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BI-375(Pemigatinib)是FGFR1/2/3抑制劑,主要用于膽管癌和尿路上皮癌的治療。公司自Incyte引進該產品,取得了其在中國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在美國,Pemigatinib已于2020年4月獲美國FDA批準用于膽管癌的治療;在國內, IBI-375于2021年6月在中國臺灣獲批二線治療膽管癌,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二線治療膽管癌的上市申請也獲相關部門受理,有望2022年獲批;公司正在參與Incyte贊助的全球III期臨床試驗,評估IBI-375一線治療膽管癌。 目前中國大陸尚無泛FGFR抑制劑獲批上市,在研產品中進展較快的是強生的Erdafitinib(厄達替尼)和信達
2、生物 /Incyte的IBI-375。其中,厄達替尼在美國獲批的適應癥為尿路上皮癌,ORR為32.2%、mDOR為5.4月;IBI-375在美國獲批的適應癥為膽管癌,ORR為36%、mDOR為9.1月。 與同類產品相比,IBI-375對FGFR的抑制效果更強。 IBI-348(HQP1351)屬于第三代BCR-ABL抑制劑,主要用于耐藥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治療。公司于2021年7月與亞盛醫藥達成戰略合作,在大中華區共同進行IBI-348的開發和商業化推廣。 IBI-348對包括T315I突變在內的多種BCR-ABL突變體均有較好的療效,臨床應用后將為耐藥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案。 IBI-3
3、48的上市申請于2020年10月獲NMPA受理,并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認證和審評快速通道資格,也被CDE納入優先審評。若順利獲批,IBI-348有望今年年底獲批,成為中國上市的首個第三代BCR-ABL抑制劑。 臨床試驗CC201(慢速期患者):共計41例患者入組,中位隨訪時間7.9個月,患者3個月PFS率為100%,6個月PFS率為96.7%;臨床試驗CC202(加速期患者):共計23例患者入組,中位隨訪時間8.2個月,患者3個月PFS率為100%,6個月PFS率為95.5%。常見不良反應為1/2級。 IBI-376(Parsaclisib)是PI3K抑制劑,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
4、療。公司自Incyte引進該產品,取得了其在中國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在美國,Parsaclisib最快的項目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在國內由公司正在開展關鍵II期臨床研究,即將遞交NDA,若進展順利有望2022年獲批。 目前國內尚無PI3K抑制劑獲批上市,研發進展較的是拜耳的Copanlisib和石藥集團/Verastem的Duvelisib,上市申請分別于2021年3月和4月獲NMPA受理。IBI-376在進度上位列第4,處于第一梯隊,上市后有望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從目前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各類PI3K抑制劑在不同血液瘤上的療效各有千秋,其中IBI-376對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的治療療
5、效顯著優于其他PI3K抑制劑,更具競爭力。 IBI-326(CT103A)是公司與馴鹿醫療聯合開發的全人源BCMA CAR-T細胞療法,目前正在開展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 )的關鍵II期臨床研究。 全球已有多款BCMA CAR-T產品處于不同的研發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是Bluebird的bb2121,已于2021年3月獲美國FDA批準上市;傳奇生物的LCAR-B38M緊隨其后,在美國和歐洲均已申報上市。IBI-326目前正在國內研發進度排名領先,預計于2021年底至2022年初在國內申報上市申請,若進展順利有望在國內第一梯隊獲批。 根據IBI-326 I期臨床(18例r/r MM)數據,ORR=100%,CR=72%,其中4例經過異源CAR-T治療后復發的受試者,3例達到CR/sCR,1例達到VGPR;1年 PFS率為58%。在安全性方面,18例入組受試者均未觀察到神經毒性,17例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但多為1級或2級(n=13)。 表、全球BCMA CAR-T研發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