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022)(4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綠色和平: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022)(40頁).pdf(4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中國主要汽車集團 低碳化轉型表現2022年11月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 編者劉華 保航 感謝以下人員在報告撰寫過程中的支持江卓珊 李雨涵 馬倩儒 李星宇 倪垚 韓娜鴻 1目錄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執行摘要 .2第一章 背景 .6第二章 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價方法簡介 .82.1 評價對象 .92.2 評價方法 .102.3 數據來源 .12第三章 評價結果及主要發現 .133.1 總體結果 .143.2 企業低碳轉型規劃評價 .143.3 產品脫碳表現 .173.4 碳排放數據披露評價 .25第四章 建議 .26附表 .281.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得
2、分 .282.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分標準 .293.納入本次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下屬企業名單 .30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 執行摘要 3如何應對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關鍵的挑戰之一。近年來,史無前例的熱浪、野火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生命垂危的海洋生物、加速消融的極地冰川以及瀕臨崩潰的生態系統,都在反復地提醒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刻不容緩。2020年,中國明確提出了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下稱“雙碳”目標)力爭二氧化碳排放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并于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而作為碳排放重要來源的汽車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助力“
3、雙碳”目標的達成上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保有量和銷售量都較高的乘用車領域。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測算,2021年中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達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t CO2e)。其中,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達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t CO2e)1。乘用車領域的脫碳進程勢必影響到中國的“雙碳”目標能否順利達成。在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占比最高,這也是汽車行業低碳化轉型的重點方向。中汽中心的測算顯示,2021年中國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74%的碳排放由燃料的生產和使用產生,遠超汽車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要實現汽車使用階段的低碳化,
4、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零排放汽車市場滲透率。在2021年中國不同類型乘用車單車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量中,純電動乘用車的碳排放量最低,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相較汽油乘用車低43.4%,相較柴油乘用車低59.5%。在此背景下,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乘用車電動化轉型表現將影響汽車行業的整體碳中和的進程。本研究選取了2021年中國乘用車銷量最高的前十家汽車集團,通過整理和分析公開數據,以企業低碳轉型規劃、產品脫碳表現和碳排放數據披露三個維度,來評價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的低碳化轉型表現。主要發現 在企業低碳轉型規劃方面,各大車企有所進展但質量參差不齊;從十家汽車集團的碳中和與碳減排規劃上看,目前
5、仍有上汽集團、東風集團、比亞迪和奇瑞集團尚未推出碳中和規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作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引領者的比亞迪,也仍未推出相關規劃。在已公布碳中和規劃的汽車集團中,大部分缺乏明確的碳中和范圍界定或階段性碳減排目標。吉利集團的碳中和適用范圍界定較為清晰,同時吉利還設定了相應的階段性碳減排目標,在碳中和規劃質量上領先其他汽車集團。在是否承諾當到達某一時間節點時就只銷售零排放汽車方面,比亞迪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明確承諾只銷售零排放汽車的汽車集團。其余車企,即使是已宣布碳中和時間線的汽車集團,也尚未承諾將只銷售零排放汽車。執行摘要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4 在產品脫碳方面,各汽車集團的表現差異
6、明顯,部分頭部企業的表現低迷;從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售情況來看,盡管這是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爆發式增長的一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的比重近12.8%),但前十大汽車集團在純電動乘用車的銷售表現上差異明顯。比亞迪一枝獨秀,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其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以下簡稱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約為43.7%,遠高于其他汽車集團,也高于同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占比,即上文提到的12.8%。除比亞迪外,只有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高于12.8%。其余汽車集團則均低于這一水平,對提升純電動乘用車市場滲透率的拉動作用有限。從純電動乘用車的累計銷量占比來看,中國純電
7、動乘用車在2018-2021年的累計銷量達527萬輛,占中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的6.19%,但只有比亞迪、奇瑞集團、北汽集團和長城汽車這四家的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超過了6.19%這一比例,其余汽車集團的累計銷量占比均低于這一水平。其中,一汽集團和東風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最低,分別只有1%和2.3%,轉型速度緩慢。從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的增長情況來看,2019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整體銷量占比相較2018年增長0.69%,2020年較2019年增長約1%。而2021年則出現了快速增長的情況,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占比相較2020年增長了約7.8%。但從汽車集團各自的表現來看,只有廣汽
8、集團、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在2018-2021年持續保持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的態勢,其余汽車集團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波動。從增長幅度來看,除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和廣汽集團以外,2018-2021年其余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的增速在各年度均低于中國整體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的增速。從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來看,2018-2021年,除比亞迪外,其余九家汽車集團下屬企業均至少出現一次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的情況。其中,東風集團、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和長安集團下屬企業不達標次數較多。從2021年開始,隨著各家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的增長,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情況有所改觀。在碳
9、排放數據披露方面,企業急需提升披露質量;在納入評價的十家集團中,有七家公布了相關碳排放數據,其中五家公布了范圍一和范圍二2碳排放數據,而吉利集團是唯一一家公布范圍三碳排放數據的汽車集團。長安集團、北汽集團和奇瑞集團,則尚未公布碳排放數據。5建議 首先,汽車制造商仍需加大汽車零碳化轉型的力度,盡早制定燃油車退出的時間表,實現全面的汽車零排放轉型。另一方面,由于汽車制造商的銷售結構中傳統燃油車仍占據主導地位,傳統燃油車的燃料消耗效率影響著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水平,汽車制造商在加快電動化轉型的同時也需改善其燃油車車型的燃料消耗效率。其次,汽車制造商應推出具體的低碳轉型規劃,包含明確的碳中和時間線、清晰的
10、碳中和范圍界定以及可量化的階段性減排目標。目前被納入評價的汽車集團中,仍有四家汽車集團未出臺相關的碳中和時間線。即使是已出臺相關時間線的汽車集團,其碳中和規劃也缺乏明確的碳中和范圍界定或階段性減排目標。執行摘要 最后,汽車制造商應加強其碳排放數據的披露及相關數據的細致程度(應包含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的碳排放數據)。碳排放數據披露,是追蹤企業碳減排承諾是否兌現的基礎。在被納入評價的汽車集團中,目前仍有近半數的汽車集團尚未公布其范圍一和范圍二的碳排放數據。在已公布碳排放數據的企業中,只有吉利集團一家公布了細致程度至范圍三的碳排放數據情況。背景第一章 7作為碳排放重要來源的汽車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
11、和助力雙碳目標達成上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特別是汽車保有量和銷售量都較高的乘用車領域。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下稱中汽中心)測算,2021年中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達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t CO2e)。其中,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達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t CO2e)3。乘用車領域的脫碳進程勢必會影響到中國“雙碳”目標能否順利達成。在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使用階段碳排放占比最高,這是汽車產業低碳化轉型的重點方向。中汽中心的測算顯示,2021年中國乘用車車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74%的碳排放由燃料的生產和使用產生,遠超過汽車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要實現汽車使用階段的低碳化,最有
12、效的方式是提高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零排放汽車市場滲透率。在2021年中國不同類型乘用車單車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量中,純電動乘用車的碳排放量最低,相較汽油乘用車少43.4%,相較柴油乘用車少59.5%4。在此背景下,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的乘用車電動化轉型和規劃表現將影響汽車行業的整體碳中和進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1中國汽車銷量達2627.5萬輛,比上年增長3.8%5。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最為亮眼,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比上年增長1.6倍,占汽車總銷量的13.4%6。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主要汽車集團相繼推出了電動化戰略,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同時,為回
13、應中國政府提出“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部分汽車集團也提出了達到碳中和的時間線和相關規劃?;谝陨媳尘?,本報告將評估主要汽車集團的低碳化轉型表現。第一章背景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價方法簡介第二章 92.1 評價對象依據2021年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共同發布的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名單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乘用車2021年銷量數據等綜合信息7,本研究選取了十家乘用車銷量最高的中國汽車集團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風集團)、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
14、集團)、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汽集團)、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吉利集團)、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安集團)、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比亞迪)、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城汽車)、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奇瑞集團)。涉及集團下屬企業時,本報告按照集團占有企業股份比例的情況進行劃分,股比達到或超過50%的下屬乘用車生產企業,會被納入相應的汽車集團進行評價。企業名單詳見附表3。本報告的評價范圍以乘用車為主,暫未將商用車納入范圍。報告中所提及的乘用車主要包括基本型乘用車(轎車)、SUV(Sport Utility Vehicle,運動型多用途車)和MPV(Multi-Pu
15、rpose Vehicle,多用途汽車)三類車型。2021年中國各汽車集團乘用車市占率|圖 2.1東風集團12.00%一汽集團14.48%上汽集團21.20%其他9.21%比亞迪3.48%長安集團8.06%廣汽集團10.15%奇瑞集團4.36%吉利集團7.14%北汽集團4.95%長城汽車4.97%第二章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價方法簡介原始數據來源:Marklines8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10 2.2 評價方法本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維度評價汽車集團的低碳化轉型表現:1.產品脫碳表現2.企業低碳轉型規劃3.企業碳排放的數據披露情況選取以上三個維度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慮。首先,在乘用
16、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占比最高。數據顯示,乘用車使用階段的碳排放約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七成以上9,因此產品脫碳環節的表現是衡量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進展的最重要維度。鑒于此,本研究將這部分的評價權重設定為71%。其次,除了產品脫碳的表現,企業低碳轉型規劃也反映了汽車制造商的轉型決心和意愿,因此在評價過程中也將企業的低碳轉型規劃納入評價范圍,評價權重為21%。最后,在汽車產業的供應商采購和生產制造環節,由于相關碳排放數據缺乏披露以及數據統計口徑的差異,本次評價體系將只考慮碳排放總量和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碳排放10數據的披露情況。評價權重設為8%。更細節的評價規則如下。企業低碳轉型規
17、劃的評價維度主要包括兩項指標:(1)碳中和與碳減排規劃(權重為11%);(2)是否承諾到某一時間點時企業只銷售零排放汽車11(權重為10%)。碳中和與碳減排規劃指標包括以下評價細項:a.企業是否設立碳中和時間表;b.是否說明碳中和目標適用范圍,包括碳中和具體所指的范圍以及是否清晰說明碳中和目標涵蓋范圍一、二和三的碳排放;c.是否設立階段性減排目標(較基準線至少五年期),其中包括:是否設定整體碳減排目標(碳排放強度或碳排放絕對量下降目標)、是否制造端減排目標以及是否供應鏈端減排目標。是否承諾到某一時間點時只銷售零排放汽車這項評價指標,則考慮兩方面的要素:a.企業是否明確承諾只銷售零排放汽車;b.
18、若是,則根據企業承諾實現只銷售零排放汽車的時間點再給予評價,承諾實現只銷售零排放汽車的時間節點越早,得分越高。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插電混動型汽車在缺電的情況下仍需內燃機驅動,仍會產生相應的碳排放,因此插電混動型汽車并不歸入零排放汽車。產品脫碳表現的評價包括以下指標:(1)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權重為10%);(2)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權重為15%);(3)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情況(權重為15%);(4)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權重為15%);(5)2018-2021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權重為16%)。設定以
19、上指標的依據在于:首先,目前汽車低碳化轉型的主要技術路線包括純電動、燃料電池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等方式。目前已有研究顯示,中國的插電混動汽車的實際油耗與標稱值的差距較大12,并不能帶來預期減排效果,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暫不考慮插電混動汽車的表現。另一方面,燃料電池汽車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規模過小。因此本報告對產品脫碳上的評價主要關注企業在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最后,由于目前絕大部分車企的銷售結構仍以傳統燃油車為主,因此產品脫碳部分仍將汽車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納入評價范圍。在評價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累計銷量這一指標評價時,依據各企業在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累計銷
20、量進行賦分,銷量越高,得分越高,銷量越低,得分下降。在評價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時,本研究以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約12.8%13)為基準,對各大汽車集團2021年純電 11動乘用車銷量占比進行評價。若汽車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低于該基準越低,得分越低,高于該基準越高,得分越高。評價在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情況時,本研究以2018-2021年間各年度中國乘用車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率為參考14,對比同階段各大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比例的變化情況,根據增長幅度的不同給予相應的分數。若汽車集團年度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未增長,將不得分。
21、在評價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時,本研究以2018-2021年行業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為基準(6.19%15)進行相應評價。汽車集團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高于該基準越高,得分越高,低于該基準越低,得分越低。在評價2018-2021年集團下屬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時,本研究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表進行評價。若汽車集團下屬乘用車企業在評價年度出現不達標情況,該汽車集團本年度不得分。如果未出現不達標情況,將給予相應的分數。最后,本研究將汽車集團碳排放量和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碳排放量的數據披
22、露情況作為碳排放數據披露表現納入評價范圍??紤]到汽車企業范圍三碳排放量遠高于范圍一和范圍二的排放量16,范圍三碳排放量披露對汽車企業規劃脫碳路線至關重要。因此,本報告在評價碳排放數據披露時,給予汽車集團范圍三碳排放數據披露情況更高的評價權重。關于評價體系,見下表。企業低碳轉型規劃評價評分項指標描述權重1碳中和與碳減排規劃 設立碳中和時間 對碳中和目標范圍作出說明 設立階段性碳減排(較基準年至少五年期)目標11%2承諾到某一時間點只銷售零排放汽車 承諾到特定的時間點時只銷售零排放汽車10%產品脫碳表現評分項指標描述權重3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 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
23、計銷量10%4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 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占集團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15%5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情況 2018-2019年、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各年間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15%6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 2018-2021年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乘用車累計銷量的比例15%72018-2021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 2018-2021年各年度汽車集團下屬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16%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價指標|表 2.1第二章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價方法簡介
24、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12 碳排放數據披露評價評分項指標描述權重8碳排放數據披露 汽車集團碳排放量披露以及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的碳排放量披露8%2.3 數據來源除非特殊說明外,本研究涉及的信息、數據均從公開渠道獲得。本研究通過參考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市場監管總局共同公布的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表來獲取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數據。研究通過Marklines(全球汽車產業平臺)的數據庫獲取各集團企業的年度銷售數據。本研究還參考了各大汽車集團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和環境、社會與治理報告(ESG)以及其他可從公開渠道獲
25、得的信息。本研究所采用的年度數據截止到2021年,其他數據統計工作至2022年7月已全部完成。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價指標(續)|表 2.1 13評價結果及主要發現第三章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14 3.1 總體結果總分產品脫碳表現(71%)企業低碳轉型規劃(21%)碳排放數據披露(8%)比 亞 迪726444長城汽車463844上汽集團323101吉利集團301398北汽集團231670奇瑞集團212100廣汽集團201154長安集團171340東風集團11524一汽集團8341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得分|表 3.13.2 企業低碳轉型規劃評價1)碳中和及碳減排規劃自
26、中國于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各大車企都正在加速研究和制定碳中和規劃。企業碳中和規劃的出臺,反映了汽車集團對于碳中和目標的重視程度。根據評價結果,十家汽車集團中,仍有上汽集團、東風集團、奇瑞集團和比亞迪尚未公布碳中和規劃。在已公布碳中和規劃的汽車集團中,絕大部分企業碳中和規劃缺乏明確的邊界定義,或階段性的減排目標。被納入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中,長安集團、吉利集團、長城汽車、北汽集團、一汽集團和廣汽集團等六家汽車集團公布了其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點。其中,有三家汽車集團承諾或規劃碳中和時間點為2045年,其余汽車集團的碳中和時間點在2050年或2050年以后。15汽車集團碳中和時間點相關表述上汽
27、集團-長安集團2045年(僅指長安汽車)長安汽車雙碳目標:2027年實現碳達峰,2045年實現碳中和17。吉利集團2045年吉利集團2045年實現全鏈路碳中和;吉利汽車2045年實現碳中和,碳中和目標規劃包含“使用端”、“制造端”和“供應端”三個方面。18東風集團-長城汽車2045年報告期內長城汽車發布“2025戰略”目標,加速企業低碳智能升級,計劃2045年全面實現碳中和。19比 亞 迪-北汽集團2050年北汽集團“雙碳”行動的目標是全力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產品全面脫碳、運營碳中和。20奇瑞集團-一汽集團2053年中國一汽計劃到2053年,基本達到凈零排放水平,具備實現碳中
28、和能力。21廣汽集團2050年廣汽集團承諾,將于2050年前(挑戰2045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22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碳中和規劃|表 3.2就碳中和適用范圍的說明來看,在已承諾碳中和的六家汽車集團中,吉利集團關于碳中和目標的界定相較其他企業更為清晰。其業務主體吉利汽車碳中和目標規劃包含“使用端”、“制造端”、“供應端”三個方面,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相應的減排路徑。廣汽集團提出的是“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北汽集團提出的則是“產品全面脫碳和運營碳中和”。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描述仍未明確其碳中和目標是否涵蓋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的碳排放,碳中和規劃質量仍有改善的空間。而在階段性碳減排目標(較
29、基準線至少五年期)設定上,只有吉利、東風和北汽三家汽車集團設定了相應的階段性碳減排目標,其余車企均未設立。此外,吉利集團的業務主體吉利汽車設定了供應鏈端和制造端的碳減排目標。第三章評價結果及主要發現注:-代表沒有相關信息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16 汽車集團整體碳減排目標制造端和供應鏈端碳減排目標上汽集團-長安集團-吉利集團吉利汽車:到 2025 年單車全鏈路碳排放減少 25%以上(以 2020 年為基準年)。24吉利汽車:各車系供應端碳排放量減少20%;25 制造端減排50%26。東風集團到2025年碳排放強度將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降低15%。27-長城汽車-比 亞 迪-北汽集團“十
30、四五”期間單位產值碳排放下降21%,單車碳排放下降24%。28-奇瑞集團-一汽集團-廣汽集團-中國主要汽車集團階段性減排目標23|表 3.32)承諾到某一時間點時只銷售零排放汽車由于在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汽車在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占比最高,汽車制造商在產品端的凈零排放就顯得格外重要。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100多個國家政府、城市、州和主要企業簽署了關于零排放汽車和廂型車的格拉斯哥宣言,承諾到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場”只銷售零排放汽車,到2040年在全球范圍內只銷售零排放汽車29。其中簽署宣言的汽車企業包括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梅賽德斯-奔馳等。比亞迪是唯
31、一一家簽署該宣言的中國汽車制造商,并于2022年4月對外宣布,將停止傳統燃油車的生產,將集中注意力發展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汽車30。盡管插電混動汽車在虧電狀態下,仍需內燃機驅動,進而產生碳排放,但比亞迪這一舉措對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低碳化轉型仍將發揮引領作用。除比亞迪以外,在被納入此次評價的汽車集團中,目前仍無一家承諾將只銷售零排放汽車。注:1.-代表沒有相關信息 2.本表根據集團官方渠道公布的信息匯總統計,其他非官方渠道發布或轉載的信息未予采納。173.3 產品脫碳表現1)主要汽車集團的乘用車電動化轉型表現a)各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情況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
32、四個階段31。第一階段:2009年之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探索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從起步到成長,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摸索,電動化等新能源方面開展了一些早期的研究、投入和探索。2001年開始的中國“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啟動。32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間,中國投資11億元啟動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33。第二階段:2009-2013年。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其中針對電動汽車產銷規?;贫四繕?,推廣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成為十一項政策措施之一。34 2010年底,新能源汽車產業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七大戰略重點新興產業之一。35 隨后,
33、一些試點計劃和補貼政策開始推出。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配套設施和市場認知等多方面因素,純電動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通過對Marklines的數據整理顯示,2010-2013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僅為22,386 輛。36 第三階段:2014-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興起。隨著政策的調整、燃油車限購等規定的執行,再加上受到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升級迭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升溫。以純電動技術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開始逐步增長。同時,這也促進了汽車企業的投入增加、配套設施的完善和公眾認知的改變,奠定了中國純電動等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基礎。2017年,
34、中國出臺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37,為中國汽車產業逐步向新能源化過渡做出了戰略引導。同時,對企業的傳統燃料汽車油耗和新能源汽車生產比例進行要求的“雙積分”政策出臺,這一政策成為汽車企業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壓力和動力。通過對Marklines的數據整理顯示,2014-2017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達到847,939輛38。第四階段:2018年以后,隨著“雙積分”政策執行,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國各大汽車集團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和戰略,相繼推出純電動等新能源乘用車,以響應政策和市場的變化。同時,限購等因素的影響、技術的飛躍、配套設施的完善、消費者認知的改變等因素都推進了純電動等新能源汽車市
35、場的成熟,純電動乘用車銷量開始加速增長。通過對Marklines的數據整理顯示,2018-2021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猛增到5,271,331輛,大約是上一階段銷量的621.7%,從2010年至2021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為6,141,656輛39。納入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情況如圖3.1。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18 回顧這十家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的歷史銷售情況,2010-2021年這十家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總和占同期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的71.67%。2010-2021年上汽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約為107萬輛,位居首位
36、;作為中國乘用電動汽車的早起推動者之一的比亞迪緊隨其后,同期累計銷量約82萬輛;北汽集團約為55萬輛,位居第三。其余集團同期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均低于40萬輛。其中,一汽集團同期累計銷量約13萬輛,位列十家汽車集團的末尾。2010-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圖 3.1單位:輛累計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一汽集團長安集團長城汽車奇瑞集團廣汽集團吉利集團比 亞 迪東風集團北汽集團上汽集團600,0002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400,0000數據來源:Marklinesb)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集團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2021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市
37、場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通過對Marklines的數據整理顯示,乘用車全年總銷量約2109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全年總銷量269.9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占比大約12.8%40。納入本次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售總量接近171.8萬輛。2021年各大集團乘用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如圖3.2。19盡管2021年是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快速增長的一年,但從這十家汽車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來看,只有比亞迪、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這三家車企的數據超過或接近中國乘用車銷量中純電動乘用車的占比,對電動化轉型有相應的帶動作用。比亞迪作為中國純電動汽車的先行者,自2010年率先試水純電動汽車領域,經過十多年的
38、努力,其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占比已達到43.67%,這一成績遠遠領先納入評價的其他的汽車集團。近幾年,上汽集團憑借熱銷車型“五菱宏光MiniEV”(2021年該車型銷量約42.6 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快速提升。不過,由于2021年上汽集團乘用車總銷量約447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占集團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為13.8%,僅略高出中國電動乘用車整體銷量占比。長城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占比接近行業平均水平,2021年約為12.9%。東風集團、吉利集團、北汽集團和一汽集團2021年乘用車的銷量均不足本集團乘用車總銷量的5%,遠遠低于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占比(約12.8%),對
39、整個行業的低碳化轉型的拉動不利。其中,北汽集團作為較早踏入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汽車集團,其曾于2017-2019年連續三年位居十家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榜首,但近幾年其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下滑。2021年北汽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僅有36,259輛,位列十家集團最后一位,不足其純電動乘用車歷史銷量最高年份的四分之一。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圖 3.22021年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2021年中國乘用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一汽集團上汽集團東風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奇瑞集團 廣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長安集團020%10%30%5%25%15%35%40%45%50%5.98%43
40、.67%13.83%12.88%10.67%6.21%4.99%4.47%3.48%2.65%12.8%第三章評價結果及主要發現數據來源:Marklines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0 c)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變化情況2018年開始,在政策扶持、技術迭代、產品成熟、配套完善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純電動汽車日益獲得市場認可,行業步入增長期。從純電動乘用車的整體增長趨勢來看,出現了平緩增長乃至井噴式增長的趨勢(見下圖),2019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中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占比相較2018年增長0.69%,2020年相較2019年增長約1%。2021年則出現了爆發式增長,2021年
41、中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相較2020年增長了約7.8%。2010-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變化情況|圖 3.3上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城汽車奇瑞集團吉利集團比 亞 迪長安集團單位:輛廣汽集團一汽集團北汽集團2010年2014年201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2011年2015年2019年2013年2017年2021年2018-2021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圖 3.402%4%6%8%10%12%14%3.26%12.8%3.95%4.96%2018年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2020年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2019年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2021年乘用車中純
42、電動銷量占比0700,000500,000300,000600,000400,000200,000100,000數據來源:Marklines數據來源:Marklines 21本項評價依據十家汽車集團2018-2021年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的年度變化情況以及行業平均數據,衡量各集團在這一階段推進產品脫碳化方面的綜合表現。從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的年度變化情況來看,在2018年到2021年間,只有廣汽集團、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持續保持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的趨勢,其余汽車集團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波動(見下圖)。其中,北汽集團在2019-2020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衰退,從2019年約9%的純電動
43、乘用車銷量占比下降到2020年約2.7%。除此之外,奇瑞集團和長安集團在2018-2020年度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持續下滑。從增長幅度來看,2018-2021年,除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和廣汽集團以外,其余企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的增速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以2018-2021年各年度中國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增長率為基準線,只有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在個別年度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增幅。以2020-2021年度為例,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率均高出行業平均水平(2020年-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純電動乘用車占比增長率約7.8%),其中比亞迪高出
44、近4.5%,其余八家汽車集團均低于行業增長率。2018-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乘用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變化|圖 3.52018年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2019年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2020年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2021年乘用車中純電動銷量占比020%10%30%5%25%15%35%40%50%45%一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東風集團長安集團廣汽集團奇瑞集團長城汽車上汽集團比亞迪第三章評價結果及主要發現數據來源:Marklines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2 d)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考慮到2021年是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快速增長的一年,而部分企業在電動化的
45、投入和銷售會部署得更早,本部分也對2018-2021年度各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與集團乘用車累計總銷量進行了比較。同時,我們還參考了2018-2021年中國整體市場新售乘用車中純電動汽車占比情況,以衡量這十家汽車集團是否達到或超過了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的平均水平。中國主要汽車集團2018-2021年度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變化與行業平均水平對比|圖 3.62018-2019年乘用車純電動銷量占比增長率較行業平均水平(0.69%)差值2019-2020年乘用車純電動銷量占比增長率較行業平均水平(1.01%)差值2020-2021年乘用車純電動銷量占比增長率較行業平均水平(7.84%)差值
46、010%-5%-10%15%5%一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東風集團長安集團廣汽集團奇瑞集團長城汽車上汽集團比亞迪2018-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圖 3.72018-2021年純電動車累計銷量占比2018-2021年中國乘用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一汽集團上汽集團東風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奇瑞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長安集團020%10%30%5%25%15%35%40%33.49%8.91%6.42%6.26%5.14%4.38%3.29%2.99%2.27%1.07%6.19%數據來源:Marklines數據來源:Marklines 23可以看出,比亞迪一枝獨秀
47、,其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高達33.49%,大幅領先平均水平,奇瑞集團、北汽集團和長城汽車同期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分別為8.91%、6.42%和6.26%,略微高于平均水平。與之相對,其余六家集團均低于平均水平。一汽集團2018-2021年度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與同期集團乘用車總銷量相比,占比僅為1.07%,遠遠低于同時期行業平均水平,也與一汽集團在中國乘用車領域的銷量和所處地位相去甚遠,在該項評價中位列十家集團的倒數第一。2)2018-2021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 由于燃油車仍主導中國的乘用車銷量結構,汽車產品端的低碳化一方面取決于純電動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
48、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汽車集團傳統燃油車型的燃料消耗情況。根據工信部公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情況41,本研究針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進行了統計,并評價了相應汽車集團下屬的乘用車生產企業平均燃料量消耗達標情況。(在評價各集團時,將其控股股權達到50%及以上的乘用車生產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情況納入評價范圍)。統計發現,從2018-2021年,除比亞迪外,其余九家汽車集團下屬的汽車企業均出現至少一次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的情況。其中東風集團、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和長安集團下屬乘用車生產企業不達標次數較多(見表3.4)。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奇瑞集團、北汽集團和長城汽車在2018-2021
49、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三家汽車集團仍在不同年份出現了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的情況。其中,奇瑞集團和北汽集團在上述幾年中每年都存在其下屬乘用車生產企業未達標的情況。這也說明,要達到最大的碳減排效益,企業在發展電動車的同時,也須注重傳統燃油車隊燃料效率的提升。集團2018納入評價的集團下屬企業個數2018不達標下屬企業次數2019納入評價的集團下屬企業個數2019不達標下屬企業次數2020納入評價的集團下屬企業個數2020不達標下屬企業次數2021納入評價的集團下屬企業個數2021不達標下屬企業次數上汽集團74767675東風集團1110119111175一汽集團736
50、46552北汽集團146148136138吉利集團30416463奇瑞集團41424343廣汽集團64636564比 亞 迪20202020長城汽車10101120長安集團747655532018-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下屬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次數|表 3.4第三章評價結果及主要發現原始數據來源:工信部及各汽車集團控股下屬企業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4 從時間維度來看,2018-2020年吉利集團、一汽集團和奇瑞集團三家集團下屬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次數在增加。這一方面受汽車集團的燃油車為主的銷售結構及傳統燃油車燃料效率所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其電動車銷量占比下滑的
51、影響。奇瑞集團從2018年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10.93%下降到2020年的6.34%,吉利集團則從2018年的純電動銷量占比3.44%下降到2020年的1.71%。從2021年開始,隨著各家集團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快速增長,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有所改觀。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和長安集團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相較2020年有較大幅度的提升,2021年其下屬企業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次數有所降低。但隨著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標準的持續加嚴,達標難度也日益加劇。只有更有雄心的電動化轉型和傳統車型的節能降耗,車企才能滿足日益趨嚴的監管要求。2018-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下屬
52、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情況|圖 3.82018年集團下屬企業 不達標次數2019年集團下屬企業 不達標次數2020年集團下屬企業 不達標次數2021年集團下屬企業 不達標次數084122106上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集團奇瑞集團吉利集團北汽集團一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數據來源:工信部 253.4 碳排放數據披露評價 鑒于各主要汽車制造商在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碳排放數據的統計口徑和計算方法之間存在差異,目前各企業的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碳排放數據缺乏橫向和縱向可比較性。因此,本部分評價只考慮各汽車制造商碳排放數據的披露情況。通過整理各家企業所發布的環境、社會和管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
53、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現,在被納入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中,有七家公布了相關碳排放數據,其中五家公布了范圍一和范圍二碳排放數據,而吉利集團是唯一一家公布了范圍三碳排放數據的汽車集團。長安集團、北汽集團和奇瑞集團則未公布碳排放數據。集團范圍一碳排放數據范圍二碳排放數據范圍三碳排放數據碳排放量數據最新數據公開年份上汽集團2021年長安集團2021年吉利集團2021年東風集團2021年長城汽車2021年比 亞 迪2021年北汽集團2021年奇瑞集團-一汽集團2020年廣汽集團2021年中國主要汽車集團碳排放量、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碳排放數據披露情況|表 3.5第三章評價結果及主要發現注:代表已披露,代表
54、未披露。-代表沒有相關信息。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6 建議第四章 27汽車行業作為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影響著中國“雙碳”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如何加速汽車產業的低碳化轉型,是未來一段時間各大汽車制造商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诒狙芯康南嚓P發現,針對主要的汽車制造商有以下低碳化轉型建議:首先,汽車制造商需加大汽車零碳化轉型的力度,盡早制定燃油車退出的時間表,實現全面的汽車零排放轉型。盡管2021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的一年,但從更詳細的數據分析來看,這種增長趨勢呈現出不均衡的狀態。電動車增長主要來自于比亞迪、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等企業。而位居中國汽車銷量頭部的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吉利集團和
55、廣汽集團等企業的電動化轉型仍較緩慢,產品結構仍以燃油車為主導。另外,在產品脫碳方面,汽車制造商在加快零排放轉型的同時也需提升其燃油車的燃料消耗效率。其次,汽車制造商應推出具體的低碳轉型規劃,包含明確的碳中和時間線、清晰的碳中和范圍界定和可量化的階段性減排目標。目前被納入評價的頭部汽車集團中,仍有四家尚未公布相關的碳中和時間線。而在已公布碳中和時間線的汽車集團中,大部分也缺乏明確的碳中和范圍界定或階段性碳減排目標。最后,汽車制造商應加強其碳排放數據的披露及相關數據的細致程度(應包含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的碳排放數據)。碳排放數據披露,是追蹤企業碳減排目標落實情況的基礎。研究發現,在被納入評價的汽
56、車集團中,目前仍有近半數的汽車集團尚未公布其范圍一和范圍二的碳排放數據的情況。在已公布碳排放數據的企業中,只有吉利集團一家公布了細致程度至范圍三的碳排放數據情況。第四章建議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28 附表汽車 集團總分碳中和與碳減排規劃(11%)承諾到某一時間點只銷售零排放汽車(10%)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10%)2021純電動乘用車 銷量占比(15%)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情況(15%)2018-2021年純電動累計銷量占比(15%)2018-2021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16%)碳排放數據披露(8%)比 亞 迪720481510
57、15164長城汽車46402969124上汽集團320010105601吉利集團3090302448北汽集團2370502900奇瑞集團21003711000廣汽集團2050234204長安集團1740331600東風集團1120202104一汽集團840102001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得分|附表1 29企業低碳轉型規劃21%21評分項指標描述權重分數1碳中和與碳減排規劃該項指標的評價維度:是否設立并公布碳中和時間;是否說明碳中和適用范圍,包括:1)說明碳中和范圍;2)清晰陳述碳中和覆蓋范圍一、二、三的碳排放);是否設定階段性碳減排目標(時間至少五年),包括:1)是否設定整體碳減排目
58、標(碳排放強度或碳排放絕對量下降目標);2)是否設定制造端的碳減排目標;3)是否設定供應鏈端的碳減排目標。11%112承諾到某一時間點時只銷售零排放汽車該項指標的評價維度:汽車集團是否承諾到某一時間點時只銷售零排放汽車;再根據汽車集團所承諾只銷售零排放汽車時間點,給予相應的分數。10%10產品脫碳表現71%71評分項指標描述權重分數32010-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根據2010-2021年集團純電動乘用車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情況進行評分,累計銷量越高,得分越高。10%104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以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約12.8%42)為基準,對各大汽車
59、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進行評價。若汽車集團的純電動乘用量占比高于該基準越高,得分越高;純電動車銷量占比低于該基準越低,得分越低。15%155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情況以2018-2021年間各年度中國乘用車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率為參考線43,對比同階段汽車集團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比例的變化情況,根據增長幅度的不同給予相應的分數。若汽車集團年度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未增長,將不得分。15%156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以2018-2021年行業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為基準(6.19%44),對各大汽車集團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
60、比進行評價。汽車集團2018-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高于該基準越高,得分越高,低于該基準越低,得分越低。15%1572018-2021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依據2018-2021年集團下屬企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情況進行評價。在各年度中,若汽車集團下屬乘用車企業出現不達標情況,該汽車集團在這項評價中將不得分。如果未出現不達標情況,將給予相對應的分數。16%16碳排放數據披露8%8評分項指標描述權重分數8碳排放數據披露該項指標的評價維度:汽車集團碳排放量披露以及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的碳排放量披露。8%8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評分標準|附表2附表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
61、碳化轉型表現30 納入本次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下屬企業名單|附表3序號企業名稱企業類型集團1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安汽車集團2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安汽車集團3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安汽車集團4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城汽車股份5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安汽車集團6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安汽車集團7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8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9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0浙江豪情
62、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吉利控股集團11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吉利控股集團12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安汽車集團13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14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15江西志騁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16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比亞迪汽車17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比亞迪汽車18楓盛汽車(江蘇)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吉利控股集團 31納入本次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下屬企業名單(續)|附表3附表序號企業名稱企業類型集團19日照魏牌汽車有限
63、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城汽車股份20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吉利控股集團21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2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3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4廣汽乘用車(杭州)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5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6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7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8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杭州)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29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
64、產企業吉利控股集團30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奇瑞集團31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奇瑞集團32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奇瑞集團33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奇瑞集團34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奇瑞集團35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36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32 納入本次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下屬企業名單(續)|附表3序號企業名稱企業類型集團37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吉利控
65、股集團38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39合肥長安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長安汽車集團40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1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2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3北汽瑞翔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4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5北汽云南瑞麗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6北汽(鎮江)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7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8北京現
66、代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49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50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51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52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53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54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北京汽車集團 33附表納入本次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下屬企業名單(續)|附表3序號企業名稱企業類型集團55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56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
67、公司57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58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59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0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1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2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3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4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5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6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
68、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7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8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9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0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71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72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34 納入本次評價的十家汽車集團下屬企業名單(續)|附表3序號企業名稱企業類型集團73上汽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
69、總公司74上汽通用(沈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75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76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77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8一汽吉林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9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35注釋1.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2022)執行摘要:面向碳中和的汽車行業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http:/www.auto- 2.注:按照聯合國政府間
70、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術語解釋,本報告中“范圍一”排放指的是產生自該汽車集團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直接溫室氣體(GHG)排放?!胺秶迸欧胖傅氖桥c該集團購買的發電、產生熱或蒸汽有關的間接GHG排放?!胺秶迸欧攀撬衅渌g接排放,即與開采和生產采購的原料、燃料和服務有關的排放。(詳情請見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AR5_WG3_glossary_ZH.pdf)3.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2022)執行摘要:面向碳中和的汽車行業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http:/www.auto- 4.同上5.中
71、國汽車工業協會,2021 年中國汽車工業經濟運行報告,http:/ 6.同上 7.中汽協會行業信息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信息http:/ 8.Marklines,全球汽車產業平臺,依托其專業的數據庫,向社會各界提供與汽車行業相關的數據服務。網址為 https:/ 9.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2022)執行摘要:面向碳中和的汽車行業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http:/www.auto- 10.注:按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術語解釋,本報告中“范圍一”排放指的是產生自該汽車集團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直接溫室氣體(GHG)排放
72、?!胺秶迸欧胖傅氖桥c該集團購買的發電、產生熱或蒸汽有關的間接GHG排放?!胺秶迸欧攀撬衅渌g接排放,即與開采和生產采購的原料、燃料和服務有關的排放。(詳情請見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AR5_WG3_glossary_ZH.pdf)11.注:本報告所指的零排放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12.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Real-world Usage of Plug-in HybridElectric.https:/theicct.o
73、rg/wp-content/uploads/2021/06/PHEV-white-paper-sept2020-0.pdf 13.依據Marklines的數據核算得出,具體通過2021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除以2021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計算而出。數據來源:https:/ 14.根據從Marklines上獲取的原始數據,本報告將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占當年所有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和相鄰年度的比例變化,作為行業平均增長情況。據此核算,2018-2019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率為0.69%,2020-2019年增長率為1.01%,2020-2021年增長率為7.8%。15.依據Marklin
74、es的數據核算得出,具體通過2018-2021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除以同期中國乘用車累計銷量計算而出。數據來源:https:/16.關于中國汽車企業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碳排放量的估算,詳見:http:/www.auto- 17.2021年長安汽車社會責任報告.http:/ 18.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2021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http:/.hk/core/files/corporate_governance/tc/20220530_1c00175.pdf 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控股集團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http:/ 19.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長城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75、https:/ 21.工人日報.中國一汽全方位推進低碳化轉型.http:/ 22.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官方新聞客戶端.廣汽集團:挑戰2045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https:/ 23.注:本表根據集團官方渠道公布的信息匯總統計,其他非官方渠道發布或轉載的信息未予采納。24.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環境、社會與及管治報告.http:/.hk/core/files/corporate_governance/tc/20220530_1c00175.pdf 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控股集團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http:/ 答好“綠色低碳發展”這道必答題.https:/ 28.
76、北汽集團.北汽集團發布“BLUE衛藍計劃”:2050年實現產品全面脫碳 https:/ 29.COP26 declara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transition to 100%zero emission cars and vans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op26-declaration-zero-emission-cars-and-vans/cop26-declaration-on-accelerating-the-transition-to-100-zero-emission-cars-and-va
77、ns 30.比亞迪汽車.關于停止燃油汽車整車生產的說明.https:/ 31.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驅動綠色未來: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回顧及未來展望”.https:/theicct.org/wp-content/uploads/2021/06/China-green-future-ev-ch-jan2021.pdf 32.人民網.“十五”國家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啟動.http:/43.250.236.5/GB/jinji/32/178/20010929/573332.html 33.央視網.863節能計劃推動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http:/ 34.國務院辦公廳,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
78、 http:/ 35.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 http:/ 36.Marklines,https:/ 37.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http:/ 38.Marklines,https:/ 39.Marklines,https:/ 40.Marklines,https:/ 4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2021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公告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2020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
79、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公告 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公告 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2018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公告 https:/ 42.依據Marklines的數據核算得出,具體通過2021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除以2021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計算而出。數據來源:https:/ 43.根據從Marklines上獲取的原始數據,本報告將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占當年所有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和相鄰
80、年度的比例變化,作為行業平均增長情況。據此核算,2018-2019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增長率為0.69%,2020-2019年增長率為1.01%,2020-2021年增長率為7.8%。44.依據Marklines的數據核算得出,具體通過2018-2021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除以同期中國乘用車累計銷量計算而出。數據來源:https:/ 37免責聲明本報告為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北京辦公室(以下簡稱“綠色和平”)于環保公益工作中形成的資料。閱讀本報告即表示您已閱讀、理解并接受下列著作權和免責聲明條款的約束。請認真閱讀。1.綠色和平是本報告的唯一合法著作權所有人。2.本報告作環保公益和信息分享目的使用,不作為公眾及任何第三方的投資或決策的參考,綠色和平亦不承擔因此而引發的相關責任。3.本報告為綠色和平于2022年7月前基于各種公開信息獨立整理研究產出的成果。綠色和平不對報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作擔保。4.本報告中所提及相關企業案例僅為論證本報告之觀點,不涉及對于企業品牌、商品及服務背書或推銷的目的。中國主要汽車集團低碳化轉型表現38 綠色和平是一個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于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地 址:北京東城區東四十條94號亮點文創園A座201室郵 編:100007電 話:86(10)65546931傳 真: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