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2019年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141頁).pdf

編號:130363 PDF  DOCX 141頁 5.09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國家知識產權局:2019年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141頁).pdf

1、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統計報告20192019 年年2019 年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美國專利商標局執筆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020 年 12 月編譯說明編譯說明2019 年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由歐洲專利局(EPO)、日本特許廳(JPO)、韓國特許廳(KIPO)、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等五大知識產權局(以下簡稱“五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聯合編制。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部分:首先是五局情況介紹,主要介紹五局的最新發展情況,以及相關數據統計情況。其次是全球專利

2、活動,包含全球發明專利申請、授權、國家/地區間專利申請流動及同族專利等情況。再次是五局專利活動,通過比較五局 2018 年、2019 年專利申請、授權數據展示五局最新專利活動情況。最后是五局和專利合作條約(PCT),介紹五局利用 PCT 開展專利活動的最新情況。2019 年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五局專利活動的最新情況,是研究分析全球專利發展狀況的重要統計資料。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組織相關力量擷取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編譯,以期為相關知識產權工作提供有益參考。翻譯人員翻譯人員蔡中華-項目總體負責人,主要承擔框架設計、統稿、審稿及部分修訂工作,負責前言、第一章翻譯工作。秦琦-負

3、責執行摘要、第四章及附錄翻譯工作。侯暢暢-負責第二章及第五章翻譯工作。張可欣-負責第三章及第六章翻譯工作。華迪-負責圖表的制作及翻譯工作。審核:李鳳新、李碩執行摘要執行摘要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IP5 SR)是世界上最大的五個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匯編年度報告。截至 2018 年底,全球有效發明專利共計 1390 萬件(同比增長 1.8%),其中 91%的有效專利分布在五局管轄區域內。2018 年,全球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 290 萬件,其中包括直接國家和地區申請,及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其中 94%的專利申請來源于五局所在的國家和地區。2018 年,全球 89%的專利

4、申請都是通過直接國家申請,通過 PCT 途徑申請的跨國專利占比保持穩定。2019 年,五局發明專利申請共計 270 萬件(同比下降4%)。2019 年,五局授權發明專利共計 130 萬件(同比增長5.9%)。2019 年,五局的主要工作進展如下:-五局合作:2019 年 6 月,第十二次知識產權五局合作局長系列會議在韓國仁川召開。五局領導人在會議上就成立新興技術和人工智能專項小組達成一致意見,并以此聯合行動來應對及探索全球科技發展。同時,為提高五局合作效率,他們一致認同改善五局合作結構的必要性。-歐洲專利局:2019 年 6 月,歐專局行政委員會批準了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追求卓越的2023 年

5、戰略計劃。三位新的副局長從 2019 年 1 月 1 日任職并開展工作。2019 年,專利申請數量達到 181,400 件,同比增長 4%,同時公布了 138,000 件歐洲專利。審查周期進一步縮短。-日本特許廳:日本特許廳一直以實現“世界上最快、最優質的專利審查”為目標,實施以“保持速度”、“高質量授權專利”為重點的各項措施。2019 年日本特許廳共受理專利申請 307,969 件,總審查周期和一通平均周期分別是 14.3 個月和 9.5 個月。除此之外,近年來在日本特許廳做出的國際檢索報告數量不斷增長,已經達到新紀錄 51,666 件。-韓國特許廳: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的一通平均周期為

6、10.3 個月。2019 年,韓國特許廳受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共 510,968 件。韓國通過 PCT 途徑申請的專利數量從 2018 年的 16,991 件增加到 2019 年的 18,885 件,同比增長 11.5%,按來源地排名第五。-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制定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提出了 99 項針對性措施。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授權發明專利45.3 萬件,同比增長 4.8%,平均審查周期約為 22.2 個月。-美國專利商標局:2019 年,美國專利商標局主辦人工智能知識產權政策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知識產權專家參加了會議。雖然美國專利商標局專

7、利申請量自 2002 年 1月以來幾乎翻了一番,但美國局成功地實現了審查周期目標,到目前已達到最短的一通周期。前言前言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由歐洲專利局(EPO)、日本特許廳(JPO)、韓國特許廳(KIPO)、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五大知識產權局聯合編制,并得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國際局(IB)的支持。本報告是 2020 年初發布的2019 年五局關鍵統計指標初步數據的延續,最新報告以及五局統計工作組的其他數據和信息參見五局官方網站www.fiveipoffices.org。2019 年 6 月,韓國特許廳在韓國仁川舉辦知識產權五局合作局長會

8、議。在會議期間,局長們肯定了一年來各領域合作取得的成果,批準了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簽署了2019 年五局聯合聲明。該聲明總結了五局近年來在協調和簡化程序、加強工作共享、提高專利質量、便利專利信息和數據統計、及時修訂專利分類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并指出未來的五局合作將著眼于應對全球技術變革、提供優質可靠的審查、創新和完善五局合作機制等方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1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下降 4.4%,2021 年將增長 5.2%,這意味著2020 年和 2021 年,發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負產出缺口將擴大,失業率將上升。在 2019 年,五局中歐洲專利局申請量增加 4.1%,韓國特許廳申

9、請量增加 4.3%,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量增加 4.1,日本特許廳申請量減少 1.8,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量減少 9.2。數據顯示,五局專利申請總量 2019 年下降 4%(請參閱本報告的第 2 章和第 4 章)。12020 年 10 月世界經濟展望:www.imf.org政治和技術因素都在影響專利申請的水平。市場和生產的全球化仍是主要的商業趨勢。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出現專利法和國際通用標準趨同,及專利跨境申請的趨勢。同時也出現了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申請專利的通用途徑,例如 PCT 體系、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生效協議,以及專利審查高速路(PPH)等,這些因素對近年來全球專利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盡管專利

10、申請是由申請人驅動,但專利授權卻可以反映各局的專利審查能力。五局希望本報告能夠給讀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五局將持續改進和完善報告,以更好地服務于公眾的期望和目標。最后在附錄 1 和附錄 2 中給出了與該報告中使用的術語含義。在閱讀本報告時,應當注意五局間的程序和措施有諸多不同,因此,在分析、解讀和比較不同的統計數據時應當慎重。本報告的內容可供其他出版文獻自由引用,但在引用時必須標明本報告標題及網址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html。另外,各專利局統計頁面鏈接參見www.fiveipoffices.org/resources/annualreports.h

11、tml。本報告還附有一個單獨的專利相關術語表附錄,以及一套涵蓋其他年份大部分數據的統計圖表。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完成本報告。2020 年 12 月目錄目錄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6歐洲專利局.9日本特許廳.17韓國特許廳.24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31美國專利商標局.37第三章 全球專利活動.46提交的專利申請.49首次申請.52專利申請.53國家專利權請求量.56授權專利.59國家(地區)間活動.61同族專利.63第四章 五局專利活動.70專利申請.71授權專利.77專利維持.83專利審查程序.85過程

12、統計數據.86第五章 五局和專利合作條約(PCT).90PCT 國際申請途徑.91PCT 授權.94同族專利與 PCT.95PCT 單位.98第六章 其他工作.101附錄 1 五局支出的定義.103附錄 2 術語及過程統計的定義.110附錄 3 縮略語.125表表表 2.1 歐洲知識產權局成果表 2.2 日本特許廳成果表 2.3 韓國特許廳成果表 2.4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成果表 2.5 美國專利商標局成果表 3同族專利數量表 4.1 2019 年提交的專利申請按來源地劃分表 4.2 2019 年授權專利按來源地劃分表 4.3 過程統計數據表 6其他工作統計數據圖圖圖 2.1 截至 2018

13、年有效專利量圖 2.2 截至 2018 年有效專利按管轄地&來源地劃分圖 2.3 按來源地統計的五局交叉申請圖 2.4 歐洲專利公約(EPC)成員國、擴展國及其生效國家圖 2.5 2019 年歐洲專利局支出(百萬歐元)圖 2.6 2019 年日本特許廳支出(百萬日元)圖 2.7 2019 年韓國特許廳支出(百萬韓元)圖 2.8 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支出(百萬元人民幣)圖 2.9 2019 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支出(百萬美元)圖 3.1 全球提交的專利申請按申請程序劃分圖 3.2 全球提交的專利申請按來源地劃分圖 3.3 全球提交的專利申請本國申請比率圖 3.4 全球的專利首次申請按來源地

14、劃分圖 3.5 全球的專利申請按申請程序劃分圖 3.6 全球的專利申請按來源地劃分圖 3.7 全球的專利申請按申請地劃分圖 3.8 全球的專利權請求量按申請程序劃分圖 3.9 全球的專利權請求量按來源地劃分圖 3.10 全球的專利權請求量按申請地劃分圖 3.11 全球的授予專利按來源地劃分圖 3.12 全球的授權專利按申請地劃分圖 3.13 授予的國家專利權按申請地劃分圖 3.14 各國(地區)間活動2018 年申請圖 3.15 各國(地區)間活動2015 年首次申請向外申請情況圖 3.16 2015 年同族專利申請在其他五局地區有后續申請的首次申請比例圖 3.17 五局同族專利按來源地劃分圖

15、 4.1 提交的專利申請按國內國外劃分圖 4.2 提交的專利申請按來源地劃分圖 4.3 提交的專利申請按技術領域劃分圖 4.4 提交的專利申請按細分技術領域劃分圖 4.5 授權專利按國內國外劃分圖 4.6 授權專利按來源地劃分圖 4.7 授權專利按技術領域劃分圖 4.8 授權專利按細分技術領域劃分圖 4.9 授權專利專利權人分布圖 4.10 授權專利自申請日的維持情況圖 4.11 專利審查程序圖 5.1 PCT 國際申請的比例圖 5.2 PCT 進入國家/地區階段的比例圖 5.3 PCT 申請占授權程序中申請總量的比例圖 5.4 授權專利中基于 PCT 申請的比例圖 5.5 PCT 國際申請比

16、例2015 年同族專利圖 5.6 PCT 在五局同族專利中所占的比例圖 5.7 PCT 活動作為受理局圖 5.8 PCT 活動作為國際檢索單位圖 5.9 PCT 活動作為國際初審單位1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知識產權(IP)是指為保護“智力創造”2而建立的各種機制,包括保護工業創新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地理標志也包括保護文學和藝術創造的:版權本報告主要關注的是工業知識產權,且僅涉及發明專利3。值得注意的是,發明專利在全球范圍內都被認為是衡量創新行為的有效指標。發明專利的申請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或組合獲得授權,保護自己的創新:國家程序地區程序(例如,非洲知識產權組織、歐亞專利

17、局、歐洲專利局和海灣合作委員會地區的程序)專利合作條約(PCT)程序2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什么是知識產權?”www.wipo.int/about-ip/en/和世界知識產權指數 2019https:/www.wipo.int/publications/en/details.jsp?id=446443美國專利商標局將某種特定的發明專利稱為實用專利,這與第六章所講的實用新型專利是區別開的。2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專利程序,用于鼓勵創新,優化創新帶來的經濟收益。盡管不斷加強的國際合作推動者各種區域性和國際性專利程序應運而生,但是各國間專利法仍然存在較大差異,單個專利申請受保護范圍也存在地域性。這

18、些因素導致不能對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活動進行直接比較。五局的專利制度都是基于先申請原則,并遵循巴黎條約,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專利制度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為了保護發明成果,申請人通過向當地國家專利機構提交首次專利申請,然后在一年的優先權期限內,再提交后續申請,從而將保護范圍擴大至其他國家。為便于區分,本報告專門對通過國家和地區程序提交的“直接”申請和通過“PCT”途徑提交的國際申請作出了詳細解釋。通過國家程序提交的申請由該國專利機構處理,而地區申請則是通過集中程序處理,通常只有在授權之后才會進入國家法律保護范圍。通過 PCT 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在國際階段首先由指定的專利局處理。在首次提交后約 3

19、0 個月內,PCT 申請進入國家/地區階段,再按照每個指定局的規定進行處理。本報告中的專利活動涉及以下 6 個地區:歐洲專利公約(EPC)締約國(本報告中的 EPC 成員國),對應 2019 年底 38 個 EPC 締約國日本(報告中的日本)大韓民國(報告中的韓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報告中的中國)美利堅合眾國(報告中的美國)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本報告中的其他國家和地區)3前述 5 個國家和地區一起被稱為“五局所在國家/地區(IP5 Blocs)”。在本報告中,這些國家和地區指基于申請人居住地的來源地和地區或基于尋求專利保護所在地的申請國和地區。本報告其他各章的內容簡要介紹如下。除第 6 章介紹的

20、某些事項外,所有統計數據僅涉及發明專利。各章節所使用的統計和程序術語解釋請參見附錄 2。本報告還提供一個與專利相關的術語表附錄,以及一個統計數據文件,其中包括了其他年份的報告中大部分數據的圖表4。第二章第二章-五局概況五局概況介紹了各局的最新進展,本章的預算項目術語參見附錄 1。第三章第三章-全球專利活動全球專利活動第三章評估了全球專利活動,其中不僅涉及五局的專利活動,還包括世界其他地方的專利活動。專利申請數量的統計在各章節中使用不同的計數方式。本章討論了全球范圍內的專利活動,包括首次申請、申請、國家階段請求、授權和國家階段授權等。然后介紹跨區域專利活動,包括專利申請在五局所在國家/地區的流動

21、,以及同族專利情況5。本章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WIPO 統計數據庫6,這是從各國和地區收集的數據。第四章第四章-五局專利活動五局專利活動4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statisticsreports.html5關于同族專利的更多內容,參見第三章和附件 2 中的相關術語定義。6該版本中采用的綜合專利數據截至 2020 年 4 月,PCT 國際申請階段的數據截至 2020 年 5 月。www.wipo.int/ipstats/en/index.html4第四章介紹五局的重要活動,包括五局提交的專利申請和授權的統計數據,以及部分相關機構運行的可比較數據。統計數據

22、來源于五局內部數據庫。首先,統計本國居民和國外居民向五局提交的專利數據,以及按國際專利分類(IPC)7技術領域劃分的申請數據。然后,本章統計五局的專利授權數量,并按照授權來源地進行劃分,以及申請人的人均專利授權數量分布。為了闡明五局授權程序的相似點和區別點,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提供了五局專利授權程序的特點和統計數據。第五章第五章五局和專利合作條約(五局和專利合作條約(PCTPCT)本章通過地理區域和五局區分全球專利活動來反映 PCT對全球專利活動的影響,尤其是專利申請中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申請所占比例、PCT 國際階段進入國家/地區階段的比例、授權專利以及同族專利中使用PCT 的比例

23、。與第三章一樣,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WIPO 統計數據庫,包含從各國和地區收集的數據。統計數據還包括五局作為受理局(RO)、國際檢索單位(ISA)和國際初審單位(IPEA)的 PCT 相關活動。第六章第六章-其他工作其他工作本章介紹了五局非共同參與的其他專利活動,以及其他類型的工業產權業務,這些為本報告其他內容信息的補充。附錄附錄 1-1-五局支出的定義五局支出的定義解釋了第二章出現的一些術語。附錄附錄 2-2-術語及程序數據統計的定義術語及程序數據統計的定義提供了本報告中更多的數據統計信息,尤其是第四章的表 4.3。7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5附

24、錄附錄 3-3-縮略語縮略語附錄 3 展現了縮略的全稱,以及縮略語在文中首次出現的位置。6第二章第二章 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本章詳細介紹五局各自的發展情況8。國際貿易和市場仍然非常重要,創新者希望其智力創造能夠在多個主要市場同時得到保護。專利用于保護發明創造,專利數量被認為是衡量創新活動的重要指標。圖 2.1 顯示了 2018 年底全球有效專利數量。該數據基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數據庫9提供的全球專利信息。截至 2018 年底,全球共有 1390 萬件有效專利,其中91%在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管轄范圍內有效,這體現了五局的重要性。圖 2.2 顯示了截至 2018 年底,五局國家/

25、地區居民擁有有效專利的情況。8在本報告的網絡版數據表格中擴展了本章出現的統計圖表中的統計時間范圍。http:/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statisticsreports.html9www.wipo.int/ipstats/en/index.html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庫中缺少 2018 年一些國家的有效專利數據。在可能的情況下,缺失的 2018 年數據由可獲取的最新數據替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尚未提供 2019 年數據。72018 年底,在 1390 萬件有效專利中,EPC 成員國占29%,美國占 22%,日本占 15%,韓國占 7%,中國占 17%。

26、2018 年,日本 82%的有效專利源自日本10,而美國只有 49%的有效專利源自美國。對于該占比,EPC 成員國為60%,韓國為 75%,中國為 70%。據估計,每年有超過 25 萬件來自五局的首次申請向其他至少一個五局成員提出過后續申請,這使得相同發明申請超過 50 萬件。為了解決由此導致的積壓問題,五局正在共同努力,減少成員之間由于這類專利申請導致的冗余工作。圖 2.3 顯示了基于首次申請來源地統計的 2013 年至2017 年五局間交叉申請數量的變化。由于圖 2.3 對于后續申請所在地區的追蹤基于已公開的申請數據,因此在 2017年后的數據還不完整。10專利來源的確定是基于專利的第一發

27、明者或申請人。89歐洲專利局歐洲專利局歐洲專利局的使命在于提供高質量的專利及高效率的服務、促進創新、提升競爭力、推動經濟增長。其主要任務是根據歐洲專利公約對歐洲專利進行審查。同時,在 PCT程序中,歐洲專利局既是受理局,也是檢索和審查單位。此外,歐洲專利局還為幾個成員國(比利時、塞浦路斯、法國、希臘、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摩納哥、荷蘭和圣馬力諾)的專利局提供國家程序中現有技術檢索工作。歐洲專利局在專利信息、專利檢索工具及數據庫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員國成員國作為歐洲中央專利授權機構,歐洲專利局以單一專利申請和統一授權為基礎,為 44 個國家提供專利保護。截至 2019 年

28、底,歐洲專利組織的 38 個成員國分別是: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 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北馬其頓摩納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圣馬力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 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10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Bosnia-Herzegovina)和黑山(Montenegro)與歐洲專利局簽署協議,允許申請人要求將其歐洲專利延伸至該國。柬埔寨、摩爾多瓦、摩洛哥和突尼斯已經簽訂協議,歐洲專利在這幾個國家有效。與其他國家的類似協議正在談判中。上述所有成員國的國家專利局也可授予專利權。歐洲專利局的授

29、權專利在授權時指定的所有國家里有效。歐洲專利的保護范圍是 44 個國家,覆蓋大約 7 億人口。20192019 年主要成就年主要成就2019 年 1 月,歐洲專利局迎來了三名新副主席 Simon女士、Rowan 先生和 Ernst 先生,他們分別負責綜合企業服務、專利授權程序、法律和國際事務。2019 年,歐洲專利局專利申請量增長 4%,超過 18.1萬件。作為質量和效率戰略的一部分,歐洲專利局實施內部改革,將審查工作列為優先事項并提高了審查效率,使得專利審查的積壓進一步減少。這有利于歐專局重新調整部分工作方向,從而使授權的專利數量進一步增加到近13.8 萬件。為滿足用戶對即時服務的需要,歐洲

30、專利局采取了一項名為早期確定性(Early Certainty)的計劃來加快專利授權程序。早在 2014 年,歐洲專利局推出檢索早期確定性計劃(Early Certainty from Search),旨在申請文件提交 6 個月內提供一份附帶有書面意見的檢索報告,從而提11高申請人的法律確定性,該計劃在時效性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2019 年,歐洲專利局重點關注審查和異議的時效性(2019 年11分別減少 3.7 個月和 1.7 個月)。與申請同時發布的歐洲專利局 PCT 國際檢索報告(即 A1 公開文件)的占比仍然高于 96%。2019 年 6 月,歐洲專利局發布2023 年戰略計劃,提出了一

31、個現代化和可持續的知識產權局的組織戰略。該戰略計劃為實現五個目標的愿景提供了明確的路線圖,概述了歐洲專利局為實現可持續性和卓越性所需要采取的行動與倡議。它還解釋了歐洲專利局打算如何代表其利益相關者,并如何與他們共同合作實現這五個戰略目標。畢竟,作為所有相關方的合作項目,該戰略計劃依賴于與利益相關方有效而透明的合作。更多資料可瀏覽歐洲專利局網頁。歐洲專利局成果信息歐洲專利局成果信息所有檢索、審查、異議、申訴和分類工作都由歐洲專利局員工完成,歐洲專利局沒有外包任何核心工作。專利的授權或駁回決定由三人審查小組作出。表 2.1 顯示 2018年和 2019 年歐洲專利局在歐洲程序中的申請、檢索、審查、

32、異議和申訴方面的工作成果。2019 年的專利申請總量反映出工作需求進一步增加。歐洲專利申請的加速審查項目(PACE),無需任何額外費用,且對所有技術領域都適用。然而,隨著“早期確定性”計劃的實施,正常程序已提速。因此,這類請求的數量明顯減少。2018 年,僅有 5%的歐洲專利審查要求使用該項目。表表 2.12.1 歐洲專利局成果信息歐洲專利局成果信息歐洲專利局成果數據歐洲專利局成果數據2018201820192019變化變化增幅增幅%11這種新方法是基于算術平均值。在審查周期方面,其衡量的是截止到專利授權時的時長。12專利申請量(歐洲直接申請和專利申請量(歐洲直接申請和 PCTPCT 歐歐洲地

33、區階段)洲地區階段)174,481174,481181,406181,406+6,925+6,925+4.0%+4.0%檢索報告量檢索報告量歐洲(含 PCT 補充檢索)122,403123,722+1,319+1.1%PCT 國際檢索84,22483,960-264-0.3%代表國家局及其他26,49925,380-1,119-4.2%合計合計233,126233,126233,062233,062-6464-0.0%0.0%審查審查-異議(結案)異議(結案)歐洲審查185,364177,872-7,492-4.0%PCT 國際審查7,8676,339-1,528-19.4%異議4,0613,

34、977-84-2.1%合計合計197,292197,292188,188188,188-9,104-9,104-4.6%4.6%歐洲專利授權量歐洲專利授權量127,625127,625137,784137,784+10,159+10,159+8.0%8.0%專利信息專利信息歐洲專利局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整理專利數據,通過其產品和服務(如歐洲專利數據庫)向公眾提供專利數據,并為供應商和合作機構提供批量數據。如今,歐洲專利局的目標要更進一步,不僅提供專利信息,還致力于激勵用戶將這些信息轉化為專利知識。它的目標是帶領用戶踏上從了解專利信息到深入運用知識產權的旅程,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能明智地做出

35、知識產權相關決定。歐洲專利局的數據庫包含最全面的專利文獻資源。目前,歐洲專利局世界專利公開文件數據庫(DOCDB)的總記錄已超過了 1.2 億大關,歐洲專利局全球法律事件數據(INPADOC)超過了 3 億。歐洲專利局的數據庫可通過歐洲專利數據庫(Espacenet)的服務進行訪問,同時也支持通過供應商以及合作機構訪問。對專利數據統計分析感興趣的13的用戶也可以使用歐洲專利局的全球專利統計數據庫(PATSTAT)及其在線服務進行專利數據統計分析。這些數據庫為專利情報著錄項目分析和法律地位數據的精密分析奠定了獨一無二的基礎。為了展示專利信息的價值和功用,鼓勵用戶獲取和發展自己的專利知識,歐洲專利

36、局發布了幾份“專利洞察報告”。這些研究涵蓋了多種不同的新興技術,包括石墨烯復合材料、量子計算、區塊鏈和癌癥免疫治療,并發表在了歐洲專利局的在線和印刷媒體以及同行評議的期刊上,如Nature Biotechnology。通過與世界各地的專利局合作,漢語、日語、韓語和俄語等語言的全文專利數據量正在增加。歐洲專利局提供32 種不同語言的免費在線機器翻譯服務,并整合到了歐洲專利局的 Espacenet 全球專利數據庫和歐洲出版服務器中。目前,專利翻譯中心每天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 2 萬份翻譯請求。從了解專利信息到運用專利技術知識的過程不僅僅依靠數據,用戶還需要通過合適的工具來訪問這些數據。因此,在經

37、過深入的用戶咨詢和測試之后,歐洲專利局于2019 年 11 月推出歐洲專利數據庫專利搜索服務的升級版本。這標志著歐洲專利局的專利信息向更易于被用戶獲取這一目標邁出了的重要一步。在免費訪問的基礎上,最新版本還具備一些高級功能,包括:便于搜索的動態查詢構建器;更豐富、更清晰的結果列表;涵蓋整個專利同族的改進版法律地位概述;便于從不同設備進行搜索的響應式設計。14國際合作與歐洲合作國際合作與歐洲合作對于歐洲專利局而言,2019 年是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歐洲專利網絡的重要一年。自 2019 年 6 月發布2023 年戰略計劃以來,歐洲專利局業務的地理覆蓋范圍急劇擴大。2019 年,歐洲專利局與格魯吉亞

38、簽署了一項有效協議,并與埃塞俄比亞、阿根廷、馬來西亞、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巴西和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簽署了 7 項強化伙伴關系協議。這將使歐洲專利局的產品和服務覆蓋到了 38 個成員國、2 個擴展國、4 個生效國和 8 個強化伙伴關系國,總人口達 19 億。通過與其他知識產權局和國際組織的有效協調,歐洲專利局能夠有效避免重復工作。2019 年,29 個專利局參與按照聯合專利分類體系(CPC)對其專利文獻進行分類。截至年底,共計 5550 萬條專利文獻完成 CPC 分類,其中 670 萬條由各局完成。2019 年,歐洲專利局繼續投資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并開始以一種永久性的方式逐步實施這一計

39、劃。專利審查高速路為歐洲申請人提供了簡便的、低成本的渠道,使得他們可以在其他地方以歐洲專利局優質的審查結果為基礎進行快速審查。目前,歐洲專利局的專利審查高速路由 16個伙伴局組成,與更多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審查高速路將在適當時候開始啟動。2019 年加入專利審查高速路的數量仍持續增加,這表明對于某些產品生命周期短的技術領域的申請人來說,加速審查仍然是一個機具吸引力的選項。歐洲專利局牽頭啟動共同引證文獻(CCD)項目,2019 年該項目涵蓋全球 35 個專利局的 3.5 億多條引文。共同引證文獻項目具有豐富的引文數據資源,比如包括歐洲專利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日本特許廳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18 個

40、機構已檢索的相關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書和被引文件中的部分段落。15經濟研究經濟研究2019 年,歐洲專利局首席經濟學家小組發表了三項關于專利經濟影響的最新研究,其中前兩項研究是與歐盟知識產權辦公室(EUIPO)首席經濟學家聯合完成。它們分別闡述 了 知 識 產 權 密 集 型 產 業 對 歐 盟 經 濟 的 貢 獻(www.epo.org/ipr-intensive-industries)和歐洲中小企業使用知識產權與隨后幾年能力提升之間的相互作用(www.epo.org/high-growth)。第三項研究是歐洲專利局記分板,用于評估歐洲中小企業向歐洲專利局申請的專利商業化成果和不足(www.e

41、po.org/scoreboard-smes),2019 年 12 月在都柏林召開了由歐洲專利局和國際許可執行協會聯合組織的首屆高增長技術商務會,該研究成果在會議上予以發布。歐洲專利局預算歐洲專利局預算歐洲專利局財務獨立,不接受 EPC 締約國的資助。歐洲專利局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申請人和專利權人繳納的費用,2019 年歐洲專利局預算為 24 億歐元。歐洲專利局直接收取專利申請授權相關費用,如申請、檢索、審查和申訴費用以及歐洲專利申請的維持費(授權前)。歐洲專利維持費(授權后)的 50%由中央授權程序后該專利生效的組織締約國所有。在支出方面,作為國際組織的歐洲專利局,除了支付工資和津貼外,還需要承

42、擔員工的其他社會支出,如退休金、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費用,以及雇員子女的教育費用。歐洲專利局團體總共約有 23,000 人(在職員工、退休員工及其各自的家庭成員)。16圖 2.5 顯示 2019 年歐洲專利局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標準(IFRS)分類的支出情況12。圖 2.5 中項目的說明見附錄 1。歐洲專利局員工組成歐洲專利局員工組成截至 2019 年底,歐洲專利局共有來自 35 個歐洲國家136,608 名雇員,同比減少 1.3%。其中,負責檢索、審查與異議的員工總數為 4,240 人,申訴委員會員工 189 人。根據歐洲專利局的招聘要求,審查員入局需要先接受三年的培訓,之后才正式上崗。在日常工作

43、中,他們需要使用歐洲專利局官方確定的三種工作語言(英語、德語與法語)。更多信息更多信息如需更多信息,請查詢歐洲專利局網站:www.epo.org12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標準,歐洲專利局“支出”使用“expenses”一詞。13更多詳情請參閱 2018 年 EPO 社會報告 www.epo.org/about-us/annual-reports-statistics.html17日本特許廳日本特許廳日本特許廳一直致力于實現的目標是“世界上最快、最優質的專利審查”。為此,日本特許廳采取了“保持處理速度”、“高質量授權專利”、“與外國知識產權局合作”等多種措施。一)一)提升審查效率提升審查效率隨著知識產

44、權創造過程的加速,縮短總審查周期的需求越來越大,日本特許廳一直在采取措施提高審查速度,2019 年,日本特許廳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一通)的平均周期為 9.5 個月,總審查周期平均為 14.3 個月。二)二)加快審查程序加快審查程序日本特許廳為滿足特定條件的申請人提供加快審查程序或超加快審查程序。那些同時向一個或多個國家提出申請的專利,以及中小企業的專利申請等都可以使用加快審查制度。日本特許廳正在為某些極其重要的專利申請試行超加快審查,例如已經付諸于應用的發明創造或者在多個國家提交的發明申請。原則上,該系統的目標是從提出加快審查請求到發出一通的周期在一個月之內(PCT 國家階段申請為兩個月之

45、內14)。三)三)質量管理措施質量管理措施在專利審查質量政策和專利審查質量管理手冊(以下簡稱質量管理手冊)等專利審查基本原則的指引下,為實現世界范圍內專利審查質量的最高水平,日本特許廳積極開展了以下工作15。質量保證質量保證14有關加快審查系統的詳情,請瀏覽 JPO 網站 https:/www.jpo.go.jp/e/system/patent/shinsa/jp-soki/index.html15有關質量管理措施的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https:/www.jpo.go.jp/e/introduction/hinshitu/shinsa/index.html18在審查員向申請人和代理人發出審

46、查意見和決定之前,審查部門的管理人員對所有案件文件進行實質和形式方面的檢查。審查員通過討論、共享檢索技術等方式消除審查員之間檢索和審查決定存在的差異。質量檢查質量檢查審查員的決定和通知書由質量管理人員進行審核,包括內容和形式的適當性與有效性,然后將正式文件發送給申請人和代理人。為掌握用戶的不同需求,日本特許廳與企業進行非正式面談,接受個案意見建議,并擴大海外用戶及小規模用戶的用戶滿意度調查范圍。四)四)國際審查合作國際審查合作專利審查高速路專利審查高速路(PPH)(PPH)在專利審查高速路(PPH)項目框架下,根據申請人的請求,已經被在先審查局(OFF)(提交首次專利申請的專利局)認定為可授權

47、的申請,可以在參與項目合作的在后審查局(OSF)通過簡易程序進行加快審查。2006 年 7 月由日本特許廳倡導的世界上第一個專利審查高速路項目在日本和美國之間作為試點項目正式啟動。截至 2020 年 1 月,參與專利審查高速路的知識產權局數量已增加到 54 個16。截至 2020 年 1 月,日本特許廳已與 44 個知識產權局實施專利審查高速路項目,包括 2019 年 12 月起與印度商業和工業部的工業和國內貿易促進部門(DPIIT)開展的新專利審查高速路項目合作,以及 2020 年 1月起與沙特知識產權局(SAIP)開展的新專利審查高速路項目合作。16專利審查高速路門戶網站為參與的知識產權局

48、提供專利審查高速路實施狀況和統計信息的一站式訪問https:/www.jpo.go.jp/e/toppage/pph-portal/index.html19關于日本特許廳和巴西國家工業產權研究所(INPI)之間的專利審查高速路項目,2019 年 4 月,INPI 放寬了對符合專利審查高速路申請條件的技術領域限制,自 2019 年 12 月起已覆蓋所有技術領域。此外,日本特許廳也承擔了于 2014 年 1 月啟動了跨國框架“全球專利審查高速路(GPPH)”的秘書處工作。2019 年 1 月,秘魯保護自由競爭和知識產權國家研究所(INDECOPI)加入 GPPH 框架,參與 GPPH 的知識產權局

49、數量達到 26 個。在 GPPH 中,所有類型的 PPH,包括 PPH-MOTTAINAI 和 PCT-PPH17,對所有參與的知識產權局均適用。專利審查高速路專利審查高速路+(PPH+)(PPH+)在 PPH+框架下,在日本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可以利用JPO 的審查結果提出加快授權決定的請求。日本特許廳目前正在與文萊知識產權局共同實施這一框架。專利加快授權合作機制(專利加快授權合作機制(CPGCPG)專利加快授權合作機制是指已經在日本獲得授權的專利技術不需要再進行實質審查而予以授權的加速機制。日本特許廳目前與柬埔寨工業和手工業部及老撾科學技術部知識產權局簽署了實施這一機制的框架協議。五)五)人

50、工智能相關發明的最新趨勢人工智能相關發明的最新趨勢最近,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日本特許廳研究了日本和海外人工智能相關發明的專利申請狀況,并于 2019 年 7 月18發布了一份報告和相關數據。17PPH-MOTTAINAI 是一種框架協議,指的是申請人利用在先申請局做出的國內審查結果向在后申請局提出的專利審查高速路請求。PCT-PPH 指的是申請人利用專利合作條約國際階段審查工作結果向有關專利局提出的專利審查高速路請求。18https:/www.jpo.go.jp/e/system/patent/gaiyo/ai/ai_shutsugan_chosa.html20報告將“人工

51、智能相關發明19”定義為:(1)人工智能核心發明(FI:G06N)和(2)該發明與人工智能有關且已審查并應用到了多種技術領域。研究結果概述如下:自 2014 年以來,受第三次人工智能熱潮的影響,國內人工智能相關發明的專利申請快速增長。自 2014 年以來,涉及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相關發明的應用迅速增長。2017 年,國內近一半的人工智能相關發明專利申請涉及深度學習。對于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專利申請集中在圖像處理、信息檢索和推薦、商業相關和醫療診斷等領域。2015年至 2017 年,控制和機器人領域的專利申請增長尤為顯著。無論是向五局申請還是申請 PCT,人工智能核心技術(IPC:G06N)的申請都

52、呈上升趨勢,其中向美國專利商標局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的數量尤其高。19上述“人工智能相關發明”的定義僅用于研究報告,并不代表日本特許廳的官方定義。21日本特許廳成果信息表 2.2 顯示 2018 年和 2019 年日本特許廳專利申請、審查、授權、申訴或審判和 PCT 業務的工作成果情況。表 2.2 日本特許廳成果信息日本特許廳成果信息日本特許廳成果數據日本特許廳成果數據2018201820192019變化變化增幅增幅%申請量(按申請來源劃分)申請量(按申請來源劃分)國內253,630245,372-8,258-3.3%國外59,93762,597+2,660+4.4%合計合計313,567

53、313,567307,969307,969-5,5985,598-1.8%1.8%申請量(按申請類型劃分)申請量(按申請類型劃分)分案申請2027,26727,665+398+1.5%轉換申請219392-1-1.1%常規286,207280,212-5,995-2.1%合計合計313,567313,567307,969307,969-5,5985,598-1.8%1.8%審查量審查量請求量234,309235,182+873+0.4%一通232,701227,293-5,408-2.3%結案236,279224,375-11,904-5.0%授權量授權量國內152,440140,865-11

54、,575-7.6%國外42,08539,045-3,040-7.2%合計合計194,525194,525179,910179,910-14,61514,615-7.5%7.5%申訴申訴/審判量審判量不服駁回決定的復審請求量16,53616,699+163+1.0%無效宣告請求159113-46-28.9%PCTPCT 業務量業務量20 分案申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包括兩個或多個發明的專利申請分出的一個或多個新專利申請。21 轉換申請是指由實用新型申請或外觀設計申請(專利法第 46 條)和基于實用新型提交的申請(專利法第 46 條之二)轉換而來的發明專利申請。22國際檢索報告47,93451,6

55、66+3,732+7.8%國際初審報告2,1312,000-131-6.1%日本特許廳預算圖 2.6 顯示 2019 年日本特許廳各類支出。圖 2.6 各項內容的描述參見附錄 1。日本特許廳員工組成截止 2019 年底,日本特許廳共有 2,792 名員工,其中:審查員:專利/實用新型:1628外觀設計:48商標40申訴審查員:383綜合人員:539總計:2,79224韓國韓國特特許廳許廳概況概況作為主管知識產權工作的韓國政府機構,韓國特許廳力圖實現韓國創新型經濟的發展,并促使知識產權成為韓國未來經濟繁榮的重要引擎。在國內,韓國特許廳將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審查服務水平之上,通過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

56、與保護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在國際上,韓國特許廳重視與其他國家知識產權機構及國際組織的合作關系。優質審查服務優質審查服務韓國特許廳致力于通過不斷完善審查制度,提高知識產權管理質量,縮短一通周期,提供快速、高質量、以客戶為導向的審查服務。2019 年,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商標、外觀設計專利的平均一通周期分別為 10.8 個月、6.8個月和 5.4 個月。知識產權競爭力知識產權競爭力2019 年,韓國特許廳共受理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等申請 510,968 件。其中,84,216 件申請由外國居民提出。PCTPCT 申請申請每年來自韓國的 PCT 申請數量持續保持增長。韓國

57、是第五大 PCT 申請來源地。2019 年 PCT 申請總數為 18885 件,比 2018 年 16991 件增加了 11.1%。韓語也是 PCT 的第五大常用官方出版語言。韓國成為世界上第韓國成為世界上第 7 7 個專利注冊量超過個專利注冊量超過 200200 萬的國家萬的國家25自 1946 年韓國首次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以來,知識產權申請的數量和范圍呈指數級增長。韓國特許廳于 1948年注冊了第一件發明專利,經過 62 年的時間,2010 年專利注冊數量就達到了 100 萬件。在短短幾年內,韓國特許廳在 2019 年發布了第二百萬件專利注冊,成為世界上第 7 個達到這一里程碑的國家。知

58、識產權年申請量達到知識產權年申請量達到 5050 萬萬2019 年,韓國知識產權申請量首次達到 510,968 件,同比增長 6.4%。此外,韓國中小企業專利市場快速增長,自 2015 年以來,中小企業專利申請量已超過大型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提供知識產權服務1.1.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審查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審查1)成立融合技術審查部為適應知識產權環境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知識產權服務,韓國特許廳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完善專利審查。2019年,韓國特許廳開始進行組織結構調整,新成立了“融合技術審查部”,專門審查人工智能(AI)、大數據、生物健康等與第四次工業革命(4IR)有關的技術。專利審查部門最初由專

59、利審查政策部、專利審查一部、專利審查二部、專利審查三部這四個部門組成。為應對技術革新和進步,韓國特許廳重組技術領域并重新分配專業技能審查員,建立了一個更高效的體系。2019 年,專利審查部門為以下五個:專利審查政策部、融合技術審查部、電子通信審查部、化學生物技術審查部、機械材料審查部。2)審查員間基于共識的協商性會審專利審查通常是由一名審查員完成。即使其他審查員提供了咨詢意見,也由一名主要審查員進行審查。2019 年,26隨著融合技術審查部的成立,韓國特許廳開始施行由三名4IR 技術專業審查員在協商和共識的基礎上開展審查。在這個新實施的系統中,融合技術審查部的三名審查員從開始審查就進行協商并達

60、成共識,做法類似于知識產權審判庭。由于許多與 4IR 相關的發明經常融合兩個或以上不同的技術領域,審查員會審可以提供相對較高質量的審查服務,并通過交換可專利性意見及降低分歧來增加審查一致性。272.2.介紹韓國特許廳介紹韓國特許廳“創業創業團隊團隊”項目項目政府組織往往忙于完成其工作職責,無力實施那些富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卻可以為用戶提供極大便利。因此,可以在組織內臨時組建一個風險投資團隊,形成政策和服務的理念并使這些理念得以實現。2019 年 6 月 12 日,韓國內政部舉辦“創業團隊創意大賽”。韓國特許廳的兩個創意被選為大賽的獲勝者,韓國特許廳也被允許在其組織內建立兩個新的“

61、創業團隊”來執行他們的創意。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1.1.擴大專利大數據在產業中的運用擴大專利大數據在產業中的運用1)加大以材料、零部件和設備為核心的知識產權研發力度韓國特許廳已經開始實施知識產權-研發計劃,以保護專利中已知的核心技術并提高研發項目的效率。加強研發工作計劃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公共研發項目中的知識產權-研發計劃;針對企業成長各個階段定制的知識產權-研發;加強產學研知識產權-研發投入。2)開啟 1 萬億韓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時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計劃根據知識產權資產向企業提供貸款或投資。2019 年,韓國知識產權金融交易總額達到 1.35萬億韓元(約合 11.1 億

62、美元)。2013 年,韓國產業銀行(KDB)提供了第一筆知識產權貸款,此后知識產權融資交易穩步增長。尤其是 2019 年的 1.35 萬億韓元總交易規模更體現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大幅增長,較 2018 年增長 77%。3)啟動專利互助計劃為了提供一個可以降低和消除知識產權風險的穩定管理基礎,同時支持進軍海外市場,韓國特許廳將專利互助28計劃作為政策計劃來實施。當中小企業因國內外知識產權糾紛或在國外取得知識產權而需要資金時,該項目可以在企業之間形成互助。韓國科技金融公司被選定為專利互助項目的委托運營機構,并于 2019 年 8 月開始運營專利互助中心。建立全球知識產權合作建立全球知識產權合作1.

63、1.主辦五局局長會議主辦五局局長會議2019 年 6 月 12 日,第十二次知識產權五局合作局長會議在仁川松島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完善全球專利制度以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變革的聯合聲明。五局局長還同意成立一個工作組,其主要任務是探索在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領域的合作機制。2.2.推進韓國推進韓國-東盟知識產權合作東盟知識產權合作2018 年韓國與東盟國家在經過 5 年磋商后首次舉辦韓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2019 年 11 月 25 日,第二次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在韓國特許廳廳長樸原柱(Won-jooPark)的主持下,與會的東盟十國知識產權局代表團聽取了韓國-東盟知識產權合作的未來發

64、展方向,通過了韓國-東盟知識產權聯合聲明,為深化合作、實現知識產權驅動下的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29韓國特許廳成果信息韓國特許廳成果信息表 2.3 顯示 2018 年和 2019 年專利申請、審查、授權和 PCT 業務的工作成果情況。表表 2.32.3 韓國特許廳成果信息韓國特許廳成果信息韓國特許廳成果數據韓國特許廳成果數據2018201820192019變化變化增幅增幅%申請量(按申請來源)申請量(按申請來源)國內162,561171,603+9,042+5.6%國外47,43147,372-59-0.1%合計合計209,992209,992218,975218,975+8,9838,983+

65、4.3%4.3%審查量審查量請求量180,680183,816+3,136+1.7%一通162,689172,371+9,682+6.0%結案165,902170,160+4,258+2.6%授權量授權量國內89,22794,852+5,625+6.3%國外29,78530,809+1,024+3.4%合計合計119,012119,012125,661125,661+6,6496,649+5.6%5.6%申訴申訴/審判量審判量不服駁回決定的復審請求量3,6242,820-804-22.2%無效宣告請求460477+17+3.7%PCTPCT 業務業務國際檢索報告24,10427,154+3,0

66、50+12.7%國際初審報告131131+0+0.0%韓國特許廳預算韓國特許廳預算圖 2.7 顯示 2019 年韓國特許廳各類支出。30圖 2.7 的各項內容描述參見附錄 1。韓國特許廳員工組成韓國特許廳員工組成截止 2019 年底,韓國特許廳共有 1741 名員工。其中:審查員:發明和實用新型868外觀設計與商標195申訴審查員:107其他人員:571總計:1741更多信息更多信息如需更多信息請查詢韓國特許廳官方網站:www.kipo.go.kr/en/MainApp31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0192019 年整體情況年整體情況1.1.專利審查概況專利審查概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

67、國專利法規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統一受理和審查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專利申請,并依法授予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實行早期公開、請求審查的制度,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 20 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采用初步審查制度,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 10 年。三種專利的保護期限均自申請日起計算。2.20192.2019 年專利申請情況年專利申請情況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三種專利申請量接近438 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為 140 萬件,同比下降9.2%;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227 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 71萬件。3.20193.2019 年專利授權情況年專利授權情況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

68、產權局授權發明專利 45 萬件,同比增長 4.8%,授權實用新型專利 158 萬件,授權外觀設計專利 56 萬件。32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成果信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成果信息表 2.4 顯示 2018 年和 2019 年專利申請、審查、授權、復審、無效和 PCT 業務的工作成果情況。表 2.4 的數據僅涉及發明專利。表表 2.42.4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成果信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成果信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成果數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成果數據2018201820192019變化變化增幅增幅%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國內1,393,8151,243,568-150,247-10.8%國外14

69、8,187157,093+8,906+6.0%合計合計1,542,0021,542,0021,400,6611,400,661-141,341141,341-9.2%9.2%審查量(發明專利)審查量(發明專利)一通838,8691,069,288+230,419+27.5%結案808,4741,023,221+214,747+26.6%授權量(發明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國內345,959360,919+14,960+4.3%國外86,18891,885+5,697+6.6%合計合計432,147432,147452,804452,804+20,65720,657+4.8%4.8%復審和無效量

70、復審和無效量復審請求28,69544,138+15,443+53.8%無效請求1,3871,403+16+1.2%PCTPCT 業務業務國際檢索報告52,49755,776+3,279+6.2%國際初審報告451527+76+16.9%4 4審查周期審查周期33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實施全流程分段審查周期目標管理(按照劃分的時間 點或時間段監督和管理全流程),確保審查周期均勻合理。2019 年,發明專利審查周期約為22.2 個月。信息化與文獻資源信息化與文獻資源為了支持國家技術創新、經濟發展與專利審查工作,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直高度重視專利文獻和信息系統建設。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71、構建了當前的專利信息資源和自動檢索與管理系統。1.1.專利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專利信息公共服務體系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完成了知識產權基本信息目錄并開發管理系統,發布知識產權基礎數據利用指引。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基礎數據開放力度,持續完善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推動實現增加中國法律狀態、復無效審等 5 種數據資源。公眾可下載的數據種類增至 34 種,下載帶寬增加一倍,紙質協議亦被電子協議取代。2019 年,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注冊用戶數達到 1.5 萬個,同比增長 10%,用戶累計下載數據總量超過 478TB,同比增長 59%。積極推進國際數據交換和國內各部委共享數據交換工作。2.2.文獻資

72、源和服務文獻資源和服務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年共配置文獻資源 149種,其中專利文獻資源 6 種,非專利文獻資源 143 種,為專利審查、專利信息公共服務等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繼續與 31 個國家(地區)或組織交換專利文獻,并向 6 個 PCT 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機構提供中國的專利文獻。截至 2019 年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有 540 種專利文獻資源,包括著錄項目數據 191 種、全文圖像數據 167種、全文文本數據 83 種、專題數據 18 種、輔助檢索 72 種、34其他類型 20 種。著錄項目數據包括 104 個國家(地區)或組織;全文圖像數據覆蓋 103 個

73、國家(地區)或組織;全文文本數據覆蓋 36 個國家(地區)或組織。目前,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擁有近 1.3 億份專利文獻。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文獻服務聚焦提高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編寫了文檔資源快速指南,并確保在工作日的一小時內反饋全文檢索結果。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年共向審查員提供 2685 份專利文獻和 23600 份非專利文獻,并就非專利文獻資源的使用進行了多層級培訓,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全年組織各類非專利數據庫培訓班 14 期,累計培訓人員 2800 余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創新服務,豐富線上線下服務手段,通過網絡公開講座、虛擬 IP 展覽等方式傳播知識產權和文化,提供現場咨詢、電話咨詢、

74、在線咨詢、委托查詢等信息服務;全面提高服務臺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國際合作國際合作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繼續深入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改革。通過參與國際事務,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推動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制定,平衡推進多邊雙邊合作,大幅度提高中國在全球知識產權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努力構建多邊、諸邊、雙邊合作與周邊國家協調發展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新框架。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穩步推進 2018 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確立的 8 個實務合作項目。2019 年 5 月,“一帶一路”培訓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行。7月,2019 年度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拉美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與審查實踐研討

75、會和海合會專利局專利審查培訓班在北京舉行。第二批“一帶一路”知識產權碩士生共 26 人完成在華學習。中國知識產權局向老撾、越南、厄瓜多爾、埃35塞俄比亞、柬埔寨、沙特阿拉伯等國知識產權機構以及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海灣合作委員會等相關區域組織派出知識產權專家,開展知識產權審查、法律法規等培訓。2019 年,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簽署專利審查高速路合作協議的合作伙伴總數增加到 29 家,啟動的專利審查高速路試點項目增加到 27 個。與挪威簽署新的試點合作協議,并計劃與沙特簽署新的試點合作協議。與冰島和埃及的試點項目成功延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還與新加坡和捷克共和國的知識產權當局簽署了試點項目的延長

76、協議。五局專利審查高速路也將延長三年。與巴西簽署了試點項目的延長協議。此外,與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協商項目進展順利。中韓聯合檢索試點(CSP)項目自 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啟動以來運行順利。PCT 協作式檢索和審查試點(PCT CS&E)繼續穩步推進,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的非英語語種拓展工作也成功啟動。目前,該試點項目已收到除英語、漢語、日語、韓語、法語和德語以外的其他語言的申請。根據用戶對海外授權專利信息的需求,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繼續開展相關的推廣和培訓活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繼續與 26 個國家、地區和組織開展數據交流合作。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和吉爾吉斯斯坦知識產權局最近也加入

77、了云專利審查系統(CPES),目前用戶總數達到 51 個。36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預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預算圖 2.8 顯示 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各類支出22。圖 2.8 各項內容的描述可參見附錄 1。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員工組成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員工組成截止 2019 年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內設 8 個職能司。更多信息更多信息如需更多信息請查詢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官方網站:http:/22各類比例總和可能超過 100%。37美國專利商標局美國專利商標局目標與使命目標與使命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目標使命在于:通過高技能多樣化的工作團隊,提供高質量和及時的專利商標審查服務,引導國

78、內和國際知識產權政策,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知識產權信息與教育服務,以促進國內外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提升競爭力。美國專利商標局對于創新者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通過履行美國憲法第一條第 8 款 8 項所賦予的使命,“通過授予作家及發明人對其作品與發明一定時期內的獨占權,促進科學與實用技術的發展”,美國專利商標局成為推動美國位于世界經濟與技術發展最前沿的重要工具。美國專利商標局通過為其用戶提供高水平的專利商標審查服務,并收取適當的費用以支持其運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權力和職責歸屬于負責知識產權的商務部副部長和美國專利商標局局長,后者與專利公共咨詢委員會和商標公共咨詢委員會共同協商。美國專利商標局主要負責兩塊

79、業務:專利與商標。美國專利商標局 2018-2022 財年23戰略規劃提出了三項戰略使命及一項管理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所需的具體項目。這些戰略目標共同聚焦于提供可預測、可靠和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提高專利與商標授權質量、確保專利和商標審查能力能夠應對當前和未來的工作量,提升信息技術現代化,增強用戶體驗,推動知識產權海外保護,幫助國會與法院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維持可持續的資金基礎,發展相關知識產權政策。這項計劃由公眾咨詢委員會、相關利益方、公眾和美國專利商標局員工共同參與制定。23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財年指的是 10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38目標 1:優化專利質量與時效性目標 2:優化商標質量

80、與時效性目標 3:確定國內和全球領導力,完善全球知識產權政策、執法和保護力度管理目標:實現組織卓越機構新聞機構新聞在 2019 財年,美國專利商標局超額實現周期目標,一通平均周期為 15.4 個月,總審查周期為 23.9 個月。這一成就標志著美國專利商標局達到 2002 年 1 月以來最短的一通周期,盡管總申請量從 2002 財年的 35.3 萬件增加到2019 財年的 66.7 萬件,在此期間幾乎翻了一番。2019 財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商標審查員連續第 14 年超額實現周期和質量目標。此外,在 2019 財年,商標運營部門采取了幾項重要行動,包括擴大注冊后隨機質量檢查,實施新的美國法律顧問規

81、則,以及鼓勵申請人和公眾打擊造假等,以提高美國商標注冊的準確性和減少虛假申報。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專業技術部門為小型企業、獨立發明家和資源不足的發明家提供專門的教育和實踐資源。在2019 財年,在該部門的審查員處理的申請中,大約 1200 件專利獲得授權。通過加強教育和強化客戶服務,該部門幫助發明人提高獲得專利保護的可能性,在其審查的所有專利申請中,有近 37%的申請得到授權。此外,該部門的審查人員與數以千計的申請人共同協作改進專利系統,使其更易獲取、更透明、更易于理解。美國專利商標局繼續評估一系列項目,用以推進專利申請進程并為申請人提供幫助,包括優先審查計劃、一通會晤計劃、專利信息快速披露聲明計

82、劃(QPIDS)、駁回后審39議試點計劃 2.0(AFCP 2.0)和患者專利計劃(癌癥免疫治療試點計劃)。根據持續評估的結果,專利信息快速披露聲明計劃(QPIDS)在今年被設立為永久性項目。此外,自 2019年 9 月 3 日起,一個財政年度內可批準的優先審查請求數量從 10000 個增加到 12000 個,優先審查的目標是提供更快的專利審查,使申請人可以在大約 12 個月內收到最終結果。在 2019 財年,美國專利商標局進一步研究了女性在專利申請方面的進展和潛力,發布了一份“進展和潛力”報告。通過研究 1976 年至 2016 年獲得美國授權專利的美國女性發明家,美國專利商標局得出她們的專

83、利趨勢和特征。除了進展和潛力報告之外,美國專利商標局還就促進弱勢群體獲得科技成功法案(SUCCESS)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該報告包括一篇文獻綜述,并發現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確定婦女、少數族裔和退伍軍人的參與度。在報告最后,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 6 項新的倡議和 5 項立法建議,以促進婦女、少數族裔和退伍軍人作為發明人、專利權人和企業家參與創新。這些舉措包括:為企業員工發明人創建一個知識產權工具包,以幫助揭開專利程序的神秘面紗,并鼓勵參與申請;識別為此付出努力的個人和組織并增加企業家多樣性;成立理事會,制定促進和增強創新包容性的國家戰略;擴大美國專利商標局針對青年和教師的教育拓展項目;與其他相關美

84、國政府(USG)機構合作,編寫勞動力培訓材料,其中包含如何獲得專利以及發明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等信息;增加為教育工作者編寫的知識產權培訓材料。立法建議是加強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權力,對已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專利申請中的個人開展自愿、保密、兩年一次的調查,以收集信息;加強美國政府機構間數據共享與合作的權威性;擴大美國政府聯邦資助計劃的目的或范圍,包括促進發明和創業的活動,以及在弱勢群體中對利用知識產權的發明和創新進行保護;發行一套創新相關的40紀念幣和郵票,其中應包括來自不同背景的美國發明家以及弱勢群體;在國家博物館展出代表弱勢群體的重要發明家或企業家。截至 2019 財年末,美國專利商標局有 1

85、1,084 名員工每周至少在家工作一天,占到全部員工人數的 87。這項有組織的遠程辦公計劃減少了對額外辦公空間的需求,提高了招聘和留用人員的比例,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并為參與計劃的員工提供更大的工作靈活性以及使他們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美國專利商標局的遠程辦公計劃最大程序地降低了對華盛頓大都市區環境的影響,2019 財年預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 51,000 噸。41國際合作與工作共享國際合作與工作共享美國專利商標局設置知識產權教育和培訓項目,以改進世界各地的知識產權法律及管理能力,并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和技術能力。美國專利商標局的項目涉及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問題,包括知識產權的跨國執行、互

86、聯網盜版、假冒商品帶來的健康和安全威脅、商業秘密保護和執法、版權政策以及專利和商標審查。2019 財年,政策與國際事務辦公室通過其全球知識產權學院(GIPA)共開展了140 次此類培訓活動,受益人數超過 9500 人。在參與培訓的個人當中,大約 45%是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和使用者,大約 55%是來自于 123 個國家的專利、商標和版權官員、檢察官、警察、海關官員和知識產權決策者。在 2019 財年,GIPA 繼續履行其近 10 年的承諾,即通過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及 YouTube 播放列表上的遠程學習欄目制作和維護深度點播內容。這些模塊擁有五種語言,涵蓋了知識產權保護和執行的六個領域。美國專利

87、商標局還與政府間組織簽訂了一系列協議,其中之一是與國際刑警組織就非法貨物和全球健康計劃達成協議,就培訓和能力建設方案進行合作,以促進有效的國際知識產權執法,這些合作包括了 2019 年 7 月的中亞地區打擊假冒商品販運項目。此外,在 2019 財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根據國務院的中東伙伴關系最終達成了一項跨機構協議,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約旦、卡塔爾、巴林和科威特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項目。美國專利商標局繼續引領全球工作共享項目,以提高專利申請人和審查員的效率。美國專利商標局繼續優化專利審查高速路計劃,該計劃已被證實能夠提高效率并降低申請人在多個知識產權局進行申請的成本。截至 2019 財年年底,

88、專利審查高速路共提交了 61,944 件申請,其中53,814 件專利獲得授權。42美國專利商標局在這一年里繼續管理全球專利檔案系統(Global Dossier),為用戶提供在多個專利局提交的相關申請的單點訪問,而無需支付任何費用。美國專利商標局也繼續評估如何為全球專利檔案系統添加更多的功能,包括提供法律狀態信息以及增加可用的應用數據范圍,從而使其利益相關者受益。此外,美國專利商標局繼續試點創新的協作檢索項目,以提高全球知識產權的可預測性和可靠性。美國專利商標局成果信息美國專利商標局成果信息表 2.5 顯示 2018 年和 2019 年專利申請、PCT 檢索和審查、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一通

89、)、授權、進入上訴和抵觸程序的申請以及專利訴訟案件的情況。表表 2.52.5:美國專利商標局成果信息:美國專利商標局成果信息美國專利商標局成果數據美國專利商標局成果數據2018201820192019變化變化增幅增幅%申請量申請量實用專利(發明專利)24597,141621,453+24,312+4%國內285,095292,998+7,903+2.8%國外312,046328,455+16,409+5.3%植物專利1,0791,134+55+5%再頒專利1,0131,110+97+10%小計小計599,233599,233623,697623,697+24,46424,464+4%4%外觀設

90、計45,08346,847+1,764+4%臨時申請169,340170,089+749+0%總計總計813,656813,656840,633840,633+26,97726,977+3%3%24除非特別說明,本報告所述美國專利商標局統計數據僅限于使用專利申請和授權。43繼續審查請求(RCE)25170,366170,568+202+0%PCTPCT 國際檢索國際檢索22,21022,465+255+1%PCTPCT 國際初步審查國際初步審查9911,003+12+1%一通(發明專利、植物專利、再頒專一通(發明專利、植物專利、再頒專利)利)592,895592,895600,057600,0

91、57+7,162+7,162+1%+1%授權(合計)授權(合計)307,759307,759354,430354,430+46,670+46,670+15%+15%本國居民144,413167,115+22,703+16%外國居民163,346187,315+23,967+15%日本47,56653,542+5,975+13%EPC 成員國48,96355,638+6,675+14%韓國19,78021,684+1,904+10%中國14,48819,209+4,724+33%其它32,54937,242+4,689+14%進入上訴和抵觸程序的申請進入上訴和抵觸程序的申請單方案件受理8,684

92、6,889-1,795-21%單方案件審結10,98911,353+364+3%雙方案件受理2610-16-62%雙方案件審結3819-19-50%專利訴訟案件專利訴訟案件請求量669682+13+2%結案量645778+133+21%未決案卷量(截至自然年年底)639561-78-12%美國專利商標局預算美國專利商標局預算25繼續審查請求是指美國專利商標局的一個程序,即申請人通過提出請求和支付特定費用,可以得到對申請的繼續審查,即使該申請已經到了駁回、申訴或核準通知階段。44美國專利商標局采取以項目和活動為基準分配資源和費用,從而支持三個戰略目標中的每個項目和活動。在2019 財年,美國專利

93、商標局的支出總額為 33.41 億美元,其中 18.7%的支出分配給了信息技術安全和相關的信息技術成本。目標 1優化專利質量和時效性29.4 億美元目標 2優化商標質量和時效性3.342 億美元目標 3確立國內和全球范圍內的領導地位,以改善知識產權的政策、執法與保護力度0.669 億美元圖 2.92019 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支出26圖 2.9 中各項目的說明見附件 1。美國專利商標局員工構成美國專利商標局員工構成截至 2019 年財年年底,美國專利商標局共有 12,652名聯邦雇員。其中,發明專利、植物專利和再頒專利審查26所占比例加總不為 100%。45員 8,125 人,外觀設計審查員 17

94、1 人,商標審查員 627 人,管理、行政和技術支持人員 3,729 人。更多信息:更多信息可以查詢美國專利商標局官方網站:http:/www.uspto.gov46第三章第三章 全球專利活動全球專利活動專利活動被視為創新活動的風向標。本章根據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來檢視全球專利活動。統計范圍主要覆蓋2014 年至 2018 年的五年期間27。下述的申請和授權的數量均按申請和授權所在自然年度統計。統計數據主要來源于 WIPO 統計數據庫28,其數據從世界各國專利局收集而得到。專利統計數據有時會被回溯更新,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缺失的數據通過其他來源加以補充,但并沒有為了彌補缺失數據而進行估計。鑒于

95、并非所有國家的專利局都會定期向 WIPO 報告其申請統計數據,因此解釋其中數據時應當慎重,尤其是涉及到五局范圍之外的其他國家的數據。應當注意的是,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量少于所提交的申請總量。這是因為一項發明在某個國家的專利局提出首次申請后,通常還伴隨著向其他多個國家的專利局進行專利申請,而每個在后申請都要求較早的首次申請的優先權。因此,首次申請可看作是創新活動的風向標,而外國申請則被認為是國際貿易和全球化意向的風向標。雖然專利保護的需求主要通過將每個國家、地區或 PCT國際申請進行計算之后再加以考慮,但本章在累加地區程序中的申請所指定的國家數量之后,還會給出其他反映專利權需求的表述方式。27本報

96、告網絡版的統計表格文件包括本章大部分內容的更多年份的數據,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statisticsreports.html28本版指 2019 年 3 月的綜合專利數據,以及 2020 年 4 月的 PCT 國際申請數據,www.wipo.int/ipstats/en/index.html,對于 2019 年的部分數據,請詳見第四章。47在本章中,申請按照提交的專利申請、首次申請、專利申請、以及國家專利權請求量來計算。這些計算方法與本章中的單獨各節有關?!疤峤坏膶@暾垺卑ㄖ苯訃疑暾?、直接地區申請和 PCT 申請國際階段?!笆状紊暾垺卑ㄔ紝?/p>

97、利申請,該申請早于向其他國家提出延伸保護的所有后續申請?!皩@暾垺卑ㄖ苯訃疑暾?、直接地區申請、進入國家階段的 PCT 申請和進入地區階段的 PCT 申請?!皣覍@麢嗾埱蟆卑ㄖ苯訃疑暾?、指定地區申請、進入國家階段的 PCT 申請和進入指定地區階段的 PCT申請。請參考下一頁的“第三章圖表指南”,以及每個圖表的文字說明,以進一步討論每種計數方法統計的相關申請。授權數據根據授權頒布或公開的年度計算。與專利申請類似,本章在累加地區程序已獲得的授權中所指定國家的數量之外,在專利權方面也給出授權的其他表示方法。本章最后一部分討論了涉及國家(地區)間申請流量和同族專利的國家(地區)間專利活動。同

98、族專利是要求單一申請優先權的一組專利申請,包括形成優先權的原始申請本身和在全球范圍內提交的所有后續申請。優先權集合原則上比國內申請總量更能代表首次申請情況。五局同族專利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同族專利子集,代表在所有五局國家(地區)的專利活動。48第三章圖表指南第三章圖表指南由于專利制度具有復雜性,因此對提交的專利申請過程采取了不同的表述方式來詳細說明專利申請過程中互為補充的部分。下表可以指導讀者了解不同表述方法所對應的圖表。這也用于描述第三章使用的術語。每個參考圖表都附有文字說明。圖圖 3.13.1、3.23.2、3.33.3 和和 3.43.4 顯示按填寫專利申請表格數量而統計的提交的專利申請的數

99、量。所述計算內容涵蓋:直接國家申請、直接地區申請(向 ARIPO、EAPO、EPO、GCCPO、OAPI 提交29)以及 PCT 申請國際階段。圖圖 3.53.5、3.63.6、3.73.7 和和 3.143.14 顯示專利請求量,即專利申請的數量。向專利局提交的直接申請在提交時計算;PCT國際申請在其進入國家或地區階段時計算;直接國家申請和直接地區申請僅計算一次;PCT 國際申請按啟動的國家(地區)程序而重復計算。圖圖 3.83.8、3.93.9 和和 3.103.10 顯示國家專利權請求量。直接國家申請僅計算一次;進入國家程序的 PCT 國際申請按其進入該階段的國家數量而重復計算。上述計算

100、方法是考慮到專利在這些國家中具有不同的法定權利。直接地區申請和進入地區階段的 PCT 國際申請按其進入地區程序時指定的國家數量而重復計算。這是國家專利授權的一種表示方法。圖圖 3.113.11 和和 3.123.12 顯示授權專利的數量。所有的授權只計算一次(與圖 3.5、3.6、3.7 和 3.14 中申請類似的方式)。圖圖 3.133.13 顯示國家授權專利數量。直接國家授權只計算一次,但對于地區專利局授權量則按該授權生效的國家數量而重復計算。這是國家專利權的一種表示方法(這與圖 3.8、3.9 和 3.10 中專利申請的計算方法類似)。29ARIPO 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EAPO 歐亞

101、專利局;EPO 歐洲專利局;GCCPO 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專利局;OAPI 非洲知識產權組織。49 圖圖 3.153.15、3.163.16、3.173.17 和表和表 3 3 顯示作為首次申請集合而產生的同族專利的數量,同時也顯示了各地區間首次申請及要求共同優先權的后續申請的流動。提交的專利申請本節計算的提交的專利申請包括直接國家申請、直接地區申請以及 PCT 國際申請。圖 3.1、3.2 和 3.3 顯示在全球提交的專利申請量,這些申請僅被計算一次。這表明在統計申請量時,并不累計地區申請指定國家的數量和與 PCT 國際申請相關的國家數量。盡管一些發明在多個國家的專利局提交申請,但

102、總數表示了在全球維護知識產權所采取行動的總量。圖 3.1 顯示按三類申請提交程序劃分的專利申請量。2018 年,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增加了 6%,接近 300 萬。直接國家申請和直接地區申請均同比增長 6%,而 PCT 國際申請量增長了 4%??傮w來說,89%的專利申請通過直接國家程序進行提交。PCT 制度為申請所做的貢獻將在本章后面內容和第五章中詳細討論。圖 3.2 顯示按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圖 3.1 中全球提交的專利申請情況。502014 年至 2018 年,五局專利申請總量在全球專利申請中所占比重從 93%略微提升至 94%。2018 年,全球提交的專利申請總量增長

103、6%。其中,來源于中國和韓國的專利申請量分別增長了 12%和 2%,EPC 成員國專利申請量幾乎保持不變,而日本和美國的專利申請量都出現了下滑,降幅分別為 1%和 2%。圖 3.3 顯示了向全球提交的專利申請中在本國(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申請所占的比例情況。512018 年,五局國家(地區)中,中國在本國申請的比例最高,為 94%;而 EPC 成員國在此指標中所占比例最低30,為 53%。大多數國家申請由本國居民提交。在很大程度上,向外申請是通過地區申請程序或 PCT 國際申請程序提交。30在將 EPC 成員國作為一個地區來統計數據時,由一個 EPC 成員國居民申請人向另一個 EPC

104、成員國或向歐洲專利局提交的申請被認為是在來源地域內的申請。EPC 成員國的具體列表請詳見第二章歐洲專利局部分。52首次申請在以下內容中,有關本節中所涉及的專利首次申請都只計算一次:直接國家申請、直接地區申請以及 PCT 國際申請。獲取專利保護的過程始于首次申請,即在向其他國家擴展保護范圍的所有后續申請之前提交的用于保護發明或創新的原始提交的專利申請。圖 3.4 顯示按申請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首次申請變化趨勢。從 2017 年到 2018 年,全球首次申請的數量增加了 6%。2018 年來自中國的專利首次申請量達到 1,393,195 件,迄今為止為五局范圍內最多。與 20

105、17 年相比增幅達到 12%。來自韓國的首次專利申請量也增加了 2%,而 EPC 成員國、日本和美國則有所下降,分別減少了 2%、3%和 4%。比較圖 3.2 和 3.4 可以預估后續申請量,因為在一個國家的專利局提交發明的首次申請后,會在其他國家的專利局或同一個專利局提交后續申請。從圖 3.2 和圖 3.4 所示的 2018 年總量的差異中,可以估算出 675,808 件后續申請,即 2017 年的每件首次申請平均產生 0.32 件后續申請,并假設延遲一年(675,808/2,199,610=0.32)。53專利申請本節計算的專利申請包括直接國家申請、直接地區申請、進入國家階段的 PCT 申

106、請以及進入地區階段的 PCT 申請。圖 3.5、3.6 和 3.7 描述了請求進入授權程序的專利申請量的變化。請注意,直接國家申請和直接地區申請在提交時即進入授權程序,而對于 PCT 國際申請,授權程序的起始點延遲至國際階段結束31。在下圖中,PCT 申請量是指相應年度進入國家(地區)階段的申請量。由于 PCT 申請通常進入多個國家或地區程序,這使得本節的數量高于前一節的數量。例如,一件 PCT 申請(如圖 3.1)可能同時要求進入歐洲專利局地區階段、進入美國國家階段以及進入澳大利亞國家階段,從而產生三件 PCT 進入國家(地區)階段申請。圖 3.5 顯示了全球范圍內按申請程序劃分的專利申請量

107、趨勢。2018 年,全球范圍內共提交 330 余萬件專利申請,較2017 年增長了 5%。直接國家申請同比增長 6%,進入國家(地區)階段的PCT 申請量同比增長 3%。31自首次申請的優先權日之后 30 個月或 31 個月進入 PCT 國家或地區階段。54圖 3.6 顯示圖 3.5 所示的進入國家或地區授權程序的全球專利申請的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的分布情況。2018 年五局國家(地區)中,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占比最大,而且增長率最高(12%);來自 EPC 成員國和韓國的申請量分別增長 1%和 2%,而來自美國的申請量下降 2%;來自日本的申請量與 2017 年持平。在進行年

108、度比較時,應當慎重使用“其他國家”的數據。年度間差異可能反映專利申請量的差異,也可能反映提供專利申請量數據的國家數目產生了變化。圖 3.7 顯示按申請地劃分的全球專利申請的分布情況,其數據統計口徑與圖 3.5 和圖 3.6 相同。552018 年,中國專利申請量增加了 12%,EPC 成員國的申請量增加了 1%,韓國的申請量增加了 3%,而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專利申請量均下降了 2%。56國家專利權請求量本節所計算的專利申請包括直接國家申請、進入國家階段的 PCT 申請,以及直接地區申請和進入地區階段的 PCT申請所指定的國家數。隨著對 PCT 和地區體系運用的增多,以及越來越多國家加入此類體系,

109、提交的申請量對應于更多的國家專利權請求數量。累加了申請指定國家的數量能夠有效測量出假設沒有 PCT 或地區體系的情況下,想要在同樣數量的國家尋求專利保護所必需進行的國家專利申請量。直接國家申請只在一個國家有效,進入某一個國家階段的 PCT 國際申請也是一樣。但是進入地區體系的直接地區申請和 PCT 國際申請則在每個成員國均有效。因此,向地區局的要求數量擴展至該地區體系覆蓋的國家數量32。圖 3.8 顯示按照申請程序劃分的國家專利權請求量的變化趨勢。從 2017 年到 2018 年,全球對專利權的請求量增長了5%。2018 年,如圖 3.8 所示,利用三種申請程序的請求數32截止到 2018 年

110、底,地區專利體系的締約國有 88 個國家,其中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包括 19 個國家,歐亞專利公約包括 8 個國家,歐洲專利公約包括 38 個國家,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專利局包括6 個國家,非洲知識產權組織包括 17 個國家,相比之下,2014 年初時為 87 個國家。截至 2018 年底,PCT 締約國有 152 個,而 2014 年底為 148 個國家。此外,在與歐洲專利局有延展或有效協議的其他國家也能產生國家專利(見第二章)。57量都有所增長。其中,采用直接國家申請和直接地區申請的專利申請量延續了過去幾年的上升趨勢,均實現了 6%的增長。2018 年,采用 PCT 程序的專利申請

111、量增長了 4%。集中式申請程序(PCT 和直接地區)約占 2018 年國家專利權請求總量的 72。這充分體現了集中式程序的重要作用,即幫助體系內的專利申請人擴大專利保護,而無需在每個感興趣的國家單獨提出申請。圖 3.9 顯示按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國家專利權的請求量發展趨勢,其數據統計口徑與圖 3.8 相同。從 2017 年到 2018 年,全球專利權請求量增長了 5%。來自中國和韓國的請求量分別增長了 11%和 7%;來自 EPC成員國、日本和美國的請求量分別增長了 4%、2%、2%。除其他因素外,下圖中請求國家專利權的分布情況更清楚地表明,EPC 成員國在全球專利權請求

112、量所占比重較高,該數據反映了 EPC 成員國對于國際和地區體系的密集使用。圖 3.10 顯示了按申請地劃分的要求國家專利權的申請分布情況,基于與圖 3.8 和圖 3.9 相同的數據。58上圖反映了地區專利體系對于全球范圍內請求國家專利權的影響。2018 年,EPC 成員國和中國的國家專利權的請求數量分別增長了 5%和 12%,而日本和美國的國家專利權的請求量則均下降 2%。59授權專利本節通過專利授權量反映專利運用情況的變化趨勢。圖 3.11 顯示按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專利授權量。2018 年,全球專利授權數量增長 2%。來自 EPC 成員國和中國的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 3

113、%和 7%,來自美國和韓國的專利授權量保持穩定,而來自日本的專利授權量下降 1%。圖 3.12 顯示每個國家(地區)專利授權量的詳細情況。EPC 成員國專利授權量的增長最顯著,增長率為 15%。中國專利授權量增加了 3%,而日本、韓國和美國分別減少了 3%、1%和 3%。60在進行年度比較時,應當慎重使用“其他國家”的數據。其年度間差異可能反映專利授權量的差異,也可能反映提供專利授權量的國家數目發生了變化。雖然同一項發明可能被多個專利局授權,但是相應的專利授權在每個專利 局只計算一次。然而,應注意到一個地區局(例如歐洲專利局)做出的每個授權決定可能產生與其指定的成員國數量一樣多的國家專利,這只

114、對 EPC 成員國和其他國家有影響,具體如圖 3.12 所示。圖 3.13 顯示由圖 3.12 授權決定導致的生效國家授權量的變化趨勢。直接國家授權只計算一次,但對于地區專利局授權量則按授權的生效國家數量而重復計算。下圖代表了在每個國家(地區)獲得的國家專利權數量??紤]了生效國家數量后,2018 年的專利授權量超過250 萬件,比 2017 年減少 1%。EPC 成員國由許多國家組成,可以選擇歐洲專利局的集中授權程序。這一事實解釋了圖 3.13 中授權專利數量遠大于圖 3.12 中授權專利數量的原因。EPC 成員國授權的國家專利的數量同比下降 2%。日本、中國、韓國和美國等國家(地區)的數據與

115、圖 3.12 相同。在進行年度比較時,應當慎重使用“其他國家”的數據。其年度間差異可能反映專利授權量的差異,也可能反映提供專利授權量的國家數目發生了變化。61國家(地區)間活動本節分析了不同國家(地區)尤其是五局所在國家(地區)之間的專利申請流量和同族專利流量。申請流量申請流量圖 3.14 顯示 2018 年五局所在國家(地區)(第一申請人或第一發明人的住所地,如圖 3.5)之間的專利申請流量,括號里是 2017 年數據。向專利局提交的直接申請在提交時計算;PCT 國際申請在其進入國家或地區階段時計算;直接國家和直接地區申請只計一次;PCT 國際申請按啟動國家(地區)程序的數量而重復計算。62

116、通常,美國較其他四局所在國家(地區)接收到更多的國外申請。美國申請人向 EPC 成員國提交的申請量高于向其他四局所在國家(地區)提交的數量。2018 年,在國家(地區)間的 20 個流量中,有 5 個出現了下降。源自韓國流向美國的流量下降近 5%。此外,從美國流向日本和韓國的流量出現下滑,從 EPC 成員國、日本到美國的流量也減少了。其他 15 個方向的流量出現了增長。尤其以所有源自中國的流量上升幅度最為明顯,其中最大的流向增長是從中國流向日本(較 2017 年同比增長 28%)。63同族專利同族專利是要求單個首次申請的優先權的一組專利申請。本節關于國家(地區)間同族專利流量的資料來自全球專利

117、公開文件數據庫(DOCDB)33,該數據基于在公開申請和授權文件所示的優先權引用。本節中關于首次申請的數據與圖 3.4 使用的國內申請代替首次申請的數據一致。由于公開的延遲(相對于申請時間),只能在幾年后才能較準確地報告同族專利數量。表 3 顯示每個地區的首次申請數量和優先權年度為2014 年和 2015 的國家(地區)間同族專利流量的詳細情況。每個數字下方的百分比表示該數字占要求優先權來源地的首次申請量的比例。表表 3 3:同族專利數量:同族專利數量優先權年度:優先權年度:20142014優先權年度:優先權年度:2015201533DOCDB 是歐洲專利局構建的專利數據庫,涵蓋世界范圍的著錄

118、項目數據、摘要和引文(但不是全文)等文獻資源。64來源:EPO DOCDB 數據庫圖 3.15 顯示了五局之間從首次申請(在五局地區內的專利局)向后續申請的同族專利流量,其中對于申請量的計算基于其提交優先權的專利局所在國家(地區)。每個國家(地區)的數量是 2015 年首次申請的總量。來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流動數據表示 2015 年在來源地首次申請后前往目的地進行后續申請的數量。括號內是 2014 年的可比較數據。65根據表 3 中的信息,在 2015 年五局國家(地區)的所有首次申請(1,756,718 件)中,有 15%形成了其他五局國家(地區)中至少一個局的同族專利(255,258 件)。

119、經過進一步篩選,2015 年五局地區的所有首次申請中只有 2%形成“五局同族專利”,即在所有五局地區中都進行了首次和/或后續申請。根據首次申請來源地的不同,2015 年五局同族專利的比率也有很大不同,具體數據詳情見表 3(EPC 成員國 5.5%、美國 5.1%、日本 3.0%、韓國 1.6%、中國 0.2%以及“其他國家”為 0.6%)。圖 3.16 顯示五局所在國家(地區)的單獨圖表,反映了該國家(地區)向其他五局國家(地區)提交后續申請66占首次申請的百分比。該圖是對表 3 中 2015 年同族專利數據的詮釋。圖中的四個有色圓形,每個都代表了該來源地提交的首次申請量在其他五局國家(地區)

120、之一提交后續申請的百分比。圓形的重疊區域指在多個其他五局國家(地區)提交的后續申請。如前所述,就 EPC 成員國而言,在國家局和歐洲專利局的活動都被包括在內。以上每個圖表首先列出了 2015 年向五局國家(地區)申請專利的首次申請總量。然后列出了所述首次申請向其他國家(地區)提交后續申請的相應百分比。部分百分比同樣出現在表 3 的下半部分中。在每個彩色圖形下面,在地區組合旁邊的百分比顯示流向一個以上的其他五局國家(地區)后續申請的補充百分比。例如,來自 EPC 成員國的首次申請在中國和美國提交的后續同族專利在圖形中顯示為第一個圖中綠色和黃色圓形的重疊區域。如圖形底部較下方的黃點和綠點旁邊所示,

121、該對應的百分比為 22.0%。圖形的非重疊區域表示沒有在任何其他五局國家(地區)提交后續同族專利的百分比或數量。例如,對于 EPC 成員國的首次申請,與日本圓形很小的非重疊區域表示只有很小百分比和數量是 EPC 成員國的同族專利在日本提交申請,沒有在其他任何五局國家(地區)提交申請。圖 3.16 表格最后一行表示五局同族專利所占比例,也同樣出現在表 3 下半 部分的最后一列。6768圖 3.16 和表 3 所列的 2015 年數據表明,美國市場被五局其他國家(地區)視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因為對每個國家(地區)而言,在所有目標國家(地區)中,在美國的后續申請百分比最高。對于五局其他國家(地區)來

122、說,第二重要的市場是中國。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是 EPC 成員國,其次是中國。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是美國,其次是 EPC 成員國。在 EPC 成員國的首次申請中,向美國提交的后續申請百分比最高(35.8%)。與其他五局國家(地區)的后續申請占首次申請百分比相比(從美國向韓國提交的首次申請除外),EPC 成員國的首次申請往往會引起更高的后續國外申請比例。在日本首次申請中,向美國提交的后續申請百分比最高(24.1),其次是中國(17.4),接下來是 EPC 成員國(12.1)。與其他國家(地區)一樣,在韓國首次申請中,向美國提交的后續申請百分比最高(15.8),其次是中國(8.9)

123、。此外,向 EPC 成員國提交的后續申請百分比為5.2。在中國首次申請中,向美國提交的后續申請百分比最高(2.1),第二是向 EPC 成員國提交的百分比(1.0),而向日本提交的后續申請為 0.5。盡管中國向其他任何地方提交后續申請占首次申請百分比很低,但快速增長的首次申請數量使得輸出至五局國家(地區)的同族專利的絕對數量持續增長,這可以通過比較表 3 中 2014 年和2015 年的數據看出來(分別為 21,939 和 21,916)。美國首次申請向其他國家(地區)提交的后續申請比例中,EPC 成員國百分比最高(25.7),向中國提交的后續申請百分比(20.8)位居第二,向日本和韓國的申請比

124、例分別為 11.8和 8.5。69圖 3.17 顯示按形成優先權的申請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五局同族專利變化趨勢。2015 年,五局同族專利總量為 32,446 件,其中 41%來自美國,22%來自日本,21%來自 EPC 成員國,8%來自韓國,6%來自中國,2%來自其他國家。70第四章第四章 五局專利活動五局專利活動本章僅介紹五局專利申請和授權的趨勢,以及一些技術細分領域。與第三章 2018 年為最新數據所不同的是,本章展示的大多數信息包括 2019 年的數據34。本章關于歐洲的統計數據,僅指歐洲專利局,并不包括 EPC 成員國所在國家專利局的統計數據。其中歐洲專利局作為

125、一個專利局來展示,而 EPC 成員國仍作為申請來源地。五局的專利活動通過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來反映。對于專利申請,這里的表示方法類似于第三章中(圖 3.5、3.6、3.7 和 3.14)顯示的進行專利申請的專利請求數量35。向各局提出的專利直接申請按提交之日統計,PCT 國際申請按其進入國家或地區階段時統計。直接國家申請和直接地區申請只統計一次。進入國家/地區階段的 PCT 國際申請可按啟動的程序數量累計計算。歐洲專利局中的請求量按申請量統計,而不是按指定量來統計。對于授權專利,統計數據結合了按專利局和來源地劃分的信息,顯示按授權年份的比較結果。這里的表示方法類似于圖 3.11,其中授權專利只

126、計算一次,但不同的是,對于 EPC 成員國而言,只有歐洲專利局被作為授權局。下述的“授權專利”表示五局的授權決定(頒布或公布)數量。對于第四章中所使用的特定術語和相關定義信息,請參考附錄 2。34本報告網絡版的統計表格文件包括本章大部分內容的更多年份的數據http:/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statisticsreports.html35請參見第三章引言部分“第三章圖表指南”內容。71專利申請來源地來源地圖 4.1 顯示了最近兩年間向五局中每個專利局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分為國內申請和國外申請(按第一申請人或者發明人的住所地)。歐洲專利局的國內申請對應于

127、EPC成員國居民提交的申請。2019 年,向五局提交的專利申請共計 2,730,464 件,相比 2018 年 2,837,019 件申請減少 4。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減少 9%,日本特許廳的專利申請量減少 2%,歐洲專利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申請量均增長 4%。歐洲專利局、韓國特許廳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國內外申請量都在增加。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內申請量減少了11,國外申請量增加了 6。韓國特許廳國內申請量增長了 6,國外申請量略有下降。表 4.1 顯示了 2019 年各個專利局收到的申請按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情況。72表表 4.14.1 20192019 年提交的專

128、利申請年提交的專利申請-按來源地劃分按來源地劃分來源來源EPOEPOJPOJPOCNIPACNIPAKIPOKIPOUSPTOUSPTO合計合計EPCEPC 成員國成員國82,49320,39441,75612,24296,756253,641253,641日本日本22,066245,37248,86714,99086,275417,570417,570韓國韓國8,2875,63416,019171,60337,218238,761238,761中國中國12,2477,9471,243,5683,72339,9061,307,3911,307,391美國美國46,20122,86739,450

129、13,111292,998414,627414,627其他國家其他國家10,1125,755110013,30668,30098,47498,474共計共計181,406181,406307,969307,9691,400,6611,400,661218,975218,975621,453621,4532,730,4642,730,464圖 4.2 顯示了 2018 年和 2019 年各局收到的申請按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專利申請量占比。各專利局的專利申請文件來源地所占份額在各局之間有所不同,但每個局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大體上保持一致。在比較五局之間的申請數量時

130、應當慎重,因為單個申請中包含的權利要求數量差異較大。平均而言,在 2019 年,在歐洲專利局提交的一件申請包含 15.0 項權利要求(2018年為 14.2 項),在日本特許廳提交的一件申請包含 11.073項權利要求(2018 年為 10.7 項),在韓國特許廳提交的一件申請包含 11.1 項權利要求(2018 年為 11.1 項)。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一件申請包含 9.5 項權利要求(2018 年為 8.7 項),而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一件申請平均包含 17.8 項權利要求(2018 年為 17.8 項)。請參閱所附統計表以了解長期趨勢。74技術領域五局根據國際專利分類(IPC)體

131、系對專利進行分類,這是按照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所屬的不同技術領域進行分類且不受語言約束的分類系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建立了一套對照表,將 IPC36的 35 個技術分為 5 個部。圖 4.3 顯示各局按照 5 個技術領域劃分的申請量分布情況。由于各專利局在按照技術領域分類時所處的階段不同,因此,圖中給出的是申請年度為 2018 年和 2019 年的歐洲專利局、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及美國專利商標局數據,而日本特許廳給出的是申請年度為 2017 年和2018 年的數據37。與其他幾局相比,電氣工程領域在美國專利商標局中所占比例更為突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歐洲專利局收到的化學領域專利申請所

132、占比例比其他局更高。在報告的兩年期間內,每個專利局在技術部類之間的分布是穩定的。從長期來看,在統計附錄中可以看到一些細微的變化。例36www.wipo.int/meetings/en/doc_details.jsp?doc_id=117672www.wipo.int/export/sites/www/ipstats/en/statistics/patents/xls/ipc_technology.xls37由于在未審專利申請公布(首次提交 18 個月后)之前才能完成 IPC 分類,日本特許廳現有的最新數據為 2017 年數據。因四舍五入,總百分比可能不等于 100。75如,日本特許廳自 201

133、1 年以來電氣工程領域部的比例在緩慢下降。圖 4.4 顯示五局 2019 年細分技術領域的分布情況38(左列),以及與 2018 年相比申請量變化的情況(右列)。其中每個專利局前 10 名的技術領域通過實際占比和申請量百分比變化的形式標出。情況以色階表示:顏色越深,占比越大。紅色或綠色色階反映了變化的程度,深紅色表示顯著減少,深綠色表示顯著增加。以下三個技術領域在所有知識產權局中的占比均處于領先:“1.電機、電氣裝置、電能”、“6.計算機技術”“10.測量”。38對于日本特許廳,本報告為 2018 年的數據與 2017 年的數據進行比較。76美國專利商標局占比領先的六個技術領域和韓國特許廳占比

134、領先的五個技術領域都與電氣工程有關(18)。對于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美國專利商標局,大多數占比領先的技術領域均與電氣工程(18)或儀器(913)有關。對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歐洲專利局,占比領先的技術領域跨所有領域,其中歐洲專利局更集中于電氣工程(18)和機械工程(2532)。在所有領域中,占比份額最高的是計算機技術,占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申請量 15%,占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申請量 11%。77授權專利來源地來源地圖 4.5 中顯示按來源地(第一專利權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五局授權專利量。2019 年,五局授權專利共 1,250,589 件,比 2018 年增加 69,521 件,同

135、比增長 6%。2019 年,歐洲專利局、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專利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美國專利商標局增長約 15%,歐洲專利局增長 8%,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增長 5%,韓國特許廳增長 6%,而日本特許廳授權專利的數量減少 8%。五局間授權專利絕對數量存在差異的原因,部分來自于申請量上的差別,另外也受到五局授權率和申請處理周期的影響(參見下面“過程統計數據”部分)。表 4.2 顯示 2019 年五局授權專利總量按來源地(第一專利權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情況。78表表 4.24.220192019 年授權專利量年授權專利量按來源地劃分按來源地劃分來源來源EPOEPOJ

136、POJPOKIPOKIPOCNIPACNIPAUSPTOUSPTO合計合計EPCEPC 成員國成員國60,57013,4857,70624,71755,638162,116162,116日本22,423140,86511,35130,40153,542258,582258,582美國34,61414,7898,17123,114167,115247,803247,803韓國7,2473,93894,8529,43721,684137,158137,158中國6,2293,7382,032360,91919,209392,127392,127其他國家6,7013,0951,5494,21637,

137、24252,80352,803共計共計137,784137,784179,910179,910125,661125,661452,804452,804354,430354,4301,250,5891,250,589圖 4.6 顯示 2018 年和 2019 年五局授權專利按來源地(第一專利權人或發明人的住所地)劃分的占比情況。2019 年,除美國專利商標局外,各局的國內授權專利比例低于圖 4.2 所示的國內專利申請比例。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比其他局的差異更大,部分原因可以解釋為過去幾年中國國內專利申請強勁增長,還沒有反映在授權專利分布上。79技術領域圖 4.7 顯示 2018 年和 2019 年

138、按 5 個主要技術領域劃分的五局授權專利情況。按技術領域劃分的專利授權分布與圖 4.3 基本一致。對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而言,化學領域在授權專利中的比例明顯低于其在申請中的比例。圖 4.8 顯示 2019 年每個專利局細分技術領域的授權專利分布情況(五局各自的左列),以及與 2018 年相比授權專利量的變化情況(右列)。其中每個專利局前 10 名的技術領域通過實際占比和申請量百分比變化的形式標出。這些申請分布情況以色階表示:顏色越深,占比越大。紅色或綠色色階反映了變化的程度,深紅色表示顯著減少,深綠色表示顯著增加。80對于歐洲專利局而言,“3.電信”“27.發動機、泵、渦輪機”以及“35.土木

139、工程”在授權專利的領域占比中處于領先地位,但這些領域的申請量占比并不占優。對于日本特許廳而言,“35.土木工程”是授權專利的領先領域,但在申請量的占比不高。對于韓國特許廳而言,“2.音像技術”在授權專利中處于領先地位,但在專利申請中并非如此。對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而言,“2.音像技術”“20.材料、冶金”在各授權專利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在申請中卻占比不高。對于美國專利商標局而言,“27.發動機、泵、渦輪機”領域在已授權專利處于領先地位,但在申請中占比不高。81圖 4.9 顯示 2018 年和 2019 年按授權專利量劃分的專利權人分布情況。該圖顯示,各專利局獲得授權的專利權人分布類似并且分布都

140、非常不對稱,與獲得高數量的授權相比,僅獲得少數幾件授權專利的專利權人數量更多。各局的分布比例在 2018 年至 2019 年之間保持一致。長期趨勢見所附統計表,這些數據是靜態的。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獲得“25”件授權專利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四局。大部分專利權人一年只能獲得一件授權專利,2019 年該比例介于 63(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 69(歐洲專利局、美國專利商標局)之間。日本特許廳 89%的專利權人獲得 6 件以下專利權,而韓國特許廳這一比例為 95%。日本特許廳獲得 11 件以上授權專利的專利權人占比最高(7),依次為美國專利商標局(5),歐洲專利局(4),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4)和韓國

141、特許廳(3)。與 2018 年相比,2019 年大多數專利局平均每個專利權人獲得的授權專利數量保持不變。在歐洲專利局,平均每個專利權人獲得 5 件專利,日本特許廳為 6 件,韓國特許廳為 3 件,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為 5 件,以及美國專利商標局為 5 件。對于單個申請人所獲得的授權專利最大量,82歐洲專利局為 2,895 件,日本特許廳為 4,264 件,韓國特許廳為 3,402 件,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為 4,510 件,美國專利商標局為 9,253 件。2019 年,歐洲專利局、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單個申請人獲得最多授權數量大于 2018 年的最多授權數量。83專

142、利維持專利在固定期限內是否有效取決于專利權人所采取的行為。在五局范圍內,最長保護期限通常是從申請提交之日起二十年內。為了在此期間內維持保護,申請人必須在尋求保護的國家支付費用如續展費(renewal)、年費(annual)或維持費(maintenance)。各個國家之間的維持體系并不相同,在大多數司法管轄范圍,包括五局在內,如果未按期繳納續展費,則專利保護失效。在歐洲專利局,為了維持申請有效,申請人必須在提交申請后第三年起,每年繳納續展費。在專利獲得授權之后,則向每個選定的 EPC 締約國的國家局支付續展費。這些國家專利可以在各個不同的締約國維持不同的年限。因此,專利權人并不是在一件專利授權后

143、就維持這一件專利,而是要維持幾件專利,并需要選擇每件專利要維持多久的時間。對于日本或韓國專利,專利授權登記后一次性支付前三年的年費,以后逐年繳納年費。申請人可以按年支付,也可以提前支付。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當年的年費應當在辦理登記手續時繳納,后續的年費應當在前一年度期限屆滿之前繳納。年費期限屆滿日是本年度與專利申請日相對應的日期。美國專利商標局在授權日之后的 3.5 年、7.5 年和11.5 年收取維持費,不以年度形式收取維持費。圖 4.10 顯示五局授權專利維持不同時間長度的比例。該圖反映了從專利申請年度起算的各專利年度尚在維持狀態的專利占當年授權專利的比例。該圖基于五局所能提供84的

144、最新數據。歐洲專利局的比例代表了有效的歐洲專利在38 個 EPC 成員國的加權平均維持率39。在美國專利商標局,49%的授權專利維持年限達到 20年。相比之下,日本特許廳的這一比例為 34%,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為 25%,歐洲專利局為 17%,而韓國特許廳為 14%。日本特許廳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授權專利中有 50%以上維持年限超過 16 年,相比之下,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為14 年,歐洲專利局為 11 年,韓國特許廳為 12 年。除了受專利權人的行為影響外,這些差異也源自于各局的不同程序;例如多國維持體制(歐洲專利局)、延遲審查(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及階段式維持費支付制

145、度(美國專利商標局)等。專利法律和行政流程的變化也可能對維持率產生影響。39一旦被歐洲專利局授權,歐洲專利需要進行驗證用以在指定的各成員國生效。85專利審查程序程序流程圖圖 4.11 是五局專利審查程序主要階段的簡化圖。該圖重點關注各局之間的相似之處,以用來對比表 4.3 所列的數據,然而在理解這些統計數據時應注意,各專利局審查程序細節上有所不同,有時甚至差異很大(例如,在各程序階段之間的時間延遲方面)。關于上述程序的進一步解釋參見附錄 2。不同階段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五局的主要費用信息可以在五局官網獲取40。40參見 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stat

146、isticaldata_index.html 這些數據不保證完全準確,也無法確保實時更新。應優先考慮五局各自的官方費用信息和相關規定。86過程統計數據表 4.3 列出了適用于 2018 年和 2019 年的各種統計數據,如平均比率和數量。各種術語的定義參考附錄 2。表 4.3 中列出的術語定義的詳細信息可以在附錄 2 中找到。在以下情況下,各局之間存在一些差異:待審量:對于韓國特許廳,已提出實審請求而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被計算在內。在本報告 2016 年之前的版本中,這個數字包括所有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一通周期:歐洲專利局一通周期從申請提交之日起算,至完成歐洲可專利性檢索報告為止,或至做出 PC

147、T 國際檢索報告為止。美國專利商標局一通周期自案件進入審查階段起算。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一通周期自實審請求日起算。審查周期:歐洲專利局審查周期從案件進入實審日期開始計算(通常為一通后 6 個月);日本特許廳和韓國特許廳是從審查請求日開始計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是自進入實質審查階段開始計算;美國專利商標局則是從進入審查階段開始計算。日本特許廳審查周期是 2017 財年和 2018 自然年的數據,不包括以下例外情況:日本特許廳要求申請人對駁回理由通知書做出回應;申請人啟動允許使用的執行程序,比如要求延長回復時間或要求加快審查。87表表 4.3 過程統計數據過程統計數據過程進度

148、百分比過程進度百分比年度年度EPOJPOKIPOCNIPAUSPTO審查審查201894.771.884.483.8100.0201994.572.781.789.5100.0授權授權201862.275.365.253.574.5201963.974.968.844.377.3異議異議20183.20.6-20192.70.6-審查申訴審查申訴201816.429.26.513.32.7201914.630.55.511.42.0待處理案件中待處理案件中年度年度EPOJPOKIPOCNIPAUSPTO待提實質審查請求待提實質審查請求數量數量201895,643633,244235,96929

149、4,079-201998,161619,007244,276266,567-待審量待審量2018371,884168,679166,8781,968,203546,7922019335,293173,494174,0642,218,145578,138一通周期(月)一通周期(月)20186.59.310.315.413.520195.59.510.814.913.3審查周期(月)審查周期(月)201831.814.115.822.521.7201928.114.315.622.221.8無效周期(月)無效周期(月)2018-11.1-5.1-2019-12.2-5.0-各術語注釋見附錄 2注:

150、各局請求進行審查的時間期限不同,這就導致各專利局審查周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88比例由于提交申請即意味著請求審查,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審查率為 100;而在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人必須提出特定的審查請求。在歐洲專利局,PCT 國際申請有較高審查比例,因為幾乎所有的 PCT 國際申請都會進入審查程序。日本特許廳和韓國特許廳的審查比例稍低,這是因為延遲審查制度使申請人有更加充分的時間去評估是否進入申請的下一階段。歐洲專利局、韓國特許廳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授權率在 2018 年至 2019 年期間有所上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日本特許廳的授權率在 2018 年至 201

151、9 年之間有所下降。各局之間的審查率不同,主要原因是各局的審查程序存在差異。89未結案件在審查流程各階段,有一些待審待結案件在等待進入下一程序的指令。待審待結申請的數量表明了各局專利授權程序的工作量(每個程序階段)。由于大部分的待審待結案件是在等待申請人啟動,如提出實審請求,或者答復專利局發出的通知書等,因此待審待結申請的數量并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反映專利局處理申請積壓的指標。如表 4.3 所示,到 2019 年底,五局大約有 470 萬件申請處于待審待結(即等待提出實質審查請求或答復意見)狀態。2018 年至 2019 年,五局待審待結量增加 5.0。歐洲專利局的待審量減少,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

152、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待審量有所增加。歐洲專利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一通周期均有所降低,而日本特許廳和韓國特許廳的一通周期略有延長,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周期有所降低。歐洲專利局將其測量值從中位數更改為算術平均值,根據新方法重新編制了 2018 年的數據??紤]到程序的差異,比較這些數字時應當慎重。歐洲專利局的審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檢索階段和實質審查階段,而其他四局則將兩個階段合為一個階段進行審查。與其他局不同,美國專利商標局沒有申請人提實質審查這一程序。因此,對于本報告中,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周期從申請進入審查階段的日期起算,在其他局,審查請求在提交申

153、請 3 個月后直到提交申請后 3 年內均可提出,這導致各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五局中都設置各種加快審查的程序。90第五章 五局和專利合作條約(PCT)本章首先揭示了 PCT 制度對全球專利活動所產生的影響,然后描述了五局與 PCT 制度有關的各種活動。圖表呈現了利用 PCT 途徑提交的按來源地劃分的專利申請、授權和同族專利份額,描述了五局在 PCT 制度下的其他活動,如作為其所在地區申請人提交申請的受理局(RO),作為國際檢索單位(ISA)以及國際初步審查單位(IPEA)。除了在第四章中所述工作外,PCT 檢索是五局的一項重要工作。本章的統計數據來源于 WIPO 統計數據庫41和五局。圖表涵蓋

154、五年時間周期,其中包括最近年度可獲得的可靠數據42。除圖 5.1(PCT 國際申請比例)和圖 5.6(按來源劃分的五局同族專利)外,所有圖表均顯示了 2019 年的數據。41指 2020 年 4 月的綜合專利數據,以及 2020 年 7 月的 PCT 國際申請數據,www.wipo.int/ipstats/en/index.html42本報告網絡版的統計表格文件包括本章大部分內容的更多年份的數據,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statisticsreports.html91PCT 國際申請途徑專利申請專利申請圖 5.1 顯示按申請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

155、居住地統計)劃分的 PCT 國際申請占提交的專利申請量的比例。申請量按照提交年度計算。這些數據可與圖 3.1 至圖 3.4的數據進行比較。2018 年,全球 9%的專利申請是通過 PCT 途徑提交的。2017 年和 2018 年相比,美國、日本和中國通過 PCT 途徑提交的申請比例保持穩定;對于 EPC 成員國和韓國,這一比例增加了 1%;EPC 成員國利用 PCT 途徑進行專利申請比例持續高于其他地區。進入國家(地區)階段進入國家(地區)階段在 PCT 的國際階段結束后,申請人決定他們的申請是否進入到各個國家或地區性組織的國家階段或地區階段。如果決定進入,那么申請人必須滿足所選定的 PCT

156、締約國或組織的各種要求。圖 5.2 顯示五局內各個國家(地區)進入國家階段或地區階段的 PCT 國際申請的比例。申請以進入國家或地區階段屆滿日所在的年度進行計算43。43需要說明的是,EPC 成員國的國家專利局進入國家階段的 PCT 申請數量并未在圖 5.2、5.3 和 5.4 中顯示。92歐洲專利局進入地區階段的比例高于其他四局,韓國特許廳進入國家階段的 PCT 申請的比例仍然保持最低。在 2015 年至 2019 年間,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進入國家階段或地區階段的比例都略有下降。93PCT 國際申請比例圖 5.3 顯示在各專利局的授權程序中,PCT 申請占

157、申請總量的比例(如圖 4.1 所示)2018 年至 2019 年,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 PCT 國家階段申請占所有申請的比例保持穩定;歐洲專利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這一比例分別下降了 1%和 3%,而日本特許廳的比例則上升了 2%。歐洲專利局 PCT 申請所占比例仍遠遠高于其他四局,這是由于大多 EPC 成員國提交的首次申請是向本國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從而導致了歐洲專利局的 PCT 申請比例更高。94PCT 授權圖 5.4 顯示五局授權專利中基于 PCT 申請的比例。授權專利通常與幾年前提交的專利申請有關。五年間,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授權專利中 PCT 申請所占的比例

158、分別增加了 3%、1%和 2%;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這一比例下降 5%。在五局中,所有授權專利的 PCT 占比(如圖 5.4 所示)均高于申請中的PCT 占比(如圖 5.3 所示)。95同族專利與 PCT同族專利是要求單個申請優先權的一組專利申請,詳細解釋見第三章最后一節。PCT 制度為在眾多國家提交后續專利申請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在不同地區之間流動的許多同族專利將會使用 PCT 途徑。在本節中,使用 PCT 途徑是指,在引用同一件首次申請優先權的同族專利中至少有一件 PCT 國際申請。圖 5.5 顯示 2015 年同族專利中 PCT 途徑的使用情況,并給出了兩種類型的百分比

159、。第一類,即各地區名稱下方的百分比,指該地區使用 PCT 途徑的同族專利的首次申請占申請總量的比例。第二類,即各地區之間指示箭頭旁邊的百分比,指地區間流動的同族專利中使用 PCT 途徑所占的比例。該數據基于 2015 年的首次申請,可以與圖 3.14相對比。96一般而言,申請人向國外申請時,PCT 途徑的使用要遠高于國內申請。來自美國、中國和 EPC 成員國的申請人使用 PCT 途徑的程度要遠大于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申請人。圖 5.6 顯示的按來源地(第一申請人或發明人的居住地)劃分的五局同族專利中使用 PCT 途徑的比例(如圖3.15 所示)。五局的同族專利相當于在五局所在國家(地區)的首申請次

160、和后續相關的申請。97由于五局同族專利代表的是高度國際化的專利申請,因此使用 PCT 途徑的平均比例高于(圖 5.1 所示)所有申請中的使用 PCT 途徑的比例。自 2015 年以來,除韓國外的其他地區使用 PCT 途徑的比例只有細微的變化。2019 年,韓國使用 PCT 途徑的比例增加了 3%,但仍低于其他地區。98PCT 單位在 PCT 框架下,五局作為受理局(RO),主要受理來自本國(地區)的 PCT 國際申請,同時,也可以成為本國(地區)或非本國(地區)居民的國際檢索單位(ISA)和國際初審單位(IPEA)。下圖表顯示 2015 至 2019 年的變化趨勢。圖 5.7 顯示按受理局(R

161、O)劃分 PCT 國際申請量變化情況。2016 年至 2019 年,PCT 國際申請量高速增長,2015 年至 2019 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5%。2019 年,五局 PCT 國際申請總量比 2018 年增長 5%。韓國特許廳增幅最大,為 11%。2019 年,五局受理的 PCT 國際申請占全球受理量的 85%(2015 年占 83%)。圖 5.8 顯示了各局作為國際檢索單位收到的國際檢索請求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數據來自于已知信息的申請。992015 年至 2019 年,PCT 國際檢索請求數量穩步增加。2019 年五局收到的 PCT 國際檢索請求量占全球總量 93%,與前幾年五局收到的請求

162、比例保持一致。歐洲專利局收到的國際檢索請求量最多,占 2019 年所有請求量的 31%。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再次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增幅達到 10%;日本特許廳和韓國特許廳均增長 7%;美國專利商標局增長 5%。圖 5.9 顯示各局作為國際初審單位(IPEA)收到國際初審請求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1002018 年到 2019 年,PCT 國際初審請求量下降了 13%。需要注意的是,從五局網站上公布的統計表格中可以發現,在過去的 10 年里,這一數字呈現持續下降態勢。自 PCT 國際預審(IPE)規則的條款修改之后,要求進行國際預審的數量明顯減少,在經歷了 2014 年至 2016 年的有限增長

163、以后,2017 年又恢復了下降趨勢。在 2018 年,五局共承擔了 87%的 PCT 國際初步審查工作。2019 年,歐洲專利局承擔了 55%的國際初步審查工作。101第六章 其他工作本章節簡要介紹除五局共同工作之外的其他知識產權工作及統計數據。以下數據是本報告前幾章信息的補充。這些工作包括植物專利申請(美國專利商標局)、再頒專利(美國專利商標局)、除發明專利以外的其他類型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設計專利(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商標(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美國專利商標局)以及為國家專利局代為檢索(歐洲專

164、利局)。實用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有所不同34,實用新型專利用于保護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日本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或用于保護利用自然法則創造的關于產品形狀、構造或組合的技術方案(韓國特許廳)。實用新型只要符合基本要求,即可進行注冊,無需進行實質性審查。在日本、韓國、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的最長保護期為 10 年,短于發明專利(通常為 20 年)。表 6 為 2018 年和 2019 年收到的此類工作的申請數量。表 6 其他工作統計數據34此處請勿混淆實用新型專利(utility model)與實用專利(utility patent)的概念。實用專利(utilitypatent)是美國專

165、利商標局的主要專利類型,類似于五局中其他局標準專利中所指的發明專利。1022019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增長 9%,韓國特許廳和日本特許廳申請量分別減少 13%和 3%。在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量方面,韓國特許廳增加 11%,美國專利商標局增加 5%。對于外觀設計專利受理量,韓國特許廳和美國專利商標局分別增加了 2%和 4%。103附錄 1 五局支出的定義歐洲專利局支出(圖 2.5)歐洲專利局成本支出分為八種類型(如圖 2.5 中 AH 類)。其中,五類與專利申請過程直接相關:申請、檢索、審查、異議和申訴,其他三種類型涉及歐洲專利局其他工作:專利信息、技術合作和歐洲專利學院

166、。與單一支出完全直接相關的成本全部計入該支出類型,間接成本根據員工數和使用用途分配,而信息技術成本根據其他服務的類別進行分配。A-EA-E 業務支持和其他間接成本業務支持和其他間接成本 長期雇員和臨時雇員相關的薪資和津貼,包括養老金負債、長期醫療、死亡、疾?。ā爱斍胺粘杀尽保┖筒糠侄愂昭a償的年度變化。培訓、招聘、調動和離職成本、醫療、員工福利。建筑、IT 設備和其他有形及無形資產的折舊,包括融資租賃的折舊部分。涉及維護電子數據處理硬件和軟件、許可證、自行開發系統的程序編制費用(如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維護建筑物、技術裝置、設備、家具和車輛的運營成本,例如租金、清潔和修理、電力、煤氣、水。相關的

167、業務支持共享成本,主要包括管理、人力資源、財務、法律咨詢和通訊活動成本。F 專利信息費用包括專利文獻公布、原始數據產品、公共信息、客戶服務、網站、會議、展覽和展覽會的出版等活動的全部費用。104G 技術合作與成員國合作,包括支持國家專利局、援助第三世界、三邊和五局活動、歐洲專利局 EPOQUE 系統相關活動的全部費用。H 歐洲專利學院費用包括專業代表和歐洲代理人資格考試、會議成本。105日本特許廳支出(圖 2.6)日本特許廳業務費用用于業務處理的費用A.綜合處理工作現有人員(包括增員和調動)綜合管理各委員會包括專利管理在內的引導激勵外租辦公室工業產權管理的國際化支持中小企業項目申請專利的微生物

168、保藏單位B審查和申訴/審判等用于審查和申訴/審判的基礎設施改善審查和申訴/審判結案PCT 審查C 信息管理用于審查和申訴/審判的信息管理D.專利公報的公布等E.專利處理工作的計算機設備F.設施改善G國家工業產權信息與培訓中心營運補貼45H.其他45該術語的解釋詳見本報告網頁版中的術語表,www.fiveipoffices.org/statistics/statisticsreports.html106包括以上未涵蓋的所有其他支出。107韓國特許廳支出(圖 2.7)A.人力資源雇員服務的補償或雇員服務的各類支出:薪資、獎金和臨時雇員的報酬。B內部經營內部經營包括公共雇員養老金,余額,賬目之間的交

169、易。C基本經營支出基本支出費用包括研發、運轉和私人匯款的支出,私人匯款主要涉及私營組織或聯營組織支出,包括企業費用。D.其他支出以上未涵蓋的所有其他支出。108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支出(圖 2.8)A行政運營B.審查專利審查商標審查C.社會和住房保障,養老金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退休金基礎設施相關費用D.其他以上未涵蓋的所有其他支出。109美國專利商標局支出(圖 2.9)A.薪酬和福利直接與由聯邦公務員為政府執行職責有關的補償,還包括當前所雇用的聯邦公務員的福利。B.設備C.租金和公共事業費用于土地、房屋、或別人擁有的設備的使用費和用于通訊和公共服務事業的費用。D.印刷包括相關排版和裝訂工作在內的印刷

170、和復印服務費用。E.其他支出上述未涵蓋的全部其他支出,包括但不限于:設備:耐用性財產,指的是通常期望在投入使用后,在沒有物理狀態或功能的實質損壞的情況下,具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服務期的財產,還包括在根據合同執行時設備的初期安裝。印刷品:從私營部門或其他聯邦機構獲得的印刷品和復制品。補給和耗材:通常在交付使用后一年內耗盡的商品、在施工或制造過程中轉化、形成設備或固定資產的次要部分的商品,以及不滿足上述三個標準中任何一個的小貨幣價值的其他財產。110附錄 2 術語及過程統計的定義本附錄首先記載報告中使用的主要術語的定義46,其次對圖 4.11 相關專利程序進行說明,最后是表 4.3 中對過程統計的定

171、義。術語定義申請量統計申請量統計申請量統計是計數每個國家、地區或者國際申請量,且每件申請只計算一次。然而,第三章給出了另一種替代的表述方法,即申請量是申請所指定國家數量的累計量。在本報告中,申請按提交的專利申請、首次申請、專利申請,以及國家專利權請求來計算?!疤峤坏膶@暾垺绷堪ㄖ苯訃疑暾?、直接地區申請和原始 PCT 國際申請?!笆状紊暾垺钡臄盗堪ㄔ谔峤坏娜魏魏罄m以將保護范圍擴大到其他國家的首次專利申請?!皩@暾垺绷堪ㄖ苯訃疑暾?、直接地區申請、PCT 國家階段申請和 PCT 地區階段申請?!皣覍@麢嗾埱罅俊卑總€國家的直接申請量(只計算一次)、指定地區申請、PCT 國家階段申請

172、和 PCT 指定地區階段申請。這些計算方法出現在本報告的不同章節,特別是第三章中。在第三章和第三章相應小節的開始部分對這些方法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討論。地區地區/地理地理46包含更多內容的術語表詳見本報告的網頁版111本報告界定了六個地理區域,前五個地區合起來稱為“五局地區”,分別是:歐洲專利公約(EPC)締約國(本報告中的 EPC 成員國),本報告對應的是 2019 年底 38 個 EPC 締約國所轄領土;日本(本報告中的日本)大韓民國(本報告中的韓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本報告中的中國)美利堅合眾國(本報告中的美國)剩下的地理區域組合起來作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本報告中的其他)根據第一申請人或發

173、明人的居住地劃分的地區作為來源地區(貫穿整個報告),或者根據要求專利權之地劃分的地區作為申請提交地區(見第三章和第五章)。專利權請求量專利權請求量專利權的請求量相當于專利申請量。專利申請量的統計是對每個國家申請、地區申請或國際申請僅計數一次。然而,第三章“國家專利權請求量”是把專利申請所指定的國家數量進行加總。只有當專利申請通過 PCT 途徑或地區程序被指定到多個國家時,兩者存在差異。如果沒有 PCT或地區程序,“國家專利權請求量”等同于這些國家的專利的申請量。專利權請求量包括直接的國家申請、地區程序的指定量、PCT 申請國家階段量、以及 PCT 申請地區階段的指定量。直接申請直接申請“直接”

174、申請是指直接向國家或者地區專利局提交申請以尋求保護,并根據申請提交的年份進行統計。這些申請112與“PCT”申請區別開來,以區分專利局處理的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申請。國內申請國內申請國內申請是指申請提交所在國的居民的專利申請總和47。本報告統計數據時將歐洲專利組織締約國看作一個地區,EPC 地區內任意地方的居民所提交的申請均被認為是國內申請,例如,法國居民在任意 EPC 締約國所提交的申請都被統計為 EPC 地區的國內申請。首次申請首次申請首次申請指沒有要求其他在先申請優先權48的專利申請,計入申請提交年份。首次申請通常是在本國或本地區提交,所有其他申請均是后續申請,通常在首次申請提交的一年之內提

175、出。由于缺少首次申請的完整數據,在本報告中假設本國的國家申請等同首次申請49,提交的 PCT 國際申請為后續申請。目前,除另有注明外,美國專利商標局首次提交數據也包括相當比例的原先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申請的繼續申請。參見申請量計算申請量計算。國外申請國外申請國外申請是指申請所提交的國家或地區之外的居民所提交的申請50,更多細節參見國內申請的術語定義。授權量計算授權量計算第三章中授權量的計算基于 WIPO 統計數據庫51。他們是以授權頒布或者公布的年度進行統計,與專利申請一樣,47對于美國專利商標局,依據第一署名發明人住所;對于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據第一署名

176、申請人的住所。48參見 WIPO 網站巴黎公約第 4A 至 4D 條,www.wipo.int/treaties/en/ip/paris/49用作同族專利的數據源有首次提交的精確統計。除了同族專利章節之外,EPC 地區首次申請數量近似等于歐洲專利局的首次申請量加上 EPC 締約國家的國內申請量。50對于美國專利商標局,依據第一署名發明人住所;對于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知識產權局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據第一署名申請人的住所。51www.wipo.int/ipstats/en/statistics/pct/index.html113每個地區的授權量是所有被指定國家的所有授權專利數量的加總。

177、第四章的統計量和第五章中 PCT 授權率是源自五局官方數據。交叉申請交叉申請五局交叉申請是指在同一時期(即本報告中的自然年)在五局提交的要求相同優先權的專利申請。此類申請可以是直接國家申請,直接地區申請或在本報告期間進入國家或地區階段的 PCT 申請。優先權申請可能在世界上某專利局已經提出,交叉申請至少應在五局中的兩個知識產權局提交,最多可在五局提交。交叉申請的數量是報告期內提交的后續專利申請中要求基礎優先權的數量。交叉申請的數量被認為是五局之間共享工作量的指標,因此,交叉申請是根據后續申請的年份進行統計。與各 EPC 締約國的同族專利相反,歐洲的交叉申請僅限于歐洲專利局的后續申請。交叉申請根

178、據后續申請的年份報告,而同族申請根據在先申請的年份報告。同族專利同族專利同族專利是要求單一申請優先權的一組專利申請,包括原始優先權形成的申請本身以及在全球范圍內提交的所有后續申請。僅包含實用新型申請的同族專利已被排除,但包括臨時專利申請。同族專利的統計是通過歐洲專利局的世界專利公開文件數據庫(DOCDB),其數據整合了全球各專利局的公開專利。不過,為了在第三章中計算首次申請的同族專利指標,將國內的國家申請的數量也考慮了進來,說明表 3 中首次申請的數量與圖 3.4 一致。這一做法在本報告以前版本中也有所體現。對于圖 5.5 描述的在 PCT 體系中形成專利族的首次申請,其總數量的統計只用到了同

179、族專利的數據,這一點也與本報告以前版本一致。在本報114告中52,五局地區同族專利是在所有五局地區都進行明確專利活動的同族專利子集。有效專利有效專利有效專利是指期限未屆滿的專利。專利期滿可能出于多個原因,最為常見的兩個原因是專利期限結束和未支付所需的維持費用。PCTPCT 國際申請國際申請通過 PCT 途徑提交的國際申請在國際階段中首先由指定的專利局來處理。在首次提交約 30 個月之后,申請進入國家/地區階段,依照其尋求保護的指定專利局的法規被作為國家申請或者地區申請來處理。將“PCT”申請區別于“直接”申請,用以區分專利局所處理的這兩種申請類型。PCT 國際申請通常按其進入國家(或地區)階段

180、的年份來統計,盡管在本報告的某些部分中按國際階段的提交年份進行統計53。進入專利授權程序進入專利授權程序這是指進入授權程序的申請,包括直接國家申請、直接地區申請、PCT 申請國家階段和 PCT 申請地區階段。直接國家申請和直接地區申請在提交時即進入授權程序,而 PCT國際申請,授權程序從國際階段結束開始。后續申請后續申請后續申請是指要求在先申請優先權的申請54,通常在首次申請提交后的一年內提出??蓞⒁姟笆状紊暾垺?。目前,52在網站上公開的本報告統計附錄以及本報告的早先版本中,還給出了三邊同族專利和四個地區同族專利的統計結果。該統計數據是分別是在三邊地區(EPC、日本和美國),或在三邊地區和韓國

181、都有明確專利活動的同族專利子集。53理論上,處于國際階段的 PCT 申請可以作為首次申請,而首次申請 12 個月之內做出的 PCT 申請通常作為后續申請。PCT 國際申請進入國家(或地區)階段是在相應的國際階段申請之后,且最遲在首次申請后的 30 個月。54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網站上有關巴黎公約的法條 4A 到 4D,www.wipo.int/treaties/en/ip/paris/115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后續申請數據還包括相當比例的早先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過申請的繼續申請。116專利程序解釋以下部分對圖 4.9 中五局專利程序進行解釋說明。審查:檢索和實質審查審查:檢索和實質審查五局依據新穎

182、性、創造性和工業實用性來審查所提交的專利申請。對于歐洲專利局,該過程包括兩個階段:檢索以確定相對于本發明的現有技術,實質審查以評價創造性和工業實用性。對于第二階段,必須在檢索報告公布之后的六個月內提交單獨的請求。在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或者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國家程序中,檢索和實質審查在一個階段。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國家申請就意味著立即請求審查。對于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設置延遲審查制度,即提出國家申請并不代表請求審查,而需要在向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之后的三年內提出審查請求。由五局作為 PCT 單位來執行的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

183、查未包括在該流程圖中。公布公布在五局中,申請在最早優先權日或者申請日(首次提交的情況)之后的 18 個月內予以公布。根據申請人的請求,申請可以選擇提前公開。在五局中,公布過程獨立于審查等其他處理過程。另外,在美國專利商標局,對于并未在外國提交申請以及不準備在外國提交申請的,如果申請人要求則可以不必公布。授權,駁回,撤回授權,駁回,撤回117當審查員打算對一件申請授權時,則通過通知書向申請人傳達信息授權宣告(歐洲專利局)、授權決定(日本特許廳)、授權決定(韓國特許廳)、授權決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批準(allowance)通知書(美國專利商標局)。如果向專利局申請的專利不能被授權,則向申請人

184、傳達駁回該申請的意圖:(不利的)審查報告(歐洲專利局)、駁回意見通知書(日本特許廳)、駁回意見通知書(韓國特許廳)、駁回意見通知書(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及駁回審查決定通知書(美國專利商標局)。此時該申請人可能修改該申請,通常是修改權利要求,之后再重新進行審查。只要申請人繼續做出修改,該程序步驟一直重復。然后,該專利被授權或者該申請被最終駁回拒絕意向通知書(歐洲專利局)、駁回決定(日本特許廳)、駁回決定(韓國特許廳)、駁回決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最終駁回(美國專利商標局),或者申請人自己撤回撤回(歐洲專利局)、撤回或者放棄(日本特許廳)、撤回或者放棄(韓國特許廳)、撤回或者放棄(中國國家知識

185、產權局)及放棄(美國專利商標局)。此外,如果向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或者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申請在規定期限(歐洲專利局為檢索報告公布之后的六個月,日本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為申請日之后的三年,韓國特許廳為申請日之后的五年)之內未提出審查請求,該申請則將被視為撤回。在所有的五個程序中,申請人可以在申請被授權或最終駁回之前的任何時候撤回或者放棄該申請。在決定授予專利權之后,如果滿足某些行政條件則該專利說明書被公告,被稱為專利的公告(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此舉還被稱為“專利頒布”,歐洲專利局授權的專利還需要經申

186、請人所指定的尋求專利保護的成員國進行驗證。118異議異議異議程序容許第三方向授權局提出對授權專利的異議。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沒有異議制度。歐洲專利局提出異議的期限開始于專利授權之后并且持續九個月。如果異議成功,可能導致專利撤回或者以修改后的形式維持。而且,專利權人可以申請限制或者撤回自己所擁有的專利。在日本特許廳,自發布專利的公告之日起六個月內,任何人都可對授予專利提出異議。異議審查須由書面審查形式進行。在 2012 年 9 月 16 日美國發明法案實施之前,美國專利商標局有兩種第三方異議程序:抵觸程序和復審。美國發明法案修改了上述程序,并引入了其他程序。根據美國發明法案,有六種第三

187、方異議程序,包括授權后重審、雙方重審、商業方法重審、單方復審、抵觸及延伸。審判和申訴審判和申訴任何相關方均可針對五局做出的決定提出申訴。實際上,申請人可以對駁回申請或者撤回專利的決定提出申訴,同時其反對者可以對維持專利的決定提出申訴。對五局來說,該程序在原則上相似。審查部門首先研究上訴人提交轉達的論據,然后決定是否修改該決定。如果不是,該案件將轉給申訴委員會,由申訴委員會做出最終決定或者裁定該案件返回到審查部門。日本特許廳處理單方面上訴(如對審查員的駁回決定申訴)和當事人之間的審判(如無效審判)。如果申請人對審查員的駁回決定有異議,則可以向日本特許廳提出針對審查員的駁回決定的上訴。若申請人在針

188、對審查員的駁回119決定提出申訴時做出修改,做出所述決定的審查部門將再次審查該案,在這次審查中,只有那些不符合專利授權的才被轉移至執行申訴程序的審判和申訴委員會。此外,任何利益相關方均可在權利建立機構注冊后要求進行無效審判。在無效審判中,原則上應執行口頭訴訟。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有復審和無效程序。當專利申請人不滿意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駁回該申請的決定時,申請人可以在收到該通知書之后的三個月內請求專利復審委進行復審。單位或者個人認為授予專利權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可以要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專利權無效。120過程統計的定義以下部分對表 4.3 中出現的數據做進一步的解釋。審查請求率審查請求率審查請求

189、率表示在報告年度中提交審查請求期滿的申請最終在該報告年度提出實審請求的比例。對于歐洲專利局,必須在檢索報告公布之后的六個月內提出審查請求。例如,2018 年的審查率主要涉及 2014 年到 2018 年提交的申請。對于日本特許廳,提交審查請求的期限為申請日起的 3年。2018 年的審查率主要涉及 2015 年提交的申請。對于韓國特許廳,2018 年提出審查請求的期限由申請日起 5 年更改為 3 年。對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審查請求的期限是申請日起的 3 年。對于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申請意味著請求審查,因此所有申請都視為已提出申查請求。授權率授權率對于歐洲專利局,授權率是報告年度內授權的申請

190、數量除以結案量(授權量加上撤回量及駁回量)。對于日本特許廳,授權率是報告年度內授權決定量除以結案量(授權決定或駁回決定,以及撤回決定或一通后放棄)。對于韓國特許廳,授權率是報告年度內授權數量除以結案量(授權、駁回和一通后撤回的數量之和)。美國專利商標局修訂了計算方法,使授權率與其他四局一致。在 2011 版之前的報告中,美國專利商標局使用了批準率(allowance rate)而不是授權率(grant rate)。121在本報告中,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率指報告年度內已頒發專利的總數除以處理的申請總數。該處理的申請總量中不包括繼續審查請求(RCEs)。該授權率不同于美國專利商標局通常使用的批準率即

191、在報告年度內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審查員認為符合專利條件的申請總量除以處理的申請總量。對于批準率,處理的申請總量包含了繼續審查請求(RCEs)。除發明專利申請外,這兩個比率還包括植物專利申請和再頒專利申請。然而,由于發明申請量占總申請量的 99%以上,因此兩種比率幾乎相等。異議率異議率這一術語適用于歐洲專利局和日本特許廳。美國專利商標局設有異議程序,但是目前沒有異議率。歐洲專利局的異議率指在報告年度內異議期限(授權日起 9 個月)終止,且有針對其提出的一個以上異議的授權專利數量,除以在報告年度內異議期限終止的專利總量。日本特許廳的異議率指在日歷年內提交的異議總數(每件專利算做 1 件)除以該日歷年

192、內授權專利總數。審查申訴率審查申訴率對于歐洲專利局,審查申訴率指在報告年度內被提出申訴的審查駁回決定數量,除以在該報告年度內申訴期限終止的所有駁回決定數量。日本特許廳的審查申訴率是指在日歷年內對審查員駁回決定提出的申訴總數除以在日歷年內審查員做出的駁回決定總數。對于韓國特許廳,審查申訴率指年度內在審查人員對專利申請做出最終駁回后提出的申訴數量,除以在該年度內對專利申請所做出的所有最終駁回數量。122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審查申訴率,包括發明、植物、再頒專利等類別,涵蓋了在審查員決定頒布針對專利申請的最終駁回之后所提交的申訴數量。該比率是在申訴陳述年度里審查員撰寫的書面答復數量除以當年做出的最終駁回決

193、定的數量。這個比率包括發明專利、植物專利和再頒專利(參見上述授權率的注釋)。對于五局,國家法庭進行的任何后續訴訟程序不包括在內。周期周期/審查審查/等待提實審請求的申請數量等待提實審請求的申請數量此指標不適用于美國專利商標局。該數字表示等待由申請人提出實質審查請求的數量。對于歐洲專利局,該數值表示在報告年度末時仍未公布檢索報告(待檢索)的申請數量,以及檢索報告已經公布但規定請求期限(檢索報告公布之后六個月)未屆滿的申請數量。對于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待提出實質審查請求的申請量表示截至報告年度末尚未提出實質審查請求、且規定的請求期限未滿的申請數量(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和

194、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是提交申請后 3 年)。對于日本特許廳,該數字包括放棄/撤回申請的數量。周期周期/審查審查/未決申請量未決申請量對于歐洲專利局而言,指的是在報告年度結束前,已完成檢索并已提交實質審查請求,但仍未收到審查部門的最終決定(宣告授權、拒絕或者放棄)的申請數量。對于日本特許廳和韓國特許廳而言,審查中的未決申請指的是在報告年度結束前已提交實質審查請求、還在等待123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且沒有收到如撤回或者放棄的最終決定的申請。對于美國專利商標局而言,審查中的未決申請是在報告年度結束前仍等待第一次審查意見并且未收到諸如撤回或者放棄的最終決定的申請。這些數據不包括第一次申請通知所導致的其他

195、未決申請。周期周期/審查審查/一通周期一通周期這用來衡量發出可專利性意見的一通的延遲時間。對于歐洲專利局而言,一通周期是從向歐洲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之日起到發出歐洲專利局檢索報告(含可專利性意見)之日的平均時間周期。對于日本特許廳,一通周期是從實審請求到發出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的平均時間(以月為單位)。對于韓國特許廳,一通周期是從實審請求到發出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的平均時間(以月為單位)。對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一通周期是從提出實質審查請求并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到發出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的平均時間(以月為單位)。對于美國專利商標局,一通周期是從申請日到發出第一次實質性審查意見通知書(FAOM)的平均

196、時間(以月為單位)。通常將 FAOM 定義為審查員首次正式駁回或批準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周期周期/審查審查/結案周期結案周期對于歐洲專利局而言,該統計涉及報告年度內審查部門做出最終決定(決定授權或駁回)的周期。這是指從申請進入實質審查之日(一旦審查請求完成)到審查部門做出決定之日起所經過的平均時間。124對于日本特許廳和韓國特許廳,審查周期(以月為單位)是在報告年度內,所有申請做出最終決定(決定授權或者駁回、撤回或者放棄)所需的總月份,除以在報告年度內結案數量。對于日本特許廳,結案周期是在自然年的月份數,并且不包括日本特許廳要求申請人答復第二次駁回意見通知,以及申請人執行允許使用的程序,如要求

197、延長答復期限及加速審查的情況。對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周期是指從發明進入實質審查階段至做出授權決定之間的平均時間(以月為單位)。對于美國專利商標局,審查周期通過從申請日到在放棄或授權的三個月期限內最終放棄或授權的時間計算得出。這些時間的平均值是以月為單位的周期。這個數字包括發明專利、植物專利和再頒專利(參見上述授權率的注釋)。無效審查周期無效審查周期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無效審查周期”是指從受理無效請求的通知發出之日起到發出無效請求的審查決定之日的持續時間。日本特許廳的無效審查期限是日歷年審判的平均審理期限,該審理期限從無效宣告請求提出日起至審判決定發出之日(如果做出的是“審判決定的提前

198、通知”,則為發出通知的日期)、至最終撤回或放棄的結束日、或者至撤訴發出日為止。125附錄 3 縮略語4IR第四次工業革命 韓國特許廳AI人工智能美國專利商標局ARIPO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CCD共同引證文獻歐洲專利局CPG專利加快授權合作機制日本特許廳CNIPA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PC聯合專利分類體系 歐洲專利局CSP聯合檢索試點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PES云專利審查系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S&E協作式檢索和審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DOCDB世界專利公開文件數據庫歐洲專利局DPIIT工業和國內貿易促進部日本特許廳EAPO歐亞專利局EPC歐洲專利公約 歐洲專利局126EPO歐洲專利局EUIPO歐盟知

199、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FA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 日本特許廳FAOM實質性審查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 美國專利商標局FY財政年度 美國專利商標局GCC海灣合作委員會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GIPA全球知識產權學院 美國專利商標局GPPH全球專利審查高速路日本特許廳IB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IFRS國際財務報告標準歐洲專利局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DECOPI捍衛自由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國家研究所INPADOC國際專利文獻中心歐洲專利局INPI國家工業產權研究所 日本特許廳IP知識產權127IP5五局(EPO,JPO,KIPO,CNIPA,USPTO):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

200、局,美國專利商標局IP5 SR五局統計信息報告IPC國際專利分類IPEA國際初審單位IPRs知識產權 韓國特許廳ISA國際檢索單位JPO日本特許廳KDB韓國產業銀行 韓國特許廳KIPO韓國特許廳OAPI非洲知識產權組織OEE前期審查局日本特許廳OFF在先審查局 日本特許廳OSF在后申請審查日本特許廳PACE歐洲專利申請加速審查項目 歐洲專利局128PATSTAT全球專利統計數據庫 歐洲專利局PCT專利合作條約PPH專利審查高速路P.R.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R&D研究和開發韓國特許廳RCE繼續審查請求美國專利商標局R.Korea韓國RO受理局SAIP沙特知識產權管理局日本特許廳SMEs中小企

201、業SUCCESS促進弱勢群體獲得科學技術成功法案 美國專利商標局U.S.美國USG美國政府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美國專利商標局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29歐洲專利局歐洲專利局(EPO)(EPO)鮑勃-范-本特姆廣場 180469 慕尼黑德國www.epo.org日本特許廳日本特許廳(JPO)(JPO)3-4-3 霞關,千代區東京 100-8915日本www.jpo.go.jp韓國特許廳韓國特許廳(KIPO)(KIPO)大田政府 4 號大樓189,廳舍路,西區,大田廣域市 35208韓國www.kipo.go.kr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CNIPA)西土城路 6 號,薊門橋,海淀區北京 100088中國美國專利商標局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USPTO)1450 郵箱亞歷桑德亞鎮,弗吉尼亞州 22313美國www.uspto.gov130本報告包含了來自五局(IP5)的統計信息。它描述了全球范圍內的專利活動,并提供了各專利局所發生業務流程的細節和比較。以上內容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編寫于 2020 年。由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聯合制作。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國家知識產權局:2019年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統計報告(141頁).pdf)為本站 (青青河邊草)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