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pyright 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
2、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
3、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4、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
5、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中 智 2 0 20年重點行業 薪 酬 趨 勢 指 南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
6、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
7、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
8、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
9、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數據支撐企業商業智能與業務決策的趨勢銳不可擋!HR工作決策基
10、于企業最大的資源,即人力資源與人才本 身的交互數據,人力資源數字化管理的發展進程同樣不容小覷,中智咨詢數據中心以數據為基石,憑借專業 的方法論、多年的人力資本咨詢服務經驗和大數據庫優勢,致力于幫助HR部門實現數字化轉型與人力資源管 理智能(HRMI),尤其是在薪酬管理、人力資本效能評價、人才敬業度與組織績效提升等方面率先實現數據 支持決策。 在服務布局與具體產品上,現已形成薪酬福利、人力資本效能、人才敬業度三大關聯數據庫,可提供企業HR 實際工作所需的薪酬與福利報告、效能與人配報告、人才激勵報告、薪酬體系設計工具、人力資本數字化平 臺等數據報告與智能分析系統,除此之外,我們還將結合行業特點與企
11、業現狀,更加針對性地為您提供涵蓋 薪酬診斷、崗位評估、員工敬業度評價與改進等定制化的數據解決方案。 提供以薪酬福利為主線的 全套人力資本數據解決方案! 關于我們 Copyright 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薪 酬 管 理 薪酬調研產品 城市薪酬報告 標準行業薪酬報告 定制行業薪酬報告 崗位薪酬報告 薪酬報告應用及服務 薪酬報告解讀 崗位評估 薪酬審計 薪酬體系設計軟件 福利計劃 福利管理策略與趨勢 單項福利報告 商業保險與健康 工作津補貼 假期與年節 員工關愛與文化建設 激勵認可與培訓 差旅與派遣 行業福利報告 人才激勵與 管 理 打
12、造高敬業團隊 中長期激勵 高管激勵 行業人才差異化激勵 金融 高科技互聯網 汽車 房地產 制造 人力資本效能 數據洞察 人工成本投入產出 人員結構與配置 人力資源運營效率 分析解讀 行業趨勢分析 對比分析建議 解讀指導 2020年中智調研產品與服務總覽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
13、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4、,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
15、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
16、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Copyright 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整體人才流動趨勢 整體人才調薪趨勢 制造行業 銷售貿
17、易消費品行業 高科技互聯網行業 金融行業 房地產行業 汽車行業 能源化工行業 醫藥健康行業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
18、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19、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
20、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
21、,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Copyright 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目 錄CONTENTS 整體人才市場趨勢 重點行業人才趨勢與關鍵崗位薪酬 06 15 20 25 30 36 43 47 01 04 整體人才流動趨勢整體人才流動趨勢 受疫情影響,員工主動流動意愿下降,預計2020
22、年上半年人才流動放 緩,員工主動離職率相比去年同期將會下降。同時企業經營業務普遍受影 響,組織人員優化力度加大,員工被動離職率預計將有所上升。 從企業招聘需求來看,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招聘暫緩,用人需求下降。 目前企業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業務轉型發展所需人才,例如數字化領域的 各類人才、研發技術人才與核心骨干等成熟人才。疫情利好的醫藥健康、 生鮮電商、在線教育、視頻直播、游戲、遠程辦公服務等領域用人需求暫 未受到影響。 同時受延遲復工、隔離觀察等因素影響,制造、汽車等行業開年后遭遇用 工短缺挑戰。 疫情影響下,現場招聘方式受限,企業轉為線上招聘,部分企業采用從簡 歷發布、在線測評面試到線上簽約入
23、職的全流程線上招聘方式,積極儲備 招納人才。從求職端來看,應屆生線上求職數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但企 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總體縮減。從社招來看,疫情影響下,職場人士跳 槽意愿下降,企業招聘難度增加。 趨 勢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
24、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
25、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
26、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
27、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Copyright 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1 利好行業 行 業 影 響 業 務 調 整 HR 管 理 挑 戰 短期負面影響行業短期負面影響較大行
28、業 醫療健康:醫藥、醫療器械、防護 用品、在線醫療 線上類:游戲、直播視頻、在線教 育、遠程辦公協作、數字化銷售 生鮮電商 汽車 制造、高科技 能源化工 物流 專業/商務服務 生產、產品和服務交付壓力,是否 能滿足市場需求,提供足夠的服務 支持 生產經營暫緩,短期內需求下降; 人工/租金/稅費等剛性成本壓力加大; 減產、產品/服務交付; 上下游供應鏈受影響 經營暫停,短期需求大幅萎縮, 收入銳減; 人工/租金/稅費等剛性成本壓力大; 公司現金流不樂觀 復工返崗延遲、人手短缺、招聘 難度加大 復工返崗延遲; 崗位空缺率增加; 招聘難度增加; 編制縮緊、招聘放緩 員工閑置、工資成本壓力大; 縮減用
29、工,部分減員; 停工停產期間采取的降薪、待崗、 減員舉措引發的勞動爭議 餐飲、旅游、酒店;零售、消費品; 客運、航空; 線下培訓教育、會展; 建筑工程、房地產; 養殖、種植行業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
30、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
31、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
32、”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
33、,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2019年受經濟增速放緩、宏觀政策調控和中美貿易戰威脅等因素影響, 職場人才主動流動意愿有所下降,以求“穩”為主,相應的被動離職率有 所上升。從中國市場整體來看,2019年企業員工主動離職率為15.7%, 相比2018年的17.0%
34、有所下降。 0.0%5.0%10.0%15.0%20.0% 2015年17.9% 2016年16.4% 2017年17.4% 2018年17.0% 2019年15.7% 全行業近五年員工主動離職率趨勢 Copyright 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2 各性質企業2019年員工主動離職率,相比2018年均有所下降。 各行業2019年員工主動離職率均有所下降。 一線、新一線、二三線城市2019年員工主動離職率均有所下降,尤其是 新一線城市,2019年員工主動離職率為17.6%,相比2018年的25.1%降 幅明顯。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
35、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36、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37、。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
38、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
39、“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不同企業性質員工主動離職率 國 有民 營日 資歐 美 0 10% 5% 15% 20% 25% 2018年2019年 11.5% 11.3% 21.0% 19.5% 14.8% 14.5% 16.4% 16.0% 制造高科技互聯網金融能源化工房地產醫藥健康汽車銷售貿易物流 22.6% 17.6% 24.0% 21.6% 17.7% 16.7% 15.9%16.6%16.3% 26.1% 17.8% 15.8% 20.3%20.3%
40、17.0% 15.6%15.0% 14.5%14.7% 23.2% 0.0% 10.0% 20.0% 30.0% 不同行業員工主動離職率 2018年2019年 *備注:2019年新一線城市有14 座,包含成都、杭州、重慶、武 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 長沙、鄭州、東莞、青島、沈 陽、寧波和昆明。 不同城市員工主動離職率 16.1% 25.1% 18.1% 15.9% 16.1% 17.0% 16.5% 14.0% 17.6% 16.2% 13.7% 13.9% 14.8% 16.0% 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 二三線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2018年 2019年實際 Copyright
41、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3 整體人才調薪趨勢整體人才調薪趨勢 疫情沖擊下,企業經營業績普遍受影響,成本壓力加大,中智調研結果顯 示,2020年超過四成的企業采取下調加薪預算、暫緩調薪甚至凍結調薪 的舉措。 2020年市場整體調薪率預計為6.3%,相比2019年7%的調薪率有所下 降。 趨 勢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
4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
43、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
44、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
45、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從自然力到機械化,經過電氣化,再到規模 化、信息化,“數字經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認識?,F代信息技術與制造 業相融合,勞動力替代、產業升級、技術爆炸性發展,將引發新一輪產業 變革。這是市場的機遇,也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2015-2020年整體調薪率趨勢 0.0%2.0%4.0
46、%6.0%8.0% 2015年8.0% 2016年6.9% 2017年7.4% 2018年7.8% 2019年7.0% 2020年 實際/預計 6.3% Copyright 2020 CI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4 不同性質企業2020年調薪率相比去年均有所下降,其中民企降幅最大, 2020年調薪率相比去年下降1.2個百分點。 不同行業2020年調薪率相比2019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同城市企業2020年調薪率相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9年制造業經濟總體呈收縮趨勢。全年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 數)大于50%的月份僅有3月、4月、1
47、1月、12月四個月份。受市場需 求、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影響,全國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4.8 個百分點,實現年營業收入9334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成本上升 擠壓利潤實現,2019年利潤總額51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5.2%。從重 點行業來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業利潤總額 下降明顯,分別降低25.6%、15.9%、10.9%。中國制造業歷史基礎薄 弱,勞動力低成本一直是制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之一,中國也隨之成為世 界最主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適齡勞動 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制造業人口紅利進入末期,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且會 繼續提
48、升,跨國資本開始遷往資源、勞動力更有優勢的東南亞地區。制造 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產品仍局限于中低端,亟待經濟結構轉 型升級。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環境,國內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化為創 新動力,全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益狀況呈現結構性改善。國 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創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 斷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創造了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極大的激發了經濟 活力與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利 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2%和5.0%,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高新技術制造業利 潤保持持續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
49、制 造業分別實現12.9%、10.8%、3.7%的利潤增長。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挑戰之中,資源、人力瓶頸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增長動能,不斷探求能驅動產業變革的賦能技術。中國制造2025指 出,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快淘汰產能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 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助 力智能化企業化,智能制造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全國已開通5G基站 15萬個,2020年預計建設60-70萬站,已實現套餐用戶300余萬。國 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2020年5G要取得重大突破。受益于科技創 新及5G升級,下游產業如智能手機、通訊基站等已經確定起部分優勢。 中游企業對新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處于世界領先 地位。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電子元器件等,將是未來長期的重點發 展方向。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5G應用發展,5G帶來的“萬物互 聯”,成為行業長期增長引擎,帶動行業景氣持續提升,驅動物聯網和智 慧車輛“脫虛入實”,催生新領域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 現,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