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醫藥生物行業發展趨勢與創新藥產業鏈研究報告(13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醫藥生物行業發展趨勢與創新藥產業鏈研究報告(130頁).pdf(13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國家藥品集采規則逐步完善,制度化、常態化開展自2018年以來,國家藥品集采已開展五批六次,相關規則不斷完善。尤其近幾批集采規則對比來看,基本框架已然確定,只有細節微調,比如:1)納入國家集采的品種基本已有3家企業可以申報,以保證相對充分的競爭;2)差額中選并有1.8倍熔斷機制,同時最多入圍企業數增加到不超過10家,以保障合理且可接受的降價幅度;3)采購周期和約定采購量與中選企業數掛鉤,以適應不同的競爭格局等。國家集采逐漸制度化、常態化。集采降價水平基本穩定,涉及品種規模大幅增加 根據醫保局數據,目前藥品國家帶量采購共納入218個品種,臨床使用的化學藥品大概490種,即已有約44%的品種納入集采
2、;五批帶量采購共涉及金額2200億元,占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化學藥品采購金額的30%。 從歷次帶量采購情況來看,整體降價水平基本穩定在55%左右,但納入集采的品種數目在不斷增加,對應的市場規模也不斷增加。以約定采購量*最高有效申報價計算,第五批62個納入品種集采前對應的市場規模約為562億元。多個大品種已經納入集采 2018年4+7及2019年4+7擴面中中選的25個品種以大品種為主, PDB樣本醫院銷量超過2億元的有20個,若以放大5倍計,則這些品種實際銷售額可能超過十億元。 自第二批起,醫保局開始公布最高有效申報價,若以最高有效申報價*首年約定采購量來估算品種對應市場規模,則有30個品種(第二批到第五批共采購193個品種)市場規模超過10億元;市場規模前20的品種中,有14個為注射劑,其中奧沙利鉑注射劑以61億元的市場規模排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