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 目錄目錄 1“煤荒煤荒”在全力保供之下已經緩減,在全力保供之下已經緩減,2022 年供需將基本平衡年供需將基本平衡 . 1 1.1 供給側改革以來產能退出超 9 億噸,CR5 由 41%提升至 52% . 2 1.1.1 加速退出中東部小規模、無效落后產能,預計還將退出 1 億噸以上 . 2 1.1.2 多地戰略性重組大型煤炭集團,千萬噸以上占比達到 71.43% . 3 1.1.3 供需不均衡導致“煤荒”,下半年 2.2 億噸新增產能保供緩減壓力 . 5 1.2 新增產能 7 月前僅 1500 萬噸,未來 3-5 年新釋放產能將繼續平穩 . 7 1.2.1
2、五年新增產能超過 6 億噸,91%集中在晉陜蒙新 . 7 1.2.2 固定資產投資仍處在低位,未來 3-5 年產能釋放依舊平穩 . 10 1.3 進口煤炭總量在 3 億噸,焦煤因疫情反復同比大幅減少 40% . 11 2 下游需求煤炭穩步增長,煤炭價格中樞提升下游需求煤炭穩步增長,煤炭價格中樞提升. 14 2.1 中長期煤炭仍將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 . 16 2.2 電力需求 2021 年全年預計 10%高增長,鋼鐵建材化工保持高彈性 . 18 2.2.1 火力發電是穩定電力保障的核心 . 19 2.2.2 鋼鐵行業 2021 年景氣向上,盈利大幅增長 . 23 2.2.3 化工景氣度有望延續上
3、升,建材需求明年或將迎來反彈 . 26 2.3 煤炭供需缺口持續 9 個月,社會庫存 2021 年持續走低 . 28 3 煤炭行業盈利煤炭行業盈利 2022 年有望繼續保持高水平年有望繼續保持高水平 . 31 3.1 煤炭行業收益表現市場領先,估值仍處于較低水平 . 32 3.2 煤炭價格有望迎來大調整,估值提升有空間 . 33 3.2 能源轉型升級紛紛開啟,煤化工高端產品發展有望突破 . 34 插圖目錄 圖 1 動力煤價格指數 7 月份之后開啟暴漲模式 . 1 圖 2 焦煤價格指數 7 月份之后大幅上漲 . 1 圖 3 煤炭 2016-2020 年去產能分布 . 3 圖 4 各省 2016-
4、2020 煤炭去產能合計數量 萬噸 . 3 圖 5 煤炭行業 2020 年千萬噸以上產量企業分布 . 4 圖 6 煤炭國有企業數量小幅增加、私營企業數量逐年減少 . 4 圖 7 供給側改革煤炭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 4 圖 8 全國煤炭 2020 年 20 強(產能排名) . 5 圖 9 煤炭產量 10 月份單月大幅增長補缺口 萬噸 . 6 圖 10 內蒙古 2020 年以來產量明顯下滑 . 6 圖 11 三大產煤區煤炭產量在 2021 年上半年下滑 萬噸 . 6 圖 12 全國原煤產量自 2016 年以來保持穩定低速正增長 . 6 圖 13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2016 年-2021
5、 年前 11 月新批復產能情況 . 8 圖 14 煤炭開采和選洗產能利用率自 2016 年以來不斷提升 . 8 圖 15 煤炭 2021 年 1-10 月各省產量占比 . 9 圖 16 煤炭各省 2021 年 1-10 月產量 萬噸 . 9 圖 17 晉陜蒙新煤炭產量占比持續提升 . 9 圖 18“十四五”煤炭指導意見中對于十四大煤炭生產基地產量規劃布局 . 10 圖 19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及同比增速自 2019 年以來有所放緩 . 11 rQoQnPqOrNxPsQsRzQyQxO6MbP8OoMnNnPtRiNmMrQjMrRoRaQpPwPwMmPwPNZnOrN 圖 20 規模以上煤
6、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 2021 年大幅增長 . 11 圖 21 煤炭投資景氣指數自 19 年持續下行后開始逐步抬升 . 11 圖 22 進口原煤在整個煤炭產量中占比較小 . 12 圖 23 上半年進口原煤數量大幅低于歷史同期水平 . 12 圖 24 海外運費自 2020 年底部開始暴漲 . 13 圖 25 煤炭進口價格指數高漲 . 13 圖 26 煉焦煤產需缺口連續五年維持在 7 千萬噸以上 . 13 圖 27 進口焦煤 2021 年累計同比增速大幅下滑 40% . 14 圖 28 煉焦煤 2021 年前 9 月進口焦煤數量同比大幅下滑 . 14 圖 29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份額僅次
7、于石油 . 15 圖 30 亞洲煤炭資源豐富 . 15 圖 31 煤炭依舊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消費品 . 16 圖 32 中國 2010 年能源消費結構 . 17 圖 33 中國 2020 年能源消費結構 . 17 圖 34 單位 GDP 能耗逐年下降 . 17 圖 35 全國能源消費缺口依舊較大 . 17 圖 36 動力煤主要下游消費量 單位:億噸 . 18 圖 37 煤炭 2021 年主要下游領域產量累計同比保持高增速 . 19 圖 38 中國 2010 年電力產量結構 /億千瓦時 . 20 圖 39 中國電力 2020 年產量結構 /億千瓦時 . 20 圖 40 電力發電量 2021 年保
8、持同比前高后低的增速水平 . 20 圖 41 火電當月同比較大幅增長 . 21 圖 42 火電長期是最重要的發電來源 . 21 圖 43 火電發電量 16 年以來穩步增長 . 21 圖 44 第三產業用電占比提升明顯 . 22 圖 45 第三產業用電占比提升明顯 . 22 圖 46 制造業、電力、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高漲 . 23 圖 47 各類鋼材 2021 年上半年毛利大幅增加 . 23 圖 48 粗鋼產量 2021 年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 . 24 圖 49 鋼鐵市場庫存和工廠庫存持續下行 . 24 圖 50 焦煤產量 2021 年 3 月后同比有所下滑 . 25 圖 51 房屋
9、新開工面積以及竣工面積增速較高 . 26 圖 52 固定資產投資額及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高增速 . 26 圖 53 鋼鐵 2021 年上半年實際消費量同比 2020 年、2019 年增加 單位:萬噸 . 26 圖 54 水泥產量 2021 年上半年增速迅猛 . 27 圖 55 水泥產量 2021 年上半年維持較高開工率 . 27 圖 56 水泥價格 2021 年下半年價格不斷走高 單位:元/噸 . 28 圖 57 動力煤 2021 年產量和消費量差值持續為負 . 28 圖 58 動力煤 2021 年較 2019 年、2020 年同期消費量大增 . 29 圖 59 電力行業 2021 年動力煤
10、消費同比大增 . 29 圖 60 國有重點煤礦庫存 2021 年持續下降 萬噸 . 29 圖 61 秦皇島港口、曹妃甸港口煤炭庫存 2021 年持續下降接近 2016 年低點水平 萬噸 . 30 圖 62 全國重點電廠煤炭總庫存及可用天數大幅下降 . 30 圖 63 煉焦煤港口庫存、焦化廠庫存以及焦化廠、鋼鐵廠可用天數下行后企穩 . 30 圖 64 規模以上煤炭開采與洗選業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加 . 31 圖 65 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凈利潤 2021 年前 11 個月大幅增長 . 31 圖 66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毛利率創歷史新高 . 32 圖 67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資產負債率自 2016 年以來
11、不斷下降 . 32 圖 68 煤炭申萬一級行業收益僅次于電力設備行業 . 32 圖 69 申萬一級煤炭 PB、PE 估值相對較低 . 33 圖 70 煤炭長協價格 2021 年下半年大幅提升 . 34 圖 71 煤炭化工行業產業鏈 . 35 表格目錄 表 1 全國煤炭 2016 年以來去產能情況統計 . 3 表 2 全國煤炭產能測算 單位:億噸 . 8 表 3 煤炭行業 2021 年下游主要消耗測算 . 19 表 5 煤炭開采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財務數據 . 36 表 6 煤炭平衡表 . 37 1 1“煤“煤荒荒”在全力保供之下已經”在全力保供之下已經緩減,緩減,2022 年供需將基本平衡年供需將
12、基本平衡 煤炭行業自 2016 年供給側去產能以來,大量無效落后產能退出,煤炭供給側改革持續進行,尤其是雙碳目標指引之下,煤炭供給側產能的控制尤為嚴格,截止 2021 年11 月,煤炭行業累計退出煤炭產能達到 9.8 億噸,在去產能的同時,通過對現有產能的有效整合,煤炭行業產能利用率及行業集中度不斷穩步提升,供給側改革以來,原煤產量自 2016 年開始逐步增長, 2021 年 1-10 月總產量達到 33 億噸,同比增速 4.0%,預計全年煤炭產量超過 39 億噸,將超過 2014 年的歷史最高水平 38.74 億噸。目前看煤炭總體保持一個供需平衡的狀態。2021 年下半年煤炭經歷“煤荒”之后
13、,大幅新增 2.2 億噸產能(包括臨時產能)確保冬季供電供暖煤炭供給的充足。但是總體看產能新增依舊較少,缺乏一定的彈性,自 2016 年去產能以來,截至 2021 年 1-11 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累計核增核準產能共計 1.98 億噸,根據我們的測算,最新產能達到 40.12 億噸。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晉陜蒙新產區,本次產能增長之后預計 2022 年煤炭產能增量不會發生大幅波動,煤炭產能將進入一個平穩緩慢增長的時期,供需將維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2021 年煤炭價格暴漲也將推動煤炭價格形成機制的調整, 未來看好煤炭價格中樞上漲。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煤炭價格自 2016 年以來長期處在較低水
14、平,行業整體盈利較為穩定,行業整體投資意愿低,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自 2013 年后連續 5 年負增長,2021 年 1-10 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額為 3161 億元,同比增速為 3.80%,投資額仍遠低于 2012 年的峰值水平,與此同時煤炭投資成本也逐年升高,煤企新建產能意愿不高,單從煤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來看,未來 3-5 年實現產能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較小,預計除內蒙露天煤礦產能之外,其余產區供給彈性仍顯不足。 煤炭進口作為國內煤炭消費的一個補充,進口數量受國家管控,主要是起價格調節作用,2021 年 1-11 月中國煤炭進口累計為 2.92 億噸,同比增加 10.60%。
15、進口煤炭的主要優勢在于產品通過海運到達東南沿海港口, 對于靠近港口的煤炭需求地區具有一定價格優勢,而優質焦煤的進口有效補充了我國優質焦煤產能缺口,所以焦煤對于進口的依賴度較高,約占比 15%左右??傮w看,進口煤炭對于煤炭行業的影響較小,主要關注點在于進口焦煤,自 2020 年 11 月中國無限期停止澳洲煤炭進口之后,焦煤進口主要依賴于蒙古國,因疫情通關不暢等因素而導致焦煤 2021 年上半年進口數量大幅下行,供給端波動造成價格短期劇烈波動,焦煤價格在 9 月份創下最近 5 年新高。 圖 1 動力煤價格指數 7 月份之后開啟暴漲模式 圖 2 焦煤價格指數 7 月份之后大幅上漲 資料來源:Wind
16、,首創證券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2 1.1 供給供給側改革側改革以來以來產能退出產能退出超超 9 億噸億噸,CR5 由由 41%提升至提升至 52% 煤炭行業自 2016 年供給側去產能以來,大量無效落后產能退出,根據各地政府官網披露數據結果顯示,截止 2020 年底煤炭行業供給側的改革累計退出煤炭產能 9.2 億噸,除去晉陜蒙新之外的產區合計去除產能 6.9 億噸,2020 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合計完成 1.5 億噸的產能退出,去產能對于供給側的調整基本接近尾聲,未來主要集中在 30 萬噸以下的小產能的陸續出清。供給側改革有效促進了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的改善,退出了大量低效落
17、后產能,降低了安全事故的頻發,有效提升了煤炭行業的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對于煤炭的核增核準方面,2016-2021年前 11 月, 累計審核通過新產能共計 6.0 億噸。 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晉陜蒙新四大煤炭產煤省份,預計 3-5 年可以陸續實現投產,粗略測算 2021 年底煤炭產能將達到 40.12 億噸/年,而 2021 年我們測算煤炭總需求將達到 43.41 億噸,目前煤炭供應總體短缺達到0.58 億噸,依據現有產能以及新增加的速度,我們預計 2022 年供需將達到平衡,供需均將達到 45.9 億噸的水平(包括供給側進口的 3.3 億噸煤炭)。 1.1.1 加速加速
18、退出退出中東部小規模、無效落后產能,預計還將退出中東部小規模、無效落后產能,預計還將退出 1 億噸億噸以上以上 供給側加速小產能以及中東部大量無效落后產能的退出,2016 年 2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20167 號)發布以來,根據各地政府官網數據以及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分析顯示,自 2016 年起截至 2020 年,全國累計原煤去產能達到 9.2 億噸 ,其中化解落后產能的地區主要是晉陜蒙新四大煤炭主產區之外的其它煤炭地區,2016 年到 2020 年合計去除產能 6.96 億噸。分區域看,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及西南地區,其中去產能數量超過六千萬噸的省份依次
19、是貴州 8452萬噸、河南 6715 萬噸、山東 6454 萬噸,去產能超過 5 千萬噸的省份分別為云南、河北和四川,分別為 5609 萬噸、5422 萬噸、5291 萬噸,煤炭去產能主要為清退規模小、安全環保不達標、開采深度大等礦井產能,除山西、陜西之外,去產能主要是中東部、西南地區低效落后產能。 在加速中東部落后產能淘汰的同時, 2019 年以來尤其加速了產能在 30 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 根據國家能源局官網數據顯示, 截至 2020 年底全國 30 萬噸/年以下煤礦合計 1129 處、產能共計 1.48 億噸/年,相較 2018 年底降幅分別達 45%、41%。2021年去產能
20、依舊集中在小規模、落后產能的加速出清。煤炭經歷的產能的大幅出清,優化了存量結構,提升了單井生產能力和大規模煤炭生產基地進一步集中,有效優化了供給側的產能結構。 未來煤炭供給側將保持一個穩定的格局,對于穩定煤炭市場供給具有重要作用??傮w看煤炭去產能有效緩減了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穩定了煤炭市場,對于未來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供給側加速出清但是產能新增的釋放數量較為緩慢,疊加 2021 年煤炭全年因為安全檢查、停產整頓導致煤炭產量在上半年同比較大幅度下滑,而下游對于煤炭的需求快速增加導致煤炭產能缺口在 10 月份累積到了最高點,全社會煤炭庫存水平達到最近 5 年最低水平,11 月動力煤價格暴漲,創歷史新
21、高,預期未來供給側對于產能的調整將會更加彈性。 2022 年煤炭產能除內蒙露天礦以外, 其它已經批復和在建的產能依舊進展較為緩慢,釋放產能有限,但是鑒于 2021 年煤炭產量造成煤炭價格波動的影響,臨時產能的釋放預計將對 2022 年煤炭產能釋放一定彈性。 預計 2022 年全年煤炭產能側的約束將不再。 3 表 1 全國煤炭 2016 年以來去產能情況統計 時間時間 合計合計/ /萬萬噸噸 山西山西 陜西陜西 內蒙內蒙 新疆新疆 其它其它 2020 15149 2074 1693 60 60 11262 2019 10772 2745 278 400 144 7205 2018 14983 2
22、330 581 1110 462 10500 2017 19525 2265 96 810 1163 15191 2016 31320 2325 2934 330 274 25457 合計合計 9174991749 1173911739 55825582 27102710 21032103 6961569615 資料來源:各地政府網站,首創證券 圖 3 煤炭 2016-2020 年去產能分布 圖 4 各省 2016-2020 煤炭去產能合計數量 萬噸 資料來源:各地政府官方網站,國家能源局,首創證券 資料來源:各地政府官方網站,國家能源局,首創證券 1.1.2 多地多地戰略性重組戰略性重組大型
23、煤炭集團大型煤炭集團,千萬噸,千萬噸以上以上占比達到占比達到 71.43% 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煤炭存量產能也在不斷的進行整合,2017 年中煤能源兼并重組國投、保利和中鐵等企業的煤礦板塊,甘肅省、貴州省、遼寧省分別重組成立甘肅能源化工投資集團、盤江煤電集團、遼寧省能源集團。2018 年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并重組更名為國家能源集團,2020 年 8 月山東兗礦集團并入山東能源集團,重組之前,山東能源集團是山東省內煤炭產量最大的企業,而兗礦集團則是山東省內第二大煤企,重組完成后新成立的山東能源集團煤炭產量將達 2.91 億噸左右,成為國內僅次于國家能源集團的第二大煤炭企業。2020 年 10 月,
24、山西省煤炭企業重組基本完成,原七大煤炭集團調整為 1 家煤企、1 家能源集團。其中同煤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 3 家煤企聯合重組,新設成立晉能控股集團,三家企業合并后資產總額達到 1.11 萬億元,煤炭總產能約 4 億噸。除上述重組以外,陜西省在 2004 年就合并 10 家省內煤炭企業,成立了陜西省內特大型煤炭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 根據 2020 年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年產量在 1 億噸以上的煤炭企業有 6 家,總產量達到 16.82 億噸。千萬噸以上產量企業總產量達到 27.46 億噸,占 2020 年總產量比重達到 71.43%。大型煤炭集團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行業的集中度、提升生產效
25、率,能夠更加切合市場實際供需關系,科學、安全合理安排生產,保證持續穩定的供給,確保精益化運行,未來煤炭企業將加速整合,組建大型集團化將成為主要的趨勢。煤炭行業大型集團化的趨勢促進行業由過度競爭向寡占型轉變, 一定程度上會減少過去惡性競爭的局面再次出現。煤炭大型集團的趨勢我們預計仍將持續進行,未來依舊有巨大整合空間。將有效提振國家對于煤炭行業的管控, 對于穩定煤炭價格和提升行業整體效率和利潤都具有重要意義。 4 圖 5 煤炭行業 2020 年千萬噸以上產量企業分布 資料來源:煤炭工業協會,首創證券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規模以上煤炭開采與洗選業企業數量逐年減少,尤其是 2012 年以后,私
26、營企業數量大幅下降,而國有控股企業數量相對保持穩定,去產能以來,煤炭企業的數量也是不斷減少,2016 年煤炭私營企業數量為 2621 家,2019 年有 2192 家,減少了 429 家。國有企業控股的煤炭企業數量自 2016 年的 872 家上升到2019 年的 954 家,增加了 82 家。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 (征求意見稿),全國煤礦數量控制在 4000 處左右,未來煤炭企業數量預計將會進一步減少。根據能源局公布的各年度煤炭企業 50 強名單及對應產能,分析得到煤炭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數據, 可以看到自 2016 年起, 煤炭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就不斷提升, 2016 年 CR5
27、、 CR10分別為 28.07%、41.89%,2021 年這組數據分別為 39.71%、52.42%,市場集中度提升明顯。 圖 6 煤炭國有企業數量小幅增加、私營企業數量逐年減少 圖 7 供給側改革煤炭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資料來源:Wind,國家能源局,首創證券 資料來源:煤炭工業協會,國家能源局,首創證券 5 圖 8 全國煤炭 2020 年 20 強(產能排名) 排名排名 企業名稱企業名稱 產能產能/ /萬噸萬噸 1 1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3,397 2 2 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30,379 3 3 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27,001 4 4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28、22,323 5 5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9,527 6 6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5,592 7 7 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9,188 8 8 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8,836 9 9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7,656 1010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煤炭板塊) 7,607 排名排名 企業名稱企業名稱 產能產能/ /萬噸萬噸 1111 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7,427 1212 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7,414 1313 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 6,136 1414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 5,497 1515 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0
29、74 1616 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4,599 1717 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634 1818 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545 1919 內蒙古匯能煤電集團有限公司 3,448 2020 淮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731 資料來源:煤炭工業協會,首創證券 1.1.3 供需不均衡導致“煤供需不均衡導致“煤荒荒”,下半年”,下半年 2.2 億噸新增產能保供緩減壓力億噸新增產能保供緩減壓力 煤炭行業最近5年保持產量持續低正增長速度, 行業進入一個有序平穩發展的時期。煤炭作為中國主要的能源之一,需求隨著下游火電、鋼鐵等需求的不斷平穩增加,但是
30、經歷 5 年的供給側去產能導致煤炭行業對于新增需求釋放不足, 導致供給側對于煤炭的投資、擴產有較大的悲觀情緒,煤炭價格低迷導致行業盈利不足,部分煤企財務狀況惡化,行業大部分煤企對于新增產能以及資本開支因此更為保守,新增產能的兌現短期無法快速彌補去產能導致的產能空缺,尤其疊加政策、環保等因素帶來的停產影響,供給側彈性不足導致 2021 年上半年煤炭短缺逐漸顯現。上半年迎接“百年大慶”多地煤礦加大安全檢查、停產整頓力度,煤炭產量釋放彈性不足,產量低于同期水平。2021 年 1-7 月,煤炭三大主要產區煤炭月生產總量持續下降,但是下游的需求快速增加,主要的火電領域上半年保持雙位數增速,需求的旺盛導致
31、 2021 年 1-10 月煤炭供需缺口持續存在, 10 月底庫存大幅減少, 部分電廠煤炭可用天數達到預警的 7 天, 部分地區 “煤荒”出現,下游電廠被迫拉閘限電,供需不平衡驅動煤炭價格不斷上行不斷創歷史新高。 2021 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大力推動煤炭保供措施的落實, 短期快速釋放內蒙、 山西等地優質產能 2.2 億噸(含臨時產能)進入冬季保供,使得產量迅速提升,日均產量在11 月份突破 1200 萬噸/天的大關。在發改委強力的保供政策之下,煤炭產能在 11 月份之后快速增加,2021 年 1-10 月煤炭總產量接近 33 億噸,同比增速達到 4%,電廠煤庫存快速增加,可用天數持續上升,12
32、 月之后開始逐步達到 20 天的安全水平,“煤荒”的情況有所緩減,但是煤炭補庫存仍舊持續進行,2021 年“煤荒”導致煤炭價格保持較高位運行,長期看供給端仍將受政策約束,產能短期無法快速釋放,供給側對于煤炭價格的支撐將會持續。根據 2016 年以來每年新增審批的產能數量判斷,按照平均 3-5 年的建設周期測算,未來 3-5 年全國煤炭產能不會發生大幅波動,總供給數量保持一個基本平穩的水平。預計 2022 年煤炭供需壓力將大幅減緩,整體保持平衡,長期看煤炭供給側彈性不足的問題在經歷本次“煤荒”之后將有所緩減,對于煤炭去產能的把握以及對新產能的釋放均將更為穩健。 6 圖 9 煤炭產量 10 月份單
33、月大幅增長補缺口 萬噸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圖 10 內蒙古 2020 年以來產量明顯下滑 圖 11 三大產煤區煤炭產量在 2021 年上半年下滑 萬噸 wind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圖 12 全國原煤產量自 2016 年以來保持穩定低速正增長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7 1.2 新增產能新增產能 7 月前僅月前僅 1500 萬噸萬噸,未來,未來 3-5 年年新釋放產能將新釋放產能將繼續平穩繼續平穩 煤炭新增產能方面,2016-2020 年分別核準 400 萬噸/年、6330 萬噸/年、9000 萬噸/年、20160 萬噸/年和 4460
34、萬噸/年,核準新增產能總量較低,19 年以來逐年衰減趨勢。2021 年 1 至 7 月僅為 1500 萬噸左右,10 月下旬煤炭缺口累計,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發改委緊急批復煤炭產能 2.2 億噸用于冬季保供。 整體看核增核準煤炭產能數量大幅減少,未來 3-5 年內這一部分煤炭產能的釋放空間相較于全部煤炭產能而言比較有限。根據2018 年國家能源局公布的生產產能數據、 建設產能數據以及 2018-2021 年核增核準粗略測算,2019 年、2020 年、2021 年煤炭產能預計為 36.09 億噸/年、38.41 億噸/年、40.12億噸/年,總產量釋放空間有限。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截止 2021
35、 年 10 月,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 3161.66億元,同比增速為 10.60%。固定資產投資相對而言依舊是低于去產能之前的水平。根據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律,新投資產能一般建設周期時長為 3-5 年,估算未來新增投資兌現的產能增加將依舊十分有限,產能的大幅釋放可能性比較小,煤炭行業供給端不會發生大幅波動。此外雙碳目標對于碳消費總量的控制和新能源的推動,新增煤炭投資未來不會有大幅好轉。 1.2.1 五年五年新增產能新增產能超過超過 6 億噸億噸,91%集中在晉陜蒙新集中在晉陜蒙新 由于 2016 年以來煤價過快上漲,在“平抑煤價”、 “保供應”的背景下,產能的主要增量來源為核增核準的
36、新增產能、取消“276”限產政策后,煤炭行業有效提升了產能利用率和市場集中度。根據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網站披露的不完全數據顯示,2016 至2021 年前 11 月,累計核準煤礦 104 座,合計產能 60417 萬噸。其中晉、陜、蒙、新 4個省區一共核準 89 座煤礦,核準生產能力合計占比高達 91.26%。東西部煤炭供給的差異未來將進一步加大,晉、陜、蒙、新未來將成為主要的煤炭供應區。分年度看,2016-2020 年分別核準 400 萬噸/年、6330 萬噸/年、9000 萬噸/年、20160 萬噸/年和 4460 萬噸/年,核準新增產能總量較低,19 年以來逐年衰減趨勢。2021 年 1
37、至 7 月僅為 1500 萬噸左右, 10 月份之后煤炭產能缺口暴增, 庫存水平大幅下降, 煤炭價格暴漲至歷史最高位,發改委臨時核增內蒙、山西等地 2.2 億噸(含臨時產能)用于冬季保供。核增核準煤炭產能數量大幅減少,未來 3-5 年內這一部分煤炭產能的釋放空間相較于全部煤炭產能而言比較有限。 2017年、 2018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公布全國煤炭總生產產能數據分別為33.36億噸/年、35.30 億噸/年,而煤炭行業新增投資一般需要 3-5 年才能實現投產,根據 2018年國家能源局公布的生產產能數據、 建設產能數據以及 2018-2021 年核增核準粗略測算,2019 年、2020 年、202
38、1 年煤炭產能預計為 36.09 億噸/年、38.41 億噸/年、40.12 億噸/年,總產量釋放空間有限。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6 月 4 日發布的 煤炭工業 “十四五” 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國內煤炭產量控制在 41 億噸左右,這一目標較中國 2020 年的煤炭產量僅高約 5%,全國煤礦數量控制在 4000 處以內,大型煤礦產量占 85%以上,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 97%以上;建成千萬噸級礦井產能超過 10 億噸/年。綜合來看,供給側增速將繼續保持一個低增速,在雙碳目標以及能耗雙控等因素的影響下,未來 3-5 年將保持低速穩定增長,預計煤炭中長期內將保持供需緊平衡狀態不會
39、發生改變。供給側的產能出清與新增產能的放緩,將推動煤炭企業增加產能的利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 剔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的因素, 煤炭與采選產能利率用自2016年的59.50%持續提升,2020 年底達到了 72.80%。 8 表 2 全國煤炭產能測算 單位:億噸 核定核定產能產能 聯合生產聯合生產 E 建設產能建設產能 E 新增核準新增核準 E 產能淘汰產能淘汰 E 實際產量實際產量 A 2017 33.36* 2018 35.30* 3.73 6.82 0.9 35.4 2019E 37.20 2.11 6.36 2.02 1.08 37.46 2020E 37.38 1.69 7.
40、10 0.45 1.51 38.44 2021E 40.12 1.76 6.13 1.98 0.6 2022E 41.52 1.58 4.91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首創證券,標*為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其余數據均為測算數據 圖 13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2016 年-2021 年前 11 月新批復產能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首創證券 圖 14 煤炭開采和選洗產能利用率自 2016 年以來不斷提升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我國中東部、南部地區煤炭資源稟賦相對較差,去產能積極性超出預期,經過 2016年-2020 年煤炭去產能的政策引導,煤炭生產格局發生較大變化,煤炭生產
41、開發加速向資源富集、開采條件好的晉陜蒙新地區轉移。2021 年 1-10 月煤炭產量來看,四大產煤省份產煤量分別為山西、內蒙、陜西、新疆,產量分別為 9.82 億噸、8.32 億噸、5.72 億噸和 2.43 億噸,占比分別為 30%、25%、17%、7%,合計占全國總產量 79.76%,而 2016年這一數據為 69%。去產能之后核增、核準產能也主要集中在晉陜蒙新四個省份,未來新增優質產能將陸續釋放,與此同時南方部分省份如湖南、江西、重慶等落后煤炭產能 9 仍有退出空間,使得晉陜蒙新煤炭產能占有率進一步提升。 圖 15 煤炭 2021 年 1-10 月各省產量占比 圖 16 煤炭各省 202
42、1 年 1-10 月產量 萬噸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圖 17 晉陜蒙新煤炭產量占比持續提升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根據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到“十四五”末,煤炭資源稟賦較為優異的 14 個基地預計產量將達到 39.6 億噸左右,占目標產量比例為 96.6%。其中晉陜蒙三區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重超過 70%。 煤炭資源的集中開采有利于加大開采設備機械化、智能化的使用率,提升開采的效率和產能的利用率,降低開采成本和安全事故發生率,與此同時規?;虚_采能夠更有效穩定煤炭生產數量和運輸效率,能夠根據下游需求合理安排生產, 有利于煤炭行
43、業供給側的持續穩定, 促進行業長遠發展。根據“十四五”煤炭指導中對于未來煤炭產能的規劃主要集中在十四大煤炭生產基地,晉陜蒙新合計超過 80%, 其中山西三大基地規劃產能達到 9 億噸/年, 神東煤炭基地 9 億噸/年,陜西 2 大煤炭基地產能規劃達到 6.4 億噸/年,蒙東基地規劃產能 5 億噸/年,新疆規劃產能 3 億噸/年。 10 圖 18“十四五”煤炭指導意見中對于十四大煤炭生產基地產量規劃布局 資料來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首創證券 1.2.2 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仍處在低位仍處在低位,未來未來 3-5 年年產能釋放產能釋放依舊依舊平穩平穩 根據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來看,煤炭開采與洗選
44、業未來新建產能釋放空間有限,疊加目前新增產能批準的收緊, 30 萬噸以下小產能的加速退出, 新增審批主要集中在核心煤炭產區,極大增加了煤炭投資準入門檻,尤其是新增煤炭產能對于設備、開采方式、環保、安全、產能規模、資本金、配套投資等方面的投入要求更為嚴格,尤其是煤炭價格在去產能之后價格吸引力不夠,此外投資盈利預期較低,投資額繼續保持收緊態勢,截止 2021 年 10月, 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3161.66億元, 同比增速為 10.60%。固定資產投資相對而言依舊是低于去產能之前的水平。 根據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律,新投資產能一般建設周期時長為 3-5 年,估算未來新增投資兌現的產能增加
45、將依舊十分有限,產能的大幅釋放可能性比較小,煤炭行業供給端不會發生大幅波動。此外雙碳目標對于碳消費總量的控制和新能源的推動,新增煤炭投資未來不會有大幅好轉。預計2022 年煤炭產能依舊保持低彈性。 考慮到中長期內,我國煤炭能源依舊是重要的能源供給品,煤炭依然是下游電力、鋼鐵、建筑、化工的主要能源,特別我國資源蘊藏就是富煤少油的能源格局,短期內煤炭行業的消費總量仍會低速增長。下游細分領域看,火電增量空間不大,但是短期內無法大規模替代,鋼鐵中煤炭的作用不僅是提供低成本的能源,更是重要的原料,建筑化工領域煤炭同樣短期無法替代。作為一個強周期的行業,當經濟處于上行階段的時候,下游需求迅速增加,而煤炭行
46、業供給產能擴張相對滯后,產能限制導致的供需不匹配,煤炭價格受制產能彈性不足高位得到支撐,本輪大規模去產能歷經 6 年時間,已經完成供給側的大變革,未來煤炭行業將迎來新的一輪煤炭景氣上升的周期,煤炭行業盈利將逐步見底回升,推動進一步產能利用率提升,長期看煤炭有序擴產,競爭格局清晰,煤炭企業也將迎來估值重塑的歷史性機會。 11 圖 19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及同比增速自 2019 年以來有所放緩 圖 20 規模以上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 2021 年大幅增長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圖 21 煤炭投資景氣指數自 19 年持續下行后開始逐步抬升 資料來源:Wind
47、,首創證券 1.3 進口進口煤炭煤炭總量在總量在 3 億噸億噸,焦煤因疫情反復焦煤因疫情反復同比大幅減少同比大幅減少 40% 進口煤炭長期在中國煤炭消費結構中是一種補充, 也是作為煤炭價格調控的方式之一,對于中國煤炭整體供給影響比較小。細分品類看,主要是焦煤進口依賴度較高,自2020 年 11 月停止了澳洲煤炭進口以后,焦煤進口主要來自于蒙古國,2021 年受疫情影響,主要口岸通關量受到擾動較大,對于焦煤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 2021 年上半年煤炭進口下滑導致供給邊際增量減少,主要原因一是煤炭進口管控,歷年煤炭進口總量控制在 3 億噸左右的水平, 進口煤炭作為國內煤炭的補充其主要作用是價格調控
48、和部分煤種的補全, 所以煤炭進口短期內無法作為煤炭需求的主力供應來源,增量空間十分有限, 2021 年 9 月之后大幅增加進口以減少國內供需缺口, 所以進口煤炭主要還是國內煤炭供給的補充; 第二是海外煤炭價格也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整體的上漲而失去了進口優勢,綜合價格以及海運運輸成本等原因,煤炭上半年進口數量低于歷史同期水平。 12 2021 年 1-11 月,中國煤炭進口累計總量達 2.923 億噸,同比增長 10.64%,在總產量中占比為 7.81%。 2021 年上半年煤炭進口累計同比增速持續為負值, 主要原因是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一路快速上漲, 進口煤炭價格也水漲創高, 尤其疊加海運
49、運費漲價,優勢不在明顯。自 2021 年 9 月以來,煤炭價格快速上漲,主要是國內產能不足以及安全檢查等原因導致供需出現較大缺口, 根據國家礦山安監局統計, 2021 上半年責令停產整頓 374 處, 內蒙古 2021 上半年 90 處煤礦縮短了井下作業人員工作時間, 71 處煤礦取消了夜班采煤、掘進作業。煤礦煤炭進口 9 月后快速增加,10 月累計同比增速全年第一次轉正。 圖 22 進口原煤在整個煤炭產量中占比較小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圖 23 上半年進口原煤數量大幅低于歷史同期水平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13 圖 24 海外運費自 2020 年底部開始暴漲 圖 25 煤炭
50、進口價格指數高漲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資料來源:Wind,首創證券 目前中國海外煤炭的進口依賴程度最高的是優質焦煤,2020 年焦煤進口總量占總銷量比例為 15%, 澳大利亞和蒙古國一直是最重要的焦煤進口國, 2020 年焦煤產需缺口達到 7300 萬噸,2020 年累計進口煉焦煤達到 7262 萬噸,同比減少 2.51%,焦煤的供需缺口基本是由進口煤炭來補充,自 2020 年 11 月暫停澳洲煤炭進口以來,焦煤的供給格局緊張,缺口主要由蒙古國補充。2021 年焦煤進口數量低于歷史同期,焦煤價格一路走高。與此同時海外進口煤炭受到海運運費大幅上行,海外供需緊張煤炭價格也開始加速上漲。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