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唯安:2022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27頁).pdf

編號:61829 PDF 27頁 3.29MB 下載積分:免費下載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科睿唯安:2022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27頁).pdf

1、2022 年度 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報告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觀察編輯部翻譯完成2回歸 真實 創意形成的方式、產生的場景和關聯的形式在不斷演化,我們的衡量方法也需隨之改變。304 前言07 重啟08 計量卓越09 創新機構信息論13 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18 宏觀視角下的現代創新25 未來創新方向目錄4我們對公司的創新文化感到自豪。2021 年,我們在工程、研發方面投資近 7 億美元,并擁有 15,000 多件已授權或正在申請的專利。2021 財年銷售額 149 億美元,其中約有 20% 來自過去三年推出的新產品。 我們在全球擁有 85,000 多名員工,包括 8,000 多名工程師,

2、我們的團隊與世界各地的客戶密切合作,了解他們的需求,并研發出有助于解決他們最棘手挑戰的技術和產品。對我們來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是,利用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們不僅通過帶給客戶的解決方案做到這一點,而且還通過更具可持續性的制造工藝來減少我們自己的碳足跡。 創新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讓我們的地球更健康,這是我們在TE Connectivity(泰科電子)的堅定信念,我知道這也是本報告中許多上榜機構所秉持的一個重要理念。 我們很榮幸連續 11 年進入“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榜單。 我們感謝科睿唯安的認可,并向所有上榜機構表示祝賀。人心齊,泰山移。讓我們同心協力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

3、未來。 泰科電子旨在創造一個更安全、可持續、高產和互聯互通的未來。我們是提供連接和傳感器解決方案的全球工業技術領導者,助力電動汽車、工廠自動化、數據通信、醫療設備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進步與發展。創新是我們公司的四大核心價值之一,是我們所做一切的真正關鍵所在。 Terrence Curtin TE Connectivity(泰科電子) 首席執行官前言5始終不渝 堅持卓越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在解決重大挑戰、為世界建立新價值上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能力、持續性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力和新思維。 智慧激蕩 創意交響技術進步是人才、競爭和需求的復雜組合。有科學家、工程師和開發人員存在的任何地方都是新

4、思想的發源地。6近十余年來,科睿唯安一直采用同樣的方法論發布 “ 全球百強創新機構 ” 榜單。而今年有所改變。創意形成的方式、產生的場景和關聯的形式在不斷演化,我們的衡量方法也需隨之改變。創意不再是一座孤島。技術進步是人才、競爭和需求的復雜組合。有科學家、工程師和開發人員存在的任何地方都是新思想的發源地。2022 年起,我們評估創新能力的視角開始發生轉變,從對機構的自上而下的評估,轉變為對每一項發明進行對照評估無論其來源如何,都需要與其他所有發明進行比較。 科睿唯安的核心使命是對研究和創意進行鑒定和厘清,我們在比較研究的道路上不斷深入探索。每個創意都要基于典型值進行衡量,即使典型值因技術和地域

5、的差異而不同。每一項發明都要根據其影響力、市場足跡、投資水平以及稀缺性進行評估,其中稀缺性是首次納入我們的評估因素當中。我們借助全球專利審查員的技能和知識,判斷一個創意是否依賴于另一個創意, 以及它們是否又與其他創意有關聯。 我們探索每個創意的新穎性,探索它一路留下的經濟資產足跡。我們關注每一項創新的投資水平,它所展現的引領全球的雄心與對創意的信心。我們關注每一項發明的獨特性,以及它對現有技術規范的超越程度。創新機構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從無到有,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創意都要與人類已有的所有專利知識相比較。利用信息技術,瞄準卓越創新,我們比較了 5000 萬個創意,涵蓋數千條基準線,經過數十億次計算

6、,只為發現最頂尖的 100 位創新機構。我們旨在精準鎖定那些力行致遠,并以卓越的創造力、人才、規劃和思想在創新領域遙遙領先的機構。 是他們讓世界的運轉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也是他們重新制定了市場規則。他們不僅輸出優秀思想,還持續不斷地、大規模地產出重要發明,這些發明影響廣泛、切實可行,并拓展了現有知識的邊界。他們定義了現代創新,并為未來的創新指明了方向??祁Nò驳氖姑菫槿騽撔聶C構提供指引和洞察。 今天,我們基于更深入的數據探索和比較,在一個更公平的賽場上,遴選出一份更具還原度的榜單。 接下來,我們將為您介紹以新方法重啟后的科睿唯安全球百強創新機構。 重啟78計量卓越隨著發明數量逐年急劇增長,

7、 想對它們進行測度,并識別這些發明來自哪些組織和機構,就需要深入了解全球的創新過程是如何與創新數據交織融合的。我們利用數學原理進行比較研究。 對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卓越性的評估采用了一種全新方法,新模式專注于標準的一致性和創新規模,所有創意在這里平等競爭。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評選采用雙軌制。9第一個評估標準是發明活動的數量,用以確定創新機構是否具備候選資格 :2000 年以來公開的發明數量達到 500 項,且 2022 年的 5 年評估期內授權發明的數量達到 100 項。接下來,我們計算得到“國際創新機構權重因子” ,根據國際發明(在多個國家或地區獲得專利)的比例和水平對創新機構進行比較

8、。軌道 1: 全球預選第二個評估標準是根據四個因素對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簡稱 DWPI)中的所有發明進行評估。軌道 2: 基于基準評估每個創意5000 萬發明基于以下因素進行比較所有發明影響力成功率全球化技術獨特性 預選名單所有申請人國際創新機構權重因子100授權發明數量500公開發明數量德溫特強度指數 (Derwent Strength Index)發明數量中值DSI 分值每個申請人10成功率在全球經濟中,每一項發明被授予的專利權所保護的比例,這是專利權人能夠使用其技術的基礎。Expected citations+ or - expec

9、ted citation level% world economy covered% tile with same coverageexact mix of techTimeNumber of inventionsNumber of territoriesNumber of inventionsNumber of territoriesU.S. TOIU.S. BOACN BOACN TOI全球化以申請人的國際專利申請水平來衡量的創新投入。申請專利的地理范圍越廣,對這項發明的投入的程度就越高。技術獨特性每項發明公開的技術特征和應用場景的組合的稀缺性,這代表了該項發明的技術推廣水平。影響力來自于

10、專利審查員,每一項發明對后續其他創新機構的下游影響,并按技術領域區別和地理或語言差異進行規范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主題和地理位置的每一個組合都有一個預期的專利引證水平,我們通過與影響曲線的比較來評估單個發明。德溫特強度指數(Derwent Strength Index)比較因素概覽同一覆蓋范圍內的覆蓋比例國家/地區數量發明數量確切的技術組合技術獨特性發明數量時間美國計算美國制藥+ / - 預期引證水平中國計算中國制藥預期引證水平覆蓋的全球經濟比例11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簡稱 DWPI)DWPI 是一個圍繞發明創造構建的數據庫,記錄專利的

11、授權時間和地點,覆蓋全球 60 個專利授權機構的數據。DWPI 對專利的預期用途、 必要性及其新穎性進行提煉, 并以英文改寫為摘要,每年加工處理的數量達 350 萬條。德溫特專利引文索引(Derwent Patents Citation Index,簡稱 DPCI) 德溫特專利引文索引是 DWPI 的姊妹數據庫,關注那些被專利申請人和專利審查員在后續專利申請中引用的發明。德溫特專利引文索引仿效 DWPI 的專利同族結構,自動剔除對同一發明專利的雙重、三重甚至多重引用。測度創新的數據基礎根據以上四個因素,每項發明會得到一個“德溫特強度指數” (Derwent Strength Index)分值,

12、并與其他所有發明直接進行比較?;趧撔聶C構過去五年創新活動的中位發明的“德溫特強度指數” (中值,將發明分為分值較好的一半與分值較差的一半) ,并利用“全球創新機構權重因子”進行加權,最終獲得創新機構的排名。專利得分與機構表現全球創新機構得分國際創新機構權重因子德溫特強度指數 (Derwent Strength Index)12發現創新信號全球的創新機構都需要借助方法和數據來類比和衡量自己的發明,通過準確描述生態系統及其影響來講述一個真實故事。132022 年度 全球百強創新機構自動化為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供了新范式。移動出行的重塑改變了人和貨物的移動方式。數據互聯互通的廣泛使用催生了新的行業并

13、徹底改變了傳統企業。關乎人類福祉的重大項目將人類的壽命、生活質量和文明提升到一個新水平??沙掷m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變了我們獲取和消耗能源與資源的方式。就像池塘里的漣漪,放大增強后成為大海上的波浪, 這些力量相互交織、 彼此干擾并互為補充。對新創意新思想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強烈,同時,創新也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每一次的技術突破都需要信息的支持和洞察的指引。在科睿唯安,我們始終不忘初心、堅守使命。 技術創新的版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擴張,而我們的使命始終如一 : 推進知識前沿,提供評價標準,助力創新加速。2012 年以來,我們每年都會通過分析和討論遴選出位居全球創新生態系統頂端的 100 家機構名

14、單,他們各具形態、風格迥異??祁Nò?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榜單參見下表。在 21 世紀第 2 個 25 年來臨之際,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推動和刺激著創新和創意的迸發。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經過兩年經濟和技術的顛覆性巨變,創新步伐正在突破速度的極限和復雜性的邊界。 14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德溫特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國家/地區行業上榜年度 (201222)*亮點3M美國化學制品和材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ABB 集團 (ABB)瑞士工業系統2012, 2014, 2015,

15、 2020, 2021, 2022旭硝子玻璃 (AGC)日本化學制品和材料2014, 2015,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空中客車 (Airbus)法國航空和國防2012, 2013, 2014, 2022阿里巴巴 (Alibaba)中國軟件, 媒體, 金融科技2022 阿爾斯通 (Alstom)法國能源和電氣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2螞蟻集團 (Ant Group)中國軟件, 媒體, 金融科技2022阿斯麥爾 (ASML)荷蘭半導體2012, 2022友達光電 (AU Optronics)中國臺灣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

16、2 巴斯夫 (BASF)德國化學制品和材料2012,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京東方 (BOE Technology)中國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2 波音 (Boeing)美國航空和國防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博世 (Bosch)德國工業集團2015, 2022兄弟工業株式會社 (Brother Industries)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22佳能 (Canon)日本電子和計算

17、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2卡爾蔡司 (Carl-Zeiss)德國工業系統2022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 (CEA)法國政府和學術機構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2凱斯紐荷蘭工業 (CNH Industrial)英國工業系統2022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法國政府和學術機構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22大陸集團 (Continental)德國汽車2022 迪爾公司 (Deere

18、 & Co)美國工業系統2022 臺達電子 (Delta Electronics)中國臺灣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2 電裝株式會社 (Denso)日本汽車2012, 2013, 2015, 2022 陶氏 (Dow)美國化學制品和材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杜邦 (DuPont)美國化學制品和材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2 愛立信 (Ericsson)瑞典電信2012, 2013, 2014, 2015

19、,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按英文名稱字母 A-Z 順序)15德溫特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國家/地區行業上榜年度 (201222)*亮點贏創 (Evonik)德國化學制品和材料2022發那科 (Fanuc)日本工業系統2012, 2013, 2022福特 (Ford)美國汽車2013, 2014, 2022富士康 (Foxconn)中國臺灣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FujiFilm)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

20、019, 2020, 2021, 2022富士通株式會社 (Fujitsu)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通用電氣 (GE)美國工業集團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美國汽車2022 哈里伯頓 (Halliburton)美國能源和電氣2022日立 (Hitachi)日本工業集團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

21、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本田 (Honda)日本汽車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霍尼韋爾 (Honeywell)美國工業系統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惠普 (HP)美國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20, 2021, 2022華為 (Huawei)中國電信2015, 2017, 2018, 2019, 2020, 20

22、21, 2022現代汽車 (Hyundai Motor)韓國汽車2022 英飛凌科技 (Infineon Technologies)德國半導體2014, 2022英特爾 (Intel)美國半導體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工業技術研究院 (ITRI)中國臺灣政府和學術機構2015,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強生 (Johnson & Johnson)美國制藥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起亞

23、汽車 (Kia Motors)韓國汽車2022鎧俠 (Kioxia)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2小松集團 (Komatsu)日本工業系統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柯尼卡美能達 (Konica Minolta)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2京瓷株式會社 (Kyocera)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2 LG 集團 (LG)韓國工業集團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聯發科技 (Me

24、diaTek)中國臺灣半導體2015, 2016, 2017, 2022連續上榜 11 年新上榜值得重點觀察的創新機構16德溫特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國家/地區行業上榜年度 (201222)*亮點默克 (Merck)德國化學制品和材料2017, 2018, 2020, 2022三菱重工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日本工業系統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米其林 (Michelin)法國汽車2012, 2013, 2014, 2022三菱電機 (Mitsubishi Electric)

25、日本能源和電氣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村田制作所 (Murata Manufacturing)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22日本電氣 (NEC)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日東電工 (Nitto Denko)日本化學制品和材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2奧林巴斯 (Olympus)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

26、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2歐姆龍 (Omron)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4,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松下 (Panasonic)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菲利普莫里斯國際 (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美國消費品和食品2022 飛利浦 (Philips)荷蘭醫療和生物技術2012, 2014, 2015, 20

27、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寶潔 (Procter & Gamble)美國消費品和食品2012, 2013, 2014, 2022高通公司 (Qualcomm)美國電信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廣達電腦 (Quanta Computer)中國臺灣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9, 2020, 2021, 2022雷神 (Raytheon Technologies)美國航空和國防2012, 2013, 2019, 2020, 2021, 2022瑞昱半導體

28、 (Realtek Semiconductor)中國臺灣半導體2022理光 (Ricoh)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3, 2015, 2022羅氏 (Roche) 瑞士制藥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羅爾斯羅伊斯Rolls Royce)英國航空和國防2022賽峰 (Safran)法國航空和國防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2三星集團 (Samsung)韓國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

29、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沙特阿美 (Saudi Aramco)沙特阿拉伯能源和電氣2022株式會社斯庫林集團 (Screen Holdings)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2精工愛普生 (Seiko Epson)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2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按英文名稱字母 A-Z 順序,續)17德溫特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國家/地區行業上榜年度 (201222)*亮點禧瑪諾 (Shimano)日本消費品和食品2022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Sh

30、in-Etsu Chemical)日本化學制品和材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西門子 (Siemens)德國工業集團2012, 2013, 2014, 2015, 2019, 2022昕諾飛 (Signify)荷蘭能源和電氣2022SK 集團 (SK Group)韓國工業集團2021, 2022索尼 (Sony)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

31、tronics)瑞士半導體2013, 2014, 2015, 2022住友化學株式會社 (Sumitomo Chemical)日本化學制品和材料2022住友電工株式會社 (Sumitomo Electric) 日本能源和電氣2012, 2014, 2015, 2016, 2017, 2022斯沃琪集團 (Swatch Group)瑞士消費品和食品2022TCL (TCL Technology)中國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2 TDK 株式會社 (TDK)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3, 2014, 2015,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泰科電子 (TE Connecti

32、vity)美國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泰雷茲 (Thales)法國航空和國防2013, 2014,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東京電子株式會社 (Tokyo Electron)日本半導體2015, 2022東芝公司 (Toshiba)日本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豐田 (Toyota)日本汽車2012, 2

33、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臺積電 (TSMC)中國臺灣半導體2014, 2022法雷奧 (Valeo)法國汽車2013, 2014, 2016, 2017, 2022大眾汽車 (Volkswagen)德國汽車2022緯創 (Wistron)中國臺灣電子和計算機設備2022 雅馬哈 (Yamaha)日本工業集團2012, 2015, 2016, 2022矢崎總業株式會社 (Yazaki)日本汽車2016, 2017, 2021, 2022連續上榜 11 年重點觀察機構*2022 年之前的全球百強創新機構使用的是

34、不同的評估方法。.新上榜18宏觀視角下的現代創新為了高度還原,也為了將每個創意與整體基準相比較的結果映射到機構上,需要對候選機構進行再平衡。同行和非同行的優異表現不再取決于一部分的研究和創新,不再取決于一部分的發明。相反,優異的表現必須是全面的。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的屬性比較顯示,歐洲和亞洲的企業占據了更大空間。 2022 年度榜單上的機構還反映出趨勢的延續性,近兩年的百強創新機構遴選計劃預測出的重點觀察機構也登上了今年的榜單。 地區多樣性繼續增加,隨著能源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上榜, 中東地區首次進入榜單。 基于汽車行業強大的技術開發能力,汽車公司的上榜數量增長了

35、一倍,包括 2020 年和 2021 年發布的值得重點觀察的創新機構 ,該系列報告預測的明日之星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和 現 代 汽 車(Hyundai) 。此外, 今年的百強創新機構還包括福特(Ford) 、 大眾(Volkswagen)和起亞汽車(Kia Motors) ,以及連續 11 次入榜的本田(Honda)和豐田(Toyota) 。 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和半導體制造企業的被認可度顯著提升,上榜企業包括 : 值得重點觀察的創新機構報告中提及過的友達光電(AU Optronics) 、臺達電子(Delta Electronics) 和 緯 創(Wistro

36、n) ,首次出現在榜單中的瑞昱半導體(Realtek Semiconductors) 以 及 重 返 榜 單 的 臺 積 電(TSMC)和聯發科技(MediaTek) 。 中國的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入榜,其曾獲2021 年度值得重點觀察的創新機構報告認可。另一家上榜企業是數字支付巨頭螞蟻集團。 隨著三家歐洲公司的加入,包括新上榜的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以及重返榜單的賽峰(Safran)和空中客車(Airbus) ,航空和國防領域的機構數量增加了一倍。新的評選方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對日本企業的認可度。今年首次上榜的日本公司就有 5 家 : 株式會社斯庫林集團(Screen Hold

37、ings,前 身 為 迪 恩 士,Dainippon Screen) 、 體育用品公司禧瑪諾(Shimano) 、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 、電子成像公司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 ,以及三年前從東芝(Toshiba)剝離出來的新興存儲器制造商鎧俠(Kioxia) 。進入此榜單并不容易, 因為每一個具備候選資格的機構其創新活動在四個影響因素 (發明數量、 影響力、 成功率、 全球化) 中的表現必須全面, 不能有短板。 19創新模式月異日新創新步伐不斷突破速度的極限與復雜性的邊界。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推動和刺激著創新和創意的迸發。20在這一視角下,可

38、以發現像通用電氣、LG、日立和西門子這樣的大型企業集團的創新力和創新規模令人矚目。 交通運輸、電子和半導體技術領域的創新節奏快、突破性強。歐洲創新機構數量多且多元化,具有持續的創新能力,在千強創新機構中的平均排名最高。通過深入研究,我們了解到需求與供給如何相互交叉、技術如何協同與推廣。 專注于學術研究的實體開展了大規模的研發活動,但是需要通過產業化讓研究成果落地并服務于經濟。 電信、材料、工業系統和能源等領域的基礎技術對全球生態系統貢獻巨大,提供了創新動力。 出人意料的是軟件相關的創新機構表現不佳,盡管他們頗具影響力,但對創意的地域性保護程度不高,而且發明的技術稀缺性不強,影響了他們的創新得分

39、。衡量全球百強創新機構的標準和指標已經具備,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 : 展望未來,我們能看到什么?站在宏觀的角度,讓趨勢線無限延伸,我們又能看到什么?我們能否利用創新績效的卓越性來評估未來可能出現的創新形態?將視野從百強擴展到千強創新機構,我們可以在更廣、更高的層面上對國家、地區和行業的表現進行可視化?;谇妱撔聶C構的更廣泛視角21 圖 1: 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的國家/地區分布圖 2: 2022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的行業分布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不變美國, 18荷蘭, 3日本, 35瑞士, 4中國, 5韓國, 5英國, 2法國, 8德國, 9中國臺灣, 9瑞典, 1沙特阿拉伯,

40、 1航空和國防 6汽車 12化學制品和材料 10消費品和食品 4電子和計算機設備 28能源和電氣 6政府和學術機構 3工業集團 7工業系統 8醫療和生物技術 1采礦和金屬 0制藥 2半導體 8軟件, 媒體, 金融科技 2電信 322圖 3: 基于行業的全球創新機構排名 全球千強創新機構的行業平均排名圖 4: 基于國家 / 地區的全球創新機構排名 全球千強創新機構的行業平均排名電信化學制品和材料醫療和生物技術軟件, 媒體, 金融科技政府和學術機構航空和國防能源和電氣工業集團汽車電子和計算機設備半導體采礦和金屬制藥工業系統消費品和食品創新機構平均排名 (由低到高) 全球創新機構的平均排名順序 圓的

41、大小代表該行業千強創新機構的數量多少創新機構平均排名 (由低到高) 全球創新機構的平均排名順序 圓的大小代表該國家/地區千強創新機構的數量多少西班牙挪威印度加拿大韓國列支敦士登美國意大利日本德國中國臺灣丹麥瑞士法國英國瑞典芬蘭比利時荷蘭俄羅斯盧森堡沙特阿拉伯中國香港奧地利澳大利亞中國以色列愛爾蘭新加坡數學先進性利用信息技術,瞄準卓越創新,我們比較了 5000 萬個創意,涵蓋數千條基準線,經過數十億次計算,只為發現最頂尖的 100 位創新機構。2324未來創新形態基于全球百強創新機構的衡量標準和指標,讓趨勢線延伸,利用創新績效的卓越性來評估未來可能出現的創新形態。25未來創新方向 未來四年,90

42、0 萬件發明如果專利活動數量是評估創新速度的一個通用指標,那么未來四年我們可能會動態地看到一個數量上的深刻變化。根據當前的發展趨勢展望未來,今后四年公布的發明專利1數量將達到歷史總量的近三分之一。 其中三分之二的發明將來自中國的機構。這場涉及全球知識產權體系的創新大爆發引發了一些真切的問題 :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為什么會發生,應該如何應對,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應對措施。這是一場真正的雪崩式創新嗎?1 該統計不包括實用新型專利(專利權的期限較短,專注于簡單技術)圖 5: 基于地區的發明數量變化。1974-2025 年(2021-2025 的發明數量為預測值)公布的發明專利累積量(不包含實用新型專利

43、)18m14m16m12m10m2m8m6m4m0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20222025 東亞 (不包括中國) 中國 歐洲 北美發明專利累積量發明首次公布年26多年來,知識產權專家和研究人員一直在關注中國的專利申請熱潮,試圖了解其驅動因素和影響因素,以及其重要性和貢獻度。有一種觀點曾認為中國的專利活動具有很強的學術性,但對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后發現,中國的專利活動只有五分之一來自學術或政府機構。盡管這一比例高于世界其他地區(美國的相關指標顯示,幾十年來該比例一直保持在 5%6%) ,但與 10

44、 年前的四分之一相比有所下降。以全球創新機構遴選程序作為衡量標準,可以發現,來自中國學術機構的發明只有 1/100 的比例在兩個司法管轄區獲得授權,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 1/12。這背后是一個更深層次的發現在資產足跡相同的發明數量上,中國學術機構的擁有量是美國學術機構的 2.5 倍。事實上,中國和美國的德溫特強度指數(Derwent Strength Index)平均值相差不到一個點。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看看全球各地的創新活動有多少來自全球千強創新機構。在歐洲和北美接近 50% 的發明創造來自千強創新機構。在東亞(不包括中國) ,90% 的創新集中在這 1000 家頂級機構。而中國的這一數字是

45、8%,在全球范圍內的確是一個異常值。全球百強創新機構的評選過程對候選機構的創新數量有要求,這意味著這些機構在創新思維上具有超強的多樣性,本質上是一個更大的專利池。對全球創新機構的數據本身進行預測,我們可以展望一下哪些行業或機構的排名會上升,哪些行業或機構的創新力度在增長。數據顯示,技術融合主題再次引人矚目:來自電信和工業系統行業的公司,其平均排名上升迅速、進步顯著,汽車行業也處于上升趨勢。全球創新形態可能更依賴互聯互通,尤其是在自動化程度和生產能力成熟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數據共享是基礎。綜合這些數據,我們看到的是一幅質量不斷提高、創新種類愈加豐富、技術改進遍布全球的畫面。最重要的是巨大的創新數

46、量。但與此同時,對影響較大的重要新思維的識別變得更加困難。這意味著數據科學、數學和統計學等工具為依賴于技術進步或深受技術進步影響的戰略增加了巨大價值。我們需要重溫歷史傳統觀點,十年前的觀點如今仍然正確。技術融合既提供了合作機會也提供了合作需求。同時,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需要大規模地從噪聲中分離信號、從數據中凝練洞悉、從背景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要做到這一點,創新機構需要通過技術和數據來講述真實的故事,準確描述其生態系統及影響。 信息情報的構建是為了創造公平的基準,從而對發明進行類比。如此這般,雪崩的能量就能化為一種力量,并轉化為方向。我們向 2022 年全球百強創新機構致以誠摯的祝賀,他們

47、展現出的能力、持續性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力和新思想,正在為世界建立新價值。他們既為快速且加速發展的現代創新貢獻了力量,也在創新世界中茁壯成長。我們也為世界各地的創新機構喝彩,他們為解決挑戰所作的不懈努力將永遠造福人類。無論是填補空白、迭代、突破還是行業的形成,都離不開技術革新和硬件創新的累積,以及創新思想的助力。融合、貢獻和復雜性真實度評估27全球千強創新機構的創新力顯著提升 全球千強創新機構的創新力顯著下降圖 6: 基于行業的全球創新機構排名預測 全球千強創新機構的行業平均排名(位置從上到下,排名從高到低)202020212022202320242025工業集團汽車電信半導體 電子和計算機設備 工業系統航空和國防化學制品和材料消費品和食品能源和電氣采礦和金屬制藥醫療和生物技術軟件, 媒體, 金融科技政府和學術機構 航空和國防工業集團半導體汽車 電子和計算機設備 制藥能源和電氣化學制品和材料消費品和食品工業系統采礦和金屬電信醫療和生物技術軟件, 媒體, 金融科技政府和學術機構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科睿唯安:2022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27頁).pdf)為本站 (奶茶不加糖)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