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此次募投計劃符合國家產業發展規劃政策,也符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股東利益。若募投項目均能順利落地,預計 2023 年超導材料產能可達 2750 噸/年;2024 年高端鈦合金產能可達10000噸/年;2027年高溫合金總產能可達6000噸/年(其中IPO募投項目新增的2500噸預計于2024年完全達產)。有助于公司突破現有產能瓶頸,擴大三類主營業務規模,發展技術創新,優化生產工藝。項目建成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得以提升,行業領先優勢得以穩固,未來中長期發展空間也將更加寬廣。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到當前公司業績增長主要依賴于鈦合金材料業務,另外作為國內唯一實現低溫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的企業,在超
2、導材料賽道上一枝獨秀,同時盡管目前高溫合金業務體量占比較小,但未來增長空間廣闊。募投項目未來幾年的陸續投產將助力公司突破產能瓶頸,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開公司未來中長期成長空間。以下章節將就高端鈦合金、高溫合金和超導材料行業供需關系及公司在市場中所處位置及變化,作進一步的拆分解析。鈦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導熱系數低、耐高溫低溫性能好、耐腐蝕能力強等特點,其中最為突出的兩大優點是比強度高和耐腐蝕性強,這決定了鈦在海陸空和外層空間都有廣泛的用途,具體包括航空航天、常規兵器、艦艇及海洋工程、核電及火力發電、化工與石化、冶金、建筑、交通、體育與生活用品等。根據形態大致可分為板材、棒材、管材、鍛件、絲材、鑄
3、件及其他種類,其中,板材、棒材、管材三者產量共占我國鈦材產量約 85%。鈦及鈦合金從熔煉到最終產品一般需要海綿鈦制備、鈦材制備和鈦材應用三步,其中前兩步技術復雜、制備難度大,是鈦應用的難點和關鍵環節,海綿鈦和鈦材的質量直接決定鈦制品的質量;行業集中度高,陜西省鈦材生產領先全國:2020 年國內 32 家鈦材生產企業共生產鈦加工材9.7 萬噸,同比增長28.9%,2016 年以來鈦材產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20 年 CR3/5/10 分別為46%/59%/79%,行業集中度較高。從區域分布來看,鈦及鈦合金棒材、板材等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陜西,其中陜西主要 7 家鈦及鈦合金棒材生產企業產量占全國
4、74.6%,四家主要鈦板材生產企業產量占全國 22.7%;管材生產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區域,主要四家生產企業產量占全國 34.4%;華中地區則有湖南湘投金天鈦金屬有限公司。近年來,隨著鈦材產品下游使用領域的拓展,鈦材生產企業的地域分布有逐漸分散的跡象;西部超導綜合鈦產品價格和盈利性領先業內:目前上市企業中主營鈦合金業務的主要有西部超導、寶鈦股份和西部材料。通過比較三者產品經營指標,近幾年來西部超導鈦材價格持續抬升,寶鈦股份鈦產品銷售價格小幅低于西部材料,大幅落后西部超導,2020 年單噸售價為 19.7萬元,僅為西部超導近一半的水平;產品盈利性方面,西部超導毛利率大幅領先競爭對手,主要原因是由于西
5、部超導的軍用鈦合金產品占比高于同行,雖然 2016-2019 年西部超導毛利率有所下滑,但仍高達近 40%,2020 年盈利水平再次抬升,寶鈦股份毛利率近幾年較為穩定(20%-25%),基本略高于西部材料;經營數據差異的背后,主要反映的是公司產品結構的差異:西部超導鈦合金產品主要為棒絲材,90%偏軍工領域尤其是航空產品,因此產品售價和毛利率都顯著高于其他企業;西部材料鈦產品主要為板材和管材,出于避免同業競爭問題,和西部超導錯位競爭,軍品占比約 30%;寶鈦股份基本涵蓋全系列鈦合金產品,產品下游應用廣泛,除了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外,下游還覆蓋了大量民用領域,同時公司鈦產品口徑當中包含了價格和毛利率偏低的原材料海綿鈦,因此相較之下綜合指標表現偏弱。從產能規模來看,寶鈦股份目前鈦材產能為 2 萬噸,位居全國第一;西部超導目前產能近 5000 噸,2024 年可達 10000 噸;西部材料目前鈦及鈦合金板帶材產能為 1 萬噸,但實際鈦合金熔鑄能力只有 5000 噸左右,正通過定增彌補熔煉能力短板,屆時鈦材產能也將真正達到 1 萬噸??傮w來看,三者作為行業頭部公司,都在通過募投方式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中長期具備公司成長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