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石創造:2022新趨勢下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報告(3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火石創造:2022新趨勢下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報告(30頁).pdf(3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重慶火石創造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出品重慶火石創造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出品 新趨勢下新趨勢下 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報告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報告 2 一、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態勢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態勢 (一)國內外生物醫藥市場發展趨勢(一)國內外生物醫藥市場發展趨勢 全球醫藥市場的規模由 2016 年的 11530 億美元增長至2021 年的 13934 億美元,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3.9%。其中,2021 年全球生物藥市場規模約為 3366 億美元,相對于2020 年增長 13%,過去五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 8.9%;2021 年全球化學藥市場規模約為 10568 億美元
2、,相對于 2020 年增長 5.6%,過去五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2.5%。全球醫療器械市場 2021 年市場規模約為 4551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將達到 6714.9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5.2%。圖圖 1.2016-2025 全球醫藥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美元)2016-2025 全球醫藥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美元)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932896881005610380100091056810979113161159011813220223962611286429793366379042454755530102000400060008000100001
3、2000140001600018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化學藥生物藥3 圖圖 2.2021、2027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美元)2021、2027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美元)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醫藥市場規模由 2016 年的 13294 億元增長至 2021年的 17292 億元,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5.4%,預計到 2025年將增長至 22873 億元。其中,化學藥仍占據主導市場,2021年市場規模為 8466 億元,將近于中藥(4578 億元)和生物藥(4248
4、億元)市場規??偤?;生物藥增長速度最快,增速達 18.3%,化學藥和中藥的增速趨于平穩,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3.2%和 1.6%。全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 2016 年的3700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8447 億元,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8%,預計到 2024 年將增長至 12295 億元水平。45516714.9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212027EGAGR=5.2%4 圖圖 3.2016-2025 我國醫藥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元)2016-2025 我國醫藥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元)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圖
5、 4.2016-2024 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元)2016-2024 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元)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二)國內外生物醫藥市場競爭格局(二)國內外生物醫藥市場競爭格局 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呈集聚化發展態勢,以美國、歐洲、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及地區占主導地位,以中國、印度為722675727875819070858466883991489468975242324547483750203838457846794778489250051836218526223120345742485162613771198116050001000015000
6、2000025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化學藥中藥生物藥3700440352846235729584479630109781229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5 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正在迅速崛起。美國波士頓-劍橋區域,依托哈佛、波士頓大學等頂尖教育資源及數十家世界級制藥企業,形成了美國頂級制藥中心。歐洲的生物醫藥集群主要分布于英國倫敦、德國萊茵三角地帶及丹麥-瑞典的生物谷。日本產業集群主要分布于東京、北海道和關西等地
7、。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圖圖 1.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示意圖 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示意圖 美國波士頓地區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生物產業集聚區,涵蓋新藥研發和生產、醫療健康產品、醫療器械和設備等領域。截至 2020 年 3 月,波士頓地區擁有超過 550 家生物醫藥企業,集聚了一批全球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包括輝瑞、諾華、羅氏等 19 家全球 TOP20 生物醫藥企業。英國劍橋科技園是歐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和產業核心區,該地區 GDP 占全英國比重的 15.8%。園區的核心產業包括醫療機器開發、藥品臨床研究和再生醫療的臨床應用,在發酵工程、基因工
8、程、干細胞等產業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日本神戶產業園是亞洲生6 物醫藥產業的核心聚集區,截至 2021 年 6 月,園區匯聚了376 家生物醫藥公司/機構,擁有武田、安斯泰來等知名藥企。目前,國內有 17 個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除廈門、重慶巴南區外,其他 15 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產值規模均在百億以上。以中位數(規??偭?350 億和近 5年平均增速 6%)進行四象限分析??梢詫⒓悍譃樗膫€梯次和七個方陣。圖圖 2.17 個集群產值及五年復合增長率分布圖17 個集群產值及五年復合增長率分布圖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第一梯次(有規模、有增速):5 個集群產值規模超過 350億,增速
9、6%以上,構成國家產業集群的第一、二方陣。其中,第一方陣為成都、北京大興區和杭州,產值規模超過 500 億,增速 10%以上;第二方陣為蘇州、上海浦江新區和武漢,產值規模在 350-500 億,增速 10%以上。7 第二梯次(有增速):3 個集群產值規模未到 350 億,增速 6%以上,但增長趨勢明顯,構成國家產業集群的第三、四方陣。其中,第三方陣為北京昌平區和珠海,產值規模為 100-200 億,增速 6-10%;第四方陣為廈門、重慶巴南區,產值規模雖然不到百億,但增速超過 10%。第三梯次(規模和增速均不顯著):5 個集群規模未到 350億,增速 6%以下,構成國家產業集群的第五、六方陣。
10、其中,第五方陣為廣州、哈爾濱、天津經開區和煙臺,產值規模為200-350 億,增速 6%以下;第六方陣為通化,產值雖然具備一定基礎,但近年增速下滑明顯。第四梯次(有規模、增速不顯著):山東臨沂(接近 500億)和石家莊(超過 600 億)的產值規模雖然具備較大的規模,但近 5 年增速未超過 6%,臨沂、石家莊為國家產業集群的第七方陣。(三)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趨勢(三)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趨勢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大數據技術大大提升了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研發效率,測序技術的突飛猛進則帶動了各種組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并進入臨床應用,生命科學進入大數據、大平臺、大發現
11、時代。與此同時,合成生物技術展現出巨大潛力,個性化醫療和精準醫學改變傳統的疾病診療模式并推動醫藥產業變革,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為疾病治療開辟了全新道路,單細胞技術、定向蛋白質組學技術、基因組編輯技術以及光遺傳學技術等新興研究方法推動生命科學向更加精確和實時的方向發展。8 表表 1.Nature評選的年度具有重大影響的生物技術 20182018 年 年 20192019 年 年 20202020 年 年 重編碼基因組 拓展單細胞生物學 用更高效的算法解碼微生物組 轉錄組圖譜繪制 基因編輯技術改進 更廉價、便攜、高效的單細胞測序 促進癌癥疫苗的應用 提高顯微鏡分辨率 長讀長 RNA 測序&RNA 適配
12、體活細胞成像技術 連接基因型和表型 大腦連接圖譜 更好的冷凍電鏡樣本制備技術 擴展基因組序列分析 合成基因組的進步 用模型計算腫瘤的發展-揭示分子結構 用更精準的基因表達控制方法完善基因療法-應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算法 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解析基因組結構與功能 一是人工智能技術擴大應用。新藥研發是人工智能的第一大應用領域,目前約占人工智能醫療市場至少 35%的份額。人工智能能夠通過對文獻或信息的數據分析和新治療靶點的發掘來縮短一般生物新藥的研發周期,并同時降低藥物研發成本。人工智能的運用可有效節約全球每年約 280 億美元的新藥研發成本。醫學影像是人工智能醫療應用領域第二大細分應用市場,占比達 2
13、5%。該領域全球市場規模將以超過40%的增速發展,在 2024 年達到 25 億美元。此外,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診療、基因數據分析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二是新一代細胞和基因療法加速成熟。在技術、資本和政策的驅動下,全球與中國的 CGT 在研藥物數快速增長,CGT產業不斷走向成熟。截至 2021 年底,全球累計在研 CGT 臨床試驗超過 1300 項,國內也有數十項臨床試驗取得登記備案(按登記號計),并呈現增長趨勢。CGT 逐漸成功商業化,我國目前已有 2 個 CAR-T 藥物成功上市,全球已批準上市銷9 售的基因治療藥物有20余款。但總體而言,CGT療法的開發、生產、訂購和交付在全球都還處在初期階
14、段,企業也還在持續設計和建構新的運營模式來支持 CGT 療法的發展。三是合成生物學加速發展。生物醫藥是合成生物學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在藥物分子、疫苗構建、耐藥菌治療等領域被廣泛使用。隨著基因測序、DNA 合成以及基因組編輯等底層技術的快速發展,合成生物學的應用前景將持續拓展,在原料選擇、產品廣度、生產成本上都可能出現飛躍式的發展,將進一步提升人們對腫瘤、耐藥菌感染等頑疾的預防及診療水平。目前,全球合成生物產業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上游 DNA/RNA 合成與酶制備中游代謝預測和合成指導下游產品應用”的產業鏈。四是數字醫療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數字化醫療和“互聯網+醫療”的推動和發展,電子病例、電子處
15、方、在線掛號、臨床醫生軟件等常規數字化平臺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遠程醫療、藥品自動配送、患者可穿戴設備也在加速成熟。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數字醫療將在深入生物藥“自上而下”的產業鏈各環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僅僅帶動企業端的應用轉型,還能促進整個生物醫藥產業鏈的全面加速。在疫情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全球生物醫藥公司進一步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從藥物研發、制造到銷售的全方位變革,與科技公司的商業合作也會越來越多。預計未來醫藥健康企業的商業模式將從以往傳統線下為主,轉為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當前,我國聚焦合成生物等顛覆性技術、腦科學和類腦10 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技術、生物大數據等共性關鍵技術,緊緊圍繞民生健康
16、和新興產業培育的戰略需求,突出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等重大產品研制和精準化、個體化、可替代或可再生為代表的未來醫學發展,重點突破新型疫苗、抗體制備、免疫治療等關鍵技術,搶占生物醫藥產業戰略制高點。(四)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政策分析(四)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政策分析 近年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政策,內容涉及產業發展技術路線、產業監督監管、產品研發生產流通等諸多領域。醫藥方面,審評審批和集中采購改革加速研發創新。醫藥方面,審評審批和集中采購改革加速研發創新。藥品注冊管理辦法 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批的指導原則(試行)
17、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等發布,進一步規范了藥物研發創新流程。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 關于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的指導意見等政策陸續發布,國家“帶量采購”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逐漸成為十四五期間藥品集采的主流,并進一步促進帶量采購的范圍從藥品向醫療器械領域擴大,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集中采購持續擴圍,并進一步推動我國醫藥產業從跟隨創新到源頭創新轉變。醫療方面,分級診療持續推進,互聯網醫療方面,分級診療持續推進,互聯網+醫療持續放開。醫療持續放開?!笆奈濉比襻t療保障規劃 并對未來五年全民醫療保障指明了發展方向,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18、試點方案 提出到11 2025 年,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關于推廣三明市分級診療和醫療聯合體建設經驗的通知提出了推進分級診療和醫療聯合體建設的重點工作任務,并明確推廣三明模式是今后一段時期國家醫改工作的重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醫療聯合體建設作為構建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啟動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在全國 118 個城市、567 個縣推進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建設,逐步實現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管理。醫保方面,改革不斷深化,推動醫保體系高質量運行。醫保方面,改革不斷深化,推動醫保體系高質量運行。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醫?;鸨O管制度體系改革,共同推動醫藥創新的“供給側改
19、革”。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向縱深發展,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將以加快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為目標,分期分批加快推進,到 2025 年底,DRG/DIP 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鹑采w。醫保目錄動態更新,2021 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推出,促進醫保目錄進一步優化,并加快新藥、罕見病用藥和抗癌藥進入醫保進程。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政策出臺,極大提高了談判藥品的可及性。生物藥領域,生物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藥領域,生物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提到了
20、空前高度。被提到了空前高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出臺,重點強調維護國家安全,防范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12 展。從整個生物藥領域來看,生物藥批簽發管理不斷規范。新版生物制品批簽發管理辦法實施,規范生物制品批簽發行為,保證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同時簡化了生物制品(疫苗)批簽發機構準入程序,將有力激活市場主體研發生產積極性。疫苗生產流通管理持續規范,新版疫苗生產流通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本進一步明確了多聯多價疫苗委托生產、銷售過程中的各相關主體權責,更加強調疫苗生產流通各環節的過程管理,將加速疫苗生產流通行業規范化發展?;瘜W藥領域,國家對于原
21、料藥行業的環保政策持續加碼?;瘜W藥領域,國家對于原料藥行業的環保政策持續加碼。推動原料藥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推動原料藥產業綠色發展,重點任務中明確要求鼓勵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推進綠色生產技術改造,提高大宗原料藥綠色產品比重,加快發展特色原料藥和高端定制原料藥,依法依規淘汰落后技術和產品;關于推動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推動生產技術創新升級,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開發原料藥綠色低碳生產技術,推動大宗原料藥綠色化改造,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大力發展特色原料藥和創新原料藥。上述文件的出臺,對原料藥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進一步加快新形勢下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步
22、伐,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醫療器械領域,持續推進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替代”,強醫療器械領域,持續推進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替代”,強化行業監管和國際接軌、推進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在全國的化行業監管和國際接軌、推進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在全國的推廣。推廣。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注冊人將對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產品質量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業13 內人士將其總結為“寬進、嚴管、重罰”。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公布第六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目錄,包括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口腔 CT、心電圖機等;浙江省、廣東省等陸續出臺鼓勵公立醫院采購國產醫療設備的政策文件。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發布醫療器械注冊人開展不良事件監測工作指
23、南,加強對醫療器械注冊人、備案人的指導、監管力度,及時、有效控制醫療器械上市后風險。醫療器械唯一標識 UDI 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醫療器械監管將進入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新時代,將使醫療器械產品從生產、經營、使用實現全鏈條的追溯和管控。中藥領域,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重視根據中醫藥中藥領域,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重視根據中醫藥臨床治療臨床治療特點和實際評估臨床價值。特點和實際評估臨床價值。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與中藥臨床定位相適應、體現其作用特點和優勢的療效評價標準,鼓勵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療效評價,探索引入真實世界證據用于支持中藥新藥注冊上市。中藥經典名方復方制
24、劑簡化注冊審批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符合要求的經典名方制劑申報生產,可僅提供藥學及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免報藥效研究及臨床試驗資料。國家逐步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中藥配方顆粒行業規范化與標準化,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控制與標準制定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關于中藥配方顆粒品種試點統一標準的公示等政策規范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控制與標準研究,實現中藥配方顆粒整體質量控制和有效監管。(五)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資本發展趨勢(五)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資本發展趨勢 14 生物醫藥企業迎來上市熱潮。生物醫藥企業迎來上市熱潮。近兩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數量和募資金額均創歷史新高。2020 年和 2021 年,全國分別有 6
25、9 家、121 家生物醫藥公司成功實現首次 IPO 和二次上市(含港股和美股),較上年分別增長 100%、75%。在上市政策對生物醫藥企業盈利要求放寬的背景下,港交所和科創板正在成為我國生物醫藥企業的首選上市地。1 生物藥領域,2021 年,全國有 23 家企業(不包括新三板),其中包括 NASDAQ 上市企業 3 家,在科創板上市企業 9家,港交所上市企業 6 家。從細分領域來看,在重組蛋白領域和抗體領域各有 8 家及 10 家企業布局(其中 4 家企業同時布局重組蛋白和抗體兩個領域),5 家企業布局疫苗,2 家企業布局細胞治療領域,血液制品領域和核酸干擾藥物領域各有 1 家企業布局。從地域
26、分布來看,北京(5 家)、上海(5家)、成都(4 家)是 2021 年新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三個城市,蘇州 3 家企業上市,廣州、泰州等 6 個城市各有 1 家企業上市?;瘜W藥領域,2021 年,全國化學藥領域共有 17 家企業上市,其中祁連國際在 NASDAQ 上市企業,兆科眼科、騰盛博藥 2 家在港交所上市,德源藥業、森萱醫藥成為首批北交所上市企業;另外在上交所上市 6 家,深交所上市 5 家,新三板上市 1 家。醫療器械領域,2021 年,全國共有 36 家醫療器械企業完成 IPO 上市,其中港股上市 13 家、科創板 19 家、創業板1 本節數據引自火石創造數鑒智慧產業(2020/202
27、1)15 4 家,包括心血管和骨科等高值醫用耗材領域的微創心通、歸創通橋、威高骨科、春立醫療、先瑞達、百心安、惠泰醫療等,體外診斷領域的浩歐博、博拓生物、諾禾致源、貝康醫療等,以及醫學影像設備和 AI 醫學影像領域的康眾醫療、鷹瞳科技等。中藥領域,2021 年度,全國中藥行業新增 1 家港股上市公司,為承德御室金丹藥業有限公司。股權融資持續活躍。股權融資持續活躍。2021 年,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融資受疫情的催動在 2020 年發生了大幅增長。2020 年融資總額達到 883.75 億元,較 2019 年增長達到 107.6%。而 2021年的投融資總額較 2020 年又有了進一步的增長。20
28、21 年融資事件數達到 522 起,較 2020 年增長 53.1%;總額達到1113.58 億元,較 2020 年進一步增長 26.0%。投融資事件數的輪次分布,國內同樣與全球基本保持一致,長期以 A 輪投融資事件為主。2020 年和 2021 年,A 輪事件占總體比例分別為 34.8%和 39.3%。圖圖 3.2016-2021 年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融資情況統計2016-2021 年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融資情況統計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104.98241.36308.52425.74883.751113.58611011502833335220200400600040080012002
29、01620172018201920202021投融資額投資事件16(六)新冠疫情對生物醫藥產業的影響(六)新冠疫情對生物醫藥產業的影響 互聯網醫療優勢得以凸顯?;ヂ摼W醫療優勢得以凸顯。線上問診購藥能夠避免人群接觸和集聚,同時也有效分流線下醫院的就診壓力,在疫情中得到快速發展。多家互聯網醫療企業均為患者提供了線上咨詢服務,多家醫藥電商平臺也積極加入,并成為人們購買日常用藥的首選方式。專家跨越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在線方式同一線醫務人員進行遠程問診,特別是針對醫療資源短缺的地區,遠程診療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均的問題,成為對分級診療政策落實過程的補充。未來,隨著處方藥合規
30、、醫保線上線下統一化、鼓勵醫藥電商發展等政策利好進一步落地,互聯網醫療行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加加大公共衛生建設提上議程。大公共衛生建設提上議程。生物安全法明確要求加大生物安全能力的建設力度,加大政府經費投入建設基礎設施。疫情發生后,國務院明確提出所有縣區級以上的疾控中心以及二級以上的綜合醫院都要抓緊進行改造,盡快形成核酸檢測能力;一些地區建設步伐加快,并明確提出要新建擴建傳染病醫院、疾控中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發布,提出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堅持底線原則、合理布局、中西醫并重、平戰結合、防治協同,在疾控中心、縣級、市級、省級四個級別規劃了不同要求。這一方案是公共衛生建設的階段性指
31、導綱領,對十四五期間的醫院建設尤其是傳染病院、ICU、核酸檢測有非常積極的影響??萍紕撔聨戆l展新機會??萍紕撔聨戆l展新機會。為應對此次疫情,國家、地17 方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各類主體積極推進一批科技攻關項目,將在短時間內集中孕育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并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從科技部啟動的四批應急攻關項目看,重點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檢測診斷、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及疫苗研發等方面進行部署。疫情中,移動互聯網、5G、人工智能、超算等數字科技興起,并在病毒溯源、藥物研發、疫情研判、診療救治等醫藥健康場景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國家將出臺政策加快數字信息科技在醫藥健康領域中的應
32、用,進而推動遠程醫療、智能醫療機器人、智能研發、智能醫療救治等新業態的發展。醫藥產業鏈安全備受關注。醫藥產業鏈安全備受關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全球供應鏈網絡的產生了巨大沖擊,隔離封鎖使得全球貿易量銳減,全球產業鏈上下游間的緊密嵌入聯系變得羸弱,尤其是部分防疫物資、藥品產業鏈甚至出現了短暫中斷的風險。國際范圍內出現了“更注重安全而效率其次”的觀點,發達國家逐步減少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將上下游產業鏈環節收縮至本國。由于發達國家產業鏈布局和產品國內的自產自銷,使得中國許多產業的出口環節受到影響和沖擊。同時,跨國公司也開始縮短其產業鏈,加速其工廠在全球進行更加多元化和分散性的布局,以防止區域性的風險導
33、致整個企業生產受到影響,增大我國產業鏈中斷和轉移的風險。中醫藥優勢進一步得到認識。中醫藥優勢進一步得到認識。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其中“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18 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在一系列利好因素推動下,近年來我國中醫藥大產業的市場規模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鑒于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良好效果,世界各國對中藥療效的認可度不斷提高,中藥材對東盟、歐洲等地區的出口增幅顯著。中醫藥企業可以利用歐美國家疫情期間對中藥進口放寬限制的時機加快中藥產品的研發,或與境外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迅速提高國際
34、競爭力。二、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礎與現狀二、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礎與現狀 (一)總體發展情況(一)總體發展情況 重慶是全國主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從產業規模來看,2020 年,全市醫藥制造業工業產值達 597.9 億元,居全國第第 6 位;從歷史增長來看,全市醫藥制造業工業產值在 2016達到峰值 643 億元,隨后在 20182019 年間保持 24%的緩慢增長態勢,2020 年受疫情影響,產值規模有輕微下降;從企業發展來看,全市現規上醫藥企業 191 家,其中年產值 10 億元級的企業 13 家,醫藥工業百強企業 2 家,上市企業 18 家。圖圖 4.20202020 年全國主要城
35、市醫藥制造業工業產值(億元)年全國主要城市醫藥制造業工業產值(億元)19 來源:各地統計年鑒 圖圖 5.20152015-20202020 年重慶市醫藥制造業工業產值(億元)年重慶市醫藥制造業工業產值(億元)來源:重慶市歷年統計年鑒 從產業創新能力來看,2021 年,重慶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風險投融資金額為 69.4 億元,約為北京的 2.1%、上海的 3.3%、成都的 30.5%;全市擁有有效專利授權數 4727 件,約為北京的 15.8%、上海的 24%、成都的 67.8%,CDE 受理、類新藥數量 712 件,約為北京的 19.3%、上海的 24.7%、成都的46.1%,藥物臨床試驗數為 3
36、02 項,約為北京的 13.8%、上海的 11.2%、成都的 42%。上述數據顯示,重慶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水平相比其他前沿城市還有較大差距。從產業創新基礎來看,截止 2021 年底,重慶市建有國家級創新平臺 14 個,省級創新平臺 80 個;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35 項,省級科技進步獎 231 項;擁有卞修武、韓雅玲、楊正林、唐勇四位院士;現有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28 家、器械臨床試驗機構 22 家;建設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重慶市藥物安全評價中心)1 家 GLP 試驗機構。豐富的創新平臺及資源為重慶生物醫藥產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010020030040050060070020
37、152016201720182019202020 從產業空間布局來看,全市現有在建和已建市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共計 8 個。其中,高新區重點布局基因測序、醫療大數據、數字化醫療設備等的生物醫藥高新產業;兩江新區水土產業園以大健康產業發展為目標,吸引入駐 150 余戶企業以及 30 余家科研院所和科研機構,產業集群效益明顯;巴南區重慶國際生物城重點發展生物制藥、化學藥制劑、現代中藥和醫療器械等產業領域,2020 年創新研發投入超 3 億元,研發出 12 個創新藥物進入臨床,全市占比近半,藥物研發創新全市領先;大渡口重點布局精準治療(重點發展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體外診斷試劑與設備
38、(重點發展核酸擴增(PCR)、基因芯片)等的體外診斷特色產業。(二)細分產業發展現狀(二)細分產業發展現狀 1 1、生物藥、生物藥 從產業集聚來看,重慶市生物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巴南區、高新區、渝北區、北碚區等區域,已涌現智飛生物、華蘭生物、精準生物等龍頭企業,涵蓋了疫苗、血液制品、細胞與基因治療等領域。其中,智飛生物是重慶第一家上市的疫苗研發企業,是國內疫苗行業的龍頭企業,市值已超 2200 億。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培育出了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等多個過億大品種。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國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組織工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2 個國家
39、級平臺,重慶市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材料基因組工程重慶市21 重點實驗室等 12 個市級創新平臺,覆蓋了幾乎全類別的生物藥細分領域。2 2、化學藥、化學藥 從產業集聚來看,重慶市化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渝北區、長壽區、北碚區及九龍坡區等區域,涌現了北大醫藥、申高制藥、福安藥業、華森制藥、天圣制藥等 8 家上市企業,培育出了蕓峰藥業、天致藥業等 10 家專精特新化學藥研發生產企業,孵化出圣華曦藥業、植恩生物及三峽云海藥業 3 家隱形冠軍企業,至今已涵蓋了抗感染類、特色??祁惖阮I域的原料藥、中間體、仿制藥和創新藥。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擁有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青蒿素 2 個 1 類創新化學藥,
40、催生出谷胱甘肽、樂卡地平、羅格列酮等 29 個過億大品種。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創新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化學藥物合成研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5 個國家級平臺,天然產物全合成與創新藥物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藥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 29 個市級創新平臺,覆蓋了創新制劑開發、創新化學藥研發等眾多領域。3 3、現代中藥、現代中藥 從中藥材資源來看,重慶市在中藥品種數量與資源蘊藏量上位于全國前列?,F有黃連、青蒿、山銀花、玄參、川黨參、枳殼等中藥材 5832 種,占全國藥用動、植物總數的 48%;擁有 306 個重點品種,占全國數量的 84.3%。從產業集聚來
41、看,重慶市中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渝北區、南岸區、22 涪陵區及榮昌區等區域,涌現了太極集團、華邦生命、涪陵制藥、葵花藥業等多家產值超 10 億的中藥企業,培育出了迪康長江、萬力藥業等 45 家中藥高新技術企業,涵蓋了散結消腫、化瘀止痛、癌癥治療、溫腎補脾、等領域的多種中成藥制劑。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擁有復方紅豆杉、血府逐瘀、復方斑蝥、麝香追風止痛等 14 個過億大品種。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中藥資源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中藥健康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中藥提取技術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等 7個省級平臺,涵蓋中藥防治、中藥保健、中藥提取等領域。4 4、醫療器械、醫療器械 從產業集聚來看,重慶市醫
42、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渝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及北碚區等區域,涌現了安碧捷、澳凱龍、南方數控 3 家上市企業,培育出了新驕陽健康、眾康云科技等 97 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出晶美義齒、上坤醫療器械、派格機械設備等 12 家專精特新企業,業務涵蓋診療設備、醫用軟件、體外診斷試劑、植介入器械、醫用耗材等領域。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擁有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及多孔鉭骨填充材料 2 個三類創新醫療器械,擁有數字化醫用 X 射線攝影系統、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等 66個二類醫療器械。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電磁輻射醫學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臨床檢驗診斷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血管植入物開發國
43、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等 5 個國家級平臺,重慶市醫學檢驗微流控及 SPRi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聲分子影像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 3 個省級23 創新平臺,覆蓋了醫學影像設備、植介入器械、數字醫療、醫學檢驗等多個領域。三、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業細分賽道選擇三、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業細分賽道選擇 (一)構筑以創新藥為主的生物藥產業體系(一)構筑以創新藥為主的生物藥產業體系 抗體藥物方面,重點發展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納米抗體等創新抗體藥物;支持基因測序產品、生物檢測產品以及與儀器配套使用檢測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疫苗方面,積極發展 4 價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13 價肺炎結合疫苗、多組分百白破、流腦
44、聯合疫苗等高端人用多價多聯疫苗。細胞治療方面,開展干細胞和血液病細胞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加快干細胞藥物和再生醫學、基因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細胞治療)、精準醫療、高端醫療等開發和應用?;蛑委煼矫?,重點發展臨床試驗和上市產品相對集中的溶瘤病毒,中遠期布局基因編輯。(二)推動化學藥產業創新提質(二)推動化學藥產業創新提質 藥物制劑方面,積極發展經皮和黏膜給藥制劑、緩控釋口服固體制劑、兒童適用劑型新型注射劑(微球、脂質體等)等高端制劑。改良型新藥方面,緊跟國際醫藥技術發展趨勢,引導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校開展重大疾病新藥的研發,重點發展抗腫瘤藥物、抗感染藥物、心血
45、管疾病藥物、罕見病藥物等領域的改良型新藥。仿制藥方面,加快開展臨床急需、供應短缺、療效確切、新專利到期藥物的仿制開發及已上市藥物的適應癥拓展?;瘜W創新藥方面,以 License-in 模式為主,布局抗腫瘤、抗感染、心血管、以及罕見病化學創新藥。24(三)加速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發展(三)加速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發展 經典名方方面,針對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婦兒科疾病、消化科疾病等中醫優勢病種,挖掘經典名方,開發復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藥新藥。大品種二次開發方面,對中成藥、生化藥及中藥配方顆粒等進行深入研究,加大對脈血康、炎琥寧、復方紅豆杉等大品種進行二次開發。院內制劑方面,借鑒宋代惠民局、和
46、劑局成功的制藥經驗,支持中醫院的制劑室為患者小批量單獨加工傳統的中藥制劑。中藥食品方面,瞄準葛根、酸棗仁、梔子、白芷、苦杏仁等藥食同源的材料,積極發展針對特殊人群,從產品結構、功能、設計等方面開發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四)培育壯大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四)培育壯大高端醫療器械產業 高值耗材方面,重點發展關節、脊柱、創傷系列骨科相關植入器材及配套手術器械,微創外科領域高端吻合器、超聲刀,以及生物降解心血管載藥支架、顱內藥物支架、椎動脈藥物支架等相關產品。IVD 方面,重點布局國產替代空間大的分子診斷(腫瘤檢測領域)、化學發光試劑、POCT(免疫定量平臺、電化學平臺等)。臨床診療設備方面,重點發展遠
47、程物聯智能化醫療設備、高端影像設備、角膜相關檢測設備、激光診斷、治療設備、高標準移動化數字影像系統及三維高清內窺鏡系統等。家用智能化診療設備方面,重點發展以電子血壓計為重點的家用可穿戴式健康監控儀器設備以及理療床、上下肢康復訓練系統等家用理療康復產品。四、九龍坡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建議四、九龍坡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建議 25(一)發展基礎(一)發展基礎 目前,九龍坡形成了汽車摩托車、智能產業、新材料、高端裝備和現代服務業“41”五大主導產業體系。其中,在汽摩和裝備產業領域,九龍坡形成了包含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等在內的高端制造業產業配套體系。在智能產業領域,九龍坡聚集
48、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 200 多家,“芯屏器核網”產業鏈不斷完善,人工智能硬件、智能終端、軟件服務等細分產業不斷壯大。在大健康服務方面,九龍坡圍繞高端醫療、體育健身、養老養生、康復保健等方向,推動健康服務業與健康產品生產有機融合,探索“互聯網健康服務”新模式,逐漸形成綜合性的大健康服務體系。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生物制藥領域,九龍坡擁有遠大生物、泰濠制藥兩家企業,產品涵蓋酪酸梭菌、原料藥、中間體等;醫療器械領域,九龍坡擁有半導醫療、博士泰生物兩家企業,產品涵蓋醫美器械、IVD 儀器等??傮w而言,九龍坡傳統制造業基礎較為堅實,智能產業也取得快速發展,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總體較為薄弱?;谛袠I發展
49、趨勢和本地產業基礎,九龍坡可以智能醫療裝備、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服務、康復保健服務等領域為突破口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二)發展重點(二)發展重點 1 1、智能醫療裝備制造業、智能醫療裝備制造業。依托九龍坡區智能產業基礎和高端裝備及其供應鏈產業基礎,探索與高端醫療器械的融合發展。圍繞智慧醫院建設需求,布局用于導診、無接觸掃描、26 重癥監護/護理、智能巡檢、配液送藥、醫療垃圾處理、消殺滅菌等系列醫療機器人;圍繞診療設備智能化發展趨勢,探索發展智能影像設備、高清內窺鏡、醫用 3D 打印設備等細分產業。圍繞康養產業快速發展趨勢,布局家用康復器械,布局具備健康管理、生理數據監測、安全防護等功能智能可穿戴設
50、備;電子血壓計、血糖儀、脂肪測量儀、按摩儀等家用監測康復器材,布局女性孕期及嬰兒護理儀、臥床大小便護理儀等家用護理設備,以及用于骨科康復、肌肉訓練、關節訓練等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等系列康復訓練設備。圍繞醫美市場快速發展趨勢,積極布局用于皮膚治療的皮秒、點陣、光子激光美容設備,及熱拉提、熱瑪吉等射頻美容設備和即時檢測設備。2 2、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服務業。、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服務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藥不斷深化融合(BT+IT)的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數字化產業服務。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各環節的應用,重點發展醫療人工智能開源平臺,建設醫療大數據中心,布局生物醫藥專用 AI
51、 技術及核心元器件,以及應用與智能生產的數字系統和硬件系統;支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物醫藥產業運營管理方面的應用,積極發展互聯網醫院、產業互聯網平臺、精準營銷、醫藥電商、藥械物流、醫藥供應鏈金融、醫療保險等生產型服務業。3 3、康復保健服務業。、康復保健服務業。依托九龍坡生態環境優勢、養生資源即及智能產業基礎,探索發展集養老保健、健康管理、健康旅游于一體的數字健康服務產業。圍繞養老護理、日間照27 料、居家養老、文化娛樂等養老需求,重點發展面向“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職業病患者等群體的健康信息建檔、健康檢測、健康干預、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詢和健康保險等服務業;推動健康醫療機構與旅游
52、機構深度融合,鼓勵有條件的度假村、景區等建設康養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國際化醫養結合體驗中心。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業,加快以院內制劑為代表的中藥特色制劑研發;扶持一批國醫大師工作室、“名醫堂”“名醫館”。(三)發展舉措(三)發展舉措 1 1、集聚產業主體、集聚產業主體。一是圍繞智能醫療裝備制造、產業數字化、數字健康等重點領域,集中資源和力量招引一批顯示度高、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化項目,在生物醫藥研發生產細分賽道,依托引進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互聯網中心”,沉淀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相關的人才、產業鏈資源積累,從而進一步引入藥械研發生產全生命周期企業,并形成良好的生物醫藥產業協同生態進一步服務于引入
53、的產業主體,促進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逐步形成產業集聚優勢二是探索產業招商新模式,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產業運營、戰略咨詢、投融資等社會力量開展合作,利用專業的招商信息、豐富的產業數據、雄厚的產業資本,聚焦上下游產業鏈條,優化招商新模式、提升效率。2 2、打造平臺載體。、打造平臺載體。一是打造產業創新平臺,依托西南大學、陸軍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高校及其附屬醫院,搭建面向精準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技術轉移平臺和創28 新孵化平臺。二是支持企業自建各類創新研發平臺,支持其與在渝高校院所、臨床機構等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支持企業通過“揭榜掛帥”等形式參與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三是鼓勵各類創新平臺融合貫
54、通,通過引入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互聯網中心”平臺,整合本地創新資源數字化優先服務于本地企業,同時鼓勵本地企業和創新資源通過中心,延伸至全國創新資源及企業開展合作,通過中心數字化集聚和運營服務能力,把本地企業創新發展半徑從本地擴展到全國范圍,充分利用數字化、互聯網化利用全國創新要素加速本地企業創新發展。3 3、加速產業升級。、加速產業升級。一是鼓勵區內生物醫藥企業加強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深度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著力提升數字化水平,打造一批智能車間、工廠,著力推進綠色制造。二是支持區內生物醫藥企業按最新藥品、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提升產品質量水
55、平,以實施新版 GMP 認證為契機,鼓勵企業通過歐盟、美國及各種醫藥國際認證,加快國產藥械的國際化進程。4 4、事業產業協同發展、事業產業協同發展。以通過數字賦能構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統為抓手,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的協同發展。啟動“智慧醫療”建設項目,強化區域智慧醫療基礎建設,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物聯網、嵌入式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完善智慧醫院、智慧病房、AI 客服、醫療輔助智能化知識庫等智慧醫療應用系29 統。深化“九龍坡云醫院”項目,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入駐平臺,加快推動互聯網醫院建設,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5 5、加強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數字
56、賦能。、加強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數字賦能。一是通過“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互聯網中心”,加強構建基于數據智能和網絡協同的產業生態服務,提供真正基于數據驅動的企業創新服務運營,實現企業及資源數據的有效運營、數據驅動的企業服務決策、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一站式創新資源線上獲取和線下專業服務,為區域企業實現基于數字化畫像精準的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創新資源獲取、更先發的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構建更先進的研發和供應鏈體系,伴隨企業成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最終建設形成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數字化發展生態。二是加強機制創新,引導生物醫藥企業加快上云,支持企業建立完善的數據戰略和數據治理體系,加強數據的開發利用,提升企業
57、研發、生產、營銷等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通過“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互聯網中心”搭建生物醫藥數字化應用商店,整合行業數字化廠商服務及部分自主研發 SaaS 工具,在核心基礎應用、研發應用、制造應用、商業應用等方向,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幫助傳統醫藥企業和中小生物醫藥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為其提供一站式數字化應用解決方案和高效便捷的數字化轉型服務,使九龍坡區及重慶市生物醫藥企業率先具備快速數字化轉型建設的能力,率先實現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三是支持基于數字平臺的產業協同創新,鼓勵供應鏈、產業鏈上下30 游企業間加強數據貫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充分利用數字平臺與合作企業的資源與能力,加強探索 BT+IT 融合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6 6、推動國醫國學高質量發展、推動國醫國學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健全中醫醫療、護理、養老、康復四位一體的新型養老模式,促進醫養結合。加強中醫藥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建設一支臨床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醫、教、研相結合的專業技術隊伍。依托巴渝國醫城建設,打造中醫服務業聚集區;圍繞名院、名科、名醫,加快培育中醫品牌,持續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