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咨詢(BCG):可持續中國企業發展實踐指南(2022)(8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波士頓咨詢(BCG):可持續中國企業發展實踐指南(2022)(87頁).pdf(8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聯合出品全球視野中國樣本可持續中國企業發展實踐指南2022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聯合出品方: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總 策 劃:蔣利、廖天舒、吳淳專家顧問:陳白平、朱暉、顧瓅編寫委員會:賈佳、李中書、張怡瑋、詹慧策劃:張偉、梁瑜團隊成員:曹旸、趙舒波設計:羅喜平前 言“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行駛的這條道路使人容易錯認為是一條舒適的,平坦的超級公路,我們能在上面高速前進,實際上在這條路的終點卻有災難等待著。這條路的另一條岔路,一條人跡罕至的岔路,為我們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機會,讓我們保住自己的地球?!奔澎o的春天,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我們今天
2、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其思想理念的孕育可追溯至1962年出版的、作為世界范圍內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寂靜的春天。書中所呼喚的“另一條人跡罕至的岔路”,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同語言全球正以史無前例的力度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亞太地區以其深厚的增長潛力和創新傳統,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將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強度降幅,以實際行動助力可持續發展。這場硬仗之中,工商界肩負著尤為重要的使命,作為探索實現凈零未來的先鋒者、攻堅產業綠色轉型的主力軍、開展可持續領域國際合作的實干者,工商界在此歷史關頭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由亞太經合組織(APEC
3、)中國工商理事會發起的“2022可持續中國產業發展行動”(以下簡稱“行動”)正是在此背景下發起,以“全球視野,中國樣本”為導向,挖掘綠色發展和包容性增長的優秀產業案例,展現中國工商界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態度與務實行動,提煉和分享可持續發展中國模式,以期為中國乃至廣大發展中國家企業提供借鑒。作為“行動”的內容成果之一,我們與智力支持機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聯合呈現的可持續中國企業發展實踐指南從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全球和中國本土的演進脈絡與內涵展開,圍繞新能源、消費品、農業食品、數字科技、醫療健康、綠色金融、先進制造、建筑、產業園區、交通物流十大重點領域,剖析企業在順應可持續發展主流趨勢、緊抓綠色
4、增長戰略機遇中的優勢與痛點,梳理國際領先經驗與中國企業優秀案例,并總結具有普適參考價值的可持續發展舉措建議。從中不難發現,堅持技術驅動、勇于創新探索是中國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利器。綠色低碳轉型絕非易事,APEC 中國工商理事會希望通過這項工作,展現中國企業作出的努力和行動,并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下一步方向提供有益借鑒,勉勵廣大工商界久久為功,以恒心面對挑戰,以實力制勝可持續發展作為優勢的未來。共建我們可持續的星球,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工商界馳而不息。APEC 中國工商理事會目 錄第 1 篇 可持續發展的前世今生.1第一章 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歷史.1第二章
5、全球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成為主流趨勢.2第三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歷程.2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歷史.2中國可持續發展取得的最新成果.3中國可持續發展政策解讀.5第 2 篇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與方向.9第一章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議題.9第二章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11第 3 篇 各行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優秀企業案例.13第一章 第一梯隊行業聚焦綠色金融.15第二章 第二梯隊行業聚焦新能源、消費品、數字科技.19第一節 新能源行業.19第二節 消費品行業.24第三節 數字科技行業.31第三章 聚焦第三梯隊行業:農業食品、醫療健康、先進制造、產業園區、交通物流、建筑行業.37第一節 農業食
6、品行業.37第二節 醫療健康行業.43第三節 先進制造行業.49第四節 產業園區.55第五節 交通物流行業.59第六節 建筑行業.64第四章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總結.68第 4 篇 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71第一章 可持續發展生態的利益相關者和基礎設施.71第二章 利益相關者推動可持續發展建議.73附錄 核心議題子維度定義.781第 1 篇 可持續發展的前世今生第一章 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歷史“可持續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2000 年,聯合國開始著手呼吁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根據定義,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協調三大核心要素:經濟增長、社會包容和環境保護1。實踐證明,針對企
7、業可持續發展做出的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評級,與聯合國所提的“可持續發展”在內涵和要求上是保持著內在一致的?!翱沙掷m發展目標”的概念提出后,聯合國先后兩次制定“15 年行動計劃”,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持續引路導航。第一次是 2000 年,聯合國通過千年發展目標(MDGs),力圖將全球貧困水平(只針對發展中國家)在 2015 年之前降低一半(以 1990年的水平為標準)。15 年過去,千年發展目標實施成效有目共睹。在此基礎上,聯合國于 2015 年正式通過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稱為“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議程包含 169 個具體目標,并在制定時打破了僅針對發展中國家
8、的局限,注重全球視野、全面普適,有機兼顧各國國情、能力和發展水平。實現這些目標,對全球各國都意義重大:一是將有效緩解人口增長、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貧困落后、水與能源以及兩性平等等全球發展挑戰。二是將有效緩解全球資源爭奪緊張程度,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重大利好。三是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全球各方參與和多邊合作,有利于全球伙伴關系加強,放大全球化正向效應。目前,聯合國組織內外部專家針對聯合國 193個成員國出臺“可持續發展報告”2。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歐美地區可持續發展水平整體優于亞太、非洲等地區。中國得分 72.4,處于亞洲中游。中國可持續發展現狀如1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 202
9、0”。2該報告基于對每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其子目標的完成程度進行了評分,聯合國依靠其良好的數據追蹤能力和廣泛的三方伙伴關系保障評分的準確性和權威性,評分可翻譯為該國完成所有目標的百分比。例如,芬蘭得分 86.5,即芬蘭已完成可持續發展目標 86.5%的要求。評分后,各成員國按照進展比例由高到低進行排列,組成“可持續發展報告排行榜”。下文所有相關數據均來源于“2022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從危機到可持續發展,將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 2030 年及以后的路線圖”,劍橋大學出版社,2022年。2何?采取了哪些舉措?存在著哪些問題?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可持續質量?這些都將是本報告接下去的論述重點。第二章 全
10、球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成為主流趨勢可持續發展關乎人類福祉,事關企業存亡,沒有一個市場主體能夠置身事外?;茉纯萁?、環境惡化以及政策調整等潛在變化,在未來都可能嚴重影響企業正常運行。值得慶幸的是,全球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主流趨勢,這是因為企業通過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源、環境、氣候等長期可持續發展難題,充分履行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此同時,也是更重要的一點,能為自身業務增長贏得一線生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一是在商業競爭中在商業競爭中建立建立相對競爭優勢。相對競爭優勢。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部分企業因凈零排放和自然友好而能獲得良好的聲譽價值,并且提前鎖定低
11、碳原材料供應,保障供應鏈的材料優勢,部分碳減排舉措還能降低運營成本。通過提前布局可持續發展戰略,降低了轉型壓力和監管風險,同時也獲得了政策優惠和補貼。二是提升企業二是提升企業商業價值和商業吸引力。商業價值和商業吸引力。從過往數據來看,可持續發展表現優異的公司,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并且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這對提升企業融資能力、降低資金成本都大有裨益。目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資產規模以 12%的 CAGR3保持持續增長,2020 年達到 35 萬億美元的規模,在全球總資產中占比從 2014 年的 26%提高到 2020 年的 36%。同時,可持續發展企業的雇主吸引力也更高,約 40%的千禧世代將
12、企業的可持續性納入工作選擇考慮因素。第三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歷程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可持續發展。伴隨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手段的不斷演進完善,確立與時俱進、更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世界3年復合增長率。3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上世紀 90 年代,中國就參與了全球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討論。1992 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宣言和21 世紀行動議程,包括中國在內的與會各國一致承諾: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作為長期共同的發展道路。根據環發大會通過的21 世紀議程的要求,中國政府決定由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牽頭,組織編制中國 21
13、 世紀議程中國 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為推動其實施,同時制定了中國 21 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劃,從中國具體國情和人口、環境與發展總體聯系出發,提出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和行動方案。中國 21 世紀議程也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 世紀議程”。1995 年 9 月,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首次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 2010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必須把社會全面發展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實現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是黨的文件中首提“可持續發展”概念。1992年至 2007年這個階段的中國突破了
14、單純依靠經濟增長實現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理念,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將發展視野從經濟社會領域擴展到人與自然領域,深化和完善了經濟增長發展觀,標志著中國從傳統發展觀向現代發展觀的重大轉型。2003 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不僅要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而且要更突出以人為本的發展觀,這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統領國家整體發展、深度融入國家整體戰略的重大標志。2005 年 8 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注入全新理論生機。2006 年以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基礎建設和工業化帶動經濟高速增長,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可持續發展重要性
15、進一步凸顯。2016 年 3 月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可持續發展議程與中國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了有機結合。2016 年 9月,中國政府出臺中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該方案回顧了中國落實 MDGs 的成就和經驗,分析了推進落實 SDGs 的機遇和挑戰,并詳細闡述了中國未來 15 年落實 17項 SDGs 目標和 169個具體目標的細節和方案。中國可持續發展取得的最新成果雖然可持續理念的提出和成熟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率先進行,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4理念也在政府政策、行業監管、企業治理等不同領域逐步成熟。2020 年中國正式提出雙碳目標,極大地加速了中國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議程推
16、進,可持續發展理念也開始為社會大眾所熟悉和普遍接受。2020 年 9月 22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到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 年 2 月 1 日起,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正式施行,標志著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進入新階段;2021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 年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2021 年 3 月 15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
17、,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會議指明了“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做好的 7 方面工作。這次會議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是為今后 5 年做好碳達峰工作謀劃了清晰的“施工圖”;2021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1”,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系統謀劃、總體部署。根據意見,到2030 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 2060 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
18、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80%以上。過去兩年,中國政府及相關監管機構持續出臺了一系列重磅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如綠色金融政策、強化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等,促進了中國市場可持續發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其中在強化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上,中國證監會在過去幾年出臺了多項政策提高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2018 年 9 月,證監會出臺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提出上市公司應當披露環境信息以及履行扶貧等社會責任相關情況;2021 年 6月出臺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 2號、3 號(2021 年修訂),將公司治理、環境和社會責任單獨列為一個章節,更加體系化的
19、要求公司披露 ESG 信息;2022 年 4 月出臺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在溝通內容中要求增加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投資上也頒布了相關政策并在最近兩年不斷完善,黨中央、國5務院對綠色低碳發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先后出臺或更新了多項重要相關政策,如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2016 年)、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 年)、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2020 年)、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 年)等。2021 年,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加速推動了可持續發展投資。在“自上而
20、下”的政策推動、監管支持以及海外資金方要求、市場需求的共同驅動下,可持續發展投資近年來快速發展。在 2022 年 10 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再次強調了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此外,報告還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需始終堅持從自己的國情和實際出發,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道路,這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21、。中國可持續發展政策解讀回首過去十年,中國在推動實現聯合國 SDGs 的具體發展目標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做法。第一,將可持續發展目標全面融入中國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規劃。中國依據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 5 年為周期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綱要,調動各種資源推動規劃的落實,使目標實現有了時間節點、戰略規劃、發展路徑,從而為各個領域的全面推進奠定了基礎。與聯合國 SDGs 相對接的是,中國已有一系列在各個領域、不同層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表 1匯總了與 SDGs 相對應的具體應對策略。從匯總結果來看,中國在各個領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綱要,基本上涵蓋了SDGs 的主要方面和具體
22、技術指標;從具體目標來看,基本能滿足聯合國 SDGs 的基本構架、任務目標、時間節點,這一系列分不同領域、地區、層次的規劃策略,是促使SDGs 實現的最基本保障,也是和聯合國 SDGs 對接及指標本地化的重要措施。目前已有規劃以各個行業和部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為主,大多集中于經濟發展及各個部門中,需要進一步擴充和銜接聯合國 SDGs 的具體指標,尤其是要加強以人為本、環境6友好前提下的社會公平等社會發展應對策略,使人、自然、經濟、社會等幾個方面的應對策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表 1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中國與之對接的具體應對策略匯總簡表可持續發展目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具體方面標的具體方面中國與之對接的
23、具體應對策略(部分代表性策略)中國與之對接的具體應對策略(部分代表性策略)社會經濟全面發展以五年為周期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綱要,調動各種資源推動規劃的落實消除貧困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 年)、農業行業扶貧開發規劃(20112020 年)等糧食安全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 年)、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 年)、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 年)、農業生產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 年)、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全國肉羊遺傳改良計劃(20152025 年)、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
24、162020 年)、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 年)、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等水安全“十三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置方案、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 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試行,2012)等土地安全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 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 年)、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2013)、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2014)、化學品環
25、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2013)等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醫療衛生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城市管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成渝城市群發展規7可持續發展目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具體方面標的具體方面中國與之對接的具體應對策略(部分代表性策略)中國與之對接的具體應對策略(部分代表性策略)劃(2016)、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等基礎設施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 年2030 年)、中長期
26、鐵路網規劃(20162025)、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規劃(2015)等生態建設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 年)、西部地區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規劃綱要(2012202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20152024 年)、黃土高原地區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102030 年)、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等能源利用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7 年本低碳部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2013)等氣候
27、變化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13)等災害防御防震減災規劃(20162020 年)、牧區草原防災減災工程規劃(20162020 年)、“十三五”全國草原防火規劃等休閑旅游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年)等第二,將 SDGs 目標的實現與國家具體的方針政策緊密聯系。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緊密交融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做出了全面的戰略部署。這 5 個方面的目的集中服務和服從于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為了增進全社會人的整體福祉和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總體布局,與聯合國 SDGs 的核心主旨及基本內容
28、完全吻合,是實現聯合國 SDGs 目標的中國策略和戰略部署,為中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基本準則。2017 年 10 月,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報告中關于“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等方面 15 次提及“綠色”、4 次提及“綠色發展”,以及推進綠色發展等一系列指導思想,為中國未來中長期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認定了方向和目標。此外,中國目前正在實施的一些具體政策措施,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開始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8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是將提
29、高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懊利愢l村”建設則著力于空心村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對鄉村空間重構、縮小城鄉差距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健康中國”是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下,為解決當前和長遠健康問題指明了方向。這些政策方針與聯合國 SDGs 緊密吻合,是中國在 SDGs 國別方案中的重要內容和具體行動,是有力推進全社會實現 SDGs 目標的根本保障。第三,加強對外合作、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目前在消除貧困、遏制傳染病、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落實 MDGs 方面取得了許多值得
30、國際社會借鑒的經驗,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設定為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及推進中國經驗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SDGs 有利于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對外合作,向國際社會推介“一帶一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分享消除貧困、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但 SDGs 的實現需要各個行業中長遠戰略規劃和具體項目的實施和行動。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的重工業依賴和生產過剩,急需向產業升級、企業創新、內生經濟方向發展。應結合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大與周邊國家、發達國家在資金投入、能源、環保、碳減排與碳捕獲等領域的技術合作和經驗分享,在一些區域性和國際化的問題上
31、,如霧霾治理和氣候變化等,實現多國合作、發展援助,使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道共同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中國將重點圍繞共同富裕、綠色減碳和高質量增長這三個重點來推動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方面,圍繞“擴中提低”、拉動消費、維護穩定、促進社會和經濟有序發展,需要抓好收入再分配、反壟斷監管和基礎設施公平這三項重點工作。相關議題有鄉村振興、區域協調和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減碳方面,聚焦“3060”目標,能源端、企業端、政府端、金融端以及個人端都是合力推動綠色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相關議題包括碳中和、綠色發展、大氣、土壤和水環境保護和生態多樣性。高質量增長方面,圍繞“雙循環”、創新驅動等國家戰
32、略安排,將積極推動向消費驅動轉型,提升服務業占比,加快傳統產業中的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扶持創新創業,促進 5G、人工智能等高技術含量產業發展。9第 2 篇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與方向第一章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議題在可持續發展進程中,消費者對環境友好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投資者在決策中愈發重視 ESG績效,政府監管對 ESG透明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類的社會議題引發的公眾關注度持續上升。面對這些不斷改變的社會環境,中國企業4除了迎接挑戰,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為了幫助中國企業了解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看清未來發展的機遇,必須明確符合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核心議題。目前,國際主流的評
33、價體系主要是以歐美體系為主,體系的參與者主要有三類:一是框架和標準的制定者5;二是多邊倡議組織6,多邊倡議組織提出的倡議要求相對顆粒度更高;三是商業化的 ESG評級機構7,主要根據其制定的評價標準分析企業數據得到相應的企業 ESG 評級,從而為專業投資公司提供洞見。雖然當下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中的參與者數量頗豐,但目前行業內仍缺少公認程度較高的權威評價體系。由于不同的評級機構在制定評價體系標準時也往往會有不同的側重方向,評價方法也各有千秋,導致企業最終得到的 ESG 評級結果在不同評級機構中可能存在較大差異,企業可持續發展評級有待進一步標準化和規范化,且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評級結果的普遍接受度仍有
34、待提升。因此當前階段主要機構投資者往往使用多家 ESG 評級機構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考量,而非僅認可一家評級機構的評價結果。在缺少權威性、標準化 ESG 評價體系的情況下,我們結合目前國際主流評價體系和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規劃方向明確了符合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議題,議題的提煉和確立遵循科學性、匹配性、前瞻性與可行性四大原則,同時兼顧全球通用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中的主要議題和中國不同產業可持續發展現狀,確保涵蓋全面、“以4本報告提到的中國企業,既包括中國本土的企業,也包括在華運營的跨國企業。5例如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科學碳目標倡議(Scie
35、nce Based Targetsinitiative,SBTi)等。6例如 B 型企業協會(B-lab)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7如明晟(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MSCI)、CSRHub、路孚特(Refinitiv)。10我為主”。具體做法包括:參照目前國際主流評價體系的議題和中國可持續發展政策規劃方向,對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階段和表現進行切實評估,針對與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差異較大的議題進行相應調整,將具體議題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比如,在環境維度下,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不能對化石能源一味排斥。同
36、時需要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綠能產業的成長。中國亦重點關心空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污染等問題。因此,我們在環境維度下單獨設立綠色發展主題,評估中國企業綠色發展階段和資源投入程度,以及對轉變生產方式的重視程度與實踐程度。在社會維度,金字塔型的收入結構和城鄉差距決定了中國重點關注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老齡化、少子化趨勢決定了中國重點關注養老/健康和教育/就業問題;鼓勵產品與技術的創新,向科技創新轉型決定了中國重點關注科技自立自強問題。因此我們在利益相關者主題下,納入極具中國特色的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議題,評估企業對于鄉村振興、公益服務和應急救災的貢獻程度,旨在進一步推動共
37、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與中國發展政策方向相輔相成,并在社會維度下新增創新與包容性增長主題。創新驅動發展一直是中國政策的核心抓手,是實現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增長階段的關鍵一步,因此對于企業創新能力的衡量也是評估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一環。結合上述原則得到最終選定的符合中國行業發展現狀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主要議題,包含 11 大主題和 36個關鍵議題。環境(環境(E)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產品碳足跡;綠色發展融資環境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水資源利用;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稀有金屬資源利用;其他自然資源保護及利用污染與消耗:污染與消耗:有害物質(廢水、廢氣、廢渣)排放與消耗;包裝材料消耗;能
38、源消耗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環保建筑;可再生能源及清潔技術發展;其他環境治理相關技術發展社會(社會(S)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管理;員工健康與安全;人力資源發展產品責任:產品責任:產品安全與質量;隱私與數據安全;負責任投資;行業產品責任(如醫療行業-健康與人口風險;化工行業-化學物質安全;金融行業-金融產品安全)11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產品、技術、服務和模式創新;自主核心技術研發);包容性機會(如支持女性就業、提供殘疾人就業機會,幫扶中小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供應鏈公平采購;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鄉村振興、應急救災、公益服務等)社會機遇:社會機遇:行業提供
39、的社會機遇(如通訊行業社會溝通可及性;金融行業融資可及性;醫療健康行業醫療服務可及性;營養健康及消費品行業營養健康可及性)治理(治理(G)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所有權、控制權與董事會;薪酬體系及審計公司行為:公司行為:商業道德與稅務透明第二章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對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多種多樣的探索。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企業就開始通過扶貧和捐贈等慈善公益的方式承擔社會責任。其中,以 1989 年啟動的希望工程和 1994 年成立的中國慈善總會為代表,中國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均有參與。進入 21 世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和國際社會的不斷發展融合,企業社會
40、責任這一概念也開始在中國商業的環境中萌芽。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積極加入全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國際組織,踐行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標準的要求。2006 年,中國迎來企業主動信息披露的元年,包括國家電網在內的數十家企業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制定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發布了中國企業的第一批社會責任報告。自此,更多企業開始有意識、成體系地披露社會責任情況。十年內,中國的優秀企業從管理模式和組織團隊上,對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更深入的發展探索,可持續發展共識基本形成。其中,中國設有專門社會責任部門的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到 2019 年共有近 300家企業設有專門管理社會責任事務的機構與部門。隨著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深
41、入,中國企業需要抓住這一社會變革中的巨大機遇,盡快走向可持續發展轉型之路,以制勝“可持續發展作為優勢”的未來。短期來看,企業可以利用五項速贏抓手:一要關注系統性發展。先識別關鍵議題,梳理既有舉措或設定目標,披露在關鍵12議題的相關內容、加強內部規范、設置可持續發展相關管理架構。二要深入價值鏈合作。與價值鏈合作伙伴或與其他行業的客戶合作,既可以擴大可持續發展相關舉措的覆蓋面、豐富度并從中受益,投入也相對較小。三要強化數字化能力。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各行業可強化數字化能力,以確保信息的安全與隱私保護。四要拓展新產品。擴展產品及服務的社會內容(例如環境足跡、福祉、獲取和包容),并在定價、份額、忠誠度方
42、面獲取價值。五要保證企業運營的可持續化。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提升管理與生產技術,進行耗能、耗材、污染物最少化。長期來看,有五大轉型模式可以助力企業推進可持續發展。一是推動源頭價值化。增加價值鏈上游的生產、產品或服務投入的環境或社會價值(如再生農業和清潔能源)。例如,農產品企業可以教導農民如何用更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畜牧管理,既可以提升農民收入,也為社會與環境創造價值。二是實現全周期覆蓋。通過影響整個產品使用周期,從生產到報廢,到再次利用和下一個使用周期,來創造社會影響。三是實現本地化發展。對比本地和全球采購的質量與成本,縮短并重新配置全球價值鏈,既可以節省物流,又可以為身邊的用戶創造更高價值
43、的社會效益。四是探索跨領域融入。企業在具備公共和社會價值的領域運用原先的技術,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在新的領域發現、創建新的商業模式,尤其是針對快速發展的市場。五是賦能新品牌。以創新的方式將環境與社會解決方案中的價值進行平臺化、商業化的推廣與傳播,有效提升客戶參與度。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產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亮點進行包裝,為客戶提供解決社會環境問題的方案,系統性為客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價值。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展望未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堅持行動導向,積極踐行、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倡議,為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推動這場經濟社會系統
44、性變革。工商界更需要以高質量發展作為行動指引,推動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的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降低碳排放,走綠色、低碳、高效、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積極發揮領導力,帶動社會及個體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改善作出貢獻。13第 3 篇 各行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優秀企業案例要實現 ESG 目標,僅關注單個企業是不現實的。ESG 目標的實現需要將視野放置于全生命周期,即除了企業單體本身,還要考慮上下游、供應鏈上企業 ESG 表現情況,從而進行全面、科學、合理的 ESG 評估。因此,可持續發展的落腳點和重點都在行業。放眼國際,根據全球范圍內各行各業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力,標普全球行業分類包括原材料(
45、采礦化學品等)、日常消費品(食品飲料等)、能源(石油煤炭等)、金融、醫療保健、通信服務、工業(機械制造等)、信息技術(硬件、數據處理、信息技術)、公共事業(水電氣或共用設施)、地產(包括建筑)等十多個對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影響的行業。著眼國內,中國的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把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包括農林牧漁、制造業、建筑業、金融業等 20 個一級行業,將近 100 個二級行業8。在真實的商業活動中,這些眾多行業又在具體的產業鏈條中相互交織、互有重疊,往往難以嚴謹地劃分。綜合國際經驗和本土實際,我們遵循前面提出的符合中國行業發展現狀的 ESG 框架,遴選出了十個重點行業,不僅包括對國內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
46、作用的行業,也納入了能夠通過解決環境問題實現業務增長、推動科技創新的行業。報告將對各行業逐個進行優劣勢分析,引入優秀企業案例,并據此提出可行的意見建議。十大行業可持續發展現狀本報告從可持續發展評級和數據披露水平兩個維度對這十大重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現狀進行了初步判斷。其中,可持續發展評級主要依據行業內公司過去三年在主流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中的評級表現,數據披露水平主要依據 A 股該行業上市公司中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披露比例。從評分結果看,十大行業可分為三大梯次第一梯隊(1 個):綠色金融行業;8國民經濟行業分類。14第二梯隊(3 個):新能源、消費品、數字科技行業;第三梯隊(6 個):農業食品、醫療健
47、康、先進制造、產業園區、交通物流、建筑行業。每個行業具體的發展現狀、痛點與優勢將在本篇之后章節中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本報告還針對更適用于中國可持續發展的 11 大核心主題和 36 個關鍵議題,對十大行業內的優秀企業進行案例剖析,總結了中國企業在氣候變化、自然資源、污染與消耗、綠色發展、人力資本、產品責任、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利益相關者、社會機遇、公司治理、公司行為等核心議題上的優秀實踐案例,并提煉出了適用中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發展發展梯次梯次重點行業重點行業可持續發可持續發展評分展評分數據披數據披露比例露比例發展痛點發展痛點發展優勢發展優勢第一第一梯隊梯隊綠色金融綠色金融領先約 90%
48、風險評估、產品責任等行業實力、意識前瞻第二第二梯隊梯隊新能源新能源中等偏上約 30%碳排放、資源消耗等清潔環保技術、行業機遇消費品消費品中等偏上約 25%資源利用、碳排放等社會影響力、創新能力數字科技數字科技中等偏上約 30%碳排放、隱私安全等創新能力、多元化應用場景第三第三梯隊梯隊農業食品農業食品中等約 30%資源利用、產品質量安全等市場意愿、新興技術醫療健康醫療健康整體中等約 25%醫療可及性與可負擔性等提高健康福祉的行業特征先進制造先進制造整體中等約 20%創新能力、低碳轉型等管理體系、員工安全健康保護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中等偏下約 20%碳排放、環境污染等系統發展、資源投入和執行力交通物流
49、交通物流相對落后約 50%員工保障、碳排放等經濟實力建筑建筑相對落后約 30%發展意識、產品質量安全等成熟的認證體系、領先企業帶頭15第一章 第一梯隊行業聚焦綠色金融與其他國內產業相比,綠色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領先,也是十大行業中唯一一個進入第一梯隊的行業。綠色金融本身并非一個獨立的行業,而是可持續發展議題下,金融業的發展分支,或者說金融在未來十分重要的一種業務模式。很顯然,金融業的這一實踐是最直接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綠色金融主要包含兩個方向:一綠色金融主要包含兩個方向:一是金融企業自身綠色發展,二是金融資源支持綠色環保。因此,直觀來看,綠色金融是金融企業自身綠色發展,二是金融資源支持
50、綠色環保。因此,直觀來看,綠色金融發展與發展與 ESG 框架中的框架中的 E(綠色發展)、(綠色發展)、S(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均關系密切。(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均關系密切。目前,綠色金融行業中有高達 90%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從2021 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興業銀行、建設銀行、友邦保險等眾多企業獲得了 A 級及以上的較高評級??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政策支持和投資者意識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迎來風口政策支持方面,2016 年,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建議。此后,關于綠色金融的激勵政策逐步出臺。2020 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發展綠色金融”。202
51、1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為做好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政府的持續政策支持是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投資者意識方面,調查顯示,在中國內地,受訪者對可持續投資的興趣高漲(92),高于全球市場(81%),已配置可持續相關基金的高凈值人士比例(61)也位列全球第一。此外,內地受訪者對可持續投資充滿信心:僅有 31的投資者以懷疑的眼光看待可持續資產,遠低于 51的全球平均值。對可持續投資的信心同樣體現在預期收益上,77的內地受訪者認為可持續投資產品的長期表現優于傳
52、統類別產品。61的內地受訪者準備將更多的現有資產投入可持續投資產品;71的受16訪者計劃在未來三年將 15以上的資產配置于可持續投資產品9。投資者 ESG 投資意向的熱情高漲會驅動金融機構推出更多的 ESG金融產品??沙掷m發展優勢:行業實力、意識前瞻行業行業實力方面,金融業整體營收總量遙遙領先。實力方面,金融業整體營收總量遙遙領先。2021 年 A 股各行業營收中,金融行業實現營收 9.98 萬億元,排名全行業第二,僅次于實現營業收入 17.26 萬億元的工業10;細分子行業來看,2021 年度證券行業實現凈利潤 2,219 億元,總資產規模達到10.59 萬億元11;商業銀行 2021 年累
53、計凈利潤為 21,841 億元,總資產達到 344.7 萬億元,保險行業凈利潤為 2,197 億元,總資產達到 24.9 萬億元12,金融業 2021 年共實現了 2.6 萬億元的利潤。且金融行業集中度較高,百億利潤規模券商達到 10 家13,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大行市場占有率達到 33%14。在強大的體量支撐下,頭部金融行業的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能夠進行大額支出,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業務。例如,招商銀行在 2021 年內向 70 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共 69.74 億元,帶動減排 121.52 萬噸二氧化碳,截至 2021 年末,招商銀行綠色貸款余
54、額 2,638 億元。由以上數據和案例可以推斷出,金融行業具有相當規模的營收和較高的集中度,這就保證了在該行業當中的主要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支出。意識前瞻方面,意識前瞻方面,“綠色綠色+金融金融”本身就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實踐。本身就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實踐。2016 年,隨著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建議,關于“綠色金融”的討論便逐漸增多。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21 家全國性銀行自 2015年起便開展綠色信貸自評價工作,綠色信貸規模持續擴大,截至 2016 年 6月末,21 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 7.26 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 9.0%。2021
55、年,綠色貸款的余額達到 15.1 萬億元,占其各項貸款的 10.6%15。而綠色金融是“目標導向的金融”,希望通過綠色貸款的發放,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因此其業務本身是一項前瞻性的業務,綠色金融行業的意識前瞻,也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優勢。92021可持續投資調查,2021年,渣打銀行。10Choice 金融終端數據。11中國證監會數據。12中國銀保監會數據。13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14中國銀保監會數據。15中國銀保監會數據。17可持續發展痛點:風險評估、金融投向風險評估方面,尚未制定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方面,尚未制定科學有效的 ESG 風險評價標準。風險評價標準。由于金融機構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介
56、入,ESG 風險會從各個行業轉嫁到或者集中到金融機構和金融領域,而風險控制能力是金融機構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因此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是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另外,銀行更多的信貸客戶是中小型的非上市公司,這些公司難以像上市公司那樣標準完整地披露財務與業務信息,因此在量化評估時,需要銀行自建可行的體系進行風險評價,加大了風險防控難度。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外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來自摩根士丹利。國外優秀企業案例:搭建全面的風險評估框架國外優秀企業案例:搭建全面的風險評估框架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部門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并面向財富管理客戶推出了Morgan Stanley Impact Quot
57、ient 應用程序。該程序為客戶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框架,以客戶的可持續發展偏好為中心、客戶的風險偏好為基礎,幫助客戶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將可持續發展理念進一步納入投資決策。ESG 元素:元素:專門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公司行為:公司行為:公司商業道德)以客戶的風險偏好為基礎,針對特定目標定制投資組合(產品責任:產品責任:負責任投資)金融投向方面,難以徹底確保貸款投向真正流入金融投向方面,難以徹底確保貸款投向真正流入 ESG 領域。領域。一方面,國內綠色金融認定機制尚未出臺統一標準,各地綠色金融認定標準不一,導致貸款投向難以被明確認定是否真的流入了 ESG 領域,從而助力了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綠
58、色金融本身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存在一定普惠、公益色彩,對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商業可持續性等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外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來自高盛;國內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來自中金公司。國外優秀企業案例:高盛科學把握國外優秀企業案例:高盛科學把握 ESG 的商業可持續性的商業可持續性產品責任方面,高盛始終堅持認為 ESG 和可持續投資首先是投資,并對“犧牲投資回報才能產生 ESG 積極影響”的觀點表示公開反對。例如,高盛的 SachsInternational Equity ESG Fund 投資基金堅持擁有更多元化的領導團隊和員工隊伍的公司有可能看到更低的招聘成本、更高的創新能力和更高
59、的生產力的投資原則,對每個金18融產品付起產品責任。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中金公司發力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中金公司發力 ESG 金融創新金融創新中金公司利用自身業務優勢,通過綠色債券、綠色主題基金等方式積極推動可持續投融資。在融資方面,中金公司 2021 年在境內境外市場承銷多單綠色債券和碳中和債,其中境內市場承銷綠色債券合計發行規模 1,203 億元,境外市場承銷 ESG 類債券發行規模 184 億美元,市場規模領先。出版碳中和經濟學,推出 ESG 投資評價體系,發揮研究影響力。投資方面,中金公司推動多支綠色主題基金的設立,預期總規模將達到 150 億元人民幣,廣泛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綠色
60、產業,累計投資70 余個綠色行業相關項目,全面促進低碳經濟社會建設。其中,中金資本下設的山東綠色發展基金于 2021 年 7 月正式設立,為全國首支在省級層面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資金設立的綠色基金,整體規模達到百億元。該基金基于國際綠色標準,創新設計了完整的綠色評估體系,重點支持極具示范性、可大規模復制、碳減排潛力高的項目,預計在運作期內可幫助減少 3,750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2022 年 7 月正式加入 UNPRI。此外,中金公司還通過落實低碳運營管理等方式降低企業在日常運營、員工差旅等方面的環境影響,在河北省、云南省種植碳匯林超過 2,000 畝,并秉承“以人民為本,以國家為懷”的公益文化理
61、念,積極支持社會公益事業。ESG 元素元素:積極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公司行為公司行為:公司商業道德)重點支持極具示范性、可大規模復制、碳減排潛力高的項目(產品責任產品責任:負責任投資)累計投資 70余個綠色行業相關項目(社會機遇社會機遇:融資可及性)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基于綠色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綠色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可持續的產品組合創新和業務增長:可持續的產品組合創新和業務增長:金融企業應當繼續推動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新業務發展,并評估當前產品組合的環境和社會影響,將其轉移或擴展到可持續性更高的產品和服務。如
62、逐步減少對石油化工、傳統工業制造等高排放企業的產品組合的投19資,轉移到新的環境友好的 ESG投資中來?;谝延械?ESG 產品,金融企業應繼續提升在產品與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以推進新的可持續的業務。打造可持續發展金融的運營支撐:打造可持續發展金融的運營支撐:在自身和行業龐大的體系中,金融企業需要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金融的運營支撐,才能確??沙掷m發展戰略的執行落地。例如,金融企業可調整組織架構,建立具有相關專長的、權威的數據金融領導和支持團隊;采用賦能工具,建立可持續金融的算法模型和評級評分機制,并制定持續追蹤的可持續發展金融的業務報告機制;建立強大的 IT 平臺,以支持綠色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訪問
63、。第二章 第二梯隊行業聚焦新能源、消費品、數字科技基于符合中國行業發展現狀的 ESG 框架,我們按照各細分議題方向,分別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國內行業。其中,E(環境)方向下,污染與消耗細分議題最具代表性的行業為新能源行業、消費品行業;S(社會)方向下,創新與包容性增長細分議題最具代表性的行業為數字科技行業。經公開信息顯示,上述三個行業 ESG 評價均為中等偏上。本章將依次展開論述。第一節 新能源行業行業可持續表現中等偏上16,但在環境(自然資源、污染與消耗)方面仍存不足。優勢在于新能源等環境友好技術本身,以及行業大發展的良好環境。痛點在于行業生產端與應用端可持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嚴重,生產端
64、資源消耗依然巨大,不可持續現狀仍有待改善??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政府監管和公眾監督構成重要行業內驅力近年來,以“雙碳”政策為代表的政府行為以及被反復提及的“兩山”理論,都16從 2021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包括理想汽車在內的眾多中國企業獲得了 AA 級及以上的較高評級,但仍有部分中國新能源企業評級在 B 級及以下。在數據披露方面,新能源行業中有 30%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20高度展示了中國政府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決心;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愈發強烈,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等可持續發展理念愈發深入人心,全民基本形成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
65、共識,新能源因此被更加寄予厚望,行業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必然之舉。政府方面,2022 年 5 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發展新能源行業的七方面 21 項舉措。十四五期間,國家層面提出,國家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完善新能源項目建設管理、保障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財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發展等方面,對中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全面的推動和指引。公眾方面,在一次新能源汽車的優勢調查中,結果顯示,80.7%的人選擇“環保,不污染環境”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優勢17。消費者對可持續理念的認同也在不斷加強,根據中國青年報青年調查針對 10,0
66、38 份樣本的調查結果,近 90%的受訪者表示,在同等條件下會選擇環境友好企業的產品18。因此,“不可持續”的發展做法即便能換來短期成本壓縮和產量上漲,最終也會被越來越重視環保的消費者所淘汰??沙掷m發展優勢:技術可持續、行業紅利期技術方面,能源特性決定了技術的可持續性。技術方面,能源特性決定了技術的可持續性。新能源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非傳統能源,其物質構成客觀上決定了單位能源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相比傳統煤炭、石油等要低得多,也因此決定了行業本身的技術特點必然是環境友好、可持續的。行業方面,系列政策為行業發展創造紅利期。行業方面,系列政策為行業發展創造紅利
67、期。早在 2006 年,中國就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能源法,為國家新能源的利用和發展提供了法律基礎,并通過出臺諸多優惠措施提振了市場主體投資新能源的積極性。十年間,中國對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費占比目標不斷提升,預計 2030年將達到 25%。2009 年,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對試點城市公共服務領域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由此拉開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時代的序幕。十年間,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達到 1,206 億元19。近兩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17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調查研究,2014年。18中國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調查研究,20
68、21 年 10月。19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清算結果統計報告,2020 年。21年)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出臺,將新能源行業發展持續引向深入??沙掷m發展痛點:生產端的碳排放、資源消耗巨大需要關注到的是,即便新能源行業風口顯現,也是未來大勢所趨,但在新能源獲取上依然存在較大技術難關,相應造成的碳排放和資源消耗,反而違背了新能源減排的初衷。碳排放方面,新能源本身來自高碳能源,減排實效不足。碳排放方面,新能源本身來自高碳能源,減排實效不足。放眼產業全生命周期,新能源行業往往只在應用端更為低碳,生產端則仍可能處于高碳排放、高資源消耗狀態。例如,能實現碳零排放的氫能源,
69、國內大部分是通過煤炭高溫反應制成的,生產過程中,每噸煤炭將相應排放 19 噸二氧化碳20,單位熱值的二氧化碳排放相比傳統化石能源幾乎毫無優勢,“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對減排實質并無裨益。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內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主要是華人運通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吉利汽車集團。中國企業優秀企業案例:著力實現生產端碳減排中國企業優秀企業案例:著力實現生產端碳減排華人運通控股華人運通控股(上海上海)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華人運通打造了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高合 HiPhi,積極利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在設計、生產和使用端全面降低其產品的環境影響。在設計端,高合汽車實現了環保材料有機硅皮革在車端內飾的首次應用,相比
70、傳統碳鏈材料顯著降低整體碳排放。高合還引入了一體化高壓壓鑄技術,使其車輛座艙減重高達 20%,降低了車輛制造和行駛過程中的能耗。在生產端,高合采用機器人和循環風系統對 HiPhi X進行噴漆,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并在薄膜處理上摒棄 P、Mn、Ni、亞硝酸根等環境有害物質,減少了 96%的廢渣產生。在使用端,高合研發的車端 Crossloop 能量管理系統使用空氣源熱能和水源熱能,充分回收電驅、電池預熱來補償空調需求,相比于傳統加熱系統能耗減少一半。此外,高合還建立了儲能超充站,實現了谷電峰用,為電網調節減負,并積極探索光伏儲能結合等新應用機會,促進汽車行業和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面對不
71、斷增長的智慧城市新需求,華人運通也積極拓展相關新業務,研發車路協同自動化城市道路等新產品,并在江蘇鹽城順利落地。ESG 元素:元素:20中國氫能聯盟數據。22采用機器人和循環風系統噴漆,摒棄 P、Mn、Ni、亞硝酸根等環境有害物質【污污染與消耗染與消耗:有害物質(廢水、廢氣、廢渣)排放與消耗】吉利汽車集團吉利汽車集團吉利汽車秉承“制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通過減少碳排放、降低污染與消耗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吉利自建光伏電站、采購國際電力綠證 I-Rec,并通過涂裝余熱回收等技術節能改造與管理節能改善,建立了第一家西安基地的“零碳工廠”,實現生產端電力碳中和。此外,吉利投產了
72、星越 L 新能源產品,降低了產品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并在回收端通過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項目,探索再制造體系建設、材料循環利用等,推動吉利循環經濟及材料端碳減排。在降低污染與消耗方面,吉利汽車通過開發干式紙盒噴漆室等新設備,采用干式噴漆室+循環風新技術,有效減少了 70%的廢氣量,34%的廢渣和 60%的整體能耗,避免了大量工業水的消耗和廢水產生。此外,吉利還通過對裝配車間非標設備進行減重優化設計,在滿足設備剛性和強度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重量,減輕設備運行時的電力消耗,實現了非標設備 10%的能耗優化。ESG 元素元素:自建光伏電站、采購國際電力綠證 I-Rec;建立了第一家西安基地的“零碳工廠”;探
73、索再制造體系建設、材料循環利用等(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清潔技術發展;產品責任產品責任:負責任投資)資源消耗方面,新能源企業生產端對資源消耗巨大。資源消耗方面,新能源企業生產端對資源消耗巨大。如太陽能企業制造太陽能電池板時,需要大量的硅、鉛和鎘等重金屬作為原材料,再比如新能源車行業中的鋰電池,對鋰和鎳等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屬需求巨大。以全球現有 1.28 億噸鋰礦儲量推算,依照當前開采和使用的速度推測,不到 30 年的時間,這些鋰礦資源就會被全部耗盡。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內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主要是協鑫集團有限公司、天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企業優秀企業案例:著力降低生產端資源消耗中國企業優
74、秀企業案例:著力降低生產端資源消耗協鑫集團有限公司協鑫集團有限公司協鑫集團依托自身多元化產業優勢,創新開發低能耗顆粒硅產品,打造充換電閉環服務,并通過自持光伏電站盡可能地直接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顆粒硅23產品方面,目前協鑫集團生產的顆粒硅的綜合電單耗已穩定控制在 14.8kWh/kg,綜合蒸汽單耗為 15.3kg/kg。在產品碳足跡上,協鑫每生產 1 千克顆粒硅的碳足跡數值僅為37 千克二氧化碳當量,順利獲取了法國環境與能源控制署頒發的GCL 顆粒硅產品碳足跡證書,刷新了此前的全球最低記錄每功能單位 57.56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數據歷史。充換電產品服務方面,協鑫集團深耕綠色能源運營和
75、綜合能源服務,在充換電技術開發迭代、數智平臺研發運營等方面迅速建立核心競爭優勢,以車為能源載體,以電池為核心資源,以“港”為基礎設施,搭建綠電、港站、車、電池、儲能生態閉環。自持光伏電站方面,截至 2021年底,協鑫自持光伏電站總發電量 38.7億千瓦時,通過綠色運營,累計節約標煤約 154 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 386 萬噸,二氧化硫減排約 11.6 萬噸,氮氧化物減排約 5.8萬噸,相當于種植了 288.92萬畝森林。ESG 元素:元素:創新開發低能耗顆粒硅產品,打造充換電閉環服務【污染與消耗污染與消耗:有害物質(廢水、廢氣、廢渣)排放與消耗】天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天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天
76、能基于自身在新能源鋰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等方面的業務基礎,積極布局新能源核心業務,同時輔以發展廢舊電池循環產業,實現全方位綠色可持續發展。在新能源核心業務上,天能自 2007 年就開始深耕鋰電池新能源產業,先后在正極材料存儲性能提升、高容量負極材料開發、單體電池能量密度提高、軟包動力電池研發、系統總成可靠性增強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共申請相關專利 160余項,獲得了 8%的鋰離子電池國內市場份額。此外,天能還積極布局投入智慧儲能系統和氫燃料電池等其他重要新能源業務。在廢舊電池循環產業方面,天能率先在浙江、河南和安徽等地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引進全球最先進的全自動設備、技術和工藝,打造了蓄電
77、池行業集“回收冶煉再生產”為一體的閉環式綠色產業鏈。天能依托全國布控 1,637條物流干線、3,000 余個經銷商渠道及 40 多萬個營銷網點,逐步形成廢舊電池分散回收、集中處置、無害化再生利用的閉環式循環生態圈。ESG 元素:元素:鋰電池核心技術突破,發展廢舊電池循環產業(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清潔技術發展;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24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基于新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基于新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新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中國新
78、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通過回收利用降低價值鏈環境影響:一是通過回收利用降低價值鏈環境影響:光伏電池板、動力電池組等新能源設備相比于傳統能源設備使用周期短、環境影響大,新能源企業應該積極探索對設備終端進行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機會,大大降低整體行業的資源消耗,優化企業整體價值鏈對環境的影響。二是圍繞可持續發展需求開拓新業務:二是圍繞可持續發展需求開拓新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為中國新能源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行業機遇,新能源企業應緊密關注傳統行業的需求痛點,緊跟新能源市場的新興機會,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圍繞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新需求,開拓與之匹配的新業務。這將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企業
79、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第二節 消費品行業與其他國內產業相比,消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中等偏上,但企業表現分化較大,國內領先主體在全球范圍內也具備較強競爭力,中小型企業主體依然任重道遠。消費品因其快速消費和批量營銷屬性,可持續發展上的主要優勢在于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創新能力;相應痛點為過度銷售和過度包裝。加強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向合作企業和社會大眾推廣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其未來可取之道??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企業積極洞察把握可持續消費趨勢,政府著力引導與其他國內產業相比,消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中等偏上,且不同企業之間表現差別較大,國內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領先的企業在國際上也能
80、達到較好水平,而中小型或新型企業的管理有效性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目前,國內消費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來自企業洞察和政府引導兩個方面。企業洞察方面,當前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對可持續發展的初步認知,消費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帶動了其對可持續產品的需求,而消費品企業的推廣要求使得該類企業25最快且最核心深入地洞察此類需求。在掌握了該類信息后,為了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消費品企業就會越來越需要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和企業整體品牌的內涵相連,從而形成消費品企業最核心的驅動力。政府引導方面,工信部發言人在第二屆可持續消費高峰論壇上提到,把握綠色化趨勢,打造消費品工業發展新引擎。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消
81、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引擎。希望廣大消費品企業主動順應綠色發展趨勢,擔起綠色發展的企業責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廣運用全鏈條、全維度、全生命周期綠色技術,拓展綠色消費場景,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加快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優勢:廣泛的社會影響、較強的創新能力從 2021 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包括安踏、晨光、海爾等眾多中國企業獲得了BB 級及以上的較高評級,開云集團和沃爾瑪等跨國企業在 2021 的 MSCI 評級中也分別獲得了 AAA 和 BBB 的較高評級,但仍有部分中國消費品企業評級在 B 級及以下。在數據披露方面,在消費品行業中有 25%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
82、的可持續發展情況。目前,消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優勢在于其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創新能力。影響力方面,消費品企業較強的社會影響力由趨勢洞察和消費者教育結合而成,消費品企業通過消費趨勢洞察,掌握當前社會消費者可持續價值取向,并將其與品牌價值結合,能夠很大限度地傳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消費者教育。當前,消費者對可持續理念的認同不斷加強,企業也愈發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維度,因此會不斷地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品牌傳播結合。越來越多的消費品企業把可持續發展當成一個品牌的內涵或價值主張來傳播,而消費品企業天然擁有較強的傳播力、影響力和較廣的覆蓋面,從而能夠很大限度地發揮出消費品企業的社會影響優勢,提升并推
83、動整個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和認可程度,這就進一步加強了消費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環。創新力方面,消費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新主要包括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等。在產品創新上,部分服裝企業推出環保單品“聚乳酸 T 恤”,聚乳酸主要從玉米、秸稈等含有淀粉的農作物中發酵提取,經過紡絲成型后變成聚乳酸纖維,最終制成的可自然降解的衣服。模式創新上,有的消費品企業推出循環經濟模式,以“消費品消費廢棄物再生資源再生產品”循環流程為特征,以實現消費資源的最優26消耗和循環利用,保證廢棄物的最小排放和對環境的最少污染,從而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消費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促進循環經濟的運行與發
84、展??沙掷m發展痛點:過度銷售和包裝致使資源浪費,消費品制造工藝碳排放難減中國消費品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表現出的兩大痛點,既有過度銷售和包裝等全球快消行業共性類問題,也存在具備中國特征的高碳排放工藝的痛點。資源消耗方面,因消費品在推出過程中存在量大面廣、營銷力度強等客觀特點,必然造成一定程度上鋪張浪費的“賺吆喝”現象,這種浪費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一方面,過度銷售。面,過度銷售。無論是耐用消費品還是日常消費品,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品企業大多追求銷量,即期望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使用更新較快,因此容易形成整體產品過度銷售,從而導致資源浪費的問題,這與可持續發展是矛盾的。例如,快時尚以低價、款多、量少地提
85、供當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為特點,最大限度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由于極快的款式更新速度,丟棄的舊衣服較多,帶來資源浪費和紡織垃圾。另一方另一方面,過度包裝。面,過度包裝。因消費品行業的推廣需求而導致產品過度包裝的現象比較常見;此外,考慮到便利性等消費需求,小包裝產品也常在市場中出現。過度包裝及產品小包裝會消耗更多的資源。例如,中國傳統節日的月餅禮盒、粽子禮盒、營養品禮盒等都存在著過度包裝問題,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 10%以上,每年包裝廢棄物總量達 1.5 億噸,其中 70%以上是過度包裝造成的21。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外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主要來自加拿大服裝品牌 Lululemon、聯
86、合利華、歐萊雅;國內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主要來自晨光股份、鄂爾多斯、沃爾瑪中國。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國外優秀企業案例:Lululemon、聯合利華、聯合利華在過度銷售問題上,加拿大服裝品牌 Lululemon 向其消費者提供回收服務。消費者可以將舊的 Lululemon 品牌服飾寄回公司指定倉庫從而享受折扣購買新產品的優惠,而 Lululemon 之后會對寄回的舊商品進行質檢和清潔處理,估價后在官方二手平臺上低價二次出售。在過度包裝問題上,聯合利華集團旗下的花漾星球個人護理子品牌推出了一種條狀包裝的二合一洗發水和護發素,既能減輕包裝重量又能減少塑料在包裝中的使用。21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數
87、據,2021 年 8月。27對于喜歡更傳統的瓶裝護發商品的顧客,Love Beauty and Planet 還提供可重復使用的鋁制瓶洗發水和護發素以及輕型補充裝。ESG 元素:元素:Lululemon:以舊換新,并對寄回的舊商品進行質檢和清潔處理(產品責任產品責任:行業產品責任)聯合利華:推出條狀包裝(污染與消耗污染與消耗:包裝材料消耗)國內優秀企業案例:晨光國內優秀企業案例:晨光股份股份、鄂爾多斯、沃爾瑪中國、鄂爾多斯、沃爾瑪中國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晨光以“以消費者為中心”價值觀為驅動,不斷改善自身產品的環境影響,并基于自身產品特點聯合外部機構積極惠及基層教育。
88、在自身產品方面,晨光通過創新與研發,采用秸稈、甘蔗渣、杉木粉等植物殘渣作為填充劑合成可降解材質聚乳酸,并應用于部分中性筆產品的筆桿中,實現植物殘渣的循環利用,還創新研發出無毒無害TPE/TPR 材料來替代傳統塑料,使得橡皮等產品更加安全和環境友好。同時,晨光盡可能簡化設計,通過制定通配件選用流程方案、延長產品生命周期、進一步推廣薄壁油管筆芯的應用等方式,有效減少不必要發模具開發,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提升可持續性。在基層教育方面,上海晨光公益基金會聯合外部機構開展了包括“金種子助學計劃”、“彩虹創意教室”、“彩虹在行動”、“晨星的孩子”、“益領未來”等多個公益項目,迄今已在 18 個省、37 個城
89、市展開新建教室、提供繪畫工具、捐贈文具等助學活動,受益學生近 30 萬人,受益老師近兩千人。ESG 元素元素:采用秸稈、甘蔗渣、杉木粉等植物殘渣作為填充劑合成可降解材質聚乳酸,應用于筆桿中(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其他自然資源保護及利用)推廣薄壁油管筆芯的應用等方式,有效減少不必要發模具開發,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污染與消耗污染與消耗:包裝材料消耗)開展系列公益項目(社會機遇社會機遇:行業提供的社會機遇)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鄂爾多斯集團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指引,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可持續產業鏈、探索可持續產品研發等
90、多方面,推動中國羊絨行業可持續發展變革。在戰略制定上,鄂爾多斯于 2018 年開啟可持續發28展戰略項目,制定了 ERDOS WAY 以推動羊絨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變革,內容覆蓋改善草原生態、建設現代牧場、快樂員工、循環利用、建立羊絨制品綠色設計平臺等 8個方面。在建設可持續產業鏈上,鄂爾多斯先后在伊旗敏蓋、阿爾巴斯、阿拉善、西藏、寧夏等地設立牧場推廣中心,不斷向牧場和牧民輸出可持續的養殖方式和精進的放牧方式。同時,鄂爾多斯還成立了“鄂爾多斯集團超細絨山羊育種基地”,保護和推動優質絨山羊品種的延續和培育。在探索可持續產品研發上,鄂爾多斯尊重珍貴材質的自然屬性,推出了以再生羊絨、牦牛絨、無染色羊
91、絨、全成型針織衫、可追溯羊絨與自清潔羊絨針織衫為核心的善 SHN 系列產品,在受到市場青睞的同時,也向大眾消費者積極傳遞著可持續發展理念。ESG 元素:元素:向牧場和牧民輸出可持續的養殖方式和精進的放牧方式(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推出了善 SHN 系列產品(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沃爾瑪在全球范圍內長期探索余量食物捐贈經驗,并聯合中國的相關機構,在中國零售行業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社區實際的余量食物捐贈方案,并建立了規范指南和捐贈網絡,利用自身經驗推動整個零售行業的余量食物捐贈。首先,沃爾瑪中國與大
92、陸首家本土食物銀行綠洲在上海市進行合作,利用山姆會員店和大賣場的余量食物對社區困難、特殊兒童、民辦養老院進行食物捐贈,切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并將此成功模式推廣到深圳、廣州、昆明等七個城市的沃爾瑪門店。在此基礎上,沃爾瑪進一步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合作,開發了零售連鎖企業余量食物捐贈的實操性指南工具,為全行業踐行低碳發展和減少食物浪費提供了規范化、可操作化及可復制化的項目模式。同時雙方攜手啟動了“余量食物捐贈開拓者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吸引更多連鎖企業及互聯網消費平臺參與余量食物捐贈實踐,在幫助減少食物浪費的同時,實現社區幫扶。ESG 元素:元素:對社區困難、特殊兒童、民辦養老院進行食
93、物捐贈;并啟動了“余量食物捐贈開拓者計劃”(社會機遇社會機遇:行業提供的社會機遇)29碳排放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作為消費品行業中的重要組成,服裝紡織行業又是國內碳排放的重點行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披露,紡織服裝行業已成為僅次于石油行業的第二大污染及碳排放行業22。據英國劍橋大學分析,一件 250 克的純棉 T 恤,原料采集、生產制作、包裝物流、銷售直到消費者手中多次的洗滌、烘干、熨燙,最后的回收、焚燒,一生消耗的能量約等于 30 度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7 千克,若電能全部由煤炭焚燒提供,則整體排放出約 47 千克的二氧化碳,相當于褲子本身重量的 117 倍。消費品
94、行業中的服裝紡織行業使得碳排放成為消費品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議題。國外優秀企業案例:歐萊雅發力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減排國外優秀企業案例:歐萊雅發力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減排在緩解碳排問題上,歐萊雅集團在其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采取行動。例如,在工廠端,歐萊雅早在 2016 年就通過使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為廠區供電供熱的方式,實現了全球超過 15 個工廠的零碳排放,成為了全球僅有的兩家獲得 CDP 環保評級“A”級的企業之一。ESG 元素:元素:通過使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為廠區供電供熱(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安踏集團在為運動發
95、展和大眾健康的發展不斷帶來高質量運動裝備的同時,也從目標設定、組織架構和信息披露等多方面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展現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在目標上,安踏集團在 2021 年提出1+3+5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 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一個總目標,以及 2030 年前實現自有營運設施凈零碳排放、自有營運設施原生塑料零使用以及自有生產廢棄物零填埋,同時 2030 年前可持續產品的比例提高到 50%、50%的產品使用可持續包裝、自有運輸設備能耗的 50%采用清潔能源替代、戰略合作伙伴能耗的 50%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和使用 50%可持續原材料。在組織架構上,安踏集團于 2021年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實
96、現從董事會層面參與可持續發展事務,在機制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中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確??沙掷m發展工作在公司內部能夠獲取所需的資源,從而保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安踏集團還成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的簽署成員,支持聯合國全球契約的十項原則。在信息披22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在 2019 氣候創新時尚峰會上的發言,聯合國數據,2019 年。30露上,安踏集團已經連續 7 年主動披露 ESG 及包括溫室氣體排放表現等多項可持續發展實踐及成績。其中,安踏集團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懈努力,2021 年對比 2020 年溫室氣體總排放密度(噸二氧化碳當量每百萬元人民幣收益)僅上升了 12.2%至 2.95噸
97、二氧化碳當量。安踏集團致力于公益,全力回饋社會,持續五年的茁壯成長公益計劃累計捐建 150 家安踏夢想中心,培訓 2,817 名體育教師,捐贈 4.9 億元運動裝備,在中國 9,137 間學校的超 350 萬名學生受益。集團創始人家族將投入 100 億元的現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會,投身體育發展、醫療衛生和鄉村振興的公益實踐,以承擔更多社會責任。ESG 元素元素:提出1+3+5可持續發展目標(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公司治理公司治理)開云集團多措并舉提升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質效開云集團多措并舉提升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質效在自身及產業鏈碳排放方面,開云集團設定了明確的碳減排
98、目標,如到2030年將絕對范圍1和2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范圍3的溫室氣體排放分別減少90%和70%。早在2013年,開云集團就開發出了“環境損益表”這一創新工具,通過把集團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貨幣化來推動集團及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開云集團通過支持行業顛覆性創新,尋找時裝行業整個產業鏈可持續發展面臨問題的突破性解決方案。2017年,開云和全球創新平臺Plug and Play合作,在歐洲推出了名為“Plug and Play Fashion for Good”的創業加速器。2018年底,開云集團和Plug and Play一起,正式宣布“開云可持續創新先鋒獎”在中國的成立,表彰并支持為
99、環境及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中國初創企業。以2019年首屆冠軍企業樂象永續科技為例,該公司通過循環的無污物系統從有機廢物中取得天然染料,開發出可分解、可降解,生產中不增加碳排放,印染固體廢物能轉化成有機肥的生態染料技術。目前,開云位于諾曼底的實驗室正在對樂象永續科技的染料進行測試,探討未來的一些機會。同時,樂象永續科技在獲獎后,獲得了著名基金的投資。2021 年,第二屆獎項重點聚焦在生物多樣性。冠軍企業 Peelsphere 研發出一種顛覆性的可降解替代皮革材料。這種材料百分之百基于海藻、植物和水果渣,其亮點在于不僅確保了材料的高性能表現,同時兼顧了美感,將美帶給消費者的同時,也將美31留在了地球
100、上。ESG 元素元素:提出范圍 1、2、3 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開發“環境損益表”(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設立“開云可持續創新先鋒獎”,推動行業創新發展(創新增長創新增長:創新驅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基于消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基于消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消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中國消費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將其融入公司整體戰略: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將其融入公司整體戰略:消費品企業需要制定符合自身發展情況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并確保其與公司的
101、整體發展戰略是一致的。如此以來,消費品企業才能真正做到在市場營銷的基礎上,從底層運營端考慮可持續發展因素,從而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貫穿到整個產品研發、生產制造、銷售運營的環節中,實現全鏈條而不是僅營銷端強調的可持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形象,獲得持續的青睞。在商業生態中積極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商業生態中積極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消費品企業不僅在生產端聯接著上游供應企業和個體戶,還在下游聯接著廣大消費者和使用終端。領先的消費品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和技術積累,圍繞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將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等理念向更大的范圍進行傳播,助力全
102、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第三節 數字科技行業數字技術因較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對原生產交流過程中實物資源的消耗和依賴,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工具之一。特別是疫情以來,中國全面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數字科技迎來高速發展紅利。但值得關注的是,根據我們的研究,數字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中等偏上,其評級表現不如其實際發展情況。在可持續發展上具有三大優勢,分別是其科技與數據能力、創新能力及其多元化的應用場景,但同時也面臨碳排放、數據隱私安全和人力資源等挑戰。32可持續發展驅動因素:政策監管、政府關系、科技痛點、消費需求政策監管方面,中國監管對于數據安全和隱私等議題重視程度日益提升。2021年,中國正式出臺
103、數據安全法,從法律層面要求各類主體開展數據活動必須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承擔社會責任。隨后,網信辦、工信辦等單位聯合出臺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對各類主體提出了投訴舉報、監督檢查、處置措施、風險提示等四方面規范要求。政府關系方面,數字科技企業順應國家政策導向,比如響應共同富裕號召,利用專業能力支持鄉村振興。以電商扶貧為例,部分優秀企業為貧困縣打造“最美鄉聚”旅游扶貧直播,幫助貧困縣推廣“最美鄉村”“最美民宿”“最美家鄉菜”品牌,帶動貧困縣旅游業長遠發展??萍纪袋c方面,中國領先數字科技企業擔起創新重任,持續進行科技創新,解決科技痛點。以芯片研發為例,華為從 2012 年的首款
104、手機處理器(K3V2)到如今最新的麒麟 9010,不斷推動著國家實現芯片自主研發的步伐,保護國家經濟安全。消費需求方面,中國消費者如今對可持續消費和消費扶貧的關注度提高,帶動了鄉村直播、電商脫貧等新商業模式興起。商務大數據監測顯示,2020 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 1.79 萬億元,占全國網絡零售總額的 15.3%,同比增長 8.9%,為數字科技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機會??沙掷m發展優勢:科技與數據能力、創新能力及其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參考 2021 年 MSCI 評分結果,聯想、美團等企業獲得 AA 的優秀評級,但仍然有部分企業評級在 B 級及以下。在數據披露方面,數字科技領域中 30%的中國上
105、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數字科技在可持續發展上具有三大優勢:分別是其科技與數據能力、創新能力及其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萍寂c數據能力方面,領先數字科技企業憑借其科技優勢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數字科技企業在云計算、AI23等方面發展較為領先,可以實現對環境變化的智慧監測與分析,并形成系統化的全面優化方案,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創新能力方面,數字科技企業可以借助其科技優勢建立起可持續發展水平更高的創新商業模式,提高行業整體的發展水平。以智慧康養為例,部分優秀企業打造養老23人工智能。33新模式,實現效率更高、資源更節約、服務更貼心,為社會和環境創造更多效益。多元應用方面,多家數字科技企
106、業推出“AI+”“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的社會解決方案。以城市治理為例,部分優秀企業運用數字化技術,幫助政府實時獲取反映居民訴求與城市系統運行的海量數據,并做出精確研判、高效決策和及時回應,以“大數據+政務”幫助解決社會運行困難,推動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痛點:碳排放、數據隱私安全和人力資源等挑戰碳排放方面,隨著 5G 技術大幅提升,數字科技企業的資料處理量、數據中心耗電量與碳排放量攀升,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數據中心耗電量突破 2,000 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數字科技企業推進減碳目標確立,落實能源結構優化等降碳舉措迫在眉睫。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國外互聯網巨頭的減排實踐國外優
107、秀企業案例:國外互聯網巨頭的減排實踐全球領先的軟件信息企業微軟通過嚴格計算數據中心電力使用效率、廣泛投資芯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實現了高于其他數據中心 93%的能效。此外,谷歌專業的氣候與健康團隊通過研究氣候、天氣和健康之間的關聯,向超過 42,000 個城市提供了數據以幫助他們制定氣候行動計劃,并幫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其社區在極端高溫事件期間的需求。ESG 元素:元素:微軟嚴格計算數據中心電力使用效率,谷歌幫助其他企業制定氣候行動計劃(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其他環境治理相關技術發展)國內最佳案例實踐: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最佳案例實踐:富士康工業互聯
108、網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富聯制定全局應對的綜合氣候戰略,自身制定碳中和行動計劃,同時將價值鏈納入管理,積極推動供應鏈碳中和。在自身碳中和行動方面,工業富聯將清潔技術創新作為公司戰略重點,其中云計算板塊是其主要投入領域,包括風冷、液冷、浸沒式等新型節能服務器研發與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工業富聯致力于提升生產制造中的能效。例如在電子產品的制造流程中,通過制造過程控制系統,判斷各工件的制程狀態和處理時間,計算耗時耗能最少的制造流程,提升產品處理流程的效率。在供應鏈碳中和方面,工業富聯設置供應商社會與環境責任管理體系,對供應商進行專項管34理與監督,對供應商進行月度績效考核,充分考慮供應商在環境及社會責任方
109、面的表現,并將其納入采購決策考量,從而推動其環境及社會責任表現的提升。此外,工業富聯還對外輸出綠色制造燈塔工廠解決方案、智能綠色循環制造系統、智慧廠務能源管理系統、碳核算與咨詢服務。ESG 元素:元素:通過制造過程控制系統,提升產品處理流程的效率(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對供應商進行專項管理與監督,充分考慮供應商在環境及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對外輸出綠色制造燈塔工廠解決方案、智能綠色循環制造系統、智慧廠務能管理系統、碳核算與咨詢服務(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微軟在中國開展其“地球人工智能計劃”
110、(“AI for Earth”計劃),與中國領先的物種和生態系統保護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用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在合作中,微軟的專業工程和數據科學團隊提拱了豐富的開源工具、模型、IT 基礎設施、數據和 API 用于推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科學。以野生動物保護為例,微軟協助搭建基于微軟智能云 Camera Trap API 的紅外相機智慧管理系統,對圖片中對象進行判斷和分析,如是否拍到野生動物等,進而進行相應分類。該系統直接幫助山水提高 50%的數據處理效率,從而釋放出更多人力和精力,讓環境保護組織可以放在更有價值的環境保護事務中。此次微軟 AI 技術與環境保護實際工作的結合,從根本上解決了物種
111、保護中獲取物種數量和分布這一最基本的數據痛點,對守護物種多樣性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ESG 元素元素:豐富的開源工具、模型、IT 基礎設施、數據和 API用于推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科學(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海爾卡奧斯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海爾卡奧斯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為用戶增值,創共贏生態”的使命,卡奧斯利用自身技術和創新能力,積極推動自身生產制造環節的可持續發展,并向外賦能大型制造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35展。在推動自身可持續生產制造上,卡奧斯掌握了包括 N 型高效電池技術、風電場功率優化調控等多項低碳清潔技術,并將卡奧斯智慧能源平臺落地
112、在海爾中德智慧園的首個碳中和“燈塔基地”。通過對園區能源動力的產輸配用全環節進行集中、直觀的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提升整體效率,預計每年節能 20%、減碳 1 萬噸。在賦能外部企業上,卡奧斯開發了工業互聯網產品,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的深度融合,改變了大規模制造業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方式,重新定義和優化整個價值流程,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提質、創新,賦能中國工業及社會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截止目前,卡奧斯已鏈接企業近 90 萬家,服務企業8 萬余家,覆蓋化工、模具、能源、應急等 15 大行業,并在全球 20 多個國家復制推廣。ESG 元素元素:N 型高效電池技
113、術、風電場功率優化調控等多項低碳清潔技術(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開發了工業互聯網產品,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的深度融合,改變了大規模制造業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方式(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文遠知行致力于發展自動駕駛,并借助自動駕駛創新環保衛生、清潔衛生等社會公共服務模式,推動綠色循環新發展。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環衛車作為新能源汽車,既能實現自身“0”排放,又能共享網格化空氣質量數據,配置垃圾識別、積塵檢測傳感器,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前規劃作業路線及作業強度,實現按需精準作業,構建綠色低碳、高效運行的城市環衛
114、服務管理體系。同時,文遠知行在此基礎上推廣文遠智慧環衛,圍繞“衛情監控、自動駕駛環衛、智慧場站”三個方面實施,構建“人-車-路-網-云”一體化協同控制的智能網聯環衛系統?!靶l情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獲取道路的可視化污染、積塵負荷、大氣揚塵負荷等數值,科學評判道路污染情況,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精準環衛;“自動駕駛環衛系統”可以滿足城市環衛全場景全工藝流程的城市環衛保潔服務要求;“智慧場站”可以實現環衛汽車自主泊車、自動加水、自動排污以及自動充電。文遠智慧環衛為營造清潔美麗的一流人居環境輸出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36ESG 元素元素:開發新能源自動駕駛環衛車,實現自身“0”排放(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可再生能
115、源及清潔技術發展)推廣文遠智慧環衛,構建一體化協同控制的智能網聯環衛系統(創新增長創新增長:創新驅動。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數據隱私安全方面,近年來用戶隱私泄露及用戶隱私數據遭違規獲取或使用的負面新聞頻發,引起社會公眾對數字科技企業使用個人數據的隱私安全的高度關注。人力資源方面,數字科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依賴于既精通數字科技又了解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人才,但中國勞動力市場與企業所需人才存在一定結構性不匹配問題,導致數字科技企業面臨人力資源不足的可持續發展痛點。國家統計局 2015 年全國企業創新調查顯示,人才匱乏或人才流失是當前制約中國企業創新的第二大因素,數字科技企業亟需通過內
116、部開發培訓與外部吸引招聘相結合的多種方式增加可持續人才儲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基于數字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基于數字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數字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對中國數字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發展可持續伙伴進行科技賦能:發展可持續伙伴進行科技賦能:數字科技企業擁有強大的數字科技能力和創新技術,應積極與外部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規劃協作戰略,利用自身技術優勢賦能可持續伙伴。以環境保護為例,數字科技企業與環境保護機構的合作可以極大地提升環境保護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
117、釋放數字技術的正面環境影響。借助外部機構的既有網絡和影響規模,科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行動也能發揮最大效益。確立公平和包容的商業戰略:確立公平和包容的商業戰略:數字科技企業應該建立信任、尊重、公平和包容的文化。一方面,企業應進行包容多元的內部管理,保障員工平等權利,包容員工多樣性;另一方面,數字科技企業應該為其所服務的市場和社區提供可以公平獲取、包容性強的產品,從而進行內外聯動的可持續發展。開創可持續發展新業務:開創可持續發展新業務:數字科技企業可以結合可持續發展未來方向及企業自有優勢開展創新業務。例如,部分優秀企業或是選擇發展綠色清潔技術,提升其云計算服務能效,降低價值鏈碳排放,或是專注自動駕駛
118、領域,推動交通行業的電氣化和智能化發展。37第三章 聚焦第三梯隊行業:農業食品、醫療健康、先進制造、產業園區、交通物流、建筑行業第一節 農業食品行業“三農”問題是典型的中國特色問題,也因此被我們遴選進入十大重點行業。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農業食品發展是助力“三農”發展的重要手段。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在國內各個行業間屬中等水平,但相關企業的表現存在較大差異。目前,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優勢主要表現為市場擴大和技術創新;但因為技術、歷史等原因,也存在碳排放、資源利用、產品質量安全、員工保障、社區關系、環境保護等一系列挑戰??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一以貫之的政府監管與不斷豐
119、滿的品牌號召政府監管方面,“十四五規劃”指出要進一步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例如試點推進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引入智慧計量監管系統,打造智慧、高效、共享的現代農貿市場管理體系。中國農業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正加快規范“三品一標”質量標志24、動植物病蟲害檢疫合格證明等質量安全證明使用場景和標準。隨著監管要求提升,農業食品企業不斷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運用全球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從源頭物料、生產過程及物流銷售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部分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領先企業更是進一步通過產學研合作,借助高校、科研機構力量,開發安全有保障、品質更優秀的健康綠色安全產品,提升食品質量安全。品牌號
120、召方面,食品企業與消費者連結緊密,具有強大的市場洞察力。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逐漸提高,食品品牌有意識地打造其關心環境與社會、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品牌形象。例如部分優秀食品企業打造綠色低碳品牌,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品牌特點。廣大消費者在接受可持續相關品牌形象宣傳時,對可持續發展相關理念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同時,食品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促使其開展相關舉24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三品一標”?!叭芬粯恕笔钦鲗У陌踩珒炠|農產品公共品牌。38措,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例如一些優秀企業號召消費者參與產品回收或者循環利用的活動,提高了消費者的環保
121、意識??沙掷m發展優勢:市場擴大、技術創新從近三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蒙牛和伊利等領先企業獲得過 BBB 級評級,但其他農業食品企業多數評級中等或偏低。數據披露情況上,農業食品領域內約 30%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與此同時,該行業部分跨國企業投入早、發展意識強,可持續發展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例如,達能和雀巢的 2021 年 MSCI評級分別為 AAA 和 AA。農業食品行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優勢主要在于市場對可持續產品不斷增長的支付意愿,以及新興的農業食品技術。市場方面,隨著中國消費者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不斷增強,市場愿意對包含綠色、健康、環境友好等概念的農業食品產品支付
122、一定的溢價,這也能夠對農業食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直接的經濟支持。例如,蒙牛乳業在自身系統化治沙行動的基礎上,推出了主打“綠色健康”的沙漠有機奶系列,在高端牛奶市場上廣受消費者的好評,2021 年銷售額實現了翻倍增長,遠超行業增速。技術方面,由于農業食品的生產過程與自然資源有直接且密切的聯系,新興的農業技術能直接對環境保護產生積極的影響。以種植業為例,部分大型種植田地使用可持續灌溉系統,包括高架系統、溝渠和滴灌(管道上有讓水滴出的小孔)等新興灌溉技術,可顯著節約水資源,降低農業食品企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沙掷m發展痛點研究發現,農業食品行業面臨著優化碳排放、資源利用、產品質量安全、員工保障、社區
123、關系、環境保護等一系列挑戰。碳排放方面,農業食品領域中部分子行業從生產技術與方式到供應鏈再到消費者習慣存在進步空間。以畜牧業為例,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統計,中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約占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7.4%左右,其在碳排放和產品碳足跡上仍有降低空間。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內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主要來自蒙牛集團、雀巢(中國)。39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早在 2019 年,蒙牛就將“可持續發展”升級為集團發展戰略,并從節能減碳、自然資源保護、生態共建等多方面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在節能減碳方面,蒙牛從 2018年起,歷
124、時 4 年完成了集團的碳排放基線核查,并于 2022 年正式發布了“雙碳目標”,承諾全產業鏈“2030 年碳達峰、2050 年碳中和”,明確行業領先的碳排強度階段性目標,未來將在生產、原奶、包裝、運輸、產品和碳補償等 6 大環節采取 15 項具體減碳措施推進目標達成。在自然資源保護方面,蒙牛于 2021 年正式提出了包括“一個愿景”、“三大路徑”、“五項行動”和“八大承諾”在內的保護生態多樣性的戰略體系,通過系統化治沙,打造標桿性有機牧場,創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基地,推動可再生農業,降低供應鏈森林砍伐風險等多項舉措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在生態共建方面,蒙牛以打造“中國乳業產業園”為平臺,聯合地方
125、政府、第三方金融平臺和牧場農牧民,積極推動了包括十大種養加產業集群建設,綠色智能現代化牧場服務平臺等多項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將產業振興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為國家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了乳業力量。ESG 元素:元素:系統化治沙,打造標桿性有機牧場,創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基地,推動可再生農業、負責任采購、降低供應鏈森林砍伐風險等(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合地方政府、第三方金融平臺和牧場農牧民,積極推動了包括十大種養加產業集群建設【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鄉村振興)】雀巢(中國雀巢(中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秉承著“創造共享價值”的品牌理念,雀巢從
126、環境保護和包容性增長等方面積極行動,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在環境保護方面,作為全球領先的食品飲料企業,雀巢在 2019 年提出到 2050 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承諾,并于 2020 年推出了有關鍵時間節點和具體行動路徑的路線圖。在此引領下,雀巢計劃通過再生農業、打造凈零碳和低碳牧場實現原材料減碳,通過工廠低碳轉型和提升物流效率等方式實現生產環節和物流環節減碳,以期達到實現全價值鏈減排的目標。在包容性增長方面,雀巢從 1992 年在云南成立咖啡農藝服務部,就開始孜孜不倦地向當地咖農傳授良好的咖啡種植技40術,提升云南咖啡的產量和品質,從而促進偏遠農村地區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改善。受益于此,超過 2.
127、3 萬人次注冊參加了公司提供的田間管理、加工技術和良好農業實踐的培訓。此外,雀巢還在云南省普洱市建立了目前雀巢全球獨一無二的雀巢咖啡中心,主要用于為咖農、農學家和咖啡專業人士提供交流和培訓。ESG 元素元素:提出到 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承諾(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向當地咖農傳授良好的咖啡種植技術,提升云南咖啡的產量和品質,從而促進偏遠農村地區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改善(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資源利用方面,農業食品行業在水資源、包裝材料等諸多維度上仍有提升空間。以水資源為例,根據水利部近期發布的 2021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21 年中國農業用水為 3,644
128、.3 億立方米,占全年用水總量的 61.5%25,因此農業節約水資源對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此外,食品行業還面臨著浪費的挑戰。以糧食為例,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合作伙伴組織(WRAP)攜手發布的2021年糧食浪費指數報告顯示全球每人每年浪費 121 公斤可供消費的糧食,約有 9.31 億噸食物(占 2019年可供消費者食用的食物總量的 17)被浪費。這些浪費發生在家庭、零售商、飯店和其他食品服務領域26。食品企業可采取一定措施,鼓勵利益相關者在各個環節減少浪費。此外,生產與流通過程中造成的土地污染等問題也值得關注。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四川省
129、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五糧液從環境保護、創新發展、社會援助等方面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環境保護方面,五糧液以“低碳循環,生態標桿”為方針,在業內率先提出爭創“零碳酒企”的愿景并積極推進戰略制定及實施。具體來說,五糧液通過生物質發電、酒糟全部循環利用,實現了酒廠電力、熱力、燃料可再生能源化,同時全面推進能效提升工程,實現綜合能耗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在能源管理端,五糧液酒廠全面實現數字化,打造了“綜合智慧能源+碳中和+區塊鏈”的數字化運用場景。創新發展方面,五糧液持續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累計研發投入達 49.7億元,國家級創新平臺已達 16 個、省級創新平臺已達 28 個,承接國家、省市科研項目
130、 120 項,同時建立了一支由院士、知名專家等組成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社會援助方面,近年來,五糧液累計投入和整合25中國水資源公報,2021,中國水利部。262021 食物浪費指數報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及其合作組織 WRAP。41幫扶資金近 30 億元,受益貧困群眾達 15 萬人以上,惠及群眾近 100 萬人,助力甘孜州理塘縣、宜賓市屏山縣和興文縣等對口幫扶地區全部脫貧摘帽。ESG 元素元素:率先提出爭創“零碳酒企”的愿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酒廠全面實現數字化,打造了“綜合智慧能源+碳中和+區塊鏈”的數字化運用場景(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累計投入和整合幫
131、扶資金近 30 億元,受益貧困群眾達 15 萬人以上,惠及群眾近100 萬人(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達能亞太(上海)管理公司達能亞太(上海)管理公司基于“同護地球,共享健康”的行動框架,達能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并積極投入研發,助力建設“健康中國”。在產品環境影響方面,達能早在 2008 年就開始計算其旗下脈動產品在原材料、包裝、生產、物流、消費和廢棄物處理的全階段二氧化碳排放,并通過包裝優化降低塑料使用量 30%,回收利用超過99%的廢棄物。2021年,達能在中國的兩家脈動工廠成功過實現 100%綠色電力供給,與 2004 年相比,平均單位產品能耗下
132、降了 70.5%。在“健康中國”方面,達能堅持“通過食品,為盡可能多的人帶來健康”為企業使命,并在 2020 年成立全球開放科研中心,與中國企業、院校以及醫學專家緊密合作,聚焦母乳、倡導健康、食品安全質量的研究。在此之間,達能還于 2018 開始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了針對苯丙酮尿癥兒童的“彩虹關愛計劃”和針對腸內營養治療患者的紫絲帶家庭營養關愛等項目,積極關注特殊人群健康。ESG 元素元素:通過包裝優化降低塑料使用量 30%,回收利用超過 99%的廢棄物(污染與消耗:污染與消耗:包裝材料消耗)與中國企業、院校以及醫學專家緊密合作開展食品安全質量的研究(產品責任:產品責任:產品安全與質量
133、)積極關注特殊人群健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產品質量安全方面,近年來部分企業出現的食品安全負面新聞,暴露了農業食品42行業在生產、流通與銷售環節存在的質量安全管控問題,引起各界對農業食品企業產品質量安全關注度的提升。在員工保障方面,部分企業管理較為粗糙,在員工培訓、福利薪酬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仍有提高空間。社區關系方面,近年來公眾愈發關注企業對社區發展的帶動作用,部分行業與社區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關系。部分農業食品企業對社區發展和社區公平等議題關注度亟待提高。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國外優秀企業案例:Cargill 公司多措并舉提升社區關系公司多措并舉提升社區關系主要為食品和
134、動物營養產品制造商提供谷物、油籽及其它農產品的 Cargill 在印度發起“發展我們的世界(Nourishing our World)”項目,自 2013 年以來已為約 110 萬營養不良的兒童、少女和孕婦提供足夠的餐食保障。Cargill 還為部分地區婦女提供縫紉機、推車和化妝品等資產并培訓她們利用家庭創收,在 Cargill 的幫助下,東南亞地區有 318 名婦女建立了家庭農場,4,000 多名婦女接受了健康、營養和金融知識培訓,350 多名婦女在微型企業項目中注冊。ESG 元素:元素:積極關愛婦女兒童(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可持續發展建議舉措可持續發展建議舉措基
135、于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基于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對中國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推動可持續的新技術應用:推動可持續的新技術應用:農業食品企業應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低碳生產、數字科技、包裝材料和農業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這有助于企業打造自身競爭優勢、借助技術進步實現效果更顯著的可持續發展。例如牧場可以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打造其數字化牛只監控管理系統,實現牛犢飲食、排放、休憩全方位智慧管理,推動減少牧場碳排放。發揮品牌上下游帶動效應:發揮品牌上下游帶
136、動效應:農業食品企業應發揮自身品牌影響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企業可以對上游供應商的可持續表現進行評估并作為選擇標準之一,進而引導供應商提升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企業還可以發揮自身管理技術優勢,協助供應商進行可持續轉型。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鼓勵消費者參與可持續活動,例如開展資源回收行動,提升消費者綠色發展意識的同時提高資源再利用率。43第二節 醫療健康行業隨著中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醫療健康在國家基本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越發突出,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題中之意。特別是疫情發生后,醫療健康行業可持續發展重要性進一步鞏固和凸顯。目前,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中等,不同企業之
137、間表現分化較大。行業可持續發展優勢在于行業本身關乎人類生存基本命題,可持續發展是必然選擇;痛點表現為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安全、商業道德、碳排放、環境污染等多方面全球共性問題,以及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所面臨的醫療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等痛點??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政策監管與政府推動、公共關系政策監管與政府推動方面,中國對醫療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監管力度都不斷提升。以仿制藥為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不斷提升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的技術標準,通過對標國際通行要求,從 2017 年開始陸續發布了生物等效性、藥學質量控制等技術審評標準和系列指導原則,通過更嚴格的技術標準,來推動全行業仿制藥的整體質量安全提升。除了直接的政策
138、監管,醫療企業也積極配合政府,攜手推動著中國醫療服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過去幾年的醫保談判中,醫療產品大幅降價,使得更多的患者以更低的成本獲得了同等質量的醫療服務,這極大地提升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除此之外,醫療企業也積極地參與了包括集中采購、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構建(如城市定制險)等多項政府在醫療可及性方面的其他相關新舉措。公共關系方面,醫療企業為了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加強公共關系,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大眾健康推廣和可負擔醫療項目。對于一些昂貴的創新藥,醫療企業積極地向患者提供折扣、無息貸款、按療效付費等多種創新支付方式,來降低患者的負擔。除了動用自有資源之外,醫療企業還會積極跟慈善協會合作
139、,開展患者援助項目,為白血病、血友病、微小細胞癌等多種類型的特定病患人群或低收入人群提供針對性的援助。44可持續發展優勢:人類基本生存需要推動行業必然邁向可持續發展從 2021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上海醫藥、白云山等眾多企業獲得了 A 級及以上評級,但仍有很多中國醫療企業評級在 B 級及以下。在數據披露方面,醫療健康領域中 25%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醫療行業可持續發展最大的優勢在于其以解決人類健康福祉問題為基礎的行業屬性。醫療企業的自身業務發展本身就為人類的健康福祉帶來巨大的正外部性。在創新產品的研發上,醫療服務企業實現的創新突破不僅可以為自身企業發展帶來豐厚的
140、商業回報,還可以為眾多的患者帶來福音。除了創新突破,在既有業務的基礎上,很多優秀的醫療企業更是向前一步,主動推進醫療服務在中國分級診療系統的下沉和數字化建設,開展多種多樣的罕見病關愛公益項目,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可負擔性與消費者體驗。相比于其他行業需要跨行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突破,醫療服務企業在自身業務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和突破,就可以大大推動人類健康福祉這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議題??沙掷m發展痛點醫療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以及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安全、商業道德、碳排放、環境污染等醫療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方面,過去幾年,中國在藥物引進、醫保談判及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上取得積極進展,但仍面臨著諸多難題
141、。以罕見病用藥為例,在國家發布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涉及的 121 種罕見病中,全球共有 74 種罕見病有相應的藥物獲批上市,但其中的有 17 種藥品截至 2021 年仍然未在中國上市。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外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主要來自葛蘭素史克;國內主要來自上海復星醫藥。國外優秀企業案例:葛蘭素史克醫療公益捐贈惠及數十個國家、近十億人國外優秀企業案例:葛蘭素史克醫療公益捐贈惠及數十個國家、近十億人全球 2021 年藥品可及性指數排行榜排名第一的葛蘭素史克為了消除和防控在低收入國家極易被忽視的熱帶疾病,捐贈了超 100 億片阿苯達唑用于治療淋巴絲蟲病和經土壤傳播蠕蟲病。到今天,該項目已覆蓋 92 個
142、國家和地區的 9.23 億人,為 17 個國家消除淋巴絲蟲病做出了貢獻。ESG 元素:元素:捐贈了超 100億片阿苯達唑(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45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復星醫藥多年來一直以“讓每個家庭樂享健康”為使命,秉承著“持續創新,樂享健康”的品牌理念。在此引領下,復星醫藥持續賦能鄉村醫療基礎設施,從醫療服務的角度為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助力。在 2021 年,復星醫藥聯手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開展了“手拉手鄉村醫療人才振興計劃”,針對鄉村醫生開展了“四個一”幫扶活動,包括一個鄉村醫生診療
143、口袋書、一個鄉村醫生云守護平臺、一群健康關愛大使、一起手拉手線上問診幫扶,致力于提高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助力推進鄉村健康發展。此外,在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上,復星醫藥通過積極研發創新,不斷將質高價優的生物藥帶入中國市場,改善醫療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2019 年,其自主研發的首個單抗藥物漢利康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上市注冊批準,成為中國首個根據國家生物類似藥指導原則開發并獲批上市的藥品。同時,為惠及更多患者,漢利康的價格為原研產品的六折,大大減輕了患者和醫保的負擔。ESG 元素:元素:持續賦能鄉村醫療基礎設施(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為惠及更多患者,漢利康的
144、價格為原研產品的六折(社會機遇:社會機遇:行業提供的社會機遇)創新能力方面,盡管中國 A 股上市的醫療企業研發投入已經從 2011 年的 100 億元提升至 2019 年 500 億元左右27,有了顯著提升,但醫療企業獲得的創新成果跟全球頂尖企業相比,仍有差距。以 2019 年全球新上市的抗腫瘤新藥為例,美國和日本以 13款和 11 款排在前列,中國經過數年的努力,以 5 款藥品上升至全球第四,但與美日仍有不小差距28。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國外值得關注的企業實踐主要來自諾華制藥。國外優秀企業案例:諾華制藥國外優秀企業案例:諾華制藥“NIBR 全球學者計劃全球學者計劃”諾華制藥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找到
145、具有創新潛力的人才,推出了“NIBR 全球學者計劃”,來資助全球各大頂尖高校的精英研究人才。全球已有包括東京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 50 個世界級一流高校參與到這一項目中,每位入選學者將在三年內獲得高達 100 萬美元的研發資助和來自諾華實驗室的科研指導,用于推動跨領域的創新型科學研究。27萬得數據。28基于中美日新藥上市現狀對比的抗腫瘤新藥發展策略研究。46ESG 元素:元素:資助全球各大頂尖高校的精英研究人才(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發展)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創新看做是立身之本的聯影醫療,自 2011 年成立
146、以來就通過核心技術、產品、設計和服務等多方面的創新,不斷推動著中國醫療科技水平的提升,并致力于讓高端醫療資源向更廣泛人群普及。在核心技術方面,聯影醫療攻克了包括 PET 數字光導探測器、MR 超導磁體、RT 多葉光柵等多類高端醫學影像及放療產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并建立了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臨床機構的合作,以推動前瞻研究創新和產學研醫融合創新。在產品創新方面,聯影醫療也創新推出了多款行業領先產品,包括業內第一臺具有 4D 全身動態掃描功能的 PET-CT 儀,全球首款人體全身 5.0T 磁共振 uMRJupiter,首臺一體化 CT 直線加速器等等,并在儀器的工業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上獨具匠心。此
147、外,聯影醫療基于聯影云平臺和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助力地方政府以縣級醫院為核心建設區域精準醫學診斷中心,設影像、心電、病理、超聲等分中心,向上聯通省級醫院、向下輻射鄉鎮醫院,提供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教育、遠程服務四大平臺,全面提升縣級醫院設備配置水平和診斷水平,助力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ESG 元素:元素: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創新推出多款行業領先產品(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跨越群山阻隔、走遍大城小鎮,讓醫院間協同互聯,共享優質資源,持續推進醫療服務可及性【社會(社會(S):):社會機遇】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積極響應國家生物
148、醫藥發展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不斷創新醫藥產品、醫藥供應鏈產品以及醫療延伸服務,提升公司的發展層次和服務內涵,滿足客戶、患者等各方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在罕見病藥物方面,上海醫藥是國內擁有罕見病藥品批文最多的企業之一,產品47中被用于治療罕見病的共有 21 個品種,涉及 34 個罕見病病癥。旗下罕見病業務平臺公司上藥睿爾,以“自主+合作+引進”的方式已布局超過 20 個罕見病藥產品管線,持續豐富罕見病藥產品矩陣,填補中國罕見病藥物市場空白。在打造創新平臺方面,上海醫藥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于 2021 年聯合多方共同建設重大科技創新研發平臺,設立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旨在采取“自
149、研+孵化”的運營模式,匯聚上海市“名?!薄懊蟆薄懊骸奔舛丝蒲辛α?,關注對原始創新轉化需求高、市場稀缺度高的早期創新項目,助推中國生物醫藥的原始創新。在模式創新方面,上海醫藥打造了上藥云健康平臺,開創了以電子處方流轉為核心,借力“互聯網+”打造“服務到患者”的處方藥新零售模式;與此同時,公司還通過鎂信健康創立了“互聯網+醫+藥+險”的創新醫療支付新模式,打通了患者、藥企以及商保公司的界限,推動金融工具與醫療領域的深度融合,從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部分藥品的可及性。ESG 元素:元素:積極探索醫療服務的模式創新(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創立了“互聯網+醫+藥+險”的創
150、新醫療支付新模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社社會機遇:會機遇:行業提供的社會機遇)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中國醫療企業仍然需要提升對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控制能力。過去幾年,中國出現過幾次問題疫苗事件,為醫療產品的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和終端使用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對中成藥進行質量控制,在原料采購、藥品生產和售后反饋等多個維度確保其產品安全與質量。在原料采購方面,同仁堂依靠中藥材專家團隊從源頭上把控選料,結合傳統外觀檢測和專業設備對中藥材進行逐批全項檢驗,并不斷完善供貨商管理;在生
151、產方面,同仁堂在繼承傳統炮制技藝的同時,與現代制藥技術相結合,嚴格把控中藥材粉碎的細度、研配的均勻度、合坨的溫度和時間、手工泛丸技術、吊蠟皮等每一個生產關鍵點;在售后反饋方面,同仁堂針對已上市銷售的存有質量缺陷或安全隱患的產品,成立了藥品召回小組,由質量、銷售、生產、財務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及時按照制度及程序嚴格執行,保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與用藥安全。48ESG 元素:元素:在原料采購、藥品生產和售后反饋等多個維度確保其產品安全與質量(產品責產品責任:任:產品安全與質量)環境污染和碳排放方面,部分防護設備等醫療服務產品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使用后的處理不當也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對此,國家衛生健康
152、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在 2020 年印發了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加快了地級以上城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建設。同時,隨著醫療行業對冷鏈運輸量的需求不斷增加,相應的碳排放也逐漸引起關注,減碳空間值得進一步挖掘??沙掷m發展建議舉措可持續發展建議舉措基于醫療健康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基于醫療健康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對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品牌理念: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品牌理念:醫療企業在企業整體的發展理念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的元素
153、和視角,更好地讓公司的成長方向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保持一致。組織架構調整:組織架構調整:積極調整組織架構,有助于在公司運營的體制機制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中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確??沙掷m發展工作在公司內部能夠獲取所需的資源,從而保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例如,成立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和工作小組,進行協調和實施可持續發展舉措,并建立適當有效的可持續風險管理和內部監控系統,確保集團圍繞健康可及,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和安全、員工發展、商業道德等方面持續推動可持續發展。發展可持續發展伙伴并緊密合作:發展可持續發展伙伴并緊密合作:醫療企業應積極與外部機構接觸并建立合作關系,確定協作戰略,這可讓企
154、業借助外部資源提升自身工作效率,還有助于提高其多方利益相關者在企業可持續發展活動中的參與度,從而最大化企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積極影響。例如在科技創新方面,醫療企業可以積極和全球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協同推進創新。在推動醫療服務基礎設施方面,可以聯合基金會、地方政府和公共衛生體系,共同攜手擴大可持續發展項目的社會影響。49第三節 先進制造行業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制造強國”戰略指引下,將先進制造業納入 ESG 框架進行全面考量,推動實現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是推動國家經濟實力提升、有效解決中國“卡脖子”問題,最終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必經之路。目前,中國先進制造行業整體
155、來看可持續發展表現中等,細分到具體子行業來說,汽車行業表現中等偏上,但其他子行業表現中等偏下。先進制造業可持續發展優勢主要表現為領先的管理體系和員工安全健康保護體系;同時,也面臨創新能力欠缺、低碳轉型不足的可持續發展痛點??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政策激勵正向引導,競爭壓力反向倒逼政策激勵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中國要“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先進電力裝備、工程機械、高端數控機床、醫藥及醫療設備等產業創新發展”。各地區政府也頒布了相應的具體政策措施,如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加大投資獎勵,
156、加強金融和產業資本支持。競爭壓力方面,傳統制造業若不積極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則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目前,傳統制造業面臨著人口紅利削減、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的問題。通過智能化和數字化向先進制造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傳統企業的必由之路??沙掷m發展優勢:從 2021 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發那科等跨國企業在 2021 年的 MSCI評級中獲得了 AA 的較高評級,三峽集團、富士康、長城汽車等眾多中國企業獲得了 BBB 級及以上的較高評級,但仍有部分中國先進制造企業評級在 B 級及以下。在數據披露方面,先進制造行業中僅有 20%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先
157、進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優勢在于其領先的管理體系和員工安全健康保護體系。管理體系方面,先進制造業匯集了電子信息、計算機、機械、以及現代管理技術50等方面的高新技術成果,并將這些先進制造技術綜合應用于產品的研發管理、生產管理、檢測管理、營銷管理的全過程。高新技術成果可以賦能先進制造企業的全流程管理,例如可以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的監測和控制,實行更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員工安全健康保護方面,先進制造行業已形成領先的員工管理與安全健康保護體系。一方面,制造業一直是工傷保護的重點行業,大部分先進制造業企業都設有專門的安全生產小組,對員工安全和健康保護已有較強的認知。另一方面,隨著各類高新技術成果的
158、應用,生產裝備、生產線、車間工廠的智能化提高、自動化和信息化的程度提高,先進制造企業對于環境的監測能力提高,大大降低了員工生產操作中面對的風險,更容易建立領先的員工安全健康保護體系??沙掷m發展痛點:創新能力不足、轉型提檔偏慢然而,中國的先進制造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創新能力和低碳轉型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創新能力方面,目前中國仍面臨基礎制造產能過剩、高附加值產能相對落后的問題。在湯姆森路透評選的“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中,2021 年中國僅有 3 家先進制造行業公司入選,落后于美國的 16 家和日本的 24 家。在對未來發展具有關鍵、顛覆性影響的重大技術創新上,歐美國家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
159、29。例如在高端芯片制造上,截至 2022 年,過去 30 年在全球芯片產業鏈中的比重,美國約為 50%,中國約為 5%,有 10 倍的差距;研發投入方面,美國芯片上市公司過去 20 年的年均研發投入銷售占比是 16.4%,而中國芯片上市公司是 8.3%,大概只有美國的一半30。國外優秀企業案例:西門子推出國外優秀企業案例:西門子推出“數字化現場工程師數字化現場工程師”為推動創新發展,西門子通過專項研發,推出“西門子數字化現場工程師”的全新理念以支持用戶實現過程行業工廠工作流程的數字化和無紙化處理,并通過電子文檔、訪問信息和智能設備的引導促進遠程訪問。該系統收獲了如特種化學品公司朗盛(Lanx
160、ess)等長期大型的訂單,朗盛將引入遠程運維技術,將其每年使用的約 40 萬份紙質運維清單替換為數字清單,并錄入平板電腦中。ESG 元素:元素:29“中國制造 2025”論壇,2021 年30美國半導體協會數據51支持操作人員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三峽集團白鶴灘水電站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三峽集團白鶴灘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不僅是國家能源戰略布局“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點,還是長江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建設過程中攻克了多項世界級難題,并擁有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實現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點突破。在技術創新方面,為了
161、防止白鶴灘夏天 40 度高溫對大體積混凝土帶來的開裂挑戰,白鶴灘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低熱硅酸鹽水泥混凝土,有效在高溫干燥環境下防止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此外,三峽集團還開發了多項智能系統,在大壩建造過程中埋設了數萬支傳感器,實現了全面實時的感知,優化建設決策。在環境影響方面,白鶴灘水電站作為清潔能源電源,每年可節約標煤約 1,968 萬噸(折合原煤約 2,756 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5,160 萬噸,相當于中國 700 萬人的碳排放。此外,白鶴灘水電站也為生態保護做著巨大貢獻,其預留防洪庫容 75 億立方米,相當于 525 個杭州西湖,是守護長江安全的防洪“屏障”。ESG 元素:元素:自主研
162、發低熱硅酸鹽水泥混凝土(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水電發電(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預留防洪庫容 75億立方米(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水資源利用)??怂箍抵圃熘悄芗夹g??怂箍抵圃熘悄芗夹g(青島青島)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怂箍当小爸腔垡?,共賦未來”的理念,利用持續的創新推動智能數字技術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中的應用。在風電技術上,??怂箍低ㄟ^風機葉片動力學分析、傳動鏈動力學分析、風電場空動力學分析等基礎工作,開發出了風電機組在開發階段、生產制造、運維等多階段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了風電機組對風能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光伏技術上,??怂箍笛邪l了各類工業傳感器、CAx 工業軟
163、件和電場管理中的資產管理和運維軟件,為光伏電站帶來了 CFD 數字孿生、串焊過程模擬、光伏電站全周期智能解決方案等多項數字化服務。在氫能技術上,??怂箍迪蚱髽I提供了包括氫燃料電池設計、氫燃料電池 MBD 模擬、膜電極智能檢測專機等產品和服務,力圖打造從前端計算機輔助設計、生產以及質量保證和生產的運營管理全周期的52數字管理平臺。在儲能技術上,??怂箍禐殇囯姵厝虻念^部制造企業提供了上百臺精密檢測設備和工業仿真軟件,利用數字技術為鋰電池的研發、設計、生產、經營和管理等環節提質增效。ESG 元素:元素:推動智能數字技術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中的應用(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創新與包容性增長
164、: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低碳轉型方面,制造業由于其體量巨大且排放強度高,碳排放占到了全國碳排放的三分之一31。隨著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先進制造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減排壓力。此外,由于電子產品、汽車制造等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企業都在積極推進供應鏈減碳,這些供應鏈中的中國先進制造企業也亟需提升自身生產工藝的效率,優化現有的能源管理體系,開展制造環節能源結構的轉變,保障可再生能源供給,才能滿足上下游企業對于供應鏈合作伙伴的要求,保持企業競爭力。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奔馳的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奔馳的“純電純電”努力努力奔馳在其“2039 愿景”的推動下,將品牌純電動車增至 9 款,并制定了 2025
165、年力爭將電動車銷量占比提升至 50%的目標。此外,作為電動車上的核心部分,奔馳也針對動力電池進行了革新,通過推廣電池回收、改良工藝、搭載陰極不含鈷的磷酸鐵鋰電池、研發固態電池等舉措,有效降低碳排放。ESG 元素:元素:推廣電池回收、改良工藝、搭載陰極不含鈷的磷酸鐵鋰電池、研發固態電池等(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022 年,博世在中國提出了雙元的碳中和戰略,即一方面努力降低自身運營單位的碳排放,同時針對供應商和其他的生產制造企業提供碳排放的咨詢。在降低自身運營方
166、面,博世主要采取了提升能效、擴大可再生能源供應、采購綠色電力等措施。在提升能效上,從 2020 年到 2030 年博世每年提供 1 億歐元節能基金,其中中國地區自2019 年來累計實施了 443 個節能項目,累計節約 9,600 萬度電,相當于 3.7 萬戶家庭年312020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53用電量。在擴大可再生能源上,博世在中國實現了 2,340 萬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其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 25%。在采購綠色電力方面,博世中國計劃在 2021 年就已經實現了 100%綠色電力覆蓋,早于其全球 2030 年的目標。憑借這些措施,博世中國有三家工廠在 2022 年獲評了
167、“國家級綠色工廠”,成為認證的綠色制造企業先進典型。此外,博世全球還成立了氣候解決方案事業部,旨在為那些以節約資源和氣候中和的方式開發、制造和運營的企業提供支持,并幫助中國企業進行工廠碳排放分析、碳減排戰略的制定與實施等。ESG 元素:元素:每年提供 1億歐元節能基金(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成立了氣候解決方案事業部(公司行為:公司行為:商業道德)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通過自身創新研發和與世界頭部企業合作,不斷推動生產制造環節的節能減碳和清潔生產。在節能減碳方面,海信集團每年都會制定明確的減碳目標,積極減少 HFC 等溫室氣體排放源的使用。通過對非 HFC
168、s 發泡技術的工藝研發和其在家用冰箱中的使用,海信每年避免了相當于 26 萬噸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于種樹1,400 萬棵。在清潔生產方面,海信在工廠選址、生產制造、供應鏈伙伴選擇和技術研發源頭等各個領域,都以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水污染為參考標準,并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尤其是積極推進工業廢水就近循環利用,以源頭消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為原則,不斷優化廠區工業廢水的重復利用率,持續降低新水消耗。在工業廢水排放的附屬公司建立了廢水回收處理站,確保廢水達標排放。近 3 年來,海信集團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累計改善 19.6%。此外,海信還積極關注員工成長,將培訓作為提升員工素質和職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
169、021年每位員工當年接受各類培訓的平均時數達到 60 小時,涵蓋從一線生產、市場營銷等從基層人員到管理人員等不同工種、不同層級的員工,有效提升了員工素質與能力,提升了干部及其后備人才的視野與綜合素質能力,不斷加速后備力量的成長。ESG 元素元素:非 HFCs 發泡技術的工藝研發、應用(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積極關注員工成長,將培訓作為提升員工素質和職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人力資人力資本本:人力資源發展)54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團基于科技領先為核心的發展定位,一方面積極降低自身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利用自身技術創新能力優勢,積極開拓針對樓宇的綠色服務產品,
170、賦能外部可持續轉型。在降低自身產品環境影響方面,美的對近 20 家工廠進行了能效管理改造升級,自建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了生產各環節全程透明化、可視化、可控化,2020 年能耗下降了 12.8%。此外,美的還在全國 21 個生產廠區建設了 159M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年累計發電量達到 8 億度,相當于累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 75 萬噸。在供應商管理上,美的建立了覆蓋勞工權益、職業建康與安全、環境保護、商業道德、體系完備性五個維度的審查機制,面向所有直接交易的合作供應商進行管理和監督,并從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個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供應商準入與考核機制。在賦能外部樓宇方面,美的利用自身在清潔能
171、源設備、能源管理系統、智慧管理平臺上的技術積累,向智能樓宇提供包括能源合同管理、智慧場景定制等服務,在更大范圍內有效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ESG 元素:元素:開拓針對樓宇的綠色服務產品,對近 20 家工廠進行了能效管理改造升級,在全國 21 個生產廠區建設了 159M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建立了覆蓋勞工權益、職業建康與安全、環境保護、商業道德、體系完備性五個維度的審查機制(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員工健康與安全;公司行為公司行為:商業道德)建立了完善的供應商準入與考核機制(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供應鏈公平采購)國能錦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國能錦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國能錦界為推動中國
172、煤炭為主導的電力系統減排,利用自身煤電一體化優勢,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和設備廠家專家,投產運行了 15萬噸/年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該項目不僅在單體電站層面減少了 15萬噸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也為更大規模的燃煤電站二氧化碳捕集奠定了基礎。在創新技術上,國能錦界項目采用了包括新一代復合胺吸收劑和降膜汽提式再沸器、MVR 閃蒸等多種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顯著降低了碳捕集的能耗和投資成本。未來,國能錦界還將繼續在煤炭產業鏈上開展二氧化碳資源化能源化技術研究,聯合國內知名高校打造國家級 CCUS 研究中心,為火電廠綠色低碳發展探索中國方案。55ESG 元素:元素:推動中國煤炭為主導的電
173、力系統減排(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采用了包括新一代復合胺吸收劑和降膜汽提式再沸器、MVR 閃蒸等多種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基于先進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基于先進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先進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對中國先進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可持續生產制造:可持續生產制造:生產制造環節是先進制造企業全價值鏈中對社會環境產生直接影響的重要一環,企業應通過識別排放源,定義具體措施、目標愿景,設計
174、可供實施的解決方案,積極推動可持續生產制造。參考上述案例,先進制造企業應積極提高生產過程中清潔電力使用比例,減少生產過程中有害物質的排放和循環利用比例,提升整體能源使用效率。如果受制于技術瓶頸,短時間難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先進制造企業還可通過購買綠電、參與碳補償等方式實現生產過程的碳減排。持續技術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持續技術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先進制造企業應積極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聯合內外部科研機構,圍繞自身業務投入可持續發展相關技術的研發,并積極在將最新的研發突破落地,從技術突破的角度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沙掷m采購與供應鏈:可持續采購與供應鏈:先進制造往往位于產業鏈的核心,
175、對上下游企業有較強的主導能力,應利用此優勢在采購和供應鏈運營中推動端到端的可持續發展。以減少范圍 3 碳排放為例,大型先進制造公司可向主動對自身的中小供應商提供幫助,包括人員培訓、技術輸出和資金支撐等,以解決供應鏈上較小的公司沒有足夠的資源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難題。第四節 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不僅是創新創業的高地,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未來產業的創新愈來愈無法僅依托單一技術、單個產品、單獨企業,而往往是體系性、生態化、集群化創新,并向經濟發達的地區聚集,向科教資源密集的區域聚集。所以,產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后的必然產物。與其他國內產業相比,目56前,國內產業園區行業可持續
176、發展整體表現中等偏下,推動可持續發展上的優勢是可以實現系統化推進和高效能落地;痛點表現為碳排放、環境污染和生產安全等挑戰??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政策激勵引導推動、政策監管強化規范政策激勵方面,中國圍繞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要求鼓勵園區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并從中央到地方頒布了一系列激勵政策。2020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打造綠色技術創新綜合示范區、綠色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創新中心等,并對綠色技術創新企業給予國家認定和財政資金支持,鼓勵產業園區聯合高校和研究所培養綠色創新人才。此外,地方積極響應中央政策導向,例如擁有較多工業園區的山西省頒布山西省綠
177、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對列入“綠色園區創建活動”的產業集聚區,優先予以土地規劃支持并開設綠色審批通道,加大對綠色園區的財政資金支持。政策激勵一方面為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讓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有理可依;另一方面能加強園區對可持續發展和園區綜合競爭力之間關系的理解,有利于推動中國產業園區逐步提升綠色影響力,吸引優秀企業入駐園區。政策監管方面,中國多項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國家政策指出對工業園區、高新區等進行整治的重要性,并為產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制定了多項規范和要求。以上海市為例,其在 2022 年 8 月發布了上海市建設項目環評和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碳排放評價編制技術要求,在產業園區碳排放核算方法、溫
178、室氣體核算范圍及報告編制技術要求等方面對其合規性提出新要求。同時,該文件指出產業園區需明確擬采取的碳減排措施并進行可行性論證,實行碳排放管理改進評估。該要求對于提升上海產業園區碳減排意識,規范產業園區碳排放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沙掷m發展優勢:系統化推動、高效能落地參考 2021 年 MSCI 評分結果,僅有部分較領先的園區如上海臨港、招商蛇口等園區獲得了 BB 的較高評級,其他多數園區評級較低(B 級及以下)或未參與評級,可持續發展意識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數據披露方面,產業園區行業約 20%上市公司主動披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目前,產業園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兩大優勢:一是能夠系統化推動可持續發
179、展。傳統工業供應鏈較為分散,供應鏈上的一家企57業如若進行生產過程可持續改造,則可能出現與供應鏈上其他環節不適配的問題。與傳統工業不同,產業園區匯集了基礎設施、產業上下游等多項要素,形成完整的工業發展系統,產業園區可以體系化的規劃設計可持續發展方式。以碳減排為例,產業園區設計之初便可通過全園使用清潔能源以實現園區內能源結構優化。這些清潔能源不僅用于運行園區內基礎設施,還用于企業的生產制造環節,從而系統性地減少園區使用傳統能源導致的碳排放。二是能夠集中力量實現高效落地。中國產業園區具有較強的公共服務屬性,政府力量在產業園區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其能夠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較高的效
180、率調動豐富的人力、物力、財力。以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為例,鄂爾多斯市政府為推進該產業園落地,為該項目建立快速審批通道,簡化審批核準程序;積極對接并爭取國家重大科技研發計劃,大力引進科技人才;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50 多億元,打造了全球首個基于“新型電力系統”“零碳數字操作系統”和“綠色新工業集群”三大創新支柱的零碳產業園??沙掷m發展痛點:碳排放、環境污染和生產安全等碳排放方面,根據國際能源署和中國工信部數據,中國工業園區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量 31%32,如此大體量的碳排放主要是源自于產業園區企業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賴。以眾多傳統老工業園區為例,其修建之初所使用的
181、基礎設施使用年限較長,主要使用傳統化石能源,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另一方面,其園區內入駐企業以鋼鐵、機械制造、石化等能源需求大、碳排放高的傳統工業企業為主。例如,鋼鐵行業單位 GDP 碳排放量為 2.25 噸/萬元,遠高于全國 0.92 噸/萬元的平均水平33。國內優秀企業案例: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國內優秀企業案例: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遠景科技基于新型電力系統、零碳數字操作系統、綠色新工業集群三大措施,在鄂爾多斯打造了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積極推動了中國產業園區中工業體系和產業鏈的綠色升級。在新型電力系統方面,園區 80%能源由本地的風電、光伏直供,20%與電網交易,實現了 100%綠色零碳能
182、源供給,并通過園區內基于氫能的長時儲能系統和32該數據根據國家級經開區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信部公布的工業園區產值及國際能源署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數據進行測算。33該數據根據賀克斌院士演講、CEADs DATA-BASE、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多方數據核算得出。58智能系統,確保了原本間斷性的綠色能源對園區內設備的穩定電力供應。在零碳數字操作系統方面,遠景科技基于園區的智能系統,實現了對園區內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進行測算,為產品提供了可追蹤溯源、符合各類國際標準、經過權威機構認證的“零碳綠碼(powered by EnOS Ark)”,保證“零碳貿易”在全球暢通無阻。在綠色新工業集群方面,園區
183、計劃引入 20GWh 高端動力與儲能電池產能,將帶動上游材料、精密組件企業和下游的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園區落地,助力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遠景正在全國多地以及海外推廣和落地零碳產業園,在更大范圍內推動產業園區的低碳發展。ESG 元素:元素:基于新型電力系統、零碳數字操作系統、綠色新工業集群三大措施,打造了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污染治理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自身廢物處理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從園區內制度設計到硬件設施建造等多方面改進,減少環境污染。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2020 年工業
184、廢氣排放量約占全國廢氣排放量 50%,工業廢水排放量達 252 億噸,占全國廢水排放量超過 45%,因此工業企業聚集的產業園區的廢氣廢水排放治理對全國的綠色發展意義重大。生產安全方面,產業園區面臨的安全風險較大,包括建設、運營和生產等多個方面,一旦發生事故會產生嚴重后果。針對產業園區碳排放這一可持續發展痛點,國際領先產業園區德國歐瑞府零碳科技園通過利用農業垃圾產生的沼氣,和管道天然氣進行燃燒發電,每年可為園區提供 2 兆瓦時清潔電力。此外,園區還在建筑外壁懸掛藻類生物反應器,借助藻類的光合作用以吸收園區內溫室氣體,持續釋放氧氣,實現減碳。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基于產業
185、園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基于產業園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產業園區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對中國產業園區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建立可持續發展合作體系:建立可持續發展合作體系:在中國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政府作為主導力量可以發揮其廣泛的聯系優勢,建立可持續發展合作體系,與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多種多59樣的生態伙伴形成能力互補的合作關系,從而加強產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例如產業園區可以與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開展研發合作,孵化綠色創新項目,推動園區持續創新。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園區核心競爭優勢: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園區核
186、心競爭優勢:在政策引導和公眾可持續發展意識提升的背景下,綠色低碳的產業園區能夠較快提升自身知名度,并且通過打造示范園區吸引優秀企業入駐,從而獲得更高效益。長遠來看,可持續發展將提高園區治理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優化資產并提高投資回報率,更好抓住創新發展機遇,從而提升產業園區長期競爭力。第五節 交通物流行業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中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綜合交通網突破 600 萬公里。隨著交通物流需求持續增長,與
187、之相關的資源、能源、環境等方面問題也在凸顯。實現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對行業自身還是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都意義重大。與其他國內產業相比,交通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相對落后,少數企業發展較好。其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優勢在于較強的經濟實力鎖帶來的穩定的支出能力,痛點表現為碳排放、員工保障、員工安全方面的問題??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政府監管推動、行業創新驅動政府監管方面,2020年 12月,國務院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要求“著力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綠色交通建設,走新時代交通發展之路”;2022 年 1 月,民航局發布“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強調民用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的
188、重要性;同月,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求“到 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水運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水運基礎設施補短板取得明顯成效”;2022 年 6 月,24 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物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到 2025 年,物流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60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由此可見,政府對交通運輸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明確的指導和監管要求,是推動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重要驅動力。創新發展方面,交通運輸工具的創新及科技在交通物流行業的應用最近幾年加速推進了整體行業的可
189、持續發展,具體包括電氣化轉型和數字化升級兩方面。在電氣化轉型方面,天然氣公交車、電動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的廣泛應用能直接推動交通運輸行業減少碳排放。在數字化升級方面,利用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統、信息處理分析系統、信息發布系統,優化交通的整體規劃調度、運營管理,讓資源利用更高效,企業推動車載智能、輔助駕駛的普及,通過主動預防和被動預警,提醒駕駛員風險因素,保障員工安全駕駛??沙掷m發展優勢:經濟實力強勁,以及由此帶來的穩定行業投入從 2021 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東方航空、順豐速運等中國企業獲得了 BB 級及以上的較高評級,但仍有部分中國交通物流行業的企業評級在 B 級及以下。在數據披露方面,
190、交通物流行業中有 50%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高于其他行業。經濟實力的強勁,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總量投入保障。交通物流行業整體收入規??捎^,且行業集中度較高,企業規模相對較大,可支撐大型的可持續發展投入。在航空領域,中國民航市場體量巨大,2021 年運輸總量 4.4 億人次,而 2021 年全球航空旅客數量僅為 23 億人次,中國民航就占近五分之一。由于民用航空運輸行業高昂的資金壁壘,國內有實力的民航運輸企業多為國有類型,其中以國航、南航和東航三大航司的實力最強。2021 年全年,這前三大航空公司共計完成運輸總周轉量 568 億噸公里,占比 66%34,行業集中度較高
191、,單個公司體量巨大。在水運領域,2021 年中國水路貨物運輸量為 82.4 億噸35,約占全球海運量三分之一,穩居全球首位36。目前,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居于首位,擁有 1,387 艘船舶及 1.11 億載重噸,其運力在國內的占比為 36%。第二位為招商局集團,擁有 668 艘船舶及 4,353.1 萬載重噸,其運力在國內34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35交通運輸部數據。36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61的占比為 14%,頭部兩家企業運力相加超過 50%37。物流行業方面,2021 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 1,083 億件,業務收入超萬億元。其中,最大的八家郵政物流公司占有了超過 80%的市場
192、38。在強大的體量支撐下,頭部交通物流行業的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能夠進行大額支出,例如順豐速運在 2021 年全年可持續發展支出達到9,889 萬元39。所以,交通運輸行業的頭部企業具有相當規模的營收和較高的集中度,保證了其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支出??沙掷m發展痛點:碳排放、員工保障、員工安全碳排放方面,交通物流行業碳排放在全行業中的占比較高,中國交通領域碳排放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的 10%,這些碳排放主要來自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且增速較快,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在過去 9 年年均增速保持 5%以上,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40,物流業規??焖僭鲩L、運輸里程
193、增長、客運周轉量和貨運周轉量41的增長均為交通行業碳排放增長的主要原因。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德國鐵路的減排探索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德國鐵路的減排探索德國鐵路首先是改變了火車駕駛員駕駛習慣,升級操作軟硬件設備,降低鐵路運輸能耗,將從漢堡前往慕尼黑的每趟列車一次運行耗電量減少了 4,000千瓦時,這相當于 16 噸煤炭燃燒產生的電量,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47.2 噸。其次,德國鐵路采用電制動原理,將在剎車過程中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再采用逆變回收裝置,把電力直接返還給鐵路電網。ESG 元素:元素:改變了火車駕駛員駕駛習慣;并在剎車過程中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再采用逆變回收裝置,把電力直接返還給鐵路電網(氣候變化
194、:氣候變化:碳排放;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國內優秀企業案例: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京東物流作為國內首家設立科學碳目標(SBTi)的物流企業,積極在運輸、倉37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38國家郵政局數據。39順豐速運官網。40生態環境部數據。41周轉量指一定時期內,實際運送的旅客人數或貨物噸量與其運輸距離的乘積。62儲、包裝等方面推動綠色發展,致力于成為行業領先的綠色環保企業。綠色運輸方面,2021 年,京東物流共更換舊式燃油配送車 115 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 400噸。京東物流在全國 50 多個城市投放使用的新能源車已達 20,
195、000 輛,北京地區的自營城配車輛已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每年可減少約 40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于兩千萬棵樹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綠色倉儲方面,2017 年,京東物流上?!皝喼抟惶枴敝悄芪锪鲌@區內已率先布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并在 2018 年正式并網發電,光伏發電平均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 4,400 噸,節約標準煤約 1,700 噸,相當于每年植樹約 38,238 棵。綠色包裝方面,京東攜手寶潔、雀巢等多家世界 500 強品牌及供應鏈伙伴發起了“青流計劃”,通過投入循環包裝箱、可循環“塑料編織布包裝袋”等方式,實現了中轉袋 100%的循環使用率,每年節約了一次性編織袋 1.4
196、 億個,減少消耗一次性泡沫箱 6,000 萬個,減少包裝材料浪費 30%以上。ESG 元素:元素:在全國 50 多個城市投放使用新能源車,“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內已率先布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碳排放)中轉袋 100%的循環使用率,每年節約了一次性編織袋 1.4億個(污染與消耗:污染與消耗:包裝材料消耗)滿幫集團滿幫集團滿幫通過互聯網技術解決了貨車和貨物匹配的難題,實現了傳統線下供需匹配的數字化、標準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有效減少了返程空駛、車輛空置和車輛空載,在提升社會運營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了交通物流行業對環境的影響。具體而言,滿幫將線下的公路物流網絡、倉儲和貨主網絡
197、以及貨車司機接入線上平臺,輔以大數據和AI 技術進行準備匹配,實現了貨主高效找車、司機快速找貨、減少貨車空駛和配貨等待時間,大大提升了物流行業的精細化程度。這些舉措在全面提升公路貨運效率的同時,還在 2021 年累計減少了碳排放超過 1,400 萬噸,大約相當于 200 萬中國人的碳排放。此外,滿幫還利用自身平臺優勢,主動向貨主和司機加大綠色貨運、節能減排、生態駕駛和碳排放控制等知識的宣傳,擴大其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力。ESG 元素:元素: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供需匹配數字化、標準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污染與消耗污染與消耗:63能源消耗;創新增長創新增長:創新驅動)向貨主與司機開展綠色貨運、節能減排等知
198、識宣傳(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員工保障方面,部分物流企業的配送人員并非公司的正式員工,快遞企業分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直營雇傭的員工均配備正式員工的員工保障體系,但是大多加盟網點并未給快遞員配備相應的員工保障42。據測算,2021 年只有 19%的快遞員公司有繳納部分或全部社保43,遠遠低于中國企業 66%的平均社保覆蓋率44。國外優秀企業案例:亞馬遜給予員工充分的工作保障國外優秀企業案例:亞馬遜給予員工充分的工作保障亞馬遜的物流板塊 FBA(fulfillment by Amazon,后稱 FBA)為所有員工購買保險并配有對應的養老金計劃。還在超過 15 個美國城市試用了定
199、制電動貨車,并在貨車設計中加入了 12 項考慮了駕駛員的安全和舒適需求的輔助功能,為員工提供方方面面的保障。ESG 元素:元素:為所有員工購買保險并配有對應的養老金計劃(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員工健康與安全)從業人員工作環境的健康與安全性方面。由于工作地點和工作方式的特殊性,交通運輸從業人員所面臨的安全風險遠遠大于其他行業,在未加強對員工安全投入的情況下,員工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不僅如此,交通運輸業整體從業人員數量也很大,截至 2019 年底,全國交通運輸業就業人員高達 815 萬人,這也使得交通物流企業在員工保障、員工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變得尤為重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
200、基于交通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基于交通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交通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對中國交通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加強員工關懷:加強員工關懷:交通物流企業應給員工提供足夠的福利保障,并重視行業員工安全問題。企業應通過多維度的福利保障構建激勵人才,尤其是一線員工,通過實現對42國家郵政局采訪。432021年中國快遞員權益保障問卷調研,快遞物流信息服務商快遞 100發布,2021年 9 月。4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64員工的全方位關懷提升員工的生活福祉,獲取員工的信任和忠誠度。安全方
201、面,公司應利用安全人工智能、輔助駕駛等科技力量全面管理員工安全,識別出風險較高的業務場景與環節并做出對應舉措,降低業務運營的整體安全風險。推動運營減碳:推動運營減碳:交通物流企業應積極探索自身業務運營過程中的減碳機會,包括逐步加大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應用,提升運營管控效率來降低能源消耗,增加廠區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等,針對無法避免的碳排放,可采用種植企業樹林和購買碳補償額度等方式實現低碳運營。第六節 建筑行業建筑行業屬于高耗能的行業,在過去一長段時期里,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并對環境帶來顯著影響。房地產行業作為建筑行業的重要組成,構成了中國經濟基本盤,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將建
202、筑行業納入 ESG 框架,推動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與其他國內產業相比,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整體表現相對落后。目前,行業可持續發展上最大的優勢在于部分領先企業主動推進綠色建筑發展,且行業有成熟的認證體系(如 LEED 和中國綠色建筑認證),能夠對行業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引領帶動作用;痛點表現為發展意識、碳排放、產品質量安全和員工安全等挑戰??沙掷m發展驅動因素:政策監管、政府關系政策監管方面,中國對綠色建造技術和建筑標準都不斷提出更嚴格的要求。自2017 年開始,中國陸續發布建筑行業推進綠色建造工作的相關指導意見。以 2021 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的綠色建造技術導則(試行)為例,該
203、導則針對建筑碳減排的目標,對建筑材料選用提出要求,并規定建筑企業應建立涵蓋設計、生產、施工等不同階段的協同設計機制,按照標準化、模塊化原則對空間、構件和部品進行設計,從而避免設計中的錯漏碰缺,提高部件適配性,減少返工浪費。政府關系方面,建筑行業的員工安全、產品質量等維度對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指標具有重要意義,在可持續發展上表現更好的企業更能夠借此加強政府關系維護,通過政企合作獲得相對競爭優勢。65可持續發展優勢:行業龍頭企業主動引領從 2021 年 MSCI 評分結果來看,萬科、華潤置地等領先企業獲得了 BBB 級及以上評級,但仍有很多中國建筑企業評級在 B 級及以下。在數據披露方面,建筑領
204、域中30%的中國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情況,其中央企在數據披露上表現較其他企業更好。目前,建筑行業在可持續發展上最大的優勢在于部分領先企業主動推進綠色建筑發展,且行業有成熟的認證體系(如 LEED 和中國綠色建筑認證)。以萬科為例,其深耕綠色設計,建立綠色、健康、耐久的建筑飾面涂料體系,并研發一系列綠色建材新產品,例如封裝抗流掛聚氨酯防水涂料,從而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建筑設計。此外,萬科利用雨水回收、中水系統、平臺監控、節水宣傳等方式實現水資源優化管理,從而提高資源二次利用率。諸如萬科的領先企業以其先進的可持續發展措施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方向。在行業認證體系上,中國于 2008
205、年便開啟了中國綠色建筑認證。截至 2020 年中國累計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識 2.47 萬個,認證建筑面積超過25.69 億平方米。45多年來該認證體系獲建筑企業充分認可,為引導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沙掷m發展痛點:發展意識、碳排放、產品質量安全和員工安全從行業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上看,當前更多建筑企業將注意力放在企業生存上,行業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仍有待提高。多數建筑企業缺少可持續發展相關戰略、組織架構與目標,企業整體發展戰略也與可持續發展缺少聯系。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國外優秀企業案例:ACS 建筑公司制定五年可持續總體規劃建筑公司制定五年可持續總體規劃西班牙 ACS 建筑公司(Acti
206、vidades de Construcciones y Servicios)在 2021 年提出了“推動基礎設施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囊括了 2045 年實現碳中和、優先保障健康與安全、加強商業道德等十二項可持續發展承諾。為實現這一規劃,ACS 制定了包括環境保護、利益相關者、組織架構、健康與安全等多方面的 26 個戰略線和 38 個目標,以確??沙掷m發展計劃與集團使命、愿景及價值觀相一致。ESG 元素:元素:452020 中國綠色建筑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20年 7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66提出了 2025 年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了 26 個戰略線和 38 個目標(
207、公司治公司治理理:所有權、控制權與董事會;公司行為公司行為:商業道德)碳排放方面,建筑行業在建筑材料生產和建筑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仍有較大下降空間。以建筑材料為例,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碳排放報告(2020 年度),中國建筑材料工業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 14.8 億噸(包括過程排放和燃料排放)46,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 15%,因此建筑材料生產減碳是中國建筑行業降低碳排放的關鍵之一。同時,由于建筑使用年限較長,其全生命周期里電力和熱力消耗所產生的碳排放量較大。因而,建筑運營過程中的碳減排也值得企業進一步關注。國內優秀企業案例:中交投資有限公司推動城市宜居生態發展國內優秀
208、企業案例:中交投資有限公司推動城市宜居生態發展中交投資利用自身業務優勢,積極推動城市宜居生態發展,并聯合外部生態伙伴打造大型綠色幸福社區。在城市宜居生態上,中交投資在 2021 年投建的汕頭東海岸新城項目中積極改善沙灘環境和海域生態環境,在表土存放、污水排放、生產垃圾處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護了中華白海豚、白鷺鷥和棲息環境,形成了一道“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的美麗城市風景線。在打造大型綠色幸福社區方面,中交投資在湖州南潯攜手當地政府和百姓,歷時 3 年通過堤防護岸、河道清淤、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景觀綠化等一系列工程建設,重塑了 702 平方公里,包括 83個村莊河網水系及 5
209、 條村莊河道、20 個主要湖漾和 5 條骨干河道的生態環境,為當地居民打造出了既有傳統的小橋流水人家,又有久居城市的人所追求的鄉村野趣,使得“水韻江南”再次煥發出昔日的生機和光彩。ESG 元素:元素:積極改善沙灘環境和海域生態環境,在表土存放、污水排放、生產垃圾處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重塑了 702平方公里,包括 83 個村莊河網水系及 5 條村莊河道、20個主要湖漾和 5 條骨干河道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水資源利用;其他自然資源保護及利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部分建筑企業在行業快速發展期間為提高房產周轉率,加快46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碳排放報告(2020年度),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67交付速
210、度,對建筑質量的要求亟待提升,導致近年來房地產產品質量投訴較多。2021 年房地產行業品質輿情報告顯示 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房屋及建材投訴案件多達 33,328 件47。國內優秀企業案例:萬物云城探索國內優秀企業案例:萬物云城探索“全域智能運營全域智能運營”城市管理新模式城市管理新模式深圳市萬物云城空間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全域智能運營”服務為核心,積極探索創新,將物業管理的系統性思維和流程管理能力融入城市治理,探索出了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萬物云城通過對城市內的政府職能、服務商業務流程的解構、重組,整合了城市原本低效重復的流程服務,顯著提升了城市運營的效率和市民體驗。另一方面,萬物
211、云城還用數字化的工具,將城市系統中的線下服務崗位、設備和調度系統接入“城市大腦”的線上數字系統中,形成了“線上+線下”的運營閉環,實現了城市服務任務的快速響應和運營管理標準的統一,真正做到提質增效。在這個系統管理模式之上,萬物云城還不斷擴展其涉及的具體模塊內容,至今已經實現了對市政環衛、綠化保潔、道橋管養、輔助巡查、生態環境檢測等 73 個業務種類的覆蓋,有效提升了全國 22 個城市的運營管理效率和市民生活體驗。ESG 元素:元素:對城市內的政府職能、服務商業務流程的解構、重組,提升了城市運營的效率和市民體驗(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將城市系統中的線下服務崗位、設備和調度系
212、統接入“城市大腦”的線上數字系統(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與包容性增長:創新驅動)員工安全方面,近年來建筑行業安全事故頻發,引起社會公眾對建筑工人施工安全的關注。國外優秀企業案例:國外優秀企業案例:Vinci 集團重視員工安全保障集團重視員工安全保障作為跨國建筑公司的 Vinci 集團,聘有 2,500 多名專門從事健康和安全工作的專家對生產員工開展專業安全培訓。內容覆蓋分析上游風險、更新和傳播安全標準、分析未遂事故和事故的根本原因以及提供適合每個業務線、現場類型和運營環境等多個方面。472021年房地產行業品質輿情報告,2022年 3 月,全聯全裝修產業分會聯合鳳凰網房產發布。68ESG 元素
213、:元素:對生產員工開展專業安全培訓(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員工健康與安全;人力資源發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基于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基于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成功實踐案例的借鑒,我們對中國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國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兩點建議:采用創新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采用創新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近期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涌現了包括節能建筑材料、數字化技術、智慧運營系統等多項助于推動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技術。建筑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情況,結合外部資源,在產品設計中積極采用這些新興技術,并探索相匹配
214、的商業模式,以推動傳統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強化供應鏈可持續管理:強化供應鏈可持續管理:隨著社會公眾對產品價值鏈的可持續性關注度提升,建筑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對其供應鏈的可持續管理,從而有效規避因供應商在可持續方面的合規性導致的供應連斷裂風險。同時,提升供應商的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也會有助于建筑企業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第四章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舉措總結企業可持續發展對各行各業的所有企業都至關重要。通過對十大行業的現狀分析和案例挖掘可以看到,不同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行業屬性及自身發展情況采取多種多樣的發展路徑,但首先最為關鍵的是要動起來,“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然后在不斷摸索嘗試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
215、路徑,從而達成目標并獲得成功。為此,本報告嘗試找到對中國可持續發展路徑進行思考分析,將前述具備較強普適性、遷移性的可持續發展建議進一步總結歸納,形成了更體系化的四步驟舉措框架,包括:戰略制定、核心業務可持續轉型、創建可持續新業務和賦能轉型四個部分,如下圖所示。69首先,企業應從全局的視角制定符合企業發展訴求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具體而言,企業應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 ESG 核心議題的視角,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對社會環境的影響。繼而根據企業情況進行重要性評估,確定對自身發展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并針對這些議題設定明確的目標和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愿景。在目標愿景的基礎上,企業還需要識別并挑選出達
216、成目標愿景的具體技術工具、解決方案和關鍵舉措,并制定出分階段的戰略實施路徑圖。在企業特別關注的凈零排放,以及公平和包容的商業戰略等細分話題上,企業也可以用同樣的步驟制定相應的戰略。其次,企業還應積極探索核心業務的可持續轉型,這里面主要包括可持續的采購和供應鏈,以及可持續生產制造。在可持續采購和供應鏈上,企業需要通過提升信息透明度、對供應鏈的環境社會影響設置適當的基線、目標和規范要求,同時積極履行對供應鏈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維度的盡職調查義務。在可持續生產制造上,企業需要先識別生產過程對環境和社會產生影響的重要環節和因素,積極了解外部先進的可持續制造技術和解決方案,并根據可行的技術方案和相應的財務影
217、響設計可供實施的解決方案。再次,面對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企業應該創建可持續發展的新業務來謀求增長。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識別市場由于可持續發展趨勢而出現的新需求,來調整自身的運營方式,開發可持續發展新業務,比如向快速增長的新能源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向亟待轉型的傳統能源和工業提供綠色解決方案,向日益關注食品健康的消費者提供無添加劑、低糖等概念的健康產品。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投身于可持續發展技術的風險投資,將自有資金或是撬動資金投資用于實現世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新技70術,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可以分享時代的紅利。最后,企業應該在信息披露、外部協作和員工組織等方面積極賦能可持續發展轉型的實現。在信
218、息披露上,企業應在短期內盡快建立 ESG 基礎數據的收集和披露內部機制,以優化 ESG 評分,并在長期內構建 ESG 數據基礎設施、數據治理、報告平臺和相應的分析能力,以更好追蹤可持續發展承諾,并指導集團和企業層面的運作。在外部協作上,企業積極建立與外部可持續發展生態網絡的聯系,并提高其在多方利益相關者倡議中的參與度,通過協作放大自身影響。在員工與組織上,企業應該在員工和組織內部大規模的快速的普及 ESG 專業知識和重要性并積極實踐,將可持續發展貫穿于包含領導方式、績效管理、流程管理、公司治理和企業文化等各個組織層面。71第 4 篇 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第一章 可持續發展生態的利益相關者和基礎設
219、施本報告重點聚焦行業可持續發展,但除了各行各業企業的積極參與,政府監管機構、國際機構和社會組織、資產所有者和管理機構、評級機構等可持續發展的利益相關者也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可持續發展生態。在這一點上,起步較早的歐美國家已經探索出較為成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而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而言,亟待建立起包括利益相關者、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架構?;仡欉^去,各利益相關者在可持續發展中分別發揮了極具“中國特色”的職能作用。政府監管機構:政府監管機構:中國的政府監管機構具有強大的政策號召力,是推動中國自上而下構建可持續發展體系的關鍵力量。從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政
220、府始終關注可持續發展議題,如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就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尤其在脫貧攻堅、能源結構轉型、污染物治理等社會公共目標上,中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諸多市場主體深度參與到社會公共目標的實現中指明方向,激勵市場主體踐行社會責任,提高社會福祉。此外,中國政府通過向公益類、商業二類國有企業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注入資本金來推動其深度參與中國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國政府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方向引領者、生態構建組織者的獨特作用,可以說,中國政府在某種意義上扮演的是最大的可持續投資出資人角色,能夠最大程度、最廣范圍、最長時間為可持續發展定向把舵。國際機構與社會組織:國際機構與社會組織:國際機構在中國
221、的可持續進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力量和經驗支持。首先,國際機構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發起人,是持續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前進的引領者,持續為各國可持續發展實踐貢獻智慧與經驗。其次,國際機構作為多邊合作的產物,能夠引導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協作,通過探究不同國家可持續優秀企業,為世界各國提高借鑒范本并以此對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中國的社會組織在可72持續發展進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激勵和推動作用。中國的社會組織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政府主導的行業自律性組織,如基金業協會、銀行業協會等;另一類是民間自發型社會組織。其中對可持續發展推動作用較大的是政府主導的行業自律性組織,他們數量較多,且在特定行業有較大影響力和號召力,
222、是可持續發展中的先行者。他們通過自律性倡議和行為規范,切實促進了部分行業可持續發展進程。目前,中國民間自發性社會組織整體起步較晚,其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價值的方式仍需進一步探索。資產所有者與管理機構:資產所有者與管理機構:資產所有者和資管機構作為投資中的重要參與者能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投資,進而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并持續激勵其他利益相關者加大對可持續發展的投入。而在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中,兩類資產對可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一類重要資產是中國機構資金的主要部分保險、銀行和亟待發展的養老金,它們多數具有國有背景和維護社會穩定、造福普惠人民的公共屬性,若能得到政府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和指導,將是快
223、速提高可持續發展投資意識滲透的速贏路徑。另一類則是零售資金,2020 年零售客群占整體資管資金比例達 55%,這意味著普通老百姓對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將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提高老百姓對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意識,是中國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任務之一。評級機構:評級機構:評級機構所制定的評分標準對于可持續發展方向具有指導作用,合適準確的可持續發展等級評估體系將助力中國進一步識別關鍵議題。評級機構目前發展較弱,缺乏廣泛認可度,主流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無法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因此,中國的評級機構需參考海外領先評級機制,引入國際可持續發展評分框架,再根據國際可持續發展評分框架,進行
224、本土化改良,以貼合中國本土市場發展狀況。企業:企業:企業是創造社會財富、提供就業的主體,也是消耗能源資源、產生碳排放的主體。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廣泛參與的主體,其對環境與社會的巨大影響是推進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因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既能夠有效地對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也可以對產業鏈上的其他主體(如消費者)起示范作用。因此,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踐行者,企業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進程。而在中國諸多企業類型中,國有企業的公共性質能夠使其在面臨“國家使命”時,將民生福祉和社會利益置于經濟利益之上,進而在中國眾多市場主體中發揮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廣和實踐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225、。73可持續發展中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數據、信息披露規范、評級和認證評估體系幾個方面??沙掷m發展體系的建設依賴于相關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比較性。直觀的數據能夠有效提高各利益相關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如若缺乏可靠可比的數據,各利益相關者則無法對可持續發展進程進行評估,難以識別關鍵議題并制定對應措施。而數據獲取主要依靠有效的企業信息披露、第三方可持續發展評級和可持續產品評估認證,從而實現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狀況的檢測、評價與跟蹤。目前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相關數據上仍較薄弱,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整體的信息披露水平較低,且相關信息披露規范仍在建設之中。此外,盡管全球各類國際組織、政府、交易所和第三方服務機
226、構發布了各式各樣的可持續評價標準,但各國的可持續評級認證標準差異甚大,而中國的本土評級認證機構缺乏廣泛認可及影響力,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因此,中國需要結合其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打造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體系,加強可持續發展價值內涵的本土化理解。第二章 利益相關者推動可持續發展建議未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成長性市場,在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帶動發展中國家進行可持續發展轉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起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生態探索的重任,引領適合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評級體系的建設,重視并有效發揮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重要作用,落實基礎設施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保障作用。政府和監管機構:通過
227、頂層政策設計和監管要求,促使企業重視可持續發展政府和監管機構:通過頂層政策設計和監管要求,促使企業重視可持續發展頂層規劃方面,首先,不同維度的引導和監管可由各相關部門分別負責,而對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披露要求則統一交由證監會和交易所牽頭。該監管模式一方面可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專業經驗,另一方面可避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多頭管理造成的權責混亂。英美日等國均采用此種模式。以日本為例,工業技術局和環境部牽頭監管環境,社會責任則主要由日本金融廳負責,公司治理交由日本金融廳和東京交易所負責,而日本交易所負責發布對于可持續發展整合的披露要求文件。其次,需引入強制披露要求。當前披露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的中國企業數量
228、較少,且其所披露的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數據維度少、量化程度低。如果不引入強制披露的要求,則需要長期宣74傳推廣才能促使企業自愿地進行可持續發展披露。因此,強制披露要求更適合中國的發展需求,能更快與國際接軌。不同行業可試點強制披露,例如可從電力(相關度高)和金融(帶動效應強)的行業入手。同時,政府可落實與強制要求相匹配的追責措施,從而確保信息披露的嚴肅性和專業性。第三,完善信息披露框架。國際標準的披露框架整體上已十分完善,監管機構可基于國際標準進行相關強制要求。如若與國際標準脫軌,則海外機構在華投資和中國企業出海融資可能會面臨一定阻礙。與此同時,監管機構在采用過程中可補充中國特色的披露要素,如化石
229、能源使用、扶貧類投入等?!皣H標準+中國特色”的模式有利于中國逐步擴大在可持續發展全球框架的影響力。供給側改革方面,首先需完善資管機構信義義務(Fiduciary Duty)規定。資管機構的信義義務要求其在投資過程中考慮長期價值因素,而可持續發展因素是影響長期價值的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可逐步在資管機構的信義義務中納入“在投資決策中合理納入有實質性影響的可持續發展因素,并準確披露相關投資方法”的規定。其次,要發揮政策性資金引導作用,例如政府引導資金、國有資本、養老金、保險等??梢栽谶@些長周期、政策性的資金管理人中優先試行可持續投資,從而對整個資管行業的觀念轉變起引領示范作用。第三是要引入財稅優惠
230、等激勵政策。政府通過減稅免稅、補貼、貼息等政策來鼓勵資產所有者和資管機構積極參與可持續投資,提高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增強可持續投資認同感。美英政府在該方面已有可借鑒的措施,如美國國稅局 2016年宣布私人基金會可以將基金用于回報率低于市場水平的影響力投資,并在盈利的同時享受稅收優惠。又如,英國政府于 2014 年頒布社會投資稅收減免政策(Social Investment Tax Relief),明確向社會企業投資股權或債權的個人投資者可將投資額的 30%抵扣個人所得稅。為推動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監管機構可借鑒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2019年發布的報告中梳理的政府為推廣影響力投資所使用
231、的政策工具,包括引導(調整政府導向或完善政府職能)、規則(制定并推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金融(運用金融資源)和宣貫(提供及分享信息)四大類。通過使用多類型綜合化的政策工具,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進程。國際機構和社會組織:倡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價值國際機構和社會組織:倡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價值國際機構和社會組織作為最初可持續發展的倡議者,可在中國繼續發揮其重要作75用。一方面,國際機構和社會組織需要不斷精進并深化自身對于可持續的理解,走在可持續發展價值理念的前沿,推動可持續理念深根于各方實踐之中。國際機構的專業知識能為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貢獻很多寶貴的發展智慧和經驗,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
232、供戰略性和前瞻性的指導。中國的社會組織則可發揮其在國情理解中的比較優勢,在可持續發展倡議中融合國際視野與中國特色,以更本土化的方式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國際機構和社會組織需發揮其自身獨有優勢,為推動發展中國家可持續實踐發力。作為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倡議者,國際機構可以借助其對各國可持續發展情況的廣泛了解,識別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特殊之處,并通過其影響力呼吁對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現狀的廣泛關注,從而推動改變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困境。例如,國際組織可以向中國的利益相關者介紹其他國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優秀實踐經驗,并借助經驗介紹的形式傳播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233、以指導進一步的可持續發展實踐。社會組織則在具體地區/國家/行業/領域具備其獨有的人才、組織、聯系以及資源,因此中國的社會組織可以作為可持續發展實踐的先行者,發揮獨特優勢,更加深入而具象化地倡議某個具體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痛點。資產持有人和管理機構:通過建設可持續發展投資能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資產的資產持有人和管理機構:通過建設可持續發展投資能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資產的發展發展資管機構作為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推動者,應加強配套資源和政策的使用,通過如投資標的的選擇或低息貸款等政策工具引導資產所有者在投資時提升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從整體上看,中國資管機構尚處于可持續發展初步階段。一方面,其在戰略布局中
234、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較少。另一方面,資管機構推出的業務中,盡管已經有一部分相關產品,但仍缺乏完整的可持續投資理念和標準。以推進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為例,資管機構可以從戰略引領、流程嵌入、基礎補缺三大層面推發力,進而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引領方面,資管機構應圍繞“提升企業總體社會影響力,為投資人實現穩健回報”,定義清晰、可量化、可行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自上而下指導具體發展計劃的設計。以貝萊德為例,其首席執行官拉瑞芬克(Larry Fink)曾在 2020 年給投資者的信中表明,未來貝萊德將把被投資標的的可持續發展情況作為與資產信用和流動性同等重要的考察因子。76流程嵌入方面,資管機構需從甄選可持
235、續投資標的、構建可持續投資方法論、提升被投企業可持續發展治理水平三大抓手出發,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嵌入投資全流程。在甄選可持續投資標的時,資管機構應拓寬可持續發展數據源,提升數據質量,同時梳理評級細則及權重,建立科學可持續發展評級模型,用以支持標的篩選和投資決策。目前,眾多私募股權 GP 和 LP 機構正致力于匯集可持續標準指標體系以推動可持續發展評級指標在私募股權行業中能率先實現統一。在構建可持續投資方法論方面,資管機構需針對不同資產類別,選用合適的可持續投資策略。該策略需以制度形式固定于公司投資決策流程中以確??沙掷m投資實際執行。根據 Global SustainableInvestment
236、Alliance 的統計,2020 年“可持續整合”策略已取代“負面篩選”策略成為全球七大可持續投資策略中最主流的策略,而“可持續主題投資”策略是近年來增速最快的投資策略,2016-2020 年該策略的資產規模年化增速達 63%。除此之外,資管機構應致力于提升被投企業可持續發展治理水平,通過積極參與投后督導工作,設計可量化、可追蹤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體系等方式,激勵并督促被投企業提高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推進被投企業可持續發展實踐的長足發展。此外,資管機構可以通過制定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投票政策并完善投票機制來確保投票政策和實際操作的一致性。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美國資產管理機構 Trian Partn
237、ers 近期對杜邦公司和達能集團在減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員工多樣性等方面的有效推動?;A補缺方面,資管機構需評估組織人才、數字化基礎能否支撐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和流程實現。一方面,資管機構需構建內部可持續發展治理組織架構,從領導層到執行層明確責任、分工和考核機制,為戰略落地提供組織保障。同時,資管機構需進行人才建設,通過向現有投研團隊進行可持續發展思維和投研方法的培訓和大力引入可持續發展數據分析師、相關話題專家、有經驗的投資經理等相關人才等措施,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其需要加強可持續發展相關數據能力,通過構建內部數據收集、分析、信息追蹤、管理維護體系,提升預測分析能力、決策
238、效率和準確性。數據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資管機構提高內部決策的透明度和制度化。評級機構和可持續發展數據體系:進一步建立權威性,并和相關數據源打通評級機構和可持續發展數據體系:進一步建立權威性,并和相關數據源打通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評估和數據體系的建立過程中,中國評級機構需進一步建立其權威性。構建“國際接軌+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是其樹立國內國際權威77性的關鍵。一方面,與國際接軌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有利于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從而提高中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影響力,以期進一步帶動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另一方面,結合中國本土化國情,優化評價維度、評價標準與評價權重,構建起適合發展中國家
239、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以期解決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廣大企業在國際主流評價體系中認可度較低的痛點,從而獲得中國本土企業和投資機構的認可。評價體系的優化主要包括評價維度的增設、評價標準的調整和評價權重再設置。在評價維度上,需增加與發展中國家國情相適應、體現發展中國家特色的評價維度。在評價標準的調整上,為適應中國可持續發展國情,中國評級機構需使評價標準與國家政策保持一致性,并推動評價標準更易量化、易比較。在評價權重設置上,中國的評級機構在評價權重設置時需結合發展中國家發展階段與國情。除評價體系的設立之外,評價所需數據來源是中國評級機構亟待提升的部分。由于中國企業信息披露尚不完善,評級機構可結合公開
240、披露及自主申報等多種手段,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實踐情況綜合考察。此外,中國的評級機構需建立自有數據庫,并與已有的海內外數據庫合作,打通相關數據源,從而彌補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數據不足的痛點。78附錄核心議題子維度定義環境(E)氣候變化:碳排放:公司運營的碳排放強度,是否合理處理碳排放相關的風險和機遇。產品碳足跡:評估公司產品碳排放量,是否在產品、服務的使用環境或供應鏈環節減少碳排放。綠色發展融資環境:金融機構在借貸活動中是否考慮到環境風險,是否利用環境機遇發展綠色金融。自然資源:水資源利用:公司運營的耗水量,對當地水資源的影響,是否制定水資源管理計劃,節約用水、循環利用水資源。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公
241、司是否可持續利用土地,是否減少對土地的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公司運營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否保護陸地、海洋的動植物。稀有金屬資源利用:公司是否合理利用金屬資源,避免過度開采。其他自然資源保護及利用污染與消耗:有害物質(廢水、廢氣、廢渣)排放與消耗:公司對環境的潛在污染,包括向空氣、土地、河流排放的各類有毒物質,是否建立高標準的廢氣、廢水、廢渣管理制度。包裝材料消耗:公司所使用的包裝材料是否可持續,是否有過量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是否有做出精簡包裝、降低環境影響的努力。能源消耗:公司是否高效利用能源資源,是否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從而優化能耗管理水平。79綠色發展:環保建筑:公司建筑是
242、否采用節能技術或建材,踐行環保理念,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稍偕茉醇扒鍧嵓夹g發展:公司是否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清潔技術。其他環境治理相關技術發展社會(S)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勞動力的復雜性(規模、勞動強度和經營區域)、管理者和員工關系、員工保護力度和員工參與度。員工健康與安全:公司的工作場所安全管理,包括:操作安全、工作壓力、職場暴力、消防安全、工作事故場所報告等。人力資源發展:公司招募人才能力,以及吸引、留住和培養高技能勞動力的能力。產品責任:產品安全與質量:公司是否有產品召回或產品安全問題,評估供應鏈和采購系統的管理能力以制造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工作,是否進行負責任的營銷實踐(不欺騙消
243、費者、披露盡可能多且準確的產品信息)。隱私與數據安全:公司收集的個人數據量,是否能良好應對潛在數據泄露的風險,是否建立保護個人數據的系統。負責任投資:公司在管理自身資產或代表他人管理的資產時對環境、社會和治理考慮的整合。行業產品責任(如醫療行業健康與人口風險;化工行業化學物質安全;金融行業金融產品安全):行業產品責任具體標準由行業特性而定,例如:評估醫療行業是否可以提前預測健康問題趨勢并做出應對;評估化工行業產品組合中是否存在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是否在研發傷害性小的替代品;評估金融行業是否為客戶提供可得、可信的金融產品。80創新增長:創新驅動(產品、技術、服務和模式創新、自主核心技術):公司
244、是否在產品、技術、服務和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和突破,是否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機會(如支持女性就業、提供殘疾人就業機會,幫扶中小企業等)利益相關者:供應鏈公平采購:公司是否能保證供應鏈工人的合法權益、合理公平地選擇供應商并保證采購的可溯源性和高質量。社會責任與社區關系(鄉村振興、應急救災、公益服務等):公司對當地社區關系的管理、處理沖突和人權問題的政策,是否參與當地社區發展的建設,開展捐贈、幫扶等項目,體現公司社會責任。社會機遇:行業提供的社會機遇(如通訊行業社會溝通可及性;金融行業融資可及性;醫療健康行業醫療服務可及性;營養健康及消費品行業 營養健康可及性):社會機遇具體由行業特性
245、決定,例如:評估通訊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和歷史上服務不足的市場(例如農村、老年人)擴大連通性和獲取信息做出的努力;評估營養健康行業是否為全民提供健康食品,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治理(G)公司治理:所有權和控制權與董事會:公司的股權架構,以及該架構對于股東權益、投資人利益的影響;董事會對于監管和制定公司發展戰略上的能力,是否能代表股東的權益,保護投資者利益,注重董事會背景多元化。薪酬體系及審計:公司薪酬制度是否公正合理,做到同工同酬,現行體系是否有效激勵員工并符合公司的戰略規劃;公司在審計和財務報告上的獨立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公司行為:商業道德與稅務透明:公司是否有商業欺詐、貪腐腐敗、洗錢、壟斷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加強監管;公司在稅務報告、營收報告的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