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研究院:5G-A關鍵技術方向和產業進展(2023)(13頁).pdf

編號:129410 PDF  PPTX 13頁 1.70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國移動研究院:5G-A關鍵技術方向和產業進展(2023)(13頁).pdf

1、5G-A關鍵技術方向和產業進展中國移動研究院2023.065G-Advanced技術地位:承前啟后承前:5G-A進一步提升了5G的網絡能力,豐富了5G的應用場景啟后:5G-A將對一部分6G關鍵技術進行提前驗證,為6G標準制定和技術落地積累重要經驗Rel-15Rel-16Rel-17Rel-18Rel-19Rel-20Rel-212027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85G5G-A6G5G-A技術演進圍繞3個原則問題與需求需求既兼顧商用痛點,又兼顧未來涌現的新需求當下與未來技術既兼顧已經部署技術繼續挖掘潛在性能,也要兼顧新的技術趨勢網絡與終

2、端既考慮網絡與終端間的能力呼應,也考慮終端自主性能力擴展的訴求下行10Gbps 上行1Gbps千億物聯 超越聯接穩定時延 十倍能效卓越網絡、智生智簡、低碳高效三大方向引領5G可持續發展3UDD(雙工融合)內生確定(ToB網業融合)X-Layer(ToC網業融合)通感一體(通信感知融合)空天地一體(星地融合)5G+AIeIoT智簡行業網網絡節能智能中繼/協作反射節點下行百Mbps 上行百Mbps十萬聯接密度亞米定位精度需求引領:凝聚產業共識,發布5G無線技術演進白皮書,推動5G演進需求形成共識技術引領:提出5G-A三大方向,引導R18立項,主導UDD、X-Layer、eIoT、通感一體等關鍵技術

3、產業引領:聯合發布5G-A業界首批產業樣板,實現業內對5G-A關鍵技術可行性的首次驗證5G-A雙鏈融合行動計劃構建5G繁榮生態聯合產業發布5G無線技術演進白皮書業界首個關于5G演進的文獻2021年2月2021年8月發布5G演進創新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發布樣機第一階段成果業內對5G-A關鍵技術可行性的首次驗證2022年6月2021年8/10月聯合舉辦5G-A創新產業峰會2022年12月2021年12月2023年5月發布5G-A新能力與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5G-A 業界首批產業樣板聯合產業發布5G-A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研究院聯合北京移動發布5G-A關自主創新研發測試平臺卓越網絡:UDD開創頻

4、譜應用新范式,打破TDD性能天花板工業互聯網是5G賦能行業的核心場景,現有TDD技術無法有效滿足工業互聯網低時延和大上行的共存需求提出UDD技術并主導標準,通過雙工技術融合實現TDD頻譜上下行同時傳輸、零等待時延,滿足工業互聯場景需求產業進展f fDtUDU挑戰 滿足差異化業務的共存需求 克服自干擾、交叉鏈路干擾問題關鍵技術雙工技術的融合(Unified tim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通過TDD頻譜同時收發,在兼顧大速率的前提下實現0ms等待時延 多載波UDD SUL補充上行 雙載波互補幀結構載波聚合 單載波UDD 基站同發同收自干擾消除 基站間/終端間交叉鏈

5、路干擾抑制 工業互聯場景存在低時延和大上行雙重需求 低時延:端到端10ms,部分業務4ms以內 大上行:海量數據上傳 雙工模式變革成為進一步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核心攻關點之一需求與價值gNB1gNB2Inter-cell CLIUE1UE2UE3SIIntra-cell CLIInter-cell CLI技術標準:牽頭3GPP R16雙載波互補TDD的標準制定工作,先于電信提出的超級時頻折疊技術概念擔任3GPP R18雙工演進報告人,繼續推動和主導R19 WI立項及標準化工作樣機驗證:2021年12月發布2.6G+4.9G互補TDD樣機,端到端4ms99.9999%2022年5月發布50MHz

6、 SUL(2.3G)+100MHz(4.9G)TDD,廣域場景實現千兆上行10倍能力提升,小區峰值首次突破3Gbps2022年12月聯合完成單載波UDD樣機(4.9GHz 100MHz)階段驗證,端到端4ms時延99.999%,上行吞吐量達到1.4Gbps卓越網絡:X-Layer跨層信息共享與協同,拓寬元宇宙之路以XR為代表的元宇宙作為5G ToC的主流特色業務,對5G網絡容量挑戰較大提出X-layer云邊端協同渲染及網絡業務雙向感知理念,實現系統容量大幅提升,助力元宇宙業務規模發展XR(百Mbps、5ms時延)及元宇宙(10Gbps、ms級低時延)需要大量無線資源保障,網絡容量成為瓶頸挑戰產

7、業進展單用戶性能:4K 60fps速率40Mbps幀時延10ms系統能力:4.9G 100M 7D3U 5倍網絡容量提升,支持20個XR終端以XR為代表的“元宇宙”數字新空間開創了ToC的巨大市場預計2025年,VR軟件應用規模將達到350億美元,活躍VR頭顯設備數量將達到7000萬臺 牽頭3GPP R18 SA1/SA2 XR及多媒體增強標準化,引領3GPP R18跨層融通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 聯合咪咕、業內合作伙伴開展一系列XR樣機的研發和測試工作,打造首個XR業務跨層融通產業樣板通過業務、核心網和無線網的跨層信息共享和協同,實現全局性能最優 云邊端協同渲染功能架構 基站基于空口鏈路、小區擁

8、塞和網元算力狀態動態分割渲染任務 網絡和業務雙向感知 業務感知網絡狀態:結合業務內容、碼率自適應調整,適配網絡的不同狀態 網絡感知業務信息:業務幀的完整性保護傳輸,不同的數據流進行差異化調度,提供端到端的“業務幀級”QoS保障關鍵技術需求與價值卓越網絡:通信感知融合共享,催生一網多能新業態產業進展關鍵技術需求與價值感知是提升5G價值的重要手段,面向千行百業的廣泛感知需求,通過通信和感知技術一體化設計構建低成本、亞米級精度、無縫泛在的通感一體網絡,助力車聯網和無人機監管車聯網(道路監管、自動駕駛等)及無人機(監管、路徑規劃和避障)等場景存在實時通信和感知雙重需求5G通過軟硬件升級,實現低成本、高

9、精度的全域感知,打造百億級的經濟和產業價值挑戰 一體化空口和架構,使能一網多能 感知精度提升,拓寬應用場景通過一體化空口信號和多樣化感知設計,在通信的同時使能距離、速度、角度等感知 一體化感知信號設計 通信和感知信號的靈活空口復用 多樣化感知工作模式 通過自發自收和節點間協作感知多種手段,匹配不同感知應用場景,提升感知精度 靈活化感知網絡架構 本地化、可獨立部署、輕量化的網絡架構,降低感知信號從發送到結果獲取的時延 3GPP SA1場景需求SI將于2023 Q2結項,后續推動3GPP RAN和SA2 R19立項 高頻(26GHz)原型樣機測試驗證:實現交通和無人機場景感知范圍1000m,亞米級

10、距離精度,0.2o角度精度,0.1km/h速度精度 低頻(4.9GHz)原型樣機測試驗證:實現無人機場景1400m感知范圍,交通場景SINR好點亞米級距離精度,1o角度精度卓越網絡:空天地一體實現廣域覆蓋,使能全場景隨需接入產業進展關鍵技術需求與價值挑戰空天地一體網絡是拓展現有地面蜂窩網絡服務范圍、賦能陸??仗旆涸谶B接的重要手段針對傳統衛星制式獨立、移動衛星網絡融合困難,開展面向手機直連的NTN技術研究,實現技術和產業高效融合“天地一體”是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重點演進方向偏遠覆蓋海面通信一帶一路公眾應急通信低成本衛星物聯 衛星與地面網絡在架構,協議、頻率設備等方面缺乏融合設計 架構融合 透明轉

11、發、基站上星 協議融合 超遠距離傳輸、超高速移動性增強 頻率融合 協同傳輸、動態頻譜共享、同頻干擾規避 設備融合 終端融合、網絡設備融合通過星地網絡的架構、協議、頻率、設備融合,實現手機直連衛星 3GPP NTN正成為產業主流之一主流移動產業積極支持3GPP NTN傳統衛星通信產業開始支持 高軌IOT NTN:2023年有望成為商用元年2022年完成全球首個運營商5G NTN技術外場驗證,正開展面向商用組網的二期試驗 低軌NR NTN:技術、產業快速成熟開展端到端技術驗證,推進產業成熟智生智簡:5G+AI構建自智網絡新形態,賦能高價值業務產業進展關鍵技術需求與價值挑戰設計支持AI數據采集、模型

12、訓練與推導、性能反饋等功能架構,探索典型用例解決方案,搭建5G與AI融合從理論到應用的橋梁 智能網絡架構 提出“三層四維”分層分布式智能架構,為業務域和管理域注智賦能 智能接入網 基于AI的負載均衡、網絡節能、移動性管理 智能空口 基于AI 的波束管理、CSI反饋、定位AI為通信系統復雜問題解決打開了“一扇窗”,針對千行百業需求導致的網絡部署和運維復雜、基于傳統通信理論難以建模和求解等需求,設計5G+AI自智網絡,提升5G網絡的自動化、智能化 差異化的5G需求、多樣化的部署場景及頻段、靈活的組網方式,為5G網絡提供最優體驗帶來極大挑戰 AI技術基于海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推理和持續迭代,實現最優

13、決策,提升5G網絡的自動化、智能化 基于AI的智能網絡功能架構設計 高質量的數據采集、特征提取 強大的算力支撐與通信+AI算法設計 中國移動作為3GPP RAN+AI的報告人,主導R17 SI和R18 標準化工作 圍繞三類重點業務(大上行業務、小數據業務、云手機)和兩個關鍵網元(智能尋呼、基于SPI計費)開展測試驗證 基于AI VAE算法的i-Detection異常檢測用于監測5G無線網絡異常,實現正確率88%,減少工單漏派率21%基于圖像識別和語義識別的慧眼智能干擾識別,用于無線干擾類型排查,實現正確率覆蓋場景雙90%,識別效率1100小區/s智能尋呼(節省60-70%尋呼信令量)基于SPI

14、的計費(UPF性能提升32%)智生智簡:eIoT蜂窩與無源物聯相結合,開啟千億連接新空間產業進展關鍵技術需求與價值挑戰新型無源物聯網(extended IOT)通過使能基站天線的標簽激勵和反饋接收能力,實現無源標簽的局域/廣域組網和定位無源物聯網市場空間巨大,針對傳統RFID通信距離短、無法組網和定位等問題,開展蜂窩無源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攻關及國際標準制定,面向倉儲、物流、零售等場景,打造低成本、零功耗的萬物連接能力 RFID在零售、工業、物流等行業市場巨大;預計到2030年,RFID市場將達到356億美元 蜂窩無源物聯網可克服傳統RFID通信距離短、無法組網導致的人工成本高、無法定位等缺陷 提

15、升通信距離 降低功耗與成本 支持米級精度定位 局域/廣域組網 組網式架構分離式系統,降低自干擾和互干擾,可實現局域組網部署接收靈敏度提升,實現百米級反向通信 蜂窩式架構結合蜂窩技術、低功耗協議、端到端架構,支持廣域組網環境采能、超低功耗通信、溫濕度感知,標簽能力升級自干擾消除與聯合干擾抑制技術 中國移動擔任3GPP 研究報告TR38.848主編,繼續推進R19 SI立項 組網式:研發組網式無源物聯系統,實現大中型室內場景的規模組網和連續覆蓋,已在中國移動信息港、廣州明珞、佛山順威等落地試點,實現對大中型倉儲、工廠、樓宇內的資產、物料及人員的管理 蜂窩式:借助網絡基礎設施構建“全程全網”覆蓋;結

16、合標識服務,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聯合產業開展eIoT蜂窩無源樣機研發,通信距離相比RFID提升10倍,超過200米低碳高效:網絡節能構建綠色網絡,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產業進展關鍵技術需求與價值挑戰引入新技術實現匹配業務特征的動態網絡節能,風液冷散熱降低機房PUE,多維能效評估機制等實現精細化節能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實現可持續5G部署,面向當前5G網絡能耗依然較高的問題,開展節能新技術、風液冷技術及多維能效評估研究,持續降低網絡能耗,助力實現綠色5G網絡 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實現可持續5G部署 節省運營開支,降本增效 ITU要求未來十年內移動通信網絡碳排降低45%020406080100202020

17、252030等效溫室氣體排放(MTCO2)數據中心移動網絡固定網絡ICT各領域碳排降低目標 5G需求多樣化,網絡節能的同時需保證通信質量穩定性 設計網絡能效綜合評估機制 新技術 靈活時、頻、空、功率狀態轉換實現動態的節能模式轉換,匹配網絡和業務特征,精細化節能 提出彈性小區架構,并分步推動標準引入 新散熱 高集中度CRAN,研究BBU風液冷混合散熱技術,降低機房空調能耗 能效評估 從網絡服務和性能等多個維度綜合考量5G網絡能效R18 網絡節能WI預計將于2024年初完成彈性小區原型樣機,提升載波關斷率,可實現10%+節能增益試點驗證BBU風液混合柜,機房整體功耗下降11%+發布網絡能效白皮書1

18、.0,提出能效評估修正因子低碳高效:智能中繼/協作反射節點,低成本提升網絡覆蓋產業進展關鍵技術需求與價值挑戰通過引入網絡控制的智能中繼和協作反射節點,實現靈活波束賦形和協同干擾管理,低成本高效提升網絡覆蓋智能中繼(NCR)/協作反射節點(CRN/RIS)是實現5G低成本網絡覆蓋的重要手段,針對5G中高頻傳播和穿透損耗大等問題,開展智能中繼/協作反射節點的波束賦形和干擾控制研究,高效提升網絡覆蓋5G中高頻段傳播和穿透損耗大,網絡覆蓋受限,運營商需要低成本網絡覆蓋解決方案,為未來高頻應用做好儲備 更多基站或接入回傳一體化(IAB)節點擴展覆蓋,部署成本高且靈活性差 傳統射頻直放站靈活性差、不支持波

19、束賦形,無法在5G中高頻有效使用高頻(24GHz-40GHz)中頻 II(3.5GHz-8GHz)中頻 I(1GHz-2.6GHz)低頻(Sub-1GHz)覆蓋帶寬時延中等容量廣域/室外覆蓋大容量熱點/密集城區覆蓋接入與回傳鏈路干擾控制靈活波束賦形 智能中繼 基站輔助的狀態轉換,有效規避傳統射頻直放站對干擾/噪聲的無差別放大 網絡控制的靈活波束選擇,提升毫米波覆蓋 協作反射節點CRN/RIS 支持超大規模超窄波束的用戶級動態波束賦形 網絡控制的多節點協作,實現有效的干擾管理R18 智能中繼WI將于2024年初完成中國移動作為創始單位聯合發起成立智能超表面技術聯盟,引導推進CRN相關的技術研究、標準化和產業落地Ka波段智能超表面CRN相控陣天線樣機 大規模相控單元數量實現窄波束賦形 基站CRN協同實現動態波束選擇/切換更多業務應用方加入雙鏈融合行動,共同開展5G-A關鍵技術的需求甄別,持續指引技術演進走向共同推動5G-Advanced技術產業成熟以終為始與產業伙伴聯合開展新技術樣機開發與測試驗證,實現端到端合力突破,推動技術成熟與落地應用合力突破共同推動3GPP R19標準立項,打造全球統一5G-Advanced標準標準協同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國移動研究院:5G-A關鍵技術方向和產業進展(2023)(13頁).pdf)為本站 (一生何求)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