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白皮書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白皮書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區塊鏈研究院 百度超級鏈 百度發展研究中心 二一九年十二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區塊鏈研究院 百度超級鏈 百度發展研究中心 二一九年十二月 聲明聲明 本報告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區塊鏈研究院 和百度聯合制作并發布。報告中所有數據、表格、圖片均受有關 商標和著作權法律保護,部分數據采集自公開信息,知識產權為 原作者所有。 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商業形式的發 布、復制。如為非營利目的的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中國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區塊鏈研究院和百度”,且不得 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刪
2、節和修改。違反上述聲明者,將追究 法律責任。 主要編寫人員主要編寫人員 劉權、肖偉、黃林莉、劉曦子、王強、韓杰超、吳三來、趙夢陽、 魏薇、黃忠義、劉宗媛、孫小越、魏昂、邱平文、趙甜、于雅楠、 范圍、陳咨霖、溫昕煜 前前 言言 版權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文化和創新有著天然的聯系, 強化版權保護是推動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 由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轉 變的關鍵所在。然而,隨著自媒體時代到來,數字內容創作門檻逐漸 降低,網絡文學、圖片、音視頻等數字內容爆發式增長,數字內容市 場迎來迅速繁榮的同時,版權侵權問題日益嚴重。海量的數字內容通 過當下的互聯網生態環境快速傳播, 數字內容的“可復制、 非獨占
3、性、 易篡改性”等“先天不足”問題,導致數字版權侵權行為無所不在, 網絡著作權官司糾紛頻發。網絡轉載、短視頻、動漫、網絡直播、知 識分享、有聲讀物、網絡影視、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等領域,以及電 子商務平臺、 應用商店、 網絡云存儲空間等平臺都是盜版侵權的災區。 中國版權協會數據顯示,2017 年僅網絡視頻行業,因觀看盜版視頻 而沒有為正版視頻服務付費的用戶, 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高達 136.4 億 元的用戶付費損失。 數字內容產品一般包括數字音樂、數字圖書、數字視頻、數字游 戲等,其產品全生命周期主要環節涉及數字內容產品的生產、復制、 流通和傳播等。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可溯源等優勢,保證數據
4、真實完整、 公開透明、 可追溯, 克服數字內容的“可復制、 易篡改性” 等不足,可以對數字版權內容進行全生命周期追溯、查驗、審計和保 護。 本報告旨在圍繞數字版權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分析區塊鏈技 術如何能更好地與數字版權應用深入契合。 本報告分為共分為七個部 分, 第一部分重點介紹數字版權相關概念、 內涵以及數字版權產業鏈; 第二部分介紹數字版權行業現狀及數字版權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第 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可行性和應用方向; 第四部分 分析了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現狀、區塊鏈版權應用模式、技術架構和 典型案例等;第五部分重點分析了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面臨的挑戰; 第六部分分析了區
5、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的發展趨勢; 第七部分提出了區 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的發展建議。 目目 錄錄 一、數字版權基本概念與內涵.1 (一)版權起源.1 (二)版權獲取.1 (三)數字版權.2 1.數字作品.2 2.數字版權產業鏈.3 二、數字版權行業發展現狀.5 (一)數字版權行業發展現狀.5 1.數字版權法規政策逐漸健全.5 2.數字版權保護體系持續完善.7 3.數字版權產業規模保持高速發展.9 4.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方案推陳出新.11 5.數字版權侵權行為和案件數量高發.14 (二)數字版權行業存在的問題.14 1.版權確權難.14 2.侵權監控難.15 3.維權取證難.15 4.版稅結算難.16 5
6、.內容廣泛傳播受限.17 三、區塊鏈賦能數字版權領域.17 (一)區塊鏈給數字版權保護帶來機遇.17 1.數據確權明確數據權益歸屬.18 2.數據不可篡改、防偽和溯源.18 3.智能合約保障交易安全公平.18 (二)區塊鏈有助于解決數字版權領域痛點.18 1.版權確權環節:實現版權登記確權,預防侵權,方便維權.18 2.侵權存證環節:一鍵實現證據固化,降低舉證成本.19 3.舉證維權環節:打通版權維權訴訟最后一公里.19 4.數字版權內容防偽追溯:推動建立數字版權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19 5.數字版權交易結算透明化:重塑數字版權價值鏈.20 四、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現狀.21 (一)區塊鏈數字版
7、權應用總體情況.21 1. 社會各類主體積極推動區塊鏈數字版權保護應用落地.21 2. 區塊鏈在圖片、音樂、視頻等領域應用持續推進.23 3. 區塊鏈數字版權存證數據規??焖僭鲩L.25 4. 區塊鏈數字版權結合應用模式持續探索.25 5. 區塊鏈數字版權一站式服務成為版權服務重要商業模式.26 6. 區塊鏈數字版權分發、交易與結算逐步展開.26 (二)區塊鏈數字版權的應用模式.27 1.業務流程.27 2.技術架構.30 3.關鍵技術和方法.31 (三)典型區塊鏈數字版權解決方案.35 1.百度超級鏈版權解決方案.35 2.版權家.38 3.紙貴版權存證系統.40 4.中國版權鏈.41 五、區
8、塊鏈數字版權應用面臨的挑戰.42 (一)行業跨界牽涉多部門,資源整合難度較大.42 (二)區塊鏈平臺尚未互聯互通,導致存在信息壁壘.43 (三)區塊鏈版權服務同質化,盈利模式較為單一.43 (四)侵權手段方式渠道不斷變化,版權保護技術面臨挑戰.44 六、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發展趨勢.44 (一)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版權交易有望迎來更大發展空間.44 (二)AI 大數據等技術將推動區塊鏈數字版權服務得到快速發展.45 (三)區塊鏈數字版權服務激發優質內容產出,版權付費氛圍有望形成.45 七、幾點建議.46 (一)政府層面.46 1.積極支持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數字版權領域應用.46 2.推動建立區塊鏈數
9、字版權行業聯盟,實現跨界資源整合與合作.46 3.推動區塊鏈數字版權服務應用試點示范.46 (二)企業層面.46 1.加強多方合作,建立區塊鏈版權全鏈路一站式服務平臺.46 2.積極探索數字版權交易應用,突破單一盈利模式.47 (三)技術層面.47 1.提升數字版權侵權監測能力.47 2.推動跨鏈技術在區塊鏈數字版權領域應用.47 1 一、數字版權基本概念與內涵一、數字版權基本概念與內涵 (一)版權起源(一)版權起源 版權始于文藝復興后期,該詞來源于英文單詞 Copyright,即復 制的權利,反映了為了阻止他人未經許可復制作品、損害作者經濟利 益而由法律創設的權利。 印刷術出現以前,版權概念
10、和機制并不存在。中世紀,書籍都是 手抄而成,盜版成本和生產原書成本無異,因此不存在盜版動機。十 五世紀中期,印刷術的發明導致出版可實現批量生產。1709 年,為 保護印刷商和作者的利益,英國出臺安娜女王法,規定版權源于 作者,保護作者獨占一定期限的作品印制、翻印和出版的權利。安 娜女王法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版權法,該法案使版權成為一種共有 權利,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版權。 中國古代沒有“版權”和“著作權”的概念,二者均來自日本。 20 世紀清政府法律大臣沈家本在主持修訂版權法時,聘請日本法學 專家梅謙次郎、志田鉀太郎等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具有現代版權 觀念的大清著作權律。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版權局在
11、 1990 年正 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并在第五十七條中作出了明 確規定,版權即著作權。 (二)版權獲?。ǘ┌鏅喃@取 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 自動取得是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所確立的原則, 也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版權法確立的版權取得原則。在我國,按照著 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 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 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 權法保護。 2 版權登記是版權權利人享有該作品版權的一種初步證明。 通過版 權登記明確版權歸屬,有助于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 并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 圖 1-1作
12、品版權登記流程(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三)數字版權(三)數字版權 數字版權是版權進入數字化時代的豐富和補充。數字版權是作者 享有的以數字化方式保存、復制、發行數字作品的權利。數字作品通 常被以二進制數字的形式固化在硬盤、光盤等物理介質或載體,通過 網絡以數字信號的方式傳播。 1.1.數字作品數字作品 數字作品是數字版權保護的對象。業界對于數字作品的定義并未 統一。通常而言,數字作品包括兩類,一類是傳統作品的數字化。將 傳統作品以數字代碼形式固定在磁盤或光盤等有形載體上, 本質上改 變作品的表現和固定形式,對作品“獨創性”和“可復制性”不產生 任何影響。例如,報紙、期刊、圖書等傳統出版物的數字化
13、、電影膠 片數字化等;另一類是天然以數字代碼存在的作品。例如,計算機軟 件、手機游戲。 3 表 1-1數字作品覆蓋領域 資料來源: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2.2.數字數字版權產業鏈版權產業鏈 數字版權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和數字版權服務共四 個部分。 上游主要包括原創者和內容提供商, 包括出版社、 數字期刊報紙、 唱片公司、游戲和動漫制作商、導演、音樂人、攝影師等企業組織機 構和個人,數字內容作品主要涉及音樂、電影、電視節目、文學作品 等。 中游主要包括渠道銷售平臺等平臺服務商。平臺服務商本身不生 產內容,主要依靠技術、網絡渠道和流量入口優勢,整合數字內容資 源,對外提供檢索入口和搜索等服務
14、。平臺服務商利用技術優勢整合 和運營數字資源,有助于內容提供商專注于優質內容生產。 下游主要包括硬件終端生產商、軟件終端開發商和數字發行商。 終端生產商和數字發行商距離用戶最近,可被認為是出版下游。數字 發行商一般分為分銷商,零售商和在線發行平臺三類,在線發行平臺 文件 類型 作品類型 類型細分 文字 小說 專業書籍 音樂詞、曲 專業文件 合同、商業計劃書、文案 劇本 電影、電視、曲藝(相聲、小品)、游戲、動漫、舞臺演出 (音樂劇、舞劇、舞蹈、雜技)、音樂(MV 劇本)、廣告文 案 (廣告劇本) 軟件計算機軟件等 圖片 攝影圖片 藝術攝影、商業攝影 設計工程設計、產品設計、模型設計 美術作品
15、繪畫、書法、雕塑、動漫(人物原型、手稿) 視頻電影、電視、動畫、音樂(MV)、曲藝、舞臺演出、廣告、游戲視頻 音頻音樂、曲藝、錄音文件 4 是目前最主要的形式。 數字版權服務主要是為數字內容出版物提供版權登記、 版權交易、 版權價值評估、版權保護一系列服務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數字 版權服務是數字版權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數字版權保護展開, 以實現版權價值安全流轉為目的。通常而言,數字版權保護包括數字 版權確權、數字版權監測、侵權取證、數字版權維權等。其他數字版 權服務還包括數字版權交易、數字版權價值評估、數字版權費用結算 等內容。 圖 1-2數字版權產業鏈 5 圖 1-3中國數字版權
16、產業生態圖譜 資料來源:區塊鏈研究院整理 二、數字版權行業發展現狀二、數字版權行業發展現狀 (一)數字版權行業發展現狀(一)數字版權行業發展現狀 1.1.數字版權法規政策數字版權法規政策逐漸健全逐漸健全 著作權(或版權)是一種復寫或復制的權利。復制技術經歷了印 刷技術、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三次大的飛躍,每一次飛躍帶來了復制 方式的革命,內容作品的形態都會突破版權法律的適用范圍,導致全 球版權法律制度面臨新的挑戰。 全球各國不得不通過修訂和完善版權 法律予以應對。 美國作為全球出版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其版權法律最為完善和 成熟,數字版權保護立法最早,法律規定細致具體,可操作性強,修 訂頻次高。包
17、括版權法、 知識產權與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知 識產權與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千禧年數字版權法等法律發展形 成了美國較為完善的數字版權法律體系。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積極 修訂和出臺了一系列數字版本相關法律制度以應對數字環境下版權 6 保護問題,并主動參與版權法律和規則制定,力求在國際規則中維護 本國利益。 對于數字技術革命對版權保護沖擊,我國立法層面積極應對。雖 然沒有專門立法,但通過修訂和完善已有法律加強對數字版權保護。 例如 2001 年著作權法增加信息傳播權;2005 年頒布互聯網著 作權行政保護辦法規范了網絡服務運營商關于版權的行政責任; 2006 年頒布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信息網絡傳播
18、權的范圍、 侵權形態、權利限制等內容做了規定;2011 年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部 門聯合印發了 關于辦理侵權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 意見,規定了通過信息網絡傳播侵害他人作品權利的行為的定罪標 準。此外,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 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使用法 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文件均涉及數字版權保護,為我國數字作品的 創作、傳播、保護和運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表 2-1我國數字版權相關法律規定 發布發布 時間時間 法律法規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相關規定 2017年 6 月 關于規范電 子版作品登記 證書的通知 為妥善解決當前電子版作品登記證書
19、出具、 制發過 程中的不規范問題 2017年 2 月 版 權 工 作 “十三五”規 劃 明確十三五版權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了 26 項重點任務 2017年 1 月 “十三五” 國家知識產權 保護和運用規 劃 知識產權規劃首次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2015年 12 月 關于大力推 進我國音樂產 業發展的若干 意見 加強版權保護和市場監管:推動著作權法的第 三次修訂, 加強對音樂作品特別是數字音樂作品的 版權保護, 嚴厲打擊未經許可傳播音樂作品的侵權 盜版行為,支持權利人和使用者開展版權合作,推 動音樂作品相互授權和廣泛傳播, 鼓勵相關單位積 極探索網絡環境下傳播音樂作品的商業模式, 推動 7
20、 建立良好的網絡音樂版權秩序和運營生態, 逐步實 現數字音樂的正版化運營 2015年 10 月 關于規范網 盤服務版權秩 序的通知 進一步明確了網盤服務商在提供網盤服務中應當 履行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 將法律法規中的有關要 求具體化,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執行性 2015年 7 月 關于責令網 絡音樂服務商 停止未經授權 傳播音樂作品 的通知 要求各網絡音樂服務商于 7 月 31 日前將未經授權 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2015年 4 月 關于規范網 絡轉載版權秩 序的通知 明確了著作權法律法規中涉及網絡版權轉載的幾 個重要問題; 引導報刊單和傳統媒體進一步改進內 部版權管理工作, 特別是針對報刊單
21、位明確有關作 品權屬提出了指導意見; 鼓勵報刊單位和互聯網媒 體積極開展版權合作, 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轉載環 境, 要求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加大版權監管力度 2011年 關于辦理侵 犯知識產權刑 事案件適用法 律若干問題的 意見 規定了通過信息網絡傳播侵權作品行為的定罪處 罰標準 2006年 信息網絡傳 播保護條例 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 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通 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并 支付報酬 2011修 訂 計算機軟件 保護條例 為了保護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人的權益, 調整計算機 軟件在開發、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
22、計算機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促進軟件產業和國民經 濟信息化的發展而制定 1990年 頒布, 2001、 2010、 2011年 修訂 著作權法在 2001 年修訂中增設了信息網絡傳播權 資料來源:根據中外數字版權法律制度盤點及其他公開資料整理 2.2.數字版權數字版權保護體系持續完善保護體系持續完善 (1 1)互聯網法院推動完善互聯網法院推動完善司法司法組織組織體系體系 網絡侵權案件虛擬性,公民維權意識提高,司法資源供求失衡, 傳統訴訟成本高等現狀和問題,推動司法組織體系完善。2017 年至 8 2018 年間,杭州互聯網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相 繼成立,在實現網上立案、在線調解、
23、在線審理,在提高審判質量效 率、 節省訴訟成本、 減少當事人訴累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其中, 互聯網著作權權屬、 侵權糾紛案件均為三大互聯網法院重點受理和審 理的案件類型。 以北京互聯網法院為例,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 北京互聯網法院負責受理的 11 類互聯網案件中,“著作權權屬、侵 權糾紛”類案件收案 26607 件, 占所有類型案例全部收案數量的 77%。 表 2-2我國互聯網法院概況 成立時間名稱受理案件類型新技術及應用情況 2018 年 9 月 9 日 北京互聯 網法院 網絡購物合同糾紛、 金融借款 合同糾紛、 著作權或鄰接權權 屬糾紛、 互聯網域名權屬及
24、侵 權糾紛等 11 類 1.AI 虛擬法官 2.移動微法院小程序 3.基于大數據的法律知 識圖譜及類案智能推送 4.天平鏈(區塊鏈電子證 據平臺) 2017 年 8 月 18 日 杭州互聯 網法院 互聯網購物糾紛、小額借貸, 網絡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 人格權侵權等 6 類 1.AI 助理法官 2.基于 AI 的語音助手系 統 3.司法區塊鏈 2018 年 9 月 28 日 廣州互聯 網法院 網絡購物合同糾紛、 網絡服務 合同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 紛、 著作權或者鄰接權權屬糾 紛等 11 類 1.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 序 2.網通法鏈(區塊鏈存證 系統) 3.5G 智慧司法便民終端 “E 法亭”
25、 (2 2)行政部門專項整治強化監管力度行政部門專項整治強化監管力度 在行政保護方面, 國家版權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的著作權行 政管理部門,是最高的著作權行政執法機關。在數字版權保護方面, 國家版權局采用專項整治與重點監管相結手段進行管理。 針對網絡侵 權盜版的熱點難點, 國家版權局聯合國家網信辦多部門持續開展打擊 網絡侵權盜版“劍網行動”。先后開展了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絡 文學、網絡新聞轉載、網絡云存儲空間、應用程序商店、網絡廣告聯 盟等領域的專項整治, 集中強化對網絡侵權盜版行為的打擊力度?!皠?9 網 2019”專項行動,將開展媒體融合發展版權、院線電影網絡版權、 流媒體軟硬件版權、
26、圖片市場版權、網絡重點領域版權五方面專項整 治。 表 2-32016-2018“劍網”行動 名稱工作重點工作成果 “劍網” 2018 1.加強對視頻、音樂、文學 網站的版權重點監管; 2.聚焦網絡轉載、短視頻、 動漫、知識分享、有聲讀物 等重點領域 刪除侵權盜版鏈接 185 萬條,收繳侵 權盜版制品 123 萬件,查處網絡侵權 盜版案件 544 件,其中查辦刑事案件 74 件、涉案金額 1.5 億元 “劍網” 2017 聚焦影視、新聞、移動互聯 網應用程序(APP)、電商平 臺等重點領域 檢查網站 6.3 萬個,關閉侵權盜版網 站 2554 個,刪除侵權盜版鏈接 71 萬 條,收繳侵權盜版制品
27、 276 萬件,立 案調查網絡侵權盜版案件 543 件,會 同公安部門查辦刑事案件 57 件、涉 案金額 1.07 億元 “劍網” 2016 1.開展網絡文學、私人影院、 APP 及網絡廣告聯盟整治; 2.加強對大型視頻、音樂、 文學網站和網盤企業的版權 重點監管 查處行政案件 514 件,行政罰款 467 萬元,移送司法機關 33 件,涉案金 額 2 億元 (3 3)行業協會和聯盟加強行業自律行業協會和聯盟加強行業自律 在社會保護方面,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 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等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共 同推動社會共治,改進管理方法,開展多維度合作,利用新
28、技術保護 合法權益。例如,針對短視頻領域開展行業自律活動,發布中國網 絡短視頻版權自律公約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此外,數字 版權保護技術應用產業聯盟、數字版權維權聯盟、媒體版權保護聯盟 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等組織對于宣傳推廣版權保護研發成果及其 他相關技術成果,維護數字版權作者權益,對促進數字版權保護技術 發展與應用發揮了積極作用。 3.3.數字版權產業規模保持高速發展數字版權產業規模保持高速發展 10 根據國家版權局網絡版權產業研究基地2018 年中國網絡版權 產業發展報告,2018 年中國網絡版權產業規模達 7423 億元,同比 增長 16.6% 1 1 。其中,網絡新聞媒體、網絡游戲和
29、網絡視頻作為網絡 版權產業主要構成部分,占總規模 85%。2018 年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用 戶付費規模接近 3686 億元,同比增長 15.8%。用戶付費規模占整體 市場規模的比重也從 2016 年的 44%增到 2018 年的近 50%,實現持續 高速增長。 圖 2-12013-2018 中國網絡版權產業規模 數據來源:國家版權局網絡版權產業研究基地 產業結構方面。我國網絡版權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除網絡新聞 媒體、 網絡游戲和網絡視頻外, 直播、 動漫、 短視頻等業態發展迅猛, 市場規模占比顯著提高。其中,短視頻行業以 300%速度增長,遠高 于其他細分業態。 1 數字版權產業與網絡版權產業的
30、差異可追溯到數字版權與網絡版權差異,前者強調作品的生成、發行傳 播的形態, 即二進制數字化形態; 后者強調傳播的介質和渠道, 比如通過信息網絡的方式。 但隨著 CD-ROM 等封裝型載體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數字版權與網絡版權,數字出版與網絡出版在許多場合均指同一事物。 因此本報告在統計產業規模等數據統計方面,暫且將數字版權產業與網絡版權產業內涵和概念等同。 11 表 2-42018 年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細分領域市場規模 細分行業市場規模(億元)規模占比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18.00.24% 網絡直播485.86.55% 網絡游戲(含電競)248033.41% 網絡音樂2263.04% 網絡新聞媒體
31、290439.12% 網絡視頻(含動畫)962.712.97% 網絡漫畫(不含動畫)150.20% 網絡短視頻195.22.63% 數字閱讀136.31.84% 數據來源:國家版權局、國家版權局網絡版權產業研究基地 圖 2-22018 年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細分結構 數據來源:國家版權局、國家版權局網絡版權產業研究基地 4.4.數字版權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方案推陳出新保護技術方案推陳出新 數字內容作品形態、 分發模式快速變化給數字版權保護帶來挑戰, 迫使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持續演進。 根據版權保護技術在版權傳播周期 中發揮作用的階段,版權保護技術方案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傳 12 播前、傳播中和傳播后階
32、段,具體而言是版權“生成”階段 2、版權 傳播過程中階段和版權傳播后階段。 表 2-5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分類 分類技術方案作 用 階 段 內容 第 一 類 區塊鏈技術 版 權 傳 播前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防偽追溯等特 性,實現版權存證、登記、溯源、侵權證據固 化、透明化交易等功能,達到版權保護目的 可 信 時 間 戳 (digital timestamp service, DTS) 版 權 傳 播前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聯合信任時間戳服 務中心簽發的用于證明電子數據(電子文件) 在一個時間點是已經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 的,具備法律效力的電子憑證 DCI( Digital Copyri
33、ght Identifier) 保護體系 版 權 傳 播前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提出。 主要邏輯是給數字作 品版權賦予唯一的身份標示,即 DCI 碼。通過 該 DCI 碼的查詢和驗證,即可證明版權歸屬, 并能進行版權的網上監測、 取證、 維權等工作, 達到版權保護的目的 數字水印 版 權 傳 播前 將版權信息、標識信息、圖像等信息以可見或 者不可見的方式嵌入進視頻、音頻、圖片、文 本等載體圖像之中,用于證明作品的來源,作 為侵權起訴的證據;此外,通過對數字作品的 水印進行檢測、分析,實現對作品的完整性保 護 第 二 類 數 字 版 權 管 理 DRM 版 權 傳 播中 數字版權管理系統頒發數字許可
34、證, 對數字內 容在分發、傳輸和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 將版權控制版權的流轉和使用限定在信息系 統內。使得數字內容作品只能被授權用戶,按 照授權方式,在授權期限和范圍內使用 第 三 類 數字 DNA 技術 版 權 傳 播后 通過大數據爬蟲和圖像檢索技術發現疑似侵 權作品,并與原創的、已經存證的數字內容作 品 DNA(數字特征或指紋)進行對比,如果數 字特征信息的相似度超過閾值,則認為侵權 一是版權“產生”時版權保護技術方案和手段。這主要包括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版權保護、 基于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可信時 間戳、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DCI( 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
35、ier) 保 護體系以及數字水印技術等。這四種方法采用在作品發布前,將包含 2 版權在作品創作時作者即會自動獲得。這里的“產生”指通過版權存證或登記實現證據前置,以便在未來 可能發生的侵權糾紛中作出司法證據予以出示。 13 時間/特征的標簽嵌入作品, 或者提取數字作品關鍵信息并進行存證, 以此證明數字作品權屬關系。 二是以數字版權管理 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為主 的技術手段。DRM 方式的版權保護作用于版權傳播使用過程中,主要 邏輯是通過服務器、客戶端、數字許可證來控制版權的使用范圍,將 版權的流轉和使用限定在特定的信息系統內。例如,北大方正針對電 子圖書
36、版權管理的 Apabi 技術解決方案等。 表 2-6DRM 解決方案 類別企業解決方案內容 電子書數字 版權管理 北大方正Apabi技 術解決方案 涵蓋了電子書制作、發行、銷售、數字圖書 館以及閱讀器在內的一體化閱讀平臺。 Apabi 系統方案主要包括 內容服務器(Apabi Maker)、DRM 平臺(Apabi Rights Server) 、 電子商務系統(Apabi Retail Server)和閱 讀器 Apabi Reader)四部分。Apabi 的優勢 在于對電子書產業鏈的上下游各環節提供了 完整的支持 流媒體數字 版權管理 微 軟Windows Media DRM Windows Media DRM采用公開算法及DES、 RSA、 ECC 非對稱加密算法對媒體內容進行加密, 并提供數字水印技術支持。同時,采用客戶 唯一標識激活不同設備, 進行多客戶端關聯, 可以解決權限移植問題,方便同一用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