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字制造、工業智能給 MCU 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工業控制智能化需要通過工業物聯網設備和邊緣計算設備實時采集、傳輸和處理數據,然后依靠有效的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可預測性的維護、更好的能源效率和更高的生產效率。MCU 是實現工業控制智能化的核心部件,在各種機電設備執行計算、處理、控制功能。根據研究機構 Prismark,2019-2023 年全球工業控制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3%,到 2023 年全球工業控制市場規模將達到 2600 億美元。國內廠商 MCU 產品出貨量增長迅速。工控用 MCU 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介于消費級和車規級之間。中國工業 MCU 市場中,海外廠商占據 90%的市
2、場份額。近幾年國內廠商在工控 MCU 方面發展迅速,MCU 產品出貨量、銷售收入逐年上升。例如,專注智能電表領域的上海貝嶺,其 2020 年 MCU 產品收入達 2.35 億元,銷量達 1.84 億顆,同比增長 12%。MCU 在汽車中應用廣泛,數量占比達三成。汽車電子是全球 MCU 最大的下游應用領域,占比超過 1/3??v觀整個汽車電子芯片領域,MCU 主要作用于最核心的安全與駕駛方面,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控制,中控系統的顯示與運算、發動機、底盤和車身控制等,應用范圍十分廣闊。在一輛汽車所裝備的所有半導體器件中,MCU 大概占三成。一輛傳統汽車需要用到 70 顆以上的 MCU 芯片,智能汽
3、車的需求量甚至超過 300 顆。汽車智能化發展為 MCU 帶來廣闊成長空間。隨著汽車朝著自動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將大幅拉動 MCU 的需求,同時因為系統復雜度日益增加,車用 MCU 逐漸由 8/16 位升級到 32 位。以 ADAS 系統為例,Level 2 車型就搭載了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緊急制動剎車等功能,其中大量使用的車載傳感器和車載攝像頭需要高性能的 MCU 來做模擬數據的處理與驅動控制,未來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有望加速 MCU 市場的增長。根據 IC Insights 數據顯示,2020全球的車規級 MCU 市場規模為 65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將增長至 88
4、億美元。車規級 MCU 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全球市場由海外廠商壟斷。前文提到,車規級半導體產品在工作溫度、壽命、良率、認證標準等指標要求嚴苛,同時認證過程復雜,一家從未涉足國汽車電子的供應商若想進入整車廠商的供應鏈體系至少要花費兩年左右的時間。另外整車廠替代意愿不強,傾向于使用已通過驗證的MCU 產品,而非導入新廠商的產品。較高的行業壁壘使得車規級 MCU 市場具備較高的市場集中度。根據 Strategy Analysis,2020 年海外廠商瑞薩電子、恩智浦、英飛凌、賽普拉斯、德州儀器、微芯科技、意法半導體市占率達到 98%。國內車規級 MCU 起步晚,僅少數廠商能量產車規級 MCU 產品,如杰發科技、比亞迪、芯旺微、賽騰微電子、中微半導體等,其余廠商處在產品研發或認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