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目錄一、技術變革提升產業效率,5G 應用端迎來長期機遇4二、智能駕駛:感知能力增強將加速智能駕駛產業進程推進6(一)5G 增強連接能力,促進更高級別智能駕駛發展6(二)需求端:智能駕駛升級帶來景氣度提升,看好重點細分領域7(三)供給端:關注細分領域產品、車企客戶資源等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9三、云計算:推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多個環節有望受益12(一)5G 對整個云計算產業鏈發展帶來推動作用12(二)需求分析:數字化轉型加速云計算發展12(三)供給分析:跑馬圈地仍是云廠商核心,各細分市場加速整合16四、超高清視頻:5G 催化 4K 普及,開啟行業新一輪景氣周期20(一)
2、5G 將為超高清視頻落地提供重要支持20(二)需求端:清晰度提升給整個產業鏈帶來機遇,新一輪景氣周期有望開啟20(三)供給端:關注具備產品落地能力、客戶服務經驗的核心廠商22五、遠程醫療:5G 可實現海量醫療設備連接,推動遠程醫療發展24(一)5G 的高速率、低延時等特性促遠程醫療落地24(二)需求端:優質醫療資源稀缺和無接觸診療的必要性,推動遠程醫療需求上行24(三)供給端:HIT 廠商、第三互聯網醫療平臺推動遠程醫療發展26六、在線教育:互動性進一步提升,聯合 VR/AR 或打磨出革命性產品26(一)5G 的低延時助力直播課程效果,高速度助力互動與氛圍建設27(二)需求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
3、缺和靈活性學習需求,推動在線教育行業發展28(三)供給端:教育信息化生產設備商+在線教育公司有望受益在線教育興起30七、視頻監控:傳輸效果整體提升,行業迎來創新機遇32(一)5G 支持海量終端接入、更高清晰度與無線系統的普及32(二)需求端:雪亮工程等確保景氣度延續,更多應用場景加深滲透33(三)供給端:AI 繼續向細分領域滲透,龍頭企業有望強者恒強34插圖目錄圖 1:5G 三大應用場景及細分應用場景4圖 2:車聯網與不同級別智能駕駛的關系6圖 3:2019-2023 年國內智能駕駛市場規模7圖 4:智能駕駛艙市場規模8圖 5:數字化轉型與 5G13圖 6:2019-2021 年中國數字轉型市
4、場規模預測13圖 7:19 年中國十大行業數字轉型市場規模預測(億元)13圖 8:數字化轉型和云計算的關系14圖 9:2016-2022E 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及增速14圖 10:2016-2022E 中國私有云市場規模及增速14圖 11:2016-2017 年中國企業成本負擔調查15圖 12: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滲透率情況15圖 13:2019Q1 中國公有云 IaaS 廠商市場份額17圖 14:2019Q2 中國公有云 IaaS 廠商市場份額17圖 15:2019 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 PaaS 廠商市場份額17圖 16:2018 年全球 SaaS 細分服務市場占比18圖 17:中國企業級 Sa
5、aS 客戶群體結構18圖 18:2017 年中國企業級 SaaS 廠商市場份額19圖 19:2018 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級 SaaS 廠商市場份額19圖 20:超高清視頻產業產值及增速21圖 21:5G 遠程急重會診端對端網絡架構25圖 22:我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和增速25圖 23:在線教育場景27圖 24: 智能平板的教學演示27圖 25:微軟 AR 設備使用圖28圖 26: 百度 VR 教室28圖 27:K 12 階段學生每 10 人只有不到 2 人能上本科28圖 28:新生兒數量(萬人)28圖 29: 中國 K12 教培階段家長用戶年齡分布30圖 30:家長認為線下教育存在的問題30
6、圖 31:我國教育信息化產業鏈30圖 32:5G 網絡下 8K 超高清視頻的實時監控應用32圖 33:無線視頻監控主要具有以下應用優勢33圖 34:AI 安全帽及相關功能34圖 35:大華打造的中國銀行 5G 生活館的數據平臺34圖 36:宇視科技在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MOT) Challenge 全球競賽刷新最好成績34表格目錄表 1:對高精度地圖市場的測算7表 2:對 5G 時代路側單元整體規模的預測9表 3:國內智能駕駛艙領域主要軟件商9表 4:國內市場代表性的部分車聯網路側設備企業10表 5:中國云計算 IaaS 層核心廠商16表 6:4G、5G 與超
7、高清視頻要求的對比20表 7:2020、2021 年央視轉 4K 超高清所帶來的編解碼設備的市場空間22表 8:央視剩余 25 個頻道轉 4K 超高清所帶來的編解碼設備的市場空間22表 9;國內編解碼相關領域企業對 4K 建設參與的梳理23表 10:幾種特定的遠程醫療形式對網絡環境的要求24表 11:互聯網醫療平臺在疫情期間用戶數據表現26表 12:帶寬和延時是 VR/AR 發展的最大阻礙27表 13:部分 K12 在線培訓機構的名師情況匯總29表 14:2019-2020 年兩年雪亮工程市場規模測算33一、技術變革提升產業效率,5G 應用端迎來長期機遇5G 技術將給經濟和產業帶來巨大改變。5
8、G 的峰值速率高達 20Gbps,體驗速率可達 1Gbps, 空口時延小于 1ms,每平方千米可連接百萬設備,可支持每小時 500km 以上的移動速度,較 4G 性能有明顯的提升。技術上的提升帶動產業發展,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根據中國信 通院的數據,預計 2020-2025 年期間,我國 5G 商用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約 24.8 萬億元,間 接帶動的經濟增加值達 8.4 萬億元,并帶動 5G 手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產品消費。三類大應用方向下,多個細分應用場景有望長期受益。從 5G 的具體特性來看,國際電信 聯盟為 5G 定義了三大應用場景,分別為增強移動寬帶、超高可靠低時延和海量機
9、器類通信。 增強移動寬帶是指需要大流量類的應用,如云游戲、AR/VR 等;超高可靠低時延是指對傳輸 速率和時延有較高要求的行業應用,同時要保證網絡的可靠性,如遠程醫療、智能駕駛等;海 量機器類通信是指能夠支撐海量終端接入的應用,如智慧城市、物聯網等。圖 1:5G 三大應用場景及細分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帶4K/8K直播/點播、AR、VR直播/沉浸式游戲、4K/8K游戲/云游戲、 智慧銀行超高可靠低時延智能電網、智慧工廠、智慧港口、安防巡檢、遠程醫療、智慧出 行海量機器類通信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資料來源:咨詢,研究院綜上所述,5G 是以技術為驅動,從人與人之間的鏈接擴展至萬物互聯,從個體延伸至社 會的
10、各個領域,為生活、社會發展帶來一場革命。我們認為智能駕駛、超高清視頻、遠程醫 療、在線教育、安防、游戲等領域,有望隨 5G 普及而帶來產業效率上的提升??春靡韵录毞謶枚饲熬埃?)智能駕駛領域,由于低時延、高速率等特點,5G 將提升 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能力,進而帶動整個智能駕駛向更高級別發展,推薦中科創達、四維 圖新、千方科技。2)超高清視頻領域,超高清視頻將直接受益于 5G 的落地和普及,央視等 廣電單位建設目標明確,編解碼等細分領域新一輪景氣周期有望開啟,建議重點關注當虹科技、淳中科技、數碼科技。3)云計算:從云計算上游來看,5G 對 IDC 產業及服務器發展有 明顯的帶動作用;從云計算
11、中游及下游看,5G 普及有望改善 SaaS 等模式的效率,遠程辦公等 具體應用領域領來機遇。同時,5G 還將促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促進 DPI 設備的采購需求上 升,推薦浪潮信息、用友網絡、寶信軟件、廣聯達,建議關注恒為科技、金山辦公。4)遠程 醫療:遠程醫療對低延時和多醫療器械互聯的要求或可借助 5G 完成,相關成果日益凸顯。因 此,我們認為遠程醫療作為 5G 時代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將促進 HIT 廠商和第三方互聯網醫 療平臺公司的遠程醫療業務開展,推薦衛寧健康、創業惠康、久遠銀海,建議關注阿里健康(HK)、平安好醫生(HK)。5)在線教育:5G 所具備的大寬帶+低延時特性,將 VR/AR
12、 與在線教育結合成為可能,新的教學模式或可解決現階段在線教育所缺的學習氛圍和互動性不 足問題。教育信息化設備提供商和優質教育內容提供者有望持續受益,推薦拓維信息、佳發 教育、科大訊飛,建議關注新東方在線(HK)。6)視頻監控:5G 提升了傳輸效果,同時有 望促進無線視頻監控系統的普及。需求端景氣度有望延續,供給端,看好龍頭企業在技術、客 戶渠道領域的優勢。推薦千方科技,建議關注蘇州科達。二、智能駕駛:感知能力增強將加速智能駕駛產業進程推 進由于低時延、高速率等特點,5G 將提升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能力,推動車聯網的快速 發展,進而帶動智能駕駛整個產業向更高級別發展。在智能駕駛行業,我們看好有望
13、受益于 智能駕駛升級、政策催化或自身景氣度不斷提升的細分,包括高精度地圖、智能駕駛艙和車 聯網路側設備領域。在這些重點細分里面,我們看好產品領先、在車企端具有深厚積累的公 司,推薦:中科創達、四維圖新、千方科技。(一)5G 增強連接能力,促進更高級別智能駕駛發展由于低時延、高速率等特點,5G 與車聯網有天然的契合性。對于信息娛樂系統來說,對 時延的要求較低,為 1s-500ms,而包含自動定時、自動剎車以及車車通信等功能的智能駕駛 對網絡時延要求較高,通常要求小于 10ms。4G 網絡的時延通常在 30-50ms 左右,在滿足車 車通信、智能駕駛的一些功能上仍有欠缺。車聯網對于更高級別智能駕駛
14、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隨著智能駕駛發展的不斷深入,車 聯網逐步成為必要條件。如果沒有車聯網技術(包括車車互聯、車路協同、實時數據通信等高 層次功能)支持,自動駕駛難以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從 L2 級智能駕駛開始,車聯網地位愈 發重要,L3 級智能駕駛則需要相對完整的 V2X 進行支持。比如,高精度地圖要做到高頻率的 更新,需要對道路信息等不斷傳輸到汽車的地圖上,需要較高的傳輸速率和較低時延,同時高 精度定位功能也將在 5G 條件下更好實現。圖 2:車聯網與不同級別智能駕駛的關系資料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研究院智能駕駛發展大趨勢下,我們看好三大重要細分領域,高精度地圖、智能駕駛艙,以及車 聯網基礎
15、設施建設中的路側設備領域。(二)需求端:智能駕駛升級帶來景氣度提升,看好重點細分領域智能駕駛行業整體快速發展。根據中國投資咨詢網的數據,2017 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 模達到 681 億元,預計 2019 年我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將達到 1125 億元,2023 年達到 2381 億元,2019-2023 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20.62%。圖 3:2019-2023 年國內智能駕駛市場規模300025002000150010005000市場規模(億元)增速2019E2020E2021E2022E2023E23%23%22%22%21%21%20%20%19%19%18%18%資料來源:中國投資咨詢
16、網,研究院1. 高精度地圖:2021 年后需求快速增長,21-30 年復合增速有望超 33%參照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以及各大車企的表態,L3 級智能駕 駛落地已是大勢所趨,而高精度地圖是 L3 級智能駕駛的必需品。根據我們的預測,高精度地 圖市場 21 年后需求快速增長,21-30 年復合增速有望超 33%。表 1:對高精度地圖市場的測算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202820292030汽車銷量(萬臺)2314.752384.192455.722529.392605.272631.322657.642684.212711.062738.17高精度
17、地圖滲透 率6.00%8.57%12.25%17.50%25.00%28.72%32.99%37.89%43.53%50.00%帶有 L3 級高精 度地圖的出貨量(萬臺)138.89204.38300.76442.60651.32755.65876.691017.131180.061369.08高精度地圖單價(元)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高精度地圖自身 市場規模(億元)13.8920.4430.0844.2665.1375.5687.67101.71118.01136.91后端更新單價(元/年)1001001001001001001001
18、00100100后端更新帶來的 收入(億元/年)1.393.436.4410.8717.3824.9433.7043.8755.6769.37總收入統計(億 元)15.2823.8736.5255.1382.51100.50121.37145.59173.68206.27資料來源:高德官網、四維圖新公開調研紀要,研究院整理2. 智能駕駛艙:整體滲透率仍低,市場增速有望達到 40%經過幾年內的發展,智能駕駛艙的中控屏滲透率達到 60%左右,但其余細分產品滲透率 仍相對較低,因此整個行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15 年國內智能駕駛艙市場規模為 24 億元,2018 年為 175
19、億元, 到 2020 年有望達到 347 億元,18-20 年復合增速為 40.81%。同時,根據麥肯錫等機構的數 據,目前軟件占汽車電子的占比一般為 25%左右,再加上整體解決方案以及根據車廠做的定 制化開發,我們認為軟件在智能駕駛艙的價值量軟占比有不斷提升的趨勢。圖 4:智能駕駛艙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億元)增速400160%350140%300120%250100%20080%15060%10040%502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資料來源:智研咨詢,研究院3. 車聯網路側設備:車聯網建設必需環節,政策催化華需求有望逐步釋放路側設備是車聯網建設的必要環節,根據
20、江蘇某智能網聯示范區的路側設備招標公告來看, 合同總金額達到 875.2 萬元,按全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2851 個來算。保守估計 2016 年路側設備在縣區的滲透率為 0%(多數示范區都從 2016 年開始建立),到 2018 年國內共有 20 個 左右的智能網聯示范區,滲透率約為 1%,到 2020 年預計滲透率達到 5%。2020 年后,由于國家政策上對車聯網的政策目標,以及 5G 的商用,根據車聯網(智 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實現 LTE-V2X 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蓋, 預計在政策催化下到 2025 年將有 30%的滲透率(出于保守估計,高速公路的滲透程度暫不考慮
21、)。根據上面的測算,車聯網路側設備 19-25 年的復合增速有望達到 39.1%。表 2:對 5G 時代路側單元整體規模的預測20182019E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國內縣區數 量28512851285128512851285128512851路側設備滲 透率1.00%3.00%5.00%7.15%10.24%14.65%20.96%30.00%當年國內路 側設備市場 規模(億元)1.256.246.2411.6113.9322.6229.6945.17資料來源:江蘇某智能網聯示范區的路側設備招標公告、研究院(三)供給端:關注細分領域產品、車企客戶資源等方
22、面具有優勢 的企業1. 高精度地圖:市場集中度高,關注在車企端具有較深厚積累的企業關注產品端的更新,以及車企端積累等能力較強的企業。對于國內圖商,目前真正能夠打 造較完整的高精度地圖產品的僅有百度、高德和四維圖新三家公司。1)從后端實時更新的能力看,四維圖新相對領先。四維圖新預計將采用滴滴數據回傳等 方式實時獲取交通數據。目前四維圖新宣稱將實現實時的數據更新,其余兩家公司由于信息披 露口徑原因,尚未明確表示數據更新的頻率。2)車企資源方面,四維圖新具有一定優勢。第一,四維圖新在傳統前裝車載地圖領域市 占率長期維持在 40%左右。第二,四維圖新自動駕駛地圖產品正式通過 ASPICE CL2(汽車
23、 行業軟件過程改進和能力評估模型二級)國際認證,也是全球自動駕駛地圖領域唯一一張 ASPICE 二級認證證書。第三,公司是首個明確表示與較大規模車企有 L3 級訂單的公司,我 們看好公司在未來高精度地圖市場的競爭能力。(百度智能駕駛事業部、高德均未上市,部分 信息可能存在未公開的情況)。2. 智能駕駛艙:看好與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的企業國內智能駕駛艙領域主要企業包括上市公司中科創達、東軟集團等公司,以及阿里、騰訊、 百度等大型互聯網企業。表 3:國內智能駕駛艙領域主要軟件商公司主要功能適配車型或者相關合作阿里1. 沒有配備任何物理按鍵,中控搭載攝像頭。2. 支 持包括 Face ID、可疑人員
24、監測、駕駛員疲勞監測、 人臉鑰匙等功能。3. 接入天貓精靈服務后將有了阿里 巴巴經濟體的各種生態服務能力,包括支付寶、天貓、 淘寶、高德導航、優酷、蝦米等各類生活服務天貓精靈目前階段性和寶馬 3 系、5 系 車型合作;目前基于 AliOS 的斑馬系統 已經在超過 60 萬輛互聯網汽車上落 地,合作品牌包括榮威、名爵、上汽大 通、東風雪鐵龍、福特、觀致等騰訊2019 年偉世通宣布將與騰訊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和智 能駕駛艙解決方案,兩家公司將共同開發、共享綜合 駕駛艙項目的研究成果計劃從 2020 年開始在廣汽電動汽車上 實現商業化應用百度1. 智能液晶材質車頂+車窗透明屏,帶來全方位的娛 樂體驗和氛
25、圍烘托;2. 對向座椅,方便交流和娛樂; 3. 車窗透明度智能調節,提高隱私性、便于休息;4. 車載系統無死角喚醒;5. 整車環繞立體聲,與德賽西威合作中科創達Kanzi UI 是一個 HMI 開發工具,車企和供應商可以 為智能座艙里的各個屏幕進行界面和交互設計。 Kanzi Connect 則可以幫助信息、界面在車內不同的 屏幕之間流轉。全球汽車廠商 2018 年度的輕型車銷量前 25 位的車企中已有 15 家采取 了 rightware 相關產品。國內市場上 rightware 相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 90%以上東軟集團英特爾、東軟和紅旗聯合發布,包括多屏互動、軟件 融合、互聯能力、云服務
26、等功能紅旗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研究院我們看好未來與上游芯片端緊密結合、與下游車廠深度結合和綁定的企業。一方面,汽 車關鍵部件(比如智能駕駛艙、車聯網設備等)后的芯片技術仍集中在高通、英特爾、瑞薩、 恩智浦等芯片巨頭手中,同時這些巨頭多逐漸由硬件產品向軟硬件整體解決方案轉變,深度合 作的汽車軟件商將具有優勢。另一方面,在軟件定義汽車的大趨勢下,軟件提供商不僅需要有 足夠競爭力的軟件技術,還要具有針對具體車企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開發的能力。目前行業 內主要智能駕駛艙的提供商與汽車廠商做聯合創新,深度綁定,進行端對端的定義,而后才是 支持 tier 1 的交付。3. 路側設備:已有企業布局,關注核
27、心企業相關產業進展在路側設備領域,國內千方科技、高新興等企業重點布局,相關設備已經用于國內車聯網 道路和自動駕駛測試場地等場景。未來預計各地的智能駕駛路測、產業示范區等將加速推進, 建議積極關注參與相關建設的公司。表 4:國內市場代表性的部分車聯網路側設備企業公司市場地位及主要客戶千方科技完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 V2X 車載終端、路側設備和協同控制機研發和制造能力, 相關產品已應用于亦莊車聯網道路和自動駕駛測試場地高新興為全國首個 5G 自動駕駛應用示范島提供信號機、雷達、攝像機以及 RSU(路側 單元)、MEC(移動邊緣計算)等設備皖通科技積極開展信息采集與分析、綜合指揮調度、車路協同技術等方
28、面的技術研究,并 取得了“車聯網路側信息預警系統”、“車聯網路側信息采集與服務系統”等多項軟 件著作權和發明專利東軟集團布局車載設備(OBU)、路側基礎設施(RSU)等產品,并參加由 IMT-2020(5G) 推進組 C-V2X 工作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 共同舉辦的 C-V2X“四跨”互聯互通應用示范活動資料來源:公司公告、相關公司官網,研究院整理三、云計算:推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多個環節有望受益5G 對整個云計算產業鏈發展帶來推動作用。從云計算上游來看,5G 對 IDC 產業及服務 器發展有明顯的帶動作用,行業下游 IDC 新建數量、企業云需求加速等將帶動上游服
29、務器行 業景氣度持續向上;從云計算中游及下游看,5G 普及有望改善 SaaS 等模式的效率,遠程辦 公等具體應用領域領來機遇。同時,5G 還將促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5G 帶來的入網流量持 續增加和進一步推動云計算的發展,會促進 DPI 設備的采購需求上升。重點標的:浪潮信息、 用友網絡、恒為科技、寶信軟件、廣聯達,金山辦公。(一)5G 對整個云計算產業鏈發展帶來推動作用從云計算上游來看,5G 對 IDC 產業及服務器發展有明顯的帶動作用。IDC 是海量數據流 量的承載實體,是互聯網數據流量計算、處理、存儲和傳輸的核心資源基地,互聯網、云計算 的高速發展是 IDC 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隨著 5
30、G 商業化進程加速,流量持續增長,云計算 和邊緣計算需求增加,將產生大量數據中心建設需求。2019 年中國 IDC 市場規模達到 1560.8 億元,同比增長 27.1%,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 11%)?;乜捶掌靼l展的過去十余年,行 業景氣度與技術發展息息相關,隨著云計算興起、通信制式的升級,國內服務器行業逐漸形成 3 年一周期輪動。面對今年企業上云業務的加速、AI 應用增多、邊緣計算與 5G 商用在即等 多技術發展推動,行業下游 IDC 新建數量、企業云需求加速等將帶動上游服務器行業景氣度 持續向上,采購需求加速釋放。推薦浪潮信息、寶信軟件。從云計算中游及下游看,5G 普及有望改善 Sa
31、aS 等模式的效率,SaaS 模式及遠程辦公等 具體應用領域領來機遇。遠程辦公需保證參與者實時互動,對信息傳輸速度有著較高要求。 特別是近期新冠疫情影響下,遠程辦公需求激增,釘釘、企業微信等遠程辦公軟件均出現了程 序卡頓或無法登陸等問題。5G 技術高可靠低時延的特性,有利于保證遠程辦公的數據傳輸速 度,避免在流量高峰期出現延遲,能夠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從而推動遠程辦公行業的進一步 發展。推薦用友網絡、廣聯達,建議關注金山辦公。同時,5G 還將促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5G 商用在即將進一步推動入網流量的 增加,提高網絡監管的難度。另一方面,5G 或進一步助力全球“云化”的趨勢,企業數據上
32、云帶來的數據流量向數據中心集中導致的集中性風險,推動云服務廠商對數據分析、信息安全 防護和流量運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網絡可視化行業面對 5G 通信制式的改變,需研制 新的符合 5G 通信需求的產品,帶動產品的更新替換潮;另一方面,流量的大幅上漲,“云化” 現象帶來的網絡安全新需求, IP、MPLS based、SDN 并存的網絡時代等,都為網絡安全的管 理,分析,監管提出了新挑戰,將刺激新增購買需求。綜上,我們認為 5G 帶來的入網流量持 續增加和進一步推動云計算的發展,會促進 DPI 設備的采購需求上升。建議關注:恒為科技。(二)需求分析:數字化轉型加速云計算發展15G 加速數字化轉型
33、,云計算作為核心技術架構發展勢不可擋5G 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即企業利用數字 化技術推動企業轉變業務模式,從技術角度來說, 5G 以全新的網絡架構,通過十倍于 4G 的 峰值速率、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千億級的連接能力,憑借著全新的網絡架構極大拓展了應用范 圍,更好實現人與人、物與物的通信,幫助各行業企業快速實現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 級。據中國信通院估計,5G 在 2020-2025 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 15.2 萬億元,是推動經 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5G 將以深度交互、互聯互通,促進海量數據匯聚和研發生產資源 共享,為企業打造新的業務模式。
34、圖 5:數字化轉型與 5G資料來源:華為,研究院政策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萬億市場空間巨大。當前中國經濟增速相對放緩,由粗獷式 向精細化轉變,企業響應中國制造 2025 計劃,同時在技術層面我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 能等 IT 技術迅速發展,數字技術呈指數級增長。顧問預測中國數字轉型支出的市場規模 將從 2019 年的 2.8 萬億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3.7 萬億元,其中制造行業 2019 年數字轉型支出最高將達到 2205 億元,地產行業 2019 年數字轉型支出最低為 206 億元。圖 6:2019-2021 年中國數字轉型市場規模預測圖 7:19 年中國十大行業數字轉型市場規模預測
35、(億元)數字轉型支出(萬億)增長率(%)43216%15%14%2500200015001000113%50002019E2020E2021E12%0制造 政府 金融 交通 能源 醫療 電信 物流 教育 地產資料來源:顧問,研究院資料來源:顧問,研究院云計算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平臺層 IT 技術架構,發展趨勢勢不可擋。5G 使得網絡速度 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帶來海量數據,對計算與存儲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為硬件技術升級空間有限,必須通過網絡結構的優化滿足應用對網絡性能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將應用安 裝在“云”上比安裝在“本地”還要快,讓很多企業開始選擇用云、上云。在 5G 的支持下云計算 明顯
36、提升了網絡響應效率、可靠性和單位容量,大量的本地業務完全可以遷移到云端,使云計 算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數據孤島、信息煙囪、互聯互通、數 據斷層等問題,數字化體系中同時對數據的處理和存儲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云計算可以提升 IT 基礎實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實現彈性計算和低成本的需求。 圖 8:數字化轉型和云計算的關系資料來源:IDC,研究院數字化轉型帶來海量市場空間,我國公有云市場持續高速增長。2022 年預計中國云計算 市場規模將達到 2902 億。2018 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 962.8 億元,增速 39.2%。其中, 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 437 億元,同比
37、增長 65.2%,預計到 2022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731 億元;私有云市場規模達 525 億元,同比增長 23.1%,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到 2022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172 億元。圖 9:2016-2022E 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及增速圖 10:2016-2022E 中國私有云市場規模及增速2000150010005000市場規模(億,左軸)同比增速(%,右軸)80%60%40%20%0%2016 2017 2018 2019E 2020E 2021E 2022E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市場規模(億,左軸)同比增速(%,右軸)25%24%23%22%
38、21%20%2016 2017 2018 2019E 2020E 2021E 2022E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研究院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研究院2. 政策助力云計算建設,中小企業成本收益顯著效率提升迫在眉睫,資源密集型與勞動力密集型發展已成過去。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 失,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根據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17 年全國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結果顯示 2017 年 6000 家企業中有 61%認為人工成本負擔重,這一數字在2016 年為 45%。企業用工負擔的不斷加重,倒逼企業積極引入新興技術產品與服務,進而提 升管理效率,增加盈利能力。圖 11:2016-2017 年中
39、國企業成本負擔調查70%60%50%40%30%20%10%0%20162017資料來源:億歐智庫,研究院中小企業整體信息化程度低數量龐大。根據 IDC 數據統計,截至 2017 年底,中國中小企 業數量超 2400 萬家,預計 2019 年中國中小型企業數量將接近 2800 萬家,平均每年新增中小企業數量 200 萬家。同時中小企業一直面臨實體經濟成本上升壓力加大的問題。根據華為數據 顯示,基于云計算的 IT 服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相對于傳統的“購買、管理以及維護”內部 IT 服務能夠將成本降低 30%-50%。同時目前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程度偏低,大多停留在文字處 理等辦公軟件和人事管理階段
40、,對于 ERP 和 CRM 等信息化產品使用比例較低。圖 12: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滲透率情況60%50%40%30%20%10%0%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院滲透率政策助力云計算建設,云計算已成新興技術基礎設施。2018 年,工信部推動企業上云 實施指南(2018-2020 年)的印發和各地企業上云政策的推出,進一步優化了云計算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環境,提出到 2020 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 100 萬家,形成典型標桿應用案例 100 個 以上,形成一批有影響力、帶動力的云平臺和企業上云體驗中心。(三)供給分析:跑馬圈地仍是云廠商核心,各細分市場加速整合1IaaS:跑馬圈地仍是各家核心,短
41、期內價格要素依然凸顯。跑馬圈地仍是各家核心,短期內價格要素依然凸顯。IaaS 主要由云服務商向用戶交付計 算、網絡、存儲以及其他基礎資源。中國 IaaS 層核心廠商主要有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 金山云、京東云、Ucloud、AWS、天翼云。目前各大廠商紛紛通過降價爭奪地盤,以 AWS 為 例,自 2006 年發布以來,AWS 已經進行了 72 次降價,在今年 6 月 20 日 AWS 技術峰會上, 亞馬遜又提出對 Amazon EC2 新一代 5 系列 C5 和 R5 計算實例,以及 GPU 加速計算實例 P3 的價格有 27%-49%的優惠。表 5:中國云計算 IaaS 層核心廠商公司基本
42、情況IaaS 層代表產品AWS自 2006 年初以來,Amazon Web Services 已經為各種規模的企業提供了云基 礎設施平臺。借助 AWS,企業可以申請計算能力、存儲和其他服務,獲得全 球性的計算基礎設施。對象儲存平臺、數據庫服務、計算 服務阿里云阿里云創立于 2009 年,是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為 200 多 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2017 年 8 月阿里巴巴財 報數據顯示,阿里云付費云計算用戶超過 100 萬,阿里云在全球 18 個地域開放了 49 個可用區,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可靠的計算支持。云服務器 ESC、對象存儲 OSS、全 站加
43、速 DCDN騰訊云騰訊云基于 QQ、微信、騰訊游戲等海量業務的技術錘煉,從基礎架構到精細 化運營,從平臺實力到生態能力建設,騰訊云將之整合并面向市場,使之能 夠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集云計算、云數據、云運營于一體的云端服務體驗。GPU 云服務器、FPGA 服務器、CDN 邊緣計算華為云華為云隸屬于華為公司,成立于 2011 年。致力于為廣大企業、政府和創新創 業群體提供安全、中立、可靠的 IT 基礎設施云服務。華為云已上線云服務、 通用解決方案,多個行業場景解決方案,服務于全球眾多知名企業。彈性云服務器 ECS、GPU 加速云服 務器金山云金山云創立于 2012 年,是金山集團旗下的云計算品牌。金
44、山云已推出多種云 產品,適用于游戲、視頻、政務、醫療、金融等垂直行業的云服務解決方案。云服務器、GPU 云服務器、內容分 發網絡京東云京東云是京東集團旗下的全平臺云計算綜合服務提供商,京東云為用戶提供 全方位的服務,形成了從基礎平臺搭建、業務咨詢規劃、到業務平臺建設及 運營等全產業鏈的云生態格局,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云計算解決方案。GPU 云主機、DDOS 基礎防護、對 象儲存電信云中國電信云為用戶提供云主機、云存儲、桌面云、專屬云、混合云、CDN 等 全線產品,同時為政府、醫療、教育、金融等行業打造定制化云解決方案云主機、VPC、負載均衡、對象存 儲、云存儲網關、CDN 內容分發UcloudUCloud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