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期第 8 期 2016 年 5 月 中國中國家庭能源消費研究報告(家庭能源消費研究報告(20152015) 國發院能源與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家庭能源消費課題組 人大國發院簡介 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國發院)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獨立的校級核心智庫。 國發院以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優勢學科為依托,以項目為紐帶,以新型研究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和公共交流平臺為載體, 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對中國面臨的各類重大社會經濟政治問題進行深度研究,以達到服務政府決策、引領社會思潮、營造跨學科研究氛圍的目標。 國發院通過學術委員會和院務會分別對重大學術和行政事務進行決策。目前由劉偉教授擔任
2、院長,劉元春教授擔任執行院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 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樓A座8層 電話:010-62515049 網站:http:/NADS Email: nads_, 摘要 中國人民大學家庭能源消費調查課題組從 2012 年開始,對我國家庭能源消費狀況進行年度性入戶問卷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研究報告。本報是是以課題組在 2014 年開展的農村居民家庭能源調查的問卷數據為基礎,對我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 描繪出我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的基本模式與特征,并提供一些基礎性參數估計和政策建議。 本次入戶調查于 2014 年暑期進行,抽樣范圍涉及 12 個省份 65 個
3、村鎮共計3404 戶農村家庭,收集了農村家庭在 2013 年度的基本情況和住房等基本信息,在能源消費方面,主要研究了農村家庭的炊事燃料,家用電器、供暖與制冷設備及使用方式,以及農村家庭交通出行方式和對收支、能源消費的主觀認知信息。 調查發現,2013 年,我國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能源消費總量約為 1.12 噸標準煤,人均能源消費量為 384 千克標準煤。主要的能源來源是生物質能(包括沼氣、畜禽糞便、柴薪、秸稈)占到總體的 61%,而主要的能源需求則分別是室內取暖和炊事(各占 44%)。在能源消費支出方面,2013 年,我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總支出的均值為 1324 元。具體到能源種類來看,電力支出
4、最高,其次是蜂窩煤。此外,我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支出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北方地區為 1490 元,南方地區為 1188.5 元;東部為 1719.8 元,中部為 1280 元,西部最少,為 959.2元。而差異主要體現在煤、電力和液化石油氣支出上。 報告還有有以下幾點主要發現: 第一,我國農村家庭生活用能在能源結構和需求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地區差異。這種差異在南北能源消費總量和東、中、西部能源使用方式上均有體現;第二,我國城鄉居民能源利用均以電力為主但仍存在細微差異。城鎮集中供暖、管道氣和油品使用較多, 農村則更多使用煤炭、 柴油和生物質能等傳統能源。 第三,我國城鄉居民在電器保有量、保有類別和使用
5、行為上存在顯著不同,且節能潛力較大。我國農村居民電器品種較為單一,主要用于滿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城鎮居民電器保有量高,電力消費更多地用于享樂型消費;第四,農村家庭用電和用煤的碳排放量最高,電力使用在能源消費中僅為 10.7%,但在碳排放中比重則為48.4%,占到半壁江山。而在使用去向看,取暖是最重要的碳排放來源;第五, 收入和價格是影響農村家庭烹飪用能消費的重要的定因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家庭支出的增多,家庭將減少固體能源的消費量,而增加電和煤氣的消費量;第六,我國能源貧困的現象仍廣泛存在,現代能源的進入與傳統能源的退出仍不徹底。存在能源消費的不平衡現象,20-80 法則在農村能源消費
6、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本報告的政策含義有以下幾點: 首先,農村能源消費與居民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息息相關。經濟收入水平高低決定了能源消費數量、結構及支出,而能源消費數量、結構則影響著農村居民的生活標準和福利水平。應該看到,我國農村居民能源已經有了持續增長,數量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但仍然面臨著“可獲取能源品種較少” 、 “清潔高效能源品種不足” 、 “能源消費支出較高” ,以及部分偏遠山區存在的“能源貧困”問題體現為能源貧困范圍廣、消費存在 28 不平衡現象、消費結構不合理,以及能源貧困與經濟貧困緊密相連。換而言之,供需的矛盾基本解決,但結構的優化、供給價格的穩定、清潔能源的應用普及,以及能源基礎設
7、施和公共服務仍存在短板。未來需要建立完善貧困監測體系,從可獲得性、多樣性、低成本性等維度降低能源貧困,促進農村能源貧困家庭生活標準的提升。 其次, 從農村家庭能源消費構成來看, 生物質能仍是最重要的能源來源之一,液化氣得以快速發展; 同時從需求結構來看, 生物質能主要用于供暖和炊事用途。而現有的能源核算中沒有考慮農村生物質能消費, 這可能造成對農村居民用能的低估: 2012年我國農村家庭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從4.39%提高到8.17%,超過同期城鎮居民能源消費占比 (6.32%) 。 由于生物質能相較于商業能源而言能源效率較低,空氣污染較重,因此未來推動農村能源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舉措是推
8、動傳統生物質能高效清潔利用,以及向現代商業能源轉型。譬如:推動和擴展人口密集區的局部集中供暖模式,改善天然氣和液化氣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炊事燃料結構,還要改進現有的能源平衡表核算方式,將非商品化能源納入其中以全面反映我國能源消費狀況。 此外,還分析了城鎮化對家庭能源帶來的影響。我們對 2012、2013 兩年數據進行了對比研究, 發現城鎮化將持續帶來商業能源需求的擴張以及生物質能消費的萎縮,居民收入、家庭受教育程度、用能意識等都將影響居民的用能模式?,F有的電力信息反饋機制尚不完善,無法為農村居民提供充足的消費信息反饋, 也無法促成用戶節能行為。在城鎮化進程中要對居民新增的電力需求引起關注,可以通
9、過節能電器補貼等方式激勵居民實現低效電器的替換, 從而降低用電設施鎖定效應,在改善居民生活標準的同時節約能源。這些對比研究都為識別、制定相應的農村公共政策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中國家庭能源消費研究報告(2015) 課題編寫組成員 鄭新業 魏 楚 宋 楓 謝倫裕 秦 萍 馬 本 黃紫婷 陳占明 黃 瀅 吳施美 王 丹 傅佳莎 目錄 第第 1 章章 研究背景與主要結論研究背景與主要結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主要發現. 8 第三節 政策含義. 9 第第 2 章章 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基本特征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基本特征 . 11 第一節 問卷設計與實施. 11 第二節 家庭特征. 14 第
10、三節 住房情況. 22 第四節 廚房及家用電器. 33 第五節 取暖與制冷. 42 第六節 交通方式. 52 第七節 家庭收支與能源消費. 60 第第 3 章章 家庭能源消費估計方法家庭能源消費估計方法 . 69 第一節 基本思路與方法. 69 第二節 廚房設備能源消費估計. 70 第三節 家用電器的能源消費估計. 70 第四節 取暖、制冷和熱水器的能源消費估計. 77 第五節 家庭私人交通的能源消費估計. 83 第第 4 章章 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分析與比較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分析與比較 . 85 第一節 中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平衡表. 85 第二節 農村家庭能源消費數量分析. 94 第三節 農村家庭
11、能源成本分析對比. 104 第四節 農村家庭碳足跡分析對比. 109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 117 1 第第1章章研究背景與主要結論研究背景與主要結論 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農村家庭能源消費是我國能源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了解和掌握農村家庭能源消費情況、 特征與規律, 能夠提供農村居民及家庭基本情況與收支水平,尤其是提供農村居民能源消費特征、數量、結構、成本等信息,從而確保為各級政府進行科學管理提供資料基礎;其次,對農村家庭用能展開調查可以為一些重要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微觀家庭數據,如農村家庭能源需求函數估計、收入與價格彈性估計、能源貧困閾值估計、能源政策干預效果評價等;此外,通過研
12、究農村居民能源消費,可以對未來城鎮化新增居民能源進行更為精準的預測,這些對于企業進行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國農村居民能源消費整體呈現以下幾點特征: 1. 農村家庭用能需求總量持續增長農村家庭用能需求總量持續增長 1978 年至今 30 多年時間內,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農村家庭生活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如圖 1-1 所示) 。首先,農村家庭的人口規模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從 1978 年戶均 5.74 人降至 2011 年的 3.9 人;在家庭規模不斷下降的同時,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則不斷提高,從人均居住面積來看,已經從 1978 年人均 8 平米增加到 2011 年人均 3
13、6 平米,同時人均消費支出也從 1978 年的 113元提高到 2011 年的 8642 元。 圖 1-1 農村家庭規模、居住面積與消費支出情況(1978-2011) 數據來源:LBL,China Energy Databook V8.0 2 伴隨著居住條件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家庭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如圖 1-2 所示,每百戶農村家庭擁有的電器呈現快速普及趨勢,如電風扇從 1985 年每百戶不足 10 臺增加到 2006 年的每百戶 152 臺;洗衣機、電冰箱等常用電器普及率有了大幅提升,1985-2011 年間,洗衣機擁有率從每百戶 1.9臺增至 62 臺,電冰箱擁有率從每百
14、戶 0.06 臺增至每百戶 61 臺,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巨大變化;電視機等娛樂型電器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黑白電視機在上世紀90 年代達到頂峰,其后被彩色電視機大量取代,到 2011 年,每百戶農村家庭彩色電視機擁有量已從 1985 年的 0.8 臺飆升至 2011 年的 115 臺,實現了電視機在農村家庭的普及。 圖 1-2 每百戶農村家庭電器擁有量(1978-201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3 給出了我國農村居民在 1985-2011 年間能源消費總量的時間趨勢對比。從圖中看,農村居民部門總能源消費從 55.27(百萬噸標準煤)增至 2011 年的 167.27(百萬噸標準煤) ,年
15、均增速為 4.2%。從比例來看,在 1985 年農村居民能源占居民部門能源總消費比重為 43.5%,其間有一定波動,但相對比例一直較為穩定,到 2011 年,農村居民占居民能源總消費的 40.4%。 3 圖 1-3 農村居民能源消費總量(單位:百萬噸標準煤,1985-201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如果從人均能源消費來看,1985 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僅為 68 公斤標準煤,到 2011 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量達到了 254 公斤標準煤。 圖 1-4 農村居民人均能源消費總量(單位:公斤標準煤,1985-201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 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結構不斷
16、優化 圖 1-5 描述了農村居民商業能源消費的歷史走勢, 其中對煤炭、 商業油料 (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和電力的消費是以 1985 年為基期,對液化石油氣的消費是以 1993 年為基期??梢钥闯?,在四種商業能源中,液化石油氣的增速最為迅 4 猛,2011 年農村居民的液化石油氣消費量是 1993 年的 38 倍,年均增速為 22%;農村居民對電力的需求也十分強勁,在 1985-2011 年間增長了 24 倍,年均增速達到了 13%;相較于液化石油氣和電力而言,商用油品的在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出現了輕微下滑,其后在 2000 年之后進入了快速上漲通道,2011 年相較于 1985年增長了 9
17、.4 倍,年均增幅為 8.9%。與商用油、液化氣和電力相比,農村居民對煤炭的需求相對穩定, 在 1996-2004 年間甚至出現了下降, 2011 年農村居民對煤炭的需求僅比 1985 年的消費量高 8%,年均增速僅為 0.3%。 圖 1-5 農村居民商業能源消費走勢(1985-2011,1985 年=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農村居民還是生物質能的主要生產者和消費者。 圖 1-6 描述了 1990-2011 年間我國三種主要生物質能的消費走勢。 由于我國能源平衡表中沒有統計城鎮和農村居民對生物質能的消費情況, 因此我們認為一次能源中生物質能主要是被農村居民消費的??梢钥闯?,薪柴、秸稈兩種固
18、體燃料的走勢相對平穩,其中秸稈略有增長,而薪柴消費出現了下降,在 1990-2007 年間,秸稈、薪柴的年均增速為1.1%和-2.0%;沼氣則有較快增加,以 1998 年為基期,2011 年一次能源中沼氣的消費量增長了 9.2 倍,年均增速達到了 18.6%。 5 圖 1-6 中國一次能源中生物質能消費(1990-2011,1990=1) 數據來源: LBL,China Energy Databook V8.0 上述對比也說明了農村家庭能源消費選擇品種日益多樣化, 農村居民對液化石油氣、電力、商品油料及沼氣等高級能源和清潔能源的需求增速迅猛,而對于煤炭、薪柴、秸稈等傳統固體能源的需求日漸萎縮,
19、總體上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改善。 3. 農村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以電力基礎設施為例,由于我國農村大多分布在偏遠地區,農村電網設施嚴重落后, 1979 年我國鄉鎮接入電網比重為 87%, 村 (行政村和自然村) 僅為 62.6%,這意味著大量的農村地區無法獲得電力。在 1998 年到 2002 年間,中央政府推出過以農網改造為主的配網投資工程,基本解決了農村電網落后的問題,顯著提升了農村電氣化水平, 同時對推動農村家庭應用起到巨大作用。 如圖 1-7 所示, 2001年接入電網的鄉鎮和村比重提高到 98.56%和 98.53%,98.4%的農戶家庭都能獲得電力,這對提高農村
20、家庭的生活質量、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6 圖 1-7 農村電網覆蓋率(1979-2001) 數據來源:LBL,China Energy Databook V8.0 表 1-1 描述了 2005-2011 年間農村電力投資與建設情況??梢钥闯?,在此期間鄉鎮水電站數量從 26726 個增加到 45151 個, 水電站數量增加了 69%; 從裝機容量來看,從 2005 年的 10992MW 增至 2011 年的 62123MW,裝機容量增長了5.6 倍,年均增速 33%;從平均裝機容量來看,2005 年鄉鎮水電站平均裝機容量僅為 0.41MW,之后裝機容量逐漸呈現上升趨勢,到 2011 年
21、平均裝機容量達到1.38MW。這些鄉鎮水電站的發電量同期增長了 5 倍,年均增速 31%;每個鄉鎮水電站的年平均發電量從 2005 年的 1.3GWh 增加到 2011 年的 3.89GWh, 其年均增速近 20%。 如果用鄉鎮水電站發電量除以農村電力消費量來度量農村電力自給率,可以發現農村水電供給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在 2005 年鄉鎮水電發電量僅占農村電力需求的 8%左右,到 2010 年達到最高,其后回落至 2011 年的24.6%。 表 1-1 農村電力情況(2005-2011) 類別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鄉鎮水電站數量 26726
22、 27493 27664 44433 44804 44815 45151 裝機容量(MW) 10992 12430 13666 51274 55121 59240 62123 平均裝機容量(MW) 0.41 0.45 0.49 1.15 1.23 1.32 1.38 發電量(GWh) 34839.97 39724.56 40234.58 162759.02 156724.71 204442.58 175668.67 平均發電量(GWh) 1.30 1.44 1.45 3.66 3.50 4.56 3.89 農村電力消費(GWh) 437570 489580 550990 571320 6104
23、40 663230 713960 電力自給率(%) 7.96 8.11 7.30 28.49 25.67 30.83 24.60 數據來源: LBL,China Energy Databook V8.0 最后再來看農村可再生能源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表 1-2 描述了 1992-2006 7 年間農村沼氣生產設施的基本情況。1992 年農村家庭小型沼氣池僅 450 萬個,到 2006 年已增加到 2180 萬個,單個沼氣池的年均產量從 1997 年的 311m3增加到 2006 年的 386.7m3, 總產量更是從 17.78 億 m3增加到 84.1 億 m3, 年均 18.8%。同期大型沼氣
24、池的建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大型沼氣池單位產量從 1992 年的 30萬 m3增加到 2006 年的 150 萬 m3。 表 1-2 農村沼氣設施建設情況 類型類型 單位單位 1992 1997 1998 2006 農村家庭沼氣池(6-10m3) 數量(百萬個) 4.5 6.38 6.89 21.8 在用數量(百萬個) 5.72 6.02 單位產量(m3/年) 311 330 386.7 總產量(百萬 m3) 1778 1985 8410 大型沼氣池 產量(千 m3) 300 1500 數量(個) 3090 數據來源: LBL,China Energy Databook V8.0 4. 農村家庭
25、仍存在能源貧困農村家庭仍存在能源貧困 仍以電力為例,盡管我國農村電網建設有了長足進步,但也要看到,農村電網仍然很薄弱,存在很大的建設和改造空間。2005 年我國仍有 1 個無電縣,761個無電鄉鎮,29242 個無電村,714.18 萬戶無電戶。到 2012 年盡管情況有了大幅改善,但仍有 256 個無電鄉鎮、3817 個無電村、93.6 萬戶無電戶,有 387 萬人口無法獲得電力。 表 1-3 農村地區無電情況 調查者 年份 調查范圍 無電縣 無電鄉鎮 無電村 其中:行政村 其中: 自然村 無電家庭 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中國能源組 2005 全國 1 761 29242 16889 1159
26、2 714.18萬戶 國家電監會 2007 國家電網 1694 25萬戶 2008 南方電網 37 23.28萬戶 2007 內蒙古 71313戶 2007 山西 374 20548戶 2007 陜西 573 28738戶 2007 新疆 10346戶 2007 湖南 123 5406戶 2007 四川 1983 36.99萬戶 2007 廣西 824 28830戶 2012 全國 256 3817 93.6萬戶 數據來源: LBL, China Energy Databook V8.0;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供電監管部,全國無電村無電戶基本情況調查,2009 年;中國能源報,多能互補解決無電 8
27、 人口用電,2012 年 第二節第二節 主要發現主要發現 農村家庭的能源消費對政策制定、科學研究和投資決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相較而言相關的基礎性研究較為缺乏,主要的障礙是微觀數據的匱乏。為了進一步深刻了解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的特征和內在規律, 辨識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存在的問題與政策空白,中國人民大學能源經濟系于 2013 年開展了針對農村居民的家庭能源調查(Chines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Survey, CRECS 2013) ,本次問卷涉及中國大陸 12 個省份 69 個農村共計 3404 戶農村家庭,調查問卷分為六個模塊,包括: (1)農村家庭的基
28、本情況; (2)農村家庭的住房基本信息;(3)農村家庭的炊事燃料、家用電器與使用方式; (4)農村家庭的供暖與制冷設備及使用方式; (5)農村家庭交通出行方式; (6)農村家庭收支、能源消費及主觀認知信息。 以此次調查問卷數據為基礎, 本報告對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旨在描繪出我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的基本模式與特征,提供一些基礎性參數估計,同時為相關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數據基礎與思路。本報告有以下幾點主要發現: 第一,對我國農村家庭的生活用能總量與結構進行了定量估計。樣本中,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在 2013 年的能源消費量為 1117.2kgce,人均能源消費量為 384 kgce。
29、主要的能源來源是生物質能(包括沼氣、畜禽糞便、柴薪、秸稈) (61%) 、煤炭(15%) 、電力(11 %) 、液化石油氣(7%) 、熱力(3%) 、太陽能(2%) 、管道氣(1%) ;主要的能源需求是炊事(44%) 、室內取暖(44%) 、家電(5.9%) 、熱水(5.7%)和制冷(0.3%) 。 第二,我國農村家庭生活用能在能源結構和需求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地區差異。平均而言,2013 年北方地區農村家庭能源總消費量為 1311.8kgce/年,南方地區為 958.3kgce/年;北方地區家庭能源消費量達到南方地區的 1.37 倍,人均消耗量約為 1.32 倍。東部地區農村家庭能源總消費量為
30、843.3kgce,中部地區農村家庭能源總消費量為1022.1kgce, 西部地區農村家庭能源總消費量為1467.4kgce;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耗總量約為東部地區的 1.74 倍,人均消耗量約為 1.96 倍。在能源結構上,南北方地區差異主要體現在液化石油氣和煤炭的消費商;東部地區能源使用較中西部地區更加多元化,除生物質能外,煤、電力和液化石油氣的消費也分別占有一席之地。在能源需求結構上,南方地區以烹飪為主,北方地區以取暖為主; 東中西地區烹飪用途所占比重皆在 44%左右, 而東部地區取暖比重較中西地區低,熱水比重較中西部地區高。 第三,對我國農村家庭的能源消費支出進行了定量估計。2013 年,
31、我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總支出的均值為 1324 元。具體到能源種類來看,電力支出最高,其次是蜂窩煤。此外,我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支出的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北方地區為 1490 元,南方地區為 1188.5 元;東部為 1719.8 元,中部為 1280 元,西部最少為 959.2 元。而差異主要體現在煤、電力和液化石油氣支出上。 9 第四,對我國農村家庭的碳足跡進行了估計。2013 年一個標準化農村家庭的碳排放(不含交通)為 1495.1 千克。按能源品種來看,電力和煤的碳排放量最高。但電力在碳排放中比重為 48.4%,而在能源消費中僅為 10.7%。從使用去向看,取暖是最重要的碳排放來源。 第五
32、,我國城鄉居民在用能上存在細微差異。城鄉能源利用均以電力為主,而城鎮集中供暖、管道氣和油品使用較多,農村則更多使用煤炭、柴油和生物質能等傳統能源。從影響因素來看,收入、文化程度與節能環保意識等是影響我國城鄉居民用能差異的重要因素。 城鎮化進程將引導我國農村居民在用能上逐漸淘汰低效能的一次能源,轉向更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 第六,我國城鄉居民在電器保有量、保有類別和使用行為上存在顯著不同。農村居民電器品種較為單一、平均保有量較城鎮居民少;城鎮居民電力消費更多的用于享樂型消費,而農村居民用電則更多地用于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預期城鎮居民家庭電力需求的彈性可能較農村居民家庭大。同時,城鄉家庭家用電器能效水
33、平均較低,節能潛力較大。 第七,對信息反饋對電力消費的影響進行了考察。樣本中,使用智能電表的家庭僅占 29.5%,而且我國農村智能電表未發揮其在雙向信息反饋中的預期作用。 電費繳納方式、支付方式和繳費頻率等均影響了智能電表在節能中發揮的作用。 第八,對我國可再生能源使用情況進行核算。2013 年我國農村有 63.1%的家庭使用可再生能源,但仍以低品位、高污染和效率低的薪柴為主,太陽能和沼氣普及率較低。 第九, 收入和價格是影響農村家庭烹飪用能消費的重要的定因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家庭支出的增多,家庭將減少固體能源的消費量,而增加電和煤氣的消費量。 第十,我國能源貧困現象較為嚴重,現代
34、能源的進入與傳統能源的退出仍不徹底。能源貧困的范圍廣,涉及人群較多;存在能源消費的不平衡現象,20-80法則在農村能源消費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第三節第三節 政策含義政策含義 本報告的政策含義有以下幾點: 首先,農村能源消費與居民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息息相關。經濟收入水平高低決定了能源消費數量、結構及支出,而能源消費數量、結構則影響著農村居民的生活標準和福利水平。應該看到,我國農村居民能源已經有了持續增長,數量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但仍然面臨著“可獲取能源品種較少” 、 “清潔高效能源品種不足” 、 “能源消費支出較高” ,以及部分偏遠山區存在的“能源貧困”問題體現為能源貧困范圍廣、消費存在 28
35、不平衡現象、消費結構不合理,以及能源貧困與經濟貧困緊密相連。換而言之,供需的矛盾基本解決,但結構的優化、供給價格的穩定、清潔能源的應用普及,以及能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仍存在短板。未來需要建立完善貧困監測體系,從可獲得性、多樣性、低成本性等維度降 10 低能源貧困,促進農村能源貧困家庭生活標準的提升。 其次, 從農村家庭能源消費構成來看, 生物質能仍是最重要的能源來源之一,液化氣得以快速發展; 同時從需求結構來看, 生物質能主要用于供暖和炊事用途。而現有的能源核算中沒有考慮農村生物質能消費, 這可能造成對農村居民用能的低估: 2012年我國農村家庭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從4.39%提高到8.
36、17%,超過同期城鎮居民能源消費占比 (6.32%) 。 由于生物質能相較于商業能源而言能源效率較低,空氣污染較重,因此未來推動農村能源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舉措是推動傳統生物質能高效清潔利用,以及向現代商業能源轉型。譬如:推動和擴展人口密集區的局部集中供暖模式,改善天然氣和液化氣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炊事燃料結構,還要改進現有的能源平衡表核算方式,將非商品化能源納入其中以全面反映我國能源消費狀況。 此外,還分析了城鎮化對家庭能源帶來的影響。我們對 2012、2013 兩年數據進行了對比研究, 發現城鎮化將持續帶來商業能源需求的擴張以及生物質能消費的萎縮,居民收入、家庭受教育程度、用能意識等都將影響居
37、民的用能模式?,F有的電力信息反饋機制尚不完善,無法為農村居民提供充足的消費信息反饋,也無法促成用戶節能行為。在城鎮化進程中要對居民新增的電力需求引起關注,可以通過節能電器補貼等方式激勵居民實現低效電器的替換, 從而降低用電設施鎖定效應,在改善居民生活標準的同時節約能源。這些對比研究都為識別、制定相應的農村公共政策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本報告的其他章節安排如下:第二章介紹本次入戶調研的抽樣方法,以及農村家庭的描述性分析;第三章介紹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的核算方法;第四章對農村家庭能源消費進行統計分析和對比。 11 第第2章章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基本特征農村家庭能源消費基本特征 第一節第一節 問卷設計與實施問
38、卷設計與實施 此次問卷是中國人民大學多家機構協作完成。其中,中國人民大學能源經濟系負責整個問卷設計、調查員培訓、數據回訪與校對、研究報告寫作等工作;中國人民大學調查與數據中心負責樣本抽樣等前期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校團委負責調查訪員招募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整個問卷依托于中國人民大學千人百村社會實踐活動展開。 1. 抽樣抽樣 此次問卷開展時間是 2014 年 6-9 月, 針對的是中國農村家庭在 2013 年的家庭基本情況與能源消費狀況。問卷調查的樣本抽樣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千人百村抽樣第一階段:千人百村抽樣 中國人民大學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是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才培養路線圖框架下啟動實施的實踐
39、育人工程, 是一項反映中國農村發展變遷全貌的大型跟蹤抽樣調查。千人百村的抽樣設計以 2010 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為依據。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有 2872 個縣級單位(縣、縣級市、區) ,其中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比例高于 5%的縣級單位有 2601 個, 這個為千人百村調查的抽樣框。具體的抽樣步驟如下1: (1)將這 2601 個縣級單位按非農業人口比例從小到大進行排序; (2)以十六分之一的抽樣比,確定抽取 162 個初級抽樣單元; (3)以各縣級單位所屬的農村社區(村委會)數為輔助變量,按 PPS 法抽取 162 個縣級單位; (4)在這 162 個被抽中的縣級單位中,每個縣級
40、單位按簡單隨機抽樣抽取一個農村社區(村委會)作為調查對象。 (5)在這 162 個被抽中的農村社區(村委會)中,每個村抽取 65 個農戶作為調查對象,每個農戶中抽取一名成年人,詢問農戶的基本情況。 因此, 千人百村最終調查全國 162 個縣級單位的 162 個村, 10530 個農戶。該抽樣設計的主要特點如下:首先它是隱式分層,覆蓋了中國城市化水平不同的所有區域;其次,該抽樣方法簡潔,以 PPS 法進行自加權,這 162 個村的入樣概率完全相等,根據各村的匯總數據進行的二級分析不需要任何加權,即代表了中國整體上的情況; 最后, 此調查的最低分析水平為農戶, 不代表被調查者個人;每個被調查農戶的
41、入樣概率為 65/N(N 代表入樣村的農戶總數) ,其權重為入樣概率的倒數。 第二階段:家庭能源消費調查樣本抽樣 中國家庭能源消費調查(CRECS 2013)盡管依托于千人百村調查,但卻 1 千人百村的抽樣由中國人民大學調查與數據中心實施, 該中心也是中國社會綜合調查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實施者。 12 是一份獨立于千人百村的調查問卷。 根據此前試問卷的結果來看, 完成一份千人百村調查問卷需要耗時 1.5-2 小時, 完成一份家庭能源消費調查問卷需要耗時1-1.5 小時,考慮到千人百村調研員的實際工作量,此次并未選取千人百村的所有抽樣地區,
42、而是選擇了不同區域有代表性的省份,對該省份所有涉及的村莊實施調查。為此征集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調查與數據中心,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長期從事農業調研與能源研究的專家學者意見,從千人百村抽樣地區中選擇了 12 個代表性省份(河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云南、陜西、甘肅) ,62 個縣級單位的 69 個村,共計 4140 戶農村家庭。 最終抽樣的樣本村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 2-1 最終抽樣的樣本分布 2. 問卷實施過程問卷實施過程 CRECS 2013 的問卷實施過程簡介如下: 首先是網上報名。網上報名過程中,報名師生
43、需要根據學校調查地抽樣、個人興趣和優勢條件選擇調研地??梢赃x擇多個調研地(不區分順序,選擇的樣本村越多,入選概率越高) 。為避免出現語言障礙和生活不適應等情況,鼓勵廣大師生選擇家鄉及附近區域作為調研地。 網上報名系統中的調研地只公布到縣 (區、縣級市、旗) ,實際開展調研的行政村由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抽樣決定,將在培訓期間告知各團隊。 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只接受師生以個人名義報名,不接受多人組團報名。此外,報名不限年級、專業,只要具有中國人民大學學籍并按期注冊的在讀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均可報名參加。為了保證調研的順利實施,還鼓勵中國人民大學在編教師、博士后、行政教輔人員報名參加調研活動
44、,并作為帶隊教師前往調研地開展。 13 第二步是組隊。校團委聯合相關部門,根據師生報名信息進行組隊。每位學生只能參與 1 個調研團隊; 如果涉及調劑, 校團委實踐部會與相關學生進行溝通。每位帶隊教師可以參與多個調研團隊。每個樣本村原則上只安排 1 名帶隊教師,校團委將安排專人與報名的教師和行政教輔人員聯系確認。 第三步是立項。千人百村作為學生社會實踐項目有著嚴格的項目管理要求。校團委將在人大實踐網公布入選學生名單,入選學生填寫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報名表 ,本人簽字并報所在學院分團委進行審查蓋章后交至校團委實踐部。 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紙質版和電子版報名表的同學,或者網上報名信息與報名表信息出現不
45、一致者,取消入選資格。校團委將組織召開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立項大會,所有入選師生均須參加。會后各調研團隊自行商量確定領隊 1名, 領隊組織團隊成員商定具體的調研時間和行程安排,報學生社會實踐服務中心。 第四步是訪員培訓。校團委組織一系列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問卷講解、調研方法、安全保障、疾病預防等。培訓期間,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中心將組織入選師生與往年赴相同地點開展千人百村調研的師生進行交流。 所有入選師生必須參加培訓,否則直接按不予結項處理。入選師生可以通過人大學生社會實踐網對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進行進一步了解,也可以到學生活動中心 千人百村工作坊查閱相關資料。實地調研開始前,校團委還舉行召開領隊
46、會議、舉辦出征儀式,同時發放介紹信、旗幟、文化衫等相關物質。 由于家庭能源消費調查依托于千人百村,因此在學校組織的問卷培訓中,單獨為實施家庭能源消費調查的訪員進行了專項講解, 內容涉及如何查看和獲取家庭用能設施的功率信息,如何查看和獲取家庭能源消費支出,如何估計農村生物質能的消費量,以及各地不同能源消費品種的差異和地區俚語等。 最后是實地調研。 千人百村實施按照小組調研方式進行, 每組平均 5 名學生,其中 1 名領隊,每組負責一個村 60-65 戶家庭的問卷。在家庭能源消費調查涉及的 12 個省,調研員除了要完成千人百村所的問卷任務,還需要再單獨完成該住戶的家庭能源消費調查問卷。 經培訓合格
47、的團隊,在 2014 年 7-8 月赴樣本村開展調研。調研過程中按照培訓中提出的相關要求,開展問卷調查和資料搜集工作。校團委、校學生社會實踐服務中心將委派專人擔任各調研團隊聯系人,跟蹤各團隊活動進展,傳達相關通知。 各團隊在調研過程中須與聯系人保持緊密聯系,并及時按照聯系人要求提交反映活動進展的通訊稿等材料。 3. 問卷質量控制問卷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由兩部分組成: 首先,千人百村的規章制度設計有效地減少了問卷質量誤差。千人百村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引起了學生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每年的報名需要進行層層篩選, 只有此前具有相關調研經驗和熟悉當地語言的學生才能入 14 選2;其次,千人
48、百村活動是作為學生項目立項,校團委對各團隊提交的結項申請材料進行核實、審查,并結合參加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分享會的表現和聯系人意見,對每個同學做出結項或不予結項的決定。如果某團隊有同學因弄虛作假而不予結項, 團隊中其他知曉其弄虛作假行為且沒有及時向校團委實踐部報告的同學,也不予結項。凡不予結項的團隊或個人,不能領取經費補貼,且兩年內不得申報參加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如有弄虛作假等誠信問題,校團委還將匯總相關情況并向有關機關部處和學院予以通報,提出處理意見。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是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有獲批結項的團隊及團隊成員,均有資格參與學生社會實踐評優、推優,并獲得相關保障與支
49、持。因此,千人百村活動與學生的評優推優息息相關, 在制度層面盡可能降低了人為誤差的可能性。再加上大多數調研隊伍能得到學校帶隊老師的指點,因此其問卷質量較高。 其次,家庭能源消費調查問卷回收后,中國人民大學能源經濟系組織了專門的數據回訪團隊, 按照每個抽樣村 10%的比例進行電話回訪。 回訪主要內容是抽取問卷中的一些最基本最容易校驗的問題,如:您家里有幾臺電視機,戶主愛人的出生年份等,一旦發現同實際問卷結果不符的問卷,將及時聯系訪員以及該調研小隊的領隊進行核實。 由于調研小組調研任務緊張, 部分調研小組未能完成抽樣村的所有家庭能源問卷; 同時有部分村莊出現了較大變動(如四川北川縣某村由于地質災害
50、整體搬遷) ,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對抽樣農戶數進行了臨時調整,因此最終回收的問卷不足 3600 份。在經過數據回訪排除了部分誤差較大樣本后,最終有效樣本為 3404戶家庭。以下所有分析均基于 3404 戶家庭展開,其中提及的有效樣本數指的是回答了該項問題的總樣本數。 第二節第二節 家庭特征家庭特征 1. 家庭人口信息家庭人口信息 (1) 家庭總人口數以家庭總人口數以 4 人為主人為主 調查的有效樣本數為 3281 戶。如圖 2-2 所示,在所接受調查家庭之中,以4 人組成家庭最為常見,家庭總人口為 4 人的家庭有 775 戶,占有效樣本數的23.6%。其次為 5 口人和 3 口人組成的家庭,分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