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5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埃森哲: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54頁).pdf(5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推動可持續:聯合國在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1 中指出,全球人類面臨著嚴峻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各利益相關方必須采取更為迅速務實的行動,以實現此前在“2030年議程”中所做出的各項承諾。而中國則以“3060”雙碳目標為抓手,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開展這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2。技術和創新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企業業務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提高全球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到評估和減少碳排放,技術是關鍵且基本的賦能要素。對于中國企業領導者來說,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責任擔當,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重點議題。摘要作為企業的領導
2、者,應該如何制定和發掘可持續技術戰略的價值?為了找到答案,埃森哲對全球12個國家11個行業的560名高管進行了調研,對中國領先企業進行深度訪談,以國內外30家以上領先企業為例,探尋數字化與可持續性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的關鍵要素。研究發現,目前只有7%的受訪企業已實現數字化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價值融合,并以此驅動業務發展。究其原因,企業在有效制定可持續技術戰略時往往面臨著多種障礙缺乏方案和標準、復雜程度高以及認識不到位。企業在設定可持續發展目標后難以落地,或找不到業務抓手,被迫在業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二選一”。而如果企業采取“雙擎驅動”的可持續技術戰略,則有望化被動為主動,實現業務和可持續目標雙
3、豐收。埃森哲建議,以首席信息官(CIO)為核心的企業高管團隊需要切實開展如下三項要務,驅動業務增長和ESG績效提升。2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通過部署先進技術來測量、減少和消除碳足跡;構建負責任的價值鏈,為消費者提供可持續選擇、以及構建可持續型組織;參考ESG目標衡量和優化運營,減少生產和運營碳排放,CIO可以將數字化融入可持續發展工作,為其賦能。實現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提高自身的可持續性,保護人類與地球的永續環境。為避免隨著技術使用增加而導致的碳排放量上升,企業必須積極探索同時具備碳效率和碳意識的綠色軟件,并建立開放、包容、可信賴的治理機制。動員現有傳統企業、科技機構、初創公司、
4、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部門群策群力,通過有效對接、聯合行動,構建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技術賦能,積極幫助CEO推進主營業務和可持續性雙提升身體力行,通過技術創新履行可持續發展使命利用數字化優勢,建立和發展生態合作0101020203033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4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數字化”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3。實踐表明,中國企業在堅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同時,需要科學
5、有序實施“雙碳”行動,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數字化正在深度賦能各行各業4,新模式、新工具為后疫情時代的經濟重振注入了強勁動力,企業都在尋找新的價值增長點。但是短期的爆發增長并不意味著具有長期的可持續性,向創新驅動要增長動能是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5??沙掷m發展將成為新的“數字化”,是企業的必然選擇。擁有可持續基因的組織通常鼓勵員工和合作伙伴實現持久和良好的財務績效,同時注重社會價值的創造,從而與社會各界建立起信任關系。埃森哲諸多研究表明,可持續基因強大的企業,在面對未來時更具韌性。根據埃森哲研究分析的全球4000家企業中,排名前四分之一企業的EBITDA
6、 Margin(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比排名后四分之一的企業高21%(+3.4個百分點),可持續性表現高了21%(+9.2分)6。這說明有可持續性基因的企業實現財務目標的能力更強,并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持久的積極的影響。圖1.具有強大可持續基因的企業更有可能實現財務目標資料來源:埃森哲研究;Abrabesque S-Ray;S&P Capital IQ分析的全球公司數量=400016.2%19.6%44.653.8EBITDA Margin(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2017-2020可持續性表現(分數100)排名后1/4的企業排名前1/4的企業5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
7、“數字化”埃森哲的另一研究表明,相比可持續領先或者技術領先的企業來說,成為領軍者的可能是“雙擎變革者”,它們更有可能在可持續和數字技術的融合中發現新的價值,成為領軍者的可能性是同行的2.5倍。圖2.“雙擎變革者”更有可能成為未來的領軍者資料來源:埃森哲研究;埃森哲CEO調研調研的全球公司數量=405071.5倍1.5倍2.5倍可持續先鋒技術先鋒雙擎變革者近年來,全球領先企業紛紛將可持續發展列為重要戰略議程。即使是在新冠疫情高峰期,大多數埃森哲研究8 受訪首席執行官表示,“可持續、負責任發展”是企業的重中之重。因為他們相信,企業不僅能在保護人類和地球環境方面大有可為,而且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
8、SG)指標和可持續性表現更出色的企業,其財務績效也優于同行9。我們已經明確了技術在“商業全面數字化”轉型中的核心地位,當所有企業都進一步培育可持續發展能力時,技術將繼續發揮其關鍵作用。當前,技術已成為企業及其供應鏈、客戶和廣泛的商業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并將繼續發揮這一作用。在埃森哲調研中,92%的受訪企業計劃到2030年達成凈零排放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首先需要部署用來測量、減少和消除碳足跡的各種先進技術。其次,技術對于提高全球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至關重要。同時,從創造更佳的客戶體驗,一直到構建更具可持續性的組織,技術也有助于企業發掘洞見、加快行動。此外,不論是在疫情期
9、間保護客戶和員工,還是面對當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設法重組供應鏈并迅速切換至綠色能源,技術都將幫助企業盡快適應新環境。我們對560家營收超10億美元的企業進行了可持續技術調研,結果顯示,每家企業都認為技術對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技術是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但技術解決方案本身也應受到監控,避免它造成新的問題。實際上,技術可能且的確造成了諸多可持續發展障礙。例如,訓練一款人工智能(AI)模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于五輛普通汽車在整個使用壽命周期中的排放10。這便要求企業必須將技術升級事宜納入可持續發展行動,設計和部署可持續環保技術戰略??偠灾?,沒有任何企業
10、能僅憑一己之力,破解全球可持續性挑戰并產生廣泛影響。為了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我們需要建立互聯互通的生態系統,使現有的各大企業、創業公司、非營利機構、學術界和公共部門能夠群策群力。技術則將是規?;鉀Q此類復雜問題的關鍵要素。6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數字化”目前,很多企業已著手試點和推廣各種應用,借助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這項舉措效益非常顯著。從實際成果上來看,大規模采用可持續技術的企業,在Arabesque S-Ray(一家全球ESG指標評估專業機構)數據集上的ESG評分比尚未采取可持續技術的同行高出4%11。這意味著采用可持續技術的ESG排名升幅
11、可達11%。2013-2020年,與ESG分數處于中等水平的企業相比,ESG績效始終較高的企業能夠產生超越前者2.6倍的股東總回報率12。但是充分發掘可持續技術戰略的業務價值仍然充滿挑戰。調研顯示企業對于可持續轉型尚未下定決心(請見圖4)。近五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看不清轉型后的收益。同時,缺乏現成解決方案也是一大難題,而有效應用這些解決方案則是難上加難。所有這些挑戰導致“目標到行動”難以落地,調研結果顯示,只有7%的受訪企業已實現業務、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三位融合。中國企業同樣面臨著“從目標到行動”落地難的問題。根據埃森哲多年開展的中國數字化轉型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
12、釋放業務“新價值”圖3.影響企業實現數字技術與可持續價值融合的主要障礙缺乏解決方案和標準全球40%的受訪企業認為,目前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或方案尚未成熟(包括缺少合適的人才來牽頭開展這些舉措)。復雜程度高全球近33%的受訪企業正努力應對解決方案的復雜性問題,或設法使其原有系統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一部分企業(12%)仍未將本地數據中心遷移至云端,這也是一項明顯的阻礙因素。認識不到位全球約30%的受訪企業尚未意識到技術應用可能造成新的可持續問題,也不清楚使用的技術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指數研究顯示,原有的系統、流程落后。兼具業務能力、全局觀、數字化理念和技能的人才極為欠缺導致企業缺乏相應的能力,數
13、字化難以深入。數據基礎薄弱,數字化轉型底座不牢,且短期難以建立成為企業向可持續發展邁進的障礙。此外,在新的數字化征程中,面對技術的快速迭代,如何評估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度,如何在發現技術帶來的創新價值的同時,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構建合規風險運營體系也是中國企業打造數字安全的“剛需”。由于目標到行動無法順利落地,以致于企業不得不在業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做出權衡取舍。對于已經制定整體可持續技術戰略的企業,則可減少或避免這種權衡。一旦企業擁有可持續發展戰略,各部門高管能夠借助技術,對各領域的具體工作進行賦能:首席財務官(CFO)能獲得所需的數據和評估工具,向投資者群體報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完成進度;技
14、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數字化”7 首席營銷官(CMO)負責品牌的可持續發展重新定位,因此可利用技術幫助消費者選擇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首席人力資源官(CHRO)以此提高員工技能并開展技能再培訓,同時改進組織的包容性和多元化;首席運營官(COO)和首席供應鏈官(CSCO)將依靠技術手段,跟蹤并減少運營活動和供應鏈中的碳排放。而鑒于技術在可持續發展轉型中的關鍵作用,CIO將成為各部門共同行動的統籌者并應該在可持續發展決策中占據關鍵席位。但是,多數企業的現狀并非如此:只有49%的調研受訪CIO進入了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領導團隊,而接受了可持續發展達標評估的僅為45%。企
15、業應如何抓住機遇,充分發掘可持續技術綜合戰略的潛力?他們需要確保其他各部門高管共同努力,并以技術為變革催化劑,通過制定卓有成效的可持續技術戰略來加速轉型,具體分成以下三大維度(請見圖4):技術賦能,積極幫助CEO推進主營業務和可持續性雙提升 身體力行,通過技術創新履行可持續發展使命 利用數字化優勢,建立和發展生態合作圖4.可持續技術戰略成功的三大維度技術賦能,積極幫助CEO推進主營業務和可持續性雙提升身體力行,通過技術創新履行可持續發展使命碳智能加速凈零轉型以零碳思維擁抱綠色軟件打造包容可信的體系建立正確的治理機制構建負責任的價值鏈為用戶提供可持續消費體驗塑造有可持續基因的組織參照ESG目標開
16、展運營評估和優化利用數字化優勢,建立和發展生態合作8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數字化”為此,埃森哲利用相關調研結果開發了一套“可持續技術指數”,用以衡量企業在上述三大維度中的表現。分析顯示,在0到1的評分范圍內,處于中位數0.45上下的“中游”企業數量較多。這表明在實現可持續技術戰略的全維度上,多數企業仍任重而道遠。我們調研所覆蓋的企業中,約60%得分在0.3至0.5之間。盡管面臨重重挑戰,但仍有約半數受訪企業通過改善財務指標、ESG目標、客戶體驗、創新、軟件質量或招聘能力等方式,成功收獲了可持續技術投資回報(請見圖5)。盡管這一開局不錯,但目前鮮有企業能在上述多
17、重領域取得經營效益大多數企業表示只在其中一個方面有所斬獲。實際上,企業實現五項或更多經營效益的概率,與自身的埃森哲“可持續技術指數”得分直接相關。我們的回歸分析顯示,若表現平平的企業(“可持續技術指數”得分在0.45左右)能躍升至領先行列,實現五項或更多經營效益的可能性將提高21%。這有力地證明了,實施數字技術與可持續雙擎驅動戰略的企業能獲得更高的經營效益。下文,我們將詳細探究企業在制定穩健的雙擎戰略時,所需考量的三大維度。圖5.可持續技術如何創造價值48%48%49%49%的受訪企業表示,以技術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舉措可通過完善產品實現增收。的受訪企業表示,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吸引軟件工程師
18、和技術人才加盟的重要因素。增長人才49%49%44%44%的受訪企業表示,以技術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舉措有助于創造新的收入來源。的受訪企業表示,注重可持續發展原則有助于開發質量更高的軟件。創新軟件49%49%53%53%的受訪企業表示,可持續技術對于提升客戶體驗不可或缺。的受訪企業表示,投資發展可持續技術能夠為實現ESG目標起到巨大促進作用??蛻趔w驗ESG目標9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數字化”10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積極幫助CEO推進主營業務和可持續性雙提升 為了力爭到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大多數企業希望將可持續性作為整個供應鏈的基本
19、組成,減少碳排放,同時有效確?!柏撠熑巍钡牟少?,并以此進行品牌建設。此外,企業還希望能向利益相關方,尤其是投資者們報告自身在該領域取得的所有成績。在實現上述目標的進程中,技術將從五個關鍵領域為可持續發展賦能。碳智能加速凈零轉型構建負責任的價值鏈為用戶提供可持續消費體驗參照ESG目標開展運營評估和優化塑造有可持續基因的組織0101020203030404050511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01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分析工具、物聯網等各種技術均可在碳減排方面發揮作用。其中,人工智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埃森哲可持續技術調研顯示,在成功減少生產和運營活動碳排放的企業中,70%都
20、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請見圖6)。碳智能加速凈零戰略圖6.企業針對特定目標利用各種技術實現減排企業如何利用各種技術實現減排目標企業占比(%)625058564461496457426353635747704769515575527563616054625353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廢棄物管理減少供應鏈排放減少生產和運營活動排放提高碳足跡測量和披露的透明度減少客戶碳排放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12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例如,埃森哲幫助某國際建材公司推出了一款具有業內首創的應用程序,依托機器學習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實時預測水泥強度。這款應用通過數據驅動型決策,實現了在不增加消費
21、者成本的前提下生產環保水泥。此舉不僅使這家建材公司的每家工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萬噸(總減排量300萬噸),而且所有工廠合計節約成本高達1.5億美元。從提高運營效率入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若要通過凈零排放轉型引領氣候行動,則需要構建更全面的戰略納入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多種方法,包括碳減排、碳抵消、政策構建和綠色融資等。微軟(Microsoft)便是這方面的典范。自2012年以來,公司一直保持著碳中和狀態,并承諾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即每年的脫碳量超過排放量)14。不僅如此,微軟還力爭在2050年之前消除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累積的歷史碳排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微軟的可
22、持續戰略覆蓋了多個領域。它通過內部碳稅政策籌集碳補償資金,并將其一部分用于提升能源效率。不過目前,投資重點正逐步轉向創建碳智能解決方案充分利用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助力客戶減少碳足跡。比如,微軟可持續發展計算器(Microsoft Sustainability Calculator)可幫助客戶了解并報告自身在Azure平臺上的云工作負載碳足跡。同時,Teams、Edge和其他微軟產品均努力增強能源透明度。與客戶開展合作和共同創新,也在推動開發新的低碳解決方案。具體成果包括,可持續智能建筑服務可將建筑物的能耗降低高達40%。此外,微軟還計劃參與公共政策議題,如擴展碳應用研究工作、消除監管
23、障礙,以此推廣技術解決方案15。在中國,零碳產業園作為零碳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從規劃建設、協調運營到管理監督,需要全方位系統性融入零碳理念,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同時對實現區域范圍全生命周期碳中和也有重要的示范意義。以遠景鄂爾多斯產業園為例,鄂爾多斯是中國煤都,人均GDP雖位列全國首位,但工業高度依賴煤炭資源,處于“雙碳”戰略下轉型的關鍵窗口期。鄂爾多斯同時擁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如何將豐富的綠色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力,成為鄂爾多斯當下發展的關鍵。2022年4月,作為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該產業園基于“新型電力系統”、“零碳數字操作系統”和“綠色新工業集群”三
24、大創新支柱打造。通過智能物聯網源荷互動控制系統和基于綠氫的零碳能源島,園區80%能源由本地的風電、光伏直供,20%與電網交易,實現100%綠色零碳能源供給。入園企業電價低于自治區工商業標準電價?;谶h景EnOS智能物聯操作系統和遠景方舟能碳管理平臺打造的零碳數字認證體系,賦予園區內產品可追蹤溯源、符合各類國際標準、經過權威機構認證的“零碳綠碼”。此外,通過布局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三大綠色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零碳新工業體系。預計到2025年將助力當地實現3000億元綠色新工業產值,創造10萬個綠色高科技崗位,實現1億噸二氧化碳年減排的目標13。遠景能源: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13技術推
25、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簡稱SSV事業部)的碳中和實驗室,抱著開創者的態度,把實現碳中和的過程視為一場“數字技術的試驗”,用開源的方式找到新路徑來解決企業現有的問題?;诖死砟?,碳中和實驗室目前正在與全球某著名不銹鋼企業合作,探索如何在提升產業端用電效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眾所周知,作為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行業之一,鋼鐵行業的減排任重而道遠。對比長流程高爐煉鋼,短流程電爐熔煉廢鋼省去了繁復、高排放的煉鐵環節,可以減少70%以上的污染排放。而目前中國電爐熔煉廢鋼的比重僅為21%,提升廢鋼煉鋼的比重是當務之急。但是,用電爐法熔煉廢鋼的耗電量大,加上中國總體
26、電價成本較高,企業必然要在環保和成本之間進行權衡。據測算,2021年短流程電爐煉鋼企業成本要比長流程煉鋼企業的成本高400500元/噸16。為解決這一難題,騰訊碳中和實驗室與鋼鐵廠探討了在煉鋼過程中將用電設備轉換成儲能設備,即把“電爐變成電池”,實現電力負荷自由調度的新模式。這一過程充滿挑戰,對設備和管理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對每一爐的工藝進行控制,而且需要協調各個工序,從而達到精細化的管理。在滿足物理設備的條件下,騰訊首先考慮的是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過,幫助鋼鐵廠工作人員在手機端實時監測每爐每個工具在任意時間點發生的所有情況;構建計劃排產系統,安排緊急訂單的時序,實現及時響應;自動控制電爐
27、的工藝,解決突發事件,處理設備故障等異常情況。最后,在不影響產量的情況下,通過工序間的精細管理實現負荷的自由調控。此外,從能源利用的角度,如果能夠聚合鋼鐵廠附近的小型水電、風電等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設施,控制計量鋼廠的耗能,協同優化,就可以真正實現虛擬電廠的運營,實現小時級或者15分鐘級緊急響應,幫助電網開發出更多更低成本的靈活來源。根據國家電網的測算,通過火電廠實現電力系統削峰填谷,滿足5%的峰值負荷需要投資4000億元人民幣;而通過建立虛擬電廠,在建設、運營、激勵等環節投資僅需500至600億元人民幣,其成本僅為火電廠的1/8-1/717。與投資大型發電設備相比,投資數字化技術也可以達到同樣的
28、效果并帶來顯著回報。這不僅可以滿足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綠色、市場化的運行需求,還可以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的創新18??傮w來說,碳智能技術解決方案可從以下三個重要方面助力推動凈零碳排放轉型:準確評估企業、產品和供應鏈的碳足跡;提高減排信息透明度,取得相關的認證和鑒定;通過碳捕集進行脫碳,利用碳權進行碳抵消。用數字技術為鋼鐵廠的能源轉型注入新動能14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02目前,供應鏈占到了全球總排放量的60%。埃森哲研究發現,49%的首席執行官(CEO)尤為關注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供應鏈中斷19。然而,現代供應鏈的相互關聯性使數據采集變得極具挑戰。例如,全球領先的醫藥健康企業賽諾菲
29、(Sinofi)在美國的弗雷明漢工廠正通過實時數據采集,構建數字孿生來優化生產流程。最終,該廠的工業流程比傳統工廠效率高出80倍,每年得以減少80%的能耗和碳排放、91%的水足跡、以及94%的化學品消耗21。同時,豪華汽車品牌保時捷(Porsche)與初創公司Circularise攜手,為整條供應鏈創建數字孿生系統,以實現塑料制品的可追溯性并跟蹤監測可持續發展指標,同時還能對未來車輛生產和報廢回收方式的提供決策依據22。區塊鏈技術還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全球供應鏈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目前,區塊鏈正日益應用于ESG報告,幫助消費者驗證企業有關保護資源和環境友好的聲明。例如,萬事達公司(Mastercar
30、d)的Provenance解決方案利用區塊鏈提供實時可追溯性,通過共享記錄增強供應鏈各方的責任和信任23。數字孿生技術將數據和智能大規模地加以融合,創建涵蓋產品和流程的虛擬化鏡像世界,從而能夠有力地支持企業構建更具可持續性的供應鏈。同時,數字孿生支持大規模的運行模擬演練,助力企業打造負責任的供應鏈20。構建負責任的價值鏈63%63%的受訪CEO表示,測量價值鏈的ESG數據難度很大,阻礙了其所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15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03雖然企業的可持續性生產是首要的切入點,但各行各業的組織都發現,他們在環境或其他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戰實則源于下游的消費端。企業無法強迫客
31、戶進行購買。事實上,由于人們的良好意愿和實際行為之間也存在“目標和行動”脫節的問題,因此人們不禁質疑可持續型的綠色消費拐點是否還會到來24。為此,各品牌需要主動需帶頭彌合“目標與行動”間的差距,在喚醒客戶綠色消費意識的同時,降低客戶的試錯成本。具體措施包括:鼓勵提倡綠色消費,使其成為購買時的本能反應;突出展示產品和服務的“綠色性能”;以及為消費者推薦更多綠色產品供其比較、選擇。此時,技術可再次發揮關鍵作用。例如,李維斯公司(Levi Strauss&Co.)發起了“買得好,才能穿更久”(Buy Better,Wear Longer)的活動,將經營模式從傳統的“產啥賣啥”(sell-what-y
32、ou-make)轉變為“賣啥產啥”(make-what-you-sell)25。作為這項倡議的一部分,李維斯鼓勵顧客通過二手電商平臺SecondHand來交易閑置衣物。顧客可以用舊牛仔褲換取禮品卡,然后公司再將舊宣傳牛仔褲作為特色產品轉售給其他顧客。李維斯估計,購買二手牛仔褲可減少80%的碳排放。為客戶提供可持續消費體驗如果衣服太舊,便會加工成建筑保溫材料。此外,人工智能還助力李維斯增強客戶偏好預測,更準確地使生產與需求保持一致,減產能過剩,降低庫存。同時,公司借助最新數字采樣技術,減少了樣品數量。除此以外,Levis品牌還加入了“時尚向善”(Fashion for Good)行動計劃,助力擴
33、大技術解決方案應用規模,實現行業轉型26。當前“獲取-制造-廢棄”的資源利用模式,導致服裝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到全球排放總量的7%左右27。該行業迫切需要走上資源循環利用和再生之路,而李維斯公司正在為產業轉型貢獻力量。簡而言之,李維斯選擇了主動出擊,而不是“坐等”消費者轉變觀念。在此過程中,該公司還在不斷引導消費者慎重地做出購買決定。無獨有偶,為了提升客戶體驗透明度,殼牌(Shell)正通過ChargeWorks電動汽車項目開發和部署邊緣智能算法,以優化充電站體驗。除管理能耗外,該算法還可監測電網輸入的電力,并提供碳強度較低的電力供用戶選購28。16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0
34、4如今,大多數企業已充分認識到ESG指標的重要性,而人工智能等技術則可助其一臂之力。埃森哲可持續技術調研發現,61%的受訪企業提高了碳足跡測量和披露的透明度,其中75%的企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但在取得進步的同時,ESG指標本身仍有明顯的提升空間。在近期另一項埃森哲調研中,近一半的受訪企業表示不知道應該設定哪些ESG關鍵績效指標,同時也不清楚改用哪些數據來衡量這些指標29。同時,僅有26%的受訪企業擁有可視化的數據來進行自身的ESG關鍵績效指標評估,而70%的受訪企業還在用傳統人工方式或半自動流程進行ESG管理30。那么,轉型的第一步該怎么走?首先,要想確立ESG關鍵績效指標并進行有效報告,企
35、業需深入了解利益相關方最關心的問題。他們必須能夠根據相關數據和洞見做出合理決策。例如,某國際領先汽車制造商雖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脫碳目標,并推出了電動汽車產品,但仍發現其ESG戰略并未獲得投資者和客戶認可。參照ESG目標衡量和優化運營關鍵在于,企業首先要清楚了解投資者的看法,并使用投資者信任的數據庫,比如每天可分析22項ESG核心指標的Arabesque S-Ray機器學習平臺。這有助企業清晰把控全局,確定優先工作領域。最終,該制造商將18項ESG核心舉措歸納為四項集中行動:脫碳、循環商業模式、員工隊伍轉型和供應鏈權益保障?;谏鲜鏊捻楆P鍵行動,該制造商還將ESG聲明細化為易于理解的各領域具體目標
36、和關鍵績效指標,為日常流程轉型提供依據。在項目啟動到最終交付,公司市值實現了大幅增長。接下來,企業應通過ESG測量獲取精細化洞見,促進采取切實行動。而這曾是阿里巴巴一度面臨的難題。阿里巴巴希望實施強有力的ESG戰略,與中國日益強化的碳中和法規保持同步。為了確保成功落實該戰略,公司開發了一款直觀的ESG平臺。它不僅可自動采集數據并衡量整個價值鏈的ESG績效,還可提供運營優化建議,幫助企業提高ESG得分。此外,使用該平臺的商家、供應商和消費者都有機會利用阿里巴巴提供的“綠色包裝”、“可再生采購”等服務,因而為后者開辟了新的收入來源31。17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05塑造有可持續
37、基因的組織企業應在整個組織范圍內推行可持續發展,這意味著將可持續性嵌入自身“基因”當中,進而與盈利能力和ESG績效密切聯系在一起32。許多行動都在塑造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基因”,包括在企業內部倡導包容性、多元化和平等性;培育學習型文化;以及在避免引發副作用的前提下,利用新興技術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員工也希望具備創造可持續解決方案的力量。技術的日益普及為他們賦予了行動能力,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無代碼/低代碼程序編寫、以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工具組件來解決各種問題。而所有這一切均有助于將可持續發展無縫融入組織結構中33。因為新冠疫情,企業紛紛開始合理規劃辦公空間、減少員工通勤帶來的污染
38、和能耗。向混合型辦公模式的轉變,有助于企業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種大規模員工團隊轉型很可能會延續下去。事實上,埃森哲可持續發展調研顯示,51%在整個組織范圍內推行可持續發展的受訪企業計劃采取混合辦公或居家辦公模式。其中的50%認為此舉將更有益于環境,43%則相信,這將幫助他們更快地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深入了解上述轉變對企業文化產生影響的過程中,企業還會發現更多完善可持續發展“基因”的良機。多家科技公司采用隨地辦公的模式,以提升招聘的多元化水平,擺脫地理位置對人才獲取的限制34。作為加強可持續發展“基因”的一部分,企業還需將技術帶來的副作用降至最低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話題。51%51%
39、的受訪企業計劃采取混合辦公或居家辦公模式。這些企業中的43%認為此舉將有助于他們更快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8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技術賦能19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通過技術創新履行可持續發展使命技術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速度、便利性和連通性方面更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全球人口產生的數據量和能耗與日俱增,又將引發新的問題。以凈零思維擁抱綠色軟件打造包容可信的體系建立正確的治理機制010102020303隨著上網人數和技術使用的增加,IT行業的碳排放量不斷上升。據估計,信息和通信技術(ICT)行業在全球碳足跡中所占份額已從2007年的1.5%擴大
40、到目前的4%,并將于2040年達到14%35。雖然確切數字仍有待考證,但整體向上趨勢清晰可見。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能源密集型技術的日益推廣應用,預計該趨勢還將進一步提速36。若不加以控制,迅猛增長的數據和能耗很可能加劇碳排增長。伴隨這一嚴峻挑戰,人們開始擔憂技術導致其他潛在的ESG影響:例如,技術或許會給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包括AI系統做出的片面決策將加劇不平等狀況。因此,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CIO必須切實發揮自身作用,讓技術更加“可持續”。為此,埃森哲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提升技術本身的可持續性:20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01早前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
41、rd Business Review)上發表的文章 你的軟件有多環保?中,埃森哲提出,雖然軟件推動了旨在應對環境挑戰的智能解決方案,但企業同樣應將軟件本身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必要的組成部分37。事實上,軟件已成為所有技術的核心。企業需要調整軟件的設計、開發、部署和使用方式,以盡量減少其碳足跡。軟件的運行依托于硬件,因此軟件使用的增加,必將提高運行相關軟件的機器和設備的碳排放。對此,綠色軟件實踐可通過多種方式降低能耗,例如建立可持續的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確保用戶體驗的可持續性、進一步推動綠色人工智能和數據實踐、以及可持續地管理軟件運行所處的物理層。此外,埃森哲還確立了與綠色軟件相關的七大重點領域(請
42、見圖7)。以凈零思維擁抱綠色軟件圖7.綠色軟件框架影響領域1234567綠色軟件實踐相關知識綠色軟件開發生命周期從選擇平臺、語言編程一直到設計軟件架構和開發運營,在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采用節能和環保做法,以實現節能減排,開發碳效益更高的軟件。解釋型語言的能耗比半編譯型語言高10倍,比編譯型語言高48倍。綠色用戶界面/用戶體驗推動打造可高效訪問且用戶友好的數字體驗,通過更加簡易的導航減少屏幕使用時間,進而減少排放;通過選擇屏幕顏色、評估屏幕處理能力、以及壓縮內容和圖像來優化性能。通過修改用戶界面支持夜間模式,應用程序可將用戶界面的碳排放減少60%。綠色人工智能根據使用模式的臨界狀態,評估人工智能
43、/機器學習模型能效與準確率之間的權衡取舍。針對不同任務,改變現有模型用途(亦稱“遷移學習”),可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時間投入,進而減少排放。在負責任的目標準確性下,機器學習模型的碳排放可減少80%。綠色云端和數據中心鼓勵數據中心向云端遷移,采取適當的托管和云端綠色應用開發,以改善硬件和提高能效;進一步評估邊緣計算(天然低能耗技術)的部署情況,在靠近設備或終端用戶處存儲和使用數據。將谷歌云平臺(GCP)的云機房位置從亞洲東部遷移到歐洲北部,該項目可減少66%的碳排放。綠色數據通過消除存儲浪費、壓縮數據、有效利用網絡和數據傳輸,專注于數據全生命周期的高效數據處理,提高工作負載管理效率,有助于減少生態系
44、統的暗數據并降低排放。綠色數據管理有助降低“暗數據”的傳輸和存儲成本?!鞍禂祿痹谌繑祿械恼急葹?0%-90%。綠色分布式賬本技術(DLT)采用節能型DLT算法和綠色區塊鏈設計原則,包括有關網絡節點數量、交易數據大小、壓縮策略、數據存儲、計算和網絡基礎設施的決策。分布式共識算法、網絡設計、提高交易頻率等,均能對碳排放產生巨大影響。綠色基礎設施通過考量與制造和設備報廢相關的使用排放和生命周期排放,推動減少IT基礎設施(包括終端用戶設備、網絡組件和數據中心等)的環境影響。鼓勵進行負責任的采購和設備報廢管理。目前,只有17%的電子垃圾得到妥善回收。大多數企業的硬件回收率不到10%。21技術推動可
45、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企業需將綠色軟件置于轉型的核心。這意味著企業應從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伊始,便采取積極主動的戰略方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從確定用戶需求,一直到軟件的設計、實施、測試和維護,全面思考各個階段的節能潛力。我們曾在調研中詢問企業,是否已將可持續發展原則納入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比如確立衡量標準,抑或將開發人員關鍵績效指標與綠色軟件戰略保持一致。在560家受訪企業中,只有兩家企業表示采取了調研提及的所有行動,而大多數企業只實施了其中一到兩項舉措(請見圖8)。上述調研結果表明,企業在開發綠色軟件方面具有巨大改進空間。若要充分發揮最新架構的作用,企業需采取不同以往的軟件開
46、發方法。新方法對能效的重視,不亞于與對功能、安全性、可擴展性等傳統指標的關注。然而,只有一半的受訪企業設立了單獨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作為整體軟件議程的組成部分。綠色軟件開發生命周期圖8.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采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受訪企業在軟件生命周期開始階段制定了關于可持續性目標的戰略的受訪企業建立了衡量技術或軟件的可持續性商數(sustainability quotient)的指標的受訪企業要求工程師和開發人員向可持續性技術或軟件的目標和關鍵績效指標看齊的受訪企業對效果進行了可持續軟件測試的受訪企業選用創新方法開展可持續測試,以節約能源的受訪企業部署了相關工具和技術,以改善運行能耗的受訪企業為開
47、發人員提供了相關工具和資源22身體力行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用戶體驗(UX)所涉領域較廣,包括用戶體驗設計(UXD)、視覺設計(VD)、工業設計(ID)、交互設計(IxD)等等。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降低與用戶體驗相關的能耗。這種做法很有道理。企業可把握機遇,將用戶體驗轉化為增值服務,通過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看待客戶與企業系統、產品和服務的互動。例如,企業應在規劃階段便對網頁的可持續設計、開發和托管進行更為周全的思考。而由此實現的效率提升,將簡化用戶體驗,降低企業成本。對環境負責的網站不僅能產生較少的碳排放,而且速度更快、更為直觀,比低效網頁更具盈利潛力。谷歌主頁便是極簡設計的
48、絕佳范例。它專注于以最簡約的設計實現核心功能。谷歌報告稱,在手機和其他設備上使用深色和飽和度較低的顏色,有助于提綠色用戶體驗高能效。例如,在夜間模式下運行谷歌地圖(Google Maps),可以降低63%的屏幕能耗38。企業還可通過縮減內容大小、壓縮圖片和使用矢量圖來釋放更大的可持續發展效益。矢量圖可在不增加文件大小或降低圖像質量的情況下隨意縮放。此外,高清流媒體視頻的碳強度可能是標清視頻的八倍,且用戶并不一定能察覺出兩者的差異39。在虛擬現實技術中,模糊圖像邊緣的做法又被稱為“注視點渲染”。這種技術亦可大幅降低運行負載和能耗。從本質上講,對用戶而言,綠色數字體驗歸根結底就是在目標明確的界面設
49、計和商業目的之間實現恰當平衡,即通過功能最大化、額外信息最小化,實現精簡的用戶體驗,讓網頁瀏覽和導航簡單易懂但又不影響功能性。23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據估計,訓練一個具有2.13億個參數和神經架構搜索功能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AI)模型,可產生超過313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約相當于在紐約和舊金山之間往返飛行315次40。綠色AI近年來,訓練大型AI模型所需的計算能力急劇提升,其中大部分能力被用于通過在AI模型投入更多的計算,逐步小幅提升模型的準確性這一概念被稱為“紅色AI”??v觀AI應用的全生命周期,將“紅色AI”變為“綠色AI”主要有三種方式(請見圖9)。圖9.三管齊下,讓
50、AI變“綠”如何優化使用輸入數據來訓練AI模型?充分利用小型數據集訓練AI模型42%的受訪企業表示考慮利用更小的數據集來訓練AI模型36%的受訪企業選擇更加節能的模型和技術57%的受訪企業注重AI模型準確性和能效之間的權衡管理利用節能型AI模型和技術進行創新找到準確性和能效之間的恰當平衡點能源決策如何幫助我做出明智的數據處理選擇?是否能在經營產出和能源消耗之間做出權衡?模型輸出數據123綠色AI24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幸運的是,采取更加節能的AI訓練方法,不會影響AI模型的質量。許多情況下,AI模型可利用更少的數據和能耗來達到足夠的準確性。例如,埃森哲技術研究院研究人員發
51、現,利用完整數據集70%的數據來訓練AI模型,模型的準確性最終只降低了不到1%,但能耗卻減少了驚人的47%。使人工智能更環保的另一契機在于,并非所有模型都需要從零開始創建和訓練。企業可通過“遷移學習”達到節省能源和時間的目的,比如重新利用已為其他任務訓練過的現有模型41。為滿足達到模型最高準確性的需求,埃森哲開發了一款負載遷移軟件,可自動實現能源結構中的可再生能源最大化。該系統已在某個基于深度學習的光學字符識別(OCR)客戶項目中成功試點,在新加坡(太陽能)、愛爾蘭(風能)和美國加州(太陽能)等地的云應用實例中,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另一種提高人工智能環保性的方法,則是采用受人 類 大
52、腦啟發而構建的神經形態計算架構(neuromorphic computing architectures)。該架構可通過邊緣計算,實現日益精密的人工智能。在節能方面,神經形態系統比通用計算架構的表現高出若干數量級。作為一種神經形態計算模型,脈沖神經網絡(spiking neural network)可通過關注網絡中的單個脈沖來避免不必要的計算。這與神經元和神經突觸的相互作用完全一樣。然而,即使是能耗最高的AI模型,也可通過編碼、量化、剪切等其他成熟技術來變得更加環保。在各種技術的共同作用下,一個深度神經網絡可縮小到其原始大小的1/50左右,從而在不影響模型準確性的情況下顯著提高能效42。例如,
53、埃森哲最近與一家汽車行業客戶展開合作。我們成功證明,依托神經形態處理器運行的脈沖神經網絡可以識別簡單的語音命令,并且比常用的嵌入式圖形處理單元(GPU)加速器快0.2秒。更可喜的是,脈沖神經網絡的能耗量降低至千分之一。這便實現了真正的智能低延遲邊緣交互,甚至在停放車輛功率受限的情況下也能發揮作用。盡管如此,企業仍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模型準確性和能效之間進行一定的權衡。為確保決策妥當,企業在使用人工智能時應明確界定自身的經營目標。有時,使用龐大的數據集和高能耗模型所產生的邊際價值的確物有所值,但許多情況下卻并非如此。最近,我們利用生物學家羅納德費希爾(Ronald Fisher)開發的鳶尾花公開數據
54、集進行了相關實驗,讓AI模型識別其中包含的各種鳶尾花。我們發現,模型達到96.17%的準確率需要消耗964焦耳能量。若將模型準確率進一步提高僅僅2.5%(從96.17%到98.67%),就需要消耗15077焦耳能量。這比將模型準確率由0%升至96.17%所需的能量多出15倍。最后0.08%的準確度提升耗能最高,需要4705焦耳能量。為達到這一準確度,額外投入的能源究竟是否物有所值?要回答這一問題,還需根據不同企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平衡AI準確性與能耗25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云可對碳排放產生巨大影響。據估計,企業向公有云遷移后,可使全球IT系統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減少5900
55、萬噸,相當于減少2200萬輛汽車上路43。盡管環境效益顯而易見,但埃森哲研究卻表明,只有41%的企業正著手向公有云遷移,作為其IT可持續發展舉措的一部分。上云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是未來運營模式的基礎。通過將云與人工智能、平臺、邊緣計算和5G等其他技術相結合,企業便能實現切實效益。調研中,34%的受訪CIO表示,無法將本地數據中心遷移到云端,是可持續技術面臨的主要障礙。這表明,盡管企業上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但這條路道阻且長。雖然向公有云遷移是關鍵所在,但提高服務器利用率亦是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重要手段。服務器虛擬化、容器化和無服務器計算,能以不同的方式解決能耗問題。由于目前應用這些技
56、術的企業不到三分之一,因此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間(請見圖10)。使用本地系統的企業,亦有諸多重大機會通過改用可再生能源、優化冷卻等舉措降低數據中心碳排放。例如,谷歌與其子公司DeepMind合作開發了一種算法,可自動優化數據中心冷卻,從而將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降低40%44。目前,谷歌還利用碳智能平臺,將工作負載轉移到一天當中可再生能源充裕的時間45。此外,谷歌還致力于開發相關解決方案,將非緊急計算任務轉移至能源成本最低、污染最少的地方。綠云和數據中心圖10.企業為減少數據中心能源消耗所采取的措施遷移至公有云設計由軟件管理的數據中心服務器虛擬化無服務器計算容器化26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
57、身體力行加拿大國家住房公司(CMHC),管理著聯邦住房項目,同時作為抵押貸款保險公司,為消費者、行業和政府提供住房研究。近些年來,CMHC面臨基礎設施老化、不安全以及應用程序組合集成不充分等挑戰,這阻礙了該公司實現其宏偉目標即到2030年為所有人提供可負擔得起的住房。因此,埃森哲幫助CMHC對其IT業務進行了重大的云轉型,通過建立現有溫室氣體排放的行業標準來幫助他們快速評估遷移到云的好處。CMHC通過云遷移至微軟Azure云平臺,以獲取對客戶和住房市場的實時洞察。埃森哲“MyNav綠云評估”量化了這一轉型的可持續發展影響:與IT和出行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分別減少80%和50%以上。加拿大國
58、家住房公司實現云端可持續發展效益伴隨著全社會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快速提升,構成了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主要碳排放來源。如騰訊公司數據中心的碳排放占其直接碳排放的65%,占整體碳排放的30%,平衡數據中心的能耗將有助于騰訊實現自身的碳中和目標46。為此,騰訊碳中和實驗室正在和英特爾公司做一個有關優化數據中心能耗的實驗:針對負荷需求變化趨勢進行時間序列預測和供需匹配,調節用電峰谷,減少損耗,以平衡電力負荷的供求關系。具體做法是在英特爾已有的自動降頻技術基礎上通過電力平衡的自動化,降低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存儲高負荷時實現CPU的自動降頻;反之,CPU高負荷計算時自動關閉存儲的一部分,以
59、減少發熱和降低電耗。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工具觀察存儲負荷,盡量提升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或者實現跨區域的動態調控。但是受主干網絡帶寬等條件的限制,跨區域的數據中心間算力平衡會受到影響,如果從數據中心節點的角度入手實現削峰填谷,將有巨大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可以結合光伏等分布式儲能,實現多源協同互補,對內形成智能電網,對外構成虛擬電廠,通過打造“零碳館”摸索出一條獨特的碳中和路徑47。27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雖然企業上云可大幅減少碳排放,但有時也會產生另一問題,即在云端來回傳輸大量數據能耗巨大。邊緣計算可將數據處理從云端按需轉移至任何正在使用的設備上,從而顯著降低
60、能耗48。為將數據處理轉移到電耗受限和熱耗受限的邊緣設備上,企業需采用節能型軟件模型,比如專門為“邊緣AI”設計的軟件模型。為充分實現邊緣計算的環保潛力,企業必須將之與其他節能措施相結合。比如,在邊緣部署更加節能的硬件,采用圖形處理器(GPU)、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最新芯片架構取代老舊的中央處理器(CPU)。GPU之所以比CPU更節能,是因為其內存架構可專門支持數據密集型應用程序的高速數據流(請見圖框內容)。如今,芯片架構可謂日新月異。GPU市場領導者英偉達(Nvidia)已重新設計芯片,用以管理人工智能工作負載。而初創公司Graphcore則生產出一種比GPU更加節能的“智能處理器
61、”(IPU)。(該公司表示,其IPU處理數據的速度是GPU的10-50倍,并能在此過程中實現節能)49。IPU的工作原理為:IPU部署有內置的內存處理功能,這有助減少芯片之間的數據發送量,因而能夠更快地處理數據。與GPU相比,IPU將數據吞吐量(即在特定時間段內傳送的數據量)提高了約300%,并將延遲(即傳送數據所需的時間)降低了20%50。此外,IPU的設計初衷旨在使計算機大腦更接近于人類大腦。為此,IPU放棄了GPU速度更慢、強度更高的常見處理方式,而是采用數學運算精度相對較低的快速處理。比如,Graphcore公司最新款的M2000 IPU,僅用12小時6分鐘內,便能訓練好谷歌的自然語言
62、處理模型BERT-large,比標準GPU的速度快2.6倍51,并可節省能源52。從“圖形處理器”到“智能處理器”28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隨著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我們或將迎來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這意味著企業需要采取措施,確保以可持續的方式使用數據,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有證據表明,數據驅動型企業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0%。但我們也深知,在企業采集的數據中,約有70%-90%為“暗數據”,這類數據尚未用于獲取洞見或進行決策。因此,暗數據的傳輸和存儲浪費了大量能源。為改進這一問題,企業需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優化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取消不必要的數據采集和存儲;使用較小的數據集;更
63、有效地利用網絡和數據傳輸;以及提高工作負載管理效率上53。比特幣每年消耗的能源已超過了瑞士全國54。不過,降低該項技術能耗的創新手段已然問世。例如,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即市值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幣”的創建者組織)正逐步改用權益證明算法,而非工作量證明區塊鏈。該基金會預計,這一轉變有望減少99.95%的能耗55。采用更為節能的共識算法(如區塊鏈中使用的算法),也需與其他節能方式相結合。例如,在區塊鏈所有網絡節點上驗證數據準確性會消耗大量帶寬。而采用減少鏈上數據量的方法,如采取鏈外存儲和數據歸檔,則可以節省更多能源。目前,以太坊2.0采用了一種稱為“分片鏈”(s
64、hard chains)的不同技術。它將數據庫進行水平分割,因此只有一個部分(分片)而非整個網絡需要更新,從而減少硬件需求。此外,限制并簡化智能合約的使用也會對節能有所助益。智能合約是指利用代碼來執行的各種協議。綠色數據綠色分布式賬本技術另一重要考量因素則是元宇宙(metaverse)。元宇宙綜合利用云環境、人工智能、擴展現實(XR)、區塊鏈等諸多技術,實現了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企業則應當全面秉承綠色軟件原則,確保元宇宙不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激增。29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硬件層會產生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硬件層主要包括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等終端用戶設備、以及云、數據中心
65、和網絡。企業必須確定哪些設備產生的影響最大,然后制定相應策略予以妥善解決。創建更精簡的軟件,有助減少硬件系統對更多資本支出的需求,從而減少制造和運營活動的碳足跡。實際上,與設備有關的很大一部分排放來自于制造。例如,為抵消制造過程中的碳足跡,智能手機目前的平均使用壽命預計需要延長達三年時間56。因此當務之急在于,企業必須將目前的“獲取-制造-廢棄”模式轉變為“獲取-制造-獲取-制造”的循壞模式,使設備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運行,然后在零浪費價值鏈中對原材料進行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傊?,該領域仍存在巨大的改進空間。目前,在收集到的電子垃圾中,只有約17%能得到回收利用57,而大多數企業的硬件回收利用率都
66、不足10%。綠色基礎設施企業能夠采取諸多行動來減少運營中的能耗和排放,但同時也應降低IT系統資本支出中的間接排放。為此,企業可通過環保且負責任的方式回收電子垃圾,實現這一目標。例如,谷歌于2020年宣稱實現了生命周期凈零碳足跡58。該公司專注于維護、翻新、再利用、回收利用等四項策略,為數據中心開發出了一條循環價值鏈59。谷歌想法設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數據中心采用的所有組件。2020年,數據中心服務器升級使用的硬件組件,有23%為翻新件。此外,谷歌宣布,到2022年將在所有“谷歌制造”的產品中使用可回收材料。同時,谷歌還積極參加“驅動器再利用(Drive Reuse)”計劃:2020年,谷歌在二級
67、市場上銷售的部件已達820萬件60。谷歌:利用循環經濟應對間接排放30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02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因素非常重要,但它們并非唯一重要的問題。企業必須讓信任成為其商業模式和競爭優勢的基本要素。例如,總部位于紐約的檸檬水保險公司(Lemonade),便是依靠相互信任創建競爭優勢的典范。該公司綜合運用機器學習、聊天機器人和云計算等技術,提供即時理賠服務。檸檬水只收取固定比例的保費,讓客戶將剩余費用捐給他們選擇的慈善機構。這意味著客戶幾乎不會有欺詐的動機。對技術的巧妙運用,構成了這種信任模式的基礎。打造包容可信的系統正如該公司指出:“檸檬水保險公司正在展開一場信任游戲。
68、我們信任客戶,因此往往會即時支付他們的理賠金。我們希望以這種公平透明的做法,形成信任和互惠的良性循環?!睓幟仕kU公司也的確見證了這種互惠關系的實效。一位投保人收到了AI聊天機器人發來的筆記本電腦失竊賠款。但幾天后,他寫信給檸檬水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要求退還款項。該投保人稱,有人找到了他的筆記本電腦并歸還給了他。這位從業數十年的理賠人員甚至都無法相信,因為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對檸檬水而言,這其實并非個案51:近5%的客戶在找回被盜財物后,向公司歸還了賠償金。從本質上講,無論是出于信任、還是懷疑,我們的進化本能都促使人類建立互惠關系。為做到全面兼顧,可持續技術戰略還需考慮技術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
69、以及轉而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若信任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不僅會破壞企業廣泛的ESG戰略,更會嚴重降低企業可信度,最終影響股東價值。而在隱私、公平、透明、穩健和無障礙等五大領域實現互信,對技術系統尤為重要。31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為與客戶和利益相關方建立信任,企業將日益依賴隱私保護技術,如區塊鏈、分布式賬本、通證化協議等多方系統。在多方系統中,數據不再僅僅是“信息”,而可以作為指令、身份認證、甚至強制措施加以應用。多方系統有權規定數據共享范圍、數據使用方法、以及在違反這些條款時撤銷用戶權限61。其基于“去信任化”原理,無需第三方參與即可保護用戶隱私并建立信任。許多情況下,企業可
70、利用公開信息,甚至是匿名數據集來重新識別個人。這就是為何諸如領英(LinkedIn)之類的企業,在數據中加入隨機噪聲實現了差分隱私,同時確保整個數據集幾乎不會丟失信息62。例如,我們可以看到某篇文章瀏覽者的聚合分析和人口統計信息,但卻無法具體知道哪些用戶閱讀了文章。此舉重點在于保護個人行為隱私(如點擊文章),同時仍能通過聚合分析和洞見分享,了解一項活動在不同人群中產生的效果。在某些情形中,埃森哲技術研究院采用了另一種方法:生成合成數據,在保留原始數據統計屬性的同時,不留存任何初始數據,以此保護個人隱私。企業亦可選擇“數據合作社”,結合多種隱私保護技術來防范靜態數據或傳輸中數據的泄露。隱私保護3
71、2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無論員工還是客戶,人們都需確信:基于數據共享平臺建立的AI模型能夠做出公平、公正的決策。不論是在人才招聘還是資源配置等各方面,企業對自動化的依賴日益加深。與此同時,公平亦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人力資源部門如今普遍采用AI來尋找和評估應聘者。然而,哈佛商學院和埃森哲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這些AI模型篩除了數百萬“特殊工作者”,如殘障人士、零工作經驗人士、以及需要照料家人或低學歷的人員63。企業可采取各種方式,提高AI模型的公平性。螞蟻集團持續從設計端優化“支付寶”產品。2021年7月支付寶通過上線“長輩模式”,增大了字體圖標、簡化了操作頁面,并去除了老年
72、人不常用的功能及營銷推送,65歲以上老人使用有一鍵直達人工服務入口。2022年支付寶通過了工信部首批適老化及無障礙水平評測64。目前,許多工具都可利用算法來識別某些群體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并模擬潛在補救措施的效果。埃森哲與愛爾蘭聯合銀行(AIB)合作,探索了如何將應對算法偏見的理論方法應用于真實的零售銀行場景。埃公平性森哲創建出一款模型偏見評估工具,助力愛爾蘭聯合銀行確立信心,加深對模型的認識,并繼續為客戶提供公平可信的銀行服務。信任、公平和透明,三者相輔相成。不論是拒絕員工的升職請求,還是拒絕客戶的銀行貸款申請,對AI驅動的決策進行解釋是構建信任的重要一環。但對于仍處于“黑箱”狀態的AI系統而
73、言,決策中的因果關系往往很難解釋。為提高決策透明度,埃森哲幫助客戶利用反事實解釋,說明如何讓模型決策結果從“否定”變為“肯定”。比如,在客戶申請銀行貸款時,銀行可以告知他們需要多大幅度的薪酬上漲才能符合條件。另一種方法則是利用知識圖譜,發現可能影響決策的新聯系。有時,當企業發現某些變量會導致算法偏見,便可能需要將其刪除。此外,AI模型亦可進行“因果分析”,比如某一特定結果是否受到決策者的影響,或僅僅只是數據之間關聯性的體現。33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如今,企業都在高風險環境中開展經營。埃森哲“網絡安全韌性”調研顯示,2021年網絡攻擊事件的平均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31%。同時
74、,在4700多名受訪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尚未將安全問題納入企業上云的相關討論,而且缺少能夠創建適當云安全框架的內部人才65。此外,企業首席高管也往往會低估與人工智能、5G、擴展現實、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相關的風險66。例如,網絡犯罪分子可以通過毒害數據、蓄意操縱模型組件、或利用“后門”侵入通用模型,對許多其他模型造成影響,來破壞即開即用型AI解決方案的活動行為67。顯然,企業需要打造穩健的系統,以防止外部操縱。首先,其他首席高管需與首席信息安全官密切合作,根據業務重點來降低相關風險。這些高管應持續評估和監測業務風險,包括網絡文化和網絡安全韌性。在企業紛紛向云端加速遷
75、移的當前形勢下,安全必須從一開始就成為關注重點,而非事后補救。抖音集團建立了網絡詐騙預防和治理打擊體系。旗下公司“抖音”穩健性的安全中心利用“人工+技術”等手段,攔截平臺上的網絡詐騙內容與行為。為了在不同場景中識別、攔截網絡詐騙賬號、行為,抖音建立了百萬億級別樣本量風控數據庫,并在自主研發智能防欺詐系統中建設了設備、行為、內容、關聯四大風控識別體系。結合抖音產品功能、內容屬性、用戶行為特征,基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自主研發了反欺詐模型和風控策略。2022年平臺已搭建了事前提醒、事中阻斷、事后治理的多場景能力。每天運行反詐模型100多個,阻斷了超過93%的欺詐行為68。首席高管還需
76、充分認識到,新興技術亦可能帶來諸多安全風險。因此,企業有必要建立風險框架,實施風險緩解機制。例如,企業可以讓AI模型接受對抗性攻擊,來重新訓練這些模型,提高其穩健水平。同時,可在不影響防御機制的情況下,精簡全范圍AI模型,以便在電力受限和存儲受限的邊緣環境中正常運行。企業還可在該循環中引入人工干預,處理敏感數據和流程,比如大宗交易授權等。34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為支持企業實現ESG目標,技術必須具有包容性。然而,現實情況并非總是如此。盡管人們已日益意識到技術普及的必要性,但要培育具有包容性的工作文化,讓殘障人士也能蓬勃發展,享受與他人同等的便利,著實任重而道遠(請見圖11
77、)。無障礙與包容性圖11.企業為促進技術無障礙而采取的努力41%41%的受訪企業將無障礙性嵌入軟件中以方便員工和客戶使用40%40%的受訪企業任命首席可訪問官來監督和負責技術的無障礙舉措42%42%的受訪企業在采購合同中對道德規范、無障礙和可用性要求作出了規定38%38%的受訪企業開展了網絡無障礙審查企業應為此采取哪些行動?我們認為,主要包括三項舉措:一、確保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伊始,就明確建立IT無障礙要求和標準;二、對開發人員進行無障礙設計培訓;三、審核所有軟件和平臺,確保滿足所有員工和客戶的無障礙需求,消除能力障礙。埃森哲已制定一項多年期計劃,旨在促進IT部門與埃森哲其他團隊開展合作,讓所
78、有員工都能隨時隨地與軟件、設備和服務進行無障礙交互。該計劃舉措還包括定義全球可及性標準、創建虛擬無障礙卓越中心、以及正式確定一套全球化的IT無障礙實踐方法和開發計劃。35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03在企業評估軟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時,可持續發展實踐仍然只是后置的補充想法。企業需要做的是積極主動地制定雙擎戰略,在新技術開發或采用時就考慮可持續因素,規避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做到這點的關鍵在于,實現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需建立明確的治理結構,定義相關原則、做法和衡量標準,以消除惰性以及相互沖突的重點事項,并由高層牽頭,在整個企業中開展全員培訓來予以支持。建立正確的治理機制隨著Sales
79、force在其產品中廣泛應用Einstein AI技術,公司進一步加強了承諾,致力創建合乎道德且負責任的人工智能。Salesforce設立了“道德化與人性化使用辦公室”(Office of Ethical and Humane Use),基于人權、隱私、安全、誠信和包容等原則,在整個企業確立并實施合乎道德的AI框架。該框架明確規定了為解決相關問題需采取的舉措69。建立由不同團隊成員組成的委員會,明確管理權限,以及分工和職責。創建可操作的行動手冊,化原則為實踐,并確定負責各項行動的利益相關方。為團隊成員提供個性化培訓,助其了解合乎道德的原則,以及如何減輕意外后果。搭建提問渠道,加速解決共同責任的
80、問題。從本質上講,上述舉措包括與利益相關方和業界專家進行溝通,鼓勵提出反面觀點,并利用數據科學審查委員會(Data Science Review Board)確立的最佳實踐,來消除訓練數據集中的偏見70。創建透明的治理結構36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目前,開發綠色軟件或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并沒有簡單步驟可供遵循。相反,企業需在不同業務部門的協作推動下,培育責任文化。例如,戰略和營銷主管應負責評估品牌和聲譽風險;合規和法律團隊必須確立合乎道德的程序性原則;而人力資源部門則需對員工進行再培訓,并將風險降至最低。同時,引入業務和IT專家參與非常重要,因為大多數決策都離不開整個企業的支
81、持。例如,向公有云遷移以減少數據中心的碳足跡看似輕而易舉,但如何確保上云能滿足企業在延遲、安全性和監管合規方面的需求亦至關重要。面對沉浸式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革命的到來,跨領域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日益提升71。沉浸式技術對人類行為、心理健康和總體幸福感的潛在影響很大程度上仍有待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此類技術還會產生其他潛在風險,如假新聞、網絡霸凌、或因技術成癮而導致的分離性障礙等。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將需要神經學家、心理健康專家和行為科學家的共同參與。例如,數字化替身或“數字人物角色”正日益成為打造卓越品牌體驗的核心。然而,企業必須確保這些數字角色模型的設計合乎道德,并防止其遭到濫用7
82、2。這會進一步引發一系列棘手問題:企業如何獲得客戶同意?如何在創建角色模型時避免種族和性別偏見?如何保護數字孿生人免遭黑客攻擊?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基于數字角色模型提供體驗,此類問題將愈發不容忽視??沙掷m軟件運動并非只是軟件工程師的責任。它需要企業所有員工通力協作無論他們擔負著何種職責。正是出于這一原因,谷歌無障礙中心團隊為所有員工,尤其面向軟件工程師、產品經理和用戶體驗設計師,提供了易用性培訓課程。同時,鼓勵內外部開發人員在蘋果iOS、安卓和萬維網等平臺上進行產品易用性測試。此外,谷歌還與殘障人士密切合作來推動創新。例如,安卓系統中新增的無障礙菜單便是基于肌肉萎縮或脊髓損傷患者的用戶體驗所開發
83、而成,目的旨在方便此類用戶日常使用智能手機。2020年9月,谷歌在全球組織了200多場本地導游交流會,明確了餐廳、洗手間等逾1200萬個地點的無障礙使用問題。谷歌也采用了YouTube直播字幕、Lookout等AI工具。Lookout是一款利用計算機視覺識別食品標簽、鈔票或閱讀文檔的應用程序。這些技術正助力谷歌不斷迭代產品,以滿足瞬息萬變的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需求73。同時,對新技術的信任亦至關重要。例如,元宇宙的成功將依賴于培養對底層技術和體驗的信任,進而推動技術應用和用戶接受。這種信任取決于當今消費者和企業關注的諸多概念,如安全、隱私、安保、可持續發展、公平、包容、無障礙、幸福感等等,不一而
84、足。借鑒跨領域專業知識在整個企業建立可持續發展文化37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盡管技術正日益成為企業高管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核心,但大多數CIO的職能并未隨著這一轉變而發展(請見圖12)。原有的業務流程或將繼續阻礙其進步。例如,當談及綠色軟件時,許多CIO并不清楚企業IT系統的電耗情況。為何如此?原因在于電費預算屬于設備管理團隊的職能范疇。由此可見,原有的業務流程阻礙了CIO對可持續相關指標的認知和改善。這一點同樣適用于云服務。開發人員能夠提高云工作負載效率,但除非他們意識到購買云存儲所產生的電耗、經濟成本和碳排放,否則便不太可能采取行動。為此,企業需要轉變思維模式,摒棄當前為促
85、進傳統IT目標而建設過剩容量的默認做法。相反,應重點關注綠色軟件。例如,為鼓勵這一轉變,微軟創建了可持續發展計算器,方便客戶跟蹤碳排放并明確排放來源74。要想履行可持續技術發展承諾,CIO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相關決策中擁有一席之地。他們應與其他高管密切合作,確定有助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相關技術,同時還需妥善應對技術本身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CIO的重要作用圖12.CIO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職能和職責49%49%45%45%的受訪CIO加入了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領導團隊負責評估可持續發展達標情況50%50%49%49%負責為IT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單獨制定目標負責量化和報告可持 續舉 措的進 展情況4
86、8%48%負責測試所有技術工具的可持續性38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身體力行39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利用數字化優勢,建立和發展生態合作生態系統的網絡延申和互聯性,將對技術應用方式發生變革,并由此大規模推動可持續發展。從測量和分析碳足跡開始,一直到用創新方案實現優質可靠的數據提取、整合、透明和可審計性,通過降低當前節能減碳的難度,技術有助于大規模削減碳排。要實現這點,企業跨界聯合,使整個價值鏈脫碳。與政府組織、政策制定者以及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縮寫為ISSB)等市場機構持續協調
87、行動,對于促進標準化、引入法規和建立意識至關重要。企業需與創業公司和非營利機構合作,共同采集數據,并在最后一公里,從農民、礦工、林務員直至消費者產生大規模影響。如今,企業已紛紛意識到生態系統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埃森哲調研顯示,43%的受訪企業正在加入注重生態友好型技術的行業合作、聯盟和宣傳團體。以跨行業聯盟麻省理工學院氣候與可持續發展聯盟(MIT Climate and Sustainability Consortium,縮寫為MCSC)為例,該組織正加速開發可持續發展問題解決方案,其核心目標包括:削減成本、降低可持續技術和工藝使用門檻、以及加快淘汰碳密集型技術。這些都是朝著正確方向采取的重要
88、舉措。但要規?;七M可持續發展,還需強化各方關注力和技術標準化。利益相關方也應清楚了解如何從參與廣泛可持續發展倡議中獲益。我們需從根本上重塑技術對人類行為變化的助力,反思資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并為推進可持續發展重建整個產業集群,以確保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下面,我們將繼續探討如何利用技術,有效應對當前面臨的一些最棘手問題。獨行快,眾行遠。面對全球可持續發展風險與挑戰,沒有任何企業能獨善其身。要想繼續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進程(SDG),所有企業、創業公司、非營利機構、學術界和公共部門都必須群策群力,樹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深入思考自身對技術的使用,并開展聯合行動。40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
89、驅動,融合發展生態合作我們已經在前文中明確了前進的具體要務,但若沒有生態系統和技術的相互作用,這些問題仍然無法解決。鑒于此,我們將此類問題統稱為“30%問題”(請見圖13)。大量關鍵統計數據顯示,在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進度時,30%這一比例會反復出現。這代表著這些“棘手”問題一直都在,且難以解決。事實證明,這些問題很難通過市場機制的常規運作予以解決。要想在2030年之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亟需高度重視此類問題。數字技術可協調整個生態系統尋找創新、可擴展的解決方案,通過創造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市場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需要利用這些替代解決方案,而不能指望在繼續消耗化石燃料的同時,仍然實現可持續
90、發展換言之,就如同繼續沿用一名教師管理40個學生的當前教育模式,以期大規模提供優質教育。依靠技術來完成大部分繁重工作的創新舉措,顯得更為有效和經濟實惠。例如,教育學家蘇伽塔米特拉(Sugata Mitra)的“云端學?!睂嶒炘@得100萬美元TED大獎。在云端學校中,學生們聚集在一臺電腦周圍,尋找云端老師所提問題的答案。云端學校還能突破各種制約因素(如缺乏優質師資或教室),為數百萬貧困兒童提供教育。當然,與這些30%問題相比,可持續發展目標更為重要。但每一個30%問題都能構成艱巨挑戰。因此,要想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就必須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突破壁壘,解決整個生態的棘手問題對此,企業
91、應注意以下幾點:各種問題之間環環相扣,一通百通。例如,在我們生產的所有糧食中,有30%會遭到浪費。而減少食物浪費則有助于實現零饑餓目標。為此,我們甚至不需要增加用于種植作物的土地,因為種植作物往往會引發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建立更加廣泛的生態系統。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能僅憑一己之力做到這一點。只有當多方組織(如政府機構、銀行、農業科技公司、生化藥劑制造商、農民、農業采購商、包裝消費品制造商、零售商等)共同合作,開展跨界合作,才能取得重大改進。要破解這些難題,其中許多問題需同時得到解決。因此,這一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例如,如果30%的低收入人口因缺乏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
92、而進一步返貧,那么減貧工作也將隨之受到阻礙。技術是應對上述挑戰的關鍵賦能因素。這意味著我們需對整個價值鏈存在的問題進行描繪和可視化處理,召集各方構建解決方案,或創建服務于共同目標的綜合平臺。41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生態合作圖13.可持續發展30%問題各類組織將需要匯集資源,制定共同的行動藍圖,同時通過分享數據和最佳實踐,就相關標準和規范達成一致,并提高透明度和建立問責制。所有這一切都關乎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力量,認識到不同組織、利益相關方和技術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全球三分之一的陸地用于農作物或畜牧生產。只有30%的陸地和海洋環境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33%的海洋魚類資源正以不可持續的
93、水平遭到捕撈。全球30%的陸地棲息地已經消失或嚴重退化。近30%的已評估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其中包括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動物、珊瑚和鯊魚。自1500年以來,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很多倍。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仍在繼續使用危險低效的烹飪系統。但全球只有不到3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資源,同時有7.59億人仍然沒有用上電。全球氣候融資只有每年復合增長約30%,才能在2030年前實現5萬億美元的目標。近30%用于人類消費的糧食遭到浪費,總計約13億噸,價值近1萬億美元。若能節省其中四分之一的糧食,就可養活8.7億人。三分之一的女性正遭受身體和/或性虐待,而女性在管理職位或政治進程和立法機構中的代表比例仍
94、低于30%。全球約有30%的人口(24億)沒有食物,或無法經常獲得健康均衡的飲食。在因自費醫療支出而導致經濟困難的14億人口中,約有30%(約4.35億)在進一步陷入極端貧困。約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遭受不同維度的貧困:日收入低于1.9美元,家中沒有成年人完成小學教育,以及缺乏水、衛生設施和電力。全球約30%的城市人口仍生活在貧民窟。2018年,33個特大城市容納了全球13%的城市人口。到2030年,預計特大城市的數量將增加到41個。男性(65%)和女性(35%)在全球勞動收入中的占比差距達30%。近30%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由疫苗可預防的疾病或腹瀉造成;在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中,印度和尼日利亞占
95、到30%。30%的女青年(和18%的男青年)未接受教育、實現就業或參與培訓。在有數據的107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約30%的國家和地區在2020年制定并實施了青年就業戰略。資源利用生物多樣性能源結構氣候融資糧食浪費婦女賦權饑餓普遍醫保多維貧困可持續城市不平等性失業42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生態合作人類對資源的消耗,是引發指數級碳排放、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源。因此,人類需要改變自身行為,促進可持續行動和習慣的形成。然而,轉變數十億人的行為并非易事,且可持續發展資金也面臨嚴重短缺。在此背景下,“綠色行動倡議”(Every Action Counts)聯盟通過技術和合作來提高人們的
96、環保意識,并在2025年前促進全球10億綠色數字倡導者采取切實行動。該組織由螞蟻金服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起的綠色數字金融聯盟所創建,致力于利用數字技術,圍繞可持續發展重塑當前金融體系。該聯盟希望能促進知識共享,激發全球各地企業開發創新的綠色技術解決方案。目前,它在幫助每家支付平臺和消費品公司重點關注用戶認為最重要的環保行為。該組織成員包括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螞蟻集團、萬事達(Mastercard)、來贊達(Lazada)、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等。這些機構正推廣符合當地實情的技術支持方法,從而推動自身業務經營所在地區的可持續消費行為。其中螞蟻集團是較早開始探索量化
97、個人綠色低碳行為的企業。螞蟻集團利用算法創造了“螞蟻森林”,通過涵蓋網購火車票、網絡購票、生活繳費、步行、線下支付和電子發票等做法,計算出由此產生的碳減,把積分折合成碳排,加入用戶的個人“碳賬戶”,引導、鼓勵綠色生活方式。在這過程中,螞蟻集團聯合1000多家公益組織、環保機構、高校等社會力量,設定高頻綠色生活場景,量化數據,將低碳場景延展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是從虛擬綠色金融促進“綠色行為”世界出發,但是“螞蟻森林”改變了現實,使人們獲得真實的成就感。截止到2022年8月,超過6.5億人參與公益活動,累計綠色能量2600萬噸75。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是荷蘭一家以國際業務和農村活
98、動為重點的合作銀行。目前,該行正致力于向農民開放碳市場,利用遙感技術和人工智能,提供可負擔得起且可擴展的碳封存和變現服務。該行鼓勵農民從事農林復合經營,通過在碳市場上出售“脫碳單位”來獲取利潤。為擴大項目規模,荷蘭合作銀行還與一些非政府組織、合作社和政府攜手行動76。近日,該行發放了第一筆低息“可持續發展目標12.3”貸款,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一家名為Ekoplaza的大型有機連鎖超市成為了該項目的首位客戶,并計劃善用這筆資金來幫助減少食物浪費。萬事達則推出“包容性增長地圖”(Inclusive Growth Map),幫助企業家、開發商、城市規劃者和經濟開發企業尋找投資振興社區的商機
99、。該系統主要使用全美3700余萬名萬事達卡用戶的專有數據。在卡特里娜颶風過后,新奧爾良市面臨艱巨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包容性增長地圖幫助該市受災社區找到了重振零售業的良機。兩年后,這些社區的經濟活動和消費增長了200%77。43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生態合作平臺生態,實現零售業范圍3+減排除此之外,企業還應關注范圍3排放即在價值鏈中產生的間接排放,并非源自企業負責或控制的活動。目前,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正著手設定自身上、下游價值鏈的范圍3排放目標。各行業支柱企業面臨重大機遇,設定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而后,企業可通過激勵措施、品牌曝光或簡單的游戲機制,鼓勵供應商和消費者效仿。沃爾瑪(Wal
100、mart)發起了“十億噸減排計劃”(Project Gigaton),使供應商也一道參與氣候行動。公司還與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力爭到2030年在其全球價值鏈中避免、封存或削減十億噸碳排放。沃爾瑪面臨的挑戰在于,需收集10萬多家供應商的數據,并鼓勵它們減少碳足跡。但此舉反過來也將有助于沃爾瑪減少自身的范圍3排放。沃爾瑪還采取了其他哪些行動?2020年,它與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合作推出了Gigaton PPA計劃。在此項計劃中,沃爾瑪將利用施耐德電氣的全球合作平臺,以及由300家可再生能源采購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組成的社群,對自身供應商進行可再生能源交易和采
101、購協議方面的培訓84。截至2022年4月,已有2300家供應商加入該計劃。迄今為止,沃爾瑪已將其全球價值鏈的碳排放量減少了4.16億噸,降幅達42%78。此外,阿里巴巴也宣布,設法減少其所謂的“范圍3+排放”,即其平臺生態系統中所有參與者產生的排放。按商品交易總額(GMV)計算,阿里巴巴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業企業,因此該項舉措的力度之強可見一斑。阿里巴巴還設定了一項大膽目標,即到2035年將自身“范圍3+”碳排放量減少15億噸。此舉將使阿里巴巴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的廣泛努力保持一致。作為此倡議的一部分,回收二手商品,采用節能技術和工具,并采用更具可持續性的包裝實踐。目前,該計
102、劃已取得一定進展,例如通過算法優化包裝盒尺寸,將包裝材料的使用量減少了15%79。為實現其目標,阿里巴巴還制定了三級治理框架,包括:董事會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負責戰略規劃和目標制定的指導委員會,以及由各業務部門代表組成的跨部門行動小組。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簡稱WRI)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WBCSD)自1998年起逐步制定 溫室氣體核算體系,針對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設定了三個范圍:范圍1、范圍2和范圍3。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專注于減少:
103、范圍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即企業自身經營活動產生的直接排放;范圍2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即企業外購電力、蒸汽、熱力和冷氣等能源產生的間接排放。44生態合作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數據共享,完善可持續的技術標準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Ecopetrol)、埃森哲和亞馬遜云服務共同打造了一個開創性行業平臺,助力生態系統參與者共享數據,并創建單一的真實數據來源,以優化水務管理,促進行業之間和行業內部的水資源再利用。哥石油正著力改善業務運營所在社區的環境,爭取到2045年將淡水使用量減少66%,并消除所有地表水排放80。目前,可持續技術倡議在一些關鍵因素方面仍有所欠缺,比如明顯缺乏設計標準和規范,
104、以及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可持續軟件開發人員。為此,埃森哲、微軟、GitHub和Thoughtworks聯合成立了綠色軟件基金會(GSF)81,著力構建匯集人才、標準、工具和實踐方法的生態系統,以減少軟件開發產生的碳排放。同時,GSF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ICT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5%的目標,是首個基于該愿景的行業聯盟。隨著波士頓咨詢(BCG)GAMMA、高盛(Goldman Sachs)、殼牌(Shell)、艾瑪迪斯(Amadeus)、NTT DATA等新成員的相繼加入,該生態系統還在不斷壯大。GSF設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專注于計算和報告應用程序層面的碳排放強度,開發適合人工智能的能源模式最佳實踐
105、,并為綠色軟件工程創建相關工具和培訓資源。例如,軟件碳強度技術規范便是為了清楚闡明計算碳排放總量的方法82,以解決各行業衡量指標不透明和標準化欠缺等問題。當前,大多數企業都受制于可持續技術工具和實踐的缺乏。為此,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發起成立了“全球AI行動聯盟”(Global AI Action Alliance),匯集100多家企業、政府、民間社會組織和學術機構,以加速采用包容、透明和可信的人工智能83。該聯盟指出,雖然AI道德準則呈現出爆炸性增長,但在設計部署合乎道德的人工智能,以及迅速推廣行之有效的工具和實踐方面,也導致了實施和學習方面的差
106、距。該聯盟的目標包括開發相關工具和實踐,以減少偏見和推動負責任的產品設計,并建立認證標志來彰顯負責任的AI設計。45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生態合作產學研協作,從創新中優先獲益與學術界和初創公司建立合作,有助于加速可持續發展創新,從而重塑產品和服務,開發具有可持續性的全新業務線。我們在研究中發現,51%的企業正與學術界和研究實驗室合作,開發創新的可持續技術解決方案。約41%的企業則通過攜手初創公司或細分市場合作伙伴,創建新的可持續發展工具和技術。尤其是創業生態系統實現了驚人的增長:僅在2021年,便獲得了高達370億美元的氣候科技風險投資,是新冠疫情前水平的2.5倍84。這一全新創新
107、浪潮受到碳智能平臺的大力推動,包括即插即用型傳感器、云端多源數據整合、以及碳排放優化的可視化和模擬。例如,Arabesque結合人工智能、ESG數據和金融科技,提供專注于績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咨詢和數據解決方案。Supercritical則是一家基于“碳足跡、減少和清除”原則構建軟件解決方案的初創公司,助力企業實現凈零目標。在整合生態系統、利用技術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有兩項考量因素尤為重要:1.可持續發展倡議對企業利益相關方和更廣泛社會產生的實質影響。2.確立共同目標,團結合作伙伴。這將有利于企業克服自身面臨的首要障礙,利用技術不斷推進可持續發展。在科技企業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可進一步加快破解這
108、一復雜難題。例如,在3M公司贊助下,聯合國全球契約、埃森哲和思愛普(SAP)聯合創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雄心”(SDG Ambition)平臺。該平臺已發布具體指導意見,助力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企業加快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尤其是追蹤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績效,并根據評估基準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力85。此外,思愛普還攜手埃森哲,在自身企業內部推出了以可持續發展為重點的全球加速器項目iO Foundries86。該項目旨在幫助新成立的B2B創業公司孵化新的可持續發展技術解決方案,建立初創企業創新網絡,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自身的IT碳影響。46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生態
109、合作攜手初創,跨越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企業的創建并非為了解決其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減少供應鏈碳排放或保護人權已足夠復雜,而要實現減少不平等、提供清潔水和保護野生動物等目標則更是難上加難。那么,企業觸及數百萬人的最快方式是什么?答案是:與初創公司和非營利機構合作,借助技術重新定義和擴大在最后一公里的影響力。這在實踐中將會呈現出怎樣一番景象?以Amplify項目為例,這是埃森哲和微軟亞洲研究院(Microsoft Asia)發起的一項倡議,目的在于為47家初創公司提供支持,助其獲取最新技術、專業知識和指導,以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努力。該項目參與企業包括:DIBIZ:一家總部位于新加
110、坡的初創公司,幫助制造商、貿易商和農民進行可持續發展合作;TapEffect:一家來自柬埔寨的社會型企業,為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的城鎮和農村地區提供清潔安全的自來水;Docturnal:一家印度公司,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進行前瞻性、可負擔的無創疾病檢測;FluxGen:一家印度可持續發展初創企業,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水務管理解決方案,使工業用水更具正面影響。慈善之水(Charity:Water)則是該領域另一典范。作為一家非營利機構,慈善之水已為2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0萬人提供了清潔安全的飲用水。該組織與埃森哲技術研究院“科技向善”(Tech4Good)項目合作,建立異常檢測
111、系統,通過水泵傳感器發現潛在故障,以便盡快調派維修人員。該系統采用了數據科學、機器學習、高級概率模型、以及與云端聯網的水泵傳感器。下一步,埃森哲團隊還將參與交付預測性維護解決方案。47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生態合作技術戰略:被動響應,還是未雨綢繆?離開了技術,我們便無法將可持續發展議程付諸行動。然而,企業也必須關注問題的另一面,也是經常被忽視的一面:如何使技術本身更具可持續性。這將有助企業響應客戶、投資者和員工的需求,同時為人類和地球塑造更加光明的未來。在當前轉型加速的時代,隨著技術日益深入地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其重要性也將不斷提升。因此,CIO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技術
112、。創建和實施全面的可持續技術戰略即提高技術的可持續性,并利用技術大規模推進可持續發展,如今這已成為目標驅動型CIO的核心任務。責任越大,機會越多。CIO應充分把握這一寶貴機遇,推動形成新的價值來源,并引領企業邁向更加可持續的未來。48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作者杜保洛(Paul Daugherty)埃森哲技術服務全球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俞毅埃森哲全球副總裁 大中華區企業技術創新事業部總裁、埃森哲阿里事業部總裁陳繼東、陳瑾、陳旭宇、范華、高鵬、梁棟、許方、葉晨佳、張磊張遜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可持續服務主管彭萊(Peter Lacy)埃森哲可持續發展服務全球主管兼首席責任官 桑杰波德
113、(Sanjay Podder)埃森哲技術可持續性全球主管 沙拉布庫馬爾辛格(Shalabh Kumar Singh)埃森哲商業研究院思想領導力研究高級負責人 于雅 埃森哲全球商業研究院研究經理業務聯系人鳴謝(按照姓名字母順序)49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關于本次研究ESG績效回歸分析可持續技術指數和360價值實現我們利用回歸分析來考察可持續技術應用情況與企業整體ESG績效之間的聯系。在此過程中,我們選擇與調查樣本重疊的276家企業,使用了其2021年第四季度的Arabesque S-Ray ESG得分。我們的分析考慮了企業特定的影響因素,如行業、國家和規模。最終,我們創建了下方等式:
114、可持續技術指數(STI)用于進行二元響應回歸分析。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分析了企業實現全方位價值的可能性(即效益涵蓋了與組織運營各領域相關的五項、或更多關鍵績效指標的改進)。我們為此建立了以下等式:該指數基于對調查多選問題做出肯定回答的總和,并在0-1的范圍內加以標準化。我們在每個匯總級別上使用了相同的權重。為了衡量企業在可持續技術方面的表現,我們創建了可持續技術指數。其中,其中,企業的ESG得分,企業達到全方位價值關鍵績效指標體系可持續技術應用情況變量,可持續技術指數,企業特定的考慮因素,如行業、國家、規模。企業特定的考慮因素,如行業、國家、規模。圖14.可持續技術指數框架 技術賦能,積極幫助C
115、EO推進主營業務和可持續性雙提升實現技術的凈零排放 信任 公平且包容的技術 隱私保護治理 首席信息官的角色 軟件開發的可持續實踐可持續運營 利用高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 生態系統戰略通過協作解決重大問題 身體力行,通過技術創新履行可持續發展使命利用數字化優勢,建立和發展生態合作中的五項或更多,50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關于調研本次研究于2021年9-10月進行,全部數據均通過網絡調查獲得。樣本包括560位首席信息官、首席技術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以及直接向他們匯報的人員(總監、副總裁),其所在企業的年營收均超過了10億美元。研究范圍遍及全球,涵蓋12個國家和11個行業。國家阿根廷澳大利
116、亞 巴西 中國 德國 法國 英國 日本 墨西哥 馬來西亞 新加坡 美國樣本量2121212150508021212121212%44449914444438主要行業銀行通信/媒體 高技術 化工 消費品 零售 醫療衛生 自然資源 汽車 工業制造 生命科學樣本量5150524955544851505050%9999101099999消費品與服務行業農業 食品 飲品/酒類 家居和個人護理 飲品/非酒精類 煙草 其他樣本量171385417%31241597213銀行業 零售銀行 商業銀行 投資銀行 其他樣本量93471%1867142醫療衛生行業 提供商 支付機構樣本量3216%6733調查分類信息
117、全部數據資料來源:埃森哲商業研究院可持續技術調研,2021年10月,總樣本量560。工作職位首席信息官(CIO)或同等職位 首席技術官(CTO)或同等職位 首席可持續發展官(CSO)或同等職位 直接向CIO/CTO/CSO 匯報的人員樣本量%營收 10-19億美元 20-49億美元 50-99億美元 100-149億美元 150-199億美元200-249億美元 250億美元或更多樣本量1941558531202253%35281564491411421381392525252551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參考信息1 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2022年7月7日)聯合國官網2 一場
118、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2021年6月3日)人民網3(二十大受權發布)習近平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2年10月16日)新華社4 可持續發展進行時:跨越數字化分水嶺(2021年9月)埃森哲官網5 王超賢等,后疫情時代中國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2020年)中國信通院 6 塑造可持續的組織(2022年)埃森哲官網7 歐洲的雙贏(2021年1月22日)埃森哲官網8 塑造可持續的組織(2022年)埃森哲官網9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埃森哲CEO調研報告(2021年)埃森哲官網10 凱倫郝(Karen Hao),訓練一款人工智能模型的整個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相當于五輛汽車
119、(2019年6月05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11 微軟宣布將在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2020年)微軟官網12 衡量可持續性,創造價值(2022年)埃森哲官網13 埃森哲攜手遠景發布 中國發電企業碳中和數字轉型白皮書(2022年)埃森哲官網14 微軟官網 15 微軟宣布將在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2020年)微軟官網 16 工信部:國家將加強對電爐煉鋼發展的指導(2019年)中國電爐煉鋼科學發展論壇17“虛擬”電廠帶來“真實”保障(2022年09月20日)人民網18 資料來源:埃森哲專訪(2022年8月22日)19 克里斯提莫曼斯(Kris Timmermans),供應鏈如何實現凈零排放(202
120、1年1月6日)埃森哲20 桑杰波德(Sanjay Podder),莎拉布庫瑪爾辛格(Shalabh Kumar Singh),技術+可持續發展=領導力(2021年4月12日)埃森哲技術創新服務21 未來工廠(2020年4月8日)賽諾菲官網22 斯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保時捷通過合作實現塑料可追溯性(2020年11月10日)Plastics Today網站23 萬事達卡官網 24 埃森哲,“查看現實”,2021年。25 杰夫霍格(Jeff Hogue),我們需要討論有意識的消費(2021年6月2日)李維斯公司26 Fashion For Good官網27 李維斯二手牛仔產品回收
121、計劃(2020年)李維斯官網28 通過數字化和能源轉型實現繁榮的三種方式(2020年9月1日),殼牌官網29 衡量可持續性,創造價值(2022年)埃森哲官網30 衡量可持續性,創造價值(2022年)埃森哲官網31 https:/ 塑造可持續的組織(2022年)埃森哲官網33 桑杰波德(Sanjay Podder),莎拉布庫瑪爾辛格(Shalabh Kumar Singh),技術+可持續發展=領導力(2021年4月12日)埃森哲技術創新服務34 彭博社官網 35 L貝爾克(L.Belkhir)和A埃爾梅利吉(A.Elmeligi),評估信息通信技術的全球排放足跡:到2040年的趨勢及建議(201
122、8年)Cleaner Production期刊,第177卷,448463頁36 同上37 桑杰波德(Sanjay Podder),亞當博登(Adam Burden),莎拉布庫瑪爾辛格(Shalabh Kumar Singh),雷吉娜馬魯卡(Regina Maruca),你的軟件有多環保?(2020年9月18日)哈佛商業評論38 Viget網站 39 麗茲羅森博格(Lizzy Rosenberg),盡管是一種虛擬存在,但元宇宙的確會影響環境(2022年2月16日)世界經濟論壇40 凱倫郝(Karen Hao),訓練一款人工智能模型的整個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相當于五輛汽車(2019年6月5日)麻省理工
123、科技評論41 桑杰波德(Sanjay Podder),莎拉布庫瑪爾辛格(Shalabh Kumar Singh),可持續數據:追求凈零排放 經濟學人網站52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42 S姚(S.Yao)、Y徐(Y.Xu)和D卡爾扎達(D.Calzada),網絡壓縮與加速43 綠色云端(2020年)埃森哲官網44 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Evans),吉姆高(Jim Gao),DeepMind AI系統助力谷歌數據中心削減冷卻費用40%(2016年7月20日)Deepmind官網45 安娜拉德萬諾維奇(Ana Radovanovic),我們的數據中心如今在陽光燦爛和風速強勁時會
124、更有力地運作(2021年4月22日)谷歌46 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2022年)騰訊官網47 資料來源:埃森哲專訪(2022年8月22日)48 邊緣計算受到消費者和企業兩方面發展的推動。就前者而言,視頻流、游戲和其他數據密集型應用程序正在生成大量數據,它們必須得到實時存儲和處理。對后者來說,車聯網、機器人、無人機、企業移動設備、物聯網相機和傳感器、以及醫學成像設備,都離不開敏捷性(及時處理數據)和安全性(管控敏感數據)49 機器訓練成本正形成一項難題(2020年6月11日)經濟學人50 喬治利奧波德(George Leopold),微軟Azure已加載Graphcore的 IPU系統(
125、2019年11月15日)HPCWire網站51 陳金(音,Chen Jin),菲爾布朗(Phil Brown),詮釋依托IPU系統的大型BERT訓練(2021年5月6日)52 尼克弗萊厄蒂(Nick Flaherty),GraphCore詳細介紹了Mk2芯片和AI系統的功率數據(2021年8月27日)eeNews歐洲區網站53 桑杰波德(Sanjay Podder),莎拉布庫瑪爾辛格(Shalabh Kumar Singh),可持續數據:追求凈零排放 經濟學人網站54 詹姆斯文森特(James Vincent),根據最新估計,比特幣比瑞士消耗的能源更多(2019年7月4日)The Verge網
126、站55 以太坊能源消耗(2022年10月15日)以太坊官網56 卡羅爾-讓吳(Carole-Jean Wu),烏迪德古普塔(Udit Gupta),大多數計算碳排放來自制造業和基礎設施(2021年3月2日)57 再利用和回收:谷歌、微軟和戴爾聯手,力爭到2030年解決電子垃圾危機(2021年3月19日)經濟時報58 Climateaction網站 59 谷歌網站 60 網站 61 Lemonade網站 62 K肯薩帕蒂(K.Kenthapadi),領英的隱私保護分析與報告(2019年4月10日)63 利用被錯失的人才資源,提高團隊多元性(2021年)埃森哲網站64 支付寶通過工信部首批適老化及
127、無障礙水平評測(2022年1月24日)支付寶微信公眾號65 2021年網絡安全韌性狀態(2021年11月3日)埃森哲網站66 埃森哲安全技術展望(2020年)埃森哲網站67 埃森哲網站 68 抖音網絡詐騙打擊治理報告(2021年1月-6月)2022年抖音反詐報告69 Salesforce如何將道德注入其AI(2020年8月5日)網站70 同上71 針對沉浸式技術建立負責任的未來(2019年5月15日)埃森哲網站72 用數字角色創造有價值(且可信)的體驗(2021年4月27日)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評論73 伊芙安德森(Eve Andersson),人人都可以使用的技術:我們面向殘障人士的三種開發
128、方式(2018年5月17日)谷歌74 計算上云碳排 微軟網站 75 螞蟻森林的6年,感謝有你同行,螞蟻集團,2022年8月76 桑杰波德(Sanjay Podder),莎拉布庫瑪爾辛格(Shalabh Kumar Singh),數據向善(2020年9月23日)埃森哲網站77 沃爾瑪官網78 沃爾瑪官網 79 Techwireasia網站 80 Watertechonline網站 81 埃森哲網站 82 軟件碳強度(SCI)規范 83 世界經濟論壇發起新的全球倡議,推進負責任的AI承諾(2021年1月28日)世界經濟論壇84 2021全球氣候技術創投報告 85 聯合國全球契約發起“可持續發展目標
129、雄心”影響力倡議,旨在擴大國家一級的企業行動(2020年1月23日)埃森哲官網86 埃森哲網站 53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關于埃森哲埃森哲公司注冊于愛爾蘭,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在數字化、云計算與網絡安全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能力。憑借獨特的業內經驗與專業技能,以及翹楚全球的卓越技術中心和智能運營中心,我們為客戶提供戰略&咨詢、技術服務、智能運營和Accenture Song等全方位服務,業務涵蓋40多個行業,以及企業日常運營部門的各個職能。埃森哲是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之一,目前擁有約72.1萬名員工,服務于120多個國家的客戶。我們秉承“科技融靈智,匠心承未來”的企業使命,致
130、力于通過引領變革創造價值,為我們的客戶、員工、股東、合作伙伴與整個社會創造美好未來。埃森哲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35年,擁有一支約2萬人的員工隊伍。作為可信賴的數字化轉型卓越伙伴,我們正在更創新地參與商業和技術生態圈的建設,幫助中國企業和政府把握數字化力量實現轉型,提升全球競爭力。詳細信息,敬請訪問埃森哲公司主頁 以及埃森哲大中華區主頁 。關于埃森哲商業研究院埃森哲商業研究院針對全球企業組織面臨的重大問題,洞悉發展趨勢,提供基于數據的深入見解。我們的研究團隊包括近300名研究員和分析師,分布于全球20個國家,并與世界領先研究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將創新的研究方法與工具與對客戶行業的深刻理解相結合,我們每年發布數以百計的擁有詳實的數據支持報告、文章和觀點,幫助客戶擁抱變革,創造價值,用技術推動創新與發展。詳細信息,敬請訪問埃森哲商業研究院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