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目錄 目錄 一、概述.1 二、當前發展關鍵.4 三、發展現狀及進展情況.5 四、產業鏈梳理.8 五、市場空間預測.12 六、相關公司.14 七、發展方向及前景展望.28 一、概述一、概述 1.AI 手機手機AI 手機指的是通過端側部署 AI 大模型,實現多模態人機交互,展現為非單一應用智能化的手機終端。和智能手機中智能化功能集中在一個個分立的 APP 上以解決特定問題、實現特定應用不同,AI 手機或發展為通過智能助手等統一入口,以 AIagent 應用形態聯動各種軟件功能完成用戶目標,以用戶為中心的個性化智能終端。2.三大標準三大標準 根據 Ca
2、nalys,滿足以下三大標準即可被確認為 AI 手機:1)大模型方面,智能手機能夠在端側運行LLM(如谷歌的 Gemini、三星的 Gauss 等)和其他生成式 AI 模型(如 Stable Diffusion 等);2)硬件方面,智能手機的 SoC 芯片中包含能夠加速 AI 運行的專用單元(如高通的 Hexagon、聯發科的 APU和谷歌的 TPU 等);3)運行效果方面,端側 LLM 的推理能力高于成人的閱讀速度即 10token/s(基于LLaMA-27B,或同等水平),同時端側 AI 生成圖像的時間要小于 2 秒(基于 StableDiffusionv1.5,20步,512*512 分
3、辨率,或同等水平)。3.四大能力特征四大能力特征 在 OPPO 聯合調研機構 IDC 共同發布的AI 手機白皮書中,OPPO 分享了其定義的 AI 手機的四大能力特征:高效利用計算資源、數據感知更敏銳、強大的自學習能力以及豐富的創作能力。KYhUxUbWkWfU6YlZ8VjY9PdN7NtRnNoMmQfQnNqMjMqQtQbRoPrRwMtPsONZrMoM 4.發展階段發展階段 目前 AI 手機應用功能仍處于早期階段,終端定義標準及技術升級趨勢主要集中在大模型及軟硬件配置。AI 手機的系統已將從功能機的 OS、智能機 OS 逐漸轉換到智慧 OS。AI 手機內嵌的智能體已將通過機器學習不
4、斷理解用戶習慣、自學習。個人助理也將從千篇一律走向人格化,可以理解復雜需求,提供更聰明、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全球手機芯片龍頭高通得出了與 OPPO 相類似的研究結論,即:生成式 AI 能夠使復雜的工作大大簡化。例如:人們可以無需打開專業軟件,僅需發出口頭指令就能讓 AI 幫助快速剪輯視頻中重復的語句,同時保持音畫完美同步,僅需要一分鐘就能夠完成以前五個小時的工作量。部署在端側的生成式 AI,也可以讓電腦和手機了解用戶的習慣和所處位置,利用情境信息讓人先行一步??梢灶A見的是,在接下來 1-2 年內,AI 手機將會更加快速地滲透包括拍照,文檔、圖片音頻多模態內容處理,以及語音輔助等領域,并在這些能力
5、上不斷加碼。二、二、當前發展關鍵當前發展關鍵 1.通過通過 AI 切實解決用戶痛點切實解決用戶痛點 例如 OPPOFindX7 一鍵消除、三星 GalaxyS24 即圈即搜等的熱門 AIGC 應用,促進用戶從“嘗新”到“常用”轉變。OPPO 首席產品官劉作虎表示,用戶對 OPPOFindX7AI 消除功能的熱情較高,后臺數據顯示該功能的用戶人均使用次數達 15 次,實現了從嘗鮮到常用,根據 OPPO 官方微博,OPPOFindX7 預售5 分鐘銷量已達上一代的 402%,首銷當天全渠道銷量是上一代的 317%。同時 OPPO 銷售端反饋,用戶對于 AI 手機的概念并沒有感知,但是當 AI 消除
6、功能拿出來做展示后,產品的銷售成功率或將變高,這進一步論證了端側 AI 應用解決用戶痛點,進而促進新形態終端落地的產業發展邏輯。2.解決解決用戶的數據安全及隱私問題用戶的數據安全及隱私問題 根據谷歌官網,谷歌會搜集用戶的 Gemini 應用對話內容、相關產品使用信息、用戶位置相關信息以及用戶反饋,并根據隱私權政策使用這些數據來提供、改進和開發谷歌產品、服務及機器學習技術。以Gemini 為例,用戶的 Gemini 應用活動記錄會默認存儲到谷歌賬號并保留最多 18 個月。在此過程中,對于廠商而言,如何為用戶設置安全數據保護墻以及合理運用數據進行訓練或將成為 AI 手機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OPPO
7、:ColorOS 部分產品在主芯片外集成了獨立安全芯片,該芯片擁有獨立的處理器、內存、持久化存儲、硬件加解密引擎等硬件資源以及獨立的操作系統軟件,并支持國密算法功能,進一步增強用戶隱私和敏感數據保護。三星:三星:由內置的 Galaxy 的防御級多層安全平臺 samsungknox 提供保護,通過端到端安全硬件、實時威脅檢測和協作保護等硬件手段和軟件體系相結合的方式,保護關鍵信息并防止漏洞。小米:小米:小米澎湃 OS 構建了更加堅固可靠的安全隱私框架即自研底層安全系統 MiTEE,擁有獨立的內核,在使用 CPU、內存等資源時,在硬件層面完全隔離,用來專門處理敏感信息以保證信息的安全。榮耀:榮耀:
8、MagicOS 以數據中心、基于芯片和安全性硬件為基礎軟硬件結合的安全平臺,為用戶的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其中安全元件用于保障內部運行的應用及數據安全,抵御外部攻擊。華為:華為:通過其數據安全解決方案,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包括數據采集安全、數據傳輸安全、數據存儲安全、數據使用安全、數據交換安全、數據銷毀安全等)的可視、可控、可追溯。配置獨立安全芯片,增強 HarmonyOS 設備的系統安全能力。vivo:推出端側系統級安全風險檢測引擎即千鏡可信引擎,綜合計算從芯片層到內核層、到框架層、到應用層的數據進行安全度量,為用戶提供可信的數據安全保障服務。三、發展三、發展現狀及進展情況現
9、狀及進展情況 1.發展現狀發展現狀 當前發布的 AI 手機包括小米 14、vivoX100、OPPOFindX7、榮耀、三星等,接入大模型,搭載垂類模型,主要的升級方向為 AI 拍照、AI 實時通話翻譯、AI 搜索等方向。Counterpoint 預測,2024 年全球 AI 手機滲透率約 4%,出貨量有望超 1 億部;2027 年全球 AI 手機滲透率約 40%,出貨量有望達 5.22 億部。2.進展情況進展情況 從 AI 手機發布進展看:谷歌谷歌:根據谷歌官網,2023 年 10 月發布了 Pixel8 和 Pixel8Pro 人工智能手機,搭載 GoogleAI 基礎模型,其使用的 Te
10、nsorG3 處理器包含了專為運行 GoogleAI 模型而定制設計的 TPU,集成智能對話、語音摘要、圖頻處理等功能,在設備上運行機器學習模型的數量是 Pixel6 上的第一代 Tensor 的兩倍多。小米:小米:根據小米官網,2023 年 10 月發布小米 14 系列,其搭載高通驍龍 8Gen3 處理器,通過 NPU 端側部署技術使圖像大模型的內存占用下降 75%、運行時間縮短 95%,支持圖像智能擴增、畫作生成等功能。vivo:根據 vivo 官網,2023 年 11 月發布 X100 系列,其搭載首發搭載 vivo 全新 OriginOS4,全面升級200 多處常用功能,并接入藍心大模
11、型搭載藍心小 V,支持超能語義搜索、超能問答、超能寫作、創圖、超感智慧交互等一系列功能,其使用的天璣 9300 采用“全大核”架構、可支持運行最大 330 億參數大模型。三星:三星:根據三星官網,2024 年 1 月三星發布其首款 AI 手機 GalaxyS24 系列,AI 功能包括適用于大部分操作場景的“即圈即搜”,日常生活、辦公場景下實時雙向語音和文字翻譯、自動格式化筆記等,影音圖像處理中的生成式編輯、AI 圖像增強等。OPPO:根據 OPPO 官網,2024 年 1 月 OPPO 首款 AI 手機 FindX7 系列搭載 OPPO 最新推出的ColorOS14,集成 AIGC 消除功能、
12、AI 通話摘要、AI 超清合影等 AI 新功能,AI 大模型加持下的全新小布助手支持智能生成圖片、仿真人聲對話、證件照智能生成等功能。榮耀:榮耀:根據榮耀官網,2024 年 1 月 Magic6 系列手機發布,產品搭載榮耀最新 MagicOS8.0 操作系統,部署榮耀自研端側平臺級 AI 大模型(70 億參數)、多模態意圖識別引擎,能夠通過自然語義理解實現視頻創作、圖庫搜索,跨應用直達能力使人機交互更加便捷、高效,并通過 AI 實現通話、娛樂等場景的體驗優化。傳音:傳音:根據傳音官網,2023 年 6 月發布 InfinixNote30、2023 年 9 月發布 InfinixZero30。其
13、中InfinixZero30 搭載了內核基于 ChatGPT 打造的語音助手 Folax,具備了 AI 壁紙生成器等功能升級。四、四、產業鏈梳理產業鏈梳理 1.硬件硬件(1)手機手機 SoC 中已加入中已加入 NPU,調度合適的處理器進行異構計算,調度合適的處理器進行異構計算 選擇合適的處理器處理相關任務至關重要。CPU 擅長順序控制,非常適用于需要低時延的應用場景,適用于相對較小的傳統模型,如 CNN、LLM 等。但當 CPU 占用過高,NPU 作為真正的 AI 專用引擎就會體現出非常大的優勢,在基于 LLM 和大視覺模型 LVM 的不同用例,例如 Stable Diffusion 或其他擴
14、散模型中,NPU 的每瓦特性能表現會十分出色。SoC 將選擇合適的處理器進行異構計算。未來多種模型可能會并行運行,因此高通提出需要在 NPU、GPU、CPU 和傳感器之間分布處理模型,進行整體的方案設計。以語音助手為例,用戶的語音輸入需要在傳感器上用端側自動語音識別 ASR 模型 Whisper 轉化為文本,在 NPU 上用 Llama 等大語言模型基于文本內容生成文本回復,CPU 上運行的開源 TTS 模型將文本轉化為語音,最后使用 Skyscanner 插件完成訂票操作。(2)高通、聯發科高通、聯發科 SoC 算力大幅提升算力大幅提升 對比 23 年三款 SoC,驍龍 8Gen3 與天璣
15、9300 跑 70 億 LLM 達到每秒 20Tokens 的生成速度,AI Benchmark 得分分別為 2250 與 2293,排名第二與第一。對比蘋果 A17Pro,高通的 NPU 算力更強,預計達到 45Tops,全 SoC 算力達到 75Tops,而蘋果 A17Pro 總算力僅為 35Tops。展望 24 年 H2 即將推出的芯片,驍龍 8Gen4 預計將采用自研 Oryon 內核,突破 ARM 公版內核性能限制,天璣 9400 預計沿用 23 年新設計的 4+4 架構,單核多核成績有明顯提升,力壓 A18Pro。2.軟件軟件:手機廠商爭相推出自研端側模型手機廠商爭相推出自研端側模
16、型 當前發布輕量大模型的廠商主要為手機廠與互聯網大廠。華為、小米、vivo、榮耀均為自研,谷歌推出的 gecko 模型為自研 PaLM2 的輕量版,GeminiNano 和 Gemma 也為自研。整體參數量在 10 億130億之間,落地速度加快,未來將出現更多蒸餾訓練后的小模型。3.應用應用(1)三星三星-海外首部海外首部 AI 手機效果超預期,手機效果超預期,S24Plus 銷量增長銷量增長 53%海外首部 AI 手機,搭載 Google Gemini 大模型,銷量亮眼。S24 搭載 AI 助手 GalaxyAl,可實現通話中實時翻譯,AI 組織和優化筆記內容生成大綱,以及 AI 優化照片和
17、對視頻進行慢動作補幀,識別圖像內容,給予用戶優化建議等。已經嵌入 Google Gemini,配置驍龍 8Gen373Tops 算力。24 年 1/19 至 1/25,三星新旗艦 GalaxyS24 系列在韓國預訂量達到 121 萬部,總量創下 S 系列歷史新高。三星GalaxyS24 系列與 S23 系列相比,上市首三周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 8%。提供增量的主要為 Plus 機型,S24Plus 憑借強大性價比和優化 GenAI 體驗的出色規格,銷量增幅 53%。(2)華為華為-P70 系列預計以系列預計以 AI 攝影為亮點,出貨量有望超攝影為亮點,出貨量有望超 1300 萬部萬部 定位高端攝
18、像,P70 系列預計以 AI 攝影為亮點。P70 系列定位高端攝像,內嵌自研盤古模型,預計以AI 攝影為核心亮點,因此攝像零部件有較大升級,包括鏡頭、旋涂濾光片、微棱鏡、馬達、CIS 等。出貨量上,預計若效果超預期則預計全生命周期出貨量將有望達到 1300-1500 萬部,同比增長約 230%。userid:93117,docid:158568,date:2024-04-08, (3)蘋果蘋果-短期專注端側小模型開發以追趕進度,預計在短期專注端側小模型開發以追趕進度,預計在 iPhone16 搭載搭載 蘋果在歷史創新中,更偏向于依靠行業地位,在行業發展中期選擇與其它廠商合作的商業模式,因此進度
19、較慢。但大模型的壁壘在于訓練算力、數據量、以及在訓練過程中不斷積累微調形成的 Knowhow,在本輪模型競賽中,相比于 OpenAI 或 Google,蘋果目前僅推出 300 億大語言模型 MM1,處于落后狀態;相比于自研模型且已投入應用的華為、小米,蘋果的積累較少。從蘋果策略來看,大模型有望與google 等廠商合作,重心預計將放在可以本地運行的小模型方面,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數據隱私性的優勢,預計在 iPhone16 系列端側搭載。五、五、市場空間市場空間預測預測 1.2024 年全球年全球 AIPC 和生成式和生成式 AI 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 2.95 億臺億
20、臺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的預測,到 2024 年底,人工智能(AI)個人電腦(PC)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 AI)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2900 萬臺增長至 2.95 億臺。其中 PC 方面,Gartner預計 2024 年 PC 的總出貨量將達到 2.504 億臺,較 2023 年增長 3.5%。PC 市場在連續 8 個季度下滑后,于 2023 年第四季度恢復增長。設備端 AI 將在整個 2024 年為 PC 的營銷注入新的活力并幫助維持當前的預期更換周期,從而抵消社會經濟環境變革所帶來的一部分負面影響。手機方面,與 AIPC 一樣,生成式 Al 智能
21、手機要到 2027 年才會促進智能手機需求的增長。2.2023 年年 Q4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 蘋果出貨量跌幅蘋果出貨量跌幅 15%。TechInsights 發布數據稱,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在 2023 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0.3%,達到了 7120 萬部。這是市場連續第 11 個季度出現年度下滑,盡管下滑幅度逐步收窄。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 2.617 億部,同比下降了-5.8%。本季度,蘋果以 20%的市場份額重新奪回了中國市場的頭把交椅,但其表現低于市場,出貨量呈現了兩位數的下滑,跌幅 14.6%。榮耀和 vivo 分別以 17%和 1
22、6%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兩家廠商在市場份額和出貨量上與去年同期相比顯著下降,分別下降 5.5%和 6.5%。而華為以 1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市場占有率幾乎翻倍,增速高達 93%,甚至這樣的高速增長是在供應受限的背景下實現的。OPPO(OnePlus)跌至第五位,緊隨其后的是小米,分別貢獻了 14%和 13%的市場份額。3.2023 年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市場規??偸杖氤曛悄苁謾C圖像傳感器市場規??偸杖氤?140 億美元億美元 研究機構 TechInsights 最新研究顯示,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CIS)市場規模略有增長,總收入超 140 億美元。其中索尼市場份額獨占 55%
23、,三星 SystemLSI 份額不足 25%位居第二,豪威(Omnivision)位居第三。機構表示,2023 年索尼在圖像傳感器市場建立了強大的領導地位,擁有超過55%收益份額。得益于高端智能手機需求,索尼能夠憑借相對大畫幅 CIS 產品組合主導供應鏈。索尼CIS 產品組合隨著雙層晶體管像素 CIS 產品,在頂級智能手機產品上的推出而大大改善。同時,中國智能手機的疲軟,也影響到了豪威和格科微的 CIS 訂單,然而豪威在 2023 年下半年憑借高分辨率50MPCIS 產品,取得了強勁進步。據悉,此前統計數據顯示,智能手機攝像頭平均搭載數量隨高端手機出貨增加而略有提升,主攝像頭以 5000 萬像
24、素(50MP)CIS 為主流。TechInsights 指出,市場對5000 萬像素 CIS 的需求正趨于飽和,SK 海力士將繼續增加其 5000 萬像素 CIS 產品供應。而除豪威外,思特威將成為中國智能手機 OEM 的另外一家 5000 萬像素 CIS 供應商,當前已開始提供高分辨率 CIS產品。六、六、相關公司相關公司 1.立訊精密立訊精密 立訊精密成立于 2004 年,最初的主營業務為生產電腦連接器。公司于 2010 年在深交所上市后,通過收購整合消費電子資源,橫向拓展消費電子領域產品,同時垂直整合打造精密制造平臺,順利切入海外大客戶供應鏈,在長期發展中與大客戶形成深度綁定,為其多款產
25、品提供模組及組裝服務。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汽車電子和通信業務,收購并購相關企業,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5G 基站、數據中心等多個領域,成果顯著。目前公司提出“三個五年”戰略目標,持續推進消費電子業務垂直整合擴大自身優勢,并且利用汽車電子和通信業務打造公司增長“第二曲線”,在未來實現成為全球通信行業和汽車零部件Tier1 領導廠商的目標。消費電子領域垂直整合綁定大客戶,汽車電子+通訊產品拓展構筑增長新動力。公司產品業務布局呈現多元化和垂直一體化的特點,綜合覆蓋零組件、模組與系統組裝,按領域可分為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和通訊業務三大板塊。1)公司深耕消費電子領域多年,產品覆蓋范圍廣泛。最初主營電腦連接器
26、,2011年收購昆山聯滔,將業務拓展至 PC 和平板連接器,順利切入海外大客戶供應鏈。自此公司圍繞大客戶拓展產品種類,切入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聲學組件、攝像頭模組等多塊業務。2020 年收購緯創華東地區兩家子公司,成為海外大客戶的新組裝廠,拓展整機組裝業務。2021 年收購日鎧電腦,進入TopModule 代工業務。2)公司汽車電子產品以汽車線束為基礎,在此之上多線發展連接器、車載攝像頭、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等產品線。公司于 2021 年與激光雷達廠商速騰聚創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前瞻布局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產品。2022 年與奇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奇瑞公司合作建立整車 ODM 平臺。3)公司通訊業
27、務主要圍繞算力中心與無線基站布局,在算力中心場景中,公司由多品類的零組件、模組產品延伸至服務器整機組裝。無線基站方面,公司覆蓋天線、濾波器、射頻單元等多條產品線,持續挖掘 5G 技術更新趨勢。公司股權結構集中,實控人擔任公司重要管理職位。公司股權結構穩定,立訊有限公司為發起人及控股股東。董事長王來春和副董事長王來勝為實際控制人,通過持股立訊有限公司控制立訊精密。公司下屬子公司數量眾多,細分板塊業務廣泛,多為業務拓展時期公司大量收購并購而來,體現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公司積極調整業務產品結構蓄力長期業績增長。公司 2023 年 Q1-3 實現收入 1558 億元,同比增長 7%,其中 Q3 單季
28、實現營收 579 億元,同比下降 9%。業績增長態勢放緩,主要受公司業務調整的影響,公司在三季度調整了多項低利潤產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單季度營收情況。過去五年內,立訊精密持續實施大客戶戰略,圍繞大客戶進行產品拓展,受益于大客戶銷售額迅速增長實現業績騰飛,從 2018 年營業收入 359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 2140 億元。其中消費電子領域增長最為明顯,在 2023H1 中達到 89%的占比,為公司第一大業務板塊。公司在消費電子技術創新放緩,行業競爭格局穩定中順應產業鏈垂直整合的趨勢,遵循“老產品,新客戶、新市場”的戰略原則,提高在不同市場、客戶的占有率,同時積極布局汽車電子和通訊業務,擴
29、大其在公司營業收入的占比,實現業績高質量增長。成本控制及規?;芸亟档唾M用率,毛利率水平趨于平穩。公司 2023 年第三季度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趨于平穩,費用率小幅下降。得益于公司成本控制意識與規?;芾?,費用率總體持續下降趨勢,并保持低位,降費戰略效果明顯。毛利率方面,2021 年由于收購立鎧精密拓展低毛利率業務,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消費電子領域業務毛利率下降較多,使得公司 2021 年毛利率出現大幅下降,隨著公司產業鏈資源不斷垂直整合,毛利率趨向穩定。管理層經驗豐富行動力強,前瞻規劃為公司開辟發展新道路。立訊精密管理層經驗豐富,特別是董事長王來春,戰略眼光前瞻,決策果斷,多次在重要時間節點
30、順應時代、市場形式拓展大客戶,開拓新業務,優秀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使得公司順利邁入千億營收企業隊列。目前王來春提出 3 個五年計劃,希望公司在消費電子、汽車、通訊等多領域發展,降低客戶集中、業務集中的經營風險,持續高質量高速度發展。下游產業持續升級更新,平臺化企業布局有望充分受益。2023 年來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和通信行業升級更新趨勢明顯,公司持續打造平臺化企業,平臺化業務,未來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行業更新發展。消費電子行業,XR 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未來可以用于替代智能手機成為新的主力消費電子產品,2023 年6 月 VisionPro 頭顯產品發布,公司提前布局 VisionPro 完整組裝業務
31、,提供平臺化服務,有望受益于下游快速放量。汽車電子領域,智能化趨勢逐漸成為共識,公司攜手速騰聚創布局激光雷達,提前入局自動駕駛領域,與已有的汽車線束、智能座艙、新能源等產品形成平臺優勢,后續為智能汽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向汽車電子轉移產能,產品放量在即。通訊業務方面實現了數據中心完整解決方案的垂直整合,未來人工智能、5G 建設等趨勢明顯,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產品放量可期。2.卓勝微卓勝微 回顧公司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2006-2010 年:數字電視芯片起家。公司前身于 2006 年成立,起初以數字電視芯片起家,但因地面電視和手機電視行業陸續遭遇行業調整和行政管制等問題,市
32、 場逐步萎縮。2010-2019 年:轉型射頻前端分立器件領域。公司開始布局射頻開關和 LNA 芯片,轉型進入射頻芯片賽道,三年后借助三星芯片緊缺的機遇,與臺積電合作研發出基于 RFCMOS 工藝的GPSLNA,順利進入三星手機供應鏈,從此公司步入高速發展期,陸續打入大部分主流安卓手機廠商供應鏈,奠定了公司在射頻開關和 LNA 領域的龍頭地位。2019-2021 年:完善分立器件產品線,切入接收端模組領域。公司于 2019 年在創業板上市,并宣布進軍此前一直被國外廠商壟斷且價值量最高的射頻濾波器和 PA 賽道,推出了多款接收端模組產品,例如 LNABank、DiFEM 以及 Wi-Fi 連接模
33、組等產品,并在眾多知名廠商實現量產。2021 年至今:射頻前端產品全面布局。2021 年,公司推出適用于 5G通信制式的 L-DiFEM 和 5GNR 頻段的主集收發模組 L-PAMiF,逐步在品牌客戶端實現大批量出貨;2022 年,公司 SAW 濾波器進入規模量產階段,射頻前端領域產品布局日趨豐富。分立器件及模組全覆蓋,應用領域廣泛。公司專注于射頻集成電路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前端分立器件及各類模組產品解決方案,以及低功耗藍牙微控制器等物聯網芯片,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為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小米、vivo 等全球主要安卓手機廠商,同時積極拓展智
34、能穿戴、通信基站、汽車電子、VR/AR 等領域。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實際控制人為馮晨暉、許志翰和唐壯。截止 2023Q3,無錫匯智聯合投資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11.48%;馮晨暉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 7.59%,與許志翰(直接持股 6.63%,通過無錫匯智間接持股 8.77%)和唐壯(直接持股 1.53%)共為實際控制人兼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24.52%。機構股東方面,南京金信灝嘉投資中心、天津潯渡創投、諾安成長混合型基金以及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投資基金位列前十大股東,持股分別為 3.58%/2.65%/2.47%/1.73%。綜合來看,前十大股東共同持股 53.37%,持股比例較為分
35、散。股權激勵提升員工積極性,彰顯長期發展信心。2023 年 4 月,公司對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及技術(業務)骨干人員等不超過 205 人實施限制性股權激勵計劃,涉及股份數為 194 萬股,對應總股本占比為 0.36%。通過本次股權激勵,公司綁定了核心人員,加強了未來內部經營的穩定性,同時根據其業績考核目標,樂觀情況下公司 2023/2024/2025 營收可達 42/51/61 億元,同比增長約 14%/21%/20%。業績拐點已現,拉貨周期漸啟。我們看到,受益于優質產品力及客戶端拉貨,公司營收從 2018 年的 5.6億元快速增長至 2021 年的 46.3 億元,CAGR 高達 10
36、2%,扣非后歸母凈利相應從 1.5 億元提升至 19.4億元,CAGR 為 133%。2022 年受手機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公司業績有所承壓。2024 年 2 月 27 日,公司發布業績快報,2023 年實現營收 43.8 億元,同比增長 19%,實現扣非歸母凈利 11.4 億元,同比增長 7%??梢钥吹?,下游客戶的庫存調整已接近尾聲,我們看好公司在新一輪拉貨周期下的業績表現。營收結構持續改善,模組占比穩步提升。卓勝微以射頻開關及低噪聲放大器起家,2020 年兩項業務營收占比約 97%。2019 年,公司開始布局擁有更高技術壁壘和價值量的射頻模組產品,不到 3 年的時間,以分集接收端為主的模組
37、業務增長迅速,營收占比超 30%。主集發射端方面,L-PAMiF 產品也已經實現量產,進一步推動模組業務發展。原有分立器件方面,卓勝微產品線進一步擴展到價值量更高的濾波器和 PA 環節,并在 2022 年實現小批量生產,后續公司將基于自有 PA 和濾波器打造更具性價比優勢的模組產品。卓勝微供應鏈優勢強大。根據射頻學堂公眾號,手機 PA 中除 PAMiD 外的 PA 產品技術發展已經較為成熟,競爭逐漸轉移到成本項,壁壘主要在于客戶門檻和供應商價格上;分立開關的壁壘則在于公司的銷售量能否達標;DiFEM、LFEM 賽道競爭對手較多,價格戰不可避免,壁壘首先在于 SAW 濾波器資源和大客戶門檻,其次
38、在成本;WiFiFEM 主要壁壘在于技術層面;基站 PA 用戶更傾向于選擇 IDM 供應商,壁壘主要是客戶資源;濾波器則需要 IDM、開發 EDA 和封裝等,其中最大壁壘在于專利。我們看到,卓勝微的幾類優勢產品均構筑了較高的供應鏈壁壘。3.唯捷創芯唯捷創芯 唯捷創芯于 2010 年在天津創立,主營業務為射頻前端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產品,同時供應射頻開關芯片、Wi-Fi 射頻前端模組和接收端模組等集成電路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無線路由器、智能穿戴設備等具備無線通訊功能的各類終端產品。2012 年至 2018 年公司精耕技術,2012 年公司推
39、出符合 2G 要求的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2013 年推出符合 3GTD-SCDMA、WCDMA 要求的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2014 年推出滿足 4GTDD-TLE 要求的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2016-2017 年全面提升射頻放大器模組性能,對標國際領先廠商,2018 年推出滿足全面屏要求的高功率模組。2018 年后公司國內 PA 模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2019 年推出支持 5GNR 的多模多頻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2020 年推出支持 5GNR 的 L-PAMiF,2021 年接收端模組 LNABank,L-FEM 開始銷售,量產面向 Wi-Fi6 的射頻前端模組,L-PAMiF 大規模出貨,2
40、022 年 L-PAMiD 開始小批量出貨,2023Q3L-PAMiD 已實現大批量出貨。目前公司業務覆蓋發射端分立方案、發射端模組方案、接收端模組以及 Wi-Fi、車規等 PA 模組,能夠滿足客戶對射頻前端產品齊套供應的需求。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Wi-Fi 射頻前端模組以及接收端模組,其中射頻前端放大器模組占據公司營收 89%。射頻前端指位于射頻收發器及天線之間的中間模塊,其功能為無線電磁波信號的發送和接收,是移動終端設備實現蜂窩網絡連接、Wi-Fi、藍牙、GPS 等無線通信功能所必需的核心模塊。唯捷創芯 PA 模組產品結構中包括低中高集成度模組,經過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多年的研
41、發投入和產品迭代,公司 PA 模組的集成度不斷提高,目前以 4G/5GMMMBPA 和 TxM 中集成度的 PA 模組產品為主,2021 年上半年中集成度產品銷售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 93.3%,高集成度模組化產品 L-PAMiF、L-PAMiD 與 5G 產品收入貢獻加速增長。除射頻前端模組外,公司同步布局 LNABank,L-FEM,DRx,DiFEM 等接收端模組以及 Wi-Fi6/6E/7 射頻前端模組,打造營收新增長點,著力強化齊套模組供應能力。唯捷創芯下游客戶主要包括小米、OPPO、Vivo 等主流手機品牌廠商以及華勤通訊、龍旗科技、聞泰科技等業內知名的移動終端設備 ODM 廠商。2
42、018 年及以前,公司并未向頭部手機品牌廠商及 ODM 廠商供貨,而是向廈門感欣、聯仲達、泰科源、華信科等再向下游供貨。公司于 2019 年獲得聯發科投資,同時導入小米、OPPO、Vivo 等主流手機品牌,成為國內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龍頭供應商,2021 年導入榮耀,2023Q3 向頭部大客戶大規模銷售 5GL-PAMiD。公司獲得多家品牌手機廠商入股,有效強化了供應鏈合作關系。目前公司產品下游應用覆蓋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移動終端,以及無線寬帶路由器等通信設備。唯捷創芯受多家上下游龍頭企業持股,其中聯發科子公司 Gaintech 為第一大股東,持股 24.74%,公司共同實際控制
43、人榮秀麗與孫亦君間接與直接合計控股 33.99%。2016-2017 年唯捷創芯全面提升射頻放大器模組性能,對標國際領先廠商,與聯發科子公司絡達競爭國內 PA 市場;通過一年多的價格戰,唯捷創芯市場份額迅速上升,聯發科隨后于 2019 年 4 月宣布通過全資子公司 Gaintech 對唯捷創芯進行戰略投資,并解散旗下絡達 PA 部門。2020-2021 華為全資子公司哈勃投資、OPPO 移動、維沃移動、小米以及穩懋對唯捷創芯進行投資,頭部手機廠商加大投入表明了對唯捷創芯的認可。目前前十大股東中,華為哈勃占比 3.14%,OPPO 移動占比 2.99%,維沃移動占比 2.29%。公司管理層與技術
44、團隊經驗豐富。董事長榮秀麗曾是中國手機風云人物,2002 年榮秀麗創立天宇朗通公司,即天語手機,2003 年受芯片等核心部件供貨問題陷入虧損,后與聯發科合作推出單芯片解決方案,即單芯片集成通信基帶、藍牙、攝像頭等模塊,2007 年出貨量達到 1700 萬部,在中國手機市場僅次于諾基亞。2010 年,受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再加上被芯片卡脖子的經歷,榮秀麗成立唯捷創芯,進入射頻芯片賽道??偨浝韺O亦軍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先后在上海微波設備研究所、電子部電子科學研究院擔任助理工程師與工程師,先后在德國 HARTING 公司北京代表處、泰科電子、北京羅森伯格電子、威訊聯合半導體(北京)負責銷售與擔任經理
45、。2010 年 10 月至今,任唯捷創芯總經理。技術團隊中,首席技術官 FENGWANG、研發總監白云芳、研發總監林升均在業界擁有豐富的經驗,并從 2010-2011 年公司成立之初開始便伴隨公司成長。員工持股計劃與股權激勵共同助力公司持續發展。公司擁有多個員工持股平臺,包括天津語捷、天津語騰、北京語越、天津語尚、天津語芯、天津語創等。2020 年 9 月 4 日,公司召開 2020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并做出決議,同意公司實施員工股權激勵,以非公開形式發行新股 7,161,918 股,公司新增股份由天津語捷、天津語唯、天津語騰三個員工持股平臺認購,認購價格為 1 元/股。2020 年 12
46、月,因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公司總股本增加至 3.6 億股,有效期權數量變更為 30,789,668 份,行權價格調整為 1.525 元/份。2021 年公司營收超預期增長,2022 年營收受下游需求下滑影響同比有所回落,但在 2021 年超出行權條件的基礎上加和后,第二個行權期仍滿足了行權條件,第一個與第二個行權期營業收入考核均滿足 100%行權條件。股權激勵計劃與員工持股平臺凝聚高層管理人員以及核心技術人員,共同推進公司業務發展,公司業績增長又通過股權激勵計劃進一步激勵員工,形成良性的正反饋。公司市場份額持續提升,5G 帶來量價齊升,新產品推出維持增長,營收多年保持高速增長。2016-20
47、17年唯捷創芯全面提升射頻放大器模組性能,對標國際領先廠商,2019 年及之后唯捷創芯贏得與絡達在 國內 PA 市場的價格戰,市場份額迅速提升,2019 年導入小米、OPPO、Vivo 等主流手機廠商客戶,2019 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05%。隨著 2019 年推出支持 5GNR 的 MMMBPA,2020 年推出支持5GNR 的 L-PAMiF,5G 帶來射頻前端模組量價齊升,2021 年接收端模組 LNABank,L-FEM 開始銷售,L-PAMiF 大規模出貨,公司 2018-2021 年營收 CAGR 達到 131%,但受股份支付費用影響,2018-2021歸母凈利潤持續為負。202
48、2 年下游需求下滑,公司 2022 年營收同比增長 5 年來首次為負,但受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及股份支付費用不斷優化影響,2022 年首次實現盈利。23Q1-Q3 實現營收 16.11 億元,同比-9.39%,實現歸母凈利潤-0.13 億元,毛利率 26.27%。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為 5.8 億,較去年同期轉負為正,主要系公司庫存持續優化。單季度看,Q3 營收 7.20 億元,同比+54.47%,環比+25.62%,實現歸母凈利潤 0.58 億元,同比+85.30%,環比+365.44%,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 0.49 億元,環比+152.80%。23Q3L-PAMiD 已實現大批量出貨,新一代
49、低壓版本 L-PAMiF 產品小批量出貨,同時公司存貨周轉天數逐步改善,周期底部信號或現,23Q3 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環比均顯著增加。PA 模組為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接收端、Wi-Fi、車規產品補齊公司產品線。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為公司營收主要來源,2022 年之前占比超過 98%,2022 年及之后,接收端模組收入逐漸提升,PA 模組占比低于 90%。2021 年接收端模組 LNABank,L-FEM 開始銷售,2022 年接收端模組銷售收入 4700萬,占比 11%,其中 L-FEM 作為可與低壓版 L-PAMiF 模組搭配使用的接收端產品,將在發射端產品的帶動下,為營收貢獻新的增長。Wi
50、-Fi6 射頻前端模組于 2021H1 開始量產,隨著我國下游 Wi-Fi 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 Wi-Fi 協議標準的不斷升級迭代,Wi-Fi 通信領域射頻前端芯片模組行業迎來新機遇,公司 Wi-Fi6 與 Wi-Fi6E 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是國內 Wi-Fi 通訊射頻前端芯片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同時新一代 Wi-Fi7 產品的研發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平臺廠商處進行驗證,預計將于 2023Q4 完成。車規產品方面,借助與戰略合作方對于車載射頻前端芯片系統應用的深刻理解,公司持續提升和強化車載射頻前端芯片的產品設計和調試能力,截至 2023 年 11 月,公司全套 5G 車規級產品已通過驗證,預
51、計在2024 年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5G 產品份額持續提升。公司 2019 年推出支持 5GNR 的 MMMBPA,2020 年放量并推出支持 5GNR 的L-PAMiF,2020 年 5GPA 模組收入達到 1.91 億元,占比 11%,隨后兩年占比迅速上升,2022 年 5GPA模組收入達到 10 億元,占比達到 44%,首次超過 4GPA 模組收入,兩年 CAGR 達到 129%;2023H15GPA 模組收入占比持續保持在 40%以上,2023Q35G 產品占比繼續提升,4G 產品占比有所下降,從長期看,5G 產品占比將持續提升。4.艾為電子艾為電子 公司成立于 2008 年,主營模擬
52、和高速數?;旌闲酒脑O計和銷售,具體覆蓋音頻功放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射頻前端芯片和馬達驅動芯片四大產品線,下游應用包括手機、物聯網、工業、汽車和通訊等。自 2015 年以來業績持續高增長,2021 年收入達 23.27 億元,歸母凈利潤達 2.88 億元,20162021 年 5年復合增速分別為 48%和 70%。中長期看,公司持續構建芯片“生態”優勢,形成平臺化布局,打造“芯片超市”。1)從產品矩陣看,音頻功放是起家業務,通過產品升級和份額提升,已成長為公司的業績基石。模擬芯片多為“小而美”器件,業內龍頭廠商的產品集群均具有單體小、型號多、品類多樣的特征。公司基于音頻功放芯片,進一步拓展了電
53、源管理芯片、射頻前端芯片(2011 年)和馬達驅動芯片(2017 年)等產品線,產品子類達 42 類,產品型號達 900 余款,銷量約 21 億顆(截至 2022 上半年)。2)從市場銷售看,公司將終端應用從手機不斷拓展至物聯網、工業、汽車和通訊等領域,持續提升品牌客戶的銷售占比。公司手機業務收入占比已經從 2020 年的 85%下降至 2021 年的 75%左右,非手機業務的收入占比持續提升;公司品牌客戶收入占比從 2017 年的 46%提升至 2020 年的 53%,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傳音、TCL、聯想、比亞迪、零跑、微軟、Samsung、Meta、Amazon、Goog
54、le等,ODM 客戶收入占比從 54%下降至 2020 年的 47%,包括華勤、聞泰、龍旗等。2022 年上半年,公司在汽車領域客戶不斷增加,已應用到比亞迪、零跑等品牌中。銷售模式方面,公司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2021 年公司經銷/直銷占比分別為 91%/9%。3)從供應鏈看,公司向上游采購的晶圓尺寸、晶圓制程和工藝類型眾多,晶圓尺寸以 8 寸為主,2020年 8 寸晶圓采購占比 99%,公司前瞻性布局 12 寸晶圓工藝;晶圓制程集中在 0.09um0.5um,并呈現先進水平逐年提升的趨勢;晶圓工藝包括 CMOS、BCD、eflash 和 SOI 等,工藝不斷升級,BCD 的采購占比從 20
55、18 年的 19%提升至 2020 年的 52%。公司主要供應商包括臺積電(晶圓)、通富微電(封測)、長電科技(封測)、華潤上華(晶圓)、華虹宏力(晶圓),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占比常年穩定在 8595%,合作關系長期保持穩定。立足原有產品優勢,持續迭代產品性能。公司作為國內引領音頻 IC 設計潮流的龍頭企業,在內置 DSP的數字功放系列上持續深耕,推出了一款內置豐富音效和保護算法 DSP、極低底噪和靜態功耗、10.25V電壓輸出、5.7W8DigitalSmartK 數字音頻功放產品 AW88396FOR。該產品極大地提升了多聲道終端設備和各類 IoT 設備的音效體驗。下游需求逐步復蘇,產品銷量
56、歷史新高。2023 年下半年隨著市場需求逐步復蘇及客戶庫存結構逐步優化,下游客戶需求有所增長。公司持續豐富和優化產品品類和結構、不斷開拓市場領域和客戶群體,同時根據客戶需求及時進行技術和產品創新,加快產品迭代以及產品性能和成本優化,銷售數量創歷史新高,預計 2023 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25.1-25.5 億元,與上年度相比,將增加 4.2-4.6 億元,同比增加20.12%至 22.04%;歸母凈利潤 0.38-0.57 億元,實現扭虧為盈。積極優化庫存結構,24 年輕裝上陣,成長可期。公司積極提升市場份額的同時去庫存化,產品價格下降導致毛利率短期承壓,但截至報告期末存貨較去年同期減少 20
57、%左右,預計 2023 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對凈利潤的影響約 0.1-0.2 億元,與上年度相比減少 0.49-0.59 億元。目前公司庫存水平逐步回歸正常水平,持續推出高性能數?;旌闲盘栃酒?、電源管理及信號鏈芯片新品,從消費類電子逐步滲入至AIoT、工業、汽車等多市場領域。展望 2024 年,公司將輕裝上陣,業績成長可期。七、七、發展方向及前景展望發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1.看好后續安卓看好后續安卓 AI 手機產業鏈的邊際復蘇手機產業鏈的邊際復蘇 從各廠商推出 AI 手機后市場的銷量反饋來看,4000-5000 價格段的 VivoX100/X100pro 和小米14/14pro,以及 7000
58、元起售價的三星 X24PLUS 等型號發售初期訂單皆有同比增長,市場反饋較好,論證了在不明顯加價的情況下,生成式 AI 功能的較大創新式升級對于換機意愿的帶動明顯,催化復蘇進度。短期蘋果大模型進度相對落后,為安卓廠商提供了彎道超車的窗口期,我們看好今年安卓 AI 手機訂單的邊際復蘇。重點關注后續華為手機發布。2.預計預計 AI 手機快速放量,看好增量手機零部件手機快速放量,看好增量手機零部件 IDC 預計 2024 年全球新一代 AI 手機的出貨量將超過 1.7 億部,約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 15%,Counterpoint 預計 2027 年出貨量達到 5.22 億部,滲透率達到 40%。
59、我們預計 AI 手機快速放量,看好增量手機零部件。3.關注散熱屏蔽、獨立安全芯片等關注散熱屏蔽、獨立安全芯片等 當前 AI 手機初期發展的思路偏向對于從外界感知獲取到的信息提供輕加工,以改善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場景的體驗,以此吸引消費者嘗鮮。當前僅為 AI 手機技術過度階段,未來交互式 AI 將根據用戶的不同任務需求,安排各軟件,協同各終端完成,從而取代 APP 概念。短期來看,已經能看到的硬件變化在于散熱屏蔽、存儲等領域升級的加速。長期來看,隨著智能終端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云端聯合的推理形態將對數據傳輸速率和時延有更高的要求,Wi-Fi7 將在手機端加速滲透;而為保證終端用戶數據在訓練過程中的隱私性,獨立安全芯片的升級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