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加速自建與加大租賃兩種方式,申通產能補短板取得階段性成果,具備進一步提升份額的基礎。轉運中心直營化是自動化升級的前提,因此轉運中心直營化節奏慢于同行,導致申通的產能擴張節奏(主要是投資拿地和轉運中心房屋建筑兩個方面)和自動化升級節奏相對落后。產能補短板面臨“拿地”和“資金”雙重壓力,申通選擇加速自建和加大租賃雙管齊下,解決土地獲取難和資金壓力大的問題。①申通土地使用權增加值和房屋建筑物增加值方面,2020年至2022年,較之同行整體仍舊較少,但較之自身房屋建筑物增加值的歷年表現,呈加速趨勢,2022年達13億元(超過韻達的10億元)。②使用權資產方面(中長期的租賃方式主要確認為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申通含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權在內的使用權資產增加值2021年和2022年分別為12億元和16億元,遠超圓通(分別為1.7億元和1.4億元)和韻達(4.2億元和7.1億元)。我們判斷,其中不乏與阿里的合作開發和定制租賃。③如果對自有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權、使用權資產中的房屋建筑物和使用權資產中的土地使用權增加值的合計值進行比較,2022年申通為29.8億元,超過圓通(26.2億元)和韻達(20.2億元)。這種自建和租賃并舉的方式,是“拿地”和“資金”兩難自解的明智之舉。一方面,在土地緊缺的一線城市,與阿里的合作可降低土地獲取難度;另一方面,定制租賃可減少短期資金支出。通過2021年的47個改擴建項目和2022年的82個產能提升項目,申通成功將日均產能從2019年的2,000w單/天,提升至2022年的5,000w單/天,累計增幅為150%(同期行業件量累計增幅為74%)。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將繼續37個產能擴建項目,年底產能可提升至5,500w單/天,我們判斷有望接近6,000w單/天,申通已具備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