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埃森哲 技術展望2020 新冠疫情特輯 智勝無常當下未來 技術展望2020 自年初爆發以來, 新冠疫情已成為數 十年來全球所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 它 全球肆虐, 迫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 生改變, 并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 中國企業展現 出了堅持創新與變革的決心, 對技術變革 的重視程度不降反升, 數字化轉型成為企 業化危為機的關鍵戰略。 2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rQoRrRrOpQtRxPtMtPrOnO6McM9PmOqQtRnNjMmMwOfQmMwP9PrQsNMYnOqMvPoMoM 為了應對新冠疫情這一 全球挑戰, 企業、 政
2、府、 大學和個人積極投身技 術創新。 疫情期間, 我們看到機器人承擔起了為城市消毒、 為醫院 烹飪食物以及運送包裹等重任; 智能設備被用來監測患者的 健康狀況并收集寶貴的健康數據; 人類與人工智能間的協作 已經走過了概念驗證階段, 成為科學家研究新冠病毒的重要 工具。 盡管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仍處于居家隔離或社會停擺狀 態, 創新的步伐卻在加速。 危機之中, 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顯然是緊迫的, 然而, 想要達到預期效果, 企業必須持有長期的眼光。 在 技術展望 2020 中, 我們指出: 人們對技術的期望發生了轉變, 企業應 用技術的方式與人們的期望之間存在 “技術沖突” 。 長此以往, 人們對企
3、業的不滿和不信任情緒將持續發酵。 新冠疫情的出 現并未掩蓋這一問題, 反而凸顯了企業應對能力的高下: 如果 企業能以人為本、 恰當應用技術, 將有助于重塑信任; 如果使 用不當, 有可能令技術沖突進一步惡化。 3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首當其沖的就是數據隱私。 為追蹤病毒傳播軌跡, 各國政府與企業都在探索如何獲取人們 的位置和健康數據, 在某些國家引發了公眾對個人隱私安全的辯論。 人們的價值觀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鴻溝本已日益拉大, 全球公共衛生危 機的出現令情況更為復雜。 企業在制定創新解決方案的過程中, 如果 僅關注當前目標, 可能無法滿足用戶的長期需求, 反而會加劇技術沖 突。 如今, 我們必須
4、同時應對兩大挑戰: 既要克服由新冠疫情導致的 業務中斷, 又要破解技術沖突困局。 短期挑戰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 確保業務連 續性。 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沖擊, 有些企業搖搖欲 墜、 難以維系, 而另一些企業則憑借之前的投資獲得了敏捷性和韌 性, 成功保持領先優勢。 在全球抗疫的環境下, 技術已成為連接員工、 消費者和業務合作伙伴的必然選擇。 借助技術工具, 人們能夠與朋友 和家人保持聯系并繼續從事工作。 無法想象, 一旦技術出現問題, 人 們還將如何與外界取得聯系。 4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挑 戰, 人們對創新的需求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 迫切。 企業面臨的
5、問題 在于: 如何迅速響應? 長期挑戰則在于優化企業架構, 使其在捱過疫 情最嚴重的時期后能夠順利進行重建和恢復。 企業也深刻感受到, 當危機來臨時, 人們急需技術解決方案。 企業如果采取明智行動, 不斷推動數字轉型, 并探索新興技術以滿 足人們不斷變化的新需求, 便能為未來創造新的機遇。 目前, 新冠疫情對人類生活、 全球經濟和企業造成的全面影 響盡管尚不明確, 但已經顯著推動了變革。 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挑 戰, 人們對創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企業面臨的問 題在于: 如何迅速響應? 鑒于這一最新形勢和當務之急, 我們特此推出技術展望 2020特輯, 探討五大技術趨勢將如何影響后
6、疫情時代的員工和 企業。 5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讓用戶掌控 個性化主權 我體驗我做主 6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我體驗我做主 在我體驗我做主中, 我們探討了數 字體驗的演變: 許多企業提供的個性化 如“黑匣子” 一般, 讓客戶覺得失去控 制, 自己只是個局外人。 為此, 企業需要 關注客戶權力及參與度, 重新設計個性 化模式。 企業已然意識到: 新冠疫情對人們生活 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也因此進一 步提升了數字體驗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和 重要性。 舉例來說, 在全球范圍內, 電商迎 來了增長契機, 倒逼傳統零售加速數字化發 展。 Visa稱今年4月美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增 長了18%。 1
7、 該公司同時表示, 今年第一季度 拉丁美洲有1,300萬Visa卡持卡人首次進行 了電商交易。 對于平臺公司和提供個性化內 容的企業而言,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 但是, 傳 統的 “黑匣子” 個性化過分依賴于歷史數據, 由于人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 化, 這些歷史數據用處大減。 無論現在還是 將來, 企業必須采取更加敏捷的客戶參與戰 略, 了解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7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短期:長期: 人們的需求將不斷發生改變, 為 此, 企業應與時俱進, 實施新的 個性化戰略。 許多企業會突然發現它們的產品或服務不再符 合客戶需要了。 面對新冠疫情, 海底撈關閉全國門店, 快速推出外賣
8、服務和套餐, 研發并推出了半成品方便 菜肴。 2 快速轉型可以幫助企業應對風險, 不過, 根據 每位用戶的需求實時調整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企業需 要快速了解用戶的新需求, 同時快速摒棄無效信息。 企業唯有授予客戶權力, 讓客戶能夠引導個人的數字 體驗, 方能最先了解用戶的新需求。 比如, 疫情爆發 初期, 以醫療服務為核心的服務商丁香醫生就推出了 疫情地圖, 幫助用戶了解疫情進展, 消除恐慌; 隨著 疫情進展, 辟謠、 線上問診、 個性化日報等功能持續 上線。 正是初期建立的與用戶之間的信任, 讓丁香醫 生獲得了更多用戶主動分享的信息, “一鍵訂閱地區 疫情” 的功能得以實現, 用戶可以根據所
9、在小區生成 定制化的數據圖表。 3 數字體驗的目的將會改變。 全球范圍內, 數字平臺和數字體驗逐漸成為許 多人進行互動的主要來源, 但多數均旨在補充 (而非 替代) 親身體驗。 如今, 對真正共享的數字體驗和數 字社區的需求不斷激增, 領軍企業紛紛開始響應。 比 如, 可穿戴手環公司HEY Bracelet和Bond Touch在 嘗試將人類的觸碰虛擬化。 4,5 這種手環通常成對出 售, 被對方手環激活之后可以輕觸佩戴者或發光并振 動。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企業和消費者尋求親身聚會的 替代方案, 未來人們對虛擬現實體驗和擴展現實體驗 的需求將持續加速增長。 如今已著手構建個性化、 交 互式共享虛
10、擬社區的企業有望在未來大獲成功。 在中 國, 隨著線下活動逐步恢復, 過去幾個月間快速發展 的在線教育、 在線醫療和在線健身平臺想要有效留住 用戶, 必須提升線上體驗的便利性和互動性, 持續為 用戶創造價值。 美國地區電商交 易額增長18% 8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人機協作重塑 業務模式 人工智能與我 9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人工智能與我 人工智能與我探討了領先企業如何 促進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協作, 一方面利 用人工智能來發現新的可能性, 同時依 靠人類員工對人工智能生成的創意進行 指導和完善。 疫情之前, 人工智能已然是企業技術應 用領域的熱點。 技術展望2020企業調查 發現, 78%的中國
11、企業表示已在一個或多個 業務部門中試點或部署了人工智能。 但如今, 人工智能的優先級應進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系統助力聊天機器人幫助醫 療保健人員篩查和分診患者, 幫助受新冠疫 情影響的供應鏈實現快速重新配置。 6,7 人 類和人工智能協作的優勢展現出了空前光明 的前景。 10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短期:長期: 企業迫切需要強化員工團隊。 面對企業和全球面臨的艱巨挑戰, 我們需要人 工智能幫助完成更多工作, 而非僅限于自動化方面的 工作。 阿里在極短時間內開發出新冠疫情CT影像分 析技術, 在數百家醫院上線, 為新冠肺炎的快速檢測 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8 人類和人工智能協作在各 大企業競相開
12、發新冠疫苗的角逐中發揮了作用。 總部 位于香港的生物技術公司Insilico Medicine已將其 人工智能平臺用于幫助加速新冠藥物的研發, 該平臺 使用機器學習加速藥物研發流程。 9 新冠疫情開放研 究數據集 (COVID-19 Open Research Dataset) 等 開源項目正在努力匯集人類提供的數據, 以便人工智 能系統可以用于查找模式。 10,11 在醫療以外的其他領 域, 此次疫情同樣帶來了更多新限制和新挑戰, 而人 工智能系統有助于克服這些限制和挑戰。 人工智能可 以幫助人們構想新的解決方案和創意, 從而打造更加 靈活的企業。 人工智能也可以助力企業實現轉型以從 容應對
13、不斷變化的形勢, 減輕企業后疫情時代的運營 負擔。 新冠疫情將向我們展示人機協作 的最佳狀態, 展現了該技術應用 的積極面。 埃森哲于2019年開展的一項有關人工智能的 全球研究發現,阻礙這項技術大規模應用的一大 障礙在于缺乏員工參與。 12 但此次疫情有可能使我 們突破這一障礙。 各種人工智能工具正在幫助人們 保持健康并時刻了解情況, 其中包括虛擬醫療助手 和用于發燒檢測的人工智能熱成像攝像機等。 13 人 工智能工具同樣有助于保持重要業務的持續運營。 初創公司Innowatts使用人工智能管理急劇增長的 電力需求。 14 由于居家辦公的人數不斷增長以及許 多企業的暫時關閉, 能源消耗模式正
14、在發生巨大變 化。 Innowatts正在幫助客戶使用人工智能預測學習 這些短期變化, 及時進行調整, 并針對當下情況做出 更加準確的預測。 如果企業把握良機, 投資可解釋的 人工智能和其他支持并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伙伴關 系的工具, 員工和政府就有機會看到人工智能技術的 成功應用場景。 今天的成功有可能永久改變那些限制 人工智能部署的條條框框, 并為企業建設未來員工團 隊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的中國企業表示已 在一個或多個業務 部門中試點或部署 了人工智能。 11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突破壁壘拓展 全新機遇 機器人總動員 12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機器人總動員 “機器人” 一詞提出于100年 前
15、的1920年, 而在一個世紀后的今 天, 新冠疫情之下的機器人再次成為 人們關注的焦點。 15 在各大趨勢之中, 機器人總動員的增長勢頭最為強勁。 隨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 呆在家中, 社交隔離成為新常態, 機器人從受控環境到不受控制的環境以及從部分行業 到各個行業的遷移速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在企業和政府尋求全新 “零接觸” 解決方案 的同時, 機器人在商業和社會中已經變得空前重要。 13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短期:長期: 機器人在此次疫情期間承擔了更 多責任。 在許多情況下, 機器人正在加入我們的一線員 工團隊, 而企業越能快速部署機器人, 對抗病毒能力 越強。 中國農業科技公司極飛科技迅
16、速采取行動, 將 其XP農業無人機和R80農業無人車用于在受病毒感 染的地區噴灑消毒劑。 16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工程系 學生將 (最初旨在監視中風患者的) “忍者” 機器人用 于測量患者的發燒狀況并幫助醫生與其進行遠程交 流。 17 深圳一家名為優艾智合機器人的初創公司在短 短兩周內即成功推出了消殺毒機器人。 該機器人的六 個紫外消殺燈可以對周圍環境表面進行消毒, 其紅外 熱像儀可以掃描患者和其他人的體溫狀況并判斷其 是否發燒。 18 此次疫情之前, 機器人即已成為許多行 業實現增長和創造價值的推動力。 如今, 機器人可以 幫助企業做更多的工作, 同時也在向監管機構、 員工 和公眾展示更多用
17、途。 正如人類與人工智能協作一 樣, 此次疫情同樣展示出了機器人的多樣化的應用場 景, 其影響力將會讓人們永遠銘記。 整個機器人行業生態將會加速 發展。 此次疫情強化了部署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理 由。 今年2月, 上海美國商會對在中國有生產業務的企 業進行的調查發現, 五成企業認為其面臨的最艱巨的 直接挑戰在于員工無法到崗。 19 對于許多企業而言, 這是一個警鐘, 為避免將來再次出現大規模停工, 企 業必須提高其自動化程度。 日益增長的自動化需求不 僅會推動機器人技術的應用, 同時也會推動整個生態 系統加速發展, 就像4G網絡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而 同步發展一樣。 由于許多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需要
18、相當 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以及低延遲, 物聯網設備和5G也 會同步發展。 20 同時, 企業也需要更多人類員工遠程 維護和控制機器人, 對遠程操作和虛擬現實培訓的 新技術和工具的需求將會高漲。 如今, 機器人技術領 導者正在努力承擔與疫情相關的新角色, 同時, 前瞻 性的企業也在為打造更加自動化的未來奠定基礎。 他 們利用這段時間不斷建立伙伴關系, 構建新能力, 并 與政府合作探索新機遇。 14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交付長期體驗 而非硬件 智能產品困境 15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智能產品困境 在智能產品困境這一趨勢 中, 我們曾探討了智能產品所有 權性質的變化。 在客戶購買智能設備后, 軟件部分的
19、所有權和控制權向企業轉移, 令用 戶不得不面對測試版負擔所購智能產品的變動和更新有可能讓用戶不 滿。 新冠疫情當前, 我們對于可更新的智能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 盡管這些產 品有助于解決目前的公共衛生危機, 但測試版負擔的存在也可能會使事情復 雜化。 16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短期:長期: 可更新的智能設備將成為對抗新 冠疫情的有效工具。 盡管測試版負擔并未消失不見, 但目前更重要的 是考慮如何對抗疫情。 智能醫療設備可以識別癥狀、 監測患者、 搜集海量寶貴健康數據, 用于挽救生命。 例如, 智能體溫計公司Kinsa擁有用戶體溫數據的緩 存, 并據此繪制了以縣為單位的美國健康地圖 (US Hea
20、lth Weather Map) 。 21 智能戒指制造商Oura與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SF) 攜手合作, 共同研究其 戒指的溫度感應功能是否可以檢測到新冠疫情的早 期跡象。 22 在開放環境中, 許多機器人設備已被快速 更新或重新設計, 以對抗新冠疫情, 承擔起加強公共 場所安全隔離和分發洗手液等工作。 同時, 通過軟件 更新, 智能設備能為用戶提供疫情相關的最新信息。 比如, 自2月1日起, 用戶只需對小米小愛同學說 “早上 好” 就能獲取每日疫情播報, 了解疫情最新進展、 疫 情常識普及、 官方辟謠等信息。 23 在此之前, 重新設計 智能設備或快速引入新功能可能會使人們產生不滿
21、, 但新冠疫情當前, 這些做法卻十分受歡迎。 24 從某種 意義上講, 此次疫情挑戰為企業帶來了喘息之機, 讓 他們有了充分利用設備的更多回旋余地和創造自由。 人們仍然會面臨測試版負擔。 為了對抗新冠病毒, 人們傾向于在生活中使用更 多智能設備, 許多人甚至愿意共享其健康數據。 25 但 這種現象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企業必須意識到未來人 們可能對此進行抵制。 使用智能設備對抗新冠疫情現 已在歐美各國引發有關隱私的討論, 許多人擔心他們 的數據將來可能被人利用。 26 谷歌 (Google) 和蘋果 (Apple) 正在努力緩解這些擔憂。 27 兩家公司正在 對Android和iOS系統進行更新
22、, 以便特定的政府機 構應用程序能夠進行聯系人追蹤。 該藍牙系統將跟 蹤電話的物理距離, 并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用戶發 出警告。 不過, 兩家公司為此采取了嚴格的隱私保護 措施: 該系統完全由用戶決定是否選擇啟用, 不會收 集任何位置數據, 也不會收集未經診斷人員的任何 數據。 企業需要像谷歌和蘋果一樣考慮如何在不越 界的情況下將新功能引入設備。 不管新功能的意圖如 何, 要想持續提供價值, 企業必須充分考慮用戶的顧 慮, 并對他們提供支持。 在此之前, 重新 設計智能設備 或快速引入新 功能可能會使 人們產生不滿, 但新冠疫情當 前, 這些做法卻 十分受歡迎。 17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T
23、ECHVISION2020 建立持續發展 的恒動力 培育創新基因 18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培育創新基因 在培育創新基因趨勢中, 我們探討了 三大不同的創新領域: 成熟的數字技術、 科技進步以及新興DARQ技術 (分布式賬 本、 人工智能、 泛現實和量子計算) 。 我們認為, 通過有機融合在所有這些領域的 戰略, 企業可打造競爭優勢。 新冠疫情的出現加 速了DARQ技術的部署。 例如, 世界衛生組織、 Oracle、 Microsoft、 IBM和其他科技公司已經 在HACERA的MiPasa上進行協作, 基于區塊鏈 的開放數據中心MiPasa旨在快速識別新冠病毒 攜帶者和熱點地區。 28 再
24、如洛杉磯的西達賽奈 (Cedars-Sinai) 醫院, 該醫院正在使用虛擬現 實模擬來培訓醫生治療傳染病。 29 新興技術發 展勢頭強勁, 不斷加速推動創新。 19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對于企業而言, 創新本就如逆 水行舟, 不進則 退。 但如今, 世 界變化的速度 快于人們的想 象, 企業需要比 以往任何時候 都更加靈活。 短期:長期: 疫情正在考驗生態系統的創新 能力。 新冠疫情推動了企業以新的方式開展合作, 揭示 了整個生態系統創新的可能性。 今年二月, 盒馬鮮生 創造性地推出了共享員工模式, 不僅解決了揀貨員、 送貨員人力不足的問題, 也緩解了眾多餐飲門店待崗 人員增多的困難。 30
25、 OPPO協調資源, 向供應商提供 防疫物資和資金支持, 幫助上下游共同復工復產。 31 醫療型虛擬現實公司AppliedVR正在與Red One Medical攜手合作,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 共同為一線 醫護人員提供壓力管理培訓。 32 此次疫情促使企業審 視并檢驗了許多新的伙伴關系和可能性。 無論是開發 技術以保持世界運轉還是努力防止行業崩潰, 當今企 業正在構建的合作伙伴關系、 產品和服務均有可能在 此次危機后持續較長時間, 并定義未來幾年的業務和 技術。 不再有永恒的的創新 “公理” 。 對于企業而言, 創新本就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 退。 但如今, 世界變化的速度快于人們的想象, 企業
26、需 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靈活, 才能及時響應這些變 化。 例如, 在疫情集中暴發的時期, 上汽通用五菱、 比亞迪、 富士康、 廣汽集團等企業便開始搭建口罩、 消毒液等防疫設備生產線。 33 蘇寧則將其上海700多 家全業態門店變成了直播間, 一方面與各品牌合作, 一方面搭建自有的直播體系。 34 許多領軍企業都在制 定新的創新戰略, 建立新的伙伴關系, 以期在這場危 機中快速轉型, 實現持續發展。 他們正在培育兼具敏 捷性和韌性的創新基因, 從而在疫情結束之后滿足 市場的新需求, 快速構建新能力。 曾經, 企業可能會 因為某些想法過于實驗性而擱置, 或感覺變革速度過 快而猶豫。 新冠疫情當前
27、, 我們需要勇于創新, 待到 疫情過去之后, 我們仍需不懈創新。 20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當下與趨勢 新冠疫情使我們的 技術展望 所描繪的趨勢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 曾經遙 不可及的機遇正撲面而來, 先前隱忍未發的痛點已經迫在眉睫。 為了應對這些挑 戰, 企業需要大力創新, 充分發掘自身潛力, 重新定義自身。 如今, 人們比以往任 何時候都更加依賴技術。 同時, 企業如何負責任地快速部署技術也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重要。 我們生活在這一前所未有的時代, 即將邁進快速變化的未來。 關 注埃森哲各大趨勢, 助力企業設定發展路線。 21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1. sees-massive-digit
28、al-acceleration-with- millions-trying-e-commerce-for-the-fi rst- time-2020-05-13 2. 35271063352&wfr=spider&for=pc 3. detail/4/3085897.html 4. 5. https:/www.bond- 6. servicenow/2020/04/17/ai-becomes- an-ally-in-the-fi ght-against-covid- 19/#2de27c4a3f5f 7. how-ai-is-helping-the-supply-chain-cope- wit
29、h-covid-19/ 8. fOKtPFkIuaUKSg7K.html 9. learning-coronavirus-covid19 參考資料 10. https:/www.weforum.org/ agenda/2020/03/covid-19-crisis-artifi cial- intelligence-creativity/ 11.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cord19 12. Thought-Leadership-Assets/PDF-2/ Accenture-Built-to-Scale-PDF-Report. pdf#zoom=50 1
30、3. article/348368 14. utilities-energy-usage-covid-19-ai- machine-learning/ 15. robot-was-coined-100-years-ago-in-a-play- predicting-human-extinction-by-android- hands/ 16. releases/xag-robot-joins-drone-fl eet- to-initiate-ground-air-disinfection-in- coronavirus-battle-301013378.html 17. hospitals-
31、use-ninja-robots-to-fi ght- coronavirus/ 18. business/china-coronavirus-masks-tests. html 19. rush-to-deploy-robots-in-china-amid-the- coronavirus-outbreak.html 20. coming-so-robotics-innovators-should-get- ready-say-verizon-qualcomm-at-robotics- summit/ 21. https:/healthweather.us/?regionId=53033 &
32、mode=Atypical 22. partners-with-ucsf-to-determine-if-its- smart-ring-can-hep-detect-covid-19-early/ 23. doc-iimxxste8034675.shtml 24. business/coronavirus-workplace- automation.html 25. consumers-are-more-willing-to-share- private-data-during-covid-19 22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參考資料 26. this-could-get-orwellian-r
33、eally-fast-covid- 19-could-end-privacy-as-we-know-it 27. google-contact-tracing-strengths- weaknesses/ 28. https:/hbr.org/2020/04/how-the- pandemic-is-pushing-blockchain-forward 29. training-coronavirus/index.html 30. archives/2020/450006.shtml 31. 04/20/c_1125880965.htm 32. https:/fi partners-red-o
34、ne-medical-124900857.html 33. https:/auto- 634770874679304 34. information/48732 23 創造價值 惠及社會 關于埃森哲 埃森哲公司注冊成立于愛爾蘭,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 依靠卓越的數字化能力, 為客戶提供戰略與 咨詢、 互動營銷、 技術和運營服務及解決方案。 憑借獨特的業內經驗與專業技能, 以及翹楚全球的卓越技術中 心和智能運營中心, 我們業務涵蓋40多個行業, 以及企業日常運營部門的各個職能。 埃森哲是財富全球 500強企業之一, 目前擁有約51.3萬名員工, 服務于120多個國家的客戶。 我們堅持以創新促發展, 幫助客戶提 升績效, 持續創造價值。 埃森哲在大中華區開展業務30余年, 擁有一支1.6萬多人的員工隊伍, 分布于多個城市, 包括北京、 上海、 大 連、 成都、 廣州、 深圳、 香港和臺北等。 作為可信賴的數字化轉型卓越伙伴, 我們正在更創新地參與商業和技術 生態圈的建設, 幫助中國企業和政府把握數字化力量, 通過制定戰略、 優化流程、 集成系統、 部署云計算等實 現轉型, 提升全球競爭力, 從而立足中國、 贏在全球。 詳細信息, 敬請訪問埃森哲公司主頁 以及埃森哲大中華區主頁 。 2020埃森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