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電力IT機遇明朗重點關注虛擬電廠-221018(4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科技行業:電力IT機遇明朗重點關注虛擬電廠-221018(45頁).pdf(4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 證券研究報告 科技科技 電力電力 IT 機遇機遇明朗明朗,重點重點關注虛擬電廠關注虛擬電廠 華泰研究華泰研究 計算機計算機 增持增持 (維持維持)計算機應用計算機應用 增持增持 (維持維持)研究員 謝春生謝春生 SAC No.S0570519080006 SFC No.BQZ938 +(86)21 2987 2036 研究員 范昳蕊范昳蕊 SAC No.S0570521060004 +(86)10 6321 1166 行業行業走勢圖走勢圖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2022年10月18日中國內地 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新型電力系
2、統倒逼電網數字化轉型,信息化投入有望高增新型電力系統倒逼電網數字化轉型,信息化投入有望高增 2021 年 3 月,我國首次提出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以電網為樞紐,其電源結構(集中式與分布式新能源廣泛接入)與負荷特性(終端電氣化率及負荷主動性提升)的變化,倒逼電網加速數字化轉型以適應業務需求變化,催生電力 IT 投資新機遇。目前我國數字電網中、后臺的基礎系統已基本建設成熟,面向發、輸、變、配、用等環節的前臺業務系統將是未來的關注重點?!笆奈濉逼陂g,我國電網投資總額將突破30,000 億元,數字化轉型加速將帶動信息化投入占比提升,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電網信息化投入
3、占比有望從“十三五”期間的 13%提升至 15%。輸、配電環節或將最先受益,用電環節需求有望加速釋放輸、配電環節或將最先受益,用電環節需求有望加速釋放 新型電力系統將對電網企業發、輸、變、配、用等環節的軟件系統提出全新要求。從建設需求來看:調度、配電環節受電力結構轉型影響最大,建設的緊迫性最高;發、用電環節由于建設主體不局限于電網企業,網側建設緊迫性次之;輸、變電環節受影響再次之。從市場空間來看:發電環節受我國新能源建設快速推進影響,具有較大的增量空間;用電環節受商業模式不斷拓展、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影響,下游需求有望快速釋放,市場規模將實現高速增長;輸、變、配環節建設基礎較強,主要由存量空間業
4、務升級帶動增長。我們認為,配電、調度環節或將最先受益,用電環節將貢獻最大的增量市場。虛擬電廠上、下游邊際拓展加速,開啟千億級藍海市場虛擬電廠上、下游邊際拓展加速,開啟千億級藍海市場 虛擬電廠進入以需求為主導的快速發展期,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帶動虛擬電廠產業邊際加速拓展。1)從上游基礎資源來看:分布式電源、儲能等基礎資源建設加速,虛擬電廠可聚合資源池迅速擴大,據國家電網預測 2025 年有望形成最大負荷 5%的系統調節能力;2)從下游產業需求來看:電力供需矛盾日益加劇,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需求旺盛增長,同時配網終端自治成為新電網形態下的全新要求。我們認為,虛擬電廠產業上下游變化,將帶動中
5、游業務模式與平臺技術發展,未來 2-3 年虛擬電廠商業模式有望向電力交易、碳交易持續拓展,2025 年運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虛擬電廠吸引新玩家入局,能源虛擬電廠吸引新玩家入局,能源 ITIT 企業仍是現階段主力軍企業仍是現階段主力軍 與產業核心驅動力變化適配,虛擬電廠市場參與玩家類型不斷拓展。我們判斷,1)政策主導階段:虛擬電廠智能化需求不高,電網企業作為電力調度中心競爭優勢最為明顯;2)需求主導階段:虛擬電廠的建設動力更多來自于電網企業、發電集團的業務需求,數字運營平臺相關技術的重要性排序也在不斷上升,能源 IT 廠商兼具行業 Know-How 與信息化優勢,或將優先受益;3)技術主導階
6、段:得益于虛擬電廠商業模式更加清晰以及項目試點的廣泛驗證,新能源車企、科技公司都有望作為虛擬電廠運營商進入市場,相同業務模式下,科技公司在運營平臺等方面技術優勢有望凸顯。風險提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不及預期,電力市場改革不及預期,測算與實際不符的風險。(34)(23)(12)(1)10Oct-21Feb-22Jun-22Oct-22(%)計算機計算機應用滬深300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 科技科技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新型電力系統倒逼電網數字化轉型,信息化投入有望高增新型電力系統倒逼電網數字化轉型,信息化投入有望高增.5 數字電網建設全面提速,電網信息化建設
7、需求高增.5 數字技術內化為產業驅動,引領電網業務升級拓展.5 數字業務技術平臺日益完善,前臺應用是建設重點.6 電網投資額再創新高,智能化投入占比有望提升.7 輸、配環節或最先輸、配環節或最先受益,用電環節是星辰大海受益,用電環節是星辰大海.8 調度環節:電力供需平衡難度升級,源荷互動提出全新技術要求.8 配電環節:配網建設邁入全新階段,智能化程度有望同步提升.10 發電環節:電網承擔新能源消納主體責任,新能源管理重要性凸顯.11 用電環節:電力交易、虛擬電廠、儲能管理等系統趨勢明朗.13 虛擬電廠黃金時代加速到來,催生千億級藍海市場虛擬電廠黃金時代加速到來,催生千億級藍海市場.15 十年變
8、革拆解:外驅內生,由虛向實.15 上、下游拓展加速:商業模式有望實現突破,千億級藍海亟待開啟.17 上游:系統變革帶動分布式能源建設加速.17 下游:供需矛盾加劇帶動下游需求釋放.23 中游:市場體系完善帶動商業模式拓展.27 競爭格局分析:能源 IT 企業優勢凸顯,科技公司加速入局.33 傳統玩家集中在工業、公用事業、信息技術三大領域.33 技術主導產業未來,競爭格局或將改寫.36 主要參與公司梳理.38 國能日新.38 南網科技.38 朗新科技.39 恒實科技.39 國網信通.39 國電南瑞.40 恒華科技.40 風險提示.41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9、3 科技科技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我國電網建設進入數字電網發展時期.5 圖表 2:數字技術帶動電網業務升級拓展.5 圖表 3: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支撐體系.6 圖表 4: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總體藍圖.6 圖表 5:數字電網中、后臺體系搭建已基本完善(以南方電網為例).6 圖表 6:我國電網智能化投資占比呈增長態勢.7 圖表 7:用電、調度環節智能化投入占比快速增長.7 圖表 8: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網側軟件受益趨勢分析.8 圖表 9:供需平衡方式從“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9 圖表 10:國電南瑞新一代調度支持系統架構及功能目標.9 圖表 11:2020 年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市場份額
10、.10 圖表 12:配電自動化系統結構復雜.10 圖表 13:配電自動化系統市場競爭格局概覽(截至 2021 年).11 圖表 14:2018 年起國家頒布多項關于新能源消納的政策文件.11 圖表 15:網側新能源管理涵蓋功率預測系統及新能源管理系統.12 圖表 16:2019 年光伏發電預測系統市場競爭格局.12 圖表 17:2019 年風力發電預測系統市場競爭格局.12 圖表 18: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總體設計.13 圖表 19:虛擬電廠主要試點項目及參與玩家.14 圖表 20:儲能智慧管理云平臺系統架構(以國能日新產品為例).14 圖表 21:虛擬電廠十年產業變革全景圖.15 圖表 22:
11、虛擬電廠的發展驅動因素包括內、外兩大方面.16 圖表 23:虛擬電廠對政策、需求、技術的依賴程度隨產業變革而變化.16 圖表 24:產業邊際變化有望帶動虛擬電廠快速崛起.17 圖表 25:新型電力系統電源裝機結構以新能源為主體.18 圖表 26:與傳統電源相比新能源電源出力具有明顯的隨機性和波動性.18 圖表 27:風力發電反調峰特性顯著.18 圖表 28:新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呈現逆向分布特征.18 圖表 29:2017-2021 年我國分布式光伏建設進展加速.18 圖表 30:2017-2021 年我國分布式風電建設進展加速.18 圖表 31:2021 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量前十地區.1
12、9 圖表 32:2021 年我國分布式風電累計裝機量前十地區.19 圖表 33:全國“整縣光伏”項目試點數量概覽(截至 2022 年 6 月).19 圖表 34:電能替代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20 圖表 35:電動汽車與電網雙向互動示意圖.20 圖表 36:虛擬電廠可控負荷特性對比.20 圖表 37:2017-2050 年終端電氣化比率將持續提升.21 圖表 38:第三產業、居民用電負荷占比逐年增加.21 圖表 39:2016-2021 年及 2022 年 1-6 月全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21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 科技科技 圖表 40:虛擬電廠聚
13、合儲能以分布式儲能為主.22 圖表 41:2018-2021 年用戶側分布式儲能規??焖僭鲩L.22 圖表 42:新型電力系統供需矛盾加劇.23 圖表 43:2021 年 1-9 月全國煤炭價格持續走高.24 圖表 44:2022 年 6-8 月全國多地持續高溫.24 圖表 45:2022-2024 年全國電力供需緊張或將加劇.24 圖表 46:尖峰負荷時間短、頻次低、持續時間短.25 圖表 47:滿足 5%尖峰負荷虛擬電廠成本更低.25 圖表 48:虛擬電廠有望加速需求響應的“自主化、多元化、智能化、標準化、市場化”進程.26 圖表 49:新型電力系統呈現多種電網形態并存的總體格局.26 圖表
14、 50:虛擬電廠參與需求響應流程示意圖.27 圖表 51:國家和地方虛擬電廠輔助服務相關政策匯總.28 圖表 52:廣州市虛擬電廠主要申請條件與響應類型信息.29 圖表 53:廣州市虛擬電廠補貼標準及補貼額測算.29 圖表 54:完善的市場交易體系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電量平衡.30 圖表 55: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零售與批發市場的銜接.30 圖表 56:我國碳交易試點市場覆蓋重點行業概覽.31 圖表 57:虛擬電廠參與碳交易的商業模式示意圖.31 圖表 58:2025 年虛擬電廠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32 圖表 59:虛擬電廠市場玩家類型隨產業核心驅動力變化而不斷拓展.33 圖表 60:虛擬電廠
15、相關企業行業分布以工業為主(以 Wind 虛擬電廠指數為參考).33 圖表 61:虛擬電廠傳統玩家優勢對比.34 圖表 62:虛擬電廠項目最新中標情況(2021 年 9 月-2022 年 9 月).35 圖表 63:國能日新虛擬電廠管理系統產品架構.36 圖表 64:特斯拉打造新能源生態閉環.37 圖表 65:蔚來充電樁數量保持高速增長.37 圖表 66:提及公司表.41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 科技科技 新型電力系統倒逼新型電力系統倒逼電網電網數字化數字化轉型轉型,信息化投入信息化投入有望高增有望高增 數字電網建設數字電網建設全面全面提速提速,電網信息
16、化建設,電網信息化建設需求高增需求高增 數字電網時代來臨,數字電網時代來臨,電網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電網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我國電網建設與電力產業變革高度協同,大致分為四個發展階段,主要經歷了從小電網到互聯大電網再到智能化電網的階段性變革,目前正處于從智能電網到數字電網的跨越發展時期。早在智能電網時期,兩大電網企業(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已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目標,2020 年 11 月,南方電網發布數字電網白皮書,再次明確了數字電網的概念定義、平臺架構、建設路徑與遠景目標,在智能化的基礎上強調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地位。2021 年 3 月,國家提出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電網建設持續向
17、數字電網進階跨越,數字技術有望持續帶動電網升級。圖表圖表1:我國我國電網電網建設進入數字電網發展時期建設進入數字電網發展時期 資料來源:數字電網白皮書,南方電網(2020)、華泰研究 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內化為產業驅動內化為產業驅動,引領引領電網業務升級電網業務升級拓展拓展 數據成為電網數據成為電網企業企業的的生產要素,數字技術生產要素,數字技術從“外在輔助”從“外在輔助”升級升級為為“內在“內在驅動驅動”。數字電網建設目標下,數字技術不再局限于業務賦能,而是進一步升級為電網業務發展的內在驅動。電網企業在保證電力安全可靠供給的前提下,更加強調電網數據價值的發現和創造,希望通過數據優化自身的技術、管
18、理、組織,有望通過“數據流”引領和優化“能量流、業務流”,支撐企業業務的創新升級。我們認為,數字電網建設推動下,數字技術將覆蓋電力發、輸、變、配、用等業務環節,數字技術結合電力業務場景有望激發更大的產業價值。圖表圖表2: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帶動帶動電網業務升級電網業務升級拓展拓展 資料來源:“數字技術+電力業務”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郭曉斌(2021)、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 科技科技 數字數字業務業務技術技術平臺平臺日益日益完善完善,前臺應用是建設重點前臺應用是建設重點 數字數字業務業務技術技術平臺平臺是是數字電網數字電網業務開展的業務開展的核心
19、支撐核心支撐??偨Y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白皮書(2020)、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2022)來看,數字業務技術平臺是數字電網建設與業務開展的關鍵支撐。數字業務技術平臺可分為后-中-前三部分,其中,后臺主要依托云平臺、物聯網平臺等實現電力的數據采集、存儲、計算,中臺主要依托數據中心、云平臺進一步實現電網數據、技術、業務的服務共享,前臺主要基于中臺提供的業務服務構建支撐電力業務場景的各類應用,實現電力業務的高效開展。圖表圖表3: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支撐體系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支撐體系 圖表圖表4: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總體藍圖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總體藍圖 資料來源: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
20、術支撐體系白皮書,國家電網(2022)、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數字電網白皮書,南方電網(2020)、華泰研究 中中、后臺后臺搭建基本完成,搭建基本完成,前臺應用前臺應用持續深化完善持續深化完善。以南方電網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為例,2019年 7-12 月,南方電網云平臺、人工智能平臺、互聯網平臺、底座式大數據中心陸續上線,標志著數字業務技術平臺的中、后臺基礎平臺基本搭建完成。2020-2021 年,南方電網運營管理平臺、南網“智瞰”(全設備時空數字孿生)、南網“智搜”(全業務、全類型、全時態數據信息查詢、獲?。┑葢藐懤m上線,實現了前臺應用的深化拓展?;跀底蛛娋W的建設現狀與遠景目標,我們認為,我國
21、數字電網的中、后臺建設日趨成熟,未來電網數字化建設將聚焦前臺應用的功能優化與拓展,建議關注業務變革催生的新應用需求。圖表圖表5:數字數字電網中電網中、后臺后臺體系體系搭建已基本完善(以南方電網為例)搭建已基本完善(以南方電網為例)資料來源:數字電網實踐白皮書,南方電網(2021)、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7 科技科技 電網投資電網投資額再創新高額再創新高,智能智能化化投入投入占比占比有望有望提升提升 新型電力系統拉動電網投資增長新型電力系統拉動電網投資增長,“十四五”投資總額將突破,“十四五”投資總額將突破三萬三萬億元億元。2015 年以國務院關于
22、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電改9號文)為綱領的新一輪電改正式開啟,同年電網投資總額突破 5,000 億元;2018 年起,受政府部門強制要求電網降低電價及特高壓項目審批速度放緩等因素影響,電網投資總額連續三年呈現下降趨勢;2021 年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目標的提出重振電網投資信心,兩網積極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以適應供需兩側的結構性變化,預計 2022 年電網總額將突破 6,000 億元,達到歷史新高?!笆奈濉逼陂g國家電網規劃投資約 2.2 萬億元,南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 6,700 億元,疊加部分地區電網公司,全國電網投資總額將突破三萬億元,較“十三五”期間的電網投資總額同比增長 16.7
23、3%。電網電網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化轉型加速,帶動帶動電網電網智能智能化投入占比化投入占比持續提升持續提升。數字電網是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形態,能夠加強全網感知、決策、控制能力,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緩解電力供需不確定并存帶來的電力平衡壓力,根據南方電網規劃,數字電網將于 2025 年全面建成,電網數字化轉型的全面加速將帶動電網智能化投入占比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電網智能化投資占比約為 13%,考慮到數字電網建設將于“十四五”期間基本建設完成,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有望提升至 15%,電網智能化投資金額將從約 3,300 億元提升至約 4,500億元,年均電網智能化投資金額約為 900 億
24、元。圖表圖表6:我國電網智能化投資占比呈增長態勢我國電網智能化投資占比呈增長態勢 資料來源: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華泰研究預測 用電、調度環節占比用電、調度環節占比有望保持增長態勢有望保持增長態勢。根據賽迪咨詢發布的2022 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及結構變化報告顯示,我國電網智能化建設重點逐步從供給側向需求側轉移,用電環節、調度環節的智能化投入占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合計占比已從 2017 年的 43.8%提升至 2021 年 51.5%;同時受電力平衡方式從“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輸、配電環節的智能化投入占比呈穩健增長趨勢,合計占比從2017年的17.4%提升至2021年21.1%。圖表
25、圖表7:用電、調度環節智能化投入占比快速增長用電、調度環節智能化投入占比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2022 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及結構變化,賽迪咨詢(2022)、華泰研究 8.3 8.4 8.8 8.7 8.8 35.3 35.7 41.6 42.1 42.7 12.7 13.3 13.6 14.2 15.0 38.0 36.8 30.2 28.8 26.8 4.7 5.1 5.2 5.6 6.1 0.8 0.7 0.6 0.6 0.6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72018201920202021調度用電配電變電輸電發電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
26、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8 科技科技 輸、配環節或最先受益,用電環節是星辰大海輸、配環節或最先受益,用電環節是星辰大海 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倒逼電網升級倒逼電網升級,催生催生電力電力 IT 投資新機遇投資新機遇。2021 年 3 月,我國首次提出新型電力系統概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以電網為樞紐,其電源結構(集中式與分布式新能源廣泛接入)與負荷特性(終端電氣化率及負荷主動性提升)的變化催生大量新業務需求,倒逼電網結構與業務系統升級。以電網為建設主體的電力 IT 軟件作為電網運營管理與業務開展的重要依托,呈現出功能拓展與加速
27、滲透的發展態勢,催生了電力 IT 投資的新機遇。調度調度、配電環節或將最先受益配電環節或將最先受益,發,發、用電環節次之用電環節次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將對電網企業在發、輸、變、配、用等環節的軟件系統提出全新要求。從建設從建設需求需求來看:來看:調度、配電環節受電力結構轉型影響最大,建設的緊迫性最高;發、用電環節由于建設主體不局限于電網企業,網側建設的緊迫性次之;輸、變電環節受影響再次之。從市場空間來看:從市場空間來看:發電環節受我國新能源建設快速推進影響,具有較大的增量空間;用電環節受商業模式不斷拓展、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影響,下游需求有望快速釋放,市場規模將實現高速增長;輸、變、配環節建設基礎
28、較強,主要由存量空間業務升級帶動增長。我們認為,未來 2-3 年配電、調度環節或將最先受益,用電環節受益趨勢明朗并將貢獻最大的增量市場。圖表圖表8: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網側軟件受益趨勢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網側軟件受益趨勢分析分析 資料來源: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國家電網(2021)、華泰研究 調度調度環節:環節:電力電力供需平衡難度升級,供需平衡難度升級,源荷互動提出源荷互動提出全新技術要求全新技術要求 新型電力系統重塑電力供需格局,從“源隨荷動”到“源荷互動”。新型電力系統重塑電力供需格局,從“源隨荷動”到“源荷互動”。從傳統電力系統到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三側均產生較大變化:1
29、)電源結構:)電源結構:由可控連續出力的火電占主導,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占主導轉變,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的大量接入讓電力供給側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強;2)負荷特征:)負荷特征:由傳統的剛性、純消費型負荷,向柔性、產消兼具型負荷轉變,同時終端電氣化率的不斷提升導致用電需求持續高增;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9 科技科技 3)電網結構:)電網結構:從單向逐級輸配電網,向交直流混聯大電網、主動配電網、智能微網多形態并存轉變,電網不僅承擔電能傳輸的作用,而且更多地承擔電能互濟、備用共享的職能。因此,傳統通過調度常規發電機組跟蹤電力負荷曲線的“源隨荷動”調度
30、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系統需求,考慮到供需雙側不確定性增強、供需結構性問題加劇,電力系統高度關注供需雙側的靈活性、主動性,電力供需平衡調度逐步向“源荷互動”演變。圖表圖表9:供需平衡方式從“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供需平衡方式從“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 資料來源:Stochastic processes in renewable power systems:From frequency domain to time domain,宋永華(2019)、華泰研究 “源荷互動”關鍵在于實現源網荷儲的高效協同“源荷互動”關鍵在于實現源網荷儲的高效協同,對電網調度軟件提出全新需求,對電網調度軟
31、件提出全新需求?!霸春苫印睆母旧细淖兞嗽械摹按箅娋W一體化控制”平衡模式,電力平衡向“更大時空尺度的非完全源荷實時平衡”模式轉變,催生了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可靠高效全景控制、多級電網協調、源網荷儲協調控制的業務新需求。2020 年起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牽頭、南瑞集團參與研發的新一代調度控制系統,在華東、西北、華中等網調中心以及江蘇、上海、寧夏、新疆等省調中心展開試點應用,根據試點情況來看,新一代調度控制系統可使電網負荷峰谷差降低約 5%、新能源消納能力提高約 3%,有效提升了大電網調度“預想、預判、預控”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應用效果顯著,更加符合新型電力系統的調度要求。圖表圖表10:國電南瑞新
32、一代調度支持系統架構國電南瑞新一代調度支持系統架構及功能目標及功能目標 資料來源:國電南瑞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0 科技科技 國電南瑞國電南瑞占據省占據省調及調及以上以上大部分市場大部分市場。我國電力調度層級自上而下分為國調、網調、省調、地調、縣調五層,其中國調、網調、省調系統的技術壁壘較高,調度控制系統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國電南瑞作為新一代調度控制系統的研發參與者,占據了我國省調及以上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地調及以下層級技術壁壘較低,主要參與者包括積成電子、東方電子等廠商。圖表圖表11:2020 年年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市場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市場份
33、額份額 資料來源:國電南瑞官網、東方電子官網、積成電子官網、華泰研究 配電環節:配電環節:配網配網建設建設邁入邁入全全新階段新階段,智能化智能化程度程度有望有望同步提升同步提升 配網配網建設成為建設成為工作重點,工作重點,有望有望滿足滿足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終端自治終端自治需求需求。伴隨新能源開發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的電網形態呈現“大電網”與“分布式電網”兼容互補的總體格局,交直流混聯大電網、柔性直流輸電網、主動型配網、微電網等多種形態電網協同并存。配網側來看,大量分布式新能源電源的配網側接入,推動配電網由單向無源網絡向供需互動的有源網絡演變,供需平衡難度加大,源荷界限更加
34、模糊,網絡潮流出現復雜多向流動,對配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提出更高要求,主動型配網建設成為電網的工作重點。根據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發布的“十四五”投資規劃,配網投資金額約占電網總投資的 60%。配網自動化系統配網自動化系統壁壘較高壁壘較高,智能化程度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有待提升。配網自動化系統由配電主站、配電子站、配電遠方終端及通信網絡組成,自下而上包括智能感知、智能運維、智能控制、智能決策四部分,系統結構復雜、技術壁壘較高。新型電力系統配網環節的快速建設對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配網狀態監測、故障快速定位、故障自動隔離、分布式電源接入控制等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代配電自動化系統也呈現出信息采集更廣、專業
35、支撐更精、故障自愈更快、安全防護更強的特點,智能化水平有望實現進一步提升。圖表圖表12:配電自動化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結構復雜結構復雜 資料來源:國電南瑞官網、華泰研究 國電南瑞60%積成電子18%東方電子19%其他廠商3%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 科技科技 主站、子站環節主站、子站環節市場市場集中度較高,終端環節格局分散。集中度較高,終端環節格局分散。主站及子站系統的技術壁壘較高,市場集中度較高,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以 2017 年為例,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 CR3 高達 76%,國電南瑞市占率達 43%;配電終端技術壁壘較低,競爭格局更為分散,據華經產
36、業研究院測算,2018 年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 CR5 僅為 31%。截至 2021 年,配電自動化市場主要參與廠商包括國電南瑞、許繼電氣、積成電子、四方股份等 圖表圖表13:配電自動化系統市場競爭格局概覽配電自動化系統市場競爭格局概覽(截至(截至 2021 年)年)資料來源:2021 年中國智能配電網行業現狀分析,華經產業研究院(2021)、華泰研究 發電環節:發電環節:電網承擔電網承擔新能源消納新能源消納主體主體責任責任,新能源管理重要性凸顯新能源管理重要性凸顯 新型電力新型電力系統要求系統要求新能源新能源電力高水平消納電力高水平消納,電網承擔電網承擔主體主體責任責任。為解決棄風、棄光嚴重等
37、問題,提升新能源電力的消納水平,2018 年起,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陸續頒布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 年)、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關于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的通知等多項文件,加強新能源電力并網考核,分配新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逐步明確各電力主體責任,“電網企業要承擔電網建設發展和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的主體責任,電源企業適當承擔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責任”。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新能源裝機占比快速攀升,實現新能源電力的高水平消納成為基本要求,因此,作為主體責任方的電網企業將積極加強新能源管理系統建設。圖表圖表14:2018 年起國家頒布多項
38、關于新能源消納的政策文件年起國家頒布多項關于新能源消納的政策文件 時間時間 部門部門 政策政策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2018 年 10 月 30 日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 年)2018 年清潔能源消納取得顯著成效,到 2020 年,基本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2019 年 5 月 15 日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 建立電源供應側促進和用電消費側責任雙軌并行,共同發力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機制,逐步過渡到以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側責任為主、市場化運行為基礎的發展機制。2020 年 5 月 20 日 國家電網、南
39、方電網 關于發布 2020 年風電、光伏發電新增消納能力的公告 2020 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南方電網公司經營區、內蒙古電力公司經營區的風電、光伏發電合計新增消納能力分別為 6850 萬千瓦,1360 萬千瓦和300 萬千瓦。2020 年 6 月 1 日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關于各省級行政區域 2020 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通知 明確 2020 年后,各?。▍^、市)2020 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總量責任權重、非水電責任權重的最低值和激勵值,并開展全面進行監測評價和正式考核。2021 年 2 月 10 日 國家能源局 關于征求 2021 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和 2022
40、-2030 年預期目標的建議函 2030 年全國統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為 40%,其中非水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為 25.9%。擬實行雙消納考核,壓實風電太陽能發電發展責任。2021 年 5 月 21 日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關于 2021 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 從 2021 年起,每年初滾動發布各省權重,同時印發當年和次年消納責任權重,當年權重為約束性指標,各省按此進行考核評估,次年權重為預期性指標。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 科技科技 新能源管理新能源管理以以發電預測為基礎,實現
41、發電預測為基礎,實現源網有機協同源網有機協同。以電網為建設主體的新能源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區域發電功率預測系統、電網(省級、地市級)新能源管理系統兩大類。1)區域發電功率預測系統區域發電功率預測系統:不同于以新能源電站為建設主體的單站/集中發電預測系統,主要用于電網對下屬區域內并網電站發電功率進行集中預測,可以使電網更精確地了解下屬并網電站的發電功率,從而更有效地安排區域內的電力調度計劃。目前,我國新能源發電預測系統建設仍以電站為主,但考慮到未來分布式新能源建設快速推進以及電網新能源消納主體責任的逐步壓實,區域發電功率預測系統有望實現較快發展。2)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根據面向主
42、體的不同,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主要分為省級和地市級兩類,主要用于滿足電網企業對新能源電站進行消納分析、承載力評估、數據管理的業務需求,實現對下屬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有效管理和科學評估。圖表圖表15:網側新能源管理網側新能源管理涵蓋功率預測系統涵蓋功率預測系統及及新能源管理系統新能源管理系統 資料來源:國能日新官網、華泰研究 新能源新能源發電預測發電預測廠商廠商或將或將優先受益優先受益。電網新能源管理體系的底層基礎仍是發電功率的精準預測,通過新能源發電功率的精準預測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優化電網企業對下屬電站的管理效果,落實源網共擔的新能源消納責任。主要參與廠商包括國能日新、金風慧能、東潤環能等
43、新能源信息化廠商。圖表圖表16:2019 年光伏發電預測系統市場年光伏發電預測系統市場競爭格局競爭格局 圖表圖表17:2019 年風力發電預測系統市場年風力發電預測系統市場競爭格局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沙利文、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沙利文、華泰研究 國能日新27%南瑞繼保22%東潤環能20%中科伏瑞8%南瑞科技7%其他16%國能日新20%金風慧能19%遠景能源19%東潤環能18%南瑞繼保9%其他15%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3 科技科技 用電環節用電環節:電力交易、虛擬電廠、儲能管理電力交易、虛擬電廠、儲能管理等等系統系統趨勢趨勢明朗明朗 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
44、入,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有望實現有望實現電力需求側電力需求側潛力潛力的的充分充分挖掘。挖掘。新型電力系統的快速建設必須要以配套的市場機制為支撐,我國電力市場改革呈現兩大趨勢:1)全國統一市場建)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加速:設加速:2022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全國市場的建設進程,滿足電力省間交易、跨省跨區平衡的需求;2)輔助服務輔助服務市場市場日益日益完善:完善:2021 年 12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新修訂的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輔助服務考核補償機制,為需求側資源參與電力輔助市場交易提供了政策支撐。市場改革下,電網企業作
45、為電力調度中心有望通過需求側挖潛提升經濟效益,我們認為,以電網為建設主體的電力交易、虛擬電廠、儲能管理等用電環節系統或將加速發展。電力交易電力交易平臺平臺升級升級與市場機制與市場機制變革變革相適配。相適配。2012 年起,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技術支撐平臺開始建設,實現了交易組織、合同管理、交易結算、市場服務等業務的在線運作,支持省間中長期電力交易、電力直接交易和發電權交易等多種交易品種,截至 2020 年底,平臺注冊市場主體近 27 萬家,全年總交易電量超 2.3 萬億千瓦時。為適應電力市場改革逐步深化帶來的現貨市場加速推進、交易業務需求快速迭代、多層級市場協同需求增長等現狀,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采
46、用微服務架構,重塑了市場服務、市場出清、市場結算、信息發布、市場合規、系統管理等六大業務應用,可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電力市場化交易需求。目前,電力交易平臺的主要參與廠商包括遠光軟件、恒華科技、清大科越、恒天軟件等企業。圖表圖表18: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總體設計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總體設計 資料來源:能源互聯網背景下的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設計探討,劉永輝(2021)、華泰研究 運營平臺運營平臺是虛擬電廠的核心支撐是虛擬電廠的核心支撐,短期內仍將以電網為建設主體短期內仍將以電網為建設主體。虛擬電廠作為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的協同聚合體,可充分發揮電力需求側資源的主動性與靈活性,兼具“源-荷”雙重特
47、性。統計 2019-2022 年我國虛擬電廠示范項目可以看出,目前大型虛擬電廠項目多以電網企業為建設主體,能源信息化廠商主要通過技術合作與電網企業共建虛擬電廠。主要參與廠商包括國網信通、國電南瑞、國能日新、恒實科技、東方電子、易事特、遠光軟件、浙達能源、國網綜能等企業。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4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9:虛擬電廠主要虛擬電廠主要試點項目及試點項目及參與玩家參與玩家 注:標紅為已上市/擬上市公司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華泰研究 儲能管理儲能管理系統系統有望發揮重要協同優勢。有望發揮重要協同優勢。儲能系統分為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
48、能,其中源側儲能用于解決新能源電站棄風棄光,實現新能源電力就地消納;電網側儲能承擔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用戶側儲能實現電價峰谷套利、綜合能源管理等功能。電網企業通過建立基于云平臺的儲能管理系統,可實現電網側儲能與電源側儲能、用戶側儲能的充放電協同,以國能日新發布的儲能智慧管理云平臺為例,該平臺可通過儲能資源的云共享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并制定充放電策略,具有較高成本優勢,大幅提升了儲能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儲能管理系統的參與廠商主要有國能日新、南網科技、電享科技等企業。圖表圖表20:儲能智慧管理云平臺儲能智慧管理云平臺系統架構系統架構(以國能日新產品為例)(以國能日新產品為例)資料來源:國能日新官網、
49、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5 科技科技 虛擬電廠黃金時代加速到來,催生虛擬電廠黃金時代加速到來,催生千千億級藍海市場億級藍海市場 新型電力系統疊加新型電力系統疊加電力電力市場改革深化,市場改革深化,虛擬電廠虛擬電廠的的黃金時代或將加速到來。黃金時代或將加速到來。虛擬電廠概念在中國興起已達十年之久,目前已初步實現從“虛擬概念”到“業務實體”的試點落地?;仡櫶摂M電廠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虛擬電廠是電力系統供需變革催生的新產業形態,其推進情況主要取決于以下四個方面:1)配套頂層設計的推行進度;2)電力產業價值鏈的轉移速度;3)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開放程
50、度;4)數字電力基建的滲透深度。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力產業將圍繞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發生深刻變革,電力供需格局將進一步改寫,虛擬電廠的黃金時代或將加速到來。十年變革拆解:外驅內生,由虛向實十年變革拆解:外驅內生,由虛向實 需求側響應時期,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需求側響應時期,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我國電力需求側變革主要經歷三個階段:1)“三電辦”時期(1996-2002 年):此階段電力供需具有較強的“計劃經濟”特性,國家通過成立“三電辦”,以行政手段開展“計劃用電、節約用電、安全用電”工作,緩解電力供應緊缺;2)“需求側管理”時期(2002-2013 年):電力市場化改革初步開啟,政府對市場主
51、體的行政干預減少,需求側管理通過能效管理、負荷管理、有序用電實現削峰填谷,調節電力供需;3)“需求側響應”時期(2013 年至今):市場化改革深入,以市場激勵/價格信號為驅動的需求側響應應運而生,虛擬電廠概念也在此階段興起,成為需求響應的重要載體。虛擬電廠發展加速,十年積累有望厚積薄虛擬電廠發展加速,十年積累有望厚積薄發。發。萬得虛擬電廠指數(884188.WI)2013 年以來的指數上漲趨勢與虛擬電廠的產業機遇基本吻合:1)萌芽概念期()萌芽概念期(2013-2015 年):年):虛擬電廠概念火熱,主要受益于需求側正處于從“管理”到“響應”的市場化變革階段,同時歐洲虛擬電廠大規模商業化,可行
52、性得到了重要驗證;2)初探發展期()初探發展期(2015-2018 年):年):得益于 2015 年“新電改”全面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虛擬電廠實現了政策、技術、商業模式的逐步積累,江蘇、上海等地初步開展實踐;3)試點落地期()試點落地期(2018-2021 年):年):伴隨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修訂版)、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的通知等政策推進,國內虛擬電廠的試點項目加速落地,截至 2021年 6 月,全國 10 個省市共開展了 19 個虛擬電廠試點項目,實際應用效果明顯;4)產業加速期()產業加速期(2021 年年至今至今):):2021 年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電力供需將進一步向“源
53、網荷儲協同”邁進,虛擬電廠歷經十年積累,有望在不斷完善的市場體制以及旺盛增長的產業需求中凸顯自身優勢,我們認為,產業將進入全新的加速發展期。圖表圖表21:虛擬電廠十年產業變革全景圖虛擬電廠十年產業變革全景圖 資料來源:Wind、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6 科技科技 外驅外驅、內生推動虛擬電廠產業變革。內生推動虛擬電廠產業變革。深度剖析虛擬電廠的產業變革原因,一是以電力市場化改革、電力供需格局變革為代表的外驅因素,激活了虛擬電廠的應用場景,同時相關的頂層設計完善,為虛擬電廠落地提供了重要的市場基礎;二是以電力數字基建、邊緣計
54、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內在要素快速發展,帶動了虛擬電廠智能化應用的技術基礎日益完善。圖表圖表22:虛擬電廠虛擬電廠的的發展發展驅動因素包括內、外兩大方面驅動因素包括內、外兩大方面 資料來源:走近虛擬電廠,王鵬(2020)、華泰研究 作為電力新業態,虛擬電廠已實現從概念到落地的關鍵跨越,產業前景明朗作為電力新業態,虛擬電廠已實現從概念到落地的關鍵跨越,產業前景明朗??偨Y來看,虛擬電廠是電力市場化改革催生的新興產業形態,目前已完成了從概念到落地的最艱難跨越,正處于以需求為主導的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其業務發展對政策、需求、技術的依賴程度將隨電力產業變革持續發生改變:1)政策主導)政策主導階段階段(201
55、3-2018 年):年):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度不足,虛擬電廠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投資建設虛擬電廠的實際運營效果缺少本土化驗證,因此,此階段虛擬電廠的發展對政策的依賴性最強,發展動力稍顯不足;2)需求主導階段()需求主導階段(2018-2025 年年):):電力市場化改革進入快速發展期,市場參與主體與商業模式多元化發展,政策趨勢明朗的前提下,虛擬電廠受下游需求影響更強,新型電力系統將加速電力業務需求變革與產業技術革新,有望帶動虛擬電廠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3)技術主導階段()技術主導階段(2025-2030 年):年):虛擬電廠商業模式逐步成熟,市場競爭格局趨于穩固,虛擬電廠的產業競爭將轉向數字運營
56、平臺的技術競爭,虛擬電廠將正式邁進以技術為主導的成熟發展期,相同業務模式下,技術更強、性能更優的運營平臺有望進一步凸顯優勢。圖表圖表23:虛擬電廠對政策、需求、技術的依賴程度隨產業變革而虛擬電廠對政策、需求、技術的依賴程度隨產業變革而變化變化 資料來源:走近虛擬電廠,王鵬(2020)、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7 科技科技 上、下游拓展加速上、下游拓展加速: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有望有望實現突破實現突破,千億級藍海亟待開啟,千億級藍海亟待開啟 虛擬電廠已進入以需求為主導的快速發展期,新型電力系統帶動產業邊際加速拓展。虛擬電廠已進入以需求為主導的快速發展期
57、,新型電力系統帶動產業邊際加速拓展。虛擬電廠的產業鏈大致可分為上游基礎資源、中游聚合平臺以及下游電力需求。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加速推進,帶動虛擬電廠的上、下游產業需求加速釋放:1)2021 年起,上游分布式電源、儲能、電動汽車等基礎資源建設快速推進,虛擬電廠的可聚合資源池迅速擴大;2)下游網側電力供需平衡日益緊張,調峰調頻等需求響應需求旺盛增長??紤]到目前虛擬電廠已進入以需求為主導的快速發展期,我們認為產業上下游的邊際變化,將帶動中游業務模式與平臺技術快速發展,未來 2-3 年虛擬電廠商業模式有望向電力交易、碳交易拓展。圖表圖表24:產業邊際變化有望帶動虛擬電廠快速崛起產業邊際變化有望帶動虛擬電
58、廠快速崛起 資料來源:中國虛擬電廠市場分析,沙利文(2022)、華泰研究 上游:系統變革帶動分布式能源建設加速上游:系統變革帶動分布式能源建設加速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速上游基礎資源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速上游基礎資源建設。虛擬電廠聚合的上游基礎資源主要包括:1)分布式電源:)分布式電源: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等分布式新能源;2)儲能系統:)儲能系統:發電側儲能、用戶側儲能等;3)可控負荷:)可控負荷:電動汽車、智能家居負荷、工業負荷等?!半p碳”戰略目標下,我國于 2021 年 3 月提出“兩個構建”能源轉型路徑,即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
59、電力系統。為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國家陸續出臺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等多部政策文件,帶動新型源荷儲資源快速發展。1)電源:分布式新能源進入發展快車道電源:分布式新能源進入發展快車道 新型電力系統以新能源為主體,電力供給出現三類重要變化。新型電力系統以新能源為主體,電力供給出現三類重要變化。電力系統傳統電源結構以連續可控的火電機組為主導,可實現負荷需求的實時跟蹤,新型電力系統的電源結構逐步向以強不確定、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為主導轉變,系統的電力供給出現三類重要變化:1)出)出力隨機性、波動性增強:力隨機性、波動性增強
60、:以光伏、風力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電源出力受天氣、季節、區域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發電功率呈現較強的隨機性與波動性;2)系統調峰壓力變大:)系統調峰壓力變大:風電反調峰特性顯著,凌晨時系統負荷較低而風電出力處于較高水平,午時或晚間系統負荷較高而風電出力處于較低水平,增加系統調峰壓力;3)系統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系統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新能源基地多分布于風光資源豐富的西北部地區,與中東部的負荷中心呈現逆向分布特性。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8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25:新型電力系統電源新型電力系統電源裝機裝機結構以新能源為主體結構以新能源為主體 圖表圖表26:與
61、傳統電源相比新能源電源出力具有明顯的隨機性和波動性與傳統電源相比新能源電源出力具有明顯的隨機性和波動性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中電聯、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大規模儲能技術發展路線圖,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2020)、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27:風力發電反調峰特性顯著風力發電反調峰特性顯著 圖表圖表28:新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呈現逆向分布特征新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呈現逆向分布特征 資料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國家電網、華泰研究 新能源建設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分布式風、光迎來重要產業機遇。新能源建設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分布式風、光迎來重要產業機遇。隨著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進,分
62、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的裝機規??焖僭鲩L,2021 年我國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29.3GW(占21年新增光伏裝機的53.3%)、新增分布式風電裝機8.03GW(占 21年新增風電裝機的 8.1%);其中,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 88.6%,累計裝機容量同比增長 59%;分布式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 703%,累計裝機容量同比增長 414.6%。從建設地區來看,分布式風、光建設目前多集中在我國中、東部負荷中心,利于實現新能源電力就地消納,也有助于緩解電力供需的結構性問題的加劇趨勢。圖表圖表29:2017-2021 年我國分布式光伏建設進展加速年我國分布式光伏建設進展加速 圖表圖表
63、30:2017-2021 年我國分布式風電建設進展加速年我國分布式風電建設進展加速 資料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02025E2035E2050E火電核電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及其他0204060801001200時2時4時6時8時10時 12時 14時 16時 18時 20時 22時(%)火電風電核電光伏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35,00037,00039,00041,00043,00045,00047,00049,00051,00053,0000:153:15
64、6:159:1512:15 15:15 18:15 21:15(MW)(MW)負荷風電10.3229.6650.6162.6378.12107.54.2319.3420.9612.215.5229.2802040608010012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GW)累計裝機容量新增裝機容量0.120.140.318.030.50.640.941.949.9602468101220172018201920202021(GW)新增裝機累計裝機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9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31:2021 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量前十地區
65、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量前十地區 圖表圖表32:2021 年我國分布式風電累計裝機量前十地區年我國分布式風電累計裝機量前十地區 注:非灰色地區為裝機量前十地區 資料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注:非灰色地區為裝機量前十地區 資料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受益于國家政策持續加碼,分布式風、光受益于國家政策持續加碼,分布式風、光裝機裝機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據北極星電力網的不完全統計,僅 2022 年上半年我國已累計發布分布式風、光利好政策 40 余項。以“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計劃為典型代表,分布式風、光建設在我國快速推進:1)充分“沐光”:)充分“沐光”:全國各省、
66、市、自治區積極開展整縣光伏建設,截至 2022 年 6 月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報送數量已達 676 個,其中山東省試點數量最多,達到 70個縣市,預計到 2025 年山東整縣光伏規模將突破 20GW。通過估算屋頂面積、裝機功率密度、各類用戶(戶用、工商業、公共建筑)滲透率,我們判斷,2022-2025 年全國分布式光伏累計新增裝機有望達 176GW(參見公用環保團隊 2022 年 2 月 14 日發布的分布式光伏:下一個藍海市場);2)加速“馭風”:)加速“馭風”:自 2022 年 6 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提出“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以縣域為單元大力推動鄉村風電建設”以來,
67、國家能源局已加緊開展馭風行動方案編制,同時四川、張家口等地已跟進表態落實政策,據中國風能協會測算,馭風行動有望帶來 1,000GW 分布式風電裝機增量。圖表圖表33:全國“整縣光伏”項目試點數量概覽全國“整縣光伏”項目試點數量概覽(截至(截至 2022 年年 6 月)月)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0 科技科技 2)負荷:負荷:電能替代推動柔性負荷占比提升電能替代推動柔性負荷占比提升 新型電力系統加速電能替代,柔性負荷重要性逐漸凸顯。新型電力系統加速電能替代,柔性負荷重要性逐漸凸顯。新型電力系統的終極目標是構建“以電為中心”的能
68、源供應體系,在電力成為主要能源形態的遠景要求下,終端電能替代的深度、廣度也在不斷拓展,負荷特性呈現三大變化趨勢:1)負荷結構更加多元:)負荷結構更加多元:隨著以電代油、以電代煤的電能替代戰略逐步落實,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電力負荷類型有望快速拓展,用電負荷需求也將快速增長;2)雙向互動更加深入:)雙向互動更加深入:新型電力系統發電側調節能力不足,發揮電動汽車、用戶側儲能等負荷的雙向互動特性,可實現負荷可調潛力的充分挖掘;3)負荷特性更加復雜:)負荷特性更加復雜:溫升型、沖擊型等新型負荷大量涌現,受極端性氣候影響的季節性負荷尖峰問題將更加突出,具備電網互動特性的柔性負荷的重要性有望凸顯。圖表圖
69、表34:電能替代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電能替代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 圖表圖表35:電動汽車與電網雙向互動示意圖電動汽車與電網雙向互動示意圖 資料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OFweek 智能電網、華泰研究 終端電氣化率攀升,可控負荷規模迅速擴大。終端電氣化率攀升,可控負荷規模迅速擴大。虛擬電廠的可控負荷按領域劃分,主要集中在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其中,工業負荷分為連續生產電力用戶、非連續生產電力用戶;建筑負荷分為公共建筑、商業建筑、居民建筑;交通負荷主要分為電動汽車、港口岸電。據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我國工業、建筑、交通電氣化率 2035 年將分別達到 43%、54%、13%,2050 年將
70、分別達到 52%、65%、35%,終端電氣化率的快速提升,有望帶動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可控負荷體量大幅增長,據中國電科院預測,預計 2060 年我國可控負荷規??蛇_到電網最大負荷的 10%-15%。同時由于用電負荷從工業高占比向第三產業、居民用電負荷比重增加的方向轉移,電力系統負荷的柔性可控特征將更加明顯。圖表圖表36:虛擬電廠可控負荷特性對比虛擬電廠可控負荷特性對比 資料來源:走近虛擬電廠,王鵬(2020)、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1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37:2017-2050 年終端電氣化比率將持續提升年終端電氣化比率將持續提升 圖表圖表
71、38:第三產業、居民用電負荷占比逐年增加第三產業、居民用電負荷占比逐年增加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國網能源研究院(2019)、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電動汽車負荷價值潛力大,聚合優勢明顯。電動汽車負荷價值潛力大,聚合優勢明顯。電動汽車負荷作為典型的雙向特性負荷,可視為移動的儲能系統,同時具有明顯的時空分布特性。截至 2022 年 6 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 1001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3.23%,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 810.4 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 80.93%。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 新能源汽車市場長期展望 預測,2025 年全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
72、有望超過 2100 萬輛,2021-2025 年復合增長率為 33.56%。虛擬電廠可通過電動車負荷的大規模聚合,提升電動汽車負荷的雙向互動能力,同時實現電動汽車負荷的多區域協同,實現虛擬電廠可調能力的深度挖掘。圖表圖表39:2016-2021 年及年及 2022 年年 1-6 月全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月全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公安部、華泰研究 3)儲能:分布式儲能建設動力更加充足儲能:分布式儲能建設動力更加充足 儲能系統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分布式儲能成為虛擬電廠主要聚合單元。儲能系統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分布式儲能成為虛擬電廠主要聚合單元。儲能系統作為優質的靈
73、活性調節資源,同時具有源荷雙重屬性,是新型電力系統源側消納與荷側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持。因此,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主體也從“源網荷”三個主體轉變為“源網荷儲”四個主體。根據應用場景不同,儲能系統大致可分為三類:1)發電側儲能:)發電側儲能:主要解決集中式新能源電站的棄風棄光問題;2)電網側儲能:)電網側儲能:主要用于提供調峰調頻等電網輔助服務,同時滿足新能源并網需求;3)用戶側儲能:)用戶側儲能:主要解決分布式能源消納問題,同時實現峰谷價差套利、容量費用管理等功能。其中,用戶側儲能多為分布式儲能,單體規模規模較小,盈利模式有待進一步豐富,因此也成為虛擬電廠聚合的主要儲能類型。0%10%20%30%4
74、0%50%60%70%20172035E2050E總體電氣化率工業電氣化率建筑電氣化率交通電氣化率13.78%14.15%14.19%14.58%14.13%13.97%15.78%16.42%16.09%17.12%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72018201920202021城鄉居民生活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73 125 211 309 400 640 810 79.7482.0180.9881.1781.3381.6380.93797980808181828283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620172018
75、2019202020212022年1-6月(%)(萬輛)純電動保有量占比新能源總數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2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40:虛擬電廠聚合儲能以分布式儲能為主虛擬電廠聚合儲能以分布式儲能為主 資料來源:深圳科鑫能源官網、華泰研究 根據細分應用領域不同,用戶側分布式儲能包括分布式新能源配儲、5G 基站儲能、數據中心儲能、工商業儲能、戶用儲能、社區儲能、充電站儲能等多種類型。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 2022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規模為 2.45GW,其中用戶側儲能占比約為 24%,新增容量同比增長 2
76、40%,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變化趨勢,我們認為未來 2-3 年分布式儲能將實現持快速增長:圖表圖表41:2018-2021 年用戶側分布式儲能規??焖僭鲩L年用戶側分布式儲能規??焖僭鲩L 資料來源: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 2022,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2022)、北極星儲能網、華泰研究 323246490857.595985571004.590189173588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8201920202021(MW)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3 科技科技 一是分布式新能源建設加速:一是分布式新能源建
77、設加速:“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等政策推動下,我國分布式新能源電源建設提速,分布式配儲有望實現同步增長。截至 2022 年 5 月,全國已有 23 省區發布新能源配儲政策,其中多地市對分布式光伏提出配套建設儲能的強制要求,如浙江諸暨市整市推進分布式光伏方案中提到,“應按照不低于光伏裝機容量 10%要求總體建設配套儲能設施”;山東棗莊市要求分布光伏配儲需達到裝機容量的 15%-30%。同時分布式電源“整縣推進”改變了原有的配儲模式,戶用配儲有望朝集中化、系統化的運營模式轉變。二是新基建全面推進。二是新基建全面推進。2018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了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78、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地位,2022 年 2 月起,中央政治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等多部門接連召開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建設有望全面提速,其中 5G 基站、數據中心、充電樁等高能耗新基建將帶動分布式儲能快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2025 年僅新開通 5G 基站帶來的儲能增量需求就將達到78.6GWh,2021-2025 年新增數據中心有望釋放儲能增量需求 22.5GWh。三是商業模式更加成熟:三是商業模式更加成熟:用戶側儲能最重要的商業模式是需求響應以及峰谷電價套利。1)需
79、求響應:需求響應:2021 年起,山東、廣東、江蘇等地將用戶側儲能納入電力需求響應市場范疇,2022 年廣東省印發的廣東省市場化需求響應實施細則(試行)明確,“響應資源指大用戶直屬或負荷聚合商代理的具備負荷調節能力的資源”,用戶側儲能也列入其中,同時細則提出要“研究出臺各類資金支持政策引導用戶側儲能、用戶負控裝置及配套技術支持系統的建設”;2)峰谷套利:)峰谷套利:2022 年 8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要求“系統峰谷差率超過 40%的地方,峰谷電價價差原則上不低于 4:1,其他地方原則上不低于 3:1,尖峰電價在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比例原則上不低于 20%”,峰谷
80、價差的擴大,將進一步提升用戶側儲能的收益率,提升儲能用戶的建設意愿。下游:供需矛盾加劇帶動下游需求釋放下游:供需矛盾加劇帶動下游需求釋放 新型電力系統供需矛盾加劇,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面向配網的終端自治單元。新型電力系統供需矛盾加劇,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面向配網的終端自治單元。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電力供需平衡方面呈現三大特征:1)終端電氣化比率提升,用電需求高增;2)電源側風、光發電波動性強,易受極端天氣影響;3)新能源大基地與電力負荷中心逆向分布,結構性問題突出。在此背景下,新型電力系統的供需矛盾加劇,聚合分布式能源的虛擬電廠,一是可以通過源儲荷協同實現高度自治,二是可以與配網雙向互動提升
81、系統的調節能力,或將成為緩解電網供需矛盾重要手段。圖表圖表42:新型電力系統供需矛盾加劇新型電力系統供需矛盾加劇 資料來源:新型電力系統導論,舒印彪(2022)、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4 科技科技 電力供需平衡挑戰加劇,多地出現電力短缺。電力供需平衡挑戰加劇,多地出現電力短缺。2022 年 8 月起,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地陸續啟動“有序用電”倡議,要求“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優先保障民生用電”,截至目前全國共有 28 個省市發布“有序用電”通知,電力系統供需平衡問題再度凸顯。本輪電力短缺成因與本輪電力短缺成因與 2021 年“缺電潮”不同,清潔
82、能源電力不穩定性缺點暴露。年“缺電潮”不同,清潔能源電力不穩定性缺點暴露。2021 年5 月、9 月出現兩輪“缺電潮”,電力短缺波及全國 20 多個省市,甚至出現用電高峰時段突然“拉閘限電”的情況。2021 年兩輪“缺電潮”主要由煤價居高不下、各地激進開展能耗雙控導致,2021 年 9 月 29 日,北方港口 5500 大卡動力煤主流交易價格已上漲至每噸 1,650元-1,700 元,約為 2020 年同期價格的 2.7 倍-2.8 倍。2022 年電力短缺原因與 2021 年不同,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影響:1)多地異常高溫導致居民用電負荷激增,山東、湖北等地尖峰負荷創 6 年來新高;2)氣候干旱
83、導致四川等地的水力發電量嚴重不足,清潔能源電力的不穩定性凸顯;3)跨省市輸電網絡容量有限,無法充分發揮各地間的電力互濟能力。圖表圖表43:2021 年年 1-9 月全國煤炭價格持續走高月全國煤炭價格持續走高 圖表圖表44:2022 年年 6-8 月全國多地持續高溫月全國多地持續高溫 注:全國煤炭價格指數以 2006 年 1 月 1 日為基期(100 點)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國家氣候中心、華泰研究 新型電力系統供需不確定性并存,電力供需緊張或將加劇。新型電力系統供需不確定性并存,電力供需緊張或將加劇。從 2022 年的電力短缺原因來看,極端天氣導致的供電緊張是未來新型電力系統
84、供需壓力的預演,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同樣面臨供需不確定性強、能源基地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等多重壓力。根據 2022 年中國電力規劃總院發布的未來三年電力供需形勢分析報告,2022-2024 年全國電力供需緊張問題或將加劇,結合當前電源、電網投產進度,預計 2022 年安徽、湖南、江西、重慶、貴州等 5 個地區負荷高峰時段將出現電力供需緊張,2023 年、2024 年全國電力供需緊張區域將分別增加至 6 個和 7 個。圖表圖表45:2022-2024 年全國年全國電力供需緊張或將加電力供需緊張或將加劇劇 資料來源:未來三年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中國電力規劃總院(2022)、華泰研究 12014
85、016018020022024026021年1月21年3月21年5月21年7月全國煤炭價格指數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5 科技科技 提升需求側響應能力是緩解電力供需緊張的重要手段。提升需求側響應能力是緩解電力供需緊張的重要手段。電力系統供需緊張以尖峰負荷升高為典型表現,但電力負荷尖峰化具有時間短、頻次低與累計持續時間短兩大特征。1)時間)時間短、頻次低:短、頻次低:2016-2019 年,南方五?。▍^)5%尖峰負荷單次持續時間最長為 3-6 小時,全年出現頻次 10-40 次;3%尖峰負荷單次持續時間最長為 2-6 小時,全年出現頻次 6-25次;2)累
86、計持續時間短:)累計持續時間短:南方五?。▍^)3%尖峰負荷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 30 小時,5%尖峰負荷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 100 小時。電力尖峰問題突出,提升需求側響應能力迫在眉睫,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以及各省市印發的“十四五”能源規劃,到 2025 年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要普遍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 3%以上,有條件的地區要力爭達到 5%。圖表圖表46:尖峰負荷時間短、頻次低、持續時間短尖峰負荷時間短、頻次低、持續時間短 注:圖中數據以 2016-2019 年南方五?。▍^)負荷情況為統計依據 資料來源:未來三年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中國電力規劃總院(2022)、華泰研究 以以虛擬電廠虛擬電廠為載
87、體的需求響應成本優勢突出。為載體的需求響應成本優勢突出。虛擬電廠通過聚合需求側資源,能夠有效抑制尖峰負荷對電網的沖擊,從而延緩電源電網建設投資。根據國家電網測算,為滿足 5%尖峰負荷,若通過火電廠和配套電網建設需要投資 4,000 億,而通過虛擬電廠建設僅需要投資 500-600 億元,成本僅為火電廠的 1/8-1/7,優勢明顯。我們認為,隨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其經濟性與規模效益將進一步凸顯,以虛擬電廠為載體的需求側響應,將為下游供需矛盾平衡提供高經濟性的解決方案。圖表圖表47:滿足滿足 5%尖峰負荷虛擬電廠成本更低尖峰負荷虛擬電廠成本更低 資料來源:國家電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
88、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6 科技科技 虛擬電廠虛擬電廠將推動將推動需求響應需求響應向向智能化、標準化智能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方向發展。與傳統的電力需求響應(面向大負荷的邀約型響應)不同,以虛擬電廠為響應主體的需求響應,廣泛聚合海量的分散可控負荷,響應資源池容量更大、綜合可調能力更強;同時,虛擬電廠對不同負荷可調能力差異的理解更深,可根據用電場景識別,制定更加智能的響應方案。目前,全國多地新建的虛擬電廠均以年度最大負荷 5%左右的穩定調節能力為遠期建設目標,與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提升目標高度吻合。我們認為,虛擬電廠未來將成為電力需求響應的主要參與主體,推動需求響應向自主化、
89、多元化、智能化、標準化、市場化的方向持續發展。圖表圖表48:虛擬電廠有望加速需求響應的“自主化、多元化、智能化、標準化、市場化”進程虛擬電廠有望加速需求響應的“自主化、多元化、智能化、標準化、市場化”進程 資料來源:朗新研究院、華泰研究 新型電力系統帶動電網結構變化,終端自治成為配電網新增需求新型電力系統帶動電網結構變化,終端自治成為配電網新增需求,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配網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配網終端自治的重要載體終端自治的重要載體。電網的基本屬性是電力輸配載體,其結構變化與電源變化高度適配,伴隨新能源開發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的電網形態也將呈現“大電網”與“分布式電網”兼容互補的總體格
90、局,交直流混聯大電網、柔性直流輸電網、主動配網、微電網等多種形態電網將協同并存。我們認為,未來電網不僅承擔電能傳輸的作用,而且將更多地承擔電能互濟、備用共享的職能:1)大電網:)大電網:將主要承擔能源大基地電能的大容量、遠距離傳輸任務,保障新能源電力的安全穩定供給;2)配電網:)配電網:將從交流電網轉為柔性交直流配網,通過分布式能源的開放接入,實現靈活性需求的就地平衡;3)微電網:)微電網:實現電力供應網絡與用能終端網絡的互聯互通,內部實現源網荷儲等資源的高效協同與高度自治,外部與配電網完成協同交互。圖表圖表49:新型電力系統呈現多種電網形態并存的總體格局新型電力系統呈現多種電網形態并存的總體
91、格局 資料來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中國電科院(2021)、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7 科技科技 與微電網的的概念相似,虛擬電廠對內主要實現源網荷儲的協同優化,對外呈現完整的發電廠特性實現在配電網側的有源接入。但兩者在聚合有效區域、配網連接方式、運行方式等方面略有不同:1)聚合區域:)聚合區域:微電網主要聚合地理位置相近的分布式能源,區域性特征較強,而虛擬電廠可以實現地理位置分散的跨區域聚合;2)配網連接方式:)配網連接方式:微電網是局部能源的聚合,一般只在某一公共連接點接入配網,而虛擬電廠不受地域限制,與配電網可以有多個公共
92、連接點,其自身不一定具備獨立的電網架構;3)運行方式:)運行方式:微電網依托于自身對電網的拓展,有獨立的物理結構,可以孤島運行或并網運行,而虛擬電廠必須依托于并網運行。虛擬電廠有望聚合微電網環節,成為面向配電網的終端自治單元。虛擬電廠有望聚合微電網環節,成為面向配電網的終端自治單元??偨Y來看,虛擬電廠由于具備跨區域性特征,既可以通過分布式能源協同實現單區域內的自治,又可以通過并網運行,為電網提供容量、有功、無功等服務,助力電網安全可靠運行,而與虛擬電廠高度相似的微電網有望成為其重要聚合單元。我們認為,未來虛擬電廠有望進一步聚合微電網及其他分散的分布式能源,通過與配電網多點連接,在區域自治的前提
93、下,進一步滿足配電網多區域共享、多能互濟互補、供需實時互動等需求,成為面向配電網的終端自治單元。中游:市場體系完善帶動商業模式拓展中游:市場體系完善帶動商業模式拓展 需求響應市場成熟,商業模式日益清晰需求響應市場成熟,商業模式日益清晰。虛擬電廠參與需求響應的流程大體可分為五步:1)可調能力分析:可調能力分析:虛擬電廠與聚合用戶簽訂合同,并根據各聚合用戶靈活資源的出力能力約束,計算虛擬電廠整體的最大可調能力,保證響應申報的合理性、有效性;2)響應方案申)響應方案申報:報:根據上級電網發布的響應時段與削峰填谷需求,結合自身可調能力制定需求響應方案,向上級電網申報響應時段的響應價格與容量;3)響應市
94、場出清:)響應市場出清:上級電網綜合各交易單元的價格、容量申報,按照規定原則進行市場出清;4)響應結果考核:)響應結果考核:虛擬電廠實際響應容量(按小時計算)為結算基線負荷與實際測算負荷之差,上級電網將符合要求的部分計入有效響應容量并進行費用考核;5)響應收益分配:)響應收益分配:虛擬電廠根據考核后結果,將響應收益按各用戶實際響應占比進行收益分配。圖表圖表50:虛擬電廠參與需求響應流程示意圖虛擬電廠參與需求響應流程示意圖 注:圖中標號為虛擬電廠需求響應流程排序 資料來源:考慮需求響應的虛擬電廠商業機制研究綜述,徐峰(2019)、華泰研究 虛擬電廠虛擬電廠需求響應的市場需求響應的市場參與參與規則
95、規則加速落地加速落地。2021 年 12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指出全國電力輔助服務費用應較此前翻至少一倍,鼓勵服務提供者“多元化”,為虛擬電廠參加電力輔助服務提供了良好條件。同時,江蘇、湖北、山西等各省市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提出了差異性的虛擬電廠實施和輔助服務市場運營交易規則,明確了輔助服務市場交易主體、交易價格劃分、參與交易方式、服務費用分攤、參與服務條件等內容,進一步規范和推進了虛擬電廠參與需求響應等輔助服務的過程。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8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51:國家和地方虛擬電廠國家和地方虛擬電廠輔助服務輔助服務相關政策匯總相關
96、政策匯總 相關政策相關政策 時間時間 地區地區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國家國家 關于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指導意見 2018.2 進一步推進東北、山西等地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改革試點工作,推動華北、華東等地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非試點地區由補償機制逐步過渡到市場機制 并網主體并網運行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電力系統輔助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21.8 新型儲能和用戶可調節負荷被正式列為并網主體。拓寬了輔助服務補償的資金來源,電力市場化用戶也將參與輔助服務的提供和補償費用的分攤 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 2021.12 全國電力輔助服務費用應較此前翻至少一倍,達到 3%以上,且重點鼓勵服務提供者“多元化”“
97、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2022.1 要推動儲能設施、虛擬電廠、用戶可中斷負荷等靈活性資源參與電力輔助服務 地方地方 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細則 2015.8 江蘇 通過需求響應,在電力市場價格明顯升高(降低)或系統安全可靠性存在風險時,電力用戶根據價格信號或激勵措施,改變其用電行為,減少(增加)用電,從而促進電力供需平衡、保障系統穩定運行的行為。江蘇電力輔助服務(調頻)市場交易規則(試行)2020.7 江蘇 市場交易主體為具備自動發電控制(AGC)調節能力的各并網發電企業、儲能電站及綜合能源服務商,將為市場成員有序開展電力調頻輔助服務交易提供政策保障 湖北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試行
98、)2020.6 湖北 火電機組以 5%容量作為一個報價檔位,由第一檔至第五檔按照價格遞增的原則逐段申報。深度調峰超 20%,報價上限為 0.6 元/千瓦時 新型主體參與華中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規則(征求意見稿)2021.8 華中 新型市場主體包括儲能裝置、電動汽車(充電樁)、虛擬電廠及負荷側各類可調節資源,可按照經營主體獨立參與市場,也可通過聚合商以聚合方式(虛擬電廠)參與市場 華北電力調峰容量市場運營規則(暫行)2021.10 華北 國內首個探索以容量為交易品種的新型輔助服務市場。調峰容量費用應由火電、風電、光伏等發電企業及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用戶共同承擔。在市場運營初期,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用戶暫
99、不參與調峰容量分攤 華東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 2022.1 上海 對市場主體、費用結算機制、分攤方式等內容進行修改完善,進一步擴大了電力輔助服務提供主體 福建省電力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試行)(2022 年修訂版)2022.5 福建 福建電力現貨市場建立前,對于提供調頻服務的市場成員,采用“容量補償+里程補償”的方式。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開展,將逐步引入用電側的市場化用戶按一定比例系數分攤調頻輔助服務費用 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管理實施方案 2022.6 山西 市場建設初期,“負荷類”虛擬電廠參與中長期、現貨及輔助服務市場,“一體化”虛擬電廠參與現貨及輔助服務市場 重慶電力調頻輔助服務
100、市場交易規則(征求意見稿)2022.6 重慶 允許獨立儲能參與調頻輔助服務:容量 0.5 萬千瓦及以上,持續時間 1 小時以上的獨立儲能電站及儲能裝置可參與調頻輔助服務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華泰研究 需求響應效益明顯,項目收益趨于穩定。需求響應效益明顯,項目收益趨于穩定。以廣州市虛擬電廠為例,廣州市虛擬電廠實施細則詳細規定了電力用戶和負荷聚合商參與需求響應的條件,涉及資格審核、響應時間要求、響應能力要求等內容,并劃分了邀約型和實時型兩類響應類型,規定了響應通知和執行時間、補貼價格等信息。據此,以典型大工業用戶為例,我們按照實施細則測算其月可得補貼額,測算條件如下:1)大工業電力用
101、戶響應能力取下限 500kW;2)響應時間分邀約型響應時間和實時型響應時間,根據細則可得每月最多分別為 120 小時和 8 小時;3)補貼標準取最高標準,即削峰補貼 5元/千瓦時,填谷 2 元/千瓦時;4)邀約響應系數取中間值 1.5,實時響應系數為 3。由此計算,大工業電力用戶每月削峰補貼為 51 萬元(其中邀約削峰響應補貼 45 萬元,實時削峰響應補貼 6 萬元),填谷補貼為 20.4 萬元(其中邀約填谷響應補貼 2.4 萬元,實時填谷響應補貼 18 萬元),盈利效應較為顯著。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9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52:廣州市虛擬電廠主要申請條
102、件與響應類型信息廣州市虛擬電廠主要申請條件與響應類型信息 申請條申請條件件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 削峰能力最高用電負荷 20%響應時間30min 大工業電力用戶響應能力500kW 小工業電力用戶響應能力200kW 負荷聚合商負荷聚合商 總響應能力2,000kW 響應類型響應類型 邀約型邀約型 前一天或提前 4h 通知,原則上2 次/天,持續時間30min,累計4h 要求 150%的需求量儲備,初期固定價格補貼,后期競價機制 實時型實時型 收到響應后,1min 內執行,15min 達標 原則上4 次/月,每次2h 初期固定價格補貼,后期月度競價機制,或“容量+能量”補貼 資料來源:廣州市虛擬電廠實施
103、細則,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2021)、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53:廣州市虛擬電廠廣州市虛擬電廠補貼標準及補貼額測算補貼標準及補貼額測算 補貼費用補貼費用=有效響應電量補貼標準響應系數有效響應電量補貼標準響應系數 作用類型作用類型 響應類型響應類型 通知時間通知時間 補貼標準補貼標準(元(元/千瓦時)千瓦時)響應系數響應系數 削峰 邀約削峰響應 提前 1 天 05 1 提前 4h 1.5 實時削峰響應 實時 3 填谷 邀約填谷響應 提前 1 天 02 1 提前 4h 1.5 實時填谷響應 實時 3 每每月月補貼測算補貼測算 補貼類型補貼類型 用戶種類用戶種類 響應能力響應能力(kW)邀約響應時間邀
104、約響應時間(h/月)月)實時響應時間實時響應時間(h/月)月)補貼標準補貼標準(元(元/千瓦時)千瓦時)邀約響應系數邀約響應系數 實時響應系數實時響應系數 補貼額補貼額(萬元萬元/月)月)削峰補貼 大工業電力用戶 500 120 8 5 1.5 3 51 小工業電力用戶 200 120 8 5 1.5 3 20.4 負荷聚合商 2,000 120 8 5 1.5 3 204 填谷補貼 大工業電力用戶 500 120 8 2 1.5 3 20.4 小工業電力用戶 200 120 8 2 1.5 3 8.16 負荷聚合商 2,000 120 8 2 1.5 3 81.6 資料來源:廣州市虛擬電廠實
105、施細則,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2021)、華泰研究預測 市場改革持續深入,電力交易蓄勢待發市場改革持續深入,電力交易蓄勢待發。我國電力市場改革始終以適配電力交易需求為起點,為解決新能源電力的跨區域平衡與就地消納需求,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呈現三大趨勢:1)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加速: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加速:2022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全國市場的建設進程,滿足電力省間交易、跨省跨區平衡的需求;2)省內市場協同機制更加完善:)省內市場協同機制更加完善:為提升省域內電力資源配置效率,省內市場向上與全國市場形成電力交易的區域協同,向下與區域市場形成
106、批發與零售的體量互補;3)區域零售市場發展迅速:區域零售市場發展迅速:電力市場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分布式能源可以電力用戶實現點對點交易,區域市場蓬勃發展。隔墻售電是電力區域零售交易的典型代表。隔墻售電是電力區域零售交易的典型代表?!案魤κ垭姟奔捶植际桨l電市場化交易,具體表現為“允許分布式能源項目通過配電網將電力直接銷售給周邊的能源消費者,而不是先低價賣給電網,再由用戶從電網高價買回”,是電力零售交易的典型代表。2022 年國家層面關于推動“隔墻售電”的文件頻出,3 月 22 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電力領域流向改革任務,其中就包括積極推進分布式
107、發電市場化交易;8 月 25 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 2022 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再次就“隔墻售電”作出具體指示,提出要完善市場交易機制,支持分布式發電就近參與市場交易,推動分布式發電參與綠色電力交易。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0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54:完善的市場交易體系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電量平衡完善的市場交易體系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電量平衡 資料來源:新型電力系統的平衡模式及價值體系,劉敦楠(2021)、華泰研究 虛擬電廠或將成為“隔墻售電”的重要參與主體,實現批發、零售市場有效銜接。虛擬電廠或將成為“隔墻售電
108、”的重要參與主體,實現批發、零售市場有效銜接。以隔墻售電為代表的分布式點對點交易,為分布式電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礎,與虛擬電廠內部的源、荷需求撮合高度吻合。虛擬電廠作為市場參與主體,一是可以實現內部分布式電源與工業、商業負荷等電力消費者之間直接交易,提升分布式電源的市場參與度;二是可以通過大量分布式電源聚合,提升虛擬電廠的整體容量,通過售電代理的方式進一步參與電力批發市場,實現電力批發與零售市場的有效銜接。我們認為,近年來陸續頒布的電力市場改革政策將為虛擬電廠實際參與市場化交易提供重要支持,虛擬電廠的售電商業模式也將加速落地,虛擬電廠有望成為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側的核心交易單元。
109、圖表圖表55: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零售與批發市場的銜接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零售與批發市場的銜接 資料來源:新型電力系統的平衡模式及價值體系,劉敦楠(2021)、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1 科技科技 碳交易有望成為虛擬電廠商業模式的遠期拓展方向。碳交易有望成為虛擬電廠商業模式的遠期拓展方向。2013 年起,我國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福建等八個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覆蓋電力、化工、熱力、鋼鐵、交通等眾多高碳排行業。2021 年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首批覆蓋 2,225 家發電企業,覆蓋配額規模約為 45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覆蓋比例
110、超 40%。全國碳交易市場首個履約期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 1.79 億噸,累計成交額 76.61 億元,成交均價 42.85元/噸,履約完成率 99.5%。我們認為,碳中和目標持續推進下,我國碳交易市場在電力行業的覆蓋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聚合海量分布式能源的虛擬電廠有望成為碳交易市場的新參與主體;同時參考碳交易試點,未來市場有望進一步覆蓋工業、交通等虛擬電廠聚合領域。圖表圖表56:我國碳交易試點市場覆蓋重點行業概覽我國碳交易試點市場覆蓋重點行業概覽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華泰研究 我們判斷,碳交易背景下虛擬電廠的市場盈利模式將實現以下兩個方向的拓展:我們判斷,碳交易背景下虛擬電廠的市場盈利模式
111、將實現以下兩個方向的拓展:1)碳配額交易:)碳配額交易:虛擬電廠作為發電主體參與碳配額交易市場,被政府機構分配定量的碳排放權配額。若虛擬電廠的實際碳排放超過其碳配額分配量,虛擬電廠需要在碳交易市場中購買碳配額或繳納罰款;若虛擬電廠的實際碳排放低于其碳配額分配量,虛擬電廠可在碳交易市場中向其他交易主體出售多余的碳配額,通過碳交易增加自身的運營收益。圖表圖表57:虛擬電廠參與碳交易的商業模式虛擬電廠參與碳交易的商業模式示意圖示意圖 資料來源: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生態環境部(2021)、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2 科技科技 2)綠電交易:)綠
112、電交易:虛擬電廠另一大優勢就是聚合了海量的分布式新能源,同時也聚合了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碳排放行業的負荷資源。隨著工業、交通等行業逐步納入碳交易市場,以及綠電交易市場與碳交易市場的加速銜接,虛擬電廠上游聚合主體的綠電購買意愿有望被充分激發,虛擬電廠可以通過出售綠電(中長期交易)在電力交易中的獲取更多的環境溢價??偨Y來看,隨上、下游產業邊際變化,虛擬電廠中游商業模式將不只局限于需求側響應,有望實現電力能量市場交易、碳交易等新興模式的持續拓展。我們選取需求響應與電力交易為虛擬電廠主要商業模式,考慮到電力交易模式仍處于發展初期,我們預測 VPP 用于參與電力交易的比例 2025 年、2030 年分
113、別為 5%、20%;以國家電網的虛擬電廠容量建設目標(2025 年達到最大負荷的 5%)作為 VPP 調節負荷量預測值,考慮到虛擬電廠的向好發展趨勢,我們預測 2030 年 VPP 調節負荷量有望達到最大負荷的 8%;根據廣州市電力交易中心公布的首例虛擬電廠現貨交易盈利案例,度電收益為 0.27 元,我們預測 2025、2030年度電收益有望達到 0.28、0.30 元?;谝陨项A測基礎,我們判斷,2025 年虛擬電廠合計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183 億元,其中,需求側響應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 1,149 億元,電力交易市場規模將達到 33 億元;2030 年虛擬電廠合計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2
114、67 億元,其中,需求側響應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 1,990億元,電力交易市場規模將達到 276 億元。同時,虛擬電廠在碳交易市場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暫不計算此部分的運營市場規模。圖表圖表58:2025 年年虛擬電廠虛擬電廠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中電聯、廣州市供電局、廣東省虛擬電廠實施細則、廣東電力現貨市場、華泰研究預測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3 科技科技 競爭格局競爭格局分析分析:能源能源 IT 企業企業優勢凸顯,優勢凸顯,科技公司加速入局科技公司加速入局 與產業核心驅動力變化適配,虛擬電廠市場參與玩家與產業核心
115、驅動力變化適配,虛擬電廠市場參與玩家類型類型不斷拓展。不斷拓展。我們認為,虛擬電廠的產業發展將分別經歷以政策、需求、技術為主導的三個時期,目前正處于以需求為主導的 2.0 階段,2025 年前后有望正式邁入以技術為主導的 3.0 階段。產業核心驅動力的變化帶動市場玩家類型不斷豐富,與政策、需求、技術的驅動力變化相匹配,虛擬電廠的市場參與玩家也實現了從傳統電網企業到能源 IT 企業再到科技公司的逐步拓展。圖表圖表59:虛擬電廠市場玩家類型隨產業核心驅動力變化而不斷拓展虛擬電廠市場玩家類型隨產業核心驅動力變化而不斷拓展 資料來源:走近虛擬電廠,王鵬(2020)、華泰研究 傳統玩家集中在工業、公用事
116、業、信息技術三大領域傳統玩家集中在工業、公用事業、信息技術三大領域 虛擬電廠虛擬電廠市場玩家以電力企業與能源信息化企業為主。市場玩家以電力企業與能源信息化企業為主。我們選取 Wind 虛擬電廠指數中的34 家上市公司,以 Wind 一級行業分類為統計口徑得到虛擬電廠企業的行業分布概況,可以看到,目前虛擬電廠參與玩家中工業領域占比最高為 67.6%,其次信息技術領域占比較高為 23.5%,公用事業領域企業占比最少為 8.8%。從主營業務來看,1)工業領域(23 家):電網設備公司 16 家、電源設備公司 5 家、電氣通用設備公司 2 家;2)信息技術領域(8家):能源信息化公司 3 家、電網/電
117、源設備公司 4 家、通信設備公司 1 家;3)公用事業領域(3 家):全部為新能源發電公司??偨Y來看,目前的參與廠商多以虛擬電廠的上游源、儲、荷資源為切入點開展虛擬電廠業務布局,符合虛擬電廠初期政策主導下的發展需求。圖表圖表60:虛擬電廠虛擬電廠相關企業相關企業行業分布以行業分布以工業工業為主為主(以(以 Wind 虛擬電廠指數為參考)虛擬電廠指數為參考)注:選取 Wind 虛擬電廠指數 34 家公司為樣本,以 Wind 一級行業分類為統計口徑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4 科技科技 虛擬電廠試點項目廣泛開啟,虛擬電廠試點項目廣
118、泛開啟,市場玩家主要包括三類市場玩家主要包括三類。2019 年起,虛擬電廠示范項目在我國廣泛啟動,主要參與玩家大致可分為三類:1)電網企業:主要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力調度主體;2)發電集團:包括國家電投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大唐集團等大型發電集團;3)能源 IT 企業:包括國網信通、恒實科技、國能日新等多家企業。三類傳統玩家的建設動力與競爭優勢各不相同,政策主導的發展初期電網企業優勢明顯。三類傳統玩家的建設動力與競爭優勢各不相同,政策主導的發展初期電網企業優勢明顯。1)電網企業:)電網企業:目前虛擬電廠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仍是需求響應,電網企業作為電力調度中心,發展虛擬電廠的動力最為充足
119、,對需求響應的業務理解也最為深入,同時電網原有的負荷管理平臺有望為虛擬電廠建設提供重要的數據、技術基礎,在以政策為主導的建設初期,虛擬電廠智能化需求不高,電網企業的競爭優勢最為明顯;2)發電集團:)發電集團:發電集團具有豐富的電源資源,布局虛擬電廠業務可以有效提升企業未來在新能源市場的話語權,同時隨著虛擬電廠電力交易商業模式的有效推進,發電集團有望通過新能源發電的電力現貨交易實現廣泛獲益;3)能源)能源 IT 企業企業:能源信息化廠商具備深厚的行業 Know-How 與豐富的電力信息化經驗,可以更加快速地拓展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虛擬電廠業務,未來隨虛擬電廠商業模式更加成熟,建設主體更加廣泛,能源
120、 IT 企業的技術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圖表圖表61:虛擬電廠傳統玩家優勢對比虛擬電廠傳統玩家優勢對比 資料來源:走近虛擬電廠,王鵬(2020)、華泰研究 虛擬電廠已進入以需求為主導的虛擬電廠已進入以需求為主導的 2.0 階段,階段,能源能源 IT 廠商優勢有望穩健凸顯。廠商優勢有望穩健凸顯。虛擬電廠告別以政策為主導的 1.0 階段,目前其建設動力更多來自于電網企業、發電集團的業務需求,同時虛擬電廠運營平臺相關技術的重要性排序也在不斷上升。統計 2021 年 9 月到 2022 年 9月的虛擬電廠項目中標情況,可以看到,電網企業、發電集團對于虛擬電廠運營平臺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高度關注區塊鏈、數
121、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平臺的深度融合,更加關注虛擬電廠運營平臺的智慧化特性,因此與能源 IT 廠商的合作趨勢愈發明朗。我們認為,能源 IT 廠商基于在能效管理系統、智慧能源系統、新能源發電預測系統等傳統信息化業務的深厚積累,能夠實現行業 Know-How 向虛擬電廠運營平臺的快速轉移,優勢有望凸顯。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5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62:虛擬電廠項目最新中標情況虛擬電廠項目最新中標情況(2021 年年 9 月月-2022 年年 9 月月)注:標紅公司為已上市/擬上市公司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華泰研究 能源能源 IT 廠商的切入角度大致可
122、分為發電信息化、廠商的切入角度大致可分為發電信息化、電網電網信息化、信息化、負荷負荷信息化三類。信息化三類。1)發電信息化:)發電信息化:隨著虛擬電廠聚合的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增長,發電側信息化企業有望憑借對新能源發電預測的深厚理解,快速拓展虛擬電廠業務布局。以國能日新為典型代表的新能源發電預測廠商,具備新能源發電功率/電量的高精度預測能力,早在 2020 年就開始布局虛擬電廠領域。同年,國能日新承接了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的虛擬電廠建設項目,完成了虛擬電廠平臺的開發、平臺聯調及數據接入。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6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63:國能日新國能日
123、新虛擬電廠管理系統產品架構虛擬電廠管理系統產品架構 資料來源:國能日新官網、華泰研究 2)電網電網信息化:信息化:實現分布式能源的協同調度是虛擬電廠的算法核心,也是虛擬電廠執行需求響應、參與電力交易的技術基礎,因此電網側信息化企業有望憑借在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等業務場景的原有優勢,實現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微網調度系統等產品與虛擬電廠運營平臺之間的技術轉移與業務聯動。以國網信通、國電南瑞、東方電子為代表的電網信息化企業已成為虛擬電廠示范項目的建設主力,助力多項虛擬電廠示范項目正式落地。3)負荷信息化:)負荷信息化:目前虛擬電廠的核心業務仍是需求響應,負荷資源也是虛擬電廠產業發展的重要壁壘,負荷信
124、息化企業在負荷辨識、負荷管理、負荷預測、負荷響應等方面具備先天的技術優勢,多數企業布局的綜合能源管理系統、負荷聚合商管理平臺與虛擬電廠的需求響應功能高度相似,有望成為此類廠商布局虛擬電廠的業務基礎。以朗新科技(充電樁聚合充電業務)、恒實科技(負荷聚合商業務)、遠光軟件(綜合能源服務平臺)為代表的負荷信息化企業的負荷聚合與管理優勢突出,其中,恒實科技曾經全程參與國內首個虛擬電廠國網冀北電力公司虛擬電廠的設計建設,是國內虛擬電廠設計、建設及運營的先行者。技術主導產業未來,競爭格局或將改寫技術主導產業未來,競爭格局或將改寫 虛擬電廠從需求主導向技術主導邁進,多元主體入局市場虛擬電廠從需求主導向技術主
125、導邁進,多元主體入局市場。伴隨虛擬電廠商業模式更加清晰與試點項目的廣泛驗證,未來虛擬電廠的運營主體將不再局限于電網公司、發電集團等傳統電力企業,掌握靈活側資源的新能源車企,以及具備新能源優勢、大數據優勢、通信優勢的科技公司都有望成為獨立的第三方運營主體,虛擬電廠的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我們認為,隨著虛擬電廠向以技術為主導的 3.0 時代邁進,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特征將更加明顯,對新能源、新型負荷理解深入且技術優勢突出的企業有望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新能源車企掌握需求側靈活資源,有望新能源車企掌握需求側靈活資源,有望復制復制特斯拉模式。特斯拉模式。新能源車企以電動汽車為紐帶,通過虛擬電廠模式有望搭建
126、車-充-光-儲協同的能源生態,虛擬電廠既可以實現光儲充協同以滿足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又可以通過車儲充協同,通過充電站與配網的節點連接,實現虛擬電廠的反向供電。以特斯拉為例,其推出的虛擬電廠智能平臺 AutoBidder,就完成了特斯拉車-充-光-儲協同下的電力實時交易、控制,不僅可以提供負荷和發電量預測共享功能,還可將各能源產品所搭載的信息和計算數據互聯共享,并依據內部算法庫計算的優先級相互發送或接收指令進行統一調動貫通,實現快速調度、智慧響應等重要功能。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7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64:特斯拉打造新能源生態特斯拉打造新能源生態閉環閉環
127、資料來源:特斯拉新能源生態閉環,桂原(2022)、華泰研究 目前國內比亞迪、蔚來等新能源車企已著手布局虛擬電廠業務。目前國內比亞迪、蔚來等新能源車企已著手布局虛擬電廠業務。2020 年 6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能源領域“科技助力經濟 2020”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的公示,其中多層級虛擬電廠平臺由比亞迪牽頭負責,比亞迪計劃通過虛擬電廠平臺實現負荷調控、多能協同等需求響應功能,同時通過與電力交易中心的信息交互,推進交易功能拓展。2018 年起,蔚來啟動 NIO Power 充換電網絡建設,首座目的地充電站于 2018 年 8 月在成都投入運營,截至2022 年 7 月,蔚來已建成 1,079 座換
128、電站,充電樁總數超過 10,000 個,全國“電區房”覆蓋率超過 62%?;诔鋼Q電基礎設施的廣泛布局,蔚來加快“能源云”建設,希望打造“充換電站+電動車+儲能”的虛擬電廠,從而實現削峰填谷,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圖表圖表65:蔚來充電樁數量蔚來充電樁數量保持高速增長保持高速增長 資料來源:蔚來官網、華泰研究 科技公司有望打通新能源優勢、大數據優勢、通信優勢科技公司有望打通新能源優勢、大數據優勢、通信優勢,打造高性能虛擬電廠。,打造高性能虛擬電廠。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始終堅持“以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為核心實現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動力電池為核心實現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
129、心實現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的發展愿景。2022 年 9 月,寧德時代與中國移動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實現新能源優勢、通信優勢、數據優勢的高度整合,在零碳數據中心建設、分布式儲能與電網智能協同、備儲一體化智能鋰電池及運營管控平臺開發、虛擬電廠建設運營等領域開展合作。510 886 3,382 10,071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8.8-2019.72019.8-2020.72020.8-2021.72021.8-2022.7(個)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8 科技科技 主要主要參與公司梳理參與公司梳理
130、 國能日新國能日新 國能日新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為核心業務國能日新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為核心業務。公司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品(包括功率預測系統及功率預測服務)為核心,以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系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營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為拓展,向新能源電站、發電集團和電網公司等新能源電力市場主體提供新能源信息化產品及相關服務。公司業務全面覆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各環節,為清潔能源提供專家級數據服務和應用產品,實現客戶對新能源電力“可看見、可預測、可調控”的管理要求。得益于在新能源信息化業務的完善得益于在新能源信息化業務的完善布局,國能日新實現虛擬電廠業務的快速拓展。布局,國能日新實現虛擬電廠
131、業務的快速拓展。公司通過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新能源并網控制、電網新能源管理等業務,實現了新能源電力的深厚數據積累,新能源信息化的應用領域逐漸從傳統的單一電站管理、設備管理轉向發電、輸電和用電等環節的全流程管理。虛擬電廠業務就是公司在新能源用電環節的再次拓展,基于深厚的數據基礎與成熟的產品基礎,公司 2020 年正式開啟虛擬電廠業務,承接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的虛擬電廠建設項目,完成了虛擬電廠平臺開發、平臺聯調及數據接入等工作,并于 2021 年取得了“虛擬電廠智慧運營管理系統 V1.0”的軟件著作權。目前,公司已經組建了專門的虛擬電廠團隊,開展虛擬電廠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探索與實踐,為客戶
132、提供虛擬電廠建設、資源評估、虛擬電廠運營等參與電力市場的一站式服務,輔助客戶開展虛擬電廠業務,創造增值收益。2022 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多點發力,進一步加大虛擬電廠業務布局力度,在進一步研發優化虛擬電廠平臺設計的同時,公司還投資設立子公司國能日新智慧能源(江蘇)有限公司拓展市場,并根據目前其參與京津冀、河北南方電網的經驗以及西北、華中的政策需求,重新規劃了虛擬電廠軟件系統,借助于多個實際項目,公司不斷優化完善虛擬電廠業務系統的功能,并形成一定的項目儲備。南網科技南網科技 南網科技以南網科技以“電網智能化電網智能化+儲能儲能”為核心驅動,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核心環節。為核心驅動,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核心
133、環節。公司以電源清潔化和電網智能化為主線發展主營產品,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方向,逐步發展出技術服務(儲能系統技術服務、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和智能設備(智能監測設備、智能配用電設備、機器人及無人機)兩大業務體系。其中,1)儲能系統技術服務:廣泛應用于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用于提升新能源并網消納能力、電源調峰調頻能力、電網靈活調節和應急支撐能力以及用戶側峰谷調節能力;2)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主要對常規火電進行檢測和調試,提高機組安全運維、靈活調節能力;3)智能配用電產品:用于對配電網和用戶側設備進行運行狀態監視、智能化控制、智慧化運維;4)智能監測設備:用于對電力設施及其所處環境的實時 監測
134、、分析和預警;5)機器人及無人機:主要用于自動化巡檢。南網科技整合南網科技整合儲能與網側信息化儲能與網側信息化基礎實現虛擬電廠業務的快速滲透?;A實現虛擬電廠業務的快速滲透。儲能資源作為虛擬電廠的重要聚合單元,在虛擬電廠開展需求響應、電力交易等業務時承擔著重要的協同調度功能,南網科技基于儲能系統上的領先布局,不斷拓展儲能技術服務領域的業務市場,推動新能源配套、用戶側、電網配建以及獨立儲能電站等業務場景的快速拓展。智能配用電設備是虛擬電廠高級應用的硬件基礎,南網科技充分發揮公司配用電終端操作系統“絲路InOS”的產品價值,實現動態分時電價調節、電力用戶靈活雙向互動等重要功能。2022 年 8 月
135、 31 日,南網科技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目前已承接廣東電網的虛擬電廠運營平臺的開發項目,該項目已經完成了功能設計和需求側響應功能開發,配合廣東電力市場相關規則著手開展虛擬電廠接入運行示范。未來公司將基于原有技術優勢,進一步布局各類靈活性資源的聚合與優化調控業務,探索研究“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虛擬電廠技術,促進電能高效利用和可調節資源靈活性配置。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9 科技科技 朗新科技朗新科技 朗新科技專注于電力能源消費領域數字化,“能源數字化朗新科技專注于電力能源消費領域數字化,“能源數字化+能源互聯網”雙輪驅動。能源互聯網”雙輪驅動。公司能
136、源數字化業務以“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服務創新升級”為目標,主要包括:1)在電力行業,公司為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在內的大型企業客戶提供用電服務核心系統及解決方案,截至 2022 年 6 月,公司電力業務覆蓋全國 22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超 2.7 億電力終端用戶;2)在新能源領域,公司積極拓展新能源服務,為行業提供充電樁云平臺、新能源運維平臺等產品服務;3)在燃氣行業,公司為華潤燃氣、中國燃氣等大型燃氣企業提供核心業務系統的信息化服務。公司能源互聯網業務主要服務于終端能源消費的電氣化場景,主要包括:1)互聯網生活繳費:為居民提供水電燃熱等公共事業“查詢、繳費、賬單、票據”的線上閉環服務;
137、2)第三方聚合充電服務平臺“新電途”:通過具備數億活躍用戶的“支付寶/高德地圖/城市超級APP”形成聚合充電服務入口,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充電服務;3)新耀光伏云平臺:以能源物聯網技術支撐眾多分布式光伏電站更高效發電及運營;4)BSE 智慧節能系統:以能源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支撐幫助企業實現節能降耗?;谠谟脩魝入娏π畔⒒纳詈窭斫?,基于在用戶側電力信息化的深厚理解,朗新科技加速虛擬電廠業務布局。朗新科技加速虛擬電廠業務布局。虛擬電廠業務作為用戶側電力新業態,與公司的分布式光伏管理、智慧充電平臺、企業智慧節能等業務具有較強的業務重合,公司可通過原有用戶側電力信息化業務的整合升級,迅速拓展虛擬電
138、廠業務布局:1)朗新科技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中,包含了虛擬電廠的業務支撐能力,可作為虛擬電廠平臺的產品基礎;2)朗新的光伏云平臺已經廣泛接入了分布式光伏系統,新電途的聚合充電平臺也已經接入了大量的電動汽車充電樁,擁有分布式電源和分布式負荷的數據與技術積累。2022 年 3 月 9 日,朗新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積極考慮和規劃虛擬電廠、需求響應等電力輔助服務方面的業務發展。恒實科技恒實科技 恒實科技是國恒實科技是國內綜合能源服務、通信設計及物聯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內綜合能源服務、通信設計及物聯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2022 年,公司緊密貼合國家“雙碳”和數字化轉型升級加速戰略,投身物聯網大數
139、據應用的建設與運營,為政企客戶提供各類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同時,依托公司在物聯網大數據領域近 20 年的積累、電網及能源企業核心產品和關鍵技術,緊抓“碳達峰及碳中和”背景下的綜合能源服務藍海機遇,依托在電力、通信的深厚積累,投身綜合能源服務(主要包括虛擬電廠)、通信規劃設計和智慧物聯應用三大業務方向,為電網、運營商、交通、金融等行業客戶提供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公司主要以項目實施方及能公司主要以項目實施方及能源聚合商的身份參與虛擬電廠產業鏈源聚合商的身份參與虛擬電廠產業鏈。1)公司以項目實施方身份為電網客戶建設虛擬電廠或相同類型的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盈利模式為項目收入及后期維護收入;2)公司以
140、能源聚合商的身份,主要瞄準可控負荷(可中斷負荷和可平移負荷)類資源客戶,通過提供聚合服務、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等一系列增值服務,參與電力交易市場,獲取可控負荷主體的收益分成。公司在虛擬電廠方面核心技術包括負荷調控潛力辨識與評估技術、源網荷儲優化調控技術、基于 VPP 的綜合能源運營技術。目前,公司實際參與建設了國網冀北虛擬電廠、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東北電網調峰輔助服務等項目,并以能源聚合商身份開展深圳、冀北、湖南等地虛擬電廠業務。國網信通國網信通 國網信通是國內能源互聯網領域云網融合技術產品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國網信通是國內能源互聯網領域云網融合技術產品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
141、公司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面向新型電力系統引領下的電網市場和以電為延伸的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市場等行業用戶,提供軟硬件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及應用服務,打造以“數字底座+能源應用”為核心定位的云網融合產業布局,形成電力數字化服務、企業數字化服務、云網基礎設施三大業務板塊,并積極在能源交易、有源配網調控、虛擬電廠、充電運營等細分領域識別研判未來布局機遇。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0 科技科技 公司面向企業級客戶提供虛擬電廠平臺建設運營服務,打造覆蓋“源網荷儲充”一體化運行虛擬電廠運營平臺,實現各類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平臺主要功能包括資源聚合、負荷預測、資源精準調控、可
142、調潛力評估、執行監測、協同優化、認證評價等,核心技術包括負荷特征識別、負荷可調潛力預測、調度優化算法等。公司已在華北區域開展虛擬電廠建設工作,同時參與華北區域輔助服務市場和天津需求響應工作。具體包括:1)在國家電網公司 2022 年迎峰度夏有序用電專項演練中,全景實時展現不同場景下 27 個省份 4 萬用戶的缺口負荷、實際壓降負荷等動態模擬數據;2)以天津市為試點,初步實現需求響應最大負荷 400MW,其中虛擬電廠調節占比達 20%,并以常態化機制開展應用;3)2022 年 6 月,由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自主研發的“虛擬電廠精準調控仿真與實證平臺”通過第三方機構測試,并在國網山西電科院晉中榆次試驗
143、中心完成部署試運行,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園區級聚合資源類型最全的虛擬電廠平臺。國電南瑞國電南瑞 國電南瑞是以能源電力智能化為核心的能源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國電南瑞是以能源電力智能化為核心的能源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以先進的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電網、發電、軌道交通、水利水務、市政公用、工礦等行業和客戶提供軟硬件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及應用服務。目前,國電南瑞已形成電網自動化及工業控制、繼電保護及柔性輸電、電力自動化信息通信、發電及水利環保四大業務板塊。同時,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公司加
144、大新型電力系統重大科技攻關投入,重點發展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終端消費電氣化、數字化轉型、新型儲能等領域業務,全力支撐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虛擬電廠作為新型能源協調管理系統,智能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是關鍵。國電南瑞立足電網,面向發電、水利、通信、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領域,聚焦 5G、企業級數據平臺及業務平臺、綜合能源服務、人工智能、數據庫、區塊鏈等重大新興產業技術,圍繞虛擬電廠平臺、虛擬機組、調控終端等系列化成熟產品和不同類型虛擬電廠的建設經驗,提供完整的虛擬電廠解決方案。業務涵蓋電網生產管理、調度管理、電力營銷、安監基建、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信綜合監管、通信設備及系統、
145、信息通信系統集成及運維、實時數據庫、大數據及云服務、量子保密通信、能源工業云網、能源生產信息化等,為能源生產企業提供能源企業生產運協營同調度、電廠智慧化管理等產品。截至 2022 年 8 月底,國電南瑞已中標多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項目。其中,全國首個省級虛擬電廠山西省虛擬電廠運營管控系統已完成試運行。公司依托山西電力現貨市場,構建了現貨市場環境下的虛擬電廠運營管控系統,通過報量報價的形式參與現貨市場交易,充分發揮現貨市場分時價格信號作用,引導發、用、儲側資源通過虛擬電廠方式積極參與電力電量平衡,提升了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恒華科技恒華科技 恒華科技恒華科技是是 BIM 平臺軟件及行業數字化應
146、用和運營服務商平臺軟件及行業數字化應用和運營服務商,業務覆蓋電力行業,業務覆蓋電力行業。公司以 BIM平臺及軟件研發為核心,構建了涵蓋 BIM 平臺及軟件、BIM 設計咨詢、基于 BIM 的資產數字化應用、基于 BIM 的大數據服務、BIM 數字教育五大業務體系。圍繞電力行業的應用場景,公司推出面向電網工程設計領域的三維線路設計軟件、三維變電設計軟件、三維電纜設計軟件、三維配網設計軟件、三維協同設計平臺、三維評審平臺等系列軟件產品;面向新能源設計的三維光伏設計軟件、三維風電場設計軟件等產品;同時,公司可面向送變電工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充換電站(樁)、智能微網等業務領域,提供規劃咨詢、工程勘測
147、、工程設計、項目管理、運維服務為一體的工程項目全過程咨詢服務。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1 科技科技 深耕電力行業二十年,深耕電力行業二十年,積極打造電力行業全產業鏈布局。積極打造電力行業全產業鏈布局。公司深耕電力行業二十年,已積累了涵蓋 BIM 軟件領域、電網工程數字化領域、物聯網領域等多方面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平臺具有自主可控、貼合行業需求、可以進行深度定制和二次開發等特點。得益于多年積累,公司在“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全過程為客戶提供 BIM 系列軟件,為數據流、業務流、能源流提供技術支撐,業務范圍從電網側向電源側及配售電側進行延伸,并積極布局
148、用電側的虛擬電廠業務。1)發電側:公司為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提供規劃咨詢、三維設計、資產數字化運維、信息化產品等全過程的技術服務業務;2)電網側:公司具備電網設計、基建、運維、營銷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能力,重點參與了國家電網 GIM(電網的 BIM 數據模型標準)標準制定;3)售電側:公司提供售電平臺、資產數字化運維等服務;4)用電側:公司依托在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源網荷儲用一體化建設等方面的積累,發揮在電力大數據層面的數據優勢,積極探索虛擬電廠相關技術的應用。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不及預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不及預期。若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進進程不及預期,電力IT 下游需求釋
149、放或將放緩,會對業務開展造成不利影響。電力市場化改革不及預期。電力市場化改革不及預期。若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度不及預期,電力 IT 下游客戶在電力市場中的參與度將受到影響,信息化建設或將放緩。測算與實際不符的風險。測算與實際不符的風險。本文數據測算基于報告發布時點前的已有公開數據,若相關產業發展不及預期,會導致測算基礎出現偏差,存在測算與實際不符的風險。圖表圖表66:提及公司表提及公司表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公司代碼公司代碼 Tesla TSLA US 蔚來 9866 HK 國能日新 301162 CH 國網信通 600131 CH 國電南瑞 600406 CH 恒實科技 300513 CH 朗新科
150、技 300682 CH 東方電子 000682 CH 遠光軟件 002063 CH 南網科技 688248 CH 寧德時代 300750 CH 比亞迪 002594 CH 易事特 300376 CH 大唐發電 601991 CH 許繼電氣 000400 CH 金智科技 002090 CH 智光電氣 002169 CH 兆新股份 002256 CH 科華數據 002335 CH 積成電子 002339 CH 北京科銳 002350 CH 中恒電氣 002364 CH 協鑫集成 002506 CH 愛康科技 002610 CH 中能電氣 300062 CH 東方日升 300118 CH 免責聲明和
151、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2 科技科技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公司代碼公司代碼 東軟載波 300183 CH 陽光電源 300274 CH 安科瑞 300286 CH 萬勝智能 300882 CH 長城電工 600192 CH 平高電氣 600312 CH 泰豪科技 600590 CH 遠東股份 600869 CH 四方股份 601126 CH 林洋能源 601222 CH 陜鼓動力 601369 CH 上海電氣 601727 CH 晶科科技 601778 CH 正泰電器 601877 CH 科林電氣 603050 CH 浙大網新 600797 CH 恒華科技 30036
152、5 CH 中國移動 600941 CH 金風慧能 未上市 恒天軟件 未上市 電享科技 未上市 清大科越(擬于科創板上市)未上市 國家電網 未上市 南方電網 未上市 中國電科院 未上市 國家能源集團 未上市 中國華電集團 未上市 浙達能源 未上市 國網綜能 未上市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 未上市 嘉興恒創電力集團 未上市 廣東電網能源投資 未上市 杭州凱達電力建設 未上市 江蘇鑫順能源產業集團 未上市 國能太倉發電 未上市 甘肅科源電力集團 未上市 中國華能集團 未上市 蕪湖鳩茲能源 未上市 南瑞集團 未上市 廣東粵電電力銷售 未上市 蕪湖市虛擬電廠 未上市 豐電能源 未上市 廣東卓維網絡 未上市 山
153、東云儲新能源科技 未上市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 未上市 江蘇云上電力科技 未上市 博般數據 未上市 德聯軟件 未上市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 未上市 清能互聯 未上市 中博新創 未上市 蕪湖明遠集團 未上市 江蘇蘇源高科技 未上市 寶馨新能源 未上市 愛朗格瑞 未上市 八達電子 未上市 東華博泰 未上市 資料來源:Bloomberg、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3 科技科技 免責免責聲明聲明 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人,謝春生、范昳蕊,茲證明本報告所表達的觀點準確地反映了分析師對標的證券或發行人的個人意見;彼以往、現在或未來并無就其研究報告所提供的具體
154、建議或所表迖的意見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報酬。一般聲明及披露一般聲明及披露 本報告由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中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以下簡稱“本公司”)制作。本報告所載資料是僅供接收人的嚴格保密資料。本報告僅供本公司及其客戶和其關聯機構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及其關聯機構(以下統稱為“華泰”)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不同時期,華泰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
155、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以往表現并不能指引未來,未來回報并不能得到保證,并存在損失本金的可能。華泰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華泰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不是 FINRA 的注冊會員,其研究分析師亦沒有注冊為 FINRA 的研究分析師/不具有 FINRA 分析師的注冊資格。華泰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購買或出售所述證券的要約或招攬。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
156、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華泰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除非另行說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于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不應作為日后回報的預示。華泰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預測可能是基于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影響所預測的回報。華泰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華泰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為該公司提供投
157、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或向該公司招攬業務。華泰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華泰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華泰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華泰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沖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有關該方面的具體披露請參照本報告尾部。本報告并非意圖發送、發布給在當地法律或監管規則下不允許向其發送、發布的
158、機構或人員,也并非意圖發送、發布給因可得到、使用本報告的行為而使華泰違反或受制于當地法律或監管規則的機構或人員。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無論整份或部分)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需在使用前獲取獨立的法律意見,以確定該引用、刊發符合當地適用法規的要求,同時注明出處為“華泰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中國香港中國香港 本報告由
159、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在香港由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向符合證券及期貨條例及其附屬法律規定的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的客戶進行分發。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是華泰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為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在香港獲得本報告的人員若有任何有關本報告的問題,請與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聯系。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4 科技科技 香港香港-重要監管披露重要監管披露 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雇員或其關聯人士沒有擔任本報告中提及的公司或發行人的高級人員。寧德時代(300750 CH
160、)、協鑫集成(002506 CH)、愛康科技(002610 CH)、東方日升(300118 CH)、陽光電源(300274 CH)、林洋能源(601222 CH)、晶科科技(601778 CH)、正泰電器(601877 CH):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關聯公司實益持有標的公司的市場資本值的 1%或以上。有關重要的披露信息,請參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網頁 https:/.hk/stock_disclosure 其他信息請參見下方“美國“美國-重要監管披露”重要監管披露”。美國美國 在美國本報告由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向符合美國監管規定的機構投資者進行發表與分發。華
161、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是美國注冊經紀商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的注冊會員。對于其在美國分發的研究報告,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根據1934 年證券交易法(修訂版)第 15a-6 條規定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人員解釋,對本研究報告內容負責。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聯營公司的分析師不具有美國金融監管(FINRA)分析師的注冊資格,可能不屬于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的關聯人員,因此可能不受 FINRA 關于分析師與標的公司溝通、公開露面和所持交易證券的限制。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是華泰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為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任何直接從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
162、司收到此報告并希望就本報告所述任何證券進行交易的人士,應通過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進行交易。美國美國-重要監管披露重要監管披露 分析師謝春生、范昳蕊本人及相關人士并不擔任本報告所提及的標的證券或發行人的高級人員、董事或顧問。分析師及相關人士與本報告所提及的標的證券或發行人并無任何相關財務利益。本披露中所提及的“相關人士”包括FINRA 定義下分析師的家庭成員。分析師根據華泰證券的整體收入和盈利能力獲得薪酬,包括源自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中國移動(600941 CH):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在本報告發布日之前的 12 個月內擔任了標的證券公開發行或 144A 條款發行
163、的經辦人或聯席經辦人。中國移動(600941 CH):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在本報告發布日之前 12 個月內曾向標的公司提供投資銀行服務并收取報酬。大唐發電(601991 CH):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預計在本報告發布日之后 3 個月內將向標的公司收取或尋求投資銀行服務報酬。寧德時代(300750 CH)、協鑫集成(002506 CH)、愛康科技(002610 CH)、東方日升(300118 CH)、陽光電源(300274 CH)、林洋能源(601222 CH)、晶科科技(601778 CH)、正泰電器(601877 CH):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64、、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實益持有標的公司某一類普通股證券的比例達 1%或以上。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及/或不時會以自身或代理形式向客戶出售及購買華泰證券研究所覆蓋公司的證券/衍生工具,包括股票及債券(包括衍生品)華泰證券研究所覆蓋公司的證券/衍生工具,包括股票及債券(包括衍生品)。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及/或其高級管理層、董事和雇員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所提到的任何證券(或任何相關投資)頭寸,并可能不時進行增持或減持該證券(或投資)。因此,投資者應該意識到可能存在利益沖突。評級說明評級說明 投資評級基于分析師對報告發布日后 6 至 12 個月內
165、行業或公司回報潛力(含此期間的股息回報)相對基準表現的預期(A 股市場基準為滬深 300 指數,香港市場基準為恒生指數,美國市場基準為標普 500 指數),具體如下:行業評級行業評級 增持:增持:預計行業股票指數超越基準 中性:中性:預計行業股票指數基本與基準持平 減持:減持:預計行業股票指數明顯弱于基準 公司評級公司評級 買入:買入:預計股價超越基準 15%以上 增持:增持:預計股價超越基準 5%15%持有:持有:預計股價相對基準波動在-15%5%之間 賣出:賣出:預計股價弱于基準 15%以上 暫停評級:暫停評級:已暫停評級、目標價及預測,以遵守適用法規及/或公司政策 無評級:無評級:股票不
166、在常規研究覆蓋范圍內。投資者不應期待華泰提供該等證券及/或公司相關的持續或補充信息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5 科技科技 法律實體法律實體披露披露 中國中國: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核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91320000704041011J 香港香港: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具有香港證監會核準的“就證券提供意見”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AOK809 美國美國: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為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成員,具有在美國開展經紀交易商業務的資格,經營業務許可編號為:CRD#:298809/SEC#:8
167、-70231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京 北京北京 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228號華泰證券廣場1號樓/郵政編碼:210019 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大街豐盛胡同28號太平洋保險大廈A座18層/郵政編碼:100032 電話:86 25 83389999/傳真:86 25 83387521 電話:86 10 63211166/傳真:86 10 63211275 電子郵件:ht- 電子郵件:ht- 深圳深圳 上海上海 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5999號基金大廈10樓/郵政編碼:518017 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路18號保利廣場E棟23樓/郵政編碼:200120 電話:86 755 8249
168、3932/傳真:86 755 82492062 電話:86 21 28972098/傳真:86 21 28972068 電子郵件:ht- 電子郵件:ht- 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99 號中環中心 58 樓 5808-12 室 電話:+852-3658-6000/傳真:+852-2169-0770 電子郵件: http:/.hk 華泰證券華泰證券(美國美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美國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 10 號 41 樓(紐約 10001)電話:+212-763-8160/傳真:+917-725-9702 電子郵件:Huataihtsc- http:/www.htsc- 版權所有2022年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