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印度出臺了多項促進印度制造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國家制造業政策(NMP)于2011年宣布,旨在提高制造業對國家GDP的貢獻。此后,2014年的“印度制造”計劃有助于吸引新的投資,改善投資者的看法。這些舉措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提供的工業激勵措施。
印度的工業激勵措施遵循中央政府和州政府之間的合作方式,雖然國家激勵措施比較受歡迎,但中央政府的激勵措施最近卻越來越突出。中央政府獎勵計劃最初針對特定部門,提供相當于固定投資百分比的資本補貼/資金援助。例如,修改后的特別激勵一攬子計劃(MSIPS)為電子行業投資者提供了25%的資本補貼。
印度政府于2020年3月宣布“與生產掛鉤的激勵”(PLI)計劃來推動制造業發展。
考慮到每個已確定行業的愿景,這些標準通過投資承諾、產能創造和/或增量營業額來定義投資者的“資格標準”。為選定的投資者提供一項經常性現金補貼,按特定期限內制造業銷售營業額的固定百分比計算。例如,制藥行業在4-6年內按銷售額的5%-20%給予獎勵。
在業務上,這些獎勵由中心通過相關部委管理,通常涉及以下步驟:
1.投資者詳細說明其投資建議的在線申請。
2.政府指定評估機構對提案的整體評估。
3.從獎勵申請者中挑選投資者。
4.支付在申請階段履行承諾的獎勵。
PLI倡議表明政府對規模和增長的高度關注。為大型玩家建立一個生態系統,可以確保小型玩家也能獲得同樣的獎勵,并自動吸引輔助單位。
第一批物價指數計劃于2020年3月為三個部門宣布,預算撥款約為70億美元。印度政府于2020年11月宣布了十個額外部門的第二批物價指數計劃,預算支出約為200億美元。

PLI下的擬議部門和大致預算支出
在第一批中,批準了16項大型電子產品投資(價值超過15億美元),分別收到215項和28項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申請,第二批貸款的詳細計劃預計很快就會出臺。
印度的制造商也得到了政府的一攬子獎勵計劃,使他們能夠收回大約30%-100%的投資。中央政府還通過對外貿交易實行免稅、降低企業稅率等措施,努力為工業界提供財政救濟。因此,投資者應廣泛評估并尋求各種激勵途徑,從政府的整體支持中獲益。
由于這些舉措的成功取決于其執行情況,政府應確保迅速批準所有中央和州獎勵措施,及時評估和支付資金。
下一步政府計劃將激勵措施擴大到服務提供商和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性等全球相關領域。最終,這種端到端的支持可能會使印度成為一個利潤豐厚的全球制造業目的地。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安永(EY):2021年1月印度稅務洞悉報告》。點擊下載PDF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