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報告 (2023 年 第 5 期 總第 29 期)2023 年 11 月 09 日 全球普惠金融發展趨勢報告(全球普惠金融發展趨勢報告(20232023)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張曉燕 殷子涵 張藝偉 【摘要】【摘要】隨著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無論對于企業、政府、個人都變得越來越重要。獲取優質的金融服務和金融工具意味著在調節財務風險、獲取擴張能力、增加理財收益方面有著優勢。從金融市場資源分配的角度,“普惠金融”可理解為一切有助于減輕金融產品和服務市場分配過程的貧富差距的金融活動。普惠金融已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趨勢,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賦予了越來越豐富的形式與內涵。本報告從金融普及、儲蓄
2、、借貸、數字支付四個方面選取 14 個指標,再根據國家、地區與收入水平劃分三個層級,研究了普惠金融在全球 169 個國家和多個地區,以及中國普惠金融的現狀和趨勢,并收集了普惠金融發展的優秀案例。報告發現,全球普惠金融持續向好發展,然而不同地區階段 特征有所差距。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金融資源分配的貧富差距逐漸降低的同時,低收入水平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存在顯著差異特征,金融服務的貧富差距仍在持續加大。中國普惠金融處于全球領先的狀態,差異化群體的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逐漸提高。數字人民幣衍生工具、普惠理財、數字化金融管理服務、創新金融產品等發展案例,向世界分享了中國特色普惠金融發展道路的
3、成功經驗。根據以上結論,我們提出政策建議:(1)平衡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創新與風險,提高金融消費者基本素質;(2)利用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打造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3)大力推動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著力解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數字鴻溝”問題;(4)建立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目錄目錄 一、引言一、引言.1 1.1 普惠金融的發展與演變.1 1.2 普惠金融的重要性.3 二、二、國際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國際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5 2.1 普惠金融相關重要國際組織.5 2.2 國際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8 2.2.1 數據變量與分析方法介紹.8 2.
4、2.2 國際金融普及發展.10 2.2.3 國際普惠儲蓄.15 2.2.4 國際普惠借貸.20 2.2.5 國際數字移動支付.24 2.3 國際普惠金融的實踐案例.29 2.3.1 數字移動支付肯尼亞移動錢包 M-Pesa.29 2.3.2 差異化群體便利貸款Niche 利基銀行.30 2.3.3 便民機構金融化巴西經驗.30 三、三、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31 3.1 中國普惠金融相關政策.31 3.2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34 3.2.1 趨勢一:中國普惠金融處于全球領先,已進入“數字普惠時代”.34 3.2.2 趨勢二:差異化群體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滿
5、足.38 3.3.3 趨勢三: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不斷提升,貸款形式不斷創新.40 3.3 中國普惠金融的實踐案例.43 3.3.1 數字人民幣“元管家”智能合約護航普惠金融安全.43 3.3.2“數字人民幣 SIM 卡硬錢包”實現金融通信跨界統一.44 3.3.3 螞蟻集團“支小寶 2.0”打造“智能普惠理財”模范.46 3.3.4 網商銀行“大雁系統”實現供應鏈金融普惠性.46 3.3.5 國家開發銀行筑牢四方利益聯動機制,創新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模式.47 3.3.6 中國農業銀行“惠農 e 貸”大力推進農村普惠服務.48 四、四、中國普惠金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中國普惠金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48
6、 4.1 挑戰與機遇.48 4.2 總結與建議.50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52 1 一、引言一、引言 1.1 普惠金融的發展與演變普惠金融的發展與演變 隨著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無論對于企業、政府、個人都變得越來越重要。獲取優質的金融服務和金融工具意味著在調節財務風險、獲取擴張能力、增加理財收益方面有著優勢。相比于大型企業與富有人群,小微企業和貧困人口有著更大的金融需求,但是卻面臨著更稀缺的金融資源,這種金融資源分配的貧富差距,導致了“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出現。進入二十一世紀,普惠金融從資助分散的微型金融機構和金融創新,開始向建立包容性的金融體系轉變,開始從局部地區走向
7、世界,從微型金融向普惠金融體系轉變。2003 年 12 月 29 日,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表示:“嚴峻的現實是,世界上大多數窮人仍然無法獲得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無論是儲蓄、信貸還是保險。最大的挑戰是解決阻礙人們充分參與金融部門的限制因素。大家可以共同建設普惠金融部門,幫助人們改善生活?!睆拇?,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開始在全世界廣泛傳播,二十年后在全球的影響依然深遠。普惠金融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賦予了越來越豐富的形式與內涵。2006 年,聯合國發布的構建普惠金融部門促進發展(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 for Develo
8、pment)報告中,2 將普惠金融定義1為“為貧困和低收入家庭以及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安全儲蓄、適當設計的貸款,以及適當的保險和支付服務?!?014 年,世界銀行在 全球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Glob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4:Financial Inclusion)中,將普惠金融定義為:“個人和企業獲得適當、負擔得起和及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過程,包括銀行、貸款、股權和保險產品?!?021 年,中國人民銀行與世界銀行合作報告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經驗與挑戰2中,提到普惠金融的定義:“個人、小微企業(MSEs)能夠獲取和使用一系列合適的金融
9、產品和服務,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對消費者而言便捷安全,對提供者而言商業可持續?!北?1 普惠金融的定義 時間 來源 定義 2006 聯合國構建普惠金融部門促進發展 為貧困和低收入家庭以及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安全儲蓄、適當設計的貸款,以及適當的保險和支付服務。2014 世界銀行全球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 個人和企業獲得適當、負擔得起和及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過程,包括銀行、貸款、股權和保險產品。1“Inclusive finance safe savings,appropriately designed loans for poor and low-income households and for m
10、icro,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and appropriate insurance and payments services.”2 中國人民銀行、世界銀行Toward Univers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 China:Models,Challenges,and Global Lessons 3 2021 中國人民銀行與世界銀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經驗與挑戰 個人、小微企業(MSEs)能夠獲取和使用一系列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對消費者而言便捷安全,對提供者而言商業可持續。普惠金融的定義在全
11、球當前并未形成統一,并處于持續演變當中,從當初的儲蓄賬戶,到后面的銀行借貸,再到如今的移動支付、數字金融服務、理財配置,并伴隨著金融產業覆蓋越來越廣的特點。因此,本報告從金融市場資源分配的角度,將“普惠金融”定義為:有助于減輕金融產品和服務市場分配過程的貧富差距的金有助于減輕金融產品和服務市場分配過程的貧富差距的金融活動。融活動。1.2 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發展普惠金融,對于緩解當下貧富差距日益增加、國際貿易脫鉤、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大環境非常重要。普惠金融有助于減少貧困和不平等,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普惠金融著眼于為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讓更多的人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從而改善他們的生
12、活狀況。普惠金融還能夠通過重新引導金融資源的分配,確保社會弱勢群體也能夠平等地分享和受益于經濟發展的機會和成果。4 普惠金融有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普惠金融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同時也給可持續發展產業,例如新能源、農業、教育等,提供便利的金融支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將發展普惠金融作為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我國普惠金融迅速發展,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數字普惠金融成為重要發展方向。2023 年 10 月 11 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與
1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明確了未來五年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2023 年 10 月 30 日至 31 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來,普惠金融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各方的合作與共享下,得到了新的拓展與創新。當今時代推動了普惠金融本身內涵及形式的創新和發展,普惠金融的持續發展是科技發展、政府政策、金融機構、居民與工業部門共同參與的結果。5 二、二、國際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國際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 2.1 普惠金融相關重要國際組織普惠金融相關重要國際組織
14、普惠金融概念從誕生到現在,能夠在全球生根發芽,取得長足的發展,離不開普惠金融國際組織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各界多方努力。近些年來,國際性的普惠金融組織不斷涌現,其中部分組織在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1.聯合國(聯合國(United Nation)聯合國在普惠金融全球的普及和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推動作用。2003 年 12 月 29 日,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正式將“普惠金融”概念融入全球發展的方向中。2005年,聯合國峰會上,定義普惠金融為“為貧困和脆弱群體提供適當的金融服務,旨在幫助他們開展商業活動、管理家庭財務、支持家庭消費和避免沉重債務負擔?!?/p>
15、此外,為了推動普惠金融概念的發展,聯合國將普惠金融列入 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1.4 中,目標在 2030 年前,讓所有人無論貧窮與否,皆能平等地享有運用經濟資源、科技與金融服務的權利(如微型貸款、土地與其他形式財產的所有權、繼承權、控制權等)。設立聯合國普惠金融特使(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s Special Advocate for Inclusive Finance for Development,UNSGSA)職務,致力于推動全球金融包容性議程,確保金融服 6 務和資源能夠覆蓋和滿足各個經濟和社會群體的需求。通過聯合國金融包容性與可持續發展高
16、級別會議(High-level Dialogue on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提供的對話平臺,討論國際合作和政策協調,促進全球金融包容性的實現。2.世界銀行(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銀行一直通過關注和支持發展中國家以推動普惠金融的理念。1960 年,世界銀行創立國際開發協會,該協會在原有基礎上,加大了對最貧困國家的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同一時期,消除貧困也成為世界銀行的首要目標。世界銀行成立了多個小組,以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務。解決投資 爭 端 國 際 中 心 ICSID(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ettlement of In
17、vestment Disputes)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 MIGA(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使得世界銀行能夠集聚全球的金融資源來滿足發展中國家的需求,這也使得世界銀行在全球普惠金額領域發揮越發重要的作用。此外,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 IFC(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攜手私人企業積極展開展數字普惠金融工作,扶貧協商小組CGAP(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積極研究發展中國家的小微企業的需求驅動型市場規模,因地制宜地推進普惠金融落地。3.
18、G20 集團成立的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集團成立的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G20 作為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對普惠金融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 7 的推動作用。針對普惠金融發展趨勢,G20 于 2009 年成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 GPFI(Global Partnership of Financial Inclusion)。GPFI作為 G20 集團旗下針對普惠金融設立的專業性組織,為了推動普惠金融,利用 2023 年 G20 普惠金融行動計劃(Financial Inclusion Action Plan,簡稱“FIAP”)制定了一項為期三年的使命,目標以解決普惠金融“最后一英里”問題,使
19、普惠金融更加接近民眾,實現全民金融包容性,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外,GPFI 頒布 G20 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別原則實施指南,為普惠金融的推進提供了依據。4.普惠金融聯盟(普惠金融聯盟(AFI)普惠金融聯盟 AFI 成立于 2008 年(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致力于讓世界上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獲得金融服務,讓金融走向特殊人群。AFI 推動普惠金融的代表性舉措為“國內實施(ICI)”,這一舉措旨在提升整個 AFI 網絡的金融包容性,使普惠金融產品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于此同時,AFI 還積極舉辦虛擬區域培訓,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同時使參與
20、者能夠利用普惠金融產品有效應對危機和挑戰,使普惠金融真正作用于廣大國家和地區。以上所述,只是與普惠金融相關的國際組織的冰山一角,這些國際組織都是推動普惠金融走向世界的中堅力量。正是有了這些國際組織,普惠金融定能行穩致遠。8 2.2 國際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國際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 2.2.1 數據變量與分析方法介紹數據變量與分析方法介紹 本報告分析的主要數據是由世界銀行統計的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21 數據庫,該數據庫以 3 年為一個單位,統計了 2011、2014、2017、2021 四個單位時間節點,包含賬戶、借貸、儲蓄、使用方式、移動支付等多個系列變量,
21、覆蓋 169 個國家和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情況,為分析全球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本報告將從金融普及、儲蓄、借貸、數字支付四個方面,根據變量的缺損情況,篩選出最具備特征性的關鍵變量,并基于這些變量進行二次計算衍生,從而挖掘出更加豐富的信息。得到目標分析變量之后,再根據國家、地區與收入水平劃分不同層級,討論全球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具體篩選出的指標請見錯誤錯誤!未未找到引用源。找到引用源。表 2 變量指標說明 變量名變量名 變量縮寫變量縮寫 變量性質變量性質 類別類別 變量含義(原文)變量含義(原文)金融賬戶持有率 account.t.d 原有變量 金融普及 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中在銀行或其他類
22、型的金融機構(見“金融機構賬戶”的定義)擁有賬戶(自己或與他人一起)或個人使用移動貨幣服務(見“移動貨幣賬戶”的定義)的百分比。金融賬戶持有率(貧困群體)account.t.d.7 原有變量 金融普及 報告在銀行或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見“金融機構賬戶”的定義)擁有賬戶(自己或與他人一起)或報告在過去一年中個人使用移動貨幣服務(見“移動貨幣賬戶”的定 9 義)的受訪者百分比,最貧窮的40%(15 歲以上)。金融賬戶持有率(富有群體)account.t.d.8 原有變量 金融普及 在過去一年中,在銀行或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見“金融機構賬戶”的定義)擁有賬戶(自己或與他人一起)或個人使用移動貨幣服務
23、(見“移動貨幣賬戶”的定義)的受訪者所占比例,最富有的60%(年齡在 15 歲以上的受訪者所占比例)。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 account.t.d.gap 衍生變量 金融普及 富有人群與貧窮人群的金融賬戶持有率之差 account.t.d.8-account.t.d.7 儲蓄行為發生率 save.any 原有變量 普惠儲蓄 在過去一年中,有個人儲蓄或出于任何原因或使用任何儲蓄模式的受訪者所占的百分比。金融賬戶儲蓄率 fin17a.t.d 原有變量 普惠儲蓄 在過去的一年里,在銀行或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存錢或存錢的受訪者所占的比例。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 save.fin.pct 衍生變量
24、普惠儲蓄 擁有儲蓄行為的用戶中,通過金融機構儲蓄的人群占比 fin17a.t.d/save.any*100%借貸行為發生率 borrow.any 原有變量 普惠借貸 在過去的一年里,以任何理由從任何渠道借錢(自己或與他人一起)的受訪者所占的比例。金融賬戶借貸率 fin22a.c.t.d 原有變量 普惠借貸 在過去的一年中,從銀行或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借錢或使用信用卡的受訪者所占的比例。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 borrow.fin.pct 衍生變量 普惠借貸 擁有借貸行為的用戶中,通過金融機構借貸的人群占比 fin22a.c.t.d/borrow.any*100%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 g20.t.d
25、原有變量 數字支付 在過去的一年中,使用移動貨幣、借記卡、信用卡或手機進行賬戶支付,或使用互聯網支付賬單或在網上或商店購物的受訪者比例。這包括報告在過去一年中直接從金融機構賬戶或通過移動貨幣賬戶支付賬單、發送或接收匯款、接收農產品付款、接收政府轉移支付、接收工資或接收公共部門養老金的受訪者。10 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貧困群體)g20.receive.t.d.7 原有變量 數字支付 在過去一年中,使用移動貨幣賬戶、借記卡或信用卡或手機接收賬戶付款的受訪者比例。這包括報告在過去一年中直接將匯款、農產品付款、政府轉移支付、工資或公共部門養老金存入金融機構賬戶或移動貨幣賬戶的受訪者,最貧窮的 40%(
26、15 歲以上)。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富有群體)g20.receive.t.d.8 原有變量 數字支付 在過去一年中,使用移動貨幣賬戶、借記卡或信用卡或手機接收賬戶付款的受訪者比例。這包括報告在過去一年中直接將匯款、農產品付款、政府轉移支付、工資或公共部門養老金存入金融機構賬戶或移動貨幣賬戶的受訪者,最富有的 60%(年齡在 15 歲以上)。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 g20.t.d.gap 衍生變量 數字支付 富有人群與貧窮人群的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之差 g20.receive.t.d.8-g20.receive.t.d.7 2.2.2 國際金融普及發展國際金融普及發展 金融服務或產品在人
27、群中普及的程度,反映了普惠金融發展的廣度。金融的普及程度經常也被稱作“金融可得性”,其中賬戶持有率指標是衡量可得性的標志性指標。報告將從國家、地區、收入水平三個層次分析“金融賬戶持有率”、“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數據。1.金融賬戶持有率金融賬戶持有率 從國家層面,在歐洲等發達地區的丹麥、冰島、德國等國家已經實現了金融賬戶持有率近 100%的水平,說明發達國家普遍 11 對普及金融服務的重視。從增長速度來看,烏拉圭、塞內加爾、加蓬等國家在 2011 年至 2021 年間普及金融賬戶的速度最快,最高者增長幅度一度超過 50%,主要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為主。表 3 金融賬戶持有率
28、及增長速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金融賬戶持有率(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金融賬戶持有率增長(2011-2021)1 丹麥 高收入 100.00%烏拉圭 高收入 50.58%2 冰島 高收入 100.00%塞內加爾 中低收入 50.14%3 德國 高收入 99.98%加蓬 中高收入 47.14%4 奧地利 高收入 99.95%摩爾多瓦 中高收入 46.18%5 英國 高收入 99.76%烏干達 低收入 45.45%6 荷蘭 高收入 99.73%智利 高收入 44.88%7 瑞典 高收入 99.69%印度 中低收入 42.30%8 愛爾蘭 高收入 99.66%烏克蘭 中低收入 42
29、.30%9 加拿大 高收入 99.63%俄羅斯 中高收入 41.54%10 芬蘭 高收入 99.53%吉爾吉斯斯坦 中低收入 41.34%從地區層面,全球金融賬戶持有率在 2011-2022 年間均保持持續增長,從 50.63%到 76.20%。北美地區的金融賬戶持有數量一致保持領先優勢,已經處于飽和趨勢,這得益于北美地區金融體系的發達。相比之下,得益于全球普惠金融的發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欠發達地區,金融賬戶持有率顯著增長,從 23.33%增長至 55.07%。12 圖 1 金融賬戶持有率(按地區)從收入水平層面,高收入國家金融賬戶持有率已經在 2021年達到 96.36%,趨于飽和狀態。低收
30、入國家的金融賬戶持有率從10.05%增長至 38.99%。高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國家的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正在逐漸收縮減小,從 2011 年的 78.19%已縮減至57.37%,可見未來差距還會逐漸減小。圖 2 金融賬戶持有率(按收入水平)2.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1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1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
31、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 13 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是指,富有人群與貧窮人群的金融賬戶持有率之差。在國家層面,截至 2021 年,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最大的國家分別是喀麥隆、菲律賓、阿爾巴尼亞、西岸和加沙地帶、贊比亞等,以中低收入國家為主,意味著這些國家仍有大量貧窮群體沒有被普惠金融服務所覆蓋。而在努力消除差距方面,巴西、馬來西亞、中國等中高收入國家排名前三,縮短差距的幅度最大,分別為 27.12%、21.61%、19.26%。表 4 金融賬戶持有率及增長速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
32、率差距縮短幅度(2011-2021)1 喀麥隆 中低收入 29.57%巴西 中高收入 27.12%2 菲律賓 中低收入 28.81%馬來西亞 中高收入 21.61%3 阿爾巴尼亞 中高收入 28.14%中國 中高收入 19.26%4 西岸和加沙地帶 中低收入 26.96%黎巴嫩 中高收入 18.74%5 贊比亞 中低收入 25.99%肯尼亞 中低收入 18.53%6 莫桑比克 低收入 24.99%智利 高收入 18.44%7 納米比亞 中高收入 24.93%毛里求斯 中高收入 17.75%8 緬甸 中低收入 24.67%泰國 中高收入 17.05%9 老撾 中低收入 24.18%哈薩克斯坦 中
33、高收入 15.73%10 烏干達 低收入 24.17%印度 中低收入 14.96%從地區看,全球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一直保持縮短趨勢,從 15.68%縮短至 7.14%。尤其在 2017 年后出現加速縮短差距的趨勢,這或許得益于世紀疫情期間,居民部門對普惠金融服務的需求增加。值得一提,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與中亞地區卻出現了貧富差距增大的趨勢,尤其是欠發達的撒哈拉以南非 14 洲地區,從 16.54%上升至 19.15%,意味著全球普惠金融更需要針對落后地區提出改進建議與行動。圖 3 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按地區)從收入水平來看,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縮短速度最快的地區分別
34、是中高收入國家(十年縮短 16.39%)、中等收入國家(十年縮短 12.59%)、中低收入國家(十年縮短 8.63%)。這期間,低收入國家的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卻在持續擴大,從 6.38%增加到 15.77%。由于不同地區的金融資源的供需關系與發展階段,決定了貧富差距增長和縮短的速度。高收入國家的金融賬戶普及已經進入飽和階段,所以貧富差距變化不大。中高收入、中等收入國家中,比較富有的人群接觸金融服務的渠道已經比較便利,因此更有余力將金融服務普及和下沉到貧窮群體,導致縮短速度加快。低收0%5%10%15%20%25%30%2011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
35、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 15 入國家的金融資源供給稀缺,在優先提供給國家中比較富有的群體的情況下,沒有余力滿足貧困人群,造成了貧富間差距增大。圖 4 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按收入水平)2.2.3 國際普惠儲蓄國際普惠儲蓄 提供安全的儲蓄服務,保障財富的安全,是金融行業最傳統的業務類型。為貧窮人群提供正規金融機構的儲蓄服務,也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點。報告將從國家、地區、收入水平三個層次分析“儲蓄行為發生率”、“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數據。1.儲蓄行為發生率儲蓄行為發生率 從國家層面,截至 2021 年儲蓄行為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分別是奧地利(92.00%)、冰島(88.6
36、7%)、挪威(87.14%)等歐洲國家。其中,冰島是后來居上者,2014 年到 2021 年增長了 29.89%,增長排名第一。儲蓄行為增長最快的國家,也主要以歐洲的高收0%5%10%15%20%25%30%2011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 16 入國家為主。表 5 金融賬戶持有率及增長速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儲蓄行為發生率(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儲蓄行為發生率增長(2014-2021)1 奧地利 高收入 92.00%冰島 高收入 29.89%2 冰島 高收入 88.67%愛沙尼亞 高收入 26.01%3 挪威 高
37、收入 87.14%拉脫維亞 高收入 25.30%4 瑞典 高收入 86.96%保加利亞 中高收入 24.96%5 新西蘭 高收入 85.80%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中高收入 23.13%6 德國 高收入 85.60%智利 高收入 22.14%7 新加坡 高收入 85.52%希臘 高收入 21.37%8 愛爾蘭 高收入 85.27%匈牙利 高收入 20.58%9 丹麥 高收入 84.57%捷克共和國 高收入 19.19%10 澳大利亞 高收入 82.98%巴西 中高收入 18.27%從地區來看,全球的儲蓄行為發生率在過去幾年出現小幅下降的趨勢,從 2014 年的 56%變為 2021 年的 49
38、%,不過當前變化趨勢已區域平緩。其中,北美地區水平最高,維持近 80%的水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儲蓄行為發生率相對最低,2014 年、2017 年維持在 33%水平,但在 2017 年后出現增長趨勢,至 2021年上升至 39%。17 圖 5 儲蓄行為發生率(按地區)從收入水平層面,在全球儲蓄行為發生率維持相對小幅下行的情況下,高收入國家卻出現了獨特的趨勢,2014 年的 70%上升至 2021 年的 76%。其中,中等收入國家的儲蓄行為發生率最低,并出現加速下行的趨勢,從 2014 年的 45%,下降至 2021 年的 33%。圖 6 儲蓄行為發生率(按收入水平)0%10%20%30%4
39、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 18 2.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 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是指,擁有儲蓄行為的用戶中,通過金融機構儲蓄的人群占比。從國家層面,在挪威、瑞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高收入地區的擁有儲蓄行為的群體中,通過金融機構儲蓄的占比在所有國家中最高,排名第一的挪威高達 92.87%。這意味著通過
40、金融機構儲蓄已經成為這些高收入國家居民的最主要儲蓄方式。在增長幅度方面,中國臺灣、冰島、泰國、格魯吉亞、馬來西亞、土耳其等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增長最快。表 6 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及增長速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增長(2014-2021)1 挪威 高收入 92.87%中國臺灣 高收入 35.18%2 瑞典 高收入 91.70%冰島 高收入 31.25%3 中國臺灣 高收入 90.39%泰國 中高收入 27.55%4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高收入 87.61%格魯吉亞 中高收入 25.67%5 以色列 高收入 8
41、5.83%馬來西亞 中高收入 25.29%6 冰島 高收入 85.54%土耳其 中高收入 24.56%7 韓國 高收入 85.28%沙特阿拉伯 高收入 22.10%8 澳大利亞 高收入 83.36%哈薩克斯坦 中高收入 21.03%9 美國 高收入 82.60%葡萄牙 高收入 20.78%10 加拿大 高收入 81.78%立陶宛 高收入 18.79%從地區來看,全球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儲蓄的人群一直保持上漲趨勢。其中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水平最高的地區是金融體系發達的北美地區,截至 2021 年高達 83%。相比之下,撒哈拉以 19 南的非洲地區水平最低且增長并不明顯,維持 27%28%左右。圖 7
42、 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按地區)從收入水平來看,中高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仍然保持增長趨勢。高收入國家的占比出現走平趨勢,而低收入國家缺出現顯著的下行趨勢,從 2014 年 16%,到 2017 年的 25%,最后由到2021 年的 19%。圖 8 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占比(按收入水平)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
43、家 20 2.2.4 國際普惠借貸國際普惠借貸 通常貧窮群體的信用和財產情況比較難以獲取借貸便利,導致金融機構借貸產品的供給不足。然而貧窮群體的財務健康情況波動較大,恰好需要更加方便的借貸服務,因此為貧窮群體提供便利的借貸服務,能夠有效緩解貧窮群體的金融緊迫狀況,解決供需的失調。報告將從國家、地區、收入水平三個層次分析“借貸行為發生率”、“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數據。1.借貸行為發生率借貸行為發生率 從國家層面,比較發達的高收入國家的借貸行為發生更為普遍。加拿大、冰島、以色列的借貸行為發生率排名前三,均超過80%。在借貸行為發生率的增長速度上,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是冰島(55.7%)、阿富汗(3
44、3.11%)、厄瓜多爾(21.46%)。前十個國家中,6 個國家是中高收入國家。表 7 借貸行為發生率及增長速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借貸行為發生率(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借貸行為發生率增長(2014-2021)1 加拿大 高收入 86.13%冰島 高收入 55.70%2 冰島 高收入 85.30%阿富汗 低收入 33.11%3 以色列 高收入 83.04%厄瓜多爾 中高收入 21.46%4 挪威 高收入 78.45%多哥 低收入 20.46%5 美國 高收入 76.18%約旦 中高收入 20.42%6 肯尼亞 中低收入 76.16%納米比亞 中高收入 19.42%7 烏干達
45、 低收入 75.13%巴西 中高收入 18.48%8 韓國 高收入 74.66%阿根廷 中高收入 17.86%9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高收入 73.01%加蓬 中高收入 17.36%21 10 新西蘭 高收入 69.91%加納 中低收入 15.55%從地區層面,2014、2017、2021 年的借貸行為發生率分別為50%、47%、55%,呈現小“V”型。除北美地區外,其他地區的發展特征均比較相似。北美地區的借貸行為發生率遠遠高于其他地區平均水平,三個時點分別為 78%、79%、77%,呈現趨于飽和的趨勢。圖 9 借貸行為發生率(按地區)從收入水平角度,高收入國家的平均借貸行為發生率平均維持在
46、64%65%水平,普遍高于其他類型收入水平的國家,并處于趨于飽和的趨勢。低收入國家在 2017 年后的借貸行為發生率明顯提高。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 22 圖 10 借貸行為發生率(按收入水平)2.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 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是指,擁有借貸行為的用戶中,通過金融機構借貸的人群占比。該指標數值越高,越說明金融體系是該國家地區居民借貸的主要渠道。從國家層面,香港、以色列、日本等高收入國家地區,擁有全球最高的金融機構借貸占
47、比,分別占到 95.89%、95.75%、95.28%。從增長方面,近幾年增長最快的三個國家分別是意大利(28.90%)、中國(23.53%)、沙特阿拉伯(23.38%)。表 8 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及增長速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增長(2014-2021)1 中國香港 高收入 95.89%意大利 高收入 28.90%2 以色列 高收入 95.75%中國 中高收入 23.53%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
48、家低收入國家 23 3 日本 高收入 95.28%沙特阿拉伯 高收入 23.38%4 加拿大 高收入 94.05%塔吉克斯坦 中低收入 22.56%5 意大利 高收入 93.38%冰島 高收入 22.07%6 中國臺灣 高收入 92.99%葡萄牙 高收入 21.82%7 新加坡 高收入 92.71%匈牙利 高收入 19.79%8 韓國 高收入 91.93%哈薩克斯坦 中高收入 19.00%9 瑞士 高收入 89.64%西班牙 高收入 16.12%10 西班牙 高收入 89.64%泰國 中高收入 16.08%從地區來看,全球平均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在緩慢上升,從 48.47%增長到 55.20%
49、,再到 60.32%。數值最高的北美發達地區與數值最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形成鮮明差距,截至 2021年,兩者相差 70.2%。圖 11 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按地區)從收入水平看,金融機構借貸占比與不同國家的收入水平成正相關。高收入國家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數值最高,截至 2021年高達 86%,這得益于高收入國家金融體系的發達。高收入地區和低收入地區的差距依然顯著,截至 2021 年有 70.4%。其中,中高收入國家與中等收入國家呈現迅速增長趨勢。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
50、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 24 圖 12 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占比(按收入水平)2.2.5 國際數字移動支付國際數字移動支付 隨著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支付為社會交易提供了巨大便利,從而提高社會經濟的流通效率,促進經濟的發展。當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發達地區的主要支付手段時,欠發達地區仍然無法將移動支付的服務普及到每一個居民,因此數字移動支付的使用情況是普惠金融數字化發展階段的重要分析指標。報告將從國家、地區、收入水平三個層次分析“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數據。1.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 從國家層面,數字支付服務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均為歐洲發達國家。其
51、中,丹麥的數字支付普及率高達 100%,已經實現了社會數字支付的完全轉型,其他冰島、德國、挪威、奧地利、英國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 25 等國家,數字支付使用率也超過 99%。從增長速度而言,泰國、摩爾多瓦、加蓬在 2014 年到 2021 年之間的數字支付服務發展最快,分別增長 55.25%、44.52%、42.17%的覆蓋。表 9 金融賬戶持有率及增長速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增長(20
52、14-2021)1 丹麥 高收入 100.00%泰國 中高收入 55.25%2 冰島 高收入 99.87%摩爾多瓦 中高收入 44.52%3 德國 高收入 99.48%加蓬 中高收入 42.17%4 挪威 高收入 99.48%喀麥隆 中低收入 42.11%5 奧地利 高收入 99.30%塞內加爾 中低收入 41.10%6 英國 高收入 99.17%加納 中低收入 39.96%7 瑞典 高收入 99.06%格魯吉亞 中高收入 38.58%8 澳大利亞 高收入 98.95%孟加拉國 中低收入 37.59%9 荷蘭 高收入 98.79%中國 中高收入 36.91%10 愛沙尼亞 高收入 98.65%
53、多哥 低收入 36.67%從地區層面,全球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的平均水平持續增長,從 2014 年的 44.35%增長到 2021 年的 64.11%。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使用最高的依然是較為發達的北美地區與歐洲中亞地區。其中,北美地區的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已呈現飽和趨勢,維持在平均 92%左右的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等相對落后地區增長十分迅速,從 2014 年 27.76%增長至 2021 年 49.52%。26 圖 13 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按地區)從收入水平角度,高收入國家的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持續保持高位。值得一提的是,低收入國家與高收入國家的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一直在持續縮短,從 2014
54、年相差 75.13%縮短至59.19%。圖 14 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按收入水平)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 27 2.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 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是指,富有人群與貧窮人群的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之差。該指標反映了富有人群和貧窮人群接觸到數字
55、支付服務的難易程度,可以反應某個國家地區數字支付服務的普惠發展情況。從國家來講,截至 2021 年,贊比亞、納米比亞、烏干達、喀麥隆等發展中國家具有最大的差距,存在差距均在 28%以上。而在縮短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方面,成績最突出的國家是緬甸、喀麥隆、土耳其,分別降低 18.91%、17.45%、17.26%的差距。表 10 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差距及縮短幅度前十 排名 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2021)國家地區 收入水平 貧富人群間金融賬戶持有率差距縮短幅度(2011-2021)1 贊比亞 中低收入 29.68%緬甸 中低收入 18.91%2 納米
56、比亞 中高收入 28.89%喀麥隆 中低收入 17.45%3 烏干達 低收入 28.62%土耳其 中高收入 17.26%4 喀麥隆 中低收入 28.38%亞美尼亞 中高收入 10.99%5 玻利維亞 中低收入 26.33%剛果共和國 中低收入 10.66%6 莫桑比克 低收入 26.03%阿爾巴尼亞 中高收入 10.61%7 菲律賓 中低收入 25.81%西岸和加沙地帶 中低收入 10.53%8 哥斯達黎加 中高收入 24.11%菲律賓 中低收入 9.70%9 阿爾巴尼亞 中高收入 23.79%多哥 低收入 9.67%10 緬甸 中低收入 23.57%莫桑比克 低收入 9.60%從地區層面,全
57、球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的平均差距在持續縮短,截至 2021 年為 11.22%。大多數地區發展的趨勢 28 相似,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卻在持續上升,從 2014 年的 15.88%上升至 20.66%,意味著數字支付的金融服務在該地區的貧富差距仍在持續增大。圖 15 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按地區)從收入水平來看,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與收入水平和發展階段存在明顯的關系。高收入國家的差距一直保持較低水平,截至 2021 年保持為 4.34%。中高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差距也逐漸降低,至 2021 年分別為 11
58、.54%、12.71%。然而,低收入國家在 2014 年卻擁有比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中低收入國家顯著更低的差距,然而在發展過程中該差距從 8.7%上升至 16.9%,凸顯了低收入地區數字支付服務稀缺,普惠移動支付發展不足,進而導致了貧富差距。0%5%10%15%20%25%30%201420172021全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和北非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 29 圖 16 貧富人群間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差距(按收入水平)2.3 國際普惠金融的實踐案例國際普惠金融的實踐案例 2.3.1 數字移動支付數字移動支付肯尼亞移動錢包肯尼亞移動錢包 M-Pesa 肯尼亞移動錢包 M-
59、Pesa,通過手機及電信網絡為客戶提供跨境支付、短期借貸、工資領取、賬單支付等服務,使傳統金融服務覆蓋不全的人群享受到便捷的金融體驗。M-Pesa 的目標客群是沒有銀行賬戶的貧困人口,它通過便捷的轉賬方式,使這部分人群享受到了金融的便利性。今年,M-Pesa 月活躍用戶數量增長 7.8%,達 3053 萬;M-Pesa 平臺上的總交易額同比增長 34.0%,達 29.55 萬億肯尼亞先令;交易量同比增長 34.9%,達 157.5 億筆??夏醽嗠m然是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但是移動通訊 SIM 卡0%5%10%15%20%25%30%201420172021全球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
60、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 30 與金融支付結合的嘗試,卻啟發了世界許多國家,成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經典案例。2.3.2 差異化群體便差異化群體便利貸款利貸款Niche 利基銀行利基銀行 利基銀行(niche bank)是為各類長尾端客戶和行業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銀行。傳統銀行往往著重于提供橫向的通用產品,而利基銀行則垂直深入到特定的利基市場提供個性化需求的金融服務產品,在細分市場完善服務體系,以此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利基銀行可以服務特定人群,例如,退休者或年輕人,或者零工經濟中的工作主體;利基銀行可以選擇其產品組合來滿足特定行業的需求,例如,為房地產行業,或者零售行業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利基銀行也可以建
61、立自己的產品來解決特定社區的金融服務需求,例如,針對社區的水電燃氣支付或者日常開支等金融服務需求。2.3.3 便民機構金融化便民機構金融化巴西經驗巴西經驗 巴西代理銀行模式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功。通過將非銀行機構,如藥店、郵局、超市等轉變為銀行代理機構,巴西成功地提供了更多元化和廣泛的銀行服務。這種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巴西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了代理銀行的運營成本,使其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提供金融服務。巴西的成功經驗也鼓舞了其他國家,如秘魯、哥倫比亞等,31 這些國家也開始大力發展代理機構。事實上,擴張代理機構的成本與建立一家銀行分支機構的成本相比非常低廉,這進一步顯示了代理銀行模式的成本效益
62、和靈活性??偟膩碚f,巴西的代理銀行模式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通過利用現有的非銀行機構來擴大銀行服務的覆蓋范圍,同時降低運營成本,為更多人提供金融服務。這種模式不僅在巴西取得了成功,也為眾多南美國家提供了可效仿的范例。三、三、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趨勢與案例 3.1 中國普惠金融相關政策中國普惠金融相關政策 2005 年是“普惠金融”誕生之年,聯合國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同年央行、商務部、國開行等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開展“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系”項目。2013 年是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奠基之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
63、“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2014 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表述中增加“發展普惠金融”。此后數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都對“發展普惠金融”的內涵作了進一步補充。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同年 12 月,國務院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 年),要求到 2020 年,建立與全 32 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至此,發展普惠金融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之一。然而,普惠金融的發展面臨著成本風險雙高難題,為了破解上述困局,2017 年 5 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了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
64、金融事業部,以期資金量大、信貸管理經驗豐富的頭部金融機構帶頭踐行普惠金融。同年 7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義,并且首次提出“建設普惠金融體系”,為我國普惠金融的下一步指明了方向。自 2019 年開始,政府工作報告連續三年都對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國有銀行的普惠金融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其每年普惠金融貸款增速不低于 30%。2021 年 政府工作報告 再次明確指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增強金融普惠性?!?021 年 9 月,央行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0 年)提出,未來要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發展的廣度和深
65、度。2022 年 4 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印發了關于 2022 年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通知,圍繞“六穩”“六?!睉鹇匀蝿?,穩步增加銀行信貸并優化結構,豐富普惠保險產品和業務,促進綜合融資成本合理下降。2023 年 5 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 2023 年加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的通知,對普惠金融監管政策進行 33 了重大升級。2023 年 9 月,財政部發布修訂后的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通過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措施,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提升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政策質效,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2023 年 10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
66、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未來五年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表 11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政策沿革 時間 政策 政策內容 2005 年“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系”項目 聯合國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正式提出要“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2014 年 3 月 政府工作報告 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表述中增加“發展普惠金融”。2015 年 3 月 政府工作報告 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2015年12月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
67、普惠金融”明確定義,發展普惠金融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之一。2017 年 5 月 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推動了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以期資金量大、信貸管理經驗豐富的頭部金融機構帶頭踐行普惠金融。2017 年 7 月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首次提出“建設普惠金融體系”2018 年 3 月 政府工作報告 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擴展普惠金融業務,規范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9 年 3 月 政府工作報告 對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國有銀行的普惠金融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其每年普惠金融貸款增速不低于 30%2020 年 5 月 政府工作報告 國有大型銀行上
68、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要力爭不低于 30%。2021 年 3 月 政府工作報告 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 34 現代金融體系”,“增強金融普惠性?!?021 年 9 月 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0 年)未來要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發展的廣度和深度。2022 年 4 月 關于 2022 年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通知 進一步豐富普惠保險產品和業務 2023 年 5 月 關于 2023 年加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的通知 對普惠金融監管政策進行了重大升級 2023 年 9 月 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提升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政策質效 2023年1
69、0月 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明確要在未來 5 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數據來源:作者整理)3.2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中國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實踐發生顯著變化,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在內的各類金融服務提供者紛紛涌現,國家層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與方法也逐漸顯現出了效果,中國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3.2.1 趨勢一趨勢一:中國普惠金融處于全球領先,已進入“數:中國普惠金融處于全球領先,已進入“數字普惠時代”字普惠時代”根據 2022 年世界銀行全球普惠金融調查(Global Findex Database),2021 年我
70、國金融賬戶擁有率 89%,金融借貸參與率56%,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 86%。圖 17 對比了我國與全球居民的金融賬戶擁有率,圖 18 對比了我國與全球居民的金融借貸參 35 與率,圖 19 對比了我國與全球居民的數字支付使用率。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末,我國多項指標逐年上漲,均領先全球,中國已進入“數字普惠時代”。圖 17 金融賬戶使用率 圖 18 金融借貸參與率 62%68%76%79%80%89%0%20%40%60%80%100%201420172021全球中國50%47%53%43%45%56%0%10%20%30%40%50%60%201420172021全球中國 36 圖 1
71、9 數字支付服務使用率 中國居民通過金融機構獲得金融服務的比例顯著提升。2017年中國居民通過金融機構儲蓄和借貸的比例為 34%和 22%,到2021 年已經上升到了 45%和 31%。圖 20 2017-2021 年金融服務比例 在貸款領域,中國居民的借貸參與率及快速籌集到資金的效率也獲得了較大提升。如圖 21 截至 2021 年末,中國居民的借貸參與率高于全球水平;超過 90%的中國居民可以在 30 天內籌44%52%64%49%67%86%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72021全球中國34%22%45%31%0%10%20%30%40%
72、50%金融機構儲蓄金融機構借貸20172021 37 集到應急資金,高于全球水平;表示不存在資金籌集困難的中國用戶達 60%,高于全球水平。圖 21 2021 年居民貸款情況 我國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備,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顯著進步,中國居民在養老、教育、日常消費等方面的財務擔憂均低于全球,如圖 22 所示。圖 22 2021 年居民財務擔憂情況 55%88%32%56%92%46%0%20%40%60%80%100%借貸參與率快速資金籌集無資金困難全球中國20%13%15%14%8%5%0%5%10%15%20%25%養老擔憂教育擔憂消費擔憂全球中國 38 3.2.2 趨勢二:差異化群體
73、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趨勢二:差異化群體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隨著中國居民財富增加,中國居民金融需求旺盛,個人借貸、理財配置等迎來增長。圖 23 中國人民銀行近 10 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漲,2022 年達到 36883 元,中國個人投資者儲蓄率穩步上升,2022 年達到 33.47%。圖 23 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儲蓄率(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居民借貸需求持續提升,圖 24 顯示,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逐年上升,與美國差距越來越小,發展普惠金融將幫助需求人群便利獲取金融服務。3688333.47%25%27%29%31%33%35%05000100001500020000
74、250003000035000400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中國個人投資者儲蓄率 39 圖 24 中美居民部門杠桿率對比(數據來源: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圖 25 顯示了不同收入人群消費貸獲取容易度指數,截止至去年,中國不同收入群體的貸款可獲取性持續提升,不確定性時期,低收入人群的普惠貸款條件得到迅速改善。圖 25 不同收入人群消費貸獲取容易度指數(數據來源:西南財經大學)52.1%56.1%62.3%61.9%61.9%63.3%75.9%75.3%79.3%77.1%74.8%73.6%
75、40%50%60%70%80%90%1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3中國美國7080901001101201302020Q12020Q42021Q42022Q45萬及以下5-10萬10-30萬30萬及以上 40 圖 26 顯示,2022 年中國互聯網財富管理用戶累積達到 6.7億人,用戶規模增長迅速,年復合增長高達 18%。以數字理財、智能投顧互聯網財富管理服務層出不窮,可根據用戶進行個性化管理,具有服務門檻低、覆蓋人群面積廣、操作方便、節省人力成本、不受時間地域限制、業務標準化程度高等優勢,這些優勢使得長尾用戶的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圖 26 中國互聯網財富管理用
76、戶(數據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3.3.3 趨勢三:小趨勢三: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不斷提升,貸款形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不斷提升,貸款形式不斷創新不斷創新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27.37 萬億元,新增 3.8 萬億元,同比增速 25.7%。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逐年增加,發展普惠金融的需求不斷擴大。3.13.84.65.36.16.36.701234567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億人億人 41 圖 27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民銀行優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
77、有降。圖 28 顯示,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3.96%,比上年同期低 25 個基點。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3 年 10 月 20 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 LPR 為 3.45%,5 年期以上 LPR 為 4.2%。今年以來,LPR在 6 月和 8 月進行了 2 次下調,經過兩度降息,今年 1 年期和 5年期以上 LPR 已分別下降 20 個基點和 10 個基點,推動企業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在普惠金融政策的推動下,央行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輕小微企業融資負擔,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15.2719.0723.5727.3705101520253020
78、20202120222023.6貸款余額(萬億)42 圖 28 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 等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形式創新,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小微企業通過“數字授信”“數字擔?!薄皵底直kU”獲得足額、便捷、便宜的融資服務。金融科技滲透到金融業務各個環節,從線下業務到線上獲客,從人工審核到智能風控,打造了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功能,解決了普惠金融面臨的客戶風險管控難、產品服務少、服務成本高、覆蓋范圍窄等難題,大幅提升普惠金融覆蓋面和服務效率。在實踐方面,銀行針對小微企業金融需求短、頻、
79、急的特點,支持小微企業在線申請貸款,推出小微快貸、速貸通、速 e 貸、小額貸、信用貸等多元化貸款形式。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支持手機錢包和支付應用、在線銀行、消費貸款服務、財富管理應4.61%4.57%3.97%3.96%3.0%3.5%4.0%4.5%5.0%2020202120222023.6 43 用、保險服務,以及獨立的信用監測和評分服務。例如,螞蟻金融探索“貸款+外部直投”業務新模式,持續推廣“知識價值”“商業價值”等創新信貸產品,形成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積極開發消費、理財、養老、創業等定制化金融產品。3.3 中國普惠金融的實踐案例中國普惠金融的實踐案例 中國為居民與企業提供的普惠金
80、融服務能力持續增強,產品形式不斷創新。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數字人民幣“元管家”,通過部署智能合約,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以中國銀行為首的商業銀行,推出“數字人民幣 SIM 卡硬錢包”,通過通與信運營商合作,為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提供更加普適、便捷的支付方式和體驗。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推出“支小寶 2.0”,結合全新的大模型技術,為用戶打造“智能專業”、“既普且惠”的服務。以網商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推出“大雁系統”,打破了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對核心企業的高度依賴,為更多小微經營者服務。在普惠金融鄉村振興領域,國家開發銀行筑牢四方利益聯動機制,創新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模
81、式;中國農業銀行推出“惠農 e 貸”,大力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服務。3.3.1 數字人民幣“元管家”智能合約護航普惠金融安全數字人民幣“元管家”智能合約護航普惠金融安全 2022 年 9 月,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推出預付資金管理 44 產品“元管家”?!霸芗摇笔窃跀底秩嗣駧诺腻X包上部署智能合約,在預付消費服務場景提供防范商戶挪用資金、保障用戶權益的解決方案?!霸芗摇遍_辟了預付式消費資金管理新路徑。當消費者向商戶預付資金時,運營機構為每一位消費者創建一個加載了智能合約的數字錢包,一方面,將合同條款寫入智能合約,商戶不能隨意劃轉消費者預付的資金;另一方面,在實際消費之前,預付資金仍然歸消費者所有
82、,即使商戶破產清算,也能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數字人民幣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憑借可追溯等技術特性追蹤資金流向、保障貸款用途,其發展和創新必將提高貨幣及支付體系運行效率、提升普惠金融發展水平。3.3.2“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 SIM 卡硬錢包”實現金融通信跨界卡硬錢包”實現金融通信跨界統一統一 今年 7 月,中國銀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數字人民幣 APP聯合上線 SIM 卡硬錢包產品,實現金融與通信跨界又一創新成果落地,為數字人民幣應用提供更加普適、便捷的支付方式和體驗。SIM 卡硬錢包,指的是通過把數字人民幣軟錢包關聯至運營商發行的超級SIM卡,從而使SIM卡具備數字人民幣支付功
83、能。數字人民幣用戶只需在手機安裝運營商發行的 SIM 卡,登錄數 45 字人民幣 APP,開通 SIM 卡硬錢包,利用手機 NFC 功能“碰一碰”即可完成數字人民幣支付。該產品以通信運營商發行的 SIM卡為安全載體,加載數字人民幣錢包應用,打造一卡多應用的融合應用場景,實現運營商渠道、用戶、場景、服務、大數據等能力與數字人民幣的緊密結合,實現差異化的數字人民幣推廣運營模式。產品的推出充分依托商業銀行和運營商各自優勢,使數字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與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有機結合、相互賦能。數字人民幣 SIM 卡硬錢包,具備安全可靠、通用便利、無電支付、共享余額的核心特點。SIM 卡管理規范、成熟,內置安全
84、單元安全可控,在監管可控性、安全性、便利性等表現上非常突出,可以確保用戶在錢包開立、使用中的信息與資金安全。SIM卡是使用最廣泛的安全硬件介質,具有極高的滲透率和接受度,并且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客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支付、交易等,降低了使用成本,增強了數字人民幣使用的普適性。數字人民幣 SIM 卡硬錢包支持無電支付,手機可在斷網、無電關機等多種情況下,不打開支付軟件,使用手機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數字人民幣 SIM 卡硬錢包在使用過程中,與所屬的母錢包共享余額,無需單獨進行充值,支付更方便、易用。46 3.3.3 螞蟻集團“支小寶螞蟻集團“支小寶 2.0”打造“智能普惠理財”模打造“智能普惠理財
85、”模范范 今年 9 月,螞蟻財富平臺發布了國內首個應用大模型技術的智能理財助理支小寶 2.0。支小寶 2.0 版本基于螞蟻集團剛發布的金融大模型研發而成,在知識力、專業力、語言力、安全力方面得到大幅提升,可以幫助金融機構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行情分析、持倉診斷、資產配置和投教陪伴等專業服務。支小寶 2.0 結合全新的大模型技術,智商和財商提升到了新水平,能幫助用戶深度解讀市場信息、并結合用戶的財務目標、投資偏好等,提供個性化的配置策略。支小寶 2.0 背后的知識力拓展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能讓更多用戶獲得既普且惠的服務;專業力能幫助實現千人千面的資產配置,打造“智能專業”的體驗;語言力提升了個性化生
86、成能力,打造出“溫暖陪伴”的體驗;安全力作為基石與底盤,通過可控可信的圍欄技術,保障內容安全與金融合規性,帶來“透明可靠”的體驗。3.3.4 網商銀行“大雁系統”實現供應鏈金融普惠性網商銀行“大雁系統”實現供應鏈金融普惠性 2021年,網商銀行將企業、行業圖譜計算應用到供應鏈金融,推出了基于數字技術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大雁系統”,基于大規模圖計算、多模態識別、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實現了對于核心品牌企業、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終端門店之間的 47 準確識別和關系刻畫,解決小微企業在供貨回款、采購訂貨、鋪貨收款、加盟、發薪等生產經營全鏈路的信貸需求和綜合資金管理需求?!按笱阆到y”提出了“1+N
87、”的模式,打破了傳統供應鏈金融“1+N”模式中對核心企業的高度依賴,N 的信用不再完全依賴于 1,也不再被單純視為某一個核心企業的附庸,鏈條上的每一個 N 都鏈接更下游的商超、門店等更多的 N,甚至其他的核心企業,逐步形成一張關系網絡,覆蓋更多以往難以被看見的小微經營者,從而實現了供應鏈金融普惠性,已有超 500 家品牌成為網商銀行供應鏈金融的合作方。3.3.5 國家開發銀行筑牢四方利益聯動機制,創新鄉村國家開發銀行筑牢四方利益聯動機制,創新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模式振興金融服務模式 國家開發銀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創新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模式。今年 1 至 4 月,開發銀行已向 5 個示范區發放涉農貸
88、款 55億元,“十四五”以來已累計發放 380 億元。國開行支持示范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特色產業等領域發展。國開行投放國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配套授信中長期貸款;支持建設國家儲備林、茶園、農業基地建設;采用“企業+村集體+農戶”專業運營模式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 48 利益聯結;向果業龍頭企業發放貸款,支持蘋果收購,并借助東西部協作機制打通在銷售渠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通過以上措施,國開行幫助我國繪就普惠金融鄉村振興新畫卷。3.3.6 中國農業銀行“惠農中國農業銀行“惠農 e 貸”大力推進農村普惠服務貸”大力推進農村普惠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積極落
89、實中央“把普惠金融發展重點放在鄉村”的要求,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出“惠農 e 貸”線上貸款產品?!盎蒉r e 貸”是專為廣大農民量身打造的便捷高效線上貸款產品,讓農民通過手機實現在線申請、在線取款、在線還款、足不出戶辦理貸款,目前累計支持近 100 萬農戶,累計放款金額超1500 億元?!盎蒉r e 貸”增加了農村普惠金融服務供給,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惠及農民群眾。截至 2022 年末,農業銀行鄉村振興領域貸款余額達 7.31 萬億元,“惠農 e 貸”余額 7477 億元,較年初增加 2031 億元。四、四、中國普惠金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中國普惠金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4.1 挑戰挑戰與機遇與機遇 我國普
90、惠金融的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一是普惠金融的快速演變,導致全球仍然缺乏統一的標準與規范。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迅猛,但是在全球范圍內仍缺乏統一的準則。建立一套 49 普惠金融國際標準化體系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需要,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這有助于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保護我國本行業的利益,又能實現逐步開放、引進先進的理念。二是普惠金融從規模走向創新,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普惠金融產品種類復雜以及運行模式多樣化的特點,監管機構需要不斷升級監管框架,確保普惠金融產品的合規性、風險可控性以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同時,需要綜合監管監測整個金融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識別潛在風險。三是普惠金融的發展存在
91、區域不平衡,需要投資者教育和金融知識的普及。我國金融知識的普及有待完善,城市居民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居民能有效獲得數字金融服務,但普惠金融的主要受眾是城鎮低收入人群、農村用戶、婦女等,而這部分用戶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普惠金融服務的接受程度隨著年齡代際向上遷移而逐步下降。這阻礙了數字普惠金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拓展應用。普惠金融的發展存在一些機遇。一是普惠金融顯著改善了金融資源分配間的貧富差距。普惠金融能夠有效滲透各個區域,提供種類豐富的金融產品,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這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改善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二是普惠金融從解決“金融可得性”變為了覆蓋移動支付、信
92、用借貸、理財配置等多個領域的綜合生態。普惠金融提升了金 50 融服務的下沉深度、覆蓋廣度、服務力度。金融科技的深化應用打造了產品豐富、交互智能、流程高效的普惠金融生態。三是普惠金融的內容與產品,都在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大數據、云計算、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提高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可得性和覆蓋范圍,創新了金融產品的供給,提升了金融服務質效。4.2 總結與建議總結與建議 我國在普惠金融發展領域采取了多項措施,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對普惠金融發展進行部署;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對普惠金融發展提出目標要求;人民銀行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等貨幣政策支持普惠金融發展;金融
93、機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行產品創新,有效推動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不斷提升。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普惠金融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需要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此,為保持普惠金融發展良好態勢,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提質增效,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平衡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創新與風險。對數字普惠金融的技術風險,以高標準的技術手段和差異化的管控措施進行防范;對于金融服務對象,堅持精準教育、精準保護與精準服務同步,提高金融消費者的操作知識和風險意識。51 其次,利用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支持金融機構深化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加快實
94、現數字化轉型,打造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第三,大力推動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加強農村地區金融創新工具的宣傳教育和業務咨詢,著力解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數字鴻溝”問題,避免數字技術的使用造成金融服務不平等現象加劇。最后,建立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設立國家核心績效指標,建立常態化的數據采集機制,促進指標體系的實際應用。(作者:張曉燕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殷子涵、張藝偉為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實習生劉佶翰、楊睿天,對此報告亦有貢獻)52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 全球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R
95、.世界銀行,2023.2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 for DevelopmentR.聯合國,2006.3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R.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2021.4 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1)R.中國人民銀行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2021.5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經驗與挑戰R.世界銀行.中國人民銀行,2019.6 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21:Financial Inclusion,Digital Payments,and Resilience in the Age of COVID-19R.世界銀行,2021.7 2023 年 10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8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2)R.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2022.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 年 10 月 11 日印發.10 2022 年中國家庭財富變動趨勢R.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