行業市場規模(億元)20212022E2023E2024E2025E42862291013401988中國邊緣計算細分行業規模(2021)邊緣硬件邊緣軟件65.8%34.2%數據來源:億歐83小結雖然邊緣計算的產品與服務市場潛力巨大,但相關服務商可能還需要耐心等待客戶跟上腳步。許多企業和組織應該重新思考和打造自身的云、數據中心和網絡化戰略,以最大程度發揮新型邊緣計算的能力。比如,他們根據自身的任務需求找到恰當的云-邊緣模式混搭比例,并確定如何在內部機房、云端和邊緣的數據中心保

267、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可訪問性。不過各大企業應該完全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加大自身的邊緣計算投資。而在此期間,各類企圖分得一杯羹的供應商應該明白,劃分陣營并不能通往成功,多方協同作戰、相互配合,才能最終發揮這一市場的潛力。電信公司、hyperscaler、設備供應商和平臺供應商往往會發現他們服務的是同一客戶群體,但卻擁有不同的價值主張。因此,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協同效應例如,眼下許多跨行業的合作逐步形成,通過為企業提供豐富多樣的集成計算和網絡解決方案,以形成整套的計算機視覺、虛擬和增強現實、機器學習和其他數據密集型或互聯設備應用程序。有鑒于此,可以肯定地說,邊緣計算業務將以合作關系和生態系統為生存

268、土壤,而不僅僅依靠端到端解決方案供應商。1.Chris Arkenberg et al.,Gaining an intelligent edge:Edge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ce could propel tech and telecom growth,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7,2020.2.基于德勤對IDC、Gartner、Omdia、TBR、HPE、AvidThink、Precedence Research、Grandview以及STL預測的分析。3.Mikayla Gruber,“Gartner predicts IT spe

269、nding growth despite economic strife,”SDxCentral,July 16,2022.4.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to present live webcast of Investor Relations Summit at HPE Discover 2022,”press release,June 22,2022.5.延遲指兩點之間數據往返的時間,通常以毫秒(ms)為單位。6.歐洲標準委員會(European Standards board)與歐洲電信標準化協

270、會(ETSI)共同推出標準軟件平臺、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和程序設計模型,以定義邊緣應用軟件與蜂窩式無線接入網的交互方式。7.YouTube,“Michael Dell:Edge is the new cloud.,”video,5:43,June 9,2021.8.Carl Weinschenk,“Verizon,Google cloud partner on 5G mobile edge computing,”Telecompetitor,December 16,2021.尾注企業“邊緣”混戰:邊緣計算市場方興未艾,各方摩拳擦掌制造業的數字化和自動化為邊緣計算提供了一系列應用場景。工業4.0背景

271、下,制造業正努力進行數字化轉型,包括現場工業機器人、柔性制造等,而制造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轉型依賴于低時延連接,以實現精確閾值和實時分析。智慧城市為邊緣計算在中國的部署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安全和監控以及交通管理是我國近兩年邊緣計算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點應用領域。自動駕駛汽車最需要邊緣計算,但要具有商用規模需要一定時間。自動駕駛依靠大量數據實時處理并做出自動駕駛決策,但基于云的解決方案不支持緊急情況下的實時處理,因此需要通過邊緣計算和C-V2X技術,提供自動駕駛所需的能力。中國是首批部署C-V2X的國家之一,已啟動20多個C-V2X項目。84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272、thank Tim Krause,Hugo Pinto,Duncan Stewart,Arpan Tiwari,and Dieter Trimmel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is chapter.致謝Naima Hoque Essing|Naima Hoque Essing is a research manager in the Deloitte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Deloitte Services LP.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e

273、merging technology,business,and regulatory trends on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Jack Fritz|Jack Fritz is a principal in Deloitte Consulting LLPs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practice and is a leader of the firms 5G and Edge Computing practice with more than 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the t

274、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His work has focused on helping companies navigate strategic,technical,and regulatory choices as they pursue opportunities enabled by connectivity.Ariane Bucaille|abucailledeloitte.frAriane Bucaille is Deloittes global TMT industry leader and also leads the TMT practice an

275、d the TMT Audit practice in France.S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is a chartered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raig Wigginton|Craig Wigginton is Deloittes global 5G leader.He has more than 30 years of experience leading large,complex accounts across the TMT industry,with an emphasis

276、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關于作者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85科技界的氣候承諾:受組織和個人推動,科技行業領導者加速采取氣候行動科技行業立下雄心勃勃的凈零排放目標,運營效率、可持續的產品和技術創新將助力目標達成。Susanne Hupfer,Karthik Ramachandran,Ariane Bucaille,Gillian Crossan,Roger Chung,Mark Lian科技界的氣候承諾:受組織和個人推動,科技行業領導者加速采取氣候行動如今,實現凈零排放1是眾多組織的頭等大事,而科技行業展現出了極大的決心。德勤全球預測,2023

277、年科技行業將比非科技行業更加積極地采取氣候行動。所謂“積極”指的是,相比非科技企業,將有更多科技企業宣布到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德勤2022首席高管可持續發展報告 對全球2,000多名企業高管展開調研,發現科技行業高管已將凈零排放視為更加迫切的優先事項:計劃到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科技行業高管占比較其他行業高13%,而將該目標延至2030年以后或沒有類似規劃的科技行業高管占比較其他行業低24%(圖1)。286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隨著科技行業高管的關注和受影響程度逐步加深,他們更有可能采取氣候行動。不過,從科技行業高管在德勤調查報告中表達的態度和經驗來 看,他們急于緩解氣

278、候變化影響的心態并不出人意料。與其他行業高管相比,參與調查的科技行業高管更擔憂氣候變化問題,并且有更多人表示自己已經遭受影響(圖2)。3可能正因為親身經歷過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們才有了迅速行動起來的意識。同時,氣候變化對企業的影響也與日俱增。在受訪的科技行業高管中,37%的人表示所在組織已經面臨水和能源等資源短缺的問題,與僅八個月前德勤開展類似調查時相比,增加了八個百分點。38%的人表示感受到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壓力,較上一次調查時的比例翻了一番有余。42%的人表示公司的運營受到了與氣候相關的災害或天氣事件的影響,較上一次調查時增加了18個百分點。氣候變化對組織造成的此類影響往往是間接的

279、。例如,在2022年7月倫敦遭受破紀錄的高溫熱浪期間,兩家全球性科技公司的云數據中心因冷卻系統故障而出現服務中斷。4在此后的8月,中國四川遭受的歷史性高溫和干旱也危及到了該地區的電力供應,導致大批工廠停工,其中包括為大型科技公司供應電子元件的廠商。52019年,為提早防范加州北部山火風險,當地提前多日停電,美國科學家被迫在兩周內兩次關停世界上最大功率的超級計算機之一。62021年,德克薩斯州因嚴重暴風雪持續數日停電,導致三家大型半導體工廠停擺。7注:分析基于對21個國家2,083名高管的調研?;卮稹安磺宄钡恼急群艿?,故未顯示。資料來源:德勤,德勤2022首席高管可持續發展報告:彌合差距從愿景

280、到成效,2022年。圖 1總體而言,科技行業較非科技行業設立了更具野心的凈零排放目標 表示所在公司已制定凈零排放時間表的受訪者占比科技行業高管 非科技行業高管26%34%73%65%2030 年或更早2030年之后/無計劃87科技界的氣候承諾:受組織和個人推動,科技行業領導者加速采取氣候行動注:分析基于對21個國家2,083名最高管理層高管的調查。資料來源:德勤,德勤2022首席高管可持續發展報告:彌合差距從愿景到成效,2022年。圖 2科技行業領導者更加關注氣候變化并親身遭受重大影響,但他們改變現狀的心態也更為樂觀,并且更有可能采取氣候行動科技和非科技行業高管對氣候變化的看法、經驗和行動科技

281、行業高管 非科技行業高管關注度和影響程度所在公司“高度關注”氣候變化過去一年親身遭受極端高溫的影響72%61%61%46%過去一年親身遭受山火的影響36%24%過去一年親身遭受水資源短缺的影響33%25%樂觀心態強烈認同即刻行動可緩解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56%46%氣候行動公司已為員工提供氣候行動和影響方面的培訓公司已設立高級職位、部門負責推動可持續發展舉措公司所設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已獲得SBTi認證65%57%40%55%52%34%88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來自利益相關方的壓力進一步刺激了這些組織和個人的行動力。其中不光包括投資者,還包括客戶、董事會成員,以及對溫室氣體排放、環境

282、風險和相關緩減措施提出更嚴格披露規定的歐美監管機構。8然而,即使眼前挑戰嚴峻、壓力重重,科技行業領導者也并沒有兩手一攤,喪失斗志。相反,2022年德勤通過調查發現,相較于其他行業高管,更多科技行業高管認為立即采取行動能夠減輕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九成受訪科技行業高管認為,公司目前的可持續發展舉措將有助于緩解氣候變化問題。八成受訪科技行業高管認為,他們的努力將提高投資者和客戶滿意度、員工士氣、品牌知名度、營業利潤、新業務收入、供應鏈韌性以及創新水平。9不止如此,相較非科技公司,更多科技公司選擇多管齊下以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包括專門設立高級職位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員工提供氣候行動方面的培訓,以及公開承

283、諾經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一個致力幫助企業制定減排目標和時間表的聯盟)認證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圖2)。10截至2022年8月,承諾根據SBTi標準制定凈零排放目標的3,545家公司中,有338家來自科技行業,位居行業榜第二。11其中,超過四成簽約科技企業已經制定減排目標。89科技界的氣候承諾:受組織和個人推動,科技行業領導者加速采取氣候行動其他各種信號也表明,科技行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例如,2021年的一項分析發現,在市值排名前十的美國公司中,計劃最早達成凈零排放目標的五家企業均為科技巨頭。12科技行業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買家之一:2021年,各大科技巨頭貢獻

284、了過半的清潔能源企業采購協議。13而在監管方面,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本身也一直在為有關氣候變化的強制披露規定呼吁發聲。14據估計,全球2%至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自科技行業,主要是由于科技行業生產制造過程需要耗費巨量的能源,數十億計的聯網設備使數據中心迅速增長。也正因為這樣,科技行業以身作則的態度值得肯定。15令人欣慰的是,科技行業本身的碳足跡基數比其他行業小,因此科技公司可在減少自身碳足跡的同時向其他行業伸出援手。我們看到科技企業正在以下幾方面率先部署:1.積極推動碳減排,促進生態系統合作??萍季揞^正在全球范圍大力投資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項目,以獲得企業運營所需的電力。而針對更廣闊的價值鏈,蘋果公

285、司正助力供應商轉向可再生能源,并投資修建新的太陽能發電廠,以彌補其產品用戶所耗費的能源。與此同時,通過設立到2030年一半運輸業務實現碳中的目標,亞馬遜公司已經推出了電動自行車、步行和電動汽車配送服務。為了實現到2030年全天候使用無碳能源的目標,谷歌公司也積極推動地熱能源相關創新,同時把運算任務智能化地分配到使用無碳電力的地方。一些科技行業領導者也號召更多生態系統參與者承諾實現凈零排放。例如,亞馬遜公司于2019聯合創立的“氣候友好承諾”(Climate Pledge)計劃現已有包括多家大型科技企業在內的近400個簽署方。21 2.推出氣候友好型產品。一些科技公司正通過多種方式解決電子廢物問

286、題,包括在產品中使用更多可回收材料、采用更利于維修和回收的設計以及推動發展電子產品循環經濟。22截至2020年,戴爾公司已經回收重達20億磅的廢棄電子產品,并在新產品中使用了1億磅的回收材料。該公司致力到2030年前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生產絕大部分產品。23此外,蘋果公司也已開始采購首批商用純度低碳鋁,用于生產手機。243.大力開發氣候科技,助力自身與客戶追蹤并緩解氣候變化影響。25例如,多家科技公司已經推出相關工具,幫助客戶追蹤其云端和軟件使用所產生的排放。26其他一些企業也開始投資碳捕集技術,27還有一些企業則利用分析工具和機器人技術降低能耗。例如,谷歌公司一直使用DeepMind人工智能

287、軟件,優化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并預測風電場的發電量。28各大公司還可以利用環境監測衛星、物聯網、數據分析、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建筑業、制造業和農業的生產效率,提高數據中心管理水平,減輕交通擁堵問題。29中國科技公司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整體來看,中國ICT行業碳排量總量規模相比于其他經濟部門(包括鋼鐵、電力、交通運輸、能源化工等行業)較小,在全國碳排放總量中的占比低于1.5%。但是,近幾年隨時我國ICT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加速,驅動了ICT產業碳排放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此背景下,為響應國家“2060”雙碳戰略目標,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聯想等中國高科技行業均相應

288、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計劃、展開了一系列節能減碳的行動。相比于其他制造業,來自科技行業的直接碳排放量較低,多數來自于外購能源以及供應鏈的間接排放,因此,科技行業的減排需要協同產業鏈共同完成,而目前科技企業的“碳中和”計劃也均涵蓋了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上下游價值鏈碳排、助力建設綠色生態等多方面減碳措施。90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是主要舉措科技企業的碳排放主要體現在電力能源的消耗上,數據中心用電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據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估算,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耗電量約為937億千瓦時,而在科技企業的能耗構成中,數據中心占比最高預計到;到2030年,中國數據中心能耗總量預

289、計將達到3,800億千瓦時左右,碳排放增長率將超過300%。我國正積極鼓勵綠色數據中心的建設,例如,2021年7月,工信部發布了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明確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PUE(數據中心能源效率)降低到1.3以下。中國科技企業也積極響應,通過各種舉措提升數據中心能源效率,降低能耗。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發布的綠色云端2021排行榜顯示,在互聯網云服務企業中,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百度躋身排行榜前列。聯想:2030年實現運營性直接及間接碳排放減少50%、部分價值鏈的碳排放強度降低25%;阿里巴巴:2030前運營碳中和、上下

290、游價值鏈碳排強度減半,云計算碳中和;15年內平臺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華為:雖然華為還未制定具體碳中和路線,但其遵循綠色運營、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原則,全面減少碳排;騰訊:2030年前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同時,2030年前,實現100%綠色電力;京東:從綠色運營、低碳供應鏈、可持續消費等領域提出行動目標;2030年碳排量比2019年減少50%;百度:2030年“碳中和”目標,力求在實現自身運營層面“碳中和”目標的同時,助力全社會節能減排圖 3中國部分科技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萬噸,2021)直接排放 外購能源的間接排放 供應鏈產生的間接排放科技企業“碳中和”計劃聯想1,232121

291、阿里巴巴52951 371華為4646260騰訊2742235京東19112705001,0001,500百度11726091小結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科技行業領導者應該從以下方面思考如何調整公司的發展使命、運營、業務模式及產品和服務:承諾實現凈零排放。關鍵的第一步是明確公司實現凈零目標的計劃和時間表。企業領導者應考慮尋求外部組織對公司的減排目標進行驗證。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萍脊究赡苄枰嵘约旱墓芾砗椭卫砟芰?,例如單獨設立一個高級職位來推動氣候相關舉措,并將高管的薪酬與可持續發展績效掛鉤。改進治理和數據管理流程與措施有助于實現完備、準確的信息披露。調適運營方式。組織或需要重新思考其運營和

292、生產行為。企業可能需要提高辦公室、設備和生產環節的節能效率,使用更具可持續性的材料,減少差旅頻次,就最新實踐開展員工培訓,并采購可再生能源。優化產品組合。公司可加大力度投資最具減碳潛力的產品和服務。例如,沃達豐公司致力通過提供車隊管理、物流、制造和儀表計量相關的物聯網服務,幫助客戶在2030年前削減3.5億噸的碳排放。通過數字化創新,科技公司可助力其他行業加速脫碳進程。探索價值鏈協作??萍碱I域的價值鏈排放量預計比自身運營排放量多七倍。組織應當與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攜手達成可持續發展的標準,而非只狹隘地著眼于自身的業務運營。當今時代的各行各業終將演變出錯綜復雜、相互關聯的凈零排放體系,采用全面的系統

293、性方法可能才是真正富有成效的做法。與任何行業一樣,科技行業極易受到氣候變化風險的影響。但科技行業高管似乎比大多數人更加了解自身的脆弱性,所以許多人已經許下有力的行動承諾。在2023年的凈零排放競賽中,科技企業或將成為實至名歸的領跑者??萍冀绲臍夂虺兄Z:受組織和個人推動,科技行業領導者加速采取氣候行動中國科技公司主要綠色數據中心舉措 騰訊第四代T-block技術采用更高效率的制冷和供配電架構 華為通過集群計算、全閃存、智能管理等多維技術創新助力數中心從建設到運營的綠色低碳轉型 騰訊于2020年啟動了數據中心分布式新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 阿里巴巴市場化采購可再生能源 聯想自主研發了溫水水冷技術,將數

294、據中心PUE值降低到1.1以內 阿里巴巴部署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液冷集群,數據中心PUE可低至1.09 騰訊天津數據中心對服務器產生的余熱進行了回收利用,用于冬季居民供暖,每年能減少 5.24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921.聯合國將“凈零”解釋為“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盡可能減少到接近零,任何剩余的排放量都能從大氣中被重新吸收,例如被海洋和森林重新吸收?!眳⒁娐摵蠂癋or a livable climate:Net-zero commitments must be backed by credible action”,2022年8月11日。2.Deloitte,Deloitte 2022 CxO Susta

295、inability Report:The disconnect between ambition and impact,2022.3.為何更多的科技行業領導者表示親身遭受惡劣氣候變化的影響,原因仍不明確??赡芘c所處地理位置以及熟悉氣候變化相關概念等因素有關。4.Chris Stokel-Walker,“Data centers are facing a climate crisis,”Wired,August 1,2022.5.Laura He,“Chinas worst heatwave in 60 years is forcing factories to close,”CNN Busin

296、ess,August 17,2022.6.Sebastian Moss,“How Californias wildfires took down a supercomputer,”DCD Magazine,January 17,2020.7.Jacques Leslie,“How climate change is disrupting the global supply chain,”YaleEnvironment360,March 10,2022.8.Addisu Lashitew,“The coming of age of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How do

297、 rules differ between the US and the EU?,”Brookings,June 6,2022;Emily Abraham et al.,“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SECs proposed rule on climate disclosure requirements,”Deloitte,Heads Up,Volume 29,Issue 2,March 21,2022;Veronica Poole and Kristen Sullivan,Tectonic shifts:How ESG is changing business,mov

298、ing markets,and driving regulation,Deloitte Insights,October 29,2021;Gina Miani et al.,“The ESG regulatory whirlwind:Accountability on the horizon,”Deloitte,June 4,2021.9.德勤2022首席高管可持續發展報告。10.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是由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聯合發起的一個合作組織。參見About Us:The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

299、ive(SBTi),2022年8月5日。與SBTi展開合作的第一步是提交一封承諾書,確定有意向設立科學碳目標。然后,與SBTi一同制定并驗證碳排放目標。參見“How it works-Science Based Targets”,SBTi,2022年8月12日.11.德勤對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2022年8月中旬相關數據的分析表明,農業領域的簽約方數量拔得頭籌(包括食品、飲料生產和銷售,以及林業和造紙領域),共有395家;科技行業位居第二,共有338家,其次是專業服務領域,共有303家。若將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視為同一行業領域,則排名第一,達到485家。12.谷歌公司表示已經實現凈零排放;亞馬遜、

300、蘋果、臉書以及微軟公司已公布凈零排放計劃。參見Tim Quinson,“Tech firms are setting the most ambitious net-zero goals”,Bloomberg,2021年4月7日。一些科技公司承諾將通過與亞馬遜公司聯合發起“氣候友好承諾”或通過自身努力,達成凈零目標。如蘋果公司計劃到2030年使各業務線實現碳中和。The Climate Pledge,“The pledge commitments”,2022年8月8日;Apple,“Apple commits to be 100 percent carbon neutral for its su

301、pply chain and products by 2030”,新聞稿,2020年7月21日。德勤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為獨立出版刊物,未受到Apple Inc的授權、贊助及許可。13.Justine Calma,“Big Tech drove record clean energy purchases in 2021,”The Verge,February 1,2022;BloombergNEF,“Corporate clean energy buying tops 30GW mark in record year,”press release,January 31,2022;Sam S

302、chechner,“Amazon and other tech giants race to buy up renewable energy,”Wall Street Journal,June 23,2021.14.保留融資渠道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相當大一部分(超過60萬億美元)全球投資資產受“氣候行動100+”倡議約束,全球617家投資機構發起該倡議,承諾制定負責任的投資決策。參見Tim Mohin,“Why are big tech companies asking for climate regulation?”,Fast Company,2021年5月18日。另一個原因是期望獲得更大的

303、監管確定性。參見Justine Calma,“Tech giants call on SCOTUS to let EPA regulate CO2 emissions”,The Verge,2022年1月26日。1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With new pact,tech companies take on climate change,”March 19,2021;Cliff Saran,“COP26:ITs role i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Computer Weekly,October

304、25,2021.16.預計科技行業需承擔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責任遠遠小于其他行業領域。參見UNEP,“With new pact,tech companies take on climate change”;Hannah Ritchie等,“CO2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OurWorldInData,2022年8月22日。尾注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9317.Amazon,“Amazon extends position as worlds largest corporate buyer of renewable energy,”April 20,20

305、22,accessed August 23,2022;Jenny Darmody,“Apple invested in 17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in 2020,”Silicon Republic,March 18,2021;Apple,Annual Green Bond Impact Report:Fiscal Year 2021 Update,2021;Google Cloud,“24/7 Carbon-free energy:Powering up new clean energy projects across the globe,”accessed A

306、ugust 23,2022;Meta,2021 Sustainability report,May 2021;Meta,“MapMeta sustainability,”accessed August 23,2022;Microsoft,2021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report,2021.18.Ben Lovejoy,“Apple supply chain doubled its use of clean energy last year,en route to 2030 commitment,”9to5Mac,April 14,2022;Adele P

307、eters,“Apple invested in this solar farm to help clean up your power use at home,”Fast Company,April 14,2022.19.Maria Deutscher,“Amazon announces London micromobility hub and new solar installations,”SiliconAngle,July 4,2022.20.Catherine Clifford,“How Google plans to use 100%carbon-free energy in it

308、s data centers by 2030,”CNBC,April 13,2022;Ross Koningstein,“We now do more computing where theres cleaner energy,”Google blog,May 18,2021;Michael Terrell,“With new geothermal project,its full steam ahead for 24/7 carbon-free energy,”Google Cloud blog,May 18,2021.21.Amazon,“The Climate Pledge|Signat

309、ories,”accessed September 26,2022.22.Kimberley Botwright and James Pennington,“Will your next phone be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These 6 tech giants are working on it,”World Economic Forum,September 24,2020;Kelly MacNamara,“Big tech backs plan to tackle e-waste crisis,”Tech Xplore,March 18,2021;M

310、ichael Murphy,“Electronics can trigger a more circular,sustainable worldheres how,”World Economic Forum,May 12,2021.23.Dell Technologies,“How we developed our most ambitious Advancing Sustainability 2030 goals,”accessed August 8,2022.24.Lloyd Alter,“Apple gets first commercial-grade low-carbon alumi

311、num from Elysis,”Treehugger,April 1,2022.25.James Temple,“Half of the worlds emissions cuts will require tech that isnt commercially available,”MIT Technology Review,May 18,2021.26.BloombergNEF,“Tech giants launch emissions tracking tools for Scope 3,”April 7,2022.27.Catherine Clifford,“Stripe teams

312、 up with major tech companies to commit$925 million toward carbon capture,”CNBC,April 12,2022.28.Nick Statt,“Google and DeepMind are using AI to predict the energy output of wind farms,”The Verge,February 26,2019.29.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Turning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t

313、o climate action,September 29,2020;Brje Ekholm and Johan Rockstrm,“Digital technology can cut global emissions by 15%.Heres how,”World Economic Forum,January 15,2019;Mai Tao,“7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trends shaping a sustainable future,”Robotics&Automation News,April 7,2021.30.Vodafone,“Helping soc

314、iety to decarbonize,”accessed August 23,2022.31.Scott Corwin and Derek M.Pankratz,Leading in a low-carbon future:A“system of systems”approach to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Deloitte Insights,May 24,2021.32.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數據,在信息技術領域,約12%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自運營過程,88%的排放源自價值鏈。參見Center for Corporate Climate Leadership,Emer

315、ging Trends in Supply Chain Emissions Engage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18年6月。33.Deloitte,“Tackling your value chain emissions:Why reducing your Scope 3 emissions is vital to reaching net zero,”accessed August 23,2022.34.Corwin and Pankratz,Leading in a low-carbon future;Andy Marks,“A bus

316、iness blueprint for a low-carbon future,”CIO Journal,November 2,2021.科技界的氣候承諾:受組織和個人推動,科技行業領導者加速采取氣候行動94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Derek Pankratz,Duncan Stewart,Jeanette Watson,Paul Silverglate,and Gautham Dutt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is chapter.致謝Susanne Hupfer|Susanne Hupfer,PhD,is a res

317、earch manager in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where she conducts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trends and to deliver actionable insights.She has over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including softw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trategy c

318、onsulting,and thought leadership.Karthik Ramachandran|Karthik Ramachandran is a senior research manager with Deloittes Center for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hrough his research,he provides pragmatic solutions to help high-tech and telecom companies identify and address long-term issues and

319、 growth opportunities.Ariane Bucaille|abucailledeloitte.frAriane Bucaille is Deloittes global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TMT)Industry leader and leads the TMT practice and the TMT Audit practice in France.S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is a chartered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

320、ntant.Gillian Crossan|Gillian Crossan is a principal in Risk&Financial Advisory,Deloitte&Touche LLP,and leads the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sector.She has been with Deloitte US for more than 25 years and has worked across sectors including energy,health care,consumer products,and technology.關于作者202

321、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9595并購:浪潮洶涌96游戲風云:行業整合、投資組合調整和游戲科技東風已來,游戲并購乘勢而上視頻游戲公司、視頻流媒體公司,甚至超大規模企業紛紛展開游戲并購,爭先獲取人才、技術和IP,以期拓展投資組合,迅速進軍新市場。Chris Arkenberg,Kevin Westcott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視頻游戲公司的發展蒸蒸日上,而背后的交易市場同樣欣欣向榮。2022年的游戲行業交易按下加速鍵。1德勤全球預測,2023年游戲公司并購交易量將增長25%左右,略低于2022年預估的30%季度增長率。我們預計今年的大型交易將主要集中于受眾和知識產權(IP)的收購,而較

322、小規模的交易則更多地著眼于相關技術和WEB3解決方案。2023年,交易總額可能出現同比大幅下降,但這主要是因為2022年產生了幾筆歷史性交易。然而,這些超常規收購可能會推動下一年競爭態勢加劇。盡管2023年的交易總額可能下滑,但交易量持續走高,強勁發展勢頭凸顯出游戲對廣泛傳媒和娛樂業的重要性。97游戲風云:行業整合、投資組合調整和游戲科技東風已來,游戲并購乘勢而上行業蓬勃發展,更多媒體和娛樂公司見證游戲騰飛疫情之下,封控和保持社交距離進一步推動游戲行業發展,但在此之前,視頻游戲已經實現持續強勢的增長。當下,即使大眾逐步回歸公共活動和線下娛樂,但仍在參與游戲娛樂活動。年輕玩家尤其如此,他們越來越

323、喜歡通過多人游戲服務展開競技和社交,并在游戲商品和內容上盡情氪金。游戲服務、體驗以及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游戲機供應鏈正在走向復蘇,可以滿足積壓已久的新一代體驗需求。同時,原計劃2022年推出的多款游戲也即將在來年投入市場。創新驅動游戲玩家數量增長,游戲營收自然也順勢上漲。德勤2022年數字媒體趨勢調查訪問了2009名美國消費者,幾乎所有Z世代、千禧一代,甚至X世代受訪者都表示他們會定期玩游戲,平均每周達到11小時。2一家市場研究公司預計,2022年年末,全球將有30億人形成定期玩游戲的習慣。在游戲銷售、游戲服務訂閱以及虛擬商品和內容氪金等多重因素推動下,游戲公司今年的收入預計將高達2,000

324、億美元。3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各方競爭者和投機者們伺機把握并購帶來的增長機會。游戲公司不斷整合,相互爭奪游戲受眾和IP,4收購為游戲生態系統提供部件和服務的小型公司。5除了并購之外,一些公司也在購入主要生態系統供應商的份額。6許多媒體和娛樂公司都挖空心思想把自身投資組合擴展到游戲領域,希望年輕一代受眾能在旗下生態中流連忘返。7其中一些公司為旗下頂級特許經營產品收購游戲公司,以期開發出更多橫跨電影、流媒體和游戲的大IP。8而初來乍到的Web3顛覆者正奮力將用戶網羅到初期的元宇宙體驗之中。他們的區塊鏈游戲側重于Web3元宇宙,吸引了大量資金,9并能為收購方提供一系列頗具吸引力的新興技術、全新商業模式

325、和稀缺人才。如果游戲公司對并購這么感興趣,為何我們還會預計2023年的交易額將低于2022年?盡管交易量或處于高位,但股市大規模下跌趨勢導致游戲公司的估值也會應聲下滑,相應也降低了收購成本,進而推動交易總額減少,同時刺激更多收購活動。然而,利率上升、即將出現的衰退壓力以及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可能會讓一些潛在收購者望而卻步,從而把并購增長機會拱手讓給那些資金更為雄厚、更著眼長遠發展的公司。游戲的整體韌性也可能出現不確定性。2022年下半年,玩家錢包開始縮水以及夏季月份重新點燃了大家對線下現場娛樂活動的興趣,導致游戲服務和游戲氪金的收入開始下滑。分析師預計2023年收入將出現反彈,但如果服務訂閱和游

326、戲氪金收入仍然繼續處于低位,則可能表明2021和2022年的可觀數據只是新冠疫情帶來的曇花一現,而非永久性的增長。即便如此,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一些交易規模巨大,其他任何情況下的交易都可能無法逾越。2022年第一季度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視頻游戲收購案(尚待監管部門審批),同時還有另外兩宗廣受矚目的數十億美元收購。僅這三起收購案的總價值就已經超越了2021年全年總計約600億美元的600宗交易。10然而,隨著游戲行業中更多分散的小魚被少數巨頭(包括一些超大型平臺公司)吞并,這些交易可能會引發更激烈的競爭、整合和集中化趨勢。11事實上,2023年財大氣粗的科技巨擘們將在游戲行業中更強勢地

327、攻城略地。德勤2022年數字媒體趨勢調查訪問的美國消費者中,幾乎所有Z世代、千禧一代,甚至X世代受訪者都表示他們會定期玩游戲,平均每周達到11小時。98小結各類并購活動總體上都在節節攀升,游戲并購尤為活躍。12雖然2023年游戲并購的交易總額較2022年有所下滑,但仍將超過前幾年。預計游戲并購的交易量將繼續加速上揚,特別是規模較小的收購。游戲公司將爭奪受眾,以期從中獲得豐厚收益;他們也將四處尋覓能夠解決現有挑戰的相關工具與技術,比如確保游戲公平性、提供社交游戲的反成癮手段;此外,他們還將努力增強自身的游戲開發和服務,如過程環境生成、更深入的受眾分析和廣告科技等等。即使迎來“加密貨幣寒冬”13并

328、面臨略顯疲態的虛擬房地產市場,他們仍將在新興的元宇宙和Web3解決方案領域擲下賭注。14隨著越來越多的頂級游戲公司和領先的超大規模平臺不斷擴大投資組合,并試圖在傳媒IP、游戲和新生元宇宙的融合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真正發揮重要作用的或將是內容本身。嗅覺敏銳的企業正在大量買入故事版權,致力打造出可以通過電影、流媒體視頻和游戲體驗的電影宇宙。15預計更多制作工作室將持續擴大他們在這些媒介中的布局。日益增長的游戲交易量也將進一步拉近西方和亞洲游戲市場的距離。162022年,一大批歐美收購方開始購入亞洲游戲公司的股權,以求搶占亞洲玩家市場并攫取已在西方大獲成功的IP。與此同時,中國、日本和韓國的領先游戲

329、公司對西方游戲資產也進行了收購和戰略投資。游戲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業務,而目前游戲公司紛紛待價而沽,吸引的不僅是同行競爭者,也有其他領域的注目眼光。影視工作室、大型娛樂公司、超大型社交和平臺企業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等各方都已經看到了游戲行業蘊藏的無限商機。雖然2023年可能會出現諸多變數,但對于許多將并購視為增長戰略的領軍企業而言,這些不確定性中蘊藏著企業長足發展的絕佳機遇。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99尾注1.David Bloom,“Game industry M&A,investment still booming in Q2 but IPOs collapse amid economi

330、c downturn,”Forbes,August 3,2022.2.Kevin Westcott et al.,2022 digital media trends,16th edition:Toward the metaverse,Deloitte Insights,March 28,2022.3.Jeffrey Rousseau,“Video game market revenue forecasted to hit$200bn for 2022,”GamesIndustry.biz,May 5,2022.4.Jon Yelenic,“Embracer acquires Crystal D

331、ynamics,Eidos-Montral,and Square Enix Montral,”GameDaily.biz,May 2,2022.5.Michael Metzger,“Gaming M&A,financing&IPO deals to exceed$150B in 2022,”Drake Star,February 3,2022.6.Tom Ivan,“Sony makes$1bn investment in Epic Games to deepen relationship in the metaverse field,”VGC,April 11,2022.7.Alex Wep

332、rin,“Netflixs game studio buying spree lays groundwork for next streaming battle,”The Hollywood Reporter,March 30,2022.8.Yelenic,“Embracer acquires Crystal Dynamics,Eidos-Montral,and Square Enix Montral.”9.Blockchain Game Alliance(BGA),“DappRadar x BGA games report Q1 2022,”April 20,2022.10.Katie Ho

333、lt,“Rising competition drives games-related acquisitions in 2021,”Ampere Analysis,February 21,2022.11.Julien Fournier,“M&A in the gaming industry,”Finance Focused,May 2022.12.Trevear Thomas et al.,2022 M&A trends survey:The future of M&A,Deloitte,January 2022.13.Matt Maximo and Michael Zhao,“Bear markets in perspective,”Grayscale Investments,July 2022.14.Aidan Ryan,“The metaverse real estate boom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德勤:2023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報告(113頁).pdf)為本站 (奶茶不加糖)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