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報告摘要 2020年全球生命 科學行業展望 創造全新價值,筑就未來發展 2 數 據驅動型技術不斷進化,推動生物醫藥 和醫療技術企業高速發展,邁向未來。 企業都在努力了解所有數據的意義,或許 我們是時候先停下來,重新審視當前計量指標。在 這飛速變化的世界,哪些指標最為重要? 企業在確定新一代關鍵績效指標時,可能會提出 一些疑問:哪些舉措可減少患者體驗中的復雜情 況?下一個績效指標是什么,以及如何在下年度 達標?是否對當前的產品、成本與運營具備足夠 的可見性,以幫助做出及時和明智的決策?是否 需要購買或構建額外能力,或者與其他企業合作 來獲得有關能力? 2020年全球生命科學行業展望可為上述問題
2、提供答案。企業高管已放眼2020年,并計劃改變 戰略方案。他們可考慮以下建議舉措: 創造全新價值 企業高管應認真考慮如何為所有利益相關方提升 價值和意義。員工、客戶(患者)和生態圈內合 作伙伴(供應商、聯盟、權益組織)的體驗之間 相互關聯。 為患者、醫療團隊和合作伙伴創造價值。企業要 為患者創造價值,可專注于提供全面的患者體驗, 即把患者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可能遇上的所有接觸 點銜接起來,并與醫療團隊相配合。企業可設身 處地打造解決方案,如“患者中心”,幫助患者 和醫護人員通過數字方式聯系起來,解決診斷和 護理等各類需求。同樣地,醫療技術公司可積極 加深對終端用戶的了解,開發對用戶更友好的設 備,
3、并探討如何在非臨床環境下提供以患者為中 心的服務。1 在精準醫療時代,臨床試驗應該對最終將使用藥 物或接受治療的患者具有代表性。行業目前正努 力擴大臨床試驗范圍,提升少數群體和老人的參 與度。2利益相關方可探討遠程醫療等方案,以減 少復雜情況,以及讓人們通過虛擬方式接受臨床 試驗。 為勞動力創造價值。在工作場所中,當實際環境、 工具和要求發生迅速變化時,企業、系統和實踐 應順應這些變化。生命科學和醫療技術企業可探 討新興科技、有意義的工作和靈活工作模式,從 而為勞動力創造價值。邁入2020年,預計高管將 考慮如何重新設計工作崗位,重塑工作方式,以 發揮人機協作效應,借助機器實現指數級的思考 速
4、度。 創造市場價值,跟蹤明顯變化。面對市場困境以 及全球眾多地方出現經濟衰退跡象,生物醫藥公 司似乎都在靜候并購時機。在生物技術領域,不 斷上升的估值可能有待事實證明3,但健康相關技 術公司目前估值已超過十億美元,其中許多公司 在去年已達到獨角獸4規模。5醫療技術領域也進入 了十億美元時代,去年達成多筆數十億美元的交 易,是規模最大的一年。6 2020年,這一轉變預計將繼續向罕見病以及對未 滿足需求的治療方向發展。生物醫藥企業已開始 對專門從事基因療法的公司進行投資或收購。制 造業預計將成為基因療法的關鍵分水嶺。大型制 藥公司、醫藥生產外包企業(CMO)和醫藥研發 生產外包企業(CDMO)正通
5、過各種方式增加產 能,7例如新增設施、擴張或收購。8隨著監管審 批速度加快,額外生產能力的需求預計將進一步 增加。 2020年全球生命科學行業展望:創造全新價值,筑就未來發展 3 收購或軟件授權等技術投資預計將繼續在生命科 學領域發揮主導作用。9除合規、風險管理和產品 生命周期管理軟件外,企業也應繼續對應用程序 進行投資,以加強真實世界證據和藥品開發。 個性化用藥和罕用藥的需求不斷增長,正推動對 大分子產品的研發投資。10有發現指出,研發活 動是資本回報遞減的起因,尤其由于在后期產品 管線的資產數量較少,以及每項資產的潛在銷售 額較低。11資本回報有可能成為2020年重要的關 鍵指標之一,這一
6、指標為考慮與其他公司合作的 企業提供洞察,并幫助他們了解控制資本分配將 能獲得的效益,從而提升盈利水平。12 未來,小型公司最終可通過獨立研發產品并推出 市場,搶占大型藥企的市場份額。13 掌握機遇,提升效能 以技術加快研發速度。人工智能正在開啟智能藥 品開發的新時代。2020年,這一趨勢預計將持 續下去。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數量激增,而谷歌等 科技龍頭企業也在人工智能生化領域取得了進展, 有望帶來新的發展。14預計醫藥企業將繼續與其 他公司合作,以便獲得優勢。 藥品審批率也大幅增長??焖賹徟滤幤芬阎饾u 成為“新常態”,但質量、安全和成本問題也同 時備受關注。15 提升運營效率。小容量、個性化用
7、藥的需求正驅 使企業從大規模的批量生產轉向多產品生產經營。 行業將逐漸聚焦于未來智慧工廠,這些工廠可提 供數字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工業物聯網網絡以 及靈活的生產流程。16憑借數字化的中樞核心,發 布藥品的所需天數可能將從100天減至7天。 數據驅動的制造業將在2020年帶來更多令人振奮 的表現,并推動質量再度獲得關注。各公司必須 重新考慮其管控質量與合規成本的方式,并且可 能提高敏捷性。借助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等新技 術,各企業可以實時追蹤生產效率情況,降低人 為過失風險。 與其他企業合作并充分利用外包機遇將是其中一 大成功要素。合作伙伴的專業技能有助于解決生 產、供應鏈和分銷問題。主要的外包領
8、域包括細 胞治療產品生產和大數據能力。17 2020年全球生命科學行業展望:創造全新價值,筑就未來發展 4 筑就未來發展 注入創新資金,開發創新療法。創新療法能夠解 決尚未滿足的需求,但是通常代價高昂。比如, 基因療法不僅標榜可緩解患病癥狀,還可使患者 徹底痊愈。然而,不論是公共系統還是民營系統, 都無法承擔這類藥品的價格。2020年,企業不僅 會出售療法,也將進軍醫療健康融資行業推 進藥物定價及報銷方式創新。 基因和細胞療法出現商業化趨勢,與此同時, 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對藥品定價的態度日益審 慎。2020年的聚焦點可能仍是藥價、醫療花費、 市場準入。18 生物制藥和醫療技術的數字化轉型。這些設
9、備和 產生的數據可能刺激新的分析工具出現,掀起新 的思潮,驅動個性化、實時的決策制定,改善治 療效果。19盡管醫療技術公司可能將科技公司視 為對手,但是二者聯手有助于開發更多利于消費 者的設備。20 消費者將繼續關注醫療技術公司與科技公司的數 據、隱私保護和安全保障工作。2020年預計圍繞 數據所有權與社會道德的討論將繼續。 創新與社會公益相結合。研究表明,醫藥公司履 行企業社會責任有助于提高其企業財務績效。21 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利益相關者似乎越來越關注醫 藥公司在環境及社會方面的表現。企業自愿響應 對社會發展廣泛有益的倡議,此外,部分地區的 政府甚至規定企業有義務產生企業社會責任支出。 企業
10、可能尋求包括公共私營合作制在內的多種方 式,使企業社會責任更多向創新與患者計劃靠攏, 因為這于企業自身和社會而言都十分有益。 放眼未來:銷售發展軌跡 哪些會大賣?2019年至2024年,全球處方藥銷 售額的復合增長率預計為6.9%。到2024年,預 計腫瘤藥品將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復合增 長率將達到11.4%。同期,預計全球罕見藥銷量 的復合增長率將高出非罕見藥一倍,達到12.3%。 體外診斷類別在全球醫療技術行業中市場份額最 大,2018年達12.9%,22并且有望在不久的將來 保持設備領域排名第一的地位。23 哪些不會大賣?2020年,藥品定價更加疑云密 布,研發資金占銷售額的比例下
11、降帶來重重挑戰 (預計將從2018年的21.6%降至2024年的18%)。 到2024年,價值1,980億美元的銷售額將因專利 過期而受影響,預計抗風濕病藥品銷量也將下滑, 年復合增長率為-1.0%。24 面臨下游定價壓力、非傳統企業帶來的挑戰、收 緊的政策措施,以及行業整合導致的運營低效, 醫療技術公司不得不實施有效的成本降低策略, 以維持市場競爭力。醫療技術公司未來能否取得 成功,主動采取措施并積極利用最新的數字技術 是關鍵所在。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請閱覽2020年全球生 命科學行業展望:創造全新價值,筑就未來 發展。 2020年全球生命科學行業展望:創造全新價值,筑就未來發展 5 1.
12、Pedro Arboleda et al., Winning in the future of Medtech: Novel partnerships with consumer tech to transform care delivery, Deloitte Insights, September 19, 2019. 2.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Recruiting Older Adults into Research (ROAR) presentation toolkit,” January 14, 2019. 3. Amy Brown, “Bloa
13、ted on arrival? Biotechs weightiest new issues,” Evaluate Vantage, October 23, 2019. 4. Investopedia, “Unicorn,” October 15, 2019. 5. Andy White and Priyamvada Mathur, “Meet the unicorn class of 2019,” PitchBook, December 12, 2019. 6. Evaluate Vantage, Pharma, biotech & medtech half-year review 2019
14、, July 31, 2019. 7. Patricia Van Arnum, “Cell and gene therapies: A manufacturing view,” DCAT Value Chain INSIGHTS, April 24, 2019. 8.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Future of gene therapy manufacturing is a concern for investors and industry alike,” May 30, 2019. 9. Misho Markovski and Andrej Micik, “
15、Top 10 life sciences software vendors, market size and market forecast 2018-2023,” Apps Run the World, December 9, 2019. 10. Ian Lloyd, Pharma R&D annual review 2019, Pharma Intelligence, 2019. 11. Teresa Leste, Yakir Siegal, and Maulesh Shukla, Return on capital performance in life sciences and hea
16、lth care: How have organizations performed and where are best bets going forward?, Deloitte Insights, April 30, 2019. 12. Ibid. 13. The Deloitte Centre for Health Solutions, Ten years on: Measuring the return from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2019, 2019. 14. Mohammed AlQuraishi, “AlphaFold CASP13: What
17、 just happened?,” blog, Some Thoughts on a Mysterious Universe, December 9, 2018. 15. Advisory Board, “A new normal: FDA is fast-tracking more drugs than ever, but is that safe?” July 10, 2019. 16. Rockwell Automation, The facility of the future, January 2019. 17. Joseph Constance, “Pharma execs 202
18、0 pipeline report,” Pharmaceutical Executive 39, no. 11 (2019). 18. EvaluatePharma, World preview 2019, outlook to 2024, June 4, 2019. 19. Arboleda et al., Winning in the future of medtech. 20. Ibid. 21. Maung Min, Mark Esposito, and Francois Desmoulins-Lebeault, “Shoul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eng
19、age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36, no. 1 (2017): pp. 5870. 22.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Medical devices market size, share and industry analysis by type, end user, and regional forecast, 2019 2025, November 2019. 23. EvaluateMedTech, World preview 2018,
20、 outlook to 2024, September 2018. 24. EvaluatePharma, World preview 2019, outlook to 2024. 尾注 2020年全球生命科學行業展望:創造全新價值,筑就未來發展 6 中國聯系人 簡思華 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86 21 6141 1858 吳蘋 風險咨詢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86 21 6141 1570 陳尚禮 財務咨詢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86 10 8512 5618 俞超 管理咨詢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86 21 2316 6913 趙益
21、民 稅務與法律咨詢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86 21 6141 1198 2020年全球生命科學行業展望:創造全新價值,筑就未來發展 關于洞察 洞察發布原創文章、報告和期刊,為企業、公共領域和非政府機構提供專業洞察。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調查研究,利用整個德 勤專業服務機構的專業經驗,以及來自學界和商界作者的合作,就企業高管與政府領導人所關注的廣泛議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洞察是Deloitte Development LLC旗下出版商。 關于本刊物 本刊物中所含內容乃一般性信息,任何有限公司、其成員所或它們的關聯機構并不因此構成提供會計、商務、財務、投資、 法律、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或服
22、務。本刊物并非代表此類專業建議或服務,亦不可作為任何可能影響您的財務或業務的行動或決 策依據。在作出任何可能影響您的財務或業務的決策或采取任何相關行動前,您應咨詢合資格的專業顧問。 任何有限公司、其成員所或他們的關聯機構均不對任何方因使用本刊物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關于 Deloitte(“”)泛指一家或多家有限公司(即根據英國法律組成的私人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稱“有限公司”),以 及其成員所網絡和它們的關聯機構。有限公司與其每一家成員所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有限公司(又稱“ 全球”)并不向客戶提供服務。在美國,指有限公司、在美國以“”的名義運營的關聯機構及其各自的附屬公 司所屬的一家或多家美國成員所。根據公共會計條例及法規,某些服務并不向鑒證客戶提供。請參閱 了解更多有關全球成員所網絡的詳情。 2020 Deloitte Development LLC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有限公司成員 Designed by CoRe Creative Services. RITM0400378 參與人員 編輯:Ramani Moses、Blythe Hurley、Anya George Tharakan和Nairita Gangopadhyay 推廣:Alexandra Kawecki 封面設計:Edu Fuentes 敬請登陸 敬請關注Deloitte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