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區塊鏈基礎設施研究報告(2021年)(2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信通院:區塊鏈基礎設施研究報告(2021年)(28頁).pdf(2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區塊鏈最初發起于開源社區,以技術為驅動,全民參與的開放生態為理念,旨在構筑數字世界的可信賬本。這種以技術理念為切入點建設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專門為大、中、小型生態網絡提供公開、透明、可審計的底層運行邏輯,其生態組成包括區塊鏈協議開發者,上層應用開發者、算力節點及用戶。通用技術與應用創新協同發展,工程化成為重點。從區塊鏈開源社區發起的項目主要為規模和體量較大的比特幣和以太坊,以及普及率最廣的超級賬本(Hyperledger fabric)聯盟鏈。截止至 2021 年 6月 25 日,比特幣網絡大約有 10267 個活躍節點,也是目前擁有節點個數最多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以太坊主網一共有 5
2、900 個節點,排名第二,但其去中心化應用項目(Dapp)2812 個,是目前擁有去中心化應用最多的項目。為了提高區塊鏈基礎設施商用性能,工程化攻關成為當前區塊鏈開源社區工作重點,主流項目通過升級主網向新版本過渡,通用技術與應用創新協同發展,聚焦構建開源工具集并不斷豐富區塊鏈基礎設施生態。表 1 為開源社區運營的區塊鏈項目對比分析。以太坊于 2013 年由 Vitalik Buterin 發起的,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生態網絡,旨在構筑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臺。截止 2021 年 6 月,以太坊是規模和體量最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生態網絡,總共 5900 個節點,0.56
3、億個地址賬戶,節點遍布美國、德國、中國、法國和新加坡等地。在生態運營方面,2014 年以太坊開發者團隊在瑞士創建以太坊基金會負責資金管理、生態培育以及擴大全球開發者社區,隨著鏈上開放透明治理需求的增強,以太坊基金會將逐漸退出生態治理,改由基金會成員參與。在技術發展方面,以太坊面臨可擴展性不佳、隱私保護、通脹問題,包括解決以太坊擴展性問題的以太坊 2.0 分片、二層擴容 Layer2,解決數據隱私安全的密碼學和零知識證明,解決通脹問題的 EIP-1559 提案等備受業界關注。在應用方面,截止 2021 年 4月,以太坊上運行有 2812 多個應用(Dapp),游戲、金融、社交占比較大。區塊鏈開源社區相對活躍,但決策效率低。區塊鏈開源社區是一種由理念驅動的自組織建設和運營模式,其走向和發展由社區成員通過協商決定,用戶參與活躍度相對較高。但是這種組織模式缺少長效的運營機制,由于參與者之間沒有較強的約束力,致使決策效率低,同時成員間由于理念沖突,也會引起整個社區的震蕩,延緩區塊鏈技術迭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