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目錄一、5G 全面帶動科技產業創新11.1 近十年一遇的技術升級11.2 5G 商用已進入全方位沖刺階段,預計 2020-2023 年開啟新一輪換機潮21.3 5G 帶動細分市場增長,看好 AR/VR 新應用71.4 5G 商用助推硬件創新,零組件龍頭公司持續受益11二、5G 硬件:5G 創新帶動電子元器件和模組充分受益132.1 射頻:半導體增長最快子行業,本土公司潛力巨大132.2 天線:受益 5G 高頻高速和小型化趨勢,材料升級帶來價值提升192.3 散熱:工藝升級散熱市場快速增長,國內廠商追趕勢頭強勁232.4 屏蔽:電磁屏蔽需求旺盛,細分領域國內廠商異
2、軍突起252.5 光學:5G 終端加速滲透,持續推動光學創新及 ODM 占比提升272.6 ODM:5G 手機 ODM 比例將提升,迎來市場新機遇33三、5G 應用:5G 驅動 VR/AR、云游戲、超高清視頻率先落地373.1 VR/AR 產業全景初探373.2 VR/AR:誰將是那個“殺手級”的應用?423.3 云游戲:游戲通向云端之路563.4 韓國運營商的嘗試59四、5G 流量:以史為鑒,5G 流量爆發將帶動數據中臺加速發展684.1 3G/4G 帶動移動互聯網流量爆發,數據分析公司快速成長684.2 5G 流量爆發將帶動數據中臺加速發展694.3 云計算巨頭分別加碼數據中臺,看好傳統軟
3、件龍頭公司向數據中臺轉型72圖目錄圖 1:科技行業創新周期模型1圖 2:消費電子行業已進入新的創新周期1圖 3:蜂窩通信網絡已進入 Pre-5G 時代2圖 4:ITU、3GPP 5G 標準推進時間表3圖 5:各國主要運營商 5G 時間線4圖 6:5G 終端設備商用時間表4圖 7: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復盤5圖 8:2013-2020 年換機周期預測5圖 9:2017-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5圖 10:2016-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預測6圖 11:2019-2023 年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百萬臺)6圖 12:5G 構建的四層應用體系7圖 13:5G 三大服務將極大擴展下
4、游應用場景8圖 14:2035 年 5G 將在全球驅動 12.3 萬億美元經濟活動8圖 15:5G 頻率和網速提升對科技行業的影響9圖 16: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值預測(10 億美元)9圖 17: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值增長率9圖 18:VR/AR 的應用將擴大光學、傳感、OLED 等電子元器件需求10圖 19:2017-2022 年 VR/AR 出貨量預測10圖 20:2016-2020 年 VR/AR 市場空間及其增長率10圖 21:2017-2022 年 VR/AR 傳感器市場空間11圖 22:2017-2021 年 VR/AR OLED 市場需求11圖 23:簡化的射頻前端示意圖13圖 24:濾
5、波器市場空間價值及未來預測14圖 25:高端濾波器市場空間及單機需求量14圖 26:SAW 濾波器市場格局14圖 27:BAW 濾波器市場格局14圖 28:多模多頻帶動 PA 價值量不斷提升15圖 29:PA 模組價值量不斷提升15圖 30:iPhone XS/XS Max 使用的 3 片 LCP 天線19圖 31:LCP/MPI 電子元器件的價值提升路線20圖 32:iPhone 天線已從“PI 軟板+同軸電纜”轉向“一體化 LCP 天線”設計20圖 33:LCP/MPI 軟板市場的短期、中期、長期需求邏輯21圖 34:智能手機出貨量與 LCP/MPI 天線滲透率預測21圖 35:智能手機
6、LCP/MPI 天線市場空間預測(億美元)21圖 36:散熱占單機 BOM 價值占比有望提升23圖 37:2016-2022 年手機熱管理市場迎來高增長23圖 38:電磁屏蔽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吸收25圖 39:2016-2021E 全球 EMI 屏蔽材料市場規模及增速25圖 40:電磁屏蔽產業鏈與飛榮達所處位置26圖 41:電磁屏蔽器件的生產流程26圖 42:電磁屏蔽膜產業鏈26圖 43:中國與全球 FPC 產值(億美元)26圖 44:智能手機各品牌檔位路標27圖 45:全球三攝滲透率28圖 46:智能手機旗艦機攝像頭數量演進28圖 47:AR/VR 技術成熟度曲線28圖 48:結構光方案29
7、圖 49:TOF 方案29圖 50:ADAS 車載攝像頭配置29圖 51:全球車聯網規模及滲透率30圖 52:全球車載攝像頭模組出貨量預測(百萬)30圖 53:手機攝像頭結構30圖 54:手機攝像頭中各環節價值量占比30圖 55:攝像頭產業市場空間31圖 56:2011-2020 年全球手機鏡頭市場銷量情況預測32圖 57:2011-2020 年全球手機鏡頭市場金額情況及預測32圖 58:蘋果鏡頭供應商份額32圖 59:國內安卓鏡頭供應商份額32圖 60:2012-2019 年攝像頭模組單價33圖 61:國內安卓鏡頭供應商份額33圖 62:2018 年智能手機生產模式分布34圖 63:全球智能
8、終端 ODM/EMS/IDH 廠商份額分布34圖 64:ODM/EMS 廠商上下游產業鏈34圖 65:全球 ODM/EMS 廠商收入預測(億美金)36圖 66:5G 十大先鋒領域37圖 67:VRAR 發展史回顧38圖 68:2017 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38圖 69:2018 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38圖 70:全球 VR/AR 投融資規模(億美元)39圖 71:全球 VR/AR 各環節投融資規模和結構(億美元)39圖 72:中國 VR/AR 投融資規模(億元)40圖 73:中國 VR/AR 投融資事件數40圖 74:2017 年和 2019 年 1-10 月中國 VR/AR 各環節投融資規模
9、和結構40圖 75:2017 年 1-10 月中國 VR/AR 投融資輪次結構變化40圖 76:2019 年 1-10 月中國 VR/AR 投融資輪次結構變化40圖 77:2017 年 1-10 月中國 VR/AR 內容環節投融資結構41圖 78:2019 年 1-10 月中國 VR/AR 內容環節投融資結構41圖 79:VR 服務收費模式42圖 80:2017 年 1-10 月中國 VR/AR 內容環節投融資結構43圖 81:2019 年 1-10 月中國 VR/AR 內容環節投融資結構43圖 82:VR/AR 應用成熟度曲線43圖 83:VR 直播主要內容規格的建議碼率與帶寬需求44圖 8
10、4:VR 直播網絡解決方案44圖 85:VR 直播網絡解決方案46圖 86: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 steam 平臺 VR 月活躍用戶數占總用戶數比例48圖 87:2019-2020 年中國 VR 線下體驗店市場規模50圖 88:百度 PC VR 解決方案52圖 89:百度一體機 VR 解決方案52圖 90:百度 VR 教學管理軟件53圖 91:百度 VR 課程53圖 92:云游戲發展歷程56圖 93:5G 時代云游戲架構57圖 94:云游戲產業鏈分布58圖 95:韓國 LTE 和 5G 用戶月平均流量使用情況(GB)59圖 96:U+AR 工作室錄制真人視頻61圖 9
11、7:U+AR 明星視頻,可轉換不同角度61圖 98:U+VR:與明星虛擬約會61圖 99:U+VR:與明星虛擬約會61圖 100:LG U+云游戲62圖 101:可通過雙屏手機玩游戲62圖 102:U+棒球:可放大各角度(僅支持 5G)62圖 103:U+棒球:可選主場、一壘、外場等(僅支持 5G)62圖 104:U+Golf:可選擇速度和角度精確觀看63圖 105:U+Golf:可通過三維圖形觀看比賽場景63圖 106:偶像直播:360 度 VR 視角63圖 107:偶像直播:偶像特寫63圖 108:偶像直播:選擇特定藝人的畫面64圖 109:偶像直播:選擇不同的拍攝角度64圖 110:偶像
12、直播:現場直播可返回前面的視頻64圖 111:偶像直播:有特定藝人表演時鬧鐘提醒64圖 112:AI 健身:一個屏幕中可觀看 4 個角度拍攝65圖 113:AI 健身:可實時分析用戶的動作是否準確65圖 114:LG V50S ThinQ 5G“雙屏手機”看電影66圖 115:LG V50 ThinQ5G“雙屏手機”看棒球賽66圖 116:全球移動流量情況68圖 117:美國數據公司營收情況(單位:百萬美元)68圖 118:中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情況68圖 119:東方國信營收情況68圖 120:韓國移動用戶數據使用量情況69圖 121:中國物聯網連接數(億)70圖 122:全球云計算及互聯網
13、巨頭 Capex70圖 123:騰訊、阿里、百度 Capex71圖 124: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增長趨勢71圖 125:全球 ICP 資本開支結構73圖 126:2018 年中國的云計算機滲透率僅 10.9%73圖 127:全球 IaaS、PaaS、SaaS 市場份額73圖 128:中國 IaaS、PaaS、SaaS 市場份額73圖 129: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及增速(單位:億美元)74圖 130:中國公有云計算規模及增速(單位:億元)74圖 131:IaaS/PaaS/SaaS 區別74圖 132:傳統企業 IT 架構流程驅動77圖 133:新業務模式:數據驅動77圖 134:用友網絡云平臺78圖
14、 135:金蝶國際云平臺78表目錄表 1:2017-2023 年全球網絡連接量和數據需求量2表 2:5G 版本從 Rel-15 到 Rel-17 的演進3表 3:各手機品牌 5G 商用進度表6表 4:2019 年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值和增長率預測(10 億美元)9表 5:5G 智能手機配置變化11表 6:射頻前端細分市場預測及其驅動因素(億美元)13表 7:國產濾波器廠商概況15表 8:全球主要手機射頻 PA 模組市場占有率15表 9:國內 PA 產業鏈從設計到代工已經完備16表 10:國內主要 PA 廠商產品及客戶16表 11:全球前五大射頻開關芯片公司17表 12:國內主要射頻開關芯片公司業務
15、概括17表 13:射頻前端本土主要受益公司概況18表 14:LCP/MPI 軟板更能滿足高頻高速和小型化需求19表 15:LCP/MPI 軟板替代同軸電纜可實現更高的空間利用率20表 16:2017-2019 年 iPhone LCP/MPI 天線價值鏈分布(億美元)22表 17:蘋果 LCP 天線供應鏈初步成型22表 18:LCP/MPI 產業鏈大陸公司業務進展22表 19:手機熱源與散熱影響因素分析23表 20:常見手機散熱材料的特點24表 21:三家公司皆布局熱管,但客戶、產品各有側重24表 22:當前搭載三攝/四攝手機發布情況27表 23:全球手機設計制造模式主要有三種33表 24:各
16、手機廠商 ODM 比例35表 25:5G 手機發布情況35表 26:2019 年 1-10 月國內單筆投融資過億事件41表 27:2019 年 1-10 月國外單筆投融資過億美元事件41表 28:VR 直播領域公司梳理45表 29:VR 游戲公司47表 30:Improbable 公司發展歷程49表 31:VR 教育公司梳理51表 32:VR 教育公司梳理54表 33:VR 營銷公司梳理55表 34:LG U+ VR 頭戴顯示器初期折扣情況(目前官網相關套餐無顯示相關折扣)60表 35:中美兩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立的大數據公司相關情況69表 36:阿里、騰訊、華為大型數據中心規劃情況72表 3
17、7:國內云硬盤商價格差異75表 38:云服務商價格差異75表 39:數據倉、數據湖、數據中臺對比76一、5G 全面帶動科技產業創新1.1 近十年一遇的技術升級我們創新性地提出科技行業創新周期模型:一個完整的行業創新周期可以分為創新期、滲透期和穩定期。1)創新期:為行業周期的初始階段,行業驅動因素為新品研發導致的 ASP 提升。由于短期內滲透率較低, 故本階段對公司的業績增厚并不明顯,但行業估值出現明顯回升,研發驅動型的企業最先受益。2)滲透期: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創新產品的產業化水平逐步提升,雖然新產品 ASP 下降,但在新 品滲透率快速上升以及換機周期縮短的推動下,企業在經營上仍然體現為
18、量價齊升,業績快速釋放,估值進一 步上行,其中擴張能力強的進取型企業有望表現最佳。3)穩定期:行業整體技術進步放緩,集中度開始提升,客戶對供應鏈的管理加強,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 能力較強的企業獲得更大份額,同時由于行業增速下降,整體估值下移。從歷史上看,每一輪科技產業創新周期均主要由通信代際升級驅動,歷時 5-8 年。我們認為 2017-2019 年為 4G 時代的穩定成熟期,而進入 2020 年,運營商加速投入 5G 網絡建設,科技軟硬件有望在運營商、品牌廠等 推動下,迎來新一輪創新周期。圖 1:科技行業創新周期模型圖 2:消費電子行業已進入新的創新周期資料來源:證券研究發展部資料來源:證券
19、研究發展部從產品以及應用場景來看,iPhone 11 在材料、設計以及交互方式上領先創新(包括高頻材料、3D 光學等), 本質上是 4G 向 5G 過渡期的提前探索。預計 2020 年安卓陣營將繼續推出多款 5G 手機,成為 5G 終端的起點, 而蘋果則將在 2020 年推出 5G 版本的 iPhone,且 VR/AR、智能汽車等新型終端有望放量,帶動 5G 終端滲透率 大幅提升。而帶有創新配置的終端保有量不斷積累,也將使 AI、VR/AR 等新興應用場景具備更大的推廣可能, 有望再次看到應用與硬件之間的相互促進和良性循環。291.2 5G 商用已進入全方位沖刺階段,預計 2020-2023
20、年開啟新一輪換機潮5G 標準、運營商、芯片、終端進展加快。2019 年,4G LTE 網絡已進入十年部署的后半程。隨著 LTE-A 和 LTE-A Pro 網絡的建設,通信網絡已從 4.5G 逐漸過渡到 Pre-5G 時代。隨著許多 5G 網絡使用 NSA 模式啟動, 大多數新終端將同時支持 5GNSA 與 SA 模式,通信網絡的升級將極大提高用戶體驗,拓展應用場景。根據 Ericsson 預測,全球移動數據流量正快速增長,預計 2017 年至 2022 年的 CAGR 將超過 40,預計到 2019 年底全球 5G 簽約用戶數量將達到 1300 萬,5G 部署初期的終端數量已經超過 LTE
21、部署初期的終端數量。5G 網絡的升級將極 大的提高網絡速率,從而促進高清視頻、VR/AR 等高流量需求的應用。此外,5G 還將在物聯網和關鍵任務服 務上擴展應用場景。表 1:2017-2023 年全球網絡連接量和數據需求量全球統計數據單位2017 年2023 年CAGR移動網絡連接量億78892%智能手機連接量億43729%移動寬帶連接量億53838%LTE 網絡連接量億275512%月流量/智能手機GB3.41731%總移動數據月流量EB1510739%資料來源:Ericsson,證券研究發展部圖 3:蜂窩通信網絡已進入 Pre-5G 時代資料來源:Yole,證券研究發展部5G 網絡標準和規
22、范正逐步完成,預標準的 5G 商用部署將更早啟動。5G 標準由 ITU、3GPP 等通信行業組 織制定。2019 年 6 月美國加州 3GPP RAN#84 會議公布了 5G 標準最新時間表(Rel-15/16/17)及 Rel-17 工作方 向。目前 3GPP 已提前完成 5G NR 標準,ITU 將提交 5G 提案,而 IMT-2020 規范將于 2020 年完成,部分運營 商可在 2019 年實現商業部署。全球來看,美國四大運營商已宣布于 2018 年底至 2019 年中提供 5G 服務,韓國、 日本、中國于 2019 年部署早期 5G 網絡,而 5G 網絡大規模部署則將于 2020 年
23、啟動。我們認為,5G 商用將分階段影響電子行業。從商用階段來看,5G 網絡標準先行,芯片其后,終端的研發測試最后。目前階段,運營 商、終端廠商、芯片廠商已經進入原型測試密集期,5G 商用進入全方位沖刺階段。圖 4:ITU、3GPP 5G 標準推進時間表資料來源:未來智庫,證券研究發展部表 2:5G 版本從 Rel-15 到 Rel-17 的演進5G 版本主要內容Rel-15分為三個部分,目前全球范圍內主要商用 5G 網絡依然基于 Rel-15 NSA 模式 Early Drop:支持 5G NSA(非獨立組網)模式,系統架構選項采用 option 3,規范在 2017 年底凍結; Main D
24、rop:支持 5G SA(獨立組網)模式,系統架構選項采用 option 2,規范在 2018 年 6 月凍結; Late Drop:包含了考慮部分運營商升級 5G 需要的系統架構選項 option 4 與 option 7,5G NR 新空口雙連接 (NR-NRDC)等,規范在 2019 年 3 月凍結;Rel-16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eMBB 增強:UE power saving,遠端干擾管理 RIM,2 step RACH,positioning,MIMO 增強,綜合接入與回程 IAB, CA/DC 增強,移動增強; 垂直行業應用:NR V2X,NR uRLLC,NR 免授權頻譜 NR-
25、U,NR IIOTRel-17潛在研究方向包括: eMBB 增強:UE power saving,small data 增強,MIMO 增強,覆蓋增強,positioning,52.6GHz 以上的 NR,IAB 增強,Multi-SIM,NR Light,NR-U 增強; 垂直行業應用:NR V2X,NR uRLLC,NR 免授權頻譜 NR-U,NR IIOT資料來源:3GPP,證券研究發展部全球 5G 進展快速,中國市場穩中有進。韓國動作迅速,充當業界先鋒。截至 2019 年 10 月,韓國 5G 用戶 數量已經達到 350 萬,5G 基站已達 9 萬座。KT 預計 2019 年底 5G
26、服務將覆蓋 85 個城市,覆蓋地區人口達總 人口的 80%。美國 5G 方案激進。Verizon 于 2019 年 4 月推出毫米波(主要為 28GHz)5G 手機服務,計劃在 2019 年底前完成 30 個城市的 5G 信號覆蓋。日本借助奧運會契機推進 5G 戰略。2019 年 4 月,NTT Docomo、KDDI、 Softbank 和日本樂天取得 5G 頻譜資源,預計 2020 年正式商用,通過 5G 方式實現高清視頻直播,同時提出“超 智能社會 Society5.0 戰略”。中國市場穩中有進。2019 年 10 月正式開放 5G 商用,三大運營商同時部署 50 個 5G 商用城市,到
27、 2019 年底總計建成 14 萬座 5G 基站,投資達到 420 億元,目前技術以 NSA 單模為主,需求 以 eMBB 為主。圖 5:各國主要運營商 5G 時間線資料來源:羅蘭貝格,證券研究發展部5G 終端商用進入沖刺階段,2020 年將是 5G 商用爆發年。根據 Ericsson 報告,智能手機、路由器、CPE、 平板等終端的 5G 商用進展將分階段推進。最早的 5G 商用終端以固定無線設備(FWA)和數據連接設備為主,包括 CPE 和路由器等網絡設備,這類終端將為 5G 網絡提供流量入口。手機方面,業界于 2019 年推出支持中頻 段的 5G 商用機,預計 2020 年推出支持毫米波的
28、 5G 商用機。另外,5G 將為更多行業提供新用例,預計 2020 年將首次商用支持工業監控的超低延遲 5G 物聯網模組。網絡連接量方面,5G 商用早期階段的滲透率較低,但 隨著網絡和芯片的成本降低,以及終端設備的價格降低,預計 5G 終端將于 2020-2023 年迎來快速增長,預計 2023 年全球將有 10 億個支持 5G 增強移動寬帶的終端設備。圖 6:5G 終端設備商用時間表資料來源:Ericsson,證券研究發展部 5G 商用將縮短換機周期,預計 2020-2023 年開啟新一輪換機潮回顧歷代通信終端升級歷史,我們發現在新一代通信終端首次投入使用后的第 2-5 年是其增長最快的時期
29、。 2008 年 3G 手機首次商用,手機終端進入互聯網時代,文字、圖片和基礎互聯網服務成為消費者關注熱點。在 其后的 2009-2012 年間,3G 手機滲透率快速提升,2012 年滲透率達到最高值 73.9%。2010 年 4G 手機首次商用, 手機終端進入互聯網+時代,更高速度和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使視頻、互聯網服務、O2O 成為消費者關注熱點。 2011-2014 年間,4G 手機滲透率快速提升,2014 年滲透率達到 37.9%。我們認為,換機潮的本質是網絡應用生 態的完善和服務體驗的提升,其背后動力則來自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商、芯片商和配套廠商的協力創新。圖 7: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復
30、盤資料來源:IHS,證券研究發展部后 4G 時代換機周期延長,而 5G 將縮短換機周期。據 IDC 統計,2014 年以來,換機周期不斷延長,內部 原因在于手機質量提高和壽命延長,外部原因在于 4G 所能承載的應用創新和服務創新逐漸飽和,而非革命性 的局部創新難以刺激用戶換機需求。隨著 5G 商用加速,高清大視頻、VR/AR、海量物聯和無人駕駛等創新應 用和創新生態的興起,應用和服務體驗創新必將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對現有 4G 內容有著巨大顛覆。我們認為, 2019 年是 5G 手機創新元年,5G+AI+折疊屏創新將燃起新一輪換機需求,eMBB、uRLLC 與 mMTC 陸續落地, 縮短 5G
31、智能手機換機周期。由于 2019 年處于 5G 預商用階段,技術和服務尚在摸索階段,因此 5G 手機出貨量 有限,2020 年 5G 智能手機將加速放量,我們預計 2020-2023 年將開啟新一輪換機潮。圖 8:2013-2020 年換機周期預測圖 9:2017-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資料來源:IDC,證券研究發展部資料來源:IDC,證券研究發展部圖 10:2016-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預測圖 11:2019-2023 年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百萬臺) 資料來源:canalys,證券研究發展部資料來源:canalys,證券研究發展部龍頭廠商積極推進,國產廠商先拔頭
32、籌。2019 年 12 月,高通公布 2020 年 5G 手機合作公司名單,包括華 碩、富士通、谷歌、HMD(諾基亞)、HTC、LG、摩托羅拉、一加、OPPO、三星、夏普、索尼、vivo、小米、 中興等。除蘋果等基于商業角度考慮 2019 年不推 5G 手機,其他手機廠商都在加緊推進,國產廠商包括華為、 榮耀、中興、小米、OPPO、vivo、一加等均加緊 5G 手機推進,在 2019 年推出首批 5G 手機。截至 2019 年末, 已發布的 5G 機型有三星 Galaxy S10 5G、Galaxy Note10+ 5G、華為 Mate30 X 5G、榮耀 V30 Pro 5G、OnePlus
33、 7 Pro 5、OPPO Reno 5G、vivo iQOO Pro 5G、小米 9 Pro 5G 版、Mix 3 5G 版、中興 Axon 10 Pro 5G 等。預計 2020 年將發布的 5G 手機有蘋果 iPhone 12、華為 P40、三星 S11 5G、OPPO FindX2 5G、vivo X30 5G、小米 10 等。表 3:各手機品牌 5G 商用進度表廠商5G 手機發布時間5G 手機業務進展蘋果2020 年 9 月搭載 Qualcomm 5G 基帶的蘋果手機預計在 2020 年秋季推出。三星2019 年 4 月2019 年 4 月,三星發布 Galaxy S10 5G 版,
34、采用三星 Exynos 9820 處理器。2019 年三星共發布 5 款 5G 手機,Galaxy Note 10 Plus 5G 是目前最暢銷的 5G 手機,搭載高通驍龍 855 處理器。搭載驍龍 865 的 處理器的三星 S11 系列預計會在 2020 年 2 月發布。華為2019 年 7 月2019 年 7 月 27 日,華為首款 5G 手機 Mate 20 X 發布。2019 年 10 月 23 日,華為 5G 終端及全場新產品 大會召開,華為 Mate 30 系列 5G 手機正式推出,其中 5G 版本搭載最新旗艦麒麟 990 5G 處理器。榮耀2019 年 11 月2019 年 11
35、 月,榮耀正式發布 V30 系列 5G 手機,其中 V30 采用麒麟 990 4G 處理器并外掛巴龍 5000基帶,V30 Pro 采用麒麟 990 5G 處理器。中興2019 年 2 月中興 Axon 10 Pro 5G 手機于 2019 年 2 月份在 MWC 展會上發布,于 8 月 5 日正式開售。vivo2019 年 9 月2019 年 9 月,vivo 推出 NEX 3 5G 版手機,搭載高通驍龍 855 Plus 處理器并外掛 X50 基帶。OPPO2019 年 5 月2019 年 5 月 1 日,OPPO Reno 5G 版在瑞士正式發售,這是歐洲首款商用 5G 手機。2019
36、年 12 月 14日,OPPO Reno3 Pro 5G 手機開啟預約,搭載高通首款集成式 5G 芯片驍龍 765G 處理器。TCL2020 年上半年TCL 將于 2020 年推出 5G 產品和可折疊終端,于 20 年上半年在歐洲市場首先推出 5G 手機。LG2019 年 2 月2019 年 2 月 25 日在巴塞羅那推出首款 5G 手機 V50 THINQ。Sony2020 年Sony 計劃在 2020 年推出 4 款 5G 旗艦手機,其中第一款可能被命名為 Xperia 1.1。華碩待定華碩表示 19 年推出 5G 手機為時尚早,ZenFone 6 不支持 5G。小米2019 年 2 月M
37、WC 2019 大會上,小米發布自家首款 5G 手機小米 MIX3 5G。2019 年 9 月 24 日,小米正式發布小米 9 Pro 5G,搭載高通驍龍 855 Plus 處理器并外掛 X50 基帶。廠商5G 手機發布時間5G 手機業務進展HTC2020 上半年HTC 與美國 Sprint 在 2019 上半年推出首款 5G移動智能網絡中心產品,同時宣布攜手澳洲電信商 Telstra 進軍 5G,預計將在 2020 年推出 5G 智能手機,搭載高通 855 芯片。魅族2020 年上半年預計 2020 年春季發布的魅族 17 將是全球首批搭載高通驍龍 865 旗艦平臺的雙模 5G 手機,這將是
38、魅 族首款 5G 旗艦。MOTO2019 年 5 月摩托羅拉于 2019 年 5 月 31 日推出 MOTO Z4,搭配 5G 模塊,MOTO Z4 可獲得 5G 網絡連接能力.一加2019 年 12 月2019 年 12 月,一加 7T Pro 5G 邁凱倫定制版在美國運營商 T-Mobile 上架,搭載高通驍龍 855 Plus 處 理器并外掛 X55 基帶。這也是全球首款搭載高通驍龍 X55 的驍龍 855 Plus 5G 旗艦手機。海信未定海信 18 年下半年啟動 5G 樣機開發,19 年初啟動 5G 手機樣機的調試并參加首輪入網測試。夏普2019 年 7 月夏普官網于 2019 年
39、7 月發布品牌首款 5G 手機AQUOS R3 5G 版Google待定Google 于 19 年 10 月發布的 Pixel 4 手機不支持 5G,因為 Google 認為對消費者來說 5G 仍未準備好。資料來源:行業資訊(20191216 更新),證券研究發展部1.3 5G 帶動細分市場增長,看好 AR/VR 新應用5G 網絡/應用體系及其對下游行業的帶動。5G 應用圍繞四層體系展開,從終端智能化,到網絡高效化,到 信息數據化,最終與傳統行業緊密融合、孕育基于 5G 的新興信息產品和服務,重塑產業發展模式。5G 通信模 塊使得傳統終端擁有強大的感知能力、反饋能力、以及操控能力,在新興終端上
40、實現智能交互。網絡層面,5G 高容量、大連接、低延時特點,可在 eMBB、uRLLC、mMTC 等多種場景下應用,實現端到端海量信息傳輸。 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使得 5G 和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學深度結合,進一步釋放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領域的 潛力,而這些計算和分析為 5G 應用提供了平臺型的解決方案。最終,終端、網絡、數據的革新將驅動傳統領 域往智能化數據化的方向發展,實現萬物互聯。圖 12:5G 構建的四層應用體系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證券研究發展部5G 可實現增強型移動寬帶、海量物聯網、關鍵任務型服務三大類服務,將極大擴展無線通信的應用場景。(1)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基于 5G 中頻
41、和毫米波頻段,將實現更廣更快的無線連接。(2)海量物聯網(MIoT) 基于 5G Sub-1GHz 頻段,借助早期的物聯網和機對機通信技術,在低功耗和低成本要求下,將為數百億臺終端和數萬億連接提供無線支持。(3)關鍵任務型服務(MCS)基于 5G 毫米波頻段,將以高可靠、超低時延的網絡連 接支持高安全性、高可用性應用。根據 IHS Markit 估計,2035 年 5G 在全球創造的潛在銷售活動將達 12.3 萬億 美元,約占 2035 年全球實際總產出的 4.6%,并將跨越多個產業部門。圖 13:5G 三大服務將極大擴展下游應用場景資料來源:Qualcomm,證券研究發展部圖 14:2035
42、 年 5G 將在全球驅動 12.3 萬億美元經濟活動資料來源:IHS,證券研究發展部5G 生態是一個有機整體,但 5G 三大頻段具有不同應用場景和電子系統設計。5G Sub-1GHz 頻譜較窄,可 較好滿足低功耗、低成本,并且網絡速率較慢的物聯網應用。5G Sub-6GHz 是當前 LTE 網絡向 5G 網絡的擴展 延伸,適用于高清視頻、VR/AR 等需要更高網絡速率的應用場景。5G 毫米波通常應用于短距離高速傳輸,適 用于車聯網、自動駕駛、醫療機器人等大帶寬低時延應用場景。5G 生態基于 5G 物聯網、Sub-6GHz、毫米波技 術的并行發展,與此同時三大頻段之間的連接將 5G 整合為一個有
43、機整體。另外,對于手機等終端射頻系統, 5G 物聯網和 5G Sub-6GHz 的電子封裝大致維持 3G/4G 時代的結構模組,即分為天線、射頻前端、收發器和基 帶四個系統級封裝和模組。對于 5G 毫米波頻段,天線、射頻前端和收發器則將整合成單個系統級封裝。圖 15:5G 頻率和網速提升對科技行業的影響資料來源:Yole,證券研究發展部5G 將成電子行業長期增長引擎,看好 VR/AR、汽車電子、物聯網電子等細分市場。根據 IC Insights 數據,2019 年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值將達到 1.68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3.5%。就應用市場而言,汽車電子、通信電子、 工業/醫療電子將是 2019
44、 年和未來 3 年增長最快應用市場。5G 細分行業方面,智能手機以流量入口地位將是 5G 首選平臺。此外,VR/AR、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新應用也將受益 5G 技術的成熟。我們認為汽車電子、VR/AR、 物聯網電子將是 5G 優先受益行業,有望帶動上游相關配套的電子元器件市場。表 4:2019 年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值和增長率預測(10 億美元)應用市場1617YoY18YoY19EYoY17-21CAGR汽車1311428.4%1527.0%1626.3%6.4%通信4604906.5%5155.1%5353.9%4.8%工業/醫療/其他2102236.2%2365.8%2453.8%5.4%消費
45、1741856.3%1976.5%2043.6%4.5%政府/軍用95994.2%1045.1%1072.9%3.8%計算機*3874044.4%4183.5%4272.2%3.3%合計1,4571,5435.9%1,6225.1%1,6803.5%4.6%資料來源:IC Insights,證券研究發展部備注:*計算機包含平板電腦圖 16: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值預測(10 億美元)圖 17: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值增長率資料來源:IC Insights,證券研究發展部資料來源:IC Insights,證券研究發展部 5G 加速 VR/AR 應用,帶動下游電子元器件成長VR/AR 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用戶體驗,在游戲、影音、教育、展示、營銷、測繪、導航等應用上極有前景。 而 VR/AR 與低時延和高速率的 5G 網絡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