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數字政府云原生基礎設施白皮書(24頁).pdf

編號:42753 PDF 24頁 10.91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國信通院:數字政府云原生基礎設施白皮書(24頁).pdf

1、數字政府云原生基礎設施白皮書2021 年 6 月210101201201002012012110020120121100101021011001120212110011202121100101001011001010010110101010120121101001101011012012121101102202010210120021010201011010102101001011010010110110 02011 12 20201021012021CONTENTS目 錄第一章 數字政府建設背景和趨勢.011.1 政策加碼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速 .021.2各地實踐豐富數字政府落地場景.0

2、21.3 數字政府基礎設施迎來新發展 .03第二章 云原生基礎設施是下一代政務云建設的核心.052.1 云原生基礎設施在數字政府中的位置 .06 2.1.1 當前政務云基礎設施現狀 .06 2.1.2 云原生時代數字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核心訴求 .072.2 云原生基礎設施相比傳統基礎設施的優勢和價值.08 2.2.1 降低運維門檻, 提升資產利用率.08 2.2.2 保障業務高可靠, 賦能業務創新.08 2.2.3 應用交付標準化, 加速構建豐富政務云生態.08第三章 構建成熟的云原生應用生態加速下一代政務云建設.093.1 統一標準助力政務應用實現全生命周期統一管理 .10 3.1.1 定義資

3、源標準, 實現應用的統一交付、 部署.10 3.1.2 定義應用管理標準, 實現應用統一運維.103.2 云原生服務市場為數字政府提供開箱即用的業務能力 .10 3.2.1 共享基礎中間件提升系統穩定性.10 3.2.2 不同地域相同職能的業務系統可復制 .11 3.2.3 發展本地服務生態, 及時響應和支持系統問題.11第四章 云原生在數字政府中的典型應用場景及價值.12場景一:市民類業務的業務彈性場景.13場景二:創新業務敏捷交付場景.13場景三:業務跨云跨平臺監控場景.14場景四:業務可用性和連續性保障場景.14第五章 數字政府建設案例.15案例一:長沙市數字人民幣紅包上線, 云原生基礎

4、設施應對40倍流量浪涌.16案例二:長沙市物流口岸辦基于云原生基礎設施實現業務持續、 高效創新.17第六章 未來展望.206.1 云原生基礎設施加速數字政府建設和創新.216.2 精細化運營推動數字政府長效發展.216.3 協同開放的數字政府云原生生態體系逐步形成 .216.4 標準和評估體系助力數字政府提質增效.21數字政府建設背景和趨勢第一章新世紀以來,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經歷了“電子政務”、“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階段,逐步實現了部門辦公自動化、重點業務信息化、政府網站普及化。近兩年來,政務信息化已經進入“數字政府”時代。011.11.2政策加碼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速各地實踐豐富數字政府

5、落地場景自 2016 年起,國家相繼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推動“互聯網 + 政務服務”建設,各地通過構建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越來越多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指尖辦、掌上辦、刷臉辦”。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笆奈濉币巹澨岢觥疤岣邤底终ㄔO水平,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

6、多項政策的密集出臺科學指導數字政府建設,加速了數字政府在各地落地生根的進程。尤其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數字化治理手段為成功阻擊疫情發揮了重大作用,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里國內數字政府建設將進一步提速。各省市持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和發展,實踐經驗不斷豐富。2018 年 11 月 18 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第一章 數字政府建設背景和趨勢02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2020 年底前,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建成覆蓋全國“互聯網 + 政務服務”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

7、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關于印發“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重點建設“互聯網 + 政務服務”業務支撐體系、基礎平臺體系、關鍵保障技術體系、評價考核體系四個方面內容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21 年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進一步深化“互聯網 +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互聯網 + 政務服務”,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十九屆五中全會數字政府成為數字化建設的三大支柱之一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

8、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和互聯互通,形成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 ,“推進數字政府建設”2016年9月29日2021年3月2016年9月29日2021年3月5日2018年6月10日2020年10月26日2018年7月31日2019年11月5日印發進一步推進“互聯網 + 政務服務”深化“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工作方案,方案要求“進一步推進互聯網 + 政務服務,依托江蘇政務服務網,加快構

9、建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江蘇“不見面審批”改革推進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群眾線下“只進一扇門”,同時以共享筑根基,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8 年 11 月 19 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0 年),確立了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總體框架,同時作為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廣東推出“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平臺被打造為全省統一集合式服務大平臺,已成為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便民服務的重要渠道,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指尖辦、掌上辦、刷臉辦”,足不出戶就能辦的功能。2018

10、 年 12 月 28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總體方案,開始全面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飳崿F了多項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的功能,打造了政府服務群眾的友好窗口,行政服務中心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同時加速推進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實現業務與數據資源的整合互通。2020 年,湖南省工信廳印發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 年),將進一步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進程,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其它各地也紛紛發布數字政府相關政策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

11、施方案(2019-2022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方案。當前,各地數字政府的建設目標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政務領域服務一體化、數據共享化、治理智能化、響應實時化。數字政府基礎設施是承載數字政府各類業務的底座,從技術角度來看,面對數字政府的業務需求,當前以政務云為底座的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存在資源共享難、業務建設成本高,缺乏精細化運營、資源供給粗獷,系統邊界不清、業務端到端交付效率低等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政務云作為數字政府的核心平臺,其建設模式需要全面升級,從“云資源集約化”向“政務應用集約化”轉變

12、。1.3數字政府基礎設施迎來新發展03第一章 數字政府建設背景和趨勢云原生技術是政務云進行新一輪升級、達成以上目標的重要支撐,圍繞云原生 2.0 的理念實現政務云建設模式、運維模式、運營模式的新一輪升級,進而加速數字政府建設的全面升級。下一階段,政務云建設的首要核心是將傳統的云基礎設施升級為云原生基礎設施,進而為政務應用提供更高性能的運行底座,跨不同廠商公有云、公有云與私有云進行統一管理的平臺,統一的政務應用生命周期治理標準,實現全業務共平臺運行,提升整體資源利用率。同時,實現跨云的通用能力、資源共享,減少重復建設,并基于統一的云原生治理標準,實現業務應用從開發、集成,到監控、運維的統一管理,

13、達到應用級可視可管、精細化資源運營、標準化可共享的效果。04第一章 數字政府建設背景和趨勢05云原生基礎設施是下一代政務云建設的核心第二章縱觀政務云的建設歷史,大體上可以分為“資源池化”、“資源云化”、“云原生化”三個階段。2011 年 12 月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完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后,正式開啟政務云建設。早期政務云的建設模式主要是通過“資源池化”的方式為業務提供基礎平臺,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成熟及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政務云的建設也隨之進入到以“資源云化”為特色的階段,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得到提升、運維得到簡化,資源的發放、彈性也更加靈活,至此,政務云的建設重點還是以資源為中心,并未過

14、多關注上層應用。然而,隨著放管服深化改革,國家要求建設以公共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誕生了大量的市民類應用,政務云的建設需要能撐智慧政務、智慧交通等應用的敏捷開發、高效協同、業務創新等訴求,以應用為中心建設全新的政務云平臺成為共識,由此,政務云建設也進入以“云原生化”為特色的新階段,政務云將全面升級為以云原生技術為核心的云原生基礎設施。2.1云原生基礎設施在數字政府中的位置當前政務云基礎設施現狀2.1.1隨著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五中全會提出“建設數字政府”的要求,數字政府的創新建設成為政府數字化改革的核心方向,而在疫情發生后,構建依托數據的數字政府系統成為各界的廣泛共識。但隨著各地數字政府建設的深

15、入推進,傳統的政務云架構和方式對業務快速創新、規模持續擴大、復雜度和智能化升級的核心訴求逐漸“力有不逮”。在傳統模式下,政務云的建設重在建設資源,政務應用系統與資源缺少協同;建設分層實施,資源和應用獨立、粗獷式發展。一般而言,其建設方式,都是由承建部門,如政數局,進行政務云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的建設,為職能部門業務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資源;而由職能部門,如各委辦局等,招標 ISV 廠商,開發政務系統應用,基于承建部門的基礎設施進行應用的部署和運維。比對政務云面向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訴求,這種方式有著三方面的問題:1)共享難,職能部門間的公共模塊和資源難以共享傳統方式下,每個職能部門的政務系統

16、應用的開發都是完全獨立的,而在各委辦局的政務系統中,實際存在大量的公共的組件,如數據庫、中間件、標準技術組件、監控系統,甚至某些核心業務組件也存在架構和業務邏輯的相似。而相互獨立的開發模式下,每一個委辦局的業務系統,都需要 ISV 從頭設計與開發,必然導致開發周期冗長;同時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技術,要求每一個 ISV 都具備各類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維能力,進一步增加了系統研發的周期與成本。2)資源供給粗獷,運營與管控能力薄弱,資源利用率低與開發方式類似,在傳統方式下,每個委辦局的政務系統,對資源的使用也是割裂的。每個政務系統都會根據業務規模的預估,向承建部門進行基礎設施資源的申請,之后獨占這些資源。在

17、這種情況下,基礎設施的資源利用率必然處于較低水平。原因在于為了保證政務系統運行的穩定,對業務資源的預估往往會高于業務的實際使用量,個別無法準確預估的特殊場景和業務,甚至會遠高于業務的實際使用量。而作為基礎設施提供者的承建部門,由于缺乏以應用為核心的監控與彈性伸縮能力,往往無法在委辦局業務上線后對資源進行動態調整,只能隨著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被動的對某個委辦局的資源需求做出擴容響應,而無法從全局角度實現資源的整體規劃與共享,導致無法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3)邊界不清晰,應用缺少統一標準,應用系統故障定界困難在傳統方式下,應用系統的故障定界困難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對于承建部門與職能部門而言,在政務云的

18、運維流程中,由于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分層實施與維護,運維系統往往是割裂的兩層系統,導致問題的定位較為低效。 承建部門不理解也無法感知應用系統的運行指標, 職能部門與ISV也無法感知基礎設施的運行指標。在發生問題時,雙方都只能從各自的角度嘗試定位,多數情況下就會導致問題定界的困難,從而無法快速的定位問題根因,進而快速修復問題。06第二章 云原生基礎設施是下一代政務云建設的核心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在當前數字政府加速建設的過程中,是最為顯著和突出的問題;如何支持數字政府業務的快速創新、規模持續擴大、復雜度和智能化升級的核心訴求得到有效的滿足,是下一階段政務云的升級建設所要解決的關鍵難題。為了解決上述

19、三個關鍵問題,在數字政府建設中,要求政務云建設思路從“云資源集約化”向“政務應用集約化”的方式轉變,全面構以應用為中心的建新型政務云。以政務系統為著眼點,帶動云資源建設,統籌實施,實現精細化運營和可視化管控。在新一輪的政務云升級建設中,應用開發將從傳統的非標準化向新型的標準化方式轉變;資源供給也將從粗粒度的供給方式向精細化管控的方式轉變;業務運維將從割裂的運維方式向統一的、應用與資源深度融合的運維方式轉變。因此,下一化政務云的建設對基礎設施的能力提出了三大核心訴求:1)提供通用的業務運行底座,跨云、跨地域的統一管理的架構,實現全業務共平臺運行,部門、區域間的公共化能力、模塊化能力、資源共享能力

20、;2)實現大規模的跨云資源統一供給,減少資源重復建設,對業務進行精細化資源分配,從政務云整體層面大幅提升資源利用率;3)規范業務應用從開發、集成,到監控、運維的統一標準,進而實現業務全局可視可管、精細化資源運營、問題清晰定界;這三大核心訴求的本質,就是構建以應用為中心的云原生基礎設施,進而實現從應用角度出發,實現統一政務云業務生命周期的全面管控,提升數字政府的運轉效率。云原生時代數字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核心訴求2.1.207第二章 云原生基礎設施是下一代政務云建設的核心云原生基礎設施具備“業務全局化可視可管、資源精細化運維運營、能力標準化共享互通” 等特點,可以幫助有效提高數字政府業務的多元化水平

21、,為數字政府各參與方和相關環節注入新的價值。資源及應用運維更簡單:云原生基礎設施高度自動化的資源管理能力、全景可視的資源與應用一體化的監控與運維能力,極大簡化了運維人員發現問題、定位問題、解決問題的復雜度,提升了運維效率;問題定位邊界清晰:云原生技術標準、開放的特點,使得基于該技術構建的基礎設施、應用之間有明確的構建邊界,結合高效的運維工具,當系統發生故障時,可以快速定位問題邊界;資源流轉率提升:云原生基礎設施輕量化的特點,使得資源的管控粒度更細、擴容效率更高,例如,面對業務高峰期,無需提前配備過多冗余資源,而是根據業務量靈活彈性擴容到公有云上,進而減少整體建設支出,實現資產效益的最大化,提升

22、了資產的流轉率。系統穩定性提升:資源故障自動遷移的技術能力,能夠為職能部門提高系統穩定性、自愈性,可以有效預防因為基礎設施資源的問題導致的業務中斷;系統扛沖擊力提升:應用實例秒級彈性擴容的技術能力,能夠為職能部門的業務系統提供可靠、高效響應的抗流量沖擊能力,業務系統可靠性進一步提升;技術共享能力提升:公共能力的貨架化技術能力,能夠為職能部門提供部門間的技術共享,加速職能部門對新技術的應用,賦能業務創新。對于數字政府參與方 ISV 廠商來說,一方面,云原生基礎設施可以通過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廠商的應用開發標準,實現數字政府中應用架構、技術的統一,不僅有效提升運維和運營體驗,也為長期業務發展打下了

23、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對于政務應用,也因為統一標準,實現了應用運維的標準化、自動化。組件的標準化開發、交付:可以加快應用上線周期,提升運維效率,從而端到端縮短 ISV 的項目交付周期、降低交付人力成本;公共組件能力貨架化:為 ISV 提供通用能力組件的共享機制,降低 ISV 對新技術的學習門檻和成本,同時對于某些技術專長的 ISV,還可以通過貨架化的能力,在政務云上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二次盈利,從而驅動政務云上的生態建設。降低運維門檻,提升資產利用率保障業務高可靠,賦能業務創新應用交付標準化,加速構建豐富政務云生態2.2.12.2.22.2.32.2云原生基礎設施相比傳統基礎設施的優勢和價值08

24、第二章 云原生基礎設施是下一代政務云建設的核心09構建成熟的云原生應用生態加速下一代政務云建設第三章電子政務時代,重點是實現政府辦公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并進一步把政務業務從線下搬遷到政務云上,這種形態可以成為 ON CLOUD,通過將計算、存儲、網絡資源池化,解決了固定基礎資源部署難和擴容難的問題, 而業務本身還沒有脫離煙囪式架構, 存在應用重復建設、 數據信息孤島、 IT能力共享難、 業務創新慢等問題,難以滿足構建全社會化數字政府的訴求。隨著數字政府時代的到來,政府需要充分享受云計算帶來的紅利,需要讓業務能力生于云、長于云,由現在的 ON CLOUD 進階到 IN CLOUD,同時基于云構建的

25、新生能力與既有能力有機協同、立而不破。生于云是指基于云原生的技術、架構和服務來構建政務應用,長于云是指充分利用云的優勢來助力政務應用和業務發展,將政府的數字化建設、業務智能升級帶入新階段。3.13.2統一標準助力政務應用實現全生命周期統一管理云原生服務市場為數字政府提供開箱即用的業務能力數字政府涉及的應用形態越來越豐富,既有傳統的基于業務流程、需要數據持久化的有狀態應用,也有基于微服務架構、實例間相互獨立的無狀態應用,需要通過一種有效的手段實現對各類應用生命周期的統一管理?;谠圃夹g構建的下一代政務云不僅為數字政府提供統一的資源和應用管理, 還能以應用標準為基礎,面向各類政務應用中通用的中

26、間件和基礎服務建設數字政府應用市場,減少重復開發和資源浪費,形成統一、良性的數字政府應用生態,這也有利于推動面向政府的各類應用企業快速發展。不同 ISV 基于自身不同的技術優勢,所開發的應用隨語言、架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就增加了將業務部署在同一政務云平臺,并實現業務間高效協同的難度。借助云原生開放、標準化的優勢,為應用定義統一的構建標準、交付標準,并打造開放、標準、統一的運行平臺,屏蔽基礎設施的差異性,進而實現應用一次開發、隨處部署、無差異化運行。傳統模式下政務應用存在與資源相互割裂的問題,由于運維團隊、運維模式各不相同,出現系統故障時系統定位定界不清晰,需要構建一套統一的基礎設施與應用層的

27、運維話術及標準,實現以業務應用為中心的標準化、統一化的運維模式,不僅可以降低單系統自身的運維復雜度,提升端到端的故障定位及解決效率,還有利于構建跨地域、跨系統、跨平臺、跨云的分布式政務云體系。常見的消息、緩存、數據庫等中間件應用,承擔了數據交互、數據存儲的重要責任,幾乎每個業務系統都會用到。對于有數據共享強烈訴求的政務系統來說,如果相同功能的應用由不同 ISV 提供,可能存在版本不一、協議不同,在可靠性、可用性、穩定性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是造成系統不穩定的潛在因素。因此,不同應用共享統一的基礎中間件,才能提高集成和運維效率。定義資源標準,實現應用的統一交付、部署定義應用管理標準,實現應用統一運

28、維共享基礎中間件提升系統穩定性3.1.13.1.23.2.110第三章 構建成熟的云原生應用生態加速下一代政務云建設相同職能的政務系統其核心功能高度相似,教育局主要處理教育問題,稅務局主要處理稅務問題,不會因為地域不同就天壤之別。因此,同一套政務解決方案,適用于不同地域相同職能的系統,各地域在基礎的解決方案之上再添加地域特有的應用和功能,不會影響各地域的職能的特殊性。各省市的本地化業務軟件供應商可以構建統一的應用生態,在省、市范圍內實現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資源復用,即使存在早期資源建設割裂的問題,也可以基于云原生基礎設施在云原生應用層面實現資源共享,進而促進本地供應商的云原生能力孵化、沉淀,

29、帶動本地化軟件開發商的創新和發展,提升業務系統的本地化服務能力、縮短業務系統的故障處理周期。不同地域相同職能的業務系統可復制發展本地服務生態,及時響應和支持系統問題3.2.23.2.311第三章 構建成熟的云原生應用生態加速下一代政務云建設12云原生在數字政府中的典型應用場景及價值第四章云原生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在數字政府相關業務中,業務敏捷、業務彈性、業務高可用性、運維可視、通過池化提升資源利用率、高質量應用運維等都是云原生的典型應用場景。4.14.2場景一:市民類業務的業務彈性場景場景二:創新業務敏捷交付場景目前政

30、府越來越多的通過互聯網、App 等形式為市民提供政務服務,極大的方便了市民辦理各類業務,無需到政務大廳等排隊,也提升了服務效率。市民服務類業務,由于面對的是全體市民,且很多業務有很強的時效性,高峰期的業務量可能是平常業務的幾十倍甚至數百倍,對后端的業務應用和支撐平臺帶來巨大的壓力,需要增加資源才能面對突發或是高峰業務,這是典型的業務彈性場景,業務彈性要求平臺和業務應用應具備相應的彈性。場景 1:每次在開學前,幼兒園、小學、中學等擇校報名,需要在規定的時間上市民 App 操作,帶來巨大的訪問量。場景 2:人民銀行要在某個特定時段發放數字伙伴紅包,市民們會在這個時段搶紅包,也會帶來海量訪問,而一旦

31、活動結束,流量潮汐結束,即回歸到正常的業務流量。場景 3:在雙 11 電商節期間,會有短期大量的物流、貨運、報關等業務,給物流口岸辦的應用帶來巨大的訪問量,雙 11 結束以后,流量回歸正常。業務敏捷性,是指業務從需求提出到應用開發、測試、上線運行高效快速,然后業務不斷更新、增強,并不斷持續上線。我國各級政府是社會治理和經濟調控的核心,隨著治理需求和治理能力的增強,數字化的治理手段需要覆蓋各類宏觀、微觀的場景,既能進行經濟運行分析,也要支持社區網格化管理,而且還要不斷應對諸如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因此,數字政府的業務需要具備高度的敏捷性,支持快速的開通、上線與不斷的優化、升級、更新。場景 1:

32、 在疫情襲來的時候,各地政府要快速推出健康碼業務,從應用快速開發、到后端快速集成、測試、上線,時間就是生命,業務如果能快速上線,對我們抗擊疫情有重大價值。場景2 : 根據今年房地產宏觀調整政策, 2月23日,“全國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視頻培訓會議”召開,“實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讓”,“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原則上發布出讓公告全年不得超過 3 次。目前大部分住宅用地供應已經在網上交易,要求對現有的網上交易系統進行升級,而且要快速實現,國家確定了 22 個重點城市在 2021 年就要實現“兩集中”。場景 3:檢察院的辦案流程,會隨著最高檢的指導不斷調整、優化,在辦案流程調

33、整要求發布之后,要求盡快在流程辦案的業務應用中實現,一般不超過 1 個月,這就要求流程辦案業務應用能支持業務敏捷性。13第三章 云原生在數字政府中的典型應用場景及價值4.34.4場景三:業務跨云跨平臺監控場景場景四:業務可用性和連續性保障場景政府部門不是技術運維機構,數字政府的各類資源、系統、應用需要支持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監控、管理,讓政府機構能夠直觀的了解系統運行情況,并進行應用數據的高效分析與展示,提高系統的運維效率和應用的管理水平。當前政務云,各個委辦局申請虛機,業務應用和支撐應用的中間件、數據庫、大數據等均由各應用承建廠商部署在虛機上,往往缺乏專業的應用監控和整體監控,導致委辦局對運行

34、的業務缺乏可視和可觀察性,政數局也對各個委辦局的業務運行狀況缺乏感知,導致用戶訪問不通暢時,委辦局不能第一時間獲知,政數局也無法知道各委辦局的業務運作狀況,是資源不足抑或是資源空閑。當前數字政府承載了大量的政務業務應用,和政府職責和市民生活密切相關,業務的可用性關乎國計民生。很多面向市民的業務通過互聯網和 App 的形式對外提供服務,市民可以 24 小時訪問業務。例如典型的市民 App,業務非計劃的短時或長時間不可用,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通過系統、應用的冗余和高可用、基礎設施和數據的災備設計保證業務的可用性。同時在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還需要考慮技術供應鏈的連續性問題,確保相關技術不會因

35、外界因素干擾而無法供給。14第四章 云原生在數字政府中的典型應用場景及價值15數字政府建設案例第五章5.1案例一:長沙市數字人民幣紅包上線,云原生基礎設施應對 40倍流量浪涌由長沙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運行聯合主辦的 “數字人民幣 幸福新長沙”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發放 4000 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市民實名注冊后,通過“我的長沙”APP,以隨機搖號抽簽的方式確定發放市民。長沙 APP 及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系統運行總體要求: 系統具備承載高并發訪問的能力,活動過程中用戶體驗良好 系統具備一定的容災能力,應對突發情況 云基礎設施資源具備按需獲取和彈性的能力,滿足活動類短期高峰業務場景經過估

36、算,高峰業務量相對平常業務增量達到 40 多倍 , 對業務的彈性擴容能力提出了嚴重挑戰。采用云原生技術,實現業務從政務云彈性到公有云、極速彈性擴容方案,平穩應對 40 倍流量突發,整體方案包括 4 大部分: 公有云與政務云聯動 網絡資源環境擴容 政務云現有系統硬件環境資源擴容 基于公有云實現業務應用熱備案例業務和背景云原生解決方案5.1.15.1.216第五章 數字政府建設案例對政數局的價值: 業務平穩運行:通過云原生彈性方案,實現了海量高峰業務下的平穩運行,實現了 0 業務停頓時間,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降低成本:利用公有云帶寬等資源按需能力,活動過后資源釋放,減少云計算資源和服務成本。

37、方案創新:沉淀政務云公有云聯動部署方案,支持活動類短期高峰業務場景,加速業務創新,為后續同類業務豎立了良好的典型。 業務可視性:通過華為云多云容器平臺 MCP 實現跨云管理政務云上的 APP 應用、公有云的活動 APP和公有云的災備業務,形成統一應用視圖、統一管理、統一監控、實現了跨云彈性應用的統一可視化。對金融辦的價值: 業務穩定運行:云原生彈性架構 + 多活容災方案,保障活動期間系統穩定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對應用開發商和運維商的的價值: 方案增強、簡化容災方案:基于華為公有云部署方案,實現流量分擔、雙活容災,保障系統穩定運行,大大簡化了之前從應用層面實現的容災方案。 簡化運維:自部

38、署中間件、自建 K8s 等平臺改用華為云相關服務后,運維人員數量減少 30%。 提升部署效率:通過跨云容器管理方案,提高容災部署效率,部署效率提升 50%。業務價值5.1.35.2案例二:長沙市物流口岸辦基于云原生基礎設施實現業務持續、高效創新中國(長沙)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地方特色項目, 是依托國家 “單一窗口” 標準版建設的長沙國際貿易通道 “最后一公里”信息系統,針對長沙市口岸、外貿和口岸等特點,圍繞解決本地外貿企業通關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案例業務和背景5.2.117第五章 數字政府建設案例長沙口岸物流辦的業務持續增長,長沙口岸,2020 年開行國際班列 530 列,同比增長 28.95%;

39、長沙黃花機場國際 ( 地區 ) 貨郵吞吐量 7.54 萬噸,同比增加 48.7%。物流口岸的業務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不斷在變化, 從To B轉向To C, 物流口岸業務劇增, 同時隨著業務持續增長, 對數字系統的SLA要求也越來越高。此外,由于口岸物流成立時間短,業務不斷優化、完善、創新,也對業務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持業務連續性和業務 SLA,要確保在任何極端情況下的業務連續性,保持用戶良好體驗。 業務故障能及時獲知或提前告警,業務發生故障之前就被通知。 業務運行狀態可視化管理、精化運營。痛點問題,對接單一窗口、海關、監管場地、鐵路公司、船公司、貨代、報關行、物流等單位數據,通過數據共

40、享協同,優化“鐵路口岸”、“水運口岸”、“航空口岸”、“跨境電商”、“郵快件”等作業流程,提升口岸營商環境水平,提高口岸作業效率,降低企業外貿成本。此業務系統有典型的云原生需求,業務特征和云原生技術的匹配度高。 業務彈性需求:To C 業務的訪問量不固定,受各種因素影響,如雙 11 爆量,需要云原生的彈性來應對業務彈性,采用華為云云容器引擎 CCE 實現業務的快速擴容。 業務迭代需求、業務創新需求:物流口岸的業務在持續創新并迭代,基于華為云應用服務網格 ASM 實現業務架構的服務化,并實現 0 代碼侵入進行服務治理、灰度發布等,提升業務的發布效率。 高可用性要求:通過云原生實現業務應用的高可用

41、性,對于高峰業務,可以通過彈性、通過流量治理來實現業務的連續性。 業務可觀察性:通過云原生實現業務的從應用軟件到基礎設施全景可觀察。云原生解決方案5.2.218第五章 數字政府建設案例 通過容器形成虛機資源池,多應用或同一應用多部署包共享資源池,提升資源利用率。 通過云原生自動化彈性,滿足雙 11 高峰需求,提升資源利用率同時保障可用性,同時,簡化每年定期擴容的工作。 通過云原生的故障自動恢復機制,實現業務高可用性。 通過云原生服務治理的熔斷限流等,避免高峰期系統不沖垮,降低服務質量保障業務連續性。 通過云原生應用運維平臺,解決之前業務系統運行狀態不可見的問題,通過云原生可觀察性,加強預警,使

42、得業主方也能提前獲知故障或故障概率高,提前準備應對方案。 支持業務快速迭代,支持創新業務快速實現。 通過容器鏡像標準化方式交付,避免軟件現場安裝和配置的手工工作。業務價值5.2.319第五章 數字政府建設案例20未來展望第六章展望“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將全面提速,構建以應用為中心的云原生基礎設施、精細化的服務運營機制,推動數字政府生態建設和標準評估體系發展將引起行業廣泛關注。數字政府云原生基礎設施將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6.16.26.36.4云原生基礎設施加速數字政府建設和創新精細化運營推動數字政府長效發展協同開放的數字政府云原生生態體系逐步形成標準

43、和評估體系助力數字政府提質增效未來,數字政府所覆蓋業務場景將更加豐富,作為數字政府底座的政務云建設將呈現出“管理更高效、運營更精細、共享更通暢”的趨勢,云原生技術憑借“開放、敏捷、標準”的優勢,結合分布式云“全場景覆蓋、便捷安全接入、無差別體驗、精細化治理”等特點,將極大加速政務云達成這一建設目標。目前,華為云與長沙政府的合作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未來,“云原生 分布式云 + 應用生態”的模式,必將在政務云建設中全面實施,加速數字政府的建設和創新。數字政府建設是數字政府生命周期的開始,數字政府能否保持高效、持續、穩定的運行,三分靠建設,七分靠運營。因此,一個完善的長效運營機制對數字政府而言至關重

44、要。通過構建以應用為中心的云原生基礎設施,從應用角度出發,實現統一政務云業務生命周期的全面管控,從而為數字政府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業務運營,推動數字政府的長效化、可持續化發展。數字政府建設存在場景多樣化、參與方眾多等特點,基于云原生技術提升數字政府領域核心技術能力,構建統一的運行平臺,提供統一的業務構建標準、標準化的交付流程,有利于構建跨地域、跨系統、跨平臺、跨云的分布式政務云體系,可以極大地提升數字政府運行成效。同時,通過帶動數字政府相關上下游企業合作共贏,有利于推動構建開放、協同、具有引領發展能力的數字政府生態體系,持續推進數字政府生態圈健康發展。標準和規范的持續出臺讓數字政府“有規可依”。在標準體系方面,中國信通院圍繞數字政府相關技術平臺、運維運營、安全保障、應用成效等方面形成了覆蓋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全方位標準體系。面向供給側的數字政府解決方案可信能力要求系列標準聚焦數字政府服務商建設和運營能力,為政府遴選可信的數字政府服務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參考;面向需求側的數字政府基礎設施水平和運營效果成熟度模型聚焦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和應用價值,為衡量數字政府案例成熟度提供依據。同時,相關評估的落地和推廣充分發揮了數字政府案例的示范標桿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數字政府全面提質增效。21第六章 未來展望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國信通院:數字政府云原生基礎設施白皮書(24頁).pdf)為本站 (木子璨璨)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