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人壽&復旦大學:202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52頁).pdf

編號:147556 PDF 52頁 1.29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邦人壽&復旦大學:202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52頁).pdf

1、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社會正面臨著深刻的老齡化挑戰。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2020年10月,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2022年10月,人社部、財政部、國稅總局、銀保監會(現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五部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進一步補充、完善了養老金第三支柱的體系建設。友邦人壽作為一家以“客戶為中心“,長期專注于中國養老保障領域的專業人壽保險公司,堅定不移地響應國家

2、政策號召。于2023年4月,在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友邦首次推出了個人養老金產品,一上市便迅速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熱情響應和積極反饋,成為個人養老金保險類產品的主要提供方之一,為推廣和普及個人養老金政策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身在產品開發、精英營銷員渠道、整合養老產業資源等專業優勢領域,提供更為全面、專業和個性化的綜合養老解決方案。這次我們攜手財聯社和復旦大學,從前期市場調研,到中期研究分析,到后期上市推廣,充分發揮三方優勢,從金融保險、學術研究、財經媒體不同維度,去深入了解人們對于養老保障觀念、養老金融產品和個人養老金政策的認知程度與規劃現狀。通過報告分析,我們欣喜

3、地發現,經過國家政府、社會各界持續多年的努力,人們對于個人養老保障的觀念有顯著提升,對未來可能存在的醫療費用支出、資產保值、退休收入等影響養老生活的因素,有了較強的危機意識,為自己和家人提前做好養老保障、養老規劃,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對于養老金融產品的需求和選擇也更為明確。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人們雖然開始重視養老保障,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需要但不緊急”者居多,尚未開始準備或準備不充分的情況較多,對于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參與和理解程度還待提升等明顯的問題,這都亟待我們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持續推進、完善,讓人們對養老規劃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有更清晰的認識,加速推進將“養老觀念”落地到“養老方案”,全面規劃

4、起來,積極落實下去,更從容地應對未來的養老風險。如何應對老齡化趨勢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難題,我們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所面臨的既是巨大挑戰,也是巨大機會。希望這份報告能為國家進一步推進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參考,為個人和家庭養老保障規劃提供正確指引,提升人們未來養老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序言PREAMBLE友邦人壽首席業務執行官張煒養老體系建設是新時代的重大民生課題。近年來,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養老問題日漸突出。當務之急,是構建與養老需求相匹配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凝聚各方共識、匯聚磅礴力量,做足準備迎接撲面而來的“銀發浪潮”。從“養老”走向“享老”,讓“夕陽紅”更加璀璨光輝,是中國

5、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項目深入開展社會養老調研的目標愿景。該項目由財聯社與友邦人壽、復旦大學聯合發起,以期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民眾面臨養老生活的心聲與需求,為民眾樹立正確養老保障觀念,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行穩致遠。財聯社是國內領先的財經新媒體和新型金融信息服務商,由上海報業集團主管主辦。公司以“準確、快速、權威、專業”為新聞準則,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投資資訊。作為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的聯合發布方之一,財聯社積極發揮主流財經媒體“傳聲筒”、“擴音器”的獨特價值,圍繞對中國養老現狀的認識、個人養老觀念、養老金融產品規劃以及對個人養老金的看法等話題,以訪談調研的形式充分采集個人養老保障的觀點與訴求,為深入

6、探究我國個人養老趨勢及背后邏輯提供了重要支撐。大勢如潮,大道如砥。當前,我國養老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正蓬勃發展。財聯社愿積極發揮媒體橋梁紐帶作用,“上傳”社情民意的同時,“下達”養老體系建設“好聲音”,與社會各界同仁一道,為描繪明確的養老體系建設“路線圖”,推動我國養老事業邁入新征程貢獻媒體力量!財聯社常務副總裁胡剛近年來,隨著生育率下降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中國老齡化進程加速,并自2022年開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與需求,黨和國家積極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長期以來,我國養老金體系主要依賴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持續增長,

7、但替代率相比許多國家仍然較低;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增長有限,企業滲透率仍需政策引導;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成為未來我國多支柱養老體系的重中之重。為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保險需要,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 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由此我國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航,“三支柱”養老金制度體系初步搭建。本報告通過對居民個人養老金的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居民的養老意識在不斷增強,養老需求比較急迫,但養老儲備行為仍然滯后。在養老意識方面,醫療支出的增加和社保不足仍是人們最擔憂的

8、養老生活風險,人們也更加期待能夠提供穩定現金流并附有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的養老金融產品。在養老儲備行為方面,人們用于專屬養老的金融資產比例并未如其意識一樣得到顯著提升,大多數人專屬用于養老的資產占比仍不足10%。在養老產品供給端方面,人們對于多樣化的個人養老金融產品有了更高的期望。居民不僅對于投資回報和風險管理有了更多關注,還傾向于尋找可以提供附加價值的個人商業養老金產品。只有養老產品及服務方式的持續創新,才能為滿足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需求提供更多定制化的產品及服務。在政府政策方面,政策加速落地和持續推進,也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良性、可持續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礎。政府的支持不僅會降低人們的信任成本

9、,增加對于個人養老金的關注和參與度,同時也將刺激產品的迭代發展,提高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和長期穩定性。長壽風險時代中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疊加利率下行等背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養老保險既可以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為人們提供風險保障、助力個人管理長壽風險,又能作為一種財富管理工具,實現養老資產的安全性、收益性和穩定性,還可以增強個人養老金體系的可靠性和可持續性,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經濟安全和養老保障。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許閑CONTENTS中國養老開啟“新時代”01.人口結構“新常態”02.經濟發展“新形勢”03.國人養老“新觀念”04.政策引領“新布局”第一章 核心發現

10、“點點題”01.以“家”為載體的家庭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是目前人們主流、首選的養老方式02.在養老金融產品偏好方面,人們普遍展現出對穩健型養老金融產品的傾向03.人們的養老儲備意識逐漸提升,但養老儲備規劃仍較為“迷?!?,行動滯后04.健康、家庭、財產是當今人們最重視的養老三要素05.針對養老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多種問題,女性對養老的擔憂程度高于男性,傾向居家社區養老模式06.隨著家庭結構的復雜化,養老擔憂程度逐漸上升07.焦慮的“中產階層”08.個人養老金政策普及有空間09.人們對于不同類型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程度存在顯著差異,保險類產品更受歡迎10.非試點地區人群對于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意愿較為積

11、極第二章 養老供給“層層看”01.詳解養老三支柱02.養老三支柱現狀分析第三章 養老需求“面面觀”01.養老方式的傾向現狀02.養老資金的投資偏好03.矛盾且迷茫的養老意識與行為04.焦慮的中產階層05.不同區域的養老儲備意識及行為偏差第四章 養老政策“試試水”01.個人養老金政策試行現狀02.專業解讀需求多03.養老保險類產品關注度高04.期待政策更優化05.市場發展空間大目錄 0102030305060708091011121314161621253039465459636771第五章 養老規劃“支支招”01.提升優先級,做養老“行動派”02.房產轉換金融資產大勢所趨03.安全資產、保障產

12、品夯實養老“地基”04.養老保險產品覆蓋養老資源類“剛需”05.選擇專業保險機構全程護航第六章 養老心聲“娓娓談”01.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體:家庭養老的經濟與精力負擔催生養老焦慮02.第一批個人養老金用戶:安全感來自于財產抗風險和穩定現金流03.中高收入群體:期待稅優政策和產品的進一步分層第七章 附錄01.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調研問卷(適用于試點城市人群)02.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調研問卷(適用于非試點城市人群)0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定性訪談調查問卷7474767677798081868991圖表 1 中國人口結構(%),2017-2021圖表 2 中國人口出生率(%),1980-

13、2022 圖表 3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億),2017-2022 圖表 4 企業、職業年金投資運營規模,2022年圖表 5 至少擁有三支柱中一種、僅擁有社保、同時擁有三支柱的受訪者的占比(%)圖表 6 受訪者對養老方式的選擇(%)圖表 7 性別對于養老方式的選擇影響(%)圖表 8 年齡對于養老方式的選擇影響圖表 9 受訪者可以接受的養老投資最低回報(%)圖表 10 不同擔憂程度受訪者能夠接受養老投資的最低回報(%)圖表 11 已有不同保障水準的受訪者能夠接受養老投資的最低回報(%)圖表 12 養老金融產品青睞特點圖表 13 個人養老金賬戶四類產品青睞程度圖表 14 不同養老擔憂意識受訪者的養

14、老儲備規劃態度(%)圖表 15 不同養老擔憂意識受訪者的養老資金“??顚S谩睉B度(%)圖表 16 不同養老擔憂意識受訪者的養老金融產品增配態度(%)圖表 17 受訪者認為退休后收入對養老生活品質的保障程度(%)圖表 18 受訪者金融資產中專用于養老的資產占比(%)圖表 19 受訪者每年提前家庭總收入作為養老儲備資金的預期份額(%)圖表 20 受訪者養老儲備規劃考慮情況(%)圖表 21 不同收入受訪者對未來養老的擔憂程度圖表 22 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訪者已有養老金融產品水平圖表 23 受訪者最擔憂的五項養老生活風險(%)圖表 24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對社保不足的擔憂程度圖表 25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

15、者對醫療支出增加的擔憂程度圖表 26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對資產貶值的擔憂程度圖表 27 不同性別受訪者的養老擔憂情況(%)圖表 28 不同家庭結構受訪者的養老擔憂情況(%)圖表 29 不同年齡受訪者對于養老的擔憂程度圖表 30 不同年齡受訪者的養老保障程度圖表 31 不同單位性質受訪者對于養老的擔憂程度圖表 32 不同單位性質受訪者的養老保障程度圖表 33 不同收入受訪者的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額度(%)圖表 34 個人養老金節稅額度說明 圖表 35 中產階層所關注的養老金融產品的特點(%)圖表 36 中產階層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偏好(%)圖表 37 中產階層養老投資收益率要求(%)圖表 38 中產

16、階層對養老金融產品的要求(%)圖表目錄1717181819212324252627282930313132323233343536363737383940404141424344444445圖表 39 調研地區生產總值(億元)圖表 40 調研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圖表 41 不同區域壽險保險深度(%)圖表 42 不同區域壽險保險密度(元/人)圖表 43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養老資金規劃急迫程度(%)圖表 44 不同區域受訪者所在外資企業的比例(%)圖表 45 不同區域受訪者可接受的不同投資最低回報占比(%)圖表 46 不同區域受訪者提取收入作為養老資金的占比情況(%)圖表 47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

17、養老擔憂程度 圖表 48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養老資金“??顚S们闆r”(%)圖表 49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養老資產占比情況(%)圖表 50 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了解程度(%)圖表 51 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圖表 52 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通程度(%)圖表 53 在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受訪者中不同單位性質的占比(%)圖表 54 不同學歷受訪者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比例(%)圖表 55 在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受訪者中不同家庭狀況的占比(%)圖表 56 不同收入受訪者的個人養老金賬戶開通程度(%)圖表 57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占比(%)圖

18、表 58 不同收入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情況(%)圖表 59 非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了解程度(%)圖表 60 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了解程度與稅優政策了解程度(%)圖表 61 在已開通并購買了相關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受訪者中的稅優政策了解程度(%)圖表 62 未開通,還在觀望的原因占比(%)圖表 63 不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原因和是否需要專業人士講解相關個人養老金產品(%)圖表 64 購買個人養老金的渠道偏向與是否需要專業人士講解個人養老金相關產品(%)圖表 65 個人養老金賬戶可購買的四種產品類型青睞程度方差分析圖表 66 青睞養老保險產品受訪者的家庭狀況占比(%)圖表

19、67 不同退休后收入水平受訪者對四種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程度圖表 68 青睞養老保險產品受訪者的不同收入占比(%)圖表 69 每年節稅金額與個人養老金政策吸引程度(%)圖表 70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與稅優政策意向青睞度(%)圖表 71 不同節稅金額受訪者與稅優政策意向青睞度(%)圖表 72 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優化建議占比(%)圖表 73 不同收入受訪者對國家未來個人養老金政策優化方向建議(%)圖表 74 不同家庭狀況受訪者對國家未來個人養老金政策優化方向建議(%)圖表 75 非試點地區受訪者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意愿(%)圖表 76 非試點城市受訪者對提前了解國家推廣個人養老金政策和產品的

20、必要程度(%)圖表 77 非試點城市中,對個人養老金政策有著不同了解程度的受訪者認為是否有必要 提前了解政策(%)464747474849495051515254555656575758595960606161626364656666676868696970717272中國養老開啟“新時代”中國養老開啟“新時代”中國養老開啟“新時代”01人口結構“新常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1日1日零時,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3.5%,即將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在“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間,中國老年人口增加了8,640萬人,并預計到2030年再增加

21、2.23億老年人口。與此同時,“少子化”對人口結構也造成了一定影響,2021年出生人口以1,062萬創下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43.6%。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部分城市已率先進入重度老齡化時代。據上海市衛健委披露,到2022年12月31日為止,全上海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為553.66萬人,占戶籍總人口36.8%,已步入重度老齡化階段。當“少子化”遇上“老齡化”,意味著勞動人口數量下降而退休人口數量增多,導致養老金缺口增大,養老困境逐漸浮出水面?;谥袊丝诮Y構特征,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應對人口結構失衡,緩和老齡化、高齡化、少子化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同時,也需對養老保險體系進行多方位調整

22、。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2,國家統計局關鍵詞:人口普查數據、老齡化、少子化、延遲退休8,6401,062在“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間,中國老年人口增加了2021年出生人口為/萬人/萬人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10202經濟發展“新形勢”在中國持續推動經濟的過程中,經濟發展不僅在推進量的合理增長上取得新成效,更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然而,面對持續的外部沖擊和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

23、挑戰。在財稅政策引導與共同富裕理念引領下,頂層設計注重兼顧效率和公平,保障人民收入,共同拉動消費,推動個稅優惠政策助力保險行業進一步擴容。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也賦能了養老行業的內循環。2023年,全國各地陸續發布養老金上調方案,以期縮小全國性貧富差距、推動實現共同富裕。關鍵詞:貨幣政策、財稅政策、共同富裕、養老金融與產業發展#01第一章核心發現“點點題”FIRST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303國人養老“新觀念”目前,中國的養老產業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蓬勃發展,在養老需求激增的同時,養老產業也受益

24、于物聯網、數字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讓老年人在享受多元化養老的同時,提升其養老質量與幸福感。居家養老在人們的觀念中相比其他養老方式更根深蒂固,而互聯網+養老的新型養老模式也正逐步滲透至相關的養老服務中。在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支持下,新的養老服務方式能夠實現健康信息的共享、互聯、互通,建立互聯網養老院、醫院以及健康交互平臺,創新智能化、集成化、智慧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家庭結構的變化、養老成本過高以及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等問題使得傳統養老方式在老齡化加深的社會現狀下應對吃力,而一系列智能化、智慧化養老服務為傳統養老方式的過渡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支撐,比如家庭裝修的適老化改造、智能可穿戴健康

25、管理設備、防走失服裝或裝置等,打造出一系列智慧養老品牌,讓老年人也能與科技“相向而行”,幫助滿足老年群體多元化、差異化的養老需求。關鍵詞: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04政策引領“新布局”“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范發展養老第三支柱,促進養老保險體系更加均衡、完善。2022年11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公布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參加個人養老金成為了在享受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基礎上,額外增加的補充養老保障渠道,能夠幫助個人理性規劃養老資金,同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關鍵詞:個人養老金政策發展及特色居家養老:家庭養老

26、和居家社區養老。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4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5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601以“家”為載體的家庭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是目前人們主流、首選的養老方式居家養老更適合中國的國情,符合以親情為重的傳統家庭觀在熟悉的環境里養老更有安全感,能夠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擔心退休金難以承擔養老院開支,節約一定的家庭成本

27、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結構扁平化的照護壓力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更加傾向于居家養老方式居家養老符合中國“以孝為先”的傳統家庭文化。根據養老不同階段的需求和健康狀況,可通過規劃適老化改造、配套智能設施設備,提前鎖定可鏈接專業化護理、健康咨詢、慢病管理和康復輔助等一系列養老及醫療資源和服務的專屬渠道。啟示ENLIGHTENMENT為實現養老金融產品的核心目標,產品的設計會更加注重風險控制和資本保值。因此,在養老金融產品選擇上,人們需要以”養老本質和目標”為基礎去做選擇。從養老長周期來看,長期穩健、保值增值的養老金融產品,更符合養老保障需求。02在養老金融產品偏好方面,人們

28、普遍展現出對穩健型養老金融產品的傾向普遍對于養老資金的預期投資收益率有一定要求更加偏好穩健型的養老金融產品啟示ENLIGHTENMENT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7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803人們的養老儲備意識逐漸提升,但養老儲備規劃仍較為“迷?!?,行動滯后對未來養老生活存在普遍擔憂,認為養老儲備規劃特別重要,然而又認為暫不緊急認為有必要單獨拿出部分收入用于養老“??顚S谩?,但實際大多數人專屬于養老的資產占比

29、不足10%隨著時間的流逝,留給我們準備的時間越來越少,而養老成本卻在逐年增長。正所謂“知行合一”,我們深知養老儲備規劃的重要性,那就應提升優先級,做養老“行動派”,越早準備越輕松。啟示ENLIGHTENMENT對“醫療支出”的擔憂是所有人的共識,因此,在儲備養老資金時,需要建立??顚S玫摹搬t療費用”儲備,切勿混同于其他資金儲備。稅后年薪48萬以下的群體更需要配備基礎的養老保障,如基礎養老保障、社保、重疾或者醫療保險,以此來提升抗風險能力。稅后年薪在48萬及以上的群體,可以尋求更好的專業金融咨詢,通過資產配置做好有效的風險管理,確保養老資金的長期穩健增值。04健康、家庭、財產是當今人們最重視的養

30、老三要素醫療支出的增加已然成為當前人們普遍最為擔憂的未來養老生活風險項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從對基礎保障的擔憂,聚焦到對資產貶值的擔憂啟示ENLIGHTENMENT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09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005針對養老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多種問題,女性對養老的擔憂程度高于男性,傾向居家社區養老模式女性退休后面臨的養老保障挑戰或將高于男性女性的社區社交網絡的緊密性和對家庭的依戀程度,總體而言比男性更為強烈,

31、因此更傾向于居家社區養老模式女性較早的退休年齡與較長的預期壽命使她們更容易面臨較長的退休期,需要更長期的養老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女性可能還承受著因家庭情況變化而導致職業生涯中斷的風險,如育兒或照顧家庭成員,對家庭和社區的依存度也相對更高。因此,女性相對男性而言,更應盡早考慮為個人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障,包括充足的養老資金和配套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資源。啟示ENLIGHTENMENT從人口結構變化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家庭規模變小,子女需要承擔的贍養父母的責任會更加顯著,為小家庭帶來更多的壓力和負擔。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842N”家庭,為降低未來子女負擔,人們應該在養老、醫療等領域多為自

32、己未來考慮,在這類剛性需求上提前做好相應安排。06隨著家庭結構的復雜化,養老擔憂程度逐漸上升啟示ENLIGHTENMENT有孩家庭更擔心子女贍養的負擔未來養老資金、醫療和護理資源,是有孩家庭面臨的較大養老焦慮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1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207焦慮的“中產階層”40歲開始,養老焦慮程度顯著提升并達到高點中產階層中,外資企業員工居多,相對養老焦慮程度更高中產階層更傾向于購買額度在9,001-

33、12,000元(高額度)個人養老金產品中產階層更期待多樣化的養老金融產品個人養老金的稅優政策對于中產階層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更利好于中產階層。建議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轉換家庭資產配置結構,在實物資產向金融資產轉換的大趨勢中,個人養老金試點地區居民可先從配置個人養老金產品開始。當然,所有人均可通過補充其他養老金融產品,以及選擇適合個人的健康管理資源,完善自己的綜合養老保障。啟示ENLIGHTENMENT供需雙方需要“雙向奔赴”。一方面,推薦個人向保險、銀行等專業金融機構和專業人士進行咨詢,詳細了解政策相關細節,社區或單位有條件的可定期組織宣講;另一方面,專業金融機構應擴大個人養老金政策的普及

34、力度,鼓勵專業人士深入家庭、社區和企業,進行廣泛市場宣傳。08個人養老金政策普及有空間啟示ENLIGHTENMENT政府支持、監管審核機制、稅優政策是個人養老金制度最重要的三個吸引因素人們更信賴來自保險、銀行等專業機構人士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解讀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409人們對于不同類型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程度存在顯著差異,保險類產品更受歡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人群,傾向于選擇養老儲

35、蓄和養老保險這類收益較為確定的產品;若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承受本金虧損風險的人群,則更傾向于養老理財、基金類產品從退休年限來看,五年以內退休人群可以關注短期內就能產生收益并兌現的產品,比如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基金等三至五年內即到期的產品;若距離退休年齡較遠,則更適配養老保險產品與其他類型產品相比,養老保險產品遵循定價利率、產品具有確定利益、風險偏好較低,在安全基礎上可以有一定的增值空間,符合養老客群核心需求;同時,養老保險產品在提供生存保險金給付、滿期給付等收益的同時,也可提供身故、全殘、失能等風險保障,具備差異化優勢。啟示ENLIGHTENMENT相較于試點城市,非試點城市人群的需求或許

36、更強,目前所選取的36個首批試點城市大多是一線、新一線或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養老金融產品。然而,非試點城市的人群在面臨養老問題時更多會考慮國家政策導向型的產品,因此他們在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后會更有興趣參與,相較而言,非試點城市個人養老金市場的潛在增長空間巨大。建議人們可以選擇專業金融機構,通過專業人士詳細了解政策細節。專業金融機構也應盡可能滿足當地群體的政策咨詢需求,主動介紹相關信息,為未來的個人養老金政策在當地落地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10非試點地區人群對于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意愿較為積極啟示ENLIGHTENMENT超半數非試點地區人群會考慮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六

37、成以上來自非試點地區的人群認為“有必要,提前了解為之后購買行為做準備”01詳解養老三支柱1994年,養老“三支柱”定義首次出現在世界銀行防止老齡化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白皮書中。目前,中國的養老三支柱,分別是:第一支柱即由國家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由國家監督、市場運營管理的補充養老保險,在政府政策指引下,企業年金由企業自行創設,職業年金為強制建立;由個人掌握并以擴充養老保障供給為目的的金融類產品則歸于第三支柱,除政策給予優惠的個人養老金外,還包含養老理財產品和商業年金保險等其他養

38、老金融產品。2022年5月,隨著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標志著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歷時4年后將逐步從試點轉向常規。11月,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并出臺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國務院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落實落細的具體做法。中國已于2021年正式跨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14.2%。(圖表1)在上世紀90年代,為對抗老齡化進程加劇的情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建立,也成為了如今中國養老第一支柱。同時,中國人口出生率走低

39、,2022年降至6.8%。(圖表2)“少子老齡化”成為了中國人口結構的未來趨勢。02養老三支柱現狀分析第一支柱覆蓋廣、替代率低、增長空間有限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6第二章養老供給“層層看”#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502SECOND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

40、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718國家統計局與人社部發布統計稱,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2,492元,對應月平均工資7,708元,職工月人均養老金約為3,107元。然而,隨著平均工資持續增長,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卻持續下降,從1998年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的80.5%下滑至2022年的40.3%。伴隨著老齡化與贍養率的持續攀升,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增長空間有限。圖表3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億),2017-2022來源:人社部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0.510.310.09.79.49.2第二支柱覆蓋率有限,惠及人

41、口較少圖表4 企業、職業年金投資運營規模,2022年來源:人社部職業年金企業年金資金規模28,700億人數3,010萬資金規模21,200億人數4,200萬在第一支柱支付壓力持續增大的背景下,政策鼓勵企業共同參與分攤職工的養老壓力,孕育出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主的第二支柱:補充養老制度。然而,職業年金與企業年金覆蓋人數仍有限,(圖表4)第二支柱的作用尚未完全釋放。企業年金:一種補充性養老金制度,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職業年金: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替代率:職工退休時的

42、養老金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水平之比,為衡量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指標。圖表1 中國人口結構(%),2017-2022來源:衛健委0-14歲人口(萬人)15-64歲人口(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萬人)201711.4%71.8%16.8%201811.9%71.2%16.9%201912.6%70.6%16.8%202013.5%68.6%17.9%202114.2%68.3%17.5%202214.9%68.2%16.9%0%10%20%30%40%50%60%70%80%90%100%截至2022年末,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5億,(圖表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度收支規模超過12.6億元,累計

43、結存超6萬億元,在三支柱中占比最重。根據中國社科院預測,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或將在2027年達到7萬億元峰值,隨后急劇下降,直至2035年耗盡。圖表2 中國人口出生率(%),1980-2022198018.0%18.9%19.7%17.1%14.0%12.0%11.9%13.3%14.6%12.0%13.6%13.8%13.0%12.6%10.9%10.4%8.5%7.5%6.8%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來源:國家統計局#03第三章養老需求“面面觀”THI

44、RD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20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19第三支柱規模有待提升,未來仍有廣闊發展空間個人養老金是發展第三支柱的重要舉措。在當下人口老齡化嚴重、國家養老金資金緊張、社會保障面臨較大壓力的境況下,個人養老金得到了政府大力地推廣和發展。個人養老金由個人主體負責、自愿參加,產品類型多樣,包括專屬養老保險、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等產品。通過結合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該第三支柱將有望打開養老金融

45、產品的零售市場。圖表5 至少擁有三支柱中一種、僅擁有社保、同時擁有三支柱的受訪者的占比(%)試點城市非試點城市至少擁有三支柱中一種僅擁有社保同時擁有三支柱6.0%77.2%90.2%7.8%82.7%91.4%在政策規范方面,中國政府自2022年開始試點推行個人養老金政策,試點地區居民可根據自身意愿向個人養老金賬戶中存錢。雖然個人養老金賬戶金額上限并不高,每年最多存入1.2萬元,但可獲得一定的稅收優惠,意在通過稅優政策提升個人養老金的吸引力和覆蓋面。據人社部數據,截至2023年6月,個人養老金已吸引超過4,030萬名開戶參與者,平均賬戶繳費約2,000元。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金維剛表示,從3

46、6個試點城市和地區推行個人養老金政策后的情況來看,參加人數占符合參與資格的總人數的比重并不大,開戶后實際繳存資金的人數和人均繳存資金水平亦需進一步提升。這表明,個人養老金政策還有待普及,繳費額有待提升,未來市場發展潛力相當巨大。截至2023年6月,個人養老金已吸引超過4,030萬名開戶參與者,平均賬戶繳費約2,000元。4,030萬名2,000元圖表6 受訪者對養老方式的選擇(%)14.6%9.2%10.0%10.8%居家式社區養老26.8%28.7%家庭養老社會機構養老鄉村養老商業機構養老沒想過2022年以來,為應對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央行幾度降息。隨著存款利率下調,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和普

47、通定存產品收益下降明顯。為了更好地管理現有資產、實現遠期養老儲備目標,人們開始尋找有別于存款儲蓄之外的新型金融產品。因此,在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的背景下,未來養老金融產品市場將被下游不斷增長的需求進一步打開,多元化、多功能的養老金融產品或將成為除銀行存款外最炙手可熱的養老儲備新方式。01養老方式的傾向現狀 調研發現圍繞家庭的養老方式仍是當今的主流養老模式,選擇居家養老的受訪者合計占比為55.5%。與此同時,分別有10.8%、10.0%、9.2%的受訪者選擇了社會機構養老、鄉村養老以及商業機構養老,合計達30.0%。(圖表6)觀點一以“家”為載體的家庭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是目前人們主流、首選的養老

48、方式。發現解讀對于中國大眾來說,“團圓”、“養兒防老”、“百善孝為先”等傳統文化觀念是主流的意識形態,“家庭”一詞對大多數人而言意義非凡,晚年能與子女親眷團聚仍是許多人潛意識里的首選。因此,以親情為重的家庭觀使得大部分人將養老托付于自己的子孫后代,他們更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養老,這樣的方式更有安全感,也減少了獨居帶來的孤獨感。此外,許多人也會擔憂未來退休金不足,難以承擔養老院的開支。相比于向商業養老機構支付高額養老費用,家庭養老方式中,由家庭成員利用自身資源為老年人提供看護服務,可以節約一定的家庭成本,減輕了老年人和子女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伴隨著人口結構轉變和社會轉型,中國家庭戶規模逐步縮

49、小,家庭結構趨向單一化。中國平均家庭戶規模由1982年時的每戶4.41人,分別下降至2000年和2010年時的每戶3.44人、每戶3.10人,2020年時,則進一步下降至每戶2.62人。同時,家庭戶的類別也發生了顯著改變,一代戶占總家庭戶的比例已接近一半,而單人戶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14.5%上升至2020年的25.4%;二代、三代戶的比例則分別由2010年的47.8%和17.3%下降至2020年的36.7%和13.3%,“空巢老人”的比例逐漸提高。家庭規模的小型化和家庭結構的扁平化,使得傳統家庭功能(撫幼和養老)弱化,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也相對減弱,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的引入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

50、了家庭照護的壓力。在這一趨勢下,國家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黨中央、國務院印發 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協議合作,進一步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資源,提供醫療救治、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等服務。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人口結構、社會轉型等因素的影響下,居家社區養老模式正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二代、三代戶的比例則分別由2010年的47.8%和17.3%下降至2020年的36.7%和13.3%,“空巢老人”的比例逐漸提高。36.7%13.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

51、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2122100%發現解讀一居家養老是人們最為青睞的養老方式。雖然男性在工作期間常會被社會賦予經濟責任和家庭支持的角色,但在家庭中,男性更多是一個被照顧的角色,談及養老安排,他們會更加希望享受家庭環境的安逸和親密感,在養老方式的選擇中也更加傾向于家庭養老。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女性通常被視為家庭的主要照料者,她們對家庭成員的付出較多、但也更重視家庭外的社區氛圍,居家社區養老模式可以讓女性在步入晚年后,在獲得家庭參與感的同時,在社區社交網絡中也獲得一定的支持。因此,居家社區養老模式

52、能夠保持女性維系家庭關系的同時,還能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帶來更大的滿足感和舒適感。圖表7 性別對于養老方式的選擇影響(%)調研發現一在養老方式的傾向性選擇中,女性更傾向于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男性選擇家庭養老的占比為31.2%,選擇居家社區養老的占比19.9%;而在女性受訪者的選擇中,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的占比最高,達到31.7%,明顯高于男性,家庭養老次之,占比為28.3%。(圖表7)0%25%50%75%家庭養老居家式社區養老商業機構養老社會機構養老鄉村養老沒想過16.8%男11.7%11.0%9.3%19.9%31.2%13.5%8.4%女10.0%8.1%31.7%28.3%觀點二不同人群選擇的

53、養老方式存在差異性。圖表8 年齡對于養老方式的選擇影響 調研發現二在養老方式的傾向性選擇中,隨著年齡增長,受訪者們更傾向于居家養老,選擇機構養老的比例卻在逐漸減少。18-30歲人群選擇家庭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的占比在45%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加,選擇家庭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的占比越來越大,在50-60歲的人群中,選擇家庭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的占比高達70%左右。(圖表8)發現解讀二對于年紀較輕的人群來說,他們會對商業機構養老、社會機構養老等新型養老方式產生興趣,對未來的養老生活更有多樣化的期待。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更為傳統的家庭養老及居家社區養老方式更易被接受。老年人無需離開親友,擁有熟

54、悉的親人朋友和子女親情的溫馨呵護,使老年人不易產生孤獨感。并且,相比于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更經濟實惠,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又緩解了老年人的精神壓力。同時,居家社區養老模式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模式通常配備專業的護理人員,能夠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和健康狀況,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康復訓練和健康指導等服務,確保老年人得到適當的護理和專業的養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的養老生活質量。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

55、NSION SECURITY23240.00%10.00%5.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家庭養老居家社區養老商業機構養老社會機構養老鄉村養老沒想過02養老資金的投資偏好 調研發現一受訪者對于養老資金的預期收益率有一定要求。在最低回報上,近九成的受訪者表現出了一定的期望。約63.7%的受訪者希望獲得每年2%-3%的最低年化收益,而約26.3%的受訪者則強調最少希望投資項目要能保本,僅有少數受訪者表示愿意承擔本金虧損的風險。

56、(圖表9)圖表9 受訪者可以接受的養老投資最低回報(%)觀點三人們對于養老資金的預期收益率有一定要求,但更加偏好穩健型的養老金融產品,需加深對養老金融產品安全性和保障功能本質的理解。發現解讀一絕大多數受訪者對養老資金的最低要求是保本。其次,擔憂程度越高的受訪者越希望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率。如圖表10所示,隨著擔憂程度的增強,要求養老投資最低保本的人群中所占比例呈現階梯型下降的趨勢、要求2%-3%年化收益的人群所占的比例呈現階梯型上升的趨勢。引起以上趨勢的因素有:第一,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人們對于養老生活和退休后面臨的各種財務需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養老擔憂程度逐漸升高。為確保在退休后擁有足夠的

57、資金應對這些壓力,人們期待現有的養老資金能夠在經濟波動的環境下保值并擁有一定增值空間。第二,現時子女教育、醫療費用和日常開銷等生活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人們對未來生活支出的憂慮,人們擔心退休后的生活成本會超過預期,因此希望通過投資獲得更高的回報,以應對未來潛在的經濟壓力。第三,金融市場的波動引發了現有投資組合的價值波動,市場風險導致現有資產配置的收益率不穩定,不確定的收益和風險帶來了對于養老焦慮程度的加深,因此,追求一定的穩健增值來彌補其他投資領域的損失風險成為了一種傾向。圖表10 不同擔憂程度受訪者能夠接受養老投資的最低回報(%)不擔憂低擔憂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注:根據受訪者在

58、“對未來養老生活,您最擔憂的是什么?”一題中選擇擔憂項的數量,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2526約63.7%的受訪者希望獲得每年2%-3%的最低年化收益,而約26.3%的受訪者則強調最少希望投資項目要能保本,僅有少數受訪者

59、表示愿意承擔本金虧損的風險。63.7%26.3%26.3%3.2%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20%虧損63.7%最低保證年化收益2-3%最低保本6.9%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虧損80.0%60.0%40.0%20.0%0.0%最低保證年化收益率2-3%最低保本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20%虧損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虧損50.1%62.1%64.1%67.2%68.6%70.4%35.7%27.4%25.9%23.5%23.5%21.4%8.6%3.5%2.4%1.8%1.5%1.9%5.6%7.0%7.6%7.4%6.4%6.3%調研發現二從已有保障水準來看,個人保障水平越高越充分,對于養老資金的最

60、低回報的要求也越高。(圖表11)發現解讀二首先,持有多種養老金融產品的人群更加關注構建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對養老資金的認知更為全面和清晰,以確保養老資金在多樣化的投資中取得穩健增長;其次,隨著持有時間增長,人們會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擁有養老金融產品的風險和回報特點,從而更理性地評估自己的財務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情況。因此,在擁有更多養老金融產品的情況下,為了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人們逐漸降低對于單一養老金融產品的高回報要求,轉而更加注重整體回報的平衡和穩定性。人們會逐漸調整自己對養老資金的最低回報率的期望,更善于利用養老金融產品長期穩健增值的目標屬性。調研發現三在養老金融產品偏好方面,受訪者

61、們普遍展現出對穩健型養老金融產品的偏好傾向。將擁有“保本、低風險,能定期為養老提供一定的現金流”特點的養老金融產品列為首選的受訪者占比高達68.6%,其余的特點按比重排序依次為“有附加健康管理、醫療等服務”(43.4%)、“有一定傳承功能”(24.7%)和“投資收益高,但相應也能承受較高風險”(14.7%)(圖表12)。調研結果體現出了受訪者對于養老生活的核心需求:“穩定資金儲備”及“健康管理及醫療服務”。在個人養老金賬戶中現有的四類產品選擇上,受訪者更青睞于養老保險(7.02分)和養老儲蓄(6.96分)。(圖表13)相較于養老基金和養老理財,前兩者的風險更低,這一傾向性也同時反映出大多數受訪

62、者更愿意將養老金融產品的風險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圖表12 養老金融產品青睞特點14.7%68.6%43.4%24.7%18.7%保本、低風險,能定期為養老提供一定的現金流有附加健康管理、醫療等服務有一定傳承功能沒考慮過不太清楚投資收益高但相應也能承受較高風險圖表11 已有不同保障水準的受訪者能夠接受養老投資的最低回報(%)注:養老金融產品指調研問卷中“個人情況-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包括: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等。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

63、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2728已有4類養老金融產品已有3類養老金融產品已有2類養老金融產品已有1類養老金融產品無保險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20%虧損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虧損最低保本最低保證年化收益2-3%70.0%52.5%35.0%17.5%0.0%50.5%62.6%66.9%68.1%62.4%37.2%28.9%23.8%21.2%21.3%6.8%2.7%2.3%2.6%6.0%5.6%5.8%7.0%8.1%10.2%圖表14 不同養老擔憂意識受訪者的養老儲備規劃態度(%)發現解讀三人們配置養老金融產品的主要

64、目的是在退休后獲得穩定的被動收入,以滿足生活費用和其他開支。因此,人們更傾向于將養老金融產品的投資風險控制在較低水平,以確保養老資金安全穩定??紤]到這一特點,在養老資金的儲備期,個體更傾向于希望保持資金的相對穩定。其次,在真正進入養老生活期后,人們通常希望養老金融產品具有較長期的抗壓能力,從而能夠確保退休期間的生活質量。調研發現四部分受訪者需更好地理解養老金融產品的安全性和保障功能本質。養老金融產品的核心目標在于在退休后為個體提供穩定的收入,支持一定水平的退休生活。發現解讀四產品為實現不同的目標,基礎設計不同,能為投資者帶來的期望回報率也不同。為實現養老金融產品的核心目標,此類產品的設計更加注

65、重風險控制和資本保值,因此,在做養老資金儲備時,人們需要在考慮養老金融產品本質和養老目標的基礎上去做選擇。03矛盾且迷茫的養老意識與行為 調研發現超半數受訪者(低擔憂68.6%,中低擔憂77.1%,中擔憂82.2%,中高擔憂85.1%,高擔憂83.9%)對未來養老生活存在擔憂,認為現在需要開始重點考慮自己和家人的養老資金規劃(圖表14),多數受訪者(低擔憂56.2%,中低擔憂62.2%,中擔憂68.8%,中高擔憂73.1%,高擔憂75.0%)認為有必要在財富中單獨拿出部分用于養老“??顚S谩保▓D表15)。隨著擔憂程度的提升,打算增配養老金融產品的人群比例逐漸增高,受訪者們整體表現出良好的養老意

66、識與觀念。(圖表16)觀點四人們的養老儲備意識逐漸提升,但在實際規劃時卻徘徊不前,養老儲備行為亟待推進。圖表13 個人養老金賬戶四類產品青睞程度12345678養老基金青睞度養老理財青睞度養老保險青睞度養老儲蓄青睞度6.316.207.016.95注:調研問卷中對養老產品的青睞度進行打分,從0分到10分,分數越高代表對養老產品的青睞度越高。圖中數據為每類養老產品青睞度打分的算數平均值。不知道不需要需要但不緊急需要且比較緊急64.6%67.2%66.7%24.2%12.5%9.0%7.7%7.4%8.9%2.4%17.4%12.5%15.0%18.4%22.8%41.8%18.9%13.9%10

67、.1%7.6%7.2%31.6%51.2%61.1%不擔憂低擔憂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注: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2930圖表18 受訪者金融資產中專用于養老的資產占比(%)圖表19 受訪者每年提前家庭總收入作為養

68、老儲備資金的預期份額(%)在被問及自己退休后的收入能否保障養老生活品質不下降時,僅31.3%的受訪者表示可以保證,持不確定態度和明確不能保證的受訪者比例高達68.7%。(圖表17)然而,在實際行動中,有66.0%的受訪者表示尚未投入養老儲備或養老儲備投入不足10%,其中未投入的人群高達1/4,72.2%的受訪者僅愿意提取不到10%的份額投入養老規劃。(圖表18、圖表19)盡管近年來人們的養老意識普遍增強,但多數受訪者對養老儲備的投入尚缺乏實際行動。圖表17 受訪者認為退休后收入對養老生活品質的保障程度(%)圖表15 不同養老擔憂意識受訪者的養老資金“??顚S谩睉B度(%)圖表16 不同養老擔憂意

69、識受訪者的養老金融產品增配態度(%)注: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注: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不擔憂低擔憂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不能保證30.3%可以保證31.3%38.4%不確定不足10%41.0%0%25.0%50%以上2.6%26.0%10%-30%30%-50%5.3%5%-10%40.2%

70、5%以下32.0%18.1%10%-15%15%以上9.7%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31320%20%40%60%80%沒有必要無所謂有必要26.5%56.2%62.2%68.8%73.1%75.0%30.7%20.7%16.8%13.4%11.4%10.3%42.8%23.1%21.0%17.8%15.4%14.7%不擔憂低擔憂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有,已嘗試規劃沒有不確定16.0

71、%30.3%37.8%43.7%46.9%49.5%40.4%37.1%26.7%22.3%18.8%19.0%43.6%32.5%35.4%34.0%34.3%31.5%50.0%37.5%25.0%12.5%0.0%調研發現一隨著收入水平逐步提升,受訪者對未來養老生活的關切呈現出一種倒U型分布。(圖表21)發現解讀由于對養老金融產品的種類、特點以及風險了解不夠充分,導致部分人們在面對養老金融產品選擇時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因此也影響了養老儲備行為的落實。雖然養老金融產品從設計及定位上相較其他金融產品更為穩健,但仍有許多人對其風險和不確定性較易和普通的金融產品混同而產生擔憂

72、,這種情緒上的不安和壓力,也會干擾人們的配置決策,導致養老儲備行為的積極性較低,特別是在金融市場波動劇烈的時期,這種擔憂可能會影響他們落實養老儲備行為。值得思考的是,人們專屬于養老的資金投入比例并未如其養老儲備意識一樣得到顯著提升,而是保持在中等偏低水平?;蛴捎谑杖肱c工作尚不穩定、缺乏詳細了解和規劃養老生活的契機等因素,雖然養老儲備意識到位了,但實際行動上對養老資金的儲備仍然本著“走一步看一步”或“以后再說”的想法,有危機意識但缺乏緊迫感。因此,雖然養老儲備意識逐步提升,但上述影響因素仍舊拖慢了養老儲備行為的積極性。這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進一步對養老儲備意識、養老金融產品認知和科學專業規劃知

73、識等方面進行更廣泛普及,從提升意識到提升認知,再到提升養老儲備的實際行動力。圖表20 受訪者養老儲備規劃考慮情況(%)整體上看,逾半數(57.8%)受訪者雖然明確表示現在需要開始重點考慮自己和家人的養老資金規劃,然而與此同時,他們卻也認為這個規劃需要但不緊急。(圖表20)這表明雖然多數人已經認識到養老儲備規劃的重要性,但從意識到行動之間的轉變還存在一定距離。發現解讀一人們對未來養老生活存在著較為普遍的擔憂,部分人群因為缺乏對相關產品的系統性了解、離退休年齡“太過遙遠”等原因,對養老生活預期和養老儲備等問題感到迷茫。當站在不同收入角度觀察時,稅后年薪較低的人們或更為關注當前生活需求,而較少考慮未

74、來的養老規劃。另一方面,對于高收入人群來說,較為充足的金融資產也逐步減輕了對未來養老生活的擔憂。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加,人們對養老規劃普遍展現更為積極的態度,也更傾向于采取更為長期而穩健的投資策略,以便更充裕地應對未來的養老需求。在確立了詳實的養老規劃并落實后,人們通常會有更強的信心和安全感,從而有效減少了對養老的擔憂。此外,較高的收入水平還會增強個體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應對能力。調研發現二隨著收入水平逐步提升,受訪者們的養老儲備行為呈現先上升后平穩的趨勢。養老儲備行為隨著收入逐漸提升而呈現出的先升后穩趨勢,養老需求和規劃從0到1的建立更依賴于收入水平的提升,但當收入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滿足需求和資

75、金分配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將會占據主要作用。(圖表22)圖表21 不同收入受訪者對未來養老的擔憂程度觀點五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養老擔憂程度呈倒U型分布,養老儲備行為呈先上升后維持平穩的趨勢。注: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圖中數據為每個收入段人群對未來擔憂項數量的算數平均值。需要但不緊急57.8%16.4%不需要14.4%需要且比較緊急不知道11.4%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

76、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3334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0.00 0.681.35 2.03 2.70 2.30 2.512.572.562.612.411.98觀點六關于養老,你最焦慮和迷茫什么:健康?家庭?財產?發現解讀二處于較大經濟壓力之下的人們,當前財務負擔較重,無法為養老金融產品投入更多的資金,遠期養老儲備規劃相對顯得緊迫性較低。而隨著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們能夠更有余力地規劃退休生活、增厚養老儲備,逐步加強養老儲備行為

77、。另一方面,收入的增加為人們能夠接受更多金融知識和教育提供了基礎,知識的積累加深了人們對養老金融產品重要性的理解,增強購買積極性。不過,一旦達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和養老金融產品購買數量,人們的儲備行為就會逐步趨于穩定。較高收入水平的群體隨著收入提升,有機會擁有更多樣的投資選項及金融工具,在短期利益的引導下,也可能會將為養老儲備的資金投入到其他領域,整體投資會走向更加復雜、多元的方向。發現解讀一醫療支出的增加已然成為當前人們普遍最為擔憂的養老生活風險項。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個人衛生支出近年來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人們對于醫療開支的敏感度只增不減,尤其在面對重大疾病的大額醫藥費支出時,人們普遍存在較大

78、的繳費壓力和心理負擔。另一方面,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及老齡化的加劇,全社會對于老年醫療衛生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攀升。子女離巢后生活自理能力、健康受損后治療及護理所需的資金儲備,已然成為養老生活重要風險事項。調研發現二不同收入群體的養老擔憂不盡相同:基礎養老保障?資產保值增值?稅后年薪36萬以下的受訪者更關注基礎養老保障,或源于對社保不足和醫療支出增加的擔憂。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這種擔憂程度逐漸減弱。(圖表24、圖表25)圖表22 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訪者已有養老金融產品水平0.00 0.63 1.25 1.88 2.50 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

79、以上2.30 2.40 2.342.292.10 1.831.44 調研發現一健康、家庭、財產無疑是當今社會人們最重視的養老三要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面臨身體機能下降、子女各自離巢成家、退休后收入縮水等問題,相應地,所有受訪者整體表現出對于社保、醫療、資產方面的擔憂,其中最擔憂的五項養老生活風險(可多選)分別是醫療支出增加(48.5%)、社保不足(48.0%)、資產貶值(44.9%)、收入降低(43.5%)和子女贍養負擔(31.8%)。(圖表23)圖表23 受訪者最擔憂的五項養老生活風險(%)圖表24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對社保不足的擔憂程度00.1250.250.3750.56-10萬1

80、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0.00 0.13 0.25 0.38 0.50 0.32 0.41 0.470.470.50 0.490.48 注:養老金融產品指調研問卷中“個人情況-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包括: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等。圖中數據為不同收入段人群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數量的算數平均值。31.8%子女贍養負擔48.5%醫療支出增加43.5%收入降低44.9%資產貶值48.0%社保不足注:將擔憂社保不足的記為“1”,不擔憂社保不足的記為“0”。圖中數據為每個收入段人群對社保不足這項擔憂計數的算數平均值。

81、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3536稅后年薪在48萬-102萬的人群對資產保值增值敏感度更高。隨著稅后年薪水平的提升,對資產貶值擔憂的人群所占比例逐漸上升。(圖表26)發現解讀二稅后年薪在6-36萬的人群更加關注社保不足、醫療支出增加,認為其對未來養老生活存在影響。(圖表24、圖表25)在儲蓄能力受限和投資機會較為單一的情況下,資產積累速度相對減緩,考慮到養老期間的經濟負擔,憂慮程度有所提升。

82、另一方面,一部分收入偏低的人群可能并沒有加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他們不僅面臨在退休時未能儲備足夠的養老資金,更可能難以獲得普惠的醫療保障。因此,這類人群可能更需要配備基礎的養老保障,如社保、意外保障、重疾保障及醫療保障,提升個人抗風險能力。發現解讀三女性更長的平均壽命使她們更容易面臨較長的退休期,需要更長期的養老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女性可能還承受著因家庭情況變化而導致職業生涯受阻的風險,如育兒或照顧家庭成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工資和養老資金的有序儲備,引發了女性更高的焦慮。調研發現四隨著家庭結構的復雜化,養老擔憂程度逐漸上升。社保不足和醫療支出增加仍然是大部分受訪者對于養老生活產生擔憂的主

83、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孩家庭除了擔心養老資金儲備不足之外,還擔心子女贍養的負擔。(圖表28)對于稅后年薪在48萬-102萬的人群而言,其可能持有更多的金融產品,這些資產的增貶情況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養老資金儲備水平,進而給養老生活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現有金融產品面臨的波動風險是這類人群的擔憂焦點。(圖表26)其次,這類人群更加關注長壽風險,即個人壽命比預期壽命更長,而養老資金未能與時俱進,在長壽情況下反而可能面臨財務困境風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收入的繼續提升,稅后年薪在102萬以上的人群對于資產貶值問題的焦慮程度降低,這類人群的資本積累更加扎實,擁有更強的財務安全墊,具備更強

84、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他們也更有能力獲取一定的專業金融咨詢,這些特征均會減少他們對資產貶值影響養老生活而帶來的擔憂。(圖表26)調研發現三考慮到養老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多種問題,女性對養老擔憂的程度高于男性。(圖表27)圖表25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對醫療支出增加的擔憂程度圖表26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對資產貶值的擔憂程度圖表27 不同性別受訪者的養老擔憂情況(%)0.00 0.13 0.25 0.38 0.50 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 102萬以上0.29 0.43 0.460.480.50 0.50 0.46 00.150.30.450.66-10

85、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0.44 0.58 0.580.550.53 0.48 0.39 誤入各種騙局子女贍養負擔醫療支出增加投資虧損收入降低資產貶值社保不足45%44%41%20%42%28%11%50%47%45%17%51%31%10%女男注:將擔憂醫療支出增加的記為“1”,不擔憂醫療支出增加的記為“0”。圖中數據為每個收入段人群對醫療支出增加這項擔憂計數的算數平均值。注:將擔憂資產貶值的記為“1”,不擔憂資產貶值的記為“0”。圖中數據為每個收入段人群對資產貶值這項擔憂計數的算數平均值。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86、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3738 發現解讀四從人口結構變化方面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家庭規模變小,子女需要承擔的贍養父母的責任會更加顯著,給小家庭帶來更多的壓力和負擔。有孩家庭的焦慮有著多種緣由。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有孩家庭花費了大量的家庭資金儲備。而當夫妻考慮養老需求時,除了需要保證自己未來的養老資金外,還需要考慮為父母的養老資金提供支持,這三個重要需求給家庭財務狀況帶來更大的挑戰。而當有孩家庭面對父母養老期間的陪伴與護理責任時

87、,則可能很難平衡家庭各種需求項,時間、金錢與精力都相對“貧瘠”,在這樣的情況下,更難兼顧自己的養老需求。發現解讀在弱化經濟條件差異后,由于家庭結構日益小型化、扁平化,現年4050歲的中產階層往往同時面臨著多位老人的養老問題和子女多樣化的教育問題。房屋貸款、子女教育費用、父母養老費用和家庭日常開支等花銷,加大了他們對于家庭經濟水平乃至未來養老生活的焦慮感。其次,退休年齡變化、養老資源、醫療成本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們的不安和焦慮。隨著近年經濟形勢的變化,人們對未來養老儲備規劃的不確定性也在不斷增加。在沒有正確意識并配置養老金融產品的情況下,個人需要更加依賴自己的儲蓄和投資來支持退休生活,這

88、或面臨著較大的風險管理挑戰,而影響養老資金規劃。圖表28 不同家庭結構受訪者的養老擔憂情況(%)圖表29 不同年齡受訪者對于養老的擔憂程度圖表30 不同年齡受訪者的養老保障程度04焦慮的中產階層 調研發現在中產階層中,30歲人群對于養老的焦慮指數為2.32,40歲人群對于養老的焦慮指數高達2.74,50歲人群對于養老的焦慮指數為2.71。(圖表29)觀點七中產階層中,年齡在40-50歲的人群養老焦慮程度最高。觀點八中產階層中,50歲左右人群的養老保障程度最高。調研發現在中產階層中,隨著年紀的增加,受訪者們的養老儲備規劃更加完善。其中,50歲左右人群的養老保障程度最高。(圖表30)在這份報告中,

89、將稅后年薪在20-72萬之間的人群定義為中產階層。注:擔憂程度用擔憂項數量來衡量。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圖中每個點的數值為不同年齡的養老擔憂項數量的算數平均值。每個區域為該年齡及其正負2年年齡的養老擔憂項數量的算數平均值。注:養老保障程度是用擁有的數量進行衡量。調研問卷中“個人情況-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包括: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等。圖中每個點的數據為不同年齡人群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數量的算數平均值。每個

90、區域為該年齡及其正負兩年年齡的養老金融產品數量的算數平均值。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3940單身貴族二人世界有孩家庭49.9%45.1%42.9%48.9%46.1%47.2%46.7%46.6%42.5%43.3%43.3%43.4%35.9%19.5%16.3%17.3%18.9%18.4%9.1%11.9%13.2%醫療支出增加社保不足資產貶值收入降低子女贍養負擔投資虧損誤入各種騙局

91、1.01.52.02.53.020歲2.001.302.15 2.141.741.761.981.921.961.992.092.342.3230歲人群40歲人群50歲人群2.742.712.292.352.412.432.542.442.502.602.762.742.642.822.782.762.752.732.822.692.712.882.582.622.722.572.812.572.241.332.152.4230歲40歲50歲60歲對未來擔憂1.01.50.52.02.520歲1.621.401.651.071.781.501.801.821.862.002.861.871.9

92、11.981.982.012.082.092.172.222.252.212.282.242.352.302.432.392.342.312.322.442.302.322.362.342.242.252.142.342.112.161.932.262.3530歲人群40歲人群50歲人群30歲40歲50歲60歲已有產品 發現解讀相較于年輕人群,50歲左右的中產階層擁有更穩定充足的家庭儲蓄和其他金融產品,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來實施養老儲備規劃。隨著身邊陸續有親朋好友進入退休生活,這類人群對于養老儲備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于如何維持高質量、高幸福感的養老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體現為這部分人

93、群較高的養老保障程度。發現解讀在社會普遍認知中,外資企業員工的薪資水平高于行業平均,組織也會給員工提供更靈活的福利待遇,然而,參與本次調研的外資企業員工面對養老問題卻顯得更為焦慮。根據調研數據,外資企業員工的高擔憂意識群體中,有95%受訪者的學歷是本科或碩士,稅后薪資水平集中在6萬-36萬之間,所在省份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蘇州等地。結合數據來看,高學歷人群對養老資金風險性的敏感意識更高,身處一二線重點城市的人群也會因地區生活成本壓力較高而更為渴求充足的養老儲備,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引發外資企業員工的焦慮心理。相比于外資企業,自由職業的人群養老擔憂程度最低。但從調研分析上來看,實質上他們

94、可能因為目前面臨其他更緊迫或重要的問題,例如找到工作、解決生活開銷等,因此在當前階段可能還未將養老問題置于首要考慮的位置。相比于外資企業員工和自由職業者,國企、事業單位的員工們有相對更完善的養老政策和福利待遇,這部分員工認為退休后能夠有較穩定的經濟保障,因此在調研中體現出來的焦慮感較低。另一方面,國企、事業單位通常具有較高的組織穩定性,員工的職業發展路徑也更為明確,員工能夠根據現有條件更好地規劃和執行養老儲備。圖表31 不同單位性質受訪者對于養老的擔憂程度圖表33 不同收入受訪者的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額度(%)圖表32 不同單位性質受訪者的養老保障程度觀點九中產階層中,在外資企業工作的人群的養老

95、焦慮程度最高,而在國企、事業單位工作的人群的養老保障程度更高。觀點十中產階層更加傾向于購買額度在9,001-12,000元(高額度)個人養老金產品,政策的設置對不同收入等級人群的購買行為和購買額度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調研發現購買額度在9,001-12,000元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受訪者占比較多,隨著收入等級的提升,選擇頂額購買的受訪者占比呈上升態勢。(圖表33)00.881.752.633.5國企事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政府部門個體經營合資企業自由職業00.631.251.882.5國企事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政府部門個體經營合資企業自由職業注:擔憂程度用擔憂項數量來衡量。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

96、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圖中數據為不同單位性質的擔憂項數量的算數平均值。注:養老保障程度是用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數量進行衡量。調研問卷中“個人情況-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包括: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等。圖中數據為不同單位性質的中產階層所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數量的算數平均值。調研發現在中產階層中,外資企業的人群對未來的焦慮程度最高,而國企、事業單位的人群的保障程度最高。(圖表31、圖表32)1.962.60 2.322.172.483.012.5

97、21.662.32 1.882.20 1.952.332.49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41423000元以下3000元-6000元6001元-9000元9001元-12000元90.0%67.5%45.0%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 102萬以上36.0%20.8%11.6%31.6%19.0%16.8%7.3%56.9%10.8%10.6%5

98、.1%73.5%6.4%8.0%4.9%80.6%3.6%4.9%5.5%86.0%8.0%3.2%7.6%81.2%6.2%84.8%5.1%3.8%22.5%0.0%發現解讀個人養老金政策內含的稅收優惠,對于收入穩定而逐步提升的中產階層有較大的利好空間。自2022年1月1日起,個人養老金試行遞延納稅的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并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

99、、薪金所得”項目。假設按照每人每年12,000元存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稅收優惠節稅額度(圖表34)所示:由此可見,個稅檔位越高,享受到的稅收優惠越多。而對于無需繳納個稅的低收入群體,稅收優惠則不明顯。對于個稅稅率在45%及以上的人群,每年存入12,000元就能夠節省下來5,400元。圖表34 個人養老金節稅額度說明圖表35 中產階層所關注的養老金融產品的特點(%)觀點十一中產階層更青睞能為養老生活提供穩定現金流、同時附有健康管理和醫療等服務的養老金融產品。調研發現針對養老金融產品(多選),有72.4%的中產階層更青睞“保本、低風險,能定期為養老提供一定現金流”的養老金融產品,有近半數(48.6%

100、)的受訪者選擇“附加健康管理、醫療等服務”的養老金融產品。(圖表35)在選擇個人養老金產品時(多選),養老保險成為這類人群的首選,其購買偏好(62.7%)遠超其他類型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圖表36)對于養老金融產品投資收益率要求(單選),近七成(67.7%)選擇最低年化保證收益2-3%。(圖表37)級數12345679.6萬以下9.6萬-20.4萬20.4萬-36萬36萬-48萬48萬-72萬72萬-102萬102萬以上3%10%20%25%30%35%45%360元1,200元2,400元3,000元3,600元4,200元5,400元年收入適用稅率1.2萬繳存對應可免稅額360元360元36

101、0元360元360元360元360元0元840元2040元3640元3240元3840元5040元領取時對應1.2萬應繳稅額(3%)實際享受稅收優惠圖表36 中產階層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偏好(%)圖表37 中產階層養老投資收益率要求(%)0.0%17.5%35%52.5%70%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理財養老儲蓄23.7%22.8%62.7%31.1%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43440.0%20

102、.0%40.0%60.0%80.0%保本,低風險,能定期為養老提供一定的現金流有附加健康管理,醫療等服務有一定傳承功能投資收益高,但相應也能承受較高風險72.4%27.7%48.6%17.7%0.0%17.5%35.0%52.5%70.0%最低保證年化收益2-3%最低保本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虧損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20%虧損67.7%8.5%20.6%3.2%注:以上測算未考慮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應納稅所得額落在兩個邊際稅率級數之間的情況;實際情況與測算結果可能不同,僅供參考。圖表39 調研地區生產總值(億元)圖表38 中產階層對養老金融產品的要求(%)觀點十二中產階層期待多樣化的

103、養老金融產品。調研發現在中產階層中,有高達27.9%的受訪者對養老金融產品的多樣化擁有更多期待,其次受訪者也會關注未來的支付能力(21.4%)。由此可見,現有的養老金融產品仍有很多“上新”空間。(圖表38)發現解讀中產階層擁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和財務自主權,使得他們能夠挑選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個性化養老解決方案,因此,他們更加期待養老金融產品可以在未來提供更為靈活的組合選擇、方案設計和取款選項。中產階層對于投資回報和風險管理有較高的關注,他們傾向于通過養老金融產品獲得更好的長期穩定收益,希望這類產品能提供穩健的風險管理策略及底層資產,減輕投資的不確定性。同時,中產階層也有著更多的財富積累和財產傳承意

104、愿,希望養老金融產品能夠提供相應的規劃機制,在功能屬性方面繼續增強。此外,中產階層還希望保險機構推出的商業保險產品能提供更多的保障與服務,如健康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緊急援助服務或健康管理服務等。發現解讀中產階層對醫療服務和保障有更高的質量及舒適度要求,他們希望在就醫期間能夠在確保妥善治療的情況下,還能享受更高端的醫療設施、更人性化的醫療環境、以及個性化和細致的醫療護理,因此,在選擇養老金融產品時,他們也會更關注帶有高質量健康管理的產品。一個能夠為這類人群提供穩定、可規劃的長期被動現金流,并能匹配健康管理服務的養老金融產品,將會獲得中產階層的更多關注。0%7%14%21%28%肯定選擇視未來產品

105、而定視未來支付能力而定視未來養老需求而定視未來政策而定不會選擇9.3%10.9%14.7%21.4%27.9%15.8%05不同區域的養老儲備意識及行為偏差區域情況介紹區域地區生產總值:2022年,華東地區的城市中,上海的地區生產總值是44,652.8億元,南京的地區生產總值是16,907.9億元,蘇州的地區生產總值是23,958.3億元,無錫的地區生產總值是14,850.8億元;華南地區的城市中,深圳的地區生產總值是32,387.7億元,廣州的地區生產總值是28,839.0億元,佛山的地區生產總值是12,698.4億元;華北地區的城市中,北京的地區生產總值是41,610.9億元,天津的地區生

106、產總值是16,311.3億元,石家莊的地區生產總值是7,100.6億元;西南地區的城市中,成都的地區生產總值是20,817.5億元;華中地區的城市中,鄭州的地區生產總值是12,934.7億元,武漢的地區生產總值是18,866.4億元。在調研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的地區生產總值較高。(圖表39)區域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華東地區的城市中,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9,610元,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9,039元,蘇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0,819元,無錫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5,823元;華南地區的城市中,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2,718元,廣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6,849元,佛

107、山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4,150元;華北地區的城市中,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7,415元,天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976元,石家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5,266元;在西南地區,成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948元;在華中地區,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1,049元,武漢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3,804元。在調研城市中,北京和華南、華東地區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圖表40)012500250003750050000202220212020平均值北京天津 石家莊 鄭州武漢深圳廣州佛山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成都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

108、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4546圖表43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養老資金規劃急迫程度(%)區域壽險保險深度及密度:從壽險保險深度來看,石家莊(4.5%)保險深度較高,無錫(1.7%)與蘇州(1.8%)較低(圖表41)。從壽險保險密度來看,北京(6,865.8)壽險保險密度較高,成都(2,381.6)與天津(2,732.7)較低。(圖表42)壽險保險密度均值北京天津 石家莊 鄭州武漢深圳廣州佛山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成都圖表42 不同區域壽險保險密度(元/人)0 2000 4

109、000 6000 8000 觀點十三華南地區的人群表現出更加急迫的養老金規劃需求。調研發現地區養老金規劃需求差異:華南急迫,華東、西南地區需求平穩。華南地區受訪者普遍對自己和家人的養老資金規劃表示“需要且比較緊急”,與之不同,華中與華北地區的人群具有類似態度的比例明顯下降;而華東和西南地區人群的態度位于兩者之間。(圖表43)發現解讀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對于養老儲備的規劃。華南地區是中國經濟相對發達的區域,民企、私企占比較高,民間經濟較為活躍,人們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與此同時,也更期待優渥的養老生活,因此,在意愿上、能力上,他們都更愿意了解、購買養老金融產品。與此同時,華南地區還

110、有較大的保險行業發展空間,人們對養老金規劃的潛在需求較高。華北地區在2020-2022年間的地區生產總值與個人可支配收入同樣較高,但其壽險保險深度、保險密度較高,國企、事業單位占比較高。國企、事業單位人群本身有較強的養老保障觀念,也愿意了解多樣性的養老金融產品,但可能在迫切性上有一定回落。單位性質也正影響著人們的養老需求與意識,在養老金規劃方面表現出差異。在受訪者中,華南地區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受訪者更多,人群分布同時也影響了整體調研數據的呈現。相比之下,華中與華北地區的外資企業受訪者比例最低,而華東和西南地區則位于這兩者之間,同樣在養老儲備規劃上呈現程度不一的差異。(圖表44)注:調研問卷中將受

111、訪者所在城市劃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區域。其中華北為:北京、天津和河北。華東為:江蘇和上海。華南為:廣東和深圳。華中為:河南和湖北。西南為:四川。圖表40 調研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20000400006000080000北京天津 石家莊 鄭州武漢深圳廣州佛山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成都202220212020平均值來源:國家統計局壽險保險深度均值北京天津 石家莊 鄭州武漢深圳廣州佛山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成都圖表41 不同區域壽險保險深度(%)0%1.5%3%3.6%2.3%4.5%3.1%2.4%2.0%2.8%2.7%2.3%3.3%1.8%1.7%2.4%4.5%6%來源:2022

112、年保險年鑒來源:2022年保險年鑒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4748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南0.0%10.0%30.0%20.0%40.0%50.0%60.0%70.0%需要且比較緊急需要但不緊急不需要不知道12.9%13.3%20.8%16.5%15.6%57.4%56.9%59.3%58.7%57.0%17.9%16.8%10.8%14.3%16.1%11.8%13.0%9.1%10.5%1

113、1.3%發現解讀華南和華東地區在2020-2022三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圖表39)顯著高于其他區域,進而孕育了更發達的金融市場、產生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金融市場的多樣性也為人們提供了廣泛的投資選擇。同時,穩定的職業帶來穩定的收入狀況也使人們有更自由的財富規劃的基礎。調查發現,這些地區的人群普遍具備更豐富的投資經驗,了解如何評估不同投資選項的風險和回報,因此,在對養老金融產品投資收益的需求上,華南及華東市場有七成受訪者對金融產品投資收益率有更明確的需求。相比而言,華中地區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人們更加注重家庭財富的保值,而對收益率本身沒有特別明確的需求。這同樣反映了華中地區人群對風險的承

114、受能力較低,更趨向于選擇相對穩健的投資選項。從調研中看到,西南和華北地區對于自身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期望較高,在養老金融產品選擇上也更傾向于有一定基礎收益率的保證。圖表44 不同區域受訪者所在外資企業的比例(%)0%6%12%18%24%華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 調研發現一地區養老儲備規劃差異:華南、西南地區配置比例較高。觀點十五華南和西南地區人群愿意從現有收入中提取更高比例作為養老資金。圖表46 不同區域受訪者提取收入作為養老資金的占比情況(%)注:調研問卷中將受訪者所在城市劃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區域。其中華北為:北京、天津和河北。華東為:江蘇和上海。華南為:廣東和深圳

115、。華中為:河南和湖北。西南為:四川。圖表45 不同區域受訪者可接受的不同投資最低回報占比(%)觀點十四華南和華東地區人群對于投資收益率的要求更高。調研發現地區投資收益率差異:華南和華東地區要求較高。(圖表45)0%18%35%53%70%最低保證年化收益2-3%62.5%67.2%60.9%62.3%67.2%最低保本26.3%23.5%28.3%27.6%21.7%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虧損7.2%6.5%7.8%6.8%7.7%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20%虧損4%2.7%3.1%3.3%3.4%華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注:調研問卷中將受訪者所在城市劃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區域。其

116、中華北為:北京、天津和河北。華東為:江蘇和上海。華南為:廣東和深圳。華中為:河南和湖北。西南為:四川。注:調研問卷中將受訪者所在城市劃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區域。其中華北為:北京、天津和河北。華東為:江蘇和上海。華南為:廣東和深圳。華中為:河南和湖北。西南為:四川。來源:調研數據23.2%8.8%22.6%10.5%12.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49500.0%12.5%

117、25.0%37.5%50.0%34.3%32.5%28.3%30.9%33.6%5%以下38.6%41.8%41.3%41.9%38.3%5-10%17.7%16.7%19.9%18.0%17.4%10-15%9.4%9.0%10.4%9.2%10.7%15%以上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南 發現解讀二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華中地區人群平均收入水平相對有限,更傾向于將現期收入用于滿足當下的生活需求,在養老資金上的準備不如其他區域充分。另外,相比于其他地區的多樣化金融產品選項和投資機會,華中地區的人們面臨著有限的產品選擇和投資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目前投入養老金融產品的意愿。注:調研問卷中將受訪者所在

118、城市劃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區域。其中華北為:北京、天津和河北。華東為:江蘇和上海。華南為:廣東和深圳。華中為:河南和湖北。西南為:四川。擔憂程度用擔憂項數量來衡量。將沒有擔憂項的定義為“不擔憂”,將有1個擔憂項的定義為“低擔憂”,以此類推,將有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擔憂項的分別定義為“中低擔憂”“中擔憂”“中高擔憂”“高擔憂”。圖中數據為不同區域的擔憂項數量的算數平均值。注:調研問卷中將受訪者所在城市劃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區域。其中華北為:北京、天津和河北。華東為:江蘇和上海。華南為:廣東和深圳。華中為:河南和湖北。西南為:四川。圖表47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

119、養老擔憂程度2.22.382.552.732.9華中2.39西南2.52華東2.45華南2.84華北2.38圖表48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養老資金“??顚S们闆r”(%)0%18%35%53%70%有必要62.4%64.5%58.9%57.6%69.4%沒有必要17.5%14.5%17.8%18.7%13.7%無所謂20.1%21.0%23.2%23.6%16.9%華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 發現解讀一華南地區人群對于養老的焦慮程度最高,因此,他們愿意在現期收入中將更多比例的收入投入養老儲備規劃。較高的經濟實力能夠支持人們對未來養老生活更早做出規劃、規劃更多養老資金。(圖表46、圖表47)西南地區人群在對

120、未來養老的擔憂程度上同樣展現出較高的水平,僅次于華南地區,(圖表47),并有15.6%的人群認為現在需要開始重點考慮自己和家人的養老資金規劃。(圖表43)同時,西南地區也有較高比例人群認為有必要在資產配置中單獨拿出部分用于養老“??顚S谩?,對未來養老生活的擔憂帶來了西南地區人群養老儲備意識的不斷提高。(圖表47、圖表48)注:調研問卷中將受訪者所在城市劃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區域。其中華北為:北京、天津和河北。華東為:江蘇和上海。華南為:廣東和深圳。華中為:河南和湖北。西南為:四川。調研發現二地區養老儲備規劃差異:華南、西南地區配置比例較高。(圖表49)圖表49 不同區域受訪者的

121、養老資產占比情況(%)0%13%25%38%50%0不足10%10%-30%30%-50%50%以上19.0%27.6%29.1%22.3%26.7%41.8%29.9%24.0%22.3%27.4%21.3%6.6%5.4%4.6%4.9%6.0%2.7%2.8%2.1%2.4%3.4%40.2%41.9%43.0%42.6%華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515215.6%

122、西南地區人群在對未來養老的擔憂程度上同樣展現出較高的水平,僅次于華南地區,(圖表47),并有15.6%的人群認為現在需要開始重點考慮自己和家人的養老資金規劃。(圖表43)01個人養老金政策試行現狀 調研發現一約23.1%的受訪者仍然不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約37.2%的受訪者對于該政策了解甚少;約24.9%的受訪者基本清楚該政策;僅14.9%的受訪者完全了解該政策。(圖表50)整體來看,個人養老金政策的普及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觀點十六對個人養老金政策不了解或了解甚少人群占比較高,整體普及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發現解讀一在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及地區中,超六成受訪者對于個人養老金政策表示不了解或僅略

123、知一二,體現出該政策在社會層面的宣傳和影響力度還比較有限,部分符合參與資格的潛在人群未了解到個人養老金政策及其優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第三支柱在完善養老體系中的效果。圖表50 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了解程度(%)23.1%37.2%24.9%14.9%完全了解基本清楚略知一二不了解第四章養老政策“試試水”#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5304FOURTH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54圖表52 試點城市受訪

124、者對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通程度(%)在外資企業工作的人群對購買并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傾向性更強,有超過半數(53.5%)的外資企業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其次是合資企業的員工,約為41.8%,同時有逾四成的國企/事業單位受訪者對配置個人養老金有著較強的意愿。而在自由職業人群中,僅有不到兩成受訪者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圖表53)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比例顯著較高,均超過35%,且有40.8%的博士和42.8%的碩士學歷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圖表54)來自有孩家庭的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占比最高,達37.1%。(圖表55)調研發現一個人養老金政策實行以來,已開通個人

125、養老金賬戶且購買了相關產品的受訪者比例不足14%,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但未購買相關產品的占比為28.7%,仍有大部分群體持觀望態度,且在不同人群中呈現一定差異。(圖表52)觀點十七近半成受訪者以觀望為主,市場空間有潛力。7.4%13.6%28.7%44.2%未開通,還在觀望 已開通,但未購買相關產品已開通并購買了相關產品沒興趣參與圖表53 在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受訪者中不同單位性質的占比(%)外資企業53.5%合資企業41.8%國企/事業單位39.7%政府部門33.3%民營企業31.9%個體經營29.5%無業19.9%發現解讀二政府對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建立個人養老金

126、政策到推動其普及落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養老三支柱建設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重視,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首先,政府通過正式的宣傳和權威的監管,可以增加個人養老金的知曉度和可靠度,使人們更加愿意信任并參與。其次,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可以提高個人養老金的信譽度。政府作為一個穩定的實體,對個人養老金的宣導提供長期穩定和安全性的保證,減少人們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再次,政府的監管和保護措施可以確保個人養老金的合規運作和管理。通過政府各職能部門監管,可以有效防止潛在的欺詐和不當行為,保護參與者的相關權益。最后,政府的支持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參與個人養老金市場發展,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提升競爭熱度

127、,從而為個人養老金產品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調研發現二在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方面,政府支持、監管審核機制和稅優政策排在前三位,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政府支持是個人養老金政策最重要的吸引因素。(圖表51)注:調研問卷中問題為:個人養老金政策對您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其中吸引因素1為受訪者認為最吸引的因素,以此類推,吸引因素5為受訪者認為最不吸引的因素。圖表51 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

128、RSONAL PENSION SECURITY5556政府支持監管審核機制稅優政策產品類型多樣操作簡便90.0%60.0%30.0%0.0%吸引因素排序第一吸引因素排序第二吸引因素排序第三吸引因素排序第四吸引因素排序第五54.6%8.8%19.3%5.5%11.8%8.6%10.4%17.8%51.4%12.7%14.3%45.7%21.7%20.0%41.2%11.8%7.6%41.8%23.3%16.8%9.3%16.9%10.7%7.9%9.9%發現解讀一 從在不同性質單位工作的人群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趨勢來看,與其在養老擔憂程度與養老保障程度上所體現出的差異化相對應。從不同學歷來看,本

129、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對未來養老生活的認知與準備相較充分,更能夠理解國家實行個人養老金政策的意義。此外,高學歷人群通常更傾向于吸收相關的金融資訊和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出決策。如前述,大部分有孩家庭的人群已經意識到提前進行養老儲備規劃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為子女教育與退休后的生活做準備。圖表55 在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受訪者中不同家庭狀況的占比(%)圖表54 不同學歷受訪者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比例(%)0.00%12.50%25.00%37.50%50.00%博士碩士本科(大專)高中(中專/職高)初中小學及以下16.7%21.7%25.1%35.5%42.8%40.8%30.00%32.00%34.

130、00%36.00%38.00%單身貴族二人世界有孩家庭37.1%35.0%31.6%調研發現二個人養老金的實際參與度在不同收入的人群中存在差異。稅后年薪在10-36萬人群是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但未購買相關產品的占比最高人群;稅后年薪在36-102萬以上的人群成為了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并已經購買相關產品的主力人群,均超出30%;稅后年薪在48-102萬的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并購買了相關產品超過35%,占比最高;而有63.6%的6-10萬稅后年薪人群表示“沒興趣參與”或“未開通,還在觀望”。(圖表56)在已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受訪者中,各個收入群體選擇養老保險產品的比例最高,在受訪者總體中占

131、比高達42.8%。(圖表58)圖表56 不同收入受訪者的個人養老金賬戶開通程度(%)0%15%30%45%60%已開通并購買了相關產品已開通,但未購買相關產品未開通還在觀望沒興趣參與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575842.8%在已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受訪者中,各個收入群體選擇養老保險產品的比例最高,在受訪者總

132、體中占比高達42.8%。(圖表58)發現解讀二 中產階層及更高收入群體的財務自由度相對較高,可較為靈活地管理個人資產,也在長壽時代的背景下時有著較強的養老規劃意識。而稅后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人群能夠獲得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的優惠力度有限,或許對開通、參與個人養老金賬戶積極性略低。(圖表56、圖表57)另一方面,從不同收入人群購買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結果分析,作為首選,養老保險成為了各個收入人群最青睞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類型,其次是養老基金、儲蓄和理財,反映出人們在選擇養老儲備工具時可能更偏好于具有保障性、確定性、長期性的養老保險類型。(圖表58)養老基金養老理財養老保險養老儲蓄圖表58 不同收入受訪者對個

133、人養老金產品購買情況(%)0%30%60%90%總計102萬以上72-102萬48-72萬36-48萬20-36萬10-20萬6-10萬 調研發現一考慮到退休后的養老生活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具有一定經濟實力且較為理性的人群會在退休前適當對個人養老金政策進行了解。前文提到,39.8%的試點城市受訪者表示“完全了解”或“基本清楚”個人養老金政策(圖表50),這一數字顯著高于非試點城市的32.9%占比。(圖表59)進一步探究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了解程度,在完全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受訪者當中,仍有34.4%的人群不知道個人養老金有稅優政策可以享受。(圖表60)02專業解讀需求多觀點十八個人

134、養老金政策的普及宣傳,對專業人士解讀需求高。圖表57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占比(%)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55.3%63.4%64.1%60.5%55.8%46.4%36.4%圖表59 非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了解程度(%)40.7%23.4%9.5%完全了解基本清楚略知一二26.4%不了解 發現解讀一試點城市人群在個人養老金政策上的認知度相對較高。然而,在穩步推進政策落地的同時,仍有大量的潛在人群未了解到個人養老金政策以及優勢。這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相關金融機構應加強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宣傳推廣和答疑

135、解惑,社會團體、企業單位應定期為員工搭建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的渠道與平臺,從而提高人們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了解和參與積極性。圖表60 試點城市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了解程度與稅優政策了解程度(%)略知一二完全了解基本清楚不了解知道稅優政策且詳細了解過知道稅優政策但不清楚不知道稅優政策15.0%60.2%24.8%65.6%13.8%20.6%46.1%45.3%8.6%8.8%24.2%67.0%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

136、NSION SECURITY596019.1%18.5%17.0%16.7%17.1%16.7%16.6%17.9%38.8%43.9%45.1%45.3%42.3%42.5%35.4%42.7%16.5%16.0%16.4%14.6%17.3%16.7%19.0%16.3%25.6%21.6%21.5%23.5%23.3%24.0%28.9%23.1%發現解讀二大部分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并購買了相關產品的人群表示知道且詳細了解過稅優政策,而出于“政策才實施,再等等”、“不懂得買什么好”和“沒有留意過相關信息,也沒有人與我溝通過”這類原因而未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高比例,反映出有效宣傳對于推動個

137、人養老金產品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宣傳方式和力度的優化將有可能有力提升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購買力度。相關金融專業機構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宣傳,通過專業機構以及專業人士進行詳盡介紹后,有望進一步打開個人養老金市場。調研發現三總體來說,超過35%的受訪者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專業解讀。從資訊獲取渠道看,表示“需要”和“非常需要”專業人士講解個人養老金政策及相關產品的人群中,從“保險營銷員”處的選擇最高(43.4%),而銀行渠道占比位于第二(42.4%)。同時,對同一渠道的偏向在不同受訪者中存在差異,例如,選擇“需要”向銀行咨詢的人群超過四成,但同時選擇“不需要”人群中,

138、也有39.2%的受訪者表示不會通過銀行了解。(圖表64)進一步來看,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可謂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優勢之一,但是目前僅26.9%的人群表示知道并詳細了解過該政策,可見雖然個人養老金政策已大范圍推廣,但對具體政策的全面且專業化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升,比如對政策的詳細介紹、對稅收優惠的解讀以及對其中養老金融產品類型的分析等。調研發現二在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并購買了相關產品的受訪者中,超過六成是在“知道且詳細了解過”稅優政策的情況下做出的參與決策。(圖表61)在被問到是否已經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時,有64.3%的受訪者表示未開通或跳過該問題的回答,在僅有的35.7%已開通人群中,仍有超過一半的

139、受訪者表示未購買相關產品,可見真正落實個人養老金的僅占少數。探究未購買相關產品的原因,“政策才實施,再等等”、“不懂得買什么好”和“沒有留意過相關信息,也沒有人與我溝通過”這三類非客觀原因分別達到了34.6%、11.8%和8.5%。(圖表62)深入了解其原因后探尋可能的解決辦法,根據結果有近五成表示“不懂買什么好”、三成表示“沒有留意過相關信息,也沒有人與我溝通過”的受訪者需要或非常需要專業人士詳細講解個人養老金相關政策。(圖表63)29.5%7.1%不知道知道但不清楚圖表62 未開通,還在觀望的原因占比(%)其他12.2%沒有留意過相關信息也沒有人與我溝通過封閉時間久節稅力度不大不懂買什么好

140、交費壓力大7.2%8.5%11.3%11.8%14.4%政策才實施,再等等34.6%圖表61 在已開通并購買了相關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受訪者中的稅優政策了解程度(%)63.4%知道且詳細了解過圖表63 不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原因和是否需要專業人士講解相關個人養老金產品(%)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6162其他節稅力度不大封閉時間久政策才實施再等等沒有留意過相關信息也沒有人與我溝通過交費壓力大不

141、懂買什么好非常需要需要不需要沒考慮過39.7%13.7%12.9%12.3%4.7%12.5%14.3%15.9%12.2%12.3%18.0%6.8%12.8%8.2%8.5%9.9%4.5%7.4%11.5%9.5%21.6%6.3%7.3%20.1%25.2%27.6%25.4%19.1%發現解讀三受訪者更加信賴來自銀行、保險等專業機構人士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解讀,說明受訪者認為保險和銀行能夠較好地保障資金安全,據此可以考慮加強在保險營銷員渠道上植入對個人養老金相關政策及優勢的專業解讀,或將成為個人養老金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同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渠道,發布專業且詳細的政策解讀,多方面引導人們

142、去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機構或者渠道過往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的認知印象,是決定是否“需要”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在尋找相關機構咨詢時需要正反兩方面參考。另外,在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渠道了解政策的時候,則對消費者對專業度和真實性的甄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03養老保險類產品關注度高觀點十九人們對于不同類型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青睞程度存在顯著差異,養老保險類產品更受歡迎。圖表64 購買個人養老金的渠道偏向與是否需要專業人士講解個人養老金相關產品(%)調研發現通過對養老基金、養老理財、養老保險以及養老儲蓄四類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程度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P值小于0.01,反映出人們對個人養老金賬戶可購

143、買的四類產品的青睞程度具有較為顯著性的差異。(圖表65)再通過平均值,得出養老保險類在整體產品類型中青睞程度居于首位,其次是養老儲蓄類、養老理財類和養老基金類,反映出受訪者在個人養老金的四種類型產品中最青睞養老保險類產品。這對提供穩定可靠的養老生活來源、增加養老金的投資渠道、提高養老金的水平有推動作用。發現解讀選擇個人養老金產品時,可以從風險承受能力與剩余退休年限兩方面考慮。從風險承受能力來看,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則更傾向于選擇養老儲蓄和養老保險這類收益較確定的產品。其中養老儲蓄側重短期,收益與央行利率掛鉤;養老保險側重長期,由保險機構開發設計、運作,具有確定利益。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

144、承受一定本金虧損風險的,則更傾向于養老理財、基金類產品。從退休年齡來看,將在五年內退休的人群可能更關注短期內就能產生收益并兌現的產品,比如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這種三五年內即到期的產品;若距離退休年齡較遠(五年及以上),可配置養老保險產品做中長期規劃。個人養老金相對于普通商業養老金融產品,是作為一項惠及民生的政策性業務,監管部門也對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以規范條款做指引,從源頭杜絕條文陷阱;要求后臺專戶運作,定期報告,增強資金運作和收益分潤的公開透明性等。組/類型養老基金養老理財養老保險養老儲蓄觀測數75,99475,99475,99475,994求和479,421470,978532,9

145、93527,779平均6.316.207.016.95方差8.157.827.257.39注:調研問卷中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度進行打分,從0分到10分,分數越高代表對該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度越高。圖中數據為每類個人養老金產品青睞度打分的算數平均值。圖表65 個人養老金賬戶可購買的四種產品類型青睞程度方差分析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63640.0%12.5%25.0%37.5%50.0%1

146、9.4%43.4%12.7%39.4%39.2%42.4%33.2%36.6%15.6%8.0%18.2%13.8%5.7%2.6%3.4%4.1%20.1%3.7%32.5%6.1%不需要非常需要沒考慮過需要保險營銷員銀行單位組織互聯網其他圖表66 青睞養老保險產品受訪者的家庭狀況占比(%)調研發現單身貴族或二人世界的受訪者對養老保險產品的青睞程度顯著高于有孩家庭,收入達退休前70%-100%的受訪者更青睞于購買養老保險。在青睞養老保險產品的受訪者中,中產階層占比較高,達57.7%。(圖表66、圖表67、圖表68)觀點二十家庭狀況、稅后年薪、退休后收入對選擇養老保險產品的青睞程度造成的影響不

147、同。20.2%39.7%40.1%單身貴族二人世界有孩家庭圖表68 青睞養老保險產品受訪者的不同收入占比(%)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35.4%42.5%42.3%45.3%45.1%43.9%38.8%圖表67 不同退休后收入水平受訪者對四種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程度注:調研問卷中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度進行打分,從0分到10分,分數越高代表對該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青睞度越高。圖中數據為每類個人養老金產品青睞度打分的算數平均值。02468儲蓄保險理財基金不知道退休前收入30-50%退休前收入50-70%退休前收入70-100%5.856.

148、336.546.645.736.226.446.526.367.167.287.316.586.987.147.16 發現解讀在“退休后誰來照料”這一不可避免的話題上,根據調查,作為單身貴族或二人世界的人群對養老保險類產品的青睞程度顯著高于有孩家庭,反映出這兩類人群在資產配置上已有意識為退休養老階段進行逐步細致的規劃。(圖表66)相較于“還不知道退休收入”、“退休后收入為退休前30%-70%”的人群,“收入達退休前70%-100%”的人群更青睞于購買養老保險,顯著高于其他人群,反映持有資金較為充沛人群,更青睞于賬戶自由且保障性強的養老保險類產品。(圖表67)而對于中產階層來說,養老保險類產品是

149、一種長期的資金規劃,可以為其提供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從而得到了這類人群的青睞。57.7%在青睞養老保險產品的受訪者中,中產階層占比較高,達57.7%。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6566觀點二十二個人養老金政策的試行獲得大部分群體的肯定,在關注政策進一步推廣的同時,也對產品的多樣化、參與群體的廣泛化充滿期待。圖表70 不同稅后年薪受訪者與稅優政策意向青睞度(%)圖表71 不同節稅金額受訪者與稅

150、優政策意向青睞度(%)04期待政策更優化觀點二十一中產階層是稅優政策的主要利好群體,人們期待個人養老金政策的進一步分級細化。6-10萬13.5%15.2%22.3%26.6%30.0%29.3%19.3%13.0%18.5%17.0%17.7%17.9%16.1%8.4%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意向程度極高意向程度較高意向程度極高意向程度較高360元以下 361-1200元1201-2400元2401-3000元3001-3600元3601-4200元4201-5400元17.4%27.2%37.3%40.1%40.1%38.63%30.7%1

151、9.8%21.7%21.8%20.0%20.9%17.6%20.8%發現解讀 稅優政策對中產階層友好程度及實惠程度最高,然而,當焦點轉向收入較低的群體時,人們對于個人養老金賬戶可享受的稅收優惠并沒有太大感受。除可享受稅收優惠的差異外,個人養老金政策試行中的部分類型產品與市場中的同類型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例如:個人養老金儲蓄存款中的各項定期存款產品與普通定期存款產品利率/收益率趨同,若這部分人群收入偏低無法享受到稅收優惠,在未來領取時還需要為該部分儲蓄額外繳稅,導致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儲蓄產品最終實際回報比市場中普通的儲蓄產品回報更低,影響了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購買意愿。對此,對較低收入群體做出更細致的

152、稅優政策補充可能是一種潛在的發展方向。圖表69 每年節稅金額與個人養老金政策吸引程度(%)51.54%20.40%11.23%7.59%9.24%43.78%25.02%14.81%6.40%9.99%38.97%23.83%15.89%8.83%12.48%42.55%20.20%14.90%11.18%11.18%45.85%20.14%11.34%9.31%13.37%3601元-4200元4201元-5400元57.99%14.56%10.96%7.36%9.14%360元以下361元-1200元1201元-2400元2401元-3000元3001元-3600元45.43%25.02%

153、13.22%7.8%8.53%政府支持監管審核機制稅優政策產品類型多樣操作簡單注:調研問卷中問題為:個人養老金政策對您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注:調研問卷中問題為:個人養老金政策對您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注:調研問卷中問題為:個人養老金政策對您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6768 調研發現根據前文所述,僅有10.7%的受訪者將稅優政策列為最吸引的因素。(圖表51)細化到不同節稅金

154、額來看,無論節稅額度高低,“政府支持”都是首要吸引受訪者參與個人養老金的因素。(圖表69)從不同稅后年薪來看,年薪36-102萬人群中有超過25%受訪者對稅優政策顯示出較高的意向程度,而節稅金額在1,201-4,200元的人群對稅優政策顯示出較高意向程度的超過35%,反映出收入較高的人群更有意愿參與個人養老金。(圖表70、圖表71)圖表72 受訪者對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優化建議占比(%)其他搭配養老服務的金融產品可購買額度沒有限制產品收益空間更高產品類型更豐富適用群眾更廣圖表73 不同收入受訪者對國家未來個人養老金政策優化方向建議(%)10-20萬72-102萬48-72萬36-48萬20-36萬

155、12.8%37.8%30.4%51.1%50.1%44.5%12.2%36.0%31.6%53.6%50.2%43.3%11.3%37.9%30.5%54.3%51.8%46.2%11.7%35.7%28.0%55.3%51.3%48.3%13.9%34.8%26.8%54.1%49.6%53.0%102萬以上23.7%28.9%27.2%39.8%39.3%44.3%6-10萬22.5%28.3%22.5%44.2%40.5%53.6%有孩家庭單身貴族二人世界52.2%50.4%48.8%47.6%42.5%44.5%51.2%47.0%49.3%26.5%23.7%24.1%33.2%30

156、.7%31.7%15.7%20.1%18.3%其他搭配養老服務的金融產品可購買額度沒有限制產品收益空間更高產品類型更豐富適用群眾更廣 發現解讀 在稅收優惠的政策下,個人養老金為中產階層達成更優質的退休后養老資產配置,相較之下,低收入人群也有著較強的對退休后養老資金的保障性需求和意愿,該人群也期待未來有更利好他們的政策出臺。同時,“產品收益空間更高”也成為了不同收入人群共同的訴求之一。個人對于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期望為在有保底收益的前提下兼顧養老屬性,同時具有安全性、長期性、穩健性等。大多數人群為了更充裕和舒適的退休養老生活,對產品較高收益表現出一定傾向性,也愿意為退休后的資產配置方面的加大投入。若

157、產品收益能夠進一步提升,未來或將吸引更多人參與個人養老金。在根據不同家庭狀況做分析時,“有孩家庭”群體通常更有家庭責任感,更加關注家庭成員的未來保障,也更加注重提前規劃未來,為子女教育和養老問題做好準備,可能會更加關注個人養老金的繳費和投資規劃。相較于“二人世界”和“單身貴族”,“有孩家庭”在“可購買限額沒有限制”和“搭配養老服務的金融產品”的優化意愿更為強烈,反映出雖有子女贍養,但絕大多數父母對自身未來養老生活具有較為多樣化的需求和更為強烈的優化期望。根據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來看,“適用群體更廣”是整體受訪者都一致認為所需要優化的政策方向,占比在各人群中均超過40%。40%圖表74 不同家庭狀況

158、受訪者對國家未來個人養老金政策優化方向建議(%)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6970其他搭配養老服務的金融產品可購買額度沒有限制產品收益空間更高產品類型更豐富適用群眾更廣0.0%10.0%20.0%30.0%40.0%50.0%60.0%51.5%16.9%32.5%25.7%50.1%46.3%調研發現“適用群體更廣”、“產品收益空間更高”和“產品類型更豐富”是受訪者們總體上最為期待的三個政

159、策優化方向,占比分別達到51.5%、50.1%和46.3%。(圖表72)根據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來看,“適用群體更廣”是整體受訪者都一致認為所需要優化的政策方向,占比在各人群中均超過40%。(圖表73)與不同收入群體對國家未來個人養老金政策優化方向建議有著極為相似之處的是,對于處于不同家庭狀況的受訪者來說,“適用群體更廣”和“產品收益空間更高”也是呼聲最高的兩大優化建議方向,均超過40%。(圖表74)發現解讀二絕大多數人群對提前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和產品的態度是積極的,表明人們對國家推廣的這一政策有較高的期望和認可,無論是待深挖的試點城市,還是未開發的非試點城市,需求、期待都存在。金融機構應輔助政府

160、做好宣傳、推廣和普及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工作,提高人們的認知度和關注度,促進制度的完善和發展。05市場發展空間大在對個人養老金政策不了解的受訪者中,有65.3%“沒考慮過”或認為“沒必要,需要時再了解”,但在了解過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人群中,有絕大多數人表示希望“了解后為購買行動做準備”,對個人養老金的熟悉程度越高,提前深入了解并行動的意愿越強烈。(圖表77)同時,在不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人群中,也有34.7%的受訪者愿意去提前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圖表77)發現解讀一在廣泛宣傳的前提下,非試點城市人群對于個人養老金的參與意愿十分強烈。相較于試點城市,非試點城市的需求性或許更強,目前中國所選取的36個

161、試點城市大多是一線、新一線或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居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養老金融產品,但是非試點城市的人群在面臨養老問題時更多會考慮國家政策導向型的產品,所以他們在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后會更有興趣參與,非試點城市個人養老金市場的潛在增長空間較大。觀點二十三非試點地區人群對于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意愿較為積極。圖表75 非試點地區受訪者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意愿(%)會考慮參與55.7%12.0%沒想過5.9%不會考慮參與26.4%看情況圖表76 非試點城市受訪者對提前了解國家推廣個人養老金政策和產品的必要程度(%)圖表77 非試點城市中,對個人養老金政策有著不同了解程度的受訪者認為是否有必要提前

162、了解政策(%)有必要,提前了解為之后購買行動做準備62.1%20.1%沒考慮過17.8%沒必要,需要時再了解0%22.5%45%67.590%完全了解不了解略知一二沒必要,需要時再了解沒考慮過有必要,提前了解為之后購買行動做準備15.6%22.4%13.2%8.7%4.7%86.6%64.4%基本清楚16.3%79.1%4.7%49.7%34.7%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7172 調研發現

163、二在非試點城市受訪者被問到提前了解國家推廣的個人養老金政策和產品是否有必要時,62.1%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提前了解為之后購買行為做準備”,認為“沒必要”和“沒考慮過”的受訪者分別占近兩成,反映出除了對政策完全不知道的人群以外,大部分受訪者希望提前了解政策,為購買做好準備。(圖表76)調研發現一除了完全不了解政策的人群以外,非試點地區超半數受訪者(55.7%)會考慮參與個人養老金。(圖表75)其中,在了解過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人群中,有更多的人會考慮參與,完全了解該政策的人群的熱情更高,有86.6%的受訪者表示會參與,而不了解該政策的人群則只有34.7%表示會考慮參與。(圖表77)01提升優先級

164、,做養老“行動派”調研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已經認識到了提前進行養老資金儲備的“必要性”,但是遲遲未付出行動。了解養老、優先行動,對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具有重大意義。對于臨近退休人群,在意識到未來社保養老金可能難以保證退休后的品質生活時,應當考慮著手配置相關個人養老金產品,在還有較穩定收入來源時未雨綢繆;中年人群更應對于自身養老儲備有盡早規劃的行動力,充分利用個人養老金政策利好搭建起自己的養老“第三支柱”;年輕人群或許認為離養老還很遙遠,但未來家庭、工作、生活和財富儲備等不確定性也更大,應及早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念、未雨綢繆的風險保障意識和“從0到1”的初始保障規劃。無論試點還是非試點城市居民,都應

165、建立專屬的個人養老儲備計劃,尤其未來的養老第三支柱產品體系將越發完善,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將會越來越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和其他養老金融產品互補組合,將更全面、更個性化地滿足人們的養老資金與服務需求。其中,試點城市居民,建議優先配置個人養老金產品,作為政策性產品未來將得到國家持續的支持和推廣。同時,也建議社會各界為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多元、更開放的資訊獲取平臺,使其充分了解到盡早規劃養老保障方案、參與個人養老金,對其個人及家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養老不能停留在意識層面,更要在行動層面推進。對個人而言,提升個人金融素養對做好養老資金儲備至關重要,有時候拖延也是養老的風險之一。02房產轉換金融資產大勢所趨

166、中國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但面臨財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房地產占比過高,金融資產占比偏低;而金融資產中,現金、存款等占比較高,債券、保險等資產占比較低。與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居民的資產呈現出過于集中配置在房地產的特征。根據央行調查統計司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占實物資產74.2%,占家庭總資產59.1%。投資型房產資產占比有望下降#05第五章養老規劃“支支招”FIFTH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7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

167、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74 03安全資產、保障產品夯實養老“地基”養老金融產品根據金融機構主體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保險類、基金類、儲蓄類、理財類等。相比于銀行、基金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保險機構依據其長期風險管理經驗、廣覆蓋的機構網點和龐大的代理人團隊,在創新發展各類養老金融產品中占有優勢,同時,還可為人們提供更加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服務。在兼具安全性、收益性、穩定性等的財富管理工具中,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因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存在本金虧損的可能性。保險,相對來說是能基本滿足三者平衡的財富管理工具。養老保險產品兼顧“風險保障”與“長

168、期利益”雙重優勢,遵循定價利率、產品具有確定利益,符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養老人群需求;養老保險產品在提供生存保險金給付、滿期給付等利益的同時,也可提供身故、全殘、失能等風險保障,具備差異化優勢。多樣化的養老金融產品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適合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和多種養老需求。在選擇養老金融產品時,通過產品組合和資產配置可以更好地應對不確定的養老需求和風險。04養老保險產品覆蓋養老資源類“剛需”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體人口的3.2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長期的、穩定的治療,花費較大,給醫保資金和所在家庭都造成了壓力。正如這一數據所指示與問卷調查數據所顯示的,過半

169、受訪者表示醫療支出增加是對未來養老感到擔憂的主要因素,62.9%的受訪者表示更加青睞有附加健康管理、醫療資源協調等服務的養老金融產品。在此方面,養老保險產品擁有鏈接相關服務資源、適配不同經濟能力人群的需求,能提供全維度服務的能力,亦是人們選擇考量的一個重要維度。其中較為常見的有:健康管理服務、適老化改造、旅居養老與機構養老等。促進“保險+康養”融合發展,是中國的朝陽產業,市場潛力巨大。資管新規中表示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受投資者委托,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委托人自擔投資風險并獲得收益,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

170、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投資型房產與養老資金屬性略有不同。第一,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面臨周期性波動,養老資金需要長期內保值增值,如果投資性房產不能達到這一目標,可能會影響未來養老生活質量;第二,由于房產通常不易變現,一旦發生重大疾病等變故,需要快速獲得資金以應對醫療支出或其他緊急開支,可能會給家庭資產流動性帶來較大困難。參考發達國家的路徑,人們配置不動產比例往往較低,家庭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在保險和股票等各類金融資產上的投入更多,“均衡配置”是家庭資產配置的必修課。落腳到養老金融資產的性質上,相比于投資型房產,金融資產具備交易規則透明、選擇形式豐富、投資組合可分散

171、風險、投資門檻較低、資產升值潛力大等優勢,能更廣泛地受到各方面政策的利好。金融資產相較于房產的優勢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面臨下行風險,人們在資產配置結構上逐漸趨向求穩心理,對穩定和安全性的追求日益高漲。在資管新規和利率下行的新背景下,“穩”應該成為每個家庭資產配置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需要尋找更為安全性、穩定性等的財富管理工具,特別是養老資產,長期安全、穩健增值都是其必要條件。轉換養老金融資產側重考慮長期安全、穩健增值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占實物資產74.2%、占家庭總資產59.1%。74.2%59.1%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

172、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7576第六章養老心聲“娓娓談”#06SIXTH05選擇專業保險機構全程護航隨著個人養老金政策的推廣,人們對于養老資金儲備的重視程度逐步加強,大部分有儲備意識的人會通過選擇專業保險機構的商業保險產品來補充個人養老金,完善家庭全面的養老儲備規劃。在專業保險機構的選擇過程中,需要考量五個維度:選擇一家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保險機構,可通過了解保險機構的發展歷史、經營狀況、財務狀況、風控能力和信譽評級等方面來評估其可靠性和穩定性。機構的品牌和信

173、譽商業保險產品種類繁多,需要選擇能夠提供多樣化、個性化保險產品的保險機構,以更好地滿足不同的養老需求。產品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具有專業知識背景和專業團隊的保險機構,能夠提供個性化的保險方案,并為客戶提供專業咨詢和售后服務??赏ㄟ^了解保險機構的客戶服務質量、理賠速度等方面來評估其服務質量。機構的專業性和服務質量一般情況下,保險產品的定價與其所提供的保險責任與保險利益相匹配。在選擇保險產品時,需要綜合考量各維度因素以及從自身真實的需求出發選擇產品,避免踏入一些所謂“極致性價比”的購買誤區。產品定價和利益通過監管、媒體、客戶評價等公開渠道,了解保險機構的投訴率、退保率等真實情況反饋,盡可能避免負面信息較

174、多的機構??蛻粼u價和口碑0102030405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77782001年,當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邁入三十而立的人生階段,中國的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了7%,正式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同時,老齡化的腳步正逐漸加快,2021年,中國步入深度老齡化,且預計于2033年左右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也為社會帶來了伴生問題,即更高的老年撫養比。中國的老年撫養比預計將于2050年

175、突破50%,意味著每兩名勞動人口需要撫養一位老人。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獨生子女來說,隨著老齡化的加重,每個個體所承擔的相對養老負擔更加沉重?!凹彝ヰB老”方式在定性調研與定量調研受訪者的選擇中均排名首位?;谶@一現實情況,國家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也明確指出,國家建立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為老年人隨配偶或者贍養人遷徙提供條件,為家庭成員照料老年人提供幫助。隨著家庭養老的支持政策逐步健全完善,家庭養老也逐漸向居家養老轉變和滲透。目前,外部投資環境的不明朗導致人們分辨優質投資機會的難度增加,自身投資知識的局限也進一步阻礙了人們對于獲取金融產品高收益的信心,轉而將

176、安全性作為金融產品選擇的首選項。從養老金融產品角度來看,人們依靠第一支柱承擔養老責任的現狀較明顯,養老第二、第三支柱的支撐作用有限,仍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伴隨個人養老金政策在試點城市的正式落地,人們能夠通過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為自己配置多種類型的養老金融產品,是未來個人養老第三支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02第一批個人養老金用戶:安全感來自于財產抗風險和穩定現金流 深圳 李女士 90后“既然都養老了,我對于投資回報率的追求也不是很高,我并不是很在乎產不產生很大的收益,我只希望第一保本,第二的話,有一點的小的回報當然更好,我最不能接受的情況就是本金有損傷?!碧K州 周女士 70后“我是理財小白,不太懂(

177、投資知識),購買理財產品我比較擔心錢的保本問題,抗風險能力比較差,所以我大概會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選擇儲蓄??赡軙幸恍〔糠植惶珎顒庸堑腻X能夠用來嘗試,但是我不會把大部分的錢用于買基金、理財這類產品?!蔽錆h 丁女士 80后“應該是保險吧,我對銀行的信任度并沒有那么高,保險產品對于我來說,一是可以強制儲備,再就是它還有保險的因素在里面,有保障?!睆V州 胡先生 90后“還是要有穩定的收益,保證我的投入是沒有損失的,最好還有一定的(靈活)收入,比如每年或者每季度、每個月能夠有一些回流?!痹颇?夏先生 90后“養老保險領取方式比較靈活,有確定利益,又是保險公司自己開發、設計的,相對運作安全性更高?!?/p>

178、相比獲得高額收益,更傾向于選擇穩健的金融產品養老保險的現金回流和年金化,不僅提供資金安全感,也分攤了養老風險上有老下有小的獨生子女,面臨更大的贍養責任01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體:家庭養老的經濟與精力負擔催生養老焦慮為了更深入了解民眾對于養老儲備觀念、養老金融產品和個人養老金政策的更多想法,此次白皮書的調研通過訪談方式對受訪者進行了結構式的定性訪談。調研內容圍繞訪談提綱中的12項問題,單次訪談時長約2040分鐘,回收有效訪談樣本共計30份。定性訪談話題圍繞對中國養老現狀、個人養老觀念、養老金融產品以及個人養老金政策的認識與看法。原始問卷詳見附錄.0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定性訪談調查問卷。北京

179、王先生 80后“像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比較多,4個老人的養老壓力由2個孩子來承擔,對于孩子來講,對老人的贍養的壓力會大一些,主要還是跟下一代的數量有關系?!蔽錆h 丁女士 80后“因為我們是第一代獨生子女,我們也找了一個獨生子女的配偶,等到雙方老人年紀大了不能自理的時候,養老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比丝诮Y構變化和醫療成本上升引發人們對養老經濟壓力的思考 北京 盧先生 70后“如果老年人沒有養老金,相當于整個大家庭需要共同承擔經濟負擔,包括老年人的醫療費用,還有可能因看病而產生的額外費用,這些方面的支出無疑為整個家庭帶來了相當大的經濟壓力?!蹦暇?王女士 70后“像我們父輩那一代,雙方父母就是老了之后

180、,多個子女能夠分擔贍養問題,雖然經濟條件沒有那么好,但負擔是沒有那么重的。像我們70后、80后,等到雙方父母、四個老人需要照顧的時候,我們的壓力其實很大。特別是老了之后,久病床前無孝子,照顧老人本身是壓力蠻大的一件事情?!鄙虾?楊女士 70后“我現在在一家養老機構里任職,具體從事的是養老院的運營年紀大的不愿意去養老院,更喜歡在家里養老,但是現實是受限的。很多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除非是需要護理了、失能、失智了,迫不得已才去機構養老的。在經濟支持的情況下還能請保姆照顧獨自在家的老人,如果經濟條件不支持的話就更加困難了?!鄙钲?陳先生 70后“家庭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是很好的選擇,但在現實當中的配備沒

181、辦法一步到位,對于養老機構的配備也是很嚴重的影響因素?!北本?盧先生 70后“有些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如果說沒有社會機構或者是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對個人、對家庭來說,對后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倍喾N因素導致家庭養老的多樣化需求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7980在多種個人養老金產品中,較多的受訪者將養老保險作為首選。養老保險相對養老理財與養老基金來說,能夠提供較為確定的保障

182、;而相對養老儲蓄來說,又能夠提供一定的抵御通貨膨脹的能力,其較為均衡的防御性資產配置能夠較好地滿足人們長期對抗養老壓力的需求。另外,養老保險的年金化模式,不僅能夠為人們保留一定的現金流,從遠期來看更在較長的時期內分散了個體的長壽風險,給足“安全感”。在個人養老金產品中,養老保險產品能應對不確定性,可以以生命表為依據,用精算技術來實現長期領取,這種獨特優勢正在引起更多人的重視。03中高收入群體:期待稅優政策和產品的進一步分層 北京 王先生“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開始,在共同富裕時代下,人口的層次水平、資產量還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覺得12,000太少,有些人覺得12,000挺多的,未來可能會有一個慢慢發展

183、的分層過程?!碧旖?張女士“我聽著好像現在(的產品)跟理財型的產品相似,就是用富余的錢來投資。這個(產品)和養老(服務)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北本?石女士“對于我們來說的話,可能一個是產品種類,也包括它能給予的優惠政策(會是吸引因素)。在我整個的(支出)配比之中會考慮這一部分,如果產品類型能夠再更加再豐富一些,(意向)確實會往這邊傾斜?!倍愂諆灮菡呖梢赃M一步建立分層希望豐富更多針對養老的產品種類稅優政策的初衷在于鼓勵個人通過設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建立??顚S昧晳T,喚醒主動積極的養老儲備意識,事實證明,通過試點城市人群一段時間的探索后,人們對于個人養老金政策未來的發展方向顯露出了更多關注。國家

184、稅務部門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規定: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然而,當這一限額對應到不同的收入區間時,實際上存在較顯著的節稅效果差距,受訪者期待未來稅優政策的發展能夠根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職業性質(如針對自由職業者),發展出更加豐儉由人的稅優政策。另一方面,受訪者也關注個人養老金賬戶能夠選擇的產品類型豐富度。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金融屬性仍較強,而養老屬性的相關配置略顯弱勢,搭配有針對老人所需的健康管理服務、醫療及護理、康復等相關資源協調服務的

185、產品或將更受到人們青睞。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81#07第七章附錄SEVENTH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82本次白皮書的問卷調研采取定性訪談與定量問卷的形式,面向全國個人養老金試點及非試點城市人群展開調研,調研范圍覆蓋全國38個城市。定量調研環節共回收有效定量調研問卷124,121份,其中,來自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人群的共81,609份,來自個人養老金非試點城市人群的共42,512份;共回收有效定性訪談調研問卷3

186、0份,其中,來自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人群的共28份,來自個人養老金非試點城市人群的2份。調研過程本報告中圖表、文字中的數據除標注來源的,均源自問卷調研,所有數據采用四舍五入。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通過數據清洗篩除了缺失值或異常數據,旨在確保數據的質量和準確性;并通過SPSS、Excel等統計分析工具識別數據中的模式和關聯,旨在更深入地理解受訪者的態度和行為,為提供準確的發現和解讀提供基礎。數據處理來自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的人群平均年齡為37.1歲,其中男性占比33.6%,女性占比66.4%。教育水平在高中(中專/職高)及以下的有7,474人(9.2%),本科(大專)及以上人群74,135人(90.8%

187、)。根據家庭人口構成看,來自有孩家庭的有56,638人(69.4%)。就職于民營企業、國企事業及外資企業的人數分別為33,241(40.7%)、17,750(21.8%)和10,831(13.3%),是以單位性質分類人群的前三名。近九成受訪者的稅后年薪區間落在6萬到36萬,共72,604人(89.0%),其中收入6萬10萬的人群占比近四成,為32,466人(39.8%)。目前,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抽樣人群中擁有養老“三支柱”的人數分別為67,528(82.7%)、18,889(23.1%)和58,689(71.9%),另有6,989人(8.6%)表示暫無任何養老金融產品。定量調研受訪者基本情況個

188、人情況性別年齡段教育水平家庭狀況男女18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中專/職高)本科(大專)碩士博士單身貴族二人世界有孩家庭27,45854,15114,32443,89819,8663,5213051,4035,76658,88313,0282,22416,8508,12156,63833.6%66.4%17.6%53.8%24.3%4.3%0.4%1.7%7.1%72.2%16.0%2.7%20.6%10.0%69.4%占比數量(人)選項來自個人養老金非試點城市的人群平均年齡為37.0歲,其中男性占比28.4%,女性占比71.6%。教育水平在高中(中專/職高)及

189、以下的有10,521人(24.7%),本科(大專)及以上人群31,991人(75.3%)。根據家庭人口構成看,來自有孩家庭的有34,443人(81.0%)。就職于民營企業、個體經營及國企事業的人數分別為15,258(35.9%)、8,458(19.9%)和7,081(16.7%),是以單位性質分類人群的前三名。近九成受訪者的稅后年薪區間落在6萬到20萬,共37,372人(87.9%),其中收入6萬10萬的人群占比六成,為25,606人(60.2%)。目前,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抽樣人群中擁有養老“三支柱”的人數分別為32,804(77.2%)、8,349(19.6%)和28,078(66.0%),

190、另有4,172人(9.8%)表示暫無任何養老金融產品。單位性質稅后年薪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多選)總計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政府部門國企事業個體經營自由職業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保險無33,2413,02110,8312,75917,7507,9996,00832,46626,20813,9304,2582,6901,0031,05467,52829,60818,88929,0816,98940.7%3.7%13.3%3.4%21.8%9.8%7.4%39.8%32.1%17.1%

191、5.2%3.3%1.2%1.3%82.7%36.3%23.1%35.6%8.6%81,609100.0%個人情況性別年齡段男女1830歲3140歲12,08330,4297,71722,68528.4%71.6%18.2%53.4%占比數量(人)選項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838401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調研問卷 (適用于試點城市人群)姓名:年齡:性別:所在地區:省 市(一)個人情況1、

192、教育水平:小學及以下初中(二)養老觀念調查高中(中專、職高)本科(大專)碩士博士2、家庭狀況:單身貴族二人世界有孩家庭3、單位性質: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政府部門國企事業個體經營自由職業4、稅后年薪:6-10萬6、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多選):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10-20萬20-36萬36-48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5、非保本類投資產品經驗(非保本類投資產品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基金、外匯商品、結構投資產品、認股權證、期權、期貨和投資連接保險計劃等):少于1年1至5年5-10年10年以上沒有經驗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無1、對未來養老生活,您最擔憂的是

193、什么?(多選)社保不足資產貶值2、未來養老您希望采用什么方式?(多選)家庭養老社會機構養老 3、您估算退休后收入能達到退休前收入的多少?退休前收入30-50%退休前收入50-70%4、您預計退休后的養老收入來源,主要有哪幾部分組成?(可多選)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金其他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子女贍養金融投資以房養老退休前收入70-100%不知道鄉村養老沒想過商業機構養老居家式社區養老日托式社區養老誤入各式騙局不擔憂/沒想過收入降低投資虧損 醫療支出增加子女贍養負擔背景: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4億。另據中國u科學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認為,中

194、國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金將在2027年達到峰值,在2035年前后累計結余耗盡。教育水平家庭狀況單位性質稅后年薪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多選)4150歲5160歲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中專/職高)本科(大專)碩士博士單身貴族二人世界有孩家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政府部門國企事業個體經營自由職業6-10萬10-20萬20-36萬36-48萬48-72萬72-102萬102萬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保險無9,8802,2302562,5647,70129,6232,0483205,5522,51734,44315,2581,4034,6921,6467,0818,4583,

195、97425,60611,7663,34581746518233132,80414,6758,34913,4034,17223.2%5.2%0.6%6.0%18.1%69.7%4.8%0.8%13.1%5.9%81.0%35.9%3.3%11.0%3.9%16.7%19.9%9.3%60.2%27.7%7.9%1.9%1.1%0.4%0.8%77.2%34.5%19.6%31.5%9.8%總計42,512100.0%年齡段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

196、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8586(三)個人養老金調查1、您對國家推廣的個人養老金政策是否了解?(“不了解”跳轉“第10題”)完全了解基本清楚背景:個人養老金制度屬于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2022年11月,國家人社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正式發文,宣布個人養老金政策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首批36個城市先行試點。5、根據以上估算,您認為退休后收入是否能保證您的養老生活品質不下降?可以保證不能保證6、您認為當前基本的養老保險是否能滿足您的養老生活需求?基本能滿足完全可滿足,還有大量結余7、您認為現在是否需要開始重點考慮自己和家人的養老

197、資金規劃?需要且比較緊急需要但不緊急8、您認為是否有必要在財富中單獨拿出部分用于養老“??顚S谩??有必要沒有必要9、根據自身情況,您未來是否有增配養老金融產品的打算?沒有有,已嘗試規劃10、養老金融產品中的以下特點,您青睞哪些?(多選)保本、低風險,能定期為養老提供一定的現金流11、您對養老金融產品的最低預期,可接受的程度是?最低保證年化收益2-3%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20%虧損最低保本投資收益高,但相應也能承受較高風險12、您的金融資產中,專屬用于養老的資產占比?0不足10%13、您希望每年從家庭總收入中提取出多少份額為自己和配偶儲備養老資金?5%以下5-10%2、您是否知道個人養老金是可

198、以享受稅優政策?不知道 知道但不清楚3、在您看來,個人養老金政策對您的吸引程度排序情況是?政府支持吸引力排序:監管審核機制4、您是否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未開通,還在觀望(跳轉至第10題繼續問卷)5、在您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中您購買了哪些產品?(可多選)養老基金 養老保險 已開通,但未購買相關產品(跳轉至第10題繼續問卷)養老理財 養老儲蓄知道且詳細了解過略知一二不了解10-15%15%以上10%-30%30%-50%50%以上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虧損不確定無所謂不需要不知道不能滿足,金額較低不確定不確定有附加健康管理、醫療等服務有一定傳承功能沒考慮過,不太清楚已開通并購買了相關產品 沒興趣參與

199、(跳轉至第14題繼續問卷)12稅優政策3產品類型多樣4操作簡便56、您用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金融產品是否會影響該賬戶外的投資計劃?賬戶外投資計劃有所減少7、您購買的金額大致是多少?3000元以下8、您購買后,大致可以為您每年節稅多少金額?360元以下9、您是否會推薦身邊的人一起參加個人養老金?(跳轉到第10題)會10、您對個人養老金政策不了解,或尚未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尚未購買相關產品的原因是?政策才實施,再等等11、在個人養老金賬戶可夠買的四個產品類型中,您的青睞程度分別是?養老基金 12、您是否需要專業人士為您詳細講解個人養老金政策及相關產品?非常需要需要請評分0 1 2 3 4 5 6 7

200、 8 9 10(分)養老理財 請評分0 1 2 3 4 5 6 7 8 9 10(分)沒有留意過相關信息,也沒有人與我溝通過其他節稅力度不大13、您最傾向在哪個渠道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直接跳轉至第14題)銀行保險營銷員14、您沒興趣參與的原因是?沒時間了解現有養老金融產品足夠滿足養老需求15、除了個人養老金,您是否會選擇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肯定選擇視未來產品而定視未來支付能力而定16、您對國家未來個人養老金政策優化方向有哪些建議?(多選)適用群體更廣產品類型更豐富產品收益空間更高可購買額度沒有限制其他搭配養老服務的金融產品視未來養老需求而定視未來政策而定不會選擇現有政策不吸引我養老支出

201、有限其他互聯網單位組織其他不需要沒考慮過交費壓力大封閉時間久不懂買什么好不會看情況4201-5400元361元-1200元 1201元-2400元 2401元-3000元3001-3600元3601-4200元3001元-6000元6001元-9000元9001元-12000元沒有影響不確定 養老保險 請評分0 1 2 3 4 5 6 7 8 9 10(分)養老儲蓄 請評分0 1 2 3 4 5 6 7 8 9 10(分)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

202、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87885、根據以上估算,您認為退休后收入是否能保證您的養老生活品質不下降?可以保證6、您認為當前基本的養老保險是否能滿足您的養老生活需求?基本能滿足7、您認為現在是否需要開始重點考慮自己和家人的養老資金儲備規劃?需要且比較緊急8、您認為是否有必要在財富中單獨拿出部分用于養老“??顚S谩??有必要9、根據自身情況,您未來是否有增配養老金融產品的打算?沒有10、養老金融產品中的以下特點,您青睞哪些?(多選)保本、低風險,能定期為養老提供一定的現金流11、您對養老金融產品的最低預期,可接受的程度是?最低保證年化收益2-3%12、您的金融資產中

203、,專屬用于養老的資產占比?013、您希望每年從家庭總收入中提取出多少份額為自己和配偶儲備養老資金?5%以下5-10%10-15%15%以上不足10%10%-30%30%-50%50%以上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20%虧損最低保本最低可以接受本金10%虧損投資收益高,但相應也能承受較高風險有附加健康管理、醫療等服務有一定傳承功能沒考慮過,不太清楚有,已嘗試規劃不確定沒有必要無所謂需要但不緊急不需要不知道完全可滿足,還有大量結余不能滿足,金額較低不確定不能保證不確定(三)個人養老金調查(選填)1、您對國家推廣的個人養老金政策是否了解?完全了解基本清楚略知一二不了解2、您認為提前了解國家推廣的個人養老

204、金政策及產品是否有必要?有必要,提前了解為之后購買行動做準備沒必要,需要時再了解沒考慮過3、目前中國已有36個城市作為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未來如果您所在城市可以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且可購買相關產品,您會考慮參與嗎?會考慮參與不會考慮參與沒想過看情況背景:2022年11月,國家人社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 關于公布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的通知,宣布個人養老金政策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36個先行試點。個人養老金制度屬于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02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調研問卷 (適用于非試點城市人群)姓名:年齡:性別:所在地區:省 市(一)個人情況1、教育水

205、平:小學及以下2、家庭狀況:單身貴族二人世界初中高中(中專、職高)本科(大專)碩士博士(二)養老觀念調查1、對未來養老生活,您最擔憂的是什么?(多選)社保不足2、未來養老您希望采用什么方式?(多選)家庭養老社會機構養老誤入各式騙局不擔憂/沒想過資產貶值背景: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4億。另據中國u科學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認為,中國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金將在2027年達到峰值,在2035年前后累計結余耗盡。3、單位性質:民營企業合資企業4、稅后年薪:6-10萬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10-20萬5、非保本類投資產品經驗(非保本類投資產品

206、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基金、外匯商品、結構投資產品、認股權證、期權、期貨和投資連接保險計劃等):少于1年1至5年6、目前擁有的養老金融產品(多選):3、您估算退休后收入能達到退休前收入的多少?退休前收入30-50%退休前收入50-70%4、您預計退休后的養老收入來源,主要有哪幾部分組成?(可多選)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金企業/職業年金以房養老其他個人養老金子女贍養金融投資退休前收入70-100%不知道鄉村養老沒想過商業機構養老居家式社區養老日托式社區養老收入降低投資虧損醫療支出增加子女贍養負擔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無5-10年10年以上沒有經驗20-36萬 36-48萬 48-72萬72-102萬1

207、02萬以上外資企業政府部門國企事業個體經營自由職業有孩家庭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89901、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4億。您對中國愈演愈烈的老齡化狀況,是否關注?即將邁入深度老齡化,您認為這對個人及家庭有何影響?2、您認為,長壽時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護、老有所樂”,最大的障礙是什么?3、就您當前估算的退休后可支配收入來看,是否能滿足您今后的養老生活需

208、求?4、您認為養老是否要提前準備、從什么時候開始準備可以緩解退休后的養老壓力?在您看來要做哪些準備?5、您對未來養老是否存在焦慮?您的焦慮主要因為哪些因素?(選項僅供參考,可在談話中分條記錄)調研訪談提綱投資環境不確定增多,自己很難分辨投資機會投資理財小白,投資知識局限,無從下手投資機構多,但產品、規劃等同質化嚴重,不知如何選擇投資理念保守,無法抗通脹投資難,投資就虧錢;不投資更難,難以抵抗通脹其他:2022年4月,個人養老金頂層制度設計文件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出爐,至今已滿一周年。一年來,多部門發布相關配套規則,推動個人養老金平穩落地;經過多次擴容后,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已超650個;

209、在機構大力推廣下,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接近3000萬戶,入金規模接近200億元。為促進個人養老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由友邦人壽發起,聯合財聯社、復旦大學,共同起草中國大陸居民個人養老金白皮書,此次調研分為定量調研及定性訪談調研,您參加的是此次調研的定性訪談環節,時長大概20分鐘左右,您的調研觀點是為此次報告提供專項支持。感謝您百忙之中參與。前言0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定性訪談調查問卷姓名:年齡:性別:所在城市: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RSONAL PENSION SECURITY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WHITE PAPER ON CHINAS PE

210、RSONAL PENSION SECURITY91926、從頂層設計看,國家也在積極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體系的完善。例如,目前國家在36個城市試點個人養老金政策,您對此是否有所了解?您了解的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專業人士介紹解讀?7、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有稅優政策支持,您認為是否有必要為自己設立一個封閉式的養老金??顚S觅~戶?您認為目前的稅優力度是否足夠?8、目前,在試點城市中,個人養老金賬戶可以購買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理財、養老儲蓄四類型產品,在您看來,哪類型產品對您吸引力最大?您被吸引的考量因素是什么?9、在簡單了解后,您認為自己是否會選擇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影響您是否參與的考量因素都有哪些?10、您如果參與了個人養老金制度,并打算用該賬戶購買相關養老金融產品,是否會影響該賬戶外您原先的其他投資計劃?如果會,主要影響哪類金融產品?11.未來,若您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您會更青睞哪些參與渠道?銀行、保險營銷員、互聯網?還是其他 12、在您看來,國家未來個人養老金政策還可以做哪些優化或突破,以增強對您參與的意愿?擴大適用群體擴大宣傳普及力度,選項可做參考,以受訪人建議為主增加產品類型提升可購買額度提高節稅比例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友邦人壽&復旦大學:2023中國個人養老保障白皮書(52頁).pdf)為本站 (known)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