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邁向教育十四五02冊子 / 報告標題 | 章節標題一、邁向教育十四五 3二、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析 9三、OMO成教育企業戰略布局重點 15四、短視頻融合教育模式迅速發展 19五、AI+教育邁向應用階段 24六、 國際環境變化和教育政策引導留學市場轉變 2912020年是中國教育市場變革極為關鍵的一年。 疫情凸顯了中國教育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 多變的地緣政治和國際經濟環境加劇了留學教育需求的復雜性, 同時加速了中國教育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中國產業升級帶來了對于勞動力需求的變化, 在此職業教育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義務教育階段的 “公民公招、 全民搖號” 新政將在公立和民辦之間形成新的教育資源
2、的平衡。 展望2021年, 教育市場正面臨普惠發展的大趨勢; 職業教育帶動就業發展同時培養高精尖的人才; 而教育在線化與信息化的發展和投入無疑仍是重要方向。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2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3一、 邁向教育十四五1.擴大教育普及,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民辦園轉普惠園數量持續增加截至到2020年5月20日,全國共有幼兒園28.12萬所1,比去年增加1.45萬所,增長5.44%。從2010年至2019年,中國幼兒園的數量已累計增長13萬多所,總量增長達到87.5%?!笆奈濉睍r期,學前教育是進一步擴大教育普及的增長點之一,大力扶持普惠性幼兒園,以及加強建
3、設公辦園成為主要目標。依據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以及“按照實現普惠目標的要求,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這一規定使一些民辦教育占比較高、公辦園比例偏低的地區倍感壓力,例如深圳市的公辦幼兒園的比例一度低于5%。要完成“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占比達到50%”目標,一大重要舉措就是鼓勵民辦幼兒園轉公辦園。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辦園在政策的支持下,從民辦營利園轉化為民辦非營利園(普惠園)。學前教育法(草案)明確規定,用城鎮新建住宅小區配
4、套物業開辦的幼兒園必須為公辦教育,這意味著未來能舉辦民辦幼兒園的場地將越來越少,而公辦園的數量將逐步增加。政策的限制、舉辦場地的減少以及政府對民辦幼兒園在辦學成本和收益方面的嚴令規定,這都將成為更多社會力量進入民辦營利幼兒園市場的阻礙。 疫情期間,受到部分地區地方財政發放普惠園補助不及時、利潤下滑、員工流失率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成立民辦非盈利幼兒園的阻礙與風險較大,因此1、2月份新成立院所數量顯著下降。3月起隨著疫情趨緩、各地區經濟逐漸恢復等,新增數量回升至平均值以上。圖1:2010-2019年我國公辦園和民辦園數量及所占比變化 (單位:萬所、%)來源:中教投研1教育事業統計報告201910.2
5、11.512.513.313.914.615.416.016.617.34.85.25.66.67.17.88.69.510.110.8268.0%69.2%68.7%67.2%66.4%65.4%64.4%62.9%62.2%61.6%32.0%30.8%31.3%32.8%33.6%34.6%35.6%37.1%37.8%38.4%0%10%20%30%40%50%60%70%80%05101520253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民辦園公辦園民辦園占比公辦園占比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4國家發布政策要求“公民同招、全民搖
6、號”十四五規劃明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教育普及,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改革進程將加快。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公民同招,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不能將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中央政策,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四川省、重慶省、廣東省、山東省等地先后明確指出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將實施“公民同招,全民搖號”的政策;2020年3月,上海、浙江、江蘇三地教育部門宣布義
7、務教育階段特長生招生也將全部取消。2020年9月,教育部在“十四五”時期民辦教育重大問題座談會上也指出,要解決民辦教育政策的穩定性問題,實現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協同發展。從政策的導向來說,未來義務教育階段不能選擇營利性,并且讓教育回歸本源,提高質量防止資本過度逐利的監管意志已經清晰。特色道路和一體化辦學或為民辦學校發展方向在國家教育新政的大環境下,民辦學校需要通過改革應對生源質量下降、品牌聲譽受損等影響。盡管“全民同招,全民搖號”的政策削減了民辦學校在生源上的優勢,但是民辦學??梢詮慕逃嘣?、個性化和一體化的角度出發,積極探索不同的辦學模式,以此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選擇。民辦學??赏ㄟ^探索差異化的
8、特色教育、豐富教育的選擇來凸顯自己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價值。傳統優質民辦學校除了在生源、升學等方面的優勢外,特色教學方式和教學環境也是受到家長和學生歡迎的重要原因。在未來,民辦學??梢钥紤]開展如小班化教學、選課走班、導師制等特色教學模式,并豐富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和家長在領導力培養、素質教育、國際化教育等個性化需求。同時,新政策預計會促進民辦學校朝一體化辦學的道路發展,在辦學策略上向小學甚至是學前教育階段延申。各家民辦學校在辦學策略上進一步向小學、學前階段延伸,進一步發展一體化辦學。對民辦學校而言,新政下的統一招生和隨機錄取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校對于優質生源的選擇,通過增加本校小學甚至學前階段的學位
9、,并引導優秀的學生直升,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學校提升生源質量。政府及其教育部門鼓勵民辦學校改革并加大扶持力度“全民同招,全民搖號”的政策根本目的是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實現教育的高質量公平,因此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關系絕非對立而是相互依托、合力發展。政府對于民辦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持鼓勵態度,2020年10月,教育部在回應政協會議提案時就指出,“鼓勵民辦中小校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改革,并將引導民辦義務教育健康發展,促進義務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同時,各地針對民辦學校改革與發展的政策也一直較為豐富,例如上海、江蘇等地就對實行免試入學的民辦學校從經費、學校特色建設、中考招生和學校及教師的發展等方面
10、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出未來將優化教育財政撥款機制,服務教育活動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并為公辦學校撥款和民辦學校補貼建立聯動機制。預計未來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是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幫助民辦學校實現對個性化培養方式的探索;另一方面是增加在經費和教師培訓方面的支持,以幫助民辦學校適應生源質量變化及減緩運營壓力,推動其良性發展。2.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十四五”規劃強調,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發展職業教育,其中包括“百萬擴招”計劃;培養技術性人才,填補國家新興行業人才缺口;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職業教育改革
11、各大高校不斷擴招,國家加大補貼政策支持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人才;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以及“機器換人”成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挑戰。發展職業教育,“百萬擴招”計劃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家財政收入銳減,公立高校擴招需得到政府提供的財政補貼支持,政府財政壓力巨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辦高職院??梢宰越o自足實現擴招目標,高職院校、專升本、碩士研究生規模擴招政策利好民辦院校。近年來,開展了專本銜接試點、本科職業教育試點,今年我國專升本人數預計達64萬人,同比增加32.2萬人,用于職教本科、應用本科院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將達到預期規模,而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也因這些舉措從2018年的
12、48.1%增長到了2020年的50%以上;此外,在2019年高職教育“百萬擴招”的政策下,2019年民辦高職院校招生人數增長較快,普通本??普猩藬翟黾咏?6萬人,增長19.42%。在今年招政策力度加大、名額翻倍的情況下,民辦高校的學額和業績在今明兩年有望加速增長。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5培養技術性人才,填補國家新興行業人才缺口目前我國產業升級正逐步走向價值鏈中高端,傳統職業崗位亟待整體升級,新的職業崗位大量涌現,國家技術性人才短缺,而這也是推廣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好時機。在大力推進“新基建”和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大背景之下,新興戰略行業、5G、人工智能、機械/制造業等適應當前社會發
13、展的行業的招聘需求實現逆勢增長;此外,由于美國芯片制裁政策,導致半導體行業供應鏈的進一步惡化,許多供應鏈的中斷將導致許多公司受到限制。為此,我國今年10月22日宣布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成立,這是全國首個以集成電路產業命名、關注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的大學。培養增加有質量的集成電路人才,滿足當今社會發展需求是創辦該大學的主要目標。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國從事集成電路產業人員規模在51.19萬人左右,預計到2022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左右2。這意味著,全國將有20多萬集成電路人才缺口。由此看來,持續不斷的職業教育發展將是填補國家新興行業人才缺口,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
14、一步。 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在疫情與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雙重打擊下,國家大力發展高校擴招政策,其中包括高職大擴招、專升本擴招、第二學士學位擴招、研究生擴招;這不僅提高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也暫時延緩了就業形勢的嚴峻。但從長遠來看,這在延緩現今就業壓力的同時,也為后續大學生就業壓力暴增埋下隱患,同時也給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今年9月16日國家特制定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該計劃促進高水平就業的辦學方向,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戰略定位,著力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制度體系。而國家更是提出在“十四五”
15、時期,應加快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等進行部署,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幫助我國順利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以及為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多層次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另一方面,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更是提出在“十四五”時期,應完善職業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分析我國技術技能人才供需總體狀況,就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的“雙軌制”框架結構,健全縱向貫通和橫向融通并行的中國特色“雙通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總結校企合作若干先進模式,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國際打造一批中堅科技人員。職業教育改革各大高校不斷擴招,國家加大補貼政策支持職業
16、教育培養新型職業人才近年來,職業教育迎來一系列鼓勵政策,受“就業難”和產業升級帶來的勞動力需求調整,國家加大了對職業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和利好政策。2019年以來先后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把職業教育擺在了中心發展地位,也表明了國家視職業教育為我國推動社會發展重要力量的發展目標。這些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核心的紅利政策,從各方面對進行多項創新舉動,給職業教育以及與之相配的上下游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和發展空間。2019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擴招100萬人,最后落實擴招116萬人
17、,超額完成計劃。今年5月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再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明兩年高職擴招200萬人,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政府連續兩年在作報告中寫入高職擴招目標,表明了中央政2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6府高度重視新型職業方面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以及我國對各行各業符合時代需求的技術性人才的緊迫需求。隨著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大覆蓋面的發展新職業教育將成為一個趨勢,其中包括技能教育和學歷教育,且覆蓋人群也將進一步擴大,中學畢業生、再就業人員,包括退伍軍人、下崗工人等也涵蓋其中。據統計,2018年全國共有2
18、.88億農民工。在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1%,小學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3。此外,在國家“穩就業”、“保就業”的大背景下,且受疫情影響導致的嚴峻就業形勢,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擴大內容以及用戶群體。同時,由于多地開展“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的授課模式,加快建設教育專用網絡,支持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也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由于我國職業教育市場缺口依舊很大,尤其是線上職業教育,預計在2020年,我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1.24萬億元,占總教育規模的40%,而線上職業教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980億元,成為僅次于K12教育的
19、第二大教育市場4。從此看來,由于新經濟、產業升級、以及打破國際技術封鎖等的發展都離不開職業教育,所以國家正在從方方面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盎ヂ摼W+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通知明確,“2020年,實現“511”線上培訓目標,征集遴選50家以上面向全國的優質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平臺,推出覆蓋100個以上職業的數字培訓資源,全年開展100萬人次以上的線上職業技能培訓”。2021年,“健全“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管理服務工作,構建線上培訓資源充足、線上線下融合銜接、政策支持保障有力、監管有序到位的工作格局,進一步擴大線上培訓規模,提高線上培訓質量”5。3.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在線教育
20、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019年提到發展“互聯網+教育”, 2020年十九屆五中全會更是提到了盡快建設國家教育資源平臺和國家學分銀行,推進教育公平,關注弱勢人群的教育權益。由于我國不同階段的教育不斷發展與普及,在校學生不斷增長推動教育行業的市場需求;以及疫情的爆發激增了下沉市場的在線教育發展;各大互聯網大亨紛紛加入在線教育的行列。但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引發了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建設國家教育資源平臺和國家學分銀行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經費”這一政策規定下,隨著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穩定增加和對加大信息化投入比重的鼓勵,2019年中國教育信息化經費達到3629.2億,中小學
21、校的信息化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在今年的疫情下,過去數年所投入的數字化與信息化軟硬件設備起到了相當的作用;在教育企業的不斷發展與探索下,智能化產品的應用在中小學的教學中日趨豐富,例如,實現跨地域的直播授課,保障在線實時互動;通過智能識別分析提高教學、管理的科學性,例如AI寫作批改,AI口語測評等;用VR教室等設備豐富教學手段和試聽體驗,實現趣味教學?!巴Un不停學”的模式保障大多數學生在家學習的需求,但隨之暴露了教育信息化推進中長期存在的缺陷。例如,當前新興技術在中小學校園中的滲透存在一定滯后性,和傳統教育環節的適配度和融合度有待提升。隨著未來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加速進校,將有效推動傳統教室向智
22、慧學習環境轉型、經驗型教學向智能規劃的教學指導升級、標準化教育向個性化教育轉變。另一方面,經過此次疫情,線下機構對于運用線上產品的意愿增強。未來的教育行業必然會向線上與線下融合模式發展,如何提高教育的質量以及讓全國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具備上網課的條件是未來需要著重考慮的方向。 “十四五”規劃也強調了發展和規范民辦教育,規范各大教育機構,對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啟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建成一個快速、穩定、安全的教育專網,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將其普及到全國各地的學校,推進公平教育,實現平等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腳步刻不容緩。疫情的爆發推動下沉市場的在線教育發展我國在線教育迅速發展,且在疫情爆發的催化下更是加
23、快了線上教育行業的發展。今年7月14日,我國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在線教育首當其位;此報告明確要“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币咔橛绊懴?,在線教育大規模的普及,同時也讓在線教育這一模式成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性,推進教育公平性的重要途經。長遠看來,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將在新興技術的發展推動下飛速發展,從而推動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2020年國內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到3.51億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此外,截止至今年七月底由于疫情原因我國平均每天新增約175家在線教育相關企業,累計增長3.7萬家;在線教育市場無疑成為逆
24、勢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3 國家統計局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4 2020年,艾媒咨詢5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7在線教育引發的數據和隱私問題據統計,受疫情影響,截至4月中旬,全球大約有15億學生因疫情原因停課在家,而絕大多數國家采取了在線教育的應急措施,以確保學生持續受到教育6。由此看來,疫情推動了全世界在線教育的發展;但由于個人數據的大量共享,從而引發了在線教育在個人數據和隱私方面的安全隱患問題。因此,6月18日“在線教育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國際網絡研討會上發布了在線學習中的個人數據
25、和隱私保護:面向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手冊以及在線教育平臺的個人數據技術安全指南;希望人們系統的學習個人數據隱私安全方面的知識,提高保護隱私保護意識。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保障,著重提升保護個人信息方面,從而幫助全國因疫情而延期開學的各大高校開展線上線下的教學工作;今年9月4日,以“凝聚你我力量,規范在線教育”為主題的K12在線教育服務與評價標準研討會在京召開;多家在線教育機構共同簽署K12在線教育行業自律公約,該公約制定了K12在線教育企業的標準,從而規范市場秩序,為消費者權益提供了保障。隨著在線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在線教育企業和培訓機構的大力創新,從而實現教育的多樣性。與此同
26、時,進一步規范該市場秩序,為消費者篩選出優質的教育機構才是實現在線教育持久發展的長遠之計。圖3: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及預測圖2:2016-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及預測數據來源:艾媒咨詢來源:艾媒咨詢6 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020162017201820192020E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億人)受疫情影響市場增長按正常趨勢市場增長1.041.512.082.593.51123452,2182,8103,4804,0414,85826.7%23.8%16.1%20.2%0%5%10%15%20%25%30%01,0002,0003,0004,0005,0006
27、,00020162017201820192020E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億元)增長率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二、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析8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二、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析9二、 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析K12、素質和職業教育為主要投資賽道2020年中國教育行業共發生投資事件258起,涉及金額約638億元。融資筆數前三季度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在第四季度回升;融資金額較去年增加約295億元,教育融資主要靠頭部高額融資撐起,平均單筆融資金額是去年的2.7倍。盡管受疫情影響資本對教育企業的投資態度會更加謹慎但仍較為樂觀,教育行業也尚未達到飽和或成熟狀態,仍有新進入者。圖4:2019-2020中國教育行業
28、融資交易金額和數量來源:IT桔子020406080100120交易金額(億元)交易數量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42020Q31037399681027916129699102868463594393050100150200250300350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二、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析10從2020年融資金額最大的10筆交易來看,K12教育仍是主流,占了8起,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分別占1起。表1:2020年金額TOP10融資事件來源:IT桔子企業簡稱細分行業交易金額(億元)交易時間投資方名稱好未來K1296.952020.11某全球增長型投
29、資公司編程貓素質教育84.022020.11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投資猿輔導K1277.002020.8騰訊投資猿輔導K1265.002020.10IDG資本、騰訊投資、高瓴資本、博裕資本猿輔導K1265.002020.10DST Global、中信產業基金跟誰學K1256.232020.12部分投資者作業幫K1248.472020.6方源資本、TigerGlobal、紅杉資本、軟銀作業幫K1248.472020.10方源資本、紅杉資本、軟銀開課吧職業教育35.552020.8高榕資本、高瓴創投掌門1對1K1226.202020.9軟銀愿景基金、元生資本等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二、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
30、析112020年,從教育行業細分賽道的投資數量來看,發生融資事件最多的是教育信息化賽道,共發生47起融資;融資金額最高的是K12教育賽道,融資總交易金額高達466億元,占教育融資總額的73%。此外,素質教育也一直保持較高的投資吸引力。圖5:2020年中國教育細分行業融資數量與金額來源:IT桔子K12教育頭部企業融資優勢明顯K12教育一直是資本市場重點關注的細分品類,2020年融資總額約為2019年的5.8倍。因疫情原因,今年大部分學校及教育機構的線下業務受到影響;頭部K12教育機構在線業務發展較成熟,加上疫情期間紛紛推出免費線上體驗課程的營銷手段,吸引了大批“線下轉線上”的新用戶,受到資本青睞
31、,融資優勢明顯。隨著頭部企業向OMO模式轉型的步伐加快,預計未來在K12教育市場頭部企業獲得融資的優勢將繼續保持;而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在線業務的發展狀態將成為投資者的關注重點。編程教育成素質教育中投融資重點近年來在教育觀念和政策環境的變化下,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產業的大方向之一。以編程、藝術、文化培訓為代表的素質教育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素質教育重點投融資事件中,少兒編程占了主流。目前,國家對于編程教育的政策正在不斷加碼,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就指出將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各地教育部也積極響應,不少省市將編程納入中小學必
32、修課,在部分地區編程甚至與高考掛鉤。未來隨著編程教育需求的增加,該細分品類將進一步成為教育行業投融資的重點。0K12教育職業教育語言學習素質教育早幼教教育信息化留學服務高等教育投資筆數投資金額(億元)46644393019161143743472326256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101520253035404550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二、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析12圖6:2019-2020中國教育公司IPO數量及金額變化來源:IT桔子疫情下IPO企業數量略有減少自2019年至2020年,教育行業IPO共計27家。其中2019年共計15家,整體教育行業IPO
33、情況處于高位,但下半年資本活躍度明顯下降。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教育部宣布停課、教育機構線下業務受到重創,教育企業面臨運營及資金壓力加重,因此上市活動略有減少,截至2020年12月底僅12家。未來一段時間雖然疫情趨緩,但經濟形勢尚不明朗,且教育企業仍處于恢復階段,因此預計短期內教育行業IPO數量仍不會顯著增加。從IPO教育企業的細分賽道來看,今年上市的12家公司中職業教育公司居多,共3家。K12、教育綜合服務商均為2家,高校、國際教育、民辦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在線教育企業各1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教育巨頭新東方正式回歸港股,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是教育行業第一家回港二次上市的企業。新東方本次
34、募資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創新和技術投資OMO系統及其他學習平臺以增強未來學生的學習體驗。今年“回港二次上市”在資本市場并不罕見,2019年至今,阿里巴巴、網易和京東等企業紛紛回港上市。鑒于回港二次上市能夠幫助企業增發新股融資,對企業發展資金作補充,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教育企業考慮回港上市。IPO金額(億元)0123456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IPO數量34.7164.796.3824.36.10.3919.03119.5345152154020406080100120140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二、教育行業資本市場解析13表3:
35、2020高估值教育獨角獸企業列表表2:2020年教育行業新上市公司來源:胡潤百富,企查查,天風證券來源:IT桔子,清科,WIND,多鯨教育2020年高估值的獨角獸企業中從事教育行業的企業共有10家,其教育行業企業中K12教育公司占6家,職業教育公司3家,語言學習公司1家。今年上榜的教育行業獨角獸企業全都是在線教育公司,且所在地均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兩地,這主要是由于上海、北京作為一線城市,消費者對在線教育模式有較高的接受度,在疫情和學校停課的催化下,企業趁勢進一步發展,這些企業的高估值也進一步證明了疫情下資本對在線教育的關注。上市企業上市時間細分賽道上市所在地建橋教育2020.1高校香港眾巢醫學2
36、020.2職業教育美國華夏博雅2020.5國際教育美國立德教育2020.7民辦教育香港大山教育2020.7K12香港王道科技2020.7職業教育美國競業達2020.9教育信息化深圳東軟教育2020.9職業教育香港麗翔教育2020.10K12美國洪恩教育2020.10在線教育美國新東方2020.11教育綜合服務供應商香港一起教育2020.12教育綜合服務供應商美國企業名稱企業估值范圍(億元)細分行業城市估值時間猿輔導1096K12北京2020.12作業幫621K12北京2020.12一起作業319K12上海2020.9VIPKID300語言學習北京2019.9掌門1對1226K12上海2020.
37、9愛學習100K12北京2020.11高頓教育100職業教育上海2020.9麥奇教育科技100職業教育上海2020.10慧科教育70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北京2020.10作業盒子70K12北京2019.5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三、OMO成教育企業戰略布局重點14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三、OMO成教育企業戰略布局重點15三、 OMO成教育企業戰略布局重點OMO即Online-Merge-Offline, 指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教育行業的OMO模式利用互聯網和AI、5G等技術將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各學習階段的學習數據進行整理和融合,做到全場景融合的個性化輔導,提升教學效果和體驗。在向OMO模式轉變中,對
38、于以傳統線下課為主的教培機構,需要利用網絡資源及技術補充線上平臺,而線上課為主的機構則要重新設計線下課程與活動,做到線上線下相互依托與補足。教育行業的OMO模式本質上是企業在運營模式、技術和業務流程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從模式上,機構聚焦以線上或線下主業為核心,利用用戶數據、運營數據多方位進行業務創新和業務能力提升,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留存和續費。從業務流程上,通過前臺、中臺和后臺的流程梳理,形成完整的數據閉環,從而通過優化運營效率和提升學習效果,最終形成整個企業的降本增效和差異化發展。具體來說,教培機構包括以教師授課為場景和客服銷售的前臺,以教研和師資培訓為主的中臺以及數字化建設、人事、財務等后
39、臺。前臺教學數據將對教研中臺形成產品迭代的關鍵數據資產,而數字化后臺對于從教學和運營端口數據的匯總將不光為前臺和中臺,同時也為后臺如組織架構、財務指標等的多維度反饋,從而最終賦能機構的動態戰略。圖7:OMO產業鏈轉型概況來源:研究技術供應商(2B)底層技術供應商K12 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細分賽道中 K12 教育領跑 OMO 轉型綜合方案供應商學生培訓機構(2C)OMO 產業鏈: 線上教學產品和技術已可支持線下機構發展線上教育 尚未出現能提供完整技術的供應商 OMO 模式轉型處于行業領先階段,可快速賦能線下機構OMO 轉型 具備提供線上教學解決方案和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能力 企業開啟
40、 OMO 轉型的時間最早,目前市場熱情高漲,參與轉型的企業及其轉型路徑均較為豐富 多家企業已實現線上線下場景融合的教學和管理模式 疫情催化下大量機構嘗試 OMO 轉型,但因對線下場景有所依賴,轉型存在難度 現已有雙師課堂、線上線下課組合課程等多種模式 企業開啟OMO轉型時間較早,但線上線下融合效果不佳,目前市場轉型熱情較低 語言培訓機構轉型OMO熱情較高,部分頭部企業已實現授課從內容、時間和場景上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其他細分賽道對線下場景依賴程度高,轉型難度大,市場轉型熱情低部分企業已開啟 OMO 轉型領跑細分賽道 OMO 轉型轉型成熟期部分企業已開啟 OMO 轉型初步開啟 OMO 轉型初步開
41、啟 OMO 轉型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三、OMO成教育企業戰略布局重點16教育OMO模式轉型目前主流教育機構的OMO模式主要分為3種,分別處于模式轉型的初期、中期和成熟期。初期:線上線下業務線獨立。有些教培機構同時擁有線上線下業務線,但工作團隊完全不同。這種類型的教培機構仍處于OMO轉型的初期,能從線上線下積累業務經驗但并未真正步入轉型。中期:線上線下業務有交集,工作團隊部分重合。這樣的教培機構通常會在獲客模式和授課方式上采用例如上報名線下上課、線下體驗課+線上正式課、周中網課+周末線下課等,做到運營部分流程的線上線下結合。這些機構往往線上線下業務在運營、師資和管理團隊上有所重合,但業務線分配比
42、例有所不同。成熟期:在獲客、教學和課后練習及評估等環節中運用數字化的新技術來優化教學效果與體驗,線上線下高度融合。例如在教學中采用雙師課堂的模式、建立線上智能系統優化從報名至結課全流程體驗等。OMO模式下的新趨勢雙師課堂雙師課堂指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名師”加一位輔導老師即助教共同上課的模式,名師會通過網絡連線遠程授課,而助教則在實地負責課程管理、學生答疑、課后練習及作業批改等工作。近年來該模式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現在已經覆蓋K12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國際培訓等垂直領域。雙師模式對增加教育公平、提升學習效果和機構擴張方面的優勢較為明顯。首先,該模式最大化還原了名師現場教學的場景,從一定程度
43、上解決了一些地區優質師資不足的問題。其次,該模式能夠優化學習流程、提升學習效果:名師不需要花費時間維持秩序或是批改作業,因此有更多時間提升課程內容的質量;而線下助教在管理課堂的同時還能夠當面對學生進行答疑和督促,形成二次輔導。更重要的是,雙師課堂的模式能夠幫助教培機構提升利潤和擴張校區:一方面名師資源能吸引更多學生,為機構實現利潤的增長;另一方面共享資源的前提下校區可以實現低成本復制,同時教學質量的統一標準也更好把控。但是因存在各地學校使用教材內容不統一、助教能力有限等問題,雙師課堂仍需一段時間才能達到面授教學的效果。線上智能系統融合線下教學該模式指的是建立智能化的教學系統,實現機構的教案設計
44、、授課、管理和營銷等環節數字化轉型,融合不同環節的數據,打造線上與線下聯動的全場景教學閉環,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體驗。平臺數據的整合和分析對于優化招生流程、提升教學效果和建立統一的教學標準都十分有利。對于轉型OMO的線下教培機構而言,建立智能平臺將教學和管理等流程在線化是較為高效的選擇。然而在線智能平臺的建立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經費需求大、試錯成本高,目前對于中小型機構而言計劃落地難度較大。圖8:雙師課堂模式來源:研究主講教室名師教育錄播云平臺課程、資料、互動社區直播教室線下輔導老師課程錄屏回看學生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三、OMO成教育企業戰略布局重點17翻轉課堂的形式可能普
45、及翻轉課堂是一種特殊授課方式,教師不再以在課堂上傳授新知識為主,而是事先將要講的內容分享給學生閱讀和消化,而課堂時間則主要用作答疑和討論。在這種授課方式下,學生將會有充足的時間自主搜集資料和理解教案,并有能力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觀點的碰撞和探討,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這將有利于增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隨著教培機構向OMO模式轉型,師生教案共享普遍化、個性化教學方案設計逐漸成熟,以學生和老師為中心的理念成為主流,翻轉課堂的運用將會增加。助教的管理更加規范隨著教育OMO走向成熟,雙師課堂的模式受到越來越多機構的歡迎。在雙師課堂的模式下,助教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與傳統教培機構的
46、助教只是簡單輔助不同,該模式下助教作為班級中唯一實地授課的教師,需要能夠獨立管理班級并擁有更加優秀的授課能力。預計未來機構對于助教的管理將會更加嚴格,培訓內容也將覆蓋授課過程的全方面。圖9:線上智能系統融合線下教學模式表4:翻轉學堂與傳統學堂對比來源:研究來源:維基百科翻轉課堂傳統課堂知識來源專業領域定義的客觀知識專業領域定義的客觀知識教師角色引導者和協助者知識傳授者學生角色主動參與者與探究者被動接收者師生關系互動、共同探究單項、上對下的關系教學方式混合式學習、自主學習、共同合作囤積式教學設備需求科技設備、網絡不需要任何設備教育目的運用科技促進學生能自主學習,所有人具有平等的競爭力培育符合社會
47、需求的人才招生系統備課系統學習系統線上場景線下場景教師通過學生線上數據報告線下展開針對性教學學生線下與教師交流答疑, 線上加強針對性練習通過面對面交流的形式解決疑問, 增強師生互動線下面授課: 交流反饋 + 針對性答疑數據分析學校內容庫輔助招生工具學生數據報告客戶管理工具線上教案資源視頻課直播課智能作業在線測評學員信息庫現有課程版本邁向教育十四五 | 四、短視頻融合教育的模式迅速發展 18邁向教育十四五 | 四、短視頻融合教育的模式迅速發展 19四、 短視頻融合教育模式迅速 發展短視頻教育指的是以短視頻為形式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的教育活動。隨著用戶需求多元化以及教育類廣告商的增加,短視頻平臺開始
48、發展教育,同時在線教育獲客成本高讓教培機構也著眼短視頻,因此催生了短視頻與教育融合的特殊模式。對內容創作者而言收入主要來源于流量變現后的廣告費用和售賣課程所獲收入。短視頻平臺具有提升教育公平性和普惠性,獲客流程精簡、課程內容輕量,表現形式多元這三大特點。疫情導致短視頻和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呈爆發式增長,因此短視頻融合教育的模式也快速發展。圖10:短視頻融合教育模式的運作模式來源:研究根據粉絲反饋優化視頻內容內容消費者通過轉發、評論點贊等短視頻交互功能對生產內容進行反饋內容生產者 個人創作者 教培機構內容消費者 短視頻平臺原有教育內容消費者 個人教師/機構引流生產內容 表現形式:資料圖文、課程視頻節
49、選、教師錄制視頻、情景劇、創意剪輯等 知識類別:涉及藝術、智力提升、社會與情感等的輕量知識MCN機構短視頻平臺邁向教育十四五 | 四、短視頻融合教育的模式迅速發展 20短視頻平臺能提升教育公平性和普惠性。短視頻平臺上來自低線城市的用戶所占比例較高,2020年抖音和快手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已分別達56%和55%。因此教育類內容能夠更大程度的觸達下沉市場,幫助低線城市用戶降低學習門檻,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低線城市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升教育的公平性。同時,大多教育類視頻內容精簡、類別廣泛、形式有趣且價格門檻較低,激發了眾多非剛需用戶的學習需求。短視頻+教育的模式讓教育的普惠性得到體現。獲客流程被簡化
50、,獲取用戶的興趣與信任感速度加快。傳統教育模式招生需要通過獲取流量-關注相關信息、了解授課模式-試聽-購買正價課的流程;而短視頻生態下的獲客模型,通過立體的傳播形式和生動的內容使消費者在流量引入環節即能直接感知課程內容,因而在此階段就能獲得其信任感。圖11:抖音及快手用戶城市層級分布(%)來源:抖音教育行業白皮書,快手2019教育生態報告242025311530243105101520253035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及以下抖音(2020.3)快手(2020.6)邁向教育十四五 | 四、短視頻融合教育的模式迅速發展 22“教育MCN”呈現爆發增長近年來我國MCN機構發展迅猛,落地多個行業
51、,且在與教育賬號合作方面已有豐富經驗。2019年起,隨著入場短視頻的IP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個體IP、中小型教培機構甚至大型教育公司都在探索與MCN機構合作的機會,促使更多MCN機構加入短視頻教育市場,并催生了教育垂直領域的MCN機構。教育MCN的主要效用是幫助IP增加曝光率、影響力和商業的變現能力;目前教育MCN為短視頻平臺的個人IP和教培機構提供的服務主要包含流量引導、內容開發、專業技巧培訓等服務。對個人IP而言,不少優質教師雖然授課經驗豐富、課程內容質量高但面臨不擅長營銷的困境,與MCN機構簽約是獲取高效流量的理想選擇。對于教培機構而言,通過雙方能力和資源的互補,與MCN機構分工合
52、作能夠相對低成本、高效的獲客。各大短視頻平臺近兩年都出臺計劃鼓勵教育IP入駐平臺,其中包括簽約教育MCN為入駐的IP進行服務,這提升了教育MCN在短視頻平臺的影響力,預計未來隨著短視頻融合教育的模式的熱度增加,教育類MCN將繼續發展。短視頻目前無法替代在線教育平臺 短視頻的時長限制了其承載的知識容量及深度。主流的短視頻平臺單支視頻時長多在15秒至10分鐘左右,由于時長有限,一期視頻通常無法涉及多個知識點,且缺少推理思考的過程和對相關輔助資料的延展,知識的呈現通常是碎片化的、淺顯易懂的,無法滿足對高難度知識深入學習的需求。 由于短視頻平臺用戶結構較為下沉,且大部分教育內容創作者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流
53、量,因此視頻生產原則多以搞笑、吸睛為主,而視頻的內容則以普惠型的科普類知識為主,缺乏基礎教育教學所需的嚴肅性。 短視頻平臺授課功能有限,無法滿足師生交流及資源共享。平臺的主要交互功能通常僅包含轉發、評價、點贊與私信,語音連麥的功能使用率較低,且直播形式僅展示實時評論,因此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形式及效率受限。同時,平臺缺乏文件共享的功能,因此教師授課資料無法在平臺內及時以文件形式分享給學生。除此之外,短視頻平臺在屏幕共享、舉手發言等功能上的欠缺也導致授課的互動性和效率較差。圖13:2018-2024年中國短視頻教育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來源:廣證恒生,CNNIC,艾瑞12.462.3120.2201.4
54、308.3394.9476403%93%68%53%28%2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市場規模(億元)同比增速(%)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23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五、 AI+教育邁向應用階段24五、 AI+教育邁向應用階段我國AI+教育的市場規模預計2020年可達2,000億元,且未來將進一步擴大。AI產業的發展、針對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加碼、5G技術發展和疫情下在線教育滲透率的提升共同推動了AI+教育的
55、發展。從細分市場來看,最近幾年K12一直領跑AI教育的投資,人工智能技術在K12領域的應用也最廣泛、最成熟;近年因教育信息化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信息化也成為AI教育投資領域的熱門。AI自適應學習系統已成為AI教育的新風口,我國目前自適應教育已邁入應用新階段。AI+教育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人工智能教育指的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類教育場景中的應用,人工智能教育公司指的是在產品或公司運作過程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因政府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加強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AI+教育市場規模增速自2017年起逐漸加快,今年因疫情原因增速將有所放緩,但其市場規模將隨在線教育的普及而提升。預計未來受經濟復蘇、人工智能技術
56、發展、在線教育滲透率提升和教育機構OMO轉型等因素影響,AI+教育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圖14:2014-2020年中國AI+教育市場規模(億元)來源:FirstInsight1732062864771,0341,7252,0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E市場規模(億元)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五、AI+教育邁向應用階段 25目前,我國各行業的企業都相繼進入AI+教育領域,截至2019年末我國人工智能教育企業已超過600家8。教育巨頭新東方、好未來、科大訊飛等正通過業務模式轉型、并購投資等方式加快在AI+教育領域的布局
57、,而互聯網企業如字節跳動、騰訊等也正加大對人工智能教育企業的投資力度,預計未來該市場將會吸引更多企業入駐,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AI產業的發展、政策、5G技術和疫情推動AI+教育的發展AI產業的發展賦能教育。我國是全球第二大AI強國,2020年以AI技術為核心的公司已超20,000家,金融、通信、媒體、教育等各個領域均已應用AI相關的技術產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預計已超570億元9。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將加速教育信息化2.0的進程,智慧教育將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快速發展,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和治理水平得到全面升級。標準化進程將改善AI+教育競爭格局。 AI+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部分,市
58、場規模較大,但市場格局分散、細分領域眾多,市場環境有待改善。2020年8月12日,青島市教育局聯合海信集團、海爾集團、科大訊飛等11家單位發起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聯盟。聯盟將為AI+教育市場研究和制定相關行業標準和評價體系,并結合AI+教育的應用場景需求,建立綜合型解決方案。聯盟的成立及行業規定的出臺將有利于AI+教育市場競爭格局的進一步優化,預計未來市場將步入更加規范化的良性發展階段。5G技術為AI+教育提供了基礎支撐。目前我國的5G技術已經在工業制造、港口、能源、電力等多個行業廣泛應用。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模式中,人工智能技術主要用于收集大量數據以識別學生的學習模式、規則等,并通過分析預測
59、學習趨勢、提供解決方案。數據量大、即時處理困難一直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運用的一大挑戰,而5G網絡下行峰值速率約為4G速率的20倍,能夠大幅縮短數據的傳輸時間,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利用率。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語言測評、智能批改、拍照搜題、智能排課等場景,預計5G的商用和普及將使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深化,AI教室、AI講師等將得到廣泛應用。疫情加速AI+教育的融合。受疫情影響,各地中小學及高校紛紛推遲春季入學時間,政府出臺政策鼓勵線上“網課”與學生居家學習結合的“停課不停學”模式,學生和家長對在線教育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顯著提升;同時教培機構線下業務受到沖擊,加快模式轉型
60、和在線教育發展。AI+教育的模式在疫情期間滲透率大幅提升。K12和教育信息化領跑AI教育投資細分市場2013至2019年,中國AI+教育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74筆,總融資額超145億元,融資筆數和融資總額增速分別為34%和57%,證明資本對于該領域的關注度正逐年上升;從行業細分來看,K12的累計融資金額最高,其次是教育信息化,7年間融資金額分別高達78億元與20億元。K12在中國教育行業一直為熱點概念,用戶付費意愿高,一直受到資本關注。隨著教育信息化相關政策力度逐漸加大,以及教育經費投入增加,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受到資本青睞。教育信息化的市場規模未來仍將繼續擴大,據估計2
61、021年可達5,000億元,預計未來教育信息化的融資金額占AI+教育融資總額比例將增大。108 喚醒教育 轉機中把握先機9 深度圍觀 AI向新 教育沸騰10 艾瑞咨詢2019年中國AI+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五、 AI+教育邁向應用階段26人工智能在不同教育階段的應用K12人工智能技術在K12賽道的應用相對較廣泛,主要應用場景有智能題庫、在線直播、自適應學習系統等。在智能題庫方面,主要運用大數據、圖形識別、精準檢索等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進行跟蹤與分析,代表企業例如作業幫、小盒科技等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已相對成熟。在線直播場景主要用到智能匹配、語音識別、智能
62、測評等技術。自適應學習系統是教學型AI的典型代表,用于進行測、教、學、練、評一體閉環智能教學,目前我國自適應學習系統的發展邁入了應用新階段。圖15:2013-2019中國AI+教育細分行業累計融資來源:艾瑞,FirstInsight極致洞察圖16:智能題庫產品示意圖來源:研究智能批改學情分析輔助教師自適應學習準確捕捉學生學習情況APP家長獲取教師教學學生自學學生自適應學習和推薦習題完成針對學生錯題分析,生成學情報告批改即時出結果,標注錯誤原因融資金額(億元)K12教育信息化兒童早教職業培訓素質教育語言學習出國留學教育綜合服務高等教育7819.811.710.59.17.66.62.10.301
63、02030405060708090邁向教育十四五 | 五、AI+教育邁向應用階段 27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賽道,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綜合服務和智慧校園兩類。其中綜合服務包含智能考勤系統、校園安防系統等軟硬件一體化的智慧教育產品,需要應用智能測評、排課管理、人臉識別等多種AI技術。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校園解決方案,一般產品包括智能教學助手、遠程教學課堂、教育內容平臺、校園安全平臺等。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逐步實施,近兩年以打造智慧校園為目的場景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增加。早幼教及語言學習人工智能技術在早幼教和語言學習中主要應用于情緒識別和語音測評兩方面。在早幼教中主要利用
64、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來進行情緒識別,這同樣也是在少兒英語中最主要的應用。同時在英語語言學習中,還會用到語音測評技術,通過語義理解、語音合成、虛擬形象、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來實現。英語語音測評類型的智能教育產品用人工智能技術代替了傳統教師對學生的口語陪練、口語考試測試、及評分統計等相關工作,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也能通過對學生學習數據的分析設計和運用個性化解決方案。目前,在語音測評系統的應用中存在兩大問題。首先在語音測評中發音習慣、語音語調和噪音等外部環境可能會影響評分結果,導致分析不準確。其次是目前技術下智能人機互動尚未實現,目前語言學習產品僅停留在用戶單向溝通方面,未能實現教育情景的自
65、由對話。職業教育、素質教育與K12等賽道相比,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對于線下場景的依賴度更高,因此AI技術的應用仍處于初期階段,主要是在研發、硬件設備和在線一對一培訓等場景中的應用。在智能研發方面,學習者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多維度的行為數據,且學習數據的產生具備并發性,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都利用AI采集學生的練習過程信息并加以分析,建立學習者模型。其中第一層是針對學習者的思想方法和能力模型,將判斷出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大??;第二層知識點映像模型,將對學習者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全方位描述。11 在硬件設備上,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應用較多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的教學輔助類產品,如教育機器人、陪練機器人和
66、教學工具等。在一對一培訓中,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于收集學生的學情數據進行分析后產生標準化的教學方案,與K12的在線直播達的數據收集相比,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對學情數據收集過程的智能化要求更高。圖17:語言學習場景示意圖來源:研究11 全球教育智能化發展報告學生自測學生自主選擇分類測試,進行自適應口語表達智能分析智能語音測評就口語表達、發音、語法能進行評分和分析線上學習根據學生薄弱之處提供相應在線學習課程,或線上教師輔導輔助教學將測評結果反饋教師,提升教師輔導效率邁向教育十四五 | 一、邁向教育十四五2829邁向教育十四五 | 六、國際環境變化和教育政策引導留學市場轉變六、 國際環境變化和教育政策引
67、導留學市場轉變國際高中和海南教育創新島由于全球疫情原因,我國國際學校招生情況也受到影響。但在3月疫情爆發前,我國國際高中的生源增速已經緩慢下來,國內不少國際高中的招生咨詢已經報名人數都比2019年同期下滑。就目前形勢看來,不少中國家長都對孩子出國留學的安全性產生了一定的考慮,特別是疫情還沒得到控制,以及社會因素不穩定的國家。但由于疫情原因而回國的英國高中或者美國高中的中國留學生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中國國際高中這部分的生源流失。近期我國國際高中的學生人數將會是一個正負相抵的情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形勢的改革,國內的基礎教育學??蚣芤约敖虒W模式將會趨向國際教育發展,即雙語類,雙軌制(
68、即同時擁有國內升學體系和國際升學體系)模式的K12學校規模擴張,數量將逐漸增加。對國際學校而言,線上教學的時差、信息安全保護,以及出入境簽證的管制等問題,都給國內外教師的辦公銜接帶來極大的不便,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另外外聘外教臨時解約和無法按時復崗教學也讓國際學校產生額外人力資源成本。因此,未來國際學校為了加強與國內課程銜接的需要,將會加大培養國內雙語教師的投入,建立一個本地資源庫,減少對外教的依賴性,從而提升將來對類似突然情況的應急能力。在國內享受國際化教育就成為一個理想的替代品,因此無論是中小學的國際學校還是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都會迎來一次新的發展機會。海南省將圍繞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
69、港”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目標,以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圍繞教育等重點領域,深化各產業對外開放。2019年,教育部與海南省政府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提出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海南將借力政策優勢,通過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對外開放和交流合作,以求把海南建設成教育開放發展的新標桿。自2018年以來,海南全省累計簽約各類教育合作項目100余個,累計開工各類教育項目448個,總投資200多億元。目前即將入駐海南的學校以中國的知名公立大學或者是公立高校和海外高校的聯合辦學為主。來源:研究 2018年4月13日以來,累計開展或發展:圖
70、18: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建設框架發展目標戰略定位實施機制落地平臺現有簽約項目100個已簽約教育合作項目448個已開工教育項目200億元總投資181所合作院?;驒C構國際教育創新島國內外名校 中外合作辦學聚集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國際化人才培養重要基地外交部中國 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國際高中學生 求學目的地東南亞漢語師資 培訓基地深化對外教育交流合作中外人文 交流區域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中國教育對外 開放試驗區中國國際青少年 活動中心(海南)30邁向教育十四五 | 六、 國際環境變化和教育政策引導留學市場轉變在海南大力發展與引進境內外的優質教育資源,不但對海南基礎教
71、育的發展產生著重影響,對省教育廳而言,這也是一個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出與新興產業所匹配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海南自貿港口的建設原因,目前海南引進的每一所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都與培養該產業人才的實際需求緊密相關。今年9月7日,174名研究生來自中國海洋大學三亞研究學院的學生首批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而在近一年來,科技城也迎來了國內多家頂尖的涉海、涉農院校,其中包括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海南大學等。由于我國新興行業存在人才緊缺的問題,特別是5G、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芯片等方面;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此類人才的入駐為我國
72、提供了高質量的技術人才支持,成為我國科技發展堅強的后盾?!傲魧W海南”也將是未來海南省大力打造的特色品牌。中國國際教育未來仍保持10%左右的增長,同時面臨資源分配不均、教師人才短缺、政策監管趨嚴的多重挑戰,而海南可利用“雙自貿”的政策優勢化挑戰為機遇。2018年以來,東盟超越美國成為海南外貿最大貿易伙伴,未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海南自身區位優勢和與東南亞華人特殊的情感聯結,海南與東盟各國貿易和人員將更加緊密聯系。目前海南人均教育支出低于全國平均,本土國際教育需求較低,但近幾年供給增長較快,依托區位優勢,吸引毗鄰的東南亞華人可以作為未來發展國際教育的一個方向。圖19:中國國際學校市場規模
73、和學生數量(2011-2020F)來源:研究12516018922025128732135839443611.513.715.717.82022.224.52729.632.60204002505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F2020F國際學校市場規模(億元)國際學校學生數量(萬人)31邁向教育十四五 | 六、國際環境變化和教育政策引導留學市場轉變國際環境變化導致留學生態改變根據教育部于2020年6月中發布的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表示,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是暫時的。教育部將為留學人員組織招聘活動,國家將繼續支持和鼓勵中國學生出國留
74、學。因此,中國教育部出臺了系列舉措助留學生疏解,允許國內高校提供短期學習交流機會,并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等方式豐富就學路徑。此外,教育部也為留學應屆畢業生及時提供招聘信及優惠政策方面的信息,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招聘活動。受到國內外疫情的影響,已在讀學生面臨延期入學與網絡學習的選擇。從學歷層次看,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攻讀本科以上學歷占七成(本科生30.56%、 碩博研究生35.51%)。目前已在讀留學生面臨延期入學,線上線下混合開學,學期長度縮短等現狀。由于留學生返回國外上課面臨著預約簽證難,買機票難等問題,部分學校允許留學生通過線上模式學習或延期入學一年直到能夠返學;因此,46%的留學生表示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制定返校計劃。因此,大部分中國計劃留學的學生選擇推遲留學計劃;這對準備出國就讀碩士學位的留學生來說是一個找工作的好機會,若在推遲期間找到合適的工作,留學計劃可能取消。圖20:回國后返校計劃數據分析來源:艾媒無返校計劃,等待疫情結束根據學校政策,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指定返校計劃提前已購買往返機票,制定返校計劃擔心簽證或出入境政策導致無法按期返校26%4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