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政策助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搶跑,并培育出最完善的動力電池產業鏈。碳減排的大國使命下,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早在 2009 年便推出“十城千輛示范工程”,2015 年開始對全國新能源汽車實施補貼政策,逐步培育起健康的新能源汽車消費環境。2019 年之前,全球主要新能源汽車消費均來自與中國。與此同時,國內還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并出現寧德時代、璞泰來、當升科技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及原材料企業,充分享受全球電動化帶來的紅利。國內車企把握彎道超車的機會,產品力不輸合資品牌。電動車動力系統由發動機、變速箱變成三電系統,消費者核心關注的指標為續航里程和百公里加速等,
2、在這些性能上,國產車企產品力與合資車企相當。自主品牌也希望通過推出新的動力總成技術、打造基于全新平臺的高端電動智能品牌,重塑品牌形象。2021-2022 年,大量自主品牌全新電動平臺車型將實現量產,比如上汽高端品牌智己、吉利 SEA 浩瀚架構車型,憑借新平臺產品+新營銷方式有望獲得品牌重塑窗口。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自主品牌仍占據主流。2019 年之前,由于補貼政策加持,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以自主品牌為主,占比達到 90%以上。而國內市場環境的不斷成熟、補貼政策逐步退坡以及歐洲車企的全面電動化轉型,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方面是國內新造車勢力崛起,通過智能化的產品定位帶來差異化的
3、產品體驗, 2020 年產品開始交付、產能逐步爬坡,在電動車市場站穩腳跟;同時,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始量產,2020 年中國制造 Model 3 全年銷量為 137459 輛,登頂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另外,歐洲車企的電動化開始加快,大眾推出 ID.4 CROZZ 定價 20 萬以下,加入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混戰中。2020 年特斯拉、自主品牌、新勢力、外資品牌市占率分別為 14%、65%、14%、11%。新勢力及部分自主品牌高端化路線初見成效。新勢力憑借差異化的電動產品,成功塑造品牌,如蔚來主打優質服務、小鵬專注智能化、理想定位增程式解決里程焦慮;傳統車企中,比亞迪高端化成功出圈,混合動力方面,第
4、四代動力混合動力平臺做到從動力+燃油經濟性對燃油車全方位超越;純電方面,刀片電池打出了 C 端品牌影響力,搭載刀片電池的新產品“漢”,定價在 22.98-27.95 萬,月銷量在 1.2 萬輛。從 B 級以上車型的市場份額來看,傳統燃油車中合資品牌占據了 80%,自主品牌占比僅 20%;而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與新能源占比分別達到 20%,整體占據 40%以上。自動駕駛改變汽車屬性,由單純的出行工具變成移動私人空間。從 1886 年全球第一輛汽車誕生至今,汽車承擔著單純的出行工具的角色,其差異化主要體現在三大件技術的差異帶來的駕駛體驗的不同。傳統燃油車經過 130 余年的發展,三大件技術已經比較
5、成熟可優化空間極小,車企走向同質化,更多的是通過新的車型周期來拉動銷量增長。而自動駕駛的不斷進化將逐步解放駕駛員的注意力,直至完全擺脫人工干預,汽車變成移動的私人空間。自動駕駛分為 L1-L5 5 個等級,以 L3 為分界點車輛駕駛主體由人變為機器。根據國際自動機械工程師學會(SAE)的標準,自動駕駛可以分為 5 個等級。1)L0-L2 由人類來監控行車環境,其中 L0 代表完全人類駕駛;L1 代表輔助駕駛,增加了預警提示類的 ADAS 功能,包括車道偏離預警(LDW),前撞預警(FCW),盲點檢測(BSD)等;L2 代表部分自動駕駛,具備了干預輔助類的 ADAS 功能,包括自適應巡航(ACC),緊急自動剎車(AEB),車道保持輔助(LK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