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柏資本:2022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研究報告(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美柏資本:2022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研究報告(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微生態制劑研究報告2022作者:Laura行業研究聲明本報告僅供美柏醫?。ㄒ韵潞喎Q“本公司”)客戶使用,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報告資料能找到出處都盡量注明,如有遺漏請聯系我們。本報告是美柏醫健團隊采用桌面研究、專家溝通、市場調查等研究方法制作。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受調研方法及收集范圍的限制,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戶參考,客戶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本公司不對使用本報告內容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任何責任。目錄一、摘要4二、微生態制劑概述
2、401、定義及分類402、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6三、微生態制藥應用的疾病領域701、微生態制劑的應用702、微生態藥物的應用9四、市場概況及競爭格局901、全球市場容量902、國內市場容量1003、國內腸道微生態調節劑銷售渠道分析11五、全球微生態藥物研究進展1301、全球微生態藥物企業融資情況1302、全球微生態藥物企業臨床研發進展1403、國內微生態活菌藥物研發企業盤點14六、行業發展機會及趨勢分析1901、行業發展機會194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二、微生態制劑概述一、摘要本研究報告旨在研究微生態制藥行業概況,研發進展,總結分析市場競爭格局,并匯總現有研發進展及未來潛在
3、需求的技術,分享洞察觀點,以期發現市場及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為葵花藥業產業決策者提供參考。重要聲明:本報告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01、定義及分類微生態制藥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調節微生物正常生長的物質制成的藥物制劑,包括微生態調節劑和微生態藥物。1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microbioecologicalpreparation)也稱微生態調節劑(microecolologiaomodulator),是根據微生態學原理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生長促進物質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劑,通過調整微生態失調,保持微生態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健康狀態。微生態調節劑包括益生菌、
4、益生元、合生元,主要功能包括幫助消化吸收營養物質、調節免疫功能、構成機體屏障功能和抑菌活性。1.1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菌指含活菌和(或)包括菌體組分及代謝產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經口或其他黏膜投入,能在黏膜表面處改善生物與酶的平衡或刺激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酸桿菌、場球菌和雙歧桿菌,其中乳酸桿菌是成人和兒童中研究最為廣泛的益生菌微生物。益生菌是目前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微生態制劑,可以依據菌株的來源和作用機制,分為原籍菌制劑、共生菌制劑和真菌制劑。1)原籍菌制劑:原籍菌制劑所使用的菌株來源于人體腸道原籍菌群,服用后可以直接補充原籍菌,發揮作用,如雙歧桿菌、
5、乳桿菌、酪酸梭菌等。多種原籍菌制劑納入 2020 年國家乙類醫保目錄。原籍菌制劑使用的菌株來源于人體腸道原籍菌群,服用后可以直接補充原籍菌發揮作用,其中麗珠腸樂、培菲康、貝飛達、金雙歧、思連康、聚克均納入2020 年國家乙類醫保目錄。2)共生菌制劑:共生菌所使用的菌株來源于人體腸道以外,與人體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后能夠促進原籍菌的生長與繁5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殖,或直接發揮作用,如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共生菌制劑包括媽咪愛,美常安,整腸生,腸復康,源首膠囊和爽舒寶,其中美常安和整腸生納入 2020 年國家乙類醫保目錄,媽咪愛,源首膠囊,爽舒寶納入地方醫保目錄。3)真菌制
6、劑:布拉氏酵母菌屬真菌制劑,有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其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增強腸道的屏障功能。同細菌類益生菌相比,布拉氏酵母菌更耐酸、耐氧化、不與細菌發生遺傳物質傳遞,還可以同抗生素合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通過多種機制發揮作用,其分泌的許多蛋白酶具有抗毒素作用;其自身菌體含有較多多胺類物質,可以營養腸道黏膜細胞,調節機體代謝平衡;可以通過調控多個信號通路增強腸道免疫。1.2益生元(prebiotics)益生元是指一類非消化性物質,但可作為底物被腸道正常菌群利用,能夠選擇性地刺激腸內一種或幾種已存在的益生菌的生長和活性,抑制有害細菌生長,因而益生元對恢復腸道菌群生態平衡有很重要的作用。益生元主要指非消化
7、性低聚糖(NDO),包括菊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大豆低聚糖、乳果糖等,目前主要應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許多配方奶粉中也添加有益生元(如 FOS 和 GOS),作為藥物在臨床使用的僅有乳果糖。1.3合生元(snybiotics)合生元又稱為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和制品,或再加入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既可發揮益生菌的生理性細菌活性,又可選擇性地增加這種菌的數量,使益生作用更顯著持久。2微生態藥物微生態藥物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調節微生物正常生長的物質制成的藥物制劑,它是繼小分子、大分子、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之后的另一種新的藥物形式,通過影響微生物群落,維持、重建或恢復
8、健康的人體微生態,目前研究較多的是活體生物藥(Livebiotherapeutics,LBPs)。微生態藥物與傳統的微生態試劑中的益生菌類別有所不同,傳統微生態試劑多為非處方藥,適應癥單一模糊,主要針對急慢性腹瀉等,而微生態藥物目前在研的適應癥廣泛而明確,涉及胃腸道疾病、感染、炎癥、糖尿病、肥胖、腫瘤等。目前微生態藥物分為三大類型:第一種基于糞菌移植(FMT)療法的活體生物藥,糞菌移植主要適應癥為復發性艱難桿菌感染和潰瘍性結腸炎。第二種是多菌株活體生物藥,任何超過單一菌株的活體生物藥都屬于該類別。第三種是單菌株活體生物藥。6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02、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人
9、體微生態相當于人體的“第二個基因組”,包含重要的遺傳信息。人體存在數目龐大且結構復雜的微生物群落,定殖于胃腸道、口腔、皮膚、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人體有超過 10 千億種微生物和 200 萬個微生物基因,與免疫系統一起對抗病原和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人體微生態在維持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它是宿主免疫反應、抵抗外來致病菌、消化吸收、物質能量代謝、促進生長發育的重要維持者,直接或間接調控多個系統功能,如免疫系統:Nature 曾報道腸道共生菌參與胃腸相關淋巴組織的發育和成熟,調節多種 T 細胞分化,從而改變腸道粘膜的免疫系統;消化系統:腸道細菌通過消化膳食纖維產生的副
10、產物短鏈脂肪酸與厭氧環境共同協助腸道細胞維持腸道健康;神經系統和大腦:Cell 論文揭示腸嗜鉻細胞發揮著化學傳感器從而聯系腸腦神經反射的機制。同時,有研究證明腸道細胞含有神經末端或突觸,這表明它們也會連接到某種神經回路中。另一方面,人體微生態失衡與多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密切相關。如腸道疾?。耗c道菌群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作為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腸道中大約存活著500-1000個不同種類的100兆個微生物,宏基因數量是人類基因數量的150倍。有研究表明,人體的 50 多種疾病和腸道微生物失調密切相關。來自紐約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結直腸癌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研究發現梭桿菌和卟啉單胞菌有增加的趨勢;來自密
11、西根大學的研究者確認,使用腸道微生物組成可用來篩查及預測結直腸癌。肥胖:我國科學家趙立平教授發現了一種稱為陰溝腸桿菌的細菌大量存在于肥胖者的腸道中,并證明了其與肥胖的關系。糖尿?。喝A大基因研究組發現梭菌與糖尿病的關聯,如果人體內缺少了一種產丁酸鹽的細菌就容易患上糖尿病。腫瘤:研究證明 PD-L1 免疫治療時結合雙歧桿菌屬,CTLA-4 免疫治療結合多形擬類桿菌或者脆弱擬桿菌的糞便移植治療起到增強療效,為癌癥的免疫治療打開了全新的思路。同時,人體微生態也是藥物代謝中間站,并且隨著年齡增長,微生態不斷變化,與人的衰老、壽命息息相關。微生態制劑在機體內的作用機制相當復雜,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與假說:微
12、生物平衡理論:健康人的腸道內共生著超過 1000 種、高達 10 萬億的腸道菌群,各種微生物相互制約、維持平衡,而其中有益菌占絕對優勢,一旦這種平衡或者有益菌占優勢的現狀被打破,就會導致疾病。微生態制劑正是通過補充有益菌或促進有益菌生長,使被破壞的微生物平衡得以恢復,使人體恢復健康。7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生物屏障理論:益生菌與腸黏膜上皮細胞密切結合,利用其定植性、排他性和繁殖性功能,與其他厭氧菌一起形成一道生物學屏障,影響過路菌或致病菌的定植。代謝產物則形成了一個化學屏障,能阻止致病菌、條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酶作用:微生態制劑可增加乳糖消化和刺激腸黏膜乳糖酶活性,從而治
13、療滲透性腹瀉,也可以通過產生某些酶來修飾毒素受體,阻斷或減少毒素與腸黏膜受體的結合。免疫作用:微生態制劑可作為非特異免疫調節因子,通過細菌本身或細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細胞,激發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營養學說:腸道微生物在完成自身代謝的同時,會合成人體所需的 B 族維生素及某些酶類及蛋白質,能降低腸道內的 pH值與電勢,促進維生素 D 及其他鈣、磷、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對機體健康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咕饔茫河幸娴纳锞耗軌蚣せ钔淌杉毎幕钚?,刺激 T 淋巴細胞及 B 淋巴細胞的成熟,提高機體的抗感染能力。調節神經肌肉活性酶作用:腸道微生態制劑可調節腸道的神經肌肉活性
14、酶,從而調節腸道的蠕動,改善腸道的功能。它的代謝產物乳酸、醋酸及甲酸可調節腸道神經肌肉活性,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鼓[瘤作用:益生菌可利用、吸收腸道內含氮有害物質,抑制產胺的腐敗菌,減少內毒素來源和對肝臟的損害,并降低腸道內酸度,而達到降低血氨保護肝臟功能的作用。三、微生態制藥應用的疾病領域微生態制藥逐漸在人類許多復雜疾病和慢性疾病領域顯示出巨大潛力,醫用微生態制劑已泛應用于臨床,對多種疾病的防治具有顯著效果,可應用于胃腸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腫瘤的防治,特別是嬰幼兒保健等,其應用范圍還在不斷擴展。01、微生態制劑的應用1.腸道疾病的防治微生態制劑可以減少氨及其它腐敗物質的生
15、成,阻礙腸道內細菌產生胺,中和大腸桿菌內毒素。還能調整腸道菌群失調,改善微生態環境的作用,故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腸炎、痢疾、結腸炎、便秘等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如嗜酸性乳酸桿菌制劑為含有酪酸芽孢桿菌的活菌制劑。酪酸菌為人體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它不但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共生并促進其繁殖,而且還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和阻止有害毒素的產生,對凈化腸道環境非常有益。服用嗜酸性乳酸桿菌制劑后,補充腸道內正常菌群的數量,能糾正菌群失調。并在腸道黏膜表面定植,建立起強大的生物屏障,阻止有害菌的侵入。還可產生維生素 B 及酪酸,后者為腸上皮組織再生的重要能源之一。對急(慢)性腹瀉的對癥治療有效
16、。對環境改變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水土不服”,可以使用。服用的微生態制劑中含有大量的雙歧桿菌或乳桿菌等有益菌,它們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有機酸,使腸腔內 pH 下降,能位電勢降低,進而調節腸道的正常運動,對腸道蠕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既能止瀉,又能治療便秘,改善腸道功能,緩8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解便秘癥狀。2.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用微生態制劑治療因臨床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而引起的腸道菌群紊亂,如念珠菌、腸珠菌占優勢而厭氧菌明顯減少等所引發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偽膜性腸炎均具明顯療效,還可解除大量抗生素使用或濫用所造成的嚴重毒副作用。也有人用乳酸菌素治療抑制幽門螺旋桿菌(Hp)感
17、染,保持消化道微生態的平衡和調節機體免疫方面效果明顯,有抑制 Hp感染的作用?,F代醫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如細胞毒性藥物、激素、同位素、免疫抑制等的應用),以及各種手術治療均可直接和間接地破壞機體內正常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造成微生態失調,引發各種醫源性感染性疾病,就必須聯合應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治療,方能獲得最佳效果。陰道菌群是我們人體最復雜的微生態系統之一,一旦被破壞就會導致反復感染發炎。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感染組專家制定了中國陰道感染性疾病診治策略,指出臨床治療陰道感染應全面評價陰道微生態環境,在診斷明確的基礎上,實施促進陰道微生態平衡的療法。微生態平衡療法能夠重建正常菌群平
18、衡,治療因菌群紊亂引起的陰道炎癥。如陰道用乳酸桿菌活菌膠囊可直接帶上指套放入陰道深部,補充陰道內正常細菌,調節陰道內菌群平衡,抑制并消除陰道內有害的細菌。用于菌群紊亂而引起的細菌性陰道病的治療。但對滴蟲、霉菌、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等引起的感染無效。這種用活菌直接植入人體腔道平衡菌群的治療辦法是一種創新,也開辟了一種新的治療手段。3.肝臟疾病的防治雙歧桿菌和乳菌活菌制劑能抑制腸道腐敗菌和產生尿素酶細菌的生長,從而可降低肝炎,肝硬化和昏迷者血液中的內毒素水平,改善肝臟功能。使用微生態制劑可使腸內菌群恢復正常,因此可改善肝臟的蛋白質代謝,并使肝臟解毒功能得以恢復,對肝臟疾?。ㄈ缂甭愿窝?,肝硬化等
19、)能起到輔助的治療作用。而蠟樣芽孢桿菌活菌 DM423 菌株系需氧菌,當繁殖時大量吸收腸腔內的氧氣,造成厭氧環境,促進正常菌群中厭氧的生長繁殖。其作用機理為爭奪氧氣和營養,調節菌群失調,消氣味,發揮屏障作用和調節微生態平衡??捎糜诼愿窝?、肝硬化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4.微生態制劑在兒科的應用微生態制劑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因牛奶喂養嬰兒引起的壞死性結腸炎及各種嬰幼兒腹瀉,并可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另外,經過益生菌發酵的產物中,鈣、鐵、鋅、錳和銅的含量增高,經益生菌發酵后的奶制品,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所提高,而且有助于鈣、鎂等離子的吸收,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微生態制劑或含益生菌的奶制品。腸道內的益
20、生菌還可合成維生素 C、B1、B2、B6、B12、煙酸、葉酸、K 等,這些維生素對嬰幼兒的健康有很益處。微生態制劑在兒科疾病治療中,可用于急性腹瀉、嬰幼兒腹絞痛、治療和預防特應性皮炎。尤其是治療新生兒黃疸(包括母乳性黃疸),益生菌口服后在腸道生長繁殖,促使腸道在短時間內有益菌群維持在正常菌群的最佳狀態,不僅可抑制 B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減少結合膽紅素的分解,并可促進腸道內結合膽紅素轉化成糞膽原,隨大便排出體外,從而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并且增加膽紅素的排泄,起到雙重治療作用。9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乳酸菌素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增強機體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物質,激活吞噬細胞酶
21、的活性。刺激腸道產生免疫球蛋白A(IgA),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提高腸道免疫力,能預防嬰幼兒的一些感染。02、微生態藥物的應用隨著技術創新發展,推動微生物組產業發展,催生新型的微生態藥物。其中,將微生物作為藥物的治療方法被稱為活體生物藥,被稱為是下一代微生態制劑。細胞活體藥物是重大疾病精準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新興治療技術,越來越多的細菌被報導能夠用作腫瘤成長抑制劑或免疫刺激劑,而國內外在這一領域都處于起步階段,因而極有可能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切入點和主攻點。微生態藥物適應癥非常廣泛,涉及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目前在研產品中主要
22、集中在消化系統疾病,其中又以艱難梭菌感染(CDI)和炎癥性腸病(IBD)為最主要的兩個適應癥:艱難梭菌感染目前標準療法是使用抗生素治療,雖然抗生素可以治療急性感染,但也會使菌群失調惡化,使患者更容易復發感染并形成惡性循環。而微生態藥物通過調節微生態系統,恢復腸道菌群的平衡來進行治療,效果顯著。糞菌移植早在 13 年就被列入美國復發性艱難梭菌感染的治療指南。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以腸道免疫功能紊亂為主的非特異炎癥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發病機制跟腸道菌群密切相關。消化系統的在研適應癥還包括腸易激綜合征(IBS),以及脂肪性肝炎(NASH)。其他在研項目還包括乳糖不
23、耐癥、II 型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過敏性皮膚炎、肥胖、腫瘤、自閉癥等。四、市場概況及競爭格局01、全球市場容量腸道微生態制藥行業未來的想象空間巨大,根據目前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研究的疾病市場規模預估,2020 年全球微生態制藥落地空間約 500-600 億美元。根據腸道微生物相關疾病研究文獻,假設一定比例的患者使用微生態藥物治療,預估微生態藥物可滲透的市場空間大約有 1,000 億美元。日本是為世界上研制開發和利用微生態制劑較早的國家之一,其產品主要10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是雙歧桿菌活菌制劑。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初,日本已將雙歧桿菌活菌制劑用于臨床治療腹瀉,至上世
24、紀 80 年代中期已有26 種產品,90 年代已達到飽和狀態。在 1.3 億人口的日本,微生態產業已擁有 300 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其他許多國家,例如德國、美國、法國、意大利、荷蘭、英國、俄羅斯和韓國等亦有不同類型的微生態制劑的產品面世,有的產品近年來已成功進入我國市場。腸道微生態藥物將陸續登場。預計 2021 年將有經美國 FDA 批準的微生態藥物進入市場,未來 3-5年將有大量的微生態藥物涌現。全球微生態藥物預估市場規模2020 圖源:興業證券全球益生菌市場預測:根據 MordorIntellgence 的預測,到 2024 年,全球益生菌市場預計將達到 768.5 億美元,在預測期內(2
25、019 年至 2024 年),年增長率預計為 7.5 m,這在全球總體經濟下行的趨勢下,顯得格外亮眼。圖源:MordorIntelligence而縱觀全球市場,亞洲可謂是擴展最快的地區。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數據,亞太地區益生菌市場預計將達到316.7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6)。其中,人口眾多且居民可支配收入迅速增加的中國,必將是這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02、國內市場容量我國的微生態制藥行業也是約在 10 多年前開始起步,目前以活體生物藥為代表的微生態藥物尚在研發階段,國內市場的主要產品是以藥品身份使用的微生態制劑。按我國的人口和經濟發展速度大致推算,我國微生態產品的市場規模將近有 200
26、0 億元人民幣。因此,微生態產品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空間和誘人的前景。益生菌是臨床使用最廣泛的微生態制劑,中國益生菌行業市場接近千億規模。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9 年我國益生菌行業市場規模為 733 億元,預計 2020 年達11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781 億元,增速為 6.5%。到 2022 年市場規模有望增至 896 億元,六年年平均增速約為 14%左右,益生菌市場成長驅動強勁。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加速中國消費者對免疫營養品的認知及重視,益生菌產品因其改善胃腸道、增強免疫力等因素備受追崇。推動因素包括:中國益生菌管理法規與標準健全,利好益生菌品類的規范化和長
27、期穩健發展;龍頭企業加入和市場品牌增多,益生菌產品不斷創新,產品功效逐漸滿足消費者腸道保健需求。圖源: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實際上,目前國內微生態制劑產品的主要市場方向還在于治療腹瀉等腸胃疾病。導致腹瀉的原因多達幾十種,包括受涼、飲食不當等等,實際上 75%的腹瀉患者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很多慢性腸炎患者都是濫用抗生素造成的腸道菌群紊亂。我國腸道疾病每年的發病率僅次于感冒,超過 10 億人次,有 5000 余萬人長期忍受著慢性、頑固性腸道疾病的折磨。因此,微生態制劑產品的市場前景具有相當的開發價值。03、國內腸道微生態調節劑銷售渠道分析中國居民消化系統疾病的總發病率占人口 30%,消化系統藥品需求
28、呈上升態勢。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用藥在公立醫院終端占比逐年上升,實體藥店終端的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用藥占比最大。中國城市公立醫院化學藥市場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物銷售金額2013-2019消化系統藥品需求增加。由于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飲食及作息不規律等因素,中國居民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提高,促使消化系統藥品需求呈上升態勢。2013-2019 年中國城市公立醫院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物的銷售金額不斷上升,由 2013 年的12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733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1025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4.9%。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用藥在公立醫院終端占比上升。在疫情的沖擊下,伴隨著藥品集
29、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執行、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逐步常態化等因素影響,2020 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藥品銷售額首次出現負增長,然而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用藥占比有所上升,化學藥市場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物銷售 2019 年占比 15.8%,2020 年占比 16.6%。中國重點城市實體藥店終端化學藥前五治療類別占比,2020 年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用藥在實體藥店終端占比最大。米內網數據顯示,重點城市實體藥店終端化學藥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20年實體藥店終端市場規模達4.330億元,同比增長3.2%。在14個治療大類中,消化系統及代謝藥、心血管系統藥物、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位列前三,其中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為首,在重點城
30、市實體藥店終端比較熱銷。消化系統疾病用藥需求持續穩定。消化系統疾病存在高復發率的特征,大部分患者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連續用藥,給消化系統藥物帶來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消化系統藥物市占比高。胃腸道疾病用藥增加,益生菌市場增長顯著,根據中康 CMH 的數據,在胃腸道用藥方面,2020Q3 的腸胃用藥在全國零售藥店銷售相比于 2018 年同期增長 1.4%;在益生菌市場方面,2020Q3 益生菌在全國零售藥店銷售相比于 2018 年同期,增長了 12%。另一方面,2018 年 Q3-2020 年 Q3,胃腸道用藥在全國零售藥店的銷售復合增長率 5.3%,益生菌在全國零售藥店的銷售符合增長率 15.4%,增
31、長顯著。微生態調節劑的銷售渠道比較廣泛,醫院、藥店、社區診所及農村市場均有銷售,部分品種被消費者作為保健品來應用。從渠道構成來看,醫院市場的銷售額高于零售市場,不過最近三年零售市場的銷售額增長迅速,醫院市場和零售市場的銷售份額日趨接近。13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五、全球微生態藥物研究進展微生態制藥是國際制藥行業在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趨勢,尤其在許多復雜性和慢性疾病領域顯示了極大的價值潛力。目前,全球各大醫藥巨頭都已看到微生態藥物治療領域的巨大潛力,并積極聯手生物技術公司加快布局。01、全球微生態藥物企業融資情況腸道微生物群正在被視為新的藥物靶點,藥企巨頭以及投資者們摩拳擦掌,
32、紛紛入局。短短幾年時間內,各大生物技術/科學公司獲得大量投資。根據動脈網的數據(2019年3月),統計的全球57家微生物組學研究企業總計融資30.65億美元,有 15.88 億美元來自微生物治療企業。57 家企業中,29%從事微生物檢測,56%從事治療方案研發,是目前玩家最多的領域。在治療領域,24 家微生物治療公司中有 15 家涉及開發腸道炎癥相關疾病,最常見的包括炎癥性腸炎(IBD)、潰瘍性結腸炎(UC)、克羅恩病(CD)、腸易激綜合征(IBS)、艱難梭菌感染(CDI),以及脂肪性肝炎(NASH)。其次涉及數量最多的領域是腫瘤 7 家、皮膚類和代謝類有 4 家、中樞神經相關的有 3 家。其
33、他適應癥包括菌群耐藥性、苯丙酮尿癥、罕見病如高雪氏癥、灰質病等。大部分公司的產品線一般布局 2-3 個領域,最常見的是腸道炎癥、腫瘤、代謝類疾病。微生態藥企融資情況(來源:動脈網)14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02、全球微生態藥物企業臨床研發進展目前全球尚無微生態藥物獲批上市。根據知易生物的統計,截止 2020 年 6 月,全球進入臨床階段的活菌藥物達 42 個,其中研發進展最快的4個產品已經進入了臨床三期,3個均為腸道炎癥產品(2個產品為糞菌移植,適應癥為艱難梭菌感染;2 個產品為單菌株產品,適應癥為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原發性高尿酸癥)。根據伯覓生物的統計,國內目前僅有
34、2家企業的在研產品進入臨床,分別是深圳未知君生物的 FMT 糞菌移植進入臨床 2 期(適應癥為艱難梭菌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腫瘤)、智易生物的 SK08 活菌散進入臨床 2 期(適應癥為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在臨床方面腸道炎癥走的最快,已經進入 III 期臨床,公司包括:SeresTherapeutics 治療反復艱難梭菌感染;SecondGenome 治療 NASH 以及 IBD;Rebiotix 治療感染、腸炎。癌癥以及自身免疫方面的應用還屬于I期,中樞神經類的應用還在臨床前研究階段。圖片來源:動脈網在國外,菌群制藥已經逐漸形成制藥新趨勢。以美國為例,有近三十家公司從事菌群制藥
35、,有些已經進入臨床試驗中后期。近年來,包括默沙東、阿斯利康在內的大型藥企也開始收購管線,布局菌群制藥。國外的菌群制藥公司主要有三種展業形式:第一類:菌株型。這類公司以科研為主,圍繞特定類型菌株進行功能驗證從而實現藥物研發,這些菌株多為已知益生菌。第二類:合成生物學型。這類公司數量很少,他們傾向于圍繞特定疾病或者人體特定功能缺陷,通過對益生菌改造來補齊功能缺失。第三類:平臺型。這類公司近年來剛剛興起,他們的研發體系類似于傳統藥企,具備自有菌株庫并且能夠實現從體外到動物模型的功能驗證。平臺型菌株制藥公司的研發思路是從疾病出發,基于臨床數據尋找菌株,構建整體解決方案。03、國內微生態活菌藥物研發企業
36、盤點國內微生態活菌藥物產業主要集中于上游微生物檢測領域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微生態藥物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即使早年有微生態制劑獲批上市的企業,產品的適應癥大多為籠統的腹瀉,后續也無新的微生態制劑上市或在研信息。列舉國內10 家布局微生態活菌藥物的企業,具體如下表:15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其中 3 家頭部企業均已完成 B 輪融資,另外有 3 家完成 Pre-A 輪融資,剩余 4 家均處于天使輪。多數企業均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目前僅有未知君、知易生物的產品均進入了臨床,慕恩生物的重磅產品即將進入臨床,其余公司均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未知君作為中國第一家基于 AI 的微生態制藥公司
37、,君聯資本所投企業“未知君”致力于通過糞菌移植、配方菌等微生物治療方式,實現腸道及其他系統性疾病的緩解或治療。目前,經過未知君定制改進的 Panphlan 菌株分析算法,已經被應用于其與北大腫瘤醫院的 FMT 與抗PD-1 免疫抑制劑的聯合治療項目,并取得了優異的早期試驗數據。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項目于2020 年向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了關于 aGvHD(移植物抗宿主?。┑男滤幣R床試驗申請。待通過后,未知君將擁有亞洲第一款獲得美國臨床批件的糞菌移植藥物,以及中國第一款獲得美國臨床批件的微生態藥物。也正是因為人體內腸道微生物種類繁多,菌株數更是不計其數,微生態藥物研發人員往往需要
38、從海量的菌群中去尋找真正對疾病有治療作用的菌株。針對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未知君創造性地集合 AI 處理數據的優勢,部署菌株分析工具云平臺與不斷完善供體篩選方法,大大提升了配方菌藥物的開發效率,目前已經完成近1000株自有菌株的分離、篩選和功能驗證實驗。另一方面,除了有助于提升癌癥免疫療法的療效,腸道微生態還與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代謝系統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之間具有較強關系,未知君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宣布成立“微生態制藥”聯合實驗室,圍繞腸道微生物分離、鑒定、篩選、成藥、自動化高通量培養組學平臺等方面,進行前沿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技術平臺建立及人才培養,
39、有望為自閉癥、帕金森、老年癡呆人群探索更多疾病模型開發和機理研究。慕恩生物慕恩生物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微生物組平臺型技術公司,已搭建從發現微生物、篩選微生物、改造微生物到應用微生物的完整微生物組產業化技術體系。該公司已建立了全球最大、生物多樣性最高的腸道微生物、植物微生物菌種庫和基因庫,發現、保存和鑒定了超 14 萬株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生物菌株。通過獨有的 Culture-To-Product 技術平臺,慕恩生物可高效地持續開發創新的、天然來源的高活性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在生物醫藥板塊,慕恩瞄準微生物療法在腫瘤免疫和代謝疾病領域的治療潛力,正在打造包含9個重磅活菌藥物的研發管線,旗下
40、的腫瘤免疫管線 MNC-168 和代謝疾病管線 MNO-863,今年即將在中美兩國申報 IND,有望成為國內在該領域首個進入臨床的活菌藥物。在生物農業板塊,慕恩商業化路徑清晰,瞄準 600 億未被滿足的作物和土壤健康市場,已獲得產品證書及在注冊的生物農業產品達十余項。公司已推出一系列極具創新性的農業微生物菌劑產品,并與多家行業頭部企業達成商業合作,產品銷售額已連續 2 年實現了三倍增長。2021 年完成過億元 B+輪融資,由紅杉中國基金領投。該公司之前獲得了弘暉資本、越秀產業基金的投資。16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知易生物知易生物成立于 2013 年,是國內活體生物藥(Liv
41、ebiotherapeutics,LBPs)與二代益生菌(Next-generationprobiotics)領域的頭部企業。公司旗下擁有具備國際水平的人體致病棲生菌譜與疾病關系研究、新功能菌株篩選與靶標確定以及活菌藥物研究開發平臺,并已建成了完整的產業化體系,業務涵蓋了活菌藥物、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等。2019 年 11 月,知易生物的 SK08 活菌散(Bacteroidesfragilis)批準進入臨床,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的 LBP,全新菌種、原始創新,具有極大的行業影響力。公司在微生物與致病菌譜、新功能菌株分離與靶標確定、新活菌藥物、活性成分藥物開發上建立了完整技術體系,同時擁有完整的從
42、臨床前到 NDA 的產業化平臺。該公司曾于 2018 年 8 月完成了 5000 萬人民幣的 A 輪融資,由深創投、清控金信、尚東美御投資。2020 年完成 1.1 億人民幣的 B 輪融資,由國投創業、普恩國新、KIP 資本、珠海樂泓共同投資,現有股東益暢達繼續參投。本輪資金主要用于公司創新藥的臨床研究及新管線開發。零一生命深圳零一生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致力于運用人體微生態科技,為顧客的健康生活、疾病的臨床研究及診斷治療提供新型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017年起陸續推出了面向個人用戶的腸道微生態健康管理品牌“因17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微”
43、和面向醫療機構的醫學檢驗品牌“聚合”。企業研發團隊和國內外頂級醫院,共同完成了數十項基于腸道微生物核心技術的臨床試驗,并積累了大量的研發成果,涉及包括糖尿病、肥胖、炎癥性皮膚病、應激性腸炎、肺癌等疾病。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Medicine、NatureBiotechnology、CellSystems、Cellhostµbe、Gut、NatureCommunication、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等國際頂級雜志上。到目前為止,零一生命擁有從腸道微生物基因檢測、大數據分析、臨床試驗設計和執行、到新型菌株篩選和商業化應用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多
44、個研發管線的產品即將啟動正式臨床申報。企業腸道微生物相關的技術和產品與數十家頂級醫院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包括上海瑞金醫院,上海華山醫院,西安西京醫院,西安唐都醫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南京皮炎所,南京軍區總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深大總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等等。承葛生物承葛生物是中國首家專注于人體微生態移植,業務領域橫跨微生態診斷、微生態治療、微生態藥物和微生態醫療大數據挖掘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旗下擁有三大核心技術平臺:微生物制備醫械技術平臺、微生物檢測分析技術平臺、微生物高通量篩選培養平臺;以核心技術為依托提供四大解決方案:菌群庫建設整體解決方案、精準化菌群移植整體解決方案、臨床疑難樣
45、本病原微生物診斷解決方案、科研樣本多組學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強力布局微生態產業四大領域,包含承葛醫學檢驗、承葛健康、承葛制藥、承葛生物技術,打造出微生態全產業鏈集約式解決型企業。厭氧生物四川厭氧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 2019 年,是一家專注于厭氧益生菌和活菌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企業。公司擁有大量國內首創或自主開發的厭氧微生物技術,包括厭氧微生物高通量篩選、保藏、評價、多聯活菌評價和制劑開發等厭氧菌創新藥研發的全鏈條核心技術,并創建了西南地區最大的人體厭氧微生物資源庫和基礎技術平臺,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的創新生物藥多聯活菌藥物“KAL-001”系列,即將進入臨床研究。柏覓醫藥柏覓醫藥是一家專注于微
46、生物活體藥物開發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的核心創始人是微生物學家和資深的生物醫藥行業管理人員,輔以生物醫學大數據和 Biomarker 伴隨診斷和臨床開發為技術骨干的精干隊伍,同時擁有中科院院士、醫學領域主委和中科院資深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顧問團隊,公司已經在上海張江建立研發實驗室,并將在蘇州工業園區 Biobay 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浩鼎瑞北京浩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占地 2300 平方米。浩鼎瑞聚焦人體微生物組與人類健康之間18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的關系,以人體腸道微生態為核心,以研究-轉化-驗證的研究理念,在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神
47、經精神系統疾病、抗衰老等眾多領域形成精準診斷與精準干預的新技術,同時建立了微生態藥物、益生菌產品、功能食品等研發管線。一兮生物作為生物科學領域的新興技術,合成生物學的相關應用備受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關注,這一領域也成長出了 GinkgoBioworks、Zymergen、Biosyntia等獨角獸企業,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國內該領域的投資熱度,藍晶微生物、一兮生物、泓迅科技等公司都受到資本關注。一兮生物目前已在腸道微生物與合成生物領域取得了關鍵性技術突破合成母乳低聚糖(humanmilkoligosaccharides,HMO)。據介紹,在推進的研發管線腫瘤化療后菌群重建項目中,團隊發現
48、了能在菌群重建起關鍵作用的物質 HMO,并利用自主研發生物合成工具平臺基因修飾菌株平臺(GeneModifiedMicrobiota,GMM 平臺)成功合成了 HMO 中的 2-巖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目前已進入產業化落地階段。該公司 2019 年獲得天使輪投資。奕景生物奕景生物依托其開發了獨特的合成微生物組學平臺和療法,利用專利技術,專注于人體腸道微生態系統的整體組成及功能,生產比傳統腸道菌落移植更安全方便的微生物膠囊,治療一些普通藥物難以根治的免疫性疾病。2020 年 11 月 30 日宣布,其與北美合作伙伴 NubiyotaInc 共同開發的腸道微生態
49、療法新藥 MET-3 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許可,直接啟動美國臨床II期研究,評估針對高甘油三酯血癥和胰島素抵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奕景生物專有技術平臺為 Robogut,由 EmmaAllen-Vercoe 博士發明的 Robogut 是可用來模擬人體環境來培養微生物的設備,能夠培養體外難以培養的一些厭氧菌,且可支持一次培養人體腸道整個微生物生態系統并持續數周,給體外微生物模擬試驗提供了可靠保障。微健康基因深圳微健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注于兒童微生態研究和相關健康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以來,微健康基因一直秉承“專業、敬業”的價值觀,建立微生態與兒童健康
50、關聯研究實驗室、兒科專家工作站,開展兒童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構建了全球領先的中國兒童腸道、呼吸道和皮膚菌群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對應的食品、護膚品和藥品。同時攜手兒科主任醫生集團,提供線上線下的科普和診療服務,并為家庭嚴選育兒產品。和度生物和度生物是國內最早從事細菌載體基因治療藥物開發的生物醫藥企業。公司創始人向斌博士曾任職諾華制藥上海研發中心,擁有超過 14 年腫瘤與代謝性疾病研究和新藥研發經驗,在疾病生物學、臨床前新藥研究、腸道菌群和基因治療等方面經驗豐富;共同創始人成大臣博士先后在阿斯利康和諾華制藥上海研發中心任職,在藥物 CMC 和研發運營方面經驗豐富。2019 年宣布完成冪方資本投
51、資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將加速發展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細菌基因治療創新型生物制藥公司。普瑞森19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普瑞森公司前身是由留美博士在美國硅谷創立的生物科技公司PrecisionGenelnc,創始人具有豐富的中、美新藥研發經驗,是美國 FDA 批準的全球首款精準新藥 Vermeurafenib 的發明人之一。核心技術團隊包括計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工程及質量法規等多方面人員組成,具有豐富的國際新藥研發經驗。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技術平臺:疾病靶點機器學習模型及藥物虛擬篩選有機結合,快速發現新靶點及先導化合物,只需要0.5到 1.5 年,傳統方法 2-4 年,
52、縮短研發周期,節省費用。精準調節腸道微生物,對抗生素造成對腸道微生態的破壞有革命性的變化。普瑞森公司研發管線如下:六、行業發展機會及趨勢分析微生態制藥是國際制藥行業在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趨勢,尤其在許多復雜性和慢性疾病領域顯示了極大的價值潛力。我國腸道微生態制藥研發行業尚處起步階段,存在一些挑戰需要解決,如微生態藥物的篩選評價體系尚未系統性地建立起來;如何實現體外篩選體系、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之間的數據關聯有待深度挖掘;監管滯后于技術創新是亟待解決的難題。隨著宏基因組學、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與生物大數據、生物信息學技術的融合及快速發展,微生態藥物有望在更多、更難被人類征服的疾病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53、結合目前的行業發展現狀,提出如下行業發展機會,以供商榷。01、行業發展機會1.中國市場容量帶來的機會目前國內微生態制劑產品的主要市場方向還在于治療腹瀉等腸胃疾病。中國居民各種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提高,消化系統藥品需求呈上升態勢。我國腸道疾病每年的發病率僅次于感冒,超過 10 億人次,有 5000 余萬人長期忍受著慢性、頑固性腸道疾病的折磨。以“每年發病率 10 億人次”計算,僅用于腸道病一項的微生態藥品市場就有 480 億元。未來新一代微生態制劑,如活體生物藥,在研適應癥廣泛,涉及感染性疾病、胃腸道疾病、癌癥治療和過敏性疾病,存在20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巨大市場機會。2.產
54、業政策支持,技術創新突破帶來的投資機會腸道微生態研究近年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熱點,發達國家相繼展開研究計劃,美國 2007 年啟動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歐盟 2008 年開展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等,帶動腸道菌群產業蓬勃發展。腸道微生態研究不斷升溫,10年間研究論文數量增長 15 倍。人體微生態研究主要分為基礎科研和疾病關系研究,近年來取得諸多突破,多篇論文在Nature、Science、Cell 等頂級期刊發表。3.投融資及交易活躍帶來的合作機會腸道微生態醫藥領域近年受到資金密集投資扶持,國際傳統制藥巨頭輝瑞、羅氏、武田制藥對利用人體微生物組開發藥物保持高度關注,紛紛聯合菌
55、群公司展開布局。各國腸道菌群相關公司融資額,2019各國加碼腸道菌群研究,資金密集投資扶持。截至 2019 年,全球有超過 30 億美元投入到腸道菌群相關創新公司。腸道菌群相關的產業轉化持續發展,菌群及相關生物技術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成立,資金投入越來越大。據估算,全球在過去十年對菌群相關研究的資金投入已超過 17 億美元。國際大型制藥企業積極布局,過去五年間與人體微生態公司開展各類合作。2016 年輝瑞和羅氏聯合投資專注于利用人體微生物組開發藥物的公司 SecondGenomeB 輪共 4.260 萬美金,通過 SecondGenome 的微生物組發現平臺研究胰島素敏感性和免疫調節相關的一系列適
56、應癥。2017 年強生參與投資專注于噬菌體療法的人體微生物企業 BiomXA 輪 2.400 萬美金,借其微生物發現平臺發現和驗證專有的細菌靶標,并針對這些靶標來定制工程化的噬菌體,對肝臟疾病、癌癥和IBD 等疾病開展治療。2018 年百時美施貴寶與微生物藥物療法公司 VedantaBiosciences 牽手,參與其 C 輪 2.700 萬美金投資;2019 年阿斯利康聚焦利用 SeresTherapeutics 的微生物組治療候選物 SER-401 改善黑色素瘤以及其他癌癥抑制劑治療的反應,并為此支付 3 年 2,000 萬美金的合作費用。21鏈 接 中 國 與 海 外 醫 健 創 新國際
57、傳統藥企與部分人體微生態公司合作情況,2016-2020此項目由美柏咨詢團隊完成,不具備完整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如需進一步交流,請聯系本文主筆研究員:Laura,微信:xymybio欲獲取 PDF 版本或有更多業務合作,請聯系:趙華鵬 服務客戶咨詢業務美柏資本是一家專注于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的跨境咨詢投行,是美柏醫健旗下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美柏資本業務涵蓋咨詢業務(戰略及管線咨詢、BD咨詢、其他國際化咨詢)和投行業務(許可交易顧問、投融資顧問、并購交易顧問)。關于美柏資本助力中國藥企 對接全球項目聯系我們張曉嘉投行業務劉文正戰略及管線咨詢BD咨詢提供戰略及產品管線規劃、技術平臺或項目機會可行性評
58、估;產品價值評估、行業研究及分析,產品定價和市場準入準備,新產品上市策劃等服務。引進咨詢:包括資產搜索、盡職調查、估值咨詢、交易咨詢。出讓咨詢:包括合作伙伴搜索、盡職調查、估值咨詢、交易咨詢。包括海外研發中心/工廠設立考察咨詢、國際化品牌PR/IR咨詢、海外辦公室設立咨詢、國際人才引進咨詢等服務。其他國際化咨詢許可交易顧問投融資顧問專業的醫藥博士團隊,深度挖掘優質資產,我們對中國及全球醫藥市場有深刻的理解,卓越的談判能力,最終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專業的項目評估能力,豐富的投資者關系,為客戶提供股權配售、投資盡調、估值模型搭建及測算等業務。包含海外人才及項目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joint venture),以及公司的出售、剝離或合并等。并購交易顧問