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世界發展報告 世界銀行集團旗艦報告 概述 在全球價值鏈 時代 以貿易促發展 年世界發展報告 世界銀行旗艦報告 概述 在全球價值鏈 時代 以貿易促發展 本出版物包含了2020年世界發展報告:在全球價值鏈時代以貿易促發展的內容概述,doi: 10.1596/978=1 =4648-1457-0。完整報告出版后,其 PDF 電子版將在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 和 http:/ documents.worldbank.org/提供,紙質報告可通過訂購。引用、復制和改編本報告時 請使用報告的最終版本。 2020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 世界銀行 1818
2、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433 電話:202-473-1000; 網址:www.worldbank.org 部分版權所有 本報告是世界銀行工作人員的成果,其中也包括外部人員的貢獻。本著作的發現、闡釋和結論未必反映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或其所代表的國家的觀點。世界銀行不保證本報告數據的準確無誤。本報告所附地圖顯示的 疆界、顏色、名稱和其他信息并不表示世界銀行對任何地區的法律地位的看法,也不意味著對這些疆界的認可或 接受。 此處的任何條款都不構成、也不應被視為世界銀行對任何權利或特權的限制或放棄;世界銀行明確保留這些 權利和特權。 權利和許可 本著作可以根
3、據知識共享 3.0 政府間組織許可(CC BY 3.0 IGO)授權使用 http:/creativecommons.org/ licenses/by/3.0/igo。 根據該許可, 在下列條件下, 使用者可以復制、 發行、 傳播、 改編本著作, 包括用于商業用途: 標明出處請按如下方式引用本報告內容:世界銀行,2020。2020年世界發展報告:在全球價值鏈時代以 貿易促發展概述。世界銀行,華盛頓。許可:知識共享引用許可協議 CC BY 3.0 IGO。 翻譯若要翻譯本著作,請在標明出處的同時加上下列免責聲明:本翻譯不是世界銀行的作品,不應被視為 世界銀行的官方譯本,世界銀行對翻譯中的任何內容
4、或錯誤概不負責。 改編若要改編本報告,請在標明出處的同時加上下列免責聲明:這是對世界銀行原著的改編。本改編作品中 的觀點和看法完全是改編者的責任,世界銀行對改編內容不表示認可。 第三方內容世界銀行未必對本報告所有內容擁有知識產權。因此,世界銀行不保證使用本著作中第三方所有 的內容不會侵犯第三方權利,由此引起的賠償風險由使用者全權承擔。如果你想使用著作中的第三方內容,你要 負責確定是否需要獲得知識產權所有者的許可。這類內容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表格、示圖和圖片。 所有關于版權和許可的詢問,請聯系世界銀行出版部。地址:World Bank Publications, The World Bank Gr
5、oup, 1818 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433, USA;電子郵件:pubrightsworldbank.org。 封面圖片:封面圖片為描繪國際貿易流動的交互式可視化截圖,其中每個點代表10億美元的貿易值。該交互式 地圖由數據可視化專家Max Galka, 通過他的博客 Metrocosm 提供 : trade/.Max Galka 許可使用;再次使用需要再次申請許可。 封面設計:Kurt Niedermeier, Niedermeier Design, 西雅圖,華盛頓。 內頁設計:George Kokkinidis, Design Language,
6、布魯克林,紐約與 Kurt Niedermeier, Niedermeier Design, 西雅圖,華盛頓。 什么是全球價值鏈 (GVC) ? 全球價值鏈是指將生產過程分割并分布在不同國家。企業專注于特定環節,不生產整個產品。 全球價值鏈如何發揮作用? 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通常都建立在持久關系基礎之上。 經濟基本面驅動國家是否參與全球價值鏈,而政策對提高參與度、拓寬利益面很重要。 2020年世界發展報告: 在全球價值鏈時代以貿易促發展 國界 原材料 服務生產要素 零部件 半成品 產成品 出口出口供消費出口 國界 國界 驅動因素 結果 全球 價值鏈 高 度 專 業 化 政 策 : 社 會 與 環
7、 境 保 護 政 策 : 開 放 互 連 互 通 合 作 企 業 間 關 系 地 域 稟 賦 體 制 市 場 規 模 環 境 削 減 貧 困 經 濟 增 長 與 就 業 不 平 等 概述 | 1 概述 全 球價值鏈的興起推動了1990年后國際貿易 快速增長。這一增長促就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差 距的縮?。焊F國經濟出現更快速增長,并開始 追趕富國。貧困大幅下降。 這些收益來源于生產過程分散在各國以及企業間聯系 的加強。隨著企業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尋求效率,零部件 開始在全球各地穿梭。孟加拉國、中國、越南等參與全球 價值鏈的國家的生產率和收入都有所提高。而且正是在 這些國家,貧困人口也大幅減少。 但時至今日
8、,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貿易仍將是促進繁 榮的力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 貿易增長乏力, 全球價值鏈擴張放緩。過去十年沒有發生像20世紀 90年代那樣的變革性事件中國和東歐融入全球 經濟,烏拉圭回合(Uruguay Round)、北美自由貿易 協定(NAFTA)等重大貿易協定達成。 與此同時,勞動密集型、貿易拉動式增長的成功模 式面臨兩個潛在的嚴重威脅。首先,自動化和3D打印 等節約勞動力的技術的到來可以縮短生產和消費者之間 的距離,減少對國內外勞動力的需求。其次,大國之間 的貿易沖突可能導致全球價值鏈的收縮或分裂。 對于正在尋求參與全球價值鏈、獲取新技術、并實 現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來說
9、,這意味著什么?是否仍然可 以通過全球價值鏈促進發展?這是本報告探討的中心 問題。本報告研究了全球價值鏈對經濟增長、就業和削 減貧困的貢獻程度,以及其對不平等和環境惡化的影響。 本報告闡述了國家政策如何能夠重振貿易增長,并確保 全球價值鏈成為發展的推動力量,而非背離力量。最后, 本報告指出了國際貿易體系中引起國家間分歧的不足 之處,并提供了通過更大規模的國際合作來消除這些分歧 的路線圖。 本報告的結論是,只要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工業 國奉行開放、可預測的政策,全球價值鏈就能繼續促進 增長、創造更好的就業崗位和削減貧困。技術變革對貿 易和全球價值鏈可能是利大于弊。如果所有國家都加強 社會和環境保
10、護,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收益就可以被廣泛 共享、并且得以持續。 只要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 工業國奉行開放、 可預測的政策, 全球價值鏈就能繼續促進增長、 創造更好的就業 崗位和削減貧困。 除非恢復政策的可預測性, 否則全球價值鏈 可能停止增長 全球價值鏈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但全球價值鏈在 1990年到2007年期間增長最為迅速,原因是交通、 信息和通信領域技術進步,以及貿易壁壘降低吸引制造 企業將生產流程延伸至國境之外(圖O.1)。全球價值 鏈的增長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和交通行業,以及在這 些行業擁有專長的地區:東亞、北美和西歐。這些地區 的大多數國家參與復雜的全球價值鏈,提供先進的產品 和服務,
11、并開展創新活動(地圖 O.1)。相比之下,非洲、 拉美和中亞的許多國家仍在生產供其他國家進一步加工 的初級產品。 然而,近年來貿易和全球價值鏈增長放緩(圖O.1)。 原因之一是經濟增長總體放緩,特別是投資方面。另一 個原因是貿易改革步伐放緩,甚至出現倒退。而且, 最具活力的地區和行業的生產分散化已經成熟。中國的 國內生產正在增加。1蓬勃發展的頁巖油行業使美國在 2010年至2015年間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四分之一,并略 微降低了其將制造業生產外包的動機。2 圖 O.1 全球價值鏈貿易在20世紀90年代增速 很快, 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出現停滯 資 料 來 源:2020年 世 界 發 展
12、報 告工作 組 根 據Eora26數 據 庫 ( Johnson 和 Noguera (2017)的數據計算的 結果。 注釋:詳細內容參見圖 1.2。 30 35 40 45 50 5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全球價值鏈占全球貿易的份額 (%) 資料來源:2020年世界發展報告 工作組根據2015年全球價值鏈分類數據計算的結果 (參見本報告正文的專欄1.3) 。 注釋:一個國家的全球價值鏈關聯類型基于(1) 該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率,(2) 該國貿易所專注的行業, 和 (3) 創新措施。 詳情請參見本報告正文的圖1.6
13、。 地圖 O.1所有國家都參與了全球價值鏈參與方式卻不盡相同 2 | 2020 年世界發展報告 低參與率 有限初級產品 大量初級產品 初級制造業 先進制造業與服務業 創新活動 無數據 全球價值關聯,2015 年 IBRD 44640,2019 年 8 月 概述 | 3 全球價值鏈促進收入和就業增長,因此參與全球價值 鏈有助于削減貧困。5總體來說,貿易主要通過增長來削 減貧困。由于全球價值鏈帶來的經濟增長收益往往要大于 最終產品貿易帶來的經濟增長收益,全球價值鏈削減貧困 的效果也大于標準貿易。例如,在墨西哥和越南,全球價 值鏈參與程度越高的地區,其削減貧困的幅度也越大。 全球價值鏈的收益沒有被平
14、等分享, 且全球 價值鏈可能會破壞環境 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收益并沒有在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平 均分配。將零部件和任務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大型企業 的加價幅度和利潤都在上升,意味著參與全球價值鏈降 低的成本并沒有傳遞給消費者, 而且這一比例越來越大。 6 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生產商的加價幅度正在下降。 這種對比在如美國和印度的服裝公司的加價幅度上 就很明顯。在國家內部,與較低收入國家進行貿易和技 術變革促使增加值從勞動力重新分配給資本。勞動力市 近期的保護主義的抬頭也對全球價值鏈的演變產生 了影響。保護主義可能會促使現有的全球價值鏈回流到 本國或轉移到新地點。除非恢復政策的可預測性,否則 全球價值鏈的
15、擴張可能會停滯不前。當未來的市場準入 具有不確定性時,企業就會有動機推遲投資計劃,直到 不確定性消除。 全球價值鏈可以提高收入, 創造更好的就業 崗位和削減貧困 高度專業化可以提升效率,而持久的企業間關系有助于 沿價值鏈的技術擴散、 以及資本和生產要素的獲取。 例如, 在埃塞俄比亞,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公司的生產率是參與 標準貿易的相似公司的兩倍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企業 也通過參與全球價值鏈實現了生產率的顯著增長。據估 計,全球價值鏈參與率每增加1%,人均收入增長將超過 1%, 遠高于標準貿易帶來的0.2%收入增長。 通常情況下, 當一個國家的出口從初級產品轉向用進口的生產要素產 出的基本工業品(
16、例如用進口的紡織品產出的服裝)時 (圖O.2),增長幅度最大,孟加拉國、柬埔寨和越南 的情況就是如此。 然而,如果不向逐步復雜的其他參與形式轉化,這些 高增長率最終將無法持續。但是,從初級制造業到更先 進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并最后邁進到創新活動(本報告 中使用的全球價值鏈分類將在本報告正文部分的專欄1.3 中作進一步解釋)的過渡對技能、互連互通和監管機構 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全球價值鏈也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崗位,但它與就業 的關系更為復雜。全球價值鏈中的企業往往比其他企業 (尤其是非貿易企業)的生產率和資本密集度更高, 因此其生產流程的勞動密集度較低。然而,生產率的提 高導致企業產出增加,從而增加企
17、業就業。3其結果是, 全球價值鏈與發展中國家的結構性轉型相關,將勞動力 從生產率較低的活動中解放出來,投入到生產率更高的 制造業和服務業活動之中。全球價值鏈中的公司不同尋 常的另一面是:在許多國家,它們往往比非全球價值鏈 公司雇傭更多女性。4因此,它們對提高女性就業這一更 廣泛的發展利益作出了貢獻。 圖 O.2當國家參與初級制造業全球價值鏈時, 人均GDP增長最快 資料來源:2020年世界發展報告 工作組根據 Eora ( 和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 指標 (WDI) 數據庫(https:/datacatalog.worldbank.org/dataset/world-development-ind
18、icators)的數據 計算的結果。 注釋:本事件研究量化了全球價值鏈參與從較低階段轉向較高階段后的20年里人均實際GDP的累計 變化。 關于量化方法, 請參見本報告正文中的專欄3.3。 57 48 32 0 10 20 30 40 50 60 事件年21346589710 11 事件之后年份 12 1315171914161820 人均 GDP 的累計變化(%) 初級制造業 先進制造業與服務業 創新活動 4 | 2020 年世界發展報告 風險。但目前的證據表明,這些技術總體而言在促進貿 易和全球價值鏈增長。 創新催生了全新的貿易商品和服務,進而促進了更 快的貿易增長。2017年,65%的貿易
19、屬于1992年尚不 存在的類別。出人意料的是,新的生產技術也有可能推 動貿易。 自動化確實鼓勵各國減少使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 方法,并降低了對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需求。 然而,將業務回流國內的證據有限,9而且關于自動化 10 和3D打印 11的證據表明,這些技術有助于提高生產率、 擴大生產規模。因此,它們增加了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生 產要素的需求(圖O.3)。 同樣,數字平臺公司正在降低貿易成本,促使小企業 更容易走出本土市場、向全世界銷售商品和服務。但有 跡象表明,平臺公司日益增強的市場勢力正在對貿易收 益的分配產生影響。12 國家政策可以提高全球價值鏈的參與度 從原則上講,將汽車、電腦等復
20、雜產品拆分,可以讓各 國專注于更簡單的零部件和任務,讓處于發展初期的國 家更容易參與貿易。但是,并不能就此確保一個國家有 能力參與全球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的參與程度由要素稟賦、地理位置、市場 規模和體制所決定。但單單這些基本面還不足以一錘定 音,政策也發揮重要作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 的政策可以彌補資本、技術和管理技能的不足。13在國內 實現貿易自由化、并與外國進行貿易自由化談判可以突 破國內市場規模小的局限,使公司和農場擺脫國內需求 和當地生產要素不足的限制。 改善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 并在這些服務中引入競爭可以消除偏遠區位的劣勢。14 此外,參與深度一體化協議可以促進體制和政策改革
21、, 特別是在技術和財政支持作為補充的情況下。15 基于對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各種驅動因素的分析, 本報告指出可以推動一個國家融入更先進的全球價值鏈的 一系列政策(圖O.4)。重要的是,各國的政策可以而且 場上的不平等也可能逐漸加劇,熟練工人的報酬越來越 高, 而非熟練工人的工資卻停滯不前。 7女性也面臨挑戰: 全球價值鏈雖為女性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但它們的玻璃 天花板似乎更低。女性一般在低附加值部門任職;女企 業主和女經理難覓蹤影。8 全球價值鏈也可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與標準貿易 相比,全球價值鏈的主要環境成本與規模不斷擴大、 距離越來越遠的中間產品貿易相關。這導致運輸過程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相
22、對于標準貿易而言),以及貨 物包裝產生過量廢棄物 (尤其是電子產品和塑料行業) 。 全球價值鏈帶來的增長也會對自然資源造成壓力,特別 是伴隨著生產或能源補貼所導致的生產過剩。從更積極 的方面來看,數據并沒有證實企業可能選擇將污染最嚴 重的生產環節放在環境規范較為寬松的國家。 新技術總體上對貿易和全球價值鏈有推動 作用 新產品,自動化、3D打印等新的生產技術,以及數字 平臺等新的分銷技術的出現,既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 圖 O.3自動化增加了工業化國家從發展中國家的進口 資料來源:Artuc, Bastos和Rijkers(2018) 。 注釋:此圖反映了1995年至2015年期間工業化國家各行業
23、從發展中國家物料進口因自動化而引發 的增長。 零部件進口的變化以對數點來度量; 對數點每增加0.10大致相當于進口增加10%。 0 2 4 6 8 10 行業(按自動化程度自低到高排列) 其他非制造業 從發展中國家零部件進口的變化 % 公用事業 建筑 農業 教育 礦業 紡織 木材、造紙、印刷 其他制造業 食品 化工 機械 電子 金屬 橡膠與塑料 汽車 概述 | 5 進戰略,吸引了大型跨國公司對全球價值鏈的轉型性 投資。 過高的匯率和限制性的勞動法規提高了勞動力成本, 使勞動力充裕的國家無法充分利用其稟賦優勢。例如, 孟加拉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與人均收入相當,而非洲許 多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是其人均收
24、入的兩倍還多。 通過貿易自由化與市場連接有助于各國擴大市場規 模,獲得生產所需的生產要素。例如,秘魯的生產率快 速提升、全球價值鏈出口的增長和多元化與其在本世紀 頭十年單方面大幅削減關稅有關。16貿易協定可以擴大市 應該根據其具體情況和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具體形式來量身 定制。 在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所有階段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至 關重要。它需要開放、對投資者的保護、穩定、有利的 商業環境,并在某些情況下要投資促進。一些國家, 如從商品行業的外國投資中受益的東南亞國家,仍然限 制針對服務業的外國投資。另一些國家試圖通過免稅 和補貼吸引投資,但這些措施可能引起貿易伙伴的不 滿,其凈收益可能不一定是正值。盡管
25、如此,哥斯達 黎加、馬來西亞和摩洛哥等國通過采用成功的投資促 資料來源:2020年世界發展報告 工作組。 注釋:ICT = 信息與通信技術;NTM = 非關稅措施。 圖 O.4向更為復雜的全球價值鏈參與方式轉型: 國家政策示例 標準認證:建立合規性評價制度 地理位置 稟賦 基本面 體制 治理:促進政治穩定性治理:改善政策可預測性, 尋求達成深度貿易協議 基本信息與通信技術 (ICT)互聯互通 : ICT服務自由化,ICT基礎設施投資 貿易基礎設施:海關改革, 運輸服務自由化, 投資建設港口和道路 外國直接投資:采取支持性投資政策, 改善營商環境 政策重點 先進ICT服務 :擴大高速寬帶覆蓋 先
26、進的物流服務:投資建設多式聯運基礎設施 市場規模 生產要素的獲?。簻p少關稅/ 非關稅措施 (NTM) , 改革服務 市場準入:尋求達成貿易協定 標準化:統一標準或互相接受標準 市場準入:深化貿易協議, 將投資和服務納入其中 知識產權:確保保護到位合同:加強執行力度 融資:拓寬從銀行融資的渠道融資:拓寬股權融資渠道 勞動力成本:避免法規僵化和匯率錯配高級技能:圍繞創新的教育, 對外國人才開放 技術和管理技能: 教育, 培訓, 對外國技能開放 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向創新活動 初級產品轉向初級制造業初級制造業轉向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 6 | 2020 年世界發展報告 的利益需要額外的支持,例如通過農業
27、推廣服務、獲得 風險管理工具(例如保險)、以及通過生產者組織協 調來擴大規模。 為了全球價值鏈在全國范圍內改善商業和投資環境 可能費錢耗時,這促使許多國家設立經濟特區來打造 “卓越島”。但到目前為止的成果表明,成功的經濟特 區相對較少,而且只有在應對特定的市場和政策失靈時 才取得成功。即便是在一個有限的地理區域,要想所有 條件都得到滿足需要精心的規劃和實施,以確保所需的 資源如勞動力、土地、水、電和電信隨時可用, 監管壁壘最小化,并實現無縫的互聯互通。少數成功案 例,如中國、巴拿馬、阿聯酋和當下埃塞俄比亞的經濟 特區計劃,以及大量未能吸引投資或實現增長的經濟 特區案例,為如何利用經濟特區促進發
28、展提供了重要的 經驗教訓。 其他政策有助于確保全球價值鏈的利益得到 共享和持續 除促進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政策外,還需要互補性政策來 分享全球價值鏈的利益并降低成本。這些政策包括幫助 那些可能受到結構性變化傷害的工人的勞動力市場政策; 確保遵守勞動法規的保障機制;以及環保措施。 隨著全球價值鏈的擴張,一些工人將會受益,但一 些地區、行業和崗位的工人可能會遭受損失。調整援助 (adjustment assistance)將幫助工人適應全球價值鏈 給生產和分銷方式帶來的變化,它在中高收入國家尤其 重要。調整政策可以包括促進勞動力流動和幫助工人具 備找到新工作的能力。18由于結構性變化導致的失業往 往具
29、有持續性,工資保險可以讓工人從事薪資較低的工 作而不遭受收入損失,從而帶來更好的長期結果。例如, 丹麥成功的“靈活保障”(flexicurity)模式給予雇主 幾乎不受限制的雇傭和解雇工人的自由,但同時通過慷 慨的失業福利和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為工人提供支持。 勞動法規,如果設計和實施得當,可以幫助確保工 人的安全和健康。私營企業可以做出貢獻,尤其是當其 場準入, 也對包括孟加拉國、 多米尼加共和國、 洪都拉斯、 萊索托、馬達加斯加和毛里求斯在內的許多國家參與全 球價值鏈起到了關鍵的催化作用。由于商品和服務經濟 間的聯系日益緊密,改革電信、金融、交通和一系列商 業服務領域的服務政策應是促進全球價
30、值鏈活動戰略的 一部分。 對于許多在全球價值鏈上交易的商品來說,延遲一 天相當于被征收超過1%的關稅。 改善海關和邊境手續、 促進運輸物流服務競爭、加強港口結構和治理都可以 降低與時間和不確定性相關的貿易成本,緩解地理位置 偏遠帶來的劣勢。 全球價值鏈的蓬勃發展有賴于企業網絡的靈活結構, 因此還應對合同的執行予以關注,以確保網絡內的法律 安排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知識產權保護對更具創新性 和復雜性的價值鏈尤其重要。加強國家認證和檢測能力 來確保符合國際標準也可以促進全球價值鏈的參與。 在當今的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稅收激勵、補貼和當 地成分要求等傳統產業政策可能造成生產模式的扭曲。 采取其他積極政策
31、更有前景,尤其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 政策: 為了加強國內支持價值鏈升級的能力,各國應對人力 資本進行投資。 17例如馬來西亞由行業主導的檳城技能 發展中心。該中心為馬來西亞在電子和工程全球價值 鏈的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持。 有針對性的政策可以有效地解除參與全球價值鏈貿 易的限制。例如,在孟加拉國,保稅倉庫的引進和 “背對背”信用證(確保流動資金的獲?。┍徽J為是 該國融入服裝行業全球價值鏈的催化劑。 各國可通過支持培訓和能力建設、向領先企業提供有 關供應機會的信息,幫助國內中小企業與全球價值鏈 領先企業建立聯系。智利和幾內亞的礦業、肯尼亞和 莫桑比克的農業、捷克共和國的電子和汽車行業內均 有供應商聯
32、系項目的成功案例。 對于參與農業價值鏈的國家來說,支持小農戶融入價值 鏈的政策尤為重要。在非洲,農業提供了55%的就業 崗位,也是貧困人口超過70%的收入來源。確保小農戶 概述 | 7 的影響可能非常巨大超過3000萬人可能會被迫陷 入貧困(日收入水平低于5.50美元),全球收入的下降 可能高達1.4萬億美元。不過,即使保持現狀,引發沖 突的貿易做法也可能造成不利影響。 為了保持有益的貿易開放,“兩條腿走路”很重要。 第一要務是深化傳統貿易合作,消除商品和服務貿易的 剩余壁壘以及補貼、國有企業活動等導致貿易扭曲的措 施。同時,應將合作范圍從貿易政策擴大至稅收、監管 和基礎設施領域。 深化傳統合
33、作 展望未來,首要任務應該是深化傳統貿易規則和承諾。 迄今為止,國際合作所帶來的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開放 程度參差不齊。農業和服務業的貿易自由化遲遲未至, 一些工業產品仍然在某些市場受到限制或面臨非關稅 措施。貿易優惠降低了主要影響最貧窮國家的某些 關稅但并沒有降低這些國家征收的進口關稅。對發 展中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在某些案例中導致這些國家 改革步伐緩慢,最終阻礙其參與全球價值鏈和融入全球 經濟。 此外,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市場為了保護高附加值產 品而出臺的關稅升級正在抑制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和勞動 密集型行業(如服裝與皮革)的加工活動。特惠貿易協 定中的限制性原產地規則縮減了采購選擇范圍。補貼和 國有
34、企業扭曲競爭,且現有規則并不保證競爭中立。 在服務業方面,除了單方面采取的行動外,國際談判在 實現貿易自由化上幾乎沒有取得進展。與全球價值鏈相 關的重要服務,如航空和海運(這些服務最需要協調一 致的自由化)由于既得利益集團的抵抗而被排除在談判 之外。 如果發展中國家中的主要貿易國以平等伙伴、甚至是 領導者的身份參與談判,而不是尋求特殊和差別待遇; 如果工業大國繼續相信基于規則的談判,而不是采取單 邊保護措施;如果所有國家共同制定一個反映發展和商 業要務的談判議程,傳統貿易談判就可能會帶來更有實 際意義的結果。 擴大稅收、 競爭和數據流動領域的合作 在如今這個時代,企業在全球運營,生產分散,知識
35、 產權等無形資產增加,對資本征稅變得越來越困難。 消費者對公司全球業務的勞動條件敏感時。在建立和 監測適當的勞動標準方面,由國際合作支持的國家政策 也可發揮重要作用。在越南,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金融 公司(ILO-IFC)面向企業的“更好的工作”項目(Better Work Programme),配合政府對未能達到主要勞工標 準的公司的披露,讓工人的工作條件得以改善。19 為環境惡化定價可以防止全球價值鏈加大資源的不 當配置。 20商品價格應同時反映其經濟和社會環境成本。 對環境損害適當定價也將鼓勵在環境友好型商品和生產 過程方面的創新。減少能源和生產補貼等造成的扭曲、 轉向征收碳稅將改善資源配
36、置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 此外,環境監管,特別是針對特定行業和污染物的監管, 可以遏制與全球價值鏈相關的生產和運輸造成的損害。 國際合作有助于在參與全球價值鏈中獲益 在全球價值鏈的世界中,國際貿易體系尤為重要。全球 價值鏈跨越國界,一個國家的政策行為或不作為可能影 響到其他國家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國際合作有助于應對 各國政策的溢出效應,實現更好的發展成果。當商品和 服務數次跨越國界時,貿易保護導致的費用會被放大, 因此協調一致地降低貿易壁壘對全球價值鏈的好處甚至 比對標準貿易的好處更大。鑒于外國投資與全球價值鏈 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創造一個開放和安全的投資 環境對參與全球價值鏈至關重要,特
37、別是對資本匱乏的 國家而言。 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系令發展中國家獲益匪淺, 尤其是這一體系中對貿易歧視的抵制、對改革的激勵、 全球市場準入以及發生貿易爭端時的申訴機制甚至 是針對貿易大國的申訴。然而,國際貿易體系目前正承 受著巨大的壓力。發展中國家30年來以貿易為主導的 追趕式增長推動了各國經濟實力的變化,加劇了各國內 部的收入不平等。各國經濟規模日益對等使其保護水平 的持續不對等性得到明顯緩解。與此同時,過去適應過 變化的貿易體系近年來舉步維艱,最明顯的例子是多哈 談判的失敗。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地區性倡議也 受到成員國分歧的影響。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沖突正導致保護主義和政策 的不確定
38、性,并開始擾亂全球價值鏈。如果貿易沖突惡 化,并導致投資者信心下滑,全球經濟增長和貧困所受 8 | 2020 年世界發展報告 合作應確保稅收收入的公平獲得富國需要依靠稅收 幫助失業的產業工人,而窮國需要用稅收建設基礎設施。 最終,各國聯合起來推廣基于目的地的征稅方式可以 消除企業對利潤的轉移和國家在稅收方面競爭的動機, 但需要考慮到這種做法對小型發展中國家的稅收收入的 影響。與此同時,其他防止稅基侵蝕和收入轉移的措施 可以緩解與國內資源調動相關的挑戰。 消費者越來越擔心數據流動和數字公司的國際擴張, 二者在全球價值鏈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其風險包括基 于數據的服務中的侵犯隱私行為,以及基于平臺的
39、服務 中的反競爭行為。各國政府正在制定數據本地化法律以 限制數據的跨境流動,并為國內數據的處理制定嚴格的 規則。關于競爭的法律仍然明確地聚焦于國內,雙邊或 地區性貿易協定中的合作也受到了限制。解決方案可能 是一種新型的議價:出口企業做出監管承諾,保護海外 消費者的利益,以換取進口國的市場準入承諾,最近一 些關于數據流動的協議就體現了這種模式。 但發展中國家不應被排除在此類安排之外,因為這 將削弱它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國際支持可以幫助 它們在對出口有益的方面(例如基于數據的服務)作出 監管承諾,并在它們開放市場時獲得貿易伙伴的承諾 (例如實施競爭政策)。 最后,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協作失敗會影
40、響到全球 價值鏈的投資、擴張和升級,尤其是在最貧窮的國家。 從全球范圍來看,由于對貿易伙伴的額外利益不加考慮, 很多國家在貿易相關的基礎設施方面投資不足。接壤 國家同時采取行動加快貿易速度,收益會更大。例如, 在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加入關稅同盟且同意接受同樣 的電子文件后,兩國邊界的延誤時間從10小時減少到 15分鐘。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便利化協定鼓勵各國 在提高貿易便利化方面進行協調,并為低收入國家所需 的投資提供資金援助。類似的方法可能有助于在交通、 能源、通信基礎設施等其他投資領域實現協同效應。 注釋 1. Constantinescu, Mattoo和 Ruta(2018)。 2. Con
41、stantinescu, Mattoo和Ruta (2018)。 3. 在越南,同時從事進口和出口業務的公司雇傭的工人要多 于只出口的公司和不參與貿易的公司,此分析控制了行業 和省份的固定效應、以及國家和外國所有權。在墨西哥, 與買家有關系的公司、以及從事進口和出口公司的提供的 就業崗位也多于只進口或只出口的公司。即使考慮到公司 的所處地區、 行業和外國所有權等特征, 這一結果仍然成立。 因此,在一國范圍內,同時從事進口和出口公司雇傭的工人 數量要高于參與單向貿易的公司或不參與貿易的公司。 4. Rocha 和 Winkler (2019)。 5. 增長的貧困彈性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其發生率(
42、不平等 的變化);土地、財富和收入的初次分配;窮人的受教育 水平;以往其他形式的公共投資;以及包括工會在內的地 方機構(Ferreira, Leite和Ravallion(2010);Ravallion 和Datt(2002)。另請參見Dollar和Kraay(2002) 和Ferreira和Ravallion(2008)。 6. 當市場不是完全競爭時,因為價格更高,或者成本更低, 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加價幅度可能會增加,這意味著公司 可以影響價格。企業加價的影響取決于成本的下降或參與 全球價值鏈的收益是否通過較低的價格完全傳遞給消費者。 7. Feenstra和Hanson(1996, 199
43、7);Verhoogen(2008)。 8. Rocha 和 Winkler (2019)。 9. Oldenski(2015)提供的證據表明,回流在美國并不普遍。 10. Artuc, Bastos和Rijkers(2018)。 11. Freund, Mulabdic和Ruta(2018)。 12. 請參見Chen和Wu(2018) ;Garicano和Kaplan(2001) ; Hppner和Westerhoff(2018)。 13. 外國直接投資與資本、技術和管理技能之間的正相關性僅 由制造行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所驅動。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 與各國農業、初級產品或服務業融入全球價值鏈之間沒
44、有 概述 | 9 關聯。這一發現表明,追求效率或尋找市場的外國直接投 資在國際上尋找具有成本競爭力的目的地和潛在出口平臺 方面可能發揮更有利的作用。關于雙邊外國直接投資存量 與雙邊后向參與全球價值鏈、以及雙邊貿易總額正相關的 進一步證據,請參見Buelens和Tirpak(2017)。 14. 亞太經合組織 (APEC) 和世界銀行 (World Bank) (2018) 。 15. 根據Johnson和Noguera(2017),歐盟和其他特惠貿易 協定,特別是深度貿易協定,在降低雙邊增加值占出口總 額的比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全球生產分散化增加 的一個跡象。 16. Pierola,
45、Fernandes和Farole(2018)。 17. Eora數據庫( 人均GDP與前向全球價值鏈參與之間呈U型關系。 18. Bown和Freund(2019)。 19. Hollweg(2019)。 20. Gollier和Tirole(2015);Nordhaus(2015)。 21. Cramton等人 (2017) ;Farid等人 (2016) ;Weitzman(2017) 。 參考文獻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World Bank. 2018. “Promoting Open and Competitive Ma
46、rkets in Road Freight and Logistics Services: The World Bank Groups Markets and Competition Policy Assessment Tool Applied in Peru, 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Unpublished report,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Artuc, Erhan, Paulo S. R. Bastos, and Bob Rijkers. 2018. “Robots, Tasks, and Trade.” Poli
47、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8674,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Bown, Chad P., and Caroline L. Freund. 2019. “Active Labor Market Policies: Lessons from Other Countri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PIIE Working Paper 192 (January),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Buelens, Christian, and Marcel Tirpk. 2017. “Reading the Footprints: How Foreign Investors Shape Countrie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59 (4): 56184. Chen, Maggie Xiaoyang, and Min Wu. 2018. “The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