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4年1月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2023 年年)No.202327版權聲明版權聲明本白皮書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白皮書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前言前言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不穩
2、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各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數字經濟布局持續完善,發展勢頭較為強勁、重點領域勢頭良好、發展潛力加快釋放,成為推動各國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和新生動能。主要國家優化政策布局,數字經濟政策導向更加明晰、體系更加完善。數字經濟新質生產力動能培育不斷涌現,相關政策以促進數字產業化創新升級、加快產業數字化深度融合、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等為主要特征。大力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已成為各國激活新應用、拓展新業態、創造新模式的物質基礎。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政策不斷豐富,數字創業與數字素養培育成為包容性政策的布局重點。命運共同體構建初見成效,多邊合作框架
3、與多領域深化合作已成為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典型形式。數字經濟加速構筑經濟復蘇關鍵支撐。2022 年,測算的 51 個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為 41.4 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 7.4%,占GDP 比重的 46.1%。產業數字化持續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占數字經濟比重的 85.3%,其中,第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 9.1%、24.7%和 45.7%,第三產業數字化轉型最為活躍,第二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發力。全球數字經濟多極化格局進一步演進。2022 年,從規???,美國數字經濟規模蟬聯世界第一,達 17.2 萬億美元,中國位居第二,規模為 7.5 萬億美元。從占比看,英國、德
4、國、美國數字經濟占 GDP比重均超過 65%。從增速看,沙特阿拉伯、挪威、俄羅斯數字經濟增長速度位列全球前三位,增速均在 20%以上。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發展成效顯著。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等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基石不斷夯實。5G 融合應用生態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力度加大,數字技術產業穩步發展釋放巨大發展潛力。工業、醫療等代表領域數字技術應用程度加深,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入發展新藍海。本報告中數字經濟相關數據均為測算數據,僅代表我院作為科研單位的學術研究成果,屬純學術研究范疇,均僅供學習參考,不代表政府官方數據口徑。目錄目錄一、全球數字經濟戰略布局新動向.2(一)
5、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動能明顯,關鍵領域政策以深化升級為特征.2(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不同類型基礎設施推進政策呈現分化態勢.6(三)包容性發展政策不斷豐富,數字創業與數字素養培育成為重點.11(四)命運共同體構建初見成效,多邊合作框架與多領域協作特征顯現.13二、數字經濟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重要支撐.15(一)數字經濟加速構筑經濟復蘇關鍵支撐.15(二)全球數字經濟多極化趨勢進一步深化.17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發展方向.19(一)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石.19(二)數字技術產業穩步發展釋放巨大發展潛力.25(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入發展新藍海.30四、全球數字經濟
6、發展愿景.39(一)協力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性前瞻性戰略性布局.39(二)強化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能級.40(三)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41(四)探索形成互利有序的數字經濟國際規則體系.42(五)打造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44附件一:參考文獻.46附件二:測算國家列表.49附件三:測算方法說明.50附件四:數據來源.57圖 目 錄圖 目 錄圖 1 數字經濟的“四化”框架.1圖 2 2022 年全球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情況.17圖 3 2016-2022 年全球固定寬帶用戶數增速.21圖 4 全球移動網絡代際更迭情況.22圖 5 2013-2023 年全球移動
7、網絡連接數.23圖 6 2018-2025 年全球數據中心預計數量.24圖 7 全球已開展的各類行業應用占比.27圖 8 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及增速.28圖 9 全球 AI 企業數量國家分布.29圖 10 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安裝數量(萬).36附圖 1 數字經濟測算框架.50表 目 錄表 目 錄附表 1 測算國家列表.49附表 2 ICT 投資統計框架.55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
8、新型經濟形態。具體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信產業,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二是產業數字化,即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車聯網、平臺經濟等融合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三是數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數字技術+治理”為典型特征的技管結合,以及數字化公共服務等;四是數據價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采集、數據標準、數據確權、數據標注、數據定價、數據交易、數據流轉、數據保護等。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圖 1 數字經濟的“四化”框架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一、全球數字經濟戰略布局新動向
9、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產業發展與變革的重要引擎。全球主要國家優化政策布局,使數字經濟政策導向更加明晰、體系更加完善,為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生態。(一)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動能明顯,關鍵領域政策以深化升級為特征(一)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動能明顯,關鍵領域政策以深化升級為特征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數字經濟與新質生產力具有天然契合性。在產業構成方面,新質生產力涉及的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均屬于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產業,或隸屬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在生產要素方面,“新質”本身的生態學和系統論含義在于融合性、涌現性發展
10、,數據要素對產業發展的融合乘數作用、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驅動躍升作用,均體現出數字經濟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性。本節基于數字經濟視角,從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構成與生產要素等維度出發,分為數字產業化創新升級促進、產業數字化深度融合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完善三個方面展開政策觀察。數字產業化關鍵領域戰略競爭加劇,前沿技術產業持續創新升級。關鍵軟硬件與前沿技術產業是數字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構成。報告選取 2022-2023 年全球范圍內關鍵軟硬件中具有代表性的半導體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產業,與前沿技術產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產業作為數字產業化政策趨勢分析的重點。半導體相關戰略加速
11、更迭,提升供應鏈話語權成為當前階段各國主要戰略目標。2022 年,韓國發布半導體超級強國戰略,計劃引導企業在 2026 年前完成 340 萬億韓元(約 1.75 萬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投資,并提出涵蓋擴大半導體研發和設備投資稅收優惠、提升工廠容積率、培養專業人才等方面內容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扶持計劃。2023 年 5 月,韓國發布半導體未來技術路線圖,在半導體未來技術領域啟動公私合作協商機制,并提出“在半導體存儲器和晶圓代工方面保持超級差距”和“在系統半導體領域拉開新差距”兩個未來 10 年的發展目標,以保持在全球競爭中的芯片產業技術優勢。日本宣布“建立下一代半導體設計和制造基地”的計劃,計劃到
12、2027 年生產出 2 納米的先進邏輯集成電路,通過加強物聯網半導體生產基地建設、與美合作開發下一代半導體技術基礎設施、深化全球合作建立包含光電融合技術的未來技術基礎設施等方法,增強日本開發生產尖端半導體的能力。印度 2021 年公布 100 億美元芯片產業激勵計劃,承諾向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多達項目成本 50%的獎勵,以吸引顯示器和半導體制造商在印度設立制造基地。2022 年,印度出臺促進芯片和顯示面板制造的激勵計劃,計劃爭取至少 250 億美元的投資。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數字產業化領域部署提速。中國先后出臺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促全球數字經濟白皮
13、書(2023 年)4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 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等,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統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安全保障等體系建設,促進網絡建設、應用普及、服務創新和產業支撐的協同發展。韓國發布元宇宙新產業領先戰略,制定元宇宙產業發展的長期路線圖,擬創建元宇宙學院,幫助全球元宇宙初創企業進入韓國市場。此外,韓國還將支持元宇宙技術與人文社會領域的四年制大學創辦融合型研究生院,預計到 2026 年培養 4 萬名專業人員。阿聯酋 2018 年啟動 區塊鏈戰略 20
14、21,旨在提升公民幸福度、提高政府運行效率、推進科技立法、提升國際領導力等;2019 年發布人工智能戰略 2031,計劃在教育、政府服務等關鍵領域實現人工智能操作,并不斷優化人工智能治理和法規。沙特阿拉伯 2020年發布國家數據和人工智能戰略,計劃到 2030 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吸引約 200 億美元的國內外投資、培訓超過 2 萬名數據和人工智能專家、創建 300 多家初創企業等,利用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國家經濟增長。以制造業數字化為抓手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全球范圍內,世界主要數字經濟大國產業數字化轉型逐漸“硬化”,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各國施策重點。2022 年,美國推
15、出國家先進制造業戰略,提出兩個關鍵目標:一是“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智能制造的未來”,主要目標是大力推進“數字化制造”與“智能化制造”。二是“加強供應鏈的相互聯系”,主要著力于推進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創新,實現關鍵部門的生產全鏈路數字化高速聯通。2023 年 4 月,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面向工業供應鏈的“制造業 X”計劃,旨在建立覆蓋制造業所有領域的通用基礎設施,構建獨立數據生態系統,實現數據跨工業部門協同使用與聯合共享。同時,“制造業 X”計劃也是2028 年機器人與自動化德國關鍵技術戰略的重要基礎,該戰略提出,未來一段時間,德國將在實驗室自動化、燃料電池生產和建筑業自
16、動化等 3 至 5 個應用領域建立機器人基地,加快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應用。2022 年 7 月,韓國正式實施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法,法案涵蓋產業數據利用與保護規范、支持制度、推進體系等內容,旨在加快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為產業數字化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奠定法律保障。各國基于發展基礎布局數據要素市場,推進重點呈現差異化態勢。發達地區持續完善數據共享與規制機制,新興國家著手建立數據要素治理框架。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歐盟持續深化數據要素內部共享相關規定,要求數據中介服務提供商滿足歐盟經營準入標準,并對供需方交換的數據保持中立。同時,歐盟數據市場法以市場自由和公平競爭為原則,反對數據平臺利用壟斷地位進行經營,
17、相關平臺須在征得用戶同意后方可進行定制化廣告推送。美國出臺2022 年數字商品交易法,圍繞數字產品交易開展數據市場建設。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6該法案為數字產品生產者、購買者及交易所建立監管框架和清晰的數字產品交易框架,保護相關受眾權益。日本第三次修訂個人信息保護法,內容涉及整合個人信息定義,統一分散立法,整合醫療和學術領域個人信息保護規則,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對匿名化信息的處理規則等。新興國家中,印度發布2023 年數字個人數據保護法案,充分保護個人數據的隱私和安全,加強數據領域監管,規范進行相關數據的合規處理。泰國關于個人數據收集、使用、披露等的綜合性立法個人數據保護法生效,包含數
18、據主體權利與保護、數據處理者義務、跨境數據傳輸等方面內容,并就違法違規處理個人數據的民事責任、刑事責任以及行政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中國出臺數據安全法,聚焦數據安全領域的風險隱患,加強國家數據安全工作的統籌協調,確立了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數據安全審查,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基本制度。(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不同類型基礎設施推進政策呈現分化態勢(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不同類型基礎設施推進政策呈現分化態勢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主要國家均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現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大力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已成為各國激活新應用、拓展新業態、創造新模式的
19、物質基礎。當前,全球范圍內不同類型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階段存在差異,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較早,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進行,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7應用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布局,相應政策推進力度與重點也不盡相同,呈現分化態勢。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普遍領先于其他基礎設施,進入政策升級發力期。2021 年,美國提出“美國拯救計劃”,提供 100 億美元為美國人提供可靠且可負擔的高速互聯網服務。2022 年,美國財政部為 42 個州的寬帶、數字技術和多功能社區中心項目撥款約 67 億美元,惠及 188 萬家企業及其他相關場所,覆蓋近 1800 戶家庭。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預測數據,該計劃最終將提升
20、 4800 萬戶家庭的互聯網使用體驗,占美國家庭總數的 40%。歐盟 2014 年首次提出“歐洲互聯互通數字項目”部署數字網絡和服務,2014-2020 年間共提供超 10 億歐元資金,32 個歐洲國家從中受益。2021 年,項目二期工程(CEF II)將資金增加至 16 億歐元,計劃在 2021-2027 年間進一步支持各國先期及新增項目落地、布局未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項目已啟動三輪“推動實現安全可持續數字基礎設施部署”的提案征集,預算總價值達 7.55 億歐元。中國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先后在“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
21、2023 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文件中提出加快拓展 5G 網絡覆蓋范圍、全面部署千兆光纖網絡、持續推進骨干網演進擴容和服務能力升級等目標。韓國科學與信息通信技術部發布2022 年數字新政行動計劃,提出自 2022 年起逐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8步投入 5000 億韓元推進非接觸式基礎設施升級,使之廣泛服務于教育、醫療保健和中小型企業。日本發布ICT 基礎設施區域擴展總體規劃 2.0和“數字田園都市國家構想”,撥付資金加快 5G 和光纖的鋪設進程,計劃 2023 年底將 5G 基站數量增加到 21 萬個,到2027 年底
22、前將高速互聯網光纖線路覆蓋至 99.9%的家庭,到 2030 年底將 5G 網絡的人口覆蓋率提升至 99%。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相關政策部署不斷強化。2022 年,美國提出聯邦數據中心增強法案,旨在更新并修訂美國聯邦數據中心整合計劃,要求聯邦數據中心制定有關網絡入侵、數據中心可用性、關鍵任務正常運行時間以及抵御物理攻擊和自然災害的應對措施,并將數據中心使用過程優化和節省成本列入聯邦機構工作重點。在量子計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2022 年 5 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關于促進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降低脆弱密碼系統風險的國家安全備忘錄,明確美國在保持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競爭優勢方面的關鍵措施
23、,并提出用抗量子密碼技術的相關系統替換低安全性的計算機系統。2023 年 1 月,歐盟2030 年數字十年政策方案正式生效,方案提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要求以開放的方式保障歐盟數字主權,以安全和可訪問為原則,有效儲存、傳輸和處理大量數據,確保初創生態系統和歐洲數字創新中心的順利運作。在超大規模超級計算機制造領域,2023 年 10 月,歐洲首臺百億億次的超大規模超級計算機由歐洲高性能計算聯合組織主持建造,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9分別部署在德國與法國兩地,旨在支持復雜系統、高精度模型的開發,使人工智能和海量數據分析得到進一步廣泛應用,為歐洲科學研究、工業創新和社會進步開辟新的可能性
24、。日本政策著力點傾向于算力資源分布優化與升級。2023 年,日本修訂半導體和數字產業戰略,提出計劃基于北海道與九州豐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在兩地部署新的大規模數據中心,分擔東京與大阪的數據處理壓力。同時,日本超級計算機處于智能化與量子化同步更迭階段,2023 年,日本初步規劃為生成式 AI 與量子技術所用的超級計算機建設投入2.26 億美元,項目由國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牽頭,建成后將是日本現有最先進超級計算機算力的 2.5 倍。在量子化方面,2023 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正積極推進“富岳(Fugaku)”超級計算機與量子計算機的連接工程,并基于經濟安全促進法為東京大學提供2802.66 萬美
25、元補貼,用于相關研究人員對量子計算機的開發利用,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各國依托產業優勢與要素稟賦進行應用基礎設施重點規劃。新加坡基于半島城市國家發展現狀,制定實施“智慧國家 2025”計劃,建設覆蓋全島數據收集、連接和分析的基礎設施與操作系統,實現預先根據交通情況預測塞車路段、利用電眼觀察環境清潔、使用無人駕駛車輛提供短程載送服務、預測公民需求等,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韓國基于在自動駕駛芯片、自動駕駛仿真測試等領域的產業優勢,2022 年發布“數字新政”計劃,配套 1.8 萬億韓元(約 15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0億美元)資金,計劃在 2024 年完成全國主要道路自動駕駛所需的通
26、信設施、高精度地圖、交通管制、道路建筑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基于發達的傳統交通路網建設基礎與智能化升級需求,發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 年)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 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等,推動公路建設、養護、運營等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助力公路交通與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公路數字經濟。創新應用基礎設施方面,美國 2022 年出臺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和 2023 年更新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均提出,要從制度與組織層面支持相關技術產業發展,后者更直接制定相關行動方向,要求進一步制定相關技術路線圖,以開發可共享的大規模專業先進計算和硬件資源。
27、歐盟的“歐洲互聯互通數字項目二期工程”中,“5G+交通運輸”“智能社區的 5G 與邊緣云”與“海底電纜、衛星地面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成為最新推進重點。2022 年 10 月,英國發布英國數字戰略,明確提出將繼續投資具有國際競爭力、高質量、易于使用的研究和創新基礎設施網絡,包括為世界最大的氣候建模專用計算機提供 12 億英鎊,為下一代超級計算機 ARCHER2 提供 7900萬英鎊,以及為促進國家醫療服務系統基礎設施的研究與完善提供 2億英鎊等。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1(三)包容性發展政策不斷豐富,數字創業與數字素養培育成為重點(三)包容性發展政策不斷豐富,數字創業與數字素養培育成
28、為重點全球主要國家形成以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市場能力培育、以數字素養和技能養成為抓手的包容性發展政策,助力進一步在全球范圍內縮小數字鴻溝,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政策向聚焦市場能力培育方向轉變。2023 年,美國授權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執行中小型企業彈性供應鏈風險管理計劃,旨在指導中小企業應對供應鏈中斷風險、增強整體應變能力,并制定為中小型企業賦能:制定彈性供應鏈風險管理計劃的資源指南,幫助中小企業制定符合業務需求的數字供應鏈計劃。德國“制造業 X”計劃提出要降低中小型企業的生產成本與合規成本,降低中小企業與客戶和供應商交換數據過程的規則門檻和標準風險,打破中
29、小企業大數據治理難題,實現數據驅動發展。中國持續關注中小企業發展,2008-2022 年,相繼發布關于印發強化服務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意見的通知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倡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等政策文件,通過加大數字化投入、助力“上云用數賦智”、編制指南等方式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2023年,中國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加快帶動一批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2日本 2019 年發布數字新政,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2020 年制定“
30、經濟增長戰略行動計劃”,將促進中小企業合并、擴大經營規模、提升生產效率作為重要內容。公眾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政策成為普惠發展新熱點。2023 年 3月,美國推出2023 年數字公平基金會法案,鼓勵在社區層面開展數字化投資,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涵蓋“獲得數字掃盲培訓”“可獲得高質量的技術支持”以及勞動者“基本了解確保網絡隱私和網絡安全的措施”的數字包容。北歐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較好、公眾信息通信技術使用水平較高,也將“數字包容”議題作為關注重點之一。2022 年 2 月,挪威地方政府和區域發展部發布數字貫穿生活計劃,防止挪威因數字技術分布不均導致不平等現象,強調建立覆蓋公眾全生命周期的數字能力培養計劃
31、,如,公民在幼兒期,政府向父母及直系親屬提供用于幼兒探索與測試的數字化工具,在教育與就業領域提供數字技能發展項目等。亞洲地區看,韓國 2023年發布創建安全、包容的數字社會,以增進老年人、殘障人士和其他人的數字素養。韓國政府計劃通過擴大數字教育培訓,普及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服務設備來增強社會弱勢群體在數字時代的生存能力,確保每一個人都能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好處。提升公眾數字體驗與確保國家安全成為數字治理的雙重目標。2023 年 9 月,美國發布提供數字優先的公共體驗備忘錄,為政府數字化轉型的下一個十年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框架。指南提出,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3政府各機構應確保其網站、網絡
32、應用程序、數字服務和移動應用程序符合簡單易用、內容權威易懂、設計安全、數據驅動等原則,以提升服務對象的體驗感、滿意度和信任度。2023 年 3 月,法國部際數字局(DINUM)提出高效公共行動數字戰略,圍繞實現公共組織深度轉型、提高國家數字化技能、利用數據提升行政效率、保障國家數字主權等四個優先事項開展工作。日本于 2021 年 9 月成立“數字廳”,將“提供以公眾為中心的服務”作為數字廳工作的三大宗旨之一。日本數字廳于 2022 年 8 月、12 月以及 2023 年 3 月發布三次推進報告,先后落實推進“個人編號卡”綁定、優化日本政務網站 Mynaportal 流程及其 App 使用體驗、
33、推進 無現金法 制定、促進地方政務系統的標準化等措施提供便民服務。(四)命運共同體構建初見成效,多邊合作框架與多領域協作特征顯現(四)命運共同體構建初見成效,多邊合作框架與多領域協作特征顯現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深化網絡安全領域合作,將有效推動數字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與完善,多邊合作框架與多領域深化合作已成為數字命運共同體的典型特征。各地區基于地緣政治關系與產業關聯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多邊合作框架不斷浮現?!坝W經濟走廊”在 2023 年 G20 新德里峰會上被提出,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歐盟等國家與地區領導人共同簽署相關諒解備忘錄,承諾共同發展新的“印度-中東-
34、歐洲經濟走廊”,通過兩大洲之間的互聯互通和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4經濟一體化,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經濟增長。中國同緬甸、肯尼亞、阿根廷等 13 國于 2023 年共同發布“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北京倡議”,從基礎設施、產業轉型、數字能力、合作機制等方面,提出進一步深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 20 項共識。東盟國家合作是南南國家合作、多邊區域合作的典范。為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增長,2023 年,東盟提出東盟數字經濟框架協議,旨在制定跨境數據流動等數字貿易相關的統一規則,為東盟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提供充足動力。此外,東盟國家還制定“走向數字東盟”行動計劃,旨在共同發展數字經濟的同時,兼顧
35、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該計劃分為兩期推進,第一期為 2020-2021 年,第二期為 2022-2024年,均以提升公眾數字素養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為目標。數字經濟正在進入全域國際合作新階段,協作領域不斷豐富。主要經濟體協力推進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除以中國為主導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外,歐盟也在 2021 年底提出“歐洲門戶”計劃,旨在從 2022 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投資 3000 億歐元,用以改善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為全球范圍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解決方案。部分前沿數字技術領域政策導向出現破冰痕跡。如,人工智能國際合作孕育新機。202
36、3 年 11 月,英國首次舉辦人工智能安全問題大型全球峰會,邀請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大國,共同商定安全措施,用以評估和監測人工智能帶來的重大風險、機遇與挑戰。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5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呈現數字經濟規則水平深化與垂直深化趨勢。全球逐漸形成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美日數字貿易協定(UJDTA)等為主的典型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模式。RCEP 和 CPTPP 均包含電子商務章節,CPTPP作為當今全球最高標準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體現了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數字經濟規則的演變趨勢。二、
37、數字經濟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重要支撐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各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數字經濟發展勢頭仍較為強勁,發展潛力加快釋放,成為推動各國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本報告為揭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動向和態勢,對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進行量化分析。在往年 47 個國家基礎上,本次測算增加菲律賓、沙特阿拉伯、以色列、老撾等 4 個國家,共計 51 個國家1數據。(一)數字經濟加速構筑經濟復蘇關鍵支撐(一)數字經濟加速構筑經濟復蘇關鍵支撐在總量方面,全球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張。各主要國家紛紛把數字經濟作為應對疫情沖擊、提升經濟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快發展半導體、人工智能、數字基礎設施、電子商務、電
38、子政務等,1注:51 個國家包含愛爾蘭、愛沙尼亞、奧地利、澳大利亞、巴西、保加利亞、比利時、波蘭、丹麥、德國、俄羅斯、法國、芬蘭、韓國、荷蘭、加拿大、捷克、克羅地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羅馬尼亞、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南非、挪威、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泰國、土耳其、西班牙、希臘、新加坡、新西蘭、匈牙利、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亞、英國、越南、中國、菲律賓、沙特阿拉伯、以色列、老撾。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6全球數字經濟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2022 年,全球 51 個主要經濟體數字經濟規模為41.4萬億美元,上年同比口徑規模為38.6萬億美元
39、,2022 年較上年增長 2.9 萬億美元,數字經濟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在占比方面,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傳統基礎設施、生產現場、資金、土地、勞動力等是支撐傳統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當前,全球范圍內傳統生產經營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數字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生產線、智能機器人、數據要素等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有效支撐經濟持續穩定發展。2022 年,全球 51 個主要經濟體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為 46.1%,上年同比口徑為 44.3%,同比提升 1.8 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升。在增速方面,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活力所在。數字經濟發展創新活躍,新模
40、式新業態持續涌現,持續為全球經濟平穩回升注入動力。2022 年,全球 51 個主要經濟體數字經濟同比名義增長7.4%,高于同期 GDP 名義增速 4.2 個百分點,有效支撐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在結構方面,產業數字化依然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數字技術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2022 年,全球 51 個主要經濟體數字產業化規模為 6.1 萬億美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 14.7%,占 GDP 比重為 6.8%;產業數字化規模為 35.3 萬億美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5.3%,占 GDP 比重為 39.3%,較上年提升約 1.8 個百分點。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7在產業滲透方面,全球三二
41、一產數字經濟持續滲透。受行業屬性等因素影響,從全球看,數字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率先在第三產業爆發、數字化效果最顯著,在第二產業的應用效果有待持續釋放,在第一產業的應用受到自然條件、土地資源等因素限制,仍需探索更加適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2022 年,全球 51 個主要經濟體第三、二、一產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占行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 45.7%、24.7%和 9.1%,分別較去年提升 0.7、0.5 和 0.2 個百分點。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圖 2 2022 年全球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情況(二)全球數字經濟多極化趨勢進一步深化(二)全球數字經濟多極化趨勢進一步深化整體看,中、美、歐基于市場、技術、規則等
42、方面優勢,持續加大數字經濟發展力度,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全球數字經濟三極格局持續鞏固。與此同時,新興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加速,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8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多極化趨勢加強。其中,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僅次于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數字市場,數字經濟頂層設計日益完善,數據資源領先全球,數字產業創新活躍,數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美國數字經濟穩居世界第一,產業規模、產業鏈完整度、數字技術研發實力和數字企業全球競爭力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歐盟具有優秀的科技和創新資源,憑借其在數字治理上的領先,形成與中美兩強優勢互補的第三極。具體來看,在規模方面,美中德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前三位。2022
43、年,美國數字經濟蟬聯世界第一,達到 17.2 萬億美元;中國位居第二,規模為 7.5 萬億美元;德國位居第三,規模為 2.9 萬億美元。此外,日本、英國、法國數字經濟規模也都超過 1 萬億美元。在占比方面,英國、德國、美國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位列全球前三位,占比均超過 65%。韓國、日本、愛爾蘭、法國等四國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也超過 51 個國家平均水平。新加坡、中國、芬蘭、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五國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介于 30%-45%之間。在增速方面,沙特阿拉伯、挪威、俄羅斯數字經濟增長速度位列全球前三位,增速均在 20%以上。另有巴西、墨西哥、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土耳其
44、、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以色列、中國和羅馬尼亞等 12 個國家數字經濟增速超過 10%。在產業滲透方面,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產業數字化轉型起步早、技術應用強、發展成效明顯。在第一產業數字化方面,英國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19一產數字經濟滲透率最高,超過 30%,此外,德國、沙特阿拉伯、韓國、新西蘭、法國、芬蘭、美國、日本、新加坡、愛爾蘭、丹麥、中國、俄羅斯、挪威等 14 個國家一產數字經濟滲透率高于 51 個國家平均水平。在第二產業數字化方面,德國、韓國二產數字經濟滲透率超過 40%,此外,美國、英國、愛爾蘭、日本、法國、新加坡等二產數字經濟滲透水平高于 51 個國家平均水平
45、。在第三產業數字化方面,英國、德國等國三產數字經濟發展遙遙領先,三產數字經濟滲透率超過 70%,此外,美國、日本、法國等三產數字經濟滲透水平高于 51 個國家平均水平。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發展方向(一)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石(一)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石1.網絡建設部署加快,實現更大范圍紅利共享寬帶網絡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助力彌合數字鴻溝。一方面,固定寬帶網速提升迅速。Ooklas Net Index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9 月,全球固定寬帶網絡下載和上傳速度的中位數分別為 85.31 Mbps和 39.16 Mbps,網絡延遲約為 9 毫秒,上傳和下
46、載速度較 6 月均有提升。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智利、阿聯酋、泰國、美國、中國大陸、丹麥、西班牙、冰島分別位列固定寬帶最快國家和地區的前10位,下載速度均處于180Mbps以上,分別為265.17、259.11、246.39、231.98、219.10、213.75、212.92、204.49、188.49 和 187.57Mbps。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0另一方面,網絡覆蓋范圍持續擴大,隨著各國寬帶網絡體系化部署日益完善,2015-2022 年,全球固定寬帶用戶數由 8.3 億人提升至 14.0億人,年均復合增長 7.6%。按國家收入水平分組看,不同收入水平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有
47、所縮小。高收入國家固定寬帶用戶數基本進入穩定增長階段,2022 年增速為 2.9%,2015-2022 年年均復合增長3.3%;低收入國家固定寬帶用戶數近年來實現高速增長,2022 年增速達到20.7%,2015-2022年年均復合增速與全球平均水平大致相當;中低收入水平與中高收入水平國家 2015-2022 年年均復合增速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分別為 13.0%和 10.1%。但總體看,國家間數字鴻溝仍有較大彌合空間。ITU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固定寬帶用戶平均每月使用的數據量為 257GB,而在低收入國家僅為 161GB。此外,2023 年全球 15-24 歲的年輕人中有 79%使用
48、互聯網;城市互聯網用戶比例為 81%,是農村地區的 1.6 倍。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1數據來源:ITU圖 3 2016-2022 年全球固定寬帶用戶數增速移動網絡代際演進,移動行業對經濟的貢獻程度進一步提升。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發展,3G、4G 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而 5G將移動互聯網擴展到了移動物聯網領域,服務對象從人與人通信拓展到人與物、物與物通信,并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從而引發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2013-2022 年,在各國持續推動下,全球移動連接數已從 66.8 億增長到 86.3 億,年均復合增長 2.6%。2G占全球移動網絡連接比重由 2013 年的 6
49、7.89%下降到 2022 年的11.38%,4G占全球移動網絡連接比重由2013年的3.19%提升至2022年的 59.8%。各國發展 5G 技術的意愿更加迫切,5G 技術發展和商業部署加快。截至目前,全球已部署了超過 260 張 5G 網絡,覆蓋近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2一半的人口,5G 網絡連接占比由 2020 年的 2.44%提升至近 11.8%,預計 2023 年達 18.0%。GSMA 數據顯示,移動行業對全球 GDP 的貢獻價值將從 2022 年的 5.2 萬億美元到 2030 年增至超 6 萬億美元。到 2030 年,全球獨立移動用戶數將增至 63 億,移動互聯網
50、用戶數達到 55 億,全球 4G 連接數占比將從 2022 年的 60%降至 36%,5G連接數占比將從 2022 年的占比 12%增至 54%,授權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將從 2022 年的 25 億增至 53 億,全球電信運營商的總收入從 2022年的 1.07 萬億美元增至 1.2 萬億美元,運營商在 2023 年至 2030 年期間對其移動網絡的資本支出將達到 1.5 萬億美元,其中 92%將用于 5G 網絡部署。數據來源:GSMA圖 4 全球移動網絡代際更迭情況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3數據來源:GSMA圖 5 2013-2023 年全球移動網絡連接數2.計算需求不斷擴大,數據
51、中心迎來發展新機遇當前,全球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數字應用場景的落地離不開算力的有效支撐,數據中心作為高性能算力的核心載體,產業賦能價值逐步凸顯。全球各國積極引導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數據中心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綠色低碳發展態勢顯著。全球數據中心總數持續縮減,大型數據中心是未來建設重點。2022 年,全球數據中心數量縮減至 43.0 萬個,同比下降 1.7%。2022-2025 年間,除微型數據中心數量下滑以外,其余類型均保持正增長。大型數據中心快速發展。中美兩國加快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預計到 2024 年底,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將從 2022 年的1715 臺增至 2025 年的 1875 臺。
52、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數據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4顯示,目前由超大規模提供商運營的大型數據中心接近 900 個,占全球所有數據中心容量的 37%。隨著數字化轉型、終端數字化消費等多樣化算力需求的場景持續增多,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和服務對計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算力需求將進一步增長,未來六年,新增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平均容量將達到現有規模的兩倍以上,大型數據中心發展潛力巨大。數據來源:Gartner圖 6 2018-2025 年全球數據中心預計數量數據中心加速向低碳綠色方向轉變。數據顯示,數據中心總耗電量在 ICT 行業占比超 80%,主要國際組織與經濟
53、體均發布相關政策,以推動數據中心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如,美國通過 DCOI 數據中心優化倡議,將新建數據中心 PUE 限制在 1.4以下,老舊改造數據中心 PUE 限制在 1.5 以下。歐洲數據中心運營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5商和行業協會在歐洲的氣候中和數據中心公約中宣布到 2030 年實現數據中心碳中和。中國出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促進數據中心綠色可持續發展,計劃到2025 年,將新建大型數據中心 PUE 控制在 1.3 以下。隨著各國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和技術的持續發展,節能技術將更廣泛地應用于數據中心領域,預計到 2030 年,
54、PUE 將進入 1.0 x 時代。數據中心需求強勁,全球范圍數據中心空置率下降。北美地區主要市場數據中心空置率為十年來最低點,其中,芝加哥在北美的空置率下降幅度最大,從 8.2%下降到 6.7%。歐洲 FLAP(法蘭克福、倫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地區市場平均空置率從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17%下降到 2023 年第一季度的 12.7%。倫敦的空置率從 21.6%下降到 15.3%,法蘭克福從 8.6%下降至 4.8%。2022 年第一季度至 2023年第一季度,拉丁美洲地區數據中心的平均空置率從 12.2%下降至8.6%。圣地亞哥的空置率下降趨勢最為明顯,從 11.7%降至 3%。亞太地區
55、大多市場數據中心空置率均有所下降。新加坡數據中心可用容量不到 4 兆瓦,空置率低于 2%,日本東京和中國香港的數據中心空置率同比分別下降 1.5%至 2%。(二)數字技術產業穩步發展釋放巨大發展潛力(二)數字技術產業穩步發展釋放巨大發展潛力1.5G 融合應用生態加快形成,技術水平持續提升5G 商用基本遍布全球。截至 2023 年 9 月,全球 102 個國家/地區已有 277 家網絡運營商宣稱開始提供 5G 業務(含固定無線和移動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6服務),其中歐洲 102 家,亞洲 82 家,美洲 47 家,非洲 29 家,大洋洲 9 家。分國家/地區看,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
56、最大的 5G 獨立組網網絡,5G 基站數、用戶數均位居全球第一。美國運營商利用低頻網絡達到了近 98的網絡覆蓋,從 2022 年初開始將 C 波段頻譜用于 5G 后,網絡速率提升幅度較大,用戶增長迅速。歐洲大多數國家利用低頻段和使用 DSS 技術迅速擴大 5G 網絡人口覆蓋,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但整體上網絡部署進度和性能均相對落后。印度于2022年 10 月開啟 5G 商用,運營商加緊部署網絡,月新建 5G 基站 2 萬余個,網絡速率水平較高,但用戶規模較小。全球 5G 行業應用部署和落地有所加速,帶來巨大商業機遇。2022 年,各主要國家積極推動 5G 應用落地,5G 發展領先國家在AR/
57、VR、超高清視頻、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公共安全和應急、軍事專網等領域開展 5G 融合應用投資、探索與示范,為國家軍事創新、智慧生活、智能生產和效率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 2023 年 3 月,中國信通院監測的全球 5G 應用案例中,確定已經落地和正在開展的應用共計709個,近半年新增應用數量達65個,同比增長 14 個百分點,行業應用部署和落地有所加速。遠程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設備定位等 5G 在行業中的典型應用滿足行業共性剛需,已在礦山、港口、制造等領域得到了規?;膽?。GSMA預測,服務業和制造業將從 5G 技術中受益最大,未來十年,在智能工廠、智慧城市和智能電網等應
58、用的推動下,預計服務業將實現 46%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7的收益,制造業將實現 33%的收益。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圖 7 全球已開展的各類行業應用占比2.人工智能迎來快速發展,創新和應用力度加大從產業規???,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焖僭鲩L。2023 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高速增長,預計未來增速將逐漸放緩。2023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收入達 513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7%,到 2026 年市場規模將達 8941 億美元。其中,軟件在市場中持續占據主導地位,其市場份額占比近九成,2023 年市場規模為 4488 億美元,同比增長20.4%。區域來看,美洲地區市場規模最
59、大,2023 年將達 2886 億美元,占 AI 軟件市場的 64.3%;亞太地區市場規模較小,2023 年為550 億美元。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8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圖 8 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及增速從企業發展看,全球人工智能企業國別分布呈現“中美主導”格局。截至 2023 年三季度,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有 29542 家。中美人工智能企業數占全球總數的近一半,美國有 9914 家(占比為 34%),中國有 4469 家(占比為 15%);英國、印度、加拿大、德國、以色列、法國、韓國及新加坡合計占比超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韓國以522 家企業躋身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前十,日
60、本則跌到第十一位。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新增數量在 2016-2018 年達到高峰,此后逐年降低。其中,美國每年人工智能企業新增數量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占比維持在 30%左右。2022 年,中國每年人工智能企業新增數量占全球比重為 5%,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29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圖 9 全球 AI 企業數量國家分布大模型掀起時代浪潮,國際巨頭企業積極開發大模型產品及相關應用。OpenAI 發布千億級參數的多模態預訓練模型 GPT-4,并通過與微軟合作和開放 GPT-4 插件,構建多行業應用生態網。如,與Office 辦公應用結合,提升辦公效率;與搜索引擎
61、NewBing 結合,開創對話式搜索模式;接入 GitHub,實現自然語言轉代碼等。谷歌發布對標 GPT-4 的 PaLM2,在多語言翻譯上表現突出。IBM 發布Watsonx,功能包括文本對話、自動化業務流程、IT 自動化、數據安全治理等。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發式增長,多家機構陸續發布多模態大模型產品,賦能行業應用。百度發布“文心大模型”,并形成“文心大模型行業應用”的多層次生態體系,在金融、能源、制造、傳媒、互聯網等行業應用落地廣泛。阿里巴巴發布“通義千問”大模型,旨在賦能包括淘寶、釘釘、阿里云、飛豬等在內的諸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0多阿里應用,形成覆蓋電子商務、辦公、云服務
62、、旅行等多場景應用生態。華為發布“盤古”大模型,覆蓋工業質檢、物流倉庫監控、時尚輔助設計等場景。此外,騰訊、商湯、科大訊飛等頭部數字技術公司也相繼推出人工智能大模型。AIGC 是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主要應用形式,已覆蓋市場營銷、游戲、醫療、辦公等諸多行業,應用前景廣泛。AIGC 的盈利模式分為 MaaS(模型即服務,Model asa Service)、軟件訂閱付費、產出內容付費、模型訓練付費、其他模式(例如通過廣告、流量變現)等,其中 MaaS 模式和軟件訂閱付費模式較為成熟,或將成為大模型的主流商業模式。(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入發展新藍海(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入發展
63、新藍海未來 10-15 年,以數字技術的變革及其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創新為主要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席卷全球,工業乃至實體經濟各個產業將經歷深刻的數字化轉型。IDC 預測,到 2026 年,數字產品、服務和體驗將為全球企業 2000 強增加超過 40%的總收入。數字技術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數字技術可以顯著改善現有生產方式,提高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加速器。如,以 5G 為代表的新型網絡技術開啟萬物互聯新時代,革命性地提升了設備接入和信息傳輸的能力,推動了邊緣流量特別是行業流量的爆發式增長。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計算和分析需求,提升了企業對數據中心、云計算、人
64、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此外,5G 物聯網發展迅速,據 Grand View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1Research 數據預測,全球 5G 物聯網市場 2023-2030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50.2%,到 2030 年將達到 894.2 億美元。以 AI 為代表的新型分析技術基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實現效率和生產力的提高,深刻變革決策模式,突破人類能力邊界,在提供量身定制、完善客戶管理、進行資產維護、檢測潛在欺詐、提高客戶滿意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互信技術支撐在不可信環境中的可信業務協作,利用密碼學技術和分布式共識協議保證網絡傳輸與訪問安全,實現數據多
65、方維護、交叉驗證、全網一致、不易篡改。區塊鏈技術正在成為解決產業鏈參與方互相信任的基礎設施,在全球經濟復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預計 2030 年,約有 30%的規模超 50 億美元的制造企業將開始應用區塊鏈技術。數字化轉型支出保持快速增長。數字化轉型支出是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產品等支持。近年來,全球各國加大數字化轉型支出,未來幾年數字化轉型支出將持續保持兩位數穩定增長。根據 IDC2023年第二版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指南預測,2027 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達到近 3.9 萬億美元,五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16.1%。利用技術提高運營效率是數字化轉
66、型支出的重要目標(占總支出 35%以上)。分地區看,預計 2023 年,美國占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的 35.8%,亞太地區(包括日本和中國)的支出占全球的比重為 33.5%,與美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數字化轉型支出約占全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2球支出的 26.8%。分行業看,包含機器人制造、自主操控、庫存智能和智能倉儲在內的離散制造是預測期內數字化轉型支出最大的行業,約占全球所有投資的 18%。此外,證券和投資服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支出增長最快,五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21.1%,緊隨其后的是銀行業和保險業,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20.0%和 19.2%。分場景看,采礦
67、作業援助、基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索賠處理和數字孿生等成為 IDC 確定的 300 多個數字化轉型案例中增長最快的幾個場景,五年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 32.6%、30.6%和 28.5%。1.工業領域數字技術應用程度加深數字化轉型是工業領域提升競爭優勢和實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核心業務流程深度融合,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現較大范圍的降本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進程和轉型升級加速。人工智能賦能工業轉型發展。從“機器換人”到“機器助人”,人工智能助力提高制造業產品質量、優化生產流程、實現個性化定制和保障產品安全,為制造業生產模式帶來巨大變革。麥肯錫全球研
68、究所調查顯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全球制造業增加 30%的產出。人工智能助力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如,寶馬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提高汽車制造質量,通過機器視覺來檢測車身缺陷,使用機器學習算法識別缺陷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極大提高汽車制造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3質量,減少返工和召回的數量。又如,通用汽車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自動化生產線效率,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優化自動化生產線流程,實現自動化生產線降本增效。人工智能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工智能可以監控生產過程、預測產品故障,從而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美國波音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飛機運行數據,預測飛機的故障風險,波音公司數據顯
69、示,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將飛機的故障率降低 10%。又如,中國風電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數據,監控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狀態并預測風力發電機組故障風險,提高風力發電機組安全性、降低事故發生風險。機器學習工業化成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模式。IDC 預測,到 2024年,將有 60%的企業采用機器學習運營體系(MLOps)。ClearML調研顯示,8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 2022 年為 MLOps 設置專項預算。如,瑞致達與麥肯錫合作開發 400 多個人工智能模型,并使用MLOps 來標準化生產部署和維護,優化 26 家工廠的熱效率,每年減少約 160 萬噸碳排放,節省超過 2000
70、萬美元的能源。數字孿生技術賦能制造業生產質量提升。數字孿生技術落地應用已延伸至工業制造、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諸多領域,在提高效率、減少成本、優化決策、改善用戶體驗等方面具有潛力和優勢。麥肯錫調查數據顯示,在先進行業中,近 75%的公司已經采用了數字孿生技術。涉及復雜流程的智能制造成為全球數字孿生技術的重點應用領域。數字孿生與傳統制造系統相比,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4具有生產要素多樣、動態生產路徑優化、資源有序化配置、充分利用數據決策等特點,目前全球航空、汽車、電子、機器人等重點行業的研發與制造環節均有數字孿生技術的參與和應用。調研數據2顯示,采用數字孿生輔助生
71、產后產品質量問題減少了 25%。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是應用數字孿生技術的重要訴求之一。全球燈塔網絡的數字化轉型領先工廠中,數字孿生成為多數工廠認為的成功關鍵之一。如,韓國昌原的 LG 電子工廠通過將實時生產數據集成到系統中,每 30 秒更新一次,將其裝配線可視化仿真工具轉變為數字孿生,實現生產率提高 17%,產品質量提升 70%,降低 30%能耗。又如,寶潔公司廣州工廠采用數字孿生改善倉庫運營,在三年內,數字孿生實現 99.9%的準時交付,庫存減少 30%,物流成本降低 15%。數字孿生賦能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顯現。數字孿生賦能制造業效率提升的同時降低了能耗,為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72、。如,施耐德電氣公司勒沃德勒伊生產基地使用數字孿生工廠裝置,利用數據優化能源管理(-25%),減少 17%的材料浪費,并減少 25%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施耐德電氣提高成本效益,創造更高效的流程,在 2025 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工業機器人成為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亞洲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全球領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工廠中新安裝工業機器人數量為 55.31 臺,同比增長 5。2麥肯錫數據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5按地區劃分,亞洲、歐洲、美洲工業機器人安裝數量分別占全球的73、15和 10。截至 2023 年 9 月,全球新安裝工業機器人數
73、量超過 50 萬臺,預計 2023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為 7。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德國是全球五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機器人發展速度快,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國,安裝量增長強勁,2017-2022 年年平均增長率為 13,到 2022 年達到 29.03 萬臺。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60 個行業大類、168 個行業中類,2022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 44.3 萬套,同比增長超過 20%,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 50%。日本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完整且核心技術眾多,生產的工業機器人中78%均出口至國外。2017 年以來,日本機器人安裝量年平均增長
74、 2,到 2022 年達到 50413 臺。美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較上年增長 10%,達到 39576 臺,略低于 2018 年達到的歷史峰值水平(40373 輛)。美國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增長動力是汽車行業,裝機量激增 47%(達到 14472 輛),其次是金屬和機械行業(3900 輛)和電氣/電子行業(3732 輛)。工業機器人加速與生產活動結合,2021 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電子行業應用的機器人數量最多(12.38萬臺,增長 22%),其次是汽車行業(7.26 萬臺,增長 57%)以及金屬和機械行業(3.64 萬臺,增長 29%)。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6數據來
75、源: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圖 10 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安裝數量(萬)2.數字技術加速變革醫療保健領域全球以遠程醫療、支持人工智能(AI)的醫療設備和區塊鏈電子健康記錄為代表的醫療保健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重塑醫療保健從業者工作方式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數據共享模式,更好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及醫療決策,實現醫療保健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當前,全球數字醫療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數字醫療發展不斷走深向實。隨著 5G 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發展加速,數字化與醫療應用場景之間的聯系愈發緊密。同時,新冠疫情引發遠程醫療應用程序使用量激增,在 2022 年全年保持了較高
76、的使用水平,數字醫療越來越受到重視。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2 年遠程醫療市場規模為 912 億美元,預計從 2023 年到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72030 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 18.6%。全球范圍內數字衛生合作不斷強化。世界衛生組織在印度 G20 峰會衛生部長會議上宣布新的全球數字健康倡議(GIDH),旨在促進世衛組織數字衛生系統轉型規范和標準的實施,并建立一個全球生態系統,以提高國家能力并加強數字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倡議將助力世界衛生組織推動2020-2025年全球數字衛生戰略的實施,推進數字衛生系統轉型。數字技術加速變革醫療保健領域。隨著各國
77、政策紛紛布局,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呈現出產業服務日趨個性化和智能化、遠程醫療領域市場加速擴大等多種趨勢。數字醫療提升急癥護理獲得速度。越來越多的醫院尋求建立數字“前門”,增強與患者在就診前后的互動。新加坡公共醫療保健系統將 HealthHub 應用作為單一綜合數字入口,提供公民預約、訂購藥物以及訪問疫苗接種記錄、疾病風險評估以及其他健康服務等。數字醫療助力擴大初級保健覆蓋范圍。健康生態系統加速通過遠程醫療和電子藥房服務結合,以解決醫療保健服務人群不足的問題。如,中國平安好醫生讓用戶在幾分鐘內實現在線看病,并進軍電商交易領域,在平臺上提供消費者保健品、仿制藥和健康體檢套餐等。阿里健康以電子藥店起家,
78、管理阿里巴巴天貓電子商務平臺上的藥品銷售,隨后將業務擴展到送藥上門、與醫療機構合作開展遠程會診、預約掛號和電子支付等。印度 Practo通過視頻和電話咨詢將全國各地的醫院醫生與患者聯系起來,隨后擴展到藥品配送、醫院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甚至醫療保險服務。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8沉浸式治療法在醫療領域應用探索加速。沉浸式治療法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供治療,將病人置于高度沉浸和感官豐富的環境中,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并加強治療。如,XR 技術在手術、疼痛管理、身體和認知康復、心理健康等醫療領域的探索穩步推進,Precedence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 AR/VR
79、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市場規模達 16 億美元,未來將以 26.88%的年均復合增速增長,到 2030 年實現 222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VR 成為部分慢性疾病的藥物替代品,助力亞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恢復健康。如,AppliedVR 公司的 RelieVRx 數字療法獲得了 FDA 的 De Novo 審批,用于慢性腰痛的輔助治療,作為處方藥銷售,這是全球唯一一個獲得 FDA 授權的 VR 疼痛數字療法。研究顯示,使用 RelieVRx 的患者平均疼痛強度改善 30.3%,對由疼痛造成的活動、情緒、睡眠、壓力等問題的平均改善率分別達到 36.6%、28.8%、19.8%和 37.4%。此外,XR 激
80、素在纖維肌痛、術后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疼痛領域的應用均處于研究階段。培養醫護人員同理心,安撫心理疾病患者。一方面,VR 身臨其境的特性使醫護人員更易從患者角度體驗生活,提升醫護同理心。如,Embodied Labs 開發交互式 360 度虛擬現實視頻,讓使用者體驗不同疾病患者的生活,使護理人員了解不同疾病對患者的影響,更好響應患者需求。另一方面,VR 技術的沉浸性、交互性和多感知性,可與精神心理的治療方式緊密結合。當前,國際上一些臨床實驗室已將 VR 技術用于創傷后應激障礙等心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39理疾病的治療。如,心景科技依托 22 個虛擬現實臨床應用研發中心,將 VR
81、/AR、AI 等技術應用于心理疾病的康復治療,并延展至兒童注意力訓練、腦認知康復、戒毒戒酒評估康復等領域。四、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愿景當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國際社會迫切需要攜手共進,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逐步提升數字經濟領域合作力度,致力于建設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開放包容、交流互信的數字經濟發展合作格局。(一)協力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性前瞻性戰略性布局(一)協力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性前瞻性戰略性布局數字技術加速迭代創新,大量數字新產品將不斷問世,算力更強勁、算法更先進、數據更龐大的數字經濟新模式大量涌現,推動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融合發展。數字技術的進
82、步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成為決定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所在,當下,是否掌握數字經濟主導技術路線和關鍵技術將直接關系到國家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下一步,各國應大力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突破,搭建適于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的生態體系,更好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一是廣泛開展技術基礎研究國際合作。各國應堅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擴大基礎研究等國際交流合作,通過構筑國際基礎研究合作平臺、牽頭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等方式,加大各國數字技術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0領域的對外開放力度和國際合作深度。二是加強技術研究強化原始創新。瞄準傳感器、
83、量子信息、網絡通信、集成電路、關鍵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材料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加快創新突破,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加快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創新突破,做好創新性、突破性成果轉化運用,增強各國數字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三是積極構建數字科技創新生態。在互信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技術合作交流和數據共享,推動各國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攜手合作,加強數字技術領域的“產學研金”跨組織國際交流,構建數字科技共同體,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的基礎性難題攻關,擴大數字技術創新研發溢出效應,塑造數字經濟創新合作生態圈。(二)強化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能級(二
84、)強化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能級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各國紛紛把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不斷激活新應用、拓展新業態、創造新模式。當前,全球數字鴻溝依然很大,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各國當前和今后面臨的非常艱巨和重要的工作,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經濟全面發展,日益成為大國博弈的前沿。下一步,各國應繼續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全球互聯網滲透,提高國家間溝通往來效率,促進各國信息互聯互通,縮小全球數字鴻溝。一是提升建設質量,完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搭建智能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1計算
85、能力、部署智能計算方法,實現對基礎設施數據信息的感知匯聚和智能計算,推動各類基礎設施的智能升級。構建高速互聯的信息傳輸網絡,推動各領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數字基礎設施體系的高質量發展。二是強化綠色節能,堅持低碳發展??茖W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基礎設施,加快節能低碳技術研發和先進綠色技術產品應用,鼓勵應用高密度集成等高效 IT 設備,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引導各類數據基礎設施向新能源發電側建設。協力推進低碳節能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做好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新建和存量“老舊小散”數據中心改造升級,建立綠色低碳綜合評價體系,創新節能減碳管理機制,推動全球加速邁向“碳中和”。三是強化發展共識,縮小數字發
86、展鴻溝。要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強化共建共享,共同推動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推動網絡文化和網絡經濟繁榮發展、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繁榮信息基礎設施新生態,著力推進網絡通信等領域合作,在信息互聯互通方面與利益攸關國家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網絡互聯互通建設。(三)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三)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如何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數字經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但同時,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受經濟、全
87、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2技術、產業基礎影響,數字化轉型速度差異較大,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日益突出。下一步,各國可重點圍繞以下幾方面發力:一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二是把握數字技術融入經濟社會民生各領域全過程的重要趨勢。構建“連接+算力+能力”的服務體系,滿足制造、能源、農業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需求,打造安全可靠、性能穩定、服務可視的 5G 專網,拓展覆蓋不同垂直領域的行業平臺及
88、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傳統產業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覆蓋娛樂、教育、養老、醫療等生活全場景的數字化應用,持續提升信息服務質量、優化信息消費體驗。三是創新轉型方式,培育轉型支撐服務生態。鼓勵建立各國間透明有力的合作框架,圍繞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探索建立產業園區,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吸收更多的項目落戶園區,打造產業聚集新高地。建設跨國、跨區域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銜接集聚各類資源條件,提供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帶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四)探索形成互利有序的數字經濟國際規則體系(四)探索形成互利有序的數字經濟國際規則體系當前,數字經濟國際規則
89、制定受到地緣政治、國家安全、隱私保護、產業發展水平等復雜因素的持續影響,技術主義去中心化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3特點使得整體性治理理論面臨碎片化的挑戰,傳統國際規則體系已經不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下一步,各國應進一步提升對數字經濟規則制定的重視程度,在充分尊重各自主權與發展利益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和數字經濟國際治理新機制討論,共同構建開放、透明、公平、公正、安全、可靠的國際數字規則體系。一是前瞻謀劃和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參加或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支持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組織同國際對接,完善法律法規、倫理審查規則和監管框架。二是強化圍繞跨境數據流動規則
90、體系構建的國際交流。數據跨境等數據安全問題包含了數據主權、隱私保護、法律適用與管轄乃至國際貿易規則等極為廣泛的討論維度,隨著新技術與應用的不斷迭代,尤其是以 ChatGPT 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的發展,數據的戰略價值進一步顯現。應針對隱私保護、數據安全、數據確權、數字稅收、數據法治等,加強交流與合作,增進共識和信任,共同推動制定切實可行的國際規則,讓數據流動更好地促進技術進步,服務數字經濟發展。三是將網絡安全合作嵌入各國交流談判議程。各國應加強國家間網絡安全事務對話,聯合共建全球網絡安全中心,充分發揮在網絡技術領域積累的經驗,協力研發可靠的網絡硬件和軟件產品,以有效預防和應對可能的
91、網絡安全威脅。推動在網絡安全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產品研制等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積極應對新型網絡安全風險,共同打擊網絡犯罪和保護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四是探索反映發展中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4國家利益和訴求的規則體系。鼓勵發展中國家積極融入國際數字經濟合作新格局,加強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的協調,推動多邊、區域等層面數字經濟國際規則協調,構建數字經濟國際規則體系,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五)打造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五)打造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助力,世界各國雖然國情不同、互聯網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現實挑戰不同,但推動數字
92、經濟發展的愿望相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的利益相同、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的需求相同。各國應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共同擔起為人類謀進步的歷史責任,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是持續擴大國際合作。協力組建數字經濟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交流分享的平臺,打造互信互利、包容、創新、共贏的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力建設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數字經濟活力迸發、數字治理精準高效、數字文化繁榮發展、數字安全保障有力、數字合作互利共贏的數字經濟發展道路。二是推動發展中國家間互利共贏。依托全球南南合作平臺,提升發展中國家采用數字技術滿足自身
93、發展需求的能力,通過基礎設施援建、經驗共享、知識分享、培訓等多種途徑,動員企業、智庫、民間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和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發展合作。三是建立多層次交流機制。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促進政府、企業、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5科研機構、行業組織等各方的溝通交流與分享觀點,推動數字經濟合作。加強國家間政策制定和立法經驗交流,分享最佳實踐。推動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電信聯盟和其他國際組織,在促進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6附件一:參考文獻1 U.S.DepartmentOfTheTreas
94、ury.OneYearIn:TreasuryDepartments Capital Projects Fund Connecting Nearly Two MillionFamiliesandBusinessestoAffordable,High-SpeedInternet.(2023-06-07).2 Connected Automated Driving Europe.First Connecting EuropeFacility(CEF Digital)calls launched.(2022-01-31).3 European Commission.Launch of new call
95、s for proposals,withbudget 240 million,to support investments in digital connectivityinfrastructures.(2022-10-12).4 European Commission.CEF Digital calls open:over 240 millionavailable for co-funding in the third calls for proposals deploying digitalnetworks.(2023-10-17).5 Korea Ministry of Science
96、and ICT.Koreas Digital New Deal 2.0Action Plan 2022.6 Committee On Homeland Security And Governmental Affairs,UnitedStatesSenate.FederalDataCenterEnhancementAct.(2022-11-17).7 European Parliament,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Decision(EU)2022/2481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4D
97、ecember 2022 establishing the Digital Decade Policy Programme 2030.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7(2022-12-19).8 Nikkei.Japans METI to build new supercomputer to help developAI at home.(2023-07-24).9 Nikkei.Japans Riken plans quantum link to supercomputer Fugaku.(2023-01-03).10 Japan Ministry of Economy.Trade a
98、nd Industry Press Conferenceby Minister Nishimura.(2023-04-14).11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Select Committee 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Subcommittee OnMachineLearning AndArtificial Intelligence,Subcommittee On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Nitrd),Artifici
99、al Intelligen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ragency Working Group.National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2023-05).12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Resource Task Force.StrengtheningandDemocratizingtheU.S.ArtificialIntelligenceInnovation Ecosystem.(2023-01
100、).13 GOV.UK.UK Digital Strategy.(2022-10).14 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Climate Action,FederalMinistryOfEducation AndResearch.DasFrameworkManufacturing-X,(2023-04-25).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815 VDMA.Robotik und Automation 2028 Schlsseltechnologie frDeutschland.(2023-06).16 Executive Office
101、 Of The President,Office Of Management AndBudget.Delivering a Digital-First Public Experience.(2023-09).17 ITU.Global Cybersecurity Index(4thEDITION).(2021-06).18United Nations.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22.(2022-12-12).19McKinsey Digital.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3.(2023-07-20).20CUSHMAN&WAKEFIELD
102、.2023 Global Data Center MarketComparison.(2023).21World Economic Forum,Accenture.Global Security Outlook Report2023.(2023-01-18).22胡潤研究院.Global Unicorn Index 2023.(2023-04-18).23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World Robotics 2023 Report.(2023-09-26).24 世 界 銀 行.Inflation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
103、ng EconomiesEvolution,Drivers,and Policies.(2019).25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全球區塊鏈專利狀況研究.(2023-4-25).26 中 國 信 息 通 信 研 究 院.中 國 數 字 經 濟 發 展 報 告(2023年).(2023-04-27).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49附件二:測算國家列表受數據可得性限制,本報告測算的國家范圍如下表所示:附表 1 測算國家列表序號序號國家國家序號序號國家國家1愛爾蘭27挪威2愛沙尼亞28葡萄牙3奧地利29日本4澳大利亞30瑞典5巴西31瑞士6保加利亞32塞浦路斯7比利時33斯洛伐克
104、8波蘭34斯洛文尼亞9丹麥35泰國10德國36土耳其11俄羅斯37西班牙12法國38希臘13芬蘭39新加坡14韓國40新西蘭15荷蘭41匈牙利16加拿大42意大利17捷克43印度18克羅地亞44印度尼西亞19拉脫維亞45英國20立陶宛46越南21盧森堡47中國22羅馬尼亞48菲律賓23馬來西亞49沙特阿拉伯24美國50以色列25墨西哥51老撾26南非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0附件三:測算方法說明參照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根據數字經濟定義,數字經濟測算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部分。數字經濟規模的測算框架為: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附圖 1 數字經濟測算框架全
105、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1兩個部分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一、數字產業化部分的測算方法數字產業化部分即信息通信產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設備制造、電子信息設備銷售和租賃、電子信息傳輸服務、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其他信息相關服務,以及由于數字技術的廣泛融合滲透所帶來的新興行業,如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增加值計算方法:數字產業化部分增加值按照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中各個行業的增加值進行直接加總。二、產業數字化部分的測算方法數字技術具備通用目的技術(GPT)的所有特征,通過對傳統產業的廣泛融合滲透,對傳統產業增加產出和提升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傳統產業中數字經濟部分的計算思路就是要把不
106、同傳統產業產出中數字技術的貢獻部分剝離出來,對各個傳統行業的此部分加總得到傳統產業中的數字經濟總量。(一)產業數字化部分規模測算方法簡介(一)產業數字化部分規模測算方法簡介對于傳統行業中數字經濟部分的測算,我們采用增長核算賬戶框架(KLEMS)。我們將根據投入產出表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分別計算 ICT 資本存量、非 ICT 資本存量、勞動以及中間投入。定義每個行業的總產出可以用于最終需求和中間需求,GDP 是所有行業最終需求的總和。我們對于模型的解釋核心在于兩大部分:增長核算賬戶模型和分行業 ICT 資本存量測算。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2(二)增長核算賬戶模型(二)增長核算賬戶模
107、型首先我們把技術進步定義為??怂怪行?。國家 i 在 t 時期使用不同類型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這些生產要素包括 ICT 資本()、非 ICT 資本()、勞動力()以及中間產品()。??怂怪行约夹g進步由()表示,在對各種類型的生產要素進行加總之后,可以得到單個投入指數的生產函數,記為:=,其中,表示國家 i 在 t 時期內的總產出。為了實證計算的可行性,把上面的生產函數顯性化為以下的超越對數生產函數:=+其中,=1表示增長率,表示不同生產要素在總產出中的貢獻份額。?=+1/2,且有以下關系:=P=P=P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3=P其中,P 表示價格。表示生產廠商產出品價格(等于出廠價
108、格減去產品稅費),P和P分別表示 ICT 資本和非 ICT 資本的租賃價格,P和P分別表示中間投入產品的價格和單位勞動報酬。根據產品分配競盡定理,所有生產要素的報酬之和等于總產出:=P+P+P+P在完全競爭市場下,每種生產要素的產出彈性等于這種生產要素占總產出的收入份額。在規模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各種生產要素的收入彈性之和恰好為 1。ln1=?1+?1+?1+?1+1(三)(三)ICT 資本存量測算資本存量測算在“永續存盤法”的基礎上,考慮時間-效率模式,即資本投入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4生產能力隨時間而損耗,相對生產效率的衰減不同于市場價值的損失,在此條件下測算出的則為生產性資
109、本存量。,=0,?根據 Schreyer(2004)對 IT 資本投入的研究,其中,,為雙曲線型的時間-效率函數,反映 ICT 資本的相對生產率變化,是正態分布概率分布函數,反映 ICT 資本退出服務的狀況。=/式中,T 為投入資本的最大使用年限,x 為資本的使用年限,值規定為 0.8。=012 0.5?20.5其中,為資本品的期望服務年限,其最大服務年限規定為期望年限的 1.5 倍,該分布的方差為 0.25。其中,i 表示各類不同投資,在本研究中分別為計算機硬件、軟件和通信設備。關于基年 ICT 資本存量,本研究采用如下公式進行估算:=+1+。其中,為初始年份資本存量,+1為其后年份的投資額
110、,g 為觀察期投資平均增長率,為折舊率。(四)產業數字化部分的測算步驟(四)產業數字化部分的測算步驟第一,定義 ICT 投資。為了保證測算具有國際可比性,同時考慮各國的實際情況,本文剔除了“家用視聽設備制造”“電子元件制造”和“電子器件制造”等項目,將 ICT 投資統計范圍確定為: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5附表 2 ICT 投資統計框架分類分類計算機計算機通信設備通信設備軟件軟件項目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公共軟件服務計算機網絡設備制造通信傳輸設備制造其他軟件服務電子計算機外部設備制造通信交換設備制造通信終端設備制造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其他通信設備制造廣電節目制作及發
111、射設備制造廣播電視接收設備及器材制造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二,確定 ICT 投資額的計算方法。在選擇投資額計算方法時,我們采用筱崎彰彥(1996、1998、2003)提出的方法。其思路是以投入產出表年份的固定資產形成總額為基準數據,結合 ICT 產值內需數據,分別計算出間隔年份內需和投資的年平均增長率,二者相減求得轉化系數,然后再與內需的年增長率相加,由此獲得投資額的增長率,在此基礎之上計算出間隔年份的投資數據。具體公式如下:1 1+12+=2?=?其中,1為開始年份投入產出表基準數據值,2為結束年份投入產出表基準數據值,12表示開始至結束年份的內需增加率(內需=產值-出口+進口),?為間
112、隔年份間投入產出表實際投資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6數據年平均增長率,?為間隔年份間實際內需數據的年平均增長率,?表示年率換算連接系數。在此,ICT 投資增長率=內需增長率+年率換算連接系數()。第三,確定硬件、軟件和通信設備的使用年限和折舊率。我們仍采用美國的 0.3119,使用年限為 4 年;通信設備選取使用年限的中間值 7.5 年,折舊率為 0.2644;由于官方沒有公布軟件折舊率的相關數據,同時考慮到全球市場的共通性,我們選擇 0.315 的折舊率,使用年限為 5 年。第四,計算中國 ICT 投資價格指數。通常以美國作為基準國。,=,其中,,為美國 ICT 資本投入與非 I
113、CT 資本投入變動差異的預測值序列;,表示美國非 ICT 固定投資價格指數變化差;,表示美國 ICT 價格指數變化差。對價格差進行指數平滑回歸,獲得,,然后將其代入下式即可估算出各國的 ICT 價格指數。,=,+,我們將依據此方法來估計各國的 ICT 價格指數,所有數據為2000 年不變價格。第五,計算 ICT 的實際投資額,測算各國 ICT 的總資本存量,即為產業數字化部分規模。加總網絡基礎設施、硬件與軟件、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中數字經濟部分得到各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 年)57附件四:數據來源1.各國投入產出表來源于 OECD。2.各國 GDP、匯率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3.各國 ICT 服務業收入/增加值數據來源于 OECD,歐盟統計局,及各國統計局官方網站。4.各國 ICT 制造業增加值數據來源于The Yearbook of WorldElectronics Data 2022。5.各國 ICT 服務業和制造業價格指數根據各國統計局官方網站數據進行測算。6.報告中如未提及年份,均指 2022 年實際數。7.報告如未作特殊說明,各國增速數據均為名義增速。8.報告中引用其他機構的數據均在文中標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 52 號郵編:100191電話:010-62302883傳真:010-62304980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