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襄陽數字政府建設實踐宋福平襄陽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數字世界的新基建,城市數字底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 市 基 礎 設 施 是 城 市 正 常 運 行 和 健 康 發 展 的 物 質 基 礎,對 于 改 善人 居 環 境、增 強 城 市 綜 合 承 載 能 力、提 高 城 市 運 行 效 率、穩 步 推進 新 型 城 鎮 化 具 有 重 要 作 用環保設施交通設施:道路,橋梁,車站,機場能源設施:城市電網,燃氣、天然氣地下管網社會基礎設施: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生態園林城 市 基 礎 設 施人車物城市數字底座建設工程構 筑 新 型 城 市 級 能 力 服 務 平 臺,
2、著 力 推 進 能 力 平 臺 化 建 設 和 共 性能 力 服 務 模 式 的 轉 型,為 上 層 智 慧 應 用 提 供 面 向 未 來 的 核 心 服 務能 力,減 少 重 復 建 設,實 現 城 市 數 據 融 合、業 務 協 同 與 敏 捷 創 新市民企業公務員數 字 基 礎 設 施視頻分析平臺數字平臺使能體系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CIM平臺物聯網平臺融合通信平臺成果一:在全國地級市率先創新體制機制襄陽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襄陽市大數據中心成立兩大機構基本實現六個統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審批建設統一監理驗收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績效評價襄陽市大數據應用閉環工作方案襄陽市信息化(智慧
3、城市)項目管理辦法襄陽市政務信息資源管理暫行辦法襄陽市政務數據開放共享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制定并完善四大規范支撐統一運維服務政府公安教育衛健交通云計算機柜總量突破5000個,服務器達到15萬臺,存儲容量超過500PB中部地區最大的數據中心聚集區最強云底座自主創新異構兼容平滑演進全棧云原生服務高級服務同步全棧全場景AI多行業實踐最強云中樞數據使能應用使能AI使能可信云認證網信辦安全審查等保三級中央集采三朵云之一華為云原生政務云平臺成果二:實現了云和網的市域全面覆蓋80+委辦局/單位330+業務系統上云網絡襄陽是國家骨干傳輸網的重要節點,擁有一級干線2條,二級干線3條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光城市,基本完
4、成“百兆到戶、千兆到樓、T級出口”行政村通光纖比例達到100%。全市建成5G基站6503個,基站建設規模位居全省第二。政務外網光纖專線2769條VPN專線1000多路接入單位6000余個NB-IoT(窄帶物聯網)覆蓋率全省第一2021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名單成果二:實現了云和網的市域全面覆蓋成果三: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數據源流式數據事務數據大數據云原生數據湖數據倉庫云搜索圖引擎數據庫數據開發集成,開發數據規范數據模型,約束規則數據資產數據血緣,全局視圖數據質量標注,智能ETL,治理數據安全動態加密,隱私保護數據集成實時接入離線遷移第三方工具數據開放專題庫主題庫基礎庫構建全鏈路政務數據使能平臺城
5、市服務管理決策分析(專項分析)聯動指揮(城市服務)運行監測(總體態勢)事件管理(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智慧養老智慧社區智慧管網智慧路燈智慧城管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水務智慧旅游智慧應用數據治理一站式數據治理云服務,打破跨委辦局數據壁壘,實現全域數據歸集治理,整合形成高質量的政務數據資產,部門間數據依職能開放共享,加速政務數據安全高效流轉智能數據湖以政務云為底座,通過構建智慧城市的智能數據湖,將各行各業數據和應用有機整合,發揮數據融合、匯聚的價值,業務協同、聯動指揮,提高政府數字化治理水平,統籌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成果三: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數字證照庫數據共享交換社保數據交換通道政務數據資源
6、達9.07億條,共享交換數據達6.69億條身份證干部信息營業執照戶籍公積金低保戶行政審批2020年度(數字政府)信息化數字政務創新獎成果四:構建成熟的云原生應用生態加速下一代政務云建設云原生基礎設施云原生服務中心OSC應用定義基礎設施軟硬協同云架構跨云資源統一管理跨云應用統一調度云邊協同統一計算跨云流量統一治理跨云集群統一運維應用服務網格ASM統一的業務運行平臺天然多云架構MCP應用定義算力應用定義網絡應用定義存儲云容器引擎(CCE、SWR)統一生態一站式生命周期管理服務A服務B服務C服務D統一治理 云原生服務網格,天然構建非侵入式服務治理架構,加速業務上線 開放云原生標準,構建政務云原生服務
7、中心,開箱即用 標準化方案屏蔽多云異構,資源、應用、流量全棧統一管控 公有云/混合云/邊緣一致的云原生體驗 資源全域調度,利用率提升到60%+容器化收益30%+,運維效率提升10倍 網絡、存儲性能持續領先友商20%+自動彈性伸縮,靈活應對流量洪峰,業務持久穩定成果四:構建成熟的云原生應用生態加速下一代政務云建設政務云 信創云 企業云1平臺讓99%安全事件自動響應人工分鐘級響應復雜事件高危漏洞的小時級修復安全引擎從被動到主動,讓政務決策“算得準”讓政務服務“辦得快”AI引擎數據治理+智能數據湖加速數據高效流轉釋放數據價值3引擎數據質量數據資產數據規范數據開發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城市事
8、件智能感知網格輿情管控政務12345智能熱線多渠道上報分析智能+場景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政務秒批秒辦統一公共使能服務云原生底座數據引擎云主機云容器云存儲對象存儲對象存儲云備份云安全云容災應用使能AI使能視頻使能數據使能物聯感知GIS即時通訊區塊鏈使能視頻圖像、人臉語音文本成果五:初步形成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亮點的數字經濟產業企業數字化堅 持 把 智 能 化 改 造 作 為 主 攻 方 向,深 入 推 進千 企 千 億 技 改 提 質 工 程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共有146家企業成為省級試點示范,占全省11.2%,13家企業成為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類試點示范。全市共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4
9、 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27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襄陽)正式上線,接入企業達51家,注冊標識數量2928萬個,解析量達 2.6億次。智能網聯數字化產業發展“智 行 隆 中”智 慧 交 通 示 范 區、“國 家 智 能 網 聯 汽 車 質 量 監 督 檢 驗中 心(湖 北)”落 戶 襄 陽,已 開 始營 業 并 發 放 牌 照研發生產測試汽 車 生 態 圈體驗應用配套”成果六:一網通辦“高效辦成一件事”襄 陽 連 續 兩 個 年 度 榮 獲 全 國 地 市 級 政 府門 戶 網 站 績 效 評 估 第 四 名 襄 陽 區 域 性 統 一 評 價 工 作 經 驗 被 國 家 發改 委
10、中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2 0 2 1)作 為 典 型 案 例 在 全 國 推 廣 襄 陽 投 資 項 目 報 建 審 批 區 域 性 統 一 評 價改 革 獲 第 三 屆 湖 北 改 革 獎 襄 陽 獲 評 湖 北 省 優 化 營 商 環 境 標 桿 城 市一 網 通 辦203.2萬人政務服務網注冊用戶量360.89萬余本電子證照數據入庫量500余項高頻政務事項上線“鄂匯辦”、“i襄陽”APP建成10所省級45所市級智慧校園衛健、社保、醫保、公交等領域推廣線下“一卡通”線上“一碼通”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達到99.1%。220家醫院2560 家村站所上線全市智慧醫療系統“三通”(網
11、絡通、業務通、數據通)“四減”(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跑動)綜合受理平臺(累計450.72萬件政務服務事項)“六辦”(一窗辦、一事辦、就近辦、跨域辦、掌上辦、智能辦)“五創”(創新導辦幫辦方式、創新群眾評議方式、創新信用審批方式、創新試點改革方式、創新場景服務方式)發展規劃:襄陽再出發,從政府數字化轉型到城市數字化轉型聯接樞紐AI使能應用使能數據使能IOT視頻融合指揮區塊鏈GIS運營樞紐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社會管理智 慧 應 用云基礎設施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智 能 中 樞智 能 聯 接智 能 交 互公共服務黨政通i襄陽以人為本是目的,智能協同是手段,通過以AI為核心的新技術,構建智能
12、化新生產力,通過數據融合和流程再造,構建協同化新生產關系,進而實現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城市數字化轉型數 字 政 府城市運行指揮中心(IOC)、城市通&黨政通、城市數字平臺、運營平臺政 府數 字 化 轉 型數 字 經 濟數 字 社 會城 市數 字 化 轉 型襄陽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策略一大腦、兩集約、兩網、兩中心、三體系、五愿景、六新六化城市大腦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大數據中心數據匯聚湖 數據匯聚、治理、共享 全面整合政務和公共服務數據 多途徑中和社會數據 提升政府決策能力聯動只會和城市治理平臺 處理重大或緊急狀態事件 按照應急預案,統一協調設施,實現跨部門、跨地域、跨行業的協同作戰。
13、實現一屏見、一令行。促進城市治理向智能化升級,刷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實現市、區縣(市)、鄉鎮三級聯動。全過程監管、評測。智慧新襄陽創新保障體系多元建設體系智能運維體系全市統一布局社會項目盡可能統一協調多元建設體系集約平臺合并同類項部門不再申請建設一平臺六新新民生新機制新經濟新治理新環境新基建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六化資源集約化體系創新化產業網絡化管理精細化環境無感化服務普惠化五大愿景全域智治標桿市新型智慧城市第一梯隊數字生活生態基本形成數智經濟引領者多維智慧示范市重點工作一、扎實推進信息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支撐能力爭創全國雙千兆先行城市,打造中部云基地。融合基礎設施打造全國先進
14、示范,建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高地?;拘纬奢^為完善的融合基礎設施體系架構,創新基礎設施能力持續提升,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示范城市。二、穩步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產業,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從襄陽政務云為核心的統一城市智能算力,轉化為政府現代化治理力、產業發展生產力以及民生幸福驅動力。以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為目標,融合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基礎能力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重點賦能汽車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13條產業鏈。三、深化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構筑全面的安全防護體系加強安全體系建設,分類分級保障數據安全。認真組織落實網絡安全法和數據安全法,進一步強化安全責任,落實安全管控措施。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建設更具韌性的城市安全底座。謝謝會議主辦方介紹及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