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乘聯會數據,2021年乘用車零售銷量達2048.6萬輛,同比+4.5%。
轎車、suv、mvp市場銷量分別為984.6萬輛、922.1萬輛、107.9萬輛,分別同比+6.4%、3%、1%,另外,微客銷量為34萬輛,同比+6.9%。新能源汽車方面,2021年,新能源市場零售銷量達298.9萬輛,同比2020年+169.1%。
下面是2021年1月-12月中國乘用車零售量、出口量及生產總量的詳細介紹。
2021年1月
零售: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16.0萬輛,環比12月下降5.6%,同比去年1月增長25.7%,實現了2021年的開門紅。
1月零售環比12月下降5.6%是正常年份中表現不強的,但較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下降20%左右的表現要好很多。1月同比零售增長25.7%,是過去10年中僅次于2013年(2012年春節1月23日)的高增長,也是不錯的表現。
近期疫情在縣鄉散發對車市影響較大,尤其是建議“就地過年”的措施在各地各單位深入貫徹實施,力度很強,因此返鄉人群大幅減少。因為春節前的汽車消費一部分是由返鄉人員貢獻的,這些人無法因返鄉購車,將拉低車市2021年起步增速。
與此同時北京、上海等地區的年末汽車消費政策也推動高端車市走強,形成與歷年應有的縣鄉市場火爆和大城市低迷情況明顯的反轉。
雖然近兩年經銷商庫存持續下降,但9-10月的經銷商庫存還是得到有效的補充,相信這對廠商和跟上節奏的經銷商還是很有益處的。否則部分經銷商受節前補庫物流和庫存不足等影響就會損失銷量。
1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44%,環比12月增長21%,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征。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12月批發偏低也推動1月零售增長。
1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長38%,環比12月下降7%,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2%,較同期份額增長5個百分點;但國內零售份額38.7%,同比增3.3個百分點。部分國有自主表現超強,吉利汽車、長安汽車躍升到第二、第三的高位,紅旗、長城、蔚來等品牌同比均高增長。
1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同比增長13%,但環比12月下降10%;其中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4%,同比增長0.7個百分點,表現超強。日系品牌21.6%,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低于德系品牌
4.1個百分點。
出口:1月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8.2萬輛,同比增長95%。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7萬輛,同比增長109%,合資品牌出口增長53%。
生產:1月乘用車生產184.8萬輛,同比20年1月增長32.7%,環比12月下降19.6%。1月豪華車生產同比增長35%,合資品牌同比增長7%,自主品牌同比增長71%。
批發:1月廠商批發銷量202.8萬輛,同比去年1月增長26.8%,環比12月下降12.4%。今年疫情影響下的經銷商信心不足,加之目標壓力較小,1月周度批發進度偏慢。
庫存:1月末廠商庫存減少18萬輛,渠道庫存減少21萬輛;2020年9-12月渠道庫存增加11萬輛,2019年9-12月渠道庫存增10萬輛。2020年入冬前應有的冬季庫存儲備沒有提早建立,也造成1月的一定銷量損失。
新能源: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6.8萬輛,同比增長290.6%,環比12月下降20.5%。其中插電混動銷量2.7萬輛,同比增長173.0%。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4.1萬輛,同比增長325.8%。1月電動車高低兩端強勢增長,其中A00級銷量6.0萬,銷量環比下降12%,份額達到純電動的42%;A級電動車3.3萬輛,占純電動份額23%,春節前增長不強;B級電動車達3.3萬輛,批發銷量環比12月下降19%,純電動份額23%,與A級電動車銷量持平。1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前5車企占比58%,較去年1月提升10的百分點。突破萬輛銷量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38,496輛、比亞迪20,330輛、特斯拉中國15,484輛,上汽乘用車14,398輛,長城汽車10,260輛,增速均在三位數以上,上汽通用五菱增26倍。1月的蔚來、小鵬、理想、合眾、威馬、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優秀。
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加劇,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開始全面量產,增速遠高于傳統豪華車增速。
1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4.6萬輛,同比去年1月增長72%,環比12月增長2%。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5.8萬輛,同比增長281.4%,環比12月下降23.9%。
2021年2月
零售:2021年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17.7萬輛,同比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2020年2月增長了371.9%,同比2019年2月增長0.3%。
2月零售環比1月下降45.5%,這相對歷年的平均環比增速基本持平。由于今年春節較晚,加之新能源車火爆,2月車市有較好的增長基礎,傳統車市場需求并不火爆。
今年1-2月的零售累計達到333.8萬輛,同比增長69.6%,實現了乘聯會2005年開展零售數據統計以來同期增速的歷史新高。這主要是2020年1-2月的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41.0%的低基數效應。目前年度車市的消費特征仍是春節前的中小城市和縣鄉市場是購車增量主力,雖然今年1-2月的節前返鄉購車潮不強,但節日期間展廳流量較好,節后的市場回暖速度快于往年。因為節后回暖在零售銷量的體現還不突出,2月總體車市不溫不火的特征明顯。今年1-2月零售相對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表現弱于2020年下半年的走勢,主要是受到因春節返鄉潮沒有出現,導致的縣鄉市場低迷的影響。
2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485%,環比1月下降45%,但相對2019年2月增長36%,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2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長376%,環比1月下降45%,相對2019年2月下降6%。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2.3%,較同期份額下降9.1%;但國內零售份額38.8%,同比微增0.1個百分點。部分國有自主表現超強,長安、紅旗、長城、奇瑞、蔚來等品牌同比高增長。
2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同比增長345%,環比1月下降46%,相對2019年2月下降2%。;其中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8%,同比增長1.6個百分點,表現超強。日系品牌21.8%,同比增長2.9個百分點,低于德系3個百分點。
出口:2月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7.3萬輛,同比增長117.9%。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6萬輛,同比增長125%,合資品牌出口同比2019年增長11%。
汽車出口總體較強,進口相對疲軟。1-2月海關汽車進口28.1萬輛,同比增長85%。1-2月海關進口汽車16萬輛,同比增長17.6%。
生產:2月乘用車生產113.2萬輛,同比2019年2月增長2.3%,生產增長平穩;1-2月累計生產299.5萬輛,同比2019年下降2.6%,產量減少8萬輛。2月豪華車生產同比2019年2月增長57%,合資品牌同口徑下降4%,自主品牌同口徑下降4%。
批發:2月廠商批發銷量113.5萬輛,同比去年2月增長409.7%,較19年2月下降6.1%,環比1月下降44.1%。1-2月累計批發銷量316.3萬輛,同比增長73.6%,較2019年下降2.1%。
庫存:今年的去庫存明顯,加之目標壓力較小,2月廠商庫存持續下降。2月末廠商庫存減少0.1萬輛,渠道庫存減少11萬輛;2021年1-2月廠家庫存減少17萬輛,與歷年1-2月減少庫存幅度相近,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2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33萬輛,較前兩年的1-2月去庫存20萬輛水平稍高。隨著芯片短缺的矛盾凸顯,部分車企靈活調整的精益生產方式也受到上游配套企業的質疑,庫存既是萬惡之源也是是生存之源。
新能源: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0.0萬輛,同比增長640.2%,環比1月下降39.5%。其中插電混動銷量1.6萬輛,同比增長737.5%,占比16%。純電動的批發銷量8.4萬輛,同比增長624.3%。2月電動車高低兩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其中A00級銷量3.2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9%;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17%,處于近幾年谷底;B級電動車達2.9萬輛環比1月下降13%,純電動份額34%,表現很強。2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銷量突破萬輛銷量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20,819輛、特斯拉中國18,318輛,比亞迪10,245輛。特斯拉生產達到23,632輛,今年出口表現出色。2月的蔚來、理想、威馬、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也很優秀。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加劇,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但缺乏亮點。
2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2.59萬輛,同比去年2月增長900%。
2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9.7萬輛,同比增長675.0%,環比1月下降37.9%。
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8.2%,1-2月滲透率7.5%,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分類別看,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在自主品牌的滲透率是15.2%,豪華新能源車在豪華車的滲透率是12.5%,但主流合資品牌在主流合資市場中的滲透率僅有1.1%。
2021年3月
零售:2021年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75.2萬輛,同比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2020年3月增長了67.2%,同比2019年3月增長0.2%。
3月零售環比1月下降18.9%,這相對歷年的平均環比增速基本持平。今年國內經濟的基礎走強良好,中國出口強勁,拉動經濟運行走好,對車市形成較好的基礎支撐。3月世界疫情反復,中國之外的其他亞洲國家、歐洲和南半球的疫情加劇,中國車市的產銷環境良好。3月車市價格促銷環比2月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部分老款車型退出后的新款促銷價格正常性回收,目前基本沒有因供需緊張帶來的車型價格促銷回收現象。春節后股市比較低迷,個別基民資金套牢嚴重,消費心態也受到一定影響,導致購車熱情暫時下降。
今年一季度的零售累計達到509.2萬輛,同比增長68.8%,實現了乘聯會2005年開展零售數據統計以來一季度同期增速的歷史新高。一季度超強增長主要是2020年1-3月的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40.8%的低基數效應。其次是新能源車的增長貢獻度不斷加大,貢獻一季度同比增速6個點。
3月豪華車零售27萬,同比增長86%,環比2月增長60%,但相對2019年3月增長51%。豪華車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3月自主品牌零售65萬輛,同比增長66%,環比2月增長43%,相對2019年3月下降12%。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39.2%,較同期份額下降1.6%;但國內零售份額37.1%,同比微降0.3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經過苦練內功、補強短板之后,在產品、營銷、服務等各方面均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長安、紅旗、長城、奇瑞、蔚來等品牌同比高增長。
3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85萬輛,同比增長67%,環比2月增長53%,相對2019年3月增長2%。3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3.5%,同比增長2.4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0.3%,同比增長0.8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出口:3月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9.2萬輛,同比增長67.7%。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8萬輛,同比增長88%,合資品牌出口增長16%。
生產:3月乘用車生產182.1萬輛,同比2020年3月增長86.0%,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95%,合資品牌生產增長94%,自主品牌生產增長78%。1-3月累計生產481.7萬輛,同比2020年增長87.5%。近期芯片影響生產節奏,但各大廠商適應了過緊日子,施放更多的靈活措施穩定產銷。
批發:3月廠商批發銷量183.8萬輛,環比2月增長61.6%,同比去年3月增長83.3%,較19年3月下降4.6%。1-3月累計批發銷量500.4萬輛,同比增長77.2%,較2019年下降2.9%。近期廠商取消庫存考核等約束,經銷商進貨的積極性不高。
庫存:今年的去庫存明顯,部分廠商取消庫存考核,3月廠商庫存持續下降。3月末廠商庫存減少2萬輛,渠道庫存減少1萬輛;2021年1-3月廠商庫存減少19萬輛,與歷年1-3月減少庫存幅度相近,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3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34萬輛,較2020年的1-3月去庫存32萬輛水平稍高。隨著上游芯片短缺的問題不確定性增大,部分整車企業的精益生產方式也受到上游關聯零部件配套企業的質疑,庫存既是萬惡之源也是是生存之源。在終端銷售層面,或有進一步推動去庫存、折扣回收等現象。
新能源: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0.2萬輛,環比2月增長101.1%,同比增長261.3%,呈現獨立增長的良好態勢。其中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6.9萬輛,同比增長252.2%;插電混動銷量3.3萬輛,同比增長313.3%,占比16.6%。3月電動車高低兩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6.7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40%;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0%,處于近幾年谷底;B級電動車達5.2萬輛,環比2月增長79%,純電動份額31%,表現很強。3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41491輛、特斯拉中國35478輛,比亞迪23906輛。五菱宏光MINI生產達到40084輛,產銷均創歷史新高。3月的蔚來、理想、威馬、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也很優秀。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加劇,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主流合資品牌中大眾品牌新能源車占據56%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市場考驗。3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4.6萬輛,同比去年3月增長202%,也可看出傳統燃油車企業逐步轉型的決心。3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8.5萬輛,同比增長239.6%,環比2月增長91.5%。
3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0.5%,1-3月滲透率8.6%,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0.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3%。
2021年4月
零售:2021年4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60.8萬輛,同比仍比受到疫情影響的2020年4月增長了12.4%,同比2019年4月增長6.5%。
4月零售環比3月下降8.3%,對比歷年的平均環比增速是相對較好的。今年國內經濟走勢相對平穩,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經濟持續面臨基數回升的下行壓力,但制造業出口仍保持強勁,對車市消費形成較好的基礎支撐。4月世界疫情反復,海外產業鏈修復不確定性較大,以印度為代表的國家疫情形勢嚴峻,但歐美疫情受到較好的控制,穩定了中國出口的較好局面。4月車市價格促銷環比3月小幅增加0.2個百分點,豪華車型促銷價格稍有回收,主流合資品牌總體促銷小幅加大。目前因供需緊張帶來的車型價格促銷回收的車型較少,幅度也很小。
今年1-4月的零售累計達到670.2萬輛,同比增長50.7%,仍處于乘聯會2005年開展零售數據統計以來1-4月同期增速的歷史高位。1-4月超強增長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1-4月的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32.7%的低基數效應。其次是新能源車的增長貢獻度不斷加大,貢獻1-4月同比增速10個百分點。
4月豪華車零售25萬,同比增長30%,環比3月下降7%,但相對2019年4月增長50%。豪華車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4月自主品牌零售59萬輛,同比增長24%,環比3月下降8%,相對2019年4月增長5%。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1.5%,較同期份額增長8.1%;且國內零售份額為36.8%,同比增3.3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經過苦練內功、克服芯片短缺壓力,且在產品、營銷、服務等各方面均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長安、紅旗、奇瑞、廣汽埃安等品牌同比高幅增長。
4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7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3月下降9%,相對2019年4月下降2%。4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5.1%,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6%,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出口:4月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10.7萬輛,同比增長146%,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6%。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8萬輛,同比增長169%,合資品牌出口下降17%,特斯拉出口1.4萬輛的增量貢獻較大。海外工廠建設推動乘用車CKD出口,4月奇瑞汽車CKD銷量8280輛,長城汽車2620輛,上汽乘用車2566輛,其他車企仍需努力。
生產:4月乘用車生產165.8萬輛,同比2020年4月增長8.9%,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9%,合資品牌生產下降10%,自主品牌生產增長35%。1-4月累計生產647.8萬輛,同比2020年增長58.3%。近期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但各大廠商適應了過緊日子,以更多的靈活措施穩定產銷。尤其是自主品牌強化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取得4月的生產同比增長35%的良好表現。
批發:4月廠商批發銷量165.9萬輛,環比3月下降9.8%,同比去年4月增長10.5%,較19年4月增長6.9%。1-4月累計批發銷量667.6萬輛,同比增長54.3%,較2019年下降1%。近期廠商庫存考核約束力度下降。
庫存:今年去庫存明顯,部分廠商取消庫存考核,4月廠商庫存持續下降。4月末廠商庫存減少0.1萬輛,渠道庫存減少6萬輛;2021年1-4月廠商庫存減少18萬輛,與歷年1-4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4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39萬輛,較2020年的1-4月去庫存29萬輛水平稍高。隨著上游短期內芯片短缺的問題顯現。在終端銷售層面,或有進一步推動去庫存、折扣回收等現象出現。
新能源:4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8.4萬輛,環比3月下降8.7%,同比增長214.2%,呈現獨立增長的良好態勢。其中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5.2萬輛,同比增長258.5%;插電混動銷量3.3萬輛,同比增長100.3%,占比18%。4月電動車高低兩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5.2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4%;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4%,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4.0萬輛,環比3月下降23%,純電動份額26%,較上月稍有回落。
4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6.3萬輛,同比增長192.8%,環比3月下降12.0%。
4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加劇,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30602輛、特斯拉中國25845輛,比亞迪25450輛,上汽乘用車13004輛。
4月新能源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14174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2378輛,愛馳汽車出口335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
4月的蔚來、理想、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也很優秀。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大眾品牌新能源車占據49%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4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4.7萬輛,同比去年4月增長73%,環比3月增長2%,也可看出傳統燃油車企業逐步轉型的決心。
4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0.1%,1-4月滲透率9.0%,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4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2.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1%;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5%。
2021年5月
零售:2021年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62.3萬輛,同比2020年5月增長1.0%,而且相較2019年5月增長3%,前幾個月的低基數增量在本月基本消除。
5月零售環比4月增長1.0%,與歷年的平均月度環比增速是基本持平的,符合季節規律。
今年國內經濟走勢相對平穩,經濟持續面臨基數回升的下行壓力,但海外疫情的滯后等因素推動制造業出口仍保持同比強勁增長,對車市消費形成較好的基礎支撐。
上海車展前后上市的新車及“五一”小長假,帶熱了汽車終端銷量,假期終端訂單增量明顯。5月商務部聯合各地開展消費促進月活動,各地開展多樣性汽車促銷活動,對市場熱度有一定拉升。
5月國內廣州等地疫情反復,全國范圍的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升級,使消費者更注意出行與社交的安全,對車市也是間接的促進。
今年1-5月的零售累計達到836.4萬輛,同比增長38.1%,仍處于乘聯會2011年以來1-5月同期增速的歷史高位。1-5月超強增長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1-5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26%的低基數效應。其次是新能源車的增長貢獻度不斷加大,貢獻1-5月同比增速10個百分點。
5月豪華車零售26萬,同比增長13%,環比4月增長2%,但相對2019年5月增長45%。豪華車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5月自主品牌零售60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4月增長3%,相對2019年5月增長12%。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0.2%,較同期份額增長7.7%;且國內零售份額為36.4%,同比增4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經過苦練內功、克服芯片短缺壓力,且在產品、營銷、服務等各方面均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長安、紅旗、奇瑞、廣汽埃安等品牌同比高幅增長。
5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8萬輛,同比下降9.2%,環比4月增長1%,相對2019年5月下降1%。5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3.4%,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0.6%,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出口:5月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10.7萬輛,同比增長250%,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4%。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8萬輛,同比增長241%,合資品牌出口1萬輛,同比增長68%,外資品牌特斯拉出口11527輛的增量貢獻較大。海外工廠建設推動乘用車CKD出口,5月奇瑞汽車CKD銷量6840輛,長城汽車3639輛,上汽乘用車1425輛,其他車企仍需努力。
生產:5月乘用車生產157.6萬輛,同比2020年5月下降2.6%,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9%,合資品牌生產下降22%,自主品牌生產增長26%。1-5月累計生產805.4萬輛,同比2020年增長41.0%。近期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但各大廠商適應了過緊日子,以更多的靈活措施穩定產銷。尤其是自主品牌強化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取得5月的生產同比增長26%的良好表現。
近期海外的疫情異常惡化,加之供應鏈災害連發,將導致供應鏈進一步緊缺。目前有少數車型供給不足,終端實際上已感受到了供給約束,終端促銷資源開始回收。但由于經銷商和二級流通環節的庫存仍相對充足,因此暫未對零售產生明顯影響。
批發:5月廠商批發銷量160.6萬輛,環比4月下降3.1%,同比去年5月下降2.1%,較19年5月增長4%。1-5月累計批發銷量828.0萬輛,同比增長38.8%,較2019年同期持平。近期廠商庫存考核約束力度下降。
庫存:今年去庫存明顯,部分廠商取消庫存考核,5月廠商庫存持續下降到低位。5月末廠商庫存減少3萬輛,渠道庫存減少12萬輛;2021年1-5月廠商庫存減少21萬輛,相較歷年1-5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5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51萬輛,較2020年的1-5月去庫存29萬輛水平大幅升高。隨著上游短期內芯片短缺的問題顯現。在終端銷售層面,或有進一步推動去庫存、折扣回收等現象出現。
新能源: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9.6萬輛,環比4月增長6.7%,同比增長174.2%,呈現強勢增長的良好態勢。其中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6.2萬輛,同比增長186.1%;插電混動銷量3.4萬輛,同比增長128.5%,占比17%。5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不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5.0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1%;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6%,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4.7萬輛,環比4月增長17%,純電動份額29%。5月插電混動的比亞迪銷量達到13420輛,環比增長44%,成為插混增長新亮點。
5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特斯拉中國33463輛、比亞迪32131輛、上汽通用五菱27757輛、上汽乘用車11049輛。
5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8.5萬輛,同比增長177.2%,環比4月增長17.4%。零售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33175輛、比亞迪31908輛、特斯拉中國21936輛、廣汽埃安10395輛。
5月新能源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11527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2430輛,江淮汽車出口549輛,比亞迪223輛,愛馳汽車143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
5月的蔚來、小鵬、合眾、理想、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也很優秀。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大眾品牌新能源車占據48%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5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4.7萬輛,同比去年5月增長81%,環比4月持平,日系合資受到芯片影響稍大。
5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1.4%,1-5月滲透率9.4%,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5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4.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0.8%;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7%。
1-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85.7萬輛,同比增長253.3%。1-5月新能源車零售77.6萬輛,同比增長235.7%。
2021年6月
零售:2021年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7.5萬輛,同比2020年6月下降5.1%,而且相較2019年6月下降11%,前幾個月的低基數增量在本月基本消除。
6月零售環比5月下降3.1%,與歷年的平均月度環比增速是明顯偏低,稍弱于正常走勢。
6月零售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而稍弱。疫情改善后的世界汽車供需缺口暫時壓力較大。由于全球疫情確診人數從4月日均75萬人的峰值快速下行,5月的疫情后經濟恢復帶來全球購車需求旺盛。歐美車市需求回暖進一步加劇了芯片供給的缺口。國際車企芯片不足導致中國部分車企生產減產損失超預期。雖然芯片短缺在前幾個月不明顯,但6月批發端銷量驟減,帶來合資車企經銷商進出不均衡、訂單需求匹配和現有庫存的不均衡等不利因素向零售終端傳導,導致零售偏弱。
歐洲杯延期到今年6月12日開賽,歐洲杯的觀眾與購車消費目標人群高度重合,部分影響6月進店情況。廣深地區疫情貫穿6月全月,防控力度較強,對車市的暫時性客流影響也較明顯。
傳統頭部車企燃油車優勢已經轉變為油耗積分壓力,新能源銷量必須支撐龐大體量需求,加劇了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的分化。油耗等壓力逼得車企逐步放棄入門級沒有利潤的車型,部分傳統車企在推出入門車型方面動力越來越弱。
今年1-6月的零售累計達到994.2萬輛,同比增長28.9%,仍處于乘聯會2011年以來1-6月同期增速的歷史高位。1-6月超強增長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1-6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23%的低基數效應。其次是新能源車的增長貢獻度不斷加大,貢獻1-6月同比增速9個百分點。
6月豪華車零售約25萬,同比下降1%,環比5月下降4%,但相對2019年6月增長28%。豪華車繼續保持結構穩定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競爭影響不大。
6月自主品牌零售約60萬輛,同比增長16%,環比5月增長2%,相對2019年6月下降6%。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2.8%,較同期份額增長11%;且國內零售份額為38%,同比增7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有效克服芯片短缺壓力,且在新能源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廣汽埃安、長安、紅旗、奇瑞等品牌同比高幅增長。
6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約73萬輛,同比下降18%,環比5月下降7%,相對2019年6月下降22%。6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3%,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0.8%,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出口:6月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11.2萬輛,同比增長175%,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8%。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8.5萬輛,同比增長185%,合資品牌出口2.1萬輛,同比增長100%。從歐洲市場反饋的上汽新能源表現很好。
生產:6月乘用車生產150.3萬輛,同比2020年6月下降13.9%,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合資品牌生產下降35%,自主品牌生產增長20%。1-6月累計生產954.7萬輛,同比2020年增長28.1%。近期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但各大廠商適應了過緊日子,以更多的靈活措施穩定產銷。尤其是自主品牌強化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取得6月的生產同比增長的良好表現。
批發:6月廠商批發銷量153.1萬輛,環比5月下降4.9%,同比去年6月下降10.2%,較19年6月也下降9%。1-6月累計批發銷量981.7萬輛,同比增長28.0%,較2019年同期減少10萬輛。
庫存:今年去庫存明顯,部分廠商取消庫存考核,6月廠商庫存持續下降到低位。6月末廠商庫存環比減少2萬輛,渠道庫存環比5月減少16萬輛;2021年1-6月廠商庫存減少23萬輛,相較歷年1-6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6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66萬輛,較2020年的1-6月去庫存19萬輛水平大幅升高。隨著上游短期內芯片短缺的問題顯現。在終端銷售層面,或有進一步推動去庫存、折扣回收等現象出現。
新能源: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2.7萬輛,環比5月增長14.7%,同比增長165.7%,呈現強勢增長的良好態勢。其中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8.6萬輛,同比增長175.0%;插電混動銷量4.1萬輛,同比增長130.4%,占比18%。6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不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5.95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2%;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8%,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4.95萬輛,環比5月增長6%,純電動份額27%。6月插電混動的比亞迪銷量達到20516輛,環比增長53%,成為插混增長新亮點。
6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比亞迪40532輛、特斯拉中國33155輛、上汽通用五菱30479輛、上汽乘用車10493輛。
6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2.3萬輛,同比增長169.9%,環比5月增長19.2%。零售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比亞迪40317輛、上汽通用五菱31285輛、特斯拉中國28138輛、廣汽埃安10403輛。
6月新能源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5017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2300輛,比亞迪215輛,江淮汽車出口127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
6月的蔚來、理想、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也很優秀。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大眾品牌新能源車零售8875輛,占據主流合資47%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6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4.7萬輛,同比去年6月增長41%,環比5月持平,日系合資受到芯片影響稍大。
6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4%,1-6月滲透率10.2%,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6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4.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2%。
新能源車批發零售半年雙破百萬。1-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08.7萬輛,同比增長231.5%。1-6月新能源車零售100.1萬輛,同比增長218.9%。乘聯會5月預測的新能源乘用車240萬的年度預測,目前看實際銷量有望超出較多。
2021年7月
零售:2021年7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0.0萬輛,同比2020年7月下降6.2%,而且相較2019年7月增長1%,2020年下半年的高基數壓力體現。
7月零售環比6月下降4.9%,與歷年的平均月度環比增速是相對正常,剔除異常因素后是較好的。
疫情改善后的世界汽車供需缺口暫時壓力較大,國際芯片供給不足和不確定性導致中國部分車企生產減產損失較大。部分車企近幾個月批發端銷量驟減,帶來合資車企經銷商進出不均衡、訂單需求和現有庫存的不匹配不均衡等因素向零售終端傳導,導致零售偏弱。
在廣東地方促消費政策推動下,廣深地區車市7月需求恢復較明顯。7月下旬南京疫情對7月車市沒有明顯影響,而鄭州暴雨等對車市影響暫未明顯體現。
今年1-7月的零售累計達到1144.5萬輛,同比增長22.9%,較1-6月增速下降6個百分點。1-7月超強增長的原因主要是2020年1-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19%的低基數效應。其次是新能源車的增長貢獻度不斷加大,
對1-7月同比增速貢獻了10個百分點。
7月豪華車零售20萬,同比下降18%,環比6月下降21%,但相對2019年7月增長7%。豪華車繼續保持結構穩定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競爭影響不大。
7月自主品牌零售64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6月增長5%,相對2019年7月增長23%。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5.4%,較同期份額增長12個百分點;且國內零售份額為42.5%,同比增9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變不利為有利,在新能源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廣汽埃安、長安、紅旗、奇瑞等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7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7萬輛,同比下降19%,環比6月下降7%,相對2019年7月下降15%。7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3.0%,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1%,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受制于供給巨大缺口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出口:7月乘聯會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
12.8萬輛,同比增長212%,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20%。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9萬輛,同比增長160%,合資品牌出口1.7萬輛,同比增長120%。外資品牌特斯拉出口2.4萬輛的增量貢獻較大,展現了中國制造體系競爭力持續提升的勢頭。
生產:7月乘用車生產152.9萬輛,同比2020年7月下降9.5%,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2%,合資品牌生產下降33%,自主品牌生產增長30%。1-7月累計生產1108.2萬輛,同比2020年增長21.2%。近期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但7月的近30%的車企產量創今年以來的新高,較6月的18%有明顯提升,體現出芯片影響逐步改善的趨勢。尤其是自主品牌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強化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取得7月的生產環比6月增長的良好表現。
批發:7月廠商批發銷量150.7萬輛,環比下降1.9%,同比下降8.2%,較19年7月下降1%。1-7月累計批發銷量1132.8萬輛,同比增長21.6%,較2019年同期減少15萬輛。
庫存:今年去庫存明顯,
近幾個月廠商庫存保持低位。7月末廠商庫存環比增加2萬輛,渠道庫存環比減少12萬輛;2021年1-7月廠商庫存減少22萬輛,相較歷年1-7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7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78萬輛,較2020年的1-7月去庫存19萬輛水平又有大幅升高。隨著上游短期內芯片短缺的問題顯現,在終端銷售層面,或有進一步推動去庫存、折扣回收等現象出現。部分合資企業損失大量訂單并導致士氣受損。
新能源: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4.6萬輛,環比增長5.1%,同比增長202.9%。1-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33.9萬輛,同比增長227.4%。7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2.2萬輛,同比增長169.4%,環比下降3.2%。1-7月新能源車零售122.9萬輛,同比增長210.2%。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1)批發:7月新能源車廠家批發滲透率16.3%,1-7月滲透率11.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9.3%;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1%。7月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9.8萬輛,同比增長205%;插電混動銷量4.7萬輛,同比增長196%,占比19%。7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較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6.0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0%;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9%,從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4.9萬輛,環比6月基本持平,純電動份額25%。7月插電混動的比亞迪銷量達到25,391輛,環比增長24%,推動平價插電混動增長成新亮點。
2)零售: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4.8%,1-7月滲透率10.9%,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0.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8%;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5%。國內零售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比亞迪45,782輛、上汽通用五菱32,800輛、廣汽埃安10,604輛。
3)出口:7月新能源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24,347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4,407輛,比亞迪781輛,奇瑞汽車120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
4)車企:7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比亞迪50,387輛、特斯拉中國32,968輛、上汽通用五菱27,347輛、上汽乘用車13,454輛、廣汽埃安10,506輛。
5)新勢力:7月理想、小鵬、蔚來、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都很優秀。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零售10,707輛,占據主流合資57%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
6)普混:7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4.7萬輛,同比去年7月增長41%,環比6月微增2%,豐田系應對芯片短缺影響表現較強。
2021年8月
零售:2021年8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45.3萬輛,同比下降14.7%,而且相較2019年8月下降7%,增速偏弱。
8月零售環比下降3.3%,與歷年月度環比正增長在6-10%的區間相比是異常低迷的,除了08年北京奧運會的7月偏高的特殊因素,本世紀中國車市歷史上沒有出現過8月的環比下降。
國內影響消費因素對車市零售影響較小,7月下旬南京疫情對8月車市沒有明顯影響。但馬來西亞疫情加劇導致8月個別品種芯片突然斷供,這使國內廠商和渠道信心劇烈受挫,超低庫存下的經銷商8月末零售不強。
今年1-8月的零售累計達到1290.0萬輛,同比增長17.1%,較1-7月增速下降6個百分點。減速的原因主要是2020年7-8月零售高基數的影響。今年1-8月同比增量188萬輛中的新能源車增量就達100萬輛,占總增量54%
對1-8月同比增速貢獻了9個百分點。
8月豪華車零售20萬輛,同比下降19%,環比增長3%,但相對2019年8月增長9%。豪華車繼續保持結構穩定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依然旺盛,競爭影響不大。
8月自主品牌零售60萬輛,同比增長6%,環比下降5%,相對2019年8月增長10%。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2.1%,同比增8.3個百分點。批發市場份額45%,較同期份額增長8.8個百分點;且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變不利為有利,在新能源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廣汽埃安、上汽乘用車等傳統車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8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5萬輛,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4%,相對2019年8月下降22%。8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2%,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4%,同比微降0.8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受制于供給巨大缺口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出口:8月乘聯會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
14萬輛,同比增長182%,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25.9%。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9萬輛,同比增長106%,合資品牌出口2萬輛,同比增長209%。外資品牌特斯拉出口31,379輛的增量貢獻較大,展現了中國制造體系競爭力持續提升的勢頭。
生產:8月乘用車生產148.4萬輛,同比下降11.2%,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8%,合資品牌生產同比下降24%,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0%。1-8月累計生產1255.5萬輛,同比增長16.1%。近期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但自主品牌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強化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取得8月生產環比增長的良好表現。
批發:8月廠商批發銷量151.2萬輛,環比持平,同比下降12.9%,較19年8月下降7%。1-8月累計批發銷量1284.3萬輛,同比增長16.2%,較2019年同期減少26萬輛。
庫存:今年去庫存明顯,近幾個月廠商庫存保持低位。8月末廠商庫存環比下降3萬輛,渠道庫存環比減少8萬輛;2021年1-8月廠商庫存減少28萬輛,相較歷年1-8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8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86萬輛,較2020年同期去庫存31萬輛的水平又有大幅升高,上游生產端短期內芯片短缺,影響整車生產節奏的問題逐步顯現。在終端銷售層面,伴隨庫存水平的大幅降低,甚至出現部分暢銷車型無車可交、折扣回收、銷售政策考核指標趨于寬松化等現象出現。部分合資企業損失大量訂單并導致士氣受損,同時也給自主和新能源企業留出了窗口期。
8月份購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等家庭第二輛車、暑假學車潮向后推導的本地大學新生練手車的需求更強烈,經濟型電動車走勢超強。
新能源: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30.4萬輛,同比增長202.3%,環比增長23.7%。1-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64.3萬輛,同比增長222.5%。8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4.9萬輛,同比增長167.5%,環比增12.0%。1-8月新能源車零售147.9萬輛,同比增長202.1%。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1)批發:8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0.1%,1-8月滲透率12.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8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4.1%;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7%。8月純電動的批發銷量24.9萬輛,同比增長200.4%;插電混動銷量5.5萬輛,同比增長211.3%,占比18%。8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較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8.3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3%;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7%,從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6.1萬輛,環比7月增23%,純電動份額24%。
2)零售:8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7.1%,1-8月滲透率11.6%,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8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8%。
3)出口:8月新能源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31,379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4,074輛,比亞迪781輛,愛馳汽車103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2021年比利時成為中國最大汽車出口地。
4)車企:8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比亞迪60,858輛、特斯拉中國44,264輛、上汽通用五菱43,783輛、上汽乘用車16,998輛、廣汽埃安11,613輛。8月插電混動的比亞迪銷量達到30,476輛,環比增長24%,推動平價插電混動增長成新亮點。
5)新勢力:8月理想、小鵬、蔚來、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都很優秀,尤其是哪吒、零跑等二線新勢力逐步崛起。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批發11,756輛,占據主流合資69%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
6)普混:8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3.89萬輛,同比去年8月增長37%,環比7月下滑14%。8月日系總體受到芯片短缺影響表現較大,產銷銳減。
2.9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9月有22個工作日,相對去年9月少1天,與今年8月持平。由于7月中旬開始的馬來西亞疫情已經延續近兩個月,因此疫情確診人數已經跨越峰值逐步回落,未來的芯片供給會在9月中下旬逐步改善,車市產銷會迎來一定改善。今年中秋節在9月21日,假設9月底前芯片供給恢復,則有利于國慶節前產銷供給改善。
8-9月進入國慶前的年款新品上市期,有利于中高端換購需求增長。歷年的成都車展是很火爆的,去年北京車展在9月末舉辦,今年成都車展時間回歸正位。但今年的供給不確定問題嚴重,導致新品上市放緩,也不利于9月增量,因而今年成都車展相對低調。成都車展除了延續上海車展新能源車型的高關注度,也有諸如廣汽豐田賽那等多款MPV車型引發媒體和潛客圍觀;但考慮到目前車輛交付的不穩定性,48V、HEV等節能減排技術在中大型車輛上的應用或將在明年更上一個臺階。9月各區域主要城市車展也是為車市“金九銀十”造勢的重要舞臺,但由于庫存車資源不足,展會效應也有所下降。
在9月份于德國慕尼黑舉辦的德國汽車及智慧出行展(IAA)中,小鵬、零跑等企業均有最新產品亮相,或將促進目前新能源整車出口優勢進一步擴大。
今年9月的同期高基數壓力進一步突出。經濟周期減速疊加疫情反彈的影響主要集中在8月-9月會有改善。近期PPI上行壓力仍較大,而CPI的增長緩慢,采礦業、7月的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速有所加快,中游、中下游和下游小微企業盈利空間不斷受到擠壓,消費需求不旺的風險較大。
行業利潤水平不均衡,差異較大,汽車產業鏈成本解析、深化改革乃至重構或將成為關鍵議題。同樣受到芯片困擾的電子消費行業卻是利潤超強,7月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受產品利潤率提升等因素推動,利潤同比增長37.8%,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7.9%,但汽車行業利潤僅增長14%。
目前合資車企和豪華車企的渠道庫存已經處于極低水平,車市促銷力度明顯回收,因此目前處于“供給決定需求”的特殊時期,9月總體產銷仍不容樂觀。
工信部針對汽車生產企業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精準施策,一是容缺受理、先辦后補;二是壓縮時間、增加頻次,助力汽車企業渡過缺芯難關。相關政府部門以這樣高效有序的政務服務助力車企,相信“金九銀十”應能取得更好的促消費業績。
2021年9月
零售:2021年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8.2萬輛,同比下降17.3%,相對2014年9月的157萬基本持平,而相較2017年9月的峰值下降27.9%,9月零售明顯偏弱。
在8月零售環比7月下降的特色基數下,9月零售環比三季度最低值的8月僅增長9.1%,與歷年9月至少增長20%以上的正常走勢相比是相對低迷的。
9月車市改善還是有較好的環境基礎,由于我們有良好的管控措施,多地疫情順利解封,有利于車市消費的恢復。9月上學季來臨,加之國慶短途出行升溫,促進了銷量的攀升。
目前貨幣政策依然偏緊,各地促消費政策沒有大規模鋪開,國慶期間車市火爆程度不強。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壓力較大,加之中游和下游制造業的盈利弱化,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不是很強。由于關鍵芯片和其他零部件的海外供給受阻,供應鏈問題目前只能以周度為單位進行供貨,生產損失巨大。經銷商層面的在售車型庫存水平偏低,新上市車型目前通過訂金方式鎖單留客,交付壓力不減。由于車源短缺造成經銷商無車可賣,雖然回收價格但仍難以抵沖收益損失。
今年1-9月的零售累計達到1448.6萬輛,同比增長12.0%,較1-8月增速下降5個百分點。減速的原因主要是受2020年7-9月零售高基數的影響。今年1-9月同比增量155萬輛中的新能源車增量139萬輛,占總增量94%
對1-9月同比增速貢獻了11個百分點。
9月豪華車零售20萬輛,同比下降23%,環比8月增長0.1%,但相對2019年9月增長3%。豪華車繼續保持結構穩定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競爭影響不大。
9月自主品牌零售69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8月增長16%,相對2019年9月增長6%。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4.3%,同比增9.4個百分點。批發市場份額47.7%,較同期份額增長11個百分點。且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變不利為有利,在新能源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傳統車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9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9萬輛,同比下降31%,環比8月增長6%,相對2019年9月下降26%。9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0.8%,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1.3%,同比增長1.3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受制于供給巨大缺口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出口:9月乘聯會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
12.8萬輛,同比增長78%,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3%。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9.3萬輛,同比增長57%,展現了中國制造體系競爭力從品質到規模均有持續提升的勢頭。合資品牌出口1.6萬輛,同比增長259%。
生產:9月乘用車生產172.1萬輛,同比下降14.8%,環比8月增長16.1%,走勢改善。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7%,合資品牌生產下降31%,自主品牌生產增長8%。1-9月累計生產1430.0萬輛,同比增長11.4%。近期海外疫情導致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但9月末有所改善。自主品牌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強化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取得9月環比8月生產增長的良好表現。
批發:9月廠商批發銷量173.7萬輛,環比增15.0%,同比下降16.1%,較19年9月下降9%。1-9月累計批發銷量1460.3萬輛,同比增長11.3%,但較2019年同期減少40.2萬輛。
庫存:今年去庫存明顯,近幾個月廠商庫存持續保持低位。9月末廠商庫存環比下降2萬輛,渠道庫存環比增長3萬輛;2021年1-9月廠商庫存減少29萬輛,相較歷年同期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四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9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84萬輛,較2020年同期去庫存22萬輛水平又有大幅升高,上游生產端短期內芯片短缺影響整車生產節奏的問題逐步顯現。在終端銷售層面,伴隨庫存水平的大幅降低,出現部分暢銷車型無車可提、折扣回收、銷售政策考核指標趨于寬松化等的現象。部分合資企業損失大量訂單并導致士氣受損,同時也給自主和新能源企業留出了窗口期。
9月購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等家庭第二輛車、暑假學車潮向后推導的本地大學新生練手車、職場新人入門級代步車的需求更強烈,導致經濟型電動車市場趨勢出人意料地走強。
新能源: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35.5萬輛,環比增長14.7%,同比增長184.4%。1-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02.3萬輛,同比增長218.9%。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3.4萬輛,同比增長202.1%,環比增33.2%。1-9月新能源車零售181.8萬輛,同比增長203.1%。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1)
批發:9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0.4%,1-9月滲透率13.7%,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9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3%;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0.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0%。9月純電動的批發銷量29.8萬輛,同比增長192.4%;插電混動銷量5.7萬輛,同比增長149.0%,占比16%。9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改善。9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較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9.0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0%;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4%,保持相對穩定;B級電動車達8.6萬輛,環比8月增29%,占純電動份額29%。2)
零售:9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1.1%,1-9月滲透率12.6%,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9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6.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9.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5%。3)
出口:9月新能源車出口1.48萬輛,呈現季末平穩走勢。其中超過千輛的有東風易捷特的5164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4560輛,特斯拉中國出口3853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持續走強。4)
車企: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比亞迪70432輛、特斯拉中國56006輛、上汽通用五菱38850輛、上汽乘用車21552輛、廣汽埃安13572輛,長城汽車12770輛、蔚來汽車10628輛、小鵬汽車10412輛。9月國內零售的三強主力廠商銷量占比總量49%,其中比亞迪國內零售69818輛、特斯拉國產車國內零售52153輛,上汽通用五菱37151輛,領先優勢明顯。5)
新勢力:9月蔚來、小鵬、理想、合眾、威馬、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都很優秀,尤其是哪吒、威馬、零跑等二線新勢力持續走強。6)
9月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零售1.4萬輛,占據主流合資72%份額。BBA豪華車企受芯片影響的純電動車尚未發力。7)
普混:9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5.75萬輛,同比去年9月增長70%,環比8月增長48%。9月日系的豐田總體受到芯片短缺影響表現較大,但豐田仍是確?;靹拥脑隽?。
2021年10月
零售:2021年10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71.7萬輛,同比下降13.9%,相較2019年10月下降7%,10月零售總體不強。
10月零售環比增長8.6%,相對近幾年的10月環比增長4%,今年10月零售走勢是有改善的。
10月車市改善是有較好的環境基礎,由于良好的防疫措施,9月底到10月中旬疫情平穩,解封有利于車市消費恢復。9月末芯片供給逐步改善,促進10月產銷攀升。
在國家能耗雙控的同時,受煤炭供應短缺、煤電價格倒掛等影響,全國大范圍實施有序用電導致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受到的影響不大。由于經銷商層面的在售車型庫存水平偏低,交付周期拖長。終端經銷商趁機回收終端優惠售價或提高衍生品價格,以求更高的收益,因此影響了終端銷量。
今年1-10月的零售累計達到1622.7萬輛,同比增長8.7%,較1-9月增速下降3個百分點。增速攤薄的原因主要是2020年7-10月零售高基數的影響。今年1-10月同比增量124萬輛中新能源車增量157萬輛,占總增量126%
對1-10月同比增速貢獻了10個百分點。
10月豪華車零售18萬輛,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11%,但相對2019年10月增長1%。豪華車繼續保持結構穩定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競爭影響不大。
10月自主品牌零售77萬輛,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11%,相對2019年10月增長9%。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5.6%,同比增8個百分點。批發市場份額47.8%,較同期份額增長了7.4個百分點。且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變不利為有利,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傳統車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10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7萬輛,同比下降24%,環比增長12%,相對2019年10月下降19%。10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2.6%,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8.7%,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法系份額改善,德系品牌供給在逐步改善。
出口:10月乘聯會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18.8萬輛,同比增長141%,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30%。10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13萬輛,同比增長87%,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5.7萬輛,同比增長近10倍。展現了中國制造體系競爭力在品質和規模方面均呈持續提升的態勢。
生產:10月乘用車生產196.0萬輛,同比下降4.1%,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8%,合資品牌生產同比下降20%,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6%。1-10月累計生產1625.9萬輛,同比增長9.3%。近期芯片短缺影響仍較明顯,自主車企靈活調整配置化解交付壓力,總體表現較好。
批發:10月廠商批發銷量197.8萬輛,環比增13.9%,同比下降4.8%,較19年10月增4%。1-10月累計批發銷量1658.1萬輛,同比增長9.1%,較2019年同期減少32萬輛。
庫存:今年去庫存明顯,
近幾個月廠商庫存保持低位。10月末廠商庫存環比下降1萬輛,渠道庫存環比增加7萬輛;歷年的10月是建庫存的重要節點,今年的庫存建立較慢,導致年末銷量無法沖刺。
2021年1-10月廠商庫存減少31萬輛,相較歷年1-10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2021年1-10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77萬輛,較2020年的1-10月去庫存22萬輛的缺貨壓力巨大。
新能源:
10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36.8萬輛,環比增長6.3%,同比增長148.1%。1-10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38.1萬輛,同比增長204.3%。10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2.1萬輛,同比增長141.1%,環比下降3.9%。1-10月新能源車零售213.9萬輛,同比增長191.9%。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1)
批發:10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18.6%,1-10月滲透率14.3%,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0%;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7%。10月純電動的批發銷量30.3萬輛,同比增長142.2%;插電混動銷量6.5萬輛,同比增長179.9%,占比18%。10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較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9.4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1%;A0級批發銷量5.1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17%;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5%,從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7.9萬輛,環比降8%,占純電動份額26%。2)
零售:10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8.8%,1-10月滲透率13%,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6%;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4%。3)
出口:10月新能源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40666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6659輛,比亞迪1026輛,一汽紅旗出口424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4)
車企:10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傳統車企亮點突出。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輪驅動表現較強。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比亞迪80373輛、特斯拉中國54391輛、上汽通用五菱42133輛、上汽乘用車24085輛、廣汽埃安12064輛,小鵬汽車10138輛。10月插電混動的比亞迪銷量持續拉升到38641輛,環比增長17%,推動平價插電混動增長成新亮點。5)
新勢力:10月小鵬、哪吒、理想、威馬、蔚來、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較好,尤其是哪吒、威馬、零跑等浙江省的二線新勢力逐步崛起。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零售16318輛,占據主流合資72%份額。BBA豪華車企的寶馬新能源達到4283輛也是很優秀的,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6)
普混:10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6萬輛,同比增長50%,環比增5%。10月日系總體受到芯片短缺影響表現較大,產銷銳減。
2021年11月
零售:2021年1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81.6萬輛,同比下降12.7%,相較2019年11月下降6%,11月零售總體不強。
11月零售環比增長6.0%,相對近幾年的11月環比增長4%,今年11月零售走勢是稍有改善的。
11月車市改善是有較好的環境基礎,由于良好的防疫措施,9月底到11月中旬疫情平穩,解封有利于車市消費恢復。9月末芯片供給逐步改善,促進11月產銷攀升。
11月不利因素主要是疫情,首先是疫情散發與反復,一方面對進店量影響較大,另一方面也導致服務業修復受阻;其次是供給影響制約和經濟指標回落壓力。以及就業預期和信心偏弱,消費需求增長乏力,對中低端車型不利。目前芯片帶來供給的總量不足和結構失衡制約仍未完全消除,暢銷車型資源依然緊張,對終端的制約仍需時間調整。
由于經銷商層面的在售車型庫存水平偏低,雖然庫存回升,但未達警戒線。11月終端經銷商繼續回收終端優惠售價或提高衍生品價格,隨著旺季即將到來,經銷商有更多的動力去提車和囤積暢銷車型,因此影響了終端銷量。
今年1-11月的零售累計達到1804.1萬輛,同比增長6.1%,較1-10月增速下降2個百分點。增速攤薄的原因主要是2020年7-11月零售高基數的影響。今年1-11月同比增量110萬輛中新能源車增量161萬輛,占總增量146%
,對1-11月同比增速貢獻了9個百分點。
11月豪華車零售21萬輛,同比下降19%,環比增長17%,相對2019年11月增長4%。豪華車繼續保持結構穩定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市場競爭影響不大。
11月自主品牌零售83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8%,相對2019年11月增長11%。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6.3%,同比增6.9個百分點。批發市場份額46.9%,較同期份額增長了6.2個百分點。且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變不利為有利,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傳統車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11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8萬輛,同比下降23%,環比增長1%,相對2019年11月下降21%。11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2.2%,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法系份額提升0.3個百分點,德系品牌供給在逐步改善。
出口:11月乘聯會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17萬輛,同比增長79%,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22%。11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13萬輛,同比增長26%,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3.9萬輛,同比增長近4倍。
生產:11月乘用車生產222.9萬輛,同比下降2.1%,環比增長13.9%,表現很強。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20%;合資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4%,環比增長17%;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10%;。1-11月累計生產1848.6萬輛,同比增長7.7%。近期芯片短缺影響明顯改善,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前期損失大,近期改善明顯。
批發:11月廠商批發銷量215.0萬輛,環比增8.9%,同比下降5.1%,較2019年11月增6%。1-11月累計批發銷量1872.8萬輛,同比增長7.2%,較2019年同期減少21.2萬輛。
庫存:今年前三季度去庫存明顯,
近兩個月廠商庫存迅速回補。11月末廠商庫存環比增長8萬輛,渠道庫存環比增加19萬輛;歷年的11月是建庫存的重要節點,今年的11月庫存建立較好,奠定了年末銷量沖刺的基礎。
2021年1-11月廠商庫存減少23萬輛,相較歷年1-11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四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2021年1-11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57萬輛,較2020年的1-11月去庫存20萬輛的缺貨壓力仍巨大。
新能源:
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2.9萬輛,環比增長17.9%,同比增長131.7%。1-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80.7萬輛,同比增長190.2%。1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7.8萬輛,同比增長122.3%,環比增長19.8%。1-11月新能源車零售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1)
批發:1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19.9%,1-11月滲透率15.0%,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3.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4.6%;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9%。11月純電動的批發銷量34.3萬輛,同比增長121.1%;插電混動銷量8.5萬輛,同比增長187.2%,占比20%。11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較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0.8萬輛,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1%;A0級批發銷量5.3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15%;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5%,從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9.1萬輛,環比增長15%,占純電動份額26%。2)
零售:1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0.8%,1-11月滲透率13.9%,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7.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9.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6%。3)
出口:11月新能源車出口保持強勢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21127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6110輛,吉利汽車470輛,長城汽車426輛,比亞迪404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4)
車企:11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傳統車企亮點突出。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輪驅動表現較強。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14家,較前期大幅增多,其中:比亞迪90546輛、特斯拉中國52859輛、上汽通用五菱50141輛、長城汽車16136輛、小鵬汽車15613輛、廣汽埃安15035輛、奇瑞汽車14482輛、理想汽車13485輛、吉利汽車13090輛、上汽乘用車12225輛、上汽大眾11986輛、蔚來汽車10878輛、一汽大眾10705輛、合眾汽車10013輛。5)
新勢力:11月小鵬、理想、蔚來、哪吒、零跑、威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較好,尤其是哪吒突破萬輛,零跑、威馬浙江省的二線新勢力也達到了5000輛以上的月銷。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批發22691輛,占據主流合資62%份額。BBA豪華車企的寶馬新能源達到5194輛也是很優秀的,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6)
普混:11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6.64萬輛,同比增長44%,環比增8%。
2021年12月
零售:2021年1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10.5萬輛,同比下降7.9%,相較2019年12月下降1.9%,12月零售總體走強明顯。
12月零售環比11月增長15.9%,相比近幾年的12月環比增長10%的平均水平,今年12月零售環比走勢明顯改善。
12月車市產銷增長相對較好,雖然個別區域生產稍有損失,但芯片供給持續改善,促進12月產銷攀升。
12月不利因素仍主要是疫情,首先是疫情散發與反復,一方面對進店量影響較大,導致服務業修復受阻;其次是公共財政中用于疫情防控等托底保障的支出增大,促進改善性消費動力支撐不足;然后是經濟指標回落壓力和就業預期及信心偏弱,終端消費需求增長乏力,中低端首購車型的需求趨緩。加之2020年12月促消費政策收尾的銷量高基數,車市增長壓力偏大。
隨著春節前回鄉潮的提早啟動,12月中旬后的車市零售明顯改善。由于經銷商層面的在售車型庫存水平改善、結構持續優化,廠商供貨節奏逐步符合預期。隨著銷售旺季到來,12月經銷商明顯加大終端優惠力度,銷售積極性快速提升,實現終端零售走強。
2021年1-12月的零售累計達到2014.6萬輛,同比增長4.4%,較1-11月增速下降1.7個百分點。增速攤薄的原因主要是受到2020年7-12月零售高基數的影響。2021年零售同比凈增量86萬輛中,傳統燃油車減少102萬輛的同比下降6%,而新能源車增量188萬輛的同比增長169%,新能源車對全年乘用車同比增速貢獻了9個百分點。
12月豪華車零售25萬輛,同比下降3%,環比增長18%,相對2019年12月增長22%。豪華車年末銷售特別穩健,為2022年開門紅奠定堅實基礎。
12月自主品牌零售93萬輛,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12%,相對2019年12月增長25%。12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6.3%,同比增6.9個百分點;年度份額41%,增5.6個百分點%。12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6.9%,較同期份額增長了6.2個百分點;年度自主批發份額44%,較同期份額增長了7.3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表現很強,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傳統車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12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93萬輛,同比下降19%,環比增長19%,相對2019年12月下降5%。12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2.2%,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法系份額提升0.3個百分點,德系品牌供給在逐步改善。
出口:12月乘聯會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17萬輛,同比增長63%,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5%。12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15萬輛,同比增長77%,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2萬輛,同比增長26%。
生產:12月乘用車生產246.6萬輛,同比增長7.2%,環比增長10.6%,表現很強。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18%;合資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環比增長11%;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8%。1-12月累計生產2095.1萬輛,同比增長7.7%。近期芯片短缺影響明顯改善,有助于豪華品牌及合資品牌快速改善生產節奏和規模,但分周次生產情況仍存在振幅上揚波動大的狀態。
批發:12月廠商批發銷量236.6萬輛,同比增長2.3%,環比增長10.0%,較2019年12月增9.2%。1-12月累計批發銷量2109.8萬輛,同比增長6.7%,較2019年同期減少近1萬輛。
庫存:今年前三季度經歷了從去庫存到逼近安全庫存的特殊周期,
四季度廠商庫存迅速回補。12月末廠商庫存環比增長10萬輛,渠道庫存環比增長9萬輛;歷年的12月是建庫存的重要節點,今年12月庫存建立較好,奠定了年末銷量沖刺的基礎。
2021年1-12月廠商庫存減少13萬輛,相較歷年1-12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四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2021年1-12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56萬輛,較2020年同期去庫存20萬輛的缺貨壓力仍巨大。
新能源:
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50.5萬輛,同比增長138.9%,環比增長17.8%。1-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331.2萬輛,同比增長181.0%。12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7.5萬輛,同比增長128.8%,環比增長25.4%。1-12月新能源車零售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新能源車對燃油車市場的部分替代效應,通過用戶的市場化選擇證明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并拉動車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1)
批發:12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1.3%,1-12月滲透率15.7%,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35.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7.2%;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7%。12月純電動批發銷量42.3萬輛,同比增長137.9%;插電混動銷量8.2萬輛,同比增長143.9%,占比16%。12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較強,純電動市場啞鈴型結構有所改善。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3.9萬輛,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3%;A0級批發銷量6.0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14%;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5%,從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11.4萬輛,環比增長25%,占純電動份額27%。2)
零售:1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2.6%,1-12月滲透率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2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2.7%;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3%。3)
出口:12月新能源車出口保持強勢增長,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5716輛,吉利汽車637輛,比亞迪563輛,特斯拉中國出口245輛,長城汽車203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國內市場為主。4)
車企:12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表現相對較強,傳統車企亮點突出。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輪驅動表現較強。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14家,較前期大幅增多,其中:比亞迪93338輛、特斯拉中國70847輛、上汽通用五菱60372輛、長城汽車20926輛、奇瑞汽車20501輛、吉利汽車16831輛、小鵬汽車16000輛、上汽乘用車14868輛、廣汽埃安14500輛、理想汽車14087輛、一汽大眾11213輛、蔚來汽車10489輛、長安汽車10404輛、合眾汽車10127輛。5)
新勢力:12月小鵬、理想、蔚來、哪吒、零跑、威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較好,尤其是小鵬、理想、蔚來、哪吒突破萬輛,零跑、威馬等第二梯隊企業也快速上量達到了5000輛以上的月銷。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批發19498輛,占據主流合資46%份額,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上汽通用和華晨寶馬新能源銷量均突破5000輛也是很優秀的,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6)
普混:12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8.32萬輛,同比增長82%,環比增25%。其中豐田51220輛,本田20441輛,東風日產6282輛,長城汽車5220輛,混動逐步成為新熱點。
來源:乘聯會
以上就是2021年乘用車零售銷量、出口量及生產總量的詳細介紹,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2022年9月乘用車零售量多少?零售量排名一覽
2022年8月中國乘用車產量、銷量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