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證券研究報告 行業評級: 上次評級: 行業報告 |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電子電子 強于大市 強于大市 維持 2021年1月11日 (評級) 電子行業電子行業2021年度策略年度策略 行業投資策略 摘要 2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消費電子:未來三年我們預計蘋果產業鏈的公司將大舉向下游成品組裝滲透,三類公司將勝出,有成品NPI開發能力,有海外優秀管理能 力,能夠通過上游組件持續盈利的。安卓產業鏈仍然有中游模組份額提升成長邏輯,短期關注華為份額切換帶來的增長。向上游材料、半導 體、設備等挖掘高附加值是長邏輯,同時伴隨行業屬性從消費向5G應用、IOT、新能
2、源汽車、智能醫療橫向擴張。產業鏈重點推薦領益智造、 聞泰科技、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工業富聯、歌爾股份、同興達等。 2、半導體:行業景氣恢復周期中,持續看好重資產企業ROE提升帶來的PB修復,重點推薦長電科技、聞泰科技、中芯國際等。設計業務凈 利潤增速和盈利能力均有較強表現,具有整體板塊中最大盈利彈性屬性,重點推薦卓勝微、圣邦股份、北京君正、兆易創新等,關注新上市 的模擬設計公司。設備材料重點關注公司的個體產品突破和份額提升,疊加景氣度復蘇需求,設備行業利潤有望繼續增長 3、面板,2020年隨著疫情備貨不足與海外產能退出,面板供需關系變好已經體現在面板價格上,整體20年已經實現平均漲幅50-7
3、0%;2020 年全球疫情,20Q1-Q2 TV銷量顯著下滑;2021年全球經濟步入疫情后周期,銷量增速有望恢復;同時,原定于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和歐洲 杯順延至2021年,換機需求遞延。2021年,面板整體關系依舊緊張,龍頭企業將進入利潤兌現周期,重點推薦京東方A、TCL科技等。 4、LED:供給側改革,供需關系緩和,國內外照明訂單回暖,疊加新基建帶來照明與顯示新的需求增長。對于國內較為細致的產業鏈分工, 照明集中度持續提升,同時,LED芯片與封裝在LED下游應用的多元布局將是重要發展方向。2021年Mini LED迎來市場化重要一年,海外兩 大客戶推出產品,預計將加速Mini LED滲透
4、率提升,重點推薦木林森、三安光電等。 5、 被動元器件:MLCC下游2019年后進入新的需求景氣周期,主要驅動力是電動車為代表的汽車電子需求和5G產業鏈增長需求。供給端機 遇,日本份額超過50%,國產化率低于5%,進口替代空間很大。2019年中美貿易戰后,加速進口替代,軍工需求提升。石英晶振方面有望復 制MLCC邏輯,漲價+進口替代。重點推薦風華高科、宏達電子等。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開工率提升不及預期、海外需求放緩、5G手機銷售不及預期、軍工需求不達預期、新能源汽車發展低于預期、冗余訂單過多 消費電子:對于終端等硬件整機的銷量判斷 4 1)蘋果:手機經歷過2G到5G的通訊迭代周期,20年蘋果開
5、啟5G+ID創新大周期,存量 用戶換機+華為禁令等多因素影響下我們中性預判21年銷量超過2.3億部,yoy+10%。 2)安卓:判斷21年三星、小米、有望出貨3.1、2.2億臺; 3) 可穿戴:AirPods 21年預期出貨1.2億,iWatch21年出貨4000萬。 4) 華為:禁令下,華為意在發力筆電+可穿戴。 消費電子:對于終端等硬件整機的銷量判斷 5 、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整理 蘋果07年發布第一臺手機,截至 2020年已經經歷過2G-5G 三代通訊 迭代周期以及7代ID的創新,具體看, 通訊方面:07年為2G通訊,08-12年 為3G通訊,13-19年為4G通訊,20 年4款新機
6、均支持5G通訊,從銷售數 據來看,蘋果出貨量在2015年時隨著 4G+智能手機滲透達到峰值2.3億部, 此后在2億部左右波動; ID方面:除了07年第一款新機外, 08-16年每兩年進行一次ID創新,自 17年開始創新周期從2年延長到3年, 20年中框從圓角改為垂直角開啟了新 一輪的ID創新。 單位:億部 蘋果2020年迎來通訊+ID創新周期 消費電子:對于終端等硬件整機的銷量判斷 6 目前蘋果目前有約10億左右的存量用戶,為蘋果每年的銷量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此外,華為事件的發生導致空出 來的高端機型的份額有望被主流品牌如蘋果瓜分,為蘋果銷量提供了一定的彈性,同時,蘋果有望在21年取消手 機的接
7、口,進行外觀ID大創新,多因素拉動下我們判斷21年蘋果銷量有望超2.3億部。 單位:百萬臺 蘋果各機型出貨量 消費電子:對于終端等硬件整機的銷量判斷 7 根據SA預測,2020-2021年 華為銷量將為1.93、0.59億部, yoy-20%、-69%。華為退出 的市場份額我們判斷高端的主 要由蘋果、三星等瓜分,中低 端機型部分利好小米、OV等 品牌。疊加疫情恢復、遞延需 求釋放、5G換機等因素,我們 判斷2021年三星、小米、有望 出貨3.1、2.2億臺。 單位:億臺 主要廠商歷年智能手機出貨量 出貨量(億臺)20162017201820192020E2021E 蘋果2.152.162.09
8、1.912.062.3 三星3.113.182.922.9633.1 華為1.41.532.062.411.90.6 oppo11.121.131.141.061.2 小米0.530.931.231.261.52.2 其他6.545.84.614.034.545.1 累計14.7314.7214.0413.7114.0614.5 消費電子:對于終端等硬件整機的銷量判斷 8 Counterpoint Research、Strategy Analytics、IDC、Trendforce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AirPods:17-19年出貨量約為1400、3500、6000萬,yoy+150%、71%
9、,假設2020年出貨9500萬部,那么 AirPods累計銷量為2.04億,我們用累計銷量/存量用戶代表AirPods的滲透率,測算出滲透率約為20.4%,我們 判斷未來AirPods會維持年25%的增長率,21年、22年預期出貨1.2億、1.5億,中長期展望AirPods可達年出貨 量2億部(與手機接近1:1出貨量)。iWatch:20年第六代iWatch新增血氧檢測、睡眠追蹤、洗手檢測等新功 能,此外,支持eSIM獨立號碼,續航能力提升至一天半,我們判斷手表將會復制TWS耳機的成長路徑,維持年 15%左右的增長,預計21、22年出貨4000、4500萬。 單位:百萬臺 iPad/iWatc
10、h/AirPods/Macbook/Airpods出貨量 消費電子:對于終端等硬件整機的銷量判斷 9 華為于20年公布“1+8+N”全場景智慧戰略,其中, 1代表手機,8代表平板,PC(個人電腦),穿戴,智 慧屏,AI音箱,耳機,VR,車機,N”則是基于“8” 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的連接更多的設備,主要包括五 個模塊: 1)移動辦公; 2)智能家居; 3)運動健康; 4)影音娛樂; 5)智能出行。 在中美貿易+華為禁令的影響下,華為意在提高非手機 產品份額,大力發展如平板、電腦、可穿戴等產品的 市占率。其中,華為筆記本電腦目標百億美元營收。 華為于20年公布“1+8+N”全場景智慧戰略 未來三年
11、我們應該關注什么?上中下游都有機會 10 蘋果供應鏈中游國產化程度高,未來三年關注從中游模組到下游次組裝及組裝滲透,同時考慮到全球供應鏈安全, 在海外設廠管理能力突出的需要重視。安卓供應鏈未來三年隨品牌客戶變化中游廠商份額集中依舊有投資機會、 上游材料、芯片國產化不斷滲透,整機組裝預計將向龍頭集中。更長期關注上游如材料、芯片的國產化機會。 消費電子:蘋果供應鏈整體情況,中國供應商數量及核心供應商數目持續提升 11 蘋果供應商數量 19蘋果供應商數量占比 在蘋果公布的200家主力供應商中, 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供應商2017-2019年分別為20/42家、34/45家、41/46家, 占比分別為1
12、0.0%/21.0%、15.5%/22.5%、20.5%/23.0%,2019年中國大陸 香港臺灣三地供應商占比合計達到43.5%。 此外,在蘋果核心供應商中,中國廠商數目也在逐步增多:從2015年33家核 心供應商中擁有30家增長到2019年59家核心供應商中擁有52家。 消費電子:蘋果產業鏈中游“國產化”率較高,上下游逐步開始滲透 12 上游:國產化空間大,大陸企業開始突破。主要包括材料、設備、半導體、被動元 器件等,半導體方面主要有:蘋果自研處理器+臺積電代工、高通-基帶芯片、存儲- 美光/海力士/三星、射頻芯片-博通/村田/Skyworks等、模擬芯片-德州儀器/意法半 導體等,設備方
13、面激光設備由大族激光、華工科技提供,被動元器件、芯片方面看 到大陸企業開始突破,順絡電子進入了供應商名單,麥捷科技進入了iPad電感的供 應、兆易創新進入了AirPods的Nor flash的供應,但由于芯片等上游技術門檻比較 高,我們判斷近三年內國產化率依舊較低。 中游:主要包括零部件以及模組等,如屏幕、攝像頭、結構件、電池、馬達、聲學、 天線、無線充電等,由于中游中國公司進入較早,所以滲透率已經較高,預計未來 仍能看到份額切換提升的成長空間。 下游:目前臺系五哥主導,大陸廠商未來三年主要發力板塊。目前蘋果組裝供應商 主要由臺資企業主導鴻海、和碩、緯創、仁寶、廣達,中國廠商從下游新產品 開始
14、切入如AirPods,目前立訊和歌爾主導90%以上的AirPods的組裝、iPad Touch 由比亞迪電子獨家代工。系統級的產品如iPhone、iPad等自2020年大陸廠商開始 切入,手機方面:立訊于20年7月與大股東立訊有線共同出資33億收購WIN旗下的 昆山緯新和江蘇緯創,其中昆山緯新是緯創旗下iPhone主力組裝工廠;iPad方面: 比亞迪電子19年切入iPad組裝,我們判斷未來三年大陸廠商的主要邏輯是從中游次 組裝往下整機游組裝開始滲透。 蘋果供應鏈上中下游競爭格局蘋果供應鏈上中下游競爭格局 消費電子:蘋果供應鏈上中下游競爭格局,中游“國產化”率較高,上下游逐步開始滲透 13 億元
15、/%當前市值19營收19凈利潤19毛利率19凈利率主營業務客戶 鴻海2540.0812438235.625.912.47 計算機系統設備及其外圍之連接器等;線 纜組件及殼體,基座之開發、設計、制造及 銷售等;精密模具之制造及銷售等。 Amazon、Apple、 ARRIS、Cisco、Dell、 HPE、華為(Huawei)、 聯想(Lenovo)、 NetApp、Nokia、 Nvidia等 和碩381.19318126.063.301.34 主機板、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 介面卡、光碟機、調變解調器、無線通訊 產品、游戲機及其周邊設備、網路產品、 PBX交換機、數位影音播放器到液晶
16、電視 華碩,蘋果 緯創191.18204512.454.801.11可攜式計算機類;個人計算機類;其它蘋果 仁寶193.28228215.833.460.81 朝向網路應用的筆記型電腦,橫跨通訊、 數位媒體、行動設備、車用電子產品及垂 直整合(機殼、承軸、連接器、印刷電路板 等)機構零組件、面板、網通的完整供應鏈, 同時投資工業電腦廠商,加速深入醫療及 各垂直應用市場。投入物聯網,以智慧家 庭、智慧車載、智慧健康照護為發展目標。 惠普、戴爾、蘋果 廣達662.46239735.274.781.58 筆記型電腦研發設計制造:筆記型電腦的 領域中維持高成長、高品質與高評價之外, 更將觸角延伸到企業
17、網路系統、家庭娛樂 產品、行動通訊產品、車用電子產品及數 位家庭產品 惠普,蘋果,戴爾 單位:億元/% 消費電子:模組次組裝/組裝”邏輯在股價上反應:立訊精密 14 從連接器廠商成長成為整機精密制造平臺型龍頭,早年橫向收購宣德等連接器公司鞏固連接器優勢,后續憑借精密化、微型化、一體化 能力+深度綁定客戶進行行業縱向產品橫向延申拓展,目前進入企業級如基站天線/光模塊、消費電子應用方面天線、馬達、聲學、光學、 汽車電子等細分零部件行業。在蘋果客戶方面,公司歷年為蘋果提供多條產品線產品,如手機轉接頭/Lightning、Mac Type-C/電源線 /內部線、iWatch無線充電/表帶、iPad L
18、ightning/內部線等,18年正式進入零部件如馬達、天線、無線充電等供應,19年從零部件延 申至整機組裝,成為第一個為蘋果提供具備一定系統概念產品AirPods組裝的大陸廠商。 立訊精密產業鏈/品類延展情況 立訊精密與蘋果歷年合作項目 消費電子:模組次組裝/組裝”邏輯在股價上反應:比亞迪電子 15 longcore、模切網、智通財經網、天風證券研究所整理 為垂直整合一站式服務能力的手機零部件平臺龍頭廠商,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大規模提供塑膠、金屬、陶瓷、玻璃、復合板材等全系列結構件和整 機設計制造解決方案的公司,公司歷年抓住通訊迭代零部件機遇,上市以來公司營收經歷過三次翻倍飛躍,(07-09年
19、、09-14年、14-18年,17年 之后整個經營規模走上坡路,產品線多元化,目前有三大營收板塊(營收占比)手機筆電87%(零部件、組裝)、新型智能硬件11%、汽車智 能系統2%。經營理念上,公司致力于圍繞客戶做產品,將組裝業務當作項目引流渠道/業務平臺,組裝/零組件相互協同。在蘋果客戶方面,公司先 前進入了鍵盤金屬件和組裝、tv盒子組裝、充電器塑膠外殼、手表陶瓷后蓋等配件的組裝,于19年切入陶瓷陣列天線(功能件)、iPod Touch(獨 家供應)以及iPad的組裝,預計于20年底iPad組裝產能,正式進入蘋果系統級產品組裝。 比亞迪電子與3次通訊迭代零部件機遇比亞迪電子與蘋果歷年合作項目
20、消費電子:蘋果產業鏈加速海外擴張,海外管理能力重要性突出 16 印度推出三大激勵計劃,吸引海外投資提振本土電子 業發展。為吸引海外科技企業投資,提升當地電子制 造業發展,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在20年6月公布了 三項刺激性計劃,預計投入總共5000億盧比(約合 66.5億美元),計劃提振電子制造業,以吸引全球公 司在手機和相關部件制造方面的投資,三項計劃分別 是1)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2)電子元件和半導 體制造業促進計劃(SPECS);3)改進型電子制造業 集群計劃(EMC 2.0)。具體看PLI計劃,2019-20財 年度基準年之后的5年時間內,對合格公司在印度制造 并涵蓋在目標細分市
21、場的貨物的增量銷售和增量投資 (超過基準年)給予4%至6%的激勵,計劃累計激勵 支出為410億印度盧比。 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 段 建議激勵 率 基準年增量投資 工業制成品在基準 年的增量銷售 移動電話(發票金額15000盧比及 以上)* 第一年: 6% 第二年: 6% 第三年: 5% 第四年: 5% 第五年: 4% 4年10億盧比 累計最小值 (Crore) 第一年:250 第二年:500 第三年:750 第四年:1000 第一年:400億盧 比 第二年:800億盧 比 第三年:1500億 盧比 第四年:2000億 盧比 第五年:2500億 盧比 移動電話(國內公司)* 4年2億盧比
22、累計最小值 (Crore) 第一年:50 第二年:100 第三年:150 第四年:200 第一年:50億盧比 第二年:100億盧 比 第三年:200億盧 比 第四年:350億盧 比 第五年:500億盧 比 指定電子元件 4年1億盧比 累計最小值 (Crore) 第一年:25 第二年:50 第三年:75 第四年:100 第一年:10億盧比 第二年:20億盧比 第三年:30億盧比 第四年:45億盧比 第五年:60億盧比 消費電子:蘋果產業鏈加速海外擴張,海外管理能力重要性突出 17 終端廠商及相關供應鏈加速轉移印度,平衡供應商風險。 蘋果方面:根據路透社統計數據,截至20年8月,蘋果在 全世界有5
23、9座代工廠,分布在四個國家,中國52座,其他 國家合計僅有7個,分別是印度3座,美國和巴西各2座。 由于貿易戰的爆發,為平衡供應商風險,蘋果加速供應鏈 的轉移。例如,在配件方面,蘋果有望將中國3成的 AirPods轉移至越南,約300-400萬產量。此外,全球另 一大終端品牌三星于18年在印度諾伊達開設了工廠,目前 已經成為印度第二大智能手機大廠,且三星正向印度地區 投資5億美元生產顯示器。 供應鏈方面,組裝廠商以及模 組/零部件廠商加速在印度增資成立公司設廠增大海外產能。 標示鴻海和碩緯創 中國 河南鄭州上海昌碩 昆山緯創資通 深圳龍華昆山世碩 印度清奈預計在清奈班加羅爾 巴西圣保羅州 iP
24、hone 全球組裝基地分布 蘋果在全球的主要組裝廠分布 消費電子:蘋果產業鏈加速海外擴張,海外管理能力重要性突出 18 海外建廠考驗管理層管理能力,鴻海為目前海外布局建廠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目前,鴻海在中國大陸、巴西、墨 西哥、日本、越南、印尼、捷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都設有工廠,80年代來中國建廠投資是成功的管理案例, 同時幫助中國大陸制造業快速提升。自88年6月鴻海在中國深圳寶安開設第一家大陸工廠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 公司持續布廠,目前富士康在大陸建立了七大產業園,包括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44個富士康廠區(科技園)。根 據鴻海的擴張歷史,我們預計中國大陸的電子公司在出海擴張的過程中會面
25、臨如下問題,管理能力將成為未來這些 公司勝出的評價標準: 1)勞工管理:究竟是本地領導管理還是外派中國人管理,這在鴻海的歷史中也能看到臺灣干部與本地干部的磨合 問題。從目前多數大陸電子公司出??催€是以中國高管為主,預計未來能夠采用更多本地高管的公司可能勝出。 2)語言種族宗教:相比越南未來三年大陸公司都會面臨印度投資問題,種族宗教種姓制度等問題將凸顯,管理不 善可能影響開工,直接影響利潤率。 3) 政府/土地/投資/稅收:海外投資預計大陸公司都將處在同一起跑線,沒有了地方政府的差異化扶持是否能夠持 續維持高利潤率水平值得驗證。 消費電子:蘋果產業鏈加速海外擴張,海外管理能力重要性突出 19 C
26、INNO、網易科技、路透社、智通財經網、鵬鼎控股公司公告、和訊網、集微網、天風證券研究所整理 廠商內容 富士康15年加大對印度制造業的投資,涉及金額達50億美元,其控制的印度實體為Rising Stars Mobile India Private Limited旗下有 兩個生產基地。20年在印度的斯克里伯魯布德工業園(Sriperumbudur)投資建工廠,投資額達10億美元(近70億人民幣) 緯創15年緯創(Wistron)宣布與印度當地手機經銷集團Optiemus合資2億美元設立組裝廠,緯創持股2成,Optiemus持股8成; 18年緯創投資1.05億美元在印度卡納塔克邦的班加羅爾買地建廠
27、,用于生產智能手機、物聯網設備和生物科技設備。20年4月 投產第二家iPhone工廠;目前,緯創已申請在印度投資約130億盧比(約合1.76億美元),絕大多數投資都將專注于擴大 iPhone在印度的生產。 和碩蘋果公司智能手機代工廠商和碩聯合科技公司(Pegatron)在印度欽奈(Chennai)注冊了一家子公司 偉創力02年建立了位于班加羅爾、孟買和古爾岡站點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務;05年在欽奈和浦那啟動全球商業服務,06年在欽奈附近 的Sriperumbudur開創了第二個制造工廠。該公司設施的總面積在印度各地達到92903平方米;18年安得拉邦政府與偉創力 (印度)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
28、資約53.8億盧比,旨在為安得拉邦建立一個生產設施,用于生產一系列智能產品部件。 立訊精密立訊印度有限公司成立于19年(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清奈市),20年以不超過9200萬美元現金間接增資印度立訊,用于滿足印 度立訊廠房擴建及產能提升等相關需求 歐菲光19年在印度安得拉邦的斯里城設立全資子公司OFILM OPTICAL ELECTRONIC,實施智能手機微攝像頭和指紋識別模組生產項 目,首期投資規模為人民幣3,180萬元。 舜宇光學19年在印度成立名為Sunny Opotech India Private Limited的新附屬公司 鵬鼎控股18年公司間接印度設立全資子公司(印度欽奈),19
29、年在印度子公司投資人民幣1.35億元用于建設模組組裝生產線,20年將累計投 資額度增加至人民幣4.5億元或等額外幣(含日常營運資金) 欣旺達成立欣旺達電子印度有限公司(位于印度北方邦諾伊達),間接向印度欣旺達增資注冊資本69,993萬盧比,印度欣旺達另一股 東Anil Ji Garg使用自有資金向印度欣旺達同比例增資注冊資本7萬盧比。 瀛通通訊擬以自有資金向對瀛通(印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金額共為1500萬元。增資完成后印度瀛通的注冊資本約為 2500萬元人民幣 領益智造2019年12月,領益智造以自有資金收購LOM India,該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19日,位于印度清奈Nok
30、ia經濟特區內,主營移 動電話模具、組裝線設計、制造與銷售。此外,擬3000萬美元購買Nokia India Pvt Ltd部分廠房和設備 長盈精密2019年8月香港長盈在印度設立了控股子公司長盈精密印度公司,發展智能終端零組件的增量業務。 消費電子:安卓產業鏈未來三年看中下游份額集中+上游國產化 20 、天風證券研究所 上游:貿易戰加速國產化進程。從射頻器件來看,射頻前端主要起到收發射頻信號的作用,它包括功率放大器(PA)、 雙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射頻開關(Switch)、濾波器(Filter)、低噪放大器(LNA)等五個組成部分。濾波器:saw 主要廠商有村田47%
31、、TDK21%、太陽誘電14%,baw主要廠商有博通87%,國內目前廠商有麥捷科技、三環集團、 中電德清華瑩、信維通信、好達電子等,PA被Skyworks、Qorvo、Broadcom、Murata占據,CR4=97%,國內PA 設計公司主要有中科漢天下、唯捷創芯、紫光展銳等;射頻開關國產已經有突破,卓勝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開關供應 商,已經進入三星、華為、小米的供應鏈,此外,展銳等廠商亦有出貨。 射頻器件主要廠商分布情況 濾波器PARF開關RF天線 麥捷科技中科漢天下卓勝微信維通信 三環集團唯捷創芯中電德清華英碩貝德 中電德清華瑩紫光展銳紫光展銳立訊精密 信維通信慧智微京信通信 好達電子飛驤科
32、技通宇通訊 天津諾思中普微(韋爾股份控股) 大富科技 武漢凡谷 華遠微電 瑞宏科技 消費電子:安卓產業鏈未來三年看中下游份額集中+上游國產化 21 、旭日大數據、天風證券研究所 單位:%單位:單顆 2019年全球攝像頭模組廠商市場份額2019年國內 前15強攝像頭模組出貨量 中游零組件目前競爭格局分散,未來份額有望持續集中。安卓陣營中游零組件份額依舊比較分散,同時隨客戶變化大,都 依然有份額持續提升的邏輯。具體從光學方面來剖析,2019年全球攝像頭模組前四名分別為歐菲光12.6%、舜宇光學 11.5%、丘鈦8.6%、SEMCO8.4%,余下的供應商則主要為安卓陣營的供應商,多家供應商份額較為均
33、衡,信利4.8%、 Holitech4.8%、LG-innotech4.8%、Foxconn4.5%;從國內供應商前15強來看(主要為安卓供應商),除去頭部三家廠 商外,信利、盛泰、三贏興、合力泰、眾鑫、富士康、鑫晨光、聯合影像、四季春、金康、世嘉、聯創、群暉等攝像頭模 組廠商出貨量相差較小,份額較為均衡。 消費電子:安卓產業鏈未來三年看中下游份額集中+上游國產化 22 安卓供應鏈未來三年隨品牌客戶變化中游廠商份額集中依舊有投資機會、上游材料、芯片國產替代不斷滲透,整機組裝預計將向龍頭 集中。 下游ODM市場份額集中,聞泰華勤雙寡頭格局。全球前10大廠商除了蘋果均開始與ODM廠商合作開發中低端
34、智能手機以及手機生態 鏈產品,2019 年,TOP5 手機 ODM 公司智能機出貨 2.85 億部,yoy+2000萬部,智能手機客戶聚焦于OPPO, 小米,華為,三星, 聯想和 LG 等手機品牌。其中智能機出貨 TOP3 ODM 廠商聞泰,華勤和龍旗占比超過 90%,聞泰和華勤雙寡頭的優勢繼續放大,聞 泰19年出貨1.1億部,yoy+22%,華勤出貨0.85億部,yoy+0.1%,龍旗出貨0.73億部,yoy+22.3%;從業績方面來看,2019 年聞 泰和華勤 ODM 業務營收規模均超過 300 億元,單機價值超過 300 元。 主要廠商委外占比情況 終端2019委外占 比 2020E委
35、外占比 合作合作廠商 OPPO44%51%ODM+IDH聞泰和華勤是主ODM 供應商,龍旗參與部分 IDH 項 目。 小米77%74%主要IDH龍旗(50%),華勤和聞泰 三星9%22%ODM+自建 產線 聞泰(19H2進入)、華勤(19 年開始參與三星新項目, 2020 年 Q1 開始量產出貨) 華為17%18%ODM華勤、聞泰,中諾和龍旗 聯想84%89%ODM華勤、聞泰、龍旗、chino、tinno LG49%56%ODM華勤、聞泰、龍旗、chino CMCC70%100%華勤、聞泰 諾基亞54%88%聞泰、華勤、龍旗、chino TOP5 手機 ODM 公司智能機出貨量(百萬臺) 排名
36、廠商201720182019yoy 1聞泰83.790.211022.0% 2華勤79.184.9850.1% 3龍旗34.26073.422.3% 4中諾5.917.815.2-14.6% 5天瓏15.411.56.5-43.5% 消費電子:聞泰科技模式,從ODM往上游半導體IDM延申 23 聞泰收購安世半導體,從ODM往上游半導體IDM延申。聞泰原先為ODM龍頭廠商,包括手機、平板、筆電、IoT、智能硬件、汽車電子等 領域,服務的客戶均為全球主流品牌,已經與90%以上的主流品牌建立合作關系并不斷深化。公司于19年完成并購安世半導體,安世半導 體為分立器件、邏輯器件和 MOSFET 器件的全
37、球領導者,其于17年從NXP獨立出來,以IDM的模式進行運營,覆蓋了半導體產品設計、 制造、封測等全部環節,目前擁有兩座晶圓廠以及三座封測廠。并購完成后,聞泰已經形成兩大主營業務板塊半導體和通訊,已經形成從 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半導體封裝測試到通訊終端、筆記本電腦、IoT、智能硬件、汽車電子產品研發制造于一體的龐大產業布局。借助安 世,聞泰成功實現材料與芯片的國產替代,反過來聞泰也為安世拓展下游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客戶群提供了豐富的渠道,形成產業鏈上下 游協同效應,完成一大步“進階”。 消費電子:卓勝微模式,產品線不斷擴張,持續受益國產替代 24 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整理 國內射頻前端龍頭
38、,受益于國產替代趨勢。卓勝微為專注于射頻前端芯片研究、開發與銷售的公司,于2012年正式成立,2019年創業板 上市。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等射頻前端芯片產品,并提供IP授權,應用于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卓勝微憑借 快速高效的研發創新能力、經驗豐富的研發管理團隊、優良的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以及坐擁國內外知名移動 智能終端客戶資源的六大優勢,已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的領先品牌,公司目前為全球第五大、國內第一大射頻 開關設計公司,射頻開關全球市占率5%。公司的射頻前端芯片應用于三星、小米、華為、聯想、魅族、TCL 等終端廠商的產品,其
39、中,19 年三星和小米合計收入占比約45%。 類型產品功能上市時間 射頻開關產品 移動通信傳導開關 用于移動通信信號 的收發通路 2014年 WiFi開關 用于WiFi信號的收 發通路 2014年 天線開關用于天線應用電路2015年 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產品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信號 射頻低噪聲放大器 將接收到的全球衛 星定位系統信號放 大 2013年 移動通信信號 射頻低噪聲放大器 將接收到的移動通 信信號放大 2015年 電視信號射頻低噪聲放大器 將接收到的電視信 號進行放大 2015年 調頻信號射頻低噪聲放大器 將接收到的調頻信 號進行放大 2017年 卓勝微產品 卓勝微股價表現 消費電子:歐菲
40、光,同質化產品需要客戶帶來成長 25 歐菲光從觸控屏龍頭到光學攝像頭龍頭,伴隨華為穩步增長。10年公司上市時為國內智能手機觸控屏供應商,12年時公司成立南昌歐菲光 技術有限公司,從觸控顯示屏切入攝像頭領域,16年底開始公司單月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穩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公司率先實現了三攝像 頭模組的大規模量產出貨,已成為行業內的雙攝和多攝模組的主流供應商。且公司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3D人臉識別模組量產能力的 廠商。此外,公司于18年收購富士天津車載鏡頭工廠和手機及汽車鏡頭相關專利及許可,垂直整合上延鏡頭板塊。從業績上來看,攝像頭 模組營收從13年的5.88億元增長到19年的311.09億元
41、,7年的復合增長率為76%。 歐菲光板塊營收及yoy -1 -0.5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攝像頭模組觸控顯示貼合傳感器類產品光學(光纖頭鍍膜/濾光片/鏡座組件)智能汽車類其他攝像頭yoy觸控顯示yoy 單位:億元 消費電子:同興達,同質化產品需要客戶帶來成長 26 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近兩年依舊能夠看到同興達這樣同類型公司在客戶扶持下快速成長,成長方式依靠客戶支持能夠完全復制,攝像頭同樣進入放 量期。公司主
42、要產品為中小尺寸液晶顯示模組、攝像頭模組, 主要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儀器儀表、車載等領域,主要客戶 為華為、OPPO、vivo、聯想、TCL、三星、亞馬遜、MOTO、??低?、偉易達等;攝像頭模組客戶包括華為、三星、聞泰、華勤、傳音 等。公司綁定龍頭+產能逐步釋放,業績穩步增長。2015-2019年,公司營收由20.19億元增長至61.96億元,CAGR+32.36%;歸母凈利 潤由0.7億元增長至1.11億元,CAGR+12.22%。20H1,公司歸母凈利潤達0.83億元,同比增長197.40%,主要系1)綁定龍頭客戶,訂單 飽和,市占率逐步提升,2)18年布局的贛州高端設備智慧
43、工廠已實現產能釋放,3)公司橫向一體化戰略奏效,攝像頭模組已釋放產能并 實現盈利。 公司主營板塊營收公司主要客戶 -5 5 15 25 35 45 55 65 20152016201720182019 液晶及LCM顯示攝像頭其他 單位:億元 消費電子:蘋果安卓均衡發展是大趨勢 27 蘋果扶持下的紅色供應鏈反哺本土終端廠商,形成正反饋,蘋果安卓業務齊發展。電子黃金十年,大陸廠商從“蘋果” 畢業,具備精密制造能力,逐漸成為平臺型公司,后智能手機時代降成本為重點,紅色供應鏈份額持續提升,中游模組 板塊大陸廠商成為中堅力量,紅色供應鏈也在蘋果新品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新產品的研發上也優先選擇大陸廠商(無
44、 線充電、AirPods等);此外蘋果扶持下的紅色供應鏈反哺本土終端廠商,大陸終端企業崛起后又會帶動本土的供應鏈, 形成正反饋。本土終端廠商的供應鏈基本與蘋果的相重合,廠商蘋果安卓營收趨于均衡。 結構公司 集成電路封測士蘭微長電科技 結構件安潔科技水晶光電通達集團富士康長盈精密 面板京東方長信科技藍思科技伯恩光學同興達合力泰 指紋識別華天科技匯頂科技 聲學器件瑞聲科技歌爾股份 電池德賽電池欣旺達 攝像頭舜宇光學歐菲光丘鈦科技大立光光寶集團聯合光電 天線信維通信 消費電子:蘋果安卓均衡發展是大趨勢 28 安卓蘋果:先前主要做安卓客戶的廠商開始切入蘋果,案例比亞迪電子、聞泰科 技。 比亞迪電子做安
45、卓的零部件如塑膠、金屬、玻璃等起家,業績經歷過3次翻倍騰飛, 其中金屬中框占比安卓金屬的40%,業務體量做大后進行老產品新客戶的拓展,早 年切入蘋果,做鍵盤金屬件和組裝、TV盒子組裝、AirPods塑膠殼子、充電器塑膠 外盒,并于19年切入iPod Touch、iPad的組裝,來自蘋果的營收有望從18年的10 億提升至20年的100億,公司iPad產能爬滿后,蘋果有望在21年成為公司最大的客 戶。 聞泰科技在成為最大的ODM公司后先后開拓LG、三星、OPPO 等重要國內外客戶, 打開了ODM的新市場,在獲得北美大客戶的認證后也有望快速進入產業鏈環節。 蘋果安卓:蘋果供應商也開始切入安卓,案例領
46、益智造、中石科技。 領益智造:公司為蘋果金屬小件龍頭(模切/沖壓/CNC),反向收購上市整合后, 目前形成了精密小件、結構件(東方亮彩)、模組、組裝四大板塊,其中精密小件 也逐步從蘋果拓展至小米、OV、華為、三星等安卓廠商;結構件方面在非A客戶的 份額也持續提升,展望非A的營收快速增長,借助賽爾康的平臺加速進入高產值的 組裝領域; 中石科技:為致力于用導熱/導電高分子技術提高電子設備可靠的專業化企業,產品 主要包括導熱材料、EMI屏蔽材料及電源濾波器等,公司于14年成為蘋果石墨供應 商,16年切入模切供應鏈,與蘋果的合作項目包括手機、筆電以及平板等;安卓方 面,公司也積極拓展新產品新客戶,公司
47、可伸縮石墨散熱模組專利技術已成功在大 客戶折疊屏手機中批量商用、且已經獲得國內通訊行業大客戶材料供應商資格,有 望隨著后續5G建設建設放量提高非A營收占比。 消費電子:向FATP 演繹擴大收入利潤,臺灣成長歷史復盤 29 、天風證券研究所 筆電手機潮流+產業鏈轉移,臺灣企業成為全球電子關鍵力量: 臺灣電子產業發展50余年,從早期推動PC組裝和周邊零組件標 準化,衍生出完整電子產業生態鏈,在產業高度群聚效應推動下, 已在全球電子產業處于關鍵性地位,并累積堅強OEMODM、 IC全產業研發與制造實力。臺灣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專 業化生產,隨著電腦產業的興起以及產業鏈的轉移,誕生了廣達、 仁
48、寶、和碩、緯創以及英業達等代工五巨頭,此外,也推動了電 腦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比如做主機板的微星、技嘉,做面板的友 達、奇美(與群創合并),做內存的南亞、華亞科等等,且誕生了 多個自主品牌如威盛電子、Acer、HTC、ASUS,均挺進世界前 500強。05年起把握住智能手機興起,在代工方面誕生了鴻海, 此外也打造了IC設計、制造和封測一條龍體系(聯發科、臺積電、 日月光)。臺灣1850家上市公司中有830家電子相關標的,占比 高達45%。截至20世紀末,臺灣身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電子 產業達到頂峰,1997年臺灣資訊電子產品位居世界前三的有:主 板、監視器、芯片代工居第一,筆電、IC設計/封裝
49、和網卡居第 二,臺式電腦居第三。 排名企業國家和地區 1臺積電中國臺灣 2三星韓國 3格芯美國 4聯電中國臺灣 5中芯國際中國大陸 6高塔半導體以色列 7華虹半導體中國大陸 8力積電中國臺灣 9世界先進中國臺灣 10東部高科韓國 排名企業名國家和地區 1鴻海精密(富士康)中國臺灣 2和碩中國臺灣 3捷普電路美國佛羅里達州 4偉創力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5緯創中國臺灣 6新美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7新金寶中國臺灣 8比亞迪電子中國深圳 9天弘加拿大多倫多 10環旭電子中國上海 2020年企業EMS代工廠榜單 2019年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排名 消費電子:以鴻海為例剖析臺企發展,收并購成為EMS帝國 30
50、 世紀經濟報道、天風證券研究所 鴻海公司成立于1974年,前身為鴻海塑料有限公司,最初的產品為黑白電視機旋鈕,以做模具起家,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興起,公司 以成熟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正式更名為鴻海精密集團,90年開始進軍IT終端代工領域,且收購華升、廣宇進行逆向整合 成為鴻海集團,隨后持續建設工廠/收購組裝工廠補全藍圖:00年建立宏訊電子為UT代工小靈通、03年收購摩托羅拉3G手機組裝廠、 05年收購奇美通訊進軍高階手機及模組設計代工,此外,公司在個人電腦、通訊、消費電子以及汽車電子等領域都積極進行投資并購、 迅速擴大集團板塊。2010年其集團主要企業鴻海精密合并營收超過千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