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023)(4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綠色和平: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023)(40頁).pdf(4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 在中國的乘用車 產能布局與市場 需求匹配度分析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 研究團隊綠色和平零碳交通項目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張成林副教授研究團隊編者張成林 保航 何尋 苗轉瑩 張琦數據整理與校對張雨靖 李嘉鋮 董瀟雪報告設計張燁鳴謝報告撰寫還得到了江卓珊、熊思琴和李星宇等專家和同事的專業指導及支持,項目組深表感謝。如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聯系:greenpeace.org發布時間:2023年5月著作權及免責聲明本報告為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北京辦公室(以下簡稱“綠色和平”)于環保公益工作中形成的資料。閱讀本報告即表示您已閱讀、理
2、解并接受下列著作權和免責聲明條款的約束。請認真閱讀。1.本報告由綠色和平發布,綠色和平是本報告的唯一合法著作權所有人。2.本報告作環保公益和信息分享目的使用,不作為公眾及任何第三方的投資或決策的參考,綠色和平亦不承擔因此而引發的相關責任。3.本報告為綠色和平于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間內基于各種公開信息獨立整理研究產出的成果。綠色和平不對報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作擔保。4.本報告中所提及相關企業案例僅為論證本報告之觀點,不涉及對于企業品牌、商品及服務背書或推銷的目的。Cover photo Greenpeace 1目錄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
3、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執行摘要 .2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方法論簡介 .7第二章 主要汽車制造商新能源汽車產能回顧 .13第三章 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18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32附錄 .34尾注 .35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 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執行摘要 Alessio Lin on Unsplash 3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快速的變革。到2022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新售車中占比已達四分之一1,提前達成了中國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所設定的“
4、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2左右”的目標。另一方面,道路交通領域作為中國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占據了整體碳排放的9%3。因此,從燃油車向全面零排放汽車的轉型成為實現中國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在行業迅速變革和碳中和目標的雙重驅動下,汽車企業面臨著電動化轉型的選擇。本研究利用情景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預測并分析了在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領先的11家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背景下的市場份額變化、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和燃油車產能利用率等情況。同時,本研究還討論了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布局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與其制定的2025年或2030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的匹配情
5、況。通過以上分析,旨在為汽車制造商在產能結構調整和電動化轉型上提供參考。本研究主要發現:1.主要外資汽車制造商將面臨在中國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具體而言,大眾(中國)和通用(中國),有超70%的可能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分別下降3個百分點7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本田(中國)約有80.2%的可能會下降2個百分點4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豐田(中國)則有89%的可能會下降1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執行摘要主要車企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變化情況的蒙特卡洛模擬估計結果4|執行摘要圖140455055606570
6、7.05.01.03.0-1.0-5.0-7.0-9.0-3.0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比亞迪奔馳(中國)吉利汽車通用(中國)長安(自主)豐田(中國)長城汽車大眾(中國)廣汽(自主)本田(中國)寶馬(中國)預期市場份額變動百分 點 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4 車企范圍(百分點)概率比亞迪4.0,5.090.5%長安(自主)0,1.580.7%廣汽(自主)0,0.692.1%吉利汽車-1.0,051.4%長城汽車-1.0,069.2%寶馬(中國)-1.5,-0.599.4%奔馳(中國)-1.5,-0.599.9%豐田(中國)-3.0,-1.089.0%本
7、田(中國)-4.0,-2.080.2%通用(中國)-6.0,-3.073.4%大眾(中國)-7.0,-3.076.6%車企增長概率長安(自主)80.8%廣汽(自主)99.9%吉利汽車39.6%長城汽車0.4%主要車企市場份額增長概率|執行摘要表2主要車企市場份額變動范圍及發生概率|執行摘要表12.即使在新能源汽車增長預估最保守的場景5 下,主要的外資汽車制造商也面臨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具體而言,在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最低的場景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0%、乘用車銷量為2800萬輛),大眾(中國)、通用(中國)、豐田(中國)、本田(中國)、奔馳(中國)和寶馬(中國)等6家外資汽車制
8、造商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約為1.2個百分點。其中本田(中國)下降約2個百分點、通用(中國)和大眾(中國)分別下降約1.8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隨著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高于40%,這6家外資車企市場份額的損失將會擴大。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為70%、乘用車銷量為2800萬輛時,大眾(中國)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下降達6.9個百分點,通用(中國)下降幅度達5.4個百分點,豐田(中國)下降達3.1個百分點。3.比亞迪、長安(自主)和廣汽(自主)等中國汽車制造商將獲得
9、市場份額增長的機遇。研究發現,有90.5%的可能比亞迪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增長4個百分點5個百分點。長安(自主)和廣汽(自主)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增長的概率也均超過了80%;在新能源汽車增長預估最保守的場景下,比亞迪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上升5.1個百分點,長安(自主)的增幅次之,約1.4個百分點。4.與此相對,長城汽車的市場份額的增長前景并不樂觀。計算發現,長城汽車2030年 5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增長的概率僅為0.4%。5.隨著中國
10、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汽車制造商將面臨燃油車產能閑置的風險。計算發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預估最保守的場景(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40%)下,若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不變,2030年10家6主要車企的平均燃油車產能利用率為68.9%,這意味著平均約三分之一的燃油車產能將處于閑置狀態。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汽車制造商如不及時改造其燃油車產能,將面臨更高的燃油車產能閑置風險。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70%時,10家主要車企的燃油車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32.6%。6.在所研究的11家車企中,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布局(現有產能與規劃產能之和)整體上領先于外
11、資汽車制造商。在絕對數量上,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最高的5家企業中,有3家企業是中國汽車制造商。而在產能結構上,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均在30%及以上,而外資汽車制造商則在30%及以下?;谝陨涎芯堪l現,建議汽車制造商:提出2030年前停售燃油車的目標。關于汽車“禁燃”的爭論在國內已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這場爭執行摘要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和傳統燃油車產能情況(乘用車)|執行摘要圖2新能源汽車產能傳統燃油車產能新能源汽車產能占總產能的比例長城 汽車大眾(中國)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通用(中國)廣汽(自主)比亞迪寶馬(中國)奔馳(中國
12、)本田(中國)豐田(中國)600100.0%700120.0%30040.0%20020.0%00.0%10040060.0%50080.0%24.9%17.4%32.0%41.1%100.0%30.1%30.1%15.8%16.1%36.6%26.8%單位 萬輛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6 論的結果已逐漸明朗。汽車制造商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時機已成熟。淘汰燃油車不僅是汽車制造商為履行碳減排責任最重要的措施,也是汽車制造商長期利益所在。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大部分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未來中國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并不匹配,或將面臨市場份額損失和燃油
13、車產能閑置等風險。淘汰燃油車已迫在眉睫,且越早轉型,止損效果越明顯。在具體的轉型過程中,企業應該考慮在利用其燃油車產能的基礎上進行燃油車產能的改造。本研究發現,主要汽車制造商特別是傳統燃油車企擁有大量的燃油車閑置產能。通過利用其閑置的燃油車產能,將燃油車產線改造為電動汽車產線,在投資成本和建設周期上比新建產線可能對廠商更為有利,也能夠緩解新建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壓力。7第一章研究背景與 方法論簡介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 Patrick Langwallner on Unsplash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8
14、 1.1 研究背景2022年是中國汽車發展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數據顯示,該年度中國新售新能源汽車達到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了25.6%7。這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提前達成了中國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所設定的“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8”目標。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正在快速占領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于2020年提出了“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作為中國碳排放的重要來源,道路交通領域占據了整體碳排放的9%9。汽車制造商需要加快汽
15、車零排放轉型。在中國汽車行業快速變革以及碳中和目標的雙重驅動下,汽車制造商提出了一系列電動化轉型目標,提出目標的企業中既包括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也包括在中國生產經營的外資汽車制造商。本研究統計和分析了中國乘用車銷量名列前茅的汽車制造商的汽車產能結構,模擬分析了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是否能夠匹配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需求,為汽車制造商在產能結構調整和電動化轉型上提供參考。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主要汽車制造商汽車產能結構是否能匹配其制定的2025/2030年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目標?主要汽車制造商的汽車產能結構在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能否匹配市場需求?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
16、場景下可能面臨的轉型風險(包括市場份額損失和燃油車產能的閑置)有多高?1.2 方法論簡介a.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11家在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排名靠前的汽車制造商,包括大眾(中國)、寶馬(中國)、奔馳(中國)、通用(中國)、豐田(中國)、本田(中國)、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自主)(以下簡稱:長安(自主)、廣汽集團(自主)(以下簡稱:廣汽(自主)、比亞迪。關于各汽車制造商下屬汽車生產企業被納入統計范圍的詳細信息,請參見附表1。數據整理發現,2021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約為2109萬輛,本研究選取的11家汽車制造商的汽車銷量總和約為1330萬輛,約占中國乘用車市場的69%。10除特別說明外,本研究
17、的相關討論僅限于中國市場。由于乘用車產銷量在汽車整體產銷量中占比最大(2021年約為82%11),本研究聚焦于乘用車。除特別說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汽車一詞指乘用車。另外,除特別說明或引用外,本研究關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市場份額、新能源汽車產能、產能缺口、閑置產能以及產能利用率等相關情況的討論只涵蓋乘用車。在車型種類上,本研究的乘用車主要包括轎車(Sedan)、運動型多用途車(Sport Utility Vehicle)、掀背式汽車(Hatchback)和多用途汽車(Multi-Purpose Vehicle)。此外,本研究采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中關于新能
18、源汽車的說明,將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歸為新能源汽車。b.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設定和關鍵假設本研究在分析和計算汽車制造商產能結構在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的需求匹配情況時,基于 9以下假設:1)汽車制造商2030年傳統燃油乘用車板塊的市場份額與其2019-2021年占乘用車整體市場份額的平均值保持一致12;2)至2030年汽車制造商的產能(包括現有產能和已規劃產能)結構保持不變;3)汽車制造商布局的新能源汽車產能都能充分利用,即汽車制造商所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都能100%地售出;4)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生產的乘用車均在中國市場銷售。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設定見上表。在新能源
19、汽車滲透率水平的設定上,本研究參考了三方面的資料:首先,本研究參考了政府部門所制定的產業規劃以及碳達峰碳中和政策中關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規劃目標;其次,本研究參考了研究機構對中國道路交通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關于中國2030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設定;最后,本研究還參考了主要投資機構和咨詢機構對中國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預測。在產業規劃方面,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2030年乘用車總銷量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汽車制造商產能結構基準場景2800萬輛40%(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銷量的80%)產能(包括現有產能和已規劃產能)結構不變溫
20、和場景2800萬輛 50%60%(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銷量的80%)產能(包括現有產能和已規劃產能)結構不變激進場景2800萬輛70%(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的80%)產能(包括現有產能和已規劃產能)結構不變不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場景|表 1-1汽車銷量將達到汽車銷量總量的約20%,并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車銷售的主流13。此外,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中提出,到2030年,當年新增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動力交通工具比例應達到約40%14。根據研究機構對中國道路交通碳中和以及碳達峰的相關研究,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設定范圍大致在40%至70%之間。
21、若要實現較大幅度的道路交通碳減排,則需將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提高至70%甚至更高。相關研究結果如下表1-2所示。此外,主要的咨詢機構和投資機構也對2030年新能源汽車或電動車的滲透率作出了預測(見表1-3),其預測的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或電動車滲透率區間為43%至68%之間??傮w而言,麥肯錫、羅蘭貝格和彭博等機構對中國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預估相對樂觀,預測結果均在60%以上,而其他機構的預測結果則在43%至58%之間。綜合相關研究機構、咨詢機構、投資機構以及研究背景與方法論簡介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10 研究機構碳減排目標情景描
22、述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設定中汽中心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2022):2060年前碳中和情景下,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設定:2030年乘用車新車銷量中,50%為新能源汽車。2050年前碳中和情景下,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設定:2030年乘用車新車銷量中,70%為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 汽車產業2028年左右提前碳達峰,到2035年碳排放量較峰值下降20%以上的目標下,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設定為40%左右。能源基金會(Energy Foundation)雙碳背景下中國2025年新能源汽車目標實現路徑與政策建議 中觀情景(道路交通碳排放達峰時間為202
23、9年)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設定: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27%;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44%;激進情景(道路交通碳排放達峰時間為2028年)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設定: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30%;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50%機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測波士頓咨詢203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的市場份額為57%15麥肯錫2030年中國電動車的滲透率將達到60%16羅蘭貝格2030年乘用車電氣化滲透率可達68%(包含純電、插電式混動、燃料電池)17 普華永道2030年中國乘用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約47%18 德勤203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約48%19 高
24、盛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約58%20 摩根斯坦利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43%21 彭博2030年乘用車銷量中新能源車輛占比約67%22相關研究機構在中國道路交通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關于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設定|表 1-2主要咨詢和投資機構對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預測|表 1-3 11政策制定部門對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預估和設定,本研究將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設定在40%至70%之間?;鶞蕡鼍跋碌男履茉雌嚌B透率為40%,溫和場景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至60%,激進場景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70%。鑒于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長情況較
25、為復雜,本研究還分析了除上述場景外的其他情況(詳見模特卡洛模擬部分)。在2030年乘用車整體銷量設定中,本研究參考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 中對2030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的預測。據預測,2030年中國汽車銷量規模為3800萬輛23。假設80%24的銷量是乘用車,則中國2030年乘用車銷量約為3000萬輛。此外,本研究還加上一個假設,即2030年乘用車總銷量在3000萬輛水平上下波動200萬輛,因此2030年乘用車總銷量的范圍在2800萬輛至3200萬輛之間。情景分析部分將使用2800萬輛進行計算,而蒙特卡洛模擬部分將采用2800萬輛至3200萬輛的區間進行計算。c
26、.計算方法說明 關于市場份額和產能利用率的計算方法2030年汽車制造商i的乘用車預期市場份額(market sharei)、燃油車產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i)、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NEV target salesi)25以及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BEV target salesi)26計算方法分別為公式(1)到(4):其中,total sales表示2030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NEV penetration ratio表示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sharei表示汽車制造商i在中國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的平均值(以下也稱:2019-2021年平均
27、市場份額),銷量數據來源于Marklines。ICE vehicle capacityi表示汽車制造商i 2030年在中國的燃油車產能,假設其等于汽車制造商當下在中國規劃的燃油車產能(現有產能與規劃產能之和)。NEV salesi表示汽車制造商i在其產能結構下2030年所能實現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假設其等于汽車制造商新能源乘用車產能(現有產能與規劃產total salesICE vehicle capacityimarket sharei=capacity utilizationi=(1)(2)(3)(4)total sales(1-NEV penetration ratio)sharei+N
28、EV salesitotal sales(1-NEV penetration ratio)shareiNEV target salesi=total salesNEV penetration ratioshareiBEV target salesi=total salesNEV penetration ratiosharei80%研究背景與方法論簡介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12 能之和)27。公式(4)中80%表示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比例(見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設定)。蒙特卡洛模擬部分的計算方法蒙特卡洛模擬是一種以概率和統計理論為基礎的隨機模擬
29、方法,常被用于估算某個不確定事件的可能結果。與傳統預測模型不同,蒙特卡洛模擬基于估計值的范圍而非一組固定輸入值來預測一組結果。本報告中,2030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total sales)和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NEV penetration ratio)是兩個服從不同分布的隨機變量。根據其他研究機構對2030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的預測數據,對第三章中關于蒙特卡洛模擬實驗的參數采取如下設定:中國乘用車總銷量變量(total sales)服從2800,3200(單位:萬輛)區間內的均勻分布;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NEV penetration ratio)服從40,7
30、0(單位:%)區間內的均勻分布;其余變量如汽車制造商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平均值sharei、汽車制造商2030年所能實現的新能源汽車銷量(NEV salesi)與本報告其他小節數據一致。本次蒙特卡洛模擬實驗的步驟為:根據兩個隨機變量的分布函數隨機抽樣,得到一組隨機樣本,根據前文提供的方程計算出目標統計量(market sharei)的估計值。重復實驗1000次,得到一系列樣本估計值和目標統計量的概率分布,并基于模擬估計結果進行相應分析。d.數據來源說明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數據,統計口徑為汽車制造商的現有產能和規劃產能,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底。相關的乘用車產能數據來
31、源于各汽車整車廠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或竣工驗收報告、汽車企業年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年鑒和數據庫Marklines。在具體類別的產能統計上,如遇無法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判斷的部分,參考汽車企業年報、Marklines數據以及地方政府的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進行相應的折算。各汽車制造商2019-2021年乘用車銷量數據來源于數據庫Marklines。13第二章主要汽車制造商 新能源汽車產能回顧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 Greenpeace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14 隨著中國推出碳中和目標以及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
32、,各大汽車制造商也相繼推出了階段性的電動車或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目標。本節將回顧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結構,并分析汽車制造商的汽車產能結構與其制定的2025年或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目標的匹配情況。2.1 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情況通過對各大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整車產能規劃的數據整理和統計發現,除比亞迪外,主要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均在50%以下,如圖2-1所示。其中,外資汽車制造商大眾(中國)、通用(中國)、豐田(中國)、本田(中國)、寶馬(中國)和奔馳(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在30%及以下。而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廣汽(自
33、主)和長安(自主)等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均在30%及以上。其中比亞迪已停產傳統燃油車28,同時長安(自主)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提升到了41%。廣汽(自主)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也達到了約37%。從新能源車產能的絕對數量來看,比亞迪是11家汽車制造商中新能源汽車產能最高的汽車制造商,其次是大眾(中國)、吉利汽車、長安(自主)和通用(中國)。在絕對數量上,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最高的5家企業中,有3家企業是中國汽車制造商,如圖2-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大眾(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接近150萬輛,但其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僅為25%,燃油
34、車產能仍然是其整車產能的主體部分。而外資汽車制造商通用(中國)、豐田(中國)、本田(中國)、寶馬(中國)和奔馳(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其總產能的比例也相對較低。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和傳統燃油車產能情況(乘用車)|圖 2-1新能源汽車產能傳統燃油車產能新能源車產能占總產能的比例 長城 汽車大眾(中國)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通用(中國)廣汽(自主)比亞迪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600100%700120%30040%20020%0010040060%50080%24.9%17.4%32.0%41.1%100%30.1%30.1%15.8%16.1%36.6
35、%26.8%單位 萬輛 15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情況(乘用車)|圖 2-2長城 汽車比亞迪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大眾(中國)寶馬(中國)通用(中國)本田(中國)奔馳(中國)廣汽(自主)豐田(中國)150100050200250從新能源汽車產能結構來看,德系和美系汽車制造商主要以純電動汽車產能布局為主,插電混動汽車產能布局相對較少。大眾(中國)和通用(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占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比例分別約為89%和90%(如圖2-3所示),而寶馬(中國)和奔馳(中國)則選擇主攻純電動路線。日系汽車制造商和中國汽車制造商選擇同時布局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產能。其中,豐田(中國)和本
36、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占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比例分別約為83%和65%。長城汽車的純電動汽車產能占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比例約為66%,長安(自主)的純電動汽車占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比例約為48%。廣汽(自主)在中國汽車制造商中較為特殊,其選擇主攻純電動汽車路線。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和插電混動汽車產能情況 29(乘用車)|圖 2-3單位 萬輛純電動汽車產能插電混動汽車產能純電動汽車產能占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比例長城 汽車大眾(中國)通用(中國)長安(自主)廣汽(自主)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120100%140160120%6040%4020%00208060%
37、10080%88.7%47.8%90.1%83.4%66.0%99.7%65.3%100.0%100.0%主要汽車制造商新能源汽車產能回顧單位 萬輛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16 2.2 各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與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匹配情況隨著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主要汽車制造商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在中國市場或全球的純電動汽車或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表2-1展示了主要汽車制造商2025/2030年在中國市場或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數據主要來自公司官網發布的新聞稿、企業年報以及媒體新聞等公開信息。從表中可以看出,除豐田和
38、本田以外,納入統計的汽車制造商均已制定了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目標。豐田和本田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所對標的年份是2030年。由于各車企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定義略有差異以及部分車企未公布絕對量的數據,為統一研究口徑和方便比較,對表2-1中寶馬、奔馳與豐田的銷量目標做如下折算處理。豐田關于2030年銷量規劃目標中只提及全球電動車銷量約350萬輛,未提及在中國市場的目標,因此本研究根據2021年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占其全球銷量的比例40,推算其在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目標為66萬輛。寶馬和奔馳只公布其2025年純電動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并未公布絕對數量。本研究根據2021年其在中國的銷量數
39、據41,推算寶馬2025年純電動汽車銷量目標約為21萬輛,奔馳2025年插電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銷量目標約為38萬輛(假設奔馳2025年全球范圍的目標適用于中國,即奔馳在中國區域的插電混動汽車和純電汽車銷量占比升至50%)。汽車制造商2025年產銷量目標2030年產銷量目標豐田/全球純電動車銷量350萬輛30 長安汽車長安汽車計劃到2025年實現總銷量達到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5萬輛,占比達到35%31/通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年產能將超過100萬輛32/廣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超100萬輛,全面實現電氣化,力爭新能源汽車占自主品牌達到50%3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
40、車銷量超50萬輛)/長城汽車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34/大眾到2025年每年交付150萬輛新能源汽車35/吉利汽車2025年度實現集團總銷量365萬輛,加上極氪品牌,吉利新能源的整體銷量占比將超過40%36/本田/中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80萬輛37 寶馬到2025年年底,新能源車型預計將占據寶馬集團在中國銷量的25%38/奔馳到2025年,插電混動汽車和純電汽車占總銷量的一半39/主要汽車制造商2025/2030年在中國市場或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匯總|表 2-1 17部分車企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與其 2025/2030 年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產量
41、目標對比42|圖 2-4新能源汽車產能純電動汽車產能產能缺口銷量目標(通用中國為產量目標)大眾(中國)長安(自主)通用(中國)廣汽(自主)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160120140604002080100150105100503821806671314392圖2-4展示了部分車企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2025/2030年其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以及對應的產能缺口。其中,本田和豐田銷量目標對標的年份是2030年,其余車企銷量目標對標的年份是2025年。除通用制定的是產量目標外,其余車企均制定的是銷量目標。此外,有4家車企制定的是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
42、相對應的產能規劃為其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在圖中用橘黃色柱形表示。另外4家車企是針對純電動汽車制定產銷量目標,相對應的產能規劃為其在中國純電動汽車產能規劃,在圖中用藍色柱形表示?;疑伪硎靖鬈嚻竽壳暗漠a能相對于其制定的產銷量目標所存在的缺口。對比各車企2025年的產銷量目標,絕大部分車企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產能缺口。其中,通用(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約為29萬輛,奔馳(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約為19萬輛。相比之下,大眾(中國)、長安(自主)、廣汽(自主)和寶馬(中國)的產能缺口相對較小。從2030年銷量目標上看,本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為61萬輛,約是其純電動汽車產能的3
43、倍。豐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為15萬輛,約是其純電動汽車產能的30%。豐田和本田需加快產能布局和轉型以實現其制定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目標。綜上,目前主要車企存在不同程度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為實現車企所制定的2025/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各車企亟需調整產能結構,提升新能源汽車產能,積極發力新能源賽道,推動企業轉型升級。2987142191951156120119主要汽車制造商新能源汽車產能回顧單位 萬輛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18 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第三章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
44、造商的產能結構與 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 Greenpeace 19本章將基于第二章對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汽車產能情況的數據整理,分析和預測在2030年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各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預期市場份額變化、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以及燃油車產能利用率等情況。3.1 基準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根據基準場景下的計算,主要的外資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不同程度地下降(見圖3-1)。市場份額下降的企業,由高至低分別是本田(中國)(下降2個百分點)、通用(中國)(下降1.8個百分點)、大眾(中國)(下降1.7個百分點)、豐田(中國)(下
45、降0.8個百分點)、奔馳(中國)(下降0.5個百分點)、寶馬(中國)(下降0.5個百分點),平均減少1.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由于中國汽車制造商提升新能源汽車產能布局,除長城汽車外,中國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均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有所增加。其中比亞迪的預期市場份額增幅最大,增長約5.1個百分點,長安(自主)的增幅次之,約1.4個百分點。在基準場景下,本研究推算了各汽車制造商需要彌補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以保持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接近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見圖3-2。從圖中可看出,6家主要的外資車企均存在產能缺口,其中產能缺口最大的是本田(中國)
46、,其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達58萬輛,為其現有和已規劃產能的2倍。其次是通用(中國),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為52萬輛。相比之下,寶馬和奔馳的產能缺口相對較小。相較而言,中國自主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在基準場景下能夠滿足其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長城汽車比亞迪通用(中國)吉利汽車大眾(中國)寶馬(中國)長安(自主)本田(中國)奔馳(中國)廣汽(自主)豐田(中國)61641402128181020基準場景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0%)主要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乘用車市場份額較其|圖 3-1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的平均值2030年乘用車市場份額7.711.717.27.53.
47、03.04.6 4.61.92.76.57.57.74.86.22.62.52.56.75.79.915.5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平均值的變化情況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單位%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0 基準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圖 3-2新能源汽車產能產能缺口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大眾(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長城 汽車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18023030-20-120-170708013087131
48、19384比亞迪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29791436119142033335121735472534210192-38215-2-21-28-14323585250圖3-3展示了基準場景下各汽車制造商需彌補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以保持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接近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從圖3-3中可看出,9家汽車制造商中有7家存在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其中,本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最大,其2030年純電動汽車所需銷量為69萬輛,而其純電動汽車產能為19萬輛,缺口達50萬輛,為其產能的2.6倍。其次是通用(中國),其產能缺口為34萬輛。大眾(中國)、豐田(中國)、奔馳(中
49、國)、寶馬(中國)以及長城汽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產能缺口。相比之下,廣汽(自主)、長安(自主)和吉利汽車的純電動汽車產能在基準場景下能夠滿足其2030年所需銷量。另一方面,在基準場景下,燃油車的市場會進一步壓縮。根據基準場景的推算,2030年10家主要車企的平均燃油車產能利用率為68.9%,這意味著平均約三分之一的燃油車產能將處于閑置狀態。其中,燃油車閑置產能最高的是通用(中國),其閑置產能達178萬輛,其次是大眾(中國),其閑置產能為142萬輛(見圖3-4)。如此高的燃油車閑置產能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較高的經營風險。因此,企業應及時調整產能結構,減少燃油車產能。單位 萬輛13 21基準場景(新能源
50、汽車滲透率為4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43|圖 3-3基準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燃油車閑置產能及產能利用率估算44|圖 3-4純電動汽車產能預期燃油車銷量產能缺口閑置產能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產能利用率大眾(中國)大眾(中國)通用(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廣汽(自主)長城 汽車長城 汽車寶馬(中國)寶馬(中國)奔馳(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豐田(中國)40200250-1050100150-60090300350140190400450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長安(自主)1719713428127
51、1651866-11920354442-2550691051556727264143100%40%20%060%80%1421782901971091301258177505441325051462817295.9%44.1%47.7%62.7%61.0%88.2%82.5%50.7%52.5%67.1%106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單位 萬輛單位 萬輛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2 溫和場景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主要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乘用車市場份額|圖 3-53.2 溫和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產能結構
52、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根據溫和場景下的推算,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時,有7家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相比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將有所減少。這些車企分別是大眾(中國)(下降3.5個百分點)、通用(中國)(下降3.0個百分點)、本田(中國)(下降2.8個百分點)、豐田(中國)(下降1.6個百分點)、奔馳(中國)(下降0.8個百分點)、寶馬(中國)(下降0.8個百分點)和長城汽車(下降0.4個百分點)。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時,有8家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也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有所減少。這些車企分別是大眾(中國
53、)(下降5.2個百分點)、通用(中國)(下降4.2個百分點)、本田(中國)(下降3.6個百分點)、豐田(中國)(下降2.3個百分點)、奔馳(中國)(下降1.1個百分點)、寶馬(中國)(下降1.1個百分點)、長城汽車(下降0.9個百分點)和吉利汽車(下降0.3個百分點),平均減少2.3個百分點。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的提高,市場份額下降的車企數量在增加,并且車企的市場份額損失也在擴大。在溫和場景下,除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外,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相比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均會增加。這表明中國汽車制造商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成效正在顯現。其中,市場份額增加最
54、多的是比亞迪。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時,2030年比亞迪的預期市場份額將增至7.7%,屆時其市場份額在這11家主要汽車制造商中將僅次于大眾(中國)。此外,廣汽(自主)和長安(自主)在溫和場景中,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也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有所增長。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高,這兩家車企的市場份額的增加幅度也會下降。這是因為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的提高,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如果沒有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擴張也將遇到瓶頸。因此,中國汽車制造商如果希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水平較高的情況下擴大其市場份額,也需要盡快提升新能源汽車產能。長城 汽
55、車比亞迪通用(中國)吉利 汽車大眾(中國)寶馬(中國)長安(自主)本田(中國)奔馳(中國)廣汽(自主)豐田(中國)6164140212818102017.211.77.77.53.03.04.64.26.5 6.91.92.57.74.85.72.6 2.2 2.25.913.78.74.9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的平均值2030年乘用車市場份額單位%較其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平均值的變化情況 23溫和場景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主要汽車制造商2030年的預期乘用車市場份額|圖 3-6在溫和場景下,本研究推算了各汽車制造商需要彌補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以保持其203
56、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接近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圖3-7和圖3-8分別展示了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和60%時,各汽車制造商需要彌補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從圖中可以看出,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時,有7家車企存在產能缺口(見圖3-7)。其中,產能缺口最大的是大眾(中國),若要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接近其現有市場份額的水平(2019-2021年市場份額平均值),其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需達到241萬輛,而其現有和已規劃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僅為143萬輛,缺口達98萬輛。其次是通用(中國),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為85萬輛。再次是本田(中國),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為7
57、9萬輛。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時,有8家車企存在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且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會進一步擴大。其中大眾(中國)的產能缺口將擴大至147萬輛,通用(中國)和本田(中國)的產能缺口也將擴大至超過100萬輛。此外,中國汽車制造商中,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也將出現相應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見圖3-8)。圖3-9和圖3-10展示了溫和場景下各汽車制造商需彌補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以保持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接近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除廣汽(自主)外,其余車企均存在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尤其外資車企普遍存在較大的產能缺口。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時(
58、見圖3-9),本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最大,約為68萬輛,其次為大眾(中國)和通用(中國)。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時(見圖3-10),大眾(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擴大到105萬輛,通用(中國)和本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分別為86萬輛和85萬輛。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進一步提升,車企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將會逐漸增大。長城 汽車比亞迪通用(中國)吉利 汽車大眾(中國)寶馬(中國)長安(自主)本田(中國)奔馳(中國)廣汽(自主)豐田(中國)6164140212818102017.211.77.77.53.03.04.63.76.56.21.92.37.74
59、.85.22.61.91.95.212.07.54.1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的平均值2030年乘用車市場份額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單位%較其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平均值的變化情況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4 溫和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圖 3-7溫和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圖 3-8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產能產能缺口產能缺口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
60、量大眾(中國)大眾(中國)通用(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廣汽(自主)長城 汽車長城 汽車寶馬(中國)寶馬(中國)奔馳(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豐田(中國)90904040-10-10-60-60-110-160-110-160140140190190240290240吉利 汽車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長安(自主)比亞迪比亞迪981471187929101646131302420531014292215-143-10-1181093281727750501251985143143792979436119232120531014292-25-143215-10-1
61、572672791644142241290197130164108104單位 萬輛單位 萬輛1 1 25溫和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圖 3-9溫和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圖 3-10純電動汽車產能產能缺口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大眾(中國)大眾(中國)通用(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廣汽(自主)長城 汽車長城 汽車寶馬(中國)寶馬(中國)奔馳(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豐田(中國)40100-10500-60-50901501402001902
62、40250長安(自主)長安(自主)純電動汽車產能產能缺口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68871912766607151331614134442-212126544033643340516284100131104193157201935232-16422020441935511971127105868549272120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單位 萬輛單位 萬輛10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6 溫和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燃油車閑置產能及產能利用率估算|圖 3-11預期燃油車銷量閑置產能產能
63、利用率大眾(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長城 汽車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200250501001500300350400450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100%40%20%060%80%79.9%36.7%39.7%52.3%50.9%73.5%68.8%42.2%43.7%55.9%19124116421112491108493810467655964634142274610單位 萬輛溫和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 60%)下 2030 年汽車制造商燃油車閑置產能及產能利用率估算|圖 3-12預期燃油車銷量閑置產能產能利用率大眾(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長城 汽車
64、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200250501001500300350400450吉利汽車長安(自主)100%40%20%060%80%63.9%29.4%31.8%41.8%40.7%58.8%55.0%33.8%35.0%44.7%239193131244142738771598454787251713333215119圖3-11和圖3-12分別展示了溫和場景下(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和60%時),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燃油車閑置產能和產能利用率。從圖中可以看出,各汽車制造商的燃油車產能利用率均處于較低水平。當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時,10家
65、主要車企的燃油車平均單位 萬輛 27產能利用率為54.4%,這意味著各車企燃油車產能中平均45.6%將處于閑置狀態。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進一步提高,車企的燃油車產能利用率會進一步下降,燃油車產能的閑置比例將進一步增加。當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60%時,10家主要車企的燃油車平均產能利用率為43.5%,意味著各車企燃油車產能中平均56.5%將處于閑置狀態。其中,燃油車閑置產能最高的兩家車企是通用(中國)和大眾(中國),若其產能結構不調整,預估2030年兩家企業分別將有超過200萬輛的燃油車產能被閑置(見圖3-12)。如此高的燃油車閑置產能將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企業應及時調整產能結
66、構以應對此風險。3.3 激進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根據計算,在激進場景下,如果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不變,有9家汽車制造商的2030年預期市場份額相較于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將有所減少(見圖3-13),分別是大眾(中國)(下降6.9個百分點)、通用(中國)(下降5.4個百分點)、本田(中國)(下降4.3個百分點)、豐田(中國)(下降3.1個百分點)、奔馳(中國)(下降1.4個百分點)、寶馬(中國)(下降1.4個百分點)、長城汽車(下降1.3個百分點)、吉利汽車(下降0.9個百分點)、長安(自主)(下降0.1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比亞迪和廣汽(自主)的2030年預
67、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有所增加。激進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 70%)下主要汽車制造商 2030 年的預期乘用車市場份額|圖 3-13長城 汽車比亞迪通用(中國)吉利 汽車大眾(中國)寶馬(中國)長安(自主)本田(中國)奔馳(中國)廣汽(自主)豐田(中國)6164140212818102017.211.77.77.53.03.04.63.36.55.64.84.77.71.92.12.61.61.64.410.36.33.42019-2021年乘用車市場份額的平均值2030年乘用車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 年乘用車市場份額平均值的變化情況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
68、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單位%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28 在激進場景下,本研究推算了各汽車制造商需要彌補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以保持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接近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見圖3-14。從圖中可以看出,除比亞迪和廣汽(自主)外,其余車企均存在產能缺口。其中,產能缺口最大的是大眾(中國),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達到195萬輛,為其現有和已規劃產能的1.4倍。其次是通用(中國),其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為151萬輛,本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也超過了100萬輛。相比之下,比亞迪和廣汽(自主)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能夠
69、支撐其2030年的市場份額的保持或增長。圖3-15展示了激進場景下各汽車制造商需彌補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以保持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接近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從圖中可看出,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最大的是大眾(中國),其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達143萬輛,其次是通用(中國),產能缺口為113萬輛。本田(中國)和豐田(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分別為102萬輛和66萬輛。另一方面,在激進場景下,由于新能源市場的擴張,燃油車的市場會被大幅壓縮。如汽車企業不改造其產能結構,則燃油車產能閑置問題將被進一步被放大。在激進場景下,主要車企將面臨較高的燃油車產能閑置風險。激進場景下,2030年汽
70、車制造商的燃油車產能利用率均處于極低水平,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32.6%。其中大眾(中國)和通用(中國)燃油車閑置產能最高,均超過了200萬輛。其次為吉利汽車,其燃油車閑置產能近160萬輛(見圖3-16)。激進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7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圖 3-14新能源汽車產能產能缺口所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大眾(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比亞迪長城 汽車吉利 汽車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30-70-170130230330430長安(自主)195338143791511232961853938372642-5215-14372
71、3712794290585815214623010192532019單位 萬輛 29激進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7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所需的純電動汽車銷量與產能缺口|圖 3-15大眾(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長城汽車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100500-50150200300250長安(自主)純電動汽車產能產能缺口所需純電動汽車銷量3046477572117121184270-1242262019443551197112714311310266373128激進場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70%)下2030年汽車制造商燃油車閑置產能及產能利用率估算|圖 3-16
72、預期燃油車銷量閑置產能產能利用率大眾(中國)通用(中國)廣汽(自主)長城 汽車寶馬(中國)奔馳(中國)本田(中國)豐田(中國)200250501001500300350400450吉利 汽車長安(自主)100%40%20%060%80%47.9%22.0%23.8%31.4%30.5%44.1%41.3%25.3%26.2%33.5%28714598277160546593796340928439792525165727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單位 萬輛單位 萬輛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30 3.4 蒙特卡洛模
73、擬分析本節運用蒙特卡洛模擬的分析方法,通過設定2030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total sales)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NEV penetration ratio)為兩個服從不同均勻分布的隨機變量(具體設定值詳見第一章方法論說明部分),預測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的變化情況。圖3-17顯示了各車企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變化情況的蒙特卡洛模擬估計結果。不同顏色的散點圖代表相應車企在中國乘用車總銷量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變化時其市場份額變動的概率分布。散點越密集的區域意味著該車企的市場份額
74、變化落入預期變動范圍的可能性越高。蒙特卡洛模擬估計結果表明:主要外資車企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將下降。與此相比,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和廣汽(自主)在各種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已全面轉向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比亞迪的市場份額增幅最大,平均增長4.6個百分點。盡管大眾(中國)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絕對量僅次于比亞迪,但由于其產能結構仍以傳統燃油車生產為主,其預期市場份額的損失最為明顯。當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800萬輛-32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40%時,平均而言,大眾(中國)
75、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將損失約2.3個百分點;當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800萬輛-32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65%時,平均而主要車企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變化情況的蒙特卡洛模擬估計結果|圖 3-17404550556065707.05.01.03.0-1.0-5.0-7.0-9.0-3.0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比亞迪奔馳(中國)吉利汽車通用(中國)長安(自主)豐田(中國)長城汽車大眾(中國)廣汽(自主)本田(中國)寶馬(中國)預期市場份額變動百分 點 31言,大眾(中國)損失的份額將高達7.0個百分點左右。這說
76、明大眾(中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不足以令其在未來的競爭中維持其現有的市場份額,大眾(中國)應調整其產能規劃,改造其燃油車產能。通用(中國)、本田(中國)和豐田(中國)等車企同理。吉利汽車的市場份額變化情況較為特殊,其大部分散點分布在零點分界線兩側。在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800萬輛-32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0%時,平均而言,吉利汽車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增長約0.7個百分點,而后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吉利汽車市場份額的增量逐漸減少,當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47%左右時,其市場份額的增量達到零點。為維持其原有市場份額,
77、吉利汽車可調整其汽車產能結構,提升其新能源汽車產能,以應對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增長場景。表3-1顯示了各車企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平均市場份額變動發生在特定范圍的概率。具體而言,大眾(中國)和通用(中國),有超70%的可能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分別下降3個百分點7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本田(中國)約有80.2%的可能會損失2個百分點4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豐田(中國)則約有89%的可能會損失1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寶馬(中國)和奔馳(中國)有約99%的可能會損失0.5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而比亞迪
78、有90.5%的可能其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將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增長4個百分點5個百分點。長安(自主)和廣汽(自主)2030年的預期市場份額較其2019-2021年的平均市場份額增長的概率均超過80%;長城汽車的市場份額增長的概率約為0.4%,具體如表3-2所示。車企范圍(百分點)概率比亞迪4.0,5.090.5%長安(自主)0,1.580.7%廣汽(自主)0,0.692.1%吉利汽車-1.0,051.4%長城汽車-1.0,069.2%寶馬(中國)-1.5,-0.599.4%奔馳(中國)-1.5,-0.599.9%豐田(中國)-3.0,-1.089.0%本田(中國)-4.0
79、,-2.080.2%通用(中國)-6.0,-3.073.4%大眾(中國)-7.0,-3.076.6%車企增長概率長安(自主)80.8%廣汽(自主)99.9%吉利汽車39.6%長城汽車0.4%主要車企市場份額增長概率|表 3-2主要車企市場份額變動范圍及發生概率|表 3-1不同新能源汽車增長場景下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32 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 Greenpeace第四章結論與建議 33本研究在整理了在中國經營的11家汽車制造商產能結構的基礎上,對比了這些企業所設
80、定的2025年或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目標,再通過情景設定和蒙特卡洛模擬分析了汽車制造商的市場份額變化、新能源汽車產能缺口和燃油車閑置產能等情況。研究發現,目前大部分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距離其2025或2030年新能源產銷量目標仍有差距。另外,目前大部分汽車制造商特別是市場份額領先的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未來中國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并不匹配?;诖?,本研究針對汽車制造商有以下建議:結論與建議1.提出2030年前停售燃油車的目標。汽車“禁燃”的爭論在國內已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這場爭論的結果已逐漸明朗。汽車制造商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時機已成熟。淘汰燃油車不僅是
81、汽車制造商為履行碳減排責任最重要的措施,也是汽車制造商長期利益所在。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大部分汽車制造商的產能結構與未來中國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并不匹配,或將面臨市場份額損失和燃油車產能閑置等風險。淘汰燃油車已迫在眉睫,且越早轉型,止損效果越明顯。2.在具體的轉型過程中,企業應該考慮在充分利用其燃油車產能的基礎上進行燃油車產能的改造。本研究發現,主要汽車制造商特別是傳統燃油車企擁有大量的燃油車閑置產能。相對于新建生產線,在充分利用其閑置燃油車產能的基礎上,改造其燃油汽車生產線為電動汽車生產線,不僅在投資成本和建設周期上可能對廠商更為有利,也能夠緩解新建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壓力。機遇與變革:
82、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34 附錄汽車制造商下屬企業大眾(中國)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寶馬(中國)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奔馳(中國)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通用(中國)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豐田(中國)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本田(中國)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汽車制造商下屬企業吉利汽車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統計品牌包括:吉利汽車、領克汽車和極氪汽車)長城汽車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安汽車(自主)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部分(不含合資品牌如長
83、安福特、長安馬自達和鈴耀汽車等)廣汽集團(自主)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納入本研究的汽車制造商以及其下屬汽車生產企業|附表 1 351.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2023.http:/ 3.生態環境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2018.https:/ sales)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NEV penetration ratio)為兩個服從不同均勻分布的隨機變量,運用蒙特卡洛模擬的分析方法得出。5.注:最保守的場景指2030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8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0%。6.注:由于
84、比亞迪已宣布停止生產傳統燃油車,故關于汽車制造商燃油車閑置產能以及產能利用率的分析不包括比亞迪。7.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2023.http:/ 8.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2020.http:/ 9.生態環境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2018.https:/ 10.注:根據數據庫Marklines所提供的2021年各汽車制造商的乘用車銷量數據計算而得。11.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1 年中國汽車工業經濟運行報告,2022 http:/ 13.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2020.http:/ 14
85、.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2021 http:/ 15.BCG.Electric Cars Are Finding Their Next Gear.2022.https:/ 16.McKinsey.Capturing growth in Asia s emerging EV ecosystem.2022.https:/ 17.羅蘭貝格.汽車后市場白皮書.2022.https:/ 18.普華永道.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八大特點.2022.https:/ 19.Deloitte.Electric vehicles Setting a course for 2030.2020.ht
86、tps:/ 尾注尾注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36 20.Goldman Sachs.The Eco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s.2023.https:/ 21.Morgan Stanley.Consumption 2030:At Your Service.2021.https:/ 22.數據來源:彭博行業研究預測2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第34頁.24.注:2021年乘用車銷量在整體汽車產銷量占比約為82%。數據詳見:http:/ 29.注:由于根據公開資料
87、無法判斷比亞迪和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產能中的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汽車的產能。因此,本部分涉及到純電動汽車產能信息,未納入比亞迪和吉利汽車的相關情況。30.Toyota Europe.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2023.https:/www.toyota- 最新企業發展戰略發布.2022.https:/ 32.通用集團.通用汽車第一季度凈利潤達29億美元.2022.https:/ 34.長城汽車.長城汽車第8屆科技節開幕正式發布2025戰略.2021.https:/ Group.Start of construction of new electric car plant
88、in China.2021.https:/ 39.Mercedes-Benz Group.Mercedes-Benz Group Annual Report 2022.2023.https:/group.mercedes- 40.注:2021年豐田全球總銷量約為1017萬輛,其中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約為191萬輛,占比約18.8%。(數據來源:Marklines)41.注:2021年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約84.8萬輛;2021年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為76.3萬輛。(數據來源:Marklines)42.注:1)盡管各汽車制造商并未明確界定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是否只適用于乘用車板塊,但本
89、研究所選取的汽車制造商主要以乘用車的生成和銷售為主。鑒于此,本研究假設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為乘用車板塊。2)比亞迪已宣布停產燃油車,故本部分并未納入比亞迪;3)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包括了油電混動,與本研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定義有差異,故本部分并未討論其新能源汽車產能與其新能源產銷量目標的匹配程度。37尾注43.注:由于根據公開資料無法判斷比亞迪和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產能中的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汽車的產能。因此,第三章涉及到純電動汽車產能缺口的分析,未討論比亞迪和吉利汽車的情況。44.注:由于比亞迪已宣布停止生產傳統燃油車,故第三章關于汽車制造商燃油車閑置產能以及產能利用
90、率的分析不包括比亞迪。機遇與變革:主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乘用車產能布局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分析38 綠色和平是一個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于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地 址:北京東城區東四十條94號亮點文創園A座201室郵 編:100007電 話:86(10)65546931傳 真:86(10)中華環保聯合會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注冊,接受生態環境部業務指導,由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企業、事業單位自愿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社會組織。其工作主要圍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實現國家環境與發展的目標,圍繞維護公眾和社會環境權益,充分體現中華環保聯合會“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的組織優勢,發揮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中國環境事業發展,推動全人類環境事業的進步。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14區青年溝東路華表大廈六層郵 編:100013電 話:86(10)51230007傳 真: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